考研专业类别及选择策略论文

2024-05-05

考研专业类别及选择策略论文(共9篇)

篇1:考研专业类别及选择策略论文

考研专业类别及选择策略论文

【摘要】

考研专业的选择是考生报考的头等大事,那么考研专业有哪些类别及选择策略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专业类别及选择策略,以供考生参考。

在考研择校择专业这个问题上肯定有不少同学也是一直头疼着,暖心的小编也心疼大家的烦恼,其实在人生的路上一直都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对于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选项里,大家一定要镇定,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注意事项,选择最正确的。

专业的确定

专业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方向,很多考生重视的往往只是基础课的复习,认为考研仍为应试,是高考的延续。小编提醒各位考生,最初的选择在一定意义上也已经决定了这场战斗的最终结果。

每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有为数不少的考生由于最初专业选择的不当,致使中途转换专业或是感到能力有限,不堪压力,半途放弃。怎样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兴趣,并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专业,是考生日后复习的目标与方向,也是关系到结果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小编将对大部分考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做深度解析:

(一)专业分类

在报考阶段,首先应该按照社会上的一些评价以及招考人数、录取难度等标准,理性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近年来各高校改革热火朝天,院系调整频繁,专业名称和目录也有不小的变化。按照社会上的一些评价以及报考人数、录取难度等标准,可以将这些专业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1、热门专业

主要指那些切合时代热点,社会需求性大,未来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这些专业因为其在社会的需求量很大、求职的机会多、未来的发展也比较光明,为大多数考生所看好。例如建筑、土木工程、计算机、金融经济类学科、法学学科、新闻类学科等等。这类热门专业最大特点就是报考人数爆满、竞争激烈、录取比例较低。报考此类专业的学生最好评估一下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广泛听取意见,量力而行。

2、传统专业

主要是指那些社会总体需求量有限的基础学科类专业。这类专业常见的有文史类、哲学类、冶金类、地质类、数理化基础学科等等。与热门专业相比,这类专业就显得比较冷落。但是由于其多年积累的严谨的治学体系,传统类学科专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其他专业所无法替代的。这类专业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名额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且竞争也不太激烈。

3、特殊专业

主要指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和软件工程硕士(MSE)以及公共管理硕士(MPA)等等。同多倾向于研究的传统意义上的硕士研究生相比,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方面更注重的是实践与应用,培养的时间也较短(一般为2年)。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考试相对独立,因为培养方向主要是在应用方面,因此,特殊专业硕士的专业课水平要求较浅,更多的是考一些主要课程的基础知识。虽然特殊专业硕士招生学校数目少,但一般招生量较大,对于一些跨专业考试的考生来说,似乎报考特殊专业硕士更合适一些--至少可以在专业课上不被科班出身的考生拉得太远。

4、新兴专业

新兴专业就是那些过去默默无闻或者没有设立,现在由于时代发展、社会需求而迅速窜红的专业。例如保险精算、行政管理、社会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宝石学等等。这些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广阔,同时兴起不久,报考人数一般也还不太多,从而竞争程度要小一些。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仅仅是一种粗线条的分类,主要依据的特定时间内社会需求和学校人才供给之间的对比关系,因此往往处于快速的变动之中。有些专业今天是热门,但由于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填补空缺,几年后人才饱和,于是就不再那么热了;有些专业是因为社会经济某一方面突然畸形增长,导致泡沫需求,几年过去,泡沫破灭,重归冷静,例如前几年房地产人才需求;还有些专业现在很冷,是因为社会需求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可能将来某个时候就会热起来,比如心理学,一旦国内心理咨询业务广泛开展,无疑将会十分火爆。

(二)专业选择四原则

1、兴趣为导

首先,我们要看兴趣所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考研的始终,都有着很重的分量。它是领引考生走向成功的基本动力。对所报考专业是否有基础也是考虑因素之一。有些考生所报考的专业是本科阶段所学专业,而有些实力不俗的考生凭着自己对某些学科的兴趣选择跨学科报考,这些都值得提倡的。

总之,兴趣是内在驱动力,是内因,最能调动起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最后失败了,也算是为自己的追求努力过,从过程中也会得到宝贵的经验。

2、专业为主

在选择专业和院校时,一般来讲,一些基础和本科阶段成绩不错的考生,会选择较好的学校甚至是名校,而一些基础一般的同学,会选择报考一般院校较好的专业。小编建议考研的同学,应该将专业选择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即先选定专业,再选择院校。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主要从专业角度,进行学术科研,培养的最终目标也是造就一批具备学术研究或专业领域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以兴趣为导向,以专业为选择的主因。

3、高瞻远瞩

很多考研学生,由于对社会了解的缺乏,在选择考研专业的时候,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但想要考研的学生,在报考专业的时候,要切忌鼠目寸光,要把眼光放长远。尽管有些专业一直处于高温不下的热门趋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热门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需求量就会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考生毕业后的就业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考生在选择社会评价较高的专业时,也要考虑社会需求,了解所选专业的社会评价与社会需求是否平衡。

4、难易衡量

前面提到了,有些考生选择继续深造本科阶段所学专业,而有些考生则依据自己的兴趣,勇敢的迈出了跨专业这一步。难易程度自然明了。但是,难易程度与结果没有直接联系。

(1)两本一考。即本专业本校报考。这是考研志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般来说,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以,多数考生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2)本专业跨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备考的难度要较前者的考录难度大一点,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的招生单位的专业设置和学术科研重点可能差很大,并且由于招考单位不同,在院校招考政策、信息发布等方面都会难以获取。

(3)跨专业本校报考。这种情况,多是学校较好,但专业不理想等因素促成的选择。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关联度成反比,因此,跨专业报考有较大的难度。

(4)双跨。即跨专业跨校报考。这种模式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面临着大量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另外,选择这种途径完成考研梦想的考生,还要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关于专业选择的建议

