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2023-02-10

第一篇:如何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如何才能让你的文章发表在刊物上

2003年学校团委组织的中青年教师论文写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二高级中学 武圣君

撰写教学论文有助于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撰写教学论文是教师进行自我完善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需要。

撰写教研论文就是把教育教学中累积的经验、方法与成果,进行科学化、系统化地呈现出来。初踏教学论文撰写之地,不外乎要明确两个问题:

一是写什么,二是怎样写。写什么就要选题,怎样写就要查文献写作,文成之后便是投稿。

写什么——选题

怎样写——查文献,搜集资料;写作;校稿。

本文就这四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些粗浅看法,希望能从中受到启发。

一选题

选择主题很重要,往往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命运。所选主题一定要有写作价值、交流价值及实用价值。入门者应高度重视教学论文的选题,那么应该怎样选题呢?

(一)哪些主题

化学教学领域通常有六类写作主题。

1化学科技知识介绍

2教学理论介绍与研究

3化学课程、教材分析与研究

4化学教学改革与化学教具改进

5教学心得与经验介绍

6复习指导与考试题解

1—3类理论性与研究性较强,4—6类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较强,适合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写作,是选题的重点目标。如何选择这些目标呢?

(二)怎样选题

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带有写作动机的教师,开始选题宜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和积累主题。

1在备课中发现主题

备课,特别是集体备课,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设计教学方法与步骤。通过倾听大家见解,考虑别人的做法,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有关教材中某个内容的教学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备课过程中发掘了主题。如97年发表在《化学教学》第11期上的《氯化铵晶体是白色还是无色》一文(当时在备课时发现初中课本与高中课本说法不一,高中课本中内容与习题也说法不一,跟孙老师和王老师也进行了讨论);2001年5月发表在《中学化学》第5期上的《臭氧分子中的键是非极性键吗?》一文(也是在备课时跟李老师讨论过的问题);再如2001年9月发表在《中学化学》第9期上的《氯气能置换水中的氧吗?》一文(在备课时也是跟黄老师探讨过的)。

2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主题

课堂教学系统中有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等要素。系统中的师生不仅有知识的传递,更有情感的交流,平时可抓住一个或几个要素来分析。比如95年1月发表在《化学教育》第1期上的《谈如何根据四年制化学教材的特色进行教学》一文(就是根据中原油田初中三年制改为四年制时对四年制教教材教法使用中的总结);

3在学生的提问和作业中发现主题

学生的提问和作业中的问题,往往是教学中的疑点、难点,是学生认识的灰区,这些灰区恰恰是论文的题材。譬如97年以来,本人发表在《中学生理科月刊》上的多篇文章,如:《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之比较》、《写好化学方程式“八注意”》、〈溶质质量分数和固体溶解度辩析〉、〈溶液一章几组概念辨析〉等。

4在考试中发现主题

对重要考试如阶段性考试、会考、高考等答错题进行统计分析,归纳错误原因,提出教学对策,便得主题。如2001年9月,本人在《理科考试研究》第9期上发表的《一道赛题与一组规律》一文,在《课堂内外》94年第1期上发表的《一道化学竞赛题的巧解》一文都是对当年的河南省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写成的。如若99年10月发表在《理科考试研究》的〈求解——第23题的解法〉一文是根据当年高考题来写的。

5平时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发现主题

如2000年10月,本人发表《石油教育》上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一文,实际上就是我带高三班主任,特别是高考前夕,对学生心理指导的经验总结。

6在第二课堂活动或生活中发现主题

如2000年11月,本人发表在《中学生数理化》上的《碳与生活》一文,以及发表在《同学少年》上的《砖瓦为何有青红之分》一文,同年10月发表在《同学少年》上《火与燃烧》一文,这三篇文章都是在一次暑假郊游中后回来写成的。

7在广泛学习研究中发现与积累主题。

广泛阅读专业与期刊杂志,积累题材;长期教学实践和研究,探索主题。如98年7月发表在《化学教学》第7期上的《初高中化学实验衔接措施的探讨》一文(由于对初中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熟悉,通过查阅,发现各类杂志上还没有文章对初高中实验衔接进行了研究,为此我就选了这个主题。,经过了近三年的对初高中实验衔接措施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才完成了这篇文章。)

