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师的古诗词

2024-05-04

关于老师的古诗词(共17篇)

篇1:关于老师的古诗词

1、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2、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

3、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4、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5、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6、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7、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8、天长地久有时尽,师恩绵绵无绝期。

9、四海五洲桃李艳,身居陋室乐忘忧。

10、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

11、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14、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

15、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16、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8、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19、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

20、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篇2:关于老师的古诗词

2.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3.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 杜牧《雪中书怀》

4. 军装乘晓发,师律候春归。 —— 苏颋《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

5. 闻道谿阴山水好,师行一一遍经过。 —— 张籍《送僧往金州》

6. 蹇蹇三事,师师百僚。 —— 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7.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 佚名《对联》

8.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

9.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郑燮《新竹》

10.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 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11. 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 杜牧《雪中书怀》

12.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13.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 韩愈《听颖师弹琴》

14.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 杜甫《野老》

15. 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 —— 李白《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16.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 韩愈《送灵师》

17. 孔子云:何陋之有?。 —— 刘禹锡《陋室铭》

18.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 郑燮《新竹》

19. 玉壶存冰心 —— 冰心《冰心》

20. 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 —— 张籍《送稽亭山寺僧》

篇3:关于老师的古诗词

且看我们今天古诗词教学的目标, 一般都定位于培养学生品读鉴赏古诗词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上。所以, 一直以来, 我们对古典诗词的教学重在赏悟,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感悟意境, 体悟文本,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的做法有逐字串讲、品词悟意、赏画入情, 充分挖掘古典诗词丰富的艺术内涵, 整合多种艺术手段, 兼顾多种学习模式, 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 使他们有形可观, 有声可听, 有情可诉。把凝练精髓的古诗词讲具体、道明白、想丰满, 这是一种古诗词的“增肥”教学。

文以载道, 诗以言志。每一首诗词的意境、语言、风格等用简简短短的二三十个字内蕴着情节性、音乐性、画面感等综合艺术特质。诗词中的每个字词都是浓缩的精华, 感情色彩强烈凝练, 思维跳跃, 是诗人情感的迸发。诗词“炼意”的特点有别于现代文的“具体”。古文今教, 学生们对古今文化比较难融通一体, 难准确把握古诗词广袤的背景、深邃的哲理、深远的意境。把古诗词增肥成现代通俗易懂的现代文, 才易于被学生理解感悟。“增肥”是古诗词教学的必然, 盛老师设计的第一板块——读胖, 也就是增肥教学。

但我们往往见肥就收, 读懂了诗句, 读胖了诗意, 读美了诗文, 就算达成了目标, 给学生留下的也仅此而已。但我们教学古诗词只为理解、赏悦、背诵就足够了吗?有位教师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 现在的人都不会作诗了, 诗词都要失传了。学生背了80首古诗, 借助书中的注释简介都能理解大意、朗朗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诵。”诚然有理, 故我们教师在教学完诗文后, 就会布置背诵、默写诗文, 理解诗意、带点字意思的课后作业, 少有去仿写创作一首诗。要吟诗赋词, 学古人用简简单单的几个文字作文, 这可不是“纸上谈兵”的一件易事。

古诗词的“瘦身”教学, 是现代文作“具体化”向古诗词“炼意性”的一次回归, 就是把具体有形的语言提炼推敲为含蓄精深的文字, 化具为简, 化长为短, 化琐为精。从人体美学的角度来评论, 古诗词以“瘦”为美, 现代文以“肥”为美。古诗词的“瘦身”教学, 还古诗词一个本位原形的“瘦”韵美。如盛老师让学生体悟从哪个字听出了船桨拨水、鸥鹭惊飞、诗人笑语等热闹的声音;从哪个字看出了鸥鹭之多; 整首词可用哪个字来概括。这个回合是对诗文的一次回应、回击, 对古诗词的一次高度提炼, 对古今文化的一次融合。教学古诗词, 不应是单纯地了解诗人、理解诗意、品析欣赏, 而是让学生知晓这一古文化的灿烂并传承之, 学会吟点诗作点词。现在我们的习作都有字数规定, 三、四年级必须达到300字以上, 五、六年级则必须是四五百字, 否则就属不具体, 甚至贴上态度不端的标签。所以学生写文章追求长文, 没了开门见山, 说话作文啰唆累赘, 概括性不强, 凝练度不够, 真需要学习古诗词的“精练”。

