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伞三年级作文

2024-04-25

保护伞三年级作文(共18篇)

篇1:保护伞三年级作文

每天清晨我们就会听见沙沙沙的声音我们有时会抱怨着这声音,但他们不知道他们多么地辛苦。他们默默的守护着地球地环境没有他们我们的地球早就成立垃圾地球了哪里还有我们。

冬天他们看见下水沟堵塞里他们不怕脏不怕臭用自己的双手把下水沟刨通的这时又有谁会知道。

有1次我在街道旁看见1个清洁工人正在扫污水,1个骑车青年飞驰而过,那个清洁工人默默的站在那里身上很多污水那个青年还说这个清洁工倒霉活该打哉哉,那个清洁工还是没有反驳还对他说“对不起对不起。”那个青年说算了不稀罕你,我那是真想把他打一顿可我没那个能耐我只好在那站着看。

秋天落叶到处都是的,清洁工人扫了又扫不然我们的世界早就成为水星了。

清洁工人真值得我们学习呀!

篇2:保护伞三年级作文

他看见环卫工人的汗水一滴一滴往下流,更何况这是烈日当空的夏天。于是,他连忙跑回家拿扫把和簸箕。可是,大人们都是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所以,没教怎么做家务,克明自然不会扫地了。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克明就按着环卫工人的样子去扫,总算把水扫到了簸箕里。

就算是朋友来找他玩,他不理,冰淇淋的气味被风吹来了,他也不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克明的妈妈来叫克明回家吃饭,他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回家去吃饭。

但是,过了一会儿,克明又开始去扫马路上的其它垃圾。虽然他已经汗流浃背,但他还坚持把垃圾扫完。

篇3:浅析三年级作文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经常练笔, 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1. 故事式导入

三年级学生对故事最感兴趣, 一上作文课, 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 接着由老师讲个小故事, 学生听得专心, 笑得开心, 然后让几个同学复述, 最后再分头写作, 这样大家都感到较顺手。批改时, 只要故事较完整, 错别字不多就批“优”等, 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2. 活动式导入

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 老师先选大家都能做的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课外活动, 让大家参与,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 最后有重点地写下来, 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也有话可写, 效果较好。

3. 情境式导入

就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发挥想象, 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 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 如:播放一些动画片, 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像等, 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 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录音下来, 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自己积累语言

人常说“厚积薄发”,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 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 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 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 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开学初, 班上成立了“图书角”, 全班选出两名同学担任图书管理员, 学生利用中午、课间、自习时间借阅图书。到后来, 这已不能满足许多学生阅读需求, 各小组成立了自己的图书角, 由组长负责借阅, 学生把自己家的图书拿来, 互相传阅, 可供阅读得书籍一下子多起来了。我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竞赛、朗读比赛、成语接龙、讲故事比赛和语文知识竞赛等有趣有益的活动, 开展“读书会”, 交流读书的方法及体会。因为学生读的多了, 写作水平无形中得到提高。

1. 引导学生说真话, 写真情

尽量避免让学生去刻意模仿、套用某种格式, 这样做的结果, 将直接导致作文教学陷入死胡同, 到头来学生没有自己的话可说、可写。要相信只有写出真情实感, 才是好作文。

2. 给学生抒发情感的机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 让学生畅所欲言, 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3. 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感受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 有话可说”, 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刚开始, 可能有许多学生不知写什么, 怎样写。教师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 要写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和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 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 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 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另外也不能“老调重弹”, 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 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时间一长, 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三、指导作文, 切忌泛泛而谈

1. 写前指导要说写结合, 先说后写

每一次作文指导, 教师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 当学生看到写作题目及要求后, 或展开想象, 或马上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 或引用别人出色的材料, 有一种急于表达的渴望。这时, 教师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每一个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 倾听别人的说法, 发表自己的观点, 从而, 相互之间受到启发, 为动笔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不能对学生进行过多限制, 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 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 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 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 缺乏活力。

