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伦大学翻译硕士课程推荐

2024-05-03

杜伦大学翻译硕士课程推荐(精选5篇)

篇1:杜伦大学翻译硕士课程推荐

 杜伦大学翻译硕士课程推荐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那些在英语和汉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俄语、西班牙语之间从事翻译工作的申请者而设计。课程特色1:学生申请的时候需要提供翻译作品。课程特色2:本课程允许学生选择理论翻译和实际方向,所有选修课程包括翻译实践和专业认证。课程特色3: 申请截止日期为2月28号,如果错过第一轮申请,第二轮申请需要在5月28号之前申请。适合群体:希望从事翻译职业的申请者和对在翻译领域里进行研究感兴趣的申请者。课程设置(基本模块):文学翻译、翻译理念、视听翻译、国际组织翻译、译员训练、翻译接收,翻译技巧,其他语种翻译。课程设置(特色模块):文学翻译、翻译理念、视听翻译、国际组织翻译、译员训练。奖学金及申请条件:考核方式:作业,小组讨论,论文。就业方向:翻译公司或者从事口译,笔译的相关工作。最佳申请时间:课程所在专业排名(TIMES):8学习课程收益:学生可以选择从事理论研究或者实际应用,将能实现二种语言之间的互译。该课程点评:申请材料需要一份个人陈述,2封学术推荐信,一份个人简

历,中英文成绩单,毕业证学位证及其翻译件,同时还需要一份翻译作品。本文来源:

篇2:杜伦大学翻译硕士课程推荐

 课程简介:杜伦大学法学系是英国一个领先的课进行法律和教学研究的主导部门。该院研究每一个层面的教学效益,它的学术成就和研究人员,加上它来自世界各地的本科和研究生,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智慧群体。课程特色1: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观英国著名的律师事务所、法庭及其他重要机构,如英国国会、伦敦劳埃德船级社或伦敦证券交易所等。课程特色2: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学生发展个人才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此外还设有体制健全的职业学习课程。课程特色3:学生在获得英国的法学学位之后,还需要参加本国的职业课程,作为开业的实习(期限通常为一年),才能成为执业律师。适合群体: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成绩优秀。课程设置(基本模块):Advanced Law of Obligations(UCU 30)高级法律义务;Advanced Issues in EU law(UCU 30)欧盟法律高级事务;Commercial Fraud(UCU 15)商业诈骗;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Governance(UCU 15)公司管制概论;Compara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UCU 30)公司治理法制比较研究;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UCU 15)企业社会责任;Current Issues in;Company Law(UCU 30)公司法实事;EC Competition Law(UCU 30)EC 竞争法;Electronic Commerce(UCU 15)电子商务;The European Un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UCU 30)欧洲联盟及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Sales Law(UCU 30)国际销售法;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Development, and Commerce(UCU 15)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和贸易;International Banking Law(UCU 30)国际银行法;Introduction to European Law(UCU 15)欧洲法概论;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Dispute Resolution(UCU 30)国际贸易纠纷调解;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Insolvency Law(UCU 15)国际比较破产法;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Criminal Matters in Europe(UCU 15)国际合作;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UCU 30)国际投资法课程设置(特色模块):奖学金及申请条件:考核方式:10,000字的论文就业方向:涉外律师和涉外法律顾问,执业律师、学术研究、法官与检察官、政府部门、公司律师。最佳申请时间:9月-12月课程所在专业排名(TIMES):10

篇3:杜伦大学翻译硕士课程推荐

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国内教育改革的热点, 从高考英语模式转变, 分值降低, 到退出统一高考等举措, 都与英语教育教学息息相关, 对英语教学的研究, 国内已有不少探索, 国内翻译硕士2007年首次招生, 到2015年已经招生的206家, 其间, 学界对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的探索, 也有不少研究成果。

