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心得体会

2024-04-08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心得体会(通用14篇)

篇1: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心得体会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心得体会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学双方互相了解、互相配合,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并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也就是说,课堂不仅是教师教书的场所,也是教师育人的场所。

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或行为,应该及时加以制止并正确引导,指出其错误之处和危害;如果学生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因难,也应该多加以关心和帮助。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坦诚对待学生,真心面对学生,是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法宝之一。

教师师德的自觉性是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成为一个良好口碑的教师,重温天底下最灿烂的工作。

篇2: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铁一中的教师,通过两年来的工作实践,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在对学生的实际教育中,我既体味到成功的喜悦,也充满着无限的困惑。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活到老,学到老”的真正含义。下面就我的一些教育的心得略加整理,作为我以后工作的借鉴,也算是接引后学的破镜。

一:言传身教

学生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他们对老师有特别的信任和崇拜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他们的影响极大。因此,教师的道德修养的好坏与道德素养的高低在素质教育中显得极其重要。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教师必先以身作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不端正,不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尽管他有许多学问,其教学效果不一定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老师“不做警察,而要做学生的良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时刻牢记校训的“责任,荣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深刻的影响学生的成长。

二、给学生爱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学生也不例外。作为教师就应懂得这项育人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防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来评价和鼓励学生;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我也曾尝过“赞美”的甜头。有一个学生转入了我所带的班级。他上课心散,不爱发言,对学习缺乏信心,对父母亲、老师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于是,我就多方了解得知,原来他的父母关系不和,于是我找他谈心,推心置腹,表示明白他的处境,赢得他的信任,他终于愿意说话了,人也自信多了,跟同学相处和谐了。甚至还直接跟我说“老师,只有你才能关心和理解我,我一定要争气,决不辜负你的希望”。

当然赞美不等于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也不等于不批评。这样,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会使他们精神脆弱,听不进批评,一听批评就消极或暴跳如雷。那样实际上是害学生,是“捧杀”。教师要掌握理智的这把尺度,批评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只不过要掌握得适当罢了。

三、心理健康

课堂上,教师不只是教书,还要育人,要经常教育学生不讲假话,做一个诚实、有用的人;用健康的心理去调节学生情绪,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总之,教师懂的教育科学,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的个别特点,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克服偏爱、偏见情绪,积极感染与调节学生情绪,形成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消除学生反感、抵触心情,形成学生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积极地认识周围的美好事物、自觉培养健康的情感与意识,力争使学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与心理上的满足。

四、以德育人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其实,这正是师德的作用。要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就要树立好良好的道德观。对学生的教育也应采用多种方法教育学生讲道德、讲文明;培养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从小就学会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学会分清“是”、“非”的.观念。对学生大力弘扬祖国的民族精神和传送祖国的优良传统,培养他们从小就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理想。

五、师生平等

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在一些老师眼里,常常是“人微言轻”,个人的意志往往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发挥,因而常被“大人”们忽略了,以为他们人小,连起码的人的尊严也没有了,可以任人“宰割”了。更由于“童言无忌”,好于直言,急于抒发,在不恰当的时候发表了些许意见,就常常被斥责为“胡扯”、“调皮”、“不乖”、“好表现自己”等;以至于动辄横遭贬斥,受辱骂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其实,知识这个东西从来都没有谁能够“独霸”,专门拥有。只不过大人们由于经历多、学习多,知识量也就多些;而学生们因年龄小等问题,知识的拥有量少些罢了。但是有一个事实也是不容置疑的:这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我们的祖师爷孔老夫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曾明确地提出“三人行必有吾师”。不管怎么说,小孩子也有堪为人师的长处;也不管怎么说,大人们也有向小孩子学习的时候,更何况在当今的信息技术社会,电脑、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的大量涌现,学生们的学习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他们所拥有的信息知识,是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所难以想象的,我们还能再以知识的拥有者自居吗?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仍然执迷不悟,仍然整天煞有介事地摆着一副“师道尊严”的臭架子,动辄“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我教,你学,你必须听我的”,或者摆出一副貌似严肃的“尊者”面孔,手持教棍,高兴敲谁就敲谁。这样一来,固然,我们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保持了自己作为为人师者的“风范”,但是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就隔了一层“墙”,阻碍着我们的教育,影响着我们的教学。

篇3: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心得体会

关键词:高职教师,师德,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立德树人,以身示范

“业精堪称师, 德高能为范”, 人以德为本, 作为高职教师在师德方面上, 有一个怎样道德标准?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就说教师不仅要教好书, 还要育好人, 在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作为人民教师在师德方面上, 标准则更高, 要求则更严。

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栋梁之重任, 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出适应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在新时期, 我国正在推进素质教育, 对教师的师德、知识能力和身心健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对高职教师师德规范的起码要求。

一、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 道为最先。而要传道, 教师首先得正身”。“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 教师的一举一动, 时时刻刻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言行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辈子。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 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 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精辟话语阐明了教师要教好书, 育好人, 教师师德为先。良好的师德素养是教师职业的灵魂, 是在从教生涯中所必备条件, 是在教坛事业中的执教之本。高尚的师德, 是对学生无声无息的教育, 最生动具体的表现。师德建设是当今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是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是人民群众度量教育者的一把尺子, 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今是知识经济和高科技发展的社会, 时代呼唤着高素质、高端科技的创新人才, 而这些创新人才的培养, 是人民的教师, 那么人民教师就得具备新世纪的高素质。因为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把舵人, 教育的目标以及办学方向都需要教师去落实, 教育质量好坏和办学效益都得教师去身体力行。学生的德育工作和教学质量的管理工作都要教师去实施。所以振兴教育事业,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 以德为主”。高职学生大多数来到大学里并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没有远大的理想, 没有更高的追求, 很大一部分学生得过且过。这就要求高职的教师用良好的师德去影响每个学生。什么叫良好的道德?道德的好坏虽然没明确标准和法律准绳, 但“德”它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 体现于非正式舆论之中, 所谓“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是道德标准。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是“德”的表现。作为一名教师德为先, 以身示范, 培养良好的师德, 在教书生涯中体现人生的价值, 是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的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对教师职业最基本要求。教师是学生思想进步的导师, 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 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所以教师的师德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是为师者的一面镜子。