其次,注意成功选题三策略

1热点选题。针对当前教学研究与改革热点选题。这些热点也反映在期刊杂志上,如素质教育、科技活动、课程改革、能力培养等。

2特点选题。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知识经验选题。如擅长教学理论探讨和研究的可多选教学理论方面的主题;专于化学实验的,可多选化学实验方面的主题;对化学史兴趣大的,可多选有关化学史的主题。

3小点选题。选题宜小不宜大,小题可大作。比如,我在工作之后,写的第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当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写了大约三十页,投向〈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师大主办)没发表。后来想了想,感觉是因为题目太大,论文难以写好。后来把这些概念分开,写成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之比较》、《原子、分子、元素》、〈溶质质量分数和固体溶解度辩析〉、〈溶液一章几组概念辨析〉等几篇文章,在同一期上就发表了三篇文章。

选定主题,拥有自己的想法或做法,接下来是了解别人的见解和做法。

二查文献

查文献,就是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查刊期可采用由近及远法,先查近年期刊,再查远年期刊。我认为其目的一是看别人是否写过了,写过了就没有写的必要了。二是查找为了论证主题需要的数据。有了以上准备,就可以动笔了。

三认真写作

写作就是在选定主题后,围绕论题立论运用论据或理论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写作方法技巧是长期实践的结晶,因人而异,难以规定,但教研论文有自身的形式和要求。

1论文的结构形式: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摘要、正文、注释、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可根据情况有所取舍。

题目,文章的标签。同一主题可以有多个题目,题目既要与别人不重复,又要新颖,这样能打动编读者心扉。论文稿一般要经过初审、复审、主审几关。筛选时,发现题目无新意或与本刊重复,文稿就会石沉大海,因而题目新颖性很重要。如2001年9月,在《理科考试研究》第9期上发表的《一道赛题与一组规律》一文,开始曾经拟了好几个题目如《一道竞赛题的解法》、《一道竞赛题的例析》等都显得苍白平淡,改为《一道赛题与一组规律》后顿觉有新意了。所以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题靠新装。

正文分开头(文章论点和目的)、中间(论证分析)和结尾(结论)。中间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分多个小标题来分析论证,以求突出重点。

2论文的一般要求

立意高新。所谓高,理论水准高,认识程度深。化学课堂教学程序是展示实物或做实验观察现象,记录,分析得出结论。这实际是科学方法论的雏形。写文章若从科学方法论角度立论“程序”立意就高。新则新意,观念新,方法新,语不惊人誓不休。

推广参考价值。对别人的研究或实践具有借鉴指导作用。亦即前文提及的交流价值和实用价值。

抓住重点。范例典型,语言精炼,论证严谨。常用列小标题的方法突出文章重点。

开头结尾呼应,层次段落分明。

字、文、图表、符号、标题序号等要规范。

如我记得工作后,写的第二篇文章是〈初中化学实验改革尝试〉一文,写好后,由于发表急切,抄到草稿纸上就投向〈中学化学〉,结果也是石沉大海。二年后,还是在〈中学化学〉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内容、包括实验例证等完全和我两年前投出去的稿一样,我仔细阅读了好几遍,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缺少反复修改这环节,文章语句不精练,语法有错误。

因此一篇文章的诞生,需精心策划,反复修改。在文章不太成熟的情况下,不要急于投稿。因为作者面对的是全国众多的专家、学者、老师和学生。作者心里要装着读者,本着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的精神将所写文稿反复修改。一5篇优秀的文章应该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创造属于创造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将手稿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修改,即能摆脱当时的思维定势,使文稿越改越好。在修改的过程中,首先考虑文章的科学性,即保证文章不出科学性错误;然后考虑文章逻辑性,从整体到局部都得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强。修改时包括标点符号都得考虑进去。

但符合上面要求的论文,能否被期刊录用,还看另外一环。 四投稿

瞄准方向

初学写作者期盼手稿变成铅字的心情特别迫切,但有时“欲速则不达”。决定手稿变成铅字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作者所写论文的

质量,这是关键;二是所写论文是否具有新意;三是是否符合刊物的编辑宗旨。那么怎样才能使手稿变成铅字呢?

