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方红到神舟范文

2024-05-03

从东方红到神舟范文(共5篇)

篇1:从东方红到神舟范文

航天新闻属于典型的科技新闻, 在许多媒体机构里, 航天新闻都是由负责科技新闻的部门承担。但航天新闻从其社会影响来看, 它同时还具有国际新闻、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等特点, 这是因为航天事件都会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全社会关注, 国家领导人参有关活动使得航天新闻具有时政新闻的特点, 航天技术的产业化对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因而具有经济新闻的特点, 同时, 航天新闻也有体育新闻那种激烈、惊险的场面, 吸引广大观众。

因此, 采写航天新闻, 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科技新闻功底, 同时还要开阔思路, 学习国际新闻、社会新闻等新闻的写作方法。

采写航天新闻, 首先要从温习中学物理课本开始。航天新闻专业性极强, 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笔者从1988 年开始报道航天新闻, 记得第一次采访并不顺利, 听得似懂非懂。从此下决心补习相关知识, 找来中学物理教材, 从第一宇宙速度开始温习, 迅速掌握有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列出采访提纲, 以后的采访就逐渐进入状态。

采写航天新闻, 每次都要做足功课。每一次航天事件, 都会提前告知记者, 可以有一定的预先采访。但每次任务和重点都不同, 新闻点也不一样, 同样需要记者从头准备资料, 针对读者需求和任务特点寻找新闻点。

采写航天新闻, 首先遇到的是如何通俗化, 让普通读者看得懂, 有兴趣。面对一大堆专业术语, 需要科普和解读。在报道神舟六号的过程中, 站在航天城望北看去, 蓝天上一架接一架的飞机正在起降, 自己忽然想到, 多数读者都乘坐过飞机, 如果用飞机的高度描述神舟六号的高度, 不就容易理解了吗。于是写到:飞机从航天城上空飞过, 此时此刻, 在比飞机高度高出30 倍的太空里, 神舟六号已经飞行了10 多圈, 这样就容易理解飞船离地面300 公里的抽象描写了, 因为大家一般都知道飞机正常的飞行高度在1 万米左右。

采写航天新闻, 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常年坚持不懈跟踪报道。在任务中, 要注重报道航天员以及现场工作人员。而在任务结束后, 要注重报道幕后的科技人员。例如, 在嫦娥一号任务后, 人民日报团队集中采写了一个整版的报道《托起嫦娥的70 后》, 产生了较大社会反响, 有关部门为此还在航天五院举行座谈会, 跟这批70后座谈, 对推动航天青年人才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节假日航天人也加班加点, 为此, 我们追踪采访, 分别对航天一院的工人以及五院的厨师做了报道, 同样产生了较大影响。

采写航天新闻, 当然要注重新媒体手段和传统媒体手段综合运用。几年来, 在完成报纸采写任务的同时, 坚持报网融合, 配合人民网多期访谈。同时, 还应用微博、微信等配合相关报道, 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同时要注意多种题材运用, 除了消息、通讯等形式外, 还连续撰写了本报评论员文章, 以及《壮哉, 神舟》等一批言论。此外, 还采写一批内参, 获得领导批示, 对推动一些航天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采写航天新闻, 也需要跳出航天, 从经济等其他视角看航天。为此, 先后采写了《太空经济方兴未艾》、《航天科技催生太空经济》、《中国航天科技造福中国百姓》等一系列有关太空经济的独家报道, 回答了社会关注的有关航天投入的问题, 被多家媒体转载, 产生较好社会影响。

采写航天新闻, 需要较强的策划意识和能力。在采访神舟五号的时候, 笔者被派往内蒙古主着陆场, 到了现场才发现, 通讯和发稿条件都有限, 再看到电视广播网络等其他同行们的长枪短炮, 顿感压力巨大, 如何完成好报道任务?如何能在这次纸媒同新媒体的新闻大战中赢得主动?笔者从《人民日报》四个大字中获得灵感, 何不请杨利伟着陆后为本报题词:“向全国人民问好!”, 于是我将这个想法向报社做了汇报, 并及时报告现场总指挥, 并将题词提前打印出来, 后来, 杨利伟在返回北京的飞机上为人民日报独家题词“向全国人民问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从此以后, 每次载人航天任务出发前, 航天员为人民日报和其他报纸题词成了固定节目。