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 选择合适的题目, 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 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 有话可写。即使学生在选题上稍有出入, 也不能一步封杀, 扼杀学生的仅有的一点写作兴趣。

3.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 多鼓励, 多表扬, 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篇4:三年级作文如何起步

三年级的同学,刚刚接触作文,他们觉得无话可写,或记流水帐。这个时候,能否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这对他们的一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对三年级作文如何起步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书面表达语言

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及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加以指导,让学生多积累优美的词、句,多读、多背名段、名篇,培养学生表达的语感,久而久之,就可以解决学生语言苍白干瘪的问题。

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实践的平台

作文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作文应来源于生活,同时,作文又是生活的反映,更是生活的提炼和延伸。学生写作文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生活经验,即无话可写。那么,要想作文写得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就应让学生参与活动,深入生活,亲身体验生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从而捕捉到生活中最真实的写作素材,积累素材,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我上三年级作文课时设计的一个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想当发明家吗?

生:想。

师:会制作模型吗?

生:会。

师:好,同学们可以回去找你们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亲戚朋友帮忙,发明一种在你的生活中你觉得最需要的东西。实在发明不出来,就制作一个你最喜欢的玩具模型。下星期一把你们的小发明或小制作带来展览,我们开个评比会,你们把小发明、小制作的制作过程、外形、特点、用途等介绍出来,然后评出最好的给予颁奖。

生:好!(同学们积极响应着)

星期一作文课时,同学们的桌子上都摆着亲手制作的东西。

师:同学们都制作了自己的东西,想好怎样介绍了吗?要让大家认识它,并使大家认为它是最好的。

生:想好了!(学生很自信的样子,个个都争先恐后地上讲台,尽可能详细地把小发明、小制作介绍给大家。有些同学怕讲不完整甚至用笔把制作过程及功能写出来念给大家听。)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得真好,特别是用笔写出来的同学介绍得更清楚、更完整。那同学们愿不愿意把小发明、小制作的制作过程、功能及外表写在作文本上整理成一篇文章呢?(题目自拟。)

生:好。(同学们都认真地写起来。)

三、习作过程的指导

首先,习作方法的指导。重点指导习作的细节描写、句段关系、详略安排等,让学生在处理中逐步学会谋篇布局、整体规划习作。其次,指导学生定下习作的基调。要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及时矫正学生表现出的颓废思想。再次,习作语言的指导。小学生的作文应体现出儿童语言的特点,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应鼓励他们多用定语、状语,多用形容词,多用适当的修辞方法,把句子写准确、生动、优美。

四、相互交流,合理评价

我倡导学生间相互交流。这种交流有习作前的口头交流,还有作文定稿前后的交流。在学生口头作文和作文完成后,教师还要组织进行习作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改互改、师生共同评价修改等方式我都经常使用。比如这次作文定稿后,我先批阅,然后选出好、中、差三类作文各三篇读给学生听,由学生评、批、改。再在屏幕上展示一篇,由学生修改,学生受益无穷。

这次作文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不仅有话可写了,而且写得非常详细、具体。因为这节作文课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实践的平台,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过程,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为作文打好实践的基础,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克服了作文课学生无话可写、提起作文就头疼的现象,而且在习作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正确引导。

从此,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每天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亲眼见到的人、物和景,像这节课一样,用自己的话具体地介绍出来写在日记本上。这样,学生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所感,畅所欲言,很乐意写,激发了写作兴趣,不但为以后的习作积累了素材,还不知不觉提高了写作能力。

总之,习作的指导是一项持久、连续又艰巨的工作,教师只要在教学工作中时时注意、事事留心,多花心思,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刚刚起步习作,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书面语言,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体验生活,品味生活,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上下功夫,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篇5:保护青蛙三年级作文

青蛙不光吃蚊子、苍蝇和水里的孑孓,还大量捕食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只要一遇见害虫,青蛙的舌头就迅速翻射出口外,粘住小虫,卷入口中,常常是百发百中,它是有名的捉虫能手。

一只青蛙一天最少能消灭30只害虫,最多可达200只以上。如果你捕杀一只青蛙,就等于杀死一个庄稼的小卫士,也等于让几万只害虫逃之夭夭,更加放肆地伤害庄稼了。失去了青蛙这个好朋友,是多么可惜呀!没有了青蛙,谁来保护庄稼呢?

