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教研活动要质量

2024-04-11

向教研活动要质量(共6篇)

篇1:向教研活动要质量

向教研活动要质量

“向教研活动要质量!”这是我们谈论了多年的一个老话题,呼喊了多载的一个旧口号了。今天为什么还要郑重其事地重提这个话题、重呼这个口号呢?因为我们觉得近些年来各校的教研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是一块“中低产田”,依然大有潜力可挖。一旦我们下大力气改造好了这块“中低产田”,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肯定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把学校全部工作看作一部大戏的话,学科组的教研活动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曲”,但“小曲好唱口难开”,要想人人都投入地歌唱并且能够声情并茂地唱好这个“小曲”,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田家炳实验中学的领导和老师瞄准了这个“小曲”中的含金量,通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做出了一篇“大文章”。他们的教研工作是按以下要求来做的:

明确一个“重点”:即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重点。学科教研活动只有为教学服务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也才能焕发出生命力。同学科的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多是相似或相同的,例如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难点的突破、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设计、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课堂活动的组织等等,同时,每位教师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教学中会有不同的感悟和体会,教研活动为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借鉴与交流的平台,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共同分析、研究,取长补短,确定更好的方法与措施,也起到了加速培养青年教师的功能。

确定二个“中心”:即每周的教研活动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和一个中心主题。根据学期初全组讨论制定的教研工作计划,固定每周四下午举行教研活动,每周教研活动结束时确定下周活动的中心主题和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围绕这一中心主题分别查找资料、设计方法、认真研究,在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动中,先由中心发言人发言,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然后人人都参与讨论、研究,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充分讨论,深入研究,最后综合每位教师的优点和观点,不作任何结论,各取所需,实现资源共享。

要求三个“深入”:即要求每位教师深入课堂中去,深入学生中去,教研组长还要深入老师中去。没有以上三个“深入”作铺垫,所有的教研活动就只是大而空的形式而已。只有深入课堂,分析、研究课堂教学情况,多听其他教师的课,才能真正知道自己课堂教学情况,及时调整。同时,理论需要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和转化。另外,要求教师深入广大学生中去,教研组长深入广大教师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唯有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搞好教学教研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规定四个“有”:即有理论、有实践、有选择、有资料。每位发言人必须结合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谈理论,结合理论谈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总结经验,把深奥的理论转化到实践中去,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每次中心发言人必须准备一些发言的材料和其他相关资料,提前发给每位教师,资料必须精选、分析处理,有自己的感悟、体会和观点,绝不能简单“复制”。

后面所附的《田家炳实验中学地理教研组教研活动过程摘要》一文,是从该校教研组会议记录本上抄录下来的,我们并没有作过多的修饰,力求反映出本次教研活动的原汁原味,以便于大家借鉴,从中受到启迪。中国古代有一句诗“梅花绣出凭君看,难把金针度与人”,意思是说绣出的花样可以拿给他人看,但很难把刺绣的方法告诉他人,我们的目的不是这样的,我们奢望通过本文的按语和田中的教研活动过程摘要能够“誓把金针度与人”。

我记得《孙子兵法》在《计篇第一》中有这么一段话:“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庙算是战争之前的谋划过程,如果我们将高考视为一场“立体战争”的话,教研活动就是这场战争之前的“庙算”过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衷心希望各学校教研组应高度重视并扎实做好高考前的“庙算”工作。

曾经风靡一时的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讲述的是面对复杂问题提出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及如何应对变化。故事中,奶酪突然消失后,两个老鼠嗅嗅和匆匆迅速行动,跑向迷宫的深处,继续寻找新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却把事情变得复杂化,他们苦苦思索到底是谁动了自己的奶酪,试图否认眼前发生的一切,期盼曾有的奶酪重新出现,只有当幻想彻底破灭,才肯迈出重新寻找的第一步。这种情形正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赶快行动吧!不要犹豫,让我们今天就出发,到教研活动中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鲜美的奶酪吧!

