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心得体会

2024-04-23

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心得体会(通用11篇)

篇1: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心得体会

这是我从教以来第二次教一年级,以我第一次教一年级时对学生的了解,我知道很多学生在幼儿园的老师或着在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下或在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已经掌握的十有八九,学生已经不是一张白纸。

今天是我的第一节数学课。第一节课我的目的就是要学生认识我这位数学老师,学会主动地介绍自己,学会如何进入小学生的角色。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望着座位上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家伙,我思量着,你们的数学学习究竟到了什么程度?我可要考考你们了。

在重点认识了两位同学,认识了同桌这一概念后。我开始了以下活动:

1、数数。在作自我介绍时,我告诉同学们,我姓臧,以后,要和你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并把“数学臧老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学生齐声回答5个,准确无误。我顺手拿起七支粉笔,让学生数给我看,目的是了解学生能否建立数与物的对应。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被我难倒。

2、写数。我将1——10打乱顺序报给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该学生全都写对。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呢?测试继续下去,学生跃跃欲试,经过三个轮回的学生考学生,没有一个错误。只有几个学生书写得不够规范。

3、几个和第几。我叫出了四个学生,让他们站成一排。提出问题:前面站着几个同学?谁排第一?谁排第三?接着问题接踵而至:你坐在你们组的第几位?指出你们小组的第三位同学?从后面数你坐在第几排?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水来土淹,兵来将挡,学生对答如流。

这回该轮到我无所适从了,至少两周的课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了,我该怎么教?

在进行以上的数学活动时,我注意观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只有少数的学生能较长时间保持参与的兴趣,注意的持久性品质较好。

2、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随意站立、走动,注意力很难集中。

3、也有的学生缺乏小学生的意识,任务感较差。

4、还有个别学生慵懒无神,对学习缺乏兴趣。

看来,教一年级的学生,除了让他们掌握知识外,还有更重要的任务:教育他们树立小学生的意识,学会怎样进行课堂活动,适应课堂。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直接兴趣。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关注。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进行必要的训练。多给予激励的评价,让外在的物质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间接兴趣。

怎样教好小学一年级的数学

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以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

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认识钟表》一课时,先让学生再让学生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后让学生戴上12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

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认识人民币》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什么价钱把它记下来,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和“顾客”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买下来。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如何集中注意力?

肥城市汶阳镇中心小学刘红蕾

入学伊始,我被任命为一年级数学教师,这对于从事中学教学5年的我而言,困难可想而知。面对乱糟糟的课堂,我喊破天也没人理我,以前对大孩子的那些措施对刚入学的学生毫无用

处。没办法,要干好工作,要对学生负责,我用大量的课下时间去翻阅有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特点的书籍,以及一些优质教学实录,并迅速实践于我的教学。一段时间下来,大有成效,大部分孩子的注意力都能集中到学习上来了。下面就是我的一些体会,写下来以供刚

接触小学教学的同行共勉。

一年级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孩子学习、做功课时,如果您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是非常普遍的。尤其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或者学前班升入小学,从课程到生活都有很大的差异,孩子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上学后的生活,所以给孩子定的学习目标最好稍低于孩子的实际能力,尽可能的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成功后欢乐的心情,这样才会更有信心去接着做好其它的事儿。而且因为学习不是幼儿感兴趣的事儿,幼儿最感兴趣的事儿是看动画片,看看孩子们看动画片时的样子,注意力集中吗?非常非常集中。那么为什么呢?因为动画片里设计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深深吸引住了孩子,它对动画片感兴趣。不过很遗憾数学中的概念、公式不可能把它编成动画片里的故事、人物情节那样吸引孩子,有些定理还需要孩子背下来,但是老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法,恰当地引导,鼓励孩子快乐地完成它。

“鸟儿要奋飞,老师的鼓励是翅膀;花儿要浇灌,老师的微笑是甘露。”大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何况孩子,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教学中请多夸夸孩子们吧。

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引导:

