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墓

2024-04-29

张骞墓(共15篇)

篇1:张骞墓

张骞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固县城西3.5公里的饶家营,是西汉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张骞的陵墓。张骞墓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工粗犷,姿态雄伟,格局大方。墓前竖有石碑三通,正中一通,高182厘米,宽80厘米,上刻隶书“汉博望侯张公骞墓”,是清干隆时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左侧有碑“汉博望侯墓碑记”,为清光绪时城固知县胡瀛涛立。右侧一碑,上刻“张氏后商”诸名。张骞墓也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22处申遗点之一。

目录简介申遗价值人物简介地理位置简介

张骞墓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工粗犷,姿态雄伟,格局大方。 百姓缅怀张骞,赋予石虎以神话色彩:传说他们是张骞泛搓时所得天宫织女的一对支机石。解放前,这一对石虎一直是当地百姓祷病乞嗣求雨的神灵。 陵园整体以献殿为中轴,对称分布。献殿内置著名书画家张重光所绘大型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凿空图”。东西配殿为展室,分别推出“张骞生平伟绩”展览和具有鲜明陕南特色的民间艺术展览。阙式大门青砖筒瓦,古朴大方,两阙相对,飞檐斗拱,再现了两汉宫阙的建筑特色。 1986年与1993年,两届“张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这里召开,大力弘扬张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精神,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今,城固每年举办一次张骞文化艺术节。 张骞故里在汉中城固县城南2公里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墓地在县城西2.3公里处饶家营村,现为张骞纪念馆,属陕西省人民政府1956年公布的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骞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为纪念西汉著名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而建,包含有张骞墓等文物景点,位于陕西省城固县城以西三公里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 张骞墓坐北朝南,东西宽15米,南北长15米,高8米,呈覆斗形,周围有古柏环绕,墓前有石碑四通、汉代石虎一对。大门前竖高8米、由座杵、斗三部分组成的石华表一对。1988年修起了雄伟壮丽的汉代阙式大门门楼,铺设了墓园甬道,栽种了名贵花木。1991年又修建了气势雄伟的三间献殿,东西墙壁上悬挂有“张骞出使西域图” 和“凿空图”。 1993年7月,又修起了长3公里、宽10米的全县第一条旅游专线公路,可由县城直达纪念馆。如今,修葺一新的纪念馆花木扶疏、竹影婆娑,景色宜人,颇受游客青睐。 05月25日,张骞墓作为汉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申遗价值

张骞墓是公元前2世纪汉帝国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辟者张骞的墓葬,与丝绸之路开辟这一东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世界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 张骞墓位于汉中市城固县博望镇饶家营村,是中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的墓葬。公元前1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故里。该墓自汉以来,历代文献均有著录,沿革明确。1938年,西北联大对张骞墓墓道进行了初步发掘,出土刻有汉隶“博望造铭”封泥,及灰陶片、瓦罐、汉五铢钱等文物,从考古学上证明了该墓的真实性。 张骞墓是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开辟者、汉代杰出外交家张骞的墓葬,与丝绸之路开辟这一东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世界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其以具有汉代特征的封土墓葬形制、“博望造铭”封泥、石首等出土物,与张骞这一伟大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特征相印证。迟至当今社会,张骞这一伟大历史人物以其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仍受到后人的追思和纪念。

人物简介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著名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地理位置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

篇2:张骞墓

览张骞传

作者:邵谒  朝代:唐  体裁:五古   采药不得根,寻河不得源。此时虚白首,徒感武皇恩。

桑田未闻改,日月曾几昏。仙骨若求得,垄头无新坟。

篇3:张骞墓

一、张骞“凿空”西域

在汉武帝即位的第六年, 汉武帝得悉在匈奴的打击之下被迫西迁的大月氏国仍然想恢复以前的国土, 也就是想复国, 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国共同打击匈奴, 所以派了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国。但张骞的第一次出使并不怎么顺利, 刚离开大汉的国土就被匈奴抓获, 然后被迫在匈奴生活了十多年, 然后才逃脱匈奴的魔爪, 继续自己的使命, 向西奔跑, 经过非常艰难的跋涉, 到达了大月氏国。这个时候因为大月氏国已经在一个物土相对比较富饶的地区定居下来了, 而且没有报仇的心思, 这个时候张骞也只能回国, 但是又一次地被匈奴抓获。一年后, 张骞再次逃脱, 返回了汉朝。虽然这次张骞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 但是却对沿途西域各国的生活习俗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也算西汉第一次比较完整地了解到西方地域的情况[1]23。在河西走廊打通后, 张骞再一次出使乌孙和其它国家, 这次张骞携带了大量的经济资源, 从河西向西域出发, 到达乌孙国后, 恰逢乌孙国内部传位的纷争, 张骞没有达到和乌孙国联盟的目的, 但是乌孙派了自己的使者向汉朝表示感谢, 和西汉王朝正常建立了外交关系。张骞在乌孙国又向其它的西域国家和大宛、安息等国家派了副使加以联络, 这次出使四年后张骞回到了汉朝, 不久去世[2]15。在张骞去世不久, 他所派出的副使也完成了使命返回了汉朝。从此, 西汉和西域各国的交通线正式打通, 西汉王朝也和西域甚至欧洲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正式外交关系。

