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教师节祝福语

2024-04-29

在校生教师节祝福语(精选6篇)

篇1:在校生教师节祝福语

离校生对教师的祝福语

一直以为自己很坚强,可每次回想在校的日子,想起您细雨润物般的教导,总能让我泪湿眼眸。一直以为自己很坚强,可每次回想在校的日子,想起您的教导,细雨润物般的,总能让我泪湿眼眸。

祝您事事顺意,每天都有一份好的心情.教师节快乐!祝您事事顺意,每天都有一份好的心情祝您教师节快乐!祝您的花园里鲜花灿烂,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您堆满灿烂的笑容,丰收累累的满足。爱您的.每个人都想看到您笑!

在特殊的日子,献给我的爱人:送个短信祝福你,深深表达我心意。桃李天下漫花雨,幸福常在你心底!在所有的主任中,班主任的职位最低,但是在所有的主任中,班主任对社会贡献最大。老师,我们永远感激您!

在人生的旅途上,是您为我点燃希望的光芒,我插上理想的翅膀,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上。感谢您,老师!在您关注的目光之下,给予了我无尽的信心和勇气!衷心祝您节日快乐!

在您关注的目光之下,给予了我无尽的信心和勇气!您是我永远的老师!衷心祝您健康幸福!在教师节到来之际,祝我亲爱的老师,身体健康!永远快乐!

愿温馨喜悦与幸福……如同吐露芬芳的花朵洋溢在您欢乐的时光我们最爱的老师。愿老师的船永远平安!

有一种爱无与伦比,有一种情无法忘记,那就是老师的爱和情。有人说,老师您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其实,您的座标只在我们心里。还有谁比您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有了你,我的一生才精彩!!谢谢你!我的老师!由苍白而绚丽,由肤浅而深邃,生命因你而升华。

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拥有年轻,梦想即成真;拥有幸福,频频出佳绩;拥有财富,桃李满天下。

因为有了你,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因为有了你,我的生命才会如此多彩!医生治愈人类肉体的伤痕,您,孕育了人灵魂!

在笔和纸的摩擦间,你度过了你神圣地一生。祝福你,老师!再也听不到你的教诲,对我来说,真是遗憾。对于你为我付出的辛劳,我无以为报,我说一声“老师,你好!”

悦耳的铃声,妖艳的鲜花都受时间的限制只有我的祝福永恒永远永远祝福您给我智慧之泉的老师愿我的祝福像清茶滋润您干涸的喉咙,像蜡烛照亮您的办公室,像鲜花送给你一片清香!

篇2:在校生教师节祝福语

2、您用辛勤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谢谢你,老师!

3、您是春蚕,奉献自己关怀我们。

4、老师,您是辛勤的园丁,培育了我们这些种子,使我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5、如果说我们是小草,那您就是春季的雨滴,给予我们生命的源泉。

6、老师的窗前,与大海相连。学子是海的浪花,老师就是浪的依恋。

7、感谢所有的老师,你们是辛勤的园丁,为祖国培育栋梁之才!

8、您是文明的使者,您是辛勤的园丁,衷心感谢您,祝您健康快乐!

9、我只想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10、教师节来临之际,曾作为学生的我,祝愿老师们节日快乐,桃李满天下!

11、无尽的恩情,永远铭记心中。每个成长的日子里,我都要祝福你,我的老师。

12、敬爱的老师,您是最伟大的人,您是最可爱的人,您是最美丽的人。

13、您是人生路上的使者,带着我们走向憧憬已久的梦。

14、在我的心目中,您是和蔼的;在我的心目中,你是高尚的。

15、老师啊,歇歇吧,要爱惜自己。

16、祝老师们合家欢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17、正因您的执着,才有我们璀璨的明天!谢谢您,老师!

18、老师,您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没有你的指引,我只能继续在黑暗中摸索。

19、感谢您对我的教诲,祝老师节日快乐永葆青春!

20、是您指引了人生的方向,是您的培育了无数的英才。谢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21、您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他人。

22、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看到我的老师您时,就意味着我一生都做您的学生。

2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4、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浓;甘雨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祝您节日愉快!

25、在教师节来临之际,送上我最真挚的祝福,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心!

26、祝您节日快乐,永远幸福年轻,并愿阳光般的灿烂心情永远与你相随!

