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类广告语

2024-04-22

油类广告语(精选5篇)

篇1:油类广告语

油类广告语

跟他一辈子,顶好!——顶好清香油

值得一提的好油—高级惠康散油,——惠康散油

家家爱,富豪爱家家,

——富豪特级食用油

桶中猛虎威力油。——Esso埃索油

多跑的那几公里是免费的。——狮牌石油公司广告

篇2:油类广告语

(一)通性

1.大多数挥发油无色或淡黄色。均具特殊气(多为香气)与辛辣味,一般在室温下可挥发。

2.极大多数挥发油比水轻,仅少数挥发油比水重,如丁香油、桂皮油等,一般在0.850~1.180之间。

3.挥发油难溶于水,能完全溶解于无水乙醇、乙醚、氯仿、脂肪油中。在各种不同浓度的含水乙醇中可溶解一定量,乙醇浓度愈小,挥发油溶解的量也愈少。挥发油在水中能溶解少量而使水溶液具该挥发油特有的香气,医药上常利用这一性质来制备芳香水与注射剂,如薄荷水、鱼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

4.各种挥发油均具一定的旋光性与折光率,折光率是挥发油质量鉴定的重要依据,一般挥发油的折光率都在1.450~1.560之间。

5.挥发油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混合物,故多数无确定的沸点与凝固点。

6.在低温时,挥发油中常可有固体物质(为油的组成之一)析出,如薄荷油中析出薄荷醇,桂皮油中析出桂皮醛,樟油中析出樟脑等。

(二)化学组成:挥发油为多种类型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有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但更多为萜类衍生物,兹分述如下:

1.脂肪族化合物:有烃、醇、醛、酮、酯等,广泛存在于植物特别是水果中。如正丙醇、辛醛、醋酸乙酯、甲酸、辛酸的乙酯等。

2.萜类(terpenes)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大多为异戊二烯,具有(c5h8)n的通式。c10h16称为单萜类,c5h24称为倍半萜类,c20h32称为二萜类,由6个或8个异戊二烯组成的化合物分别叫三萜类和四萜类,由更多异戊二烯组成的化合物叫多萜类。挥发油中的萜类主要为单萜与倍半萜。多萜类在挥发油中并不存在,而为某些树脂、色素、橡胶等的成分。挥发油中的萜类化合物可以含氧或不含氧。对于大多数挥发油来说不含氧的烃类成分虽占大量,但多数无佳适香气因而不是重要成分。含氧衍生物有醇、醛、酮、醚、酸、酚、酯等,含量虽较少但大多具有优异芳香气,是挥发油中的重要成分。

篇3:环境水体中石油类检测方法的探讨

目前, 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重量法、红外分光光度法、非分散红外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我国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石油类物质, 而美国EPA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非色散红外吸收光度法。其中, 红外分光光度法、非分散红外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常用于水体中痕量石油类物质的检测, 检测限很低, 适于分析环境水体中石油类污染的情况, 本文针对这三种方法在实验测定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了探讨, 从原理、样品采集与保存、样品处理、样品分析等角度, 谈谈自己的新的体会和实验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1原理

1.1红外分光光度法

按照《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HJ 637-2012) 》的论述, 用四氯化碳萃取样品中的油类物质, 测定总油, 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 除去动植物油类等极性物质后, 测定石油类。

1.2非分散红外分光光度法

该方法利用油类物质的甲基 (—CH3) 、亚甲基 (—CH2) 在近红外区 (3.4µm) 的特征吸收作为测定水样中含油量的基础。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2 mg/L。

1.3分子荧光光度法

按照《水质石油类的测定-分子荧光光度法 (SL366-2006) 》的论述, 该方法的原理为采用正己烷萃取水样中石油类物质, 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 用激发光源 (紫外线或X射线) 照射, 石油类物质发生分子跃迁, 所产生的荧光能量被仪器接收后定量测定。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15 mg/L。