1、个人兴趣

如果你对某个专业特别感兴趣,那就应该去学,这个专业就是你的首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和爱好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它往往是获取知识,成就事业的源头。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指出: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也是消化不良。反之,如果在饥饿的情况下,把食物吃到胃里去那它就会乐意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从这个论述中,可以看出,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它可以使大家学习时得心应手。再则,研究生毕业后要继续自己的专业,如果没有兴趣会感到枯燥、无聊和乏味,这样浪费的不仅仅是我们三年宝贵的`学习时间,更是一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质量。所以我们在选择专业时要对自己的兴趣作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热情,甚至极其不喜欢,那么虽然考上本专业的机率大得多。但是还是建议不要再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因为,读研是和你讲来的职业生涯有密切联系的,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读研究生而考研。如果你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不能使你离你的职业理想更近一步,那么,研究生三年的时间就几乎是浪费了。如果你以后要转到你觉得比较有前景或比较喜欢的职业和在本科毕业时的难度几乎一样大,那么节省时间和精力,早点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早点准备考研,考到自己想读的、觉得比较理想的专业去,即使降低学校的档次也是合算的。

2、招生人数与历年推荐免试生所占比例

招生人数过少的高校,考取率较低,一般不应选报。推荐面试生比例过高的学校,由于可供考取的名额过少,无形中提高了考取难度,一般不应选报。

3、历年复试分数线和录取比例

复试分数线的高低、录取比例的大小意味着竞争力的强弱。考生在选定某些专业时可根据往年的这些实录来定夺专业的取向。尽量选择录取比例比较大的学校报考,考取率较高。

4、学校的研究生培养年限

目前,大多数学校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或2.5年,少数学校学制为2年,并且考生要掌握准确信息,结合切身实际再做选择。

5、个人实际情况

目前国内有两种研究生培养方式:一种是学术取向的,一种是职业取向的。这样可以大致将考生的学业发展取向分成两大块。一般情况下,读职业取向的研究生学位比读学术性取向的学位花费要多,但未来的职业回报预期要大。由于各学科和专业之间就业率的差距很大,考生在选择时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兴趣,还要考虑家庭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负担很重,要求你要尽快取得一份薪水可观的工作,那么即使考生对天文学达到痴迷的程度,恐怕也不得不暂时委屈一下自己的兴趣。毕竟人生除了自由发展外,还有许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考研院校选择,其难度不亚于高考,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考研是否能够成功!所以,方向很重要!专业问题是考研报考的主要问题之一,希望考生都能够理性对待专业院校的选择。

篇2:考研专业类别及选择策略论文

一、关于专业选择

1.考研选专业:先考虑兴趣欠妥

第一,你必须要考虑你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而不完全是你的兴趣。

第二,你的优势能够和未来哪些行业相结合,而你所能结合的行业未来发展是怎么样的。

首先为什么要强调优势。人们常说,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才有可能干好。有一些同学说,我能说出我的兴趣,但是你想一想,你所真正感兴趣的事,你的兴趣浓厚到什么程度。很多同学说我对打游戏感兴趣,但是你能不能创造一个真正的游戏,并且通过这样一个游戏使自己的人生真正走向辉煌?你感兴趣的东西是不是你能做好的东西,这一点很重要。有些同学选专业的时候,骨科很热,我感兴趣;内分泌很热,我也感兴趣。

2.找熟悉自己的人了解自身优势

让熟悉你的人对你做一个评价,你问了一圈之后,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说你这个人一无长处,哪怕你身高比别人高点,哪怕你长的比别人帅点,这都算优势。只要你有这方面的优势,你能够发现,对自己的自信心有极大的增长,这些优势在某些行业里面也一定会成为优势。当你把这些优势提炼出来之后,进一步强化,你就会发现,它一定能够转化成你未来求职的强大能力。

3.考虑个人优势所匹配的行业

除了要发现你的优势之外,还要考虑你的优势所能匹配的行业,这些行业的未来发展性如何。你所感兴趣的东西一定要更具有未来发展性和前瞻性,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目前的阶段。所以,同学在未来考虑自己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时候,考虑自己未来专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这两个方面,同时去考虑。不仅要去发现你的优势,另外还一定要结合你的优势,考虑一下整个你所能选择的行业它未来整个的发展是怎样的。

二、关于院校选择

应该如何进行院校选择?是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还是把专业放在第一位或者是把院校放在第一位?

从全国这许多学校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结合这个问题可以参照这样两个层面去平衡。

第一个原则,是在理想层面,相当于你的个人兴趣层面,在这个层面上,同学们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相信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在我们社会上,人才主要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研究型的人才,一类是应用型的人才。你要搞清楚你是属于哪一类的人,如果你是应用型的人才,你可以选择一些名校,可能这个专业不一定是你感兴趣的,但它是一个名校,并且这个专业并不是特别热门,比较容易考上,这样对于你今后的就业就很有保障。相当于你有了一块很硬的敲门砖,有了硕士学位可以帮助你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对于那些专业研究型的同学来说,考研可能只是说自己继续深造的一个阶段。当研究生毕业之后,还想继续深造,对于这类同学自己的兴趣更重要一些。这样的同学可以选择本专业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而学校的名气也要相对靠前,这样做的话对于你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好处。因为在这样的学校中你所在的专业,无论从师资上,从硬件条件上,都是很好的,对于你今后的发展是起到很关键的一个作用。

同时选院校的时候,要看自己的实际情况,第二个原则我们需要考虑实际问题。这里包括考研成功的一个概率是多少,就是考取的难易程度,也包括就业的选择,当然更包括自己经济的实力。近几年很多同学考研失败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盲目跟风。也就是说,我考名校,我考热门专业,不顾自身的实力,最终是挤得头破血流,一败涂地,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鉴,不要重蹈覆辙。

另外选择学校也要选择就业问题,比如你所在学校的所在地区的就业率是多少,就业趋向是什么样子,以及这些人毕业以后的发展前景。这些信息希望大家在报考前能够查清楚。当然查清楚有很多种方法,一种你可以去问你的师哥师姐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当然也可以借助于专业的机构去查询。

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学校公费和自费的比例,这关系到你现实经济利益的问题。因为有的学校可能公费的比例比较小,如果说你的经济实力有限,你恰好考上自费了,对于你来说生活压力就比较大了。你就不能够安心地去做学术,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就个人兴趣,还是学校的名气,可以参考这样两个原则,而在实际操作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可以了。

