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移风易俗问卷调查

2024-05-22

三下乡移风易俗问卷调查(共10篇)

篇1:三下乡移风易俗问卷调查

目前,全国上下正在积极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为了解我镇婚丧喜庆事宜操办、“人情”消费、封建迷信等现状,征询倡树文明新风对策举措,请根据实际情况和亲身感受,在每题相应的选项中填写相应内容。

1、您的年龄,()

A、18~30 B、31~45 C、45~60 D、60以上

2、您从事的职业,()

A、党政机关 B、企事业单位 C、个体商业户 D、农民 E、无业 F、其他

3、您认为在我市的婚丧喜庆事宜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多选)

A、铺张浪费 B、封建迷信 C、攀比严重 D、影响交通 E、深夜扰民

F、礼金过高 G、借机敛财 H、污染环境 I、其他()

4、您认为借满月、过周、祝寿以及乔迁、升学、晋级等喜庆事宜设宴请客现象普遍吗,()

A、十分普遍 B、不是很普遍 C、很少

5、当前婚丧喜庆等事宜是否造成您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A、压力很大 B、有压力,但可以承受 C、没有压力

6、您认为婚丧事宜中礼金送多少合适,()

A、不送 B、500~1000 C、1000~1500 D、1500以上

7、您一年内“人情”消费是多少,()

A、2000元以内 B、2000,3000元 C、3000,5000元 D、5000元以上

8、您家庭近年来“人情”消费占总收入的比例趋势是怎样的,()

A、上升 B、没有多大变化 C、下降

9、您认为婚事操办中宴请桌数多少合适,()

A、20桌以内 B、10桌以内 C、其他()

10、您最近参加过的婚丧喜庆事宜中宴请桌数一般有多少桌,()A、30桌以上 B、20,30桌 C、20桌以下

11、您认为不文明殡葬行为有哪些,()(多选)

A、违规私建、扩建坟墓 B、骨灰重新装棺安葬 C、大操大办 D、搞封建迷信 E、设灵堂行丧等严重扰民

12、您对不文明殡葬行为有何看法,()

A、非常反感,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管 B、反感,但无可奈何 C、能理解

13、您对目前丧事活动中花圈数量过多的情况有何看法,()

A、铺张浪费,需要引导 B、约定俗成,表示认可 C、不关心

14、您对丧事活动中禁止送鲜花圈有何看法,()

A、赞成,送鲜花圈易造成攀比浪费之风 B、不赞成,鲜花圈贵,能表诚意 C、别人送,我也送,随大流

15、您对利用纸、布或花制作的轿车、别墅、电器、金银山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有何看法(),A、属封建迷信活动,应予以整治 B、这是一种习俗,可以理解C、不关心

16、您对占用广场、公路、街道、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搭建灵堂灵棚的行为有何看法,()

A、非常反感,建议到殡仪馆租用灵堂B、反感,但无可奈何 C、能理解

17、您认为目前我县的乱埋乱葬现象严重吗,()

A、严重 B、不严重C、不清楚

18、您认为造成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的根源是什么,()

A、传统习惯影响 B、攀比心理作崇 C、补偿心理所使 D、敛财心理作怪 E、监管不力所致

19、您认为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现象需要制止吗,()

A、非常需要,是严重的铺张浪费 B、需要,应合理操办 C、不需要,是自主行为

20、您对制止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有何建议?

21、您有儿女吗?()A.有 B.无

22、您有几个儿女呢?()A.1个 B.2个 C.3个

23、您觉得儿子好还是女儿好?()A.儿子好 B.女儿好

C.不存在儿子还是女儿好

24、您的身边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吗?()A.有 B.无

25、您是怎样看待重男轻女的这种思想的呢?()A.可以理解,但是自己没有这种思想 B.无法理解,觉得这种思想是非常落后的 C.认可,儿子本来就比女儿好

26、您觉得学习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的影响有多大?()A.非常大,良好的教育是一个人能够获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B.比较大,教育确实能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发展

C.一般,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还是要看自身机遇与自身的努力 D.可有可无,只要能挣钱那才是真本事

27、不论自己是否受到过怎样教育,您会全力支持自己下一代的学习教育吗?()

A.会,因为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知道文化水平低的难处,所有会全力支持后代的教育部想让自己的后代也有自己同样的遭遇

B.会,自己受到的教育还算比较多,所有会支持自己下一代的教育 C.一般,主要还是看孩子愿不愿意学 D.不会,学太多也没什么用

28、您身边是否存在封建迷信的情况呢?()A.有 B.无

29、您是怎样看待封建迷信这种情况呢?()

A.坚决反对,这是一种落后的思想,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B.无所谓,只要部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就行 C.何为封建迷信?只是你们无法理解而已

篇2:三下乡移风易俗问卷调查

我校正在进行移风易俗树新风问卷调查,请您配合填写以下内容,在认为合适的答案前打“√”。问卷内容如下:

1、你所在的村落

A、乌坟 B、针尾 C、下厝 D、顶厝 E、财土房 F、尾房 G、上奎 H、石牛兜 I、埭里 J、西坑下

2、您在报纸、电视、广播和学校或标语吗?其他社会公共场所看到、听到过“移风易俗树新风”的公益广告或宣传吗?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没去注意 3.您认为开展移风易俗、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工作必要吗?

A、很有必要 B、有必要 C、没有必要 D、无所谓

4、你认为目前的婚丧喜庆事宜(包括满月过周祝寿乔迁等)中存在的哪些突出问题?(多选)

A、铺张浪费 B、封建迷信 C、攀比严重 D、礼金(聘金)过高 E、借机敛财 F、环境污染 G、其他()

5、对目前村里开展的移风易俗工作满意不满意?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满意 D、不清楚

6、你参加过的婚丧喜庆事宜中宴请桌数一般有多少桌?

A、30桌以上 B、20—30 C、10—20 D、5—10 E、5桌以下

7、在你们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情况普遍吗?

A、非常普遍 B、一般 C、很少 D、基本没有

8、您对聚众赌博有什么看法?

A、非常反感 B、比较反感 C、反感 D、不关心

9、您是否愿意宣传移风易俗活动?

A、十分愿意 B、比较愿意 C、不很愿意

D、完全不愿意

10、你对村里的垃圾处理、环境卫生满意吗?