附:

田家炳实验中学地理教研组教研活动过程摘要

一、本次教研活动的基本情况简介

活动主题: 湖南省、北京市高考文综卷地理试题分析及届高三复习探讨

活动时间: 209月23日下午

活动主持人:朱凌云 记录人:曾乐意

活动参与者:本校地理教研组所有成员

本次教研活动所作的前期准备工作:① 9月16日下午教研活动已确定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及中心发言人,并要求每位教师作好充分准备;②9月21日中心发言人将年湖南省文综卷地理试题、北京文综卷地理试题以及发言稿提纲发到本组每位教师手中。

二、本次教研活动过程摘要

主持人发言:简要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中心发言人,要求每位教师在中心发言人发言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参与讨论、研究,谈谈个人的感悟、体会和观点。

中心发言人朱凌云发言:从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可以看出,地理试题部分学生得分率低,能力要求高,特点鲜明。

(一)高考能力要求

由两套高考试题分析可以看出,高考地理十项能力要求可归纳为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级的能力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包括:①获取信息能力,②分析问题能力,③运用知识的能力,④描述论证的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主要包括:①完整性,②逻辑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③严密性,④针对性,⑤敏捷性,⑥创造性。

(二)高考试题所传递的信息

1、地理试题分值增多,地位提高,2004年湖南卷达100分,有些省区文综卷地理试题甚至超过100分,难度仍然很大,区分度大,政史地三科中难度最大的依旧是地理; 2、第二卷综合题的份量加重,过去的读图填空题越来越少,读图简答题越来越多,且分值高; 3、信息量大、时代感强,题量适中,现实立意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国情,例如湖南卷的4-6题的水资源问题,7-9题的交通问题,39题的能源问题等; 4、试题提供的资料、数据、图像简洁明了,没有给学生迅速入题设置太太的障碍,有利于学生快速入题,给学生较充分的思考时间; 5、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规律、原理的考查,以“人地关系”为线索设置问题,例如湖南卷36题等; 6、对图、表、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要求高,思维跨度大。湖南卷所有的地理试题都是以图表、数据分析为基础设问,特别强调空间定位能力和小区域的综合开发治理; 7、突出中心问题,以小专题形式出现。特别是选择题,题干围绕一个中心,选项与题干关系一致,干扰项有效,反映了学生平时学习中的典型错误,例如湖南卷的第7-9题; 8、虽然所考查的知识点学生熟悉,但设问角度新颖,一般学生难以涉及,要求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例如北京卷的第36题(3)小题,第40题的(4)小题。

(三)对以往高三复习教学的几点反思

“五重视”、“五忽视”值得关注:①只重视教材,忽视大纲、课标;②只重视模拟试卷,忽视大纲和教材:教学大纲是依据,教材是依托;③只重视高三总复习,忽视高一、高二教学;④只重视知识、能力,忽视科学态度、方法、学习情感与价值取向的培养;⑤只重视结果,忽视思维过程。

(四)2005届高三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①认真研读考纲、教学大纲和近年高考题,加强复习的针对性;②狠抓基础,万变不离其宗,特别是要抓好知识网络的构建,给学生一个支撑解题的平台,如北京卷36题(3)小题的解答;③正确处理好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之间的关系,不一味追求热点教学,热点问题教学应为教材服务,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另外,一年之内的热点不叫热点,多年的热点才叫热点;④设计课堂问题应注意:一是问题不能太“碎”,不可一步步导入,应有计划地训练大跨度思维;二是应尽量呈现出不同的设问角度以及别人甚少涉足的内容,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⑤加强区域地理教学和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⑥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复习效率,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知识增值的广阔空间。

自由讨论发言:

肖鼎平老师:答题要有辩证的观点。从今年湖南卷39题论述题的答题情况看,丢分比较普遍,思维的全面性、严谨性、逻辑性、创新性、辩证性等都不够,标准答案只是一个框架,允许一些新观点、新思维。结合近年我国电力工业建设,我谈谈如何用辩证的观点答题:①90年代中,我国电力曾出现短期饱和的原因;②90年代末21世纪初,电力异常紧张的原因;③电力发展中应客观看待“大力发展水电”,应看到发展水电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曾永兴老师:①把握近几年高考中地理重、难点内容份量减少和难度适当降低的有效信息,以避免复习过程中走入过偏、过难的死胡同,减少学生低效学习现象的出现;②充分运用各种教具,尽量让学生绘图、演示、动手操作等,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③充分利用教材,细化知识点并透彻理解,而对教材以外拓展的知识甚至包括时政热点,只需做到大致了解,粗化处理就能满足需要;④精选习题,强化训练。

