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教指南

2024-05-10

幼儿家教指南(通用10篇)

篇1:幼儿家教指南

幼儿家教指南

一、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1.理解孩子幼儿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以无意注意为主,自制力差等等,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兴趣,且兴趣不稳定。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多读一点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方面的书,从理论入手了解孩子,只有理解了孩子,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2.尊重孩子幼儿也有自我意识,有一定的自尊心。家长在平时,要时时处处注意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平等的人来对待,切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或使自己以一个“家长”的面孔居高临下地出现在孩子面前,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愿望和选择,才能使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3.相信孩子父母对孩子的信任,不久能增强孩子的信心,加强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和信赖,同时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在平时,父母要坚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交谈,利用假期和孩子一起郊游,沟通感情,加强彼此的信任感,同时注意及时肯定、鼓励孩子的优点、进步;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要耐心教育,切忌轻易训斥和打骂孩子。

二、如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幼儿除上幼儿园以外,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的正常发展常常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睦友爱、热情温暖、舒适优美的家庭和争吵不休、冷漠寡情、环境脏乱的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智力开发、品德培养和身体发育将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前一种环境将使幼儿活泼开朗、好学上进和体格健壮,后一种环境将使幼儿孤独怪僻、任性放纵和身体虚弱。

一般认为,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应该是:父母首先应尊重老人,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之间应互相尊重、关心和照顾,创造一个温暖、欢乐的家庭气氛。和孩子相处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才能因势利导,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篇2:幼儿家教指南

做为一个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成功、成才?在之前,这些问题我即便是想,也是在脑中一闪而过,不曾细细地考虑过,更不曾用某一种概念和方法指导自己去行动过。

《家教指南》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读了《家教指南》,我才似乎猛然间意识到自己是在盲目的教育孩子,从未有目的地认真探索孩子身上有哪些优缺点,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孩子的哪种特长,或用什么方法解决孩子存在的某个问题,或作为家长应该改变什么从而去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自己的孩子。

篇3:都市幼儿家教热的社会学分析

1. 市场的推动———买方、卖方、中介三者合力推动幼儿家教的产生

首先, 作为买方, 幼儿家长请家教主要是为了孩子的发展。笔者经调查发现, 大多数家长请家庭教师是为了对孩子进行兴趣多样化的启蒙, 认为兴趣对孩子今后的人际交往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认为学幼儿教育的大学生专业性强, 而且富有活力, 可以深入家庭, 为孩子设计多样化的环境, 刺激孩子潜在兴趣点的萌发。此外, 有的家长是迫于小学入学考试的繁多题型, 请家教为孩子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以期顺利通过考试;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平时在幼儿园功课跟不上, 想请家教帮孩子补课;也有的家长无暇照顾孩子, 请家教做孩子的玩伴, 即陪玩;有的家长请家教为孩子进行特殊技能的专业辅导, 例如钢琴、英语、围棋等。

其次, 作为卖方, 大学生申请做幼儿家教也有自己的想法。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群体, 有必要尽早学会独立生存, 而做幼儿家教的兼职工作正是使自己在经济上获得独立的良好方式。另外, 幼儿家教大多点名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这为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该专业某研究生就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在校获得的知识主要是理性知识, 只有进入现场亲身体验了, 才能深刻地领会书中的理论, 使之与实际进行碰撞和磨合。”对此, 有学生幽默地将做家教比喻成“受尊重的间谍”, 即进入家庭挖掘幼教信息, 亲身体验现实中的幼儿家庭教育的状况、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情况等。

再次, 为买卖双方搭线的中介机构也是促成幼儿家教火热的重要成员。这些机构一般设置在高校附近, 内部职务分配明确, 有家教信息搜集人员、接待人员等, 他们盈利的主要来源就是大家常说的中介费, 一般在50~100元不等。另外, 随着网络的普及, 很多家教中介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家教网站, 吸引网上冲浪者的眼球。

2. 双薪家庭比重增加, 独生子女呼唤幼儿家教的陪伴

自古以来, 养育孩子是妈妈的天职, 至于请家庭教师, 那是富人们做的事情, 平常老百姓根本不敢妄想。但是, 现代都市平常家庭也请家教, 这与当今的社会形势息息相关。

首先, 社会早已倡导女权, 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已经被时代唾弃, 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现代社会, 女子不再满足于婚后就放弃事业, 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 她们更希望自己有一份工作, 从而摆脱对男人的依赖, 寻求经济独立, 真正地实现男女平等。某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对5000余名职场女性参与是否愿意当“全职太太”的调查中, 七成职场女性对“全职太太”说“不”, 她们希望在职场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获得更多的发展, 甚至有人认为“如果选择当‘全职太太’, 则是女性社会地位的倒退”。[1]

