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散文

2024-05-07

感悟散文(精选6篇)

篇1:感悟散文

以散文感悟为题散文

在图书的海洋中,我最喜欢散文,常常被她那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感染。夜渐深,万籁俱静。这时候,我喜欢坐在桌前打开电脑,点击《天涯在线书库》站,屏幕上立即显现出那些风格独特、题材各异的文学作品,如天上的灿烂群星,将文坛装扮得分外妖娆,令人目不暇接。浏览低吟,在字里行间能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瞬间,心里会溢满温馨,快乐的情趣会迅速升华,疲惫的身体得到将息。

每一篇优秀的散文都浓缩了文化大师精美的文字、精妙的语言和精深的思想。每次阅读她,首先是感悟到作者创作散文时的灵性。能感悟到作者以手中的笔指点江山,江山会“如此多娇”;感悟到作者以手中的笔描画石头,石头便会“点石成金”;感悟到作者以手中的笔铺展心绪,心绪便会“慷慨激昂”。

我敬佩和羡慕那些散文的作者,可以把那温馨、愉悦的情感通过电脑键盘、鼠标,自然而然地流泻于屏幕上,汇集成一条温柔的小溪,在人们心中缓缓流过。那一篇篇散文,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其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是那样的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那一篇篇散文都是潜藏在人世间的美好与沧桑的总合。古今中外、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各种人物及自然现象等等,无不是散文撷取的对象。阅读鲁彦的《听潮》一文,就能感悟到作者紧紧抓住海潮的音响和大海景物变化的特征来描述景物,形象地勾画出三幅气象万千、波涛壮阔、气势磅礴的海潮图,构成了大海独特而完整的形象,通过对大海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大海伟大力量的赞美之情。

我喜欢散文,是因为她篇幅小、简洁而不简境。她像生活中的海洋,一滴水可见大海,那大海又是辽阔无边的。最典型是杜牧的散文《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这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内容,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

每次阅读散文,能感悟到那一段段文字的微妙和神奇,它能使人有许多转瞬即逝的念头,在作者的笔下幻化成文字,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这种记忆便会成为一种永恒,它是心声的体现,更是心灵的无声倾诉。《背影》这篇散文我最喜欢,已记不清有多少次阅读时都对朱自清描述被父爱这种伟大的力量所感动。上中学时朗读、背诵课文我并不能品味其中深意。如今,身为过来人,散文中描述慈父的形象又一次在我脑海浮现。我父亲虽已去世多年,但这种无私的`父爱,纯洁的情感,早已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像一根敏感的琴弦,一经拨动,便会引发我无限的感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父母对子女的爱总是无穷尽的。

优秀的散文,都具有“形散而神聚”的特点,认真阅读就会理解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条线索把一幅幅迥然不同的画面、一个个跨越历史事件和天南海北的风土人情连成整体。如现代作家杨朔写的《荔枝蜜》,开头写作者小时候被蜜蜂蜇过,对蜜蜂总是“不大喜欢”;接着写尝到荔枝蜜后,对蜜蜂“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参观蜂场后,感受到蜜蜂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觉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多可爱的小生灵啊!”醉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全文紧扣主题,行文波澜壮阔、脉络分明,严谨有序。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语句,细心品读,那种安谧、恬静、柔和、朦胧之美,让人陶醉其中。

我总是这样认为,喜欢散文的人,都有一颗透明的心,对现实社会中的喜怒哀乐,总是比其他人更敏感一些;总是更容易去洞察深藏生活背后的艰辛;总能对人生的真谛感悟的更深!细观那些文学大师的每个文字,有芳菲春花,有清辉秋月,有荷塘夏风,有冬雪寒梅。他们以景喻人,不仅有自然季节变化的描写,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体会,也记载着自己人生季节演变的抒情。用文字记录着自己垂髻之年的天真、志学之年时的幼稚、而立之年的奋斗到今天不惑之期的淡泊,还会有明天的更多感慨。

篇2:感悟散文

一岁——

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就这样降生到了这片土地上。

春日结束后的第一声蝉鸣,迎接着夏天的到来,树木染上翠竹,暖阳换上了艳红的新装。依偎着母亲,晃动着小手,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哇!这就是世界,想着表达,却又不知如何表达,只能嘟哝着小嘴,与世无争地躺在母亲的怀里睡觉了。