二、爱生如爱子, 以德感人

一名人民教师热爱自己教育事业要如何体现呢?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奉献出无限的师爱, 师爱不是母爱但胜似母爱。教师的爱是用挚诚的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师的天职是热爱学生,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爱生如爱子。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 孩子就不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 才能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备美德。因为教育职业场所是校园, 校园的主人是学生, 学生每一天有着不同的行为表现, 每一个阶段有着不同的情感, 每一时期有着的不同的思想, 要教育学生, 教师就必须想学生之所想, 思学生之所思, 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 时时刻刻向他撒播无限的师爱, 用无私的爱来开启学生的心灵。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当遵循的教育的规律, 是为师者必备的品质, 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作为高职教育者, 在高职的教育工作中, 教师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去感动学生。在教师工作中应该充分相信学生, 时刻把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 学会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和不同的呼声, 教师与学生产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共鸣, 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以德感人,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教书育人, 尊重学生的人格,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爱生如爱子, 以德感人”, 是高职教师灵魂的化身。

三、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教师处处以身作则, 率先给学生做出榜样, 以便学生效仿。目前高职大多数学生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较差, 在校得过且过, 是非观模糊。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的教师,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尤其重要。为人师表, 率先垂范是美德, 要求学生做到的, 老师必须做到, 只有老师端正自己的行为, 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轨道。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无德无以为师。”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民教师, 一定会为人师表, 行为世范,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他会对事业执着地追求, 他一定会淡泊名利, 志存高远。率先垂范就是给学生树立典范, 对学生切实地负责, 这样才能潜够默化、影响源远流长的教育。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 教人读书, 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 为正士, 在家则家重, 在国则国重, 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 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阐明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所以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 要做到以身作则, 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 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教育每一个学生。“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是高职教师的行为准则。

四、热爱教育, 甘为人梯

教师这个职业有它的特殊性, 它的劳动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生动活泼的人, 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机器, 教师每天有着不同的智力劳动, 所以有人说教师工作是一个“无底洞”, 它看不见, 摸不着。这就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 具有坚定的献身精神, 也就是热爱教育, 甘为人梯。首先忠于职守党的教育事业, 甘愿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乐于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不图名利, 甘做蚕烛。其次, 师德的另一体现是乐于奉献, 甘为人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的引诱下, 不少人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低、物质条件较差, 教师还处于相对清贫的位置, 这一现状动摇了不少教师在职业方面的信念。而高职教师担负着培养祖国栋梁之重任, 换言之, 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 这就要求教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完成好历史交给教师的使命。所以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 以社会责任为己任, 甘为人梯, 无私奉献。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否则只能成为“教书匠”, 不可能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任何职业有所不同, 教师只有苦心经营才会有收获, 才有可能来完成史命。由此看来, “德”是赋予人类灵魂的基石。教师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是一个高职教师的天职。“热爱教育, 甘为人梯”仍是高职教师一生的追求。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是教师的灵魂。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爱生如爱子, 以德感人;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热爱教育, 甘为人梯。“业精堪称师, 德高能为范”, 身为高职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 从自身做起, 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标准, 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张明.教子有方[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

[2][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西力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4.

篇4: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为人师者的路上行走,却不总是那么怡然自得的。当一片良苦用心没有被学生明了时,当满心的殷切期望破灭时,当理想的丰满遇上现实的骨感时,总免不了有一种灰心丧气,孤掌难鸣的失落。每每此时,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初中时的一位地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只要我的课能让你们至少有一位同学对地理感兴趣,我就很满足了。”那时的我们对不是主科的地理一点也不上心,我也已经忘记了这位可敬的地理老师的名字,可是他说这句话时的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拗却成了我记忆深处不可磨灭的影像。

也许为人师者,从来走的就不是一条热闹平坦的康庄大道,传道在于正,授业在于精,解惑在于准,无一不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与沉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者需解其自身之惑方能解他人之惑,正如太阳,需保持自身的热度与光芒,方能赐予万物光与热。因此,修身立德是师者要备的一辈子的课,这门课要求师者以一个日益丰满独立的灵魂去塑造他人的心灵,师者需以坚韧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宽容的态度、坚定的信仰、乐观的性格作为滋养心灵的土壤;师者需以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丑恶的鞭笞来修剪旁枝杂叶;师者需以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虚名浮利的淡泊来培育果实。树未来之栋梁,师者必先修身正气立德,一位师者的生活习惯人生态度与文化修养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完成道德与文化的传承。

所幸在这条为人师者的路上,我们从来不会是独行侠,早在2500年前就有提倡“使天下归仁”的大教育家孔子,他所提出的“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道德品质,他是把“学会做人”放在首要的地位来强调的,他所要求的“博学”、“学思结合”、“学行结合”、“学无常师”、“专业乐业”、“诚实”、“不固执”、“谦虚”等等,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师者的要求,孔子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着一个优秀师者的职责。

圣人尚且身体力行,以德服人,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修身立德,不相信滴水穿石呢?记得二十年前刚走上讲台年轻气盛的我,曾因为一个顽皮的男生上课故意搅乱课堂秩序而被气哭,任性离开讲台冲回办公室,置一整班无措的学生而不顾,后来这个男生不安地过来向我道歉,还腼腆地掀起衣角问我要不要擦把眼泪让我一下破涕为笑了。从那一次以后,我再也不允许自己在课堂上发生任何失控的行为,因为我深深地意识到这一方讲坛的神圣,一旦站上这方寸之地,我就是一名师者,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势必会影响着讲台下面的每一位学生。我有责任播下真善美的种子,然后和学生一起去期待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每一个的成长周期不一样,花期自然也不同。有的得天独厚,先天禀赋,一点即通,给点阳光就灿烂无比;有的先天不足,或水土不服,或躲在阴暗处逃避阳光。对于前者,师者无需太过惊讶,因为他们就像当年的自己,朝气蓬勃,遇上合适的土壤就一定能绽放;对于后者,师者也无需妄自菲薄,因为师者并非点石成金的神仙,而只是辛勤耕耘的园丁,播下的是希望的种子,并以无限的耐心与爱心去陪伴它的成长,迎接它的收成。今年教师节,二十年前我初为人师时的第一届学生联系上了我,并邀请我加入了他们的微信群。在群里,那个当初把我气哭的男同学第一个兴奋地和我打招呼,他骄傲地告诉我,他现在是一名电脑工程师,并感谢我当年对他的容忍和耐心,让他不再逃避学英语,这也为他后来转行学电脑编程写程序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听他讲完他的成长历程后,我心绪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想想如果当初的我,仅仅因为这个学生的顽皮而厌恶他轻视他甚至放弃他,势必也会引起他对英语学习更大的不屑,从此躲得远远的,那我手上的这一粒希望的种子又往哪里播呢?我又能用什么去塑造他的心灵呢?