篇3:三下乡移风易俗问卷调查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 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其中彝族192万, 占总人口44.9%。这里贫困面较广、贫困程度较深、生活方式较落后, 集中地体现在一个民族即彝族身上。在今天, 健康和文明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一个民族, 乃至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程度的基准标尺。由于凉山彝族有他自己的特点———“一步跨千年” (直接由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 在他们身上根深蒂固地存在很多落后的生活习惯, 要想改变贫困落后, 移风易俗是关键, 因此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为此, 2010年4月凉山州制定了《关于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的工作方案》, 在彝区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我们此次调研旨在探讨“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在彝区实施一年以来的效果及彝民对此运动的接受程度, 通过调研分析此运动开展以来的成效及不足之处, 探索进一步推动彝民文明生活方式改变的契入点, 为当地政府深入开展“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提供一份可资借鉴参考依据。

二、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在凉山州西昌市随机选取大箐乡、六所乡、安哈镇、南苑小区、月城广场五个彝民聚居的乡镇及社区。在每个地方对10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每个地方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调查。本次调查的当地居民共2180人, 发放问卷2180份, 收回有效问卷2098份, 有效率96.23%;其中彝族居民1971人占93.92%, 汉族居民85人占4.04%, 其他民族居民42人占2.02%;男性968人占46.15%, 女性1130人占53.85%。

2. 调查方法及内容。

2011年7月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组织社会实践调查小组对凉山彝区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分组方式深入彝区住户进行调查。调查分问卷和访谈两种类型。其中部分问卷由被调查者独立完成, 其他问卷由调研组成员通过访谈形式完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居民个人情况、基本生活状况及目前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等方面;个人情况包括民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职业。居民基本生活状况包括衣、食、住、行四方面;生活满意度包括衣食住行基本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就医条件、人际交往关系、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社会保障及业余娱乐方面的内容。为确保信息准确性和一致性, 调查人员调查后及时核对调查表, 补充和更正不完整信息。

3. 统计学方法。

对每一份调查结果进行逐一整理, 将数据录入Excel中, 运用SPSS17.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以率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

三、结果、结论

1. 居民生活的基本情况。

(1) 居民目前衣着现状。在被调查的2098人中, 从服饰种类上看, 着汉族服装的为752人占35.83%, 着传统彝族服饰的为1346人占64.17%;从服饰换洗频率上看, 每天更换的人数为55人占2.63%, 每周更换的人数为1639人占78.14%, 每月更换的人数为319人占15.18%, 一个月以上更换的人数为85人占4.05%;从添置新衣的频率上来看, 每年添置一套以上的为1253人占59.72%, 每年添置一套的为764人占36.44%, 两年以上添置一套的为81人占3.85%。从以上结果看出, 彝民在衣着方面已打破只着传统服饰的状况, 在对衣着的要求上已不仅限于保暖, 在服饰的美观、样式方面也有一定的时尚追求。同时彝民在个人服饰整洁、卫生上也逐渐重视, 衣着不洗不换的印象已在人们眼中逐渐淡出。 (2) 居民的饮食现状。从食谱上看, 以粗粮如土豆、燕麦、玉米为主食的有820人占39.07%, 以大米、蔬菜、肉食为主的有1278人占60.93%;从规律就餐上看, 一日三餐的有1270人占60.53%, 一日两餐的有773人占36.84%, 一日一餐的有55人占2.62%;从就餐的方式上看, 使用碗筷、桌凳的有1856人占88.47%。从以上结果看出, 彝族居民食谱逐渐多样化, 饮食条件有较大程度改善;就餐也日趋规律化;彝族居民以前餐无桌凳、食无碗筷的习惯也在改变。 (3) 居民目前居住现状。从居住条件上看, 该地区居民365户居住在新式砖瓦房, 占73.87%;85户居住在老式土墙房, 占17.21%;44户居住在简易棚户房, 占8.96%。从居住地域上来说, 71户居住在城镇占14.26%;427户居住在山区, 其中山区集中村落住户304户占71.19%, 山区散居住户123户占28.81%;从以上结果看出, 彝民在居住条件上, 绝大部分已摆脱居住低矮、阴暗、潮湿住房的状况, 居住条件明显得到很大改善;在我们调查的498户居民中有床铺的为456户, 占92.31%;有桌凳的为398户占78.74%, 这表明彝民家具条件也在改善, 彝族席地而坐、裹毡而眠的习惯也在逐渐改变。 (4) 居民的出行现状。从出行方式上看选择坐车的有1622人占77.33%, 选择骑马的有395人占18.83%, 选择步行的有81人占3.85%;在调查的494户居民中拥有轿车的为2户占0.20%, 拥有农用车的为55户占11.13%, 拥有三轮车、摩托车的为282户占57.09%, 没有任何车辆的为155户占31.38%;从调查访谈可以看出, 当地彝民以前主要以骑马及步行为出行方式, 而现在居民出行绝大多数选择乘车, 这表明彝区交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从居民拥有车辆的情况上看, 也说明当地居民经济收入得到一定提高, 生活状况也在改善。

2. 居民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的基本状况。

(1) 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满意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居民对居住条件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新房居住条件76.72%, 住房面积62.96, 住房的舒适度60.53%, 房屋内部装饰57.09%, 居住地理位置43.52%。以上结果显示, 彝区居民在居住条件上对住新房居住条件满意度最高, 这也从侧面说明在改善彝族住房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居民对居住的地理位置满意度最低。从调查结果上看, 调查的494户居民中有427户居住在山区, 占86.44%, 这427户彝民中近90%的住户渴望在城镇居住, 由此看出政府在优化彝族居民的居住环境及地理位置的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 居民对基础设施的满意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居民对基础设施满意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电力供应66.19%, 通讯63.56%, 用水60.93%, 交通53.44%。从居民对基础设施的满意状况看出居民对交通的满意度最低, 虽然从上面居民的出行状况看出彝区交通得到一定的改善, 但是在我们调查的五个乡镇和社区所辖的52个村中有19个村仍处于交通闭塞状态, 该地区交通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3) 居民对医疗卫生条件的满意状况。从调查结果上看, 居民对医疗卫生条件的满意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就医方便程度73.89%, 医疗设施66.19%, 医生业务水平40.53%, 医疗费用38.26%。从彝民对医疗卫生条件的满意状况来看, 彝民对医疗费用的满意度最低, 究其原因, 凉山彝民生产落后、收入低, 即便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居民的医疗费用, 但是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地居民“看病贵”的问题。 (4) 居民对社会交往的满意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居民对社会交往的满意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邻里关系91.10%, 亲朋关系87.04%, 干群关系73.52%。该地区居民对社会交往的满意度较高。 (5) 居民对子女教育问题的满意状况。从调查结果上看, 居民对子女教育问题的满意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87.37%, 子女受教育程度55.30%, 学校条件41.86%, 教师教学水平34.50%。居民对子女教育问题满意度不高, 究其原因, 一是因为凉山教育起点低较落后, 优秀教学人员外流;二是由于语言差异, 造成教学障碍;三是当地居民收入普遍偏低, 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对子女的教育中。 (6) 居民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满意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居民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满意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村医疗合作保障制度83.80%, 农村社保79.76%,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75.51%。由此说明彝区居民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满意度较高。 (7) 居民对社会闲暇生活的满意状况。从调查结果上看, 居民对社会闲暇生活的满意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看电视83.40%, 政府组织的民俗活动75.51%, 村组、社区文化活动33.46%, 外出旅游9.30%。结果显示彝民主要的生活闲暇生活以最基本、最普遍的看电视节目为主;外出旅游这种较高层次的娱乐方式在彝民中极为少有, 在我们调查中很大一部分居民对外出旅游这种娱乐方式想都不敢想;彝民对村组、社区文化活动的满意度也不高, 这些都说明当地居民的闲暇生活落后单调, 政府还应大力发展社区文化, 丰富彝民闲暇生活。