云南师范大学, 前身为西南联大, 2011年开始招收翻译硕士,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要求, 开设常规MTI课程。抗战时期, 由三校 (清华, 北大, 南开) 合并的西南联大外文系培养了众多翻译家, 如王佐良, 穆旦, 许渊冲等, 数不胜数;战时开办的译员培训班, 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军事口译人员。目前国内对西南联大的研究大多为:战时纪实, 办学理念, 治校制度, 校园民主, 通才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人文素养等方面。国内对西南联大的研究成果丰硕, 但多从属于历史学与教育学研究范畴, 从内容方面看, 大多从宏观角度调研历史资料, 肯定西南联大在战时发挥的积极作用, 且研究主题往往围绕“通识教育理念”。从研究成果看, 多为对高等教育治校理念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总结, 对具体学科培养模式和内容的反思较少。

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国家战略, 据2012年度《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年度报告》显示,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目前处于严重“入超”状态, 中国文化产品输出仅占引进比的30%, 其中电影、电视剧、图书、文艺演出等文化产品“逆差”明显, 这从一个方面凸显了高水平翻译人才培养的不足, 本文旨在为翻译硕士培养单位提出对策, 为各翻译硕士培养单位提供研究数据和建议, 从而更好的实现培养高水平应用翻译型人才的目标。

二、翻译硕士专业背景及其发展现状: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促进中外交流,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 教育部决定在我国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英文缩写为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 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教学内容突出口笔译技能训练, 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实际操作能力, 兼顾翻译理论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互动性;加强教学实践, 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翻译实务。

2007年,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首批15所高校开始招收翻译硕士, 8年间, 招生单位不断扩大, 在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 高素质翻译人才的培养成为亟待提高的关键, 不少学校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和研究工作, 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虽然成绩显著, 但距离实际需求仍有较大距离, 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还不够。

在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强, 而MTI校本课程大多以文学翻译与典籍外译为主, 这样一来, 似乎有悖于培养应用型高水平翻译人才的初衷, 而商务文件, 法律文献, 旅游接洽等才是市场最需要, 最紧缺的翻译项目。从2010年起, MTI已经逐步推进全面取消在职硕士, 全部改为统一的全日制, 学制以两年为主, 部分学校为三年, 学校大多采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MTI) 系列教材, 并结合学校情况开发校本课程, 旨在完善学习者的翻译学科知识结构, 有效提高学习者口、笔译实践能力。

翻译硕士作为新生事物, 专业的发展和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 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和借鉴。由于专业硕士培养工作起步较晚, 加之研究生培养在传统上就是重学术, 对专业型硕士该如何届定, 各培养单位尚未有清晰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导致两类研究生同质化明显。其次, 实践型师资严重匮乏, 《翻译硕士培养方案》中对MTI的师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修课必须配备两名及其以上具备丰富口笔译经验的老师, 任课教师中具有实际翻译经验的比例不得低于70%, 笔译老师应承担过30万字以上的正式翻译任务, 口译教师要承担过20场以上的同传任务。而由于扩招势头过快过猛, 具备大量笔译实战经验的教师匮乏也成为了各培养单位共同的难题。

而从就业方面看, 据MTI考研论坛 (http://bbs.kaoyan.com/) 数据, 各高校翻译硕士毕业生毕业后, 专业从事翻译的比率较低, 原因大致为笔译劳务市场混乱, 价格过低, 压力过大, 而高端口笔译活动对译者素养要求较高, 故公立学校和各种培训机构仍然是MTI学生就业的第一选择。

三、西南联大外文系课程设置及军事译员培训

抗战时期, 西南联大的治校理念为培养通识型人才。其课程设置就明晰的传达了学校的通识教育理念。在外文系必修课中, 开设了英国散文及作文, 授课教师为叶公超、燕卜孙 (Empson) 、莫泮芹、徐锡良、陈福田等。欧洲文学名著选读由吴宓、叶公超、闻家驷、温德 (Winter) 、杨业治、陈铨、冯承植、李赋宁等讲授。欧洲文学史由吴宓讲授, 英诗选读由燕卜孙、谢文通、温德、莫泮芹等授课, 西洋小说由罗皑岚、陈福田、白英、王佐良等讲授。西洋戏剧由柳无忌、赵诏熊等讲授, 语音学由潘家洵、袁家骅讲授。莎士比亚由燕卜孙、温德、陈嘉讲授。翻译由吴宓、袁家骅、卞之琳等讲授。

