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2024-04-18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精选8篇)

篇1: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也是最为基层的卫生服务机构,坚持以维护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宗旨,并在解决社区卫生问题方面承担重要责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角下,要想实现京津冀医疗资源协调发展,就必须要切实提高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的重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本文将重点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如何推进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作为中心内容,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通过提供良好的卫生服务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质量,满足群众最为基本的卫生保健需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医疗资源协同发展的实现必须要通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的方式实现,提高对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协调配合能力,切实解决广大社区居民的卫生问题。

一、健全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得以推进的重要措施,而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必须要具备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作为根本支持,因此在具体工作环节要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统筹安排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统筹作用,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实际规划当中,必须要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发展环境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考虑到当前基层卫生服务接口发展现况的同时,还必须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科学恰当地进行资源分配以及合理利用,避免在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出现重复建设或者是建设力度不足的问题。第二,积极制定相关政策,采用多元化方式建设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并配备好相应的基础设施,积极吸引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在减轻国家负担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影响范围,更好地解决多样化的社区卫生问题。第三,做好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区域规划和统一管理,科学论证老旧设备以及设备配置不足等问题,及时发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体系建设当中存在的迫切需求,通过更换以及及时补充的方式,来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二、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要想增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质量,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就必须提高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优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人才队伍,通过一系列人才教育培养的措施最大化地发挥人才的价值。第一,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当中的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培训的内容涉及理论知识和实?`技能,同时也需要包括与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相关的学习,从根本上提高人才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现实需要。在教育培训的同时,还需要定期对人员进行考核,完善各项奖惩措施,从根本上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工作热情。第二,在现有人力资源基础之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需要根据当前工作的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并适当提高劳动报酬,以及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体现出对人才的重视,减少人才流动,有效优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技术力量的结构。第三,为了有效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需要逐步优化医疗人员的专业构成,提升医疗人力资源的均衡性,鼓励退休医护人员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鼓励优秀人才进入基层,将先进的卫生服务技术以及经验带到社区机构,从根本上提升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卫生质量。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需要具备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制度支撑,使得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够在规范化的制度引导之下进行。第一,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需求以及国家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建立符合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着重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体现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的迫切要求,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在管理制度制定并出台后,必须将制度落实到人,将管理制度融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各个环节,树立全员的质量管理观念。第二,要建立健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用药制度,并在社区当中建立基本用药制度试点,对社区卫生机构当中的药品进行统一采购和配送,控制好药品价格。第三,增强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专项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另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注重做好与医疗救助以及保险等环节的衔接,为慢性病、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等疾病的诊治提供坚实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切实满足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让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当中的医疗资源协同发展目的可以实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推动国民经济进步的重要举措,而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当前国家发展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便能够逐步缩小京津冀在各项资源方面的差距,实现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和共同进步。医疗服务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当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推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是确保京津冀医疗资源协同发展的重要策略,因此需要把握工作重点,健全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篇2: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廊坊银行更是提早布局,2008年9月,引入北京银行战略投资;2010年5月,廊坊银行石家庄分行开业,迈出跨出区域经营第一步;2011年11月,廊坊银行天津分行开业,迈出跨省经营服务京津第一步;2014年12月,廊坊银行在北京金融街设立发展研究中心,跨入全国知名城市商业行列。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廊坊银行布局京津冀的战略雏形已初步显现——30个网点覆盖廊坊市区及县域,石家庄、天津开立分行及营业网点,北京设立发展研究中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潮中,抢先布局,占得先机。

2015年5月,廊坊银行与廊坊控股进行战略合作;在融资授信方面,廊坊银行拟于2015年至2020年期间,为廊坊控股提供授信额度300亿元的资金支持,用于首都二机场建设、园区建设等重点项目。

6月,廊坊银行与天津冶金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廊坊银行将充分利用在金融领域的资源与服务优势,向冶金集团进一步提供等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作为廊坊市政府出资设立的国家法定金融机构,廊坊银行历经15年的发展,目前总资产已达800亿元,是拥有天津、河北2家域外分行、1家北京发展研究中心、30余家支行、员工1100余人的横跨燕赵、服务京津的城市商业银行。

篇3: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1.1 北京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

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雄厚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非港口的国际化贸易中心,有较强的服务贸易基础和实力。在技术支持方面,全国顶尖的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的聚集也是其他区域所无法比拟的。在北京,科技含量高、服务水平好、国际竞争力强的新型绿色科技产业正在迅猛发展。北京的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金融服务、保险服务、通信服务、邮政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或广告宣传服务等高科技新兴服务贸易成为主导。北京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明显优势。

第一,转移国际服务贸易产业的重要平台。2015年,北京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302.8亿美元,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同比增长17.8%,在北京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达29%。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了部分重要的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而北京不仅具有优良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充足的科技、人才资源,而且具有完备的服务外包产业链,强有力地支撑了离岸外包的发展。

第二,服务贸易的标准化、国际化水准较高。在标准化层面,北京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的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北京市政府2011年颁布的《首都标准化战略纲要》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等文件中都把努力发展北京现代服务业作为了重点任务,并在信息、旅游、环保、创意文化产业等多领域都有标准化的科学管理规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8月,北京现有国家标准28802项,其中直接涉及服务业的有225项。在国际化层面,北京积极参与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竞争,在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占有份额。北京因具有广阔的服务贸易发展空间,吸引了大量国际高端的科学技术人才,为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储备。