四、讨论

推进凉山跨越式发展, 让彝族群众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 重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提升文明程度是关键。从我们此次调查中看出无论在衣、食、住、行上, 还是在居民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的基本状况上, 说明凉山彝族居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彝族群众陈规陋习已在逐渐改变, 注重清洁卫生、健康文明生活、自立自尊自强的新观念在逐渐形成。这与“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在凉山彝区的开展是分不开的。

但是, 彝族是一个由奴隶制社会文明直接迈步进入现代社会的民族, 其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性、方式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堆积起来的。因此存在于该民族中落后的生活习惯根深蒂固, 要改变落后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不是朝夕的时间就能够完成的, 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面对如此厚重时间堆积的彝民传统落后习俗, 进行移风易俗的变革必须结合该民族经济和社会实际, 找准切入点, 从点到面、从部分到整体, 逐步推进, 使彝区民众稳步养成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社会风尚, 让彝族群众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为使“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在彝区进一步推动, 实现“彝区群众现代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社会文明和谐程度明显提升, 建设新家园、倡导新生活、树立新形象, 将凉山建成民族地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示范区”的宏伟目标, 结合本次社会实践调查的实际, 笔者认为, 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第一, 着力推进“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 转变彝民经济发展方式, 提高彝民经济收入水平, 改变彝民生活面貌是坚实基础。广大彝区之所以贫困落后, 是因为凉山地形以山地为主, 地域广博, 彝民居住多为山区且较为分散, 交通闭塞, 出行难。尽管改革开放以来, 当地各级政府通过各种努力使彝区的交通状况有所改善, 但与彝区广大彝民及其经济发展要求仍有着极大的差距。不畅的交通状况依然是阻碍彝区经济发展的制约性瓶颈。“要致富、先修路”, 加大彝区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 打造通畅便捷的交通网络, 彻底改变广大彝区交通条件, 是促进彝区经济发展的先决基础。安宁河流域土地肥沃, 但是彝民生产条件落后、经济种类单一, 当地居民收入普遍不高, 虽然近几年省、州政府对凉山地区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增加, 但是与全国、四川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还很大, 原因在于政府的扶持项目重点是在给予, 使彝民养成“等、靠、要”的不良品性。“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 推进“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 下一步的首要工作应是不断努力改善彝民就业条件和环境, 积极加强彝民的技能的培养, 提高彝民就业能力, 特别改变对彝民就业歧视, 帮助彝民就业。第二, 加强和推进“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 革除陈规陋习, 摒弃低俗休闲娱乐习惯, 倡导彝民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增强其健康文明生活意识, 加强彝民特别是彝民青少年的教育, 阻断不良习俗的代际传递是关键。近年来凉山彝区的现代教育取得巨大成就, 这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 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个严峻的事实:与其他民族相比, 彝区现代教育的发展太缓慢了, 教育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 凉山彝区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着求学难、流失率高的现状。流失的学生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将延续其父辈的边沿化社会地位, 对现代文明的接受程度也就低, 部分还会因为得不到很好的教育而误入歧途, 甚至危害社会治安;因此加强彝族特别是彝民青少年的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只有提高凉山彝族地区青少年的素质, 改变落后观, 才能使他们更好地与现代化文明接轨, 使不健康的、不文明的、落后的生活习惯在他们身上消失殆尽。第三, 改变彝民落后的风俗和生活习惯、进行移风易俗的变革, 采取强有力的外力推动和严格的制度设计是保障。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要变革的就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文明社会的落后的风俗习惯。这个变革, 是落后风俗习惯的变革, 更是人的变革, 是推动民族全面进步的变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在对那些落后风俗习惯的全面摒弃的过程中, 通过对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推广建立起新的, 推动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道德价值观。这个重建的过程, 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涉及到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因此, 对彝民传统落后习俗的变革, 必须以制度建设的形式予以推进, 通过制度化的建设, 把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推行的现代文明的生活规范、风俗习惯、礼节仪式予以固定, 从而使人们按制度化的规范进行各种民俗社会活动。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实施一年多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 很大一部分彝区已经摒弃不好的习俗, 这与当地干部群众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不仅提升了彝民文明素质, 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更能造就“四有”公民、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内源动力。但是要想彻底帮助彝民脱贫致富, 还需付出很多的努力, 彝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吴靖平.民族地区资源开发新模式——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科学发展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8 (10)

[2].日力小贵.基于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凉山彝区贫困问题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6)

[3].邱宝奎.在新生活运动中走向健康文明[N].凉山日报数字报, 2011.5.28

[4].彭雪芳.对彝族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6 (27)

篇4:三下乡移风易俗问卷调查

【摘要】“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将文化科学卫生带给农村,秉承这一思想长沙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追梦团队顺利的在学校和团委的支持下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长沙医学院 三下乡 留守兒童 乡村医疗 调研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62-01

介绍:“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将文化科学卫生带给农村,秉承这一思想长沙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追梦团队顺利的在学校和团委的支持下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2014年07年03日,长沙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追梦团队三下乡启动仪式于长沙医学院举行。于2014年07月03日上午08:30自长沙医学院出发,当天下午4:00抵达湖南省沅陵县二酉乡乡镇府。

留守儿童情况:

当地留守儿童一般与爷爷奶奶在家或者仅仅和妈妈在家,在家庭教育上缺乏完整性,或是无父母的关爱,或是缺少父亲的父爱。在文化教育上,缺少监督和鼓励,适逢放假,或是学习无人辅导、爷爷奶奶无能力辅导,或是无所忌惮的玩耍忽视学习,导致暑假学习的空窗期:在心理教育上,缺乏沟通,心中有不愉快往往不与人交流,继而造成性格内向,容易引起心理障碍。在性安全教育上,也是一个很大的空白,容易轻信成年异性,没有防范意识。在医疗知识普及的教育上,未成系统,对于普通常见的狗咬、蛇咬的基本处理方法都了解极少。所幸,这些孩子天真烂漫,纯洁热情好学孝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里的留守儿童在家为爷爷奶奶分担家务,是一个个有担当的小大人。

