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的木材出口与森林采伐配额制度

2024-05-04

老挝的木材出口与森林采伐配额制度(共5篇)

篇1:老挝的木材出口与森林采伐配额制度

老挝的木材出口与森林采伐配额制度

本文是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FoE Japan于2011年3月发布的关于“提高老挝合法木材可信度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调查得到了日本林野厅的资助。

一、发展林产业和限制原木、锯材出口

为促进国内林产业的发展、促进半成品和成品的出口,老挝政府于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先后发布首相令禁止原木出口和削减锯材出口。2002年发布第18号首相令,以限制基本加工的锯材出口为目的,又禁止了锯材出口。2004年发布第25号首相令,只允许部分半成品出口。这些命令正在逐步实施。

为保护半成品及成品的国内生产者,缓解对天然资源的压力,除家具加工外,禁止国外对天然林木材二次加工的投资。在老挝,加工木材分为以下4类:完全未加工的原木(mai thone);加工成板、厚板及柱等的木材(mai pe houp);大致加工过的木材(kheung samlet hout);以胶合板、家具部件等某些形式组合的木材(mai samlet hout)。2008年时如果有老挝政府的特别许可等,加工成板、厚板及柱等的木材出口是合法的,但以后被禁止。

为利用“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CEPT)”的优惠税率,许多木材相关产品临时从例外品种转为对象品种。这样,5%~40%相关产品的关税在2008年之前降至0%~10%。这是为进一步提高老挝木材产业区域竞争力的一项措施。

除了为今后供应木材促进造林的各种计划外,老挝还采取了2项与木材业界有关的措施:一是利用造林木的所有木材加工向外国资本开放(PM Decree No.46/2001),二是让木材加工厂开展适合自己规模的造林(PM Order No.18/2002)。

二、森林采伐与木材出口程序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一环,老挝政府制定了全国森林采伐计划,并得到议会的通过。国家林业局根据各省、地方政府及特别区的申请和森林经营计划,提出采伐议案并分配采伐量,以此决定国家森林采伐计划。计划要考虑到发展和预算的需要及制材厂的要求,但现在缺乏综合性的经营计划,只能顾及不到一半的生产林。所有的采伐必须在生产林界内按照经营计划进行。根据生产林可持续管理政令第9、10条规定,严禁经营计划外的采伐和违反森林法及其实施规则的采伐。

老挝公共采伐程序始于所有全国规模的采伐分配。全国每年的采伐配额,由各省农林局将本省的制材业者、家具制造业者以及其他木材加工业者申请的木材采伐量和省申请的当年木材采伐量上报给国家林业局(DoF)。这些申请是经各省农林局和省长批准后上报的。国家林业局受理这些申请,分配各省的采伐配额。根据省及企业的信息,将给省的配额分给企业。采伐配额只分配给老挝的企业,并指定允许采伐的森林。对于许可采伐的地区是否有足够的种类和数量,企业通过省农林局提交证明。这些证明由企业要求进行实地调查的政府森林官员负责。

虽然考虑商业性采伐只能在全国指定的生产林中进行,但如果有老挝政府的许可,在其他地区也可以采伐。例如,那盖高原的南吞2号水电站建设就采伐了70万m3以上的木材。又如在南部的塞公省,有关塞加曼3号大坝项目的采伐超过20万m3。

老挝政府将采伐配额分给各省后,省政府再将配额分给乡。以前,省政府可以自己批准采伐配额,所以农林局和有关高级官员就有受贿的机会,但近5年情况有所好转,对个人和乡以外的所有配额均由中央政府农林部(MAF)和林业局(DoF)分配。但也有例外,占巴塞省政府就拥有采伐许可等重要权限以及要求企业依据中央政府分配的配额进行采伐的权限。政府与企业均签订省一级的合同。而阿速坡省则例外,乡政府有更大的权力。由此可知,分配采伐配额的权限各省不同。