虽然在西汉之前, 丝绸之路已经出现, 但是规模和时间都没有西汉的影响大, 所以很多人仍然认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拓的。在著名的《史记》中记录了“于是, 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然张骞凿空……”[3]12对于凿空的含义, 有几种解释方法:在西汉之前通往西域地区的道路常常由于战争或者民族之间的纷争而中断, 没有真正的实现畅通;即便是在某个时候实现了畅通,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 茫茫的沙漠和大草原缺乏相应的物资保障, 没有足够的人身安全保障;在西汉之前的文献资料中对于丝绸之路的详细记载资料都不够完善和具体, 其地理概念和路线都比较模糊, 不清晰。只有从张骞出使西域之后, 人们才对这条丝绸之路的概念清晰起来, 大大扩展了中国人的视野和地理文化知识。再加上当时西汉王朝庞大的国家实力, 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有力措施, 和西域各国建立一种相对比较友好的外交关系, 使丝绸之路得到扩展和发展, 最终实现了中西方交流的第一次繁荣, 从这个角度看, 可以认为张骞“凿空”西域的这种说法还是非常恰当的[4]120。

张骞“凿空”西域的意义非常重大,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外交活动, 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巨大成就, 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张骞通过个人的经历, 详细地记录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山川、物产等情况, 为中国人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 一个新的知识天地;它加强了中国和西域各国之间的交流和联系, 打破了中国人以前对于中国在地理知识上的盲目想象, 开始真正地了解和掌握西域各个民族和国家的真实情况;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加强了中华民族和西北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 使中华民族和边疆民族之间的交流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5]73。张骞通过两次出使西域, 历尽了千辛万苦, 最终靠着自己的坚忍不拔和对汉朝的忠心, 实现了中华民族对外交流的高峰, 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这种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舍我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地学习和发扬。

二、张骞出使西域和西方“文体”之间的交流

虽然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 东西方通过非常薄弱的草原商道而实现比较脆弱的文体交流, 这种交流对于中华民族的体育运动发展扰动非常小, 中国当时的体育娱乐运动的发展, 显出相对独立的发展态势。在西汉及之前的体育活动中主要有两种文化, 一种是北方民族特别是匈奴民族非常重视的实用性骑射文化, 另一种是以广大汉族为代表的农业文明所推崇的健身娱乐休闲文化。骑射文化由于其生活方式的特点限制了它的发展, 是一种非常活跃的文化形式;健身休闲文化由于农耕文明生活的稳定性, 也为这种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 其发展相对比较完善, 再加上长期的发展, 规模和质量都呈现出一种比较强势的姿态, 这种体育文化结构的发展也呈现出一定多元化[6]。从商周朝代开始中国的体育文化发展逐渐的走向了独立和专业的发展方向, 在周朝建立了以礼制文化为基础的体育文化制度之后, 这种严格的文化制度大大限制了体育文化的发展, 整个社会文化变得停滞不前。在春秋战国时期加上不少人对周朝文化的回溯和怀念, 所以周朝的礼制文化在社会上仍然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 在秦朝统一之后, 在法家严酷的社会规范下, 礼制文化反而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再加上秦朝非常残酷的社会制度, 使整个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非常缓慢。西汉建立初期由于整个国家社会在遭受到长年的战争后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 体育运动仍然发展缓慢。随着汉朝国力的逐渐恢复, 张骞出使西域为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恰当的出口。

