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督管理办法(暂行)

2024-04-17

工程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精选8篇)

篇1:工程监督管理办法(暂行)

安全、质量、进度监督管理办法(暂行)

为全面履行建设单位对工程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的监督管理职责,以服务、协调、保障、监督“八字方针“为原则,以达到成本最低、工期最短、质量最优为目的,特制定本管理办法,望各部门严格按照执行。

一、监督管理人员带班、值班规定

1、全体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人员参与,统一安排,每月25日下发次月带班、值班计划。

2、每班不少于两人共同对地面、井下所有施工工程进行巡查,做好相关原始记录。

3、当班人员遇休班、请假必须提前办理手续,确定好替班人员,不得空班、漏班。

4、严格执行交接班管理制度,做到“上不清、下不接”。下班出井后及时填写相关记录。

二、现场安全监督管理

1、入井前巡查地面矿灯房、检身房、井口调度室、绞车房、班前会议室等地点各类记录、台账是否及时填写。

2、清查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特作人员是否配置到位,清点各作业点现场作业人员人数。

3、检查井口及作业现场各类管理牌板是否及时进行填写及变更。

4、检查“一通三防”、“三条生命线”等设施运行是否正常,提升运输系统防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

5、监督检查放炮管理是否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等制度执行,现场火工产品是否及时装箱上锁等。

6、查处各作业点现场“三违”行为。

7、及时向调度室报告现场安全事故,并根据领导安排协助进行调查、处理,汇报调查、处理的结果。

三、现场质量监督管理

1、所有监督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施工工程的技术参数,支护方式、施工工艺及流程,熟悉质量验收各项规范。

2、掌握每个作业点现场施工情况,合理调节对每个工序施工结束后的验收,上一个工序验收不合格决不允许下一个工序施工。

3、清楚记录每个作业点所使用的支护材料,会同工序验收情况,每班必须经双方现场管理人员签字认证。

4、出现质量不合格,当班能整改的必须现场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完毕,当班不能整改的,及时汇报调度室,调度室接报告后及时将情况转呈工程管理科,由工程管理科根据情况下达《质量整改通知书》,并督促落实整改。

5、及时对各施工作业点出现的隐蔽工程进行记录,并报告调度室。当隐蔽工程处理结束,参与现场验收,并对隐蔽工程所产生的工程量、材料使用量、用工量、误工影响时长等记录清楚,并及时汇报调度室。

6、掌握井下各施工作业点的围岩变化情况,当出现断层、褶皱、揭煤等围岩变化较大时必须及时汇报调度室,调度室必须及时汇报总工程师,由总工程师指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勘察,确定处理方案。

7、检查各施工作业点所使用的材料是否为双方约定的材料型号、规格等,使用代用材料是否经批准,未经批准决不允许使用,并及时汇报调度室。

8、按照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及时督促施工单位现场制作砂浆、喷射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取样试压块,经初凝后双方现场人员在试压块一侧共 同签字确认,做好记录,并及时将记录交工程管理科。

9、掌握各施工作业点涌水变化情况,如发生较大变化时,及时汇报调度室,调度室报总工程师安排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和测定,并分析变化原因,确定防治措施。

四、进度跟踪管理

1、每班跟班、值班人员对各施工作业点的进度进行收尺,做好记录,并及时汇报到调度室。

2、作业点未能正常施工,必须对影响施工的原因进行追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3、跟班、值班人员对各施工作业点的劳动组合、工序流程衔接情况必须掌握,要时刻分析是否合理,提出改进建议。

五、监督管理信息交流

1、所有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人员必须加入“广丰煤矿工作联系群”,及时相互沟通监管工作中的防范重点、心得体会、工作建议等。

2、调度室对前一天安全生产情况汇总,并及时将汇总表公布在“广丰煤矿工作联系群”,所有人员必须及时查阅。

六、罚则

1、次月带班、值班计划每月25日未及时下发,对责任人处以200元罚款。

2、每班带班、值班人员未做好现场相关原始记录、签证,每次处以100元罚款。

3、当班人员遇休班、请假未提前办理手续,未确定好替班人员,出现空班、漏班。对责任人每次处以100元的罚款。

4、未进行交接班,下班出井后未及时(8小时内)填写相关记录,每次处以50元的罚款。

5、发现一般安全隐患当班未督促落实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每次对当班带班领导处以200元的罚款。

6、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报告调度室,每次对当班带班领导处以200元的罚款。

7、调度室接到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后未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及领导,每次对当班调度室值班人员处以200元的罚款。

8、相关部门及领导接到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后未及时落实整改,每次对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处以200元的罚款。

9、现场发现“三违”行为不及时进行处理,每次对当班现场带班或值班人员处以50元的罚款。

10、当班发生安全事故不及时汇报调度室,每次处以100元的罚款;伙同施工单位瞒报的,每次处以1000元的罚款;不按领导安排配合、协助事故调查,每次处以1000元的罚款。

11、每个工序施工结束后不及时进行验收,上一个工序不合格同意下一个工序施工而导致工程不合格,每次处以200元的罚款。

12、每个作业点所使用的支护材料、工序验收情况记录不清楚,未现场经双方现场管理人员签字,每次处以100元的罚款。

13、当班出现质量不合格,当班能整改的未现场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完毕;当班不能整改的未汇报调度室;调度室接报告后未及时将情况转呈工程管理科;工程管理科未根据情况及时下达《质量整改通知书》,未督促落实整改;每次对责任人处以200元的罚款。

14、未及时对各施工作业点出现的隐蔽工程进行记录,未报告调度室;参与现场验收后未对隐蔽工程所产生的工程量、材料使用量、用工量、误工影响时长等记录清楚,未汇报调度室;每次对责任人处以200元的罚款。

15、井下作业点出现断层、褶皱、揭煤等围岩变化较大时未及时汇报调度室;调度室未及时汇报总工程师;指派的技术人员未及时到现场进行勘察,确定处理方案;每次对责任人处以200元的罚款。

16、施工作业点所使用的材料不是双方约定的材料型号、规格等,使用代用材料是未经批准而同意使用,每次对责任人处以200元的罚款。

17、施工单位现场制作砂浆、喷射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取样试压块,不参与现场监督,无记录,不及时将记录交工程管理科,每次对责任人处以200元的罚款。

18、施工作业点涌水发生较大变化时,不及时汇报调度室;调度室不及时报总工程师;安排的技术人员不及时进行现场勘察和测定,分析变化原因,确定防治措施;每次对责任人处以200元的罚款。

19、每班跟班、值班人员未对各施工作业点的进度进行收尺,无记录,不及时汇报到调度室,每次对责任人处以100元的罚款。

20、作业点未能正常施工,未对影响施工的原因进行追查,无相关记录,每次对责任人处以50元的罚款。

21、调度室对前一天安全生产情况汇总,未及时将汇总表公布在“广丰煤矿工作联系群”,每次对责任人处以50元的罚款。

广丰煤矿

二〇一六年九月十日

篇2:工程监督管理办法(暂行)

2004年3月19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系统工程建设管理监督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企业监察办法(试行)》、《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工程建设监督,要以国家法律法规、集团公司有关文件规定为依据,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维护企业利益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三条工程建设的监督,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开展专项效能监察的重要内容,各级监察部门是此项监督工作的主管部门。

