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健康教育

2024-04-30

肠内营养健康教育(精选9篇)

篇1:肠内营养健康教育

肠内营养泵与注射器推注法行鼻饲肠内营养应用的比较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鼻饲患者鼻饲方法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选择最佳鼻饲模式.方法 将40例脑卒中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泵,一次性营养泵管连接鼻胃管匀速滴注;对照组采用一次性50 ml注射器缓慢注入,一次注入200~250 ml,时间10~15 min,注入前后均用温开水冲管,每天鼻饲4~5次.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胃潴留、腹泻、食物反流误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肠内营养泵连接一次性泵管后连接鼻胃管匀速滴注营养液可减少鼻饲并发症发生,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关键词 肠内营养泵 吞咽障碍 并发症

神经内科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和吞咽障碍,需长期鼻饲肠内营养来实现营养的供给;但长期鼻饲的患者因其体位不当、咳嗽、进食后吸痰、一次注入量过多或过快、输入的温度过低等,往往会发生腹泻、恶心、呕吐、反流、胃潴留和堵管等诸多并发症,其中腹泻为最常见并发症,约占肠内营养治疗患者并发症的5%~30%[1]。肠内营养泵是一种微电脑控制输液的装臵,以精确控制肠内营养液的输注[2]。具有定时定量,空管报警,堵塞报警、断流、限制量等多种报警提示功能,为危重患者定向、定量、定时地营养输注提保障。并可模仿胃的蠕动节律,间断向肠内或胃内输送营养液。我科采用肠内营养泵与注射器推注方法行肠内营养支持,现比较两种方法的运用情况。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在我科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40例,胃肠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均不能自行进食。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5~82岁平均58.5岁;其中脑出血10例,多发性腔梗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大面积脑梗死1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40例患者经鼻腔留臵复尔凯鼻胃管,证实在胃内后妥善固定,做好标识。肠内营养液为肠内营养乳剂(瑞高和瑞代),每天总量500-1000mL,由胃管注入。观察组将鼻胃管与营养泵管连接,泵入的速度控制在50-100mL/h(开始的速度宜慢,控制在50mL/h以内),12-24h泵完。对照组采用50mL注射器分次推注方法,将肠内营养液总量按q4h鼻饲,胃管末端接50mL注射器缓慢推注,每次不超过200mL,温度为37~40℃,鼻饲前后均用20~30mL温开水冲洗胃管。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腹泻、恶心呕吐、反流、胃潴留和堵管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χ2=9.932,P<0.05)。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组别 胃潴留 腹泻 反流 4 3

恶心 1 3

呕吐 0 1

堵管 3 14 观察组 0 对照组 2 3 讨论

3.1 营养泵的使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降低腹泻的发生:腹泻是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它可限制肠内营养的摄入,并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导致患者医疗费用的增加[3]。其主要原因是营养液一次量注入过多或过快、营养液温度不适合、渗透压过高。而营养泵持续的泵入加恒定的温度、速度、稳定的渗透压,减少了腹泻的发生。使用注射器分次注入营养液的方法,因手工操作无法保证营养液恒定的温度、速度、稳定的渗透压,增加了腹泻的发生,另外营养液开瓶后因温度的变化,易被细菌污染,也增加了腹泻机会。2)预防恶心呕吐、反流,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进食时体位不当、进食后吸痰不当、或营养液注入过快、量过大,是造成恶心呕吐、反流、误吸的主因,引起肠内营养最严重并发症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的发生。传统注射器推注法,由于是手工分次间断操作,一次灌注量不易掌握,注入速度、压力不易控制易致营养液一次注入量过多、速度过快、压力过大而引发恶心呕吐、反流甚至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发生[4]。而营养泵是一种由微电脑控制输液的装臵,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预先设臵流量、流速,保证营养液能够均匀、缓慢地注入胃肠道中,从而减少反流、误吸,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3)避免堵管的发生:传统的注射器推注法因分次注入、未冲洗或冲洗胃管的方法不对、间隔的时间长或因鼻胃管较细、营养液浓度高、黏稠度大、起始速度较慢时易堵管。而用营养泵输注营养液,因营养泵能提供一定压力,以克服阻力保证营养液匀速注入,避免了堵管的发生。4)减少胃潴留的发生:老年患者卧床时间长,活动减少,胃肠蠕动功能下降,胃排空延迟,易发生胃潴留[5]。而营养泵精确、匀速地输注,使营养液进入胃内随胃肠蠕动匀速流入胃肠内,减少了胃内容物的潴留。