1. 张骞“凿空”西域对西汉的影响。

在文体交流方面, 张骞率先打开古老中华文明和西域各国交流的大门。在张骞“凿空”之前的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主要是内部的整合和发展, 随着西汉王朝同西域各国之间的影响力日益增大, 东西方之间文体交流的外在条件已经逐渐形成。在不少的文献资料中都记载了在张骞出使西域后, 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和汉朝之间的体育交流活动。在体育文化交流过程中, 汉朝人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民族伤痛和苦难而菲薄外来体育文化, 相反, 以极大的胸怀对外来体育文化进行学习、传播和欣赏, 西汉人对外来体育娱乐文化进行了吸收、同化和发展, 实现了体育娱乐运动的大发展[7]21。在当时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中, 要求士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 建立了士人一种比较和谐的文化情结, 体育娱乐运动和文化与音乐、舞蹈、文学等的联合不仅提升了体育文化的境界, 也为士人能够从多个角度和层次认识体育文化提供了条件, 为士人进一步理解和学习西域舞蹈活动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础。通过历史的研究可以发现, 在中国历史上体育运动发展的高峰阶段, 总是伴随着一个体育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只有一种旧的体育文化在吸收和借鉴外来的体育文化之后, 才能为原来的体育文化注入新的的动力和活力, 使它展现出新的生命。在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 西域各国的歌舞文化可以直接进入汉王朝宫廷之中, 也就是说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和联系可以上升到国家的层面, 这和张骞本人的努力和人格上的魅力有着重要的关系。通过这种体育交流活动, 对于汉王朝的体育架构和文化传统的发展都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在这种影响下, 西汉也在潜移默化地开展自上而下的体育文化运动。虽然在西汉时期体育交流活动仍然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形成了全民体育文化活动。

2. 西域体育娱乐文化在西汉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丝绸之路上各个民族的体育活动和文化都和他们的生活有着比较重要的联系, 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域色彩。例如由于西域地区有着茫茫的大草原和戈壁滩, 日常生活中对于马非常重视, 是平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所以骑术等体育活动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一些少数民族的孩子在年龄特别小的时候已经开始骑马, 在少年时期骑术已经相当地熟练, 这对于习惯田园农耕文化的汉朝来说, 是非常难以想象的。在丝绸之路上, 中西方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是相互的。例如在西汉时期, 大宛国盛产当时非常有名的汗血宝马, 汉武帝本人也非常希望看到马的本面目, 进而改善汉朝战马的素质和质量, 所以汉朝就多次引入了汗血宝马, 这对于中国军事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比较重要影响。同样在汉朝政府在招待外国使节官员时, 常常要演奏一些中国古老的音乐, 同时还有宫女的舞蹈表演以及角抵百戏等文化节目, 也向西域各国展现出了西汉王朝的体育文化[8]62。

张骞“凿空”西域不仅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 而且也加强了西汉王朝和西域各国的政治、科学、文化以及文体方面的交流, 其中文体方面的交流在整个交流活动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张骞“凿空”西域的行动, 打开了中国人的视野, 扩展了中华民族对外交流的广度,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 对于中华民族文体方面的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摘要:丝绸之路的建立和畅通不仅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而且也为体育运动的交流提供了重要途径, 为中华民族的体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中华民族的体育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张骞,凿空,西域,文体

参考文献

[1]姚如好.张骞“凿空”与西汉民族体育大发展的现代启示[J].体育科技, 2012.

[2]李平.我国西汉时期的体育发展及对政治的影响[J].兰台世界, 2013 (12) .

[3]罗敬党.张骞的生平事迹及历史成就新议[J].大观周刊, 2011 (18) .

[4]赵天宝.西汉张骞与中华民族的形成[J].长安大学学报, 2009 (11) .

[5]李楠, 王建光.试论张骞通西域时的语言翻译[J].兰台世界, 2011 (22) .

[6]任艳荣.“张骞凿空西域”历史现象再探讨——兼论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外交战略格局形成之原因[D].中央民族大学, 2009.

[7]刘静.古代丝绸之路的商品流通[J].兰台世界, 2012 (16) .

篇4:张骞通西域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又将其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汉书》虽是纪传体史书,但不同于《史记》的是,它只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这种纪传体的体裁称为断代史,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是采用这种体裁。《汉书》中的名篇有《霍光传》《苏武传》《外戚传》等,名句有“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千人所指,无病而死”等。

【关于作者】

班固是东汉时期人,出身于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在他们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写文章、诵诗赋。父亲过世后,班固利用家藏的丰富图书,开始撰写《汉书》。他“潜精研思”25年,才写成了《汉书》,但由于这部著作长期未能脱稿,没有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所以他一直默默无闻。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一心想要建功立业,于是随军出征。这次出征大获全胜,但后来窦宪因篡权被杀,班固也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精彩选读】

汉朝初期,匈奴人经常骚扰北方边境,给汉朝带来很大的威胁。汉武帝刘彻决心改变这一局面,于是下了一道诏书,招募精明强干的人出使到西域,去联络与匈奴人有仇的月氏共同攻打匈奴。月氏在匈奴的西边,所以要到月氏去必须经过匈奴的地盘。胆小的人听到这样的使命,吓得直吐舌头,哪里敢来应征?