第四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保证和支持监察人员履行职责,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应积极配合。

第二章监督内容

第五条对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落实与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是否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否在组织保障、管理制度、办事程序、质量控制等方面层层明确、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是否认真执行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工程建设的规定,是否承担建设实施和财务管理的全过程责任,是否实行安全事故、质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及其它违章违纪行为等责任追究制度。

第六条对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和材料采购等招标情况进行监督。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是否依法执行招标制度;是否参照有关电力建设工程招标文件范本编制招标文件;是否按照集团公司颁发的工程招标管理办法组织实施;招标中是否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标中

是否体现科学、严谨、择优的原则;定标中是否体现集体决策的原则;招标投标人员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

第七条对招标过程中是否严格审查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以及设备、材料供应商的资质与能力进行监督。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是否具备与工程建设要求相对应的资质等级,是否具备足够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是否存在无证、假证和越级承揽工程项目以及违规转包、分包等行为;工程建设设备、材料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是否具有国家、行业指定的专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部门的同类(同批)产品质检合格报告资料。

第八条对工程建设的合同管理进行监督。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是否参照工程建设合同范本签订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和材料采购等合同,对主要合同与范本相比有重大修改的合同文件是否按规定报批;合同签订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合同文件是否明确有关要求和权利义务关系及违约责任;合同签订后是否依法管理和执行等。

第九条对工程建设技经和资金管理进行监督。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是否正确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否正确、合理使用相关定额、取费标准,有无初步设计概算超可研估算、施工图预算超初步设计概算问题;是否合理使用建设资金;是否合理支付工程进度款;技经人员是否经过岗位培训并持证上岗;是否存在预算和结算中高估冒算、徇私舞弊、弄虚作假问题;是否设立了专项账户,做到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挤占、挪用、截留以及损失浪费工程建设资金问题;是否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工程审计制度,是否严格贯彻执行了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办法和有关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办法,对审计出的问题是否予以清理整顿、限期改正及其后效检查。

第十条对工程验收进行监督。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是否严格按照合同条款、电力建设验收规范和标准,组织工程各阶段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对火电工程竣工验收是否按照原电力部颁发的《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执行;对水电工程竣工验收是否按照《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T5-2000)执行。

第十一条对违纪行为进行监督。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工程建设中有无严重渎职、贪污受贿、徇私舞弊、偷工减料和违规处理设备材料等违法违纪问题。

第三章监督方式

第十二条实行即时监督。监察、审计等监督部门参加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和材料采购等招投标活动,实行即时监督。

第十三条实行专项监督。监察、审计等监督部门通过开展专项效能监察或采取联合检查、重点抽查以及调阅有关档案、账册、资料和请有关人员说明情况等方式进行监督。

第十四条实施民主监督。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应按厂务公开制度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将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和材料采购招投标等情况予以公布,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并报监察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实施社会监督。认真受理反映工程建设的媒体曝光、来信来访和举报,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责任追究与奖惩

第十六条在工程建设中发生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按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

第十七条工程建设中发生的违纪违规问题,要纳入本单位三项责任制进行考核,并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对领导干部实施责任追究。

第十八条在工程建设管理监督工作中成效显著者,由监察部门向行政主管领导建议给予奖励。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单位。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负责解释。

篇3:工程监督管理办法(暂行)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互联网互联互通问题逐渐成为电信监管的重点, 网间通信质量引发了互联网用户的申诉, 也受到社会普遍关注。为了适应国家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 需要综合利用行政、技术、经济等多种监管手段, 重点解决互联网互联互通突出矛盾。因此, 《办法》的出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该《办法》共5章3 2条, 适用于互联网骨干网通过互联单位签署协议实现直联以及通过原信息产业部批准的互联网交换中心 (以下简称交换中心) 转接的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信息产业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省区市通信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除大区直联链路扩容和交换中心接入链路扩容之外的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 规范网间通信障碍处理, 保障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畅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互联网骨干网通过互联单位签署协议实现直联以及通过信息产业部批准的互联网交换中心 (以下简称交换中心) 转接的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

第三条信息产业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除大区直联链路扩容和交换中心接入链路扩容之外的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

第四条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应符合信息产业部颁布的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对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的测试应按照信息产业部规定的方法及本办法的要求进行。

第五条信息产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 (以下统称电信监管部门) 按照A类障碍和B类障碍的网间通信障碍分类对网间通信质量予以监督管理:

(一) A类障碍:

(1) 互联双方互联设备间数据包双向转发时延、双向转发丢失率 (即附件5中PB或PE区段的双向转发时延、双向转发丢失率, 下同) 连续3日忙时平均值均达到《网间通信障碍时延与丢包率对应表》 (附件4, 下同) 中的相应数值;

(2) 在互联双方指定节点间的测试 (测试次数不少于2次) 中, 跨网数据包在进入对方网络至离开对方网络, 产生的转发时延平均超过35ms, 或产生的转发丢失率平均超过0.5%;且与对方网内非跨网数据包从互联节点至目的测试点的双向转发时延、双向转发丢失率 (即附件5中PC或PD区段的双向转发时延、双向转发丢失率, 下同) 相比, 时延或转发丢失率超过对方网内同类指标的25%以上;

从互联一方网内指定节点向互联对方网内指定节点发起数据包跨网转发测试的频次不小于2次/h, 每次发送测试数据包不小于1 000个;

数据包在对方网内产生转发时延、转发丢失率的具体计算方法见《跨网通信中对方网内障碍指标计算方法》 (附件5, 下同) ;

(3) 由于互联另一方的原因, 互联一方的某一IP地址段的用户无法正常访问某一访问点或无法正常使用某一业务;

(4) 信息产业部规定的其他网间通信障碍。

本办法所称A类障碍是指符合上述条件之一且不属于B类障碍的情况。

(二) B类障碍:

(1) 互联双方互联设备间数据包双向转发时延、双向转发丢失率连续3日忙时平均值均达到《网间通信障碍时延与丢包率对应表》中的相应数值;

(2) 在互联双方指定节点间的测试 (测试次数不少于2次) 中, 跨网数据包在进入对方网络至离开对方网络, 产生的转发时延平均超过50 ms, 或产生的转发丢失率平均超过2%;且与对方网内非跨网数据包从互联节点至目的测试点的双向转发时延、双向转发丢失率相比, 时延或转发丢失率超过对方网内同类指标的100%以上;

从互联一方网内指定节点向互联对方网内指定节点发起数据包跨网转发测试的频次不小于2次/h, 每次发送测试数据包不小于1 000个;

数据包在对方网内产生转发时延、转发丢失率的计算方法见《跨网通信中对方网内障碍指标计算方法》;

(3) 由于互联另一方的原因, 互联一方的某一IP地址段的用户无法访问某一访问点或无法使用某一业务 (互联双方事先商定的互不提供的某些访问点除外) ;

