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太庙的导游词

2024-04-29

北京太庙的导游词(精选8篇)

篇1:北京太庙的导游词

北京太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您们的导游小谢,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北京太庙。

太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安门东侧。面积14万平方米,平面成南北向长方形,正门在南,四周有围墙三重。主要建筑为三进大殿及配殿,前面有琉璃砖门及戟门各一座,两门之间有7座石桥。明、清两代为皇家祖庙。

北京太庙以古柏最为著名,园内有多株已有数百年树龄的古树,现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整个建筑布局严谨,魏峨宏丽,庄严肃穆。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5月1日改名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庙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改建。此后于清朝顺治八年、乾隆四年屡次修葺与扩建,太庙面积为139650平方米。 太庙在明朝时归内府神宫,清朝时归太常寺。明清两代每逢新皇帝登极,或有亲政、大婚、上尊号、徽号、万寿、册立、凯旋、献俘,奉安梓官,每年四孟及岁暮大袷等等,均需告祭太庙。

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于1926年将其命名为和平公园对公众开放,两年后归内政部。民国二十年改为故宫博物院分院,次年8月对外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总理周恩来将太庙划拨给了总工会。太庙从此变为文化宫,设有剧场、电影院、球场、图书馆、展览室等等。

太庙 即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按周制,位于宫门前左(东)侧。文献记载,古代宗庙,是每庙一主:唐夏五庙,商七庙,周亦七庙;汉代则不仅京城立庙,各郡国同时立庙,于是其数达一百七十六所,这是和后来天子宗庙仅太庙一处的制度很不相同的。云游网 每庙一主变为一庙多室、每室一主的形制,大约是魏晋间事。魏有四室,晋为七室,东晋增至十室至十四室,亲尽则祧迁。原在庙内两厢别立夹室“储”贮放已祧神主,后世则另立祧庙于殿后。至唐代,定为一庙九室;明清亦沿袭一庙九室,另立祧庙之制。祭宗庙以功臣配享的制度,汉代已有;明清太庙两庑,是平日贮存配享功臣神主所在。

北京故宫紫禁城前出端门往东,经太庙街门进入太庙区。此区于太庙垣墙外满布古柏。用常绿树丛造成肃穆气氛,是古代建筑绿化的成功经验。进入太庙戟门,则庭院空敞,与垣外适成对比。 经周恩来总理提议,第一次政务院会议批准,将太庙移交北京市总工会管理,辟为职工群众的文化活动场所,“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匾额由毛泽东主席命名并亲笔题写,于1950年4月30日揭幕,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是劳动人民的“学校和乐园”和中外游客旅游的胜地。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优美典雅的环境吸引着众多的游人,艺术和教育培训造就了大批人才,各种艺术演出和展览也久负盛名,各种娱乐健身项目雅俗共赏,是休闲娱乐的极好去处,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成立,作为建国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

1988年1月太庙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被全总评为全国示范工人文化宫。 3月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被评为北京市一级公园。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自成立以来,成为首都乃至全国职工文化活动的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了大批各方面人才。同时,作为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重要场所,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文化宫正将太庙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且富涵文化价值的学校和乐园。

太庙占地约十六万五千平方米。太庙本身由高达9米的厚墙垣包绕,封闭性很强。南墙正中辟券门三道,用琉璃镶贴,下为白石须弥座;凸出墙面,线脚丰富,色彩鲜明,与平直单一的长墙强烈对比,十分突出.这一入口处理是相当成功的。入门有小河,建小桥五座;再北为太庙戟门,五间单檐庑殿,屋顶平缓,翼角舒展,尚为明代规制。 入戟门为广庭,北上为太庙正殿,原为九间,清代改为十一间重檐庑殿,与太和殿同属第一级而尺度稍逊。殿内列皇帝祖先牌位,置龙椅上,代表生人。殿内用黄色檩香木粉涂饰,气味馨芳,色调淡雅.牌位以西为上,分昭穆而列,平日则存于殿后寝宫。寝宫以北,用墙垣隔出一区为“祧庙”。正殿前东西庑列功臣牌位,祭祀时用为陪祀。 整个太庙建筑群,基本为明嘉靖年间重建规模,是研究明代建筑群整体组合造型处理的良好典型。