篇4:听熊海滨老师《古诗两首》有感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熊老师以“解读诗题—疏通词句—想象入境—读为主线”为教学主线给我们上了一节精彩的诗词课。

一、书声琅琅读出课堂

在这节课中,熊老师搭建了诵读感悟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地读,不同要求地读,使学生在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能够品味字词,感悟文字后的情感。熊老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与文本进行对话,这一次次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这一点点的引导,这一字一句真切的感受,全都告诉我们,学生与文本进行着超越时空的对话,通过一次次的对话最终能与诗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能够当堂熟读成诵。在读的过程中,熊老师也做了很好的示范。熊老师在他的讲座中讲到范读的重要性,记得在王文丽老师的讲座中也曾说过教师范读的重要性,我想在小学阶段,给予学生范读是非常必要的。

二、真情流露情满课堂

真情流露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催化剂。课前,熊老师怀着平等、宽容、纯真的情怀,展开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一开始,熊老师眼中饱含着深情说:“孩子们,我昨天下午刚到深圳,但是我非常想念我的儿子,你们的年龄跟我的儿子差不多,你们也当我的孩子,好吗?”学生们一下子就被熊老师真实的情感和亲切的面容打动了。都说“眼睛是打开心灵,与别人进行交流的窗户”,每一次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熊老师都是用饱含深情的眼神看着这个学生,让学生感觉那么的自然、放松。他真像是孩子的“父亲”啊!

三、巧解字词充实课堂

在本节课中,熊老师运用了一些巧妙的方法解释了这两首诗中的两个容易混淆的字,在解释“宵”的时候,他首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引出了“霄”,让学生说出这两个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再从形声字出发,区别两个部首代表的意义,通过对部首的理解,从而分清了“宵”与“霄”。此外,熊老师更编了歌谣让学生记住这两个字,“肖加宝盖熬通宵,雨落肖头是云霄。”这种对字词的处理方法非常巧妙,而这种巧妙在于老师引导得好,更在于答案不是出自老师的口中,而是出自学生的口中,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

四、诗化语言洋溢课堂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的确,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其语言的表现力直接影响着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这堂课上的内容是诗歌,但是我觉得这堂课更像是一首诗歌。熊老师是一位男老师,但是他的语言就像涓涓流水般流进同学们的心中,流进我们的心中。更让我们看到熊老师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语言积累,也充分展示了他精深的语言素养。

五、琴声悠扬渲染课堂

每当需要用音乐制造气氛,用音乐熏陶学生的时候,熊老师总是恰到好处地响起与诗歌非常匹配的琴声,在引导学生理解“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的时候,熊老师特意配上了忧伤的乐曲,叙述嫦娥当时的情境,为理解她的“孤独、寂寞”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很容易就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中。在读诗的时候,熊老师也播放了优美的音乐,而音乐恰好能把学生带进这个民间故事当中,带入这个主人公的心灵世界里,这就让学生很容易地感受到嫦娥的“孤独、寂寞”,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熊老师举手投足间,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两句看似不经意的话语,便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身为语文教师,我有幸感受了名师的风采,享受了名师带给我们的语文学习的快乐,真是受益匪浅。

篇5:赞美老师的古诗词

1、《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5、《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天净沙六首·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天空陆地海洋。半世东奔西忙,今又远航,路遥山高水长。

7、《七绝·师恩难忘》

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8、《天净沙六首·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重上瑶台,天地为之惊骇。

9、《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0、《新竹》 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11、《酬问师》 唐·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12、《远师》 唐·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13、《寻雍尊师隐居》 唐·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14、《师蚕》

