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家外‘两个我’作文

2024-05-04

家里家外‘两个我’作文(精选2篇)

篇1:家里家外‘两个我’作文

老人常说;“养儿不见孙,等于一场空,

家里家外‘两个我’作文

。”这样是说家里如果没有一个男孩,好像缺了点什么。

望着镜子,我圆圆的脸庞,黑乎乎的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善于察的好孩子。可皮肤黝黑,同学给我取了个外号‘小黑’但黑色是健康色。

黑色是健康色,我一直这么认为。黑色是怎么来的呢?哦!黑色是运动而来的,健康代表着生命在于运动,有一次,我们起得早我把宿舍三下五除的值日完了。一下去,便有人说;‘我们来比比谁跑的圈数多。谁跑得多就赢。’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天

小黑这个绰号,我很喜欢因为这样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在家里我可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该上学了,爸爸送我去厚德中心小学;放假了,爷爷是这里亲亲,那里摸摸;奶奶则做着美味佳肴,等着我;妈妈放洗澡水,叫我洗澡,

小学生作文大全

当我做作业时,姐姐拿上一盘水果,等我做完作业,和她们玩。尽管他们如此待我,可我有时还是无理取闹。有一次,我交代妈妈的是,她没办好,我就很生气。后来,经过老师的教导下,我明白一个做人的道理;

在家里或学校,应该一个样,不能里外不一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还有做任何事,都该靠自己。从今往后我向老师与同学保证;今后家里家外都是一个我。

篇2:孩子为何家里家外两个样

学生篇

知道这样不对。但又改变不了

(小怡某中学初二学生)

据我所知,同学中家里家外判若两人的现象很普遍。在学校,面对老师和同学时,我们都想把自己好的、积极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但在家里,父母过度的呵护和宠爱,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放松自己。

在班主任的眼里,我是个热爱劳动的孩子。每次学校大扫除,我都表现得非常积极,脏活、累活我都抢着干。可在父母的眼中,我实在是太懒了,不要说帮爸爸妈妈干家务了,就是脚下的瓶子把我绊倒了,我也不会把它捡起来。

其实,像我这样的大有人在。一次,我到亲戚家串门,还没进屋,就听到在外表现一贯乖巧的表弟湘湘在大哭大闹。原来湘湘把家里弄得既脏又乱,姑姑批评了他两句,他就捡起地上的玩具、漫画书往姑姑和姑父身上砸。这让我感到很吃惊,这是那个我一直认为腼腆、温顺、懂事的乖孩子湘湘吗?“这孩子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好着呢,可一回到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仅霸道,而且蛮横无理。”姑姑无奈地摇着头说。

说实话+我很能理解姑姑,同时我也感到很惭愧,因为我和湘湘一样,在外面表现得很优秀,外人都说我是个好孩子。但在家里,我又懒脾气又大,有时把妈妈气得直掉眼泪。她总问我:“为什么你家里家外的差别会这么大呢?”其实,我也知道这样做不对,也觉得对不起妈妈。但每次父母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后,我便又听之任之,总也改不了,久而久之我便成了父母眼中家里家外大不同的人。

家长篇

家里唯我独尊。家外彬彬有礼

(王女士某公司行政部经理)

儿子辉辉在家里是名副其实的“老大”:看电视一定要拿着遥控器,想看哪个台、想看到几点,都由他说了算;搭积木必须是他搭得最高,如果别人搭得比他高,他就会生气地把积木推倒;家里所有好吃好喝的,必须是他第一个品尝,简直是家里的“小皇帝”。

可辉辉一到学校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对老师尊敬,与同学友好,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好学生;在左邻右舍的眼里,他对人彬彬有礼,与小朋友们相处和睦,是一个标准的乖孩子。辉辉家里家外截然不同的表现令我很费解。

无独有偶,邻居家的小康也是如此。在家里整个一“山大王”,家长什么事都要听他的,而且脾气暴躁,有时饭菜不合他的口味,他就对家长大发脾气,甚至把勺子、碗扔到地上,家长还得赶紧向他道歉。但奇怪的是,他在外面却是个十足的“老好人”。别人借他的东西,他从来都很慷慨;有同学欺负他,他也非常能忍耐,从不去告诉老师。家里家外形成鲜明的对比,令家人难以理解。

小康的妈妈在与我聊天时很疑惑地问我:“如今的孩子为啥是家里一条龙,出门一条虫呢?”经过反思,我认为这完全是因为家长溺爱孩子造成的。虽然很多家长都知道溺爱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但如今都是独生子女,谁能不把自己的孩子当宝贝呢?