其次, 随着高节奏生活的到来, 年轻父母的工作压力剧增, 男人独自挑起家庭的担子已不堪重负, 需要女性经济上的支持。如今的高房价对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来说着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大多年轻的夫妻都是靠贷款买房, 每个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投入工作, 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危机。

再次, 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了家庭结构。经常听长辈们提到自己的童年, 那时候父母在外工作, 哥哥、姐姐就充当父母的角色, 带着弟弟、妹妹玩耍、生活, 那个时代的孩子很少有孤独的感觉。如今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 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 他们在家庭生活中缺乏同伴的交往, 都市中的孩子甚至连邻居也很少见到, 他们的孤独可想而知。

基于以上原因, 很多家长在填写家教信息时, 倾向于在求教项目里填“陪玩”, 希望家庭教师做孩子的玩伴, 耐心听孩子内心的倾诉、表达, 并培养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从而弥补自己对孩子的亏欠。

3. 隔代教育问题频发, 年轻家长期待幼儿家教的帮助

一般情况下, 在都市安家的年轻夫妻在养育孩子之后, 如果夫妻双方工作繁忙, 采取让爷爷、奶奶来带孩子的方式是比较常见的, 但这种做法在实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 隔代教育的实现障碍重重。一是对于那些在异地安家的年轻夫妻, 把远在他乡的父母接到城市, 会割断父母与故乡的联系, 如果让年迈的父母从一个习惯的地方长期搬至另一个陌生的环境, 这对父母而言是一种折磨, 对子女而言更是一种不孝。二是有的父母也许还没有退休, 在家乡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 如果为了照顾小孙子 (女) 而放弃原来的工作, 似乎有点得不偿失。三是有的小夫妻俩本来买的房子就不大, 不够父母长期居住, 这也为这种方式的实行设下了障碍。

其次, 隔代教育的实施问题重重。关于隔代教育, 学者专家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 对隔代教育持否定和怀疑态度的研究占较大比重, 他们分别从隔代教育对孩子生活、思想、学习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隔代教育与双亲教育的碰撞等方面揭示了隔代教育的弊端, 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甚至直接提出, “隔代教育不如将孩子送托儿所”。

因此, 很多年轻父母迟迟不敢将子女完全交给爷爷、奶奶照顾, 他们认为请家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 一方面家教可以代替爷爷、奶奶接孩子放学并陪伴左右;另一方面家教专业性强, 可以为自己的孩子提供科学的教育。

4. 班级授课制局限性颇多, 家长渴望幼儿家教因材施教

个别教学的形式在班级授课制产生之前是主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古代皇子、贵族等权力阶层都曾受过这种形式的教学。16世纪末期的西欧,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 原本的限于一对一、一对少数几个的个别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工业时代“标准化”“规模化”的需要, 发展的社会迫切需要大量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标准化的劳动力。工业社会对于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与原本有限的教师、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 成为制约教育发展和社会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因素。班级授课制因其多、快、好、省的特点, 很好地解决了这种问题。“既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人才的需求, 也保证了知识传授上的延续性和系统性。”[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 使班级授课制逐步走向科学, 并使之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推广开来。

班级授课制从其产生至今, 以其合理性以及原本个别教学所难以企及的优势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其局限性也渐渐凸显出来。由于教学中的师生比例扩大, 每个学生的受关注程度下降, 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被忽略, 许多发展一般的孩子成了班级的受忽视群体。“‘因材施教’在两千多年前孔子那里取得了突出成效, 而在我们今天的教学中却流于形式。”[3]每个孩子都是家长心中的宝贝, 幼儿家教一对一的辅导模式因其关注幼儿个性、因材施教, 因此有效地弥补了班级授课的缺陷, 深受家长的青睐。

5. 高考指挥棒神气十足, 小学入学考试给幼儿家教铺平道路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都具有不同的多元智能结构, 教育应该多元化。由于高考指挥棒的无形影响, 我国学校教育教学还是一如既往地为了应试进行着, 学生学业最终进展得如何也只能通过神圣的高考来丈量。因此, 很多中小学校, 甚至下延到幼儿园的教学,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高考的影响。

实际上, 幼儿园升小学的入学考试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据一位幼儿家长透露, 幼儿升小学考试主要有数学题, 语文组词、造句, 英语字母的默写和简单单词的认知, 还有才艺展现, 考完后根据成绩进行分班。他的孩子平时对幼儿园上的科学课很感兴趣, 父母也很支持他的探索, 唯一不足的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滞后, 老师也多次建议要加强练习, 否则通过小学的入学考试会有危险。为了能顺利进入小学, 家长为孩子请来了家庭教师, 要求教师根据入学考试的题型对孩子进行训练。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 他们作为家庭教师也深知兴趣对学习的重要影响, 不忍心强制幼儿学习, 但面对高考指挥棒挥舞下各级各类学校的应试举措, 他们只能叹息。