采伐合同签订后,接受配额的采伐企业要向省农林局报告,并由其工作人员现场监督采伐的全过程。采伐后,木材从林内的第一贮木场转运到第二贮木场(专用木材贮木场)。在第二贮木场由政府的森林负责人登记木材数量和种类,确认记录与配额是否相符。确认相符后由政府职员盖章,在向政府支付手续费后,就可以合法地将木材运到制材厂及工厂(也称为第三贮木场)。手续费根据在第二贮木场登记的数量和种类决定。

过去,用于出口的木材可以直接运到边境,但最近几年严禁手续不全的木材出口,但也有例外。政府有关人员可以毫无理由地随意许可无手续的木材出口,这样可以从企业那里换取好处。

2008年颁布的第17号首相令规定,政府的森林负责人权限仅限于第二贮木场之前,第三贮木场即加工阶段的权限属于商务部。

出口商即使加工部分木材用于出口,也要得到省商务科、农林局和省长的许可。农林局负责确认木材的数量和种类、中央政府的配额许可与出口配额是否相符,然后由省长最后批准。省商务科征收30%的出口税上交国家财政部。

批准出口的木材制品在运往边境的途中需接受检查。检查站人员由森林检查局、税务、警察及省商务科的人员组成,他们有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在占巴塞省主要道路沿线设有5个检查站。与边境的政府职员不同,这些检查站的政府职员不领取日薪,但可以收取在各种文件上签名的手续费。

在边境,政府职员对木材数量和种类、商务部和省的出口许可证等要进行多次核实,然后在运输车上做印记、登记汽车牌照,防止其他车辆混入其中。此外,还要检查各车辆的许可证。

在边境需要支付小额的手续费,履行完所有手续后如果支付全额出口税,边境的政府职员才允许木材出境。出境后由进口国管辖。

出口商的利害关系自木材出境后仍一直延续。在泰国,进口的木材送到工厂后,一般由泰国进口商和老挝出口商共同进行检查,双方代表各自企业的利益。这样做可以防止进口方工厂负责人压低木材等级,或过高评估木材数量。泰国企业要向老挝的检查人员支付每日的餐饮费(约100~500泰铢,合2.5~12.5美元)和负责安排住宿(通常为3天)。老挝的出口商回国后上缴木材货款,出口程序结束。

三、采伐配额制度

老挝除了生产林采伐配额外,还有其他种类的采伐配额制度。生产林采伐配额和水利发电开发采伐配额每年都有所变化,但后者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

1.开发采伐配额(quota phatthana)

开发采伐配额也称援助采伐配额(quota souay leua),即因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木材采伐配额,有很多数情况是根据省政府与越南企业的协议(中介有时是越南政府)进行的。现在,采伐配额全部由中央政府决定,但大多数情况下首先由乡和省协商,最后由中央政府批准。

二、三年前,越南企业等和采伐量由乡和省政府决定。越南参与的企业私企很少,大多数是与政府合办的企业。

开发采伐配额与其他特殊采伐配额一样,企业经投标后获得合同,但实际上向政府相关人员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凭借个人或家族的关系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开发采伐配额有很多案例。如2008年越南嘉莱黄英股份公司(Hoang Anh Gia lai)取得了以长期种植橡胶为目的的经济土地使用权和3年30万m3的采伐许可。这一配额由老挝政府发给,是作为对该公司为建设万象东南亚体育比赛运动员村提供贷款的回报。另一个案例是,2008年占巴塞省政府为了回报越南开发商对在Mak Chanh Stream附近的巴色乡建设“Thong Kalong开发区”的支援,许可其采伐1万m3木材。中央政府也批准了这一采伐。老挝政府允许越南人在老挝企业工作,但法律上不允许越南企业在老挝取得采伐许可。因此,在本案例中采取的是转让的方法,老挝企业首先要取得采伐许可,然后作为对支援开发区建设的回报,将1万m3木材与利益部分一起转让给越南的企业。

2.种植园建设采伐配额(quota tat mai you sampathan thi din)