并且,如今的孩子都很聪明,他们能够观察到环境对他们的容忍度:学校里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有老师同学的监督,他们的行为就会有所收敛,不敢为所欲为;在社会中,有大人的注目和比较,有小伙伴的计较和挑剔,要想有好的口碑,就不能随心所欲;可在家里就不同了,一群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便成了孩子任性的罪魁祸首。当孩子抓住了大人的心理,一哭二闹的招数屡屡得逞时,自然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志为准,稍不顺心便会使性子、发脾气,理所当然地成了家里无法无天的“小皇帝”。这便是孩子在不同的教育环境里所表现出的不同适应性。

教师篇

渴望被肯定是正常心理

(于晓晴某重点中学心理教师)

“越是在集体活动中或在外面,表现得越优秀。相反,在没人注意或没人在场的情况下,这些美德就会大打折扣。”这种现象在学生中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不仅出现在中小学生中,甚至延伸到幼儿园。有一些学生,当家长说出其在家的表现时,老师难以相信是一个人所为。

随着四个老人两个家长一个孩子家庭的增多及“独二代”的出现,家庭往往给予孩子物质上过度的关注,对其心理的成长却不重视,体验家庭快乐的机会少了,成人间短视、功利的观念越来越多地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世界中。这种过于追逐社会取向的行为,会导致孩子在没人注意或没人在场的情况下,美德大打折扣。

但每一事物的产生都有其两面性:一方面“越是集体组织的活动越积极”,这说明中小学生的集体意识正在形成,展示良好风貌、突显美好形象的竞争意识在不断提高。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表现积极,可以增强他在集体中的认同感,有利于其融人集体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在没人在场的情况下,美德会大打折扣”,说明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中小学生的一个心理需求:被肯定。这是中小学生通过外部评价来加强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欣赏的一个必经途径。如果少了这一过程,中小学生就会缺少一个认识自我的重要渠道。因此,需要家长、老师关注学生这一心理需求,并加以正确引导。反之,会使学生出现双重心理和人格分裂,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要避免孩子做好事是为了得到表扬,老师和家长必须要让孩子明确两个问题:我在为谁劳动?我为什么帮助别人?以此帮助他们内化劳动光荣、帮助他人是我品格的表现等良好品德意识。

专家篇幅

孩子得“病”,根在父母

(王教授某大学心理系教授)

孩子得“病”,原因还是出在家长身上。道德修养是人一生的事情,改变孩子关键还是要改变家长。要解决孩子“家里家外两个样”的毛病,以下三帖良方有助给孩子驱“病”:

首先,家长不能溺爱孩子,更不能对孩子无原则地迁就。在家庭环境中,大人的宠爱无疑是孩子的护身法宝,不论他行为如何,家里人都不会太难为他。但离开家便意味着要进入一个社会性的环境,情况完全不同了。无论什么场所,即便是幼儿园,也有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模式。符合这种交往模式的孩子自然受欢迎,得到各方赞扬,这就导致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里有着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所以,做父母的不能一味宠着孩子,该批评时就批评,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家长要加强与学校和老师的沟通,按照学校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孩子,标准一致。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和要求表现不一。

其次,家长要学习家庭教育的正确理念与技巧。孩子之所以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表现,是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环境差异造成的。目前许多家长虽然关心孩子,却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也没有走进孩子的心里与孩子“对话”。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不是“保姆”。父母平时应学习一些关于成长教育的知识,遇到问题多向专家请教,并和老师相互反馈孩子在家与在校的表现,尽可能避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父母应像老师一样,用适合孩子成长特点的教育方法来与孩子交流、沟通,把孩子当发展中的人去引导,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内在成长需要,多引导孩子从身边具体小事做起。

此外,家长还要树立起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要让孩子意识到在原则问题上,家长和老师一样说一不二。孩子之所以在学校表现得好,是因为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是权威的象征,开始有荣辱感的孩子非常期待老师的认可。父母可利用老师的权威“狐假虎威”,通过老师的嘴来约束孩子在家的行为。如果孩子是个“门里虎”,在学校却是个乖孩子,可以让老师经常鼓励孩子:“在家的时候,老师希望你能像在学校一样表现得优秀。”当孩子在家有好的表现和改变时,可以及时与老师沟通,请老师在集体中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孩子逐渐改变家里家外两个样的坏毛病。

上一篇:园子初级中学章程下一篇:精灵主人爱情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