1.2 天津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

天津作为直辖市,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天津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天津市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25.5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18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增长了6倍多。但在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到最大峰值之后出现了连年下降的趋势,到2013年才勉强恢复到180亿美元的水平。而天津在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也从2008年的6.1%下降到了2013年的3.3%,比2001年的3.5%还低0.2个百分点。但天津发展服务贸易也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第一,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明显。根据《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精神,天津就是要打造国际型先进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中心。其作为亚欧大陆桥三条线路的起点,在运输等国际服务贸易、服务产业集聚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第二,服务外包业为天津服务贸易的腾飞提供了机遇。2009年天津被确立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后,以滨海新区、保税区、开发区为示范中心的天津服务外包业正向高端产业发展。

1.3 河北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

河北现阶段还是以货物贸易为主,服务贸易的起步较晚,规模也有待提高。河北服务贸易仍然多集中于工程承包、劳务输出、旅游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中。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在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广告等新兴服务贸易产业的投资较少。但河北在京津冀区域中也有自己的优势。

一方面,资源优势明显。所谓的资源优势包含了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等。河北可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较为丰富的中、低成本劳动力资源,立足工程承包、劳务派遣等优势产业,融入京津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另外,河北的长城文化、坝上草原、渤海之滨等优势旅游资源与京津旅游资源错位开发,实现了京津冀一线式旅游服务,带动了相关服务贸易的往来。另一方面,市场腹地空间广阔。河北多个城市的现代城市化发展进一步提速,秦皇岛、唐山、沧州的港口建设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河北重视提升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场环境,在河北沿海港口城市纷纷加大了京、津跨区产业对接的合作项目建设。如,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北京亦庄保税物流中心与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的合作模式,推动两地保税区协调联动;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建设;承德县华唐中科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服务外包产业园项目总投资6亿元,已有1000余座席呼叫中心部分投入运营。因此,河北为京、津转移部分高新技术服务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项目对接空间。

2 京津冀服务贸易合作的不足

2.1 区域合作流于形式,本位发展无法抵御外部风险

京津冀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缺乏统一的协调体系以及抵御外部风险机制。上文所谈到的天津2008年服务贸易总额在达到阶段性峰值的时候,直到2013年的5年间连续下挫。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当时天津在区域发展中较为孤立,没有利用好北京的服务贸易总部资源以及河北服务贸易的腹地,最终导致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幅波动。事实证明,区域间单一的发展模式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足。

2.2 相对货物贸易而言,服务贸易的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

“十二五”期间京津冀三地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都有显著的增长,但还是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更胜一筹,两者规模的差距还有逐渐拉大的趋势。京津冀区域间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以北京为例,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差距从2倍增长到了4倍。与货物贸易的顺差相比,京津冀区域的服务贸易还呈现出结构性逆差,这与旨在以现代服务业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总体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3 建立京津冀服务贸易合作机制的路径

3.1 建立完善的京津冀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管理体系和协调制度

完善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管理体系和协调制度是京津冀服务贸易更好、更快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法律层面,除了主要依据的《对外贸易法》之外,还应尽快出台多部专门针对服务贸易以及区域间服务贸易合作的法律,建立完备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在协同发展中,应建立分工明确的服务贸易管理结构,并形成部门间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3.2 建立京津冀国际贸易转移服务平台,服务新兴朝阳产业

北京可以进一步打造国际贸易转移服务平台,并利用该平台改变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提高在国际化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获得产业国际化的更多成果和利润。在北京的示范带动下,金融服务、保险服务、通信服务、邮政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或广告宣传服务等高科技新兴服务贸易应成为核心产业。北京应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跨国公司资源,拉动外资注入京津冀三地,加大进出口规模,在此基础上形成京津冀国际市场的规模,为区域合作提供充分的产业支持和龙头带动。在京津冀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北京有实力执行好总部的职能。

3.3 通过京津冀三次产业融合,来协调京津冀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内在机制

只有京津冀三次产业融合,才能在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内在要求中实现京津冀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内在协调发展。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即京津冀货物贸易的发展是服务贸易的原动力与内在需求,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服务贸易不仅可以实现与货物贸易的双赢,还有利于产业机构的优化,最终带动货物贸易的发展。而滞后的或不协调的服务贸易发展也势必阻碍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以及三次产业的协调。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趋势,有利于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高效的服务和信息。同时,第三产业成为了外商投资服务企业的重要领域。京津冀可以以北京为服务业总部,以天津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纽带,以河北作为生产制造业的基地,这样可以保障涵盖京津冀所有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产业部门,综合提高服务环节的价值比重。注重“以人为本”的现代服务业,关键在于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由此,服务贸易逐渐成为了京津冀贸易发展的核心,而传统的货物贸易成为了一种载体,实现了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复合式统一。

3.4 实践“北京总部、金融科研,天津桥梁、国际港口,河北转化、人力服务”的联动产业链

在京津冀服务贸易产业协同发展框架下,实践“北京总部、金融科研,天津桥梁、国际港口,河北转化、人力服务”的联动产业链。从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北京依托于高端企业总部、高端人才和高端服务形成了“创新驱动”“总部经济”“高端服务”的产业格局,作为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其辐射力和影响力可以为京津冀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发挥强有力的示范和先导效应,作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在市场布局和业务领域方面,逐渐形成了两大服务外包聚集区;天津借助于滨海新区开发了“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国际港口”的产业优势,充分利用天津京津冀服务贸易产业协同发展的桥梁作用,效仿滨海新区发展服务贸易的成功案例,结合京津冀发展特点,发展BPO等服务外包业务,而且天津可以直接受到北京的政策指导、国际化影响以及两大外包聚集区的积极示范;河北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镇化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现代农业强势发展的态势,鉴于河北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应鼓励更多较低技术水平的劳动力从事ITO,为服务京津冀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基石。由此,完备的京津冀服务贸易联动合作机制的建立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等外部风险的冲击。

参考文献

[1]于立新,冯远.中国服务贸易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2]赵瑾.国际服务贸易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3]贾志影.京津冀服务贸易协同发展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2.

