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莎贝尔公司的辞职风波

2024-04-19

罗莎贝尔公司的辞职风波(精选5篇)

篇1:罗莎贝尔公司的辞职风波

罗莎贝尔公司的辞职**

本案例主要描述了罗莎贝尔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在招聘员工过程中的一些理念和做法,用举例的方式阐述了她招聘前台接待员的过程。启发人们思考在招聘过程中应该注意适人适岗,否则无论对员工个人,还是对企业都是一种浪费和损失。关键词:招聘、面试、人力资源结构

2001年8月的一天,处于盛夏的H市上空阴云密布,酷热难当。位于闹市区的一座高档写字楼内,尽管中央空调带给人的是丝丝凉意,但是赵晓菲——罗莎贝尔公司去年新上任的人力资源经理,却双眉紧锁,心情郁闷烦躁。她正在看手头的一份辞职报告,公司半年前招聘的前台接待员吴敏突然提出辞职,理由是要出国读书。一年多来,类似这样的辞职事件已经发生过多次了,这导致罗莎贝尔公司的人员流动率偏高,总经理对此非常不满,近日正要求赵晓菲对此作出解释。令赵晓菲想不通的是,每次她为公司招聘的都是最优秀的员工,公司也尽量为员工提供优厚的报酬,但为什么就是留不住人呢?她心想:总经理下周一要我去汇报情况,我该作出什么样的解释呢? 罗莎贝尔公司是美国著名跨国公司SK与国内某化工厂的合资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各类化妆品和护肤用品。2001年,全球范围内的很多著名品牌的化妆品和护肤用品都因为涉嫌含疯牛病病毒,而遇到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但罗莎贝尔公司的系列产品因为是从纯植物精华中提炼出来的,所以非常顺利地避免了这场危机,市场占有率有很大提高,销售额也有显著增加。

公司现任总经理是一位美籍新加坡人唐礼德。他在美国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先后在SK设在中国台湾和香港的分公司工作过五年,主要负责市场推广和营销工作。其后,因为工作表现出色,被派往罗莎贝尔担任总经理。总公司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唐礼德自己也希望能在罗莎贝尔有一番作为。由于他的工作经验,他对华人社会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国内地的实际情况并不是非常熟悉。

唐礼德深信,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他认为人力资源部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部门,但是由于他本身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所以他非常倚重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者。

公司现任人力资源经理赵晓菲,是一年多前由唐礼德的一个朋友推荐来的。她在大学学习的是英语专业,应聘罗莎贝尔以前,曾经在一家跨国公司担任过总经理秘书。在此期间,她参加过一些管理课程的培训,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与赵晓菲初次见面时,唐礼德觉得她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很感兴趣,同时她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也比较强,惟一的缺点是,她不是人力资源管理科班出身。经过反复权衡,唐礼德最终还是录用了赵晓菲。

由于公司生产和销售规模的扩大,需要新成立一个生产车间,所以赵晓菲上任以后面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招聘大量的新员工。由于时间紧迫,无法为每个空缺的岗位进行工作分析,赵晓菲决定参照其他类似的工作说明书,大致确定对每个任职者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她秉承的一个理念是,罗莎贝尔公司是一个著名的公司,在行业内和市场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对员工的要求也应该相应地提高,以往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不佳,一般职员的学历普遍偏低,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所以,她认为公司新招聘的员工必须具有学士学位,有些重要的部门,如新产品研发部门的员工最好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

经过两个多月紧锣密鼓的工作,新招聘的约100名新员工按时走上了工作岗位。在招聘这批新员工时,赵晓菲比较侧重应聘者的学历、工作经验和教育背景。这批人中9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文凭,其中80%是刚出校门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大部分人都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在新的生产车间里,清一色的是大学生们忙碌的背影。赵晓菲则在心中暗自得意:经过这次大规模招聘,公司整体的人力资源结构得到了改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改变老员工的人力资源结构。她决定先拿前台接待员开刀。

作为赵晓菲改革计划的一个实施步骤,罗莎贝尔原先的三个前台接待员被辞退了两个,理由是她们的学历太低。施雅萍就是其中的一个。她曾是一名纺织厂的下岗女工,三年前她看到了罗莎贝尔的一则招聘广告:“经市人才市场管理部门批准,本公司拟招聘女接待员一名。要求:年龄4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或相当于中专学历,身高1.60米以上,有本市户口,能认识一些英语单词,可进行简单的英语会话。下岗女工优先考虑。”经过面试,施雅萍被录用了。尽管在应聘者中,施雅萍的学历并不是最高的,条件也不是最好的,尤其是她的英语会话能力几乎为零,但是她的语言表达能力,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学习的能力和愿望,令当时的人力资源经理汪洋深为赞许,使她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施雅萍来到公司后,一开始确实感到要做好工作很困难,许多事情需要从头学起,包括如何穿衣服,怎样搭配颜色,改掉大声说话的习惯等。但是由于她非常渴望做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所以非常努力地学习。她与上初中的儿子一起读英语,背英语单词,并抓住一切机会与来公司的老外聊天。三个月后,施雅萍已经能够称职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了,她也能用虽然不是很流利,但是很标准的英语接电话。

除了做好分内的工作以外,施雅萍一有空闲,就爱管些“闲事”:为其他办公室打扫打扫卫生,将公司所有的来往信函、电传等分拣,并送到各个部门或个人。时间一长,大家都觉得离不开这位热心的施大姐了。

有了下岗的经历,施雅萍尤其珍惜在罗莎贝尔的工作机会。在罗莎贝尔的工资待遇要远远高于她当纺织女工时的收入,这样她就能为儿子今后的教育多做一点准备了。人到中年的她和丈夫,儿子是他们惟一的希望。施雅萍曾经表示过,只要公司不辞退她,她将一直在公司好好干。她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而且事实证明她做接待员的工作非常称职。她万万没有想到,新来的人力资源经理会拿学历问题作为辞退她的理由。

