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不点头的干部不能提拔任用

2024-05-10

群众不点头的干部不能提拔任用(通用2篇)

篇1:群众不点头的干部不能提拔任用

群众不点头的干部不能提拔任用

近年来,白城市委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加大干部制度改革力度,扩大干部选拔任用民主程度,尊重民意,把党管干部原则与党的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干部的考察、任用和管理上实施全程“民意否决”。使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在落实群众公认原则方面实现了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基本做法

所谓“民意否决”,是指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的过程中,扩大干部选任的民主程度,充分体现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参与权和选择权,对于得不到多数群众认可的干部实行群众否决权的一种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机制。具体做法:

一是确定考察对象时,群众赞同率在50%以下的不列为考察对象。组织考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环节,而考察对象确定又是组织考察的关键环节。为了使考察对象的确定真正体现民意、体现公论,白城市委除坚持事先公布考察预告,实行差额考察以外,对人围的考察对象实施“民意否决”。即组织部门按照市委提出的选拔副县(局)级领导干部的职位要求,根据《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和范围组织群众进行民主推荐,原则上依据民主推荐的得票数来确定考察对象。对得票超过50%的列入考察对象。对推荐票分散,没有超过50%的,在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范围内进行定向民意否决。民意否决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参加者表明对得票数不超过50%的前3至5名者拟列为考察对象赞成、不赞成或弃权意见。依据投票结果,赞成票率在50%以下的(含50%)不列为考察对象。这样,经过民主推荐和民意否决,使组织上确定的考察对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以后各程序选人用人的准确性提供了保证。2002年4月以来,市委组织部共对464名拟作为考察对象的干部进行了民意否决,有44名干部赞成票率没有超过50%被否决,未列为考察对象。同时,通过民意否决后,组织提拔的干部在公示期间群众上访率明显下降,仅占提拔干部总数的1.7%。

二是讨论决定时,没有50%以上赞同率不能通过。为了充分体现民意,白城市委在干部选拔任用讨论中实行“三票制”,即凡需经市委常委会投票表决任用的干部,必须先经过基层干部群众的民主推荐和民意否决两次票决,这两次票决是选任干部的主要依据,是否定性指标,是常委会票决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在民主测评和民意否决中得赞成票不超过50%,过不了多数群众认可这一关,就进入不了组织视野,就提不到市委常委会上进行表决。市委常委会在基层干部群众民主推荐和民意否决两次民意选择的基础上,实行常委无记名投票表决,得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常委50%以上的,做出任职决定。这是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路线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扩大了基层民主,从根本上改变了“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另一方面坚持了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防止了“一言堂”,解决了过去存在的决策层决策不民主的问题。2001年9月以来,市委先后通过“票决制”的形式研究任免645名县(局)级干部,共有7000多人次参加了民主推荐和民意否决。今年4月份,市委组织部通过民主测评的形式,组织555名县乡两级干部对五个县(市、区)2002年以来新提拔的333名乡(科)级干部进行满意率测评,满意率达98%。

三是试用期满正式任职时,没有2/3以上群众满意率不被正式任职。为了保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几年来,白城市委坚持干部提拔任职试用期制,党委讨论通过后,组织任命不搞一步到位,给干部提供工作表现过程和群众评价的机会,进一步接受群众的评判。新提拔任职的副县(局)级领导干部一律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组织上除对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工作业绩、廉洁自律等情况严格考察以外,还要进行专项民意否决。即对试用期满的同志进行群众公认程度测评,对于群众满意率(优秀票和称职票)达不到三分之二以上的,经考察确属不称职的,不做任何决定,免去试任职务。近几年来,白城市委共提拔任用142名县(局)级领导干部,其中有2名试用期满,但因群众威信低,满意率没有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没有正式任职。

四是正常管理年度考核时,没有60%以上的称职率不继续留任。白城市委为了认真解决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积极探索领导干部“下”的正常机制,激活干部奋发图强的工作热情,加强对现职领导干部的正常管理和监督,每年都结合县(局)级领导班子的年度考察,对领导干部进行民意否决。对在民意否决中优秀票和称职票在60%以下的(现在为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的),经组织考核认定不称职的,不能继续留任现职,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免职、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待岗等。近几年来,白城市委通过民意否决,共有34名县(局)级领导干部被免职、改

民主推荐和民意否决产生,群众的公认程度普遍较高,均以高票当选,县(市、区)党委常委平均得票率为98.6%,县(市、区)政府班子平均得票率为96.9%,其中县(市、区)10个党政一把手平均得票率为99.3%。去年市委换届,市委委员平均得票率达到97.6%,常委平均得票率达到98.8%,书记、副书记平均得票率达99.1%。

三、几点体会

1、“民意否决”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民意否决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首先,民意否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民意否决是在干部工作长期实践中的理论创新和机制创新,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民意,尊重民智,落实民权的有效载体,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探索,是干部工作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益尝试。民意否决制度的运行和实施,不仅在实践中起到了防止以票取人现象发生,而且在理论上对《干部选任条例》起到了细化和补充的作用。其次,民意否决体现了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核心内容。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党建工作的永久课题。要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摒弃一些传统的观念和做法,不断地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民意否决是党的工作在干部选拔任用领域中的突破和创新,它的进步意义在于扩大了干部选任的民主程度,充分落实了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实现了党的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再次,民意否决体现了坚持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键在于赋权于民,以人民的好恶决定干部的取舍和去留。民意否决展现了群众的力量,从而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眼睛向下”,唯实、唯绩、唯民,提高素质、求实创绩,以自己德才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成为干部工作的正确导向。