人们为了消灭农田里的害虫,经常往农田里打药水,使得庄稼上残留了很多农药。人类吃了这些残留农药的庄稼后,身体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毛病,这都是捕杀青蛙的危害呀!

青蛙叫,大雨到。夏天的傍晚,只要你听到青蛙“呱呱”的叫,第二天准会下大雨,是名副其实的“天气预报员”。

篇6:保护树木三年级作文

树木是由树叶、树枝、树干、树根和树冠组成的。我经常在小区里看到有一些人把衣服挂到树一、晾晒。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环境随意砍伐树木,造成森林资源匮乏,产生了气候的异常,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

树木的作用可大了。每天它都会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秋天,它的树叶落下后,会变成树木的肥料,让树木继续生长,树木可以调节气候、防风降噪、防止水土流失、山体滑坡、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等,还能用它们制造白纸、纸巾,所以,它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大树用它高大挺拔的身躯撑起了动物和人类的生态环境。希望大家从现在做起,多用手帕少用纸巾,让我么们一起来保护人类最好的朋友------大树吧!

篇7:保护环境-三年级作文

春天来了,河边的花竞相开放,柳树抽枝发芽。清清的河水像一面大镜子。河里的小鱼和小虾在游玩,有的在玩捉迷藏,有的在追逐打闹,还有的在聊天呢!农民伯伯用河水灌溉农田。

夏天来了,河边的树木绿树成阴,像一把把撑开绿色的大伞,小河哗啦啦流得更欢畅。小朋友到了河里游泳,小河给小朋友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河边开来了一辆辆的垃圾车,人们把大量的垃圾往河边上倒,河面上漂浮着各种各样的垃圾,有白色的塑料袋,有饮料罐和易拉罐,还有果皮纸屑等。不时发出恶臭,引来了苍蝇、蚊子和老鼠。河边的花草树木都已经枯萎了。河里的小鱼和小虾都死了。河水黑黑的。从此,人们再也不敢到河边去玩了。甚至连路过的人,都捂住鼻子匆匆离开。

篇8:保护伞三年级作文

1928年, 德国人根据电力系统的差动保护原理, 提出了剩余电流动作型 (也称电流动作型) 剩余电流保护方法, 德国人的这一发明奠定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理论基础。2年后, 法国人根据这一原理, 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流动作型剩余电流断路器 (额定动作电流10 m A, 动作时间0.1 s) , 并以此为保护手段, 对人体做了直接接触的触电试验。在20世纪30年代, 人们还研制了动作电流80 mA, 动作时间0.1 s的产品, 但德国、英国和法国仍然使用电压动作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只有少数的电流动作型剩余电流断路器用于防止一相一地方式的窃电上。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的工业化水平、技术水平、元件以及材料水平较低, 造成高灵敏度的电流动作型保护器误动作多, 致使灵敏度较高的电流动作型保护器反而无法进入实用阶段。其间, 工业化国家研制电流动作型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工作几乎停止, 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只能使用电压动作型保护器。可以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使用的主要是电压动作型保护器。所以, 在保护器发展史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称为电压动作型剩余电流保护器时代。

3.2.2电流动作型保护器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20世纪60年代之前)

20世纪50年代, 德、法两国又重新起用电流动作型剩余电流断路器, 但动作电流都较大, 一般为300~3 000 m A, 只能用作间接接触剩余电流保护。用于直接接触的电流动作型保护器, 则是在1958年才开始批量生产, 其动作灵敏度为35 mA。在此期间, 还出现了电储能式和机械储能式等类型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但都因性能、结构、成本、体积等原因而被淘汰。

3.2.3工业化国家逐步普及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时代 (20世纪60年代之后)