有个叫张骞的下级官员,他认为攻打匈奴是为了汉朝的安全,出使西域即使有很大风险,也是应该要做的,于是就报了名。一些勇士纷纷效仿他,也报了名,其中有个叫堂邑父的匈奴降将。

于是,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使者,让堂邑父当翻译,和其他应征的人组成了一百多人的队伍,从陇西(今甘肃省)出发,到西域去联络月氏国。谁知一行人刚出陇西,就碰上了匈奴人。因为寡不敌众,张骞他们都被俘虏了。匈奴单于听说张骞要到月氏国去,就把他软禁起来。而张骞却时刻在等待机会逃走。

过了好几年,张骞和堂邑父两人终于找到了机会,偷偷逃出匈奴。他们一连往西走了几十天,一路上尽是沙漠和草原,找不到食物和水,只能射些飞鸟和野兽来充饥。走着走着,终于到了一个热闹的地方,那里的人鼻子高高的,眼睛蓝蓝的,他们以为那里就是月氏国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个国家叫大宛。

大宛国国王早就想跟又大又富庶的汉朝往来,见到了张骞他们,赶快拿出好酒、好肉款待。当得知张骞出使西域的任务后,大宛王立即派骑兵和翻译护送张骞和堂邑父到了康居国,再请康居人护送他们到月氏国去。

月氏国自从国王被匈奴杀害以后,就西迁到了大夏国境内,和大夏国合并成了一个国家,改名为大月氏国。大月氏所在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生活十分安乐,早就把报仇雪耻的事情忘在脑后了。张骞几次向大月氏王陈述汉朝想和他们联手的意思,大月氏王总是故意把话岔开,不作正面回答。张骞在那里住了一年多,达不到目的,就只好往回走。

在回国的路上,张骞和堂邑父又被匈奴人捉住,软禁了一年多。后来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和堂邑父就趁乱逃走,回到了长安。他们这次出使西域,一共花了十三年时间,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很多国家都想和汉朝交往。后来,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兵征讨匈奴,并大获全胜。没有了匈奴的阻碍,在张骞的推动下,西域的许多国家都与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从此以后,西域出产的葡萄、核桃等陆续传入汉朝,汉族人先进的生产技术也传到了西域。其中汉朝的丝绸还通过西域进一步传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因此,后来的人们把由张骞开通的汉朝到西域的道路称为“丝绸之路”。

【国学任务】

下面几个成语均出自《汉书》,请你根据释义写出来寄给我们,全部答对就能获得精美奖品。

1.临渊羡鱼,不如( )( )( )( ):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2.天不变,( )( )不变:“天”不会发生变化,体现“天”的意志的人世之“道”也不会发生变化。

3.安不忘( ),盛必虑( ):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在兴盛之时必须考虑衰微之时。

篇5:张骞的故事

张骞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楚汉战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乘机扩张势力,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建立起统一的奴隶主政权和强大的军事机器。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征服西域,设僮仆都尉,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匈奴还以西域作为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经常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西汉王朝的统治者在同匈奴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特别是汉武帝即位后,从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匈奴世仇之意,但苦于无人相助后,便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想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断匈右臂”。

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典故

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汉武帝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一点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的情况。他们说有一个月氏(音yuè-zhī)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仇,想要报复,就是没有人帮助他们。

汉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

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担负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

有个年青的郎中(官名)张骞(音qiān),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有他一带头,别的人胆子也大了,有一百名勇士应了征。有个在长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月氏。但是要到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围住了,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

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没找到月氏,却闯进了另一个国家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

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方便。他们见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这回儿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很欢迎他们,并且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到了月氏。

月氏被匈奴打败了以后,迁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国,不想再跟匈奴作战。大月氏国王听了张骞的话,不感兴趣,但是因为张骞是个汉朝的使者,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他。

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但是他们没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回来。经过匈奴地界,又被扣押了一段时间,幸好匈奴发生了内乱,才逃出来回到长安。

张骞在外面足足过了十三年才回来。汉武帝认为他立了大功,封他做太中大夫。

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他说:“我在大夏看见邛山(在今四川省,邛音qióng)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当地的人说这些东西是商人从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贩来的。”他认为既然天竺可以买到蜀地的东西,一定离开蜀地不远。

汉武帝就派张骞为使者,带着礼物从蜀地出发,去结交天竺。张骞把人马分为四队,分头去找天竺。四路人马各走了两千里地,都没有找到。有的被当地的部族打回来了。

往南走的一队人马到了昆明,也给挡住了。汉朝的使者绕过昆明,到了滇越(在今云南东部)。滇越国王的上代原是楚国人,已经有好几代跟中原隔绝了。他愿意帮助张骞找道去天竺,可是昆明在中间挡住,没能过去。

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他虽然没有找到天竺,但是结交了一个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滇越,也很满意。

到了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到匈奴失了势,都不愿意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公元前1,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带着一万多头牛羊和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礼物去结交西域。