辞退了原先那些“素质低下”的接待员以后,赵晓菲马不停蹄地在报纸上刊出这样一则广告:“经市人才劳务管理部门批准,本公司拟招聘接待员一名。要求:年龄在28岁以下,女性,大专以上学历,身高1.65米以上,有本市户口,英语水平较高(需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学历证明、户口本等有关证件的复印件,在两周内寄到本公司人力资源部。具体面试时间另行通知。”

广告刊出后,两周内赵晓菲接到了大约30份应征信。经过初步筛选,赵晓菲从中挑出了三名候选者参加面试。在面试过程中,赵晓菲用英语与她们三人随意交谈。面试结束后,赵晓菲觉得三人中吴敏的英语表达能力更好些,至于其他方面的条件,实在是难分伯仲。赵晓菲自己是学英语出身,碰上英语水平高的,自然有好感。于是,她决定录用吴敏,试用期为半年。

吴敏今年25岁,毕业于北京某大学分校,大专学历。与许多同龄人一样,吴敏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只是在高考时,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才导致她以两分之差,与向往中的理想大学擦肩而过。无奈之下,她选择了这所大学的一个分校,就读一个冷僻的专业。在三年的大学期间,尽管吴敏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她还是认真地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外语,她非常重视,除学校开设的课程外,她还自费参加校外的提高英语水平的培训班。在大学二年级时,她就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随后,吴敏就开始为出国而准备托福考试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吴敏希望一毕业就出国的愿望落空了。无奈,她决定先找一份工作,边工作边准备出国的事情。在应聘罗莎贝尔公司之前,她刚参加了一次托福考试,可惜口语没有通过。此时她看到了罗莎贝尔的招聘广告,觉得在这样的公司工作,肯定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口语,于是吴敏就去应聘了。但是在面试过程中,她始终没有透露她准备出国深造的打算,也没有把自己求职的真实意图说出来。

吴敏正式上班后,赵晓菲曾通过不同的方式侧面了解过她的工作情况,同事和客户的反映都比较好。他们认为吴敏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善于学习,很多工作只要稍加点拨就能完成。人们总是能发现她在利用一切机会与公司的外籍员工及往来的外国客户用英语交流,手头也总是放着一些英文书籍,她经常在中午午休的时候抽空读几页书。

半年后,吴敏的试用期即将结束时,赵晓菲觉得吴敏可以胜任总经理办公室的工作。正当她打算将这个消息告诉吴敏时,吴敏却表达了她辞职的愿望,因为经过半年时间的锻炼,吴敏的英语口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最近她刚刚通过托福考试。

吴敏的这个决定虽然令赵晓菲难以接受,但是也促使赵晓菲开始思考,为什么像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尤其是去年新招聘的那批员工,流动率高达30%。很多大学生在试用期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辞职走人了。他们的理由出奇得一致:工作太单调,没有挑战性,每天都在简单地重复。

赵晓菲想,难道自己的想法错了吗?优秀的人才加上优厚的待遇却并不等于优良的绩效。下周该怎样向总经理解释原因呢?下一步该做些什么工作呢?

思考题: 1.罗莎贝尔公司的两个前台接待员——施亚萍和吴敏,哪个更胜任前台接待员的工作?赵晓菲为前台接待员这一工作岗位制定了什么样的用人标准?这个标准是否合理?请解释为什么施亚萍能安心工作,而吴敏却不能? 2.在为新的生产车间招聘员工的过程中,赵晓菲的做法是否妥当?她对于应征者在学历等方面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3.一年以后,新招聘的大学生过高的人员流动率说明了什么问题?从中我们应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4.如果你是罗莎贝尔的总经理,你将给赵晓菲什么样的建议?

建议分析路线

1.分析赵晓菲就任公司人力资源经理的经过。她是否胜任这一工作?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缺乏,给她主持下的人力资源招聘工作带来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2.分析赵晓菲几次招聘人员的过程。她是否在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否认真仔细地进行了工作分析?尤其是在大量招聘人员的时候,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将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后果? 3.分析公司为招聘前台接待员所刊出的两个广告,两者有何差异?是否需要改进?应如何修改? 4.分析赵晓菲在筛选员工的过织中所用的方法。她是否运用多种方法来对候选者进行测试?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是否采用了不同的筛选方法?她所采用的面试方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进一步了解候选者的目的?如果没有,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篇2:语文科代表的“辞职”风波

到了四年级,忽然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有一天,我的副班长静委婉的“告密”:萍说她不愿意做语文科代表了,要辞职。我起初没在意,我觉得这是小事,到时候我会跟萍了解的。我跟她讲:“让萍自己来讲,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啦。”

静告诉这件事,我觉得也有不妥之处。有部艾尔帕西诺主演的电影叫《闻香识女人》,片中,艾尔帕西诺为一个不愿意出卖自己的朋友而即将受到学校开除处罚的孩子查理作了一番发人深省的辩论。其中,有一句“我们不是培养卖友求荣客”,令人深思。受到那部电影的启发,我简单处理了这件事情的“前奏”。

之后,隔了一天,我的四个科代表中的三个诗、萍、慧来到我的办公室,告诉我:“老师,我们辞职!”“辞职?什么辞职?”我甚为不解。“我们不想做语文科代表了!”“闹什么闹?什么意思么?”我比较激动。“就是不做语文科代表了!”她们磨磨蹭蹭还是这句话。我随即不再生气,也不再激动,但也严厉地说:“你们先回教室,我今天下午就宣布你们不做科代表的事!”