(4) 信息产业部规定的其他网间通信障碍。

本办法所称B类障碍是指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情况。

本办法所称忙时, 由电信监管部门指定。

本办法所称大区直联, 是指负责疏通全国范围或由多个省级行政区域组成的相应片区内网间互通流量的互联网骨干网网间直联。

本办法中涉及的测试数据, 是指在指定互联方向以及指定链路上忙时进行的测试。

第二章 网间通信质量保障

第六条互联单位应设立互联工作机构负责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管理工作, 明确总部和省级机构的网间通信质量管理职责分工、联络人及责任人, 设立网间通信障碍24 h的联络方式 (如申告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箱等) , 保证每天24 h网间通信障碍沟通渠道的畅通。未设立省级机构或者相关管理职责不在省级机构的, 互联单位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网间通信质量管理职能, 由其总部代为行使。

本办法所称联络人是指负责总部或省级机构网间通信质量管理的一般管理人员, 主要职责是对本单位或下属机构反映, 或者其他互联单位申告的双方运行维护人员沟通、协调未果或沟通失败的网间通信障碍, 与对方联络人实时沟通、协调, 及时排除网间通信障碍。网间通信障碍未予以及时排除的, 向本单位责任人及时报告。

本办法所称责任人是指负责总部或省级机构网间通信质量管理的互联单位领导、互联工作机构领导, 主要职责是对本单位联络人反映, 或者其他互联单位申告的网间通信障碍, 予以沟通、协调、指挥、调度, 在网间通信障碍处理过程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第七条互联单位应相互书面通报本单位网间通信质量管理职责分工, 联络人、责任人的姓名、联络方式, 以及网间通信障碍24小时的联络方式 (如申告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箱等) , 并向电信监管部门备案。

若上述信息发生变化, 变更的信息应在24 h内以双方商定的方式向其他互联单位通报, 并在10日内向电信监管部门备案。如果双方就变更信息的通报方式事先未商定或不能达成一致, 互联单位应将变更的信息在24 h内以传真方式向对方通报。

第八条互联单位应按照事先告知对方的网间通信质量管理职责分工做好省级机构层面和总部间的沟通、协调工作。需要省级机构层面沟通、协调的, 当省级机构层面的沟通、协调未果或沟通失败时, 应采用总部间的沟通方式予以沟通、协调。不需要省级机构层面沟通、协调的, 应直接采用总部间的沟通方式予以沟通、协调。

第九条当接到网间通信障碍用户申诉、互联单位申告, 或者经电信监管部门测试发现网间通信障碍时, 互联单位应按照先本网后他网的障碍排查顺序, 排查网间通信障碍的障碍段落是在本网还是在他网。

在确认非本网原因后, 互联单位应按照双方事先商定的申告方式向对方申告。

如果双方就申告方式事先未商定或不能达成一致, 可采用传真方式提交或当面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 (附件1, 下同) 的书面方式申告, 也可采用相互书面通报过的电话方式申告。

当采用传真方式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时, 应使用网间通信障碍24 h申告电话、联络人电话确认对方是否收到传真;被申告方应在收到书面申告后1 h内传真回执签收的《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当面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时, 被申告方应在《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 (一式两份) 上签收。

当采用相互书面通报过的电话方式申告时, 应做好电话记录, 视本方工作需要做好电话录音, 并在1 h内向对方补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被申告方应在收到书面申告后1 h内传真回执签收的《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

第十条互联单位向对方申告后, 双方联络人、责任人应积极沟通, 紧密配合,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网间通信障碍, 尽快恢复网间通信。

网间通信障碍排除后, 被申告方应按照双方事先商定的告知方式告知对方。如果互联双方就告知方式不能达成一致, 被申告方应填写《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相关栏目传真告知对方, 并电话确认对方是否收到传真;申告方应在收到传真后1 h内向对方传真回执确认障碍是否消除, 并电话确认对方是否收到传真回执。

对由于互联双方互联设备间直联链路不足和交换中心接入链路不足的原因造成的A类障碍、B类障碍, 双方就扩容事宜协商解决不成的, 互联单位可以向电信监管部门申请协调, 由电信监管部门按照《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处理办法》予以协调、做出行政决定。

互联单位应按照以下原则并参照本网内同类障碍的处理时限, 共同制定网间通信障碍的处理时限:

(1) 对由于互联双方互联设备间直联链路不足和交换中心接入链路不足之外的原因造成的A类障碍, 从收到《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到消除网间通信障碍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72 h (互联双方对IP地址段等数据事先商定更新周期的, 按双方商定的周期更新数据, 下同) , 其中对由于互联另一方的原因, 互联一方的某一IP地址段的用户无法正常访问某一访问点或无法正常使用某一业务, 从收到《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到消除网间通信障碍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4 h;

(2) 对由于互联双方互联设备间直联链路不足和交换中心接入链路不足之外的原因造成的B类障碍, 从收到《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到消除网间通信障碍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72小时, 其中对由于互联另一方的原因, 互联一方的某一IP地址段的用户无法访问某一访问点或无法使用某一业务, 从收到《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到消除网间通信障碍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4 h。

第十一条互联单位省级机构遇有网间通信障碍不能及时排除的, 应以本单位内部规定的沟通方式 (如书面方式、电话方式等) 及时与本方总部沟通, 由本方总部继续协调。与本方总部沟通的时限、程序及其他条件由互联单位自行确定。

第十二条互联单位在网间通信障碍的沟通、协调过程中, 应妥善保存以下相关证据, 以便电信监管部门确定责任方, 相关证据应真实、准确, 并至少保存1年: (1) 用户申诉记录或互联单位申告材料 (书面材料、电话记录及电话录音等) ; (2) 网间通信障碍的测试记录; (3) 与对方的沟通协调记录。

互联单位采用的网间通信障碍测试手段应能科学判别网间通信障碍的障碍段落是在本网还是在他网。

第十三条互联单位遇有由于互联另一方的原因, 互联一方的某一IP地址段的用户无法访问某一访问点或无法使用某一业务的B类障碍, 应立即与对方沟通, 互联双方相关机构责任人应参与指挥网间通信障碍排除。在排障遇到困难时, 应本着先抢通、后排障的原则立即恢复通信。

第十四条互联单位遇有由于互联双方互联设备间直联链路不足和交换中心接入链路不足之外的原因造成的A类障碍、B类障碍, 需要省级机构层面沟通、协调的, 沟通、协调后, 在本办法规定的时限内仍不能排除的, 互联单位相关机构可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及相关证据, 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申告。不需要省级机构层面沟通、协调的, 由互联单位总部沟通、协调后, 在本办法规定的时限内仍不能排除的, 互联单位总部可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及相关证据, 向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申告。

互联单位相关机构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后, 发现网间通信障碍消失或得到排除时, 应立即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报告。

互联单位相关机构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提交的相关证据应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要求。

互联单位有义务配合电信监管部门对网间通信障碍调查取证。

第十五条互联单位相关机构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后, 在下列时限内网间通信障碍未得到排除, 且未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下达《网间通信障碍责任判定书》 (附件2, 下同) 的, 互联单位总部可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及相关证据, 向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申告:

对于A类障碍, 从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到消除网间通信障碍或收到《网间通信障碍责任判定书》的最长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日;

对于B类障碍, 从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到消除网间通信障碍或收到《网间通信障碍责任判定书》的最长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日。

互联单位总部与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间沟通, 可以和互联单位总部间沟通交叉进行。

互联单位总部向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提交的相关证据应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要求。

第十六条互联单位应相互配合, 制定并实施网间通信保障的应急预案, 保证在节假日、重大活动等异常流量突发情况及其他紧急状态下的网间通信畅通和通信安全。在实施应急预案遇到困难时, 可按照职责分工向电信监管部门申请协调。

