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醉驾会议纪要

2024-05-14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醉驾会议纪要(共8篇)

篇1: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醉驾会议纪要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厅关于办理“醉驾”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

为了更好地惩治“醉驾”犯罪,以维护公共安全,增进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多次研究,并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现纪要如下:

一、关于立案标准

对现场查获经呼气测试,酒精含量达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中醉酒标准(≥80mg/100ml)的机动车驾驶人,无论其对检验结果是否有异议,均由医疗机构或者具备资格的检验鉴定机构工作人员按照规范抽取血样,及时进行血液酒精含量检测。检测结果达到醉酒标准的,一律以涉嫌危险驾驶罪立案侦查。

对被查获后,在呼气测试或者提取血样前故意饮酒,经检测其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的,应当立案侦查。

对被查获后,经呼气测试酒精含量达到醉酒标准,在抽取血样前逃跑的,也应当立案侦查。

二、关于强制措施的适用

对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一般应当予以刑事拘留,并视情延长至七日。对具有不适合羁押情形的,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强制措施。

对被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公安机关、人民

检察院、人民法院无法在刑事拘留期限内完成侦查、起诉、审判工作的,应当变更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决定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依法由公安机关执行。

被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传讯、开庭审判时不到案,或者违反刑事诉讼法关于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相关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提请或者决定予以逮捕。

除前款规定的情形外,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采取逮捕强制措施。对于被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被告人逃跑的,人民法院可以中止审理。被告人归案、中止审理原因消失后,恢复审理。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对未予以羁押的被告人判处实刑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可以根据生效判决或者裁定将罪犯予以羁押,送交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根据生效的刑事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予以收监执行。

三、关于机动车的认定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中的“机动车”,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三)项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有关规定执行,包括各类汽车、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含动力驱动的三轮及以上车辆,燃油驱动的两轮及以上车辆,电驱动的最高车速大于20km/h的两轮车辆。不包括电驱动的最高车速小于20km/h的两轮车辆)。

对于各类超标两轮电动车,以公安机关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为依据,认定是否属于机动车。

四、关于道路的认定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中的“道路”,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项规定执行,即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然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五、关于对诉讼证据的要求

提起公诉的“醉驾”犯罪案件,应当移送下列证据及其相关案卷材料:

(1)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2)有证人的,能证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证言;(3)酒精呼气测试检验单和血液酒精含量报告单;(4)血样提取笔录或者提取登记表;(5)执法民警出具的查获经过说明;(6)现场查获的,查获时拍摄的被告人及其所驾驶车辆的照片或者视听资料;(7)其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包括户籍证明、驾驶证、行驶证、以前的交通违法情况、前科情况等)。

查获后又故意当场饮酒的,根据呼气测试和血液检测的结果综合认定其酒精含量;呼气测试后当场饮酒的,以呼气测试结果认定其酒精含量,并从重处罚。

经酒精呼气测试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在提取血样前逃跑的,以现场呼气结果认定其酒精含量。

六、关于刑事处罚

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是反映该种犯罪危险程度的主要量刑因素,驾驶的车辆种类、行驶的道路种类、实际损害后果是重要的量刑因素。同时,还要综合考虑被告人的认罪悔罪态度、曾经

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被处罚的情况、其他交通违法情况等情节。惩治“醉驾”犯罪,要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重点打击醉酒在公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上驾驶各类汽车的行为,特别是对醉酒驾驶营运客车(公交车)、危险品运输车、校车、单位员工接送车、中(重)型货车,及在城市道路上驾驶工程运输车的,应当判处较重的刑罚。在突出惩治重点的同时,要实事求是地对待醉酒驾驶超标两轮电动车问题。对于醉酒驾驶超标两轮电动车,凡是没有发生致他人轻伤以上事故且对事故负有责任的,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醉酒驾驶超标两轮电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酒精含量在160mg/100ml以下,符合刑法第七十二条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不起诉)。

缓刑只对酒精含量在120mg/100ml以下,无以下从重情节、且认罪的被告人适用:(1)造成他人重伤或者死亡,尚未构成交通肇事罪的;(2)在高速公路上醉酒驾驶的;(3)醉酒驾驶营运客车(公交车)、危险品运输车、校车、单位员工接送车、中(重)型货车等机动车的;

(4)醉酒在城市道路上驾驶工程运输车的;(5)造成他人轻伤且负有主要责任的;(6)无驾驶汽车资格醉酒驾驶汽车的;(7)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汽车而驾驶的;(8)在被查处时逃跑,或者抗拒检查,或者让人顶替的;(9)在诉讼期间拒不到案或者逃跑的;(10)曾因酒后、醉酒驾驶机动车被处罚的。