教子教女,辛勤半辈。满头白发,甘乳一生。

15、《一似梦瑶台》 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流觞与红叶,诗酒不胜杯。

篇6:赞美老师的古诗词句子

1、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4、桃礼不言,下自成蹊。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6、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7、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8、蹇蹇三事,师师百僚。

9、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10、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

11、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12、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13、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14、辛勤的园丁,母爱的化身。

15、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

16、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17、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18、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

19、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2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1、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

22、军装乘晓发,师律候春归。

23、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

24、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25、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26、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

2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9、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

30、天长地久有时尽,师恩绵绵无绝期。

31、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32、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33、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34、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35、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36、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37、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38、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39、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40、四海五洲桃李艳,身居陋室乐忘忧。

41、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42、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43、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44、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

4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6、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

47、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

48、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9、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50、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

篇7:有关老师的古诗词有哪些

2、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

3、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

4、老师像一座通向知识海岸的长桥。

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6、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7、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8、天长地久有时尽,师恩绵绵无绝期。

9、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

10、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11、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14、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15、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16、四海五洲桃李艳,身居陋室乐忘忧。

17、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18、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19、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篇8:关于老师的古诗词

我们看徐老师的导入。徐老师要求学生回忆小学里学过的李白的诗,这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然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便于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了解李白及李白的诗。那么,徐老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诗的目的指向是什么呢?徐老师在学生背诵完诗后,强调的是“举”和“低” 两个动词的意蕴;强调的是“夸张”这种修辞的作用。字词的锤炼、修辞的运用能够形象地描摹事物、抒发情感。徐老师在导入部分就把本节课教学的目标指向蕴含其间了。

徐老师认为,阅读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联系特定语境,运用诵读、涵泳、揣摩、比较、联想、 想象、仿改写、质疑、探究、评点等一系列方法, 展开品味的过程,欣赏语用的精妙,感悟丰厚的内涵,能得其意,更得其言。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加强积累,学以致用。

诗歌教学中,“读”是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些老师为了让学生正确地朗读,往往先范读或者播放名家的朗读,让学生模仿,这样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效果是立竿见影了,但少了学生的一份自读自悟的过程。徐老师的这节课从朗读起始,以朗读结束。学生自由朗读、相互指瑕,读出诗歌的节奏、停顿、拖音等;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在感悟中修正自己的朗读,用技巧性的朗读领悟诗句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几个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如“烦忧”“忧愁”“无奈” 等,这实质是引导学生用明确的语言,概括对诗歌的切身感悟。

古代诗人对诗词用语的推敲历来被人称颂,所用字词具有不可替代性,一字一句无不蕴含着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纵观历代诗词,抒发 ““愁情”的诗词何其多,但不同作者的“愁情”产生的根源是一样的吗?这一首诗中表达“愁情”的形式和别人的诗是一样的吗?显然是各有各的特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不同的人产生的情感是不同的,表达的语言形式也是各具个性的。 徐老师引导学生逐层品悟“愁情”时,并不是泛泛而谈,或者引用李白的一些背景资料刻意营造一种气氛,而是有着明确的要求,即“通过哪些语句、词语表达出愁绪的”,品味的立足点在语句、词语,从这些语句、词语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篇9:尊敬老师的古诗

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

天时地利人和,用笔如魔,令人拍案叫绝。

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唐.韩愈《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篇10:赞美老师的诗词

1、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佚名《七绝·师恩难忘》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闻道谿阴山水好,师行一一遍经过。——张籍《送僧往金州》

4、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佚名《对联》

5、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6、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张籍《送稽亭山寺僧》

7、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9、教子教女,辛勤半辈。满头白发,甘乳一生。——佚名《师蚕》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1、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佚名《板书有感》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3、为人堂堂正正,做事磊落光明。汇集四方英雄,师出有名,天下任我纵横。——佚名《天净沙六首·管仲图》

14、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罗振玉《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15、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16、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李白《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17、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佚名《冰心》

18、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19、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杜甫《野老》

20、玉壶存冰心——冰心《冰心》

21、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韩愈《听颖师弹琴》

22、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挥洒旷世奇才,重上瑶台,天地为之惊骇。——佚名《天净沙六首·逸仙图》