乡村医疗情况:

在二酉集镇有一所乡镇卫生院,卫生院医疗条件还算完善,分中西医、内外科室,还可以做X光检查,但是,对于医疗知识的宣传工作有所欠缺,乡镇的居民对于医疗知识有所了解,然而村里的居民却是对此了解不深,我们团队的义诊组在药品发放的过程并不顺利,对于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板蓝根颗粒、999感冒灵的使用和禁忌还是比较了解的,与之相反的是居住在乡下是村民则认为无故接受外人赠送的药品是不吉利的。对于推拿拔罐,村民的积极性很大,然而对于推拿拔罐的禁忌,则是少之又少。所以当地的医疗知识宣传还欠加强,日常药品的普及和宣传工作还需加强。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走访。

感触:

此次三下乡调研,一方面给二酉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敲响了警钟,一方面也表明基层医疗需要人才,需要医疗条件和重视,当代医学生应当响应国家的号召,到基层去,到西部去。

次日上午八点追梦团队的宣传组、支教组、调研组、义诊组、指挥组纷纷以组为单位分别向二酉集镇、孙家坡、四方坪、落鹤坪、洪树坪进行《关于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和《农村口腔知识问卷调查》的调研,其中支教组以为支教招生为主。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留在家中的大多数为老人、妇女、儿童,他们的娱乐活动以看电视、跳广场舞为主。笔者为支教组组员,在支教过程中发现在参加支教活动的学生中以学前班和小学生为主,高年级的学生几乎为零,在询问过程中发现其认为同低年级的学生一同参加支教活动有伤自尊,支教活动本是一项公益的、具有意义的活动,却被当地高年级学生认为参加此活动有伤自尊,其价值观、认识观有待观察。在支教第一堂课上支教组成员杜景东为其上了一堂梦想起飞的引导课,然而在问及他们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多数同学踊跃发言要做医生、老师等等,为祖国的富强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少数同学则表示未曾想过这个问题,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也没有人引导和询问过这方面的问题。当地学生的启蒙引导没有很好的做到位。在进行日常疾病预防时,发现他们对于蛇咬、狗咬的一些基础处理没有概念,很容易惊慌失措。

笔者为沅陵县人通晓当地语言,所以在定点发放药品义诊的时候,发现乡镇上的居民对于药品的发放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对于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板蓝根颗粒、999感冒灵的使用和禁忌还是比较了解的,与之相反的是居住在乡下是村民则认为无故接受外人赠送的药品是不吉利的。对于推拿拔罐,村民的积极性很大,然而对于推拿拔罐的禁忌,则是少之又少。所以当地的医疗知识宣传还欠加强,日常药品的普及和宣传工作还需加强。

参考文献

篇5:三下乡问卷调查

您好!我们是###医学院10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进一步了解###卫生系统的硬件设务及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对对群众的服务水平,创建良好的就医环境以及和谐的医患关系。希望您实事求是填写意见及建议,以便我们及时了解群众对卫生资源(医务人员及医院硬件设备)的意见,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馈,更好的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我们会对您的调查信息保密,请您如实填写以下内容,谢谢您的配合!

请在符合您的选项上打“√”。

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是:

A 男 B 女

2、您的年龄是:

3、您的文化程度是:

A 初中

B初中

C高中(中专)D大专

E本科 F硕士及以上

4、您目前的职业是

A 商人

B工人

C 农民 D学生

E退休人员

F其他

5、您目前的平均月收入是

A 1000元以下 B 1000-2999 C 3000-4999 D 5000以上 专业问题

6、您对当地医院就医环境感到?

A很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7、您觉得您对当地规模如何?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8、你觉得应该多建设哪种级别的医院

A一级及其以下的基层医院

B二级医院

C.大型综合医院 D有特色的专科医院

9、你觉得当地医院的科室设置能满足你的就医吗? A能

B 基本能

C、不能

10、当地当地医院的检查设备能否满足您的就医需求?

A能够满足 B基本能满足 C严重缺乏,根本不能满足需求

11、你觉得地震后医院的设备有所提高吗?

A很大提高 B提高不大 C没有提高 D下降了

12、您对医院的服务态度满意程度的评价?

12.1医

生: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12.2 护

士: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12.3 医技人员: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12.4 后勤人员: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12.5 行政人员: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13、你觉得震后的卫生人员服务态度有所提高吗?

A很大提高 B提高不大 C没有提高 D下降了

14、您对医院的卫生人员技术水平满意程度的评价?

14.1 医

生:

A满意

B 基本满意

C 不满意 14.2 护

士:

A 满意

B基本满意

C 不满意 1 4.3 医技人员:A 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15、你觉得震后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吗

A很大提高 B提高不大 C没有提高 D下降了

16、您对当地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服务(疾病解释、健康知识宣传)满意吗?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17、您对觉得现在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总体评价是: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18、您觉得医院目前最该解决的问题是

A提高医疗医生诊疗技术水平B更新设备 C整治乱收费 D提高服务水平E减少排队时间 F医生的道德水平 G增加卫生人员数量 H增加规模

19、如果您更愿意去哪种医院看病?(多选)

A医疗技术水平高

B服务态度好

C就诊环境好

D离家近方便

E医疗设备较先进

F收费合理

G其它

自身保健意识

20、您认为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是

A 健康 B一般 C较差 D很差

21、您认为体检对你而言重要吗?

A重要 B不太重要 C不重要 D说不清楚

22、您一般多久去体检一次?

A 半年 B 一年 C 二年

D 三年以上

E 觉得身体很好,从未体检过

23、您一般感觉身体不适时会

A 去小诊所 B 去较大型的医院 C自己吃药 D忍过去

24、若您患病时没有就医,主要原因是

A交通不方便 B 医疗费用太高 C 候诊时间太长 D觉得小病没必要

25、您觉得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A关系紧密 B关系一般 C 没有关系

26、您平时会阅读报刊或杂志上的健康类新闻或文章吗?

A 经常看,非常关注 B有时看看 C 根本不看

27、如果您关注健康的原因是?

A自己或家人身体欠佳,或曾患大病,所以关注 B身体很好,但健康意识很强 C地震后觉得健康很重要,所以关注

28、您家中储备常用药品吗 A 储备 B 不储备

29、过去一年里,你投入健康方面的消费金额大约是多少? A300元以下

B500以下

C800以下

D1000元以下

E1500元以下

F1500元以上 30、您有参加医疗保险吗?