社会现实情况显示,能力比文凭出身更重要;挤名校并不一定是明智的。部分专业比较强的院校并没被考试所挖掘。比如苏州大学的内科学,温州医学院的儿科学,广西医科大学的老年医学,河北医科大学的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安徽医科大学的皮肤性病学及外科学,山西医科大学的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江苏大学的临床检验学等等。

三、关于调剂

和名校相反的是,很多地方院校需要调剂才能录满或者调剂也无法录满。一般达到相应的控制线都可以争取申请调剂。要注意的是,部分院校只接收本科就读“211工程”建设院校的考生。分数出来发现不到一志愿院校往年的分数线,这时候就要主动联系估计会接收调剂的院校争取调剂复试和录取。等到需要调剂的院校向外公布调剂需要时,已经比较仓促。坐等需要调剂院校联系自己是愚蠢的。取得调剂复试资格后,马上准备对方院校的复试科目。

四、关于其他专业跨考医学类专业

医学类专业学生在读本科之前就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再经过本科五年的学习,专业已经具有相当水平。非医学类专业即使再努力,除去找工作等时间,经过不完整的两到三年的学习也很难达到医学生本科的水平,更别说毕业后跟地道的医学类硕士生竞争了。由于没有专业基础,学习也像空中楼阁,毫无底气,艰难得甚至选择放弃或者最后无法取得学位证,再或者浪费青春取得学位证成了读研的唯一收获。医学专业学习也不像部分专业可以通过背书做题等方式赶超的,它还具有高度的临床实践能力。在考研的竞争中,非医学类考生跨考医学类专业几乎没有什么优势。然而,以上是针对本科是与医学毫无关系的专业的考生。而对于大学就读诸如护理、公卫、药学、中医学等专业的考生,由于本科或多或少学习了部分考研相关的课程,若早期准备,下苦功夫的话,初试并没有很大的困难。而对于复试的话,应该提前打听目标院校的相关信息,最好找到可以接受非医学临床专业的导师,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复试。

篇3:考研专业类别及选择策略论文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 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成为21世纪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应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从计算机应用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把体现计算机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反映到课程体系中来,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新知识、新技术。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按专业类别设计课程教学具体内容

我国现代综合大学所设置的专业一般分为财经类、人艺类 (人文、艺术、体育) 、理工类三个大类。按专业类别"面向应用、培养创新"的目标是目前高校计算机应用教育结合专业的发展新趋势。必须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框架下, 分析该专业的计算机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 设置选择 (或整合) 合适的理论与应用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应用, 因材施教。这样, 可以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以致用, 锦上添花", 对他们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数字化工具。

例如我们在对财经类学生的教学中设置了Excel在经济商务中的应用分析, 包括Excel在一般经济中的应用;Excel在财务分析、物流管理、经济事务 (财务、统计、金融、保险) 、数据库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Excel财经类常用函数等教学内容, 有效的促进了专业学习。

Excel软件中经济类常用函数案例:

财务类函数:SYD (返回某项资产按年限总和折旧法计算的指定期间的折旧值) 。

语法:SYD (cost, salvage, life, per)

Cost为资产原值;Salvage为资产在折旧期末的价值 (也称为资产残值) ;

Life为折旧期限 (有时也称作资产的使用寿命) ;Per为期间, 其单位与life相同。

函数SYD计算公式:

具体计算结果如下:

二、加强面向专业应用技能的实践环节, 培养创新理念和实验教学环境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实际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以学生所学专业为依托, 按照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实施针对性更强的实验教学, 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 建设良好的实验环境, 为大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全面支持。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可以安排课堂教学的上机练习, 也可以单独设课:如开设财务会计软件、针对师范生的课件动画制作教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为毕业生就业自我包装培训) 等任务驱动类课程, 供学生选修。在完成实验报告、通过考核后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在实验教学中, 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放实验室, 拓展更多的实验空间, 多增加探索性实验, 减少验证性实验。而探索性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兴趣, 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生"探究心理"的发展。

计算机实验课程可按以下层次进行设计:

(1) 基础与验证型实验; (2) 设计与开发型实验:该类实验以"任务"或"课题"形式提出实验要求和具体的实验成果, 要求学生通过有关课程或自学方式, 掌握实验所涉及到的知识, 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实验项目。该类实验是以"任务"驱动,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的能力, 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寻找答案的能力; (3) 研究与创新型实验:该类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结合自己专业设计的课题大作业方式 (教师可设定研究题目, 学生可以自主选题、自由组队, 提供创造性实验作品) , 驱使学生普遍选择与专业有关的课题, 增强学习兴趣, 激发创造的热情, 促进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学生本专业中的应用。

例如我校在财经类专业计算机应用教学中,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 自选题目, 带着问题学, 学以致用。课题大作业之一:完成PowerPoint (至少25张幻灯片) 或者Word文稿 (至少20页) 链接网页、Excel经济类函数和公式等各种编辑技能。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利用软件制作财务报表、销售利润图表、经济类函数计算、产品性价分析、电子商务实战等课题作业, 而旅游专业的学生则学会了利用软件如何更好地宣传推介项目、开发市场。这些都对学生计算机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成效显著。学生激发了研究兴趣, 甚至废寝忘食, 受到学生一致欢迎。

三、建设网络辅助教学模式, 开发课外实践活动

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之上的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资源建设管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之一, 它拓展了教学的时间、空间、形式和内容, 丰富了教学的内涵, 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提高, 也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网络辅助教学模式作为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 把传统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由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学。教师可以利用Internet、校园网、局域网来建立学习辅导网站, 把多媒体课件、教学计划、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实验课题参考目录、实验报告、相关知识问答、实验素材、模拟试题等放在网上, 供学生使用, 为所有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了覆盖教与学全过程的资源库。学生还可以在网上随时收发电子邮件, 下载资料, 参加网上讨论等。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网络环境下从事学习的各项社会活动。这种网络文化的熏陶, 大大增强全校师生的网络使用意识。此外网站中还应提供网上答疑平台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测评平台, 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做到信息可见、过程可控、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理想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短时间里获得大量的信息与知识, 提高教学效率, 紧跟时代发展。

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 对于有限的课时来说, 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所以, 必须有计划开展有实质性内容的课外实践活动, 可以组织课题小组,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培养, 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四、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如果仅凭试卷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也没有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必将严重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我们认为对计算机基础课的考核方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 在平时上机实验中就进行考核, 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出一些结合专业的应用题, 训练学生掌握应用领域的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若有创新, 就可以加分, 培养创新意识。新考核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变被动的应试为主动的学习, 从而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教师认为:"学生想象力丰富、潜能无限"。