张骞到了乌孙(在新疆境内),乌孙王出来迎接。张骞送了他一份厚礼,建议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乌孙王只知道汉朝离乌孙很远,可不知道汉朝的兵力有多少强。他想得到汉朝的帮助,又不敢得罪匈奴,因此乌孙君臣对共同对付匈奴这件事商议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下来。

张骞恐怕耽误日子,打发他的副手们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大月氏、于阗(在今新疆和田一带,阗音tián)等国。

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

这许多副手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先送张骞回到长安,他派了几十个人跟张骞一起到长安参观,还带了几十匹高头大马送给汉朝。

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了乌孙王送的大马,格外优待乌孙使者。

过了一年,张骞害病死了。张骞派到西域各国去的副手也陆续回到长安。副手们把到过的地方合起一算,总共到过三十六国。

打那以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交往。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后来人们把这条路线称作“丝绸之路”。

篇6:张骞简介

张骞简介

张骞

(?~前114) 西汉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为郎。武帝想联合大月氏(即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十年余,娶妻生子,但却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经康居(今苏联锡尔河中游地带),抵达大月氏。大月氏先为匈奴所迫,辗转西迁,这时已定居妫水(今阿姆河)北岸,又统领了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决定在此安居乐业,无意报复匈奴。张骞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刘彻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以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为卫尉,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率三百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拜大行。翌年卒。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相传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皆为张骞自西域传入中土,未必尽然;但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治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篇7:高一张骞话题作文

而张骞作为一个被匈奴人扣压十载后逃亡的汉使,去到西域,竟然能博得西域各国人的赏识,我想其人格魅力无与伦比。忠勇、智慧、诚挚、友善、宽厚达人之品万众赏赞。

第一次使西域,张骞被捕在匈奴,没有被杀而活了下来,这里虽然有众多的说法,但其人格上魅力也无不在起作用。军臣单于赐婚于他,明显是想监控他使他归降,可是“留岁余,单于死,国内大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这是《汉书》的记载)可见这时的胡妻早已同张骞同心同德。什么力量使他们夫妻同心呢?张骞的人格魅力!对于后来的苏武能十九年坚贞不渝,恪守汉节,张骞的影响也在其中!

公元前126年夏,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回汉后,被封为太中大夫,后便以校尉从军,直至封侯近乎三载。这三年主要是真对匈奴右部作战,武帝用举国之力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自前133年“马邑之谋”之后已经十载。匈奴右贤王部重创,张骞也以“知水草处,军得不乏,乃封为博望侯。是年元朔六年也。”即公元前123年。我们不难看出张骞立身朝野靠的是军功,也无结党营私之嫌,亦无朋党交际的时间。但其人格魅力与功绩朝堂艳羡。

封侯后二年,汉书没了记载,其它的书中也寻不到迹痕。但封侯就应该在封地,根据秦汉吏治,封侯后的侯王必须在封地,是不可以随便入京的。虽然汉武帝时封侯较多,吏治已不那么森严,但依张骞的忠君性格,不会在京城,应该就在封地,这就是我写《大汉博望侯传奇》的着笔点。

这样一个使西域十三年坚忠不渝中年男子,历经了人生的苍桑,他的性格品行已经得到了定行,所以他在博望封地爱民如子、亲民于一家已经不难定位。当时南阳郡豪富四起,与国家争夺人力、物资等等,也严重地羁绊着武帝的“攘夷”之策,于是武帝也沿用了先王的诛杀政策。这是侯爷张骞在封地时的历史背景。所以在当时,侯爷张骞也有疾恶如仇的一面。面对豪富的不法,他力所能及地“劝贼下山”怒斥不公,这都在他的性行之内。

单于在草原赐婚,出于守汉气节张骞不同意,也不接受胡妻,可是日久胡妻为其品行所感染,处处维护和帮助张骞,使得张骞接纳了胡妻,后生子。据汉书所记“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可见其与胡妻之子未归大汉。

关于张骞的子嗣。《汉书·张骞传》尾语:“骞孙猛,字子游,有俊才,元帝为光实禄大夫,使匈奴,给事中,为石显所谮,自杀。”元帝在武帝之后,黄龙元年(前49)十月,宣帝死后继位,在位,病死,谥号为元帝,庙号高宗。张骞卒于前1,两者之间相差六十多年。这充分说明张骞死时,儿子年幼尚小。也可推测张骞是中年或晚年得的子嗣。也让人不难理解他在前138年使西域之时未有妻室,或者有妻室无子嗣的。他与胡妻归汉,没有带孩子。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匈奴单于把孩子作为人质收养。在《大汉博望侯传奇》一书中也体现了这一点。书中对张骞在第一次使西域之事,全都用了插叙与回忆,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所以侯爷张骞在封地休养的二年间应该又有了妻氏。这便使得《大汉博望侯传奇》有了“情定广武”、“侯爷得子”的感人情节。也就有了给侯爷张骞在大爱、深爱的层面上又增加了“会爱”的性格特征。