27、老师,我喜欢你的白发,我更喜欢你对我们笑。老师,我们永远感激你!

28、校园里回荡着你的脚步匆匆,弥漫着你的关怀芬芳。老师,愿你节日快乐。

29、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握一支粉笔,授孔孟老庄学问。

30、愿欢快的歌声,时刻萦绕着您。愿欢乐年华,永远伴随您。祝您节日愉快!

31、你的鼓舞,总在我脑海中浮现,让我拼搏之路上斗志高昂。

32、不管我将来人生的路将是怎样,我都会永远爱您,老师!

33、感恩您,我的老师,感恩您为我所做的一切!

34、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35、啊,老师,我亲爱的老师,您就是阳光下最绚丽的一道彩虹!

36、老师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

37、老师:您好!当年您为我们呕心沥血,今天我们向您深深祝福。

38、恩师永记,师恩永记,祝老师开心幸福,节日快乐!

39、一生何求?桃李遍天下。短信传情,师恩永在我心。一生何求?桃李遍天下。

篇3:在校生教师节祝福语

近年来,随着民航业的迅猛发展,民航英语翻译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1]。20世纪50年代,国际民航组织(ICAO)将英语确立为国际民航的专用语言[2]。民航英语是现代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 SpecificPurposes)中的一个分支,属于科技英语的范畴[3]。民航英语翻译即通过民航专业英语进行沟通交流,以及针对国内外民用航空类的文件、文献、手册等书面材料开展的一系列口笔译活动。民航是集料、制造、通讯、导航、监视、管理等多门学科为一体,涵盖了多个领域的核心知识,要求民航英语译者具有极强的专业知识、语言技能和心理素质[4]。因此,民航院校扎实稳健的民航英语教学工作以及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保障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2 民航英语翻译的应用

民航事业的发展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英语应用能力,而翻译是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民航工作中的各种技术资料,如飞行员手册、飞机维修手册(AMM)等都是英语编写[5]。当前,民航英语翻译活动主要包括笔译和口译两方面。笔译方面:为了保证国内外民航信息咨询的实时通达,国内的一些民航类门户站需要大量民航翻译人才提供笔译服务;另外,民航院校和各企事业单位还有大批人员从事民航飞行手册、航行通告、书面合同、法律法规等书面文字翻译工作。口译工作主要涉及飞行翻译,飞行翻译人员承担着飞行模拟机训练翻译、各类机型改装翻译、人员复训以及随行翻译等现场任务[6]。除此之外,民航口译还涉及外籍民航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员工外出学习培训以及各种航空类会议。

3 项目研究工具

为了从多角度、多层次展现民航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和应用现状,项目选取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为调查目标,选取200名近三年本科毕业生、40名民航英语任课教师和300名在校2011级和2012级学生为调查受试,分别制定了三份调查问卷。每份调查问卷均由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构成,其中选择题每题五选项,每题选项的满意程度根据选项由A至E依次递减,并将A至E选项分别赋予1-5分值,即分值越高,满意程度越低,问题越突出;主观题均为开放型试题。本项目组依次发放《在校生调查问卷》、《在校教师调查问卷》以及《民航英语毕业生调查问卷》。收回问卷后,项目组成员通过人工计算和问卷星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完毕后,针对突出问题,结合电话访谈、面谈等调查方式,对民航英语翻译活动的从业现状、教学现状和在校生学习策略进行调查,深入了解民航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实际应用,提出可行建议。

4 数据分析

4.1 在校生调查:专业课程学习吃力,教学质量与行业要求有差距

当前,民航英语课程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本科三年级,主要课程为《飞机与飞行》、《民航法规》、《空中交通服务》、《航空公司运营》、《机场运营与管理》五门课程。此外,大四年级学生完成了民航课程学习,也对民航英语翻译现状与应用有了体会。针对2011级与2012级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如下:

项目组向2011级与2012级学生发放300份纸质调查问卷,收回问卷295份,其中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为97%。问卷分为三部分:基本信息、就业方面和学习方面,共33题,其中选择题有18题,简答题有15题。从图1可以看出,问卷中第7、9、14、17题平均分值最高,问题最突出。主要体现在:教学方面,90.45%的高年级学生认为民航英语专业课程难度最大,91.03%的学生支持在低年级增设民航课程;就业方面,90.35%的2011级学生认为自己应聘的岗位与理想岗位存在较大差别。此外,91%的2011级学生认为公司对毕业生的要求与学校对学生培养质量的契合度较低。