太庙殿宇均为黄琉璃瓦顶,建筑雄伟壮丽。前殿面阔11间,进深4间,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其主要梁柱外包沉香木,其余木构件均为金丝桶木,天花板及柱皆贴赤金花,制作精细。太庙虽经清代改建,其规制和木石部分,大体保持原构,是北京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太庙以古柏著名,树龄多达数百年。 太庙总体布局:太庙的主体建筑为三大殿,大殿对面是大戟门。大戟门外是玉带河与金水桥,桥北面东、西各有一座六角井亭,桥南面为神厨与神库。再往南是五彩琉璃门,门外的东南有宰牲房、治牲房和井亭等。 太庙的正门:设于天安门内御路东侧,称太庙街门,是皇帝祭祀太庙时所走之门。该门与天安门内御路西侧社稷坛门相对称。太庙的正门在对外开放后,改设为长安街上现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正门。 太庙五彩琉璃门:是祭殿的正门,此门得名于五彩琉璃的装饰。门内为玉带河及金水桥,其作用和名称与紫禁城之内的金水桥相同。

太庙大戟门:此门得名于门内外曾陈列有八个戟架,每个戟架上陈戟15枝,共陈戟120枝。大戟门有五个开间,当中三间均为前后三出陛,中阶九级,左右则各七级。门外东间有一座小金殿,专供皇帝祭祀时更衣盥洗所用。

太庙燎炉:大戟门内稍东与西南方各有一座黄砖燎炉,专为焚烧祝帛而设。 太庙前殿是三大殿中的主殿,这里是皇帝举行大祀之处。始建于明代,明末清初被毁得只剩有中间三间和殿柱。顺治年间重修太庙大殿,完工后的大殿十一楹,深四楹,重檐列脊,殿额有满汉文对照的“太庙”。殿外的三重台基用汉白玉石栏环绕,月台御道正面依次刻有龙文石、狮纹石和海兽石。殿内的大梁为沉香木,其余用金丝榆木;地铺“金砖”;天花板及四柱,均贴有赤金叶。殿内供奉木制金漆的神座,帝座雕龙,后座雕风。座前陈放有供品、香案和铜炉等。两侧的配殿设皇族和功臣的牌位。 中殿,宽九楹,深四楹,通过石露台连接前殿,殿外的石阶下左右各有二个石灯。殿内正中室供太祖,其余各祖分供于各夹室。神龛之外陈列着与神牌数目相同的帝后神椅,对于皇后的祭祀,明代仅供原配,清代兼祀继配。

太庙后殿,四周围以红墙,有门五楹,殿九楹。殿外石阶中刻龙纹石,殿内供清朝立国前被追封的帝后神牌。

篇2:北京太庙的导游词

人民大会堂建于1958年10月至1959年8月,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兴建,仅用10个月竣工,为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门额高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金光闪烁,十分引人瞩目。整座大厦屋檐均用黄绿色琉璃制品镶嵌,尽显庄严宏伟、朴素典雅的民族风格和现代化建筑的非凡气派。大会堂主要由中部的万人大礼堂,北部的宴会大厅和南部的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三大部分组成。此外,还有各种会议厅、休息厅、办公室等300多个。其中有33个会议厅是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命名的。如上海厅、西藏厅、台湾厅与香港厅等。各厅布置均是根据当地的风光特色,民族习俗及特种工艺品等进行精心装修与布置的,内容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万人大礼堂,大会堂的主体建筑,位于中心区域。其穹窿顶、大跨度、无立柱结构。三层座椅,层层梯升。声、电、光及空调等设施先进,装修考究,十分宏伟壮丽,为新中国的现代建筑奇观之一。

该礼堂南总计可容纳1万人。礼堂平面呈扇面形,坐在任何一个位置上均可看到主席台。一层为代表席,每个座位均设有12种语言的译意风及电子表决器,代表们可即席发言或表决。

二、三层的每个座位中则装有小喇叭,均可清晰听到主席台 的声音。礼堂顶棚微微窿起,其与墙面呈圆弧型,形成“水天一色,浑然一体”之势。顶部中央饰有巨型红色五星灯,周围点缀有馏金的70道光芒线和40个葵花瓣,三 环水波式暗灯槽,一环大于一环,象征中国革命从胜利 走向更大的胜利。整个顶棚纵横密布有500个满天星灯,灯火齐明,宛如“众星捧月”,蔚为绚丽壮观。