第三章 网间通信质量监督

第十七条电信监管部门应监督互联单位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在制度上保证网间通信障碍在基层得以沟通、协调。

电信监管部门应主动听取互联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关注用户申诉, 发现问题或问题隐患后应及时疏导, 妥善处理, 避免突发事件和恶性事件的发生。

沟通的频次应随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问题涉及范围及严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十八条电信监管部门应利用以下渠道, 分析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的主要矛盾, 突出监控重点:

(1) 定期分析省内用户申诉受理电话 (12300) 及其他用户申诉渠道涉及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问题的数据信息, 组织互联单位排查网间通信障碍;

(2) 要求互联单位对网间通信质量定期测试, 并提交能科学判别网间通信障碍的障碍段落是在本网还是在他网的测试记录。

分析及测试的频次应随本行政区域内网间通信质量问题涉及范围及严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十九条电信监管部门应不定期组织网间通信质量的监督抽查, 及时了解网间通信质量状况, 并视情况向互联单位通报监督抽查结果。

第二十条电信监管部门收到互联单位相关机构提交的《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及相关证据后, 应在下列时限内予以取证, 下达《网间通信障碍责任判定书》并及时告知申告方:

对于A类障碍, 从收到《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到下达《网间通信障碍责任判定书》的最长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日;

对于B类障碍, 从收到《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到下达《网间通信障碍责任判定书》的最长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日。

电信监管部门可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 判定网间通信障碍的障碍段落是在申告方的网络还是在被申告方的网络。

电信监管部门在取证期间, 发现网间通信障碍消失或得到排除时, 应在上述时限内告知申告方, 不再下达《网间通信障碍责任判定书》。

第二十一条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收到互联单位总部提交的《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及相关证据后, 应填写《网间通信障碍申告转办单》 (附件3, 下同) , 转交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办理。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收到《网间通信障碍申告转办单》后, 应在转办单上规定的时限内办理完毕。

第二十二条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应每月发布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的情况通报, 对全国范围内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予以监督。通报内容包括:由于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问题对互联单位的处罚情况、网间通信障碍互联单位申告情况等。

第二十三条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应要求各互联单位定期报送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相关数据。

如互联双方报送数据不一致,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可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指定第三方机构进行测试、判定, 要求相关互联单位限期改正。

第二十四条电信监管部门应要求互联单位制定并实施网间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当互联单位实施应急预案遇到困难时, 应予以协调, 保证在节假日、重大活动等异常流量突发情况及其他紧急状态下的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畅通和通信安全。

第四章 网间通信质量检查与处理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 拒不执行信息产业部依法做出的行政决定的, 由信息产业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四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 未在规定时限内排除网间通信障碍的, 电信监管部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对责任方进行处罚, 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 并可建议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相关互联单位的主要领导给予记过处分, 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记过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电信监管部门应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 并可建议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相关互联单位的主要领导给予记过处分, 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记过的行政处分:

(1)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 未向对方通报本方联络人、责任人的姓名、联络方式, 网间通信障碍24 h的联络方式及变更的信息;

(2)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 不受理对方书面申告或电话申告, 或者收到对方书面申告后未签收或未在规定时限内传真回执;

(3)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 故意向电信监管部门提供虚假的网间通信障碍相关证据, 或者采用的网间通信障碍测试手段经电信监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会论证或由信息产业部指定的检测机构检测证明无法科学判别网间通信障碍的障碍段落是在本网还是在他网, 屡次利用此测试手段作为申告证据;

(4)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 拒绝配合电信监管部门对网间通信障碍调查取证;

(5)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 报送数据有误, 不按照有关要求改正。

第二十七条同一互联方向上由于互联双方互联设备间直联链路不足和交换中心接入链路不足之外的原因造成的A类障碍、B类障碍的同类情况在3个月内共出现两次以上 (含两次) 申告或者在6个月内共出现三次以上 (含三次) 申告, 且责任方为同一互联单位的, 电信监管部门应视情况对责任方给予通报批评, 并可建议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相关互联单位的主要领导给予记过处分, 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记过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擅自中断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互通, 关闭或限制原已互联互通的网间业务的, 电信监管部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七十条、《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并可建议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相关互联单位的主要领导给予记过以上行政处分, 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以擅自降低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的方式限制电信用户选择其他互联单位依法开办的电信服务的, 信息产业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七十二条以及《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并可建议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相关互联单位的主要领导给予记过以上行政处分, 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发生网间通信中断或网间通信严重不畅时, 未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恢复通信的, 电信监管部门应根据《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并可根据不同后果, 建议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相关互联单位的主要领导给予记过以上行政处分, 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由信息产业部负责解释。

篇4:工程监督管理办法(暂行)

《拍卖监督管理办法》的前身是《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于2001年1月1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01号公布。

从《暂行办法》到《新办法》经历了12年的时间,“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以及拍卖业的快速发展,《暂行办法》中的部分条款需作进一步完善。根据2012年立法计划,为保护拍卖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拍卖企业和拍卖行为的监督管理,工商总局对《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负责人介绍说。

12年催生《新办法》

经历了近几年拍卖市场的急剧扩张,截至2012年4月12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拍卖企业5600家,其中文物拍卖企业323家,近年成交额虽然受到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但仍处于高位。伴随着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虚假宣传、知假拍假等市场乱象丛生,《新办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相对于12年前的《暂行办法》,修订过的新办法在某些方面做出了一些改动:重点对备案管理、现场监拍等制度进行了修改,简化了办案程序、完善了监管制度,新办法第5条增加了“拍卖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作为备案材料;根据《拍卖法》的规定,将备案内容中拍卖公告发布的“媒体”改为“报纸或者其他新闻媒介”;增加了“成交清单”和“拍卖现场完整视频资料或者经当事人签字确认的拍卖笔录”作为拍后备案内容,便于对拍卖会后发现的问题调查。

“同时也增设了一些新的规定,在备案材料增加营业执照复印件,有利于解决异地管辖问题;增加网上备案和提供视频等资料的内容”,明确了拍卖备案受理时限,拍卖企业只要在拍卖活动当日前到工商机关备案即可;增加了网上备案的新方式,同时工商机关对拍卖备案材料的保存期限有了明确规定,“保存期限应当不少于5年”;同时也明确了工商机关对拍卖备案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的职责。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主任刘双舟在逐条比较了修订后的《新办法》和《暂行办法》后,认为“两者均为21条,其中无实质性修改的条款总计有15个。新增的两个条款(第2条和第6条)属于照搬《拍卖法》的条款。废除和新增的内容也都是因法律依据调整和社会发展不得不变的内容,如不再以《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为执法依据,增加网上备案等。”他认为这次修订值得肯定的内容有两方面:第一,不再将“不经拍卖竞价程序处分拍卖标的”作为禁止行为,这可能为拍卖企业开展“私洽”业务保留了余地;第二,明确了拍卖备案不属于行政许可。

影响有限 期待政府角色

虽然《新办法》在正式发布之前向社会进行了意见征集,但1月5日正式发布后还是在艺术圈引起了热议,特别是日后将会对拍卖企业和拍卖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表示“《拍卖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为了配合现在的市场发展状况,文物艺术品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在近些年快速發展的情况下,更加需要成熟法律法规的规范指导,而《新办法》就是其中之一,未来政府可能会有更多关于艺术市场的法律、法规出台。”。

