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缝

2024-04-11

施工缝(通用14篇)

篇1:施工缝

对于需要切缝、灌缝的部位,切缝、灌缝应当符合有关施工技术标准要求。切缝时间控制在砼终凝后3-6小时为宜,冬季适当延长;切缝深度4厘米,切缝线平直,在一般情况下不得破坏原有路面切缝线位置。灌缝前,应清除切缝内粉末,保证缝内干燥洁净后按施工技术要求施灌填缝料。一般情况下,使用TF-3和TF-5型砼快速修补剂维修砼不需切缝灌缝,有额外技术要求者除外。

篇2:施工缝

①分次浇注混凝土时,必须在原浇注的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要求后,方可再进行混凝土浇注,

②在原混凝土表面再次进行混凝土浇注前,应清除原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及脆弱表面层,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露出粗骨料,使其表面呈凹凸不平状,

③用高压水冲洗表面,彻底清扫原混凝土表面的泥土,松散骨料及杂物,让混凝土表面充分吸水、润湿。

④施工缝、变形缝的木丝板和止水带安装应顺直、密贴,安装位置和方法正确。混凝土浇注前应对其有无破、位置是否正确等进行严格检查,在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

篇3:浅谈施工缝处理

1 施工缝设置位置的原则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 认真对待, 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 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规范规定:“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灌, 施工缝应设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中由于停电、下雨或偶然因素, 使施工缝不可能留在预先规定的地方。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比其抗压强度低很多, 而且抗剪取决于抗压强度。显然, 施工缝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面留水平缝, 梁、板留垂直缝。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 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 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 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规范要求次梁施工缝设在跨中, 是考虑到次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剪力较小是合适的。施工缝设置位置:

a.柱子设置在基础的顶面, 梁或吊车梁的上面, 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设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在梁托的下部。b.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c.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的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设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的范围内。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设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d.双向受力楼板、厚大结构、拱、拱、薄壳、水池、斗、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的工程, 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其表面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 并加以湿润和冲洗干净, 不得积水。施工缝外宜先铺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e.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 不应留施工缝;如必须留施工缝时, 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f.墙上的施工缝应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g.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设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的竖壁上。

2 预留施工缝应考虑施工顺序

规范对柱的施工缝位置规定:“柱子应设置在基础的顶面, 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一些柱子由于埋深较大, 留在顶面会影响柱基的回填;柱子钢筋要求伸入基础内锚固, 预留筋如过长, 容易错位, 施工不便。把施工缝移至地面以上。可以使刚性地面的混凝土对柱子起一定嵌固作用, 加厚柱断面周围地面, 在受力、施工上都较有利, 也满足了受剪力较小的要求。施工缝引发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有以下几点原因:a.混凝土面没有凿毛, 残渣没有冲洗干净,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b.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 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 浇筑上层混凝土后, 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c.浇筑上层混凝土时, 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 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d.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e.下料方法不当, 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f.混凝土墙体单薄, 钢筋过密, 振捣困难, 混凝土不密实。g.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3 施工缝处理的技术要求

3.1 根据很多的施工实例, 发现采用400mm宽、2mm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很好。一是施工方便, 将钢板止水带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长度, 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后进行搭接焊即可;二是不易变形且便于固定, 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对拉螺栓上, 上部用钢筋点焊夹住固定在池壁两侧模板支撑系统上;三是施工缝上下止水板均有200 mm高, 爬水坡度陡, 高度也较大, 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效果。所以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采用钢板止水带为宜。在已浇筑的混凝土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已浇筑的混凝土的强度不应小于1.2N/m2。施工管理人员不能忽视已浇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1.2N/m2, 根据检测手段或混凝土外界温度、水泥强度等级、混凝土等级及时间判断已浇砼是否达到继续可以浇筑的强度1.2N/m2。

3.2 在浇筑新砼前, 应清除垃圾, 水泥浮浆, 表面上的松动石子和软弱砼层, 同时还应凿毛, 用水冲洗干净, 充分润湿, 不得有积水;在浇筑竖向结构前宜先铺30~50mm厚与砼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然后再浇筑砼。对于水平缝主要靠接触面粗糙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摩擦力提高其抗剪能力;对于垂直缝依靠较好的粘结及凸凹不平的表面产生的咬合力来提高抗剪能力。

3.3 梁板砼继续浇筑时, 为使新旧砼紧密结合, 应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 砼振捣注意防止碰动钢筋。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 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 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3.4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宜少设置施工缝。当需设置施工缝时, 应遵守下列规定: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 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设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 应设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的墙体上。当墙体有孔洞时, 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 mm。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 宜留在拱 (板) 墙接缝线以下150 mm~300 mm处, 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 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 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

4 施工缝受诸多因素影响

4.1 时间与温度因素:

水泥的硬化与气温关系较大, 季节不同差异较大。混凝土线膨胀系数在 (0.01~0.014) ×10-3之间, 表面温度差的开裂一般集中在结构薄弱处, 施工缝是首要位置。日夜温差较大也应考虑采取防裂措施。

4.2 收缩对施工缝影响:

砼收缩应变是 (0.2~0.4) ×10-3, 此值超过它的抗拉极限应变 (0.1~0.15) ×10-3, 出现收缩裂缝是容易的。收缩应变量在60天可达70%以上, 施工缝处新旧混凝土收缩量不同, 加上接缝处水泥用量大, 开裂较多, 应加强保护。

4.3 结合层对施工缝影响:

接槎处结合方法极为重要, 施工前往往忽略了旧槎表面的湿润程度, 只简单洒些水是不可取的。必须保证旧砼不吸收新浇混凝土的水分, 以利水化。因此, 旧槎必须提前1天浇水, 使含水率达到饱合状态, 外模也同样浇湿。

4.4 振捣适宜, 防止浮浆过多:

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骨料下沉, 水泥浆上浮, 形成上下强度不同情况, 尤其水灰比过大时, 对施工缝更不利。在操作时对骨料和用水量要认真掌握, 4.5、施工缝留置形状:规范要求, 柱和梁施工缝表面, 应垂直于构件的轴线;板和墙的施工缝, 则应与其表面垂直, 对传递压力有利, 不宜自然塌落形成斜坡形。

5 预留施工缝位置应经设计同意

篇4:水池施工缝质量通病的防治

关键词 施工缝位置 原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1施工缝位置及接缝形式的确定

施工缝是指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在现行的规范规定中,施工缝的位置为了便于施工,应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的部位。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 mm的竖壁上。

接缝是指任意两条墙纸的连接处。接缝有三种形式;重叠接缝、线边接缝和对接缝。重叠接缝是过去最为常见的接缝方式。线边接缝也属于重叠接缝的一种形式,是重叠接缝的“减缩版”。目前,最为流行的接缝形式是对接缝。它弥补了重叠接缝会留下难看的隆起的缺点,实现了两条墙纸之间的结合几乎看不到的状态,在外观上更加美观,更为大众所接受。很多的接缝技术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在接缝形式中有一种“凹凸”接缝形式,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主要的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且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除此之外,还有橡胶止水带。止水带是柔软的,很不容易安装和固定,即使是安装好了也和容易根据位移的移动为受到压迫,且其防水性能较差,不适宜长久的用于水池设施的建设。

根据很多水池施工经验,发现采用400㎜宽、2㎜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均很好其具有施工方便、固定且不易变形等特点。

2施工缝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因素有很多,施工缝质量产生的问题主要有:

(1)水池钢筋距偏大。钢筋间距不符合规范的设计要求接头搭接长度不足,绑扎不牢固,保护层垫设不足等问题的影响导致水池施工过程中 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形成施工缝。

(2)混凝土标号较高,早期强度增长过快,水泥用量较大,水化热较高。混凝土很容易白热化,导致其膨胀变形,其收缩性和弹性收到水化热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水池出现施工缝。

(3)混凝土粗骨料粒径较小,骨料级配中粉状物含量较大。外加剂稳定性及与混凝土原材料拌合后的反应。

(4)砂、石含泥量较大。混凝土养护不及时,不均匀,养护工作不到位。混凝土在荷载或温湿度作用下会产生变形,主要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收缩和温度变形等。混凝土在短期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主要用弹性模量表示。混凝土的养护不及时导致混凝土的变形是水池施工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3加强新老混凝土结合的措施

水池施工缝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混凝土变形产生的,因此对于施工缝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还在混凝土上,即如何价钱新老混凝土的结合。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缝的处理。施工缝处继续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施工缝浇筑第二道混凝土前,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必须不小于2.5N/mm2。在已经硬化的老混凝土上混合新的混凝土之前,应该先把附着在老混凝土上的沙子等细小颗粒清除掉,然后再加入适当浓度和适当量的水泥砂浆加以搅拌,使得新老混凝土能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二是,保证止水带的安放质量。可以找专人负责止水带的安放,以保证混凝土能够很好的契合。且要注意的是,止水带应在支模前放置,不宜裸露在空中太久。

(2)要进行混凝土交界面的处理。老的混凝土上布满了沙子等颗粒物,如果不加以处理的话,很难讲新老混凝土有力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在结合之前,要在池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生产组织。上下两步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3)预埋件、对拉螺栓的处理。对于预埋件和对拉螺栓也要做好清洁工作,对拉螺栓止水片一定要按照设计尺寸制作、加工、焊接,止水片与螺杆要满焊,焊渣要清理干净。对于沾满油污的对拉螺栓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时要把铁件、止水片周围的混凝土振捣密实,防止再次出现窝、空洞、麻面质量问题与缺陷,从而引发水池施工缝的再次出现。

(4)在池壁钢筋骨架外侧增加带肋钢筋网片,减少钢筋间距来减少施工缝出现的几率。

(5)骨料增大级配,在满足泵送的情况下,增大粗骨料粒径。

(6)一般来说,如果砼尚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过早的凿毛,将易影响池壁钢筋、钢板止水带与砼的粘接握裹,对结构受力及防渗漏水不利。因此要把握凿毛的时机,凿毛过完的话,混凝土的强度已经形成,凿毛有一定的困难性,且不利于新老混凝土的结合。所以,凿毛的时机应该根据具体的实践来确定,可以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天气、气温等多种情况来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 任云峰.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浅析[J].山西建筑,2005.06.

[2] 李学春.水池工程施工缝的施工[J].山西建筑,2007.28.

[3] 龚丽敏.浅谈混凝土水池的防渗漏问题[J].山西建筑,2006.02.

[4] 薛忠斌,马克清.水池施工缝质量通病的防治[J].山西建筑,2005.17.

篇5:关于抗震型变形缝施工方案

对于建筑变形缝地面抗震型施工方案,我们可以根据下面所提供的的信息作为参考,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

安装流程:

一:槽口处理:

1、量好变形缝装置铝合金尺寸确定出槽口的宽度(宽度L=90mm,H=40mm),并用墨斗打线,2、分别从槽口至两侧90 mm处纵向切出深度为400(H=40 mm)的“L”型槽口

3、清理槽口面至平整,使之锏胶鲜士度和深度(L=90mm,H=40mm)),并保证施工基面的平整度、直线度、垂直度。

二:安装止水带:

1、再次平整清洁混凝土表面,不得有酥松,如果为确保平整做过表面处理(特殊情况可用混凝土抹平),尽量使其较为干燥才宜进行安装。

2、,安装止水带:①、在缝两侧平面层及止水带两边,用胶粘剂按每平米200克的比例涂刷,待基本不沾手时,将止水带平铺在混凝土基层上并用表面较为平整的板材压平压实。(本文由中科变形缝独家撰写)②、确保止水带接口无污物的情况下,然后按每平米50克(一两)在止水带接口涂上专用搭接胶。待完全干燥再次涂抹,等胶干到不粘手,再压平,压实。③、在与止水带水平转接中如遇到水平转接,阴角,阳角接头处根据现场情况剪截。