对酒精含量在120mg/100ml以上的,或者具有前款10种从重情节的被告人,不适用缓刑。对未成年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符合刑法第七十二条缓刑适用条件的,适用缓刑。

免予刑事处罚(不起诉)原则上只对酒精含量90mg/100ml以下,无上述10种从重情节且认罪的被告人适用。但对酒精含量在100mg/100ml以下,无上述10种从重情节,并有特殊情形的(如抢救危急病人等)极少数案件,也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不起诉)。

并处罚金的,按处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计算,以此累加。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法以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并不得适用缓刑。

七、附则

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办理“醉驾”犯罪案件中,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加强协调沟通,以使本辖区内案件处理平稳、量刑基本均衡,确保办案的社会效果。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通过案件的办理,利用多种手段广泛开展法制宣传,以减少“醉驾”犯罪的发生。本纪要内容如与法律、司法解释及上级有关规定不一致的,以法律、司法解释及上级有关规定为准。

篇2: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醉驾会议纪要

(经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2258次会议讨论通过,2011年3月4日发布)

近年来,我省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多发。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时,在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等问题上争议很大,各地掌握标准不一,影响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为了准确适用法律,正确处理此类案件,我院在深入调研并征求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有关法院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对认定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有关问题基本达成了共识。现纪要如下:

一、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肇事者为了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肇事车辆或者遗弃肇事车辆后逃跑的行为。刑法规定对逃逸加重处罚,根本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及时抢救伤者,防止事故损失的扩大;二是便于尽快查清事故责任,处理事故善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肇事者发生交通事故后必须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此,保护事故现场,抢救伤员,报警并接受公安机关的处理,是肇事者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本质特征就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履行上述法定义务,正确认定逃逸也应当围绕肇事者在肇事后是否履行了法定义务去考察。审判实践中,应当把握好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要件。

一是主观要件,即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包括为了逃避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追究。如果没有法定事由或者正当理由离开事故现场,应当推定为逃避法律追究。

二是客观要件,即在接受公安机关处理前,驾驶肇事车辆或者遗弃肇事车辆后逃跑。以逃离事故现场为一般情形。这里的事故现场,不仅包括交通事故发生现场,还包括与事故发生现场具有紧密联系的空间,如按警察指定等候处理的地点等。在认定是否属于逃离事故现场时,要特别注意逃逸行为与肇事行为在时空上的连贯性。履行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上设定的肇事者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后逃跑,不宜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关于几种常见情形的认定和处理

肇事者被殴打或者面临被殴打的实际危险而逃离事故现场,然后立即报警并接受公安机关处理的,可以不认定为逃逸。此种情形需要有足够的事实依据和证据存在,才能采信被告人的辩解。逃离事故现场后具备报警条件不及时报警,具备投案条件而不及时投案的,应当认定为逃逸。如果是因为出了事故内心恐惧而逃离事故现场的,或者为了逃避酒精检测等而逃离事故现场的,均应认定为逃逸。

肇事者接受公安机关处理后,在侦查、起诉、审判阶段为躲避责任经传唤不到案,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期间逃跑,实质是一种逃避侦查、起诉、审判的违反刑事诉讼程序的行为,均不宜认定为逃逸,但应当酌情从重处罚。

肇事者离开事故现场迳直去公安机关投案,不影响事故责任的认定,且事故损失没有明显扩大的,可以不作为逃逸处理。肇事者逃逸后,途中害怕被加重追究刑事责任而到公安机关投案的,仍然应当认定为逃逸,其中如实交代罪行的,可以认定为自首。认定是否直接去公安机关投案,不能仅以被告人辩解为依据,应当根据离开现场后的行走线路、时间长短以及是否具备报案条件等因素综合判定。无法认定直接去公安机关投案的,以逃逸论。

肇事者肇事后虽然采用打电话等方式报警,然后逃离事故现场的,或者逃离事故现场后打电话报警的,仍然应当认定为逃逸。但因为有报警行为,可对其酌情从轻处罚。

造成人身伤亡的,肇事者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如果是为了抢救伤员而离开现场,不认定为逃离事故现场。但是如果肇事者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没有报警并接受公安机关处理,而是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的,应当认定为逃逸,可以酌情从轻处罚。肇事者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二条第二款第(一)至