而西南联大的选修课就丰富得多, 总的分为国别文学史, 断代文学史, 类型文学史作品选, 作家作品研究, 文学理论, 语言理论等六大类。具体的为:1.英国文学史:柳无忌、李赋宁。法国文学史:吴达元、李赋宁2.欧洲古代文学:吴宓, 文艺复兴时代文学:钱钟书。伊丽莎白时期文学:白英, 18世纪英国文学:叶公超、谢文通。19世纪英国文学:叶公超、莫泮芹。现代英国文学:柳无忌。英国诗史:白英。法国诗史:林文铮。现代英诗:燕卜孙、谢文通、白英、温德。维多利亚诗:温德。维多利亚散文:刘世沐。弥尔敦诗集:陈福田。浮士德研究:冯承植。尼采:洪谦、冯承植。文学理论:钱学熙。文学批评:叶公超、陈铨。古英语:袁家骅。英语史:袁家骅。英文文法修辞:黄炯华、薛诚之 (摘自人人网) 。

从以上课程名录中, 我们可以看出, 西南联大的外文专业课设置十分具体, 欧洲文学名著都有具体的教授分开讲授, 如钱钟书所授的《荷马史诗》, 吴宓所授的《对话集》, 陈福田所授的《十日谈》等, 反观当今国内大部分高校, 文学教材大多采用吴伟仁教授主编的《英美文学简史及其选读》, 除此就无更多的文学选修课提供给学生, 除了专业人文素养外, 西南联大的选修课并无院系得限制, 学生也可选修其它系, 其它专业的课程, 中文, 哲学, 历史等都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联大这样的排课方式与当时主持联大校务的梅贻琦校长的教育理念有莫大的关系, 1941年, 梅贻琦发表《大学一解》, 清晰阐述了其通才教育理念。在校期间, 强化通识教育;低年级开设多门各学科必修基础课程, 涉猎文, 理, 史, 哲等各个领域, 且占据重要学分;从原著入手, 选修课多于必修课。学生整体英语基础扎实, 为译员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翻译名家亲自授课, 并将自己所学整理归纳, 易于学生掌握。

天津理工大学的吴自选 (2013) 就认为, 联大外文系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 帮助学生建构起了文理相通, 中西交融的认知结构与思维方式, 为外文系的学生成为优秀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学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1年, 抗日战争持续, 同年8月,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大队成立, 也就是俗称的飞虎队, 由于飞虎队的建立, 需要配备相应得翻译人员。由此, 军事委员会成立了“昆明译训班级。”, 由社会学系得吴泽霖教授讲《人类学》, 气象系赵九章教授讲授《气象学》, 历史系皮名举教授讲授《美国史地》, 外文系温德教授讲授《英文词汇学》, 袁家骅教授讲授《英译中》, 莫泮芹教授讲授《中译英》, 美国志愿军第一大队秘书林文奎讲授《航空知识》, 通译长舒伯炎讲《航空翻译常识》。

值此国难当头之际, 联大师生积极投身译员培训中。据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考证, “每天七堂课都聚精会神, 早操过后就传来练习英语的声音, 午睡时仍有人在查字典, 背单词。” (闻黎明, 2010:10) 抗战胜利后, 美国总统于1945年颁布指令, 授予功绩突出人员铜质自由勋章, 在52名获奖的翻译官中, 就有西南联大学生10人。译训班学员大多来自西南联大外文系, 且多为大三大四的学生, 如前文所述, 在必修及选修课中, 按通识人才的培养模式, 学员们积淀了深厚的人文素养, 能极快地适应翻译任务。