《新办法》的对象是拍卖企业,相关从业者也有自己的看法,华辰拍卖董事长甘学军向记者表示,《新办法》的出台体现了社会和监管部门对拍卖行业的关注,同时也反应了主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的意愿,就其中具体条款,拍卖企业最关心的是企业办理相关手续的简化。新办法中增加了网络申报备案等方式,帮拍卖企业降低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同时甘学军也表示,文物艺术品拍卖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此次《拍卖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一方面能够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同时也能促使企业、消费者和主管部门形成相对一致的认知,共同促进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工商部门作为拍卖行业的主管部门之一,在以往日常的操作中也面临很多问题,“新办法细化了有关措施”,增加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拍卖企业的备案材料保存期限应当不少于五年”的规定。这明确了工商部门的职责,有利于拍卖活动后续问题的解决,任职于工商部门的刘先生表示。

虽然新办法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调整,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艺术市场的乱象,“总体上讲,除了对明显过时的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外,并无实质性改变。同时对拍卖业普遍关心的恶意串通、非拍卖主体开展经营性拍卖活动问题、网络竞价泛滥等问题几乎没有涉及。它对未来《拍卖法》的修订没有太大借鉴意义,但这并不能否认新办法的意义。”刘双舟说。

这种看法也得到了拍卖市场专家王凤海和季涛的认可,王凤海说“新办法并无太多实质性变化,但其个别条文的修改,却体现出市场监管在向着合理、宽松、更具操作性方向发展。”

季涛同时也表示,从本质上说,拍卖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市场销售行为,与商场里卖货没什么根本差别。今后,法律、行政法规能否逐渐减少对于拍卖活动上的限制和干预,还有待于将来对于我国《拍卖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修改!

此次《新办法》的出台在业内引起了大讨论,其实我们讨论的可能并非《新办法》本身,而是因为《新办法》背后国家对于艺术市场监管的态度。二十年来艺术市场的发展,虽然有《拍卖法》和《暂行办法》等条款来监管,但其实对艺术市场的影响有限,“政府的角色在艺术发展初期的20年间是隐形的”,长期参与艺术拍卖的某位资深人士这样说。

近些年来艺术市场乱象的出现,政府的角色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查税门”、《新办法》的出台等事件都表明政府开始加大对艺术市场的监管力度,而如何监管、监管哪些,就成为艺术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引起这次关注的真正原因。

篇5:工程监督管理办法(暂行)

《铜川市民生工程财政资金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二月九日

铜川市民生工程财政资金监督检查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民生工程财政资金(以下简称民生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民生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陕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生工程是指在一定阶段内,为扩大政府服务面,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和谐铜川建设而实施的教育工程、就业再就业工程、社会保障工程、住房保障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公共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建设工程、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城乡居民增收工程。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民生资金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安排用于民生工程的资金,包括预算内资金、专户资金、政府性基金等。民生资金按其用途分为基本建设类项目资金和补助类项目资金两大类。

第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是实施民生资金财务监管的职能部门。财政业务机构(指各级财政部门的业务科、股等,以下简称业务机构)和财政专职监督机构(指各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局、科、股等,以下简称专职监督机构)共同履行监督职能,依法对民生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情况进行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确保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

第五条

各业务机构和专职监督机构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

业务机构对项目资金投入规划和项目预算编制进行审核;对民生资金安排和拨付使用进行日常监管和测评。

专职监督机构对业务机构履行日常监督管理职责情况负有再监督职责。对资金使用管理进行监督,独立开展财政专项监督检查,发现和反馈民生资金管理和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依法处理处罚各类违规违纪问题。

第六条

民生资金监管原则:

(一)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和制度,对民生资金依法监督管理。

(二)财政部门按照资金流向对项目预算编制、资金拨付和资金管理使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监督;建立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协作机制,将财政监督融入财政管理之中;各级财政部门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建立监督信息报送和共享机制,在财政系统内部形成监督合力。

(三)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实行专款专用,确保民生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测评,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七条

业务机构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对有关部门报送的民生资金投入计划进行审核;对民生工程项目预算、决算、项目实施方案及完成情况进行审查和项目评审,确保项目投入计划和项目预算合理、真实和完整。

(二)根据项目预算和工程实施进度审核用款计划,及时拨付项目资金。

(三)对用于提供公共服务或项目建设的资金,要按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拨付资金;尚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实行项目资金“直通车制”、“报账制”等支付方式;直接补助到个人、家庭的资金,原则上委托金融机构通过“一卡通”或“一折通”,直接发放给受益对象,确保资金拨付的安全有效。

(四)对项目资金管理使用进行日常监管,及时掌握工程项目投资、财务执行情况,督促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专项绩效评价办法,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第八条

专职监督机构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预算是否按要求列入财政预算。

(二)项目资金是否按资金计划投入,有无资金落实不到位或假配套问题。

(三)是否制定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资金使用考核办法,并按规定进行管理,是否按要求实行了财务监管,对应纳入专户管理的资金是否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规范使用。

(四)项目资金是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或按规定方式支付;是否按进度核拨工程建设资金,有无挤占、截留、挪用资金问题。

(五)各项财政补助是否按政策补助到受补对象,有无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截留、贪污、挪用财政资金问题;对个人的补助是否以“一卡通”或“一折通”的形式直接发放到补助对象。

(六)项目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等是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实行招标;对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是否按照政府采购程序采购;项目实施过程是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施工合同制。

(七)民生工程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项目是否达到设计功能或取得预期效果。

(八)其他需要检查的事项。

第九条

专职监督机构按照《财政检查工作办法》和《财政检查工作规则》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开展检查,编制工作底稿,根据检查结论出具财政检查报告。建立财政检查复核制度,确保检查结果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

第十条

业务机构和专职监督机构要建立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财政监督协作机制。

专职监督机构在民生资金监督中负有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统一汇总等职责。可以接受业务机构委托或与其共同开展财政专项检查,也可根据资金管理需要,独立实施重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业务机构作为决策依据。

业务机构要配合专职监督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将民生项目规划和资金计划抄送专职监督机构,同时要将财政专职监督机构的监督成果运用于管理制度的改进完善之中。

建立社会义务监督员制度。县级财政部门要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对民生资金进行监督。

第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依托金财工程和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交互平台,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对民生资金实行网络信息化监管。

第十二条

各级专职监督机构要建立纵横联动的检查机制,对民生资金进行全系统的监督检查。

市财政监督检查局对全市民生资金监督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及时反映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管理动态。

市财政监督检查局统一安排部署全市财政监督检查力量,根据工作需要,抽调人员进行交叉检查。

各区县专职监督机构要定期报送民生资金监督检查情况季报表和年报表,反映本级项目资金安排、实施进度和使用情况。

第十三条

财政部门和有关监督部门之间要注重检查结果的综合利用,实现监督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检查。

第十四条

各级审计部门对同级民生工程项目和资金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五条

财政部门将项目测评结果同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和“三奖三管六保障”激励政策相挂钩实施奖罚。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对拨付资金不及时的部门或单位,要及时下发整改意见书。对不按要求配套资金的部门或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第十七条