三、放样(安装配件前准备工作):在缝的两侧确定出确定出铝合金框架位置,同时确定出膨胀螺栓的位置,并作出标记。

四、铝合金基座(大)及框架的安装:

1、根据确定的膨胀螺栓位置,用电锤钻孔安装。

2、以缝中心(W)将铝合金基座(大)对称放入槽口,用膨胀螺栓将基固定。(确保铝合金基座接在同一平面,务必确保各个基座接头处基座的滑杆放置口连接一致,以便滑杆能在轨道内水平移动)

五、滑杆及中心板安装:,在中心板两侧及铝合金基座,打M8的孔,用镙杆与丝帽固定,在中心板(底层铁板)上中心向长度方向画与两边平行直线,在按每60 mm间距在(中心板)上打孔(配合螺钉),装上螺钉,并在下方轻旋上滑杆至不能自动掉下为宜。平衡拿起中心板(带有滑杆及小件型材),依次从铝合金基座(大)一侧将滑杆两头穿入其中(注:各个滑杆均向同一方向倾斜)

按上面步骤依次装中心板,压入橡胶嵌条,并调整位置,确保同一工作面,两边橡胶嵌条呈平行状。最后紧旋螺钉,紧固变形缝装置。

篇6:施工缝处理的要求有哪些?

1.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3.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5.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的施工缝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1.O。

(2)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观测校准。

篇7: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分析

及处理方法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好是连续浇灌混凝土,但是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施工缝若处理不好,往往会形成弱点,对结构受力、整体性及防水都不利,还对楼板的耐久性、抗渗漏能力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一、施工缝位置的留置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位置,必须在浇筑混凝土时事先考虑好。各种结构有不同的留法,但总的来说,施工缝应留在结构比较不重要的地方,或受力(主要指剪力)较小而施工又方便的地方。施工缝形成的截面应与结构产生的轴向压力相垂直,以便能直接发挥混凝土的特长——传递压力。例如:梁、柱的施工缝,应与构件的轴线相垂直;板、墙的施工缝,应与板面相垂直,具体说明如下: 1.1、水平施工缝:

①基础与基础梁间、基础梁与柱间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梁的下面和上面的水平面上。

② 柱与基础问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上面的水平面上。③梁与柱间的施工缝,宜留在梁底与柱的交接水平面上。④ 无梁楼板与柱间的施工缝,宜留在柱帽下面的水平面上。

⑤ 板与梁应一起浇灌。当梁的截面尺寸很大时,施工缝可留在板底面以下2— 3 cm处在水平面上,不得留在梁截面受拉区内。

⑥ 烟囱、水池、水塔的施工缝,可每隔1.5—2.0 m留一道,但水塔中水箱的施工缝,应避免留在支托斜底部分。

⑦ 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以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1.2、竖向施工缝: ①

浇灌单向板混凝土时,施工缝可留在与板跨平行的任何位置。②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留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③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及其复杂结构的工程,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④ 对于带有斜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应连续浇灌,若必须分开浇灌,施工缝则应在斜梁加腋的上部。

⑤ 现浇楼梯的施工缝,一般应按楼层设置在踏步板的1/3处。

二、施工缝位置的留置分析 2.1钢筋混凝土梁分析

1)、混凝土施工缝对剪力影响较大,对弯矩影响不大。在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中,梁的抵抗弯矩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受压和钢筋的拉力形成的,而混凝土施工缝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所以混凝土施工缝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弯矩承载力影响不大;由于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为两次浇注,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对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大。施工缝留置时,不需要考虑弯矩,只需考虑剪力即可。

2)、规范规定了确定施工缝位置的两原则: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7.4.5条规定:“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确定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

对于承受荷载的梁构件来说,什么地方剪力较小呢?显然是跨中,跨中的剪力为最小。所以施工缝留置在跨中是最合适的位置。旧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规定了梁的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请注意是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不是跨中三分之一“处”。从这个规定看出,跨中三分之一的范围内都是可以的,跨中是最合适的部位,而跨中的三分之一“处”,是这个合适范围的边界点,也就是这个范围的最不利点。(大多数工程师通常将梁板构件的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在跨中的三分之一“处”,即距离支座位置三分之一跨的位置。而且,大多数工程师认为把施工缝留置在跨中是不允许的。现场易混淆)

规范规定了“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的原则。在混凝土浇注前,梁的施工缝写需要用模板封堵,在跨中截面操作最方便,而在跨中三分之一处,往往有负弯矩钢筋,封堵模板不方便,清理施工缝混凝土界面也不方便,而且操作稍有偏差,就可能偏出了跨中三分之一范围。所以,从方便施工的角度来讲,跨中三分之一“处”,并不是合适的位置。

3)、综上所述,梁的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处”是不合适的。跨中三分之一“处”,既不是剪力最小的位置,也不是最方便施工的位置,这与施工规范的原则是不相符的。甚至有人认为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位置是不允许的,这与规范的原则更是矛盾了,恰恰相反,跨中才是施工缝留置的最合适位置。

2.2楼梯施工缝留设位置分析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施工缝位置留置一样)附楼梯施工缝留置图

正解是中间三分之一跨,最好在跨度正中,剪力最小处。休息平台的正中也就是井洞处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中间的三分之一跨按跨度分三段,在中间段的任何位置理解。因为施工中,缝留高了,施工不方便是,才按三分之一的最低限度选取。一般情况下,在上层板筋留缝较好。因为只有一层钢筋,支施工缝的模板好支。第二,上皮板筋一般在结构跨度的三分之一处断。