(五)项情形之一,又有逃逸行为的,逃逸行为应作为法定加重情节,对肇事者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个量刑档次,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内量刑。但根据《解释》第二条第二款第(六)项规定因交通肇事后逃逸而构成犯罪的,由于逃逸已成为构成犯罪的要件,不能重复评价为加重情节,故对肇事者只能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个量刑档次,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幅度内量刑。

三、关于对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案件的处理

当前,交通肇事后肇事者让他人顶替,以逃避法律追究的情况多发,给交通事故责任的正确认定带来困难,容易使肇事者逃避法律的追究,也易使被害方的利益造成损害,且严重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应予从严惩治。

让人顶替的情形有多种。有的肇事者让同车人顶替或者打电话让人来现场顶替;有的肇事者逃离现场后叫顶替者到现场或者去公安机关投案等等,根本目的就是使自己逃避法律的追究。因此,肇事者让人顶替的行为从本质上说仍是一种交通肇事后的“逃跑”行为,而且还是一种指使他人向司法机关作伪证的行为,妨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社会危害比一般逃逸更大,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并从重处罚。处理这类案件,还要区分肇事者是否逃离了事故现场。对肇事者让人顶替但自己没有逃离现场的,可酌情从轻处罚。对顶替者,构成犯罪的,以刑法第三百一十条包庇罪追究刑事责任。

四、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中“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肇事者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因逃逸致人死亡,既包括被害人受重伤后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也包括被害人因伤无法离开现场而发生的其他车辆再次辗压致死的情形。因逃逸致人死亡,只适用于肇事者因逃逸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不包括故意致人死亡的情况。如果发生事故后,肇事者为逃避法律追究,故意将被害人隐藏、抛弃或者移动至危险地段等积极行为,使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发生再次辗压等事故死亡的,应按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肇事者将伤者送到医院接受救治后,没有报警也没有接受公安机关处理就逃跑而被认定为逃逸,但此后被害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不宜再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

是否因逃逸致使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须根据司法鉴定及在案其他证据综合判定。

五、关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和逃逸后的责任承担

交通肇事刑事案件中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果制作的一种法律文书,本质上具有证据性质。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全案的其它证据综合分析,从而正确认定肇事者的责任,公正处理案件。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对肇事者不履行法定义务而逃逸的,应当推定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肇事者的责任。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时,也应按此原则处理。

六、关于本纪要的执行

本纪要从下发之日起执行。我院原有规定与本纪要不一致的,适用本纪要的规定。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等争议大、掌握标准不一 浙江高院出台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犯罪指导意见

(本网讯)3月22日下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院日前制定下发的《关于在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中正确认定逃逸等问题的会议纪要》。《纪要》共六个部分,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案件的处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和逃逸后责任承担等问题进行了明确。

近年来,我省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多发。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时,在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等问题上争议很大,各地掌握标准不一,影响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不仅公检法机关分歧很大,上下级法院认识也很不统一,增加了司法资源的消耗。为准确适用法律、正确处理此类案件,浙江高院在深入调研并征求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召开近10场座谈会,直接听取近30名基层法院刑庭庭长意见,对认定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有关问题基本达成了共识,形成该《纪要》。

浙江高院刑三庭庭长丁卫强特别强调,“公布《纪要》旨在引导所有交通参与者特别是驾驶员遵纪守法,尊重他人的健康和生命,杜绝酒后开车等陋习,出了事故后首先要履行好法律规定义务——保护现场、抢救伤员、报警并接受公安机关的处理,如果这样做了,法院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给予从宽处理;如果不履行义务而逃逸,必将受到严惩。” 从法理上阐述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

司法实践中的争论,实质上是对逃逸行为的本质及其构成有不同认识。因此,《纪要》第一节着重从法理阐述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并尽力划清一些理论上的界限。“保护事故现场、抢救伤员、报警并接受公安机关的处理”,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肇事者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本质特征就是为逃避法律追究不履行上述义务而逃跑,正确认定逃逸必须围绕肇事者在肇事后是否履行了该义务去考察。这样规定,有利于法官从总体上去把握逃逸的本质,正确处理案件。”丁卫强说。

同时,《纪要》规定了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主客观要件。主观要件就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包括逃避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追究。如果没有法定事由或正当理由离开事故现场,则推定为逃避法律追究。规定逃逸构成的客观要件为“在接受公安机关处理前驾驶肇事车辆或者遗弃肇事车辆后逃跑。以是否逃离事故现场为一般情形”。对“事故现场”不能作狭隘理解,一些肇事者乘交警疏导交通让其移动车辆时乘机逃走,或者是把伤员送到医院后不报警立即逃走等,故《纪要》又强调规定“事故现场,不仅包括交通事故发生现场,还包括与事故发生现场具有紧密联系的空间,如按警察指定等候处理的地点等”。