[4]王晓颖.京津冀服务贸易协同发展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22).

篇4: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多年来,河北省一直渴望充分发挥环抱京津的地理区位优势,促进城镇化空间布局优化,进而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因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河北省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一、影响河北省城镇化空间布局的新因素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框架下,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功能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河北省的功能定位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这一转变使河北省城镇化空间布局呈现出不同特征,即空间规划由原来的一省向服从、服务京津冀区域“一张图”转型,对城镇空间的认知由单体、无序发展向群体、协调发展转变,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提升过渡。由此必然要求河北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更加主動的姿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重新梳理城镇间的关系,尤其是与京津的关系,重点对各城镇的功能定位、城镇间分工协作及其机制构建进行重新规划与定位。

(二)资源与环境的刚性约束

自然生态和土地资源是制约河北省城镇化空间布局的首要自然因素。据测算,河北省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要有100多万人进城,按人均100平方米的活动范围计算,今后3年,河北省仅城镇扩张就需新增建设用地110多万亩,在“不饱和”供地政策的大背景下,河北省的用地缺口在60%左右。近年来,土壤污染、水土流失、雾霾肆虐等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困扰着河北省,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水资源是制约河北省城镇化空间布局的另一个重要的自然因素。河北省水资源匮乏,全省年均降水量仅为541毫米,多集中在6-9月,人均水资源拥有量386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243立方米,两者均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8,且部分山区的地表水多供给京津两市专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一方面,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逐年递增,供水缺口日益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工农业发展存在过度开发利用地表水、超量开采地下水以及污染水资源等加剧水环境恶化的问题,进一步加大了河北省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的难度。

(三)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与调整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是城镇化空间布局优化的支撑保障。一方面,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促进人口及其经济活动在空间运动中向相应区域集聚,促使区域空间布局随之改变;另一方面,人口及其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发展。因此,交通运输条件与城镇空间布局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交通运输条件和方式的改变与调整可以推动城镇化空间布局优化。受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海洋运输的开发与利用极大地促进了河北省沿海地区城镇化的发展。2014年,唐山、秦皇岛、沧州三市城镇化率为51.4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8个百分点。未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向内需驱动,铁路、公路等陆路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将会不断显现。河北省地处我国南北要塞,本身就具有交通优势。而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南北贯通、东出西联”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到2020年,高速铁路将覆盖河北省所有城镇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干线公路实现“镇镇通”,铁路公路沿线城镇的交通通达性将显著提高。高铁、公路串联起来的城镇必将极大地促进河北省城镇间的经济联系,促成新的城镇发展轴(带)的形成。

二、河北省城镇化空间布局的现状与特征

(一)区域中心城市正在成为城镇布局的重要抓手

目前,河北省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城镇化空间布局方面基本形成了石家庄、唐山两大省域中心城市,保定、邯郸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正在迅速崛起。石家庄、唐山以占全省15.53%的土地面积,产出了占全省39.15%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中心,辐射带动全省其他区域发展的能力正在明显增强。

从河北全省来看,目前比较成熟的四大区域中心城市分别位于冀东、冀中南地区,尤其是冀中南地区,全省近65%的城镇集中于此,其中包括省会城市石家庄。石家庄自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完成后,市区面积扩大了4倍,极大地拉开了省会城市的发展框架,对优化冀中南地区的城镇空间布局乃至提升全省的城镇化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其余3个区域中心城市(唐山、邯郸、保定)也相继进行了城区面积拓展和行政区划调整,对优化各自的城镇空间布局具有积极意义,但对补缺京津冀城市断层的作用尚未显现。

(二)城镇体系分布尚待进一步完善

河北省现有石家庄、唐山2个特大城市,保定、邯郸、张家口、秦皇岛4个大城市,邢台、承德、廊坊、沧州4个中等城市,衡水、任丘等21个小城市以及1050个镇。由于受经济、历史、地理和交通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河北省城镇空间分布一直呈现“西北疏、东南密”的特征。东南城镇密集区城镇联系网络的连接点主要集中在冀中南和冀东地区。这两个地区最重要的节点城市是石家庄和唐山,以这两个城市为核心可以将河北省城镇体系分为石家庄体系和唐山体系。石家庄体系即正在崛起的冀中南城市群,包括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邯郸、邢台等6市,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唐山体系即建设中的冀东城市群,包括唐山、秦皇岛、廊坊等3市。

西北城镇疏落地区的节点城市主要是张家口和承德。张承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由于距离两大核心城市体系较远,受其辐射带动较弱。此外,两城市之间多年来没有铁路直连,直到2015年底张唐铁路通车后才正式开启两市间的直接联系。因此,该地区尚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框架下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两大节点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

nlc202309090233

(三)缺乏持续稳定的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自上世纪90年代的“两环开放带动战略”到21世纪初的“一线两厢”战略,再到“十二五”时期的“两群一带”战略,以及最近提出的“两翼四区五带多节点”的城镇空间结构,体现出河北省希望借助区位优势,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然而事实上,河北省的“两环开放带动战略”自1995年提出到2000年深入实施再到2005年被“一线两厢”战略正式取代,前后只有10年时间,之后的“一线两厢”战略也从提出到实施不到10年的时间里逐渐被此后提出的“两群一带”战略所取代。时隔5年后的今天,“两群一带”战略又被“两翼四区五带多节点”的城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取而代之。虽然这四大发展战略都是基于河北省的区位优势所构筑的省域城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但是四者之间并不具有内在联系性的层级递进战略关系,由此造成发展方向举棋不定,发展潜能被压制。