四、对翻译硕士培养的启示

从课程建设方面来看, 当今的翻译硕士培养单位重点不突出, 在教指委的培养方案中,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均列为笔译方向必修课, 而在社会翻译需求中, 非文学翻译的量要远远超出文学翻译, 且多数培养单位照搬指导性培养课程设置, 没有考虑生源情况和培养单位情况。西南联大抗战时期对译员的培训就给了我们较好的启示, 学生在大一大二初进校时, 通过大量的通识教育课, 培养积淀了深厚的人文素养, 为日后顺利完成军事翻译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 目前大多培养单位及其缺乏具备丰富翻译经验的老师, 而掌握现代翻译管理软件如Trados之类的, 更是及其匮乏, 而吉林大学余振远在硕士论文中也指出, 产学研结合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翻译公司和培养单位强强联手, 发展双师型人才是今后翻译硕士培养的有效途径。而从实习实践环节看, 由于翻译公司的趋利性, 面对从业经验不足的应届硕士, 翻译公司不愿提供重要的实习项目, 特别是口译活动, 而高层次高级别口译活动也面临合同责任等风险, 实习似乎进入双困局面, 而西南联大抗战时期, 译训班开班不到两个月, 学生就投入到翻译活动中去, 在实践中学, 在翻译实践中提升, 积极圆满地完成了翻译任务, 这也充分说明, 实践训练是翻译人才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

从全国范围来说, 翻译硕士的培养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相信经过课程设置的不断优化, 双师型教师的不断成长, 以及实践方式的不断改进与创新, 各培养单位一定能培养出更优秀的, 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燕.再论西南联大外文系文化精神[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 :48.

[2]吴自选.通识教育与翻译人才培养的关联[J].上海翻译, 2004 (3) :51.

[3]黄欣.西南联大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J].江苏高教, 2003 (3) :80.

篇4:杜伦大学翻译硕士课程推荐

关键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理念,术语课程

中图分类号:H083;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2)06-0015-05

Discussion on the Necessity of Terminology Training for MTI Students

LENG Bingbing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rminology courses offered by 18 foreign universities for their translation/interpretation graduate program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terminology training is indispensible for MTI students in China. The author also suggests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MTI terminology course.

Keywords: MTI teaching principle, terminology courses, necessity

引 言

翻譯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简称MTI)是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为应对我国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批准设置的硕士专业学位[1]。目前全国已有159所高校取得试点资格。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作为国内高等教育的新生事物,旗帜鲜明地提出其不同于传统学术型翻译硕士的教学理念。近两年来以《中国翻译》为代表的期刊讨论中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办学宗旨、教学方法等内容已经成为时下翻译界最热的话题之一。

当前翻译硕士的教学理念已日趋清晰,穆雷在2012年中国职业翻译交流大会发言中指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理念是关注翻译行业需求和职业翻译从业者的素质培养,以职业翻译从业者的标准为培养目标,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翻译人才培养机制。”[2]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语言服务行业和产业所需人才,而今天的语言服务产业是曾经的翻译作坊无法比拟的,其时效性和规模性导致了为提高翻译质量与效率而出现的职能专业化分工。

“不管是一般性译者,专业性译者,还是字幕译者、本地化操作人员,译者都在依次履行以下职能:译前准备人员、档案员——资料员、术语专家、惯用语专家、校对人员、审校人员、编辑、掌握多种工具的电脑排版专家和管理者(管理译者和翻译任务)。一名译者在履行翻译服务承诺的过程中,同时肩负若干职能。在恰当的环境下,这些职能还会演变成对应的翻译的不同职业。这种演变,在翻译的各部门,尤其是在提供语言服务的行业中得到了体现。”[3]

本地化教学的探讨和以翻译技术和项目管理为内容的本地化培训的开展就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理念的集中体现。翻译行业高度的专业化导致了译员的不同职能,以翻译技术和项目管理为特征的本地化技能培训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学生在语言服务产业中拥有排版专家和管理者的职业技能打下了基础。

