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诺贝尔发言赏析

2024-04-11

福克纳诺贝尔发言赏析(精选3篇)

篇1:福克纳诺贝尔发言赏析

我感觉,这个奖不是授予我这个人,而是授予我的工作,它是对我呕心沥血、毕生从事的人类精神探索的工作的肯定。我的这项工作不为名,更不图利,而是要从人类精神的原始素材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

我感到这份奖励不是授予我个人,而是授予我的工作——一生用辛劳和汗水为人类精神所做的工作,不是为了名,更不是为了利,而是为了用人类精神的原材料创造一些原先不存在的东西。所以这份奖励只是暂时给我保管。为这笔奖金发表一篇与它的本来目的和象征相符合的演说辞并不困难,但我更愿意在欢呼声中做另一件事情,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献给那些可能正在聆听我讲话的、同样献身于艰苦的文学事业的年轻男女们,在这些人当中肯定有人将来会站在我现在站着的地方。

我们今天的悲剧是一种肉体上的恐惧,它已经持续了那么久,以至于我们几乎都能忍受它了。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关于灵魂的话题,有的只是一个问题:“我什么时候会被炸的粉身碎骨?”

正因为如此,今天从事写作的年轻人已经忘记了关于人类内心深处的自我斗争的题材,只有这个题材能写出好的文章,因为只有它是值得去写的,是值得付出辛劳和汗水的。人们必须重新回忆它,必须告诉自己,世界上最可卑的事情就是恐惧;并且告诉自己,永远忘记它,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不给任何东西留下位置,除了那些古老的真理和心灵的真实。缺少了这些普遍的真理,任何故事都是短命的、注定要被忘记的——这些真理就是爱与荣誉,怜悯与自尊,同情与牺牲。如果人们不注意这些真理,他们的工作就是无用的。他们不是在写爱情而是在写情欲,在他们描写的失败中没有任何人失去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在他们描写的胜利中找不到希望,更糟糕的是找不到怜悯和同情。他们的悲剧没有建立在普遍的基础上,不能留下任何伤痕;他们不是在写心灵,而是在写器官。

在人们学到这些真理以前,他们在写作中会认为自己已经高高在上,并且看见了人类的末日。我拒绝接受关于人类末日的说法。当然,我们可以很轻易地认为人类是不朽的,因为他可以永远存在:当最后一块无用的礁石在血红色的、死气沉沉的黄昏中伫立,世界末日的钟声在它上空渐渐远去时,仍然会有一个声音,那是人类仍然在用微弱但永不停息的声音说话。我拒绝接受这种情景。我相信人类不会仅仅存在,他还将胜利。人类是不朽的,这不是因为万物当中仅仅他拥有发言权,而是因为他有一个灵魂,一种有同情心、牺牲精神和忍耐力的精神。

诗人、作家的责任就是书写这种精神。他们有权力升华人类的心灵,使人类回忆起过去曾经使他无比光荣的东西——勇气、荣誉、希望、自尊、同情、怜悯和牺牲,从而帮助人类生存下去。诗人的声音不应该仅仅成为人类历史的记录,更应该成为人类存在与胜利的支柱和栋梁。

我感到这份奖励不是授予我个人,而是授予我的工作——一生用辛劳和汗水为人类精神所做的工作,不是为了名,更不是为了利,而是为了用人类精神的原材料创造一些原先不存在的东西。所以这份奖励只是暂时给我保管。为这笔奖金发表一篇与它的本来目的和象征相符合的演说辞并不困难,但我更愿意在欢呼声中做另一件事情,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献给那些可能正在聆听我讲话的、同样献身于艰苦的文学事业的年轻男女们,在这些人当中肯定有人将来会站在我现在站着的地方。

我们今天的悲剧是一种肉体上的恐惧,它已经持续了那么久,以至于我们几乎都能忍受它了。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关于灵魂的话题,有的只是一个问题:“我什么时候会被炸的粉身碎骨?”

正因为如此,今天从事写作的年轻人已经忘记了关于人类内心深处的自我斗争的题材,只有这个题材能写出好的文章,因为只有它是值得去写的,是值得付出辛劳和汗水的。人们必须重新回忆它,必须告诉自己,世界上最可卑的事情就是恐惧;并且告诉自己,永远忘记它,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不给任何东西留下位置,除了那些古老的真理和心灵的真实。缺少了这些普遍的真理,任何故事都是短命的、注定要被忘记的——这些真理就是爱与荣誉,怜悯与自尊,同情与牺牲。如果人们不注意这些真理,他们的工作就是无用的。他们不是在写爱情而是在写情欲,在他们描写的失败中没有任何人失去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在他们描写的胜利中找不到希望,更糟糕的是找不到怜悯和同情。他们的悲剧没有建立在普遍的基础上,不能留下任何伤痕;他们不是在写心灵,而是在写器官。