从上述数据分析中,可以发现:首先,外国语学院学生缺乏民航知识学习兴趣,导致民航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民航英语翻译专业课程时困难较大;其次,当前的课程设置较不合理,一、二年级民航知识输入有限,英语语言能力不足,三年级民航英语课程的密度偏大,学习效果较差。在就业方面,当前的教学设置与行业要求之间存在着不匹配之处,不能完全适应行业用人要求。

问卷分析表明:民航英语在校生应该把民航英语知识和综合英语知识的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寻找高效学习方法。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增强实践能力,掌握正确的专业知识,树立客观的职业观念,做到择业时准备充分、定位准确;其次,当前的课程体系应该积极寻求学院学生建议,完善现有课程设置,推动课程改革。

4.2 教师调查:学生缺乏专业知识,课程设置不合理

项目组向该学院民航英语一线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共40份,收回问卷40份,其中有效问卷38份,有效率为95%。问卷分为三部分:基本信息、教学情况与行业认知,共19题。其中选择题15题,简答题4题。图2表明,问卷中第1、4、5、12题平均分值最高,问题最突出,主要体现在:87.5%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90%的教师认为民航知识与英语翻译课程的结合度不够,9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英语基本功较差。95%的受调查教师认为当前民航英语教学存在不足。

究其缘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部分学生不明确专业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不重视学习质量,学习惰性较大;其次,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发展不平衡,部分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瓶颈阶段,出现了语言学习的“石化现象”,未能找到突破口,英语水平达不到老师的期望值;最后,现设课程中包含英汉翻译、汉英翻译及民航英语专业课程,传统的翻译课程与民航英语课程交集较少,学生缺乏系统专业的指导及训练,导致民航英语翻译水平不高。

访谈中教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应具备前瞻意识,多渠道了解相关信息,树立明确目标和方向,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学习惰性。学习进入瓶颈的学生,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此外,重视民航知识的学习,课上认真理解,课下及时复习,打好知识基础。学院应调整教学结构,完善课程设置,增设专门的民航英语翻译课程,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及针对性练习,提升学生的民航英语翻译能力。总而言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既需要意识到大学生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强烈需求,又需要把握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7]。

4.3 民航英语毕业生调查:专业知识薄弱,难以适应岗位要求

项目组向近三年民航英语毕业生一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收回196份,其中有效问卷190份,问卷有效率为95%。问卷主要分为:基本信息、就业状况和民航英语应用三个方面,共26题,其中选择题18题,简答题8题。从图3可以看出,问卷中第3、9、16题平均分值最高,问题最突出,主要体现在:首先,85.26%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所在岗位与心中理想岗位有一定差别;其次,92.45%的调查对象认为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民航英语基本功较弱,民航英语翻译行业缺乏顶尖人才;最后,94.23%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开设的民航英语翻译课程较少,应该增加该课程的比例。

通过数据分析,主要原因体现在:一方面,民航英语翻译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充分掌握民航英语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外国语学院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缺陷。

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研究,项目组规划了改革后的教学模型(见图4):外语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要重视第一课堂的知识输入,亦应落实第二课堂的实践认知,而且要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大一学生不仅要提升语言能力,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建议多开展英语辩论赛、写作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大二学生应强调语言能力的提升和民航知识的渗透,在夯实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多开展民航方面的讲座,并将高年级民航英语课程适当调整到低年级。大三学生应注重英语与民航知识的结合,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民航英语的应用与现状。此外,邀请民航英语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交流经验,从而让在校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实践。大四学生的课程设置要重视英语学习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学院要为同学们提供相关的实习岗位,增强实践能力,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5 总结

英语是全世界航空界通用的工作语言,是沟通我国与各国民航当局关系以及进行国际民航交往的重要桥梁[8]。随着国际新航线的不断开辟,英语翻译已愈加活跃在民航的各项书面和口语的业务当中。在此形势和背景之下,本项目深入调查了民航英语翻译的实际应用现状以及民航院校外语专业教学情况,准确反映出在校生的培养计划与行业实际需求确有不匹配之处。此次调查为民航院校外国语学院的教学改革以及MTI教学工作提供了积极反馈,并为广大在校本科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和参考。

摘要:随着民航业的蓬勃发展,民航翻译的作用日益凸显,不仅对民航院校外语专业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也促使民航院校对英语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规范。文章首先阐述了民航英语翻译的重要意义,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别从“在校生”“教师”“毕业生”三个角度分析了民航英语教学与翻译的应用现状。深入了解业界对民航翻译的需求,发现民航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民航英语,翻译能力,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1]佟美玲.浅析民航通信设备中的英语翻译技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5):11-12.

