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32个建议读后感

2024-04-17

给教师32个建议读后感(精选16篇)

篇1:给教师32个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100个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100个建议》读后感 王颖 最近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100个建议》。在这本书里面,苏霍姆林斯基谈了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很多真知灼见。虽然存在国家、社会、民情、地域等种种因素的差异,但书中许多宝贵的经验仍然能够为我们所借鉴。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时常能够引共鸣。我在读完这本书后,有如下的体会: 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时常听到教师抱怨时间太少,可以用来读书的时间就更少了。我自己也感觉是这样,上班时间全被工作占满,许多繁杂琐碎的事往往令我感到身心疲惫,哪还有精力去读书呢?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然而长期以这样的理由少读书,甚至不读书,对教师来说,是万万不可取的。社会在前进,新时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停滞不前,吃“老本”,那就是退步。所以,作为教师,还是应该每天挤出点时间,阅读一些和教育教学相关的刊物或书籍,了解教育新动态,学习先进的经验,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中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教师是否热爱读书,精神生活是否充实,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教师的知识渊博,教师的谈吐不凡,会让学生对教师充满敬佩之情,对知识充满渴望。所以,要想成为一位好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读书,和学生一起走进书籍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里,我能够想象苏老师是多么的爱他的学生,他的爱心成就了他的事业。我们应该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尤其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应该学会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他们无法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无法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承认,缺乏自信,他们的内心是脆弱的。尽管他们有时会用一些背道而驰的行为来掩盖自己,但始终无法掩饰他们空虚的内心世界。象这样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多关心下他们,走上去给他一个意想不到的帮助,一句鼓励的话语,他会在将来即将遗忘的日子里,给你打来亲切的电话收获做教师的成就感。 多读教育书籍,会让我们在教育思想、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上有所启迪,在工作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己都能够从中受益匪浅,因此我们何不乐而为之呢? 2010-12-30

篇2:给教师32个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学生的兴趣是潜在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为何刚入学的孩子对学习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却越来越少?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倒医院里去。”这就告诉我们要因材施教,不能对于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标准,只要他很努力,取得进步就是值得表扬和肯定的。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好好地对待孩子们,及时的发现他们的进步,他们的优点,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孩子更要多一点关心。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篇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摘录:

有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而无所事事, 每天6小时无所事事, 月复一月, 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这样会使一个人走入歧途, 在道德上败坏下去。无论是学生生产队也好, 教学工厂也好, 学校试验园地也好, 无论什么都无法弥补在一个主要领域里荒废了的东西。这个主要领域就是思考, 人应当首先在思考领域里成为劳动者。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思考:

每个孩子天生就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渴望。但是, 随着学校教育的年复一年, 学生心里的那点好奇没了, 探索的热情没了, 代之的是茫然、空洞和厌倦。而想要改变这种状况,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学会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 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可是多么遗憾, 许多教师常常忘记了这一点!) , 因此, 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 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的确, 一个学生, 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 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 才有可能始终充满活力。那么, 究竟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呢?

这就需要使用教师的智慧。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思考者, 才能给学生带来思考。教师要在思考中表现自己, 用思考来指挥学生, 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其次,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的条件下, 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情景和氛围, 让学生有一种想说的欲望。至于说得精彩不精彩, 有没有实际意义, 那又得教师进一步加以引导, 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继续思考、补充、完善, 如此循循善诱, 相信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终究会比较全面、客观、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此外, 学会思考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因此, 教师应适时、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诸如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 教给学生一些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战术, 比如中学的语文阅读, 就可以通过对那些有深刻内涵的词句, 有特殊用意的题目及有特殊形式的段落等的理解与把握, 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的目的, 最终使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自主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也这样写到:“教师应点燃学生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只有当学生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 而是作为劳动者, 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 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 在他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 产生独立的思考。”

摘录: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譬如说, 我们布置一个八年级学生今天回去读10页教科书, 而他在这一天里又从有趣的科学书籍和杂志里读了20页、30页、40页书, 他读这些书不是为了去记熟它和背过它, 而是出于一种思考、认识、发展和好奇的需要, 只有这样, 这个学生才会成为一个会思考的劳动者。

在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 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 大约有1/3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 而2/3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 因为, 说实在的, 思考习惯的形成, 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 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去, 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 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思考:

课外阅读, 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因此, 学生还应在学好课本的基础上, 广采博览, 从不同途径有效地吸取各种有益的成份, 才能真正培养出自己较高的思维能力。鲁迅先生曾向中学生提出这样的希望:“爱看书的青年, 大可看看本分以外的书, 即课外的书, 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所以,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突破课本框框, 走出狭隘的课堂, 开辟课外这片新天地, 只有这样, 学习才能出现“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课内打基础, 课外出成果”的良性循环。

而真正的阅读是实现读者与文本、作者的对话。由于文本、作者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 有的与读者所处的年代相差甚远, 所以, 阅读前教师应提供背景介绍、主要观点介绍等, 让学生尽量与作者拉近距离, 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另外, 由于时代不同, 观点不同, 作者的观点未必一定全面、科学、正确, 要让学生有大胆质疑和批判的精神, 不必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 可以按背景材料去推理, 也可以按新视觉、新角度、新观点去解读文本, 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 我想这也许就是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成果。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来得伟大!”