楼梯施工缝的留设分两种分别对待:

1、对于四周均为剪力墙的楼梯,施工缝最好留在楼梯梁的一半,进休息平台1/3净跨的部位(至少超过250-300mm)。此时楼梯梁在 相应剪力墙位置要留梁窝,至少过墙中,最好穿透。

2、对于四周框架的楼梯,施工缝最好留在楼梯段上下各3跑位

置,因为此时楼梯受力均靠楼梯梁承担,将其看做一受弯构件,就不 难理解为什么这么留置了。

三、施工缝的处理办法

为了不影响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应作如下处理:

1、若施工间歇时间未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可将新混凝土均匀倾人,盖满先浇好的混凝土,然后用振捣工具穿过新混凝土达到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层内5—10 cm,将新老混凝土一并捣实,结成整体。

2、若施工间歇时间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则必须等待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177 MPa时,方可继续施工。

3、若施工间歇时间较长,已浇筑的混凝土早已硬化,在新浇筑混凝土前应作如下处理:

① 清除接缝表面的水泥浮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等;

② 将钢筋上的乡斑及浮浆刷净; ③ 必要时将旧混凝土适当凿毛;

④ 用清水冲旧 昆凝土表面,使旧{昆凝土在浇筑新{昆凝土前保持湿润;⑤ 浇筑新混凝土前,在接缝面上应先铺一层厚度为1—1.5 cm水泥砂浆(对于水平施工缝,该水泥砂浆厚度宜为2— 3 cm); ⑥ 将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细致捣实。

4、梁、柱施工缝应与梁、柱轴线垂直,板、墙施工缝应与板面、墙面垂直,不家做成斜坡形。

5、留梁的竖向施工缝时,应先做一块隔板,放在施工缝的位置上,再浇灌混凝土。隔板应按梁中钢筋位置留出缺口,满插到梁底,若隔板上不留缺口,板就被钢筋挡住,插不到梁底,混凝土的水泥砂浆就容易从下部流出,使梁底形成一个强度较低的水泥砂浆层。

6、做板的竖向施工缝时,为了避免混凝土收缩裂缝,可采用新加设接应钢筋的办法。接头钢筋一般可采用‘p6一

四、对于本工程2#楼A区独立承台施工缝的看法

本工程2#楼A区独立承台采用塔吊浇筑混凝土,在夜间由于塔吊问题造成承台混凝土无法一次成型而产生了施工缝。要是真的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建议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时插一些短钢筋头,且在混凝土还未终凝前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拉毛处理,以便于与第二次浇筑的砼充分结合。第二次混凝土浇筑应在第一次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1.2 MPa后方能浇筑,浇筑前把砼表面清水冲洗干净再浇筑。

五、结束语

篇8:建筑变形缝模板施工

1 现有变形缝模板施工工艺

1.1 变形缝两侧结构同时施工

在建筑变形缝两侧模板同时施工的条件下, 可通过普通木模板施工工艺、硬质泡沫板塞缝施工工艺以及通常对拉螺栓加固施工工艺来开展变形缝施工操作[1]。

1.1.1 选取普通木模板施工工艺时, 在对常规支模体系进行衡量和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胶合板、木方和双钢管开展变形缝两侧同时施工, 并将木方与双钢管之间用山型卡进行固定, 错开布置相邻梁的对拉螺栓, 详细布置情况。

1.1.2 硬质泡沫板塞缝施工工艺。结构梁同时绑扎钢筋, 在中间部位插入硬质泡沫板, 以三脚架对两侧进行加固处理, 确认绑扎牢固后浇筑混凝土。

1.1.3 通长对拉螺栓加固施工工艺。在变形缝施工过程中, 定植一个标准的模板盒子置于结构中间, 将对拉螺栓穿过模板盒子内部, 实现两侧结构的有效连接, 使得变形缝施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待变形缝施工完成后, 仅需要放出盒子内的砂子, 即实现了模板的拆除, 实际施工操作具有一定的简洁性。

1.2 变形缝两侧结构先后施工

1.2.1 普通木模板施工工艺在变形缝两侧结构先后施工过程中, 与两侧同时施工的施工方法存在一致性, 都是在衡量和分析常规支模体系的基础上, 采用胶合板、木方和双钢管开展变形缝两侧同时施工, 并将木方与双钢管之间用山型卡进行固定, 错开布置相邻梁的对拉螺栓, 详细布置情况如图2所示。

1.2.2 以硬质泡沫板塞缝施工工艺开展变形缝两侧结构先后施工时, 先开展一侧结构梁的施工, 加以养护操作, 待脱模后将硬质泡沫板固定于梁上, 再开展另一侧的施工操作, 以三脚架进行加固操作, 待支模完成后即可开始混凝土的浇筑操作, 具体施工情况如图3所示。

2 变形缝模板施工工艺的对比

2.1 普通木模板施工工艺

在建筑变形缝模板施工过程中, 普通木模板施工工艺相对比较繁琐, 施工过程中往往重复安装、拆除各环节, 施工过程实际耗费时间较长, 并且在模板拆除后相关配件极易丢失, 模板拆除难度较大, 因此普通木模板仅仅适用于建筑变形缝缝隙较大的施工中[2]。

2.2 硬质泡沫板塞缝施工工艺

在建筑变形缝施工中, 泡沫板的承受能力有限, 实际强度较低, 在单面支模体系加固操作中, 施工难度较大, 加大了模板移位、涨模等隐患, 若硬质泡沫板塞缝施工的同时, 在其两侧开展混凝土浇筑操作, 难以保证硬质泡沫板两侧受力均衡, 建筑变形缝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2.3 短方木塞缝施工工艺