都市幼儿家教市场火爆, 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的出现解决了幼儿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对家长而言, 幼儿家教帮助年轻的父母摆脱了因为不能陪在孩子身边而产生的内疚感,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年轻的父母, 使他们能够安心上班, 积极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对幼儿而言, 有了大哥哥、大姐姐的陪伴, 他们孤独的内心得到了抚慰, 而且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到很多新本领, 这是他们最开心的。对从事幼儿家教职业的大学生而言, 他们在保证经济独立的同时, 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但家长们切勿盲目跟风, 一定要摆正心态, 在肯定了自己确实有需求的情况下再做决定, 毕竟家庭教师不能完全代替家长, 对孩子来说亲情才是对心灵最好的抚慰, 家长们一定要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参考文献

[1]祝红艳, 把冉.智联调查:七成职场女性对“全职太太”说不[J].走向世界, 2009 (33) .

[2]章雨龙.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及其弊端探析[J].内蒙古教育, 2008 (10) .

篇4:幼儿家教指南

一、“幼儿家教热”现象背后的原因

家长给孩子请家教是为了什么?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为了让孩子从起跑线一直赢到终点线。父母希望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社会所认可的拥有各种美好品质与能力的人,希望自己的子女在未来能成为社会中积极的一分子。家长们所抱有的这些期望都无可厚非,但是错误的是,不能为了将来的生活而牺牲当下的美好生活。殊不知,家长的用心良苦也会给孩子带来负担、苦难与被动。

“幼儿家教热”现象背后也反映了家长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也是家长的无奈之举。现行的教育体制、入学要求“逼迫”家长们不得不对孩子提早进行学前学习。否则,正如某些家长所言,“要是现在不尽早学习,将来上了小学,孩子就会成为不正常的学生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父母、老师因孩子对所呈现信息的迟钝反应而忧虑、担心,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成人那种想在一瞬间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所有认识一股脑地塞进儿童脑袋里的狂妄和无知。”

因此,一方面,教育体制的不完善、社会生存现实的压力使得家长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帮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深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家长们、甚至是整个社会的观念问题,即他们是如何看待儿童、如何看待儿童的生活、如何看待儿童的发展的。

二、“幼儿家教热”现象透射出来的家长“儿童观”与“教育观”

(一)儿童是无能的

家长请家庭教师的目的是辅导孩子学习。反过来说,他们认为儿童自己是没有能力进行学习的,必须由教师来教。儿童真的没有能力进行学习吗?“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那么,儿童究竟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呢?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把整个心灵先给孩子》一书中指出,“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儿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自然发展的顺序会引领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成长。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这种自发的学习。

儿童生来就是一个主动的个体,大自然就是他们精神生活的源泉。儿童需要学习,发展智力,然而儿童的学习不应该脱离大自然、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活动;儿童获得的知识不应该是死记硬背的无意义的,应该实际生活中的活知识。

(二)儿童是属于成人的

在孩子的教育与学习的问题上,孩子似乎永远没有自主权。父母的决定可以代替孩子的决定,父母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孩子就应该在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上奔跑。家长给孩子请家教,要求孩子学习拼音、汉字、外语、诗词,孩子没有反对的权利,只能接受。因此,现实常常是“一个儿童或被命令去做它厌恶的事情,或被明令禁止去做他所喜欢的事情。”因为,父母觉得这是为了孩子好,这是对孩子爱的表现。然而,父母却没明白“正确的爱应是恰当地对待正在成长的孩子的自然结果,而不是贯穿在各个阶段所刻意追求的东西。”

家长往往认为孩子是属于成人的,尤其是家长的“附属品”,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有绝对的决定权和包揽权。在家长们看来,“为孩子做决定”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儿童生活在一个由成人主宰的世界里,他们只能是被动的、受压制的、没有自由、没有决定权的。

(三)儿童的潜力是巨大的宝藏,要尽早挖掘

儿童的潜能确实是无限的,不可估量,难以计算的。但是,“要让儿童结出‘善果’来,我们也需要‘导其根器’,需要尊重儿童自己的生长规律,满足他成长的一系列阶段里相应的需要。这样,到了应当开花结果的年龄,他会自然而然地大有收获的。”而不是揠苗助长,一味追求“提早教育”、“超前教育”。