篇4:给父母的四个建议

给女儿的那封信最开始仅仅感念于有太多话想对她说,但是后来决定把它在博客上发表,是因为我觉得中国的学生和父母读了这封信或许都会有所启发。除了给女儿的那些建议,我还以自己为人父母十多年的感受,以及作为父母的孩子四十多年的感受,总结了四个建议跟大家分享。

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惩罚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在给女儿的那封信里,我毫无保留地描述了从她出生到大学我们父女之间的感情。这种正面的情感交流和表达,是对孩子的一种认可和鼓励,也是在孩子成长时父母应该持有的态度。然而也有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过去也忍不住用惩罚、批评甚至威胁、恐吓的方式教导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在批评的环境中长大,就可能会潜移默化地用批评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惩罚或被威胁,就只有压抑自己的恐惧,否定自己的情感,来换取父母的认同。这样的管教之下,孩子可能会很听话,但是也会缺乏自信,好奇心受到压抑,无法体谅他人的情绪,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问题。

对小一点的孩子,尤其是涉及道德或责任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适当惩罚,但是有一点是千万不可以惩罚的,那就是失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最多的教训都是从失败中得到的,如果从小就告诉孩子失败很可耻,他可能就不承认失败,或是隐藏自己的失败,甚至做出不诚信的行为,那样就不会从失败中检讨、学习、成长。

相对来讲,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我11岁刚到美国时不会讲英文,几乎没有任何值得夸奖的地方,但是校长却牺牲自己的午餐时间为我补习。有一次,数学课老师问1/7是多少,我很快说出了以前背的答案,老师和同学都夸奖我是数学天才。我虽然不是数学天才,但在这样的鼓励下,充满了自信,而且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是美国教育的特点。它鼓励优点,而不去批评缺点。后来我数学很好,美国历史却很糟,老师并没有因此打击我,知道我英文不好,甚至允许我考试的时候把试卷带回家去查字典来做,相信我不会去偷看书。这样的信任和鼓励,反而激励了我学好这门功课的决心。这件事给了我学习的勇气,也让我生出责任感和荣誉感。所以我觉得这种正面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

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

严管中长大的孩子,无法独立

施压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信人信己

放权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责任

在严厉管教下长大的孩子,会缺乏独立的能力和管理时间、管理自己的能力,一旦进入大学没有人再帮他策划,他就会迷失自我,无所适从,所以家长应该随着孩子的长大而逐渐放权。三五岁的时候告诉他们怎么做,七八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授权,读了大学以后,他们就应该完全做自己的主人。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才要去管他,但是我有四个应该放权的理由。

第一,父母不见得懂孩子的心思,可能并不像孩子那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第二,如果父母帮孩子做了太多决定,反而会造成他们日后责任心的缺失。

第三,如果父母管教太多,就会淹没孩子自己的声音,他们会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失去自信。我在大学演讲的时候,常常有学生说我总告诉他们要追随自己的心,可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心是什么。这就是严管的后果。

第四,如果施压太多,会给孩子沉重的负担。今天的孩子有很多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严重到得了抑郁症、自杀,这都是巨大压力造成的。父母对孩子一定不要过分施压,而应有解压的责任。

我知道女儿对成绩非常敏感,考虑到各种因素(例如高昂的学费)而对自己要求很高。当感觉到她有太深的责任感和太大的压力时,我在给她的信里说了一句话:“成绩只是一个很无聊的分数,它是给那些爱慕虚荣的人拿去炫耀的,或者给那些慵懒的人拿去畏惧的。”这句话可能不适合每一个学生,有些学生还是要培养责任感的,但是我有必要告诉女儿,我永远不会刻意地看她的成绩。

几个月前,女儿问我是学日文好还是韩文好,我跟她说两个都没有用。但是后来我很后悔,就告诉她虽然你的父亲说日文韩文都没有用,但是你都可以去选。我告诉她要追随自己的心,去尝试很多事,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点,在人生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许会有机会把这些点连在一起,画成一条优美的曲线。在我个人成长过程中,有件事意义重大,就是四岁多时我决定不读幼儿园而去读小学。我的父母答应只要考得上就让我读,最后我考上了。这是我第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我因此意识到自己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一个有决策权力的人。放权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在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会相信自己,以后也会相信别人。在放权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也会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深具责任感。

多授渔,少授鱼;多做,少说

传道中长大的孩子,失去判断

解惑中长大的孩子,仅能记得

互动学习中长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则中长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在中国,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常犯一个错误,就是说教。说教之下,孩子可能会记住,但不会真的懂得。说教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孩子不认可你,变得叛逆;二是他记住了父母的说教,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试着经过互动的学习,让孩子知道没有事情是绝对的,一个问题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看;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渔”,教孩子思考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常鼓励我的女儿参加辩论会时去支持她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她不是自然想出来的那一面,这样才能理解事情是有两面的,没有绝对的是非黑白。当人面对两面的时候,会更深刻地思考问题。另外,这种思考方式也会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这种批判式思维之外,同样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有些父母会威胁孩子如果再打架就会打他,显而易见这样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淀在孩子心中的是如何做的,而不是如何说的。那些让孩子守时而自己不守时,让孩子讲礼貌而自己不讲礼貌,让孩子讲诚信而自己不讲诚信,让孩子负责而自己不负责的父母都没有做到真正的教育。所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我给女儿的信中谈到了以诚待人,多交朋友,无需强求朋友跟自己一样嗜好、一样个性,只要相互真心对待就足够了。我也跟她举了自己的例子,我身边的朋友个性迥异,但大家相处得都很好。