采写航天新闻, 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采访神舟五号时, 因为发稿慢了一拍, 没有及时抢到杨利伟进食的新闻。还有什么比进食更重要, 自己开动脑筋, 终于想到狭小的返回舱里的空气是如何循环的, 于是现场采访一位专家, 写出了“空气比食物更重要”的独家消息, 详细介绍了返回舱里的人造空气, 迅速被各大网站转载, 某中学还将这个报道选择化学课程的练习题。

采写航天新闻, 需要长期坚守, 才能有所积累, 有所收获。20 多年来, 许多媒体同行报道航天的记者换了一波又一波, 也越来越年轻, 自己却坚守在这个领域, 一步一个脚印, 踏踏实实努力写好每一篇稿件。目前, 自己在航天新闻领域已经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报道神舟5 号成功的消息被刊发在人民日报号外上, 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些作品还被收进中学语文教材和练习题。

篇2:从“东方红”到“嫦娥”

近代的衰落让中国错过了在人类航天事业拔头筹的机会。卫星上天、阿波罗登月成功,仿佛太空事业完全没有中国人的影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上奋起直追。东方红上去了,神舟载着中国人上去了,而嫦娥工程更是让中国人有了直面月球的机会。

中国航天英雄

中国人在人类航天事业中并非开拓者,而是后来者。但是,中国的航天事业是独立建立起来的,火箭发射、卫星升空、载人飞船,无一不凝聚着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在不同时期,我国涌现了众多自己的“航天英雄”。

从“奔月”到“登月”的距离

火箭升空是“奔月”的第一步,要实现登月须有大推力火箭。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美国的“土星5号”,人类迄今为止所有的载人登月活动都与其有关。

而从我国现役的火箭来看,一个影响中国能否完成载人登月任务的重要因素是中国火箭的推动力。

东方红1号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毛泽东就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从此,我国科学家们就为之辛勤工作。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1号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直到今天,东方红一号还运行在轨道之上。

“长征”运载火箭

航天事业,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火箭。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多级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努力,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

目前共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4个系列国产型号运载火箭,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型谱正在逐步形成,航天运输能力也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次,即将搭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仪进入太空的则是长征三号乙火箭。

“神舟”载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截至2013年6月,中国已经发射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10艘系列飞船,其中载人任务5项、无人任务5项。

从神一到神十,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到多人,从一天到多天,从首次进入太空到出舱行走再到交会对接、访问在轨飞行器……中国人的“太空舞步”越跳越远,精彩连连。

“嫦娥”工程

从神话到现实,从奔月梦想到当代航天人50年卧薪尝胆的准备,2004年1月,以“嫦娥”命名的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

按照规划,我国对月球的探索分为三步。而此次即将发射的嫦娥三号将是第二步的关键环节。

第一步是“绕”:

也就是“嫦娥一号”绕月工程,经过一年多的绕月飞行,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第二步是“落”:

包含三次任务,分别是“嫦娥二号”轨道探测任务和“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软着陆”与月面巡视探测任务,形成月球“软着陆”探测的基本能力。

第三步是“回”:

核心任务是实现无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采样返回。探测器着陆到月面后将进行撞取和采取两种方式的采样。

在顺利完成前三步的工作后,如果条件具备,将实施开展载人登月——亦即真正意义上的“登月”,逐步建立无人值守的月球基地,直至建立有人驻留的月球基地。

篇3:《东方红》:从小曲到颂歌

其实这种改编民歌的做法由来已久,最有名的不是《交城山》,而是《东方红》。

《东方红》是由陕北民歌《骑白马》(也有人叫《白马调》)改编而成的。所谓“改编”,实际上就是重写新词,调子一点也没变。《骑白马》也有不同的版本,我听过的最经典的词是这样的:

骑白马,跑沙滩,你没有婆姨呀我没有汉。咱俩捆成一嘟噜蒜(呼嗨吆),土里生来土里烂。

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嗨吆),打日本也顾不上。

三八枪,没盖盖,八路军当兵的没太太。待到打下榆林城(呼嗨吆),一人一个女学生。

根据歌词很容易判断,这首歌是流传在抗战时期的。词写得最好的当然是第一段,表达了一种生死相依的爱情。第二段的内容如果说是“民族的”,第三段就是“大众的”,大众虽然也要求革命,但革命的目的却非常朴素,就是为娶个“女学生”。至于这歌是老百姓自发创作的,还是鲁艺学员根据抗战需要编创的,就不得而知了。我们只知道《骑白马》之前,这首歌还有一个版本叫《麻油灯》(一说是《煤油灯》),原词是这样的:

麻油灯,亮又明,芝麻油烩些价白菜心。红豆角角双抽筋(呼嗨吆),谁也不能卖良心。

蓝格莹莹的天上飘来一疙瘩瘩云,三哥哥今天要出远门。刮风下雨响雷声(呼嗨吆),倒叫妹妹我不放心。

你要走,我不叫你走,一把拉定了哥哥的手。走三步来呀退两步(呼嗨吆),咱二人没盛够。

和《骑白马》比较,这才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民歌。它既有青年女子对心上人的牵挂和依恋,又有害怕情人变心临时拿豆角设譬赌神发咒的复杂心理。如果不听曲子,单看歌词,人们很难把它和《东方红》联系起来。

现在笔者说,《东方红》是由《骑白马》改编而来的,《骑白马》又是由《麻油灯》改编而来的,人们一定会问:这样一支哀婉动人的民间小调怎么会变成庄严肃穆的颂神曲呢?抒情对象怎么能一下由“三哥哥”变成毛泽东呢?这得归功于一个人。这个人叫李有源,是佳县城北张家庄的一位普通农民,平时爱红火,善表演,能即兴编写秧歌词和快板,村里人夸他有“即才”(陕北方言指“即兴发挥的才能”)。在创作《东方红》之前,他已编创过好多歌颂毛泽东的快板和顺口溜,但都没有传开。1942年春节,邻村屈家庄有支秧歌队进城,伞头屈士才唱了一支秧歌,引起了他的注意。其中两句是:毛主席好比一盏灯,照得全家明又明。他觉得好是好,但还是少了点什么。晚上回到窑里,他点着煤油灯,有意把他的烂毡帽从头上摘下来,罩在灯上,窑里立马就黑下来了。他说,一顶烂帽子就把毛主席遮得黑格洞洞的,还能说毛主席伟大?即使把毛主席遮不住,一盏灯也只能照个一家一户,毛主席可是要照全中国人哪!他下决心要编个更好的。

这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他早早起来,担着一副粪担进城——陕北农民冬闲时有沿路拾粪的习惯。快到县城时,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得漫山遍野红彤彤的。想起前几天到县里办事,县委秘书的本子上写着“东方红”三个字,今天不就是“东方红”吗?毛主席不就是那轮红太阳吗?这下再也不用害怕帽子遮了,四句秧歌词脱口而出: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生存,他是人民大救星。

夜里回家,把粪担放下,想起白天编的秧歌词,很激动,就用笔写在麻纸上。唱了几遍觉得很满意。可一想,不对呀!秧歌词再好,一年才能唱一次,因为只有过年才闹秧歌啊。如果配上民歌调子,就随时随地能唱了。于是,就把这四句词套在当时已流行开的《白马调》上。《东方红》就这样诞生了。诞生以后,他就把词交给他的侄子李增正。李增正有一副好嗓子,在第二年春节闹秧歌时,就在佳县县城唱红了。

1943年的冬天,边区政府在佳县县城附近组织起一支移民队,到延安一带垦荒,陕北人把这叫“走南路”。移民队的副队长就是李增正,他根据政府宣传的移民的好处编写了一支《移民歌》,首段就用了他三大(陕北方言指“三叔父”)写的《东方红》。其他段落是歌颂移民的好处的。翌年春节过后,这支移民队在县城集中,李增正给移民们教唱《移民歌》时,歌声吸引了来此采风的延安鲁艺文艺工作者马可和刘炽等人,他们正累得疲惫不堪,倒在地上睡觉,忽然听见一阵嘹亮的歌声,一听是唱毛泽东的,纷纷从地上爬起来,如获至宝地开始抄录。因为当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不久,领袖本人经过十年苦心孤诣的斗争,终于登上了权力的巅峰,迫切需要“来自人民的呼声”树立威信。而在此以前,几乎没有一支像样的歌歌歌颂领袖,只在《刘志丹》这首歌里把领袖捎带着唱了一段,还不知道是不是赞美,歌词是:

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呀)横山,一心要共产。

二月里来刮春风,江西上来个毛泽东,毛泽东(来)势力众,他坐上飞机在(呀)空中,后带百万兵。

因为“百万”太夸张了,按古书的说法只能叫“号称”,实际只有七八千人,势力并不出众。据当地老汉儿们回忆,红军从川道里下来的时候,腿都很细,不穿鞋,头都挂在胸前。至于“坐飞机”更是多年以后的事了。如果说“后带百万兵”还是“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因为毕竟还有兵,那么“坐上飞机在(呀)空中”就是完全的革命浪漫主义了。

篇4:从小港到东方大港

几乎在小港归属滨海区的同时,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突然降临这个东海之滨的普通乡镇。1984年初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关于对外开放和特区工作的重要谈话。中央随后决定进一步开放包括宁波在内的14个沿海城市。4月10日,小港因地理位置优越,被选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址。同年10月18日,宁波紧随大连之后,经国务院批准在小港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此,小港这个地名就和宁波的开发开放紧密相连。此后,小平同志还十分少见地为大连和宁波说过鼓劲的话:“北有大连,南有宁波,要赛一赛。”

第一次走进小港开发区

说来也巧。就在1984年4月,我从浙江日报编辑部调到宁波记者站任站长,从此直接参与了宁波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宣传报道活动。记得第二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我陪时任浙江日报总编辑的郑梦熊来到小港小浃江畔,采访创建不久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首任党委书记张永祥陪我们登上当年戚继光屯兵抗倭的戚家山,俯视规划中的3.9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见开发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七通一平”的大会战刚刚打响,几十辆正在作业的工程车来往穿梭,和打桩机、吊机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除了少数几幢新建的厂房外,就是大片的盐碱地以及零散的农舍和棉花田。

冷寂多年的北仑港湾,正袒露胸膛,从沉沉大梦中苏醒。

接着,在那幢可拆卸的简易办公房里,这位当时已过离休年龄而重新担当重任的老同志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近期开发建设情况和远景规划。

张永祥正准备从温州市委书记的岗位离休,省委领导指示,宁波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需要他,暂时还不能离休。他风趣地说:“对我来说,我这是废物回收利用。而我们这批人,现在就是在平房里办洋务!”

这件事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宁波开发区就是从小港起步的,难怪多少年来人们一直称之为小港开发区。

此后,作为浙江日报驻宁波的首席记者,我一直十分关注小港这个全省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开发建设。一年多后,我调任宁波日报副总编辑,自然对小港开发区这个开放前沿有了更多更密切的关注。

到了1994年金秋十月,合着贯彻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的时代节拍,国务院又批准建立面积为70平方公里的北仑港工业区,在区内投资的外商企业享受开发区的优惠待遇。宁波开发区的面积也扩大到29.6 平方公里。开发区人在庆祝建区十周年的时候还创办了自己的报纸──《宁波开发导报》。没有想到的是,两个月后,我即被调到开发导报任总编辑,从此成为开发区的一名建设者和宣传者。那时,开发区管委会机关刚从小港搬到北仑港畔的新碶,这里的最高建筑要算9层楼的北仑二轻大厦了。我们报社只能挤在太和路上的一幢临时房的二楼办报。办公条件十分简陋不说,交通情况也很糟糕,我从宁波到北仑坐汽车上下班,必须经当时号称“宁波第一路”的江南公路绕道小港至新碶,每天至少得花三四个小时。这时的城区也十分冷清,第一年春节值班时,我和驾驶员就连一个吃饭的小餐馆都找不到,城中心海晨公园也看不到一个游客。

迈步进入北仑新区时代

东海涛声依旧,但北仑的每一个明天都是一番新的景象。

随着开发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港口腹地,两年后,一幢幢高楼大厦在北仑区、开发区拔地而起。开发区管委会搬进了长江大厦。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批高新技术项目纷至沓来,大港工业城的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地造起来,开发区大道、松花江路、钱塘江路、长江路等一大批道路建起来,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是打桩机。我们报社也得以搬进二轻大厦的8楼,简直有一种鸟枪换炮的感觉。