23、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燮《新竹》

24、欲求贤才栋梁,天空陆地海洋。半世东奔西忙,今又远航,路遥山高水长。——佚名《天净沙六首·源远流长图》

25、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刘商《酬问师》

26、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天时地利人和,用笔如魔,令人拍案叫绝。——佚名《天净沙六首·老师匡焕学》

27、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韩愈《送灵师》

2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9、为国为家为民,风吹日晒雨淋。碧海蓝天白云,日月星辰,相伴一生追寻。——佚名《天净沙六首·回澜阁》

30、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31、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佚名《新竹》

32、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3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34、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35、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36、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37、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38、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杜牧《雪中书怀》

39、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40、蹇蹇三事,师师百僚。——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41、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杜牧《雪中书怀》

42、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白居易《远师》

43、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流觞与红叶,酒不胜杯。——佚名《一似梦瑶台》

篇11:感谢老师的古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满江山绿满园,桃李争春露笑颜。东西南北春常在,唯有师恩留心间。

地仙中仙与天仙。认得三田月正圆。自己若能施笑面,那人未肯便兴拳。撇弄脚虚粘地,猛烈回头合上天。若被利名牵绊住,十分失了好因。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今朝跪领本师诗。秘密玄机喜得知。勘破万缘忘假相,涤除六欲起真慈。男婚女嫁休心日,意灭情忘舍俗时。恭从吾师云水去,将来决定到天。

懒看经教懒烧香。兀兀腾腾似醉狂。日月但知生与落,是非宁辨短和长。客来坐上心慵问,饭到唇边口倦张。不是故将形体纵,养成贫病疗无。

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神仙缥缈太虚私。世俗无由得见之。幸遇门庭开教化,临逢斋醮莫推辞。担家造孽常终日,作福治心只暂时。更到时来心不谨,终身何以报恩。

篇12: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

一、以读为主, 理解诗意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重视读的训练, 读中感悟, 使学生终生受益。古诗文语言精练、含蓄、优美, 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 读准字音, 了解字义, 让学生大声朗读, “不求甚解”地读, 读通, 读好, 读到朗朗上口, 在读中自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中, 让他们自己提问题, 自己查工具书。对于部分难以理解的字词, 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注释让学生自己选择义项, 扫清阅读障碍。如笔者在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 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 接着交流对字词的理解, 对于“茅檐”、“翁媪”这类词语学生通过自主读书、结合课本插图自己就能理解;“相媚好”、“无赖”、“吴音”这些难以理解的词就给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注释, 在此基础上, 学生对于诗词的大意基本上就理解了。

二、想象画面, 感悟诗境

在中外艺术史上, 许多人把画与诗相提并论。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 画是有形诗。”达芬奇把绘画比做“哑巴诗”, 把诗比做“瞎子画”。可见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 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 一幅田园风光图。在古诗中, 作者在描绘画面的同时, 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意愿寄托其中, 从而创造出情境交融的艺术境界, 诗歌也因此有了意境美。因此, 理解了诗句, 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美好的画面。然而, 从文字到图像, 需要形象思维的加工过程, 而且在加工中, 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理解,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江雪》一诗时, 通过读想结合, 帮助学生在头脑中生成画面, 这样既理解了诗意, 又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画面,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如在讲到“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时, 该老师先出示“千山鸟飞”、“万径人踪”这两个词语,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的说“许多鸟在山林中飞”, 有的说“小路上留下了许多脚印”, 还有的说“这里很热闹”……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接着这位老师出示了“绝”和“灭”, 与之前的热闹景象一对比, 孩子们自然体会出作者此时的孤和寂。古诗意境深邃,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画面生成了, 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就又深了一层。

三、走进作者, 品悟诗情

由于古诗词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 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比较单薄, 学生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所以营造情感氛围, 入境悟情, 是师生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当学生真正领悟到诗文中意境的时候, 他们才会恰当地把内心的感受都表达出来, 他们将读得更动情, 说得更准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因为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 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词意的理解、思考, 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正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示儿》时, 在拓展延伸部分, 介绍了陆游的生平及他不同时期的一些代表作品, 从年轻到年老, 以时间为线索, 引领学生跨越时空, 与作者和他的作品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 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