种植园建设采伐配额缘于近年来为种植橡胶等木本作物而建设大规模商业种植园。像这样的配额10年前几乎没有。老挝政府以工业用作物为对象授予经济土地使用权时,通常使用权包含的仅为土地耕作权而不包括采伐许可权。投资主体除草后种植树木,其他企业负责从允许使用的“荒废林”中采伐畅销的木材并运出。但实际上,当地社区利用的森林及传统的循环型刀耕火种恢复期的森林有时也被认为是“荒废林”。

采伐管理一般由乡政府负责。根据规定,在种植橡胶等工业用作物时应接受乡政府追加的采伐配额。因此乡政府要处理好授予林区的大规模土地使用权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与二、三年前不同,省和乡政府没有在被授予土地使用权地区的采伐许可权,只是在中央政府许可后,接受委托负责管理。即只有中央政府可以授予土地使用权。

近年来,寻求用于农业企业化的经济土地使用权的外国投资主体有所增加。特别是以种植橡胶为目的的使用权的授权有所增加,老挝南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问题。橡胶种植园建设正在老挝全国开展,特别是在南部巴色地区适宜种植橡胶的占巴塞省的Ba Chiengchaleunsook乡开展的尤其迅猛。已有越南的3家企业在此开发了数万公顷的橡胶种植园。橡胶种植的迅速扩大使许多独立的小农户失去了土地,成为粮食短缺、就业不稳定的种植园工人。(李星)

■ 木材加工业

老挝的木材加工业在国家经济和地方就业方面有以下重要意义:①木材加工约占GDP的6%,占制造业产值的32%;②2001年木材特许权使用费占国家收入的15%;③木制品出口额达7 800万美元,占正式出口额的25%(含木材出口额);④木材加工业就业人数2.2万人,占整个制造业就业人数的20%。

据2005年7月制定的“2020年老挝林业战略”,2001年老挝有160家制材厂和胶合板厂,每年木材加工能力约100万m3,但实际加工木材仅为20%。大型工厂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大多从事制材、干燥及二次加工作业。大型工厂的锯末和厚板用于燃料,而小型工厂(加工能力5000 m3以下)的副产品几乎都用作燃料。当地社区也将副产品作为薪材利用。

木材加工厂大多属于民间所有,国营企业只有几家。在业内还没有具有较大垄断能力的大企业,但老挝中部和南部的一些大型工厂对森林资源有较大的影响力。

木材加工业者为了交流商业信息和研修等成立了木材生产组织。在邻国的交易商和买方占优的地区,这一组织可能会主导买卖市场。

■ 木材生产与消费

据“2020年老挝林业战略”数据,2000—2005年木材生产量为年均23万m3,年可处理木材约46万m3,但因为木材供应不稳定、机械老化和频繁停工等,实际处理能力不足50%。

当地居民的木材采伐量统计起来很困难,所以不能准确地计算出国内的木制品消费量。虽然很难统计,但据推算国内年消费量为20万m3,平均每千人37 m3。生产的木材90%用于出口,剩下的2.3万m3用于国内消费。国内消费的大部分木材由小规模生产者提供,在900多家家具厂加工成家具、门及日常用品。加上当地居民的采伐合计供给国内加工用的木材估计每年约80万m3。

篇2:老挝的木材出口与森林采伐配额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社会对木材及木材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 为适应社会对木材的需求, 森工企业对林业的采伐力度也日益加大。鉴于森林资源的特点, 木材的采伐必须有计划、有节制的进行, 不然会造成森林资源、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进而影响到人们生活环境。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为保护森林资源, 实现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和谐发展, 实施森林采伐限额成为林业生态发展的首要任务。限额采伐势必会对木材销售造成一定影响, 如何平衡木材销售和限额采伐之间的关系, 是森工企业木材销售管理的主要任务。

1 当前木材销售市场形式分析

1.1 不利因素

从销售对象来看, 森工企业的主要销售客户群体是木材加工企业, 而木材加工企业的主要销售客户群体与利润增长点是出口欧美市场。但是受限于近几年的全球金融影响, 其消费能力和购买欲望都呈现缩减的趋势。另外, 国内市场销售增幅不大, 但存在一定潜力, 因此可重点开发国内市场。木材销售的缓慢趋势也造成木材价格的下降, 对木材销售也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1.2 有利因素