宴会大厅,位于二楼的北端,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盛大国宴和招待会的地方。面积巨大的宴会厅顶棚呈平面型,且无立柱支撑,这一精巧的科学建筑杰作,无不令中外人士叫绝。顶棚中心饰有绚丽的水晶玻璃灯及玻璃钢压花图案与彩色藻井,民族风格浓郁,宴会厅四周共有28根直径为一米的沥粉贴金廊柱,墙面为浅黄色。主席台是供宴会中主宾祝酒和表演助宴文艺节目而设置的。整个宴会厅气魄宏大、宽广明快、富丽堂皇。此外大会堂中的各个地方会议厅,布置多姿多彩,各具特色。如四川的蜀绣和竹器工艺精品,湖南厅的湘绣,辽宁厅反映满族风情的大型陶瓷壁画,陕西厅的秦兵马俑,江西厅装饰的精美瓷器,台湾厅的宝岛风光油画等等艺术珍品,无不引人入胜,留连忘返。正阳门(前门)正阳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原为北京内城的正门,其名取“圣主当阳,日至中天,万国瞻仰”之意。城楼高42米,飞檐翘角,古朴巍峨,蔚为壮丽,是旧京城中的最高建筑物。明清时为封建皇帝进出内城及紫禁城的专用御门,臣民不得涉足。毛主席纪念堂 竣工于1977年5月。这是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方型大厦,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大厦四周环有44根八角形的花岗石高大廊柱。在南北庭院中,各有两组高8.7米的巨大群雕。整座建筑庄重、秀丽、静穆。

进入纪念堂正门是北大厅,这是举行纪念活动的主要场所。厅中央设有一座高3.45米汉白玉石雕的毛主席坐像。坐像背后墙上,装饰有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巨幅绒绣画壁毯。瞻仰厅,是纪念堂的核心部位,厅正中砌有一座黑色花岗石棺床,四周鲜花簇拥。棺床上安放着水晶棺,棺内躺着毛泽东的遗体,遗体上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十分庄严肃穆。南大厅为出口厅,北墙上馏金镌刻有毛泽东手书《满江红.rxs和郭沫若》词一首。在纪念堂内,于1988分别设立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4同志的革命业绩纪念室。内陈大批文物、文献、书信及图片,以供游人观瞻。

博物馆大厦

博物馆大厦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内设著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该大厦建于1958年,建筑面积为69000平方米,通高40米,南北长313米,东西宽149米。西大门由深富民族特色的11孔方柱门廊和两个高39米的大门墩组成。上饰黄绿色琉璃砖屋檐,极为庄严壮观。大厦分南北两大部分,南半部设中国历史博物馆,北半部为中国革命博物馆。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于1949年9月30日兴建的。1952年8月1日动工,1958年5月1日揭幕。

碑身正面镌刻有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馏金大字。碑背面是由毛泽东主席撰文,周恩来总理书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座四周镶嵌有8幅汉白玉石大浮雕。从东面起按历史顺序排列为:“焚烧鸦片”、“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和“胜利渡长江”。最后一块的两旁,装饰有两幅浮雕,即“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每块浮雕高2米,总长40.68术,人物170个,生动概括地反映了中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表彰了人民英雄们千古不朽的光辉业绩。

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

篇3:北京太庙的导游词

近年来, 随着会展行业的迅速发展, 通过会展来带动旅游也成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90年代末, 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继举办各种会展, 成功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人前来参观。以园林行业为主题的园林博览会自1997年起, 先后在大连、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举办。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于2013年5月18日至2013年11月18日在北京成功举办, 届时吸引了近1000万来国内外的游人前来参观。因此, 作者以北京园林博览会为背景, 来探讨在导游口译中翻译策略的运用。

考虑到导游口译的特点与功能, 作者认为导游译员在翻译过程中, 尤其是遇到文化障碍时, 应以译出语所承载的文化背景为立足点, 处处从游客角度出发, 从而使译语符合游人的文化习惯, 以便游客理解接受并激发他们的游览兴趣。然而, 过于追求对方的文化而忽略中国文化的本事则是过犹不及。译员应时刻牢记并秉信外国游客是被中国独特的文化所吸引的, 因此导员要充分保留源语言的信息和文化内涵。基于以上原则, 作者总结出了在导游口译中, 以下几种最有效的翻译方法。