一、孩子是夸出来的。

如果想让孩子在注意力集中方面有所进步,那么仔细观察孩子在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的点滴进步吧,及时予以鼓励。比如说孩子过去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仅为5分钟,而现在他能坚持10分钟了,那就是这个孩子的进步,就要及时表扬,相信老师的及时表扬会让这个孩子在10分钟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学习习惯的好坏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是因为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学习目标明确,他知道,这是我需要完成的事情,我应该认真地做好它,因此,他上课的时候就会听得比较认真,学习内容肯定能学会。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呢?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家长、孩子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过,老师在此方面的引导非常重要。因为在学校里同学们都学习在一起,有一个很好的比较,现在的好多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不过在学校里,他还是希望别人喜欢他的,那么,就鼓励孩子从自己做起吧,想让别人喜欢你,那么让他知道,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首先你要把这件事做好,大家才会喜欢你,如果想要学习好,上课就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吧。

三、抓住课堂上的黄金听课时间,做事讲究效率。

一般每节课五分钟后是孩子集中精力学习的时候。最好把知识点的教在这个时间开始,坚持最多20分钟。此后就知识点展开竞争训练,对掌握的好的学生加以表扬,并告诉所有孩子这是认真听课带来得。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设计每次课的“亮点”

幽默让人轻松,人在轻松的环境下最容易理解知识,所以善加幽默吧。如果能让孩子对每次来上老师的课有所期待,那儿是最好的。在学生注意力稍松时,可以提高嗓门或者变粗或者模仿蜡笔小新等。

五和家长搞好联系。

建议家长把学生的做作业时间安排在动画片开始一小时之前,并尽量清除所有干扰,把作业控制在一定时间之内,做完之后尽量安排自查。对学生在校取得的奖励做出相应的表扬,鼓舞学生的干劲,进一步复习当天的知识和预习新知识。

篇2: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心得体会

2016年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课题: 准备课——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1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

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提问: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在灿烂的阳光下,绿树

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歌唱,蝴蝶快乐地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3、抢答练习。

①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

(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图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②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

木马……

4、用点子图表示数。

①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 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1个点子〉。

② 怎样表示秋千的架数?为什么这样表示?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篇3: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心得体会

关键词:学习过程,体验式学习,具体情境

在 (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的教材中, 体验性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 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体验学习空间。

一、模拟表演———在具体情境中体验

学习的过程是师生、生生、生本相互交融的过程,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而教材内容具有封闭性、被动性;作为教师就应使教材内容活起来, 把教学内容寓于各种开放的、有趣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中。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 学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直接体验, 我们可设计现场表演的模拟活动,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

1. 模拟采访。

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应该以活动为载体, 以发展为核心, 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话, 在活动中互动, 在活动中体验, 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 就应该为学生多设计一些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例如, 在教学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动手做四”时, 可创设一个“小记者现场采访”的模拟活动, 让学生通过接受采访, 向小记者介绍用七巧板拼出的图案, 学生要把图形的形状、大小等特征运用所学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进行描述。这样, 在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 丰富了学生的活动体验。

2. 模拟购物。

课标指出, 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和材料, 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在教学“买文具”这一课时, 可创设情境, 让学生模拟到超市 (可准备好柜台和相应货物) 购买东西。这样的活动, 学生个个想参与, 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理解、掌握的不仅仅是本节课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二、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关系, 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动手实践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 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例如, 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之后, 可安排一个“量一量”的实践操作活动, 让学生亲手测量出文具盒、课本、课桌、教室的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抽象的概念。这样的活动, 学生亲身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这样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是宝贵的, 印象是深刻的, 是任何说教都不能比拟的。

三、合作参与, 在交往互动中体验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确, 合作学习既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又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因此, 在教学中, 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表自己的思想, 去倾听别人的想法, 学会交流, 分享体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实践体验, 才使得学生对物体的形状、特征的认识从片面走向全面, 从缺漏走向完整, 从肤浅走向深刻。

四、欣赏感受, 在想象中体验

体验具有直接性和直观性, 它必须在某种对象或情景的直接刺激下才能产生, 因此具体、形象、鲜明的画面是激发学生体验、感悟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美丽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 对所学知识进行体验、感受。例如在教学“动手做 (三) ”时, 可让学生在动手拼图形的基础上对各种图形进行欣赏感受, 并进行合理而大胆的想像, 说说拼出的图形分别像什么?再根据所提供的图形编一个“守株待兔”的故事, 由于有了色彩鲜明、形状各异的画面刺激, 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就像开闸的水, 源源不断。他们都用自己的智慧和情感去体验、想像、创造, 在拼搭图画、欣赏图画的过程中, 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丰富了内心的情感体验, 个性得到了张扬, 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鲜活灵动的新课堂。

