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的题目及范文

2024-05-03

微写作的题目及范文(精选8篇)

篇1:微写作的题目及范文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2.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3.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篇2:微写作的题目及范文

关键词:二语习得,作文批改,作文评价

一、从二语习得的角度分析初中学生英语作文的语言错误根源及类型

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母语在SLA中的作用主要来自两方面:习惯和错误。由于老习惯阻碍了新习惯, 因此母语中长期注入的语法和思维方式会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顺利进行, 当学习者从母语向目标语进行转换过程中产生阻碍时, 消极转换 (Transfer) ——即错误就形成了, 反之, 当母语与目标语习惯相同时, 转换就是积极的, 也就是正确的。因此, 通过比较母语与目标语习惯的不同, 教师可以用来预测学习者可能产生的错误并帮助其避免这些问题, 在教授及批改学生写作过程中应帮助他们克服母语目标语转换中产生的消极因素。由于初中生正处于SLA的关键时期, 因此如果教师从学生角度对其母语与目标语的不同做一个清晰的比较, 就能清楚了解他们在写作中产生错误的真正原因并提供有效教学。根据本人从教初中英语近8年来的实践经验, 初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由于无法克服母语思维方式产生消极转换而出现错误的主要类型有以下8种:

1. 动词形式:

由于中文不像英语有动词形式的变化, 比如:say, says, said, 英语通过改变动词形式表达意思, 中文则通过改变词序或语境起到同样效果, 因此英语动词的多变性会使学生在写作中产生常见错误。

2. 助动词:

中文不用助动词来造句或提问, 因此学生对于将“do/don’t/did/didn’t”应用于英语写作时会产生问题, 另外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受到母语习惯影响经常出现be动词缺失错误。

3. 人称代词:

由于英语人称代词分为主格I, 宾格me,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以及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 而中文人称代词没有如此细致的区分, 因此由于初中学生语感不是很好, 加上有些学生小学基础没打扎实, 因此在写作中经常混淆介宾或动宾概念。

4. 时态语态:

中文表达时间的概念和英语非常不同, 它不需要通过动词的变化来描述时间关系, 因此初中学生在写作中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第三人称单数加s。

5. 冠词:

由于中文没有冠词, 而且英语冠词用法颇多, 初中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遗漏冠词或插入不必要冠词的现象, 比如:We made fire to have barbecue./Last Year wewenttotheHai NanIslandforourwinter holiday等。

6. 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

中国学生有时发现要掌握英语可数不可数名词的概念有困难, 是因为在中文里像“furniture, news, luggage”等词都是可数的, 这又是受到了母语的干扰而产生的问题。

7. 介词及固定搭配:

众所周知, 英语介词具有数量多用法多的特点, 而且有时有“唯一性”, 比如be famous for, 加之动词有时与介词构成固定搭配词组更令初中生在写作中混淆介词用法屡见不鲜。

8. 词序及间接引语:

中文写作中陈述句与疑问句的词序一样, 例如“你学英语多久了?”“我学英语好几年了”, 但初中生在英语写作时往往忽视词序的倒装, 有时为了增加文采分运用宾语从句, 但在从句中却使用了疑问句式, 从而产生中国式英语的现象。

二、教师如何有效批改及评价学生作文

刚才笔者从初中生二语习得的角度分析了他们在写作中出现的主要8类语言问题, 那么在认清这些主要来自于母语和目标语思维方式及习惯差异导致的问题后, 教师如何有效批改及评价学生作文, 以帮助其不仅在语言层面改正错误, 而且在写作中更像持母语者一样思维呢?笔者认为有以下3类方法可以在教学实际中借鉴:

1. 重视学生写作情感态度, 增强其对写作兴趣与信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教师对此应有充分认识, 对初中生来说, 词汇量较少, 句型句式有限以及结构层次单调是限制其作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因此教师在批改前的设计作文练习环节, 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这样学生不仅有话可写, 而且教师不至于让自己在批改中陷入痛苦而做无用功, 尤其对初中低年级学生来说,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话题鼓励学生半仿写半实写, 如上海牛津教材6A几乎每篇课文都是一个话题, my family, my friend, my favourite job, friend of the Earth, how to keep a healthy diet等等, 教师在设计写作题目时应充分利用课文基于课文, 这样学生不仅意识到自己辛苦背诵的课文能用于写作, 学以致用, 而不是为了背书而背书, 以此激发其背书与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而且由于这些话题比较贴近学生生活, 是他们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内容, 因此学生有话可写, 再者, 低年级学生写作初期通过背书能培养语感, 多读多背, 而不只是单一从语法入手, 能逐步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 是restricted practice与unrestricted practice的有效结合, 从一定程度上又增强了他们写作的信心, 事半功倍。试想, 如果由于教师设计写作题目不恰当, 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中都是教师红笔圈划修改语言错误的痕迹时, 会产生怎样负面消极的心理感觉?因此, 设计基于课文话题的作文能有效减少学生对英语写作产生沮丧负面的情感暗示。

2. 采取“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二次批改评价方式

首先, 教师第一次批改的最基本工作当然是明确指出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词汇, 语法, 句型, 结构等语言错误, 并用规范清晰的批改符号圈出划出, 除此之外, 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还应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例如学生运用了诸如“It is+adj.+for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too...to...”, “...enough to...”等多变句式, 然后用简单易懂的统一批改符号, 比如波浪线圈划出学生运用的好词好句, 并在打完分数后给予及时的鼓励, 例如“You have done a very good job by using‘not only...but also...’!”