(2) 采用面向过程考核。注重实践、强化管理, 实施"网上即交作业、随机抽查"的方针, 成效显著, 提高了应用能力, 夯实了基础。在2006年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能力评估时计算机技能测试为优秀。

(3) 增加期中测试, 防止期末积重难返;期末机考中必须理论与实践综合。

(4) 通过多种方法检查学生的技能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如在校园网络平台上设置一些实验课题、软件发布等栏目板块, 对参与者加权积分, 作为考核总成绩的一部分, 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5) 以小组的形式设计和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实践项目。采用自选题目、团队组合、分工合作, 有利于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6) 针对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优秀学生开展创新活动:

·体现在计算机应用实践中独立完成创新作品;

·体现于计算机应用技能结合专业的密切程度。

五、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应用人才培养的核心

我们以教材的系统性、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为指导思想, 精心设计集主教材、实验教程、实验方案、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网络化考试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建设, 努力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新发展, 不断更新教材内容, 编写出版了多本教材。这些教材在为专业服务及实用性等方面特色明显, 对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例如, 我们2009年编写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就包括了财经类、人文艺术类、理工类三个版本, 很好的把计算机应用结合于各专业。

六、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要根据社会发展对计算机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贯彻教育部的质量工程精神, 全面加强非专业计算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扎实就业基础。作为承担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团队, 我们责无旁贷。总之, 现代大学要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按专业类别强化计算机应用技能教学研究与实践, 不断创新,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真正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白皮书[M], 2004.6

[2].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9) .

[3].龚沛曾.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R].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08.

篇4:考研专业类别及选择策略论文

[关键词]编辑出版专业数字出版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2-0086-0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出版战略的逐步推进,我国出版业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从出版物载体形式、制作方式到传播技术正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呼唤人才培养,新闻出版总署在200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在新闻出版领域培养一批既懂经营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数字出版环境在为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和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与挑战。

1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出版教育遭遇困境

自1984年7月胡乔木同志致函教育部倡议在高等院校设置编辑学(后改为编辑出版学)专业以来,编辑出版学专业走过了近30年发展历程。自那以来,我国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9月,全国高校设立编辑、出版、发行等专业的院校有213家,研究生办学点有47家,博士点有7家,每年能为出版行业输送上万名毕业生。但是,由于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错位,所以培养的学生不一定能很好地满足出版单位的用人要求。

在用人单位方面,出版单位虽然急缺人手,却不愿录用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据统计,2008年新闻出版行业总产值8500亿元人民币,2009年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今后10年新闻出版行业的目标是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行业的迅速发展表明业界对出版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目前,很多出版单位都在向数字出版转型,急需数字出版人才,最需要技术型的数字产品设计人员。然而,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虽然人数很多,但是符合数字出版需求的却不多,在就业市场遭受冷遇。

在学生方面,他们普遍缺乏数字出版的相关技能,仍将就业意向定为传统书报刊编辑。可以发现,大部分高校编辑出版本科专业的培养方向为传统书报刊编辑或者发行人员,只有少数高校将网络编辑和数字出版定为培养方向。所以,培养的学生往往欠缺数字出版能力,学传统编辑的学生不懂新媒体编辑技术,学发行的学生不会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学版权的学生缺乏数字版权保护知识。这致使众多出版专业毕业生无法在出版行业找到相应工作。

毕业生遭遇就业尴尬,是目前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现实。这个现象只是冰山一角,但已经表明专业教育本身以及在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存在问题。如何提高编辑出版学专业办学水平,如何使本专业学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这些不仅影响出版学学科建设,影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还会影响业界对编辑出版高等教育的认知。

2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它通过对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加以分析和综合评估得出结论,然后调整现有资源及发展策略,最后达成企业目标。从整体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SW,主要用于分析内部条件;二是OT,主要用于分析外部条件。

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才培养,以培养的学生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是否受欢迎来判断专业建设的成效。因此,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的目的是培养符合出版业需要的专业人才,目标是针对社会需要制订合适的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建成一批特色教育基地、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围绕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的目标,可以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通过发扬优势、克服弱点、利用机会、化解威胁,找到适合数字环境下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发展策略。

2.1内部优势(Strengths)分析

30年来,在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和出版业界的支持下,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发展迅速,取得了辉煌成就,主要表现为确立了较为科学的本科培养目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

科学的本科培养目标。关于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目前权威的提法是1998年教育部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时提出的,即“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业务与管理工作及教学与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实践证明,这个培养目标是科学合理的。正是在这一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我国编辑出版教育随着出版业的发展而发展,为出版业培养了大量的各层次人才。

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在长期发展中,各高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依托所在学校的学科资源,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有的学校以培养编辑为主,有的以培养发行人才为主,有的以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为主;有的侧重产品策划,有的侧重数字出版技术,等等。这样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培养格局,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出版业界需要的各类型专业人才。

2.2内部劣势(Weaknesses)分析

在数字化和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现有编辑出版学专业主要在课程设置和专业教材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

课程设置没有紧跟出版业发展趋势。数字环境下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新媒体传播手段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编辑出版人才必须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字出版技术。但是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由于师资力量、实践条件的局限,无法开设或者不能系统开设数字出版类课程,致使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前沿性和实用性,不能跟上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发展的步伐。

教材使用不能与时俱进。目前,编辑出版学专业使用的本科教材主要是武汉大学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辽海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教材内容较为滞后,相关教材修订不及时,不能反映数字出版产业的实际情况。在理论方面,缺少对国内最新出版学术成果和海外先进出版经验的研究介绍:所用案例陈旧,对实际数字出版案例的分析较少。

2.3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产业发展环境为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在学术环境方面,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学界正在为进一步争取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地位而努力。在产业环境方面,新闻出版业正面临着转型期,急需补充各种人才。

篇5:考研专业类别及选择策略论文

15日考研大纲出版了,许多同学也在此正式开始了考研政治的征程。对于论坛政治常见的一些问题在这篇文章里边做一些说明,金翅在这里有一些经验或者算是教训,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政治复习需要大体这么几本书一、教材类的书

