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第二集观后感

2024-05-02

百年中国第二集观后感(精选12篇)

篇1:百年中国第二集观后感

《辉煌中国》第二集《创新活力》观后感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党员进行了一次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活动,之后我认真观看了《辉煌中国》系列第二集《创新活力》,对视频展示的一些宏观数据深感自豪,中国已经在不知不觉间,站在世界的前列,引领着时代的发展。

曾经古代中国留下了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火药等四大发明,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今天的中国以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作为新四大发明继续引领世界。澳大利亚的青年戴维亲身体验了中国的移动支付,指出移动支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便利。我知道移动支付的便利,因为我也是移动支付的使用者,我却不知道移动支付达到了怎样的规模,《辉煌中国》告诉我们:2016年中国的移动支付超过了208万亿。2016年全世界40%的网上交易是在中国完成的,2016年在中国超过300亿件快递完成了投递,现在正在努力冲击1天一亿件快递的投送,不能不佩服我的祖国!视频告诉我们,中国之所以有如此的变化是抓住了科技创新,是党和政府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驱动的结果。

中国能够有这样巨大的进步,归功于党和政府对人才的重视,是科教兴国、人才为先的结果,国家先后制定了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促进人才的引进培养提高,我们已经吸引了265万人次回国创业,国家设立了347家创业园,为他们搭建成功的舞台。影片告诉我们,我们的人才队伍非常年轻,无论是飞机制造、高铁开发、宇宙航天都是30多岁的年轻人挑大梁。我国有1.75亿人次,世界上哪个国家有我们这样的人才基数?现在每年的专利提交超过100万件,随着科技创新井喷发展,今后还会有更多数量的专利申请。

看了视频,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在创新战略驱动下还会创造更多的人间奇迹。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应立足本职岗位,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借助科技发展的成果,努力充实自己,提升服务水平,提升生命质量,这也是我们在这辉煌的时代应有之举。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积极探索工作方法,以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也会创新为民服务的便捷流程,让民众服务最简洁最便利,把创新工作始终作为我今后工作的核心。

2018.1

篇2:百年中国第二集观后感

——能源

能源是我们整个世界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光能、电能、水、土地,当我们回望历史上的战争时,我们不难看出,都是为了有限的能源而战,今天,关于能源的战争更是没有丝毫的停息。将目光放在中国,我们作为人口十几亿的泱泱大国,人口密度在世界上达到了十分靠前的位置,在维持能源与环境的平衡,创造新的技术,克服能源的缺陷上我们从未停止过努力。那么,我们是靠着什么才保证了国家在解决贫困的问题后,又连续几年GDP迅猛增长的呢——靠的是创新的智慧。

“提出创新是企业家的职能,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企业家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之中,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动态性和循环性。”这是我们所学到的有关创新经济的知识,但是如果想要依靠创新达到推进资源动态性,就必须能够将生态的整体循环和有关的物理学知识运用得当。光泽县养殖基地依靠每天产生的几万吨鸡粪光依靠肥料出售并不能被消耗完全,如果依靠大车运到别的地方又费时费力赚不到利润,为此,当地的人在鸡粪的处理上动足了头脑,下了许多工夫。燃烧发电是工人们一直在研究的可以变废为宝的方法。3吨鸡粪,相当于1吨煤,我们都知道化石能源的开采不是用之不竭的,总有一天煤是会被开采完的,为了寻找替代品人类近几十年来都在努力进行技术革新,而现今我们有了更先进的技术可以依靠机器的处理使得鸡粪能够完成发电的过程,这样的处理流程的创新不仅省掉了大量的煤,也一定程度减轻了化石能源的稀缺压力。