然而, 笔者并不完全赞同有些教师将正确写法直接给学生的做法, 这样会剥夺他们自我改正的思考机会, 学生看了老师提供的正确写法后通常会不动脑筋地完成订正任务, 等到下次写作时很有可能仍然犯相同错误, 因此这种“包办式”的批改方式效率较低, 效果不佳。相对而言, 教师应将第一稿基于语言问题的详批作文还给学生, 在批改中给学生些切实的建议和提示供其参考, 从而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订正, 补充或加以修饰, 即自我批改 (self-correction) 。

3. 运用同伴互评的改评方式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当今比较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它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也可以体现在课外作业的实践上, 比如学生一起完成一份poster或survey, 当然在批改作文中也能得到有效利用, 即同伴互批 (peer review) 。大多数初中学生习惯了以依赖教师为主导的作文批改方式, 但长期如此会导致学生逐渐减弱学习主体性, 因此, 在教师有效指导下进行同伴互批能弥补这一不足, 学生能够通过相互欣赏与批改同学的作文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博采众长, 开阔思路, 提升其写作的主动参与性 (involvement) 。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写作检验的是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反馈, 是集合语言本身, 思维习惯, 文化认知等方面的综合性考查, 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挑战, 正如一句英语名言所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教师应从学生出发, 从二语习得的角度冷静理性分析学生英语写作中产生问题的根源和类型, 在批改与评价环节寻求帮助其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并采取灵活多变的改评方式, 切忌为了所谓的应试成果而违背教育的真正意义, 让学生写英语“八股文”。

参考文献

[1]Ellis, R. (1999)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Vygotsky, L. (1978)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篇3:微写作的题目及范文

【关键词】记叙文;《别样的辉煌》;写作指导;修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写作指导

请以“别样的辉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 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关于审题。“辉煌”意为“杰出、灿烂的”;“别样的”意为“不同寻常的、特别的”,这个修饰词增加了审题难度。寻常所说的“辉煌”,往往以事业成功作为标准,有较大名利的收获,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相对于此,“别样的辉煌”就是固然杰出优秀,但影响力不大,名声或物质收获不明显,不被大众所知。因此,考生必须紧扣“别样”二字行文。

二、范文展示

别样的辉煌

“呼呼,呼呼。”猛烈的寒风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吹着,一刻不停,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听着耳边吹过的风声,快速地向家走着。(环境描写反衬出家的温暖)

我“蹬蹬”地上了楼梯,还没有到门前,妈妈已经抢先一步把门开了,接过我的书包,问我:“冷不冷啊。”然后妈妈又开始了晚间的忙碌,我总觉得只要我在家,妈妈就一刻也不能清闲,我真是个害人精。洗好澡,我轻轻地走到厨房门前,倚着门,从四十五度角的地方静静地看着妈妈,妈妈有些不一样……

妈妈并不高,常常因此事而说:“就是因为我不太高,所以才找了你爸爸这个高个,否则还不找他呢!”想到这里我不由发笑。妈妈站在煤气灶前,用锅炉炒着锅中的油,把菜倒入锅中,熟练的姿势一眼就可以看出她是个标准的家庭“煮妇”,妈妈的胳膊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肢体动作一气呵成,真可与五星大厨相媲美。妈妈转身,拿起葱花轻轻地撒在炒饭上,然后继续炒着锅中的食物,在油烟机的光照下,妈妈显得格外的美丽,在她周围绕着一圈亮光,仿佛妈妈就是在聚光灯下一般,妈妈那专注的神情,目光犀利,好像能够看穿那每一颗米粒,注入她浓浓的母爱,她的眉间是轻松的,嘴唇是上扬的。虽然她的手上已经随着长时间做家务而长茧,但是她的内心是开心的、幸福的。

看着妈妈的侧面,心中不免一酸,虽然在别人眼中,我的妈妈很平凡,没有高额的收入,没有舒适的办公环境,甚至是不值一提,但是在我心中,在这个家中,妈妈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也许在社会上她没有耀眼的光环,辉煌的成就,可是在我心中,在这个家中妈妈创造了她别样的辉煌,她用她无私的母爱给了我无尽的关怀和需要,妈妈煮饭很好吃,我想,如果她愿意,是可以做一名饭店厨师的,在社会上开辟出属于她的辉煌。但是她却只为她的家人下厨做饭,这是爱,是爱让妈妈创造了别样的辉煌。

雷抒雁的《生死之间》中的母爱在他心中创造了别样的辉煌。我的妈妈宁愿在社会上平凡,在家中也要用她的爱为家人忙碌,妈妈创造了别样的辉煌。

点评:文章通过描写妈妈炒饭的场景,感慨妈妈在社会上是平凡的,但在家中创造了“别样的辉煌”,用无私的母爱给“我”关怀。作者善于点题,有一定的描写功底。但是部分语句啰嗦,大段概括性叙述,故事性不强,议论太多。建议:让描写为主题服务,描写更细腻丰富;增强故事性,精简议论,在冲突中凸显人物形象,突出主题。