其实,我很清楚,这三个科代表做得非常称职,她们也绝对愿意继续做。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她们这样向我“逼宫”?联系到我了解到的一些事情,我想到了大致的缘故。原来,萍和另外一个科代表琳之间有着一些矛盾,不仅是和琳,她和其他女生之间也有矛盾,原因就是玩不到一起。萍这个女孩子,个头高,心眼细,有眼色,做事情比较稳当,很得力的一个班干部。但是,她总觉得自己是“The special one”,地位特殊,所以她希望她能够代表我,也能够有最大的权力。在班上有一些小团体,她就是“头儿”,我自然知道,也多次跟她讲要待人以德、和同学要和睦相处等,旁敲侧击也好,直言不讳也好,我都是教过她的。出现今天这样的事,我估计是因为她和琳的不和造成的。既然这样了,我不得不采取一些“侦查手段”,去侧面了解一些情况。不出所料,萍和诗、慧关系非常近,和琳因为玩耍的时候闹了矛盾而不和,直到现在。之所以要辞职,就是想逼我撤换掉琳,矛头直指琳。而其中,诗和慧两人是属于没有主见的,是从属于萍的意志的,也就是说矛盾是萍和琳之间的。

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我茶饭不思地思考该如何处理。再三思量,我决定这样处理:撤掉主动请辞的三位科代表;坚持让琳继续担任科代表;区别对待诗和慧;冷处理萍的个人问题。

接下来,当天下午我就在教室宣布了我的决定,并立刻选举出新的语文科代表。同学们虽有些不明就里,但也没有异议。

一位教师的爱应该是公平的,也许不可能百分百公平,但是一定得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和感受。很多时候,我的小事情都是交给不同的学生去做,感谢他们、表扬他们,让他们有认同感、归属感。

我明显能够感受到被撤换的三位科代表眼中的失落和沮丧,但我不能心软,尤其是这个时候。接着,我持续两个星期比较冷淡地处理和这三位学生的关系,有意“疏远”,是为了让她们自我反思,伤心、沮丧是她们成长必须经历的“多么痛的领悟”。她们在课堂上,先是落寞,渐渐地也敢于举手,我要是提问,就意味着“缓和”。我也得把握这个度,于是,也就有意无意地叫起来回答问题,她们自然很开心,这是缓和的第一步。等我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在课堂上恢复了诗和慧的职务,多几个科代表没什么不好。她们一下子高兴得不得了,做事情更是有心劲了。

剩下一个最为棘手的萍,正是祸事肇端,我不得不再冷她一个星期。之后,我把萍单独叫到办公室,请她坐下,问她:“知道为什么吗?”我知道她明白我的意思。她很惭愧,点了点头。我说“老师不想多说,你为了自己伤害别人,为了私事伤害公事,老师教你的以德待人忘了?……”接着,我跟她谈了谈心,以前我们良好的关系是个有利的基础,所以我们谈了很久。总之,是能够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的。我觉得,教会孩子们善待他人,以德待人就已经是很好的成就了,哪怕学习差点,怕什么?

我最终也没能恢复她的职务,我想教给她,有些事情做错了,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之后,我和她之间比较和谐的师生关系恢复了,而且更加坚固了,她也更愿意听我的话了,孩子们心灵总还是比较单纯的。我想我的做法有这么几个意义:你不能打小报告,为了任何利益都不能“出卖”他人;不是所有错事都能被原谅;必须以德待人,有一颗善心;自己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依附于别人的思想。

篇3:“辞职”和“罢免”风波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班干部都是我亲自任命。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个时候的我观念怎么就那么 “土”!当时我总认为,我“看中”的那些班干部都是我信任的,能被我“看中”也是值得家长和孩子自豪的事情。但是,有一个科代表却不买账,她妈妈甚至专门托人转告我,“她要辞职”,而“太忙,太辛苦,怕影响学习”是她的理由。当时,年轻气盛的我虽然表示同意,但心里总感到不舒服:“真不识抬举,想当科代表的人多的是!看你不当科代表能有多大进步!”我没有挽留,也没有解释,很快就启用了新人。

不知道是那位女孩感应到了我的心结,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她的学习成绩从此一路下滑,从原来的班级前十一直掉到三十名开外,而且再也没有好起来过。

尽管她似乎一如既往地努力和认真,但在课堂上,这个曾经的科代表一改以往的积极,总是尽量地回避着我的目光;课堂外,她也尽可能绕开我要走的路线。刚开始时我觉得有点不自然,但“傲慢”和不经事的我还没有意识到我该对此做点什么,甚至还有点幸灾乐祸。慢慢地,我适应了她的“不存在”,后来渐渐淡忘了这件事,忘记了这个越来越“无声”的孩子。

前天,我去超市时,碰巧遇到在超市工作的往届学生宋菁的妈妈。她很开心地告诉我,在宁波读大学的女儿暑假里一直想要来看我,可因为家务忙一直没成行。“好抱歉啊,孔老師,孩子一直念叨您呢!”听说宋菁在大学发展得很好,每个学期都拿奖学金,我感到非常高兴。

想起来,宋菁本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念初一时,她就主动要求担任班里的卫生委员。她用自己的勤快和细心给班里带来了荣誉。对于卫生工作,她就像在家里一样,很乐意做,也很善于管理和带领同学。

初二上学期,宋菁因为中饭后用热的纯净水洗筷子而被同学告状了。这显然是错误的,一则浪费纯净水,二则浪费电。这样的事就是发生在普通同学身上也要严厉批评,何况她还是生活委员。

怎么办?有不少同学建议“罢官”。但我考虑再三,觉得还是应先征求一下孩子本人的想法,听听她的解释。

“老师,我知错了。当时只是觉得天气冷,筷子很油腻,冷水洗不干净,就顺手用了点热水。我保证以后再不会这样做了,请老师相信我,我也可以向全班同学道歉并保证。”宋菁态度很诚恳,明显地想“不被免职”。

第二天中午,我郑重地对全班同学说:“宋菁同学用饮水机上的热水洗筷子是非常错误的,要严肃批评,并向全班同学道歉,因为她辜负了同学们的信任。”我看到有些孩子点了点头。

“同时,老师也非常感谢宋菁同学为班级做出的贡献,她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但老师必须是非分明,因为公平地爱每一个学生是做老师的原则,也是老师对同学们的承诺,是不是?”