儿童还是儿童,是一个发展还不完善的个体,他需要时间去发展成为一个人,一个完整、独立的人。“要尽可能让他的心闲着不用,能闲多久就闲多久。”父母不能随心所欲,按自己的欲望对孩子进行“修剪”和“训练”;而是要学会等待,等待儿童的“精神器官”自然地发展成熟,“自然不强迫任何事物去进行非它自己的成熟了的力量所驱使的事。”。让孩子按自己的、自然的方式去生活。正如卢梭所言,“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四)儿童将来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许多家长为自己辩解的,“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让孩子将来生活的更好。”不可否而,儿童未来生活的幸福与否至关重要,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孩子将来的生活而漠视他们现在的生活啊!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也决定了他们想象不到未来的生活,他们感兴趣的是现在的生活、此刻的生活,而我们成人却偏偏本末倒置。

杜威在其著作中也多次论及儿童“目前生活”的重要性,让孩子牺牲玩耍、游戏、打闹的时间去学习外语、汉字,“这种情况所导致的后果,即使不是儿童心智的窒息,至少也是一种压抑。”进一步说,儿童“现在的生活”与儿童“将来的生活”并不具有可比性,两者对于儿童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牺牲儿童美好童年时期的同时,并未给儿童带来多么美好的未来,相反,这容易造就一批有心理缺陷的成人。

目前大肆兴起的“幼儿家教热”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短暂的现象。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与入学制度下,幼儿家教仍旧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要改变这种现象,一方面,教育体制与入学制度要做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家长及整个社会的观念改变是关键。只有从根本上扭转家长们对儿童的“儿童观”、“教育观”等教育观念,才能从根源上消除这种“反儿童本位”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杨日飞.从现代儿童观立场看儿童“保护”的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9(7).40.

[2]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唐其慈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32.

[3]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M].杨汉麟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18.

[4]刘晓东.解放儿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2.

[5]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97.

[6]夸梅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9.

篇5:幼儿家教:如何给孩子进行家教

对孩子应爱严相济,通过良好的交流沟通,言传身教,情感互相支持,使孩子在家庭中的核心支配地位变为教育者地位和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孩子和家长都可以参与到家庭事务中(当然参与的程度是有区别的)。这种新型的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孩子由个体的家庭环境向学校的集体环境适应与过度,从而能够避免在家、在校不同的习性和表现同时存在。

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同事存在,长期不能接轨、融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长与学校的交流不够。家长与老师彼此不了解孩子在对方环境的各种习性和表现。对此,家长与老师应加强交流沟通。这一方面过程中家长应该采取积极态度,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不仅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更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言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对孩子在学校的所作所为有一个总体把握。如发现孩子在校、在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应与老师共同努力。如老师了解到孩子在家的种种性格缺陷,在校可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教育。相反家长如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种种优秀表现,在家就应该加以鼓励,并反问孩子在校表现的这样好为什么在家表现不好呢?另外老师和家长还应该了解到孩子两种不同表现产生的原因,帮助孩子积极调适心理,使得孩子两种不同表现接近,最终接轨融合。

学校应加强孩子的心理调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对自卑、孤僻、抑郁、任性、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孩子加以教育关心,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大多数人认为,“人刚生下来都是一样的,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的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者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到,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当然,这样的观点也有其片面性,它在强调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的作用时,忽视了他们在天赋上存在的差异。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两只小狗,它们由一母所生,并由母狗把它们一起养大。但是。两只小狗却完全不一样,其中一只狗聪明伶俐,另一只狗愚蠢痴呆。这种差异完全是由于它们的天性不同造成的。

而另一个例子则证明了相反的观点。

有两匹长得一模一样的小马。一匹交由一位庄稼人去喂养,但那个庄稼人非常贪得无厌,在这匹小马还没有发育健全时就用它来驮运货物。最后,这匹小马变成了无价值的驮马。而另一匹小马托付给了一个聪明的人,在他的精心喂养下,最后这匹小马竟成了日行千里的骏马。

以上这两则小故事代表了有关天才与成才的两种截然不同相反的观念,前者强调的是天赋,认为人的命运是有其天赋大大小决定的,而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与此相反,后者则几乎视环境的作用为 万能,天赋的作用则毫不重要。

自古以来,在关于孩子成长问题上,很多人更倾向于第一种观点。

篇6:幼儿家教

爱与尊重——培养健康快乐宝宝

初为父母,谁都希望自已的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当工作完毕回家之余,如能听到孩子欢声笑语。您是否会有无以言表的轻松?

可有一天,当您兴冲冲跨进家门,却看到孩子垂头丧气,清神萎靡,甚至哭泣。可如何也不愿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你是否会无比耽心?