1注意了解有关报纸、杂志的征稿简则。了解征稿简则,有助于作者掌握写作目的,控制文章的长短、文体及投稿的方向。只有了解征稿简则,才能使作者的写作方向明确,针对性强,投稿进确保有的放矢。

2注意阅读与学科有关的报纸杂志

阅读过程中需做到认真思考,仔细咀嚼。有些课题有很多人写,则只能借鉴;有些问题写得不够完善,则可以考虑写出自己新的见解。只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写出新的见解,就可写出好文章

投稿就像推销自己的产品,做到“投其所好,门当户对”。即投符合期刊栏目的文章,若不符合,再好的文章也难以录用。如〈化学教育〉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复习指导、实验与教具三个栏目发表的文章较多占全部的65%;〈化学教学〉与〈中学化学〉中还有问题与讨论、化学史栏目文章也较多。投稿时用方格稿纸抄写,书写工整,字数最好不超过两个版面。

撰写教研论文,达到发表水平需要一个学习与积累过程。入门者多读期刊和专著,了解教学动态,激发写作动机和灵感,提高自己理论素养;多思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论文的选题与思路;多写心得总结、积极投稿。经常做到“三多”,就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2003年3月25日星期二

第二篇:市长任晓春在《内江日报》上发表的税收宣传月署名文章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晓春在《内江日报》上发表的税收宣传月署名文章

税收促进发展 发展改善民生

2010年4月1日

财为国之本,税为政之要。今年4月,是全国第19个税收宣传月,其主题是‚税收〃发展〃民生‛。这一主题既直观地表述了税收、发展、民生三者的联系,又深刻体现了税收的职能作用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税收作为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和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奠定经济基础、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全市要以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为契机,营造依法纳税氛围,努力建设和谐内江。

围绕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务必大力组织收入,提供财力保障。近年来,全市各级税务机关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进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强化队伍建设,积极培植财源和税源,大力组织税收收入,基本实现了税收和经济的协调发展。2009年,全市税收收入达32.54亿元,增长9.27%,为全市经济建设提供了稳固的财力保障,有力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税收实力,才有了我市的繁荣昌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2010年,是我们全面完成‚十一五‛、科学谋划‚十二五‛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实现‚每年有新变化,三年上大台阶‛奋斗目标的攻坚决战之年。市委市政府已经提出了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的目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要努力扩 1

大全市经济总量,要求纳税人诚信纳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为建设和优化市场经济环境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只有充足的税收,才能为内江‚又好又快‛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才能为构建和谐内江提供更加充足的物质保障,才能让全体市民享受更多的财政阳光。

围绕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务必优化纳税服务,依法治税。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的核心业务之一,我们要紧紧围绕‚税收〃发展〃民生‛这一主题,重点加强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税收收入、税收政策、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等内容的宣传,加强税收服务发展大局、优化纳税服务环境、整顿规范税收秩序的宣传,做到税收宣传活动与促进经济发展、净化税收环境、提高广大纳税人纳税意识的有效结合,为依法治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始终坚持依法治税的方针,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制止和防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建立税收收入增长的长效工作机制,促进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要正确处理好依法治税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措施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内江经济发展,为‚巩固上行,加快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要严厉查处偷、逃、骗、抗等涉税违法行为,增强稽查的震慑力和影响力,使违法失信者寸步难行,让诚信守法者长足发展,维护好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秩序。要深入开展‚为纳税人服务、让纳税人满意‛活动,不断提升税收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融洽税收征纳关系。

围绕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务必依法诚信纳税,争做纳税典范。税收是国家的命脉,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体公民、全社 2