1.4总结

这三种方法都是利用不同波长的光直接透射或通过照射产生二次光反射被接收后定量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和非分散红外光度法的院里都是基于碳氢化合物中不同C-H键伸缩振动在红外光谱区不同波长的吸收强度来对水中石油类物质进行定量分析。所不同的是红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波长为2930cm-1、2960 cm-1、3030 cm-1, 而非分散红外光度法的测定波长为3.4µm。红外分光光度法的优点为不受油品种类的限制, 充分考虑了烷烃和芳香烃的共同影响, 因而在目前的测定中, 仍作为主要的国标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与红外分光光度法相比, 非分散红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相对简单对于芳香烃含量不高的水样中石油类物质的测定很有效, 而对于饱和烃和芳香烃含量较高的水样, 这些物质的C-H键在其他波长范围内仍有吸收, 采用该方法测定的数值会偏低。分子荧光光度法主要适于芳香族化合物和含共轭双键化合物的测定, 这类物质所发生的荧光强度与其含量成正比, 能够被仪器检测到。

从检出限来看, 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检出限最低, 为0.015mg/L。红外分光光度法的检出限受样品量和分光光度计所用比色皿的光程长限制, 使用4 cm比色皿时, 萃取浓缩40倍时检出限为0.01 mg/L, 萃取浓缩10倍时检出限为0.04 mg/L。非分散红外分光光度法的检出限为0.02 mg/L。

2样品采集和保存

水中石油类物质的采样应单独采集, 不能与其他指标混合。样品采集所使用的器皿为玻璃器皿, 并避免有机物的沾污, 在使用前应先用自来水和清洗液清洗, 再用自来水冲洗 (至少3次) 和蒸馏水冲洗 (3次) , 烘干后用正己烷漂洗3次, 自然晾干。若玻璃器皿中污染物难以用清洗液清除, 可考虑将器皿置于硝酸洗液中浸泡24h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冲洗程序。通常建议应配备一套专门用于油测定的玻璃器皿。

针对地表水环境水体中石油类物质的采样, 现场采集时采样位置应该在采样断面中心, 在表层以下0.2~0.5m处。针对不同污染程度的水体, 样品的采集量不同, 最少需采集250 ml水样。采集后的样品需用HCl酸化至p H≤2, 可保存7d。

3样品萃取

红外分光光度法所用的萃取剂为四氯化碳, 极易挥发且毒性很大, 吸入人体2-4 m L就可使人死亡, 挥发的气体还会导致样品检测量偏低, 方法重现性较差。非分散红外光度法采用与污染源相同或相近的标准油或正十六烷、异辛烷和苯的混合物进行萃取, 萃取剂挥发性强且毒性也很大, 而且这一类萃取剂的芳香烃含量与样品芳香烃含量相差不大时, 才能取得更为准确的测试结果。这两种方法的操作复杂繁琐、所用的萃取剂易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分子荧光光度法采用正己烷作为萃取剂, 具有相对较低的毒性, 挥发性相对较低, 方法重现性和精密度较高, 但正己烷极易燃, 在使用时应避免与氧化剂或明火接触。

在样品萃取过程中, 要求作为萃取剂的容积空白值很低, 接近于零, 如果用空白值高的试剂萃取, 不仅不能萃取出水样中的油, 还会污染水样。

4样品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4.1精密度

针对浓度为0.05 mg/L、0.50 mg/L和2.00 mg/L的石油类样品进行测定时, 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 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0%~11.8%、4.6%~9.1%、2.4%~4.8%。针对浓度为6.13~102 mg/L的石油类样品, 采用非分散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 该方法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0.80%~2.54%, 均值为1.61%。针对浓度为1.00 mg/L、5.00mg/L和16.50 mg/L的石油类标准样品进行测定时, 采用分子荧光光度法进行检测, 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值为0.92%、1.81%、1.62%。

可以发现, 红外分光光度法针对低浓度 (石油类含量在1 mg/L以下) 和超低浓度 (石油类含量在0.1 mg/L以下) 石油类样品的检测精密度较高。非分散红外光度法对高浓度石油类样品 (石油类含量在10 mg/L以上) 的检测精密度较高。分子荧光光度法对中浓度石油类样品 (石油类含量在1~10 mg/L以上) 的检测精密度较高。