如何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就成了所有父母关心的问题。

一 适度爱。爱是所有家长具备且倾注一生去付出的。只是要把握好这个度,不过分宠爱,溺爱。就比如玩具,有人发现把孩子玩具收走一部分,他反而会玩得更好,更快乐。也就是爱别太多,别泛滥。

二 蹲下来。我所说的蹲下来是用孩子的角度去想,去做。比如很多大人总说怎么这么大了连牙都刷不好。那我们试着用我们不常用的那只手刷牙就明白了。我们做了那么多年的事当然得心应手啦。而孩子对所有的新事物不都是初学者吗?

三 走过去。孩子为什么有话不愿告诉我们。想想我们是否常对他训斥,责备,唠叨呢?作为家长需与他成为朋友。记得我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时总是要老师陪他。老师发现他是缺乏安全感。于是在跟他玩游戏时,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老师和妈妈会跟他玩。他不知道别的小朋友是不是愿跟他玩。于是有意引导他主动去交朋友,再加上老师妈妈般的爱。孩子很快就度过了那缺乏安全感的不适应期。

四 放开手。在家中我们是不是爱他,觉得他还小就事事包办。其实我们家长应给孩子适度的空间让他去做,不用担心。因为没有谁天生就什么事都会的。所以尊重他,相信他只会越做越好。

五 多鼓励。当然这鼓励不是一句空洞的“你真棒”喔!要有实质的内容的,比如哪里做得好等。还是刚上幼儿园,吴老师告诉我,他不怎么会拿笔,让我看看能否在家教他用蜡笔学画画。我从叶老师说的“只要孩子肯拿笔,就值得表扬”中得到启发。于是在他学用笔的过程中给予表扬和小奖励,再适度的批评指正。现在他画画可是常受老师表扬的。

六 做学生。我常问孩子今天老师教你什么啦,你能不能教教妈妈?妈妈也想学。孩子在幼儿园就学得特别认真。因为他知道妈妈也想学他的本领呢。

七 重身教。父母是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孩子的模仿力又超强。模仿的对象就是最常与他相处的人,如老师,父母,同学等。例如一个二岁多的小孩就能“出口成脏”,他的社会关系很简单,基本就是家庭成员。那他的“三字经”是从哪学的? 所以家长一定要记住“身教重于言教”,严于律已,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有句话叫“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对孩子同样适用。我们给予孩子爱与尊重,孩子也会给予我们爱与尊重;大人们如何做事,做人,孩子也会如何做事,做人。

篇7:幼儿家教论文

宁波市姜山幼儿园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于家长们孩子教育难的抱怨早已不再陌生,似乎幼儿的家庭教育问题已普遍成为家长们头疼的问题。其实,孩子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追根溯源,其原因恰恰在家长。

一个人从出生的第一天起,接触的人类社会便是家庭生活,受到的最早教育就是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就是“生命教育”,而家庭中的父母及每一位成员都是对孩子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初、最早的老师。在这个家庭环境中施与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家风,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并对其一生产生影响。因此家长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有效措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那么怎样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从而取得家庭教育的实效性,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最基本的原则:

一、营造和谐良好的家庭教育气氛

孩子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家庭这样一个环境氛围里,在上幼儿园 之前,孩子几乎把90%以上的时间都花在家庭里,而这段时间是幼儿建立优秀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接受幼儿园教育后,家庭对于孩子来说依旧是心灵最重要的依靠港湾。心里学家怀特指出: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家庭氛围至始至终对幼儿教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往往表现为特别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在希望面前呢?有的家长召集一帮人在家里稀里哗啦垒长城、打扑克、大声说话,而有的家庭父母吵架、婆媳不和,这些不良的家庭气氛都会在无形中给幼儿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和不平衡。可想而知,这样的环境,即使孩子本身是很平和的性格,也变得躁起来,甚至会见到孩子天天皱着眉头、紧闭着嘴巴等不该在幼儿身上见到的现象,也同时慢慢出现了家长口中说的“太好动、不乖、管不牢”等等现象。

让我们相反来看,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妈妈天天用温柔的微笑来面对生活中的每个人,细心的妈妈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空时就在家里放些轻音乐,让音乐悠扬的在整个家里游动,这样的氛围能不让孩子静下心来吗?

二、以身作则

我发现在家长中很多人有一种倾向,就是想通过言语来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而且她们大都是用警告和命令的口吻去对待孩子的。什么“这样做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妈妈不喜欢”、“玩了之后,要把玩具收拾好”等等。父母们以为这是在进行家教,却往往收不到任何效果,孩子该怎样还是怎样,其实,在这样的言语下,即使孩子照家长说的做了,也是不情不愿,在孩子幼小的心里也会慢慢积累不愉快的情绪,甚至逆反心理。