如今的我,从教二十年后的我,由衷地觉得,自己从事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也最幸运的一份职业,在这二十年里,我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灵魂优雅的人,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处在豆蔻年华的年青人,在他们最美好的岁月里陪伴着他们发芽开花结果,若有幸成为他们记忆深处的一缕清风,一阵春雨又或是一轮皎月,一盏明灯,那便是一份无上的荣幸,那是师者坚持修身立德最大的福报,那就是为人师者无与伦比的幸福。

篇5: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心得体会

“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先生用短短十六个字道出了“师范”二字的真谛。有人说:“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所以‘学高’太重要了。”也有人说:“教师以育人为天职,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身正’最重要。”但在我看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两者都是身为一个教师不可或缺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教学工作。“学高为师”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它不仅要求我们教师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过硬的教师技能,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有一颗向上的心。停滞就意味着退步,我们身为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断的扩大视野,才不至于被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抛在脚后。

但我觉得,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都有了更高要求的时代,对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新性有高挑战的时代,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但在学习中知识能力在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学习的自我提高。教会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学会自我提高的老师才足为人师。这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所以我们自己才要做那个“领跑者”,为学生点一盏明灯。

教授知识是教师教学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教书和育人总是密不可分的,教学生怎样做人,我们老师责无旁贷。

教师不是伟人,更不是圣人,不会从不犯错;教师不是英雄,不能树碑立传;教师不是明星,不能受万人追捧„„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却是任何职业无法代替的。孔子曾这样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师者,应处处为学生这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论语子罕》里记载道:“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司马迁赞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春秋时期,孔子的出现好像中国童年时代启蒙的一道曙光,多么美丽而让人向往。弟子三千,人人敬仰他,这是为人师者的无上荣耀。而孔子正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代表人物,两千多年前,古老的东方巨人就已经告诉我们什么是“师范”。所以只有兼备过人的学识与一课育人的爱心,我们才不负头顶“教师”的名号。

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体会

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中可见学乃教育之基础,德乃教育之本源。而从字义上可以简单理解为: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那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怎么成为一个这样的全面教师呢?通过学习,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份事业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教师该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努力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做好自身的定位呢?在我个人看来,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份能给我们带来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事业。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有事业心的教师,面对教育的所有现象,能自觉结合自己每一天的每一个教育行为进行分析、比较、质疑、琢磨、提炼。

有事业心的老师总是具有一种超越自己的欲望,不愿意简单地重复自己,哪怕是同一篇“教熟了”的课文,针对不同的学生,或者在不同的时期,也希望能够讲出新意;哪怕是富有经验的班主任,面对新的班集体,也努力追求带出新的个性与特色。

二、教师不仅是演讲者,更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

我们常说“无声教育”,就是指学生通过教师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模仿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将教师好的和不好的行为进行了学习。因此,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学生都会起示范与榜样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成长过程中,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教学,更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家长把学生交给学校、交给教师,我们就有责任、责无旁贷去珍惜爱惜学生的时间。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自我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三、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获取知识的引导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问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转变自己“讲课”为主的教学行为做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改变“传授者”的角色,尽量做到:支离破碎的“分析”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讲的不讲,教师自己讲不清楚的不讲,学生听不明白的不讲。另外,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去运用,换言之,就是教他以规律、方法,授之以“渔”;必须传授主题性的知识,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益;必须传授逻辑上有必然联系的知识。

四、教师不仅是学生的长辈,更是学生的朋友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告诉我们:教师要淡化自己的角色,同时又要充当多种角色。教师不但要以“长辈”的身份出现,更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只有与学生交朋友,师生之间的沟通才可以更为方便,学生才可以对教师有一种信任,师生之间沟通起来才更有效果。

篇6: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习“孟二冬教授事迹有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句至理名言在北大教授孟二冬先生的身上得以充分体现,并用自己的生命和崇高信仰把大发扬光大。仔细品味孟老师的为人为师,能体会到他在平常生活中呈现的人格的魅力。孟二冬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他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他在悄悄地改写着英雄的概念,这些英雄就生长在普通的生活中。孟二冬的事迹唤起我们重新观察思考北大校园里学者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精神境界也得到提升。我想,这才是学习孟二冬教授的真正意义。

孟二冬教授是北大校园中一名低调的教师,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或重大影响的成就,从不抛头露面,连学术会议都极少参加,甚至可能系里有些老师还不认识他。但他在悄悄地改写着英雄的概念,这些英雄就生长在普通的生活中,平凡而真实,真诚而敬业。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高尚的品格。也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孟二冬是学问中人。学问中人是真正进入了治学境界的人,那种求知、求真、求实的状态,往往是不计功利的,虽然艰辛清苦,但一定很有乐趣,能获得特有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孟二冬教授曾在他的书的后记中透露了这样的心态:“在北大图书馆读书,是十分愉快的事情,虽不能偃仰啸歌,心亦陶然。” 孟二冬年轻时,有才华,如果到外面赚钱,或者到某个生活条件优越的单位去捞些外快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在现实生活中,做学问或是做学问的人,特别是人文学科已经被边缘化了,没有人会愿意去坐冷板凳,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早已让教人放弃了虚无缥缈的理想世界和精神追求。而孟二冬偏偏选择的却是比较艰辛清苦的学问之路,而且就做《登科记考补正》这样一个资料性的冷僻枯燥的课题。一做就是7年,几乎每天都要拎一罐水,到图书馆善本室看那些古籍胶片。学问对于孟教授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恰切地说是“职志”,是他的追求,他的理想,他的生活方式,也是他的人文精神境界。这是一种可以提升自己也提升他人的功德之选。