[2]孙文娟.浅析民航专业英语的语言特点[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5-36.

[3]陶涛.民航英语特点及翻译策略浅谈[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2(6):60-62.

[4]张缇.民航高等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消极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3(1):15-16.

[5]张学菊.浅析民航科技英语句法特点及翻译技巧[J].科技视界2016(4):20-21

[6]张艳玲.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飞行译员[J].中国科技翻译,2003(1):96-97.

[7]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3(8):4-16.

篇4:在校生教师节祝福语

基于知识共享和团队异质性理论,构建师范在校生-在职教师混合虚拟学习社区,结合各自优势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是有待验证的积极探索。本文在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师范在校生-在职教师”混合虚拟学习社区模式,并就其互动学习机制和培养优势特点做了细致分析。最后对基于此模式的实现案例——好看簿“未来教育家”小组从访谈结果、成员活动参与度和社会网络等角度做了论证分析,提出了该类社区在搭建、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教育技术能力;师范在校生-在职教师;成员异质性;虚拟学习社区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10—0025—07

一、問题提出

目前我国在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教育技术学》公共必修课,鉴于我国较为短暂的教育技术发展历史及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等诸多因素影响,师范在校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在教材使用、授课方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1]。一些高校以《教育技术学》公共必修课为大本营,立足于本校特色,进行了积极探索,包括教材的重新修订,授课模式和评价方式改革等[2]。但依然不能过于乐观。

非正式学习和混合式学习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虚拟社区”亦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且大多以“网络课程”子模块形式出现。虽然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可以给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和交流互动的机会,但相对于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有其局限性。教育技术很多知识点的学习都和一线的教学实践有关系。因此,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仅仅局限于师范生自身群体的互助和影响是非常狭隘 的[3]。

我国现阶段正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培训过程大多会采用网络培训等辅助方式,很多老师积极参加相关的网络学习小组(如影响力较大的“教育大发现”等),且网络教研已成为其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好帮手。在职教师们分享的教学心得,专业成长道路的点滴,都是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鲜活实例。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给师范生提供其与在职教师互动的机会,把“教师教育”的两个阶段进行衔接互动,而不是完全的隔离开来。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以及隐性知识流动的自由性,需要给师范生积极搭建这样的虚拟学习社区,以辅助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

二、理论基础

1. 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流动与建构

目前教育技术界对虚拟社区的研究有很多,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其对成员知识建构的影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与交互是核心要素。对于个体学习者而言,社区的知识共享行为主要包含知识外化和知识内化两个过程。从孤立和协作的角度来讲,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建构又可以分为个体知识建构和协作知识建构两种。个体知识建构是个体独立学习的过程,学习者根据需要或者兴趣选择合适的内容,并根据原有的相关部分的知识体系去理解、内化吸收,最后重新构建该部分知识体系;协作知识建构是通过社区成员的协作互动交流来完成的,根据罗斯切利的观点,协作是引起学习者观念变化的重要过程。哈拉希姆在其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协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观点变化模型,认为从发散思维到收敛思维经历了提出观点、联结观点和智能收敛三个阶段:个体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其他的学习者可能会有异议或者共鸣,表示反对或赞成,那么就会出现不同观点的联结与碰撞。通过反复循环对话过程,观点会在小范围内达成共识,不同共识之间再协商整合会形成整体社区的理解,知识建构的层次会由低到高螺旋递进[5]。

