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观刈麦教学大纲

2024-04-23

白居易观刈麦教学大纲(精选6篇)

篇1:白居易观刈麦教学大纲

白居易《观刈麦》优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观刈麦》优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诗的开头先交代时间和背景。终年劳作的农民,到了五月麦收时节更忙了。这时候,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冒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里给正在收麦的人们送饭送水。男人们正在埋头割麦,他们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虽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却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日天长能够多干一些活。这是写的全景。在这个景的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什么交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学情分析:《观刈麦》这诗是白居易的一篇叙事讽喻诗,文字有点难,所以我让学生先预习,自己查资料,培养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预习作业已经作得很好了,而且经过一学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分析能力,所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较好地去品味和理解课文的。

教学流程图:导入新课→解题→了解作者、体裁→熟读课文→疏通文意→质疑、点拨→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反复吟诵,理解诗歌。2、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读说结合,读出诗韵、分层次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赏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及社会根源

教学方式:自读、点拨、质疑。

学习方式:朗读法、预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赏析

教学难点:体会感情、把握主旨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梁衡的《夏》一文中引用了诗句“田家少闲日,五月人倍忙”这句诗出自何处?今天我们就一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导入新课

二、解题,介绍作者

1、何为“刈”呢?

2、作者为什么要观刈麦?时为周至县尉,负责治安、催租)

3、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学生根据预习作业上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三、朗读诗歌

注意押韵(押“ang”韵)(朗读诗歌、熟悉内容)

四、质疑

哪些句子不理解,师生答疑。(质疑、答疑、检查预习作业,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

五、合作探究

1、本诗写了几个场景?(农人割麦、贫妇拾麦)

2、这两个场景各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你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出来的?(农人挥汗如雨割麦,揭示农民的劳苦。贫妇抱子挎篮拾麦,揭示赋税的繁重)

3、请你想像一下丰收的场景和农民挥汗如雨割麦、拾麦者诉说时的情景。(一望无际此起彼伏)(汗流浃背筋疲力尽腰酸背疼)(声泪俱下忍气吞声衣衫褴褛面无菜色悲痛欲绝家徒四壁)

“抱子在其旁”中的“其”是指谁?(割麦者)为什么割麦人要拼命割麦?(拼命抢收,为了缴租)为什么他又舍得贫妇在他旁别边拾麦?(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4、划出中心句(家田输税尽)

5、赋税本来是用来干什么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来做一些公共事业,造福百姓的。)可是封建社会的赋税被用来干什么了?((可是封建社会的赋税被统治者挥霍掉了,统治者像一群大老鼠吞掉了老百姓的劳动果实。)你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6、也就是说除了写了农人、拾麦者,还写了什么人?(诗人)他在干什么?(旁观)他属于什么阶层?(统治者,只不过他是一个能够同情老百姓的统治者,事实上封建社会很多统治者都认为自己享受是理所当然的,正是由于他们的不劳而获,使得赋税更加繁重,百姓更加艰苦。)

7、这是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写出当时官员(统治者)的不劳而获,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劳作却一无所有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积极发言,诗生进行交流。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

分小组合作讨论:

1、培养学生能够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进行品读、欣赏的能力。

2、让学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及社会根源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六、再读诗歌

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的能力。

七、拓展延伸

读以下二则材料想一想,与同学议一议,写出你的感想,班级交流。

一古诗中有许多反映百姓辛勤劳作却一无所有的诗句,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陶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

二“中国26省市免征农业税,7.3亿农民特告别皇粮国税”——20xx年2月27日〈〈人民日报〉〉。讨论交流(升华认识,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板书设计:

农人割麦生活贫苦同情

(有田者)

贫妇拾麦赋税繁重批判

(无田者)

诗人旁观不劳而获愧疚

(统治者)

篇2:白居易观刈麦教学大纲

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理解诗中场面描写的作用;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感情;通过比较阅读,了解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初步形成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很少有下田劳动的体会,所以我先播放梁衡《夏》中对五月麦收描写的片段朗诵和农民麦收视频。让学生对农民的辛苦忙碌有个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

2、明确续学习目标

3、了解作者

(二)感悟新知

1、扫除文字障碍

2、用句式“我最欣赏( )(词),因为( )”或者“读了( )(诗句),我仿佛看到了( )”的句式说话。

(三)探究新知

1、丁壮割麦和贫妇拾麦是最能触动我们的两个画面,你认为丁壮和贫妇哪个更苦?苦的根源是什么?