三、修改升格

别样的辉煌

“呼呼,呼呼。”猛烈的寒风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吹着,一刻不停,刮在脸上,我恨恨地蹬车回家。(为什么“恨恨地”?设置悬念)

我“蹬蹬”地上了楼梯,还没有到门前,妈妈已经抢先一步把门开了,接过我的书包,问我:“冷不冷?饿不饿?”我一声不吭,愤愤地踢掉鞋子,换上拖鞋。她愣了一下,低低地说道:“去洗澡吧。”(“愤愤地踢”照应“恨恨地”,她愣了一下,低低地说,冷处理,不激化矛盾)洗好澡,我轻轻地走到厨房门前,倚着门,从四十五度角的地方静静地看着妈妈,妈妈有些不一样……

妈妈把菜倒入锅中,胳膊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转身,拿起葱花轻轻地撒在炒饭上,继续翻炒,在油烟机的光照下,妈妈显得格外的美丽,在她周围绕着一圈亮光,仿佛就是在聚光灯下一般。爸爸急吼吼冲进厨房,偷吃了一口,惊叫:“老婆,大厨啊!宝贝,你妈个子不高,厨艺可不低啊!”(调节气氛,“厨艺不低”暗点“辉煌”。)我低下头,心中的阴霾散去了一些。(冲突渐缓)“就是因为我不太高,所以才找了你这个高个。女儿,多亏了我的选择,你才能长这么高啊!”(这么说是无意还是有意?幽默机智的妈妈)太能扯了,我不由发笑。(怒气全消)妈妈搓了搓手,也傻傻地笑着。好聪明的妈妈,我但凡有一丝不开心,她都能察觉,然后巧妙化解。(巧妙议论,点题)“是,在我心中,你可高了!”屋外的寒风费力地吼着,屋里尽管没开空调,但我感到暖融融的。(幸福)

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心中不免一酸。今天有同学自豪地对全班说:“草根也能创造辉煌,我妈妈凭着自己的努力,从临时工做到经理。” 我把这话告诉妈妈,妈妈有些不平静,她说:“要不是为了你和你爸,想当年我要是到外地办事处干两年,现在也不会比人家差……”(对比,常人眼中的“辉煌”是事业的通达,而妈妈为了家人牺牲了自己的辉煌的事业。)

我有什么理由恨恨地?有什么理由抱怨妈妈的平庸?有什么理由责怪妈妈不能让我骄傲?(呼应开头,“我”为什么“恨恨地”,因为妈妈不如别人成功,不能让我骄傲。)智慧、勤劳、开朗的妈妈,做什么事不能成功?环顾四周,我的素雅整洁的家哪里比同学妈妈的金碧辉煌的办公室差?(排比抒情,妈妈的“别样辉煌”是打造温馨的家园。)

妈妈平凡,又不平凡。她用浓浓的爱,打造了一个红红火火的家,这何尝不是辉煌?在呼呼的风声中,我安然入睡。(风声贯穿始终,“我”终于释然。)

点评:修改后的文章以“我”心情的变化为线索,将自己的妈妈与同学的妈妈进行对比,环境描写一以贯之,增加动作、心理描写,语言丰富生动,情节变化起伏,构思精巧,立意深刻,以情动人。

篇4:微写作的题目及范文

一、非谓语结构

Without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gases,the sun’s rays would bounce back into space leaving the Earth cold and impossible to live on.(北师大版教材文本)

Everything done,the volunteers sat in the yard,chatting with the elderly people.(09年浙江)

Moved by the story,everyone stood still,unable to say a word.(学生习作)

非谓语结构是最能体现文采的高级句式之一。它简练出彩,书面性强,一直以来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但是,大部分学生却很难自如地运用非谓语结构。其实,几乎所有的状语从句都可以改写为非谓语结构,尤其是时间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及方式状语从句。熟练掌握非谓语结构,并能充分运用到日常写作中,定能提高书面表达的得分。

二、倒装句

At the bottom of the bed was the stocking,now full of all kinds of small presents and sweets.(北师大版教材文本)

Along this 800-metre-long street are more than 300 shops.(09年全国Ⅱ,宁夏,海南)

Not until I graduated from shool did I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学生习作)

倒装句是一种有效提升句子亮点的句式结构。如何运用倒装句可以根据文章体裁进行选择,这具有一定的技巧性。

1. 地点状语或时间状语开头的完全倒装

在介绍方位地点的文章中常要描述某一建筑物位于某地或某地有某物,这时可以运用完全倒装,把整个地点状语放在句首,然后是谓语动词,最后是主语。主语后还可以再加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使整个句子呈现出丰富的变化。此外,在记叙文中,如果把时间状语放在句首,采用完全倒装句式,会使得整个事件的描述更为紧凑,句与句之间衔接自然。