二、习题册

三、时事政治

四、背诵的小册子

五、冲刺模拟试题

一般是每个阶段一本书,下边就考研政治说一下我的复习策略,首先我先提出一个观点,“得选择者得政治”,如果不质疑,请继续往下看吧,要是质疑的话,这篇文章可能会打乱你的复习计划。政治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导致它是一个投入回报比很高的一个学科。我给它的定义为“易学难精”考到60~70容易,但是要考到75+的成绩需要下一些功夫。

基础学习篇这是第一遍的基础复习,需要回顾本科四年学过的四门政治课《思修》、《马基》、《近代史》、《毛概》。这就面临一个问题,选择教材的问题。有人说用本科的教材行么?可以,要是您准备考研的话,可以看那四本书,作为一个正常的考研人,相信没有人会去看那四本了。很多同学也纠结于《大纲解析》和《序列一》的选择问题。这两本书我都有用过,各有千秋。大纲解析是权威,上边有的都是考点,上边没有的肯定不考。没有一句废话是他的特点,每句话都可能是出题的题点。序列一语言比大纲解析略生动,把重点用颜色的字体突出出来,但是个人觉得上边有好多东西大纲解析都没有,也许是有些超纲的东西。我的意见《大纲解析》很好,《序列一》也不错,都是好书,买哪本书都很好,不要中途换书就行了,我在考研期间中途换书了,导致前期做了一些无用功,大家要引以为戒。序列一每一章后边都有该章节出过选择真题的汇总,买序列一的同学认真做做挺好的,不是说考过的就不考了。

政治分数和你用哪本书没有关系,关键看用书的人和你的复习方法。第一遍看书关键是知识点的熟悉,把关键的字和词画出来,什么叫关键的字和词,就是一个新的定义的引出,或者一、二、三条之类的,这些都是单选或者多选的重要出题点。这遍切记,不要刻意的去背什么东西,不要奢望把一二三条什么的都背的特别清楚,这样会让你的进度很慢,后边第二遍、第三遍还有很多的方法来熟悉知识点。第一遍可能会很慢,但是要仔细看。

习题训练篇第一遍复习过后,对知识点有一定的熟悉,第二遍遍要把知识点巩固住,把选择题的考点突出出来,市面上习题集很多,用哪本都差不多。我当时用过序列二和肖1000。后来因为序列二的勘误不太及时并且解析很少,就改用1000了。到考前最后一天还在复习这本书的错题知识点。这一遍我是看一章红宝书做一章的考题,因为肖一千是按红宝书知识点的顺序出的题,难道这是传说中的“文题顺序一致定律”?注:这一遍只做选择题,主观分析题直接无视了,因为多选和单选是大题的基础,很多大题就是把几道多选题的知识点拼一下就成了。现在看大题有点浪费时间,把多选单选做熟,大题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大题先不用着急,后边说大题怎么复习。做完一章的选择题之后,把题中出现的知识点画在红宝书上,这点很重要,虽然很耗时间,但是到后期复习的时候很节省时间,值得把知识点画一遍。可以适当的背一些条条框框的关键词。比如123之类的,不用每个字都背,把其中与众不同的关键词拉出来背一下,记住每个选项大体都有什么,这个过程要持续到考前。肖1000我做过2遍,只做的选择,很经典的.一本书,那上边的选择题都弄熟了,选择题做的话就很得心应手了。主要是对照着习题集来看红宝书上的知识点,重点在熟悉红宝书,而不是跟习题集玩命。选择题的高分秘诀就是你对红宝书的熟悉,提到一个知识点能瞬间翻到红宝书上相应的页数,就要做到这么熟,有的常考知识点你都能记得它所在的具体页数。再提一句“你对红宝书的熟悉程度是你政治高分的关键”。

时事政治篇今年政治改革,以前的时事政治考的前一年的11月到当年的11月,今年是考11年全年1~12月的时事政治,大家的准备时间可能会少一点。不过大家不要担心,时事政治的东西不多,复习起来很快,大约半天就能看完,重要知识点辅导书都会标出来,当时买了两个小册子,画的重点都差不多,最后时政的选择题没有扣分。论坛也可能会邀请一些名师,来给同学们点一点题,画一画时政的重点,要是今年也有的话,大家就幸运了。大家随时关注论坛的公告就行。大家现在先好好复习前四章的知识点,时政不用太担心。

背诵冲刺篇11月份~12月份,政治的投入时间要加大一点了。冲刺阶段的政治复习,是决定你政治水平的一个分水岭。期间各大出版社和辅导机构会发布一些背诵的精华浓缩的小册子,一般10~15块前左右,建议买一本口碑好一点的来背,不要太薄的,内容会不全。到时候论坛也会有网友发一些电子版的背诵精华,大家也可以博采众长的看看,总之这遍是全面背诵的阶段,对知识点要做到了然于胸。尤其是毛概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很多,千万要小心。背诵的过程中不能把红宝书丢了,遇到模棱两可的知识点翻看红宝书来核对。等你把红宝书翻烂了,你就成功一多半了。

模拟冲刺篇为什么我不说是押题冲刺篇呢?都是学过马克思的,押题太唯心了,我们要客观。大题在这个阶段要有所总结。最后出现的模拟题会有很多,一般分两类。一类是试卷类的比如《任四》、《肖四》、《张三》;另一类是大题的答题思路梳理总结类,比如28题和20题。后一类选一本就行,前一类最多买2本,买太多了做不过来,而且重复很多。

这五本书悲催的当时都买了,导致最后复习的时候有点手忙脚乱。介绍一些这五本书。

《任四》:任汝芬老师的最后四套题,说是四套题,其实容量是10套题的内容。一部分题是从任二上摘下来的,时间不够的同学不建议买,题量有点多。

《肖四》:肖秀荣老师的最后四套题,只有四套题的内容,是按考研题型分值分布出的题,去年有两道还是三道考研类似的题,只是知识点有说中的地方,不是完全一样(完全一样,那不叫押题,那叫漏题),个人感觉不错,题目很精华。

《张三》:张剑锋老师的最后三套题,题目中规中矩,不过随书附赠的一个小册子我个人很喜欢,里边有对当年大纲变化改动的总结,每年这些地方都会有出题,11年也是。可以把这部分相互借着看看,就前边十几页,不多。