2、面对此情此景,主管一县治安和催租等事务的.作者又有什么感触?请写出作者的心理活动。

3、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师先范读,学生在理由练读,最后朗读比赛)

(四)归纳整理

(五)达标测评

1、《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句子是( ) 。

2、《观刈麦》中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句子是( )。

3、《观刈麦》中有一句与白居易的另外一篇文章《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都表达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这一句是( )。

4、《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请问听者“悲”从何来?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

5、《观刈麦》中直接揭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是( )。

6、布置作业

背诵《观刈麦》,并将本诗改写成记叙文。要求采用第一人称,结合自己经验,合理想象。

★ 观刈麦教学设计

★ 白居易长《观刈麦》教学设计

★ 观刈麦翻译

★ 观刈麦 白居易

★ 《观刈麦》优秀说课稿

★ 改写观刈麦作文

★ 观刈麦的中文翻译

★ 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 观刈麦阅课文分析

篇3:初中语文《观刈麦》教学设计

《观刈麦》是苏教版七年级 (下) 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古代诗词三首》中的一首, 是中学教材中极少的体现民生、关注农民生活、表现知识分子良知的文学作品。它是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 通过描写麦收季节农民的艰辛劳动和凄惨处境, 表现了知识分子对农民的深刻同情, 对社会现实的深入反思, 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观刈麦》属于古体诗, 相对普通律诗和绝句, 较长, 生僻字也相对较多, 有一定的阅读难度。

●设计理念

本课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属于导读型, 在媒体应用上属于媒体支撑型, 在网络平台的使用上属于网络交流学习型。尝试在熟练应用传统诗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通过媒体的支撑和网络平台的辅助, 带领学生进入到诗歌学习的美好境界中。

●学情分析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未来班的大部分学生, 家庭条件优越, 他们几乎对平民生活一无所知, 对农业生活更是极度陌生。同时, 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比较欠缺读懂一首诗歌的基本方法, 他们对古典诗歌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但缺乏深入的思考, 更不能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知性的阅读欣赏, 需要教师的良好解读和巧妙引导激发他们的阅读激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理解《观刈麦》的大意;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初步接触读诗的基本方法, 准确而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用形象、富有细节的语言描绘诗境;用自己的语言、感悟、诗情发表评论。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取三步读诗法, 即读懂诗歌──读懂诗人──读懂社会;综合应用诵读法、联想想像法、联读法、对比法等方法, 认真预设并充分关注课堂生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关注底层农民的生活, 理解底层农民的痛苦, 激发热爱底层农民的情怀, 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大意, 了解作者情怀。

难点:激发共鸣, 反思社会。

●教学资源

教学设备:Wiki教学平台, 投影。

课程资源:语文课本, 白居易的代表诗作, 部分“不识民生”的文学作品,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投影, 请学生思考, 和学生简单交流。

师:我们每天都要吃的大米和馒头来自于什么植物?这些植物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收割之后要经历些什么程序才能够成为可口的食物?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刈麦吗?为什么要刈麦呢?

2. 投影, 展示《世说新语》中关于晋惠帝的历史故事, 请学生读。

3. 投影展示诗歌《农家》, 请学生读。

4. 投影展示下面诗句, 请学生读, 并请学生想象:终于等到了一年的丰收时节, 此时此刻, 农民们会如何呢?学生的想象一般与诗情大异, 由此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上。

师: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 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二) 热身运动

1. 投影活动要求:按照自己的理解, 声情并茂地大声诵读全诗两遍, 把全诗分为三层。边读边思考, 用一个词语概括你的初读感受。

2. 请三位比较优秀的学生组合诵读, 各自负责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教师稍做点评。要求学生在书上批注层次。

3. 请一组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初读感受。

4. 投影告诉学生一般读诗的三个境界。

(三) 读懂诗歌

1. 教师投影学习要求, 学生自主活动。

学习要求:认真倾听同学诵读前十句。哪一句诗最拨动你的心弦?请说明原因, 请设计诵读。你认为在这些诗句中最能表达农民生活之苦的词语是哪一个?