篇6:蚕学赴阜阳三下乡调查问卷

蚕学赴阜阳三下乡调查问卷

一、蚕农基本信息

1.性

别:______

2.年

龄:

______ 岁

3.文化程度:

1、小学及小学以下

3、初中

4、高中或中专

5、大专以上 4.家庭成员数: ______ 人

二、蚕桑生产发展的问卷

1、您家中土地面积__________亩,桑园面积__________亩。

2、家中每季养蚕的规模___________蚕种。

A、1~2张

B、3~5张

C、6~8张

D、9张以上

3、您在养蚕过程中最担心发生什么?

A、人力不足

B、蚕病

C、农药中毒

D、茧价太低

4、如果病蚕过多您会怎么办?

A.直接丢弃

B就地掩埋处理

C 询问有经验的人或专家后再做处理 D、不闻不问

5、影响养蚕的主要蚕病是_______

A、脓病

B、细菌病

C、农药中毒

D、其他

6、您在蚕儿上蔟生时选用________蔟具?

A、草笼蔟

B、竹签蔟

C、塑料折蔟

D、方格簇

7、桑树伐过的枝条您样处理?

A、直接焚烧

B、编制材料

C、有人收购

D、养食用菌

8、您养蚕生产过程中的蚕沙怎样处理?

A、直接丢弃

B、做蚕沙枕头

C、有人收购

D、其他

9、您家庭目前年收入是______;

A、4000元以下

B、4000—6000元

C、6000—90000元

D、10000元以上

10、您家每年养蚕收入______;

A、1000元以下

B、1000—2000元

C、2000—3000元

D、3000元以上

11、您每年都有机会参加科技人员或者相关专家的指导吗?

深入了解蚕桑生产现状,为造福蚕农贡献力量

扬“大别山道路“精神,展新一代蚕学人风采

A、0次

B、1次

C、2~3次

D、3次以上

12、如果免费组织农民上蚕桑培训课程,您最希望参加哪种培训: A、蚕病防治

B、桑园栽培管理 C、现在养蚕技术

D、蚕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3、您希望政府能在蚕桑方面提供那些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7:三下乡调查心得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能源的消费结构以及利用方式不仅关系到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国家能源总体规划的制度。因此优化能源利用方式,加强农村能源利用管理,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农村进行实地调查,为研究提供可靠及实际依据。

其实通过这次调查让我学会了很多,开始以为15份调查表应该很容易就完成了,可是到了实践中才知道多困难。农民大都是早出晚归的,当我到他们家时,经过一天的劳动已经精疲力竭了,回家还要弄晚餐,所以当时我很尴尬,不知道怎么开口,要他们抽出一点时间来完成我的调查表。事实总是出乎意料,他们都非常乐意帮我填。农民虽然过着贫苦的生活,但他们有对生活的热情,都是那么的平易近人。

从调查表中,我也总结了很多。因为家境贫寒,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很多是小学,因此对于能源消费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楚,有的把能源消费理解为一个月的生活开支。而且大多数农民是外出务工靠苦力赚取收入的。0.59元每度的电费在我看来是比较便宜的,但他们大多数的反应还是比较贵。很多家庭的家电就只有电视机,电风扇,因此每个月的能源消费资金都比较低,节约能源消费在他们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科技对于农民致富的重要性。农民家庭,往往是以单一的水稻为主要作物,没有任何灌溉和增产措施,仍然靠牛人工耕田。靠天吃饭,遇上旱年,很多农户收入不抵农药化肥等的支出。人们靠看电视,聊天获取新的知识和了解世界。电视靠天线来接收频道,只放得几个台,更别谈电脑了。娱乐活动对于农民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从中也可以看出农村和城市的居民消费差距是非常大的。

篇8:三下乡移风易俗问卷调查

1“家电下乡”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农户对政策认知程度低

调查显示, 多数农户不了解“家电下乡”政策细则, 农村购买需求没有完全被调动起来。

当被问到是否听说过“家电下乡”政策时, 19.43%的被调查者没有听说过。当被问到是否清楚家电下乡产品所包含的种类时, 高达74.12%的被调查者表示并不清楚。关于家电下乡产品的国家规定最高限价, 高达81.63%的被调查者表示并不清楚。在购买家电下乡产品时, 高达69.59%的被调查者不知道该带什么证件。当被问到是否了解如何申领家电下乡补贴时, 高达71.47%的被调查者并不了解。当被问到是否清楚补贴标准时, 高达71.37%的被调查者表示并不清楚。

调查显示, 多数农户对于政策的细则并不了解。大多数农户对于家电下乡产品的种类、最高限价、补贴程序、补贴标准等细则并不了解。农户对于政策认知程度较低,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户对家电下乡产品的消费。

1.2 农户对产品质量表示担忧

调查显示, 多数农户对于家电下乡产品质量问题表示担忧。当被问到家电下乡产品的质量是否有保证时, 仍有29.66%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质量保证。当被问到在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后, 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质量问题时, 5.27%的被调查者表示多次出现质量问题, 高达56.55%的被调查者表示出过问题, 不过问题都已解决, 38.18%的被调查者表示并没有出现质量问题。可见, 高达61.82%的被调查者表示所买家电下乡产品出现过质量问题。当被问到所在当地家电下乡销售网点是否存在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时, 仅有20.6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存在, 高达79.32%的被调查者表示存在, 这其中17.59%的被调查者表示存在很多, 61.73%的被调查者表示存在一部分。

当被问到在购买及使用家电下乡产品时, 销售者是否能够严格执行国家“三包”规定 (即明确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承担的部分商品的修理、更换、退货) 时, 11.76%的被调查者表示很少有销售者严格执行国家“三包”规定, 49.70%的被调查者表示大部分销售者能够执行国家“三包”规定, 38.54%的被调查者表示销售者都严格执行国家“三包”规定。可见, 仍有部分销售者并不能严格执行国家“三包”规定, 这可以看出部分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网点急需规范。

家电质量问题得不到保障, 势必挫伤农户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积极性, 也势必会影响家电下乡保障措施的权威性。

1.3 产品最高限价的设置不科学

通过查阅“家电下乡”政策相关规定, 我们可以看到政策对于产品最高限价的设置不够科学,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购买力水平较高的农户对于购买产品的选择。同类产品最高限价设置的价格是一样的。在调查中, 我们不难发现, 多数农户期待政策, 但是由于购买力水平的差异, 部分农户购买力水平较高, 期望能够买到质量档次较高的家电产品, 但由于最高限价的设置, 部分农户可能放弃购买家电下乡产品, 从而购买质量更好、档次更高的家电产品。这形成了一定的矛盾:部分农户想买家电下乡产品却因最高限价低而放弃购买家电下乡产品。产品最高限价的设置未未充分考虑到地区及收入等方面的差异性, 导致部分购买力水平较高的农户在购买家电产品时, 放弃购买家电下乡产品。