2. 社区成员异质性

关于成员异质性有许多定义,Jackson,Stone和 Alvarez(1993)[6]将异质性定义为行为者对于某些属性不同的喜好,这些属性不仅包括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变量还包括个人特性(personal attribute)。前者是指不易改变的特征,如性别、年龄、种族;后者则指的是较容易改变的特征,如身份地位、专业技术或者个人风格。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本研究中所提到的虚拟社区的成员异质性更多是指表1异质性分类中的“技术与知识异质性”,并进一步引申为“教育背景,职业背景和从业经历”之间的异质性。

近年来团队异质性研究理论认为异质性团队能提高组织的弹性与活力。Watson 等(1993)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相对于异质性低的团队,异质性高的团队创新能力更强,能激发更多的观点,遇到复杂问题时也能产生更好的问题答案。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团队成员的多样化不仅促进了组织的发展和竞争力提高,同时也给组织带来了许多问题(Milliken,Martins,1996)。研究发现异质性较高的团队不易整合,成员之间不易合作(O’Reilly,Caldwell,Barnett,1989)。但经过具体分析,这些负面效应更趋向于在现实团队的整体合作中表现出来。鉴于网络社区团队较现实团体很多过滤特性,异质性在网络社区的互动合作中彰显更多的优势特点[6][7]。

在以上两种理论基础上,假设“师范在校生-在职教师”融合的异质性学习社区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有正向促进作用。该假设在前期没有定论,是需要后期数据验证的研究假设。

三、模式构建

1. 社区概述

图1即为师范在校生和在职教师混合学习社区模式图,其不同于单纯的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社区成员有两大类,一类是师范在校生,另一类是在职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是他们共同的目的。基于学习、兴趣和职业需要,他们在这里相聚,探讨案例,分享经验,交流思想。该社区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讲,既有助于数字化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知识学习的好场所,相对于实时课堂的相关知识讲解,该辅助平台自主选择性和学习自由度都会变大。此社区对在职教师也是专业素质拓展的好平台,为他们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分享的机会。

2. 互动学习机制分析

虚拟社区中,人际沟通是重要的学习手段。在该混合虚拟社区中,主体对象有两类:师范在校生和在职教师,那么就形成了三种互动的对象结构(如图2所示):生——生,师——生,师——师。对于该社区最大的特色就是“师——生”交互的对象结构。此混合社区为二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互动平台。

本虚拟社区中,具体包括几种互动形式: (1)私信交流;

(2)日志发表与评价回复;

(3)故事发表与评价反馈;

(4)活动发起、参与与互动;

(5)论坛互动。

对应于混合社区主题,表2将各种互动形式与适合的交流资源类型加以归类。

以下就其中两种重要互动形式做简要分析:

(1)“故事”发表与评价反馈

在“故事”互动模块(图3),发布者将以图片形式上传呈现的知识点,其他学习者浏览鉴赏学习,并可以对单个的图片知识点做评价反馈或与发布者互动交流。这种形式的交流学习形式比较具有针对性,上传者可以就其中的关键点做特别介绍,学习者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鉴赏。从网站运行情况来看,此形式的交流互动是最受欢迎的交流形式。且互动方式比较符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等相关主题。

(2)活动参与及互动

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需要具体的实践操作和活动来激发大家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在本社区的活动互动模块中(如图4),活动发起者,就某个主题发布活动公告,公告中含有活动主题和具体的格式要求;小组所有成员都能在社区内看到此活动公告,有意愿的参与者可根据活动主题在业余时间动手制作相关的知识成果图片,上传到活动中心;小组所有成员都能够在活动中心看到所有参与者的知识成果展示,可就相关知识点进行反馈互动交流。

3. 模式特点分析

(1)成员异质性——“职前”、“职后”互动

该虚拟社区在成员组成上与一线教师形成了互动。黄荣怀在多年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要注重“职前”、“职后”的互 动[8]。师范在校生和在职教师这两个成员分类,在很多方面具有异质性。所处的生活和职业环境、教学实践经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据上文理论基础中有关团队异质性的论述,社区成员的异质性会增添团队的活力和团队绩效。不同的职业背景和视角会对他们的教育技术建构产生重要影响。因其“职业角色”,在职教师的视角会更多体现在教师视角或者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方面,师范在校生因其“学生”和“准教师”的双重角色,更多的会代表学生的视角;师范在校生优势在于新理论的学习接受,但缺乏一线教学实践;在职教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现代的理论知识支持。二者聚在一起,共讨教学实施的相关知识,则会使教育技术能力建构更全方位和客观。