2. 部分倒装

以否定词或only为开头的部分倒装句式也是常见的高级句式。当写作中需要用到否定词never,seldom,hardly等时,不妨直接把这些否定词放在句首,引起部分倒装。叙事时运用No sooner...than...,Hardly...when...来代替when会使描述更加栩栩如生,体现文采。而在解决问题型议论文结尾提出号召时,则可以应用only放在句首的部分倒装句式,不仅能升华文章的精神内涵,又使文章结尾更具有张力。其他类型的倒装句式也各有其妙处,在写作中尽量使用一两个倒装句式。

三、被动句

In other cultures,looking thin for a husband-to-be is not what a woman desires at all-rather,looking a little overweight is considered more attractive.(北师大版教材文本)

It is suggested that all the people wear a hat and a pair of gloves.(09年辽宁)

All classes are taught by teachers with rich experience.(学生习作)

当不强调动作执行者,动作执行者不明确或主语过长时,宜使用被动句。被动句具有地道之美。然而,我国中学生长期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几乎整篇文章都运用主动句。通篇采用人称开头表达某人做了某事。这种文章句式显得尤为单调,缺乏文采。英语是一门客观的语言,运用被动语态的场合似乎比汉语多。被动语态便于论述客观事实,故常用于科技文章,新闻报道,书刊介绍以及景物描写。因此恰当地使用被动语态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学生若能巧妙地将文章中个别主动句改为被动句,便会使该篇文章句型变化丰富,语言表达更地道。

四、虚拟语气

If you had to choose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discovery of the 20th century,you would have a real dilemma on your hands.(北师大版教材文本)

Besides,I wish there would not be too many students in a class.(2014新课标)

It is high time that we put an end to phenomenon of wasting food.(学生习作)

虚拟语气具有较强的修辞功能。它在语用功效上是一种言语表达现象。虚拟语气表示所说的话是一种主观的愿望,假想或建议,甚至还可以是怀疑,忧虑,祝愿,遗憾或后悔等。在写作中恰如其分地运用虚拟语气会使表达更加委婉,含蓄,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句子意味深长,甚至有话外之音,言外之意的特殊功效。

五、It的各种句型

It was only when I got home tow hours later that I realized I’d forgotten it and there was nothing I could

Do as the library was closed.(北师大版教材文本)

It is not until about 5:00 p.m.that 1 will come home.(09年全国I)

It is necessary that efficient action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such things from happening.(学生习作)

It作为引词,起到先行引导的作用。它可以在句子中作为形式主语,引导以下常见句型:

It+be+noun/adjective+V-ing.

It+be+noun/adjective+(for/of)somebody+to do something.

It+be+noun/adjective+that...

It+be+p.p.+that...

It也可以作为形式宾语,运用于:

Vt.+it+adj./n.+to do/doing/that...

常用于这一类句型的动词有believe,find,consider,feel,make,think等。

提到it的用法,最为突出的句式是it引导的强调句。it引导的强调句的运用便于表达主观的意愿或增强情感。通过对句子的某个部分,尤其是主语,宾语或状语进行强调,从而起到了修辞的功效。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合适地运用it引导的强调句可以让文章更富于变化,更具有吸引力,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关注及共鸣。

六、名词性从句

That chances that we will a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live in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are small.(北师大版教材文本)

However,what makes us surprised is that most of the Chinese mothers do not agree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e.(2011年广东)

What the boy badly needs is regular exercise and a balance diet.(学生习作)

英语名词性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及同位语从句。其中,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最为常见。当句子的谓语动词为动宾结构或介宾结构,可将句子改写为主语从句。此外,当需要对某个抽象名词进行解释说明时常运用同位语从句。

七、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This might explain his interest in fast cars,of which he has a vast collection.(北师大版教材文本)

You should sign your name in the office before 5:00 p.m.next Thursday,which is the deadline.(09辽宁)

As students,we often take examinations at school,but sometimes we have too many examinations,which lay a heavy burden on us.(学生习作)

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常起着后位补述的功能。补述既可以使语言连贯,又有简练,生动的效果。常用于事实表述后的情感感受,引发感想或对细节补充的场合。这一句式值得学生重视。

综上所述,英语写作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训练过程。写作更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一项将积累释放于一时的过程。可供学习的写作素材无处不在,教师应坚持长期有效地指引学生挖掘教材文本及历年高考范文,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多练,坚持不懈,熟能生巧方可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此外,教师还应引领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摘要:高级句式的运用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得分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有效地指导学生认真解读教材文本及高考书面表达范文,丰富学生书面表达中的句式结构。作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归纳来提高提高学生的句式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关键词:教材文本,高考书面表达范文,高级句式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篇5:半命题作文写作要领及范文例析

其结构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1.需补充前半部分:如《 我的梦想》;2.需补充后半部分:如《告别 》;3.需补充中间部分:如《走过 岁月》;4.需补充首尾部分:如《 ,别再让我 》。另外,还有补充正标题或副标题的。

半命题作文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 中成长》(幸福、快乐、竞争、挫折),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如果不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那么就会被视为离题,自然难逃厄运了。