1.4 政策宣传工作不到位

当被问到当地政府在宣传“家电下乡”政策过程中, 是否公布政策实施细节时, 40.52%的被调查者表示公布, 20.3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公布, 39.1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当被问到在公布了政策细则后, 当地政府有没有对政策进行解读 (必要的政策解释) 时, 27.39%的被调查者表示政府非常重视此项政策, 对每项细则对农户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高达72.61%的被调查者表示当地政府仅公布了细则, 并没有对政策进行解读。可见, 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并没有对农户进行政策解读, 多数地区的政府部门宣传工作并不到位。

政策宣传工作不到位, 宣传力度不够, 势必影响农户对于政策的认知程度, 进而影响农户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意愿。

1.5 政策监管工作不到位

当被问到当地监督部门对村里农户是否进行过调查时, 高达41.6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可见, 多数地区监管部门并没有对当地农村进行过调查, 监管力度较小。当被问到相关监管部门监管力度是否大时, 17.90%的被调查者回答“是”, 48.54%的被调查者回答“否”, 33.5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当被问到相关监督机制是否完善时, 20.66%的被调查者回答“是”, 42.12%的被调查者回答“否”, 37.22%的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当被问到在购买、使用、报销过程中, 如果出现问题联系到监管部门后, 45.03%的被调查者表示监管部门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所有出现的问题;54.97%的被调查者表示监管部门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所有出现的问题。当被问到”家电下乡”政策应该如何改进时, 9.54%的被调查者表示应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可见, 部分农户对于监管机制并不满意, 相关监管部门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管部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监管力度较小可能导致部分销售网点产生不规范行为, 势必会挫伤农户对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信心。

1.6 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

河北省自实施“家电下乡”政策以来, 多数地区农户反映销售网点售后服务跟不上。由于家电售后服务没有跟上家电销售形势的发展, 目前农户购买的家电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难以得到及时有效服务, 其主要问题是, 农村地区维修服务网点少、技术服务水平低、服务人员素质差等。当被问到销售网点是否负责免费安装、调试以及对农户进行简单的技术指导时, 仅有18.70%的被调查者表示完全能够做到, 36.60%的被调查者表示只有部分能够做到, 15.52%的被调查者表示普遍不负责, 29.18%的被调查者表示并不清楚。当被问到村里是否有家电下乡维修服务网点时, 高达64.04%的被调查者回答“没有”, 35.96%的被调查者回答“有”。可见, 多数农村地区并没有家电下乡产品维修服务网点。农村地区维修服务网点的设置, 当然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口、收入水平及市场需求都有着较大关系。当然, 农村地区维修服务网点的设置, 便于广大农户解决平时家电维修问题;也便于农户遇到简单技术问题时, 不至于到县城或者镇里去咨询, 在村里就能够解决;能够让广大农户不仅节省时间, 而且节省交通费用。

售后服务问题是农户反映最多的问题, 售后服务的质量影响着政策的权威性, 对于广大农户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1.7 补贴标准设置不灵活

家电下乡政策明确规定, 家电下乡产品补贴标准为13%, 并未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性、产品种类的差异性等因素, 补贴标准均相同。补贴标准的设置并没有区分高中低档产品的差别性。对于低档产品来说, 所领取补贴数额较少, 去除成本, 农户并不能从中获取真正的实惠;对于高档产品, 由于每类产品均有最高限价设置, 使得产品档次并不能符合购买力水平稍高的农户, 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农户放弃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农户收入程度不同, 购买力水平也不同, 显然购买力水平低的农户才是政策补贴的重点。如果不区分收入水平的差异, 一律按13%标准补贴, 可能导致没有家电的贫困家庭因没钱而无力购买, 反而享受不到政策的优惠, 而比较富裕的家庭却可以重复购买, 享受到优惠政策, 这就违背了政府的本意, 失去了实施该项政策的实际意义。

2 启示

2.1 加强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渗透宣传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多种方式宣传“家电下乡”政策, 进一步细化宣传内容;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 可采用发宣传单、现场解答等方式进行宣传。

2.2 科学设置产品最高限价

适度放宽产品限价, 允许质量更好、品种更全、档次更高的产品加入家电下乡产品的行列。

2.3 监管机制的完善需明确责任、确定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监管部门职能应明确, 农户在购买家电下乡产品时收到权益侵害时, 销售网点出现不规范行为时, 究竟由商务部门还是由工商部门负责管理的问题应明确。

对政策应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价, 一是对政策的工作实效予以肯定;二是帮助政策找到自身的缺陷与不足, 以便进行及时的完善。

2.4 科学设置补贴标准

科学设置补贴标准, 可以实施梯度补贴政策。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性、产品种类的差异性等因素, 针对不同的地区, 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 将补贴的比例实行梯度安排。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及农村生活水平较低的地区, 可适当调高补贴标准;根据产品种类的不同, 可以设置不同产品种类的补贴标准。

摘要:基于河北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 本文对“家电下乡”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发现存在农户对政策认知程度较低、对产品质量表示担忧、产品最高限价设置不科学、政策宣传工作不到位、政策监管工作不到位、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补贴标准设置不灵活等问题, 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农户对家电下乡产品的消费, 抑制了农户购买产品的积极性。

关键词:“家电下乡”政策,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兰.中国“家电下乡”政策执行问题的有效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 2009, (12) .

[2]关黎丽.家电下乡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20) .

[3]刘盛睿, 邓庆玲.家电下乡售后服务供应链管理[J].消费导刊, 2009, (17) .

[4]杨艳龙.家电下乡:启农村消费市场[J].今日南国 (论创新版) 2009, (5) .

篇9:三下乡移风易俗问卷调查

关键词:水环境;人居环境;塘石村;生态文明

1.引言:由于乡村的快速发展,密集的人类活动对乡村自然水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加剧,导致乡村水环境的恶化,如水体污染、水资源(无污染水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等。而乡村水环境问题也将成为影响乡村良好人居环境构建的重要因素;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也是影响乡村原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子。因此,如何更高效的利用乡村水资源,更积极的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成为研究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方向。

从人居环境理论的形成发展历程来看,国内外人居环境的研究普遍倾向于城市区域,对乡村区域的关注有限。而在这些有限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中,从建筑学、规划学、风水伦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宏观领域对乡村人居环境研究较为普遍,而从影响人居环境的某单一因素对其进行深入剖析的较少。伴随着乡村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人居环境问题的出现,加强从微观的视角对乡村人居环境进行研究也显得尤为迫切。

2.相关理论研究

2.1.乡村人居环境与水环境的相关概念

2.1.1.乡村人居环境理论。乡村人居环境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景观环境、人文环境特色、传统空间结构形态等方面,与城市人居环境完全不同。在人居环境研究传统的认知中,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一直被认为是模式低级、情况简单的研究。但随着乡村的快速发展,更多复杂的元素注入乡村,乡村人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元。因此,加紧对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成为丰富和发展人居环境学科的必然趋势[1- 4]。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以满足乡村居民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为主要目的,具有独特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动态复合系统[1]。