(2)社区主题——教学设计和数字化学习方式及习惯的培养

教育技术能力涵盖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基于虚拟社区“文字思想交流”为主的特点,我们将该业余虚拟学习社区的主题锁定在“教学设计和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上。“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学活动的体系设计,重在系统和策略知识的运用。虚拟社区在交流该类知识有很强优势,社区学习者将相关教学设计的具体案例以文字、表格或图片的形式上传,并做以文字注释,或者配以实时授课活动图片,供大家鉴赏交流和学习。就“数字化学习能力”方面,考虑到虚拟学习社区本身就是一种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体现,依托于一种数字化学习方式去学习分析其他的數字化学习方式,在形式上会有或多或少的相关性,在理解上更容易些。

(3)意识层面——提高对教育技术重要性认识和促进教师角色意识形成

相关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教育技术能力在未来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整体重视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仅作为一门普通的公共必修课对待或仅仅是因为感兴趣。因和一线教学改革大背景有一定脱离,仅仅靠课堂授课老师的教导,来培养这种意识层面的重要性认识是比较难的。根据心理学态度改变理论,圈子里的权威人士更容易触动其他人态度的改变。在职教师在师范生眼里已是有经验的权威者,二者互动,师范在校生能从在职教师那里获得比较多的一线教学改革的事宜,容易使他们从未来教学岗位的视角重新看待教育技术并意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其教师角色意识得到适度增强。

(4)实时学习记录——电子学习档案

大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急需教学和评价方式做出变革。特别是面临现在很多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的弊病,教育技术学作为改革的前沿阵地,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过程性评价。该社区形式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种改革需求。每个人有自己的空间,可以上传作品,可以分享经验,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实时学习记录和建立电子学习档案是对学习者学习评价的较好方式。

四、案例分析

1. 平台搭建

该混合虚拟社区主要依托“好看簿”社交网站,以“未来教育家”小组形式实现。“个人空间+小组聚合”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在庄秀丽老师,黄利峰、汤富源等老师的大力推荐下,已有很多教师群体组建了自己的教研小组,如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研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小组等[9]。在笔者积极邀请下,目前社区中在职教师群体对象来自于全国城市教师也有乡村教师,任课科目也不统一,教龄也有很大的差异。鉴于该研究属模式创新探索实验,社区中师范在校生群体主要是来自于华中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共有30位在校师范生加入了该团队,加上前期邀请的8位一线教师,小组成员共为38人。

基于社区组织与自组织原理,笔者作为社区中小组长,负责对社区一些日常事务的管理,也会根据学习社区主题,发布一些活动和话题,以调动大家的活动积极性。根据社区“提高教学设计和数字化学习能力”学习主题,其内容策划具体事项如下:

2. 小组成员使用心得

经过一个学期的社区发展后,笔者对社区发展情况进行了后期分析。对小组成员中的一些师范在校生做了非正式的调查访谈,访谈问题大致为“你怎么看待好看簿‘未来教育家’小组?”、“你会经常进去浏览或者写点什么吗?”、“你会去访问小组中教师组老师的空间吗?您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这个小组对你哪方面的能力提高有帮助?”,访谈重点聚焦在其社区使用的心理感受,结果整理归纳以下几点:

(1)学生成员普遍感觉该小组学术氛围比较强,和平常使用较多的娱乐社交性网站有很大不同。大都聚焦在教学问题上,或者是学习感悟及计划,以及好的知识点分享方面;

(2)学生进空间的次数并不是很频繁。相对娱乐性质的社交网站,对这种学习性质的社交网站不是很适应,很多时候想不起登录。说明了与娱乐性社区相比,学习类社区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有限的;

(3)通过浏览教师空间和评论交流,体验到教师较强的专业精神,感受到做好一名现代化教师很有压力,需要付出很多心思和精力;

(4)教师们对教学生活的图片记录,使他们对一线教师生活有比较直观的感受;

(5)反思水平提高。刚开始只是一味抱怨课堂的乏味,并不知道该去反思什么,后来在理论课学习以及小组中老师的教学反思中逐渐理清思路;

(6)对教育技术重视度提高:认识由“DV摄影”课转向“教学中的技术策略、怎么做效果更好”转变,由公共选修课到教师教育必修课转变;