转眼就到开发区建区十五周年,这时的开发区掀起了“二次创业”的热潮,重点发展临港大工业和开放型经济。1999年5月上旬,宁波市委的老书记、浙江省原省长,时任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的葛洪升同志在接受我的专访时预见:“我的看法,将来最能代表宁波现代化港口城市,最具现代化水平的应该是北仑这一块……开发区、保税区功能的发挥,将来对宁波的发展、港口功能的发挥,对全省的经济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进入新世纪后,宁波开发区的发展果然获得了更大的空间。2001年7月27日,宁波市委在开发区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北仑区域下一步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决定进一步理顺北仑区域的管理体制,先成立过渡性的协调机构──北仑开发建设委员会,最终目标是参照浦东新区管理体制,建立新的体制。2002年11月18日,宁波市委、市政府批准宁波开发区、北仑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新型管理模式。正如葛洪升同志所预见的那样,北仑区域从此进入北仑新区时代,整个区域的开发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跨上了新的平台。

东方大港的昨天和今天

北仑开发开放的航船之所以能从小港驶向大港,除了顺应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流,得益于中央、省、市领导的关心支持外,最重要的因素当然是北仑拥有得天独厚的大港优势。

1916年秋,孙中山先生携夫人宋庆龄从上海乘船到宁波,在途经乍浦洋面时,曾说:“吾立国以后,势必在此建立东方第一大港。”孙中山对宁波港寄予厚望:“宁波人对于工业之经验,本非薄弱,而甬江有此良港,运输便利,不独可运销于国内沿海各埠,且可直接运输于外洋,若能悉心研究,力加扩充,则母地实业,既日臻发达,因之而甬人之营业于外者,自无不随母地而益形发展矣。”

但是,在鸦片战争后就被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宁波港,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中却逐渐沦落为区域性的内河港。到20世纪70年代,年货物吞吐量只有一两百万吨。直至1973年7月,粟裕大将奉周总理之命,以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自南至北秘密寻找深水良港到宁波,终于在北仑找到水深18.2米,全年不冻不淤,25万吨以下船舶可自由进出,25万吨至30万吨级巨轮可以候潮进港的天然良港。此后,国家很快先是确定扩建宁波港老港区,接着就着手花巨资新辟镇海港区和北仑港区。

早在1985年初,海外“宁波帮”的代表人物──“世界船王”包玉刚曾迫不及待地向邓小平推荐宁波港。他说:“我几乎跑遍了世界所有大港,想不到家乡还有这么理想的天然良港!”他还说,“深水港好比是一家大银行,财源不断。开发宁波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一个月后,邓小平与国务院的同志谈话,“包玉刚说,宁波港可以进25万吨的轮船,是个少有的理想港口,如果把上海、宁波港口连起来,就可以解决长三角的许多问题。”邓小平的话,肯定和奠定了宁波港的未来定位。

记者职业使我有幸亲历这个东方大港阔步前进的许多历史性场面。

1985年1月16日,装载12.5万吨铁矿砂的巴西远洋轮“巨拉”号抵达北仑港码头,北仑港首次为上海宝钢中转铁矿砂。就在巨轮进港的头一天下午,经宁波边防检查站特批,我随引水员、边检、海关和卫检、动植物检的官员一起坐拖轮进入虾峙门锚地,攀着绳索悬梯登上又高又大的“巨拉”号。我在这艘设有小型足球场的巨轮即“巴西浮动国土”上采访摄影,逗留了整整一天一夜,全程见证了第一艘10万吨级以上轮船顺利进入北仑港的历史。为此,我在《浙江日报》上发表了10万吨级巨轮进港记,还发表了专门采访来自足球王国的巴西船员航海业余生活的通讯,题目是《足球:从巴西一路踢到宁波》。

1992年5月1日,在采访李鹏总理视察北仑港和宁波开发区时,我曾在戚家山宾馆亲眼目睹李鹏兴致勃勃地为北仑港题词:“洋洋东方大港,改革开放前哨。”这个题词进一步确定了宁波港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乔石、朱镕基、李瑞环等都曾先后亲临宁波港视察,对宁波港在大陆港口中的特殊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加快港口发展、振兴区域经济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