本文笔者要探讨的问题是:以译员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理念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中是否应该有“译员术语能力培养”的一席之地呢?为提高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培训,但近两年讨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术语教学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将基于前人关于国外大学开设术语课程的引介成果,梳理总结国外术语课程在“开课层次”“课程共性”和“校企合作”三方面的情况,来证实术语教学应该并且进入我国翻译硕士课程体系,并就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术语课程的开设原则作简要探讨。

一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开设术语课程的必要性

1.必要性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的内在需求

穆雷、王巍巍在讨论如何通过课程设置落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如何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体现专业化和职业化特色等问题时,列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学校的八个办学选择方向,其中有六个方向,即通用翻译、法律翻译、商务翻译、传媒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科技翻译、翻译管理对应的课程组都建议学生研修“术语学”课程[4]。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求各个高校结合本校学科特色进行办学,从以上75%的特色方向都建议开设术语学课程来看,研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中的术语课程非常有必要。

又如,现今学界和翻译界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培养体系中的一个讨论热点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因为“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建立学位论文的具体写作模式、明确评审标准”[5]。陈琳、章艳在当下认同的四种方式(重要岗位的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和翻译调研报告)基础上提出了“翻译述评”的写作模式,他们不仅对文本翻译的述评写法做了分析,还将术语翻译述评作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毕业论文的一种可能范式。同时指出“术语翻译的写作模式还没有付诸实践,囿于认识的局限,具体的框架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 [5]。由此可见,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中的术语课程研究应当有所作为。

2.必要性二:语言服务产业的重要环节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可能成为语言服务产业中的各类从业者,如软件编制者、术语专家、项目管理者、译员(口、笔译)、测试人员等。在翻译部门或翻译企业中,术语专家可以被称为“术语表制作者”。随着各种翻译辅助系统的开发和对术语一致性与准确性要求的提高,翻译项目提供者的需求远不止对材料进行翻译。他们对术语的重视度逐渐提高,将其视为头等重要的材料,并要求对术语进行特殊处理。正因为如此,即使翻译的各个部分已普遍开始使用辅助系统和翻译机器,术语专家的工作仍必不可少[3]。术语专家作为语言服务产业上不可或缺的职业角色,应该成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

nlc202309041247

二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开设术语课程的可行性参照

国内术语学专家梁爱林、邓愉联介绍国际上5所欧美大学的术语教育情况[6];李健民还调查了德国15所高校及奥地利和瑞士5所高校开设的术语课程[7]。在此我们来梳理这23所国外大学(两份调查都介绍了德国科隆应用科学大学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术语学课程,从“开课层次”“课程共性”和“校企合作”三个角度入手,来论证:参照国外大学的术语课开设经验,具有一定特色的术语课程是符合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联系产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注重实用性课程”的教育宗旨,具有开设的可行性。

1.开课层次

在李健民调查的德国15所开设术语课的高校中,有10所术语课程是针对翻译硕士层次,有3所高校术语课程不仅开在翻译硕士层次,而且还用于翻译本科;奥地利排名前三位的大学也都在翻译硕士层次开设术语课程;还有瑞士的两所大学同样如此。根据梁爱林、邓愉联的引介,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在翻译硕士层次也开设了术语理论和实践课程。因此23所高校中设有翻译硕士项目的18所高校,都开设了各具特色的术语课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在欧美大学的翻译硕士项目中,为翻译硕士培训术语能力是一种广泛的做法。