五、激发表现, 在成功中体验

作为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地给学生作出定性评价, 而应帮助他们寻找原因, 鼓励他们做好, 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 当有一些孩子的作业出现错误时, 我不是急于给他们一个“×”, 而是在辅导后允许他们自己订正, 再给他们一个“优”。这样, 学生通过订正, 既弥补了知识缺陷, 又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 体验到了克服困难的骄傲。

篇4: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心得体会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都接受过学前教育,所以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数出的数,例如人数、桌子等。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參观,寻找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一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永远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解法不唯一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刚开始,当我提出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时,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受到表扬后,大家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这样使学生以后敢于发言,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充分意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课专心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就用眼神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都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思维更具形象性。在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时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言,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但一节课上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该到我了。”我向学生们解释:不可能全班同学都来回答问题,只有敢于举手的老师才叫。这节课叫不到你,下次一定有机会叫到。学生回答问题如果正确,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就会有助学生掌握知识。

5.主动参与,善于合作。

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组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的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时,不见得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某些地方意见发生分歧时或可多方面解决问题时,才需要适时地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可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别人的想法,扩大知识面,又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在新课程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彼此相互倾听、思考、交流。老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适时评价。学生在这多元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学习交流中,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得到发展。

6.打破常规,乐于创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只有在一个相对宽松、包容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让自己的思想插上创新的翅膀,也才乐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其次,要善于开发资源,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例如在学习了《认识图形》以后,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要求他们应用学过的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家庭作业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经过他们的描绘,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图画出现在我眼前,我不禁感叹他们的思维是如此的活跃。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7.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篇5: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心得体会

一、教材编排意图

编写者试图将抽象的理念和理想化的设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形式和素材。适应我国广大城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努力使教材的改革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坚持开放的原则,努力体现开放的教材观、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二、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总体目

(一)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本册内容标准及要求

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领域,具体到本册教材的内容要求是: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平面图形的拼组。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按单一标准将物体分类、整理。按不同标准将物体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计算。

3、用数学。

4、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材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

(一)教学内容结构

“数与代数”领域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联系上学期的进位加法,用想加法算减法和破十法计算退位减法。在学生探究和方法多样性的基础上提倡想加法算减法。新加入筛选信息的例题,其他与往年一致。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

1.数数由于数的范围扩大,数数的难度增加了(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

2.数的组成,了解计算单位“十”(前面10以内的数是以“一”为计数单位,以“十”为计算单位,在11~20以内数的认识里初步认识过,但由于数目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计算单位“十”主要在这一单元完成)。再有这部分内容基本上涉及了数概念的基本内容(如数位,比较数的基本方法),可以说它是认识多位数的基础。

3.计算,会计算整十加减一位数。

4.培养估算意识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以及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100以内的基本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结合口算,教材还安排了用使用学的(筛选信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问题)3.小括号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分与辨别立体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分与辨别立体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的能力。

●“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教学内容

1.按单一标准将物体分类、整理。

2.按不同标准将物体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

●“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七单元: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按照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新增加的内容。本单元只教学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循环出现的、等差数列),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规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七单元: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按照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新增加的内容。本单元只教学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循环出现的、等差数列),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规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材处理

1、教学准备与设计方面:

(1)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教材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

(2)熟做每一道例题和习题,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涵的知识点,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与关联,分清习题的层次。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充、修改、调换、删减等方法完善教材资源。

(3)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学情分析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要素。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适时进行分层教学。

(4)在问题的设计上关注思考性和挑战性,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于展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预设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充分估计学生可能碰到的困难,思考应如何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预设教学指导策略。

2、教学组织与实施方面:

(1)课堂调节注意动静搭配,数学学习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教师可适当通过师生对话,安排同桌合作,或前后四人小组合作,要选择合适的问题和时机。一节课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过多。

(2)教师的教学用语和数学语言要精练、规范,适时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提炼与总结,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逐步让学生养成有根有据的说理习惯。

(3)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合理调控或调整教学目标及进程。要善于筛选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尤其重视典型错误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4)重视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板书设计,录音、投影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要简易、有效,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作用。

3、学生评价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

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主要是结合具体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6: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心得体会