3.2 使用营养泵的护理要点:1)护士必须掌握营养泵的操作方法、报警原因和故障排除。常见的报警原因有空气、管道堵塞、电量不足、滴管内液面过高或过低、液体输完等,护士应针对具体原因及时排除故障。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洗手、戴口罩,营养液即开即用,每瓶开启后的营养液输注不超过8h,并确保输注系统的各个环节不被污染。营养泵管每日更换。3)肠内营养液应遵循浓度由低到高、量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匀速泵入,由开始50mL/h逐渐增加到100mL/h,使胃肠道能更好地适应。4)每次输注时应确保胃管在胃内,抬高床头30~45度或取半卧位,营养液输完后,不要马上平躺,保持该体位30min~1h[6]。同时避免翻身、拍背、吸痰等动作。5)每4~6h给予温开水30~50mL脉冲式冲管,以补充水分,并防止管道堵塞。加强基础护理。6)每日口腔护理bid,妥善固定胃管,做好标识。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杨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2:97.

[2]于康,陶晔璇,蒋朱明.营养支持输注系统肠内营养输注泵 [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7,15(3):137-138.

[3]薛秀丽,于长颍.早期肠内营养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4):8-9.

[4]胡晓芬,吴新凤,陈军莉.脑卒中患者应用输液泵鼻饲的效果 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2):2102-2103.

[5]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0.

[6]张翔军,梁军铭.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J]. 现代护理,2006,12(29):2799.

篇2:肠内营养健康教育

【鼻饲管固定】

要求:牢固 美观 舒适 清洁 通畅

方法:采用分叉交织法、蝶翼法、吊线法、固定带法、挂耳法固定 【间断鼻饲】

1、备齐用物至患者床边,解释,取得合作。

2、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斜坡位,将治疗巾铺于患者颌下。

3、胃管外端接注射器,先回抽,见有胃液抽出,即注入少量温开水(准备温度38~40

oC),再注入温度适宜的肠内营养(准备温度38~40 oC),注入的量需根据医嘱决定,最后注入温开水10-20ml。

4、然后将胃管开口端反折,用纱布包裹,夹子夹紧或胶布裹紧。有盖子的胃管直接将盖子盖紧。【肠内营养输注】

1、肠内营养配置后置冰箱保存,24h内使用,输注前30min-1h取出恢复至室温。

2、尽量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输注。无肠内营养输注泵时建立输液巡视单,根据医嘱和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滴速。输注前先询问患者有无腹胀,并回抽胃液,胃液量小于 200ml,即可开始输注肠内营养;若胃液量大于500ml,说明有胃储留存在,应暂时停止输注向医生报告。

3、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速度由每小时25-30ml开始,根据病人情况每日增加10-20ml不等。

4、营养液输入的温度一般为35oC-37oC左右,寒冷季节输注时先加温再输入,常用的加温方法有:恒温器加温法、热水袋加温法。

5、每2-4h用温开水10-20ml冲洗体内导管一次,输注管道每日更换一次。管腔较细的经皮内镜下造口管或鼻饲管经常冲洗以防堵塞。

6、经营养管给药时,先将药物碾碎溶解后注入,再用温开水20ml冲管,以防阻塞营养管。

7、对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胃排空不良者要防止返流、误吸的发生。

8、采用30-45o半卧位喂养,控制速度。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停止输注,用力咳嗽、吸引器吸引等方法清除气管内液体或颗粒。

9、记录24h尿量、排便次数与性状。根据医嘱监控血糖的变化。

10、肠内营养期间严密观察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出现症状,立即停止肠内营养。

11、高温季节肠内营养输注时间过长容易变质,对于输注速度较慢的,可用250ml 输液瓶分装输注。

12、可根据病人治疗及活动需要,采用持续输注法和循环输注法。【注意事项】

1、经鼻胃管输注肠内营养时每班检查鼻胃管是否在胃中。其它营养管在喂养之前,必须确证管端的位置。

2、胃内喂养时,床头抬高30-45o,气管切开者气囊充足可减少误吸。

3、喂养时掌握好三度:速度、温度、浓度。速度由慢到快,温度30-40oC为宜(鼻饲管末端夹加温器),浓度由稀到浓。

4、鼻饲过程中注意保持清洁,营养袋及输注管每24小时更换,每次输注的肠内营养悬挂于常温中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5、管道的维护:为避免发生堵管并确保管道长期正常使用,每次暂停输液时,用30~50ML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冲洗管道,平时每隔8小时冲洗管道一次。