孟二冬是当代知识分子的高尚品格和健全人格

平时他是只穿运动鞋的教授”,他不是书呆子,平时非常喜欢体育,是中文系足球队的主力队员,还喜欢爬山。热爱生活,乐观进取,善待生命,这是孟老师的人生态度,人格气质。在孟二冬教授生命的底色里,充满着灿烂的阳光。正因为有这样健全的“底子”,所以他得知自己患了大病之后,并没有被击倒,而是很快接受现实,积极治疗,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孟二冬非常有爱心。孟二冬教授既能专注学问,又很有生活热情,他爱运动,爱植物,爱孩子,有好奇心,有童心。他对妻子、女儿那种爱,那种融洽的家庭关系,令人羡慕。他的人格心理都是非常健全的,所以碰到困境才能超越出来,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大勇来面对任何困难。在孟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高尚品格和健全人格。我觉得这也正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孟二冬老师为人师表,克尽职守,教学中有高度的责任感。孟二冬教授从日本教书回来不久,主动要求到石河子大学“支边”。到那里大约2个星期,就感到嗓子严重不适,平时他的嗓门很大,这时不得不使用麦克风了。后来医生要他“禁声”,但他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还是要坚持,上完最后一节课,孟老师在学生的掌声中踉跄走下讲台,咳出血来了。诊断后让医生大吃一惊。是什么力量支趁着一位身患绝症的普通大学教授呢?在这强大的力量支撑的背后,是一种爱,一种对学生对事业的强烈的爱。正是这样一种强烈的爱孟二冬教授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孟二冬教授的形象变得高大。这正是一位老师最为可贵的品质。

学习孟二冬教师的事迹,我感到的是平凡和敬业,理想和追求。这是一位当代知识分子应有的健全的可贵品质。也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学习“又好又快”,强化自己内功

3月24日,中国共产党临沂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临沂人民大会大会堂隆重开幕,市委书记连承敏同志向大会作了题为《站在新起点 实现新发展 建设富强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的报告。在报告中,连书记强调,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机遇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时刻关注区域间、城市间的竞争态势,时刻关注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刻关注民生、民情、民意,趋利避害,乘势而上,把临沂发展得更好更快、建设得更强更美、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足。

建设“大临沂、新临沂”,必须把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摆在首位。要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在鲁南地区实现率先发展。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着力培养服务业发展新优势,着力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抓好节能降耗和环保工作。

连书记指出,今后五年的主要战略目标:打造与人口大市相匹配的经济大市、“物流天下”的商贸强市、滨水生态环境优越的宜居城市、古今文化相辉映的文化名市。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倡导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文化,实践和谐思想,创建和谐机制,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打造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要不断的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加快民主法治进程,高度关注民生民情,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开展平安创建。

这个报告既展望了临沂美好的明天,又要求了各行业的责任。作为临沂的一分子,我要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来为临沂的创建服务。我认为教师抓好备课、上课这两项工作就可以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完成教学任务形成教学能力所作的一切准备工作。备课是教学工作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

备课时,要熟悉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研究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编写教学计划,从而为上课做好准备。课下的主要任务是通研教材,设计有利于学生学的教路和学路,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学,问题预测方便学生的学,创设情景引发动机开发有利于学的情商,批改作业鼓励成功,不足之处给予引领。在上课前进一步研究教案,熟悉教学过程,使课时计划得到落实。在上课后对课的反馈和总结,为进一步改进教学作好准备。应力求在原有的基础上精益求精。

上课时,通过对学生提问、或进行小测验等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利于新知识的接受。检查复习的内容可以是上一次课上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和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内容。课堂上,在问题的引导下看学生的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发现知识,在探究中感悟知识的真谛,在质疑中求兴趣,在训练中形成能力,在整合中求迁移。落实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兴趣,排除学习中的障碍。这样教师就能体现出“闲在课上,忙在课上;学生忙在课上,闲在课下”的教育新理念,这样才能可以达到向课堂要质量,实现学生在学习上质的飞跃。

篇7:演讲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她没有特别出众的外表,也没有可歌可泣的惊人事迹,但她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十中的精神在她的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她就是我们三年级组的徐素玲主任。

作为一名党员,徐主任时时处处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本职工作,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志,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徐主任努力读书钻研、积极参加培训、虚心请教,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收获。她认真学习《教师人格魅力的构建》等文章,努力使学生、家长能接受自己、喜欢自己。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她认真拜读了《在新课程改革中活化自己的角色》等文章,使自己不被新课改的浪潮所淹没。为了充实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她阅读了《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以及《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书籍报刊,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徐主任还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徐主任也不例外。在工作中,她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

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任务。徐主任教学上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自开展三思教学达标活动以来,徐主任认真学习三思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不断实践。每节课前,她利用导备法认真钻研大纲,仔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备课,就在前一段她为了上好《木匣》一课,本课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按照原来的五步却找不到木匣,通过思考她知道其中的原因。就这一环节徐老师想用画线段的方法形象的说明这一问题。她为了了解学生是否会画这样的线段,在多长时间日内能画好,就这一问题她与我讨论了很久,并自己先动手画一画才放心。并且徐老师特别注意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她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督促、帮助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注重学生的展示、交流及评价。她的课堂宏观上由教到学彻底转变,微观上细节处精心打磨,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徐主任在认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努力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方法及手段,探索在教育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中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正是这种敬业、向上、奉献的精神,使得徐主任成为好课堂能手,及至教学名师。

徐主任的老母亲多年卧病在床,需要人照顾。但她从未因为照顾老母亲耽误过学生上课,而是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把爱奉献给了每一个学生。她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力求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平时,徐主任积极地阅读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著作,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多年来,她以她的真诚、公平、温和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作为年级主任,徐主任认真负责做好组内每一件事。每次组内学习、集体备课等活动,她都积极组织我们进行学习,互相交流,做到做到学习有收获,活动有主题,研讨有实效。在她的带领下,组内气氛融洽,人际关系和谐;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促进;青年教师能虚心学习,积极进取,老教师毫无保留地把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其他教师。正因为有了这种和谐的气氛以及人际环境,我们组教研风气异常浓厚,教师治学严谨,彼此之间经常开诚布公地交流,探讨问题,努力钻研教材教法,积极运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力争做新时代的“科研型”教师。

篇8: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心得体会

一、师德教育的基本要素

作为一名教师, 并不是简简单单地传授知识, 自身的素质也十分重要。很多人都单纯地以为, 当老师只要教会学生学习就好了, 甚至过去还有人觉得老师就是孩子王, 把孩子看好, 不出意外就算成功。现在看来, 这些远远不能满足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教师要有自己的性格, 要有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才能够影响学生, 把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那么, 作为一名教师, 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呢?