2.1.2.乡村水环境及其影响因素。乡村水环境是乡村所处地理空间内所有水体及周边环境的统称。按其存在形式有水库、湖泊、河流、池塘与沟渠等;其中河流、池塘和沟渠是最为普遍的存在形式,也是改善乡村水环境的重点。按人类干预程度来划分,包括乡村建设系统水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水环境;由于乡村多元化的发展,加上密集的人类活动,使得纯自然的生态系统水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越来越大。影响乡村水环境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增长导致的水资源紧缺加剧了乡村水系统的破坏;水污染加剧破坏了乡村水环境;无序的乡村建設、过度的农业开发改变了乡村水环境的自然状态;废水废物排放污染了乡村地下水;地下水的肆意开采打破了乡村水生态系统的平衡[5- 6]。

2.2.乡村景观与人居环境的相互关系。乡村人居环境是复杂的社会生态、人文地理的综合体现[1]。一方面,作为重要自然资源的水资源,为乡村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物资支撑。另一方面,水环境是构成人居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受人类影响和破坏最严重的部分。水与人类社会的繁衍生息、良好的人居环境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构建美好的人居环境离不开良好的水环境。

下面笔者选取江西省兴国县长岗乡塘石村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人居环境、水环境展开调查研究,分析原由并提出建议。

3.塘石村的调研情况

3.1.塘石村概况

3.1.1.区位概况。塘石村属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位于兴国县城东北郊区5公里处,潋江河的东北岸,距长冈乡政府4公里。村场始建于唐代,历史悠久,是一个千年古村,自古就是兴国县城北郊重要的水陆商埠。

3.1.2.自然环境概况

1、地形地貌。塘石村东西长约有3.3公里,南北宽约1.6公里。南西面是潋江河,东、北面有条小河,河外是小山丘,西面为河坪村基本农田。村域内地势最低点高程(村落东南面)约109米,最高点高程(村落北面)约152米,中部地形平坦开阔。2、气候。塘石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7.9℃,无霜期达284天;降水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全年降水量约为1600毫米左右。3、水系及水资源。村域中有两条水系,一条是潋江河,它位于村落南西面,是村域农业生产灌溉的主要水源;另一条是小河流(无具体名称),位于村落的北侧,水量较少,是村域农业生产灌溉的补充水源。有数条生产、生活灌排水的水渠,村民生活用水主要由村民自打井解决。

3.2.塘石村水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3.2.1.垃圾收集处理不当,导致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在我们调查走访途发现,短缺的垃圾桶数量及其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公路旁、小溪边、水渠内、农田等地方垃圾随处可见,严重影响村容村貌,进而威胁到村民们的健康安全。那么这些垃圾将带来那些问题呢?首先是造成水体污染;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水源附近有很多自发随意性的垃圾堆放点,甚至还有丢弃的牲畜尸体,这些直接对水源造成污染,容易通过水体引发疾病,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而堆放在坡地上的垃圾经过雨水冲刷后,形成的垃圾水,随地表径流汇入河流后,会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还有堆放在农田耕地附近的垃圾,以难降解的塑料、瓶罐等生活垃圾居多,这些垃圾进入土壤中,易造成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造成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更严重的可能导致农作物产生毒性,危害食品健康安全。

3.2.2.供水体系不完善,排水设施不健全,用水效率底下,导致结构性缺水。调查发现,污水的无组织排放现象严重。首先村内沿主干道路建设有几条排水沟渠,沟渠沿主干道路贯穿部分沿路区域,收集了部分村域居民的生活污水,但常年得不到维护和清淤,使得其排水的效能大打折扣。其次大部分居住在偏离道路的村民,他们的污水则直接排往地表、路面或农田。污水如此的无组织排放,而这些停滞的污水最终大部分下渗地下,汇聚到潜水区,产生严重的地下水污染;而地下潜水又是村民的主要引用水源,这就对村民的饮用水水质造成恶劣的影响,影响村民的引水安全。最后污水无组织排放影响村容村貌的整洁,并导致环境卫生的问题。

nlc202309082131

3.2.3.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对水生态平衡造成威胁。塘石村土地总面积约506.8公顷,现有耕地约220公顷,人均耕地面积约0.053公顷(0.79亩),主要种植水稻、烤烟,并兼种花生、大豆、蔬菜等。村民已经普遍使用化肥农药来提高粮食单产。调查发现,由于农田的规整性和可机耕性较差;村民无序的建房,侵占了部分耕地,加上村庄人口比较稠密,人均耕地有限,倒逼村民们只能从事“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村内年轻劳动力的外出,饲养成本的增加,使得饲养牛、猪等牲畜的村民越来越少,这也使得村内农家肥的生产源数量直线下降。加上农户农技知识有限,又没有科学的指导。因此,村民们为提高土壤肥力,都大量的施用含硝态氮的复合肥料,为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又大量喷射农药;农户的不善管理,大量的化肥农药残留,经过水体,渗透到地下,进而污染地下水,造成水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也严重威胁村民的饮用水安全。

3.2.4.水景观和水文化的建设发展严重滞后。塘石村始建于唐代,历史悠久,是一个千年古村,自古就是兴国县城北郊重要的水陆商埠。堪舆祖师杨救贫为塘石先人择址定居留下钳记:“头顶方山笠,眼望凤凰村,若能石生水,贤才代代兴”。因村口红石码头和村内18口池塘而得名“塘石”。村内还有古井2个,还保留有如原始铁犁、水车等交古老的水利工具。调查发现,由于村民们薄落的文化保护意识,村级领导者的相关文化保护和文化创新意识的缺乏;村内如此丰富的水文化资源都没有得到继承、保护和发展,村内水文化及相关的水景观建设发展严重滞后。4.初步解决方案设想

4.1.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建设垃圾集中处理场。上文总结得出,村庄垃圾桶数量短缺,设置不当,损坏严重,是导致垃圾随处可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根据村民居住的分布情况,合理规划,科学布置公共垃圾桶。假如在上述技术和设施齐全的条件下,为提高垃圾的处理效率,建设一套完整的垃圾管理体系,即做到户分类,组收集,村运送,集中处理这样一套模式。对利用价值比较高的废物垃圾进行回收,当然也包括少量利用那个价值不高,但危害较大的废旧电池、日光灯管等物品。对那些无法回收利用的垃圾,其终极处理方式无异于焚烧、填埋和堆肥,但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卫生填埋,而且我国农村90%以上的垃圾是通过填埋处理的。因此选择远离居民、水源和耕地的垃圾填埋场的位置就成为了解决垃圾污染问题的关键。