张卫平老师:我不同意曾永兴老师的个别观点,我认为有些知识点确实应细化讲透彻,但有些模糊的概念,无法说明清楚,应该粗化,这样反而有利于学生掌握,另外第二轮复习应尽量粗化处理。

曾乐意老师:①严格把握好复习的进度与难度;②区域地理教学和空力培养值得好好研究;③平时少训练选择题,多训练简答题、综合题。

卢曼老师:学生答题时文字表达和论证能力很差,主要表现在:①地理范围描述不准确;②地理事实与概念模糊,表达不准确;③专业素质差、专业术语少;④地理逻辑不通畅、语言混乱。

孔小波老师:练习的内容、次数值得研究,教师应学会选题、改题和自己编题,抓好落实是关键。

主持人总结:

本次教研活动大家准备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高考试题来研究,讨论积极,对教研工作很配合,积极性高,老师们这种认真、较劲令人感动。所有的讨论均有的放矢,效率高,每位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我们今天不作任何结论,只望老师们在以后教学中各取所需,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学服务,但有些方面我们以后要加强:教研水平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研形式还应更加丰富多样,教研的针对性也要进一步加强,教研相对于教学实践应有超前性和前瞻性等。以后我们再继续探讨。

教研组长安排下周教研活动:①主题:课题研究理论讲座;②中心发言人:肖鼎平老师;③收集上学期各子课题组的课题材料。

篇2:向教研活动要质量

1、地理试题分值增多,地位提高,~年湖南卷达100分,有些省区文综卷地理试题甚至超过100分,难度仍然很大,区分度大,政史地三科中难度最大的依旧是地理;

2、第二卷综合题的份量加重,过去的读图填空题越来越少,读图简答题越来越多,且分值高;

3、信息量大、时代感强,题量适中,现实立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国情,例如湖南卷的4-6题的水资源问题,7-9题的交通问题,39题的能源问题等;

4、试题提供的资料、数据、图像简洁明了,没有给学生迅速入题设置太太的障碍,有利于学生快速入题,给学生较充分的思考时间;

5、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规律、原理的考查,以“人地关系”为线索设置问题,例如湖南卷36题等;

6、对图、表、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要求高,思维跨度大。湖南卷所有的地理试题都是以图表、数据分析为基础设问,特别强调空间定位能力和小区域的综合开发治理;

7、突出中心问题,以小专题形式出现。特别是选择题,题干围绕一个中心,选项与题干关系一致,干扰项有效,反映了学生平时学习中的典型错误,例如湖南卷的第7-9题;

8、虽然所考查的知识点学生熟悉,但设问角度新颖,一般学生难以涉及,要求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例如北京卷的第36题(3)小题,第40题的(4)小题。

(三)对以往高三复习教学的几点反思“五重视”、“五忽视”值得关注:①只重视教材,忽视大纲、课标;②只重视模拟试卷,忽视大纲和教材:教学大纲是依据,教材是依托;③只重视高三总复习,忽视高

一、高二教学;④只重视知识、能力,忽视科学态度、方法、学习情感与价值取向的培养;⑤只重视结果,忽视思维过程。

篇3:着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高等教育归根结底是育人伟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教育制度、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全面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必须彰显“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1.“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认知和发展趋势。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倡导国际高等教育决策者把学生及学生的需要作为关注的重点,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并预言“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必将对21世纪的整个世界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1]。世纪之交,美国发布了《本科教育重建———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强调“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推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改革。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包括教育发展在内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发展的17项重要目标。2015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研究报告,认为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强调“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并且有助于实现其他各项人权”,强调“要在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球共同利益”,提出把“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2]。在我国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彰显“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把我们的实践融入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洪流,提供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

2. 以人为本的理念,表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它立足于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发展和作为社会成员的成长的全面需求上,凝聚在学生主动投入、积极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为学生延续终身的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进而转化成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成果。