1.转变学习方式,积极体验数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容易让人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在 数学中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采取不同的手段,创设不同的学习情景,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引发积极的 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并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你说我摆”一课时,让学生听老师说自己动手摆物体。师:“摆一个正方体,在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球体,在左边摆一个长方体,右边摆一个圆 柱体”学生摆完后,让学生观察自己摆的与对面的同学摆的有那些相同,那些不相同,为什么?学生:“中间的正方体与球体是相同的,长方体与圆柱体与对面同学摆的正好相反。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明白了人,人坐的方向不同,所摆放的物体就相反。

2.练习的设计讲求趣味性。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里的习题做适当调整、组合、补充,使之能有针对性、开放性、趣味性。

例如:在“你说我摆”一课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小组把各自带来的各种物体集中并打乱,然后,学生把眼睛闭上,老师说出物体的名称学生凭已掌握的物体的特征,摸出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

篇7: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心得体会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

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 程中 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篇8: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心得体会

1.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都接受过学前教育, 所以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因此, 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 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 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数出的数, 例如人数、桌子等。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 寻找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一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 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永远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解法不唯一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 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刚开始, 当我提出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时, 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对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受到表扬后, 大家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这样使学生以后敢于发言, 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充分意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课专心与否, 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 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 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 我就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 就用眼神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都很单纯, 都爱受表扬, 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 思维更具形象性。在教学中, 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 尽量利用教学挂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 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 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4.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时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 必须表达清楚, 使别人能听懂。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言, 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但一节课上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 提意见:“该到我了。”我向学生们解释:不可能全班同学都来回答问题, 只有敢于举手的老师才叫。这节课叫不到你, 下次一定有机会叫到。学生回答问题如果正确, 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 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很好地引导, 就会有助学生掌握知识。

5. 主动参与, 善于合作。

教学中, 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同时精心组织每次合作, 使他们在有效、有序的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时, 不见得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某些地方意见发生分歧时或可多方面解决问题时, 才需要适时地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 这样可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别人的想法, 扩大知识面, 又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在新课程的合作学习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彼此相互倾听、思考、交流。老师穿针引线, 巧妙点拨, 适时评价。学生在这多元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学习交流中, 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并得到发展。

6. 打破常规, 乐于创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只有在一个相对宽松、包容的环境中, 学生才敢于让自己的思想插上创新的翅膀, 也才乐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其次, 要善于开发资源, 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例如在学习了《认识图形》以后, 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要求他们应用学过的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家庭作业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经过他们的描绘, 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图画出现在我眼前, 我不禁感叹他们的思维是如此的活跃。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巩固了知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7.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篇9:加拿大:小学一年级教什么

关于分班

儿子飞飞是从幼儿园开始在加拿大上学的,去年9月升一年级,经历了分班过程。我先介绍一下加拿大学校是如何分班的。幼儿园最后一学期快结束时,老师会发表格给每个孩子,让他们填下你最想和哪些孩子在一个班,又不想和哪些孩子在一个班,另外也会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当时老师就告诉我们,飞飞和某某一定不会分在一个班,因为他们在一起会有很多的问题和麻烦。我个人觉得这种分班形式还是很人性化的。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飞飞一年级老师的女儿Ella和儿子是幼儿园的同班同学,当时儿子在一年一次给老师写感谢卡的活动中,特别多做了一张送给Ella(原本只写给自己班里的老师)。没想到这次正好分到Ella妈妈的班级,曾经小小的举动为他赢得了老师的一个好印象。

Phonics

Phonics,也称为原音拼合法,是针对儿童学习特点,适合儿童学习英语语语音的注音系统。它的核心是建立字母(letter)与语音(sound)之间的对应关系,不用借助音标,看着字母就可以直接读出该词的发音,解决单词不会读、无法拼的问题。孩子在熟悉这套规则后,可以依照读音,猜出该词的拼写,做到看词能读,听音会写。这是北美学校教英语的基础方法。一年级开学,老师就发了一个本子,上面写着每周要学会的10个单词,我注意到这些单词是按照读音分组的,相似读音的放在一起,比如:hot,pot,top,mop,sock,hat,pat,tap,snap,this is Tom……每周四老师都要给孩子们听写其中的一组,于是前一天下午我们会提前给他复习一下,这算是儿子现在唯一的家庭作业。他们的听写纸也是很有意思,每次都是一张画让孩子们涂色,感觉画是主要的,听写是次要的。