有一个案例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健健的母亲是一位一丝不苟的人。从婴儿的时期起,当健健一醒来就马上换下睡衣,并把脱下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甚至到了晚上,她也把脱下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以备第二天早晨用。因此,健健也一直认为早晨起床后就要更换睡衣,并且即使不能肥脱下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也仍想着去整理它。任何事母亲都不必从头到尾地去教他,健健早就已经完全掌握了母亲的习惯,爽朗快乐的每天早晨可真是从这里开始的。

以身作则,就是说家长要以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出榜样,光说是不行的,孩子早已厌烦。很大程度上来讲,幼儿的教育是不用言语的。在另一方面,以身作则还要求家长要说到做到,对孩子这样说,而实际做的时候,自己却是另一个样子,这也会造成孩子的疑问和对家长的不信任。

三、摆正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

初为人父母,家长们缺少教子经验,往往有种不知所措之感,会表现得或者严肃,力求让孩子尽快进步,在这种压力下,孩子的表现,已是种畸形的表现,孩子每天惊恐于自己如何做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或者过分宠爱,希望不让孩子受到任何伤害,而在这种宠爱下,孩子的发展是自由了,但往往会过于释放,没有了任何的限制,同样也会遇到问题。爱也是有学问的。正如高尔基说:“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家长对子女既要爱,又要教。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幼儿在家长心中的地位,也是在家庭中的位置。幼儿在家庭中的适当位置应是不过分受宠也不被轻视。

有一个家长从小就把儿子当成家庭中的一员,尊重他的意见,当他需要与大人交流时,大人放下手中事,陪他玩一玩、谈一谈;有时大人也故意犯点错误,让儿子指出来,并很虚心地接受儿子的意见。这样,儿子从小就觉得自己有一定的地位,而对大人的批评也易接受。家长们回想一下,当带孩子出门时,遇到熟人,是不是总是抢先一步催促孩子:“这是小王阿姨,快向王阿姨问好。”“这是张叔叔,问张叔叔好。”这种情形多了,孩子会感到难堪并产生依赖心理,认为一切都有家长安排,自己当然也就无需思考,像吊线木偶一样无法真正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没有放正孩子地位的情况。如果家长真正尊重孩子,把孩子放到平等的地位,就不会这样催促孩子,就应该适当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这样孩子的主动和独立性格也就慢慢建立了。

又如,六岁的孩子对着爸爸大声疾呼:“我的游戏机怎么不能玩了!”爸爸过去一看,只是游戏机和电视机的连线没有插好,顺手帮他插好。其实,父母完全可以利用每一次这样的机会,告诉孩子,他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譬如,在以上的事例里,爸爸发现问题后不如对孩子说:“我来看看说明书,你按照我说的去检查好不好?”这样就自然地建立了一种合作关系,以平等的态度,而不是“你不会”的弱势态度来对待孩子,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篇8:幼儿家教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颁布的, 它为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依据和指导。《指南》对于幼儿园保教工作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全面推动幼儿园保教工作具有指导性。

导向定位:科学保教的方向引领

导向———《指南》的性质

《指南》是引导我国3岁—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文件, 它对幼儿园保教工作起着导向作用。《指南》引导教师及家长了解幼儿的基本发展规律与特点, 在教育过程中建立对幼儿的合理期待, 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 从而进行科学的保教。《指南》正是通过这种导向, 表达国家对幼儿教育的质量要求。

导什么向———《指南》的目标

《指南》的目标直接指向素质教育。幼儿教育不能急功近利, 不能盯着知识技能, 给予幼儿的应该是对他现在和未来都有用的东西。《指南》在“说明”里非常明确地指出“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怎么导———《指南》的目标体系与教育建议

《指南》的方向引领主要是通过以下策略来实现的:提出一整套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目标体系是基于科学研究, 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 是3岁-6岁幼儿普遍应该达到的。不管东部还是西部, 不管先进还是落后, 都要照着做。目标是每个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方向。对于教育者来说, 就是要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引导下, 促进幼儿去努力, 去发展。

板块构建:科学保教的内容体现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

例如:语言领域划分为两个方面: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也就是说,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要从这两方面入手。艺术领域也划分为两个方面: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强调了艺术领域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 也是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而非技能技艺的学习。健康领域划分为三个方面: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凸显了三方面教育内容:一是身体健康, 也包括心理健康;二是身体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科学领域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方面。社会领域的内容包括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

每个方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与发展目标, 分别对3岁—4岁、4岁—5岁、5岁—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共32个目标。二是教育建议, 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 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 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共87条教育建议。

五个领域既是幼儿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内容领域, 也是幼儿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幼儿通过这些领域的学习, 获得身体的、社会的、认知的、语言的、美感与表现等方面的发展。这种与《纲要 (试行) 》一致的幼儿学习内容的五领域结构有利于教师实践中的操作, 避免实践层面的混乱。