以学生为中心,要更加注重面向每个学生,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即将到来的时代,更是如此。那种只重视少数精英而忽视全体学生的观念和做法,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现代化的社会,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是重要的,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精英人才、拔尖人才对社会是十分重要的,即所谓的“人才兴国、人才强国”。未来的学校当然应该培养出能够成为学术大师、业界精英的各类杰出人才,但更多的是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培养杰出人才与“负责任的公民”并不对立,杰出人才是在“负责任的公民”的竞争中涌现的,是在实践中成长的,这是人才成长的规律。那种“伯乐相马”式的识才用才的传统模式必然要让位于竞争出才、实践成才的现代模式。这不只是思想观念问题,更是关乎制度安排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既要有社会的普遍性、共同性要求,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与此相适应,学校也必然是多元化的。

3. 落实“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弊端,最重要的有两条:

其一,把关注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作为学校一切顶层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二,尊重学生的发展选择权,调动学生的发展主动性,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选择中发现潜能、发展特长、培育创造性。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爱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这实质上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的转变。

以此反观我们的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虽不乏精彩的、学生喜爱的课程,但味同嚼蜡的“水课”也屡见不鲜,课堂“低头族”群体日趋庞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越来越严重,有的高校实行“无手机课堂”虽能一定程度上让“低头族”在上课时不再那么依赖手机,但却不能保证他们抬起头来认真听课。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知识传播方式、获取渠道发生重大改变的今天,反躬自问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如果说有改变,那最集中的改变可能就是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用PPT代替“粉笔+黑板”。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改革实践还只是虚应故事。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性和紧迫性,要求我们牢固确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二、构建活泼生动上进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研究“教”的改革,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需要研究“学”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创新“教”和“学”的技术手段乃至教学形态;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久久为功,构建活泼生动上进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学过程的本质要求。师生学习共同体要以学习为中心任务、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将课内与课外、线下与线上等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以相互尊重、彼此信任、联系紧密、互动频繁、友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达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扬弃与超越。

1.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师生学习共同体的主导。

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不否认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主导作用,而是要强调“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在教学场域中,教师和学生是两大主体,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一个也不能少。教师既是教学的设计者,也是实践者和推动者,是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力量。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3]。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破除束缚高校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活力。

今年9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都负有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要将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落到实处;要求坚持服务国家需求和注重实际贡献作为科研工作评价导向[4]。这些既是考核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高校教师发展的方向。

3.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的倾心教学和敬业奉献,但我们也要看到,教师也有自己专业发展、职业成长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广大教师,我们要多一份呵护与关爱,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解决后顾之忧。只有当教师处处体会到站在三尺讲台上有帮助、有依靠、有归属、有荣耀,他们的教学信心、教学情感、教学责任心才能被激发和唤起,才能转化成奉献教学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牢牢抓住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把支持和扶持拔尖人才与帮助培养广大教师结合起来,使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能力和师德素养有一个整体性提升,为高等教育提高水平、办出特色、由大变强、实现现代化打下最为可靠的基础。四川大学自2014年起在全校设立“卓越教学”奖,就是让长期从事本科教学的优秀教师的辛勤劳动得到充分肯定与尊重,构建起专注教书育人的大环境[5]。厦门大学等不少高校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研究和帮助教师发展成长。其他高校也有不少好的做法。我们要通过制度设计,让高校涌现出更多的好老师,让更多的好老师奉献出更多的好课程、培育出更多的好学生!

4. 学生是学习共同体的主体。

教师不仅要潜心研究“怎么教”,更要重视研究学生“怎么学”“如何让学生学得好”。今天,高校已经全面迎来了95后大学生。这一群体思想活跃、自信达观,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信息技术已全面嵌入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人际交往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对高校传统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建构方式的变化,依旧教条刻板地单向度、布道般的传授知识,我们就会彻底输掉这场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要顺势而为,这个“势”就包括当代大学生的学情特点与学习规律。现在欧美国家一些大学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如美国的“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澳大利亚的“课程体验调查”和英国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等,都把对学生学习的重视与研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要更加主动地去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要促使学生把学习视为第一要务,学校要建设良好的学风,支持和奖励爱学、勤学、善学的学生,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近一个时期上海市高校“中国系列”思政课走红,成为上海高校实实在在的热门课程。“治国理政”“读懂中国”“中国道路”“法治中国”“创新中国”等一批课程围绕当下青年学生最关心的国事,由授课教师和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扩展视野、陶冶情操。“思政课程”开始向“课程思政”模式转变,成为学生追捧的精品课程。上海市高校“中国系列”课程之所以受到学生的追捧,就在于它回应了大学生的关切,启明了大学生的心智,采取了大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6]。