三、未来河北省城镇化空间布局的总体构想

(一)实行多核心差别化开发战略

“多核心”是指石家庄、唐山两个省域中心城市,以及保定、邯郸、张家口、秦皇岛、沧州、衡水等12个其他区域中心城市,以冀中南国家级城市群和秦唐、沧黄两个正在崛起的沿海城镇群为支撑,打造全省具有区域带动性的经济增长极;“差别化开发”是指根据不同的主体功能分区,采取不同的城镇化战略。实践操作上即“对接京津、强化省会、开发沿海、扶持张承、点轴扩展、集群布局”。环京津地区要积极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城镇空间布局上主动对接京津,与京津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打造省會城市石家庄为京津冀区域次中心城市,将周边的正定、藁城、栾城、鹿泉纳入省会城市发展规划,进一步放大城市空间优势,重构以服务业为主的全省经济中心,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将秦唐、沧黄沿海地带作为未来新型城镇化战略东移的主阵地,以曹妃句、北戴河、渤海三个新区为支撑,打造沿海城镇隆起带;张承地区应从政策上予以优先安排和重点倾斜;冀中南城镇密集区应依托交通干线,整合优势资源,培育跨行政区的多核多边的城镇密集区或城镇集群,形成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通过多核心、差异化开发,逐步培育一批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增长极、增长轴和增长带,优化省域空间布局,推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

(二)构建“三横两纵”重点发展轴线

陆大道的“点轴开发理论”实际上是将交通干线作为城镇化空间布局的重要载体与支撑,在城镇化初期这是最有效的空间开发模式。其中的“点”是经济中心,在空间上表现为区域中心城市;“轴”是经济要素向外扩散的路径,在空间上表现为基于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设施形成的连接经济要素的发展轴线。发展轴线形成之初是为经济中心辐射带动腹地经济发展并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而服务。发展轴线形成后其本身对人口、产业也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经济要素也会不断向其两侧集聚,并形成新的增长点。这种依托交通干线所形成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布局能够促进经济活动与交通运输设施的有机结合,进而产生极大的空间集聚效应,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河北省应充分发挥省域交通优势,构建以秦承张发展轴、秦唐张发展轴、保津发展轴、石黄发展轴为四条横轴,以承京—京邯发展轴、京衡发展轴、廊津—津沧发展轴、沿海发展轴为四条纵轴,以环首都发展轴为一环轴的城镇发展轴线。

四、促进河北省城镇化空间布局优化的政策选择

(一)加快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是联系地理空间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当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河北省应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具体应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一是重点发展城际铁路。加快完善高速铁路网建设,构建完善的港口与物流基地、产业集聚区的铁路集疏运体系,为形成陆海统筹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打下基础;二是进一步优化高速公路网布局,尽快打通与京津对接的“断头路”。同时,推进国省干道改造升级,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力度,尤其是山区贫困地区的通道建设。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城镇间的联系和完善城镇体系,一方面延长发展轴线并贯通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乡村腹地的通道;三是提升港口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河北省具有沿海区位优势。但由于对海洋资源和经济认识严重缺位,造成了目前陆海空间分割、衔接不紧密的事实。当前,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整合省内港口优势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特色突出、功能完备的综合性港口群。同时,深化与天津港口的合作,携手打造北方航运核心区,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北方东部起点;四是完善机场布局。机场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不同层级间的城镇联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河北省应主动对接京津,大力发展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推动与京津机场的有机衔接,构建京津冀区域干支结合的航运网络。

(二)着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优化河北省城镇化空间布局必须依托中心城市带动,增强其集聚辐射功能。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作为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区域的中心城市,对优化河北省城镇化空间布局起着决定性作用。石家庄既要扩城又要提质,在拉开城市框架的同时,提升省会城市功能,从而带动全省新型城镇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唐山要精准定位,充分发挥沿海区位优势,从连接和延伸沿海发展轴出发,主动联合秦皇岛、沧州,以港口群建设为切入点,三市协作,打通河北省南承北接的沿海通道,加快推进河北沿海城市带形成。保定要着力打造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点推进县城建设,努力实现城市规模和质量相统一、人口聚集与产业壮大相协调的发展格局。邯郸要用足用好国家两大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做好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构建大尺度城市空间发展框架,向东连接市域东部各县城,打通山东通道;向西协调武安市次中心城市功能,打通连接市域西部各县与山西的通道;向北依托京广线连接邢台、对接省会、承接京津;向南融合对接中原经济区,形成京津冀联动中原的区域中心城市。

(三)促进城市群内部多城联动协同发展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规划(2016-2020年)》于2016年2月制定完成,启动构筑“两翼、四区、五带、多点”的城镇空间结构,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多城联动、协同发展。首先,要做强做大两大省域中心城市石家庄和唐山,一方面带动冀中南和冀东地区发展,一方面提高与京津两市的协调联动和互补能力,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次,保定和廊坊作为环京津的核心功能区,要着力提升承接京津的功能疏散与产业转移能力,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引领,加快推进同城化建设;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要主动融合“一带一路”和环渤海合作大格局,全力打造全省沿海率先发展区;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四市要强化先进制造业发展,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腹地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张家口、承德及太行山、燕山山区,重点构筑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再次,依托铁路、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全力打造“四纵四横一环”城镇化发展轴,重点形成京石邯、京唐秦、沿海、石衡沧、京衡等五大发展带。第四,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强化重要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加快提高全省城镇的人口、产业集聚能力,形成多个城市群内部协调联动的支点。第五,以“专+特”为标志,规划建设一批定位明确、规模适中、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发展“微中心”,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有序打通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多城联动协同发展的通道,聚集发展要求较高的产业转移。

(责任编辑:李静敏)

篇5: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京津冀服务外包协同发展论坛方案

(初稿)

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加快承接北京服务业转移,提升河北省服务贸易、服务外包质量和规模,推动对外贸易结构转型,依据《2017年河北省对外开放行动计划》(冀开放发〔2017〕1号)文件精神,举办京津冀服务外包协同发展论坛。