6、鼻部护理:经常更换固定管道于鼻部的胶带。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鼻部皮肤和鼻腔,如有必要,使用能去除胶带的试剂。如果胶带下的皮肤破损了,应拔除鼻胃管并通过另一侧鼻腔重置一根新管。对破损皮肤加强护理。可用0.2%碘甘油涂抹局部,如有必要,局部使用消炎剂或保护物。

7、口腔护理:即使患者不能进食,对口腔,牙齿和嘴唇的良好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患者每天刷牙1~2次。如果是昏迷患者,应每天冲洗口腔数次(1/4h)。为防止嘴唇脱水及增强患者舒适度,应使用润唇膏。

8、不要在已置入体内的管道中再插入导丝,以免钢丝刺破管道或进入侧孔引起胃肠道损伤。

篇3:肠内营养健康教育

研究发现, 住院患者尤其是外科危重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达40%~60%[1]。传统的营养疗法 (如胃肠外营养) 患者难以长时间应用, 而且效果也不理想[2]。为探讨自制肠内营养制剂对营养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 我们选择2009年2月—2009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ICU等科室住院治疗的重症患者123例, 采用自制肠内营养制剂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比较患者使用自制肠内营养制剂前后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 探讨自制肠内营养制剂对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改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09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ICU等科室住院的重症患者123例, 其中男性70例, 年龄 (68.51±15.74) 岁, 身高 (168.44±7.36) cm, 体重 (58.33±12.58) kg, 体重指数 (BMI) 为 (18.82±6.88) kg/m2;女性53例, 年龄 (68.60±14.28) 岁, 身高 (159.88±6.08) cm, 体重 (58.26±19.66) kg, BMI为 (22.61±8.01) kg/m2。采取SGA法进行营养评价, 均为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

1.2 治疗方法

采用科室自制的肠内营养制剂, 配方:1 000 ml营养液中加入80%浓缩乳清蛋白粉55 g, 50%植脂末55 g, 麦芽糊精117 g, 复合维生素制剂3 g, 复合微量元素制剂3 g。营养液的能量密度为1 kcal/ml (说明:我们使用的乳清蛋白粉纯度为80%。能量密度是指1 ml营养液提供给患者的能量是1 kcal) 。每名患者均按照30 kcal/ (kg·d) 的剂量给予营养液。患者平均入院5.3 d后开始使用肠内营养液, 于开始使用肠内营养液1天、7天、14天、21天和28天后分别于清晨静脉采血5 ml, 用于生化检测及免疫学指标检测。

1.3 检测指标与方法

检测指标主要包括三头肌皮褶厚度 (TSF) 测量:测定点为患者左上臂背侧中点, 即肩胛骨肩峰至尺骨鹰嘴连线中点上方约2 cm处。被测者上臂自然下垂, 测定者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呈皱褶, 捏起处两边的皮肤须对称, 然后从拇指下测量1 cm左右处皮褶厚度, 连续测定3次后取其平均值。TSF正常参考值为:男性12.5 mm, 女性16.5 mm[3]。营养相关指标检测包括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血红蛋白 (HB) [4]、前白蛋白 (PA) 、血清肌酐 (Cr) 、尿素氮 (BUN) 、总胆固醇 (TC) 和甘油三酯 (TG) 等, 应用全自动血生化检测仪检测;WBC和淋巴细胞百分比 (L%) 由全自动血常规检测仪测定, 总淋巴细胞计数 (TLC) 由WBC和L%计算求得;血清微量元素包括K、Ca、P、Na和Mg等, 采用八元素标准型微量元素分析仪检测;免疫指标包括IgA、IgG和IgM等, 采用免疫散色比浊法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原始数据采用Excel表格录入, 经核对后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用 (χ±s) 表示, 采用ANOVA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营养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应用肠内营养制剂治疗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4周后检查相关指标发现, HB在使用肠内营养液1周后即有显著改变 (P<0.05) , 随着肠内营养液应用的时间延长, HB有显著提高;应用1周后, 患者TLC有显著性变化 (P<0.05) , 表明患者的免疫力有所增强;应用3周后, 患者的TSF有显著提高 (P<0.05) , 这是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的又一有力佐证。患者血清蛋白指标, 如TP、ALB和PA等无显著变化 (P>0.05) ;未见肝、肾功能有明显改变 (P>0.05) , 见表1。