只有我们每个教师都重视立德树人,都把教学视为第一任务,把教师作为第一身份;只有每个学生都勤于学习、热爱学习,把学习视为成长的第一需求,把学生作为第一身份;只有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充满活力、生动活泼、奋发上进的学习共同体中如饥似渴地求知、孜孜不倦地探索,我们的教学改革才能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从美好的愿景变为理想的现实。

三、课堂教学现代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其中的所有人和物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构成了育人的环境。近年来,很多学校抱着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的初心,活跃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开辟第二课堂、推进社会实践、推动创新创业,收到了一定成效。在这方面,很多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动了不少脑筋,有不少创新,其中很多好的做法今后应当长期坚持。但是也要看到,不少学校对课堂这个主阵地关注不够,对课堂教学这个主业抓得不紧、不实、不力。应当十分明确: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育人水平,这是回归常识、回归本源的问题。不重视课堂教学的领导是不成熟的领导,成熟的领导应当首先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1. 课堂教学现代化,首先要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燕山大学等高校以工程教育的国际实质性等效为标准、以培养我国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进行了持续的、系统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被《华盛顿协议》成员国专家高度认可。他们有很多经验,其中,在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上,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包括毕业五年后可能达成的目标,以培养目标确定以能力为中心的对应培养环节(课程、实验、实践、创新、设计、活动等)和教学内容,从而全面修订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北京交通大学、燕山大学重视课程体系的系统化设计的做法也与国际上先进的工程教育经验相吻合。如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大学就开始教学系统化设计改革,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其他几所著名高校研究开发的CDIO工程教学改革计划就是影响广泛的教学系统化设计改革成果。这项改革的显著成果就是大学的课程不再是一种模糊的“经验”安排,也不是学生在学校“课程超市”上的随意“选购”。当然,对不同科类学生的课程构成、要求和自由度是不同的。教学系统化设计体现的是对一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范性要求,它们与灵活性选课、灵活性学习相辅相成,实现对学生规范性要求与灵活性选择两者的平衡。

目前,我国高校虽在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仍然滞后。正如一些专家分析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计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联系不紧、对应不足;课程内容严重落后于生产实际、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现实;课程以知识为中心,忽视能力培养,考核注重知识的记忆而不是能力的提高;重视理论课程,忽视实践课程;通识性课程和专业性课程缺乏整体考虑,理工科学生人文教育偏弱,文科学生科学教育偏弱;课程设置封闭,忽视跨学科课程和课程的社会化;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不能真正把握自己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在人才培养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重点要求,只是一味地追求知识传授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去探究如何达成完整的人才培养目标。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我们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 课堂教学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革新。

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批评,已经很多;呼吁教学方法革新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七八年前,学会时任会长周远清就尖锐指出:“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更为迫切、更为强烈了。如果大家天天讲创新、讲创新能力培养,而丝毫不去触动在人才培养中扼杀创新能力、创新知识的教学方法,那就等于自己骗自己。”[7]2016年,时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呼吁“掀起一场‘课堂革命’”。部长的呼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急切和无奈。2016年10月,欧洲大学协会秘书长LESLEY WILSON在中欧教育政策智库论坛的演讲中提出,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欧盟各国的高校都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方向。现在,我国不少的高校都在推动慕课、微课等,以期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一些高校为了改进课堂教学,开始对教室的容量和布局、桌椅的形状和摆放、电子设备的功能和配置等精心设计。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以“两主五性”的理念对传统教室的功能进行了全新的改造。“两主”是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而“五性”则是指教室形态要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具备互动性、灵活性、多样性、先进性、舒适性。还有一些高校也在探索类似的改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教学方法的改革收效甚微。当前,我们急需真正“掀起一场‘课堂革命’”。这里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教有方法、教无定法”。好的教法来自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把握和对学生的挚爱。只有教师心中有大爱,手上有本事,才能凝练出体现因材施教理念的好的教学方法。二是教师在前台、领导当后盾。教学方法的改革最深厚的力量来自教师、最深刻的智慧来自教师。好的教学方法一定是呈现在课堂上,而不是点缀在领导的报告里的。学校各级领导,要以真招实策支持一线教师搞教学、搞教改,特别要扶持青年教师练好教学基本功。要把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真正传导到神经末梢,使“微循环”活跃起来。三是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要着眼于“育人”,在“融合”上下功夫。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注意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真心期待着在广大一线教师中真正掀起一场“课堂革命”!