但是我们知道,依靠焚烧的发电必然会导致有害物质的扩撒,大气污染的加剧。中国的煤炭使用量远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这直接导致了近年来空气情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恶化,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出门必须携带口罩,想要出门的前几天都要笼罩在会出现雾霾的恐惧下。上海的发电厂为了能够提高煤炭的使用率和后期的净化程度,运用各个方面的基础革新应用改造锅炉的运作,使得除尘脱硫的效率提高的同时,还能节约能源。为提升燃煤的效率,技术团队通过机器的更新换代已经将煤从煤末变成了煤粉,更大程度的增加燃煤效率,实现零排放无污染,为世界节约化石能源的努力树立了一个标志的里程碑,也为中国的上空减轻了负担。这是创新的意义,在每项专利获得的同时,不仅是他个人可以获得荣誉,地区产出得到有效率的生态循环,整个国家也会因为他的智慧而受益进而造福世界。

这,是能源带来的创新与发展。实现创新的实物化是创新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如同青海所做的,我们了解到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是新型能源并且可以代替化石能源进行工作,但光能的收集具有危险性,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造成火灾,为此,共和光伏园区将羊群的养殖引入杂草区,运用大自然和谐的循环能力,毫不费力的进行除草的过程防止火灾的发生。生命科学领域,为了可以减轻患者进行手术的痛苦,与纳米工程进行共同研发,使得心脏起搏器可以自己依靠血液流通产生能源供其自身运作。我们有太多的领域都在和能源作斗争,为了可以节约那百分之几我们的科学家付出了终身的努力创造了上万项专利。但我们还在进步,我们如今手握更前沿的科技,相信未来的中国在能源创新的农业、工业、生态领域中都能遇到更多的机遇。

篇3:百年中国第二集观后感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二集扶贫智慧观后感心得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曙光在前、重任在肩,组织部门作为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涵养“四种情怀”,在决战脱贫攻坚中谱写新篇章。

要涵养“斗士”情怀,筑牢“桥头堡”。立下愚公志,搬走贫困山。帮钱帮物,不如用心用情帮助建个好支部。组织部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应注重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持续增强组织功能和组织力量,建强筑牢党在贫困村的战斗堡垒。果断按下增收脱贫“加速键”,不松劲、不畏险、不懈怠,真做真为、善作善成。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瞄准最突出的短板、最明显的弱项、最棘手的难题,完善并强化帮扶举措,集中火力、尽锐出战,推动打赢脱贫攻坚的硬仗。

要涵养“工匠”情怀,下足“绣花功”。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是靠干出来的,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扶贫贵在精准,关键在于精准施策、精准到户、精准帮扶。针对脱贫攻坚中遇到的堵点、难点和节点问题,要下足“绣花功”,扎实帮助贫困群众树信心、立斗志、摘穷帽。引导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参加就业,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质的飞跃。在吃透上情与摸准下情上做文章,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

要涵养“医生”情怀,提振“精气神”。近年来,虽然脱贫攻坚连续捷报频传、战果辉煌,但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面对最后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涵养“医生”情怀,把剩余的老大难问题逐一“过筛子”。运用好望闻问切,科学把脉问诊,找出致贫的症结所在,逐户开出针对性的“药方”,对症下药、靶向攻克。同时做好分类指导,对缺乏创业路子、发展资金不足、因病因残致贫等情况,实行“一户一策”,销号“清零”。