篇8:张骞故里筑坦途

加快公路建设 完善路网结构

城固交通运输局把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提早安排、周密部署,并采取四条措施,强化工程管理,狠抓任务落实,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一是明确任务,夯实责任。每个项目分别由局领导挂帅组建项目管理办公室,配齐管理、技术人员,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二是规范工程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工程立项和设计报批制度、项目招投标制、设计变更审批等制度。三是严格要求,强化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办工作人员一律取消双休日和节假日,全天候深入施工现场,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四是加强督察,跟踪问效。实行各项目及重点工作周汇报、旬检查、月评比制度,局领导不定期巡回到各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抓好重点建设工程。渡船坝大桥2007年被认定为五类危桥。城固交通局对此精心部署,严密施工,新建桥梁全长247米,桥宽12米。2011年动工修建,2012年7月竣工通车。启动了二八路建设。二里至八角公路全长13.5公里,是城固县南部山区经南郑连接汉中的捷径。10月份动工,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计划2013年3月底竣工。积极做好了谢河桥、李家河桥建设启动工作。谢河桥全长64.04米,桥宽12米;李家河桥全长124.12米,桥宽12米。10月份动工,计划2013年上半年建成通车。

让公路养护管理常态化

按照县、乡、村三级负责制,城固县交通运输局将所有农村公路都纳入养护管理范围,实现了“有路必养,有路必管”的全新管理格局。

一是完成县、乡、村公路养护1577公里,其中县道204公里,重要乡道83公里,一般乡道及专用道路319公里,村道970公里。制定并完善了镇列养公路养护管理考评办法,规范养护作业行为,积极引入竞争机制,试行养护公司淘汰制度。通过强化管理,全县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明显提升,县道和重要乡道好路率达到87%,好路里程162.6公里,名列全市前茅。

二是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联合执法集中整治活动,加大上路巡查和源头治超力度,对国省道、高速路口、主干线周边的违章建筑和违法占地进行了彻底清除和治理。车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2%以内,抛撒污染公路现象得到遏制。保证了公路的干净、整洁。

运输市场管理入手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篇9:汉中张骞纪念馆

张骞墓座北朝南,东西宽15米,南北长15米,高8米,呈覆斗形,周围有古柏环绕,墓前有石碑四通、汉代石虎一对,

资料

篇10: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历史意义

①张骞通西域,不仅获得了大量过去闻所未闻的资料,而且也传播了西汉的声威。

②张骞通西域,开通了西域的道路,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

③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更频繁,规模与范围更大。使臣、商队、宗教僧侣的往来,使当时世界几大文明汇聚,西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篇11:成语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后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死了以后,第二年春天,皇太子刘彻当了皇帝,这就是少年英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汉武帝初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

匈奴部落住在中国北方广袤的蒙古草原上,汉武帝时,中国北方屡遭他们的欺凌和侵扰。经过几年的扩张混战,匈奴击败了许多游牧部落,占有了他们的家园。当时在河西走廊——敦煌一带,曾经居住着一个强大的部落,叫做月氏。后来,匈奴人用武力征服了这个国家,残酷地杀害了月氏国王,拿月氏王的头颅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赶跑,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月氏人想攻打匈奴报仇,但得不到别国的援助,周围其他的部落都不敢与匈奴为敌,所以他们无法争取到任何同盟;即使远在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也无意收留他们。所以月氏人只能向更远的西方迁徙。

汉武帝得到这个消息后,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想派人前去联络月氏,以便夹击匈奴。当时,要把结盟的书信送往月氏,意味着3000多公里的漫漫旅途,沿途有重山阻隔,没有向导知道路该怎样走。更危险的是,要到月氏,就要穿越匈奴人控制的领地,那里有驾驭着骏马的敌人围追堵截。而且在当时,根本没有人知道月氏部落到底迁到了哪里。汉武帝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决定下一道招贤榜,募天下的仁人志士出使西域去联络月氏人。

招贤榜一贴出,应征者寥寥无几。不过,担任郎官不久的张骞看到招贤榜后,主动向汉武帝请缨,表示愿意与联系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100名随从出发了,同行的还有一个跟了张骞多年的蛮族奴隶,名叫甘父。当接近匈奴领土时,张骞一行没有胆怯,他们直接向匈奴的防线进发,希望能用最短的时间穿过匈奴的土地。

不幸的是,张骞一行经过匈奴的时候,被匈奴人抓住,全都做了俘虏,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把张骞扣留下来,并且对他说:“月氏在我们的西北,你们汉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们要出使到越国去,你们能让我们去吗?”