3. 课堂教学现代化,要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着力方向。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要学生马上去开公司办企业,不是一场热热闹闹的运动,重要的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撬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落实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4. 课堂教学现代化,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价值导向问题,把“育人”放在首位。

学术有自由,同时,学术有责任;思想要解放,同时,讲课有纪律。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彰显国家意志和教育价值导向的主渠道。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自觉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引领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

5. 课堂教学现代化,积极构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创新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和教师考评机制,完善教学评估方法与程序。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持续提高质量。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关涉每一所高校,需要统筹谋划,打出“组合拳”,让所有高校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中都有可及性和获得感。对此,国家既要实施重点建设,也要带动一般,更要补齐短板。在当前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中,要重视办好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并以此示范带动其他高校共同提升教学质量。与此同时,还要更多关照占普通高校2/3强的地方本科高校和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高专院校。它们承载着培养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是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主要力量。这部分高校的建校时间大都较短,在我国1219所本科高校中,建校时间不足16年的有近700所,占近60%,1341所高职高专院校基本都是在新世纪建立的,这些新建高校办学经费比较紧张、办学经验不足、办学水平亟待提升[8]。中西部高校的困难更为突出。我们要本着补齐短板、协调发展的思路,加大扶持和支持力度,提高高等教育发展的协调性。只有全国的每一所高校都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真功夫,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强国之本,在于重教;教育之本,在于育人。国外某著名大学的一位老教师讲课非常精彩,特别受学生欢迎,当最后一堂课结束的时候,全体学生起立报以持久不息的掌声,直至老师离开教室好久,掌声依旧在持续。学生们说,老师会在远方听到这“遥远的掌声”。真心期待我们的课堂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响起“遥远的掌声”,响起更多“遥远的掌声”!

摘要: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提高育人水平,而育人水平的提升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基础在课堂教学,主阵地是课堂。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就没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也就没有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力,构建活泼生动上进的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现代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让所有高校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都有可及性和获得感。

关键词:学生,教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EB/OL].(2004-9)[2016-8-1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36/200409/712.html.

[2]Rethinking Education: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R].UNESCO,2015.

[3]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4-9-10)[2016-7-1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10/c70731-25629093.html.

[4]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6-9-20)[2016-9-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151/201609/t20160920_281586.html.

[5]四川大学设“卓越教学奖”:特等奖100万一等奖50万[EB/OL].(2014-12-27)[2016-8-20]http://sc.people.com.cn/n/2014/1227/c345167-23361106.html.

[6]上海高校思政课大改革[N].文汇教育,2016-10-31.

[7]陈浩.不屑于教学方法:大学教改抹不去的痛[J].决策与信息,2016(3).

篇4:向教研活动要质量

然而,如今南通的亮点不仅在老城。

在南通市港闸区中心地带,坐落于长泰路以东、通宁大道以西的“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正是一个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深化沪通两地经济交流合作的重要项目。这座规划总面积5.24平方公里,规划建筑总面积80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新城,是具有21世纪规划水平的城市综合体。据记者了解,类似长三角联动、优势互补的开发项目,在南通可谓琳琅满目。

随着苏通大桥和崇启大桥的相继开通,南通的地理区位优势显露无遗,从南通到上海市中心仅有一小时左右的车程。在最新公布的《中国经济引擎——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版中,南通的公路里程、公路货运数、卫生机構等都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等,以及普通高校、卫生机构床位数等方面,也有不错表现。

记者了解到,南通市立足于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以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为突破口,以政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综合电子监察中心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具有南通独特竞争力的政务服务体系和品牌,大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群众对政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