一、论坛名称

京津冀服务外包协同发展论坛

二、论坛主题 融合发展

创新提升

三、论坛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7年8月29日-30日,会期2天。

8月28日报到,27-28日布展。地点:唐山市南湖国际会展中心

四、论坛规模 总人数:约730人

(一)特约贵宾(约145人):

1、省政府主管领导,省政府办公厅主管领导。

2、商务部服贸司领导,北京市商委主管领导、主管处室负责人、重点园区负责人,天津市商委主管领导、处室负责人、重点园区负责人(25人)。

3、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香港贸发局以及国家级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际知名展览业机构等演讲嘉宾(20人)。

4、邀请京津相关服务贸易、服务外包、会展业等重点知名企业负责人(100人)。

(二)参会代表(585人):

1、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等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140人):主管副市长(贵宾),市和主城市区商务局局长、主管科(处)长,辖区内重点开发区主管主任。唐山市各县商务局局长。

2、其他市(95人):市和主城市区商务局主管局长、主管科(处)长,辖区内重点开发区主管负责人。

3、重点企业(350人):河北省重点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企业负责人(200人),河北省重点展览企业负责人150人。

以上省内参会代表名单另行通知。

五、论坛内容

本届论坛采取“1+3+1”模式,即:一个主论坛,三个分论坛,期间举办项目洽谈及河北会展服务业展览展示活动。

主论坛:京津冀服务外包协同发展 主题:借力协同发展,推进提质增速 围绕河北省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和会展业发展现状,结合服务贸易的国际形势、发展趋势,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邀请国家部委、先进省市管理部门、省内外研究机构、省外发达园区等负责人,就我省产业区位定位、发展方向、产业布局、人才培养、政策调整等方面精准把脉、深入交流和扎实谋划。以协会为平台,建立京津冀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和会展服务业互动机制。

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致辞嘉宾:省政府主管省领导。主讲嘉宾专题: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冼国义。演讲题目:《十三五期间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规划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建议》;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钢。演讲题目:《京津冀服务进出口协同发展机遇》;

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杰。演讲题目:《国内服务外包最新发展趋势》;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演讲题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会展服务业再布局》;

软通动力集团公司总裁刘天文。演讲题目:《企业在京津冀产业转移和协同合作中对营商环境的需求》;

励展集团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孙刚。演讲题目:《大型会展项目策划与运作》; 河北唐宋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宋雷。演讲题目:《大数据在唐山钢铁产业转型中的应用》。

参加人员:参加论坛所有人员 会议时间:8月29日上午9:00-11:30 论坛地点:唐山市南湖国际会展中心凤凰厅 分论坛

1、分论坛一:楼宇经济与虚拟园区 主题:楼宇经济与虚拟园区

以唐山路南区为例,研究在城市核心区建立虚拟产业园区可行性解决方案。研究学习北京市西城区科技产业园、沈阳市网商虚拟产业园的做法、经验。发挥城市核心区服务设施完善的优势,促进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形成高端服务外包产业群。组织唐山市路南区以及相关园区和与会企业代表进行项目洽谈与对接。

责任单位:路南区人民政府,唐山市商务局 演讲嘉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方政府产业创新促进中心主任齐海涛。演讲题目:《园区经济的新十年:平台经济、虚拟园区和生态系统》;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信息与技术研究部部长郑锦荣。

演讲题目:《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处长林丛军。演讲题目:《北京市楼宇经济简况及发展模式》; 重庆两江新区现代服务业局局长张想。演讲题目:《重庆两江新区园区规划定位及建设》。

参加论坛对话嘉宾:成都市商务局主管负责人、重庆两江新区商务局主管负责人,深圳联合致兴公司、北京市西城区科技产业园代表,沈阳市网商虚拟产业园代表、天津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代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代表等。

参加人员(240人):省商务厅主管领导,北京、天津商务委领导;各市(含定州、辛集市)重点开发区主管主任,市、县商务局主管局长、科(处)长;北京、天津以及我省相关服务贸易、服务外包等重点知名企业负责人。

会议时间:8月29日14:00-18:00 考察时间:8月30日上午,实地考察路南区服务外包虚拟产业园,唐山市路南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论坛地点:唐山市南湖国际会展中心朝阳厅

2、分论坛二:综合服务平台和服务外包产业集聚 主题:打造综合平台,促进转型升级

围绕我省软件开发、医药研发、教育培训、信息集成服务等重点服务外包领域,如何进一步完善提升现有平台的功能,降低服务外包企业运营成本;如何以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经营等方式做好专业性服务平台的运营服务工作,为服务外包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撑。

责任单位:河北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演讲嘉宾:

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八戒教育集团总裁助理郭玉成。演讲题目:《互联网+双创在服务领域的践行》;

软通动力执行副总裁、战略市场与联盟总裁方发和。演讲题目:《数字化时代服务外包的新机遇》

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商业发展部副总裁刘翔力。演讲题目:《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上海致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周青龙。演讲题目:《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

河北新龙科技集团董事长杜秀珍。演讲题目:《构建产教融合平台,促进产业跨越式发展》。

参加人员(200人):河北省服务外包企业负责人 会议时间:8月29日14:30-17:30 论坛地点:唐山市南湖国际会展中心济众厅

3、分论坛三:会展经济与城市服务业结构转型 主题:补齐短板,错位发展

紧紧围绕河北省以及石家庄、唐山、廊坊等重点城市的会展服务业产业定位、行业布局、政策调整等方面深入探讨、精准把脉、献计贡策。发布河北省会展业协会标准,公布河北省重点市场化品牌展会及展览(承展)机构名单,展示河北会展业发展成果。促进会展服务业调结构、补短板,推动河北会展产业快速提升、健康发展。责任部门:河北省会展业协会,唐山市商务局,路南区人民政府