进入20世纪60年代, 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低压断路器技术的进步, 开始出现了快速、高灵敏度的电流动作型剩余电流断路器。其中, 美国在1962年制成动作电流5 mA的电子式剩余电流断路器;德国在1965年制成动作电流为30 mA, 动作时间为0.1 s的纯电磁式剩余电流断路器。20世纪60年代以后, 也是世界主要工业强国通过立法方式普及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阶段。目前,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3.2.4我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生产与使用情况

我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研制与生产起步较晚, 直到1966年前后, 才生产了数量不多的电压动作型剩余电流继电器。之后有关部门研制出AB61-12型动作电流20 m A, 动作时间0.1 s的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1968年开始生产, 但产量很少, 不足万台。1975年之后, 又研制成了高灵敏度快速动作型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定点生产企业增多, 我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使用逐步进入普及阶段。特别是1992年之后, 我国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 并且结合引进产品进行自主研发, 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 年产量达到1 200万台以上。其中, 剩余电流断路器占57%, 剩余电流保护插头占25%, 其余为剩余电流继电器、剩余电流保护插座等。我国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经过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已形成了一个品种完善、规格齐全、符合IEC国际标准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列产品, 在低压电网的安全保护中, 尤其是农村低压电网的安全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 我国城乡低压电网普遍实现了三级剩余电流保护, 使我国城乡低压电网触电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安全用电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

3.3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分类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分类方法很多,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3.3.1 按其所具有的保护功能和结构特征分类

(1) 剩余电流动作继电器。在规定条件下, 当剩余电流达到一个规定值时, 发出动作指令的电器。它由零序电流互感器 (也叫漏电电流互感器) 和继电器组成, 一般只具有检测和判断功能, 由继电器触头发出信号, 控制断路器、交流接触器切断电源, 或控制信号元件, 发出声光信号报警。没有过载、短路保护功能, 也不直接分合电路。

(2)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在规定条件下, 当剩余电流达到或超过给定值时能自动断开电路的机械开关电器或组合电器。

(3)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用于接通、承载和分断正常工作条件下电流, 以及在规定条件下当剩余电流达到一个规定值时使触头断开的机械开关电器。

(4)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插座。由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或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与插座组合而成。主要用作移动式电动工具的移动电源插座, 在宾馆、家庭、办公室、农村临时用电等场合, 可以与现有的插头相配合, 为日用电器或移动电气设备提供安全保护。一般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在30 mA以下, 动作时间不大于0.1 s。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插座种类多、功能全, 除具有剩余电流保护功能外, 还兼有手动分合、报警和试验等功能。

(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插头 (又叫触电保护插头) 。是一种带插头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插在普通插座上使用, 对使用家用电器或其他移动电器的人身安全加以保护。

3.3.2 按其安装形式不同分类

(1) 固定式。固定安装、固定接线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以固定的接线方式安装在固定的位置。

(2) 可移动式。可移动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包括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插头、移动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插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插头插座转换器等。带有可移动电缆, 通过可移动电缆接到电源上, 可以方便地用于移动设备。

3.3.3 按其主开关的极数分类

(1) 单极二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2) 两极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3) 两极三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4) 三极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5) 三极四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6) 四极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其中, 单极二线、两极三线、三极四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均有一根直接穿过检测元件且不能断开的中性线N。

3.3.4 按其动作时间分类

(1) 快速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其动作时间小于0.1 s。

(2) 延时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在该保护器的控制电路中增加了延时电路, 使其动作具有到一定的延时。一般动作时间大于0.1 s, 其范围为0.1~2.0 s。

(3) 反时限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随剩余电流的增大, 剩余电流动作时间在一定范围内缩短。当额定剩余电流为额定剩余动作电流时, 动作时间为0.2~1.0 s;1.4倍额定剩余动作电流时为0.1~0.5 s;4.4倍额定剩余动作电流时为小于0.05 s。一般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都具有一定的反时限特性。

3.3.5 按其动作灵敏度 (动作电流值) 分类

(1) 高灵敏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在30 m A及以下, 安装在最末端的用户处, 既可作为间接接触触电保护, 也可作为直接接触触电的补充保护。