“是!”孩子们有点不明就里地回答。他们有的看看讲台上的我,又看看座位上低着头的宋菁,似乎欲言又止。

“宋菁,你如果想得到同学们的原谅,那就请到讲台上来,郑重地向全班同学道歉吧。”我神情严肃地对宋菁说。

只见宋菁缓缓站起来走上讲台,态度极认真地向全班同学和我鞠躬致歉,并说:“对不起,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我,相信我。”

此时,道歉完了的宋菁尴尬地站在原地,不知该走还是留。同学们也都有点茫然,但他们的表情是严肃的,内心应该是复杂的。

我适时地说:“同学们,我们应该都看在眼里,因为宋菁同学的努力,我们班的卫生一直很少被扣分。每天早、中、晚三次督促同学们搞卫生,检查卫生,宋菁同学非常辛苦,对不对?”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所以,老师建议‘留用’宋菁,大家意见如何?”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像比较为难。见此我提议宋菁先到外面回避一下,同学们像以往一样举手表决。

结果不出所料,绝大多数同学同意宋菁继续担任卫生委员。宣布结果后,重新回到教室的宋菁如释重负,一向沉稳的她有些激动地说:“谢谢同学们,请大家继续监督我,我不会让老师和同学们失望的。”

从那以后,宋菁的学习和工作更加用心,各方面表现都有持续的进步。

应该说,影响一个人发展的因素不少,但关键之处不多。如果班主任把握住了这不多的几个“关键处”,将可能为班级整体发展带来无穷动力。比如宋菁他们班班风好,学风正,是全校公认的优秀班级。而那个班的最大特点就是有着极强的持续发展力,每个学期各方面都有进步。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班级的学生总会相互影响,尤其班干部对同学的影响更大。所以,班主任对班干部的“任”或“免”都要慎重。我以为,“任”的原则应该是追求“利益最大”,即全班同学和班干部自身的最大化发展;“免”要免得明明白白,心悦诚服,以期实现“后顾之忧最小化”。如此,班干部的“任”和“免”都能成为教育的良好契机。

所以,当初的我如能仔细问问那个不愿做科代表的孩子,了解并帮助她解决工作中的困难,说不定她将更阳光、更自信,后来的发展就会是另一番景象,而我自己也将更早地体验到成功。

如果当初我不容分说,就不再给宋菁机会,直接“罢免”她的职务,她是否能迅速地走出心理阴影,愉快地继续成长,顺利地考上大学呢?同时,她的“下课”又是否会影响班级的整体发展,甚至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呢?我不敢肯定。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那个“辞职”的孩子,是不是因为我的不快和后续工作的缺失,导致了她成绩的一直下滑呢?如果是这样,那将是我教育生涯中无法原谅的过失。

因为我的随意,因为我的小心眼和工作的不细致,让一个原本可以快乐成长的学生就此默默无闻,直到淡出视线仍浑然未知,尽管孩子和家长从没任何抱怨,但这样的事件,对班级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该有多大的负面作用?

怪不得那个时候工作总是磕磕碰碰,却还埋怨自己运气不好,碰不到好学生。不知那个孩子和她妈妈是否曾后悔,或曾埋怨过青涩的我?

篇4:安监员集体辞职风波

待遇不高,问责严厉,安监员这个工作,让从事者感到的不仅仅是肩头上的沉重

45岁的“老先进”马华雨要辞职,这多少让人有些意外。

在重庆市綦江县安监局局长陈学全眼里,自己的老部下马华雨一直是个“靠谱儿”的人:“工作非常踏实,还连续10来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7月15日,马华雨和同事们联合签名,将一纸《关于石壕镇安全监管人员集体辞职的请示》递到了陈学全手中。辞职的理由是:高风险的工作换来的是低待遇、工资少、级差大,高压力和低收入不成比例,他们是机关工作人员的“弱势群体”。

6月30日,石壕镇镇长张文野就已经收到了马华雨们的辞职《请示》,并答应好好研究他们的问题。

“我们等不及了。”马华雨说,他们要让政府做“选择题”:要么调换工作,要么提高待遇。

就在几个月前,湖南娄底涟源市刚因46名安监人员辞职事件出尽“风头”。而这一次,各路媒体的目光聚焦石壕镇。

“綦江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在綦江县副县长朱川的记忆里,綦江上一次受到全国“关注”,是因为1999年那次著名的“綦江彩虹桥整体垮塌事故”。

香饽饽

石壕镇位于綦江南部,距县城97公里。这个临崖而建的西部小镇矿产丰富,全镇煤炭储量达1400多万吨。綦江县内27个煤矿,石壕镇就占了14个,还有5个非煤矿山,石壕镇也因此成为綦江县安全监管任务最重的乡镇之一。境内还有60多公里公路都是傍山而建,“地质灾害也十分严重”。

石壕镇安监办位于一栋建在山坡上的三层白色小楼里,这也是镇政府的所在地。二三层是镇政府办公室,马华雨供职的安监办在白色小楼的底层。办公室有十几平方米,斑驳的墙上贴着各种严厉的追责制度。安监办的旁边是煤管办,煤管办主任李尚虎和他的同事们也在26位请辞人员之列。

7月23日,刚下过一场阵雨,空气闷闷的。不少三四十岁光景的中年人光着膀子,蹲在马路边聊天。见记者问路,好脾气地笑笑,“找马华雨的吧?”