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当前,我市税收环境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自觉纳税光荣、偷税逃税违法的观念尚未在全社会全面形成,纳税人税收知识缺乏,税法意识淡薄,偷税、骗税现象时有发生,欠税、逃税等问题仍然存在。依法诚信纳税是纳税人应尽的义务,是‚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在当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生动的体现,是衡量企业信誉及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尺,必定会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我们每个纳税人,都要增强纳税报国的爱国主义理念,用法律和道德来规范和约束自身的纳税行为,珍爱纳税信誉,积极争做依法诚信纳税的模范。任何企业、单位、个人符合纳税条件的,都应当依法自觉地向税务机关如实申报纳税,主动承担国家和社会赋予纳税人的义务和责任,做到生产经营依法、守法,会计核算真实、准确,申报纳税主动、及时,不偷逃国家税款和违反国家税收政策,自觉维护税收法律的严肃性,为全市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贡献力量。每一个纳税人在税收上都不能存有投机侥幸心理,并要坚决与各种涉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围绕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务必主动关心支持,共同协税护税。实现依法诚信纳税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不仅仅是税务部门和广大纳税人的义务,同时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职责所在。各级党政一把手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发展经济为己任,高度重视、关心、支持税收工作,积极帮助税务部门排除干扰,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政领导要牢固树立依法治税观念,严禁擅自制定与税收法规相违背的政策,坚决维护国家税法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新闻部门要加强对税收政策、税收征管等情况的宣传报道,宣传好的纳税典型和优秀税务干部,公开曝光那些纳税意识差、有意拖欠税款、 3

偷逃骗抗税的单位和个人。全社会要共同行动起来,共同关注和支持税收工作,努力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税收环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内江‛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税赋不丰,何以兴国;国家不兴,焉能富民‛。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税收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实现进程。我们要通过税收宣传月活动,让税务部门成为建设和谐税收环境的先行者,让纳税人成为建设和谐税收环境的实践者,让政府部门成为建设和谐税收环境的推动者,让有关方面成为建设和谐税收环境的维护者。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学习税法,宣传税法,遵守税法,努力营造执法文明、服务规范、遵从良好的和谐征纳环境。

4

第三篇:习近平在秘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共圆百年发展梦 同谱合作新华章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18日 01 版)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11月17日,在对秘鲁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秘鲁《商报》发表题为《共圆百年发展梦 同谱合作新华章》的署名文章。文章如下:

共圆百年发展梦 同谱合作新华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应库琴斯基总统邀请,我即将来秘鲁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库琴斯基总统9月访华,我11月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中秘两国元首在2个月内实现互访,将传递出新形势下中秘携手合作、共谋发展的积极信号。

时隔8年,秘鲁再度担任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道主,为深化亚太合作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中国全力支持秘鲁办会,共同推动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上世纪90年代,我访问过秘鲁,给我留下美好印象。秘鲁山水雄奇,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南美洲脊梁”安第斯山脉纵贯南北,亚马孙河浩浩荡荡,是矿产、能源、森林、生物资源的聚宝盆。秘鲁人民勤劳勇敢,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印加文明悠久灿烂,马丘比丘遗址、纳斯卡地画等古文明瑰宝令人向往,《山鹰之歌》等安第斯民歌旋律悠扬,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中秘有着传统友好关系,两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400多年前,中国人不畏惊涛骇浪,开辟出跨越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自此两国往来络绎不绝。近1个多世纪以来,许多中国人远赴秘鲁,在这片热土上寻觅幸福生活。他们同秘鲁人民一起辛勤劳作,为秘鲁国家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也成为最早在秘鲁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如今,拥有中国血统的秘鲁人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秘鲁人民亲切地把中国人称为“老乡”,说明两国传统友好已经深深扎根在两国人民心间,这是我们两国共有的宝贵财富。

秘鲁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之一。建交45年来,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定支持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积累了深厚政治互信。这奠定了中秘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石。目前,两国已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国同拉美国家关系的最高水平定位,体现了双方高水平的政治互信。

尽管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寒风凛冽”,但中秘务实合作“春意盎然”。两国贸易保持增长势头。2015年,双边贸易额近15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今年1至8月,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9%,其中秘鲁对华出口增长21.8%。多年来,中国一直是秘鲁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秘鲁成为吸引中国投资最多的拉美国家之一,超过170家中国企业在秘鲁投资兴业,各类投资累计超过140亿美元,为秘鲁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增加了政府税收,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中秘人文交流十分活跃,两国人民感情好上加好、亲上加亲。双方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媒体、智库、青年、司法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秘鲁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希望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秘鲁4所孔子学院注册学员超过4000名。我们欢迎更多秘鲁人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中国人民欣赏印加文明,越来越多中国人希望来秘鲁旅游观光。