短方木具有一定的强度, 在单侧模板支模加固施工中, 应当在两侧增加一定数量的短木方, 以保证施工质量。若实际施工过程中变形缝较窄且梁断面较高的情况下, 则难以开展可靠的施工操作。短方木塞缝施工工艺与硬质泡沫板施工工艺相比, 工艺原理上存在一定相似性, 但实际施工效果比硬质泡沫板塞缝的施工效果稍好一些。

2.4 单侧对拉螺杆加固施工工艺

该工艺在变形缝施工过程中有效的解决了单侧支模难以加固的问题, 提高了变形缝施工质量, 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施工材料浪费的问题, 并且一次性模板材料难以从变形缝中清除干净。在变形缝较窄且梁断面较高的情况下, 难以实现一次性模板塞缝施工, 与短木方塞缝施工工艺存在相同的问题。

2.5 通长对拉螺栓加固施工工艺

通长对拉螺栓加固施工具有良好的便捷性, 施工操作简单且盒子和砂子易于回收, 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但在建筑变形缝模板施工过程中, 需要提前加工定制, 实际耗费时间较长, 该种加固方式自重明显,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支撑体系的负担, 不利于施工材料的合理化利用[3]。

3 卡头式对拉螺栓施工工艺

在文章以上内容中分析了常用支模工艺的不足支出, 加以深入分析后提出一种现代化的定型施工工艺, 即卡头式对拉螺栓施工工艺, 实现了螺帽、山型卡以及槽钢焊之间的有效连接, 促进卡头的形成, 通过对拉螺杆的穿连, 实现了模板的合理化固定, 为建筑变形缝模板施工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基础。在拆模过程中, 仅需要适度旋转螺杆把手即可。由此可知, 卡头式对拉螺栓施工工艺在建筑变形缝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既适用于变形缝两侧结构同时施工, 也适用于先后施工。施工操作比较便捷, 实际加固效果较好, 利于回收再利用, 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持高度一致。

4 结语

相关实践研究表明, 卡头式对拉螺栓施工工艺在建筑变形缝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保证变形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 其经济指标明显低于其他工艺, 建筑施工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在建筑变形缝施工中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在今后同类工况施工中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汉时, 杨金兴.变形缝处双剪力墙模板施工[J].工程质量.2011 (12)

[2]何学军.试论建筑工程中的模板施工[J].中国外资.2013 (15)

篇9:浅谈混凝土施工缝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 混凝土 施工缝 质量 控制

在日常的质量检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现浇混凝土施工缝的质量问题。众所周知,混凝土施工缝是工程结构的薄弱环节。为了增强混凝土的整体性,规范规定现浇混凝土尽可能连续浇筑,避免留置工缝。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施工缝的留置是难以避免的。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注意混凝土施工缝留置的位置、缝的接茬情况施工缝留置的位置、缝的接茬情况和施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情况。为确保施工缝的施工质量,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施工缝留置的位置要正确

混凝土主要是承受竖向荷载的。它的抗拉强度(仅占抗压强度的7%~14%)大大低于抗压强度,其抗拉强度仅影响构件的抗裂度,不影响承载力。为使结构受力最合理,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剪力墙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规范对此也做了详细的、明确的规定)。

对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筑量较大,整体性要求较高,一般不宜留施工缝。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一般也不宜留置施工缝。我们经常遇到的混凝土条形基础和独立柱基础也应一次性浇灌完毕,不宜留置施工缝。

规范还规定: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 mm~30 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对大断面梁规范没有具体规定断面尺寸,一般认为与现浇板连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筑,只有当梁的高度大于1 m时,才允许将梁单独浇筑并按照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对筒支梁,在荷载作用下跨中段剪力较小,施工也比较方便,施工缝应留置在梁跨度中间1/3范围内。

在浇筑圈梁时,由于砖墙的十字接头、丁字接头、转角墙垛、门窗洞口、预留洞口的上部以及圈梁与其他混凝土构件交界处如带有雨篷、阳台、天沟板等的圈梁属于结构薄弱环节,是关键部位,都应连续浇筑,除此外的部位均可留置施工缝。

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筑,若为多层楼梯,而且上一层为待浇筑的现浇楼板时,可留置施工缝,并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范围内,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段轴线方向。

雨篷由于浇筑量小且是悬臂构件,应一次浇筑完毕,不能留施工缝。

我们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施工单位不能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留置施工缝,为了施工的方便,施工缝留置随意性很大,给工程留下了结构隐患。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施工缝留置的位置。

二、加强施工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在施工中,尽可能不留施工缝,必须留施工缝时,一定按照规定留置,要特别注意接缝的时间、接缝的质量情况。

浇筑完的混凝土初凝以后,不能过早地在其上浇筑新的混凝土,否则在振捣新建筑的混凝土时,就会破坏已初凝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当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1.2 MPa以上时,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首先清除施工缝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垃圾、松动的沙石,钢筋上的油污、锈斑和砂浆等杂物。采用表面涂缓凝剂(如纸浆废液)处理垂直施工缝时,应在拆模后即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清除表层水泥浆,使石子外露。水平施工缝前后层混凝土的结合是通过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的压力、接触面的摩擦力及以前后层混凝土的黏结力来实现的;垂直施工缝是通过接触面产生的咬合力和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粘结力来提高其抗剪能力。因此施工缝表面粗糙,对先后层混黏土结合有利。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其表面凿毛,然后把施工缝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低洼处不得有积水)。在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水平缝处形成石子密集区,影响混凝土强度,浇筑前水平缝处应先铺一层厚度为10 mm~15 mm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垂直缝也应先刷一层水泥浆(水泥∶水=1∶0.4),然后开始浇筑混凝土。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施工缝,在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其直径为12 mm~16 mm,长度为500 mm~60 0 mm,间距为500 mm。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缝,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宽度比不得大于1),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角螺栓进行观察校正。