首先, 要热爱教育事业, 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这是师德的基础。可以说人们对于教师的期望是崇高的, 无数的光环和荣耀都围绕在教师周围, 那些赞美的词汇真的是数也数不清。所以, 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 教师就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对工作有充分的准备和了解, 要全身心地将自己奉献给所从事的事业, 竭尽所能, 无怨无悔。

其次, 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也要通过自己的影响,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如有的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讲完了就离开, 不爱和学生沟通, 觉得自己只要把课程要求做完了就可以了, 这样是不对的。为人师表, 就要承担起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重任, 自己的素质过硬, 才能够担负起教师这一岗位的职责, 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所以, 严于律己, 才能要求学生。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 教师也要身体力行, 树立榜样;如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教师自己也应该注意言谈举止, 不能脏话连篇;要求学生守规则, 教师自己不能带头犯错, 身体力行去按照要求执行。这样树立起来的良好榜样, 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真正偶像。

最后, 回到基本素养上来, 教师要任务还是把书教好。博学多才的人, 无论在哪里, 都会受到尊重和欢迎, 大家都渴望从别人那里汲取养分, 获取知识。所以, 教师自己也要多读书, 多了解各种各样的知识, 具备多种才能才艺, 才会让学生对自己“刮目相看”。

二、敬业, 爱生如子

对学生呵护、爱护, 像孩子一样保护学生的教师, 一定会受到学生爱戴的。因为这份爱是无私的给予, 是学生真真切切能够感受到的, 这是心与心的沟通, 是情与情的交流, 是爱与被爱的情感传递。人们都说“亲其师信其道”, 之所以亲, 之所以信, 就是因为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 学生已经把教师当做最可信可亲的人。老师是处在更主动的位置上的, 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主动权在老师手上。现在, 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 这就需要教师灵活掌握教学进度, 不能落在学生后面。尤其是当下很多学生都能通过网络等接受更广泛的资源, 相比较而言, 有的年龄大的教师就有些跟不上。所以, 不妨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多沟通、多对话, 了解现在关心什么、喜欢什么,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通过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都喜欢“蹲下身子说话”的教师, 而不喜欢高高在上、端着架子的教师, 因为前者更有亲切感。所以, 我们要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要学会怎么和学生说话, 尊重和理解学生, 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平等对待学生、说话办事公道, 有耐心, 不轻易发脾气等, 这些都会让学生对老师有更好的评价。

当然, 一味地宽容也不是最佳策略, 古人云“严师出高徒”, 该威严的时候, 教师要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不能唯唯诺诺, 没有主张。“自古英雄多磨难”, 对于学生的管理该严格要求的地方, 教师一定要严格执行, 只是要注重方法和策略。一个张弛有度、慈爱有加、严肃活泼的教师, 应当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 就会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争做闪耀着师德光环的教师

现在很多媒体都在报到“感动中国”“最美教师”等先进人物的事迹, 确实, 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赢得了世人的赞美。看看新闻, 好多教师的事迹都鼓舞了我们, 让我们感慨自己会做的比他们好吗?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看那些通讯报告, 有躺在病床上修改作业, 刚刚做完手术还依然为学生上课的黄老师;有陪护学生, 照顾学生多年如一日的李老师;帮助残疾学生, 如慈母般呵护的岳老师;心系学校, 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袁校长……这些名字的背后, 是一个个带着笑脸的身影。他们对学生爱的深沉, 培育了满园的花草, 自己却两鬓成霜, 默默老去。当记者采访他们的时候, 他们都用朴实无华的语言, 说着在自己眼中平淡的工作, 那是着一种坚持, 一种信仰, 为的不是名声, 不是福利, 不是清闲, 而是一种责任和事业。为了教育事业, 他们奉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这些教师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如果说一滴水能够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我相信, 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 一定会给孩子们创造充满灿烂阳光的明天。

篇9: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师范专业不断升温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启迪心灵、开发智力和播种文明的重任。特别是近年来,“科教兴国”战略思想不断深入人心,教师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也明显提高。

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招生计划为12000名。免费师范生可享有四大优惠政策:一是在校期间免学费、免住宿费,并领取生活补助费;二是毕业后只要到中小学工作就确保他们有编有岗;三是对每一位免费师范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任。在任教农村服务的两年期间,学校将为他们的继续教育提供便利条件;四是在不少于十年的协议期内,可以在学校间流动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如此吸引人的政策,使师范生再次成为2007年考生报考的热门,报考人数相应增多。然而,教育部将对免费师范生建立淘汰机制,如果免费师范生某方面表现不好,则将被淘汰出局。据悉,此次师范生免费招生只是个试点,也就是说,如果试点顺利的话,免费师范生计划将在更多的高校施行。

师范院校概况分析

我国共有一百多所高等师范院校,约占普通高校的五分之一。其中,师范大学38所,师范学院87所,师专70所。每所师范院校又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如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古代史、教育学、世界经济学,陕西师范大学的历史学、汉语言文学以及广西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等。

目前,我国师范类院校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院校格局分布广。我国师范教育体系大体上分为:(1)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2)综合性重点大学,如苏州大学;(3)省属重点师范院校,如华南师范大学等。以上这些院校一般在提前批或第一批本科安排招生。另外,还有省属的一般本科师范院校,如广东教育学院,以及市属专科类师范院校等。

第二,招生录取平台宽。师范专业招生按录取批次来分,有提前录取批次、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还有专科批次等等,各批次都有相应的分数段和招生计划。

第三,专业设置较多。师范专业包括中文、数学、物理、化学教育、教育心理学、英语和政治等,以及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小学教师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院校教师的诸多师范专业。师范专业按报考的类别则可分为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三种。

第四,健康状况要求严格。由于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因而师范类院校对考生的健康状况要求也较严,对于听觉迟钝、严重口吃、色盲症的考生一般不予录取,个别学校的个别专业还对身高等外在条件有特殊要求。

第五,录取人数精益求精。与综合类院校相比,师范类院校的录取人数相对较少,而且录取新生的成绩跨度相对较小。另外,思想品德也是录取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教师的思想品质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有较大影响,教师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行。

报考师范院校注意事项

要想报考师范专业,有两个前提必须引起考生注意。第一,要有乐于从教的思想准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工作,才能干好它。因而,填报志愿时,考生一定要考虑自己是否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千万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只有拥有成为人民教师职业理想的人才更适合报考师范院校。第二,事先要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其实,教师就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它要求从教者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善于人际交往,具有管理、组织和协调等能力,而且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富于爱心。