《纪要》用例举的形式对六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常见情形作了规定。肇事者被殴打或者面临被殴打的实际危险而逃离事故现场,然后立即报警并接受公安机关处理的,可以不认定为逃逸;肇事者在被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甚至审判阶段为躲避责任传唤不到,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期间逃跑,不宜认定为逃逸;离开事故现场直接去公安机关投案,不影响事故责任的认定,且事故损失没有扩大的,可以不作为逃逸处理。同时,对于这三种不作为逃逸处理的情形都做了严格限制。

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当前,交通肇事后肇事者让他人顶替,意图逃避法律追究的情况较多发生,较多发生的是员工给老板顶包,下属给领导代罪,清醒的给醉酒的顶替,给交通事故责任的正确认定带来困难,容易使肇事者逃避法律的追究,也易使被害方的利益造成损失,且严重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应予从严惩治。对此,《纪要》规定,肇事者让人顶替按交通肇事逃逸从重处罚;对于顶替者构成犯罪的,以包庇罪追究刑事责任。

实践中认定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不多,主要是证据问题难把握。《纪要》明确,因逃逸致人死亡,“既包括被害人受重伤后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也包括被害人因伤无法离开现场而发生的其他车辆再次辗压致死的情形”。如果发生事故后,肇事者为逃避法律追究,故意将被害人隐藏、抛弃、将被害人移动至危险地段等积极行为,使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应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篇3: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醉驾会议纪要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查了李强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省人民政府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1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强调,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我省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承上启下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省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有关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以改革统领全局,坚持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五水共治”、“五措并举”,着力在提质增效上见成效,在改善民生上出实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开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号召,全省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浙江省委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加快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4: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醉驾会议纪要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作者:

来源:《浙江人大·公报版》2013年第02期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和审查了李强代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认为,五年来,省人民政府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大力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会议充分肯定省人民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同意2013年工作部署,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指出,今后五年是我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是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按照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省、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2013年是新一届省人民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省人民政府要按照本次会议确定的全年目标任务,振奋精神,改进作风,扎实工作,深入推进自身改革和建设,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努力实现本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

篇5: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醉驾会议纪要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2012年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3年全省和省级预算的决议

作者:

来源:《浙江人大·公报版》2013年第02期

篇6: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醉驾会议纪要

受赵洪祝主任委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永明主持各次全体会议,副主任金德水、吴国华、程渭山、冯明、厉志海和秘书长姚民声及委员共49人出席会议。省人民政府陈加元、郑继伟副省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齐奇院长,省人民检察院陈云龙检察长和王祺国副检察长列席会议。列席会议的还有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机关副厅以上干部,各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会议纪要如下。

一、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列席人员名单》。

二、会议审议了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稿,征求了对浙江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稿、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稿、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稿的意见。会议要求,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对这4个工作报告稿作修改完善后抓紧印发省人大代表和有关方面征求意见。

三、会议听取了省人大法制委员会胡虎林主任委员、吕汉夫副主任委员分别所作的关于《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关于《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等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草案)》的说明,审议通过了《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等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四、会议听取了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陈重华副主任所作的关于《杭州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的说明和省人大法制委员会胡虎林主任委员所作的关于《杭州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审议结果的报告,审议通过了《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杭州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的决定》。

五、会议还书面审议了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行政强制专项清理工作的报告。

篇7: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醉驾会议纪要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副主任王永明、程渭山分别主持各次全体会议和联组会议,副主任徐宏俊、吴国华、刘奇、张家盟、冯明和秘书长姚民声及委员共60人出席会议。省人民政府吕祖善省长和茅临生、金德水副省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齐奇院长和王幼璋、童兆洪副院长,省人民检察院陈云龙检察长和刘建国、刘晓刚副检察长列席会议。列席会议的还有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省级有关单位负责人,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备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机关副厅以上干部,各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4名省八大代表。此外,还有12名省人大代表列席第一次全体会议。15位公民旁听各次全体会议。会议纪要如下。

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吕袒善省长所作的《关于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府工作的报告》、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厉志海主任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浙江省2009年上半年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下半年主要工作、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2009年主要目标任务和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我省十一大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编制情况等3个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时充分肯定了我省上半年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省政府及有关方面所做的大量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巩固,回升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不少。常委会组成人员就做好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会议要求,办公厅会同财经委将这些意见建议综合整理成审议意见,经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后,送交省政府研究处理。