28题和20题说实话差不多。当年我考研的时候,20题被网上传的太神了,以至于放在自习室被偷了,然后借同学复印的那本也被偷了。后来换成了28题。因为两本书都仔细看过,我觉得两本书想突出的重要的知识点都大同小异,有的是变了个说法,内容要点差距不大,建议大家不要迷信某本书,这两本书都是给大家一些答大题的思路,让你把现有的知识点梳理成一个系统。对于模拟题,大家不要把宝都压在这些上边,好好复习红宝书才是王道。

注1:每到考研前夕论坛里总是会有些人,不是有些,是很多人会自称是内部人员,知道考题并贴出来,我关注过10、11两年考研,年年如此,史称“群魔乱舞”,大家不必因为这些人的预测而恐慌,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复习,就算有人能预测对了(那个神贴),也是在茫茫多的预测帖子中的其中一个,而考前你根本不会知道哪个是神贴。所以对于群魔乱舞大家要冷静再冷静,不要听风就是雨。

注2:写字的好坏对你主观成绩影响还是很大的,不要求你的书法多么好看,但要写的工整,每个字都看的清楚,PS:用蓝色或者黑色的都行,字太乱的同学建议用蓝色的笔,你懂得。

注3:大题的题号要看清楚了,因为第一道大题留了两个题的位置,有的同学没看清,然后答题的位置就整个写串了,然后用箭头↑ ↓ ← → I J L K ? ?,满卷子的指路,弄得卷子跟藏宝图似的,虽然最后也给分了,但是老师的印象会不好,给分的时候或有倾向性,看清题号再答。

好好复习红宝书,对红宝书熟悉,对知识点的了如指掌,对选择题的稳定发挥,是你的高分的关键,加油12的同学们,有疑问的可以跟帖交流。

篇6:考研专业选择:专业前景分析

选择考研,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目的,但最终都是为了有更好的发展。既然决定考研,首先要考虑的自然是专业方向问题。考研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考专业,专业选择决定了研究生以后生活的学习和研究对象,甚至决定了今后的职业及人生道路,所以选择专业一定要慎重。专业选择总体原则可遵循以兴趣爱好为导向,以个人能力为根本,以社会的认可度为砝码要进行通盘考虑,最终找到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专业。

许多考生在考研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以后的就业问题,专业未来发展方向自然也是考研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为研究生专业可能就是未来要伴随一生的`工作领域。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毋庸置疑,比较迎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就业前景要好些。不要选择那些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太多的专业,尽量选择那些比较有实用价值、或者能够最大程度地学以至用的专业,这样的话,就业相对更加容易一些。

篇7:考研专业选择

阳春三月,天气已经转暖。一年之计在于春,又是一年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了。是坚持考本专业还是跨专业,很多同学仍存疑虑,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如何把握专业的选择,是深入学习本专业,还是从头来过,磨刀不误砍柴工呢?为什么同学对自己跨还是守拿不定注意,很大原因是对自己的实力到底如何拿不定主意。所以建议同学们要对自己考研的竞争力有个清醒的认识。在作出选择之前,可以从两个方面对自己的考研复习进行梳理,来看一看自己的竞争力到底有多大。

一是正确的为报考专业定位。考生在报考专业时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准确地为自己定位。根据自己的专业素质与学习能力来选择报考方向。部分专业总报考人数多,但并非所有学校的竞争都很激烈。参考专业报考竞争力时,不宜仅以报考人数来判断专业的冷热程度和竞争激烈程度;不应该盲目地跟从报考所谓的热门专业。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准确地为自己定位,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一般来说,多数人考研还是为了一个文凭,为了毕业后找个更好的工作,因此,还是想选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然而问题在于时代发展很快,而且往往出人意料,一些专业也往往跟着时代的需求变化而变的前景难测。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正确的判断一个专业的发展前景呢?关键还得根据社会的发展来判断人才供求关系,以及看专业本身的教学情况。把握经济和社会的宏观走势,判断社会各行业微观需求。例如,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因此像计算机这样的人才很长一段时间内肯定都是走俏的。再比如,中国目前第三产业急需发展,因此像金融、贸易这类人才短期内不会饱和。大家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下自己选择的专业是否合理:

1.认真分析行业情况,考察需求总量

有些行业人才需求伸缩性很大,向其它行业渗透也很厉害,因此短期内很难饱和。例如法律专业,除了司法部门,其它各行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都在逐渐增大,社会对法律人才的总需求极大。而其它一些专业性比较强、分界明显的专业,就总会有饱和的时候,例如外贸人才。这时,你就需要大致了解这些专业目前缺口多少,每年毕业生量又有多大,会不会几年后就出现人才过剩。

2.参照国外情况,发展的眼光看专业

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各个国家在发展的近似阶段对人才的需求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相似性。因此,发达国家的今天可能就是我国的明天,那么看看他们的专业人才需求变化情况,可能会有借鉴意义。例如,西方心理咨询业务如日中天,而据有关报道,中国目前心理有问题的人一点不比美国少,只不过暂时还没有闲钱和意识。等再过十数年,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因此心理学专业应该是大有前途的。

3.实际考察,看专业办学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学校的所谓热门专业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根本就不具备相应的师资、经费和条件,仅仅为了赶时髦而开设。如有些地方性的师范学院开办什么金融专业等等。这种专业,考进去也学不到什么东西,耽误时间。

二是正确的认识自身的能力水平。无论做什么,兴趣是关键。只有选择了自己立志研究的方向,从近处着眼来说,考生才能将漫长的复习过程坚持到底; 从远处来说,才能在未来的研究领域或事业上有所突破。总言之,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可能将决定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实力。只有既认清形势,又认识自身实力,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使自己的成功概率最大化。各个专业有自己的学科范畴,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在知识体系和结构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在专业课上面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早下决心,早定专业,早下手进行复习,才有可能减小学科跨度之间的距离。专业和招生单位的不同搭配就形成了报考的4种基本模式:本专业本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跨专业本校报考,跨专业跨校报考。不同报考模式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下面提醒下广大考生选择专业时需要规避的几种毛病:鼠目寸光:判断专业如何,就业前景好坏,是否有市场,只看眼前。时间过得快,专业胜衰更快。几年工夫,足够从大红大紫落到无人问津。大三起码要大概地看到研究生毕业时专业的发展趋势。人云亦云:缺乏自我认识,没有判断力。明明读懂一个法律条文都要花上半天,看到别人一窝蜂报法律,自己也要去凑热闹。急功近利:绝大部分情况下,选择专业其实主要依据的就是“功利”标准。但凡事不能过头,太急功近利反而欲速不达,因为那样会蒙蔽你的眼睛,造成专业选择上的失误。对专业选择没有正确认识:计划经济时代,一个人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去什么岗位,都是很死板的,而且往往一辈