4.2.强化清污清淤工作,加强对污染管控,适时推进公共景观和人文建设。针对上面提到的,坑塘水面缩小,污染严重的问题。首先,要对坑塘及其周围进行清污工作,清除水面和岸边废物垃圾、蓝藻、淤泥等,还坑塘一个整洁干净的水环境。其次,村委会制定相关坑塘的管理細则,设置指示标牌,严禁向坑塘及其周边倾倒垃圾和排污,加强对村民有关环境污染的文化宣传教育和引导,起到对坑塘水环境污染的有效管控。还有,多方筹措资金,适时的加强对坑塘的景观建设、水系建设等,使得坑塘及其周边真正成为村民喜欢休闲娱乐的场所;针对不同的坑塘水域,因地制宜的建设不同功能水景水岸;比如对位置较好较适中、水面水量均较大的坑塘,可结合绿化广场建设成亲水游园;以及对连接坑塘水系的治理和建设,保证坑塘水系水流的畅通,可以极大的改善坑塘的生态水环境和生态自净能力。

4.3.适时推进土地留转,发展产业化、规模化、多元化的现代农业。塘石村人多地少,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农业产业以传统的水稻种植为主,有少量烤烟、花生等经济作物。品种单一,分散经营;商品化、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低。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应抓住当前大好的政策机遇,适时推进农村的集体土地流转;通过实施土地流转,将家庭分散承包的土地经营方式向农业产业化、集约化、高效农业的发展,大大降低土地耕作成本,提高土地生产效益;科学的生产种植可以大大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平衡。

4.4.挖掘水文化,突出水特色,建设水景观。塘石村依水而立,有悠久的历史,因水而繁荣发展,有浓厚的水文化;这里有很深的水环境历史和文化积淀。因此,对河流水系沿线的历史文化古迹、桥梁、码头等要结合水系治理加以发掘和保护恢复,体现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适当对村内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民俗风情进行挖掘整理,并结合水景观建设,使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和延续,使人在这里休闲散步之时能感受到浓烈的历史文化气息。其次,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应就地取材,包括本地建筑材料、本土生物,提升景观品味,更自然,更具亲和力。

结语:通过研究发现,乡村的水环境与乡村人居环境关系密切;因此加强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力求创造出一个与人密切联系的、富有生命力的人居空间环境。本文通过对塘石村大量的实地调研,结合水环境、景观学、人居环境科学等理论,分析了水环境对人居环境的价值,阐述了乡村水环境对乡村人居环境的意义,归纳总结了塘石村的水环境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进而对为什么会产生上诉问题做了一定的思考,分析了其中原由;针对性的提出了改善水生态环境的意见和措施,旨在为今后塘石村乃至赣南乡村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上做出些许参考。

最后,要特别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住区容积率的选用方法与参考指标研究”(NO:51378213)对本文的大力资助。

参考文献

[1] 王鹤. 浙北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及评价[D]. 杭州:浙江农林大学, 2014年.

[2] 薛力.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聚落发展探讨一一以江苏省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 2001年.

[3] 刘滨谊,陈威. 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初探[J]. 城市规划汇刊,2000, 06: 66-68+80.

[4] 周直,朱未易. 人居环境研究综述[J]. 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2, 12: 84-88.

[5] 薛晋萍. 太原城市水环境人为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J]. 区域科技与经济, 2006, 3 : 34-36.

[6] 梁 勇,成升魁,闵庆文等. 居民对改善城市水环境支付意愿的研究[J]. 水利学报, 2005, 36(5) : 613-617.

篇10:三下乡调查报告

活动目的:传播知识、锻炼自我活动形式:深入农村、发放资料

活动时间:2012年7月28日——2012年7月30日

活动地点:

活动组织者:

一、杨家庄村概况

杨家庄村隶属于文澜镇多法勒村委会,属于坝区。种植水稻、石榴等农作物,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特色农业为石榴种植,目前正大力发展。该村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合作医疗609人,参合率99.6%,村民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

二、“三下乡”活动介绍

1.指导思想

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具有重要意义。同学们应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与祖国兴衰紧密联系起来,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正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主题,全面宣传落实党的各项重要政

策为主要活动内容。为实现全面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作充分准备。

2.活动目的宣传、普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疾病的预防、自我救护及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营造健康、卫生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环境。加强村民们身体健康的重视与关注。

3.活动内容

向村民们发放并讲解有关疾病预防与控制的相关宣传单页,和村卫生所联合进行卫生知识宣传。

三、活动成果

1.活动计划性

接到活动后,我先到文澜镇部分村子里进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村民情况了解并确定在杨家庄村开展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

随后,我携学生证和活动介绍信到市卫生局健康教育所申请相关宣传单页,共申请到四类单页,每类500页;

第三步,我携活动介绍信找到村委会,对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小组长说明来由后,得到他们的同意,同意我在此地开展此次活动;

第四步,我和当地村民一起向每户村民家里发放宣传资料并讲解相关知识,期间联合村卫生所;

最后,我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与分析,汇成调查报告,交一打

印稿与村委会,领取村委会回执,活动圆满结束!

2.活动效果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大大强化了当地村民的卫生健康知识,较好的帮助村民们纠正了他们对于某些疾病知识认识的误区。例如,大部分村民都错误的认为被狂犬咬伤后用肥皂水清洗干净伤口即可,不用再注射狂犬疫苗,此次宣讲后,村民们重新认识狂犬病,树立了注射狂犬疫苗的意识,加强了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村民们的健康素质和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意识。

四、活动总结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大学学习确实带给我许许多多的专业知识,增长了我的各种能力,开拓了我的视野,但是大学校园始终还是一座象牙塔,我安全的住在里面,体会不到社会上的残酷竞争,感受不到其中的人情冷暖亦或是世态炎凉。

因此,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多走出象牙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

准备。

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按照江泽民同志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的“三下乡”活动带给我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拜访卫生局,很顺利的申请到发放的资料;第一次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获得他们的大力支持;第一次将宣传单逐户发放,遇到不理解的村民便耐心、细致的向其解释;第一次„„同时也带给我很多书本上难以获得的感悟,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憨厚老实老农们的豁达开朗;辛勤劳作的村民们的热情;所有的这些与城市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给与了我一次次的心灵震撼。我带给他们的杯水车薪,他们给我的却是满满的正能量!

活动的圆满完成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成果,而是通过市卫生局、村委会的大力支持才得以成功,我真诚地感谢他们!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三下乡”活动大力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亲身经历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

通过此次活动,我也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处事应变能力的不足。这些不足,我将会努力地克服,培养各方面的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自己进一步更好的发展。

上一篇:浙江省监理安全制度下一篇:农夫和蛇读书笔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