二、会议听取了省人民政府茅临生副省长所作的《关于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省人大常委会程渭山副主任代表执法检查组所作的《关于检查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在分组审议的基础上进行了联组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时既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省政府在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执法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又指出了我省在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会议要求,办公厅会同农委,将这些意见和建议整理成审议意见,经主任会议讨论后送省政府研究处理。

三、会议听取了省人大法制委员会胡虎林主任委员和丁祖年副主任委员分别所作的关于《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关于《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审议通过了《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和《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

四、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张孝琳副主任委员所作的关于《浙江省残疾人保障条例(草案)》的说明、省科技厅蒋泰维厅长所作的关于《浙江省高新技术促进条例(草案)》的说明、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周玉根副主任委员所作的关于《浙江省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草案)》的说明,并进行了初步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指出,根据我省实际,制定这些地方性法规是必要的。会议要求,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抓紧对这些法规进行修改。印发省人大代表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再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

五、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举任免工作委员会陈仲方主任关于部分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时间的说明,审议通过了《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部分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时间的决定》。

篇8: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醉驾会议纪要

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委托,副主任王永明、徐宏俊、吴国华分别主持各次全体会议,副主任刘奇、程渭山、冯明和秘书长姚民声及委员共55人出席会议。省人民政府陈敏尔、金德水、龚正副省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齐奇院长和王幼璋、高杰副院长,省人民检察院陈云龙检察长和刘建国、顾雪飞副检察长列席会议。列席会议的还有省政府有关部门和省级有关单位负责人,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机关副厅以上干部,各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6名省人大代表。此外,还有14位公民旁听各次全体会议。会议纪要如下。

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陈敏尔副省长所作的《关于我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认为,近年来,省政府十分重视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采取措施,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工作是富有成效的。全省政府性债务整体上处于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部分地方存在系统性债务风险隐患,应引起高度重视。关于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会议要求,财政经济委员会同办公厅认真整理成审议意见,经主任会议研究通过后交省政府研究处理。

二、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财政厅钱巨炎厅长受省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浙江省2009年财政总决算和省级财政决算的报告》、省审计厅岑国荣副厅长受省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09年度浙江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全省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丁耀民主任委员所作的《关于浙江省2009年财政决算的审查报告》,审议了《关于浙江省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情况的报告》,作出了关于批准2009年省级财政决算的决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认为,去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省政府及财税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成效明显;但是,预算管理和执行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审计查出的问题,反映了预算管理和执行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关于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会议要求,办公厅会同财政经济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整理成审议意见,经主任会议研究通过后送省政府研究处理。

三、会议听取了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周玉根副主任委员受主任会议委托所作的关于设立浙江生态日决定(草案)的说明,审议通过了《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浙江生态日的决定》。

四、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举任免工作委员会陈仲方主任受主任会议委托所作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省人大代表工作切实发挥代表作用决定(草案)的说明,审议通过了《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省人大代表工作切实发挥代表作用的决定》。

五、会议听取了省人大法制委员会胡虎林主任委员和丁祖年、吕汉夫副主任委员分别所作的关于《浙江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草案)》、《浙江省航道管理条例(草案)》、《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草案)》三个审议结果的报告,审议通过了《浙江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浙江省航道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

六、会议听取了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陈振濂副主任所作的关于《杭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杭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条例》、关于废止《杭州市农业承包合同条例》和《杭州市蔬菜基地建设保护条例》等三个说明,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姚力副主任所作的关于修改《宁波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的说明,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丁祖年副主任委员所作的关于杭州宁波两市报批的两件法规和三件废止修改法规决定审议结果的报告,审议批准了《杭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杭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条例》、关于废止《杭州市农业承包合同条例》的决定、关于废止《杭州市蔬菜基地建设保护条例》的决定,关于修改《宁波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的决定。

七、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张孝琳副主任委员、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王良仟主任委员、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赵玲副主任委员和省财政厅钱巨炎厅长分别所作的关于《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修订草案)》、《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草案)》、《浙江省营娥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草案)》、《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草案)》等四个说明,并进行了初步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根据我省实际,制定这四件地方性法规是必要的。会议要求,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抓紧对这四部法规草案进行修改,印发省人大代表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后,再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

上一篇:“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中学生”主题班会下一篇:婴幼儿意外事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