一、增译

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习俗及宗教信仰等元素使得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但同时也具有着相似性。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加入适当的翻译, 可有助于游客更好的理解,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

在介绍园林博览会的开篇语时:“大家好, 欢迎参观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 本届园博会坐落于北京丰台区的永定河畔, 紧邻卢沟古桥和宛平古城。”译文:“Hello everybody, welcome to the 9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Garden Expo. Beijing Garden Expo Park is located on the banks of the Yongding River in the Fengtai District of Beijing closely neighboring Lugou Bridge which is also named as Marco Polo Bridge.”在此翻译中, 将原文出现的“卢沟桥”如果只是简单的音译过来, 则无法吸引游客的兴趣, 游客会认为只是一个普通的地名而已, 而通过增译的方法译成“which is also named as Marco Polo Bridge” (因为马可波罗曾经游览过卢沟桥并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及过) 则会拉近与游客的距离, 让对方有一种亲切感, 对此产生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意译

意译法即只把意思翻译给游客, 这也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法。因为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 比如, 中国传统建筑方面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们民族多所独有的, 所以导游口译在翻译中国特色文化词汇时, 很难在英文里找到相对应的词汇, 这时多采用意译法。园林博览会把国内外的各种典型建筑及园林艺术都浓缩于此, 因此, 在翻译中会涉及到各种中国特色的建筑。例如:

斗拱结构a system of brackets inserted between the top of acolumn and a crossbeam

牌楼decorated archway

牌坊memorial archway

吊脚楼wooden house projecting over the water

四合院courtyard with houses on the four sides

三、删减

在旅游景点介绍的过程中, 解说词中通常会引经据典, 并多会涉及到中国的四字成语及诗词等, 这些中国特色语言翻译给译者带来了很多麻烦。导游口译员是为旅游者服务的, 目的是为了让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了解, 因此, 导游口译员在保留信息完整的情况下, 可以选择性的将没必要的晦涩难懂的内容删减掉, 使整个表达简洁而又流畅, 同时也迎合了外国旅游者的需求。例如:

在介绍园林博览会中的江苏园时会涉及到一句诗句“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As the poem goes, “The scenery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was once so familiar to me”. 因为对于外国人, 几乎没有人了解中国的诗歌, 甚至对中国的地区和景区也知之甚少。导游介绍这个会让外籍贵宾感到困惑, 不知所云。最重要是的删除此句话并不会影响到游客对景点的理解。再如, 对园林博览会的鹰山介绍: 各种植物与独特的地貌把公园划分成了“山林戏猴”、“二乔”、“峰顶酪香”、“林海野营”、“赏花尝果”、“绿针红叶”、“松涛雪景”几类景区。译文:Various plants and unique landscape divide the park into several scenic zone. 例句中的中式艺术化命名容易让外宾感觉一头雾水, 因此将“山林戏猴”、“二乔”、“峰顶酪香”的“林海野营”等名称删减, 直接译成Various plants and unique landscape divide the park into several scenic zones. 这样简洁明了, 同时符合导游口译的特点。

四、总结

做好英语导游口译工作并非一件简单的事。不仅要求译员具有广博的知识, 专业的英语知识、较强的心理素质及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求译员要有大量的实战经验, 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成长。本文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的实践为指导, 将理论结合于实践, 并总结出在导游口译中最实用的翻译策略的语用。探讨如何让口译过程流畅有效, 译者必须多参加实践并在语言上多下功夫, 力求用词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让游客玩得开心、尽兴。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 中西方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 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末, 会展旅游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步受到旅游业界的重视, 例如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相继举办各种会展。也成功吸引了大批国外游人, 加强了中西方跨文化的交际。本文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为例, 研究在旅游口译中翻译策略的运用。

关键词:园林博览会,导游口译,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曹玲娟, 焦爱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旅游资料翻译[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2004 (1) .

[2]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篇4:太庙的故事

道光皇帝的这一遗嘱,堪称惊世骇俗。太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道光皇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对这个地方念念不忘?道光不入太庙遗嘱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隐衷呢?