2. 请学生代表配乐动情诵读。

3. 请学生到讲台上发言回答并展示诵读。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是该部分的核心环节, 教师一定要伺机引导, 巧妙对话, 指导诵读, 力求全体学生在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中都能有具体的收获。教师要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比较中引导学生读懂诗歌, 重点指导学生反复读好关键句。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在这些诗句中最能表达农民生活之苦的词语是哪一个?

(1) 学生自由发言。

(2) 教师投影展示《卖炭翁》全文, 请学生朗读。用《卖炭翁》中的名句引导学生理解《观刈麦》中最动人心魄的一个句子。

(3) 重点分析“但惜夏日长”中的“惜”字, 先请学生找出这个字, 然后板书, 接着请学生用惜字组词, 请学生判断选择诗中的“惜”是哪个意项, 最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一颗泪珠并板书归纳“农民苦”。

(4) 教师指导学生动情诵读, 要求学生读出农民辛苦割麦心理的纠结、劳苦和惶恐, 感受农民的艰辛。

(四) 读懂诗人

1. 教师投影展示活动要求:声情并茂地诵读最后三句, 读三遍。读注释。扩写诗题“观刈麦”, 把三个字变为血肉丰满情感丰富的一句话。话中诗人的形象要鲜明。

2. 学生朗读和默读。

3. 完成活动。

设计意图:这是本部分的核心环节。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发言的点评一定要落到实处, 要鼓励学生, 更要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发言。在学生不断的发言中力求凸现白居易的形象。

4. 教师顺承学生发言, 引导学生了解白居易这位伟大的诗人, 投影展示《琵琶行》名句, 并做简单解释, 请学生读;随后教师稍作讲解;最后教师画上第二颗泪珠并板书归纳“诗人痛”。

(五) 读懂社会

1. 投影展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进入苹果Wiki平台“青春之语文”《观刈麦》学习页面, 默读白居易的《卖炭翁》和《缭绫》二诗及其翻译, 并且在平台上机打自由发表留言。

2. 学生完成活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教师的点评也非常重要。要力求做到点评针对性强, 引导学生努力用文学语言表达, 能够巧妙串联起学生的发言, 不断完善诗人的形象, 深化学生对诗情的理解。

3. 教师归纳总结, 在黑板上画上第三颗泪珠并板书“社会伤”。

(六) 小结

教师投影《悯农》诗二首和《烈日炎炎似火烧》, 请学生配乐动情诵读, 并做小结。

●教学反思

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实现中国古典诗歌的教学, 这是一项美丽的事业。古典雅韵如何成功与现代技术结合, 其最佳对接方式是什么, 最佳对接点在哪里, 这些问题本来就是古典又现代的。《观刈麦》是一次朴素的尝试:当用则用, 可以不用就坚决不用, 要用得既谨慎又大胆。

《观刈麦》的教学动情点、爆破点应是思想的唤醒和情怀的熏陶。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没有沉迷于此, 而是努力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有效呼应和融合。作者的基本情况、诗歌的基本理解、关键词语的锤炼琢磨、诵读的准确到位等都一一点到。总体来说, 这堂课的知识基础还算比较扎实。加之板块鲜明, 线索清晰, 不管从知识积累, 还是从能力训练上来看, 在这堂课上, 学生都不会是只有一笔“糊涂账”。

篇4:白居易观刈麦教学大纲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归纳本诗主要内容。

3.说说作者的写作目的。

【评析】《观刈麦》这首诗语言明白浅显,学生通过朗读基本能明白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实际上并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能够自己或通过互助来解决。所以本环节设计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是否能达到整体感知诗作的程度,为以下探求作者现场心理做好阅读想象的准备。

二、细读描绘画面的诗句,想象作者情感

1.说说作者描绘的画面,用简洁的语言归纳。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

要求:能描绘出画面中人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人物的心理。比如第一幅画面中农人劳动的紧张、忙碌、辛苦以及他们的反常心理等,对农人的反常心理应该抓住“惜”字体会。

3.假如你看到一家人刈麦的情景,你会怎样想?