篇10: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心得体会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而作为小学阶段启蒙教育的班主任,更是任重而道远,这个阶段是学生初步形成一些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刻。在人生观、价值观趋于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今天,如何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造就大批合格的人才等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教育改革中对班主任工作出现的新任务和要求,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我尚有一些不足:缺乏工作经验,思考问题过于简单,缺乏老教师拥有的耐心和细心,因此工作中也经常陷入困境。然而在认清楚形势的情况下,我发现自己也有一些优势:因为我年轻,很多时候与学生的相处是更为容易找到“突破口”。因此,下面我就简单地根据一年来担任班主任的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点滴体会。

一直以来,每个年轻班主任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应该跟学生保持距离,每天板着脸以保威信;还是跟他们打成一片,嘻嘻哈哈融入其中。到底该以怎样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是最合适的?这就属于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如何定位的问题。

由于年轻和缺乏经验,一开始我总是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出现在班级中,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是比较温和,严肃不足,甚至是跟他们打成一片,称兄道弟……但我发现凭借这种关系建立起来的班集体,总是缺乏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毕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班集体中一旦有学生感觉关注不足时,就会出现抵触情绪,甚至有意破坏集体来吸引我的注意力。而一些纪律性较差的学生违规时,也会使出所谓的“友情牌”,跟我讨价还价,这时的我,批评他们是“伤感情”,不批评又会“助纣为虐”,陷入了两难的局面。后来,通过向一些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交流后,改变了这种局面。首先,我并不是硬性规定班规条例来约束他们,而是让每个学生制定属于自己班级的规章制度。接着,让他们民主地选出监督员,实行量化管理。几个星期下来,班级违规现象有了明显的减少,那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也在这样的氛围里受到一定的压力,有所改进。(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的我,并不是完全放任班干部的管理,而是定期跟进量化管理结果,公正地做出表扬和批评。例如每当获得流动星星或是班级取得荣誉时,我就会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并提出存在的不足,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但是如果出现违规或是情节较严重的问题时,我就绝不讲“私情”,用集体舆论的压力来抑制和批评他们,并利用优秀学生模范行为来感染和影响他们,让这种良好而强大的“同化”作用更有效地约束和教育着每个成员,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也因如此,我所在的班级改变了第一学期较为自由散漫的局面,在第二学期中取得了不少的进步,例如学生对于卫生有了很大的重视,学生在各项比赛中也呈现出较为积极和认真的态度,并取得不错的成绩。而我也能从被动、尴尬的局面中脱身,更得心应手地引导着班集体向正确、良好的方向发展。当然,这是一个反复而又艰巨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班主任老师坚持不懈地抓好,以争取班级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个人的人格魅力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也就是说,跟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老师,如果在班级管理中,能体现出自己在道德、学识、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就会在学生心目中确立威望,并且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纳班级管理,潜移默化地接受班主任改造,朝良好的态势发展。我所在的班级,由于人数以男生居多,他们大多是顽皮,对班集体的事务却不如女生细心,每次学校举办集体活动时,他们都会互相推托,这让我伤透了脑筋!后来,我发现每次活动,单纯鼓励他们是不够的,还要展现我在某方面的能力,并表明愿意协助他们,参与其中,他们就会显得更为积极,更为主动。而当获得一定成绩时,他们自然就会向我投来钦佩的眼光,久而久之,我在他们心目中形成一定的威信,他们也愿意与我交流各方面的问题,这大大促进了我们彼此的沟通,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可见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之重。除此之外,我还会经常向学生介绍学校其他老师和优秀学生的风采和表现,让他们感受到校园良好的整体氛围,并以此为学习榜样。

但是,俗话说“再好的语言,没有行动永远都是苍白的。”我们知道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较多,在家都是被父母长辈百般宠爱的,他们普遍存在着自立意识强,但意志力薄弱;自我估计过高,却缺少实际行动,他们极其容易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于是,班主任就必须做好楷模,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点滴行为去影响,感染他们,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记得刚开学不久,我要求所在班级的学生不许迟到,要自觉做好卫生等工作,可是效果总是不明显。只要我一不在场,他们就会偷懒,马虎应付甚至是不以为然。后来通过观察和班干部的反馈,我得知,当我不在场的时候他们会议论纷纷,有些人会埋怨说“班主任都不做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做?”是啊,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连我自己都不能做好,怎么去要求学生呢?通过反思,我决定改变这种状况,除非有特殊原因,平时的早读和跟班,我都坚持到位;在班级走动时,会不轻易地捡起垃圾或参与大扫除工作;在走廊遇同事时我会主动打招呼……而这些行为都是非刻意举动,可学生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从简单的模仿过渡到“主动出击”,改变之前散漫拖沓的行为。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时时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去带动,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立身做人的榜样,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和学生一同成长!

以上是我担任班主任工作一年来获得的一点体会,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身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体验到当一名班主任的酸甜苦辣,也让我从中寻找到另一份幸福感和满足感!我也会继续向学校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请教,向他们取经,并坚持反思,发挥自己“年轻化优势”,把自己的激情传递给每位学生,让他们过得更精彩和充实,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阅读了本文的网友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篇1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是的演讲稿

我演讲的题目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第一笔这一瞥,代表的是做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德,品德、美德、德行;这一捺就代表人的才,才能、才识、才情、才干。因为一人优秀的人,就是有德、有才的人。”

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将来走上社会,我们拼的是做人。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我们怎样用老师高尚的细想品德去影响他,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很重要。优秀不仅仅是成绩,我们要努力让优秀成为一种过程。

当然,人字的的第一笔是德,所以说德为先,品德在先,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要优秀,首先要品德优秀起来。

蒙牛集团牛根生说过:“一个人有德有才,就是精品,他会获得重用;有德无才的话,他就培养使用,无德无才那是危险品,坚决不用。”

我们老师平常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时候,对于社会规范教育的时候,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如果我们自身对这个问题不重视,或者我们自身示范的不好,肯定对学生是有影响的,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失职了。例如过马路时看红绿灯,如果我们作为老师不能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了。那如果被学生看到,他们就会感觉老师还闯红灯呢,自己也不会遵守交通规则。因此老师的道德品德直接影响你所教育的学生,老师也必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为这样一件事,聚这样一群人,凝这样一股劲,创这样一条路。观摩中,你我共欣赏;沉思中,你我共分享;互动中,你我共成长。