在眼下花枝遍地、绿荫婆娑的土地上,曾奔涌着建设者的热流。

北仑港的建设当然离不开北仑人民的全力支持、无私奉献甚至牺牲。1978年初,北仑矿石中转码头选址定下来之后,临近的霞浦、新碶两地就成为开发建设的桥头堡。由于当时缺少机械设备,围海填涂和采石挖土工程几乎全由霞浦、新碶两个民工大队完成。霞浦街道河东村的胡祖才今年70岁,曾经是有500多人、300多辆手拉车的民工大队的大队长。说起建设北仑港情景时,他还是显露几分豪放:“当年我们就像愚公移山一样,硬是用手拉车,一车一车把整座林大山搬到海滩上。”霞西村69岁的张明发,当年是民工大队的一名炮工,在林大山爆破采石时,左腿不幸被石头压断了。老张在回忆30年前的往事时,感慨万千:“国家花那么多钱开发北仑湾,才有北仑的今天。我的腿被压断,虽然给自己带来了不幸,但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还是值得的。”

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有一种力量叫感动。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到2008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已经突破3.62亿吨,位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世界第四位。集装箱运输更是从无到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一年一个飞跃,2008年达到1084.6万标箱,跃居世界港口第8位。宁波港成为中国大陆主要的集装箱、矿石、原油、液体化工品和煤炭中转储存基地。宁波港已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运输往来关系,拥有覆盖全球的集疏运网络,航线超过200条,月航班在800班以上。宁波港现有生产性泊位298座,其中万吨以上深水泊位67座,最大泊位30万吨,堪称我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之最。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通过进港铁路、高速公路与江海联运,宁波港的集装箱货运腹地不但直接包括浙江、上海、江苏,而且间接涵盖了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省市。

数字从来都是最具说服力的。

如果说上面的那些数字还是有些枯燥的话,那么,下面的这组数字则足以使人过目不忘: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宁波港的年吞吐量只有4万吨,而目前宁波港一小时的作业量就超过4万吨;1978年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宁波港的年吞吐量是214万吨,而这个数字正好是目前宁波港两天的吞吐量。

“港为城所依,城为港所托”

大海每天托出一轮新的太阳。北仑港在迅速成长,在阔步前行,那是一种直指大海的昂扬!

“港为城所依,城为港所托。”依托东方大港的深度开发,北仑区域585平方公里已经先后聚集起5个国家级开发区──宁波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出口加工区,以及2008年2月24日刚刚获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宁波梅山保税港区。

依托宁波港的大港优势,宁波开发区已经累计引进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1400多个,总投资220多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10亿美元,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60多个。现在,从小港到穿山半岛的黄金海岸线上,依次分布着逸盛石化、中华纸业、北仑电厂、宁波钢铁、宝新不锈钢和台塑石化等一批百亿工程项目。开发区的钢铁、石化、能源、汽车、船舶等6大临港产业去年已经实现产值553亿元,基本确立了全国重要临港工业基地的地位。北仑的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滋润下日长夜大,涌现出申洲织造、海天塑机、贝发制笔、海伦钢琴和永发保险箱等一批国内同行业佼佼者。

依托宁波港的大港优势,宁波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大榭开发区的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正在成为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新“引擎”。

北仑是宁波市唯一一个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的城区。里仁花园居住着来自美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位外籍居民。漫步北仑街头,迎面相遇的可能是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各国友人。这些外国客商也是北仑港区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对他们来说,北仑新区无疑是一方投资热土和兴业宝地。《宁波日报·开发导刊》辟有一个外商访谈专栏,我在这里引述几位外商的话,以作佐证——

菱钢弹簧公司的日籍总经理高川繁说:“我到北仑投资的选择是正确的。”

怡人工艺品公司的德籍总经理彼得·汉斯丹说:“我要回报这片热土!”

侯爵垫圈(宁波)公司的美籍董事长本杰明·杰克逊说:“我愿意成为美好宁波的一员。”

全网讯科技公司印度籍工程师卡麦斯说:“在这里工作,我的感觉好极了!”