在人们学到这些真理以前,他们在写作中会认为自己已经高高在上,并且看见了人类的末日。我拒绝接受关于人类末日的说法。当然,我们可以很轻易地认为人类是不朽的,因为他可以永远存在:当最后一块无用的礁石在血红色的、死气沉沉的黄昏中伫立,世界末日的钟声在它上空渐渐远去时,仍然会有一个声音,那是人类仍然在用微弱但永不停息的声音说话。我拒绝接受这种情景。我相信人类不会仅仅存在,他还将胜利。人类是不朽的,这不是因为万物当中仅仅他拥有发言权,而是因为他有一个灵魂,一种有同情心、牺牲精神和忍耐力的精神。

诗人、作家的责任就是书写这种精神。他们有权力升华人类的心灵,使人类回忆起过去曾经使他无比光荣的东西——勇气、荣誉、希望、自尊、同情、怜悯和牺牲,从而帮助人类生存下去。诗人的声音不应该仅仅成为人类历史的记录,更应该成为人类存在与胜利的支柱和栋梁。

今天从事写作的年轻人已经忘记了关于人类内心深处的自我斗争的题材,只有这个题材能写出好的文章,因为只有它是值得去写的,是值得付出辛劳和汗水的。

篇2:福克纳诺贝尔发言赏析

1949年, 凭借作品《我弥留之际》福克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斯德哥尔摩他发表了精彩的获奖感言, 受到了世人的一致好评。他说道:“我拒绝认为人类已经走到了尽头, 人类能够忍受艰难困苦, 也终将会获胜。”他将自己获得的奖金全部捐献出来, “成立一个基金以支持鼓励文学新人”, 致使之后福克纳小说奖的形成。

2012年10月11日, 北京时间19点, 诺贝尔文学奖悬念揭晓, 中国作家莫言成为最后的赢家。诺贝尔委员会给出的颁奖词为: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将虚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

福克纳的大部分小说都建构在虚幻的约克纳帕塔法郡 (Yoknapatawpha County) 这个背景下, 雏形是现实生活中他的故乡所在地拉斐特郡 (Lafayette) 。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小说的明显特征之一, 同时也引领了文学史上虚构地点的形成。《马弃兵》 (Knight’s Gambit) 、《我弥留之际》和《喧哗与骚动》等长篇和短篇小说中的故事大都在这发生, 因此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共6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在这些小说浮现。其中以《喧哗与骚动》最具代表性。

从福克纳那里得到的启发, 莫言也试图创造一个属于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 于是, 在中国的文学中, 就出现了一个神秘的“高密东北乡”。《红高粱》的故事情节就发生在“高密东北乡”。在那里红高粱不仅变成了香气浓郁的高粱酒, 也是乡村之血, 一直在他的心中汩汩流淌, 成为他创作的永不干涸的源泉。

“约克纳帕塔法县”和“高密东北乡”的雏形是福克纳和莫言的故乡。他们的故乡为他们提供了艺术创作的源泉, 也是他们艺术创作的一个舞台;他们对故乡既爱也恨, 表现在作品中就是对故乡既有赞美, 也有毫不留情的批判;他们的创作虽然聚焦在故乡的土地上, 但却能赋予故乡一种普遍性, 一种超越性。

“意识流”福克纳创造的具有创新性的叙事技巧和叙事角度, 充分体现了他丰富的想像力。意识流与其他小说叙事不同之处是:一、故事情节的发展仿佛从人物头脑里涌流出直接被作者录下来;二、它们可以从这一思想活动直接跳到另一思想活动, 不必有逻辑和顺序而言;三、它们还包括潜意识、下意识等意识活动。

在《喧哗与骚动》中, 福克纳就多次采用“意识流”的手法来叙述故事的情节发展。从小说主人公的头脑里, 从一个思绪跳到另一个思绪, 完全不受任何牵绊。此外, 思绪的变换, 也会有一些根据, 如经历一个场景, 听到一个消息, 看到一种场面等等。福克纳独具一格采取了颠倒的顺序。他首先提给读者混沌迷乱的虚幻的世界, 没有规律和逻辑而言, 然后逐步带引读者拨开层层迷雾, 最终走到阳光底下明朗、清晰的现实世界里来。当读者细细品味到最后, 就明白福克纳的用意并可以更深层的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现实主题。