社交活动

加拿大学校非常重视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老师在每次的成绩单中也会写到这部分内容。飞飞的社交能力稍有欠缺,老师说他对自己喜欢的事参与度很高,不喜欢的事就坚决不参加;曾经一段时间情绪也控制不好,经常要疯狂、愤怒一下,突然就大声说话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后来校长还专门组织几个老师与我们开了一次长会,一起讨论如何帮助飞飞提高社交能力。比如用一些简单的指令提醒他,不管你喜不喜欢,都要先听完别人的讲话再离开。一段时间以后,飞飞进步明显。我感觉老师在这方面还是很负责任的,也非常重视社交能力的培养,因为这对6岁的孩子来说,比文化知识的学习更重要。

体育锻炼

加拿大人很看重身体的锻炼。学校每天都安排好几次室外自由活动和跑步练习,不管是否下雨,每周还有一次在体育馆上课。飞飞已经练了一年多的跆拳道,这对他运动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我们还收到过飞飞获得的某项运动的学习证书,不过说实话,他的运动协调性还是无法和当地出生的孩子们比,有一项叫monkey bar(供儿童攀爬游戏的猴架)的运动,就是身体挂着只用双手拉着杠向前进。刚来加拿大时,飞飞拉两秒钟就掉下来了,现在已经能向前移动两格。但当地孩子太厉害了,很轻松地就完成,像猴子一样灵活。

手工劳动和数学

加拿大小学还很注重对孩子动手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开学前,老师会给家长一个清单去买齐所要求的文具:各种不同的水彩笔、胶水、活页夹、橡皮、小剪刀等,共有20种之多!在学校里,孩子们每天都在制作新东西,教室里也贴满了他们的作品。飞飞前段时间自己做了一本书,有封面,有章节,有内容,故事情节围绕他看过的乐高电影里的几个人物。虽然单词拼写错了很多,也乱用标点符号,但我们能看出这是他自编的完整故事。

关于数学,不得不说加拿大教得太浅,一年级还在学10以内的加法和1-100的数数。我有时会自己教他,好在儿子也喜欢学,只要稍稍加以引导,他就能掌握。目前,他已经会做2位数乘2位数的乘法,理解了除法的意义。飞飞这几天迷上了iPad上一个数学游戏——Springbird,这个游戏不仅是做加减法,还有一些排列组合和对钱币的认识,非常不错。

篇10: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心得体会

2012年12月12日,我们来到垦利县实验一小,参加为期一天的小学数学新课教材的网络培训活动。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专家的讲座,让我们很系统很全面的学习了新课程教学,并给我们提出不少切合实际的要求和建议,为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给出有力的指导。

一、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板式多样、色彩明丽,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刘丽老师细致直观地为我们解读了新课标的要求,面对耳目一新的教材,我们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教材编排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如在认识图形中,新教材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分开认识,先认识立体图形,再认识平面图形,是利用了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看得见的、立体的形状更容易了解和掌握,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就简单一些,容易把握。新教材在细节上也进行了完善:如将各单元的主题图与例题进行整合,计算方法呈现上的变化,穿插编排,互相结合,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如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就先是十几减9,然后是十几减8、7、6,再是十几减5、4、3、2,减缓坡度,一步一步带动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的编排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新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连接,在练习时既有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形成知识间的互相渗透。比如分类与统计这一单元,把分类与统计结合编排,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进而能够知道分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学会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这样的安排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准备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收新知识。同时教辅材料后面提供的教学光盘,将课本内容以PPT的形式呈现,为我们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参考和建议,方便了课堂教学。

二、体会最深的是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理解了编者的意图就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定位教学目标,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就能更科学、更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乐于学,学得活,学得实外,还有一个课堂教学手段方法问题。人教社小学数学室资深编辑、教材主编卢江对一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配套光盘的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听了之后我们特别激动,期待早点见到这位“可爱的朋友”。要知道,因为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改版,主题图变了,教学理念更新了,再加上我自己又不善于制作课件,有时上课使用的课件看起来就像是穿了一件不合身的衣服,一双不合脚的鞋一样,总有点别扭,达不到想要的效果。通过卢江教授的介绍得知,一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配套光盘有如一本电子书,存储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当然包括课件资源,形式新颖多样,使用简单便捷,更为关键的在于,这可是为新教材量身定做的哦!太棒了!对于我们从事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教师来说,这无异于雪中送炭啊!有了合体的“外衣”,我们更有必要提高“内质”,努力使我们的课堂有美丽的外表吸引孩子的眼睛,更有丰富的内涵滋润孩子的心灵,启迪他们的智慧。