从小港到东方大港,如今,文明、富庶、安宁、宜居、宜业的北仑城区已经成为大港之所托。北仑港城简直是一座崭新的城市,干净、明朗、清新、舒美,没有旧城市因袭的负担,一切都按照新的希望、新的原则、新的规划在发展。港区和工业区、商住区以及公园、绿地与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设施区规划有序,布局合理。中心城区更是高楼林立,交通发达,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商业兴旺,欣欣向荣。

如今,在这块得风气之先的开发开放的热土上,包括进城的农民和人数超过原有居民的新北仑人在内的几十万新北仑的建设者们和谐相处,安居乐业。北仑人的新生活比花还美,比酒还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着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贸物资运输量也随之大幅增长,宁波、舟山两港已成为浙江省港口的两大主柱,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港是长三角地区除上海港外惟一拥有远洋航线的港口,舟山港则凭借其深水岸线优势,迅速由地方小港跻身华东沿海的重要区域性海港。

2005年岁末,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向国内外宣布:“宁波——舟山港”名称自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同时成立。

2009年6月12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就如何加快港航强省建设和交通三大建设提出重要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宁波——舟山港的综合竞争力。

人们完全可以预期,伴随着宁波——舟山港的“统一开发”,这个东方大港必将开创更加繁荣美好的未来……

从小港到东方大港,北仑新区和宁波港是宁波乃至我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中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成就,东方大港的发展也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我作为曾经为宁波、为北仑的改革开放鼓与呼的老记者,有幸成为这一历史的见证者之一。

从小港到东方大港,这是豪迈的历史脚步,这是壮丽的时代乐章。改革开放正未有穷期,北仑人的心中永远奔涌着蔚蓝色的梦……

岁月如歌,在喜庆共和国60华诞之际,北仑港一派欢腾景象。阵阵海风吹来,顿时觉得胸襟无比开阔,心情无比激动,一种为东方大港而自豪、为伟大祖国而自豪的情感顷刻溢满我的心胸。

篇5:从东方文明到西方文明

双峨并峙的文明之源

希腊是一个奇迹。思想巨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数学之父泰勒斯,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发明毕氏定理的毕达哥拉斯,建立第一个横跨欧亚大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统统都是希腊人。可以说,算术、几何、修辞学、生物学、物理学、戏剧、音乐、哲学、神学、伦理学、政治学等欧洲文化的重要发展,几乎都在希腊奠基。可以说,你如果只能有旅游一个国家的时间,只有研究一个国家的精力,而希望对整个西方文明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希腊就是惟一的选择。

然而希腊留给西方乃至世界最为重要的遗产还是她的思想。德尔菲神庙的镌语“认识你自己”,经苏格拉底的解读,成为欧洲人不断完善自身的无穷动力。泰勒斯一句“人是万物的尺度”,使人突然认识到人自身的光芒和力量。古希腊智者们无穷无尽的辩难磨砺了欧洲人的思维和语言,由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之光以及雅典短暂的民主政治,如同普罗米修斯盗取的天火燃烧至今,照亮了整个西方的前进路程。当今人们自由民主的政治理想、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皆源于此。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就会有一种家园的感觉。”不仅仅是欧洲人,希腊是所有爱智慧的人们的美丽家园。她是一片永远典雅、鲜活充满神性的土地。

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轴心时代。当希腊哲人们粗布裹身、赤脚凝神,在荡漾着碧蓝海水的爱琴海边思索人的属性与归宿时,这块大陆的另一边,中国的智慧之树也已结出丰硕而饱满的果实。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宣扬仁爱、修身和德治,很有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意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宣扬全生葆真、道法自然;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宣扬兼爱非攻和节俭,有些类似希腊犬儒学派的苦修;以申不害、慎到、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则宣扬权威的重要和执法公正;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爱好诡辩,好似希腊的智者学派。此外还有兵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尤其是在柏拉图创立学院研究真理和宇宙问题的时候,齐国也创办了稷下学宫,诸子百家聚集一堂、相互辩难,史称“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结果是思想之花处处绽放。然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最为世人所知的还是孔子。有人认为正如欧洲文化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从苏格拉底那里找到它的源头一样,东亚文化的一切也都可以在孔子那里找到源头,这并不夸张。

文明的交流与遗憾

丝绸,曾经将希腊和中国紧密相连。有人说,早在公元前700年前,中国的丝绸就已经到达过希腊。这个时间让人惊讶。但是如果周穆王西行的传说是真的,那么他很可能最远到达过里海、黑海一带,时间比公元前700年还要早很多。