意识流是最先来到当代文坛的西方现代派文学潮流之一, 它成功地参与了新时期小说的艺术实践。莫言是20世纪80年代文坛出现的一颗新星, 他成功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创造性地吸收了西方现代派表现艺术, 其中特别重要的就包括意识流。莫言在他意识流笔法较为明显的作品里, 将对人的意识挖掘与生命感觉连结在一起, 从而发现了“人”的本真感受, 发现了生命感觉之于生命的意义。而这一发现恰是新时期小说对“人”的真正的发现, 是新时期小说认识“人”、表现“人”的真正开始。

莫言对意识流、魔幻和荒诞等写作手法进行了吸收和改造, 以适应小说情节的需要, 更好的为作品服务。莫言的很多作品都使用了意识流手法, 《枯河》、《金发婴儿》和《红高粱》等都是典型的作品。莫言的作品中常用现在的叙述来描述过去的情景, 这与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如出一辙。他的作品“常以人物的心理流程作文情节发展的依据, 他在描述人物的意识流动时, 又尤其注重人物的原始意识和原始生命感受力的自然喷发, 从而使人物的意识呈现在一种片段式或相对广博范畴中的自由游移状态里”。莫言对西方的意识流技巧进行了改造, 使它能够更好的为他的作品服务, 使他小说中的人物意识流动更自由, 范围更广泛。莫言的作品都是“以一种批评的历史眼光去揭示蒙昧的民族文化心理定势所酿成的人的精神变态和生理变态。这些作品绝不是对于病态的民族文化心理的丑恶展览, 而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严肃的人生态度”。

福克纳和莫言都运用了意识流手法, 但和福克纳相比, 莫言的意识流手法更为天马行空。不愧于诺贝尔委员会颁给他的颁奖词, 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以及意识流手法在《藏宝图》和《红高粱》等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代主义是打破旧有的传统, 建立新的传统来代替旧有传统。福克纳是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主义手法的作家, 在南方文艺复兴中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几乎把所有的现代主义手法都纯熟的运用到他的作品之中。他在作品中大量使用意识流、并列对照、象征隐喻、多角度叙事等手法把支离破碎的时间和相互矛盾的思想包容在一起, 构成开放性和多元性的作品, 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他眼中本身就支离破碎和矛盾重重的现代世界, 也尽情的表达了他对家乡故土的爱与恨。

后现代主义是打破旧有的传统, 而不建立新的传统来代替旧有传统。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的思想潮流, 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米歇尔•福柯的“边缘对抗中心”思想、雅克•德里达的“解构”思想等思想共同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王朔、格非、孙甘露等作家作品多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色彩。细读莫言的小说就会发现, 这位自1980年代起一直保持旺盛创作力的作家, 其作品同样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 天马行空般的叙述, 陌生化的处理, 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 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 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 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 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 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有人说莫言的小说中脏话和性爱太多。但性是人类社会中极其重要的一块。正是通过这些真实的画面才做到了对社会的悲剧面进行严厉的批评, 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 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莫言小说在很大程度上赞同并实践了后现代主义精神, 同时, 又对其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文学环境下, 大致相同的文学营养、创作动因和创作经历使莫言和福克纳各自走向了小说创作, 从而获得成功, 步入知名作家之路。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以其独特的繁复叙事方式表述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理解, 并在情节不断裂开的叙事模式中着力展开故事情节。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在小说创作方面, 他小说的繁复风格带给读者审美愉悦, 形成一个文本显示的立体空间。福克纳经常使作品的故事、人物、结构与人们熟知的某一典故大体平行, 使作品在神话原型这一参照系前得以突破具体内容的限制, 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时空的意义。

莫言是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崛起, 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 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的小说的故事性非常的强, 相比其他的作家他讲故事的能力可以说是无人能比, 他的作品让人在痛心的同时, 感受生命的另一种真谛。莫言不愧为当代文学巨匠。

摘要:莫言, 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伟大作家,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与美国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在小说的创作手法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二者将他们小说中的神秘事件都置于他们自己创造的以他们家乡为背景的“高密东北乡”和“约克纳帕塔法县”。并且他们在小说中都运用了意识流等写作手法。但并非是莫言效仿福克纳, 换句话说, 是莫言深受福克纳的影响并得到了启示, 将西方意识流手法进行改革和创作运用到他的作品中。但相比二者的意识流手法, 莫言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更加天马行空, 更加大胆和具有创新性。但二者也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方面产生了分歧, 福克纳是现代主义的大家, 而莫言则是后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

关键词:福克纳,莫言,意识流,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参考文献

[1]何映宇.莫言的“约克纳帕塔法县”[J].新民周刊, 2008, (2) :107-113.

[2]金红.莫言小说中的意识流与新时期小说的生命意识[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7, (4) .

[3]金红.莫言小说中的意识流与新时期小说的生命意识[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7, (4) .

[4]丁帆.新时期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结构期[J].小说评论, 1988, (2) .