要涵养“伯乐”情怀,激发“动力源”。脱贫攻坚既是磨砺干部的“大熔炉”,亦是考察干部的“试金石”。作为干部之家的组织部门要涵养“伯乐”情怀,扩大选人用人视野,以精准扶贫能力选人才,以脱贫攻坚成绩论英雄。主动出击,在脱贫一线赛马识马,把脱贫攻坚作为考察干部的“大平台”、识别干部的“三棱镜”、选拔干部的“主渠道”。树立重担当实干的选人用人导向,把准“刻度尺”,及时将表现突出的扶贫干部用起来,激励他们精神饱满地去攻坚克难,坚决啃掉剩下的“硬骨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决胜脱贫攻坚战,需要抢抓时间、不负韶华;团结奋进、一鼓作气,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满怀豪情向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二集扶贫智慧观后感心得2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这是一场硬仗,越是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到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决战决胜阶段,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当前,国内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取得压倒性胜利,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不容忽视、不容懈怠。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举措。两场“战役”,都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越是到最后时刻、紧要关头,越是要对标脱贫攻坚“深水区”,紧盯疫情防控“硬骨头”,正确处理好脱贫攻坚与疫情防控关系,坚持“两手抓”实现“两不误”,越是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紧盯目标不停顿。自脱贫攻坚战打响7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上下一心、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这么多人脱贫。“行百里者半九十”“为山九仞,功亏一簣”。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艰难的一年,半路杀出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的攻坚路举步维艰,路行至此,不进则退。非常时刻、非常时期。各级党员干部当挺起脊梁、咬紧牙关,坚决克服疫情防控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决落实脱贫攻坚责任。要紧盯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集中优势资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担当再作为。

提高警惕不大意。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要啃下“硬骨头”防止边脱贫边返贫的压力依旧很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复工复产推迟,大部分劳动力输出受到制约。加之部分贫困户造血功能差,“等靠要”思想还存在,内生动力不足,返贫风险剧增,脱贫攻坚任务加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各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如今脱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持续性,切不可麻痹大意。要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逐步逐级建立脱贫攻坚返贫防控机制,坚决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不仅要抓好脱贫,更要防止返贫发生。要把防止返贫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来抓,再度精准识别、精准施策,遏制返贫、防止反弹,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咬紧牙关不放松。如今,抗击疫情的斗争正处在最关键阶段,不少国家也日益面临疫情的威胁,外防输入的压力逐渐增加。脱贫攻坚最紧要的关头,留给我们的都是“鸡肋”“硬骨头”,决胜的硬仗还需我们百倍努力。“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越是最后时刻,越要提高警惕不能放松,越是到关键时刻,越是要咬紧牙关再担当。各级各部门要压紧压实基层责任,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要一如既往地严防严控,网格管理,加强宣传,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快速组织人民群众复工、复产,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要一如既往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脱贫路径,切实解决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问题,确保贫困群众稳定长效增收。

非常时期当举非常之力,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功。疫情防控一丝不能放松,脱贫攻坚一天不能耽搁。我们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坚持“两手抓”确保“两不误”,争取早日打赢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场战役”。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二集扶贫智慧观后感心得3

“村里因为种白茶致富,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愿意捐赠茶苗帮助贫困地区。”2018年4月,浙江省安吉县20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道。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总书记回信说。

近日,央视综合频道播放了这则总书记和农民党员间书信交流的新闻,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挖井人”一词。“挖井人”出自小学语文课本《吃水不忘挖井人》,原意指的是毛主席给乡亲们挖井,乡亲们很感激毛主席,所以在井的旁边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简言之,“挖井人”就是给别人带来幸福或利益的人。那么,在决胜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又当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战“贫中贫”,当好群众的“挖井人”呢?

对脱贫攻坚而言,“挖井人”就是要“挖掉贫根”,让群众脱贫致富。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剩下的脱贫任务看似很“轻”,可这“贫中贫、困中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站在关键之年的重要节点,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广大扶贫干部战“贫中贫”,做群众的“挖井人”贵在发扬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端正思想迎难而上,转变作风咬紧牙关往前“挤”,锲而不舍往里“钻”,直至让群众摆脱贫困,喝上“幸福泉水”。