2.2 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检测结果

*与第1天结果比较, P<0.05。

应用肠内营养制剂治疗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4周后, 未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症, 血清电解质中的磷在第4周有显著性提高 (P<0.05) , 镁在第三周有显著性增加 (P<0.05) , 见表2。

2.3 患者免疫指标检测结果

应用肠内营养制剂治疗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4周后检测患者免疫指标发现, IgA、IgG和IgM等免疫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P>0.05) , 说明这一配方的营养液作为肠内营养支持可以达到患者高代谢状态的营养和代谢支持目的。当然, 也不排除有原发病 (或并发症) 转归及不同时段营养指标变化的结果, 见表3。

mmol/L

*与第1天结果比较, P<0.05。

3 讨论

肠内营养可使营养物质经门静脉吸收入肝, 促进肝蛋白质合成。营养物质经肠道吸收后, 对肠黏膜有直接营养作用, 真正实现了既能从门脉系统供给营养底物, 又能满足肠黏膜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对于危重患者而言, 只要还具有胃肠道功能就应该给予肠内营养, 对此专家已经达成共识。自配的营养液取材简单, 原料新鲜, 价格低廉, 取材容易, 更适宜居家使用, 对长期置管的患者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且自配营养液的配比合适, 营养均衡、丰富, 易吸收, 符合患者的生理需求, 同时也为患者出院后长期居家鼻饲饮食护理提供了基础。现已有的肠内营养制剂均为厂家生产, 虽然营养均衡, 但价格昂贵, 内含保鲜剂、稳定剂等。另外, 其渗透浓度高, 营养液黏稠度大, 与患者日常饮食结构差异较大, 易出现胃肠道不适反应、血糖不稳定, 不利于维护胰岛功能。

血清蛋白是反映机体蛋白质、热量和营养状态较为敏感的指标, 不仅有利于低蛋白血症的纠正和营养状况改善, 而且有利于患者脏器功能的恢复,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治愈率。ALB、PA由肝脏合成, 均可反映蛋白质营养状态, 但其半衰期不同, ALB半衰期较长 (为20 d) , 而PA的半衰期较短 (2~3 d) , 当营养不良或负氮平衡时PA下降[5]。由于PA在体内总含量极少, 其更新率高, 可敏感地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6], 可作为短期营养治疗效果监测的灵敏指标[7,8]。本研究中患者TP、ALB和PA水平在使用肠内营养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 说明EN有助于营养状况的纠正及恢复。

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与机体免疫状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营养不良可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9], 可能是导致感染增加的主要原因, 甚至影响患者的预后。重症患者由于胃肠道动力受到干扰, 分解代谢增强, 机体往往处于免疫抑制状态[10]。2001年, George JN等[11]在研究中发现, 肠道营养不仅可以抑制肠道粘膜细胞凋亡, 而且可以减轻肺部炎症细胞浸润, 减少巨噬细胞和炎性蛋白表达, 减轻远离肠道组织器官的炎症。胃肠道的粘膜组织占全身粘膜系统的绝大部分, 机体50%以上的淋巴细胞存在于粘膜系统, 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免疫系统由肠道益生菌、粘膜分泌液、粘膜细胞和粘膜下淋巴组织等组成, 由于粘膜下淋巴细胞和粘膜分泌免疫蛋白起重要作用, 粘膜分泌性免疫蛋白IgA为粘膜所特有, 在防止细菌附壁和侵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外, EN有助于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 维持肠道粘膜屏障功能, 明显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粘膜分泌, 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 增加内脏血流, 使代谢更符合生理规律, 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张之南等[12]研究显示, EN可有效地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 促进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恢复。在治疗严重创伤和危重患者中发现, 肠道营养可明显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因此, 肠道营养途径不但对肠道局部免疫有调节作用, 而且对全身免疫也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中患者的淋巴细胞总数较前有较大提高, 说明机体的全身免疫力也有提高。IgA、IgG和IgM等免疫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说明这一配方的营养液作为肠内营养支持可以达到患者高代谢状态营养和代谢支持的目的。