这一扣便是十一年。张骞在匈奴娶了一位妻子,生了儿女。张骞等人虽然身在匈奴,但一直没有忘记汉武帝交给的任务。后来,匈奴人终于放松了警惕,他找准机会,和几个随从一起逃脱了。

张骞和甘父逃出后,历经艰险,经过几十天的奔波,进入大宛国境地。

大宛国早就听说西汉王朝地大物博,繁荣昌盛,想和汉王朝建立联系。看到张骞到来,真是喜出望外,就以优礼相待,问他打算到哪里去。张骞回答说:“我奉汉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锁了交通,如今从匈奴逃到这里。希望大王能派人给我带路,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里,将来回到汉朝,汉朝将赠送给你们无数财物。”大宛的国王听从了张骞的话。休息了几天以后,大宛国王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到大月氏。

原来,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击,国王被杀,大部分人西迁到了这里,称为大月氏。国人已立被杀国王的太子为国王,新王带领自己的人马往西进攻大夏,占领了大夏国而定居了下来。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没有外来的侵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快乐逍遥,自己又认为离汉朝很远,根本没有向匈奴报仇的心意了。

等张骞来了以后,和他们谈起夹击匈奴的事,他们竟不大感兴趣,外交商谈也不得要领,始终不能得到月氏对与汉共击匈奴之事的明确态度。无奈之下,张骞他们起程回国了。在经过匈奴的土地时,张骞再次被扣留,一年后,赶上匈奴国内大乱,他和妻子在甘父的帮助下回到了故乡。再次拜见汉武帝时,距张骞奉命出行已经过去了12年。张骞的这次西行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是终于打开了西行的途径,使处在匈奴铁蹄下的西域各国都知道了强大的汉朝并没有忘记他们,这对于当时和以后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篇12:张骞通西域

当时,张骞他们并不清楚月氏国的具体位置,只知道这个国家位于匈奴的西边。张骞一行人要到月氏国,必须穿过匈奴的领地。为此,他们化装成商人,却依旧被匈奴人发现。匈奴人将他们全部扣留,这一扣,就是十年。在这十年间,张骞带领的人有的被杀害了,有的投靠了匈奴。十年过去了,匈奴人以为张骞已经放弃西行,便渐渐放松了监视。一天,张骞和剩下的随从抓住机会骑上快马出逃,他们一直往西跑,十多天后才终于跑出匈奴的领地,进入一个叫大宛的国家。根据大宛国王提供的路线,张骞又走了很久才到达月氏,可那里的国王并不愿意与汉武帝一起夹击匈奴。张骞在月氏呆了一年,始终无法说服月氏国王。没办法,他只能返回大汉。

张骞初次出使西域前后用了十三年时间,历尽千辛万苦,归来时仅剩下几个人。为了表彰张骞的忠诚与坚贞,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

数年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各国,带去大批金帛丝绸作为礼品,并与当地人民进行文化交流。张骞开辟的通往西域的道路,成为中国与西域交流的主要通道,为以后的“丝绸之路”打下了基础。

篇13:张骞要出使西域的原因

公元前138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汉武帝委派张骞为特使,率一百多人的使团出使西域。但是,张骞的使团出了阳关不久,便被匈奴抓了起来。张骞被关押了十年之久,他终于逃了出去,到达了大月氏国。可是,大月氏已不想再与匈奴作战了。 张骞只得再从大月氏国来到大夏国 (今阿富汗) 。从大夏返回时, 张骞从昆仑山北麓穿越新疆、甘肃, 终于回到了长安。 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 却打通了一条通往西域的通商之路。 汉武帝对此十分高兴,封他为 “博望侯” 。公元前1,张骞又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开拓的从长安到西域各国的通商之路也成了联系东西方文化的要道,人们将它称做“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汉武帝委派张骞为特使,率一百多人的使团出使西域。但是,张骞的使团出了阳关不久,便被匈奴抓了起来。张骞被关押了十年之久,他终于逃了出去,到达了大月氏国。可是,大月氏已不想再与匈奴作战了。 张骞只得再从大月氏国来到大夏国(今阿富汗)。

从大夏返回时, 张骞从昆仑山北麓穿越新疆、甘肃,终于回到了长安。 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 却打通了一条通往西域的通商之路。 汉武帝对此十分高兴,封他为 “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张骞又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开拓的从长安到西域各国的通商之路也成了联系东西方文化的要道,人们将它称做“丝绸之路”