多做好朋友,少做严长辈

规矩中长大的孩子,保守胆小

父母附属品的孩子,被动听话

轻松中长大的孩子,乐观快乐

做父母朋友的孩子,爱人爱己

我有个很好的父亲,他爱国、诚信、非常负责任,但是他从来不跟孩子打成一片,严守着长幼有序的界限。这样,我虽然从父母那里学到了很多优良的品质,但有很多心事其实是不敢跟他们说的。而现在这个时代,孩子们心中压力太大,当他们面临问题、困惑和挑战的时候,如果觉得父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就可能避而不谈,慢慢就有了代沟和隔阂。

在太多的规矩和框架之下成长的孩子会胆小、保守、被动,新的时代里这样的人很难发挥自己的潜力,也很难在优秀的企业或学校脱颖而出。今天我们希望培养的孩子是快乐、乐观的,是能看到一杯水半满而不是半空的,是能够对父母信任且可以彼此倾诉的,是能爱自己也能爱别人的。

所以我跟孩子在一起时,总告诉自己不要有架子,我希望我的孩子会像朋友那样跟我开玩笑,也有很多话跟我说。以前我都是用电子邮件,但自从要跟女儿沟通之后,我就经常用IM(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在IM上,我发现她讲的很多话都是奇奇怪怪的(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有那么一套90后的网络语言),我也学着跟她这样讲,刚开始时她觉得很奇怪,但是后来她告诉我我是一个很可爱的爸爸。其实孩子不但愿意,而且非常渴望做我们的朋友,我们也非常需要他们做我们的朋友,得到他们的信任。今天的孩子很多习惯跟我们已经不一样了,让他们来学我们时代的规矩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的。

那是不是就完全不要规矩呢?当然不是这样。规矩可以有,然而:(1)定好规矩,要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而不是让孩子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讲好的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有启发的作用;(5)孩子越大,规矩越少,放权越多。

这是我的四个建议,希望对天下父母有一些帮助和启发,把孩子们都培养成他们最好的自己。

篇5:给教师32个建议读后感

生命成长路上的加油站

――读《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有感

作者:刘重庆 老师

《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这本书,会常读常新。刚毕业参加工作时候,读的时候是一口气读完,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情怀和丰富的经验所感动,下决心“给自己一个耕耘的田地”,开始自己的教育生涯。因此,激情于教育事业,不断追求,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着。

那纸质的文本的依然在书柜上,略沾了灰尘,还有那电子版本的,也随存手机,方便随时读之。当有自己有教育困惑时候,读它,当小有教育收获时候,读它,慢慢的,由读变为了品。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段时间,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

前几天读到武汉理工大学张能立教授谈到学习的境界,分为四个等级:

(1)被动学习――这个阶段的学习特点是,作为学习的主体个人,是被动接受外界给予的知识,对于知识基本没有产生渴望或饥渴之感。

(2)主动学习――这个阶段的学习特点是,作为学习的主体个人,除了被动接受外界传授的知识外,还产生了对知识的热情,内心渴望知识。

(3)学以致用――这个阶段的学习特点是,能将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成功用于工作或生活中。

(4)产生思想――这个阶段的学习特点是,能用学到的知识,来反思已知知识的不足,从而提出全新的观点,哪怕这个观点仅仅是对自己是全新。

反思自己,还真是做得不够,教书这么多年,还不能算是个读书人。这次读《给教师的100个建议》,深有感触呀。我认为在学习的时候要加强反思。走学习和反思相结合的道路,促使自我的进步。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如果说学生是在为“明天”而学习,那么教师就是在为培养明天的孩子而学习,这是现实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觉察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习惯行为及其消极后果;找出驱动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经过这种分析,我们对存在的问题形成更明确的认识,会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更优化。

篇6:给教师建议读后感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随着以微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篇7:《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我利用这两天写作业,作业真多。”

“我写写作业,看看电视。”

“我要去打篮球,不打手痒痒。”

“写完作业后,妈妈非给我报个乒乓球兴趣班,其实,我爱打台球。”

几个孩子都回答得非常干脆。有一个孩子却羞赧的说:“妈妈看我作文写的不好,给报了个写作培训班。”

此语一出,我颇感兴趣,一是孩子的神色,二是“写作培训班”的辅导方法,于是特别关注,“培训班老师是怎样进行写作辅导的呢?”“那老师真神,他告诉我们很多技巧,只要考试用上,准能拿高分。”孩子也不再羞涩,言语中充满了憧憬。

听到孩子的介绍,我愕然了,这就是写作的秘诀?我思维暂时短路,竟记不起以后其他孩子所云。困惑中,忽想起《给教师的建议》第四条《把基础知识保存在学生的记忆中》的主旨: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应该给孩子们“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否则,孩子们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教师的后续教育中,就会出现“他们在盖楼房,可是墙基在裂缝”的情景。

就这位孩子谈到的写作而言,打好“地基”应该不是“技巧”、不是“方法”、不是“表现手法”。而是让学生记录生活,写出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生活即文章,写作即记录。写真实的或理想的生活,记真实的或理想的自我,就是好文章。那些章法呀、技巧呀、谋篇布局呀之类,应该不是作文的真谛,而是其附着物。

此想法,肯定和写作理论、文学理论的经典论述大相径庭,但咱不是专业人士,说些“外行话”是可以原谅的,就如同那位培训班教师教孩子们“写作技巧”一样。

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语意译为中文,应该就是一句俗语,“万丈高楼平地起”。想到这句话,遂想起今天的另一幕。

晚放时,有家长趁接孩子时来访,急匆匆走进我的办公室,没顾得寒暄,就直奔主题:“沈老师,听说我儿子英语单词没默写好,该不会吧!”这位家长平素彬彬有礼,今天着急忙火的,大大出我所料。于是,就稍加停顿,不急不慢的应道:“你有把握确信孩子会默写了吗?”“那当然,我儿子,我知道,自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学习习惯就好,专心着呢。”这位家长非常自信。“是的,孩子有了好习惯,肯定没问题,注意保持这种良好习惯。”我交代道。

万丈高楼平地起,给孩子“构筑一个牢固的地基”,又何止是“知识的”呢?