虽然国外金融危机影响范围较大, 但是从国内经济增长形势来看, 我国市场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因此可重点开拓国内市场,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拉动下, 增大内需, 激活木材市场, 增加森工企业木材的销售。另外, 随着国家限额采伐指令的下达, 可趁次机会, 制定相应策略, 调整木材销售和采伐的策略, 完善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 国有森工企业销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企业品牌意识

国有森工企业向国际化发展, 必须先从销售管理着手, 品牌化是销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属于品牌推广管理的范畴。企业经营分为3个阶段, 初级阶段对外销售;中级阶段社里销售网络、售后网络;高级阶段, 建立品牌, 设立研发和销售子公司。目前我国国有森工企业多处于初、中级阶段, 缺乏品牌意识。在限额采伐的生态林业建设中, 品牌建设应该成为销售管理的重点。

2.2 制度僵化, 手续繁琐

通常在森林资源的开发中, 各种审批手续以及审批部门多达10几个, 尤其是环保部门的要求繁多, 给森工企业木材销售的前期准备带来了很大麻烦。

2.3 销售手段和渠道单一

国有森工企业销售手段和渠道单一, 不能满足国际化要求。另外, 在融资渠道、劳务合作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3 制定合理措施, 有效应对森林采伐限额

3.1 从意识上提高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通过近阶段的限额采伐推广效果来看, 凭证采伐意识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增强, 避免了很多乱砍乱伐的现象, 因此限额采伐条令可以从意识上提高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行程度。另外, 通过生态林业、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限额采伐等相关教育宣传工作, 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 从人为的层面杜绝违法采伐行为。国有森工企业认知学习生态自然建设的十八大精神, 制定合理的、与限额采伐相符的木材销售策略。

3.2 提高林业生产销售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森工企业定期进行销售人员的职业培训, 包括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规划等, 提高木材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举办系统性的培训班, 提供外培、学习、交流等机会, 对工队长、现场员、采运技术员、油锯工、集材工、山场木材检验员等, 定期进行国家林业管理关键岗位培训, 做到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3 制定准确计划, 规划木材合理生产销售, 控制小班采伐

正确认真解读森林资源限额采伐政策, 提前准确无误的做好森林资源调查设计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全年木材生产和销售工作计划。另外, 采伐计划实行公示制、透明制, 采取小班采伐计划控制、小班采伐蓄积每木检尺控制和出材双向控制, 通过对小班的控制, 实现整体林木的出材量和蓄积量。

3.4 采取“均匀生产作业法”, 稳定木材销售情况

均匀生产作业法是在小班采伐的基础上, 通过控制每个局部的采伐强度, 杜绝局部超强度的采伐。严格控制横向、纵向采伐力度, 严格控制集材道的宽度。对作业条件好、树木质量好的地方, 严格控制, 杜绝多采、滥采, 进而控制平稳销售。

3.5 利用现代数字化科技, 实现木材销售的网络化

把握限额采伐政策的同时, 还应随时、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依靠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进行企业生产和销售决策。建立信息网络系统、销售网络系统、管理网络系统, 实现市场信息的实时收集和分析, 把握市场脉搏。同时, 依靠网络拓展销售渠道和范围, 利用数字化网络手段, 实现跨地域式网络营销, 并且吸纳和培训专业的网络营销人才, 建立一支专业的、现代化的网络销售团队。

参考文献

[1]唐磊.限额采伐制度对林农经营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12.

[2]江华, 胡品平, 徐正春, 等.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 2007 (6) .

[3]李金钎.浅析林木采伐方式转变对木材生产经营的影响[J].绿色财会, 2011 (7) .

[4]李广海.木材销售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 .