篇14:关于张骞的高一话题作文

杜甫

狂风笼罩着漫漫沙漠,猛戾地卷起敦煌的黄沙,模糊的驿道蜿蜒至远。睁开迷蒙的双眼,隐约中,我看见一个坚定的身影,骑着一匹骆驼,从远处缓缓驶来

“风沙霜霜十三年,城郭山川万二千”。

银鬓飘飘,显示出他的威严;炯炯目光,散射出金光闪闪,远射到天边的山冈。他就是张骞,他正去往西域,联系大月氏,合击匈奴。与他相遇,我感受到他坚定不摇的信念:“我一定奉命完成帝王交给我的任务,那是我的使命!”听,那声音铿锵有力;听,那声音响彻云霄。跟随着他的脚步,我走进了历史长廊。

与张骞相遇,我感受到他不变的信念。

“汉马死亡宛马到,万人怨怨一人怜”。

凄凄戈壁,寒风飒飒;漫漫驿道,尘土飞扬。他奋力地抵御着寒风,远远望见,他的头发早已十分凌乱,脸色失去了方才的红润。在去往西域的途中,他被恶毒的匈奴扣押了十多年。他的目光依旧深邃,他的眼眸是那么明亮。匈奴恶笑着问他:“你悔吗?”我看见他默默沉思着。“我无悔!”我听见,他的口中吐出几个坚硬的字,震撼我心,在历史的天幕中点缀成璀璨的星!

与张骞相遇,我听到他无怨无悔的呐喊。

“断送壮夫知几许?换将胡物过东来”。

视野转向西汉王朝,我看见文武百官欣喜万分的神情。张骞回来了。他载着胡物,带着大月氏的通讯,顺利归来了!看,他坚定的目光;看,他日渐消瘦却傲然挺立的身躯!在那一瞬间,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他不求功名,几年后,转身再向西域,开启了一条友好的漫漫长路丝绸之路!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的内心被一种强大的力量震撼着!

与张骞相遇,我为他的成功感到深深的自豪!

梦回敦煌,驿道漫漫。月牙泉清水澄澈,鸣沙山黄沙灿烂。那一天,我与张骞相遇,他的信念,他的无悔,他的成功,使我的灵魂得到洗涤,洗净铅华!

篇15:张骞出使西域观后感

《张骞出使西域》观后感

在中国古今时代中,有许多的英雄先烈。是他们,让我们学到更多的技术,更多的知识;是他们,让我们享受到了新的生活,创建了新的国家;是他们,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在这段日子中,我学习了《丝绸之路》这一课,并认识了创建“丝绸之路”开端的张骞!初识他的时候,我只知道他只是一个运货的而已,可我没想到他却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电影有许多镜头,使我目不暇接,但最使我记忆深刻的画面。就是匈奴抓住了张骞让他见单于时,要求去节墨面的情节。当时,我看见张骞被绑在一根柱子上,脸色发白,衣服破烂不堪,已经奄奄一息了。这时,单于召见张骞。侍卫走到外面,站到张骞面前,趾高气扬地说:“我们本单于要待见你,你要去节墨面。”“去节墨面?那是对我们汉朝的侮辱,我就是死,也不会去节墨面!”“我说你这个张骞,是不是找死啊!”就在这时,单于说:“把他带进来!”张骞进去了,侍卫让他跪,他也不跪。这时,我深深地感到张骞全身充满正义感,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当我听见“去节墨面”这个词时,感觉挺稀奇的。在网上一查,原来是这个意思:“去节”是没收节杖,节杖在汉朝代表天子,则去节是对使节的轻视和侮辱;“墨面”古代的一种刑罚在面额上刺字染成黑色,就是在脸上刺青,是一种惩罚。髡首墨面以毁其容。多么可怕,残忍的词语。可见当时,张骞是多么的气愤!

对于张骞。我有许多佩服之处。首先在匈奴地带生活了整整十年,一般对普通人来说,饮食起居都已经不成问题了,就永远居住在这里吧,反正汉朝的人肯定都以为我死了。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可张骞不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逃跑,即使被匈奴军一次次抓回来,可他总是锲而不舍,一直寻找着逃跑的机会。他坚持不懈,令我佩服。其次在回家的路上,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太平。他被若羌族扣留了三年,再有一次若羌族的士兵不注意,逃跑了。在去汉朝的路上,他把骑着的马割掉,吃马肉饱饥,可是吃完之后,就没有任何东西了。等他回到长安时,身材变得瘦骨如柴,脸色苍白,像一个乞丐一样。但一样能证明他的真正的身份,那就是在破烂衣衫中的那块节杖。其实,在他饿的时候,他有权利可以把节杖换成食物,可他没有。因为他爱国,这点,我佩服!

上一篇:瓦楞纸箱常见质量问题下一篇:高校女生节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