篇8:给超市提个建议

一到手扶电梯口, 我们就认真寻找起来。我首先在入口扶手处, 发现了一个比象棋大些的红色按钮, 它就在电梯起步的电锁开关旁边。

接着, 我和小姑同时发现了在手扶电梯大概一半的地方, 又有一个红色按钮。

最后, 小姑凭着个头更高, 又是“四只眼”, 那个安在手扶电梯最上面的在同样位置的第三个红色按钮, 也被她发现了。

买好文具后, 我们在乘手扶电梯下来的时候, 又重新观察了一次那几个红色按钮。

这时, 我突然有个想法:要是超市能够在手扶电梯口显眼的地方, 张贴一张温馨提示多好啊。这样, 每一个顾客都知道手扶电梯的这个救命开关按钮了。今后如果发生手扶电梯夹脚夹手、卷人衣物、突然逆行、人员跌落等危险的时候, 大家就知道及时按下这种红色的救命按钮了。

篇9:给离婚父母的6个建议

丽玲走进教师办公室时,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这是一个月里,李老师第二次打电话给她了。

最近,丽玲上小学的儿子小辉在学校的表现很反常。除了成绩直线下降外,小辉的个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活泼好动的“精豆子”变成了沉默寡言的“小木头”。

李老师不得不打电话给丽玲,询问原因。

丽玲当然知道原因。三个月前,她和丈夫大鹏离婚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小辉在学校的表现就出现了变化。

小辉的情况,并不是个例。

心理学家发现,父母离婚常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对于很多离婚的父母来说,在“劳燕分飞”的同时,还要不伤及孩子的感情,的确是一件难事。

不过,心理学家也指出,只要夫妻双方积极努力,就能减少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可惜的是,没有哪个学校开过“离婚课”。所以,焦头烂额的父母们需要重回“学校”,了解走出这种困境的方法。

建议1

和前任伴侣建立“伙伴关系"

对大多数人来说,离婚都是痛苦的经历。丽玲记得自己和大鹏签字离婚的那天,俩人甚至都不愿意坐同一辆车。但是,李老师的电话让俩人意识到,他们需要“一笑泯恩仇”。至少在对待小辉的问题上,他们必须这样。

幸运的是,大鹏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几次心平气和的谈话后,丽玲和大鹏达成了协议。他们决定联手关注孩子的成长。不论多忙,陪伴儿子都要放在第一位。此刻,这对曾经的怨偶都明白,摒弃前嫌,同心协力,才是真正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

建议2

和老师结成“同盟”

“伙伴关系”确立后,丽玲和大鹏马上想到了同一个问题。每天和孩子接触最多的还有谁?老师!

小辉在学校的反常表现,就是李老师最先向丽玲反映的。心理学家认为,离异的父母应该学会和孩子每天接触的老师结成“同盟”。条件允许的话,俩人应该定期和老师会面。三方一起交流孩子的相关信息。

经过协商,丽玲和大鹏决定每个月都和李老师见面一次,进行“三方会谈”。李老师有他们的电话、电子邮箱、MsN等联系方式,可以在任何时间联系到他们。

建议3

融入孩子的学校生活

这句话您熟悉吗?“我不管你了,去学校让老师管你吧。”很多父母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完全把孩子丢给学校。事实上,父母应该积极融入到孩子的学校生活中,对于离异的父母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融入孩子的学校生活,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下面这三种方法可以供您参考。

1可能的话,联合其他家长和老师成立“家长——教师协会”。有了这样的组织,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就不会只限于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家长们也可以拉近彼此的关系,互相支持。

2如果孩子愿意的话,积极参与孩子学校里的各类活动。比如运动会、春游、学校的假期活动等。

3发挥您的特长,抽出时间给孩子的学校做志愿活动。比如,您是一位医生,可以借助您的专业优势给孩子们讲讲卫生知识。或者只是为学校的活动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通常,老师们会很乐意得到家长的帮助。志愿活动也会拉近您和孩子的距离。您的奉献精神也会让孩子倍感自豪。

建议4

利用好“路上时间”

什么是“路上时间”呢?很简单,就是孩子上学和放学路上的时间。心理学家建议,离婚的父母要争取一周接送孩子两到三次。

您可不要小看“路上时间”。它虽然不长,却是您和孩子交流的绝佳机会。丽玲和大鹏就商量好,每周保证要有一次,俩人一起去学校接小辉放学。而且,每人每周单独接送孩子的次数也不能少于两次。