南通市市长张国华,曾在苏州、昆山工作多年。到任南通,他并没有照搬苏南昆山模式,而是因地制宜,根据现实发展水平,选择发展路径。12月20日,张国华市长接受了《新民周刊》等媒体的联合采访。

《新民周刊》:上海市社科院编了《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南通有不少指标排名靠前。比如公路里程、医疗机构数量等。十八大以后,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等概念成为热词。请问张市长,南通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员之一,对于下一步推进本地区城市合作有何新设想、新举措,对于现有的城市合作机制有何建议?希望在明年召开的市长联席会议上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讨论和磋商?

张国华:近年来,南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全市GDP突破4000亿元,列全国大中城市第27位,地级市第8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74亿元,进入全国地级市十强。2012年,预计全市GDP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1%左右和15%左右,增幅均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

这一良好态势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海、苏南等地区的辐射,得益于广泛的城市合作。南通目前需要做的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首先是要打基础,完善生产力布局,特别是江海相连的产业地带,相当重要。我们要“优江拓海”。比如沿江开发,要进入两次创业阶段。

第二点,就是强化南通的承载能力建设。在产业、人才、科技创新能力上,加快发展。现在南通的园区经济、服务业集聚区、中心镇建设,都大有文章可做,是南通经济新的增长点。比如今年批下来1个国家级园区(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下一步还在在这方面下功夫,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包括合作园区。最近,中奥生态科技园的合作项目已经落户南通。

第三点,就是进一步提升开放能力、开放水平和开放的层次。我们要对内对外开放,以此促改革,促创新。

第四点,就是强化区域方面的合作,加强与上海的合作,加强跨江与长江流域各城市合作,加强与沿海地区的合作。这样一来,南通的下一步,是很有潜力的。就南通来说,我们要做好三个服务——服务上海、服务长江流域、服务苏北腹地。

此外,就是进一步加快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调生态文明,追求可持续发展。

对明年市长联席会议的主题,我建议为:深化区域合作,共建美丽长三角——携手推进长三角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重点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展开讨论和磋商。

长三角是东部沿海最发达地区之一,在推动经济社会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同时,更有责任、有义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现在总体上看,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建设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也存在着区域间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迫切需要长三角各城市联手起来,共同构筑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毕竟,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我们将与长三角其他城市一道,共同努力建设美丽长三角。

《新民周刊》: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据说有这么句话——“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而南通在医疗领域,前几年也名声斐然。

张国华:说到南通的教育,基础教育确实好。我们还将大力提升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这涉及到教育现代化的问题。说到医疗,我们要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农村、社区服务站到中心医院、专科医院,打造网络平台,着力培养全科医生,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可持续发展,确实涉及到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发展模式,需要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增长,从人口红利走向改革红利。改革能激发出巨大的潜力。

《新民周刊》:眼下全球经济不是很乐观。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南通未来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张国华:目前世界经济走势不明朗,充满变数。国家提出了七大新兴产业,就南通来说,还是要搞适合自己的项目。我觉得,南通搞开发,重中之重就是新兴产业特色基地。上海周边区域沿海产业会有大发展,南通可以与上海的优势互补。

还有海洋经济。南通的海产,比如刀鱼、带鱼、黄鱼,都是南通特产。至于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南通也大有文章可做。我研究过东京和横滨的关系。其实上海和南通的关系,起码在旅游方面,有点类似东京和横滨。

横滨原来的那个货运码头,后来变成了邮轮码头,游客再从横滨陆路进入东京。横滨城市转型做得很好。南通的海洋经济如果连接了上海,就能优势互补。这是个大课题。

《新民周刊》:我们参观了“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以后,觉得是大手笔。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推进这样的项目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篇5:向教研要质量、以教研求发展

2012-2013学年教学教研方向

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实现目标化、科学化、精细化、严谨化管理为保证,以构建“标、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为手段,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支撑,逐步形成“先学后教,培养自学,当堂训练,精讲多练,分层学习,问题教学”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技术达到“三新”为主的新课程教学。

目标预设:

1.学校目标:立足课堂,反思探究,以学定教,三新课程,打造有效课堂。

2.教师目标:以精讲多练,培养学生自学为主,构建“标、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和备课模式。