面对《指南》的五个领域, 幼儿教师可能有这样的困惑:实施《指南》还需要再贯彻《纲要》吗?其实《指南》与《纲要》在对象、层次、内容、功能等方面是不同的, 不能相互替代。不宜把《指南》简单地看作是《纲要》的细化。《指南》的实施将推进《纲要》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二者将共同促进幼儿园课程及幼儿教育的改革。

目标体系:科学保教的操作指南

《指南》的五大领域和相应的块面 (子领域) 让我们了解保教工作的涵盖内容, 知道从认知、健康、社会、艺术等方面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指南》对幼儿教育的导向功能则集中体现在目标体系上。

《指南》目标以条目的形式呈现, 按领域、按年龄, 把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向一一呈现, 清晰明了。它像一本科学保教的操作索引, 把教育期待与要求、教育方式方法、适宜的教育内容作细致周到的表达。

目标体系对保教工作的具体指导体现在四个方面。

1.广义学习观的引领。《指南》很多内容是关于喝水、扣纽扣、洗手、交往、礼貌等, 在教师心目中, 这些属于生活, 怎么能算学习?这正是《指南》倡导的广义学习观。生活, 不仅是幼儿学习的方式, 也是学习的内容。幼儿生活的所有方面, 包括吃喝拉撒、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环境与问题, 都是重要的学习。生活是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 与上课、游戏、运动同等重要, 幼儿参与到生活中就能够获得有益经验。学习就是发展, 引导幼儿学习达到发展的结果。《指南》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共同的目标导向。

2.通过合理期待, 反映质量要求。《指南》以一整套科学、具体的目标及指标体系, 体现国家对幼儿学习与发展方向的引导与质量要求。

指南的指标体系经过严格的效度检测, 并慎重表述, 它符合我国各年龄段幼儿的大致水平, 具有普遍性、一般性。这些表述通俗易懂, 语言准确, 条目清晰, 层次递进。

研读这些指标体系, 我们可以知道幼儿应该知道什么, 能做什么, 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比如, 小班幼儿“感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的目标, 幼儿大致可以达到:说出物体的大小高低特征、会一一对应数、会手口一致点数、会用数词表达。再例, 中班幼儿“具有一定力量和耐力”的目标, 大致可以达到:双手悬吊15秒、单脚向前连续5米、能快跑20米左右。所以, 指标体系是观察、了解幼儿发展的大致“参照”, 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和把握幼儿在目标方面的发展状况, 根据个体幼儿的特点, 确定适合其身心状况的合理发展目标。如果通过观察或者其它途径, 发现幼儿在某方面的发展与《指南》的描述有差距, 就需要全面地、认真地分析幼儿的现状形成的原因, 反思教育, 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帮助幼儿发展。

当然, 这些指标不是幼儿百分百出现的, 不排除个别性、差异性、特殊性, 应用指标不能绝对化, 尤其不能作为量表、标尺来使用。

3.通过领域核心价值, 诊治教育时弊。《纲要 (试行) 》颁布十多年, 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修正, 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普遍提高。高质量的教育追求永无止境。在实践中, 还有很多问题亟待改变。比如, 为什么游戏得不到落实?为什么还是上不好课?为什么还有小学化倾向?这些问题在《指南》的精神中, 特别在《指南》各领域的核心价值里得到进一步的明确。《指南》告诉我们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游戏的、活动的、生活的, 幼儿的学习是小步递进的。在科学领域, 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探究”, 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强大的动力, 保护与发展幼儿这一宝贵的学习品质, 是该领域的重中之重。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 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语言领域, 当前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是, 忽视幼儿的日常口语交往经验, 把幼儿的语言学习严重地小学化, 误以识字、写字训练作为幼儿语言发展的重点, 将早期阅读简单地等同于识字, 等等。因此, 《指南》强调重点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 提出“愿意讲”“能听懂常用语言”“能清楚地表达”等;在读写准备中强调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在健康领域, 针对当前幼儿体质下降、运动量不足、运动能力低下的现状, 提出了“健康的体态”“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力量和耐力”等目标, 意在引导教师和家长重视幼儿的体质、体能。

4.通过教育建议, 反映教育方法途径。《指南》的每一条目标都有相应的教育建议, 这是《指南》给予教师和家长最直接最具体的指导。它体现出科学的教育方法, 如倾听、鼓励、接纳、支持、创造机会等;体现出广阔的教育视角, 在社会交往、社区活动、班级互动、游玩、参观等活动中获得对社会的认识;体现出成人与幼儿的平等关系, 及成人的榜样、垂范作用;体现出对幼儿主体的尊重, 让幼儿以自己的方法学习与探索。所以, 《指南》像一本贴心的备忘录, 一本实用的操作手册, 为科学保教和家庭育儿提供有效适宜的指导。