在成为安监员之前,高中读到一半就辍学的马华雨在石壕镇农业中心做了15年信息员,日子过得很清闲,“就是发展林业栽栽树,给农民发病虫害资料,现场指导,告诉农民农药杀虫剂哪里可以买到,怎么喷药。”

10年前,马华雨进入安监办工作,从临时工做起,后来有了事业编制。那时的安监工作是个“香饽饽”。马华雨回忆,“那时单位自收自支,也没有安全追责制,向下面的企业收取管理费,一个月的收入有1300多块。”

因为表现突出,马华雨几乎年年考核都被评为“优秀”,“而且是镇上70多个工作人员的不记名投票,”马华雨说来很是自豪。这个荣誉的后面还有更实际的好处,“连续三年考核优秀就涨一级工资”,马华雨连涨了三级。

他对前途充满期待,“干好了说不定还能混到县城里,到县里当个小领导”。

鸡肋

工资从自收自支换成了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之后,安监办工作人员的日子开始变得不好过了。马华雨的工资由1300多元调整为每月1073元,这个标准一直持续到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死工资”。

“最高人员月工资总收入不超过1100元,最低人员月工资总收入在700多元,实属不平等。”在递交的集体辞职《请示》中,安监员们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在他们看来,这没有体现“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性”。

“考核优秀也不涨工资了。”依然年年得“先进”,马华雨却渐渐觉得“没意思”,“先进”头衔并没能为他的家庭带来多少实惠。

马华雨的老婆是农村妇女,早几年开了一家露天面摊,赚了点钱,后来生意日渐不景气,就关门不做了。家里还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重庆城里一家影楼打工,二女儿上初三,马华雨是家里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像马华雨这样‘一头沉家庭在乡镇一级的安监人员中不在少数。”綦江县安监局局长陈学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除此以外,不少乡镇安监人员还存在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以石壕镇为例,这26名辞职的安监人员大部分年龄都在四五十岁左右。

与工资下降相对的,却是日益繁重的安监工作和严厉的问责制度。

綦江县似乎一直都没有从“彩虹桥整体垮塌事故”的阴霾中走出来。中共綦江县委书记王越说过一句话:“綦江的发展一天也不能耽搁,綦江的安全一刻也不能放松。”

“上一届县长说过,抓发展是保帽子戴帽子,不抓安全是摘帽子进监狱,通俗地讲,我们宁愿让GDP走慢一点,也不能让安全慢一步。”中共綦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6月29日,也就是安监员们辞职的前一天,綦江县通过了一项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议,对安全事故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调离现工作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问责处理,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更早一些时候,綦江县发生了同华煤矿“5•30”事故,马华雨认识的不少熟悉的同行被撤职,或者受到严厉的处分。

“每天过的都紧张得很,最害怕晚上接到电话,那一定就是出什么事了。”马华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到企业检查,查出了100条问题,但没有查出所有问题,你就是渎职,不去检查,你就是失职。”

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也让安监员们疲于应付。马华雨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农民家30米高的大树底下腐烂了,本来自己可以处理,砍掉就行了,他偏要来找安监办。”

除此以外,石壕镇安监办上访也管,企业与民众发生纠纷也管,连家庭矛盾、子女不孝也管,“多的时候1年有几百上千件家庭纠纷处理。”

“高高在上”的公务员也是马华雨们心头的一根“刺”。石壕镇安监办只有一名公务员,其他全是事业编制或者临时工。这次辞职的26名安监人员中,就有14人是事业单位编制,12人为临时工。

“在石壕镇,做同样的工作,公务员可以拿3000元以上,我们的收入比别人少这么长一截,大家都有情绪。”马华雨说。

“造反”

做了10来年安监工作,年届不惑的马华雨渐渐感到升职机会渺茫,“由于不是公务员编制,干部提拔基本考虑不到我们。”

对他而言,争取更好待遇的愿望显得比升迁更实际也更迫切。

继2008年9月成都郫县大规模教师停课之后,10月23日,綦江县教师也开始大规模停课。罢课事件很快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并通过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教师待遇问题很快得到落实。

“闹一闹就能解决?”马华雨心中暗想。

7月15日,綦江县安监局开会传达市委安全会议精神。散会后,马华雨和几位同事没有离开,“我们商量了半天,最后形成共识”。他们决定效仿“秀才造反”。

天热的时候,马华雨喜欢扇扇自带的折扇。这把黄色的大折扇上,用黑色毛笔字醒目地写着四个字:“难得糊涂”。马华雨可一点也不糊涂,他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快速见效”地为自己和同事们争取利益。

当天,马华雨将之前递交给镇长的《请示》交到了綦江县安监局局长陈学全手中。

“如果不能解决待遇问题,我就想回我的农业中心工作,就算钱少一点,也不用这么成天提心吊胆地生活。”马华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7月20日,经媒体报道,这26名安监人员的“辞职事件”被迅速放大。“这么多双眼睛在看着呢,一定会有结果的!”马华雨的腰板挺得更直了。

马华雨已经成为请辞安监员的代表。“去问马华雨吧,他的意见就代表我们的意见”,这是第一个在《请示》上签名的安监员冯文给《中国新闻周刊》的回答,除此以外,他不愿再对自己的举动作任何说明。另一位当事人,石壕镇煤监办主任李尚虎,则一直没有露面。

在石壕镇党委书记周维思看来,促使安监员辞职的导火索早在公务员津补贴政策到位前就埋下了,后来教师的津补贴政策也落实了,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改革却没说法,让安监员觉得“受了气”。更让他们想不通的是,原来每月100元的岗位津贴费,也随着公务员津补贴政策出台而被取消了。

“干货”

前有湖南娄底涟源市48名安监人员集体辞职,今又是綦江石壕镇26名安监人员,基层安监人员为什么频频辞职?在涟源,煤矿安监流行一句话,安监员要有“机器人般的体力,圣人般的智慧和品德”。

待遇不高几乎是每个基层安监人员面临的问题。以湖南娄底涟源市请辞的48名安监人员为例,平均工资不足1200元,而他们中大部分拥有中级技术职称,且工龄大多在15年以上。除此以外,其他福利待遇也很低,甚至没有,日常的手机通信费用基本是自己掏腰包。

与待遇偏低相对应的,是繁重的工作压力。据了解,全国安监系统人员编制省一级一般配备50到60人,设区的市一级的安监局一般配备20到30人,县级安监局配备20人左右,乡镇配备的人数最少,而乡镇安监人员工作超负荷运转,几乎没有节假日可言。而一旦发生了生产安全事故,严厉的追责制度成为安监员们“不能承受之重”。不仅实行“一票否决”,取消所有的评先树优资格,甚至是被追究刑事责任。