2.术语课程共性

为便于分析、总结规律,我们将18所高校翻译硕士项目开设的术语课内容整理如下:1)德国安哈特专业学院:术语的收集整理方法和术语工作的原理;2)柏林洪堡大学:术语工作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导论、建立术语库和术语工作实践;3)海德堡大学:开设与翻译相关的术语工作课程,内容包括术语工作的理论、方法和实践;4)西尔德斯海姆大学:术语工作方法导论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科隆应用科学大学:有4个主要课程模块组成,包括术语科学的基础学习,计算机化的术语工作,术语工作的课题实践及术语学论文;6)莱比锡大学:面向翻译的计算机辅助术语学,传授术语学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7)马格德堡专业学院:术语学工作方法导论、普通术语学课程;8)美茵茨大学:术语学和计算机辅助术语学的深化知识;9)慕尼黑语言与口译学院:专业翻译领域的术语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方法;10)慕尼黑专业学院:术语工作导论;11)慕尼黑外语学院:面向高级口、笔译人员的职业培训;12)萨尔布吕肯大学:包括术语工作方法导论、应用术语管理软件的实践工作;13)维也纳大学:包括术语数据库的创建与有效的使用方法、在线的术语表、学生日后从事翻译职业后的发展等,教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术语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平衡关系;面向译员的课程还着重探索如何利用好新的技术,如机助翻译系统、联机(在线)使用翻译与术语的工具和术语库管理系统等;14)美国肯特州立大学:为了把更多的内容融合或者压缩到现行的课程设置中,教学大纲规定的主要内容有术语管理基本原则和问题导论、术语数据库管理入门、术语管理实践应用(包括练习)、术语库的准备(大约50个术语条目)、因特网通讯和万维网研究、术语与翻译管理的高级应用(如翻译记忆系统和机器翻译);15)格拉茨大学:面向翻译的术语工作实践教学,工作成果可在最后的考试中作为辅助工具使用;16)茵斯布鲁克大学:术语工作方法导论,包括3个部分——针对概念的术语工作方法(理论部分)、术语工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术语管理系统和翻译相关软件方案;17)日内瓦大学:术语学与术语工作方法导论,以及用于翻译和术语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工具课程;18)苏黎世应用科学大学在术语学导论讲座的基础上,辅之以术语工作、术语学相关工具等实践课程,全面传授术语学理论与实践知识。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术语工作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计算机辅助术语管理、术语数据库的创建与有效的使用方法、(在线)使用翻译与术语的工具和术语库管理系统是大多数翻译硕士项目设定的课程。特别是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德国科隆应用科学大学和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的教学方案注重术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计算机化的术语工作,具有以上高校术语教学的典型特征。

3.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调查的23所大学中,有3所大学的术语学教学活动提及与企业挂钩。其一是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该校与联合国驻维也纳的机构等单位合作,开展面向高级翻译的术语教育,将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其二是奥地利的茵斯布鲁克大学,学生在硕士论文的选题中,总是尽量选取那些必须对概念和名称进行双语术语处理且有具体需求企业的专业领域,作为论文工作的研究对象。经导师同意,论文的研究工作可以作为第三方委托的研究项目来完成[7]。其三,芬兰瓦萨大学与同行或者业界展开课题合作对术语学的教学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例如瓦萨大学的在职术语学培训计划就是与诺基亚(Nokia)电讯公司和ABB公司(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公司)联合筹划的产物。此外该校与芬兰一家ABB分公司还有用术语分析的方法为公司开发新的文献著录系统的横向课题[6]。

根据以上对国外大学术语课程的开课层次、课程共性和校企合作三个问题的分析总结,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国外翻译硕士项目中开设的术语课程完全符合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可以成为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术语课程设置的有力参照。

三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术语课程设计原则的思考

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术语课程的内容,一方面我们可以参照以上18所国外大学翻译硕士项目共同的术语课程内容来设定;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按照语言服务产业中术语专家的岗位职责描述来安排。正如穆雷所说:“清晰地描述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具体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把握這些岗位的人才规格要求,以进行与人才规格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选择”[2]。翻译部门或翻译企业的术语专家,其岗位职责一般包括:1)找出所有现存的术语资源;2)找到资源,尤其还要找到能够回答术语问题的信息提供者,这些问题来自企业内部的所有待译文件,有时甚至来自外包的翻译资料;3)创建翻译记忆库并及时更新;4)创建译前词典;5)创建翻译企业或部门的术语资源,并及时更新;6)就术语的选择向译者提供建议,尤其在使用标准、本地化的地道用法和新词的使用方面提出建议;7)简化资料查阅,更新资料并补充企业或部门的术语资料;8)告知译者所有与术语相关的问题:新出版的词典、使用标准、修订后的内容、客户评价、典型问题的解决等[3]。