也许您是离婚父母中不经常和孩子住在一起的那一方。那么,“路上时间”就更重要了。您可以把它变成和孩子交流的时间。和她/他聊聊最近的学习、课外活动、朋友、感受等。请注意,是和她/他“聊聊”。多听听孩子的感受。不要一味地指责,或者单方面“教育”她/他。

建议5

经常“顺道过来看看”

很多父母出于离婚的愧疚和补偿心理,常常会加倍赚钱,送孩子去最好的学校读书。或者送贵重的礼物给孩子。其实,比起昂贵的礼物来,孩子更需要父母花时间和他/她在一起。

如果您工作繁忙,很少抽出大块的时间陪孩子,那么,“顺道过来看看”是很不错的办法。征得孩子的同意后,您可以时不时地使用这一招。抽出一些零碎的时间,“顺路”去孩子所在的学校看看。

在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吃个饭。可以和孩子的班主任聊几句。或者只是对正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的孩子挥挥手,加加油。采用什么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她/他在您的心里是最重要的。

建议6

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因为离婚时的不愉快,大鹏和丽玲离婚后几乎没见过面。因为小辉和丽玲一起居住,大鹏也很少再见孩子。直到丽玲打电话告诉他小辉在学校的变化,大鹏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可是,当恍然大悟后的大鹏发誓要多关心小辉时,却发现儿子对他的“浓情蜜意”一脸冰霜。这种状况让丽玲和大鹏手足无措。于是,李老师向他们推荐了一位擅长家庭问题的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告诉大鹏,大鹏和丽玲离婚后就搬出了原来的家,很少和小辉见面。这会让小辉觉得爸爸“背叛”了他。其实,当大鹏向儿子表现出“浓情蜜意”时,小辉的冷淡回应,是他的一种“防御”方法。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再受到伤害。小辉的拒绝,是因为他害怕爸爸再次离开。咨询师告诉大鹏,小辉的冷淡只是暂时的。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小辉的关爱应该细水长流,不能大起大落。

父母离婚,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意味着“分离”。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有这样的想法,比如“爸爸妈妈离婚是因为我”“爸爸妈妈离婚后,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爱我了”。于是,很多孩子都出现了情绪变化、学习成绩波动的现象。很多父母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常常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大胆地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会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本文精要:

离婚后的父母要和前任伴侣建立“伙伴关系”,和孩子的老师建立“同盟”关系。

离婚后的父母要积极融入孩子的学校生活。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和他,她沟通感情。

篇10: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默认分类 2009-11-22 20:14:33 阅读102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0 推荐

一、通过读书感到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

通过读书,我深刻体会到,为人师者,就要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会关注每一个活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推掉压在无形生命自卑的巨石,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特别是残疾孩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品德、行为,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学生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如:在卫生大扫除中,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我每天提前早到校,首先拿起扫帚带头把卫生区打扫的干干净净,到教室里拿起抹布,擦桌子和学生一块打扫教室的卫生。虽然他们是些智障孩子,看到老师在干,也主动的干起来。我班学生王荣涛是个通校生,有时候来到看到老师在打扫卫生,自己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来完了,没有打扫卫生,真对不起,明天我一定早来。到了明天,我走到校园的时候,已经看到这个同学在草地上拣树叶了。行动是无声的语言,这样,我不需要过多的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他们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并且在质量要求上还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干的又快又好。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通过读书让自己对工作产生强烈的事业心

和责任感,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班主任更是如此,通过学习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有着很深的感触,发觉与这些优秀班主任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做班主任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却体会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班主任必须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残疾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这些智障孩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用爱心去感化、去关心、去教育,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对我们这些学生既要爱又要严。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自食其力的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需承担的责任和

义务。

三、通过读书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通过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我们这些智障学生更需要理解、信任和鼓励。作为班主任,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对一类学生严格要求,对班二类学生不歧视,不挖苦,耐心教育、耐

篇11:《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教育者不单纯是教育知识的”消费者“,而是一名研究者,一名合理化建议者,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20xx年参加了渝中区黄咏梅特级教师工作室后,黄老师始终挂在嘴边的一句“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留给我深深的思考。教研,对我来说是个最熟悉的陌生词汇。熟悉,是因为经常在各种场合都能接触到这个词汇。陌生是不会科研。站上讲台快九年的我开始有些职业倦怠,通过参加工作室和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这本教育巨著,我找到了职业兴趣新的增长点,走科研之路,通过科研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发现教育教学规律。同时感谢我们学校的费校长,他让我们平时撰写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和小故事,积累教育战线上第一手教育教学实例。本次通过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一书,苏霍姆林斯基的所有著作,是与几十年,每天与学生朝夕相处,始终战斗在教育一线密不可分的。处在一线教育教学的我们,所接触的学生和背后的家长,给我们做科研可以提供第一手的资料,我坚信只要认真总结反思,真理之光就会有被我们发现的那一天。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虽然短暂,却为教育界做出卓越的贡献,关于教育的阐述专著41部,教育论文600多篇,童话故事小说 200多篇,在教育界是一座无法跨越的不朽丰碑。给教育界留下了一场盛大的思想盛宴。