4.看到一家人刈麦的情景,作者会怎样想?

5.当看到贫妇人拾卖穗的情景,你首先会产生怎样的疑惑?

6. 当听了刈麦和拾麦人间的对话,你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评析】面对作者用文字描绘的一幅幅画面,先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然后再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想象作为普通人会有什么感想,作为特殊身份的作者会怎样想。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和作者同呼吸共思考,经历一番观察、沉思后获得阅读思维的训练。经历一番想象思考,就会明白简单的文字、清晰的诗作结构里,其实蕴藏着无穷的生活理趣。

三、细读作者自省的诗句,猜测作者的真正意图

1.让学生说说所知道的作者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讨论:如何看待作者的自省。

【评析】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重点是要学生理解作者的自省。作者自我解剖反思,自然能够体现他的人文关怀的思想,但作者的反思真正的目的不仅仅是反思自己,而是借自己的愧疚,把矛头指向整个封建统治阶层。作者仅是一个小官吏,他无法改变农民的生活,也不能直截了当地批判当朝统治者,只能反思自己,达到言尽而意不尽的程度。这样引导学生阅读,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真实的内心,也能直观地理解作者这一类诗作表达思想情感的特点。

四、总结归纳讽喻诗的特点

讨论:从这首诗的语言、内容、主旨、情感上看,你觉得讽喻诗有什么特点?

【评析】在真切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情感现场的基础上,进入这个教学环节的学习讨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一首诗,了解这一类诗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在具体的诗作学习中获得讽喻诗这一知识概念,在头脑中有一个形象的认知。

【总体设计意图】《观刈麦》写的是农民生活,记录农民的生存状态,也记录了作者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反思。无论表现哪种生存,作者都是通过描写意象表达情感。也就是说,作者在走访民间的过程中,并没有“主题先行”。而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却“主题先行”“先入为主”,所有的教学行为一开始都一致指向主题。这样的阅读实质就是一种“主题先行”式的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在文章中寻章摘句,寻找能够印证某个观点的内容,因而就失去了发现、思考的思维过程。

从文字角度上看,《观刈麦》没什么阅读障碍,学生似乎能直截了当地理解主题。如果是这样,就失去了阅读的理趣,就不能真正做到和文本、作者的情意交融。要知道,《观刈麦》文字虽简单,后面却站着一个情感复杂的作者,他的千愁万绪统统蕴藏在简单朴实的文字里,只有通过文字阅读,还原场景,想象作者此情此景下的生存心态,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着作者的种种情思。这样,简单朴实的诗歌文字才能鲜活起来,自然会看见其中散发着的理趣光辉。

责任编辑 黎文雯

篇5:白居易诗《观刈麦》赏析

《观刈(yì)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观刈麦⑴(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⑵。

妇姑荷箪食⑶,童稚携壶浆⑷,

相随饷田去⑸,丁壮在南冈⑹。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⑺,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⑻。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⑼,

右手秉遗穗⑽,左臂悬敝筐⑾。

听其相顾言⑿,闻者为悲伤⒀。

家田输税尽⒁,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⒂,曾不事农桑⒃。

吏禄三百石⒄,岁晏有余粮⒅。

念此私自愧⒆,尽日不能忘⒇。

词句注释

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

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

篇6:白居易观刈麦原文及翻译

【原文】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注释】

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左传·宣公二年》:“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前蜀韦庄《纪村事》诗:“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史记·循吏列传》:“(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⑻但:只。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⑽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穗,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谷穗。

⑾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

⑿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⒀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⒁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梁书·张充传》:“半顷之地,足以输税,五亩之宅,树以桑府。”

⒂我:指作者自己。

⒃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⒄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吏禄:官吏的俸禄。《史记·平准书》:“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⒅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

⒆念此:想到这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白居易观刈麦教学大纲】相关文章:

白居易诗集04-14

竹枝 白居易04-25

春风白居易范文05-18

南浦别 白居易04-19

草白居易教案04-27

狂歌词 白居易04-28

忆江南白居易范文06-04

忆江南白居易鉴赏07-24

竹枝词白居易04-09

和白居易的事04-10

上一篇:培训班外出活动策划下一篇:哇她这个人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