篇3:浅析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改革

0.前言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在林业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始终是林业工作的核心任务。森林采伐是林业生产的重要活动,人们经营利用森林,必然要涉及到森林采伐。但随着人们日益重视和加强生态建设,发挥林业的多种效能的呼声日益高涨,特别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的提出,并已为社会可接受的前提下,森林采伐受到极大重视。为了更好地发挥采伐管理制度在保护森林资源、推进森林科学经营、促进林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保障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应对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本文就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改革谈几点粗浅意见。

1.森林采伐限额中存在的问题

1.1采伐限额编制依据不准确

科学而准确地编制采伐限额是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达到逐步增加森林面积及森林蓄积量的目的的首要保证,但从目前看采伐限额的编制本身就是不准确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功能无法实现。依据规定,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程序是,全民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有的林业局、林场、农场、厂矿为单位,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木及农村居民自留山的林木以县为单位,根据合理经营和永续利用的原则,提出年森林采伐限额指标,逐级上报。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对上报的森林年采伐限额指标进行汇总、平衡,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国务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每5年调整一次。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基本依据基层单位在森林经营方案中提出的合理年伐量,因此,森林采伐量的准确性又是森林采伐限额准确性的前提。理论上说,各经营单位是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结果提出森林年采伐量及采伐限额的,但是,具体的经营单位首要的经营目标是发展地方经济及维持本单位的生存与发展,他们根本不愿意考虑其经营行为的生态效益,更倾向于通过多报采伐限额来获得经济效益,因此,他们制定并上报的采伐限额的科学性、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1.2超限额采伐现象依然存在

森林采伐限额作为对森林和林木采伐限定的最大控制指标,是具有法律强制力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但现实的情况时,虽然每年都限定了采伐数额,但超限额采伐问题依然存在。超限额采伐单位数量虽然有所下降,但超证采伐问题还是比较普遍,无证采伐问题也仍然突出。

1.3执行力不从心

经批准的森林采伐限额必须分解并分配到具体单位才能得到落实,但是要求采伐单位自觉地按照限额进行采伐是很难的,因此,除了由林业主管部门对限额采伐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之外,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还规定了凭证采伐制度。但是超限额发证、发人情证、关系证的情况依然存在。由于森林面积大,结构复杂,执行伐前设计审批、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的规定有严格的技术要求,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执行成本太高,基层林政部门几乎无法承受,因此,上述规定在基层实际上很难得到执行。

1.4处罚左右为难

对违反限额采伐制度的行为,森林法、刑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其中确定的处罚措施是明确而且严厉的,但是,很多超限额采伐行为是由地方政府与企业法人引起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超限额采伐行为也并非是简单的违法、犯罪行为,有的是为了清偿沉重的债务或者为了支付工人工资、维持企业的基本生存条件而被迫超限额采伐,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完全是为了公益事业被迫超限额采伐,对于这样的“违法”、“犯罪”行为,执法部门、司法部门处理起来感到左右为难。

2.改革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合理途径

2.1合理采伐林木

采伐管理的关键在于根据生产量大于消耗量的原则,坚持越采越多、越采越好的方针,把着力点放在总采伐限额的宏观控制上。按林种进行采伐限额管理,完全符合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体现与时俱进的思想。据此,应对商品林和公益林实行分类管理。商品林,尤其是人工商品林要放宽政策,让经营者自主经营和处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林地生产力,政府重点在总采伐量的控制,同时要有确保必须在当前或次年完成更新的有效措施。对重点公益林从严控制,只准进行抚育或更新性质的采伐,禁止皆伐;对天然阔叶林的采伐要从严审批,因征占用林地等特殊情况,需要采伐的,报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2.2取消木材生产计划

现行林木采伐管理制度规定,既有按采伐类型和消耗结构之分,又要执行人工林、天然林的商品材控制,还有木材生产计划。这些规定,在理论上虽然可行,但不符合客观实际。实际上,不论是商品材还是非商品材(自用材、烧材),均已消耗了资源。在总限额内,依法采伐的木材自用有余,如何处置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只要控制好资源的消耗量就行。如果取消商品材、非商品材界限,既可以减轻执法难度,减少违法行为,还可以增加林业规费收入。