[5]张美琴.福克纳作品中的现代主义手法[J].考试周刊, 2008, (12) .

篇3:福克纳诺贝尔发言赏析

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学家全体的荣誉,同时也标志着中医药研究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今年6月美国哈佛大学给了我一个奖,因为健康原因我没有去,而现在又一下子公布了这个消息,对我来说也是比较突然的。

回忆当年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为发现青蒿素所做的艰苦奋斗,是令人感动的。当时的团队大协作有力地促进了青蒿素的研究、生产和临床,解决了当时国内外付出大量工作而没有得到结果的耐药性问题,为人类健康事业奉献了一份来自中国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青蒿素,这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礼物。

我1951年考入北大,后来在医学院药学系学习,1955年毕业,刚好中医研究院成立,我就被分配到这个单位,后来又学了两年半的中医。通过国家的培养,中西医学我都能够有机会接触得多一些。1969年,中医研究院接受中央关于抗疟疾药研究的任务,我觉得我有一定的基础来接受这个任务,后来就担任了课题组组长。之前大家做了大量的工作,有2 000多个中药方,但总体不太有效。到底从何着手,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通过反复研究,才参照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收到效果,很简单,青蒿一把,加水把它碾一下,压出来的水口服下去对疟疾还是有用的,就考虑怎么来处理这个药?有温度破坏的问题,还有药用部位、采用品种、采收季节等问题,更关键的是如何保持效力。多方面实践以后,才找到有效的部位能够有百分之百的抑制率。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很低,还分为酸性和中性两种,酸性没有功效,而且毒性比较多,把酸性去掉,留下来的中性部分才有疗效。因为很多年没有成果,大家对除疟、抗疟能不能准确地在临床展现疗效心存疑惑,当时就决定必须上临床,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药厂都停了,根本没有人能配合我们工作,上临床也要保证病人的安全,怎么办?这是军工项目,是分秒必争的,我们就向领导写报告,愿意以身试毒,起码有三个人到医院里,拿自己的身体来探索和探路,最后也证明没有什么毒性,上了30例临床得出的结论也挺好的,大家都很振奋,这是第一次的关键问题。后来很多单位都想做这件事,那很好。青蒿素含量只有万分之几,大家都来做,像云南、山东有一些资源,资源好了,条件也可以简化一些。

后来进行化学分析的工作,就是寻找有效物质,这个过程很艰苦。曾经出了一点问题,就是青蒿素块碾压不碎,溶解度出现问题,但时间耽误不起,我们就把青蒿素直接放到胶囊里去,并做了几例临床,确定疗效是百分之百的。这个化学已经定性了,确实是青蒿素,但是后来大家都做,把这个药做到上千例,我们单位才做了500例,按现在临床不需要做这么多,后来大家做了几千例的总数,这也说明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1978年开科学大会,我作为组长,代表中医研究院中药所课题组去领了一个奖,奖状现在还在。1982年又领了一个中国发明奖,6个获奖单位中医研究院中药所排第一个。1981年WHO也了解这个情况,通过卫生部来中国召开第一次青蒿素国际会,来了七位专家,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专家很赞赏,认为中国人能够把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结合,研究出这个抗疟新药,是非常值得自豪的。

现在获得诺贝尔奖是被国际社会进一步的全面认可,这也是我们国家的荣誉,是当年集体共同工作的同志们的荣誉。正如毛主席所说,中医药是伟大的宝库,确实有很多精华值得我们用现代科学去研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现在有很多新的手段,如果能够两者结合起来,还会找出一些创新的成果。这一次诺贝尔奖也给我们一个新的激励,就是我们这五千年的历史是有自己的优势的,要古为今用。所以我也在这里呼吁,现在确实各种病很多,健康问题也很严重,如果对医药有兴趣,还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我现在已经老了,确实也担心,联合用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联合用药并不是说随便加在一起就可以,已经产生耐药性的药都弄在一起是有一些问题的,今后要共同研究。

青蒿素是一个全新结构的药物,而且它的优势是活性比较强,毒性比较低,我们这些年并没有很好地组织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一直到现在抗疟的机理也没有弄清楚,一个新药把它机理搞清楚,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还有别的病,比如说免疫病,比如说红斑狼疮,在国际上也是没有解决的问题,都很值得在中医宝库中加强研究。

我有一个心愿,现在我们国家正在深化改革,能不能利用这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衷心地希望国家和社会形成一个新的激励机制,把年轻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中国和世界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福克纳诺贝尔发言赏析】相关文章:

威廉福克纳经典语录04-09

福克斯维修保养知识04-07

福克斯提车注意事项04-24

福克斯-福代斯病并腋臭2例治疗分析11-26

上一篇:普益乡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计划下一篇:一、填空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