“教育者的最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形成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的高尚神圣东西的观念。我们要使这种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用高尚的道德行为的生动实例来充实它。”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精彩片段。这段论述是对新修订的新课程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阐述,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时候,以前均采用门捷列夫的生动事迹来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往往收效甚微。后来有一位老师做了如下的探究活动:据说,门捷列夫为了研究元素的分类和规律,把当时已知的几十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的纸牌上,每天带在身上,反复进行排列,比较它们的性质,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现在我们也来玩一个游戏,给每个小组 0张纸牌,(范本网网 )代表了10种元素,上面写有每种元素的原子量和主要性质,请同学们将这些纸牌进行排列,尽可能多地反应元素之间的联系。同学们花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排出了五花八门的方案,体会到了门捷列夫面对六十多种元素和种类繁多的资料时的困惑,感受到了科学背后发现的艰辛与不易。学生们通过体验式的方式渗透情感,价值和态度,收获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个教师如不经常置身于书的世界,他的使命是不可想象的。每周都得到充实教师藏书是思想和精神力量的源泉。书本知识是教师的财富和智慧。一个真正的教师常常感受到学习知识是个人研究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一件快乐事情。”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经典的论述是我们当代教育者实现“自成长”的密钥。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一书中也有如下的论述:“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全书,要能在书本前坐下来,深入的思考”.由于时代的向前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日新月异。当代中学生信息储存量大,追求多元的教学方式,尤其喜欢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只有获得心灵认同感的师生关系才是最适合开展教育的前提。面临更多挑战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来全面提高我们自身的素养, 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要求。成长可能比成功更重要,可能有人会妨碍你成功,却没有人能阻止你成长。杨澜说过“你唯一能把握的就是成长”.

篇12:《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其实,学生要阅读,我们教师同样需要阅读。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更新的知识。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己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苏氏在书中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回顾踏入教师行列十几年的我,感到很惭愧。那些教育大师都是如何铸就的?是靠他们平时不断的积累,不是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而是不间断的读学术著作。读书与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分不开的,我想我要把读书当成习惯——热爱读书,持久行动。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每天只要拿出十几分钟的时间用于读书,这还是可以做到的,中午吃完饭、晚上睡觉前,关键还在于自己是否热爱读书吧。我要把读书逐渐变成自己的习惯,每天去阅读有益的书籍。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有一天,你连阅读的时间也没有了,那么,离你无东西教给学生的时间也就不远了。这将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呀!

坚持读书吧,在书海遨游中追求伴随终身的专业化成长;读书既是托起“明天太阳”的需要,更是解放我们自己的必由之路。从现在起选择不间断的读书。爱读书就是善待自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

学校推荐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觉得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内容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其中对《教师的时间从哪里》,《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印象最为深刻,下面就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体会:

篇13:李开复:给为人父母的四个建议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 责难他人;惩罚中长大的孩子, 自觉有罪;称赞中长大的孩子, 懂得感恩;认可中长大的孩子, 喜欢自己。

二、多信任, 少严管;多放权, 少施压

严管中长大的孩子, 无法独立;施压中长大的孩子, 常常忧虑;信赖中长大的孩子, 信人信己;放权中长大的孩子, 深具责任。

三、多授渔, 少授鱼;多做, 少说

传道中长大的孩子, 失去判断;解惑中长大的孩子, 仅能记得;互动学习中长大的孩子, 才真懂得;以身作则中长大的孩子, 言行一致。

四、多做好朋友;少做严长辈

规矩中长大的孩子, 保守胆小;父母附属品的孩子, 被动听话;轻松中长大的孩子, 乐观快乐;做父母朋友的孩子, 爱人爱己。

篇14:给男人的N个换季建议

换季常见的肌肤困扰

秋季成人痘造访

干燥的气候容易夺走人体水分,体内和体外都会大量失水。皮肤一旦干燥就会使角质增厚,增厚的角质容易阻塞毛孔,形成痤疮。另外,秋天风大,空气干燥,以往轻的痘痘也可能在这个时候加重。

1.不要使用碱性太强的洁面产品。很多因油脂分泌过剩而长痘的人都认为清洁能力强的洁面产品对祛痘更有效,其实不然。清洁能力强的洁面产品多为碱性,对皮肤有较大的刺激,且碱性洁面产品还会导致皮肤水油失衡,引发更多的油脂分泌,对痘痘的复发和久久不消有一定影响。

2.很多人以为去角质能“打通”皮脂分泌的通道,这并不对。痘痘皮肤的角化过度仅仅是毛囊皮脂腺导管的上皮细胞角化过度,按皮肤新陈代谢正常28天的周期算,还没有完成,所以不需要去角质。

3.现在很多护肤品中都含有脂类,比如有羊毛脂和橄榄油成分,这些产品都不太适合长痘痘的肌肤。因为这类产品的营养成分和油分太丰富会堵塞毛孔,加重皮肤油脂的分泌,对痘痘的消除有弊无利。

1.Kosé 纯肌粹祛痘美容液 220元/25ml

2.Avène 祛油清痘乳 198元/30ml

身体肌肤干燥脱皮

手脚的皮肤几乎没有皮脂腺分泌,本来就会比脸部要干燥。加上季节的作用,特别是北方的气候,秋风干裂。身体肌肤的不适更让人难受。

1.在洗澡的时候,避免使用去油性质强的碱性皂类,尽量选择微酸性的保湿型沐浴乳,甚至以水清洁即可。

2.多泡澡,趁着舒缓身心的时候平衡身体肌肤的酸碱值,同时添加皮肤该有的矿物质。另外,可以在浴缸里添加浴盐来软化角质、强健肌肤,同时为下一步的保湿滋养作准备。

3.别因为天变冷就无限制地调高沐浴时的水温。当水温过度时会因为表皮细胞受伤而破坏原本的肤质,通常只需要不超过体温5℃的水温 (也就是40℃~42℃),才不致造成肌肤干燥与松弛。