中秘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也保持着密切沟通和协调,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整体利益。无论是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际议题上,还是在促进亚太合作、拉美一体化、中拉整体合作等地区性问题上,我们两国总是有着相同或相似立场,彼此呼应、相互支持。

我认为,中秘关系之所以发展蓬勃、动力强劲,得益于两国友好的牢固民意基础,得益于双方极强的经贸互补性和合作意愿,得益于两国历届政府均重视发展双边关系的正确抉择。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秘鲁人民也在为2021年独立200周年之际建成“公正、公平、团结的秘鲁”而不懈努力。我们梦想相同、心灵相通,深化全方位合作恰逢其时。

——我们要深化政治互信,在前进道路上结伴同行。双方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两国关系,理解和支持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确保中秘关系长期稳定发展。我多次说过,“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中国支持秘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愿同秘方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在各自国家建设中取得更大成就。

——我们要扩大务实合作,推动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中秘是天然合作伙伴,务实合作领域宽、规模大、成果多,建立了经济合作战略对话、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等机制。双方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两国共同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下阶段务实合作。中方建议加强两国产能和投资合作,愿为秘方提供工业化所需全部装备和技术,并提供人员培训和配套融资,帮助秘鲁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两国合作质量和效益双丰收。

——我们要加强文明互鉴,夯实中秘关系民意基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我们要扩大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为两国人民加强往来提供更多便利。中方欢迎更多秘鲁学生来华学习,推动两国青年加强交流,让两国传统友谊薪火相传。

——我们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作,维护共同利益。世界持久和平、持续发展进步是人类的共同心愿。中方愿同秘方一道,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密切沟通和配合,共同推进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作出贡献。

中秘友好的历史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让我们携手前行、密切合作,共圆两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第四篇:习近平在西班牙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全文)

11月27日,在对西班牙王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班牙《阿贝赛报》发表题为《阔步迈进新时代,携手共创新辉煌》的署名文章。 全文如下:

阔步迈进新时代,携手共创新辉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很高兴应费利佩六世国王邀请,访问美丽富饶的西班牙王国,开启我这次出访欧洲、拉美并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的行程。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当前,国际形势正在经历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我们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我这次出访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同往访国家以及世界主要经济体领导人一起探讨加强国际社会团结,完善全球治理,发展伙伴关系,深化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

西班牙是欧洲文明古国,这里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曾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和西班牙虽然地理位置相距遥远,但早在2000多年前,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就将古都长安同西班牙的塔拉戈纳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在驼铃声中穿越亚欧大陆来到西班牙。明代,西班牙人庞迪我将西方天文、历法引入中国,高母羡将儒家著作《明心宝鉴》译成西班牙语。塞万提斯在作品中多次提及中国,其不朽名著《堂吉诃德》在中国广为流传。历史表明,尽管相距遥远,但中西文明交相辉映、相互吸引,坚持走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道路。

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西班牙王国建立了外交关系。45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中西双方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推动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这是互信不断加深的45年。45年间,两国保持高层交往势头,在涉及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始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为双边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起步初期,西班牙政府向中方伸出友谊之手,提供的帮助对中国发展工业技术、改善设施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后,中西双方同舟共济、互利合作、共克时艰。

——这是合作不断密切的45年。45年间,两国经贸合作平稳顺利发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1979年中西双边贸易额首次达到1亿美元,2017年突破300亿美元大关。西班牙已经成为中国在欧洲不可或缺的经贸合作伙伴,中国也是西班牙在欧盟外第一大贸易伙伴。连接义乌和马德里的中欧班列为两国货物运输提供更多选择,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早期收获。双方在能源、电信、金融、环保以及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也不断推陈出新,为两国务实合作提供后续动力。

——这是文化不断交融的45年。中文和西班牙语是世界两大重要语言。45年间,两国在语言文化等领域合作蓬勃发展。费利佩国王担任王储期间,曾大力推动塞万提斯学院落户北京。今年,西班牙语正式列入中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越来越多的西班牙青年在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学习汉语,体验中华文化。雷林科等当代西班牙汉学家笔耕不辍,中国大量西班牙语工作者将西班牙语言文化之美传递到中国。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西班牙进行宪法改革40周年。中西在新时代加强合作,同解时代命题,共谋发展大计,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新责任。我愿通过这次访问,同贵国领导人和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共同传承中西友谊,深化互利合作,为中西关系开启一个更加美好和辉煌的未来。