4.2准确度

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对浓度为0.01~5.29 mg/L的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测定, 结果发现:石油类加标量为0.10~5.00 mg/L时, 加标回收率为75%~119%。采用非分散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3~20 mg/L的混合烃时, 平均回收率为93%。采用分子荧光光度法对浓度为0.47~4.42 mg/L的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测定, 加标量为0.02 mg时, 加标回收率在65%~135%之间;针对浓度为11.5 mg/L的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测定, 加标量为0.2 mg时, 加标回收率在98.4%~106.0%之间。这三种方法的准确度与石油类物质的浓度相关性很高, 低浓度和超低浓度的石油类物质, 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准确度更高;而针对中等或高浓度的石油类物质, 分子荧光光度法和非分散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准确度更高。

3结论

通过以上探讨可以看出, 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检测精度差异较大。建议针对样品中石油类物质的成分和含量差异选择不同的测定方法。红外分光光度法适用范围宽, 能同时测定样品中烷烃类和芳香烃类化合物的含量, 检测限低, 能更好反映水质受石油类物质的污染状况。分子荧光光度法的预处理和分析测试过程相对简单, 适于中浓度以上, 芳香烃化合物含量为主的石油类物质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分光光度法的操作繁琐、检测限偏高, 不建议采用该方法检测。

摘要:本文针对环境水体中石油类检测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红外分光光度法的检测限低, 精密度和准确高, 适于石油类物质的检测;非分散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前处理过程复杂, 检测限高, 不建议采用该方法进行检测;分子荧光光度法适于水体中芳烃类为主的石油类物质的检测。

关键词:石油,红外分光光度法,分子荧光光度法,萃取

参考文献

[1]江刚.世界人均水资源日趋短缺[J].中国环境科学, 2003, 23 (4) :430-431.

篇4:油类广告语

草本植物及其提取物很早就被应用于人类和动物的药物治疗,草本植物的众多积极作用中,以抗菌和抗氧化作用最为突出。依照欧盟的指令,在欧盟内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生长促进剂将被限制用于畜禽的生产,所以人们逐渐把目光转向草本植物及其提取物,以期其能够替代限制药物的使用。同时,有不少研究能够证实含不饱和脂肪酸(PUFA)多的油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畜禽脂质的过氧化等性质。

至今还没有关于草本植物提取物与PUFA含量高的油类共同作用对畜禽生产性能和肉品质量影响的报道,波兰科学家针对这一情况,试图通过油菜籽油或大豆油与鼠尾草、荨麻、柠檬叶和金花菊等草本植物提取物结合进行研究,同时分析添加草本植物提取物对肉的脂肪酸组成、氧化稳定性和质构特性影响及其与添加化学合成抗氧化剂(丁羟甲苯、BHT)结果的差异。实验选用60 头育肥猪,第1组是常规饲喂;第2组和第3组每千克饲料分别添加150 mg BHT和500 mg 复合草本植物提取物(鼠尾草、荨麻、柠檬叶和金花菊)。受试组一半个体饲喂4%的菜籽油,另一半饲喂大豆油。结果表明:饲喂草本植物提取物并没有对猪的生产性能产生影响,但是明显增加了肉品的氧化稳定性、降低了胆固醇含量,并增加了肉的PUFA含量;饲喂菜籽油和大豆油只有微小的不同;雌性猪具有优于雄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凝血指数和降胆固醇与高胆固醇比例

(P<0.01);草本植物提取物通过影响脂肪酸的组成对健康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预发表于2015年10月Meat Science)

篇5:油类广告语

为了深入了解目前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机构对于海水油类的测定情况, 更详细地考察相关质控数据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76家“近海网”成员单位进行了调查, 内容涉及分析方法、仪器情况、试剂情况、标准物质、检出限、质控手段等。其中23家单位不开展海水油类的测定工作, 3家单位未能按期回复, 最终收到有效回复50份。

2 分析方法及依据

经过统计, 有45家单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GB17378.4-2007[1] (13.2) , 占比90%;3家单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GB 17378.4-2007 (13.1) , 占比6%;2家单位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HJ 637-2012 (此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因此用于海水油类的测定是不正确的) , 占比4%, 三种方法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3 仪器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的三家单位所使用的仪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均不相同。分别为970CRT型分子荧光光度计 (上海分析仪器总厂) , RF-530PC型荧光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公司) , Cary Eclipse型分子荧光光度计 (美国安捷伦公司) 。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的45家单位均采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生产厂家情况如图2所示。