(7)对教学设计某些模块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学习者分析。一线教师和学生接触比较多,对学生的一些年龄特征和学习接受水平等都比较了解且相对更为真实,使师范生在做教学设计实验时对学习者分析方面更为妥帖。

3. 社区成员参与度分析

(1)社区成员参与度分析

笔者对社区中的活动做以归类,共分为以下五种:发表评论,收藏故事或者活动,参与活动,发表日志,发表故事。对社区半年来的活动情况做量化整理,各活动的活动频率如图5、6:

图5为小组所有成员的活动频次统计表,前8位为教师,后30位为学生,可以明显看出教师组总体的活动频次要高于学生组,师范在校生参与积极性和优秀教师差距还很明显。图6是学生S组、教师T组各活动频次均值比较图,教师组在“发评论”,“收藏故事”等活动上的频率远高于学生组,特别是“发评论”活动事件。明显看到教师组和学生组对小组“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都不高,或许和需要付出较多精力有关系。

为了进一步考察社区成员的内在参与度,笔者对活动做了内容分析,通过给不同参与水平的活动赋值,最终以直观数据来展现社区成员的内在参与度概况。首先给社区中的5种活动赋值,根据其所付出的脑力劳动量和思想参与的深度,制定如下量规:

从图6可以看出,学生组和教师组在“发日志”和“发故事”两种活动频率上的差别是非常细微的,但对参与度数字量化后,S组和T组在上述两种活动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笔者在对“发日志”和“发故事”活动上依据其发表的内容以及付出劳动量的多少分别将其化为了两个等级,由此也就可以判断出,虽然教师组和学生组在“发日志”和“发故事”两类活动上的活动频率上差别很小,但其参与等级是有差别的,图7、8两群体在各活动上的得分均值即显示了上述差别的原因。由图8可以明显看出,在上述五种活动中,在“发日志”和“发故事”两类活动上,教师组的整体参与度要大于学生组,但在“发评论”此项活动上,二者差异很小。教师组和学生组“发评论”活动均值分别为1.73和1.99,在笔者设定的两类等级中,处于评论1级和评论2级之间的中间水平,表明了社区成员在评论方面的参与性还是比较高的,较深等级的评论次数虽和一般性评论次数有一定的差距,但其频率还是比较高的,这可能和社区较浓的学习氛围有关。发表日志活动上的均值分别为5.41和6.32,相较于日志1级的3分和日志2级的10分,其日志等级还是比较低些,较深入的教学思考或评判性思维还是比较少,日常学习计划和简单随感比较多,但整体上教师组比学生组参与度上要高些。

(2)社区拓扑结构——社会网络分析角度

将社区成员之间的互访和评论等行为作为交互指标,笔者对社区成员之间的交互情况做了数据记录,以矩阵形式体现,若A进入了B的空间访问或者评价留言等,相应的空格位置就记作1,否者记为0。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社区成员交互关系图9:首先整体上来讲,该交互结构比较合理,中间部分成员的联系较为紧密,外围的一些成员的社区交互度比较小,没有特别极端的孤立点存在,也没有比较明显的结构洞出现,但交互密度不是很高。进一步分析内部较紧密的社区成员时发现,除了doris为小组组长,其它入度比较大的成员较多属于教师组,如Tom老师,hnzhbin,希月天等。doris作为小组组长,和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其自然会成为社区中的核心成员之一。從入度较大的多为教师组成员这点来看,在这样一个教师和师范生的群体里,教师组的影响辐射力还是比较大,和前期的预设有一定程度的符合,也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建设该类社区的意义,即用教师的经验行为等去影响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及相应行为的建构。

4. 发展建议

该混合社区虽然对于师范在校生的教师意识提高有一定积极作用,提高了他们运用技术表达、反思学习的能力,在师范在校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途径上可以说是一种积极探索。但师范在校生的积极性并没有完全调动起来,笔者在总结该社区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1)因笔者前期探索实验的社区参与原则是“完全自愿”,致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建议在未来实践中和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评价体系挂钩,将其作为多元化评价指标之一,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可将课堂授课过程中的活动模块迁移到此社区平台,延伸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3)学校相关部门在小组策划实施过程中,尽量让相同学科的教师和师范生成员组成一组,相近的学习背景在提高交流频率及深度上具有很大影响。