本研究发现, HB在使用肠内营养液1周后即有显著改变, 随着肠内营养液应用的时间延长, HB值有显著提高, 应用3周后, 患者的TSF有显著提高, 这是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的又一有力佐证。研究中未见肝、肾功能有明显改变, 未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症, 说明我们使用的自制肠内营养制剂治疗效果明显, 副作用少。

研究结果显示, 重症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 在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疗效方面是积极有益、安全可行的。同时, 肠内营养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亦有疗效。此外, 由于肠内营养还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少和操作简单等优点, 有利于在各级医院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Hellerstein M Schwarz J, Neese R.Regulation of de novo lipogenesis in humans[J].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 1996 (16) :523

[2]何春欢, 卢少萍.老年人吞咽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康复训练[J].护理学报, 2006, 13 (3) :30-32.

[3]RasmussenHH, KondruPJ, StaunM, etal.Prevaleneeof patients at nutritional risk in Danish hospitals[J].ClinNutr, 2004 (23) :10091015.

[4]吴国豪.实用临床营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10.

[5]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17.

[6]葛学顺.血清前白蛋白的检测及临床应用[J].中国综合临床, 2000, 18 (12) :951.

[7]李立和, 田刚.血清前白蛋白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7, 28 (3) :247.

[8]胡建华, 万向农, 毛文义.肝癌与胃癌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6, 8 (3) :338.

[9]Beck FK, Rosenthal TC.Prealbumin:a marker for nutritionalevaluation[J].Am Fam Phy, 2002, 65 (8) :1575.

[10]Chandra RK.Nutrition and the immune system: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997, 66 (2) :S460-463.

[11]George JN, Woolf SH, Raskob GE, et al.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practice guide line developed by explicit methods for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J].Blood, 1996, 88 (1) :3-40.

篇4:肠内营养为肝病手术亮起绿灯

的确,这种手术不同于普通手术。一般地说,没有肝硬化的患者,手术后3~6个月肝脏会再生,肝功能获得代偿;而合并肝硬化者在实施手术后,肝脏再生能力不足,肝功能无法代偿,再加上手术创伤的打击,很容易导致肝衰竭。据我们对肝病手术后死亡病例的分析,患者往往是在手术后1~2周,肝功能急剧恶化,出现黄疸、腹水加重,最终死亡。患者术后急需能量和手术修复必需的蛋白质,而医生们又苦于没有合适的补充途径,致使患者日渐衰竭。

对老张的焦虑与紧张,主管医生充分理解。“不过,你不必过分担心。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肝病患者享受到医学进步给他们带来的礼物——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的运用,使一度居高不下的肝病手术失败率大大下降。”

“肠内营养是指什么?它真的有这么神奇吗?”老张好奇地问。

为彻底消除老张的顾虑,主管医生慢慢道来:所谓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方式来提供营养物质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上世纪80年代,胃肠外补充营养的静脉输入备受推崇,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静脉高营养制剂会加重肝病患者的肝脏负担;如使用不当,还可加重肝功能的损害,甚至导致肝昏迷。

肠内营养有以下给药途径:①口服法,适用于经口能进食且胃肠道功能基本完整者;②胃内管饲,有肠内营养适应证并且胃肠道功能基本完整者;③肠内管饲,适用于胃内喂养有误吸或胃排空不佳患者。短期可用鼻胃管,长期需用空肠造口途径。

肠内营养药物分为要素膳和非要素膳两大类。医生可针对肝病的性质和程度选配肠内营养药物,术前予以增强肝病患者的能量储备,术后经空肠造口途径补充给机体。肠内营养能增加肠道的血流量,营养全身的同时也营养肠道,还能增强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和肠道吸收、运动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使患者肝脏补偿消耗,促进合成,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促进机体康复。大量实践表明,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方法,是减少肝病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手段。正是由于肠内营养不断地提供能量来源,补充修复材料,肝病手术治疗成功率才得以大大提高。

篇5:肠内营养试卷2018.02

A 完全肠内营养

B 肠内营养

C 肠外营养

D 完全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的2、最常见并发症是(D)

A恶心

B呕吐

C腹胀

D腹泻

E 吸入性肺炎

3、肠内营养最严重并发症(E)

A恶心

B呕吐

C腹胀

D腹泻

E 吸入性肺炎

4、肠内营养小于6周,有高度肺吸入风险应选择哪种管喂途径(B)

A鼻胃管

B鼻肠管

C胃造口术

D空肠造口术

5、肠内营养大于6周,有高度肺吸入风险应选择哪种管喂途径(C)