第一,我们要提升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水平,夯实双边关系政治基础。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同西班牙关系,愿同西方保持高层互访势头,加强两国政府、议会、政党、地方等交往,始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牢牢把握中西关系正确方向。

第二,我们要加强两国发展理念交流和战略对接,做好双边关系发展顶层设计。中方始终视西班牙为在发展道路上携手前行的好伙伴,愿充分发挥两国经济互补优势,用好各类合作机制,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西班牙“亚洲发展战略”、地中海走廊建设对接,并积极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互利共赢。

第三,我们要深化两国务实合作,拉紧双边关系利益纽带。中国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希望双方继续秉持开放包容态度,拓宽双向投资,密切贸易往来。我们将每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愿同西班牙在内的各国分享中国市场的机遇和潜力。双方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绿色经济等领域交流合作,优化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打造双边合作新的增长点。

第四,我们要扩大两国人文交流,厚植双边关系民意基础。民心相通是中西关系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双方要不断拓展文化、教育、旅游、体育、青年等各领域交流合作,扩大两国航空联系,为双向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措施。中西都是文化遗产大国,双方可以深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合作。中方也愿加强同西班牙在大熊猫饲养、繁育等方面合作,让大熊猫成为两国友谊世代传承的使者。

第五,我们要密切两国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西方密切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多边组织内的对话和沟通,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加强配合和协调,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做国际秩序的推动者和捍卫者。

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国一贯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乐见一个团结、稳定、开放、繁荣的欧洲。当前形势下,继续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西班牙是欧盟重要国家,也是中方在欧盟内的好朋友和好伙伴。我们希望并相信西班牙将继续在欧盟内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西班牙思想家加塞特说,“志向远大方能进步,目光长远才能前行”。中方期待着同西班牙一道努力,共享机遇,共迎挑战,携手谱写中西关系新篇章,开创属于两国人民的美好未来。来源:新华社

第五篇: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回良玉

20xx年12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题为《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讲话,以下为讲话全文: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xx年12月28日) 回良玉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20xx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xx年工作,着重研究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国务院常务会对会议文件进行了专门研究,对会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开好这次会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农业和农村形势,努力保持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

20xx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年,也是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村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展现出许多喜人景象。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9389亿斤,比上年增产775亿斤,是建国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二是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比上年增加314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三是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税费改革进入取消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和配套改革的新阶段,农业税收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国家财政开始越来越多地向农村倾斜,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状况有了积极变化。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加快。五是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贫困人口有较大减少,是近五年来数量减少最多、幅度下降最大的一年。六是干群关系出现可喜变化。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顺民意,得民心,深受广大农民的拥护。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是20xx年农村发展的显著特点,也是宏观调控的突出亮点。粮食产量的恢复性增长,有效地避免了因粮食供求矛盾可能引发的物价大幅度上涨;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有效地扩大了国内市场需求;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的好形势,是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政策好、人努力、粮价高、天帮忙等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支农强农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落实之快、受益面之广,是多年来所没有的。其中不少新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是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志多年期盼的,也是广大农民群众长期渴望的。一是首次对种粮农民实行普遍的直接补贴。中央决定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亿元,直接补贴13个主产省(区)种粮农民。全国共安排直补资金116亿元。扩大良种补贴的范围和规模,安排专项资金对部分地区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给予补贴。二是首次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中央确定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开展全部免征农业税的试点,河北等11个粮食主产省(区)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其他地区降低1个百分点。同时,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还有一些省(市)自主进行了免征农业税试点。征收了21年的农业特产税已经终结,千百年来农民种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正在改变。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因税费负担引发的恶性案件大幅度下降。三是首次在全国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在前几年主销区放开的基础上,20xx年全面放开了主产区的购销和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四是首次制定并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选择一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和国有农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发展粮食加工转化。五是首次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规定市、县将不低于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的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增辟了农业资金来源。六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清欠农民工工资和征地补偿款。

上一篇:如何制定酒店销售计划下一篇:如何做好基层工会工作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