4.沐浴后人们大多习惯用毛巾使劲擦拭身体,这样不仅损伤皮肤,还会带走身上的水分。正确做法是,轻轻拍干身上的水分,在肌肤处于微湿的状态时,搽上保湿身体乳。

1.Gucci 罪爱身体乳 500元/200ml

2.LYNX 男士醒体沐浴露 19.9元/250ml

3.Stenders 沐浴刷 新品未定价

换季剃须要当心

除了基本的洁面,男人经常做的面子工程就是剃须。无论你是懒散不擅护肤的保养简约派,还是精于护肤的美容精英派,做好剃须工作刻不容缓。

1.清晨是剃须的最佳时间,睡眠中由于新陈代谢加快,皮脂腺分泌旺盛使得毛发生长迅速,而且这时的皮肤比较放松,剃须也可减少被刮伤的几率。最好在洁面之后剃须,能减少细菌感染。

2.如果觉得换季时皮肤干燥,手动剃须容易造成皮肤敏感和刮伤的话,不如在换季时改用自动剃须刀,能减轻剃须给肌肤带来的刺激。

3.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会对剃须部位的皮肤和毛囊带来一定的伤害,所以须后产品一定不能省。而须后水和爽肤水的功能并不相同,它多了一重镇静肌肤和杀菌的功效。

1.Lab Series男用清爽剃须液 200元/100ml

2.Braun CoolTec冰感剃须刀3299元

3.Philips 旋锋系列电动剃须刀 698元

男人更需要护唇

很多男士的嘴唇干裂后,第一个反应就是用口水舔舔嘴唇或是一直喝水。用口水舔嘴唇的动作容易造成嘴唇附近感染,红红的扩散出去,轻则痒、重则过敏,反而加重干裂情况。

1.润唇膏的基本成分离不开凡士林和蜡质,现在也有不含蜡质的新配方。可以选择含维生素A、E等抗氧化成分,以及SPF防晒功能的护唇膏。如果唇部的皮肤比较敏感,建议选择含天然香料和香油成分的润唇膏。

2.可以根据这几点来选购品质护唇膏:使用顺利,容易涂抹,无需费力即可均匀涂在口唇上;膏体耐热耐寒性好,热天用不渗油,冷天不开裂,不变色;膏体涂在口唇上能保持数小时不脱落;膏体表面无气泡、色素以及油脂类的析出。

3.如果嘴唇干裂严重,可以厚厚敷上一层润唇膏,等 5~10分钟后轻轻把它拭去,有点像敷面膜的感觉,能达到即时滋润修护的功效。

1.Mentholatum 什果冰润唇膏 24.9元/3.5g

2.Innisfree自然风润护唇膏(绿茶) 55元/3.5g

3.Fresh 澄糖丰盈致润护唇膏 220元/4.3g

换季也要换掉面子装备

1.Out掉控油乳液

男人都不喜欢油腻的产品,夏天使用的轻薄乳液或者啫喱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肌肤需求了。可以换成滋养成分更多、含有一定油分的保湿霜,更好地锁住皮肤中的水分。对于怎么补水也不“解渴”的皮肤,秋季可以在面霜之前加一款保湿精华。

Giorgio Armani银钥新肤紧颜滋润乳霜 1080元/50ml

Biotherm橄榄青春2次源晚霜 650元/50ml

2.换一瓶温和洁面乳

皮肤的换季原则就是一切以补水保湿为中心。夏天的强效清洁洗面产品可以藏起来了。到了换季时节和秋季,空气中的湿度相对下降了很多,可以换成有保湿、滋养功效的温和洁面乳,避免洗脸后出现紧绷感。

POLA臻红洁面膏 490元/100g

SK-II 男士焕活保湿洁面霜410元/120g

nlc202309021735

4.面膜随季换

建议换季时先别用泥状的深层清洁面膜,如果之前的膏状面膜有些发硬,或者在涂抹的时候很难推开推匀就别再用了。不如改用保湿功效的棉布面膜或者睡眠面膜,在镇静肌肤的同时还能缓解换季的干燥。

Sisley 玫瑰焕采紧致面膜 1050元/60ml

~H2O+ 面部绿洲夜间密集补水面膜 500元/50ml

5.低倍防晒值就足够

秋季的阳光已经没有夏天那么强烈,做好防晒虽然也很有必要,但是已经不需要防晒值那么高的防晒霜了,否则反而会加剧皮肤的敏感症状。换用低防晒值的滋润防晒霜才是最佳选择。

Lancaster 男士防晒快爽喷雾SPF15 360元/125ml

Clinique 男士日间防晒露SPF21 480元/100ml

6.加一个步骤护发

换季时节,头发也变得更难打理,常常干得竖起来,并且更加毛躁。如果夏天男人们对头发的诉求是控油和去屑,那么秋天就一定是顺滑和修护。原先的那瓶洗发水肯定满足不了,最少得加上一个护发油或者护发素的步骤。

Kérastase Paris双重菁纯白茶油420元/125ml

L'Oréal Professionnel琉彩之韵精华露248元/125ml

几种成分帮你换季

透明质酸(玻尿酸)