发扬钉子善于“挤”的精神,掀起战“贫中贫”做群众“挖井人”的新高潮。众所周知,钉钉子先要想好往哪里“钉”,即确定好一个点,这个点就是“目标点”。决胜脱贫攻坚同样如此,需要像钉钉子一样先找准“穷根”和攻克的“目标点”,做到心中有数,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为了完成脱贫摘帽任务,盲目地拿起“钉子铁锤”东一榔头西一棒地敲,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变通、打折扣、做选择应付了事。“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冲刺关头,越要沉着冷静,警惕出现不良心态,如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急躁心态,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的疲劳厌战心态,索性放之任之撤摊子的心态等都必须力戒克服。在脱贫攻坚中,每位扶贫干部要把自己当成是一颗小小的“钉子”,咬定目标不放松,自觉参与,积极主动把自己融入到攻坚战中去,用韧劲和力度一点一滴使劲儿地往前“挤”,掀起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做群众“挖井人”的新高潮,让“钉钉子精神”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发扬钉子善于“钻”的精神,实现战“贫中贫”做群众“挖井人”圆满收官。想让钉子轻易“钻”进木板,一要看钉子本身是否有锈,二要看钉尖是否锋利。倘若钉子锈迹斑斑,钉尖愚钝,就不容易钉进木板。另外,要把钉子钉牢钉实,还离不开持续发力用劲,一锤接着一锤地敲。同理,基层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要成为群众的“挖井人”同样需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了烦,尤其是找差距时也要像检查钉子生锈一样先检视个人问题。若发现思想上有“锈”则必先清除干净,作风上“愚钝”则必先磨其锋利,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战“贫中贫”准备工作虽然重要,但纸上谈兵绝不行。决胜脱贫攻坚最关键是求真务实见行动,需要撸起袖子加油“挖”,锲而不舍地往里“钻”,才能挖到甘甜的泉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党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无不突出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实践。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当前的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更需要广大扶贫干部讲实效、出实招、办实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茬接着一茬干。只要我们大力发扬钉子善于“钻”的精神,就能夺取战疫脱贫双胜利,喜获战“贫中贫”做群众“挖井人”双丰收。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前向最后贫困堡垒发起总攻时,格外需要扶贫干部发扬“钉钉子”精神,始终以饱满的精气神昂扬上阵,以不懈冲锋的姿态增强战斗力,方能在战“贫中贫”中成为群众出色的“挖井人”!新“长征”路上我们虽然只是一颗颗平凡的“钉子”,但只要我们一起发扬不平凡的“钉钉子”精神,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做群众最需要的“挖井人”,我们无限幸福!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二集扶贫智慧观后感心得4

“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对加强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胜利在望。越到这个最后关头,越不能停顿、越不能大意、越不能放松。应当看到,今年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中央召开这次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就是要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克服疫情影响,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落实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要绷紧弦、加把劲,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当前,要把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据统计,2019年全国有2729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外务工,这些家庭三分之二左右的收入来自外出务工。现在因为疫情,一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到影响,就会减少收入,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就业帮扶力度。要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加强精准对接,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多措并举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就业底盘。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千方百计解决扶贫产业恢复生产面临的困难,为复工复产创造有利条件。既要注重“清淤”,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又要促进“活血”,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疫情面前,各级干部更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要切实做好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因疫致贫人口的帮扶,及时落实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克服困难、摆脱贫困的信心,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二集扶贫智慧观后感心得5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

党员干部要争做脱贫路上的“带头羊”,要充分认识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向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学习;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好抓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出力出汗。

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当成的政治考验来抓。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标准、一个境界。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彰显党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脱贫攻坚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一是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有句老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完善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打造强有力的村两委。脱贫的关键还是要靠本村稳定有力的班子,只有把“脑洞开、点子多、有原则、有责任、会致富”的党员群众纳入到两委班子,提升班子战斗力、影响力、号召力,才能为脱贫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乡镇干部必须要下乡驻村,不要走马观花看风景,要“沉下身子”实实在在的进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不断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扶贫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的扶贫业务培训,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研究讨论符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可行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对致富门路;另一方面要对贫困户的进行思想引导,集中学习和个别座谈结合宣传政策法规,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激发主观能动性,消除等靠思想,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发展。

我们广大工作人员要实实在在接地气,少喊口号,多办实事,才能塑造良好形象,才能取信于民,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帮扶脱贫工作的助力。

篇4:第二集观后感齐鲁家风

有一首歌谣这样描述孝道与家风的关系:尽孝道,讲传承,一辈做给一辈看,一辈讲给一辈听,一辈跟着一辈学,一辈一辈传家风。孝道与家风有什么渊源?“以孝传家”靠什么?