A鼻胃管

B鼻肠管

C胃造口术

D空肠造口术

6、肠内营养无菌配置后在4℃冰箱内可存放(D)

A 4h

B 8h

C 12h

D 24h

7、鼻饲前抽取胃残余量,大于(D)应减量或暂停鼻饲

A 50ML

B 100ML

C 150ML

D 200ML

8、肠内营养液在常温下可以保存(C)

A 12h

B 4h

C 8h

D 24h

9、肠内营养时应将床头摇高(D)灌完后()h可放平

A 15°,1/2

B 20°,1/2

C 30°,1/2

D 30°,1

10、下面哪项可判断不能开展肠内营养治疗(D)

A 胃残余量<200ml

B 美蓝吸收实验阴性

C 无肠鸣音 D 严重腹胀

多选题

1、肠内营养的正确投给方法(ABC)

A、用注射器缓慢注入6-8次/日,200ml/次

B、用输注管缓慢注入4-6次/日,250-400ml/次,30ml/分钟持续30-60分钟

C、用输注泵连续12-24小时输注,总量、浓度和速率从低值递增

D用输注管缓慢注入6-8次/日,200ml/次

2、肠内营养的重要作用有(ABCDE)

A、维持和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

B、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C、加速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保护肝脏功能

D、促进免疫球蛋白及胃肠道激素的分泌

E、降低应激状态下的高分解代谢,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3、肠内营养的禁忌症(ABCD)

A肠梗阻

B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C腹腔或肠道感染

D休克

E短肠综合征

4、肠内营养代谢并发症(ABE)

A高血糖

B低血糖

C高血脂

D高氮血症

E高碳酸血症

5、早期肠内营养的益处(ABCDE)

A降低死亡率

B降低感染率

C改善营养摄取

D减少住院费用

篇6:肠内营养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外科重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组给予积极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观察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在肛门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上均快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肠内营养;外科重症;护理干预

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多不便进食,且因机体耗能增加,可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肠内营养支持能显著降低外科重症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促进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等身体机能的`改善和恢复,提供患者维持新陈代谢所必须的营养和能量,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1]。近年来,肠内营养支持危重患者已越来越被临床外科医师所重视[2]。5月- 9月我院对90例外科危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组和普通护理组,结果显示积极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外科重症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5月- 20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外科重症患者,发病原因均为消化道肿瘤术后合并呼吸衰竭、胰腺炎和脑出血等重症,均不能经口进食。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60.3岁;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9.5岁。两组患者胃肠功能均正常且无伴发消化道炎症,基础资料经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1.2.1营养支持[1-2][5]:护理干预组45例患者于术中行空肠造口留置营养管,术后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500 ml自空肠造口管滴入清洗营养管,次日经空肠造口留置营养管滴注能全力,匀速滴注,由50 ml/h缓慢增至100 ml/h,随后加至全量,每疗程2周;对照组45例患者不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1.2.2 肠内营养管的护理[3]:肠内营养管的位置十分重要。采取于Treitz韧带远侧20 cm-30cm行空肠营养性造瘘。在营养管喂养时应将患者头部抬高30-45°,以避免误吸。同时为防止营养管被食物堵塞,喂养结束需用温开水冲洗营养管。若出现导管阻塞或胃内压增高,应及时调整营养液输注速度和总量,以减少或避免胃内容物的反流。

1.2.3一般护理干预:①口腔护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洁,使用口腔含涑液清洗患者口腔,每天2次。②病情监测: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水与电解质变化,准确记录患者24h尿液出入量,观察患者肛门排便排便时间。

1.2.4并发症预防:常见并发症包括:①腹泻[4]:腹泻是肠内营养支持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肠道蠕动过快或营养管内压力增加导致输入的营养液快速流过肠道,导致患者排便次数增多且粪便不易成型,本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60%,应密切关注并做好预防治疗准备。②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是肠内营养支持改善危重患者时较为多见的并发症,尤其易发生在导管位置不正确或患者喂养姿势不妥的情况下,因此应合理留置营养管,易采取经空肠或十二指肠留置营养管,避免经胃肠道留置营养管,因其可能更易使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3]。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

1.4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l3.0统计软件。均数采用±s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外科危重症患者经手术创伤后身体机能处于高代谢状态,耗能明显增加,体内蛋白质分解明显加快,如没有及时补充营养和能量,患者极易出现低蛋白血症及器官相关并发症,如可导致伤口感染,伤口愈合延迟,甚至会加重脑水肿的发生率等[1]。本研究回顾我院对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结果表明护理干预组在肛门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上均快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除需要经验丰富的护士参与外,在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还应重点护理营养管,同时密切关注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预防准备。本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潘荣峰.早期肠内营养在普外科重症息者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6):1507-1508.