演讲嘉宾:

中国科协会议中心原总监武少源。演讲题目:《京津冀会议运营大数据》;

北京二外会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可。演讲题目:《中国会展业的增长动力与格局变迁》;

振威展览集团董事长张学山。演讲题目:《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下提升京津冀会展企业效益》;

广东现代会展管理集团副总裁姜淮。演讲题目:《现代会展企业的运营与管理》。

参与论坛对话嘉宾: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北京市会展业协会、天津市会展业协会、广州会展组展协会负责人,励展集团大中华区负责人、中国科协会议中心负责人、广东现代会展管理公司负责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研究中心负责人等。

参加人数(180人):省商务厅主要领导、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主管副市长、京津会展企业负责人;省直相关部门处室负责同志、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会展管理机构负责人、河北省会展业重点企业负责人、高校会展专业师生演讲嘉宾。

会议时间:8月29日14:30-18:30 论坛地点:唐山南湖国际会展中心和通厅

(三)河北省会展服务业展览展示活动 主题:信息交流,成果展示

在唐山南湖国际会展中心展览厅设置展区,搭建展览展位。组织河北省并重点突出石家庄、唐山、廊坊等城市会展机构,同时邀请北京、天津等会展机构,参加会展信息交流和成果展示。展区设置10个板块:河北省展览业形象展、唐山市展览业形象展、展览业展览机构展、展览业展具展示、展览业重点场馆展示、展览业软件服务机构展示、展览业设计和搭建服务机构展示、展览业人才培训机构展示、展览业设计优秀作品展示、展览业职业技能大赛。

责任单位:河北省商务厅、河北省会展业协会、唐山市路南区人民政府、唐山市商务局。

间:8月29-30日。

参加人员:参加主论坛及分论坛所有嘉宾和与会人员 地

点:唐山南湖国际会展中心展览厅。

六、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河北省商务厅 北京市商务委 天津市商务委 唐山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河北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河北省会展业协会 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 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 天津市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天津市会展业协会 唐山市商务局

唐山市路南区人民政府 石家庄市会展业管理办公室

七、时间安排

(一)5月25日前,完成论坛报批手续。完成各项具体操作方案,完成京津冀各承办部门有效衔接。

(二)5月30日前,完成参加论坛的重要嘉宾单位、重点园区、重点企业的面邀对接。

(三)6月9日左右,召开首次调度会;7月5日召开第二次调度会。

篇6: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公务员管理工作更好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

国公局发〔2017〕3号

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天津市、河北省公务员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促进公务员管理工作更好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公务员队伍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骨干力量,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组织保证。推动公务员管理工作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利于为实现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公务员管理工作水平;有利于交流经验、相互借鉴,促进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本地区公务员履职尽责和服务大局的水平。我们必须从增强“四个意识”的政治高度,从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全局高度,加强京津冀公务员管理协作,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主要措施

(一)加大公务员交流力度。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点领域和优先方向,组织京津冀开展行政机关基础岗位公务员跨地区挂职锻炼和交流任职,促进公务员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增强本领,实现公务员素质提升与区域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公务员考录协作。推动京津冀公务员考试专家、测评基地、试题等资源三地共享,逐步实现京津冀公务员招录面试考官资格互认,探索面试考官交流机制,推进面试考官多地组合、异地执考。

(三)做好及时奖励表彰。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进展情况,建立表彰专项,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表彰奖励工作,凝聚全社会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正能量。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事项、重大活动、专项工作中有关表彰奖项的新设立、调整变更申请,专项审核、即报即审。

(四)深入开展培训交流。发掘京津冀优质培训资源,共享三地培训师资库,共同开发培训精品课程,充分发挥公务员培训特色实践基地作用,加强培训工作交流,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开展京津冀公务员三地互训,协调中央国家机关、有关地区对京津冀公务员开展专题培训。开展精准扶贫培训,促进贫困地区基层公务员能力提升。将雄安新区公务员培训纳入国家对口培训计划项目,实施对口支援、精准施训。在开展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型城市化管理、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科技创新、对外开放、脱贫攻坚等内容,统一组织协调专家师资力量,通过送讲座到基层、组织巡回授课、录制专题课件等形式开展培训。

(五)协调推进公务员管理改革。加强对京津冀地区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职务与职级并行、聘任制公务员管理等改革工作的指导,确保改革部署落地见效。推进京津冀聘任制公务员管理政策和工作经验交流,实现招聘职位互相开放、招聘程序统一,招聘职位信息互相借鉴,人才信息共享交流。支持京津冀地区开展公务员管理改革试点。

(六)共同开展公务员管理重大问题研究。支持京津冀地区围绕建立既严格管理又真诚关爱的公务员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公务员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分级分类推进考录、考核、培训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公务员管理创新研究,加强公务员管理研究专家队伍建设。

(七)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雄安新区的决策部署,围绕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需要,从公务员职位管理、考试录用、考核奖励、培训监督等方面,鼓励并支持雄安新区先行先试,创新公务员管理政策,建设一支符合雄安新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

三、组织领导

(一)建立京津冀公务员管理协作联席会议机制,由国家公务员局、京津冀公务员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沟通协调,确定年度重点推进工作,通报有关工作情况,及时交流经验,解决协同发展的有关问题。

(二)京津冀公务员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公务员管理工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工作责任,指定专人负责,把本实施意见的主要措施落到实处。地方在落实意见过程中,如有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国家公务员局报告。