三岁——

开始在哭声中学会了喊着妈妈,开始借着妈妈的手走起路来,开始跌倒后一遍遍地爬起来,但是却离不开妈妈。毕竟还是无知,毕竟还是无畏,开始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感到好奇,敢和陌生人打交道了;敢蹲下身子抚摸小狗了;敢提起小脚踩小昆虫了……

六岁——

悄悄靠近窗户,晨读声声入耳,莘莘学子不畏清晨的凉意,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甘霖。虽然也不知道在念着什么,看些什么,可是,却可以感受到无穷的活力。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陌生的地方待上半天,实在忍不住了,哇哇大哭,父母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就在学校陪着他上了一天的。即使多么乏味,即使放弃了工作,他们也甘之如饴。

十二岁——

篇3:散文教学的感悟

一、重视朗读感知课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教师不仅要自己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还要引导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可以采取个体读、集体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形式使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达到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精彩而准确的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各抒己见展示个性

在熟读散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在学生谈论自己的看法之前,教师切忌灌输教参书上的或教师自己的理解,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思考,充分展示个性和智慧,让每个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对文本进行品读、分析,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都能感受文本,读出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比如鼓励学生针对文章的语言、修辞、结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思想情感等方面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都有动力做,忙着思考,忙着倾听,忙着表达。整个课堂以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颤,进而迸发个性阅读的火花。

三、抓住线索理清思路

散文在结构上多种多样,材料头绪纷繁,看似很散,但作者在组织材料时,总有一定的线索将其贯穿起来,从各个侧面来反映主题,只有把握了散文的线索,才能理清脉络和思路,进而深刻理解文章主旨。那么如何寻找文章的线索呢?我引导学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注意文章标题;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三是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散文的线索一般有:①事物线索;②人物线索;③情节线索(事件线索);④情感线索;⑤事理线索;⑥空间线索;⑦时间线索。

四、品味语言赏析词句

散文的语言或简洁明快、或绚丽激情、或质朴典雅、或清丽婉约、或含蓄凝重……表现出作者不同的艺术情趣和艺术追求。品读散文的语言风格,重在品读字、词、句,研究散文语言表达的特点,细致体会文、意、情的妙处。《背影》,写父子亲情,事多话少,平淡质朴,写父亲“背影”在自己内心所激起的幽深微澜,味之潸然,自有一番动人心弦的情致;《安塞腰鼓》运用排比、比喻,夸张、反复等修辞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对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要慢慢培养,使学生感悟到文字所表达的整齐之美、参差之美、回环之美、形象之美、色彩之美和声音之美等诸多方面,多方面结合体味文章其中的深刻内涵。

五、分析意境把握主旨

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正如王昌龄先生所说,文章有三境:物镜,情境,意境,其中最高的要求就是意境。学习散文要在领悟散文的意境上下功夫,散文的思想一般不直接表露,常常是寓于“物”或“景”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情景的和谐统一中,理解景中所寓之情和物中所托之志。

篇4:散文教学的感悟

一、重视朗读 感知课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教师不仅要自己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还要引导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可以采取个体读、集体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形式使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达到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精彩而准确的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各抒己见 展示个性

在熟读散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在学生谈论自己的看法之前,教师切忌灌输教参书上的或教师自己的理解,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思考,充分展示个性和智慧,让每个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对文本进行品读、分析,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都能感受文本,读出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比如鼓励学生针对文章的语言、修辞、结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思想情感等方面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都有动力做,忙着思考,忙着倾听,忙着表达。整个课堂以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颤,进而迸发个性阅读的火花。

三、抓住线索 理清思路

散文在结构上多种多样,材料头绪纷繁,看似很散,但作者在组织材料时,总有一定的线索将其贯穿起来,从各个侧面来反映主题,只有把握了散文的线索,才能理清脉络和思路,进而深刻理解文章主旨。那么如何寻找文章的线索呢?我引导学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注意文章标题;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三是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散文的线索一般有:①事物线索;②人物线索;③情节线索(事件线索);④情感线索;⑤事理线索;⑥空间线索;⑦时间线索。