因为丝绸,所以西方人叫中国为赛里斯,“丝国”的意思。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最早提到中国的西方人,据说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一个叫克泰夏斯的人。他对赛里斯人的描述是“身体高大,达13骨尺(Cubits,每骨尺是由肘至中指之末端)”,而且年龄都超过200岁,形似野兽,皮跟河马相似,故弓箭不能入。非常有趣。不知此人见到的是什么样的中国人。庞培时期的博物学家兼海军将领老普林尼的描述就比较靠谱一些:“赛里斯人举止温柔,然少与人接触,贸易皆待他人之来,而绝不求售也。”与中国人的性格很吻合。

而中国人对希腊人的描述则晚得多,但是还算正常,说他们长得“长大平正,有类中国”。中国在文字记载中最早接触的希腊人是罗马统治时期的希腊人,而且多是一些民间艺人,叫做“善眩人”,就是一些杂耍师、魔术师或杂技艺人,取其技艺令人目眩之意。《史记》中记载有“黎轩善眩人”,杜佑《通典》“犁轩幻人”,《后汉书·西南夷传》“海西幻人”,都是指罗马艺人。《后汉书》中记载的罗马人是:“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评价似乎还不低。

中国正史记载的两地交流最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希腊虽被征服,却因其文化的高位使征服者希腊化,所以很多人认为希腊罗马文化亦是希腊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传说公元前36年,西汉军队在今哈萨克斯坦曾与一支征战波斯的罗马军队残部不期而遇,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公元97年,班超曾遣甘英渡海去大秦,但为安息(波斯)人所阻。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据考证就是著名的罗马皇帝及哲学家马克·奥勒留·安东尼诺斯,也即《沉思录》的作者)派使臣到东汉首都洛阳。但有人认为可能是商人假冒的。公元226年孙权派刘成送一名罗马商人回国,还专门为罗马人带去了几个黑矮人,可惜刘成在旅途中病故,商人也只好径回本国了,所以尽管罗马商人多有到中国者,而中国始终没有人踏上罗马国土,这真是很遗憾!

丝绸之路在中国的经济中心南移之前,也就是唐宋时代以前,发挥着联系中西的主导作用。

除了丝绸等商贸联系,两个文明在医学、建筑、机械、宗教、艺术等层面也有交流。根据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我们知道7世纪上半叶,希腊罗马的景教徒到达中国都城长安。景教徒大都是一些文化水准很高的人,掌握很多实用技术。唐玄宗曾为盛夏避暑而造凉殿,据说制造者就是景教徒。杜环《经行记》中曾记载罗马医生的神医妙手:“大秦善医眼及痢,或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虫。”这种开脑术,实际上就是来源于希腊古代医学的穿颅术。在佛教美术上,中国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赞誉。出水表示紧促,当风表示飘逸。紧促束身,几乎可以现出身体的曲线,这是注重人文主义的希腊作风。有人认为这可能来自深受希腊艺术影响的犍陀罗美术。

两大文明携手未来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光荣和耻辱都已成为过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和平与发展必定永远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主题。中国和希腊1972年正式建交,1978年签订中国——希腊文化协定,到今天中希双方实施文化交流计划已有30多年的历史。

2006年,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揭开了双边关系新篇章。而奥运更是将两国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自2004年雅典的“文化奥运”成功地让世界重温“希腊奇迹”的光辉之后,2008年北京的人文奥运又进一步激活了中国的文化魅力。

藉由体育,两个文明古国大打文化牌,要实现的是在世界范围内继续拓展自身的文化影响。而这样一种既前后相续又各领风骚的姿态又似乎在秉承某种神秘而古老的天意。于是,两个同时拥有如此深厚底蕴的文明之间做进一步交流也成为势所当然的事情。

近年来,中国与希腊关系发展势头良好,政治互信稳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着良好的沟通与协调。经贸关系发展顺利,海运合作日益深化。在文化、奥运合作方面非常有成效,两国地方和民间交往也很活跃。2008年希腊在中国成功举办希腊文化年。两国元首在一年内实现互访,都成为双方进一步加强包括文化交流在内的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的标志性事件。2009年,两国在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之间的交流正在全面铺开。

上一篇:中段考试专题总结会教导主任的发言稿下一篇:夸男生帅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