《孝经》开篇就提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道德的源头根本,家风的养成就应该由孝道开始,把孝道作为家风的源头。

大家常说“正家风,首在行孝道”。正因为孝道与家风有上述紧密的联系,因此,孝道教化在家风中就成为首要的内容,或者说,良好家风的形成正是由孝道的教育而形成的。林语堂先生曾经这样解释中国的“教”字,一个“孝”字,一个“文”字,也就是说,教化就是通过文化教人孝,这和《孝经》所讲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的说法是完全一致的。

“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作首。”孝道是家风的根本和基础。试想,如果一个家庭中,子女不孝敬父母,晚辈不尊重长辈,这个家将会是什么样子?这个家其他方面会好吗?即便是“好”也是暂时的,虚伪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可以看作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家训著作。其中的忠孝教诲很多:“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让孝成为家风是从古至今无数家庭的追求。

宋代以后的家训在孝道教化上更趋具体,强调实践性。如司马光在《居家杂仪》、《训子孙文》中有言:“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有宾客不敢坐于正厅,升阶不敢由东阶上,下马不敢当厅,凡事不敢自拟于其父。”、“容貌必恭,执事必谨,言语应对必下气怡声,出入起居,必谨抚卫之。”这是古时家风家训中的孝道篇章。是说做为子女,外出时先告诉父母亲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心安。

“不孝”各个年龄层都有,成年人更需率先垂范

篇5:领航第二集观后感

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宏伟而朴素的奋斗目标。

抓扶贫首先必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在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的带领下,我们从建强基层党组织,提升村干部能力开始做起,通过开设专题培训班、工作中一对一帮带等方式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尤其注重在关键岗位培养锻炼年轻党员干部。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指挥脱贫最得力,谋划振兴最坚实的坚强战斗堡垒,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按照精准扶贫“一户多策、一人一策”的要求,我们分类施策,确保每户每人顺利脱贫,为了动员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外出就业,增加自身收入,改变守在家里靠种地生活的传统思想,我们通过面对面宣讲、选树典型进行表彰、开设农牧民夜校、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村民们提升技能,从只会种地的庄稼汉成为泥瓦匠、厨师……对没有能力外出的贫困户,为他们申请扶贫贷款,用于发展家庭畜牧养殖进行增收。

在三年的时间里,我亲身经历见证了一个深度贫困村里的贫困户群众如何从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安全到不愁吃、不愁穿、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村庄整洁的精彩蝶变。这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几千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篇6:领航第二集观后感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全面脱贫,这也是世界脱贫史上的一大奇迹。

我出生于90年代的一个小山村,刚出生家里甚至都没有一台家电,要看电视,半个村子的人需要到村东头的一家小卖部去挤着看。家里的大门是用几个木棍钉起来的,家里的窗户玻璃破了是用报纸糊起来的,冬天是身上热出水,脑门冷冰冰。不知何时起家里有了一台电视,但是风一吹,那个所谓的001天线又没信号了,慢慢的家里又添置了交通工具:永久牌28大杠,慢慢的修了小康屋,换了房子,一切都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变得好了起来,除了父辈的勤奋,国家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我们小家的逐步进步。

篇7:领航第二集观后感

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纪录片《领航》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革命理想、为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展现出了坚决的行动力和不懈的战斗力。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互促进、彼此辉映。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生,我深知科创兴国的重要性,要努力走在时代创新创造的前列,为医学科教、医学科普、医学科创扬帆,在增进人民福祉的方向勇往直前,为党和人民的健康事业奉献青年力量。敢于下深水、涉险滩,勇于破藩篱、扫障碍,才能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只有根据新的科学实践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不断汲取营养,才能真正做到科学筑梦有担当。