篇12:身正为范陈家昌教授师德报告体会

马清

细细聆听了陈家昌教授的师德报告“《论语》与师德”,让我浮躁的心灵再一次地接受洗涤,归为平淡;也让我不由得回转身去审视自己这十几年来的足迹是否清晰?同时陈教授用他的师德报告,再一次地以孔圣贤的语录提醒我,具备良好的师德,是树立良好教师形象的根基,这难道不是我,作为一个老师的追求吗?下面就这个方面谈几点我的体会。

(一)要有热爱教育的敬业精神。“爱,是事业杠杆的支点。”对于每一个渴望成功的青年教师来讲,只有立足于“热爱”这块基石之上,甘为“人梯”。愿作“蜡烛”,安于清贫,苦于寂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才可能为它倾注全部心血,才甘愿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热情、智慧和汗水,才会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去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工作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获得进步和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要有高尚、健全的人格。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因而在教育学生方面,首先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高尚、健全的人格。这种人格力量不仅体现在思想政治素质上,更体现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上,即做“先生”先学做人,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等。教师只有时时、处处、事事都以身作则、以身立教,才能完成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感化效能,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要有文明、健康的言行举止。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穿着得体,言行文明,举止大方。比如:课堂形象上切不可或双肘支撑讲台,或两脚交叉,一手插在裤兜,或干脆坐着讲课,否则你慵懒,他们不振作;你图安逸,他们消沉;你散散漫漫,他们注意力分散。日常工作中,不可要求学生烈日下列队整齐,教师却躲进荫凉;升国旗时要求学生肃立,教师却与他人窃窃私语;要求学生唱国歌,教师却金口难开;要求学生碰到废弃物“伸

伸手、弯弯腰”,教师却视而不见……正如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只有身正为范,树德以行,才能真正做到以高尚的情操感召学生,以优良的行为引导学生,才能真正担负起“塑造人类灵魂”的伟大使命。的确,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当教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当我们把这些压力看作是一种学习,看作是一种动力的话,可能我们工作起来会轻松很多。这种轻松更多的表现在心情与心境上。看待学生多一份宽容,看待同事多一份谅解,看待领导多一份理解,看待事业多一份担待,那么我们收获的将是心灵上的从容淡定与气定神闲。

篇13: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心得体会

教育事业是塑造“人”的事业, 关系到人的观念、品行、胆识和学识, 渗入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对民族发展历史有深远影响。中华民族历史上曾出现了众多思想家、教育家, 例如:孔子、老子、孟子等, 给中华民族注入了“精神内核”。中华民族发展五千年, 虽曾遭遇过多次“灭顶之灾”和各种挫折, 但仍维系了蓬勃的生命力并不断发展壮大, 不得不主要归功于这些优秀的“精神内核”和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作为民族文化、现代科学技术传承和发展的前沿阵地, 现代高等教育学校担负的社会责任和重要性毋庸置疑。随着现代社会和技术的发展, 人们越发认识社会中个体人格的重要性, 这就对高校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不再简单是现代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承和发扬阵地, 更是对培养对象人格影响和打造的重要基地。培养对象的人格塑成有来自个体、社会、家庭的差异, 但在职业素养方面, 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 其与培养对象年龄的相近, 社会和人生阅历的相似, 其人格修养对年轻学子的影响又最深远。

二、高校青年教师人格魅力成长之必要性

现代社会, 人类文化发展的高速度和多元性越发明显, 各种新观念、新思维、新理论、新技术、新诱惑, 异彩纷呈、千姿百态、争先恐后、杂乱无序地争夺着年轻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思。恣意践踏着年轻的心灵, 而后扬长而去, 留下了各种迷惑、紧张、忧伤和焦躁———浮躁是这个时代的流行病, 高校学生、青年教师都是“易感人群”。另一方面, 现实教师队伍中, 也混杂着为数不少的“无理想、无信念、无秉持、无追求”教师, 虽职业生涯中没有出现过错, 但这种“无追求但求无错”的局限性却大大制约了受教育者的发展。更有甚者, 随着近几年媒体曝光率的增加, 教育者“无底操”事件竟然也不是孤案, 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情节让人匪夷所思!

处于这样一个时代, 是年轻人的幸运也是对年轻人的考验。作为一名有一定阅历的青年教师, 我感悟至深, 认为青年教师尤其需要秉持的是———“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信念, 在实际教育教学岗位上, 静下心来, 潜下心来, 克服浮躁、急功近利想法, 踏实扎实工作, 积极突破自我、锻炼成长。青年教师只有“心静下来”, 才能在各种纷繁诱惑中过滤掉急功近利信息, 秉持完善自我;才能深度潜入某一领域, 潜心钻研;才能擦亮眼睛, 看到“高远”;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乐趣, 保持住追求的执着性, 实现“长远”;才能将个人爱好、兴趣和工作需要良好结合和互动, 以达到良性循环;“身正”才能“学高”, 这既是青年教师追求自我成长、发掘自我潜力, 也是最大价值贡献社会的必由之路。

具体实施中,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 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品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 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有些方面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个人修养及综合教育素质的外在表现, 又是教师的教育机智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因此, 现实和时代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强化职业修养, 提升人格魅力!

三、高校青年教师人格魅力成长之要素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培养对象是已成年、即将走上社会的青年学子, 他们年轻有激情、崇尚光明正义、富于追求开拓精神、前景无限。高校教师的角色早已不再单纯是一名“知识的灌输者”, 而更应是一位“成长的引领者”, 教师的个人能力、见识、品格修养都对学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一名优秀高校教师应该“有爱、有德、有志、有学、有识、有品”, 不断加强自身个人修养,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教师人格魅力成长要素之一:爱

教育是大爱小事, “爱”是客观世界硬物质中的涓涓细流, 看似柔而无形, 实则博而精深。有爱的人, 思考问题才能替他人着想、关爱弱小、立足深远, 看问题才能客观公正、有大局意识, 面对各种诱惑才能保持住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不良欲念, 保持住做事该有的正确出发点。有爱的人, 做事时才能注重受体的感受, 清楚自己的责任, 主动规范约束调整自己的行为, 而不是事事先替自己考虑, 立足私欲, 唯利是图, 计较蝇头小利, 急功近利, 投机取巧。有爱的人, 精神才能博大, 品德才能高尚, 眼界才能开阔, 胸怀才能宽广, 影响才能深远。师者, 唯有具备爱心, 为学生的发展负责, 主动规范和提升自己的行为和水平, 得到学生广泛的认同和喜爱, 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