三、认识最深的是课堂教学要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在下午的讲座中,专家们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为我们讲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比如,在教学中如何设计重要的教学活动,怎样积累有价值的活动经验。同时也为我们讲解了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十大核心内容。如在模型思想中,讲解了小学阶段的两大类基本模型:总量模型和路程模型;在几何直观的培养中,例举了“方格图”在数学中的有效应用。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应用的意识。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二要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对于学生不同的想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增强创造性活动的信心,培养学生从多方面的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三要增加实际活动操作体验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四要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

本次教材培训对于我们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对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新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新教材不仅关注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的方向。

篇11: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心得体会

一、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1、2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1、2单元合并为第1单元 “ 准备课 ”。第1单元 “ 准备课 ” 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1、2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1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2单元 “ 比一比 ” 的内容,而原来第2单元的 “ 比高矮 ”“ 比长短 ” 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 “ 位置 ” 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 “ 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 “ 位置 ” 中 “ 左右的相对性 ” 以及 “ 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 则删去了。2.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四、七单元)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2)只认识整时。

“ 认识钟表 ” 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所以把 “ 半时 ” 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 “ 整时 ”。3.保留的内容

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4.增删的内容

删去原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改为:数学乐园

二、修订后教材的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1、2单元)、数与代数(第3、5、6、8单元)、图形与几何(第4单元)、量与计量(第7单元)、综合与实践(安排在第6单元后面)等内容。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1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例如,对一年级上下册的教学内容出现顺序进行了调整,“ 位置 ” 调到一年级上册,将 “ 分类 ” 调到一年级下册作为 “ 统计 ” 的教学内容。

又如,对一些知识的具体教学也做了更符合学习规律的安排,如对一年级上册 “ 10的加减法 ” 的教学,进行了新的编排,使之更符合学习规律,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图一为实验教材 “10 的加减法 ”

图二为修订本 “10 的加减法 ” 内容(见 p61)

(1)教材让学生对照点子图直接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内容的呈现则逐步提高要求:逐步曾加了算式中的空格数,要求学生自己根据点子去填写;同时5+5和10-5的计算直接让学生想相应的10的组成算出得数。这样安排既反映了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及规律。

(2)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有了“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认识,在这里根据点子图写加减法算式时,教材只在第一次出现了两个加法算式,后面都只出现一个加法算式,由“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使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更为突出,也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3.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使学生获得数学活

在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中,一般采用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数学思想有所感受和体会。在一年级修订后教材中每一部分知识学习中都渗透了数学思想,如符号思想、模型思想、化归思想、推理思想、函数思想、统计思想、集合思想(包括一一对应)。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 中的 “ 比大小 ” 的教学。图三

(1)教材从“小猪帮助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2)利用有情节的两种素材—小兔与所搬的砖、小猪与所搬的木头的比较,使学生直观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感受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 —— 一一对应的方法。(3)借助“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教师利用情境中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又如,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整理和复习第1题(p101),设计了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先在卡片上写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然后自行整理成有规律的表。教材给出了晶晶同学整理的加法表的一部分,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再把表格填写完整。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一方

20以内进位加法,另一方面让学生计算第一列算式并观察加数与和的关系,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不断变化,和也随之变化,渗透了函数思想。图四

(1)第一题是系统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整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对36道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的全面梳理,并有序排列;二是对任意一道算式都能很快说出得数,包括对不同计算方法的整理;三是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一些排列规律。(2)第二题是整理并落实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材在情境图的下面,用红色字注明了“想”的过程,明示在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时,学生经过多次对解题步骤的实践应达到的基本掌握的要求。图五 p64 12

这道呈现了一幅小学生在课外玩耍的情境图,给出7+3=10的算式,要求学生根据算式的含义,找出情境中能用此算式表达的具体事物。通过这一练习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事情可以用同一个算式表示,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概括性和简洁性,渗透了数学抽象的思想。

在使学生 “ 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 方面,修订教材除了提供 “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 外,还注意设计了更为丰

活动,并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4.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p60、p72)。

教材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安排了一些数学背景知识,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如P60介绍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p72简单地介绍古埃及的象形数字。图六

图七

上一篇:通风科下一篇:浅谈汽车驾驶员如何做好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