结构复杂和重要结构的混凝土施工缝应根据设计部门要求进行处理。当设计无规定时,为加强其整体性,可在施工缝处补插钢筋,直径为12 mm~16 mm,长度为300 mm,数量视施工缝表面积和结构重要性确定,但每处不得少于两根。也可在前层混凝土面层涂敷一层环氧树脂黏结剂,但这种黏结剂应采用受水分影响较小的固化剂(如600号聚酰胺),并应在黏结剂固话之前开始浇筑混凝土。对地下水位以下的混凝土施工缝,必须做防水处理。

三、结束语

篇10:施工缝渗漏水原因及措施(定稿)

1. 现象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酥松,接搓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2.原因分析

(1)施工缝留的位置不当,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2)施工缝混凝土面没有凿毛,残渣没有冲洗干净,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3)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浇筑上层混凝土后,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4)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粘结。

(5)施工缝未做企口或没有安装止水带。(6)下料方法不当,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7)混凝土墙体单薄,钢筋过密,振捣困难,混凝土不密实。(8)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造成接搓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2. 3. 1.3.3 治理措施

(1)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少留置施工缝。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墙体不宜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和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

4.(2)施工缝宜留置成凸形缝、阶梯缝,平口缝应埋金属止水带或贴BW止水条。施工缝必须清理干净。

5.(3)金属止水带的接头应满焊,不得有缝隙。墙(柱)竖向钢筋或箍筋穿越止水带所割的空洞,应补焊完整。BW止水条7d的膨胀率应不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浸入水中最大膨胀率为150-300%;应用时,需将混凝土粘贴面凿平后抹水泥浆找平层,直接粘贴于找平层表面,接头处用钢钉固定。

6.(4)混凝土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即在混凝土中按水泥用量的10%掺入UEA或WG-HEA微膨胀剂。

7.(5)浇筑上层混凝土前,应先在施工缝处浇筑一层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增强新旧混凝土的粘结。

8. 9. 10.(6)高于2m的墙体,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浇注入模。(7)施工缝处混凝土要仔细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8)对施工缝处出现的渗漏点(缝),应视渗漏情况和水压大小,采用促凝胶浆、氰凝(丙凝)灌浆堵漏。

11. 12. 1.3.3 治理措施

(1)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少留置施工缝。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墙体不宜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和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

13.(2)施工缝宜留置成凸形缝、阶梯缝,平口缝应埋金属止水带或贴BW止水条。施工缝必须清理干净。

14.(3)金属止水带的接头应满焊,不得有缝隙。墙(柱)竖向钢筋或箍筋穿越止水带所割的空洞,应补焊完整。BW止水条7d的膨胀率应不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浸入水中最大膨胀率为150-300%;应用时,需将混凝土粘贴面凿平后抹水泥浆找平层,直接粘贴于找平层表面,接头处用钢钉固定。

15.(4)混凝土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即在混凝土中按水泥用量的10%掺入UEA或WG-HEA微膨胀剂。16.(5)浇筑上层混凝土前,应先在施工缝处浇筑一层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增强新旧混凝土的粘结。

17. 18. 19.(6)高于2m的墙体,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浇注入模。(7)施工缝处混凝土要仔细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篇11:楼梯施工缝露筋现象技术处理方案

一、基本方案

先将露筋砼表面凿毛,清理干净,然后视露筋深度的大小,当露筋深度较小时,采用15厚1:2水泥砂浆粉刷抹平处理,当深度大时,则在板底重新安装模板,留置浇灌口,浇筑微膨胀C35细石砼,振捣密实。

处理流程为:凿毛→清水冲洗干净→验收→粉水泥砂浆(浇筑微膨胀C35砼)→养护。

二、基层处理

首先将缺陷处松动的骨料、夹渣凿除干净,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用布将缺陷处的积水抹干,保持表面湿润,最后在基层表面涂抹一层水泥净浆(水灰比控制在0.45~0.5左右)。

三、修补用料

采用1:2水泥砂浆或高一标号细石砼,掺入10%掺量的UEA砼膨胀剂,水灰比不能太大,以防止候补后砼面干缩开裂变形。

四、修补

将修补用料压入处理后的缺陷内,人工插捣分多次填满,压抹、拍实,外表压光。

五、养护

篇12:后浇带及地下室施工缝止水钢板

根据本公司多年的施工经验,后浇带的施工,待先期混凝土浇筑完毕60天(可根据实际现场及混凝土的情况提前)以后。后浇带浇筑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及杂物清除,涂刷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面剂,选择气温低于先期混凝土浇筑的天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养护不少于14天。

止水板连接部位采用搭接双面满焊。具体作法见下图: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施工方法

篇13:浅议楼梯施工缝位置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一个不成文但全国流行的“行规”:楼梯施工缝上返“三步”, 即楼梯施工缝留置在楼梯梯段与平台交叉点向上三个踏步的位置。遍查有关资料, 从无规范对此有过规定, 但为什么执行同一标准的工程质量在全国各地执行时实体工程质量千差万别, 而此要求却在全国东西南北如此一致呢?为此, 我们从规范演变历史和其作用进行技术分析, 以达到彻底消除陈规陋习, 顺应技术发展趋势, 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1 各阶段规范对施工缝的要求

1.1《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4-83) 规定:第4.4.17条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助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1) 柱子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 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毫米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在梁托下部; (3) 单向板, 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 (5) 双向受力楼板、厚大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刚架及其它结构复杂的工程, 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4-1992) 第4.4.18条与上述内容几乎没有改变, 直接引用。

1.3《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2010版)

7.4.5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检查施工记录。

条文解释:

7.4.5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 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确定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 原则上不应留置施工缝;当必须留置时, 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1.4《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 (GB50666-2011) 规定:

8.6.3垂直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1/3范围内;

(2) 单向板施工缝应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

(3) 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

(4) 墙的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 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处;