太庙坐落于长安街以北,天安门以东,是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所在地,一处闹中取静的公园。500多年前,这里是比紫禁城还要神秘的地方,大部分时间太庙里只有乌鸦和几个守庙的小太监。

太庙以古柏著称,据说这里最古老的一棵柏树是明成祖朱棣亲手栽种的,粗略算起来,也有近600年了。

600年前,这里原本是一片荒芜的景象,却被认为是一个天子的龙兴之地。朱棣原本是明朝开国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很小的时候被派来驻守北平。后来夺取侄子帝位之后,决定要把明朝的首都由南京迁往北平。从公元1406年开始,朱棣就开始召集工匠,营建紫禁城。

皇帝的一纸诏书,使北京城成为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

为了配合紫禁城的建设,于是有了大木厂、琉璃厂、石作厂、神木厂、台基厂等,今天的北京还保留着这些原始的地名。

天子的居所,自古以来有营建的标准。据《周礼考工记》“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规定,于是在紫禁城的左前方,要修建一座规格很高的建筑,就是太庙。

太庙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庙,尊先祖貌也。”庙,是一种特殊的房子,是祭祀祖先的地方,皇帝祭祖的地方就成了太庙。这里是最高祭祀礼仪的上演地,它传承了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礼制,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一般来说,只有皇帝死后的牌位才有资格进入太庙,自从太庙建成一百多年来,这个惯例从未被打破,直到公元1521年一个叫朱厚熜的皇帝即位。

正德十六年四月,明武宗朱厚照病死。由于武宗没有留下子嗣,按照祖训,由最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承袭皇位,为嘉靖皇帝。嘉靖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亲生父亲兴献王追加皇帝的谥号,将其牌位供于太庙。

“太庙是只有皇帝死后才可以进入的,兴献王没有资格进入。”这一说法立即激起了嘉靖皇帝的怒火,嘉靖恼羞成怒,让太监廷杖群臣。这成为明代历史上最著名的“议大礼”事件。

其实,幽深的紫禁城里并非没有嘉靖供奉生父牌位的地方,位于紫禁城内廷东侧,就是皇帝的家庙,不涉及江山社稷,类似于普通百姓家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相比于太庙,显得平和亲近。除了常规的祭祀外,皇帝可以经常来这里陪伴逝去的先祖。

而嘉靖皇帝显然不满意父亲的牌位只是进入奉先殿,他的目的很明确:生父的牌位,要享受最高规格的祭祀,要进入太庙,为此嘉靖皇帝努力了17年。

公元1536年12月,嘉靖皇帝的夙愿终于实现。生父兴献王牌位终于在一场盛大的仪式之后,被隆重地安置太庙中相应的神位上,这一仪式被称为升附太庙。不管过程如何曲折,从未做过一天皇帝的兴献王,还是凭借着儿子嘉靖皇帝的坚持,死后牌位得以入主太庙。

事实上,除了皇亲国戚可以升附太庙,接受供奉之外,对国家有重大功勋的功臣,死后牌位都摆在太庙的东西配殿。

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首月的农历初一,这些牌位都会被捧到享殿,而皇帝则会亲自来这里祭祖。这被称为“四孟时享”,是常规性的祭祀仪式。每遇到国家重大事情时,皇帝本人会来到寝殿向祖宗上香报告,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等等,这被称作告祭。此外,规模最大的祭祀仪式在每年除夕前一天举行,历代帝后神主都将恭请到大殿合祭,叫“袷祭”。

1644年崇祯末年,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彪悍的女真族一路烧杀抢掠,甚至屠城,攻到大明帝都北京。

当清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江山的时候,多尔衮却在太庙前停止了杀戮的脚步。在这个供奉着明朝历代先祖的庞大建筑前,骁勇彪悍的马背上的民族,变得温柔恭顺。

北京城的百姓惊奇地看到,刚入关的清军把太庙里世代供奉的明代皇帝的神位移出太庙。6月,多尔衮恭顺地把明代皇帝的神位请于历代帝王庙,整个过程恭恭敬敬、肃然整齐,不禁让这些原本是大明王朝的子民们充满了好奇与疑惑。