2.3调整采伐限额管理办法

现行采伐限额管理办法规定,除一般人工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采伐限额有结余,经省认定,可结转下年度和以后各年度使用,其余均不得跨年度使用。这不是很符合实际。应在保证5年森林资源总量增长和5年森林采伐限额不突破的前提下,允许地方根据木材市场行情和需求,5年内年度之间的采伐限额作适当调整,以充分调动林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采伐限额的编制,主要是在坚持采伐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下进行的,对如何促进森林经营和地方对采伐林木的依赖程度考虑较少,而且,经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在2000立方米以上的,都必须下达到编限单位甚至乡镇。这样就会至少带来一个矛盾,一些经济发达的地方,老百姓和村集体不依赖于采伐林木作为经济来源,这当然是保护了生态,但也浪费了限额指标;而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方,一方面老百姓甚至集体经济对采伐林木的依赖度较高,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中幼林急需培育经营,造成采伐指标严重不足。解决的办法是应允许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或市级林业主管部门代表政府进行适度调整。调整双方可以适当进行经济补偿,调整的目的就是加强森林培育,促进可持续经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是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通过改革限额分配方式,使林木采伐限额分配与林业经营者的需求相对接,减少过多过细限制,优化审批环节,扩大市场自主权,解决森林经营与木材市场衔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韩雪峰.刍议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完善[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22.

篇4:对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的思考

关键词:森林采伐 限额制度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一、限额采伐存在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限额采伐制度,在实践中表现出诸多的先天不足。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伐限额的管理和分配制度与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矛盾日趋明显,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制约营造林生产和林业产业开发的“瓶颈”。那种自上而下的采伐限额编制和下达分配常常与地区森林资源状况、营造林生產需要、林业产业开发需要以及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的意愿相脱离,甚至有时大相径庭。集体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和使用的实际情况是,由国务院、省、市政府逐级下达的采伐限额,最后由县林业局分配给各个乡(镇)。而分配给乡(镇)的采伐限额往往掌握在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手里。由于森林经营者采伐意愿和采伐限额之间的严重不对称性,采伐限额竟至奇货可居,一时间“权力限额”、“人情限额”和“金钱限额”屡禁不止,林区广大群众意见很大。具体问题表现为:

1、采伐限额编制的依据不够精确。科学而准确地编制采伐限额是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首要保证,按照现行采伐的编制程序,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基本依据是基层单位在森林经营方案中提出的合理年伐量(年采伐限额指标),理论上说,各经营单位是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结果提出森林年采伐量的,但是由于森林资源本身的动态性和复杂性,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内在结构都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这种特点决定了基层单位提报的林木面积、蓄积数量的不准确性。同时,有的基层单位由于其经营目标是发展地方经济及维持本单位的生存与发展,不考虑其经营行为对生态效益带来的影响,更多的是倾向于通过多报采伐量来获得经济效益,因此,他们制定并上报的合理年伐量(年采伐限额指标)的科学性、准确性带有很大的人为因素,这就导致许多林木的采伐实际不受限额的控制。

2、超限额采伐现象很难杜绝。本来,森林采伐限额作为国家对森林和林木采伐限定的最大控制指标,是具有法律强制力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但现实的情况是,虽然国家每年都限定了采伐数额,并且采取年森林采伐限额和单独下达木材生产计划的双轨管理机制,但是,采伐限额的实际控制,一般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掌握,由于目前对采伐限额的实际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测机制和法律监督,这就使限额采伐的准确与否取决于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是否依法行政上。加之不少单位少报多伐现象的存在,以及未经许可的盗伐、滥伐问题仍然突出,使得超限额采伐成为森林采伐中的一个公开秘密。

3、凭证采伐制度的管理力不从心。为了使限额采伐制度得以执行,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还规定了凭证采伐制度,还对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核发权限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由于行政干预和庸俗关系等因素的出现,很难杜绝超限额发证、发人情证、关系证的情况,许多超限额采伐都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法人有关。而按照规定,进行林木的采伐,林政机构进行伐前作业设计和伐中监督、伐后验收,还要组织对更新面积、树种、质量进行验收,上述规定不能说不详尽、不完善,但是,由于森林面积太大,结构复杂,执行上述关于伐前设计审批、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的规定有严格的技术要求,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执行成本太高,基层林政部门人员少,作业条件差,几乎无法承受,因此,上述规定在基层实际上很难得到执行。