(2) 中灵敏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为30~1 000 mA, 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作总保护, 或在总保护与末端 (用电设备) 保护之间作为中级保护使用, 只能用作间接接触触电保护, 或用作防止电气火灾事故和接地短路故障的后备保护。

(3) 低灵敏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在1 000 mA以上, 用途同中灵敏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3.3.6 按其中间环节的结构特点分类

(1) 电子式。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中间环节为电子电路, 由电子元件和集成电路组成。其作用是对剩余电流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比较后, 触发晶闸管或导通晶体管开关电路, 接通脱扣线圈, 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 切断电路。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 动作电流目前可做到5 m A, 价格便宜, 容易实现延时和反时限特性。缺点是控制电路需要辅助电源, 因此, 电源电压对保护特性有影响, 也容易受外界磁场的干扰。

(2) 电磁式。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中间环节为电磁机构, 有灵敏继电器和电磁脱扣器2种形式。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辅助电源, 承受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能力强, 结构简单, 安装时进出线可倒装, 受外界磁场影响小。缺点是提高灵敏度有困难, 很难实现延时和反时限特性, 价格较高, 特别是100 A以上的大容量产品价格昂贵。

3.3.7 按其电气工作原理分类

(1) 电压动作型。电压动作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检测的信号是对地电压的大小, 由于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 目前已基本被淘汰, 在电网中已不再使用。

(2) 电流动作型。电流动作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检测信号是被保护电路或用电设备的剩余电流, 检测元件是零序电流互感器。主要优点是性能优越、动作可靠、不易损坏等, 可安装在电网的任何部位且对电网无任何影响, 因此, 是目前普遍推广使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3) 交流脉冲型。交流脉冲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检测的信号是故障 (漏电或触电) 时剩余电流与常态时剩余电流的相量差值, 以此区分常态漏电与故障漏电, 可以在故障漏电时分断保护开关设备。主要用在南方, 特别是在农村剩余电流大的地区可作为配电线路的总保护。

3.3.8 按其额定剩余动作电流是否可调分类

(1) 剩余动作电流不可调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2) 剩余动作电流可调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3.3.9 按其使用场合分类

(1) 专业电工使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这种保护器一般额定电流比较大, 用作配电装置中主干线或分支线的保护开关装置, 发生故障影响范围比较大, 要求由专业人员来安装、使用和维护。主要指剩余电流动作继电器和大电流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篇9: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三年级;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97-01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作文起始阶段的三年级语文教师,更应该深思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写作意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让学生轻松畅游于习作乐园,也成了我们作文教学的追求目标。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五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时,可先以石榴为例,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一种水果的方法。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可以从多种渠道入手,如:观察感知、利用教材进行想象、练习说话中进行想象等等。我们可结合课文,在“写”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仿写。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习课文是让学生举一反三。”好的仿写就是在创作。如:我们在教完《听听,秋的声音》一文后,就要求学生仿照文中描写大树、蟋蟀声音的语句格式,写一写其他事物的声音。这种仿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分析、抽象、探究、类比思维和创造想象力,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续写。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可选择结尾含蓄而有较大想象余地的课文。如:寓言《守株待兔》一文结尾,种田人的庄稼全死了。可启发学生:种田人见到庄稼全死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有没有醒悟过来等。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短文。这样,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课文结尾的妙处,加深理解课文,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想象能力。

3、改写、扩写。如:古诗《小儿垂钓》,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后启发学生,将古代文学语言改编为现代文学语言。适当展开想象,注意行人和小孩的语言、神态、对话环境、人物的内心活动等,将一首简单的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文学故事,在改编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又如:《新编乌鸦喝水》,由原来的一只乌鸦改编为四只小乌鸦排着队去喝水,它们将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喝到水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形象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要求学生每天看一、两篇童话故事;要舍得每堂语文课前五分钟用来给学生上讲台读或讲自己喜欢的故事,可按学号顺序开展,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四、同学间互相批改作文