未按有关规定对民生工程项目进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罚。

第十八条

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资金管理使用中出现违法行为的,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罚。

第十九条

未经批准擅自变更预算,依据《预算法》的规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

第二十条

项目实施单位在会计管理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依照《会计法》及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罚。

第二十一条

篇6:工程监督管理办法(暂行)

法律法规 2010-06-20 16:35:21 阅读200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各级各类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以下简称各监督机构)的监管行为,依据《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中

省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全省各监督机构实施监督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以下简称省总站)制定本省从事建设活动的各方责任主体有关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对全省施工单位有关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及有关作业人员、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负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取样送检的见证人员、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中从事检测活动的人员以及商品混凝土、预制构件、砂浆预拌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试验人员、有关责任主体单位从事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测活动的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检查各监督机构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各项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配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下简称省厅)对全省监督机构和人员进行考核管理;对特殊结构、重点工程进行调研性监督。

设区市的市、区两级监督机构的监管范围由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划分,并报省厅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处和省总站备案,未按要求备案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监督机构按划分范围对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施具体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县(市)监督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施具体的质量安全监督管

理。

各专业监督机构只能监督经省厅核准认定范围内的专业工程,并实施具体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第四条 各监督机构对在建工程监督管理工作中,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技术标准的规定,不得擅自降低或提高要求。

第五条 各监督机构应切实履行《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责,对已实施监督的工程质量安全相关责任主体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行为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依

法处理。

各责任主体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应按照《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资料统一规定》的要求执行。

第六条 各监督机构在对有关责任主体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当文明监管,争创文明监督机构。省总站定期开展对各监督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检查、评比。

第七条 各监督机构应按照省总站统一组织,积极推广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环保、节能要求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省总站适时公布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

术目录。

第八条 从事建设工程活动的各方责任主体和人员有权对监督机构及监督人员在监督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投诉。

第九条 省总站对为全省监督管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和存在违规行为的监督机构、人员,给予表彰奖

励或批评、处理。

第十条 省总站按省厅的安排统一组织全省工程质量评优和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各监督机构应当在具体的监督活动中做好工程质量评优和文明工地验评工作。

第十一条 各监督机构应每半年将其具体监管工程的有关报表通过网络等形式报省总站。(报表见附

件1)

第十二条 各监督机构必须经省总站考核合格,并取得省厅颁发的考核合格证书后,方可开展监督管理。考核不合格的,由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人员(以下简称监督人员)应取得相应的监督人员考核合格证书和执法证书方可从事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监督人员考核工作,在省厅统一管理下,由省总站具体负责。

第二章 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各监督机构应当设专人对建设单位提供的监督申报资料进行审查(申报内容见附件2)。对申报资料有不符合规定的,应当一次性告知其补充完善;符合规定的,经逐级审批(审批表见附件3),自收到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内发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办理通知单》(见附件4)。监督机构应要求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将施工许可证和建设单位批准的开工报告报送至监督机构,监督机构在审查后十个工作日内发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实施监督通知书》(见附件5),开始实施

监督。

第十四条 监督机构应当指派质量、安全监督人员具体负责监督工作,其中土建、安装、安全监督人

员各一人。

第十五条 监督机构在发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实施监督通知书》后五个工作日内,安排监督人员进

入施工现场进行首次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监督人员对所监督的工程,从首次监督检查至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每月应检查一次,每次检查不得少于两人,具体检查内容按照《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质量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表》(附件6)、《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表》(附件7)的要求执行。

对于由建设单位直接发包的且未纳入总承包单位管理的专业承包单位:

1、责令建设单位负责协调、督促专业承包单位接受总承包单位的管理并支付相应的管理费用,保证施工现场统一管理。拒不协调、督促的,应书面告知建设单位由其承担的责任和后果。

2、按照《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质量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表》和《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表》的要求对专业承包单位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 监督机构应对验槽、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节能等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竣

工验收过程进行现场监督,监督内容为:

(一)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各方人员的资格、验收程序、验收内容、验收执行的标准是否有效;

(二)检查相应的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测报告(强制检测内容见《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通知》陕建监总发[2009]034号文件中的陕西省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强制检测参数表)。

监督机构在监督验收中应如实做好监督验收记录(记录表见附件8),在监督验收过程中发现有违反国家和省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应当责令改正,并重新组织验收。

第十八条 监督机构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前检查以下工程竣工验收文件:

(一)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报告;

(二)装饰装修分部、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分部、建筑电气分部、智能建筑分部、通风与空调

分部的使用功能性检测报告;

(三)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电梯安全检验合格证;

(四)监理单位出具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五)勘察、设计单位出具的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六)各分部工程验收记录;

(七)城建档案馆出具的工程竣工档案预验收认可文件;

(八)公共聚集场所及大型人员密集场所由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验收证明文件。

第十九条 监督机构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七个工作日内,向备案受理单位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格式见附件9)。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概况;

(二)对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及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检查情况;

(三)对工程竣工资料抽查情况;

(四)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整改和质量事故处理情况;

(五)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监督情况;

(六)对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建议。

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应由负责该项目的质量监督人员编写,有关专业监督人员签认,工程质量监督机

构负责人审查签字、加盖公章。

第二十条 各监督机构应按照省总站制定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档案管理制度,做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档案记录、收集、整理和归档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设区市的市、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按划分的监管范围、县(市)监督机构按行政区域每半年应组织一次对在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质量安全检查,重点查处违法建设工

程。

在组织的检查中,发现有未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的违法工程,应当责令立即停工,并按以下情况处理:

1、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擅自开工的,书面告知相应规划主管部门。

2、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未办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擅自开工的,依照《陕西省建

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行处理。

3、已取得《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办理通知单》,但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的,书面告知

相应施工许可证管理部门处理。

第三章 处罚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监督机构有条件的应当设置法规部门,负责本机构法规工作。不具备条件的监督机

构,要设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第二十三条 案件来源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一)监督人员在对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中或监督机构在组织的工程质量安全检查中发现的违

法行为;

(二)监理、检测单位报告的违法行为;

(三)公民、组织等实名投诉举报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四条 监督人员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中,若发现有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应口头责令被检查单位立即排除隐患,并记入监督记录(见附件10)。

若发现有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向监督机构主管负责人请示后,监督人员应口头责令被检查单位立即排除事故隐患,并将情况记入监督记录,在及时办理手续后由监督机构追发《责令排除重大安全事故隐

患通知单》(见附件11)。

若在排除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向监督机构主管负责人请示后,监督人员应口头责令被检查单位立即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或暂时停止施工,并将情况记入监督记录,在及时办理手续后由监督机构追发《责令立即撤出作业人员通知单》(见附件12)或《责令暂时停止施工通知

单》(见附件13)。

第二十五条 监督人员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中发现违法行为,需作出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改正的,由监督人员收集相关证据,经逐级审批后,监督机构负责人签发《纠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在监督机构发出《纠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后责任单位逾期未改正或拒不改正的,由站务会直接作出

处罚决定。

监督机构责令责任主体限期改正的,应当确定合理的整改期限。

第二十六条 监督人员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中发现违法行为认为应当立案的;监督机构负责受理投诉、举报的部门在对投诉、举报进行初始调查后认为应当立案的;应按本规定第二十五条的要求向有关 4 单位发出《纠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后,提出立案建议,填写《立案申请表》并附相关材料,送法规部门初