子不动。今天,所学专业和就业去向已不再死板地对接,学语言的去了公司,学哲学的去了企业,都是很常见的现象。而且,职业生涯早也不再从一而终,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据对北京地区高级白领的调查表明,98%的人有过跳槽经历;62%的人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原先的专业无关。许多知名企业的老总并非企业管理专业出身,相反倒有不少哲学、中文的毕业生。因此建议:选专业不要抱着“一辈子跟定它了”的想法,看开一些。其实,不论哪个专业,关键是要搞出点名堂来。只要有成就,其他一切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回报都只是水到渠成的东西。

考研新手上路:如何制定你的2014考研目标

随着2013考研复试、调剂的开始,很快的就要迎接2014年考研备考的同学。对于考研,可以说不在乎你怎么分配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时间分配,也不在乎你是否提前开始政治或英语的复习,重要的是每一位考生在确定方向的这一阶段,因为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破釜沉舟才能前程万里。

考生确定目标仿佛也是最困难的,冷热专业的纠结,211和985的无限诱惑,很多考生都在这时迷失了自己,或是匆匆的订下了目标,而在复习过程中不断的更换,导致最后目标模糊,功败垂成。所以,在你着手复习之初,拿出几天时间好好考量自己,准确的定下你兴趣所在的专业,喜爱的学校,以此为目标而奋斗。在此为2014年的考生们提出一些建议:

专业没有绝对的“冷”“热”

所谓热门专业,是指那些就业前景较好,报考人数较多的专业,比如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会计学、企业管理、计算机等,这些专业竞争比较激烈,考取的难度较大;所谓冷门专业,是指就业前景较差,报考人数较少的专业,比如哲学、历史学门类下面的大部分专业,以及工学门类下面的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等,这些专业报考的人数较少,录取的门坎较低,考取比较容易。要报考一个专业,无论是冷门还是热门,都要搞清楚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发展前景如何,千万不能望文生义。

专业的确定还要求考生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认识自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能力,二是自己的兴趣。就第一个方面来说,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能力;就第二个方面来说,选择专业是要考虑自己喜欢做什么。

梦想在哪里,学校就在哪里

对于未来生活的城市,打算将来在哪里就业,就选择那里的高校,比如想在北京就业,就把目标院校定在北京,这样既熟悉当地环境,又有人脉资源,找工作当然得心应手。

与个人的理想与抱负相关,考研不容易,读研的机会成本很高,一定要选一个能够实现个人抱负的大学,这样备考也有动力,读研也有激情,若选择一个自己不满意的院校,轻则郁闷三年,重则遗憾终生。

所钟情的专业,要考虑所选择的院校是否有目标专业,以及目标的专业的强弱等,事实上,院校与专业的搭配选择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讲,名校名专业考取的难度很大,就业前景很好;名校一般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小,就业前景也很好;一般院校名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大,就业较好;一般院校一般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小,就业前景一般;同学们可以参考这些特点,可以灵活的选择。

明确发展方向,导师比学校更重要

一般的人在做第一步选择的时候,只会关注学校是否为名校,这是很不明智的。学历固然重要,但在市场经济社会学历不代表一切。有些同学为了挤进名校,甘愿选择不中意的导师,这是得不偿失的。

导师学术水平一般,项目很少,研究生阶段学的实战知识必然有限,又像在本科阶段那样纸上谈兵地蹉跎青春。另外,并不是大师就一定适合自己,有的同学看了某个导师的情况,觉得老师很牛,再加上是名校,简直是天仙配接近完美,决定一条路走到黑。到了读研的时候才发现导师的研究方向和领域,自己根本不适合,也没兴趣,结果可想而知。因为导师的研究的方向和领域决定了我们以后的发展轨道,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自己适合做什么,想做什么和选择导师挂钩。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即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学术搞科研,所以那些不适合搞学术或者不想搞单纯的学术的研友,就不要选择那些搞纯科研和学术的导师。

篇8: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考研;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在本科期间主要学习基础的知识与技能,研究生教育会使这些内容深化。对于本科生来说,考研不仅是学历与能力提升的机会,获得社会认同的路径,也是整合本科知识、丰富学历内涵的过程。分析这一过程,对打算考研的同学很有帮助。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概况

就普通院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的录取率一般在15%-25%(录取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率),如果以备考考学生为基数计算,有时录取率甚至能够达到40%—50%,在高校文科专业中录取比率较高。就西安高校而言,能够报考的211院校有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普通院校包括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可选择的院校相对较广。

本专业考研的主要专业分为“本学科专业”和“跨学科专业”。本学科报考的常见专业有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学、哲学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史类。跨科报考主要有行政管理、法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文学及法律硕士和教育硕士等。考试的科目包括公共政治、英语和其它两门专业课。其中,公共政治和英语满分均为100分,常见的录取分数区间分别是60—80分,和50-70分。“本学科专业”常考的专业课科目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学、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等。专业课一般分为两门,总分300分,根据报考院校和专业的不同,录取分数常有两种情况:第一,高分录取,即两门专业课需要考到250分左右,总分要达到380分甚至更高。这是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增大,考研、保研人数增加所造成,增大了本专业的考研难度。第二,低分录取,即两门专业课仅需考到200分左右,总分超过320分即可。一般为理论性较强专业、冷门专业或普通院校。各类录取分数线由低到高依次是国家线、学校线和各学院的专业复试线。报考211层次以上的院校,有时分数过了国家线但没过复试线,还可以进行跨校调剂。