篇13:感恩老师的古诗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4、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5、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

8、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

9、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么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

10、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11、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

12、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13、春满江山绿满园,桃李争春露笑颜东西南北春常在,唯有师恩留心间。

14、师门立雪得心传,诏恩分务许优闲。凫飞难学王乔舄,身世相忘象外天。

15、为人堂堂正正,做事磊落光明。汇集四方英雄,师出有名,天下任我纵横。

16、师友相从气义同,报恩惟有厉清忠。长绳难系青春日,心迹兼忘出处通。

17、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

18、言云语莫听闻眼味香不属君内减除人我相,前无有死生分圭和合凭三照,水焚烧按九雯又武平清净出,头临月弄祥云。

19、不僧不道不温柔九伯人前不害羞觉性一时超法界知身亿劫是吾囚改头换面人难悟,走骨行尸我不忧得意忘形还朴去,从教人笑不风。

篇14:老师的古诗

2.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5.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佚名《七绝·师恩难忘》

6.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10.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11.蹇蹇三事,师师百僚。——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12.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张籍《送稽亭山寺僧》

1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1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篇15:赞美老师的诗词名言

1、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3、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4、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韩愈

5、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7、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刘基

8、蹇蹇三事,师师百僚。——卢照邻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0、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张籍

11、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

12、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李白

13、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14、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15、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杜牧

16、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杜牧

17、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18、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19、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

20、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

21、闻道谿阴山水好,师行一一遍经过。——张籍

22、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杜甫

2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

24、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2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26、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

27、圣人无常师。——韩愈

28、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

29、军装乘晓发,师律候春归。——苏颋

篇16:关于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教育,古诗词,教师,学生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没有任何一个国度诗歌的普及性能如此之大。古诗词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以及独特的审美、独特的表现手法。古诗词不单单是诗人的个人行为,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站在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上教学古诗词,传承古诗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语文课中,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深深地热爱母语,感受到几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了较多的古诗篇目,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小了解古诗这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文学形式,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我校以此为课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实践,一节节风格各异的古诗词课让我们对古诗教学也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但是从课堂中也不难看出有的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茫然,不知该如何定位。那么,怎样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去热爱古诗词,热爱传统文化呢?经过这半年的研究,我对于古诗词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不要过细和过全, 要因诗而异

由于小学生对古诗不如对一般文章熟悉、了解,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帮助学生集中精力领会诗文的大体意思,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所以就产生了背景介绍。教师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这当然很好。但是如果过全过细地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是遥远的历史知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使学生感觉古诗词很难学。正确的方法是教师选择与该古诗有密切关系的且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的内容重点介绍,使学生了解诗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诗人创作的背景不一定每首诗都要介绍,要根据不同的古诗来对待。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除了总结诗歌表达出的强烈的思乡之情外,教师还介绍王安石当时心系天下百姓、锐意改革的背景,推论出诗歌中蕴涵了王安石“为国家舍小家”“心系天下百姓”“为人民舍私情”的高尚情操。虽然“体味”思想感情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但是有必要这样深刻理解诗歌的中心吗?另外,关于资料的出示问题,我们要考虑出示的资料是否更具有针对性和必要性,对古诗的学习帮助大不大,此外还要考虑出示资料的时机是否恰当。比如,我校一位教师在讲《天净沙·秋》这课时,结尾关于作者白朴的生平介绍就非常的贴切恰当。