[2]陶霞. 72例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2011,32(7):1416-1417.

[3]刘莉,李松林. 肠内营养管不同置管位置对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影响研究[J]. 护理研究,2008,22(5):1286-1287.

篇7:肠内营养健康教育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 13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 以肠内应用途径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鼻十二指肠置管, 观察组患者采用空肠造瘘置管, 同时采用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空肠造瘘置管方式进行肠内营养, 同时配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有助于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 减少并发症发生,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食管癌;肠内营养;鼻十二指肠置管;空肠造瘘置管

DOI:10.14163/j.cnki.11-5547/r..12.166

食管癌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 由于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 且术后患者需较长时间才可正常进食, 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现象[1]。因此, 术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营养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本院为探讨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 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不良现象, 采用两种不同途径进行肠内营养, 效果显著,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月~1月接收的13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以肠内应用途径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5例。观察组中男42例, 女23例, 年龄最小35岁, 最大75岁,平均年龄(45.3±8.3)岁;对照组中男44例, 女21例, 年龄最小37岁, 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46.1±8.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肠内营养方法 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空肠造瘘方式进行肠内营养, 置入外径为3 mm的鼻十二指肠管, 同时将其缝合至腹壁上, 并利用无菌敷料进行固定。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鼻十二指肠置管方式进行治疗, 即术前将鼻十二指肠管及胃管均置入胃内, 或术中切除病灶后, 经与胃管同侧的鼻孔将外径为3 mm的鼻十二指肠管送至十二指肠水平位置, 并利用胶带在鼻翼及脸颊部对鼻十二指肠管与胃管进行固定。两组患者均在术后6~12 h利用输液泵匀速经营养管将500 ml 5%葡萄糖溶液输入, 滴速应控制在20~30 ml/h, 温度应控制在30~40℃, 术后第2天开始以500 ml起逐渐增加输注剂量, 3~4 d后应达到标准全剂量, 输注期间应认真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及耐受性, 并及时合理的对输注速度及剂量进行调整。

1. 2. 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 即护理人员应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告知患者肠内营养的重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并且要向患者讲解食管癌的相关知识, 比如发病原因、治疗方式、注意事项等, 使患者对疾病及治疗产生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 以逐渐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及护理, 确保肠内营养顺利进行。同时肠内营养时护理人员应认真对患者的各项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并且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的`对营养输注速度及输注量进行调整及控制;同时在行空肠造瘘管时应合理对其进行固定, 避免打折、牵拉、扭曲等现象发生, 并应保持合理的长度, 为患者提供成分的活动空间;另外, 护理人员应定时对敷料进行更换, 换药期间护理人员应认真对切口情况进行观察, 严格无菌操作, 以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若患者切口部位有渗液、感染等现象发生则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治疗及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比较。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4.8±0.8)d;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5.7±1.0)d,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仅1例患者发生造瘘口感染现象, 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患者术后6例患者发生脱管现象, 6例患者发生鼻黏膜溃疡、出血现象, 3例患者发生造瘘口感染现象,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3.1%,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其约占据全部食管肿瘤的90%以上, 且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人因食管癌死亡,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2]。因此,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临床上通常将手术作为该病的常用治疗方式,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食管癌患者因吞咽困难及肿瘤大量消耗等原因的影响, 术前多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症状, 加之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 术后患者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可正常进食, 且手术治疗应激性极易造成高分解代谢,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 使得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延长, 并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3]。因此, 为有效的提高食管癌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现象。

近些年来,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临床上逐渐将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治疗中。而传统的鼻十二指肠管极易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痛苦, 而将其和胃管一起被放置于同一鼻孔置管则会使得患者产生恐惧、恶心、呕吐等症状, 不仅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而且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而采用空肠造瘘置管肠内营养支持则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同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还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并且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采用空肠造瘘置管方式进行肠内营养, 同时配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有助于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 减少并发症发生,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明灿. EphB4和VEGF在食管癌中表达与其胸腔镜下根治术疗效的相关性研究.重庆医学, , 43(20):2600.