国家公务员局 2017年5月18日

篇7: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京津冀一体化,河北省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公共文化治理模式,旨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014 年2 月26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力打造首都经济圈”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性问题主持召开座谈会,京津冀三地代表积极发言,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的设想和建议。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相继出台了多个意见和办法来贯彻对中央公共文化建设的部署,例如在2011 年,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上就文化建设方面讲到了一些措施,涉及公共文化方面的比如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来源问题、《河北省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办法》的制订等内容。

1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

1.1 国外研究现状

在追求高效率、低成本公共预算分配过程中需要可靠的绩效指标,Anne Kathrin Last & Heike Wetzel (2010) 以此为背景,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1992-2006 年德国公共剧院的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降低成本无法维持公共剧院的正常运转,对德国公共剧院而言,基于效率分析成本函数是不恰当的[1]。Hallvard Moe (2011) 通过案例分析, 对挪威、 德国和英国除广播以外的各种公共服务方式的合理性进行研究,提出政策制定者尽力在不稳定的环境中创造稳定,且在基本理念上应牢记服从细节或追寻详细列示的风险,以及每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特色[2]。

1.2 国内研究现状

柯平( 2009)采用问卷调研法对图书馆外部公共服务机构进行研究,提出图书馆应简化服务条件,主动发挥部门优势,加强与同质部门在资源、业务和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与援助,争取政府和社会外界的资金投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3]。焦德武( 2011) 采用CSR和PSA相结合方法,以最优价值绩效指标和全面绩效评估指标对公共文化活动进行评价[4]。 朱艳鑫(2013) 以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 为研究工具, 合理选取多项指标,对中国大陆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事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及其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实证评价[5]。

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多从宏观上或针对某省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于多地一体化发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仍为空白。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意义重大,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河北省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在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基础建设、信息支撑等方面加强与京津地区的合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2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

在三地协同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 截至2014年,北京市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115.91 元,居全国前列,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天津市近年来举办了“和平杯”全国京剧票友大赛、“天穆杯”全国农村题材小品征集与展演、“文化杯”全国小说评选活动,2011 年喜迎建党90 周年的全市红歌比赛, 妈祖文化旅游节、啤酒节、主办夏季达沃斯论坛、联合国环境气候大会。 这些活动突出了天津本土文化资源优势,吸引了世人的眼光。 达到了展示天津、影响全国、波及海外的效果。 而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在整体上与京津地区还存在差距,但也不乏闪现一些亮点, 主要表现在: 1根据河北省统计公报,2010 年河北省对文化、 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的投资为119.7亿元,比上年增长49.2%,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0.92%,2011 年154.9 亿元, 比上年增长39.7% , 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0.98% ,2012 年投资额213.6 亿元, 比上年增长35.4% , 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12%,2013 年投资额329.3 亿元,比上年增长54%,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46%,2014 年投资额362.8 亿元, 比上年增长5.8%,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39%。 由此可见,从2010 年到2013 年河北省对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投资大发展的几年,不管是投资额还是占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例都在逐年增长,且增长速度迅猛,2014 年投资额仍在增长,但增速有所降低。 2据河北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来看,截止到2013 年,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73 个,博物馆101 个,各种文物机构186 个,从业人员近5 000 人; 图书总藏量近2 000 万册, 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近3 000 次, 参加人次150 多万人次。 3截至2012 年底, 已建成1 个省级分中心,11 个市级支中心,172 个县(区)级支中心,1 444个乡镇基层服务点,499 个城市社区基层服务点,44 000 余个农村基层服务点,从省到村的五级网络服务体系已经形成。

2.2 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不足

2.2.1 文化人才严重短缺,缺乏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随着文化建设高潮的兴起,全省各级各类文化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加速建成或动工,各类文化活动逐渐增多,文化单位缺编缺人普遍,往往是不能胜任的人出不去,有能力的人才进不来,加之投入偏少,待遇偏低,高层次人才留不住、引进难,流失严重。 此外,文化单位改革滞后,岗位设置和分配、奖惩等机制不健全,队伍活力不足。 人才资源开发不够,社会化评价体系不健全,制约和影响了文化人才的培育、引进和使用。

2.2.2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不足

我国公共文化事业主要依靠政府单向投入,总体投入规模过小,再加上行政体制的改革滞后等原因,使得行政管理费的支出不断增长,导致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方面的财政支出不足且严重不均等。

在2009 年的财政支出中, 河北省文化体育与传媒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62%,在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24 位,与所占比例最高的省市北京、青海和广东相比,分别为3.21%、3.2%、2.57%,差距较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相对较低。

2.2.3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薄弱,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

近几年来,尽管河北省公共文化事业的经费和资源的投入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多、基数小和比例低等因素的影响,全省乡镇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投入的总量偏低,中央下拨经费落实以后,省、市、县三级承担经费的比例没有明确,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

2.2.4 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单一且服务质量不高,数量不足

目前,河北省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形式单一,大都以政府为主体进行供给,多数还是采取传统的送演出、送图书、送电影等服务方式和手段,缺乏市场机制的进入。 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高,数量不足。 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上热下冷,越到基层越冷。 乡镇(街道)、村(社区)一级,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比较活跃,但文化部门除完成政府规定的文化活动外,很少主动开展其他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另外,由于受经费、人才等方面的制约,真正符合老百姓需求的文化精品供给严重不足。

3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

在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及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为基础构建了绩效评估体系、资金投入、公共文化的信息化建设、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以及公共文化资源供给的5 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1 绩效评估体系

2012 年国家 “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明确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评估考核”。 因此,建立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形成政府、社会、服务群体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起对政府、文化和财政部门、公共文化机构、重大文化项目工作考核机制是京津冀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1应明确绩效评估主体, 建议从以下三方面考虑,首先,成立“绩效评估委员会”,负责起草绩效管理条例、编制考评指导手册、组织考评活动、分析考评信息、报告考评结果;其次,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性的第三方评估组织, 建立适合京津冀三地实际情况的公共文化绩效评估的组织和评估方式; 最后,建立评估执行部门。 2为了使绩效考评能更好的发挥效果,还应该在绩效评估完成后进行后续的管理,包括反馈申诉和激励优化两个方面。