7月21日,马华雨和同事们收回了辞职《请示》,原因是“领导们答应给个说法”。

与教师们停工罢课不同的是,这26名安监员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日全食”出现前日,马华雨还和同事们去镇里车站给驾驶员发“日全食”安全宣传资料。

3天之后,綦江县召开了全县安全生产大会。因为“辞职风波”,大会多了些不同寻常的意味。

“我们会讨论不少给予安监人员人文关怀的‘干货。”綦江县分管安监工作的副县长朱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所谓“干货”,就是具体的实施细则。

马华雨也嗅出了大会于他们的“大意义”,他们连夜赶到了县城。安全生产大会上,“央视”也来了,只不过多数时候,他们的摄像机镜头,都是对准了坐在会场第8排的马华雨,和其他的领导。

安全生产大会上“出炉”了綦江县委办、政府办《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的实施意见》:

上级拟将岗位津贴从原来的每月100元,提高到每月300元;矿山安监执法人员的下井执法补助调整到80元每天,以前是25元;给予直接承担安全责任的安监人员两三百的电话费与交通费补助;节假日安监人员值班处理突发事件,会补发特殊津贴和值班生活补助;为从事高危行业的一线安监人员办理人身保险。

除了在经济上改善安监人员的生活外,还提高安监人员在政治上的待遇,不论事业编制还是公务员,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都会优先提拔。

重庆市安监局局长肖健康在日前举行的安全生产媒体座谈会上透露,重庆市将出台安全监管员的“追责免责”细则,细化安监员的职责,简单说,就是该尽责没尽责时要追责,尽了责而出了事可免责。

为了参加这次安全生产大会,马华雨特意新买了件蓝白条纹的T恤,扎进腰间,显得很精神,头发抹得锃亮,随时腰板都挺得直直的,“这回,该是新开头了。”马华雨信心满满。

篇5:罗莎贝尔公司的辞职风波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无论多长时间的满堂灌、题海战术,以及对孩子们野蛮地张榜公布成绩,在我郝金伦看来,都是误人子弟,哪怕是一个月,我都不能接受。明知其错而为之,这个局长是不能干的,这是我的底线。”

这段话出自河北涿鹿县原教科局局长郝金伦不久前发表的一篇辞职讲话。因其在当地中小学推行的“三疑三探”课堂模式被全面叫停,郝金伦宣布辞职,并发表即兴演说,借此和涿鹿县的校长和老师们道别。

郝金伦任职期间,给校长和老师开过不少会,有校长觉得这是他最后一次开会讲话,就录了音。之后有老师把录音整理成了文字,这篇最先在百度“涿鹿吧”引发热议的辞职讲话全文很快走红网络。

郝金伦本人和他所在的河北县城涿鹿一时间备受关注。而在当地,“三疑三探”已经在一片质疑声中走过了两年多,这场教育改革背后的主推者郝金伦也早已是当地的名人。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却被大多数人所践踏。”尽管质疑声从未间断,然而郝金伦至今坚信,“三疑三探”所代表的探究式和自学式课堂是未来教育的大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终将被淘汰。

“县里叫停‘三疑三探,我觉得很失望,辞职有点可惜,但不后悔。”郝金伦事后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如果不叫停,我相信再过三年或五年,涿鹿的教育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大伙都盯着高考,这样的问题,跟高考有关系吗”

2013年8月,郝金伦就任涿鹿县教科局局长,这一年他刚满40岁。郝金伦此前在乡镇做党委书记,教科局局长是他第一份跟教育相关的工作。

三年前,郝金伦正是在他如今发表辞职讲话的地方发表了就职誓言,他那时就曾向涿鹿县的家长和孩子们承诺,要把涿鹿县的教育带上一个新台阶。“很多人就职是三分钟热度,慷慨激昂,我这把火是烧得越来越旺。”回看过去两年多的改革之路,郝金伦对《中国新闻周刊》这样总结。

上任之后,郝金伦发现涿鹿县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填鸭式讲课、机械重复的训练以及公开张榜公布成绩和排名等大家司空见惯的现象,在他看来都是亟须改变的。“很多家长不懂教学,觉得这样是对的,其实不是这样。”他说。

当郝金伦寻求改变的时候,他注意到了河南省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的“三疑三探”课堂模式。2009年,该校时任校长杨文普开始在该校推行 “三疑三探”模式,两年之后,该校一本和本科上线率分别达到71%和94%,相比两年前,有了大幅提高。

“三疑三探”具体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传统课堂主要由老师讲授,“三疑三探”则把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由学生来提问并讲解。

郝金伦非常崇拜“三疑三探”的发明者杨文普,二人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在郝金伦看来,杨文普是难得的“实践大师”。

2014年4月,郝金伦带领教科局一行人专程到西峡县学习“三疑三探”课堂模式,为期五天。一个月后,涿鹿县第一批“三疑三探”实验班建成。涿鹿县的新一轮教改随之正式拉开序幕。

这个时候,郝金伦上任还不满一年。

在“三疑三探”的课堂上,全班学生先被分成几个小组,大家把疑问写在小纸条上,小组长收集之后交给老师,老师从中挑出几个问题,主要由学生来讲解。老师们每节课在讲台上只有五到十分钟的讲课时间。

“李白的收入主要构成是?”涿鹿中学一位教了20多年语文的老师李林被问住了。 “大伙都盯着高考,这样的问题,跟高考有关系吗?”不过,他还是为此专门去《百家讲坛》找来《康震评说李白》,从头看到尾,终于找到了李白的收入之谜。

2015年5月,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涿鹿中学的教师与来自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的教师团队就“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进行交流和探讨。时任涿鹿县教科局局长的郝金伦(左二)参与交流活动。

“你说只能提哪种问题,就违背这个教学理念了。你怎么能打击学生的求知欲呢?”李林无奈地笑了。

“原来备课可能需要一个小时,这样一来,可能需要三个小时。”不少老师不愿意采用“三疑三探”的课堂模式,尤其是一些年长的老师。“他原本备一次课,能用好多年,你忽然让他重新备课,他就不高兴了。”郝金伦猜测,老师们之所以不支持“三疑三探”,可能跟自身工作量的增加有很大关系。