二、目标的定位应该体现出不同年级段的特点

比如低年级的教学应该以激发兴趣,感受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为主,适当融入识字教学,因为识字教学才是是低年级的重点。中段应该让孩子们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教师主要应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且进行情感意境的点拨。高年级应该以训练能力和培养方法为主,让孩子们学会鉴赏古诗词,能够感知意境。从低段到高段应该体现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三、古诗翻译时不要过死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口述的方法将诗意、想象、语言进行有机联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避免了就词释句、就句诠文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从而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分析、运用的能力大大增强,产生较好的效果。每篇古诗下面都有一个醒目的作业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体内容。只要学生翻译的文章不扭曲古诗的原意,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教师没有必要对诗句特别细致地讲解,非要达到对古诗的完美理解。也就是说教师要淡化诗意,品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诗人寥寥数语却表达了深远的情怀,达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教师向学生展现这种意境美的最好方式,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呢?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声声慢》中的“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黄花”等,都表达了一种浓浓的愁绪,学生通过品读理解,已体会到词人的心绪,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词人产生共鸣,这词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

四、对文本的解读

古诗词意蕴深远,教师的高度直接决定了课的高度。因此,深入浅出的艺术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深入解读文本,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古诗词,才不会使课堂呆板,没有生机。

如在教学《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前,我翻阅了大量资料,了解了王昌龄的遭遇及其他作品。讲课时,我由“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延展开来,给学生读了王昌龄的《出塞》,让学生体会诗人屡遭贬谪而不改变冰清玉洁的节操。由古诗到诗人再到时代,我的讲解不仅仅停留在送别诗的层面上。当然,教师讲解古诗词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讲究方式,使古诗词教学深入浅出。

五、注意朗读的指导与引导

对学生进行朗读的引导,教师就要创设情境,通过声情并茂地描述把学生带入诗词所描述的情境中,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读出情感。如在教学课外诗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时,为了渲染情感,使学生走进当时的情境,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读:“此时的辛弃疾登上郁孤台,望着这滔滔的清江水,脑海里浮现出47年前隆祐太后在这里仓惶出逃的悲惨场面,不禁道出了这样的忧愁———(生齐读: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辛弃疾想到中原至今还没有恢复统一,那些逃难的人们还在过着流离失所的日子,望着这滔滔的江水不禁道出了这样的苦闷———(生齐读: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辛弃疾想到那些为恢复中原而战死杀场的将士们不禁悲从中来,道出这样的感慨———(生齐读: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学生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情感越来越投入,不用教师做过多的指导读得就很投入。

六、想象画面,还原生活

古诗词来源于生活,语言凝炼,短短几十个字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言已尽而意不绝”的感觉,值得久久咀嚼、品味。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因此,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将古诗词的意蕴品味出来,所以想象在古诗词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古诗词教学如果没有想象,就没有了情境,就没有了品味,就没有了创意。如教学《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一句时,在学生看过“长安”的注释后,教师可引导:“长安是唐朝的都城,这里代指北宋的京城汴京。汴京在北宋时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荣的都市,你能想象出当时北宋都城的样子吗?那里的老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吗?”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教师接着说:“可是现在的汴京却被金兵所占领,往日汉人的都城却成了金人的都城,同学们你能想象出汉人在金人统治下的生活吗?”学生在想象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对作者的情感体会得非常透彻。昔日都城里的百姓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而现在都城里汉人的生活却是苦不堪言,有的只是愤恨。

篇17:赞美老师的诗句古诗

1、《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酬问师》

唐・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4、《天净沙六首・王本成》

未知作者

敢说敢作敢为,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吐气扬眉,天下舍我其谁?

5、《远师》

唐・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6、《寻雍尊师隐居》

唐・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7、《新竹》

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8、《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9、《板书有感》

未知作者

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

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

10、《七绝・师恩难忘》

未知作者

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

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11、《冰心》

未知作者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

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

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

12、《师蚕》

佚名

教子教女,辛勤半辈。

满头白发,甘乳一生。

13、《一似梦瑶台》

未知作者

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

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

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

流觞与红叶,诗酒不胜杯。

14、《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15、《天净沙六首・回澜阁》

未知作者

为国为家为民,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日月星辰,相伴一生追寻。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2、仰止弥高,钻之弥坚。

3、桃礼不言,下自成蹊

4、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5、山下禅庵老师在

6、他年应记老师心

上一篇:人民社区小区整治汇报材料下一篇:移动互联网商业计划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