教师人格魅力成长要素之二:德

“德”是做人的根本, 得有准则和规范, 不能做人无秉持、做事没有底线, 成为“墙头草“、“随风倒”。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 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内涵是需要教师具有职业操守, 有所为有所不为。低级水平师德是约束好自己, 不做违规事;高级水平师德是服务精神和责任意识, 表现为“以人为本、平等合作, 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集中体现在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 包括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道德行为的影响力对学生来说是持久的、深远的, 教师优良的道德行为结果会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师者, 唯有具备良好的道德, 才能成长为影响学生长久发展的正面引路人, 才能对学生的成长发挥深远的引领作用。

教师人格魅力成长要素之三:志

“志”关系到做事的理想和追求, 人可以没有物质精神享受, 但一定不能没有理想与志向。人有志向是生活, 没有志向是生存。“志不立, 天下无可成之事, 虽百工技艺, 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 如无舵之舟, 无衔之马, 飘荡奔逸, 终亦向何所底乎”?一名优秀教师若想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 仅单纯停留在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上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在他心里激发起主动求知的渴望、奋发向上的意念, 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 也就是创造好学习的诱因, 培育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抱负和能力。师者, 如自己都无远大志向和追求, 疏于提升业务, 没有做事业的执着力, 带出来的学生又岂有大的进取精神?

教师人格魅力成长要素之四:学

当今时代, 知识、信息的衰退速度明显加快, 学习再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教育将从简单记忆的知识积累转向重视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转向重视培养学习者获取知识, 以及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能力。任何人的发展如缺乏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都是很难成长好的, 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亦是如此。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 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就很难有高的教学质量;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 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勇于研究探索就是工作的态度, 以研究的心态去工作, 把自己做的事提高技术含量, 成为一位研究型教师。师者, 唯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 才能保持住对学生业务的引领和示范, 培育学生的进取精神。

教师人格魅力成长要素之五:识

见识产生于人的才智, 也产生于人的天性与心地, 影响到人明智地、正确地做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众家云“思想有多远, 路就有多远”, 做事“只有想不到, 没有做不到”, 这都印证了个人见识对做人做事的重要性。高校学生还没有完全接触社会, 他们对未来还有很多困惑和不解, 对很多事既渴望又认知不足, 想法难免单纯幼稚, 尤其是在遇到挫折和选择关口, 不能很好地梳理自己的情绪和做出选择。这时候教师的指引将对他们发挥巨大的作用, 教师的阅历、见识和示范效应将对学生未来发展发挥重要影响。教师要增长见识, 就要多涉猎书籍、多和尊长交流、多接触事物、多增长见闻、多行动, 最重要的是要勤于思考。教师只有多涉猎、勤思考, 对事情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独到见解, 发挥对学生发展的正确引领作用。

教师人格魅力成长要素之六:品

通过以上要素的修养, 教师的精神内涵得到提升, 形成了自觉拒绝低俗、抵制庸俗、正直、正义、宽容、有爱心、有责任感、进取、勤奋、豁达等等良好的个人格调, 养成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秉持正义、乐于奉献等等高尚的个人品格。教师有“品”, “身”才能“正”, “学”才会“高”,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发挥良好的对青年学子的引领示范作用, 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令人民满意的教师。

摘要: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高校青年教师人格魅力成长问题的思考:首先, 通过对高校社会责任的分析强调了高校青年教师人格魅力成长的重要性。其次, 通过对现代高校青年教师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分析, 给出了高校青年教师“精心教书, 潜心育人;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人格魅力成长的必要性。最后, 总结和阐述了高校青年教师人格魅力成长之“爱”、“德”、“志”、“学”、“识”、“品”要素, 呼应了“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主题。

篇1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赞美教师留下了许多名言佳作。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诗中写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教师工作艰辛的写照。

新时期,我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价值观念方面,部分教师表现出淡漠奉献、追求私利的问题。人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物质资料,在当今社会,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需求也是必需的。部分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出现了一些复杂现象。特别是受到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观念的侵蚀,使得部分教师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个别教师因贪污、受贿走上犯罪道路。第二,在敬业精神方面,少数教师存在着不求进取、职业怠倦现象和缺乏创新精神的现象。少数教师受消极社会现象的影响,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接受新事物,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落后,不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只是一味地用老一套的观念和方法来教育学生,教学效果不佳,不能达到新课改的标准。第三,在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方面,部分教师存在着斤斤计较、敷衍了事的现象,缺乏合作精神。有不少教师对于教书育人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他们没有把教书育人工作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角色意识淡化,道德理想迷失。在教育过程中功利行为强化,跳槽、第二职业影响部分教师的思想。很多教师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当前社会越来越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师的工作中更强调合作,良好的合作关系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联系直接影响了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充分发挥教学质量,也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第四,在师生关系方面,少数教师存在着师生感情淡漠现象,对学生缺乏爱心。这些问题都具有极端性,做出种种违背原则和良心的事情。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有的教师则放任学生,放弃对学生的教育。这些都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学生缺乏爱的表现。第五,在生活作风方面,少数教师存在着疏于修养、自律不严、生活散漫、不拘小节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当老师就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学高为师”而言:第一,进一步提升学历。在教师队伍中,特别在农村教师中还有部分教师的学历有待提高。通过学历提高从而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第二,按要求参加“国培”“省培”等各级各类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仔细听、认真记、积极交流,学以致用。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所以,只有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教书育人的本领才是当之无愧的“师者”。

怎样才能做到“身正为范”呢?第一,立正教师在社会中的身影。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站正教师在社会中的身影。第二,立正教师在学校中的身影。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校规校纪。干工作兢兢业业,有创新;对学生、同事和和气气有爱心。在生活作风方面,教师生活作风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态度和形为模式,是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和行为方式等在日常生活中的综合反映,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反映。教师形象生活作风与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一起构成教师队伍整体形象。考察教师不光从工作作风上考察,还应从其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中去考察。因此我们教师队伍应自觉加强自身生活作风修养、品德修养、端正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通过学习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突出问题,尽快整改落实,思想作风明显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中立正教师的身影。

学高为师,指教师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可以成为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提高教育素养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上一篇:你理想中的大学语文课堂模式下一篇:教育感想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