2.找准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或词组)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寻找答案。如2009年福建卷作文题《这也是一种 》,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用具体事物替代“这”字,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财富、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暗示所写内容表象和实质有一定差异,但经过写作者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思想的升华,由懵懂到醒悟。再如作文题《我终于 》,有的考生对关键词“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内容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终于”之前的歷程,这样就偏离了题意。

3.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易于写作。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易写的内容。如“我和 (小草、春天、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有时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想写”并“有话可写”的内容把文题填充完整。

(2)确定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同时考虑你所选的文体。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是写其他文体;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还是阐理抒情。如“珍惜拥有的 ”,文题适合于记叙、议论、书信、日记等各种文体,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某一种文体,补充文题时就应考虑选择适合文体的写作对象。如上题若写记叙文,可补充“母爱”“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不能随心所欲,天马行空。

(3)符合语法和逻辑。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逻辑哲理。填充内容新也好,深也好,都要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不合逻辑。例如:《我明白了 》,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这句名言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又如《我第一次 》,若填上诸如“哭”“淘气”“做梦”之类的词语,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用作题目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

(4)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不注意“立意”的高远,往往填上一些消极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造成了无法掩饰的“硬伤”,使文章的品位大打折扣。如“ 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千古文章意为高”,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盲目标新立异,填上一些低级颓废的内容。

(5)避免雷同。由于受思维定式和学生阅历等限制,半命题作文极易出现补题雷同的现象。尤其是传统题材,补题雷同的现象几率很大,作文“撞车事故”频频发生。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 ”,极易雷同的补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等。写“当我面对 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涌现。因此,补充题目要知己知彼,力争求新求异,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维模式去补题,哪来“立异标新二月花”呢?

(6)严防假大空。像“走近 ”这样的题目,万不可把题目补充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这样的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文章势必空泛笼统,无病呻吟,很难令人动情。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细微化,贴近生活实际,做到“小而精”。例如上题补充为“走近姚明”“走近故宫”“走近诸葛亮”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名人、名胜、伟人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4.题目要有个性,有亮点。题好文一半。一个亮丽的标题,能一下子打动读者,使人顿生好感——这第一印象相当重要。标题要追求“眉清目秀”“眉目传情”,注意色彩的渲染,注意动态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还可以设置悬念,或用特殊句式吸引人的眼球。如“都是母爱惹的祸”“给自己找个‘对象’”(竞争对手)、“我想做个‘后进生’”等。

【真题演练】

请先将命题“最美不过 ”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最美不过你那微笑

一考生

最美不过你那微笑,如春天微风拂过的温柔,抚慰着自卑的心灵;最美不过你那微笑,像夏日阳光的绚烂,指引着迷途的羔羊;最美不过你那微笑,似秋日树叶的金黄,充实年轻的心;最美不过你那微笑,好比冬天雪花纷飞的轻盈,舞出美丽人生。

第一个你,名叫母亲。你用你的无私抚慰着受伤的心灵。有这样一对夫妇,结婚多年未得一子。或许是上天眷顾,让这位高龄妈妈生了一个女儿。这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但这些快乐却在母亲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时便化为乌有——尽管女儿扑闪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朝妈妈笑,但这位母亲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便是女儿只有一只耳朵。母亲是坚强的。她开始让女儿留长发,不时夸赞女儿美丽让她自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女儿天天处于自卑与忧郁之中。女儿整日郁郁寡欢,母亲用坚信的目光看着女儿,微微一笑说:“妈妈会帮你找到耳源的,一定!”故事的结果自然是女儿得到了耳源,变得完美。但有谁知道,从此母亲留起了长发;又有谁知道,那美丽的微笑背后藏有多少辛酸呢?

第二个你,名叫老师。你用你的睿智为迷途羔羊指明方向。有一个在网络里“沉醉不知归路”的男孩在网吧彻夜未归。身无分文,饥肠辘辘,却有家难回。“该怎么办呢?”他漫无目的地闲逛。当他看到路边有个乞丐时,突发“奇”想。他迅速跑回网吧向网管要了根粉笔,回到离乞丐不远的地方跪下,寫下“妈妈有病,爸爸残疾,自己需要钱上学”的谎言,想借此赚些“外快”好再回网吧“杀他个片甲不留”。虽然他穿戴整齐,但还是有好心人给钱。看着面前大小不一、越积越多的钱币,他暗喜:我可以先去饱餐一顿,然后再玩个尽兴。这时有人递上面包,饥饿的他毫不犹豫地拿起就啃。“慢点吃,喝口水。”平缓的语调却让男孩有种“不祥”的预感。抬头一看,果然是老师。他羞愧地低下头,但老师只是微微一笑便离去了。男孩顿悟,擦掉地上的字,昂首朝家的方向走去……

第三个你,名叫朋友。你用你的方式诠释真友情。在朋友为学习苦恼时,你会微笑着告诉他不要放弃;在朋友与父母赌气时,你会微笑着告诉他父母的用心良苦;在朋友沉迷网络时,你会微笑着提醒他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总之,是你——朋友,用微笑充实了他那空虚的心。

最后一个你,就是自己。记得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舞出属于自己的亮丽人生!

微笑吧,最美不过你那微笑!