多尔衮在把自己祖先的牌位移到了太庙之后,还下令把辽金元等皇帝的神位供奉在历代帝王庙中,旨在表明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也在中国正统王朝之列。

多尔衮的这一举动安抚了百姓不满、怀疑的情绪。自此,明代已经成为过去时,太庙迎来了新的主人,也揭开了新的一页。

入主中原以后,作为天下的统治者,女真族全盘接受了明代繁复的祭祀程序,比如沿袭了多年的“卤簿制度”,即祭祖行列中的仪仗队。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开始,他就努力模仿明朝的典章制度,“张黄盖、鸣鼓奏乐”,在顺治皇帝带领全体官员到达北京之时,卤簿仪仗整齐肃穆,不禁让满街百姓赞不绝口。

清朝的皇帝对于祭祀格外重视,连服装这样的细节都有严格的规定,比起明朝皇帝对于上天和先祖的敬畏,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祭祀活动前三天,皇帝和文武百官斋戒,不饮酒,不食荤,不处理刑事案件,不看病;太常寺和礼部分别准备黄案、准备斋戒铜人,安排皇帝的祭祀活动等相关事宜;礼部官员到太庙检查牺牲等情况,确认所宰杀的牛羊符合祭祀要求……终于等到祭祀开始,礼仪官提前向皇帝行过三跪九叩大礼之后,在接下来的仪式中,他们就可以免礼,而专心忙于工作了。

午时,正祭开始,随后各宗庙帝后的神位都将被迎接到太祖庙内;而在牺牲所、宰牲亭所宰杀的牺牲,被送至太庙殿内,皇帝必须袒露右臂亲自前去迎接。此时,礼乐官会按照历来祭祀沿袭下来的方式敲钟奏乐,舞生则高唱祭祀的歌曲翩翩起舞,歌词的内容多说牺牲又大又肥,用来博得祖先神灵的欢愉。皇帝和官员则需三叩九拜,其实是皇帝代替全天下百姓,表达了对先祖神灵的敬意,为国之未来、天下苍生祈福许愿。

延续千年的祭祀礼仪仍在太庙上演。坚船利炮已经打开了南中国的大门,千年的礼仪之邦连同所有的祭祀礼仪都一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的观念深入人心。道光皇帝在位之际,国力日衰,于是,一向克勤克俭、可堪儒家道德典范的道光皇帝做出了令所有人吃惊的、有违祖规的行为,留下亲笔朱谕:死后灵位不进太庙,不立神功圣德碑。

对于道光皇帝的儿子咸丰帝来说,如果道光灵位不进太庙,无疑是把道光皇帝排除在爱新觉罗氏孝子贤孙之外。如果牌位进太庙,也是违背先皇遗嘱。何去何从,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和清王朝的各位先祖一样,道光皇帝的牌位最终进入了太庙,年复一年地接受后世子孙的祭祀。而封建社会中,地位重如泰山的太庙在其后的岁月里会经历怎样的沧桑变迁?

一场更为深刻和巨大的变革在20世纪初的中国酝酿发生着。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统治267年的满清政府被推翻。紫禁城外面的世界,剧变正在发生。老百姓好像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品味,但在其后的岁月里,改朝换代的变化已经随处可见。

紫禁城的末代皇帝溥仪,已经被迫离开太和殿的宝座。太和殿作为皇室政权的标志,被民国政府接收,然而根据《清室善后优待条例》,“宗庙陵寝永远奉祀,民国政府派兵保护”。这里供奉着他的历代祖先,依然归爱新觉罗氏所有,只是不再关乎国家政权。

1924年,溥仪迁出紫禁城,太庙也永远结束了作为皇家祭祀的历史。

1926年,太庙改为和平公园向普通市民开放,太庙开始了“公共空间化”的历程,但在解放前的大多数时间中,太庙仍然处于封闭状态。

1949年2月3日上午10点,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正阳门举行了庄严的入城仪式。

1950年4月30日,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幕,从此,这座宫殿走上了新的使命。这里成了劳动人民的天地,普通的工人、市民、百姓都可以自由出入这座曾经的皇家宫殿。许多在旧社会贫苦出身的人,在文化宫的培养下,成为文艺界的骨干力量。