指南实施的原则:科学保教的行动规范

《指南》在“说明”部分明确指出, 实施指南要把握好四个方面: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就是《指南》告诉我们的实施原则。

《指南》认为儿童是一个整体, 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整体, 《指南》的领域之间、目标之间、各年龄段典型表现以及教育建议都相互联系, 构成一个整体。学习《指南》就要有整体观, 防止片面孤立地看待儿童发展及目标系统, 要在相互渗透和整合的理念下落实《指南》精神。

《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特点, 但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并体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成人要学会等待, 要学会让幼儿积累, 要会看懂儿童的进程, 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 允许他们以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跨越《指南》的发展“阶梯”。

《指南》强调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严禁“拔苗助长”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要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这三点对应的就是做中学 (直接经验) 、玩中学 (游戏) 、生活中学 (生活) 。教师和家长只有真正懂得儿童的特点和学习方式, 才会珍视游戏和生活的教育价值, 提供与学习特点相匹配的教育。采取何种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与质量。

篇9:挑选婴幼儿护肤品 专家教你6招

痱子粉能不用就不用

儿童医院皮肤科王华主任表示,痱子粉爽身粉,宝宝能不用最好别用。专家解释,爽身粉主要成分是滑石粉,而滑石粉中含有不可分离的铅,铅进入人体内不能很快被排泄,长期蓄积于人体时,有导致儿童铅超标的风险。其次,爽身粉中还含氧化镁等化学物质,气味刺鼻,一旦过量进入呼吸道,易诱发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第三,爽身粉吸水后成颗粒状物附着在皮肤上,若宝宝尿湿,这些颗粒反而可能阻塞汗腺,导致摩擦发红,甚至产生皮疹等。

尤其值得生养女儿的妈妈注意的是,爽身粉极易通过外阴进入阴道、宫颈等处,并附着在卵巢的表面,刺激卵巢上皮细胞增生。国外甚至有研究表明,这可能是诱发卵巢癌的一个因素,最好勤用温水透过的柔软细棉布手巾,拧干后给宝宝擦身。

男婴用护臀霜危害大

最近美国有研究指出,化学物质邻苯二甲酸盐普遍应用于护臀霜,可能危害孩子健康。研究表明:使用护臀霜的孩子尿液中邻苯二甲酸盐的浓度明显偏高。据介绍,邻苯二甲酸盐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并引发其他健康问题。专家特别指出,该物质对男孩影响尤甚。女性在怀孕8~24周期间,接触到邻苯二甲酸盐,也会对男性胚胎的性别正常发育产生危机。国外专家已经证实,邻苯二甲酸盐会使男胎的睾丸激素减少,改变他们的大脑发育和男性生殖器功能。

专家建议 用棉制透气的尿布,勤换勤消毒就可预防宝宝红臀发生。

1 保质期短 因为,保质期越长添加防腐剂的可能就越大,导致皮肤过敏的几率就增大。

2 白色乳液 色素少的产品孩子相对好些。如白色的乳液,因为白色是原色,色素少,孩子过敏几率越小。

3 气味淡的 有刺鼻香味的产品慎用。香味淡或者无味的产品可能含香料和防腐剂少些。

4 液体稀的 儿童护肤品包括浴液、香波都比成人产品要稀,涂在皮肤上很容易抹开,因为儿童护肤品的乳液含水量很高。如果儿童产品涂上之后感觉很厚,有黏稠感,就可能会堵塞宝宝的皮肤毛孔。因此,很稠的儿童化妆品,绝对不能买。

5 泡沫少的 泡沫多的产品可能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儿童用品有细细的泡沫就可以了。

篇10:幼儿园大班幼儿家教知识点滴

还有一年孩子们就要毕业了,为了使幼儿能顺利自然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老师需要和家长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让幼儿在心理上、行为上做好入学准备,在思想上克服以往漫无目的的玩耍,开始关注有目的的,有系统的学习,在生活方面,克服依赖性,培养独立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着手准备:

1、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家,希望家长门让孩子们能自己的事自己做,克服依赖性,培养自立能力,这样也是培养幼儿好学精神的第一步。还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的地方,书包、作业本、文具以及老师要求带的东西,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整理,父母可指导,但不要包办代替。

2、培养幼儿阅读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孩子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在幼儿识字方面,我们可以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认字。建议家庭创造一种读书识字的氛围,让孩子有书和书架。这样当孩子上学时,就能掌握读书的方法,可以自己开始查找资料了。所以作为家长适当的转变一下教育观念,了解一点当前的教育理念是很有必要的。

3、开展多种运动锻炼

上一篇:关于漫威的论文题目下一篇:家长会家庭教育和安全教育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