篇6:微写作的题目及范文

一、中学写作教学的弊端

中学写作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没有明确的写作教学计划、教学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无序性和功利性; 学生没有得到系统的写作教学指导等问题。这些使写作几乎成为语文中的“灰色区域”。具体而言, 中学写作教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写作有很强的功利性

写作在于抒发真实的情感,但是现实生活中, 学生写作的内容越来越脱离对真实生活的追求,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写作。写作成为取得分数的工具, 其内容大多虚假, 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思维已经完全被抹杀, 用华丽的辞藻堆砌修饰成文, 与生活中的内容不符甚至违背事实等, 这些都忽视了文章内容的充实和真实。

(二)教师指导思想偏差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 有的教师为了考试成绩, 进行作文教学时, 限定过多且偏向于某种考试文体的讲解, 不注重全方位地进行探讨分析, 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学生不能自由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体进行撰写, 从而降低了写作的积极性,难以全面发展。

(三)评改方式单一

学生多写多练, 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也造成了作文批改难以面面俱到。长期以往,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很多时候解决的都是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 同学身上出现的个别问题却没有单独进行讲评, 学生写作水平也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而老师布置的任务却依然要完成, 评改方式的单一也使学生产生了应付心理。

(四) 教学方法落后陈旧,训练形式单一

有的教师认为写作课不好上, 原因在于新方法不敢轻易去尝试、自身功底不牢,只能用老一套敷衍了事、不能估计学情,找不到适合的教法等, 这些造成了写作教学的教法陈旧落后, 不能很好地和时代接轨。同时,教师教写作的过程也把“读”和“写”割裂,不能很好地利用“读”来为“写”服务。考试作为判断教学的唯一标准,也使得写作训练形式单一。

二、微写作的定义及特点

(一)微写作的定义

2014年北京市 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微写作是这样描述的:“能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2]

(二)微写作的特点

鉴于微写作的定义,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短小精悍

不同于大作文长篇大论,微写作是一种片段式的写作, 着重于“微”之一字,在字数篇幅上有了限制,也就要求语言表达的精练。

2. 形式多样

微写作并没有限制文体,而是呈现出多样化的势态。根据写作题型的灵活度,微散文、微诗歌、微剧本等都可以进行选择。

3. 重在情感抒发

文章越短小, 文中的问题可能就越多, 微作文相比大作文而言, 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和内涵思想的表现。

三、 微写作对中学写作教学的影响

(一)提倡回归自我,用心写作

作文应该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一种活动,新课标中也提出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3]针对中学作文教学中的种种陈规, 微写作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遵循真实情感。它没有严格的结构、立意、字数等的限制,能让学生随意发挥,取材于生活,回归自由。

写作意图应具有真诚性,“他有真实的任务,有真诚的目的,是真正为了生活,是真正为了对话,为了实现意图而写作。”[4]“微写作”通常都是有感而发, 是真正想写而不单纯为了完成任务。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时, 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注意到学生这方面的需求,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微写作”训练,提倡自由和用心写作,并进行积极规范的引导, 如尽量使语言优美、使思想健康积极等。多写多练,点滴积累,面对写作的时候学生就会有感而发、积极创新了。

(二)与考试制度结合,推动写作教学多元化发展

我们很多人学习语文, 尤其是作文是因为它在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鉴于微写作的火热,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即常规的大作文和微作文。这个决定, 将以前作文单一的考查形式一分为二, 考虑到了教育的公平性, 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考察, 也使老师们认识到了微写作的重要性。

微写作在高考中的出现,折射到教学中, 教师也应该转变思想, 不再是注重对某种应试文体的写作, 而是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分析讲解, 使他们掌握多种写作技能技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学生对于写作内容多元化的需求, 推动写作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多种文体的导向, 为以后的职业生涯甚至是以后的生活打下基础。“微”之一字, 也侧面要求了文字水平和内容的精练, 更能展现学生的水平,在当下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快的环境中, 这种短小精悍的语言更切合实际需要。

(三)评改方式的多元化

微写作的出现, 使作文的评改方式有了改变, 是一种相对公正的评价。微写作发表之后,能使其他的人看见并进行评论, 互相交流, 学生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并加以发扬改正,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并能使学生在反复的修改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并对写作产生一定的兴趣。

“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微写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 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很好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作文评改的方法。

(四)读写结合,丰富训练形式

微写作形式丰富多样, 其中也包含了对课文文本的理解及合理的续写改编之类。“课文的研读需要‘沉淀’我们自己的收获,这就是写作。”[6]“以课本为基点的‘微写作’,搭建了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的桥梁,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读写相得益彰。”“它既有利于深入解读文本内涵, 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与消化, 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兴趣。”[7]“微写作”把读和写联系起来,用读来带动写,教师在教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有所得、有所悟并记录下来,对于中学作文教学, 无疑提供了另外一种训练形式。

(五)对大作文写作的积极影响

微写作的出现, 对大作文的写作也有重要的作用。如微写作中语言的精练可以使我们在进行大作文写作时提炼语言, 言之有物; 对于内容的真实与充实能够让我们有东西可写, 自由地表达情感。