事实上,一切也并非这么简单。对于这场教育改革,郝金伦本人和很多涿鹿县的一线教师在观念上并未达成一致。

郝金伦强烈反对题海战术,认为这是最愚蠢的学习方法。而在很多老师们看来,题海战术的训练是必须的。

李林教语文20多年了,对于高考语文的出题门道,他自认为已经摸得很透。 “当出题人问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是真的问你怎么看吗?”他坚信一点,高考的题目都是有规律的,要摸透这个规律,唯有多做真题。

李林告诉我们,他和同事们也曾去西峡听课,结束后,讲课的老师会悄悄告诉他们,“学这种思想就好,不过该讲的一定要讲。”

李林的孩子读初中,他坦言,不敢把孩子领到“三疑三探”的课堂上。

作为这场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观察者,身兼老师和家长双重身份,李林这样总结,“这场改革之所以失败,关键是缺少群众基础啊。”

老师们的质疑大都停留在私下,没有人公开站出来反对“三疑三探”。相比之下,家长们的反弹迫切而激烈。反对的理由大致是:老师不讲课,在一旁喝茶或者玩手机,学生乱成一锅粥。对本次教改不满的声音陆续出现在“百度贴吧”的“涿鹿吧”里。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是对课堂的误解,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制造混乱。”郝金伦觉得有必要跟家长好好沟通一次,2015年7月15日晚,在涿鹿县实验小学的操场上,教科局为不同意参加教改的家长特意举办了一场交流会。参加交流会的主要是实验小学和涿鹿县初级中学的家长。

“‘三疑三探这么好,衡水中学(高考成绩突出,是河北省最知名的中学)为什么不用?”

“原来你是外行啊!”得知局长此前不在教育系统工作,家长表现得相当过激。

交流会期间,讲话用的是大喇叭,李林家住在实验小学旁边的小区,他听得很清楚,局长的讲话不断被家长们的提问打断。郝金伦试图改变家长的观念,结果却是不欢而散。

“‘三疑三探是什么?你知道‘三疑三探吗?”之后的几天,这成了涿鹿县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必谈话题。

也正是这次交流会过后,实验小学和涿鹿县初级中学全面叫停了已经推行了半年多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前者是涿鹿县最好的小学,后者的生源占了全县初中生的30%,“三疑三探”教改也随着这两所学校的退出受到重击。

“虽然不断有指责和谩骂,但我乐在其中”

“教育改革就像做手术,结果病人的家属来干预,这是很可笑的一件事。”顶着反对,郝金伦又坚持了一年。

郝金伦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实际上他并没有太大压力,甚至没有感到焦虑。偶尔郁闷的时候,他会读一些心灵鸡汤和佛教经典,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也会给他一些安慰。

“我是在克服各种困难去做这件事,但我做得兴趣盎然。虽然不断有指责和谩骂,但我乐在其中,因为我知道,我在做一件对孩子们和老百姓有价值的事情。”

他继续一边推行改革,一边致力于改变家长的观念。“这个社会上很多人不支持改革,是因为他的知识面和视野的限制,他的理解程度没到达那里,我们不应该放弃他们,要通过教育去引领。”2016年,他创办了“涿鹿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把自己读到的好文章推荐给家长,试图引领家长。

然而,郝金伦的努力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成效。2016年7月5日,涿鹿县两百多名学生家长走上街头,要求罢免郝金伦的局长职务。县委随后全面叫停了“三疑三探”教学改革。一周之后,郝金伦主动提出辞职。

当地的中学校长和老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涿鹿县有不少留守儿童,他们大多来自周边农村,父母多在外打工。李林是涿鹿中学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他教的班里,有四十几个孩子,其中三十几个是留守儿童。“经常有家长来学校找孩子,不知道孩子在哪个班,能知道在几年级就不错了。”李林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涿鹿县,大多数家长一致认为,孩子以后要想有好的发展,还是要考大学,并且要考好大学。而郝金伦推行的“三疑三探”并没有让家长看到明确的希望。

郝金伦平日也会跟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人认真去听,也有人不屑一顾。“不在一个频道上,他们认为毛坦厂(有‘亚洲最大高考工厂之称)那样才是对的。”郝金伦说。

涿鹿中学一千多名高三考生,2016年一本上线93人。比起2015年的44人,足足翻了一倍还多。高考成绩公布之后,郝金伦难掩喜悦,他找人在校门口拉了个横幅,写了这么一句话:“‘三疑三探显神威,涿鹿中学一本翻一番。”

涿鹿中学的老师李林显然有不同看法,他的分析是:今年之所以考得好,一是因为河北省扩招的缘故,二是今年的生源达到了近年最佳。

李林透露,“三疑三探”虽然在涿鹿中学推行了两年,但实际上,老师们是有选择的,“如果不检查,几乎没有老师完全照着‘三疑三探模式来讲课。”

2015年冬天,在郝金伦的建议下,全县中小学教室安装起了监控探头,信号直连教科局。这一举动也曾引发不满,老师们觉得被监控,很不舒服。“实际上我这个是远程听课系统,因为教研员要频繁听课,他们去到最远的学校要长途跋涉一百多公里,这样非常费劲。”郝金伦这样解释。

即便是已经处于局长的监控之中,老师们还是有办法应对,他们很容易打造出“三疑三探”课堂假象,“学生讨论的标志就是大伙都站起来,上课的时候安排站起来一会就好。”

郝金伦也清楚,“三疑三探”在涿鹿中学未能落到实处。高考前半年,涿鹿中学换了新校长,“这才真正用了起来,用了灵活的模式,‘三疑三探的精髓。”

2015年1月,涿鹿中学的一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引领示范课上,授课教师展示《唯物辨证法矛盾观》复习课。