3.2 资金投入方面

大力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1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多渠道融资政策,争取建立起民间资金、社会资金、银行贷款、证券融资等多渠道多途径资金投入机制。 2运用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同时可以利用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手段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供应。 3对中央、省财政关于文化建设的转移支付资金应全部用于文化事业产业建设。 保证一定数量的新增文化经费用于农村文化建设,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3.3 公共文化的信息化建设

建立京津冀三位一体的公共文化信息平台,整合利用数字文化资源。 1通过整合城市数字文化资源信息,尤其是不断增加代表文化发展先进水平和传达现代社会文化动态的资源成分,迅速缩小城乡之间共享文化信息资源机会的差距。 2确立数字文化资源体系化思路。 整合文化艺术层面、科普层面及其他社会文化层面的数字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数字文化资源体系。 3整合服务力量。 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村入户模式的提升和完善由一个部门或单位的事情,转变为尽可能多的相关部门或单位共同的事业。

3.4 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和传播离不开人,尤其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或艺术特长的人才,而文化志愿者就是那些利用自己的时间、精力或知识、艺术及体育等技能自愿为他人和社会提供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人。 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志愿者服务机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民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 有利于满足群众的多种文化需求。

3.5 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体系

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体系,是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内核和必然要求。 1构建多元化的供给主体。 一方面,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动员和鼓励文联、企业和教育系统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广泛吸纳社团组织、业余团队、文化志愿者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不断充实文化队伍。 2另一方面,推广文化志愿服务,通过文化志愿者、文化义工、文化布谷鸟等载体,广泛吸纳社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管理。

参考文献

[1]Anne-Kathrin Last,Heike Wetzel.The Efficiency of German Public Theaters:A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Approach[J].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2010,34(2):89-110.

[2]Hallvard Moe.Defining Public Service Beyond Broadcasting:The Legitimacy of Different Approach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2011,17(1):52-68.

[3]柯平,洪秋兰,孙情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与社会合作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7):8-12.

[4]焦德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绩效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1):47-52.

[5]朱艳鑫.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基于DEA的实证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1):33-38.

篇8: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摘 要】SWOT分析法模型即态势分析法,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关键因素,其中优劣势分析是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的河北民办高等教育自身具备的条件以及比较优势和劣势,而机会和威胁分析着眼于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变化形势。在分析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的河北民办高等教育因素时,首先应理清校内外关键影响因素,其次结合校内外关键因素的特点,组合成不同主体主导的发展模式,为科学的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的河北民办高等教育發展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民办高等教育;SWOT分析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随着全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不断前进着,改革开放后,河北省一直寄希望于借助京津大发展,带动河北省全面发展,经多年探索直到2015年,国家正式下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才在国家层面上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调落实。

一、SWOT分析即强弱机危综合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strengths)、竞争劣势W(weaknesses)、机会O(opportunities)和威胁T(threats),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所谓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带有一定决策性。[1]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2]

二、河北民办高等教育SWOT分析

1.优势

河北民办高等教育基于市场办学,对市场有敏锐的反应和应变能力,能及时根据市场进行办学定位调整。由于缺乏政府资金扶持,单靠社会资金与学费收入,所以民办高校更懂得如何运用有限的经费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具有民办教育定位明确、办学自主权大、办学机制灵活、与市场联系密切的优点。

相对于京津两地的民办教育,河北的民办教育资源更加有限,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更大,民办高校的出资者和举办者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要比京津两地更明显,在求生存、促发展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更注重教学质量、品牌效应、特色办学和服务意思。

2.劣势

河北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方面都落后于京津两地,导致河北民办高校师资力量更加薄弱,结构也更不合理,诸多高校存在“进人难、留人难”的困境,先天不足导致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流失到京津两地,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都存在问题,导致教学秩序不稳定,教学质量无保证等问题。

河北民办高校还普遍存在办学条件薄弱、经费短缺、理念落后、管理混乱、自身沉淀不足、规模化扩张、急功近利等劣势。

3.机遇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地区有可能成为以新兴产业为骨干的新增长极,相较于京津两地,河北省地缘辽阔、发展落后,因此在未来有充足的发展空间,河北省承接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作用,想要更好的发挥产业转型升级、商贸物流、环保和生态涵养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功能,需要大力发展河北省科教先行军,这是河北省高等教育领域的机遇,更是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次机遇。[3]

4.威胁

河北民办高校的主要困难与问题非常多,一是生源危机,河北民办高校在京津冀大环境下受到的冲击最大,教育适龄人口减少,生源日减,高校竞争本就激烈,在三地中,河北基础最薄弱,不仅面临三地竞争,还面临同区域办学空间、资源等各种竞争,使得河北民办高校的竞争尤其激烈;二是自身多样化和高质量教育的挑战,民办高校起源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但又受限于此,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市场对民办高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无法适应这一变革的学校将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此外,行政部门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监管缺失的现象,导致民办教育市场混乱,一些人不遵守规则,破坏民办教育形象,使得民办教育雪上加霜。

通过上述SWOT分析可以看出,河北民办高校要想在京津冀大环境下生存发展,必须从战略高度掌握高校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遇和危险,充分发挥优势、避免劣势、抓住机遇、应对威胁,只有清醒的认识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黄小灵.基于SWOT分析的民办高校发展现状探析[J].教育理论研究,2011(11):200-201.

[2]王肖蓉,杜稳灵,宋明宇. 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SWOT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2(36):170-171.

上一篇:论图书馆员形象塑造下一篇:读世说新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