4、对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构成制约。随着正在进行的林业经营体制改革,将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商品林,通过承包、拍卖、租赁等形式流转给个人经营,以激励非公有制主体参与林业建设,但在此过程中,投资者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在经营期间受采伐限额的制约不能通过对林木的采伐、销售取得经营效益。现行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在遏制林业乱砍滥伐现象的同时,也对非公有制林业投资者的合理采伐权进行了限制,致使林业经营者不能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去进行调整采伐数量,限制了所有者的收益和处分权,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林业经营者的投资积极性,限制了非公有制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应采取的对策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必须坚持不动摇,否则会给林木资源的培育和管护带来灾难性后果,但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又必须在维持限额制度的前提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1、大力稳定林地使用权。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稳定,是保证林木限额采伐的前提和基础。

2、进一步完善分类经营政策。实行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经营政策,对于控制生态林采伐无疑起到了有效作用,但许多山区农民承包了本村的山林地,由于他们在承包前还没有被划为生态补偿性公益林,而现在划入生态补偿性公益林后,树木被禁伐,不能通过采伐和销售木材获取效益,但每年还要按期向村里交纳土地承包费,国家发给的生态补偿金标准不高,许多农民觉得吃了亏,势必引发滥伐林木问题。

3、适当放宽工业原料林采伐限额。国家对商品林采伐管理的政策规定,工业原料林的主伐年龄由树木所有者确定,这就对林木采伐年度计划和限额要求带来冲击。

4、进一步加快确权发证的进程。确权发证是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林权证是凭证采伐的权属依据,但受各类因素制约,林权证的发证速度不快。一是责任明确不够到位,不能完全按政府行为去运作,组织、计划难落实。二是经费保障难落实,成为主要制约瓶颈。三是一些来自基层的观念性问题难克服,有的乡镇政府和村两委不愿意为农户发放林权证,怕制约了土地调整,村集体是林地和大部分林木的权利人,在明晰产权、承包拍卖、签定合同等过程中是最具体的责任人,由于他们的不配合,使这项工作受到影响。

5、加大采伐管理的执行力。目前林业部门的林政工作机构承担了大部分采伐管理任务,一般县级林政机构设置2—3人,需要承担全县范围内的采伐审批管理,而采伐管理的程序又比较多,人手少忙不过来的问题十分突出,加之工作条件差,无法满足实施采伐管理的要求。随着非公有制林业的快速发展,滥伐林木的问题更加突出,但采伐管理的执行力维持在现有水平,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资源林政管理的要求。

篇5:老挝的木材出口与森林采伐配额制度

摘要:森林资源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然而由于目前林业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如何处理森林采伐与森林保护之间的关系已迫在眉睫。就利用森林资源林木采伐行政许可制度来解决当前出现的森林资源危机做了系统的阐述,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新时期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森林资源 林木采伐 许可制度 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森林资源,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发祥地。没有森林,不可能有人类的今天。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森林资源的掠夺、破坏、采伐等对森林资源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由于森林资源的破坏,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已造成了无法控制的灾害,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灾害天气越来越多,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所以对森林的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然而,人类需要生存,国家的经济建设需要采伐森林资源,所以就要对森林进行采伐。如何处理好森林采伐与森林保护之间的关系,使森林采伐与森林保护同步,或者是在森林采伐的同时如何保护好、培育好森林资源,使采伐有利于森林保护。出现森林资源危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森林资源的采伐利用超过了它应该采伐的限度,导致生长量少于采伐量,使森林资源急剧减少,发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