篇8:第二集《清官之念》观后感

问官那得清如许?为将贪欲抛开来。跟随着《鉴史问廉》第二集《清官之念》,我走进了历史,再次目睹清官的风采。

跨越历史的长河,在数千年的时空中,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包拯、狄仁杰、海瑞、于成龙等著名清官,在他们的传奇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中国人绵延数千年“青天情节”。《清官之念》将通过对这些历史上著名清官及他们背后的故事的探究,解读中国人千年“清官情结”背后的历史文化密码,那就是对公平正义和政治清廉的不懈追求。

现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结,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一个街道办的主任,只要是能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他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民心中的守护神。所以,清官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在为政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贪不占,那就是清官,就是好官。

成为一个清官,成为一个好官很容易,帮人民群众办好事这就够了。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这就难了。因为光办好事不行,还得把办好事当成一种习惯,还得能解决百姓的困难,还得能公正的处理纠纷,还得让自己和家人不贪不占,直到生命的终点。这样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因为的确很难得。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中华民族内心的“青天”观念不会变,被赋予了更为强烈的时代感: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民、务实、清廉。一心为民,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务实重干,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严三实”,要求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仍旧体现了他的“清官”情怀。

——坚持依法治国,廉洁与清政并行。维护法律的效力,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制度关进笼子,让权利在太阳下运行,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深化制度改革,依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公平正义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核心价值追求。

篇9:领航第二集观后感

★ 公司的力量第一集观后感

★ 《亚洲文明之光》第二集观后感精选

★ 《国家监察》第二集观后感怎么写,《国家监察》观后感精选

★ 《国家监察》第二集观后感心得

★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

★ 信仰的力量观后感

★ 看完公司的力量心得

★ 永恒力量观后感800字文章

★ 汇聚人民力量维护国家安全观后感

篇10:领航第二集观后感

中央宣传部联合中央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同摄制了16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

该片聚焦展现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走过的非凡壮阔历程,展现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彰显的强大真理力量,全面反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生动呈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和良好精神风貌。

该片秉持“政论情怀、故事表达”创作风格,坚持思想性、艺术性、生动性相统一,注重大主题、小切口、微刻画相结合,深刻揭示新时代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背后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充分展示新时代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精神气质。该片注重艺术与技术相融合,创新呈现方式方法,努力让镜头语言表达更有张力,让受众观赏体验更为丰富。制作过程中,拍摄团队分10组赴全国22个省区市97个乡镇(街道)开展拍摄,行程4万多公里,采访上百位人物,记录下许多精彩影像和温暖瞬间,力求使人们在时代光影之中真切感受日新月异的伟大祖国。

篇11:复兴之路第二集观后感

复兴之路第二集>观后感

《复兴之路》我看的不是书,是电视片。当时是无意当中看到了第一集,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一共是6 集也不会占太多时间,就在网上一口气把6 集全都看了一遍。

这部片子 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 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复兴之路》一片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篇12:第二集精准发力观后感心得

瞄准目标任务,精准施策。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在于“精准”,要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切实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推进。到20全面建成小康,这是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也是硬政治任务。要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就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咬定既定目标不放松。坚持现行扶贫标准,既不能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以东部发达地区小康标准来衡量西部贫困地区,也不能降低标准,搞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防止“精准扶贫”变“精准填表”。要重点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强化东西合作,凝心聚力,整合资源,对标施策,精准施策,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以真抓实干巩固扶贫成果,以扶贫实绩筑牢全面小康基础。

聚焦贫困地区,攻坚克难。攻城必先攻其堡垒,当前,贫困地区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生存环境较为恶劣,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是决胜决战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没有人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小康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一个地区也不能落下”,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聚焦贫困地区,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社会帮扶、干部人才等政策措施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集中优势兵力,精准发力。针对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逐项明确责任,坚定决胜信心和决心,统筹资金项目,加大扶持力度,集中火力,攻坚克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激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破除扶贫“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上一篇:孟郊《游子吟》改写下一篇:《感动》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