3.学生目标:有效预习,学会学习,学会上课,有效练习,当堂完成。

4.成绩目标:“三新”课堂,“三清”教学。学生会学,教师善教。

工作重点:

1.学科:统考科目为重点

2.教师:中青年教师为重点

3.课堂:以出示合格目标、培养学生自学、精讲多练、优质学习为重点。

4.评价:以校本研修,反思改进为重点。

课堂模式要求:

1.课堂结构六环节:认定目标-自主学习-组内互助-教师点拨-巩固强化-检测提高。

2.新模式要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教师讲解释疑时间一般掌握在15分钟以内。

3.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解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操作要求:

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4.发展“三维”——认知、技能、情感

5.创设“三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6.达到“三清”——堂堂清、日日清、单元清

7.实现“三会”——会学、学会、会用

评价要求:

1.变评价教师为主为评价学生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2.变评价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为评价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3.变评价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为以评价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4.变评价课堂活跃度为主为评价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5.变师生交流互动(主要是问答)为主为评价交流展示为主。

6.变评价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为评价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篇6:向教研活动要质量

这四个字语出《礼记?大学》,但我对它真正产生的情感则是在读杨绛先生《我们仨》之后。杨先生说自己和丈夫钱锺书、女儿钱媛每当偶尔分离的时候,总是会把日常琐事记录下来,相聚时拿出来把玩。他们把这些琐碎的记录称为“石子”,比作“潮退潮落滞留海滩上的石子”,这些“石子”中展露地父女、母女及夫妻之间那种融洽的亲情很让人羡慕和感动。

来学校之初,我就获悉,与我搭班的的陈老师不久就可能退居二线,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跟她学习的时光,牢记她的点滴衷言。就像杨绛先生积累他们的“石子”,我也在努力珍藏着我与陈老师的“石子”,蓦然回首,石子业已蜿蜒成径。

陈老师是我的智囊军师。初为人师,我日日如履薄冰,担心自己经验不足、管理不当,是她嘱咐我,“要想上好课,纪律须先抓。”并亲自传授我课堂维持纪律的小窍门;第一次开家长会,我紧张不已,是她亲自坐镇,并叮嘱“自信、大方,按自己想说的来”。

陈老师是我的治学榜样,每天都用言行演绎着格物致知的真谛。对课件精益求精,曾见陈老师在电脑旁一坐良久,只为思考如何才能让孩子们更好的接受新课;对作业严格要求,曾见陈老师一次次“追”着孩子改作业的身影,一摞摞干净整洁的作业俨然已成三三班的风景;对知识追求不懈,曾见陈老师不耻下问,询问年轻老师,Word输入怎样随意变换字号,并对着电脑认真练习;人都说言传不如身教,与陈老师同处一室,每日间耳濡目染,我受教颇多。

陈老师还是我的“超级保姆”,总在我最措手不及时,出现在最关键的时刻。粗心的我下课忘关电源,是她“顺手”把插头拔下;安全演练时,孩子慌忙中踢倒了凳子,是她“恰好”在旁边,将危险与孩子们隔离,并在事后教导我“孩子的事最大,安全一定要重视”;刚接手班级一个月,确因档案问题不得不请假赴烟台,几天里,是她默默的接过班级事务,替我扫除后顾之忧,回来见她满头白发和劳累的身形,心疼的直想流泪,面对我的感谢,她却只是淡淡一笑。

后来,就在陈老师即将退休,见到远方的孩子寄给陈老师的亲手制作的衣服时,我才知道,陈老师还曾经资助过三名白族儿童,无偿帮助他们的求学之路,直到那个时候,我才明白陈老师的爱到底有多广博。

而与她对教育对孩子无私的爱相对比,陈老师又是那么容易满足,孩子们的笑容,小辈们的进步,甚至只是即将退休时我们班的那一场简陋的告别会。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与感谢,都能轻易让笑容爬满她美丽的眼角。是什么让陈老师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这样呢?我常常这样追问。后来才突然明了,也许就是她自己心中的那秆师德的称吧!

上一篇:郭沫若石榴读后感下一篇:什么男人不出轨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