除此之外, 微写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 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的工作着,给他提供滋养。”[8]兴趣的培养十分艰难和复杂, 用在作文上尤其如此。微写作作为新兴的一种写作方式,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写作教学也有重要的作用。

篇7:题目:微时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童话、微电影……“只有想不到,没有‘微’不了”,当这句幽默却又真实的话语广为流传时,我们惊叹,“微时代”已悄然来临。有人说,“微时代”的来临,不是灵魂觅得寄托,而是肤浅思维在泛滥;也有人说,“微时代”的来临,不是心灵空虚躁动的折射,而是社会与文化艺术发展的必然。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呢?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微”是近年来的流行词语,所提供的材料已经对“微”字作了较为详细的提示,为考生提供了多维的写作方向,所以,开放度较大。考生既可作感性抒发,也可作理性思辨。

考生在审读材料时,要注意几个关键点:一是微时代已悄然来临,微文化遍地开花;二是对微时代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三是说出你的联想和感悟。将三者综合起来,实际上就是表明自己对微时代的态度与看法。你可以赞同材料中的某一观点,也可以阐述自己不同的看法与主张。如果赞同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可以从正面切入,以大量事实证明微时代的优越性,从而阐述它是社会与文化艺术发展的必然;也可以从反面切入,用具体事实证明微时代是心灵空虚躁动的折射,是肤浅思维在泛滥;当然还可以对材料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阐述自己不同的看法与主张。

篇8:利用微写作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学生为何没有写作的兴趣

1. 没有东西可写

不论是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 还是在语文考试中, 我们的学生托腮挠头, 盯着桌子上的白色小方格, 作苦苦思索状, 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每当让学生回去写周记的时候, 下面总是充斥着“又要写周记, 不知道写什么”的怨言。学生面对陌生的作文题目, 脑海中几乎是“空空如也”, 这种虚无而焦灼的状态, 自然不会生发出写作兴趣。

2. 根本不会写作

中学作文教学没有专门的写作教材, 只是在每个单元的最后提供一些简单的写作要求和参考选题。写作教学缺少严谨而又科学的序列, 方法指导不足, 所以即使学生有内容可写, 写出来的东西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3. 写作训练无趣

中学生之所以产生这种错觉, 主要缘于平时枯燥、单调而模式化的作文训练方式。相比小学阶段, 中学阶段的写作方式要单一得多, 不再有大量的图片和漫画呈现, 却多了应试方面的操练, 时常是中考考什么, 教师就教什么, 学生就写什么, 甚至陷入押题和背作文的怪圈。

4. 写作负担沉重

越是写作效率差, 学生就越要被赋予沉重的写作任务。今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目为“不朽”。网上有考生戏称:最永垂不朽的永远是作文试卷上那段“题目自拟, 体裁不限, 诗歌除外, 不少于800字”。虽为戏谑之词, 但确有不少考生反感体裁和字数的限制。于是, 许多作文中不乏胡编乱造凑字数的现象, 无论在日常的习作中的每日一记、每周一记、每月一考上, 还是课堂写作练习和专题写作训练中, 字数上宁多不少已让学生们“苦不堪言”。

二微写作能带给学生什么

“微写作实为即时性写作, 篇幅小, 耗时少, 针对性强, 操作简单, 类似于网络里上微博。”微写作伴随着北京高考作文改革而备受瞩目, 是训练学生写作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作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写作状态, 以学定教。王栋生老师认为, 当前作文教学之所以没有生气, 关键是没能让学生自由的思想。换言之, 学生要的不就是写作的自由吗?

所谓写作的自由首先应是思想的自由。叶圣陶曾给《作文选读》题词说:“作文课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在《作文论》里又指出:“我们作文, 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写作教学就应增强学生自我表达的愿望, 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成功, 发现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 教学的目的也应该是解放心灵, 永远让学生觉得写作有意思, 永远让学生觉得写什么都好。

微写作可以带给学生自由, 不仅是写作时间和地点上的自由, 也是写作内容和方式上的自由, 弱化了这些方面的限制, 学生的思想也会“减负”, 处于相对的自由状态。微写作具有即兴性、情境性、简短性和互动性等特征, 打破了写作的时空限制, 写作不再局限于教室课堂;写作的内容也丰富多样, 像社会生活的万花筒;写作形式上有网络媒体的介入, 增加了不少乐趣;写作的要求也不再是永恒的“不少于800字”, 篇幅比较随意, 以精短见长。

三怎样利用微写作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想让学生爱上写作, 在微写作中享受写作的乐趣, 得让学生有素材可写, 有灵感想写, 有方法会写, 有兴趣乐写。

1. 贴近社会生活积累微写作素材

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日本提倡写作教学的日常生活指导模式。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也强调中学生要“多角度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在第三单元的“写作”部分也提出了从生活中找“米”, 可见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兴趣不仅源于学校生活, 还源于家庭和社会生活, 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和生活实践。一方面关注社会热点现象。如每年年底的汉语盘点活动, “霾”“正能量”“女汉子”“曼德拉”“喜大泪奔”等热点词;又如令人痛心的“马航”失联和昆明“3·01”事件以及现在如火如荼的“世界杯”比赛等。另一方面进行要有一颗发现的心。用心观察周边的平凡的人与事, 寻找情感的触发点。如今天班上某同学的新变化, 爸爸妈妈头上的白发, 还有门卫大叔每天早上的问候等。写作的素材无处不在, 当这些印象刻在学生的脑海, 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