学生打好草稿后,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互相批改作文。为了鼓励学生多积累和运用好词好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要求学生在批改作文时多看优点,少看缺点。同学会用一个好词就给十分,会用一个好句子给十分,就这样加上去,不限分。互改下来,有的同学得了二百多分,有的得了一百多分,有的只得了几十分。得分高的同学让他到讲台上去读自己的作文,让大家听后说说自己喜欢他作文里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这样,写得不好或偷懒的同学也会自觉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而慢慢学会去完善自己的作文。学生互改后再把自己的作文誊写在正本上给老师批改,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就会逐步完整和完善了。

五、教会学生细心地感受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多彩,写作素材就越充足,作文内容就越丰富具体,具有真情实感。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的作文素材的习惯,我每周一都会给学生画一个表格,表格里记录着一个星期里自己每天最有趣、最难忘的事。比如:星期一,在学校早餐店里我与同学发生争执。到了周末,我就会给学生从表格里选一件事来写一篇日记。慢慢地,学生就逐渐变成生活中的有心人了。

篇10:三年级作文保护环境

一架银灰色的新型飞机,从天空中划过,像是流星从天而降。草地上开满了无数朵花,引来了许许多多蝴蝶。蝴蝶有的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在花丛中穿来穿去。

当今社会人们为了方便,随手扔垃圾、大小便,小草弟弟头上盖上了五颜六色的“大衣”,湖妹妹脸上长满各种各样的“青春豆”,还有的小孩摘下树枝编花环,打架,他们这样会把小树弄疼的,因为人们破坏环境,大自然已经向人们宣战。

大自然已经给人们五花八门的惩罚,如大洪灾,如果有一个个坚强的卫士为我们拦风挡尘,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生命的绿洲,无情的洪水会把人类辛辛苦苦盖的房屋冲毁吗?就连不会说话的小草都发出了稚嫩的呐喊:人们,你们不要破坏环境卫生了,前几年我探出头来,我的家族数无胜数,可今年寸草难生,如果你们不破坏我们共同的母亲――地球,那我们的地球母亲就会变的生机勃勃。

篇11:保护环境三年级作文

每天我醒来,就会和我的朋友们一起玩耍。刚出生不久的小鱼苗成群结队,用力地甩着尾巴,瞪着圆圆的眼睛,从我身边游过。最有趣的是小虾,他弯着腰,把身子缩起来,使劲一蹬,就像箭一样地从这边游到了那边。最懒的是小螃蟹,老是躲在石头底下,好不容易露出来头来,可吹了个小跑炮又缩了回去。晚上,我偶尔跃出水面,欣赏美丽的星空,天上有一条银河,小溪也变成了银河。

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人们在小河边建起了工厂,黑色的、红色的`、发臭的……液体,不断流进小溪,见多识广的乌龟爷爷说:“不好,不仅是那些臭水,人们把生活垃圾也扔了进来,五颜六色的塑料袋、用过的餐巾纸、泡沫……”好奇心最强的小螃蟹钻进塑料袋里,可再也出不来了,小鱼吃了一块泡沫,可第二天就白肚皮向上,再也没有动过。一天天过去,越来越多的小伙伴象他们样,小溪里没有了笑声,溪水不再清澈见底,我们只能无奈地离开家乡,人类,我恨你们!

篇12:保护环境三年级作文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肆无忌惮地破坏周围的环境。他们用一把把锋利的大斧头,看伐一棵棵的大树,使成片的森林里出现了许多裸露的土地,那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使森林变成了荒山野岭。给人们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

夏天是个多雨的季节,没有森林保护的山民们遭受着一次一次洪水的“洗礼”,原本安定的生活没有了,幸福的家园也因为洪水的袭击而被吞噬了。

篇13: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探索

有同行说:可惜这不是中国小孩,因为中国小孩不说“上帝”。又有人说:忘记了那篇《水很活泼》吗?有仁兄说:我认为低龄教学应以发掘孩子天性为目标,而不是教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知道大家注意到这个现象没有,即今日文学之文学非昔日之文学。纵观之,“去中心化”可以概括也。种种现象让人不寒而栗,那么,教师应如何上好作文课?