新一任校长是郝金伦推荐的人选,经过教科局局务会通过后上任。“我看中他年轻有活力,思想解放,大刀阔斧。”郝金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非常反对任命校长要论资排辈。“我要求我的校长每个人都要像老虎一样,斗志昂昂,有人觉得我苦熬了几十年,终于熬上来了,结果上任后什么都不干。”

其实,涿鹿县的老师们也不是一开始就反对“三疑三探”。

改革之初,郝金伦给涿鹿中学全体老师开会,也曾赢得满堂喝彩。“你也希望孩子能够快乐成长,当有人给你描绘出这么一幅图景,你当然也会心动。”李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郝金伦上任后,提高了班主任津贴,老师们的动力也被调动起来了。尽管如此,当老师们真正在课堂中实践“三疑三探”时,发现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

学生们讨论时,老师凑近听,经常听到诸如“昨天晚上你去干吗了”这样跟课堂无关的闲聊。很多家长也会担心,这样一来,没有自控力的孩子什么都学不到,学生之间的差距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拉大。

而推行“三疑三探”期间,小学和初中取消了考试,在郝金伦看来,公开成绩和排名,就是在给差生贴标签。不过也有人怀疑,郝金伦希望借此限制生源的外流。在推行“三疑三探”期间,为了防止本地生源外流,郝金伦确实做了很多尝试。

涿鹿县初级中学的门口,教科局关于严禁教师向县域外学校推荐学生的通知告示非常显眼,告示明确表示:老师一旦被举报,根据严重程度,将取消当年的评优资格,调离原单位,到偏远山区工作,扣罚当年绩效工资。郝金伦也会亲自劝说家长,以及公开叫板衡水中学等在本县招生的学校。

“局长人是很好,但他还有一个官的身份”

作为局长,郝金伦想尽办法让当地的孩子不要去外地读书。而作为一个父亲,郝金伦却把自己的女儿送到了外地读书。他的女儿只在涿鹿县读到小学,初中就去了张家口市最好的中学张家口九中,之后去了河北省重点中学正定中学。

当郝金伦在涿鹿县推行“三疑三探”后,他曾把女儿转回涿鹿中学。妻子和他曾为此事有过争吵,惊动了左邻右舍。涿鹿中学的老师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郝金伦的女儿转到这里后,郝金伦为女儿挑选了各科任课老师,组成了一个班。但郝金伦不这样看。“我的孩子成绩,在涿鹿中学是前三名,所有的中学都把最好的老师配备给最好的学生,冲击高考,这在全国都是这样。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个班不是单独为她而设,是为所有成绩好的学生而设的。”对于指定任课老师一说,郝金伦在电话那头,连说了三遍“我没有干预这个事情”。

女儿在涿鹿中学只待了半年,郝金伦又把她送到了北京昌平一家实行混班制的培训机构。“因为我特别推崇自学,这里(昌平学校)的老师几乎不讲,‘三疑三探课堂上,老师还是要讲个五分钟到十分钟,我觉得这都是多余的。”

“读书不为稻粱谋。”这是郝金伦一直倡导的教育观。他理想中的教育,培养出的应该是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的学生。

“整个社会都呈现出功利化倾向,上小学初中高中就为了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就为了找份好工作。为国家、为真理、为科学而奉献的孩子却越来越少。”身为改革者,郝金伦总能在鲁迅的文章中找到共鸣,他希望自己能像鲁迅先生一样,解剖并治愈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

可是回到父亲的身份,郝金伦又和中国大多数父母并无不同,他对女儿即将到来的高考相当重视。虽然反对题海战术,但他一直坚信,高考是底层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他也想过,如果女儿考上北大或者复旦,涿鹿中学以后的招生就会非常容易了,很多孩子就不去衡水了。他的女儿今年9月就将升入高三,也将会回到涿鹿本地读书。

辞去教科局局长一职之后,郝金伦对教育改革的关注并没停下来。他每天还是会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至少五篇与教育相关的文章,有时也会分享自己正在读的书籍。

读书和运动是郝金伦的两大嗜好。他从15岁开始坚持做运动,每天五点半起床,快走一个多小时。读书的习惯开始于大学时期。近两年,每年读近百本书,教育类的居多。涿鹿县的校长和老师们都知道,局长爱读书。给老师开会的时候,他经常直接拿出书来,“我最近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书,我给你读一下,他当年是如何如何。”涿鹿中学的老师李林回忆,“他越是说,我给你讲一讲教学理论,老师们越是对他不认可。”李林觉得,读书是好事,但局长有点照搬书本,有点太理想化了。

除了读书,提起郝金伦,很多与他有过接触的人都觉得他不太懂得通融。老同事去办公室找他,希望他帮忙办点事,他也不卖这个面子;说好只见十分钟,十分钟一到,立即送客。

任教科局长两年多的时间里,郝金伦一直是白加黑、五加二地工作。郝金伦的一位朋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郝的家庭聚餐,他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到,最早一个离开。

“他确实是希望涿鹿的教育能上一个大的台阶。”在涿鹿县,很多人不看好“三疑三探”,却对郝金伦本人表示敬佩。

涿鹿中学在县城的西北边,比较偏僻,早上六点钟,学生们上早操的时候,郝金伦就会出现在学校,晚自习的时候,也经常能在学校看到他。“他一周会来好几次。”涿鹿中学的门卫师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涿鹿县初级中学,学生早操的时候,突然发现班级队伍后面多了一个人,一看是局长。

发表辞职演说时,郝金伦一度落泪。他说,自己在家里看倪萍主持的寻亲节目《等着我》的时候,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也经常看到热泪盈眶。“我看到了底层人民的艰辛。”

“局长人是很好,但他还有一个官的身份。”在涿鹿县,很多老师宁愿把课堂伪装成“三疑三探”模式,也不敢跟局长好好交流一下自己对“三疑三探”的真实看法。老师们自己也很少公开讨论这个话题。而现在,似乎一切都过去了。

上一篇:青监岗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哪些需要型式检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