二、专业与院校的选择

对于本专业考研报考的选择,存在“专业优先论”与“学校优先论”两种不同看法。“专业优先论”者认为考研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与专业技能,想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建树,或朝向更高的发展,如考博。基于此种思路,报考时首先要考虑自己比较喜欢或擅长的专业方向,考虑被选择院校相关专业实力的强弱,这样才能在研究生期间有较大收获。“专业优先”的选择方式必须充分了解报考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特色、主要导师近年来的科研成果与相对水平。

与之对应的另外一种观点主张“学校优先论”,即报考院校的声望远比专业重要。此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于学术教育类专业,社会认可度并不高,因此,专业所在院校的声望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未来的求职与发展就会受到文凭含金量的影响。例如,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学科评估中,东北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科排名虽在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之前,但考生甚至有些用人单位在选择时却倾向于那些我们“常识中的名校”。因为后者名气远大于前者,校内专业也会因为院校而显得更有竞争力。

当然,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院校好专业强的例子也有,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且,随着各院校研究生的录取分数逐渐提高,学业要求与毕业门槛也水涨船高,想不费力就混名牌院校毕业文凭的机会也越来越小。

此外,报考院校与专业,还要结合自身的实力。一般来说,选择的目标应该比自己现有的水平略高,努力一下可以达到。把打算报考的学校按211或普通分类,依次查询各院校所报考专业往年的录取最低分,报名人数,录取人数等信息。然后,找到不同院校所要报考专业的专业课书目,进行对比,最终选定学校。

三、资料准备与复习方法

(一)认真选择复习资料

首先,要学会选择参考书。从常见的考研专业课指定参考书来看,考研专业课参考书可以分为“单科一本参考书”和“单科多本参考书”。单科一本参考书是指一门150分的专业课仅指定一门参考书。单科多本参考书可分为“并列参考”、“重合参考”两种情况。“并列参考”指考研的同一门专业课指定几本参考书且内容不重合或重合较少。以西北大学2015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课程为例,该课程指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3本参考书,内容重合较少。“重合参考”是指同一门专业课指定的几本考研参考书内容重合较多或以一本为主。以长安大学2015年“政治学”考研课程为例,该课程虽指定了《政治学新论》、《政治学基础》两本教材,但内容明显有较多的重复,应以第一推荐书目《政治学新论》为主。

其次,对于参考书的选择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关于“统编教材、自编教材”的问题。如果某校的考研参考书中出现了该校导师的自编教材,那么自编教材相对重要。第二,不能认为考研参考书的难易决定了试卷、录取的难易。因为,有的学校考研参考书较为简单甚至为公共政治“两课教材”,但试卷出题有时较难、较偏,也可能推高专业课的平均录取分数。例如,近年来,部分学校过线考生的专业课单科成绩甚至达到120—130以上。第三,应注意考研专业课参考书的版本。一般来说,各校考研参考书比较青睐“老版本”。

(二)制定科学的专业课复习方法

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考虑以下几点:第一,要恰当评估复习周期。由于近年来本专业考研录取分数越来越高,而拉分主要靠专业课,因此,专业课的复习周期不宜过短,不应少于半年,至少能够确保复习3-5遍。第二,专业课内容的复习顺序也有一定窍门。对于参考书的内容,可以采取目录浏览法,从序言、概论等方面看书的特色与创新,可以挑选章节阅读评估复习难度。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如果不是特别熟悉的专业课,复习内容可以先易后难。第三,第一遍的复习要打牢基础。在没有其它资料的辅助下,第一遍复习应该静下心来自编笔记,最终建立各章的大纲、重点、难点,根据以上框架建立知识体系图,不断加深理解、记忆、应用的能力。第四,注重利用其它资源。如果能找到该校历年试卷(部分学校有售)、整理的笔记、知识点,结合教材复习更有针对性。第五,注意协调好与英语、公共政治之间的关系。公共英语对于一般本科生来说普遍较难,靠其拉分不太现实,但要确保过线,必须常抓不懈。对于公共政治,如果与专业课之间内容存在重合,应当巧妙规划相关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考研心态调整的问题

在考研的不同阶段,考研的心态也分为报考选择心态,备考复习心态,考场应考心态等。首先,在报考选择时,应坚定选择与意向。考研专业院校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应有考虑的时间,但在选定院校专业以后,一般来说不要随意变更,因为考研复习的时间有限,犹豫不前,成功的几率就会变小。

其次,要客观看待备考复习过程中的心理波动。一般来说,本专业考研同学在复习期间都会经历以下过程:复习初期,由于不了解有关情况,会有一定的迷茫与困惑。随着复习的推进,成就与兴奋之感逐渐增强,心态变得积极。但到了接近考试的后期,焦虑情绪又会增加。随着精力的逐渐耗尽,压力越来越大,考生时常有坚持不下去的想法,总觉得自己不行,复习的还不够……对于这些情况,考生应有恰当的准备与调节。既要有目标意识,也要多肯定自己复习的成就;既要保持拼搏的状态,也要适当调节,放松休息,劳逸结合。

最后,在考试期间要保持冷静镇定。提前备好考试用品,考试时应注重过程,不要过多在意结果。考完一门之后先别对答案,应保证休息,积极应对下一门。考试结束后,除非有明显的证据(例如一门课缺考),否则不要轻言失败,休息两周后就应着手准备复试的内容。

对于参与考研的同学来说,考研是独特的经历、难忘的旅程、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要坚信付出与回报成正比,保持积极的心态,为自己加油,实现人生的又一跨越!

参考文献

篇9:考研小白如何选择专业

2、要结合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最想研究和复习的专业,这样促进今后的研究生复习、生活和工作。

考研四大化学专业哪个前景最好

有机化学是一级学科化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毕业生可以到中等以上的学校做化学老师、化学教学研究人员或者是其它教育类型的工作。

当然也可以到生产企业从事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型工作,比如一些大型的制药公司,或者是检验检疫局类的单位。

专科可不可以考研

专科生是可以考研的,但是专科不可以直接考研。专科生与本科生直接考研有很大差别,专科生考研有很多限制条件;

一般来说,专科生取得国家承认学历(包括:电大,夜大,函大、职大,自学考试),需要毕业2年或者2年以上,并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上一篇:乡镇巡察问题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方案下一篇:学校考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