一、教师应该做的

(一)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借助多媒体,利用图像、音响、实物,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听、鼻闻、舌舔、肤触、心应等六觉功能。如教学写一处景物时,学生年纪小,没去过什么地方游玩,有些记忆也淡忘了。我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到离大家较近的各个景区。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环境育人越来越显示出它重要的功能,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因此,班级环境的设置要特别注意对学生文学的熏陶。优美的句子,精彩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可使学生耳濡目染,写作兴趣定能得到培养。

(二)鼓励学生多观察,勤做笔记多交流。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

(三)多说、多读。

培养学生多说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我发现,平时不善说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文字。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多读,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

二、教师和家长不应该做的

(一)教师及家长不要揠苗助长。

我们常常是从大人的愿望出发为孩子设计未来的,都是“站着说话”,很少考虑孩子本人的特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人的普遍心态。孩子一出生,我们就为孩子设计了各种未来,期望他们将来干什么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孩子打算,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不可心太切,期望一餐就吃成个胖子。有些事情得慢慢来,得遵循必然的规律。尤其是人的成长,必须遵循人自身的规律,“揠苗助长”必然适得其反。过度教育是对人的一种摧残。

眼下,不少“神童”在忙着出书,忙着出名,就连他们的父母亲也跟着出了名。有的人,今天忙着这里作报告,明天忙着那里传经验,后天忙着出书,告诉所有的父母亲们:他们是怎样培养“神童”的。使得一些家长在诱惑之下,心里痒痒的。于是巴不得自己的孩子在一夜之间赶上乃至超过“神童”们,对孩子的智力进行过早的开发。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恰恰违背了教育的规律,违背了人的成长规律,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三年级孩子作文刚起步,能说完整的话,能表达清楚意思就是非常棒的,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对作文存在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要妄图一口吃个胖子。对学生过分要求,让学生刚刚起步就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只要坚持多说、多读、多写、多改、多鼓励,就能使小学三年级学生顺利跨进“作文大门”,就能使学生在日后的作文道路上,任意驰骋、高奏欢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二)不要斥责孩子模仿。

篇14: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指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使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他们习作的自信心,鼓励他们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苹果),可以让学生观看关于苹果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苹果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苹果花的色彩、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以使其加深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苹果有更深的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写作时,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写作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习作七“用几种动物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动物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动物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和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激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就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就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积累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就会不断丰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孩子从喜欢的事物中观察,他们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我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作业:游览时选三种你喜欢的植物,认真观察它的颜色、样子以及生长特点,回来后画下来在班里展览。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在活动中看得可仔细了,摸一摸,闻一闻,记一记,生怕忘了似的。有的同学写道:“美人蕉盛开的花朵从远处看像一个个小喇叭,可是走到近处看,却是由四五片花瓣组成。风儿一吹,花朵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叶子就像一把大扇子,上下晃动。花蕊就藏在花瓣里,如果你用手摸一摸它,手上就会沾上不少花粉,滑溜溜的。再用鼻子一闻,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精彩的片段真让我爱不释手。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尽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像拔河比赛、特技表演、知识竞赛等。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像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记下来,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篇15:保护树木三年级作文

一天,小明和小红出来玩,看见小兰正在跳橡皮筋,但她把橡皮筋系在树上,小红说:“小兰给树带来了危害。”“是呀”小明说,“可是又有什么办法既不损坏树,又能让小兰专心地跳橡皮筋呢?”小红灵机一动,说:“用砖头!”“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小明说。

于是,他们俩便四处寻找砖头,好不容易找到两块完整的砖头,对小兰说:“你把橡皮筋解下来,系在砖头上,既不损坏树木,又能玩个尽兴。”“好吧。”小兰说。小明说:“咱们走吧。”