(5) 后浇带留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 特殊结构部位留设垂直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5 由上述规范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GB50204-2002规范以前对施工缝设置有明确规定, 总体思路是对横向结构施工缝要求留置在剪力较小部位, 但均没有对楼梯进行专门规定。GB50204-2002出台后, 取消了有关具体规定, 而要求“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GB50666-2011在大部分内容沿用旧规范的同时, 亮点是提出了楼梯施工缝设置的问题, 但其说法是“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 这里的关键词是:宜、端部、1/3范围内。也就是说从梯段1/3处至端部范围内均可以留置施工缝, 没有强调剪力最小的跨中1/3范围。

2 楼梯施工缝上返“三步”的来历

从技术发展的历史看, 上述规范也基本反映了技术发展的历程,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 我国的混凝土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当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当低, 200号就算是“高标号”了, 且当时混凝土性能相对很低, 拌制还处于简单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状态。由于实际情况, 对于当时的住宅楼现浇楼梯来说, 施工缝当然就是最重要的问题了, 对于当时的砖混结构住宅建筑来说, 一般层高也就在2800~3000之间, 楼梯大多采用双跑形式, 因此, “三步”正好是梯段板1/3位置。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专业技术人员少, 业务技能较低, 对于规范详细内容理解并不完整, 但大家都知道最常用的就是必须执行楼梯施工缝返三步是必须执行的铁律, 通过现场管理人员把这一传统传承下来, 类似如今不懂交规的人都知道不能撞红灯, 以至于到现在都难以改变。

3 楼梯施工缝的技术分析

楼梯施工缝上返三步, 亦或现今有人解读为梯段中间1/3跨留置施工缝, 一直被认为是质量最有保证的原因是该部位混凝土结构承受剪力较小, 从实际情况看, 其实混凝土抗剪力相对于钢筋来说很小, 在现今混凝土性能已经与早期不可同日而语的时代, 而从施工角度来说, 施工缝留置在梯段板中间部位弊端极多:首先, 在第一次支模时, 由于是“上返”, 无可靠地参照物和固定措施, 完全靠工人自行测量、推导位置尺寸、标高、角度, 操作难度很大, 很容易出现偏差, 一旦出现偏差, 极易造成底板不平、构件严重变形的情况, 对结构受力和外观都影响极大;其次, 第二次支模时, 要拆除部分已完成的模板才能往上支模, 此过程时间很短, 但楼梯构件一下子变成悬挑构件, 极容易导致内部裂缝;第三, 施工缝不好处理, 接缝处的混凝土往往不密实或由于垃圾清理不干净形成夹渣。很显然, 在此楼梯施工缝留设在梯段跨中是弊端远远大于利。GB50666-2011在大部分内容沿用旧规范, 有抄冷饭嫌疑, 即使对有“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说法, 也易引起人们对上返三步的联想, 显然是不严谨的。

4 现实施工存在的问题

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而一般施工技术人员均在施工方案中忽略此要求, 对施工缝尤其是楼梯施工缝留置处理缺少明确要求和说明, 也是导致现场的原因。部分质量监督人员缺少对规范的变化熟悉、了解, 固执己见、思维僵化, 而施工单位又碍于地位不能据理力争, 导致其错误扩大, 影响范围更广。

5 正确的处理方法

建议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时, 施工技术人员要认真学习规范,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 建议将楼梯施工缝留置在梯段的端部的梁截面内, 并在方案中明确处置方法, 画出节点大样。如果相关部门决议不许可, 也可适当调整设置在楼梯平台内, 回避施工缝留置在梯段中间的问题。

6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学习, 了解新规范、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才能适应工程技术的发展, 对一些传统的陈规陋习不能“入乡随俗”地一味迁就, 而是要科学地应对解决。既可减少工人施工难度, 也有利于工程质量的保证。

摘要:本文由楼梯施工缝的施工规范以及楼梯施工缝上返“三步”的讨论, 引出楼梯施工缝施工中存在问题, 继而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以规范楼梯施工缝施工措施, 提高施工质量。

关键词:楼梯施工缝,规范,位置,问题

参考文献

[1]崔福秀.探析楼梯施工缝施工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 2012 (35) .

[2]孙柱升.楼梯施工缝设置位置之我见[J].建筑工人, 2009 (12) .

篇14:地铁隧道施工缝防水处理方法

关键词:地铁隧道;施工缝防水;处理方式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地铁隧道规模不断扩大,加之选择地铁作为交通出行方式的人们越来越多,这对地铁隧道的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地铁隧道的工程质量,满足运营安全与使用年限,就必须做好地铁隧道的防水工作。但是,地铁施工人员普遍了解地铁隧道“十缝九漏”的情况,尤其是施工缝的漏水。虽然现阶段的地铁工程中有许多处理施工缝的方法,但是不同处理方式有着不同的要求与标准,造成许多操作人员由于没有全面了解对施工缝进行处理的方法,而严重影响了地铁隧道的施工质量。在这一背景下,对地铁隧道施工缝防水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刻不容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1相关概述

1)地铁隧道的防水类型。从总体上来看,地铁隧道的防水类型可以划分为3种,即排水型、防水型和防排结合型。其中,排水型是指在保证地铁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将地下水排放到隧道内部的排水系统中;防水型是指利用防水材料将地下水封堵在结构衬砌之外或利用注浆方式将地下水的流通道封堵;放排结合型则是通过初期支护将大部分地下水封堵在结构衬砌之外,再将小部分地下水通过隧道内部排水系统排出,可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降低排水费用。

现阶段,我国地铁防水处理办法普遍采用防水型与防排结合型。防水型是十分直接、便捷的一种排水方式,应用较为广泛。但是由于结构衬砌一直受到水压力的影响,相比另外两种方法而言,防渗漏性不强,并且一旦发生漏水也难以解决;防排结合型能将防水与排水的优势有机结合,虽以防水为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结构衬砌的水压力,从而大大减少了漏水的可能性,同时,地铁隧道排水工程也无需消耗过多的费用。在一般情况下,防水型适用于干旱、雨少并且地下水位较深的城市地铁,多在北方城市;防排结合型适用于地下水充沛,并且少量排水不会对地下水位造成影响的城市,多在南方城市。在选择地铁隧道的防水类型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铁防水等级以及环境要求等,在排水不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满足防水的可靠性。