(4)“师范在校生-在职教师”混合社区建立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如教育技术授课组和在职教师培训组做好互动,为二者搭建良性互动平台。

五、结束语

“师范在校生-在职教师”混合虚拟学习社区给在校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媒介平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非正式学习虚拟社区在教师和学生群体中将日益普及,那么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中,尝试将给二者的沟通搭建互动平台,以借用在职教师丰富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将会弥补师范生在校培养过程中的很多不足。诚然,该设想还需要进一步实践数据检验,但“在职-在校”的互动将符合未来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希望能给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新途径的探索带来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马建霞. 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08):40-42.

[2] 杨九民,王继新,李文昊. 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J]. 电化教育研究,2009,(01):103-107.

[3] 李寿君,魏雪峰,姜述遵. Web2.0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J]. 现代教育技术,2008,(09):98-101.

[4] 王莹. 教育技术微博社群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5] 李彤彤,马秀峰. 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实证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11,(09):26-32.

[6] 李兴琨. 团队异质性、团队冲突对团队合作学习的影响[D]. 开封:河南大学,2005.

[7] 金南顺,潘礼尧. 团队多元化对团队绩效影响的研究综述——基于美国学者的研究[J]. 学术交流,2011,(04):122-125.

[8] 黄荣怀,张进宝. 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思考[J]. 信息技术教育,2006,(03).

[9] 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研组[OL]. http://www.haokanbu.com/group/766/

收稿日期: 2012-06-30

作者简介:赵呈领;何青,在读研究生;廖伟伟,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430079)。 万力勇,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430073)。

篇5:教师在校一日要求

规范的工作常规,是做好教师专业工作的重要保证;根据有

章可循,严而有度的原则,制订我校教师一日常规如下:

1、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必须与主管领导请假,以便安排工作。

2、导辅教师提前到校,导辅教师到校后应立即巡视学生的早读及教室、包干区的卫生情况,处理有关事物。

3、教师应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当日的教育教学任务,有事要窜课必须经教导处允许方可窜课。因故耽误的课程应及时给予补上。

4、教师在办公期间外出,应事先到校长室请假,结束后再销假。

5、教师在校期间,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正,避免举止懒散,零食满桌,聚众闲聊,窜办公室等情况。不得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

6、教师上班期间不得饮酒;不得在教室内吸烟;不准在上课时间接打手机(手机应关机);不准坐凳子讲课。

7、开会、学习时,要准时参加,且要关闭手机,确保会议的效率。

8、班主任每日按规定时间放学,并检查本班的门窗等设施,必须在学生离校后自己方可离校,并做好过马路的护送工作,确保安全。

篇6:教师在校工作证明书

_____同志,女,汉族,______年______月出生,现年______岁,______年毕业于______专业,本科学历,______年______月经人事局招聘至我校工作至今,教龄______年。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思想积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工作踏实,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成绩优秀,年度考核名列前茅,近五年来未受过任何处分或处罚。经审查,符合城区学校选调教师条件。

学校负责人意见:________________

学校(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教师在校工作证明范文

______同志,女,汉族,______年______月出生,现年______岁,______年毕业于______专业,本科学历,______年______月经人事局招聘至我校工作至今,教龄______年。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思想积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工作踏实,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成绩优秀,年度考核名列前茅,近五年来未受过任何处分或处罚。经审查,符合城区学校选调教师条件。

(附)近三年年度考核成绩:

学校负责人意见:学校(盖章):

20xx年7月1日

教师在校工作证明模板

姓名_______,性别,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年_______月专业普通全日制教育学历(中师、专科、本科)毕业。_______年_______月该同志在我局申办教师资格证。

经审核该同志的申报材料,符合_______教师资格证(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认定条件,任教学科_______,教师资格证号码_______,教师资格证正在办理中。

特此证明

颁发教师资格证书教育行政部门盖章: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备注:

1、出具证明的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认定的有关政策,凡出具虚假证明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2、该证明信息招聘机构将登陆中国教师资格网进行查询核对。

教师在校工作证明

兹有我校教师________,男/女,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该教师于 ____年____月--____年____月在我校担任历________学段________科教学工作和________年级班主任工作。

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________学校

上一篇:梁鹏述职报告下一篇:夏花之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