4 试剂

主要针对萃取剂种类、纯度和生产厂家进行了调查, 经过分析发现, 萃取剂主要有正己烷 (36家单位, 占比72%) 、石油醚 (9家单位, 占比18%) 、正丁烷 (1家单位, 占比2%) 、环己烷 (1家单位, 占比2%) 和四氯化碳 (3家单位, 占比6%) , 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萃取剂的纯度对于测定结果有直接影响, 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5 标准物质

主要从标准物质成分和生产厂家两方面进行了调查, 目前使用的标准物质主要有两种, 分别是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生产的标准油 (成分为20号重柴油和润滑油) , 占比68%;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生产的标准油 (成分为正十六烷:异辛烷:苯=65∶25∶10) , 占比16%;两者共占使用量的84%;此外, 标准油缺失情况突出, 占比10%;还存在6%自制标准油的情况, 如图4所示。

6 质控样品

针对用于稀释质控样品的溶剂种类和生产厂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用于稀释质控样品的溶剂主要有4种, 分别为正己烷 (占比54%) 、石油醚 (占比10%) 、四氯化碳 (占比8%) 和正丁烷 (占比2%) 。采用的质控样品主要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和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生产。有13家单位不进行质控样品的测定 (占比26%) , 如图5所示。

7 检出限

调查结果表明, 目前海水油类测定的检出限不唯一, 由于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同, 检出限不同;分析方法相同, 检出限或分析依据不同, 结果往往也存在差异。在45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单位中, 有27家将3.5μg/L作为海水油类测定的检出限, 占比60%;有7家选用的检出限为0.05mg/L, 占比16%, 见表2。

8 校准曲线绘制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的3家单位绘制的校准曲线见表3。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油类的45家单位绘制的校准曲线情况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校准曲线参数范围整体跨度很大。标准油成分不同, 校准曲线a、b值不存在可比性;标准油成分相同, 溶剂种类不同时, 参数范围也存在很大差异;标准油成分相同, 溶剂种类也相同的情况下, 参数范围依然很大。

9 质量控制手段

主要考察全程序空白实验和试剂空白实验、实际样品现场平行样相对偏差、实际样品现场加标回收率情况等。

50家单位中, 有11家未进行全程序空白实验, 19家未进行试剂空白实验, 开展空白检验工作的单位所提供的空白实验值均低于其提供的检出限值, 空白实验频次和占比情况见表5和图6、7。

通过统计发现, 50家单位中, 有9家不进行海水油类实际样品现场平行样的测定, 其余41家单位实际样品现场平行样相对偏差范围在0~15%之间;有26家单位不进行海水油类实际样品现场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其余24家海水油类实际样品现场加标回收率范围在82.1%~110%之间。

1 0 采样器

通过分析发现, 50家单位中, 有19家单位采用单层采水瓶;17家单位采用有机玻璃采水器;8家单位未填写采样器情况;2家单位采用表层油类采水器;1家单位采用NIO标准采样器;1家单位采用UPVC卡盖式采样器;1家单位采用Xy型底部液体石油取样器;1家单位采用青岛恒远HY-6003水质采样器, 具体占比情况见图8。

1 1 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油类测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分析方法、标准物质、质控样品、萃取剂不统一, 测定结果不具有可比性;

(2) 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影响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3) 采样环节没有具体可行的操作规范, 无法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性。

1 2 结语

海水油类是海洋环境评价监测和跟踪监测中必不可少的监测项目, 在《海洋监测技术规范》 (GB 17378-2007) [2]和《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 (HJ 442-2008) [3]中对海洋监测提出了通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 然而, 对于海水油类的监测来说, 由于它在海洋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特殊性, 所以亟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具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全面保障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这将是今后的研究和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17378.4-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S].北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1998.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17378.1-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S].北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1998.

上一篇:面试英语10问下一篇:教育局帮扶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