2、“民意否决”体现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大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一种最先进的政治制度,要求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实行人民主权原则,要求把“人民意志高于一切”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当作一种观念上和法律上的前提性规定,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同意,政府权利的行使应当忠于人民意志。白城市委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上实行全程民意否决,充分体现了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参与权、选择权。群众的支持率、拥护率成为干部政治进步的“过滤器”。得到群众的支持,“民意”就成为干部进步的“阶梯”;没有群众的公认,“民意”就是摆在面前的“红牌”。这不仅体现了十六大提出的“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精神,而且使人民当家作主落到了实处,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本质要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革和完善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同党的执政方式转变同步推进。

3、“民意否决”体现了党管干部原则和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民意否决的实施,其核心就是还权于民,把党管干部原则与党的群众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做法,不仅使党委在行使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决定权时能够充分体现了群众的意志,而且由于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选择,提高了选人用人质量,避免和减少了选人用人的失误。民意否决这一新的选拔任用干部机制,较好地把权力和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群众的意志作为党委决策的前置条件,群众多数不支持的干部党委不上会讨论提拔重用,群众多数不认可的干部党委要采取组织措施进行调整,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代表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群众希望干部为民办事,党组织要求干部为民谋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群众的愿望和党组织的意志在民意否决制度的实施中达到完美的结合和高度统一。

篇2:群众不点头的干部不能提拔任用

这些被“火箭式”提拔的人员中,不乏有年轻有为、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虽然焦三牛事件也曾让他被大众“奚落”,但公平、公正、公开的程序和个人整体素质等原因,并没有让大众过多的纠结于此,而是心悦诚服的接受,但也有的人因其亲属身居要职。他们受到公众质疑有一些共同的原因:年纪轻、任职时间短、多数人的父母或亲属是高官。每一次的“火箭式”提拔,几乎都伴随着民众的质疑之声,对于“火箭式”提拔质疑的惯性思维如何以正确的渠道疏解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我们要正视“火箭式”提拔背后公众的焦虑,遏制腐败。

一、“火箭式”提拔的质疑折射公众对公平正义的诉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民的民主法律素养逐步提高,权利意识增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同时,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途径,使每个人都是传者,每个人都能做新闻,“人人即媒体”,为民众信息沟通交流提供多元化的途径。“火箭式”提拔之所以引发如此强烈的民众情绪,那是民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社会流动渠道长期以来的不满的表达。民众希望官员手中的公权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代表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合理流动,保证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平等以及选拔任用的公平正义,自然希望拥有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确保官员选拔的程序公平正义。同时,由于信息不透明,公众缺乏对当事人背景、能力和当选程序的了解就会引发猜疑,且“火箭式”提拔者大多父母或亲属是高官,加剧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

制定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是必须的,更需要按法律公正执行的人,使人事制度透明化,公平、公正、公开的程序,保证民众对公平正义的认同。拓展民众与媒体外部监督渠道,把用人单位的权利使用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完善举报措施,严肃处理违规违纪行为,推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二、“火箭式”提拔的质疑折射我国人事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使坏人无法肆意横行,制度不好会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来,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以及离退休制度,改革人事权过分集中的干部管理体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人事权合理配置为核心的、以公务员制度为基础的、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为关键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框架。在制度框架上从立法公正、程序公正、任职机会公正等方面力求公平,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

“火箭式”提拔最终折射出的是,在现行体制下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即信息不公开、程序不透明、监管机制的缺失等。在我国虽已经有相关方面的法律规定,仍应继续推行法制建设,对现有法规中那些笼统性的内容,应该通过实践的探索使之更具操作性。

我国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正在进行中,而在这过程中,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干部年轻化作为我党用人的一项重要原则,近年来在各地得到大力推广。年轻干部提拔并无不可,国家对年轻干部人才的培养,体现出“求才若渴”的政治态度,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也是对国家兴旺发达的后续力量的补充,但是“年轻化”不能成为违规提拔干部的借口,不能成为行使特权的场所。那些“火箭提拔”的官员,但凡经过调查,多存在程序问题。徐韬如此,江中咏如此,此前的“湘潭神女”王茜也如此。内部监管的失灵,用人腐败,既要靠制度严惩、严防,以程序的正义来化解民众的不安,又要加强媒体与公众的外部监督,以达到内外双重监督,形成一道坚实的防线。

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制度不仅关系到公务员个人能否奋发向上,充分发挥其积极性的问题,而且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政府的效能、经济的发展和民众对于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党管干部、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及注重实绩的原则,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机制以及工作监督机制,严肃处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深化改革,促进我国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公民的民主法律素养逐步提高,对公平正义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近期,不断被曝光的“火箭式”提拔,正不断考验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公信度,应该说,被提拔者不乏有年轻有为的优秀人才,将干部任用选拔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推进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平正义和公开透明是推动我国人事制度发展的关键之举。

关键词:“火箭式”提拔,选拔任用,监督

参考文献

[1]李丹.严管火箭式提拔,保障干部公平任用[N].新华每日电讯,2013-5.

[2]王石川.“火箭提拔”新闻频现的警示与忧虑[N].工人日报,2013-5.

[3]戴佳.选人用人政策必须在法律框架下运行[N].检察日报,2013-5.

上一篇:学习党章,做合格党员心得体会下一篇:植树节的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