审,由站务会议研究决定。

第二十七条 立案后,监督机构指派人员及时进行调查,收集证据。监督人员在进行调查时,应当向

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

调查人员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过程中,应当收集以下证据: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调

查询问笔录、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

只有查证属实并与案件具有关联性的证据,才能作为处罚的依据。

第二十八条 案件调查终结,调查人员应当出具《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调查终结报告的内容包括:案件基本情况、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处罚建议等。

第二十九条 监督机构内负责调查的部门应将案件调查终结报告送法规部门审核,由站务会作出初步处罚意见。法规部门应填写《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当事人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处罚意见,并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诉、申辩和听证的权利。

第三十条 法规部门将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审核意见和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等材料递交站务会,由站

务会作出处罚决定。

《处罚决定书》由监督机构负责人签发。

第三十一条 处罚决定发出后送达、执行、结案按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各监督机构认为应当给予违法责任主体停业整顿、降低资质或吊销资质证书的行政处罚,应逐级上报省总站,由省总站核实后报省厅进行处罚。

第三十三条 各监督机构应当使用全省统一格式的行政处罚文书(见附件14-25),规范行政处罚案

卷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

第四章 对监督机构监管措施

第三十四条 各监督机构及其监督人员应当按照《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本规定的要求,认真履行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总站通过省厅对监督机构负责人或相关监督人员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取消监督人员考核合格证书、建议省政府法制部门吊销执法证书、建议主管部门将其调离监督工作岗位。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

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规定的监管职责以罚代管;

(二)监督人员在实施监管活动中直接或间接从事经营活动;

(三)超越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要求,擅自制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文件;擅自制定技术管理文件,降低或提高国家、省技术标准;在监管活动中,擅自要求被监管对象降低或提高国家、省技术标准。

(四)监督机构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单据;

(五)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

(六)在实施监管活动中,索取、接受或者以借为名占用被监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监督职权有关

系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

(七)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由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负责解释。

篇7:工程监督管理办法(暂行)

【颁布部门】 吕梁市政府

【发文字号】 吕政发[20l0]16号

【颁布时间】 2010-03-02

【实施时间】 2010-03-02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吕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吕梁市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市直企、事业单位:现将《吕梁市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一O年三月二日

吕梁市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市工程建设领域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决策科学、投向合理、运作规范和监管严格的工程建设领域监管体制,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保证工程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部委、省市出台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行政区域内的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全部使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政府融资(含单位借贷资金)、使用国际组织或外国政府资金,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学校、医院、宾馆、商品住宅及捐资修建项目等)建设项目。具体包括

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和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土地开发整理等工程,以及上述工程的管道、线路、设备、安装、装饰装修、附属设施等。

第四条 工程建设项目应当实行项目法人制、项目招投标制、项目合同管理制、工程项目监理制、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制。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接受国务院关于行政监督职责分工部门依法对项目实施活动及其当事人的监督;同时要成立独立的项目监督小组(监督小组组长由行政主管部门或项目建设单位的纪检组长或监察室主任担任),负责工程建设项目的全程监督。项目建设单位要与该工程建设项目有关单位及相关负责人签订工程项目廉政责任书。

第五条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据本部门职责,负责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主要负责对重点工程项目的立项报建、勘察设计、土地供应、工程发包、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工程预决算以及主要设备、材料采购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土地供应、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量变更、工程预决算及审计等情况,审批机关应当同时报送同级监察机关。

第二章 立项报建、工程发包

第七条 纳入本级政府年度预算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当由同级人大审议,政府组织实施。

第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向发展改革部门申请核准、备案。申请前,拟立项目须经市政府批准,同时应征得由国土、建设、财政部门对土地使用、建设规划、资金来源进行审核把关,并出具审核意见;申请后,应根据立项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行业规划等申请项目用地。

第九条 符合《山西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的国有投资建设项目,依据国办发[2002]21号文件规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在有形建筑市场内依法招标,其他项目也可进入有形建筑市场内依法招标发包。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和招标代理机构的选择、主要设备材料的采购也应当依法组织招标。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可以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的项目,须有关部门批准。重大建设项目由政府批准,其他项目由项目审批部门批准,如项目审批部门只审批立项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工程项目在招标前,各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工程预算和招标拦标价报财政部门核准。财政部门委托财政投资评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依据施工图纸、现场施工条件、施工标准规定规范和建筑材料市场价进行评审,最终评审结果作为最高拦标限价,同时作为财政部门安排项目资金预算和资金拨付的依据。

第三章 工程施工、竣工验收

第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开工审批手续,并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实施管理。

承发包双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依法签订施工合同,同时报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

第十一条 工程建设项目要推行监理制度,保证监理质量。

监理企业不得转让、转包监理业务,不得挂靠、借用资质承揽监理业务。第十二条 工程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批准规模、申请用途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除不可抗拒因素或涉及安全、质量问题外不得变更;确须变更的,应当依据分级审批,先审批后变更。

(一)工程量价款累计变更额小于工程总预算5%的,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审批。

(二)工程量价款累计变更额在工程总预算5%(包括5%)以上、少于1 O%的,由项目建设单位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三)工程量价款累计变更额在工程总预算1 0%(包括1 0%)以上、少于20%的,由项目建设单位报发展改革、财政、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审核后报同级政府批准。

(四)工程量价款累计变更额在工程总预算20%(包括20%)以上的,由项目建设单位报发展改革、财政、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审核后报同级政府,经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

工程量价款变更被批准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同时抄送同级财政、发展改革部门。

第十三条 项目建设单位在报批工程变更时,应当填报工程变更报告,说明变更原因、内容及变更金额,并附送如下资料:

(一)由原勘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文件;

(二)经建设、设计和监理等单位签字或盖章认可的工程变更单;

(三)工程变更估价清单、工程量计算表;

(四)适用变更的合同条款,变更前、后的施工图;

(五)隐蔽工程的影像资料;

(六)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四条 工程建设项目新增内容不属于原招标合同范围的应报项目立项审批部门审批,其新增的工程量应当按照《山西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规定》执行;在建项目新增内容,未在招标文件和合同范围内载明的,但必须增加、且工期紧的,经建设、设计单位认可并出具设计意见和预算后,报政府批准、财政审核后,由同级政府的行业监管部门核准后执行。

第十五条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五方应当在施工现场签认工程量变更,并注明时间,不允许事后补办,变更资料不得涂改。变更手续不全的,或者事后补办变更手续的,或者有涂改痕迹的,工程结算时一律不予认可。第十六条 由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根据批准投资规模、设计要求、用途和施工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形成检查报告。

第十七条 工程建设项目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达到竣工标准的,施工单位应向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工程验收,项目建设单位应于15个工作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验收;如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验收时邀请有关部门参加。同时将竣工验收情况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工程建设资金管理

第十八条 工程建设资金要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项核算,资金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和规定程序拨付。

第十九条 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总投资控制。严格按照概(预)算定额,做好项目立项报建、勘察设计、发包、施工等各阶段的预、结(决)算投资控制。

第二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编制工程预算,提交本级财政部门评审。或按有关规定由财政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该预算进行审核。评审结果报本级政府批准执行。