微写作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制作素材积累小卡片, 简要记录下有意义的见闻, 或每天写则小日记、小随笔发表一些小感想。另外, 初中生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独立自主的意识慢慢增强, 小学阶段面对热点话题或许只能凑凑热闹, 到了初中阶段则开始萌发一种责任感, 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 中学语文微作文的教学不仅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记叙的水平, 也要慢慢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评判, 围绕社会问题写则小评论, 经常开展一些时事评价类的微写作练习。

2. 创设鲜活情境唤起微写作灵感

学生文思枯竭, 很多情况下是缺少触发的情境。在小学阶段, 学生习惯了看图写话等更直观的情境写作, 而中学写作大都是命题作文, 许多中学生只见文字, 不见情境。

实际上, 除了图片、音乐, 还可以利用语言表达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构思想象, 酝酿写作, 以弥补中学生逻辑思维的不足。如今天是父亲节, 请同学们给父亲写一封信表露父爱如山心声;如课堂上突然飞来一只漂亮蝴蝶, 请学生们围绕这一小插曲写一首小诗;如假如你是一名宇航员, 假如你在大海遨游, 会有哪些见闻等。程红兵老师特别注重写作情境的创设, 他在“要善于想象”作文课上通过一条波浪线, 三个几何图形, “鲜花”“核桃”“父亲”和“儿子”四个关键词调动学生想象, 唤起写作灵感。思维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才会愈加活跃, 这也是作文构思的关键。

3. 结合阅读教学开展微写作训练

读写结合是一种很好的作文训练方式, 结合阅读教学开展微写作训练, 可以将读写打通, 将写作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避免集中训练的枯燥和费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规定中学生要“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 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 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 进行改写”。缩写如概括小说《甜甜的泥土》的主要情节内容;扩写如用现代白话文叙写《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的故事;改写如将《我的叔叔于勒》改写成一个剧本。另外, 还可以仿写, 如仿写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优美句段;还可以续写, 如叔叔于勒发财归来, 会发生什么故事;亦可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题材, 开展专题写作训练, 如学习了《幼时记趣》后围绕“童年趣事”写一篇记叙文。

除了课堂小练笔, 还可以在日常阅读中培养学生写读书札记的习惯, 如作一些简单的批注、摘录和写读书感想, 让微写作伴随学生的阅读生活。这种“文本随感类”的写作训练方式, 形式灵活多样, 教师可以随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

4. 依托网络平台培养微写作习惯

信息时代的来临, 推动了语文写作方式的变革, 使得写作从传统的文字写作向电脑写作过渡和发展。西方纷纷开设电脑写作课, 如美国、德国等国家提出了明确的电脑写作要求。而微写作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交互性写作, 既顺应语文课程改革和网络信息时代的潮流, 又比较接地气, 容易让学生接受, 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

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微写作, 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 网络可以提供优质的海量信息和资源, 开阔学生视野, 为写作提供海量话题;其次, 生动的多媒体表达为学生构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和写作才华施展的天地, 使得写作从独语走向对话, 满足了学生内心的表达需求, 能让学生的写作成果“广而告之”, 有助于获得积极向上的成功体验。师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各抒己见, 交流讨论, 教师也可以适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及时发现学生的潜能,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后, 师生构建的写作“话语场”取代了传统的固定单一的课堂写作情境, 使得“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得以在作文教学领域实现。学生可以在家写作, 真实的课堂则用于师生之间分析交流写作的成果, 这样会极大地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利于引导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教师可建立自己班级的博客、微博和群空间, 提供写作的资源、方法的指导和写作的具体要求, 供学生参考。网络平台的建设要集思广益, 可分为佳作展览、写作交流、方法指导等多个板块, 每期集中一个主题进行写作实践。学生可以自由真实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然后“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 让写作其乐无穷。如学生在学习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之后, 可以围绕“我的桃花源”开展写作交流;如学生看完《舌尖上的中国》可以围绕“舌尖上的味道”写出美食的色香味;又如针对延长退休年限的预案, 开展网上辩论赛;还有结合今年的世界杯赛事, 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写段文字加油助威等。在这样一个平台里, 教师把写作的主动权移交给学生, 让学生写自己关注的事情, 给每一名同学发言的机会, 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创造性写作和个性化写作才成为可能。

微写作意义不微, 可以将微写作作为一种常规训练的方式, 一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式。但是, 微写作也要处理好片段写作和整篇写作的关系, 做到与专题写作训练相结合, 切不可一味追求形式的短小而限制内容的表达。操作过程中也须规范化, 规避网络化带来的随意、宣泄甚至低俗的负面影响。微写作作为网络时代的宠儿, 可以给写作带来更多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郭素青.“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 (B) , 2013 (2) :28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下册)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359

上一篇:红庙子中心小学“双高普九”导引解说词下一篇:2018年全林业工作站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