四、品味语言 赏析词句

散文的语言或简洁明快、或绚丽激情、或质朴典雅、或清丽婉约、或含蓄凝重……表现出作者不同的艺术情趣和艺术追求。品读散文的语言风格,重在品读字、词、句,研究散文语言表达的特点,细致体会文、意、情的妙处。《背影》,写父子亲情,事多话少,平淡质朴,写父亲“背影”在自己内心所激起的幽深微澜,味之潸然,自有一番动人心弦的情致;《安塞腰鼓》运用排比、比喻,夸张、反复等修辞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对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要慢慢培养,使学生感悟到文字所表达的整齐之美、参差之美、回环之美、形象之美、色彩之美和声音之美等诸多方面,多方面结合体味文章其中的深刻内涵。

五、分析意境 把握主旨

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正如王昌龄先生所说,文章有三境:物镜,情境,意境,其中最高的要求就是意境。学习散文要在领悟散文的意境上下功夫,散文的思想一般不直接表露,常常是寓于“物”或“景”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情景的和谐统一中,理解景中所寓之情和物中所托之志。

学生因为知识层次、年龄、阅历的浅显,散文学习还是很有难度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点拨引导、教学方法特别重要,而教无定法,我们教师要善于钻研、不断探索,争取在散文教学上有大的突破。

篇5:随笔散文 感悟人生

如果你的爱,不能给对方幸福,不挤进对方的生命里,那就是最好的爱;如果对方不爱你,不去打扰对方,那就是最好的温柔 。

人生很多人事,不是不懂,只是无奈。一辈子,就图个心里痛快。那些想不通头疼,想通了心疼的人和事,不如淡然视之。

不纠结于现在,不忧虑于未来。一份好心情,是人生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人生有得有失,聪明的人懂得放弃与选择,幸福的人懂得牺牲与超越。能安于真实拥有,超脱得失苦乐,也是一种至上的人生境界。

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把该放下的放下,让心轻松。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风景;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的目光所及,那个也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注定会经历千回百转,方能遇到一生的挚爱,注定要经历浮浮沉沉,才能领会生命的涵义。燃一盏心灯,照亮每一个黑暗的角落,微笑,是最美的诗行。

曾经,谁为谁放肆的`哭泣。你是吹进我眼里的沙子,模糊了双眼,看不清天空的样子。这一场末路繁华,不倾城,不倾国,却倾我所有。你要的是什么,一生相守,还是一晌贪欢;我要的,只是简单安稳的生活而已。爱到绝路,覆水难收。最好的幸福是你给予的在乎。

走好脚下的路,对得起自己,流年似水,岁月蹉跎,人这辈子,我只能说,不可能总一帆风顺,人生路也许会蜿蜒崎岖,人生路上也许会有惊涛骇浪。这正是“路漫漫其修远矣”的表现啊。也正因为如此,人生才更真切、更生动、更有意义,我们应该“上下而求索!”

也许是很多人都会有同情弱者和失败者的心态,对痴情者容易带有某种认可或者赞扬,即便是不赞同也不忍心落井下石。正如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痴情者会在这种环境下得以维持,并最终作茧自缚,被自己编织的爱禁锢一生。鼓励痴情者,就如同支持他吸毒,只能会让他越陷越深。

有些话,适合藏在心里,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的忘记,有些回忆,只适合偶尔拿出来回味,很多事情,当经历过,自己知道就好,很多改变,不需要说出来,自己明白就好。

如果你不够优秀,人脉是不值钱的,它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只有等价的交换,才能得到合理的帮助——虽然听起来很冷,但这是事实。

人生就是一场博弈,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生命有止,精神无止;挤不进的世界,不要去硬挤,难为了别人,也是作贱了自己;做不来的事情,不要去硬做,换种思路,也许是会事半功倍。

人生如茶,静心以对。只有守住内心的淡定与宁静,才能在茫茫的人生旅程中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只要我们能承担、不逃避、会珍惜、心坚强,人生就不会太苍白。