nlc202309041247

此外,梁爱林曾从术语的属性出发,深刻地论证了中国术语学教育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术语教学要做需求分析”和“术语学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术语能力”[8],由此我们反思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中术语教学开展的原则,可以得到如下启发:第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术语培训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只有获取了比较系统全面的术语学知识与理论,包括术语工作的方法与原则并且有实践的经验与能力,才能够成为合格的术语工作者。目前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仅在翻译技术类课程中开设术语管理或术语工具课程,无法真正打造学生的术语能力,我国高校的翻译硕士课程体系应当开设独立的、理论和实践平衡的术语课程。第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术语教学要重视机辅教学: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主要为语言服务行业培养人才,考虑到语言服务行业的翻译流程特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机辅术语教学将直接服务于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特别要将教会学生使用术语工具、能用计算机化的术语工具开展术语管理、利用好在线的术语资源和术语产品作为首要的教学任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术语课程中的机辅内容可与现有的翻译技术课程打通,以共享师资。第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的是面向语言服务产业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翻译人才,这类人才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术语工作者的工作成果(如术语库、词典)或者系统化的术语工作成果。因此针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学生的术语培训,应该在传授基本的术语学理论、方法与原则基础之上,突出实践性和术语使用的标准化,并且应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即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各试点学校的办学方向,安排个性化的案例教学内容等。

四 结 语

本文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职业性的教育理念出发,基于前人对国际上18所大学在翻译硕士层次开设术语课程的情况引介,提出并论证了术语教学进入我国翻译硕士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此外还就术语课程开设原则提出了一孔之见。鉴于许多高校还没有开设术语课,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培养术语课师资就成为当务之急。庆幸的是,与本地化课程相比,我们开设术语课的前期基础要厚得多。此前,许多前辈都曾提出在中国大学开展术语课的构想,而且他们对教材、师资、教学法等实际问题也曾讨论过,而今面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中的术语课程这样一个更加具体的目标,笔者认为这是术语教学进入大学讲台、术语学在翻译界取得学术地位的一次契机。在此笔者分析讨论了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体系中开设术语学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术语学课程,以实现一直以来术语学同人在大学开设术语课的夙愿,同时也能为培育我国高层次、职业化、专门化的翻译人才这一跨学科的事业尽一份力量。

参 考 文 献

[1][EB/OL].[2012-10-19].http://baike.baidu.com/view/2381566.htm.

[2]穆雷.翻译的职业化与职业翻译教育[J].中国翻译,2012(4):14.

[3]达尼尔,葛岱克.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48-49,57,52.

[4]穆雷,王巍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J].中国翻译,2011(2):31-32.

[5]陈琳,章艳.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翻譯述评”的撰写模式研究[J].中国翻译,2011(6):49.

[6]梁爱林,邓愉联.谈国外大学的术语学教学[J].中国科技术语,2007(6):5-8.

[7]李健民.面向翻译的术语教育[J].中国科技术语,2010(4):26-29.

[8]梁爱林.从术语的属性看中国的术语学教育[J].中国科技术语,2010(4):34-35.

篇5:2018年杜伦大学预科课程

杜伦大学(University of Durham),又译作达勒姆大学。世界百强名校,英国顶尖大学之一,在英国乃至全世界一直享有极高美誉。它是位于英国东北部小城达勒姆的一所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同为传统学院制的联邦制大学,也是著名的科英布拉集团和罗素大学集团成员之一。2016年QS世界大学雇主声望排名中位列全球第39位。立思辰广州留学360张素芬老师介绍说,2014年REF英国大学科研实力排名中居英国第18位。同时,多年来在其他各类机构发布的英国大学排行榜中长期处于第4位至第6位。在2016/17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名列第74位。2017年TIMES英国大学综合排名第4位。

预科课程:

上一篇:小学校务公开工作阶段性汇报下一篇:甘氨酸厂氨氮废水治理的工艺及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