篇16:保护青蛙三年级作文

我发现有些人们喜欢捉青蛙,使好多青蛙死于非命,我感到十分伤心。

青蛙一身绿外衣,一对鼓鼓的眼睛。四条腿,嘴巴特别大,舌头也特长。青蛙除了肚皮是白色的以外,头部、背部都是黄绿色的,上面有些黑褐色的斑纹。有的背上有三道白印。一只青蛙一天捕食的害虫,少则五六十只,多则二百只。如此推算,一只青蛙一年要吃掉1.5万只害虫。那是多么可观的数目啊!青蛙的子女蝌蚪,也有吃害虫的本领,一只蝌蚪一天要吃掉一百多只孑孓。因此,青蛙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

由此看来,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怎么忍心伤害自己的好朋友呢?我们一定要从我做起保护青蛙:从现在起,我们不捉小蝌蚪,不吃青蛙肉。而且还要保护好它们的生存环境!

篇17:保护青蛙三年级作文

青蛙头上有两只圆而突出的眼睛,一张又宽又大的嘴、舌头很长。身体的背上是绿色带有深色条纹,腹部是白色。身体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脚趾间有蹼。青蛙是两栖动物,能在地上跳,也能在水里游,会发出“呱呱”的声音,雄的叫声响亮。

青蛙真是个魔术家,它一会儿变成捕捉能手,一会变成歌唱家,一会有变成运动健将和伪装家。青蛙还是庄稼的守护神,它专门吃对庄稼有害的虫子(如苍蝇、蚊子等)。

篇18: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一、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根本原因是不会观察生活, 缺乏写作素材,因而利用多种媒介,提供写作素材,培养观察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看图作文,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起 着重要作 用。如,在讲《翠鸟》一文时,首先指导学生抓住翠鸟的外形特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爪子、眼睛、嘴的特点, 突出翠鸟的外形。接着指导学生抓住颜色特点, 观察翠鸟的头、背和腹部的羽毛。最后对照插图学习本课的具体写法。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文结合,使学生印象深刻。学了课文后,教师还可以 指导学生 写一个小 动物,要求他们学习《翠 鸟》一文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写清楚。

二、 通过鉴赏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

模仿写作是三年级作文训练的明显特点, 也是小学生练习写作的常用方法, 而且是较为重要的方法。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比如,讲了《赵州桥》一课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方位顺序写一篇《家乡 的黄河大 桥》,让学生模仿《赵州桥》 第二段的写作方法 , 观察黄河 大桥的正 中→两边→下面→河水等, 然后再动笔写下来。学生通过多次仿写训练,能够加深对状物的写作方法的掌握,不再感到无从下笔,同时也为高年级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对小学生来说,课内与课外,以课内为主,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堂课,同时还必须重视课外学习。因此,除了凭借教材中的插图和色彩鲜明的教学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黄河大桥、古镇建筑物、荷花池等,指导学生按从下到上、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 然后让学生将观察结果写下来。通过多次训练, 能够使学生逐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四、 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引导学生关注校园。校园生活 是学生生 活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庭,教师应通过引导, 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 富多彩的 课内外活 动 ,让每一位学 生都参与 到活动中 来 ,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用眼看一看 ,用耳听一 听 ,用鼻嗅一嗅,动口尝一尝,动手做一做,用心想一想等,然后鼓励学生将亲身经历写下来。

2.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温馨和谐的家庭中充分展示真实的性格。如,给爸爸妈妈献上一杯茶;在“妇女节 ”和妈妈做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 父母不在家时当一回小主人, 有礼貌地接待客人; 随父母参加一次亲朋聚会等。然后启发学生把所经历的事情写出来。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社会生活五彩缤纷, 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 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性作业, 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如,利用双休日给孤寡老人送温暖; 去公共场地打扫卫生; 调查采访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参观书画展等。这些活动都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源泉。

实践证明, 三年级作文教学只要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 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在习作指导中使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 , 作文教学 的目标———“对 写话有兴 趣 , 写自己想 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就不难达成。

上一篇:任教初三申请书下一篇:谷兴完小“护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