2)防水工程最薄弱环节。在使用地铁隧道的过程中,其出现渗漏水的情况十分普遍,同时危害性也较为严重。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渗漏水问题,则会给地铁隧道的整体质量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到地铁隧道结构的使用年限及安全性。而在地铁隧道的施工防水中,施工缝是最为薄弱的部分,因此,对施工缝的防水处理工作尤为重要。在一般情况下,施工缝是指由于受到施工方法或技术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缝隙。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混凝土的自防水效果。因此,必须根据施工项口的实际需求及设计需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地铁隧道的整体质量。

2地铁隧道施工缝防水处理办法

2. 1双道遇水膨胀嵌缝胶与预埋注浆管

1)处理方法。首先将要粘贴遇水膨胀嵌缝胶的施工缝清理干净,保证其表面的平整、干燥及干净。然后将嵌缝胶挤出,通过专用注胶器将其均匀的粘结在施工缝部位。遇水膨胀嵌缝胶固化成型后的高度一般为8 mm~10 mm,宽度为15 mm~20 mm o粘贴完嵌缝胶后,要尽量避免其在施工过程中或受到天气影响而遇水,若嵌缝胶提前遇水膨胀则会在极大程度上降低其止水能力;预埋注浆管的时间应当在结构全部完工并且降水停止之后,不应在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注浆,而是在施工缝出现渗漏水情况后,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注浆修补工作。在施工缝表面结构的中线上固定注浆管,其固定间距尽量保证在40 cm ~50 cm,具体需根据施工缝的长度与宽度进行设置。然后采用搭接法将注浆管连接,其长度需大于2 cm。同时,需暂时封堵住注浆管的开孔部位,避免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有杂物通过开孔进入或堵塞导管。在注浆时需根据注浆管材料的承压范围,结合施工缝的大小、实际渗漏水量确定注浆压力,通常为0. 3 MPa~2 MPa,此时必须注意不得对二次衬砌混凝土造成影响。

2)适用范围。采用双道遇水膨胀嵌缝胶与预埋注浆管处理施工缝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并且处理方法简单,不论是环向还是纵向的隧道施工缝的处理都较为容易。同时,该方法还能对施工缝进行长期、多次的处理,具有不可逆性。主要适用于车站与出入口通道、通风道、区间接口、区间迎水面等部位的施工缝,还有暗挖车站主体结构施工缝、盾构洞口后浇环梁两侧施工缝等。

2. 2钢边橡胶止水带

1)处理方法。首先,利用铁丝将钢边橡胶止水带固定在结构钢筋上,间距在40 cm,左右,必须确保固定的可靠性,以避免在振捣或浇筑混凝土时对其造成影响;然后,采用盆式安装法将止水带水平设置在结构平面部位,开孔向上,以确保在振捣或浇筑混凝土时,其内部产生的气泡得以顺利排出;最后,除了要将止水带进行必要的对接之外,还需将止水带的其他接头部位进行工厂接头,禁止在现场处理接头。钢边橡胶止水带的对接方法可选择冷接法:a采用U形箍件夹住钢边止水带2条,并用铆钉枪铆紧;b采用丁基双面胶带(宽14 cm,厚2 mm)缠绕钢边止水带的对接处,并采用橡胶片(宽20cm,厚3 mm)粘住丁基双面胶带的外侧胶,然后用U形箍件夹住其外侧;。若结构厚度未超过50 cm,在其中线位置设置止水带,并且结构两侧厚度需小于5cm,施工缝表面与止水带纵向中线的距离需小于3 cm。若结构厚度超过50 cm,则止水带外侧的混凝土厚度应在25cm~30 cm;d在将施工缝部位的混凝土进行浇筑与振捣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止水带的稳定性,避免止水带受到影响而变形;e止水带将施工缝封堵之后,围护结构与止水带之间的杂物难以清理干净,因此需要对施工缝进行凿毛,并将其清理干净;f要保证止水带和混凝土能密实咬合,发挥止水带的防水作用,就必须给予混凝土振捣的充分时间,确保其振捣质量。

2)适用范围。钢边止水带的安装十分方便,有效加长施工缝的水流通道,但不利于后期处理。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明挖车站、矿山法区间、明挖区间等迎水面结构的施工缝。

2. 3制品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

1)施工方法。先将施工缝清理干净,尽量预留梯形凹槽,然后将经过处理的止水条直接固定在施工缝的凹槽上。若施工缝表面无法预留凹槽,则直接将止水条贴在其表面;若基面潮湿不能粘贴止水条,可用水泥钉将其固定在基面上,间距大于20 cm;充分振捣施工缝部位的混凝土,保证其密实程度,并且在振捣的过程中,严禁振捣棒接触止水条。

2)适用范围。制品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具有遇水膨胀的特性,并且其密封防水作用良好,能充分接触到施工缝的不规则表面、间隙及空穴等,并产生极大的接触压力,从根本上防止施工缝渗漏。其主要适用于车站楼板施工缝、通风井施工缝等非迎水面结构的施工缝。

3结语

在对地铁隧道施工缝进行防水处理时,必须根据地铁隧道各部位的不同结构、不同作用及不同防水要求进行综合考虑,不仅要强化地铁隧道防水质量,还需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以降低投入成本。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地铁隧道项口的整体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畅. 论可持续发展之人居环境的低碳设计[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02:46-48.

[2] 张靖,李强,周渊. 陕西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13,12:448-453.

[3] 李敏娟. 西安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06:1-75.

上一篇:成功女性论坛演讲稿下一篇:感冒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