1 乱砍滥伐森林资源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近年来,滥伐“天然林”案件呈上升趋势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一是随着我国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增加,木材价格上涨,供需矛盾在某些地方显得十分突出,一些违法人员在暴利的诱惑下,铤而走险,大肆偷砍盗伐林木;二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积极向林业主管部门、森林公安机关及其他部门检举揭发各种违法行为,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三是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森林公安机关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使一些积案得到依法处理;四是仍有部分基层领导干部法制观念不强,生态意识淡薄,直接参与或包庇纵容毁林行为,导致一些地方仍然发生各种毁林大案。当前破坏林木资源犯罪的几个特点:①不经林业部门许可无证采伐。这类案件约占总数的67%。它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为谋取不法利益,盗伐他人、集体、或国家林木资源;二是不向林业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而擅自违法采伐属于自己的林木,这种情况大多因为不懂有关法律法规;三是虽向林业部门申请,但不待审批,提前违法采伐。②持采伐许可证超标采伐。这类案件约占总数的25%。林业部门的采伐许可是有明确的数量限定的,采伐人往往无视数量规定故意超标采伐,触犯法律。③违法的林木砍伐活动中常有单位犯罪发生。出于维护小集体的利益,而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这种单位犯罪的突出特征。

2 实施森林资源林木采伐行政许可制度的措施

我国在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上采取了多种措施,如:降低森林采伐量,控制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林政管理等。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解决了一些问题。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好现有的森林资源,如何利用森林资源林木采伐行政许可制度解决当前社会出现的森林资源危机,这是关系到森林采伐与森林保护两者关系的根本所在。各级林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落实职责,在明确掌握各地现时林业资源情况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发动一切力量,造就林业保护社会网络体系。加大采伐行为监督力度,提前采取主动措施,避免超标采伐的发生。凡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必须依法申请由国家林业局规定式样、省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林木采伐许可证,依法凭证采伐。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核,严格按森林采伐限额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对不按规定发证或超限额、超计划发证的,要依法追究发证人员和发证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重视林业警察队伍建设,配足配强队伍力量,充分发挥的专业防护和强制打击能力的优势,造就一支执法文明、保护有力的林木卫士队伍。尤其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要加强有关森林环境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人们法制观念。在目前农村经济欠发达的现状下,农民自发的带有原始分散经营色彩的植树采伐销售行为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要实现对采伐行为的有效控制,必须将其规范化,加强有关法律宣传。对于那些由于缺乏法律意识乱砍滥伐导致的单位犯罪行为更加说明我们的普法工作任重而道远。在普及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相关宣传,使可持续发展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2.2 提高林业部门行政管理效率,特别是采伐许可的审批不应人为的延长,而诱发部分人铤而走险行为,在各管理部门纷纷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的今天,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加快自身工作节奏,强化管理功能,提高服务意识,努力使符合法律和有关规定的采伐要求得以顺利获准。

2.3 加强林业保护和采伐管理。各级林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落实职责,在明确掌握各地现时林业资源情况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发动一切力量,造就林业保护社会网络体系,加大采伐行为监督力度,提前采取主动措施,避免超标采伐的发生。重视林业警察队伍建设,配足配强队伍力量,充分发挥的专业防护和强制打击能力的优势,造就一支执法文明、保护有力的林木卫士队伍。

2.4 地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拿当前环境保护事业和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处理好利用资源与保护资源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势必带来资源需求的扩张,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具体到发展板材加工产业与林木资源开发利用上,就是一方面要加强林木资源建设,以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分类建设为基础,做到适度开发、合理使用,努力减少木材使用量,提高利用率,避免浪费。

2.5 要坚持实施森林资源林木采伐行政许可制度。《森林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和其他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采伐林木,由所在地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伐林木,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和个人承包集体的林木,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

2.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老挝的木材出口与森林采伐配额制度】相关文章:

中国与老挝的关系07-27

中国与老挝范文05-22

老挝与中国法律比较08-19

天堂老挝散文04-22

老挝政府管理范文05-29

老挝基本情况简介04-09

老挝铜矿资源分布情况04-16

老挝投资环境分析04-28

木材加工管理制度07-09

老挝传统节日塔銮节04-09

上一篇:酱油生产技术下一篇: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调查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