“古来数谁大,皇帝老祖宗。如今数谁大,劳动众弟兄。世道一变化,根本就不同,还是这座庙,换了主人翁!”作家赵树理这首诗以直白的词汇道出了所有底层劳动人民的心声。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文化宮接待前来活动的工人、市民超过百万人。

进入90年代,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渐渐丰富,娱乐场所也渐渐多了,文化宫似乎渐渐淡出人们的选择之外,而一些电影和歌剧却选景在太庙拍摄,并取得了轰动的效应。随着电影和歌剧的轰动效应,淡出人们视线已久的太庙,又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

篇5:北京太庙的导游词

享太庙乐章

作者:萧仿朝代:唐体裁:四古 于铄丕嗣,惟帝之光。羽a象德,金石荐祥。

篇6:北京太庙的导游词

太庙地歌辞

作者:陈叔达朝代:唐体裁:四古 清庙既,郁鬯推礼。大哉孝思,严恭祖祢。

龙衮以祭,鸾刀思启。发德朱弦,升歌丹陛。

篇7:北京太庙的导游词

唐享太庙乐章・长发舞

作者:张说朝代:唐 具礼崇德,备乐承风。魏推幢主,周赠司空。

篇8:北京太庙的导游词

侯先生对北京的情结早在几十年以前就已萌生。他写道:“那已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了……当我在暮色苍茫中随着拥挤的人群走出车站时,巍峨的正阳门城楼和浑厚的城墙蓦然出现在我眼前。一瞬之间,我好像忽然感到一种历史的真实。从这时起,一粒包含生机的种子就埋在了我的心田之中……”从此,他与北京城结下不解之缘。

作为一名历史地理学家,侯先生一直认为:不了解北京城的过去,就无法认识北京城的现在,当然也就不可能正确预测北京城的未来。北京城的原始居民点在今天的广安门内外一带,即商周时候的“蓟城”。到了辽金时代,北京逐渐从一个华北平原的北方门户,逐步发展,代替了中国历史前期长安城的地位。

对北京城的规划建设产生最深刻影响的莫过于元、明两代。在这一时期,北京城在新选择的城址上,充分利用河湖水系的有利条件,又根据我国自古以来有关都城建设一脉相承的规划不断更新发展,终于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了内外两城紧相毗连的“凸”字形城廓,中间贯以自北而南的中轴线,北起鼓楼、钟楼,南至全城正南方的永定门,长近8公里。这一内外两城有机结合的空间结构,一直完整地保留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定都北京,进行了以旧城为核心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从全城的空间结构上来看,最重要的就是对天安门广场的改造和扩建,即把旧日封闭的宫廷广场,改造成为气势恢宏开阔的城市广场。同时,又将广场两翼的东西长安街加以拓宽和延长,犹如一条东西横轴线与旧日自南而北的纵轴线交会在天安门广场上。随着旧城墙的被拆除,又开始了各条环路的规划建设,这些环路的建设自然导致旧城内南北中轴线的向外延伸。中轴线南延的部分从永定门延至南苑大红门;北延部分打通北城,并与后来开拓的北辰路相衔接,在此基础上建设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鉴于对上述情况的认识,侯先生提出了“北京规划建设中的三个里程碑”的论断:第一个里程碑是历史上北京城的中心建筑紫禁城。它的建成至今已有570余年,代表的是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北京城市建设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大杰作。第二个里程碑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在北京城的空间结构上,标志着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的天安门广场。它赋予具有悠久传统的全城中轴线以崭新的意义,显示出在城市建设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时代特征,在文化传统上有着承前启后的特殊含义。第三个里程碑则是由于奥运会的召开而展开的一系列规划建设,预示着北京走向国际性大城市的时代已经到来。

与一般关于北京历史掌故、人文传说的书籍不同,《北京城的生命印记》少了几分光怪陆离,多了几分厚重扎实;少了几分怪诞传奇,多了几分求真务实。这本书堪称对北京城的一次素描、北京城的一张解剖图。侯先生可以用短短数百字就把北京的建城历史讲得清清楚楚,且无一没有出处;引用了大量史籍,你却感受不到掉书袋的迂腐气。

上一篇:盐湖区地税局“中心组学习+”创新成效显著下一篇:技防报警服务台构建徐州市平安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