永远不要怪别人不帮你,也永远别怪他人不关心你。活在世上,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痛苦难受都得自己承受。没人能真正理解你,石头没砸在他脚上,他永远体会不到有多疼。人生路上,我们都是孤独的行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真正能帮你的,永远只有你自己。

走在路上,挫折是难免的,低潮是必然的,孤独与寂寞是如影随形的;总有被人误解的时候,总有寄人篱下的时候,总有遭人诽谤与暗算的时候。这些时候,要知道潮涨潮落、波谷波峰的道理,只要你能够耐心等待,受得了折磨,守得住底线,一切都会证明,生活不会抛弃你,命运不会舍弃你。

人生不仅要学会承受,也要学会释怀。承受是一种担当,而释怀则是一种心态。承受需要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责任感和宽广的胸怀;释怀却需要淡然的心态和勇于放下的态度。内心的强大使我们学会了承受,内心的空灵使我们懂得了释怀。承受使我们强大,释怀使我们无敌。

篇6:新年团圆感悟散文

——伊语

站在农历甲午年的未端,似乎闻到了汽油的味道,那种属于长途客车的气味,车上载着漂泊异乡回家的人。又一年的春节将至,归家的脚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而我却少了年少盼归的激情,多了一份沉稳。只是生活依然忙碌,采购些小零食,清洗一些床单,整理永远都是杂乱的小宿舍。过年了,似乎一切都要新的,干净的。借用红叶姐姐的一句话,我很穷,但必须要收拾的干干净净,整一个舒适的窝。家,不论豪华还是瓦房,只要干净,整齐,才是温馨的家园。

当我风雨归来,铅华洗尽。不管年岁增长到了生命的那个空格,依然是母亲心头牵挂的孩子,疼爱我的亲人的小辈,姐妹的挂念。是地,不管外面多少风雨漂零,不管遭遇怎么样的挫折失意。家是永远温馨的港湾,亲人是永不计得失,利益帮助你,爱护你的人。我是不幸的,年少失去父亲,我又是幸福的,有那么多关爱我的亲友,姐妹吵闹却不失和暖,有一群孝顺父母的妹妹,亦是我的骄傲。

这些年,每至岁末,总会想起过世的亲人。欠他们许多许多恩情没有偿还,愧疚于心。日前和妹妹们闲聊,爷爷走时正好九十高寿,生是那天去是那天,不禁暗然惆怅,人的一生,一切皆有命定。唯有看开,看淡,且快乐地活着,才不负此生的际遇,不负父母给予的生命。是地,不管经历什么困境,面对怎么的荣辱挫折,心怀美好,温暖前行。

爷爷他们走的时候我们还住在破旧的老屋,小小的瓦房承载着年幼的风雨,纯真,快乐。每年回家,不顾母亲的阻止,总要随她喂养家禽时回老屋看看,老屋的客厅早已倒踏,所幸因七哥保留了爷爷和奶奶的两个房间,如今堆满了柴木。原来客厅的空地种上了李花,南瓜,甘蔗,随着时光的流转,人心,世事都在变,只愿人之初,性本善永不会变。

世事浮沉,终有它的定数。我多少有点信佛,信缘的。一切皆因爷爷的原因吧,从小耳闻眼睹。是于,凡事都不太强求,得失随缘,且愿能多种一些善缘,广结良师益友,填补自己空缺的文化知识,为人处世的修养。只是感情一事偏执了,佛说的,万般皆是缘,这种执着也是缘吗?愿时间能给我答案。亦愿命运不会负我太多,一人,一舍,一书,一花,清歌一曲,亲友安康,平安简单度日就好。

初春,阳光温暖,似乎还没好好感受冬日的寒冷,便走到了温情的二月,听说家乡已经桃红李白了。不知道归家时李花是否还在绽放吗?听说已经长出一些新绿了,只愿归家时还能嗅到一缕清香。如若错过,唯有期待明年李花盛开,归家之行一路的.山路崎岖,一路的风景旑,已足让我忘记归途的辛苦。生活亦因有所期待,充满了快乐,内心是丰盈而满足的。

上一篇:2010万圣节恐怖南瓜派对下一篇:能力计划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