保湿度在涂抹第一个小时的时候效果最好,所以使用玻尿酸的产品要加涂油性成分来锁住,这样才可避免流失。

甘油

属天然成分,最普通的保湿剂,适用于各类肤质,安全性好,不致引起敏感不适。但是没有积极的护肤功效,只能是保湿,仅作用于角质层维持水合状态。

水解胶原蛋白

亲肤性佳,作为保湿剂,效果一般,却有改善肤质的功效。弹力蛋白、丝蛋白、燕麦蛋白等都属于水解蛋白。

维他命原B5

可作保湿剂,还能增进纤维芽细胞增生,协助皮肤组织修复。适合一些问题性肌肤的人群使用,属于渗透性保湿剂。

灵芝

灵芝能加速患部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新陈代谢,清除色素,使皮肤滋养、柔嫩。

金银花

防止毛囊过度角化而使毛囊栓塞,有利于皮脂的正常排出,预防痘痘的形成。

绿茶

绿茶中的某种特别成分能高效抗氧化,能够帮助缓解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伤害等。

换季心机Tips

1.使用含有香薰成分和矿物质成分的护肤霜,能够帮助缓解肌肤的压力与紧张感,同时还可以促进肌肤的深层代谢和机体的循环,实现肌肤的持久润泽。

2.把注意力着重放在保持肌肤水油平衡上,补水更要锁水。每天的清洁工作很重要,洁面后要马上涂上高效的保湿化妆水,利用掌心温度按压致使其能够更好地渗透到肌肤内部。

3.抓住夜间,可以选择有排毒抗氧化功效的晚霜为肌肤清除污浊。或者选择膏状的保湿睡眠面膜,给肌肤进行整夜的高效保湿和滋养。

4.即使你一个夏天都没有涂面霜,这个时候用来锁水的面霜也不能再省了。

5.每一个步骤的护肤产品都可以向滋润度升上一个等级,眼周肌肤也要照顾到,避免这个时候横生眼部干纹。

6.如果你是干性皮肤,换季时会缺水又缺油。这时皮肤不单单是局部脱皮,可能整张脸都会紧绷绷的很难受,建议使用营养化妆水充分补充水分和油分,涂的量大一些,在脸上停留的时间长一些。

7.针对鼻头症状,可以先用含微量酒精的化妆水拍拍鼻头,适度杀菌,再用无油脂的保湿乳液来处理T形区,然后全脸使用高保湿产品。

篇15: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双峰八中朱云峰

喜欢在睡前读书,已经成为习惯。这段时间我读的是《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上海北郊中学校长郑杰所著。每读一条,我总要沉思一番,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直到有豁然开朗之感了,才欣欣然继续往下读。

整本书就像一座会不断丰富的宝库,伴着我的教学路。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要有敬畏之心。

“教师要敬畏真理。学校是传递真理的地方,教师信仰真理的态度与追求真理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给学生。”我特别认同这一点。我认为,一位人民教师,如果自己没有信仰,无法真正做到教育好学生。首先必须自己有对真理的信仰,不盲目迷信教材与资料,才能让学生也信仰真理,进而追求真理,并在这样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成就感。

“教师要敬畏生命。生命是自然的精华,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体,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智慧有个性有灵气,即使你看到个别的学生再厌恶,你也应该把他视为生命。”“敬畏生命才能真正热爱每个孩子,理解他,与他沟通,将他与某种工具、某种物件或机器区分开来。”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班上一个腿有一点小问题的学生,高一新生军训时,可能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特有的自尊心作祟,他没有跟教官说明,也没有向老师说,其他学生也都不知他的这个身体问题,所以在站队时,教官发现他站不直,批评他。他觉得难受,便与教官、学校政教处领导顶撞。当时我由于有课,没在场。等我得知消息赶过来时,这个学生已经闹着要回家,不读了。

在场许多人认为对于一个班级来说,这样态度的学生完全没有必要留下。但我觉得,这个学生这样,一定有他自身的原因,我们应理解他,并适当给出帮助,毕竟,他还很年轻,一辈子那么长,如果轻易留下阴影,会影响他一辈子。所以,我决定给他一个机会,并及时了解了他的情况,根据情况进行心理辅导。我希望我的行为能让这个孩子有一点温暖感与归属感。不管怎样,正如郑杰校长所言,我们必须“恭敬而虔诚地对待生命,不要去践踏、折磨、摧残生命”,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灵魂,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

我相信,如果教师真正做到了敬畏生命,他的眼里,每个孩子都会可爱,他工作时的心情也会截然不同,也许,这样,才会真正做到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篇16: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本学期,学校赠与每位教师人手一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拿到这本书后,我经常认真阅读,通过阅读以及和同事之间的相互探讨,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借此机会将我的心得体会和各位进行交流。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一、读书,读好书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 1

过一二百本书。”

二、关心、赏识学生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重,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这就集中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赏识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经常刷新赏识教育尤其要经常刷新赏识所告诫教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重,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与愉快回归课堂,回归孩子的一日生活,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与成功,带给孩子,还给孩子一个完整的自我。我感觉我们在教学上还做的远远不够,作位教师一定把爱心放在第一,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布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假如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熟悉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另外我们要关爱每一位孩子。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对孩子倾注全部热情,和孩子平等相处,给他们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爱孩子,就必须善于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育感情赢得感情。

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者,他们需要的不是失败,而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通过这些,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成就动机的发展,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细细想想,其实孩子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老师的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孩子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其实孩子们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假如我们讨厌孩子,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重,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上一篇:英文自荐信(教师)下一篇:通关口腔助理医师考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