政府批准工程预算前可以指定同级审计机关或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该预算进行审核、审计。

项目单位申请拨付资金时应当向财政部门提供政府批复、立项报告、招投标文件、规划和用地审批手续、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等有关资料,对资料不全的,财政部门不予拨付资金。

第二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结算工作。重点工程可以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6个月。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编制竣工财务结算,经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财政部门审查。竣工财务结算应当对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概况、甩项工程及造成工程调整的主要因素和原因做出说明。

项目建设单位按财政部门审查的结算编制竣工决算。

第二十二条 工程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由同级财政部门或由财政部门通过公开招标选用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审核结果报同级政府批准后,作为工程竣工决算的依据。财政部门依据该审核结论批复竣工决算。未经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财政部门不得进行决算审核;未进行审核的项目,财政部门不得办理工程款的最终结算。

审计机关要对政府投资和政府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的预算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重大投资项目应经审计机关审计后,财政部门方可办理工程最终结算。第二十三条 由政府选定的中介机构服务费由本级财政承担。

第二十四条 项目建设单位须在竣工决算审计前,工程款按照施工合同确定的合同价(不含变更增加部分)70%以内支付。

项目评审后,以财政批复的评审结论作为工程款最终结算的依据。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在工程建设中发现中标单位有将工程建设项目私自转包、非法分包、挂靠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第二十六条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中介机构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记录不良行为,并依法进行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第二十七条 施工企业要认真执行国务院、山西省《关于切实解决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等相关规定,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如有拖欠行为,由劳动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建设单位要认真监督,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权益受到侵犯的,由同级监察机关按照规定追究其行政责任。第二十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或指定的招投标代理机构组织的招投标活动,未接受有关行政监督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督的,招投标活动由不具备法定监督部门实施监督的,条件不具备擅自组织招标的,应当履行招投标而直接确定承包商的,应当入市交易而在场外擅自发包的,依据《招投标法》的规定追究建设单位、承包商、代理机构的责任;指定招投标代理机构由行业主管部门记录其不良行为,同时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一年内不准其参加本市的任何招投标活动。第二十九条 在决算时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管理规定进行审核的,无特殊原因审定误差较大,疑点较多的项目,审计机关应当作为嫌疑案件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核查处理,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应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审核机构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无正当理由,故意拖延结算、验收和决算的,或未经验收违规交付使用的,或验收不合格交付使用的,或对不合格工程按合格工程验收的,财政部门不得进行最终结算,同时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追究责任。

第三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根据管理权限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行政问责,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监督部门举报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相关单位接到举报后应当在15日内给予答复;不按有关规定答复的,按照《山西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发布时在建工程的未完工部分依照本办法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8:工程监督管理办法(暂行)

第66号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13年10月1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公布, 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局长 杨栋梁

2014年1月3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 适用本规定。农副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前的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 不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食品生产企业, 是指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者化学工业的产品、半成品为原料, 通过工业化加工、制作, 为人们提供食用或者饮用的物品的企业。

第三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 (以下统称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 根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 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 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食品生产企业的工程建设安全、消防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专项监督管理。

第四条食品生产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其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集团公司对其所属或者控股的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主管责任。

第二章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第五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第六条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食品生产企业,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配备3名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并至少配备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食品生产企业, 应当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或者委托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服务。

第七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支持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管理职责, 并保证其开展工作所必须的条件。

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免, 应当同时抄告所在地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

第八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做到安全管理标准化、设施设备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和作业行为标准化, 并持续改进, 不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第九条食品生产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 (以下统称建设项目) 的安全设施,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投入生产和使用后, 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报告所在地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

第十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对建设工程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

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 并对其工作成果负责。

第十一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加强工程建设、消防、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对于需要有关部门审批和验收的事项, 应当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验收合格的, 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十二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明确事故隐患治理的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 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在案, 向从业人员通报, 并按规定报告所在地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

第十三条食品生产企业的加工、制作等项目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 或者存在空间交叉的, 应当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承包单位、承租单位应当服从食品生产企业的统一管理, 并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负责。

第十四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对新录用、季节性复工、调整工作岗位和离岗半年以上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 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 不得上岗作业。

第十五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 并将其工作场所存在和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等如实书面告知从业人员, 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食品生产企业不得因此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章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

第十六条食品生产企业的作业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 生产设施设备,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有温度、压力、流量、液位以及粉尘浓度、可燃和有毒气体浓度等工艺指标的超限报警装置;

(二) 用电设备设施和场所, 采取保护措施, 并在配电设备设施上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或者其他防止触电的装置;

(三) 涉及烘制、油炸等高温的设施设备和岗位, 采用必要的防过热自动报警切断和隔热板、墙等保护设施;

(四) 涉及淀粉等可燃性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设施设备, 采用惰化、抑爆、阻爆、泄爆等措施防止粉尘爆炸, 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和条件符合《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15577) 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要求;

(五) 油库 (罐) 、燃气站、除尘器、压缩空气站、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缆隧道 (沟) 等重点防火防爆部位, 采取有效、可靠的监控、监测、预警、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措施。安全附件和联锁装置不得随意拆弃和解除, 声、光报警等信号不得随意切断;

(六) 制冷车间符合《冷库设计规范》 (GB50072) 、《冷库安全规程》 (GB28009) 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设置气体浓度报警装置, 且与制冷电机联锁、与事故排风机联动。在包装间、分割间等人员密集场所, 严禁采用氨直接蒸发的制冷系统。

第十七条食品生产企业涉及生产、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 应当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危险特性, 在生产、储存和使用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监控、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泄漏以及防护围堤等安全设施设备, 并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 保证其正常运行。

食品生产企业的中间产品为危险化学品的, 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十八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对作业场所、仓库、设备设施使用、从业人员持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危险源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当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 应当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整改计划, 限期整改。检查应当作好记录, 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第十九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按照有关规定配置并保持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生产作业场所应当设有标志明显、符合要求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禁止封堵、锁闭生产作业场所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第二十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 并按照国家规定向有关部门登记, 进行定期检验。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在有危险因素的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第二十一条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高处作业、吊装作业、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电焊气焊等动火作业, 以及在污水池等有限空间内作业的, 应当实行作业审批制度, 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 落实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 对违反有关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和本规定的违法行为, 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应当将食品生产企业纳入年度执法工作计划, 明确检查的重点企业、关键事项、时间和标准, 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实施挂牌督办。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接到食品生产企业报告的重大事故隐患后, 应当根据需要, 进行现场核查, 督促食品生产企业按照治理方案排除事故隐患, 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 可以责令食品生产企业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后, 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审查同意, 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 发现其存在工程建设、消防和特种设备等方面的事故隐患或者违法行为的, 应当及时移送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处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食品生产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责令限期改正, 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 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的规定, 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免, 未同时抄告所在地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的;

(二) 违反本规定第九条的规定, 建设项目投入生产和使用后, 未在5个工作日内报告所在地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的;

(三)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未如实记录在案, 并向从业人员通报的。

第二十七条食品生产企业不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经停产整顿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应当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第二十八条监督检查人员在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 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实施, 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和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

第六章附则

上一篇:大黄牙的福音:使牙齿变白的窍门下一篇:富强初一优秀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