[2]宋宣克, 张天玉, 贾云龙, 等.改良法与传统法治疗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瘘的对比分析.重庆医学, 2014, 43(19):2481.

篇8:胃癌术后的肠内营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 所收集的54例患者均为在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所有患者男女比例约为2∶1, 其中, EN组男女分别为14、13例, PN组男女各有16、11例。所有患者的身高 (166±10) cm, 体质量 (56±20) kg, 年龄 (53±27) 岁, 病情病程、手术前各项生理指标以及手术方式差异等无统计学意义。且术中都没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2 治疗方法

将上述54例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癌患者均分至传统营养供给的PN组和采用置入营养管至体内的EN组。其中, EN组是在手术结束24 h后, 通过手术过程中预置的营养管输送肠内营养制剂, 根据术后患者的不同情况调整选择最佳的输送速率及剂量。同时辅以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以补充缺失体液。一般3~5 d, 待患者肠功能恢复后停止输送肠内营养制剂, 此时, 患者需进流食进行营养补充。PN组则是在手术结束24 h后通过体外静脉通路注入相关营养素, 同时辅以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以补充缺失体液。营养提供时间等同EN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免疫力提高情况以及其他生理指标。同时, 注意患者在营养供给期间是否出现腹痛、呕吐、发热、胃肠感染等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过程中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了SPSS19统计软件, 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上述胃癌患者术后营养供给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检验分析。当P<0.05时,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胃癌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供给不仅能够快速有效的恢复患者的肠功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而且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其中, EN组的肠功能恢复时间无论在排气恢复、排泄恢复还是在饮食恢复方面均明显优于PN组, 且EN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及肠道感染率 (7.4%) 也都明显低于PN组的1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2。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针对胃癌术后营养供给以及护理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突破。随着新的肠内营养制剂的出现以及设备设施的完善, 术后肠内营养供给已成为现阶段最为有效的营养供给手段[4]。由于小肠功能是胃癌术后最先恢复的肠功能, 这也使得EN治疗成为可能。与传统肠外营养供给相比, EN供给营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刺激肠壁加大血流量, 而且能够刺激产生更多的胆汁与胰液, 这些能够有效避免肠道黏膜萎缩。同时, EN自身的纤维物质能够有效保护肠道黏膜, 增强免疫力[5]。

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 EN组的肠功能恢复时间无论在排气恢复 (45.8±4.6) 、排泄恢复 (44.1±6.2) 还是在饮食恢复 (108.3±8.2) 方面均明显优于PN组, 且EN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及肠道感染率 (7.4%) 也都明显低于PN组的1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与传统的肠外营养供给相比, 胃癌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供给不仅能够快速恢复患者损伤的肠功能, 提高免疫力, 加快伤口愈合, 增加营养, 而且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6]。同时, 安全可靠、费用低廉,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供给营养手段。

摘要:目的 对比传统肠外营养, 进一步研究并分析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收集在我院接受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54例, 并所有患者均分至肠内营养组 (EN组) 和肠外营养组 (PN组) 。54例患者都在胃癌手术结束后24 h (一般在术后第2天) 进行肠内、肠外营养供应。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在不同营养供应手段下的身体及肠功能恢复状况、患者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以及身体免疫能力。同时, 注意观察并处理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EN组的肠功能恢复时间无论在排气恢复 (45.8±4.6) 、排泄恢复 (44.1±6.2) 还是在饮食恢复 (108.3±8.2) 方面均明显优于PN组, 且EN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及肠道感染率 (7.4%) 也都明显优于PN组的1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与传统的肠外营养供给相比, 对胃癌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供给不仅能够快速有效的恢复患者的肠功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而且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营养供给,胃癌,术后,肠内营养

参考文献

[1]高峰, 李念梅.46例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肠功能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 2010, 30 (4) :9.

[2]应佩秀.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7) :669-670.

[3]卞红琴.胃癌术后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22) :8-9.

[4]卢晓明, 牛彦锋, 王国斌, 等.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近期的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 12 (9) :2225-2227.

[5]梁海鹏.食道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与研究[J].医学信息, 2011, 24 (4) :2285-2287.

篇9: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297-01

肠内营养支持在国际上已普遍应用,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使用更加广泛。目前许多学者认为,对于胃肠道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胃肠道功能的患者,只要病情许可,能源物质供给的最佳途径仍是胃肠道,尤其是创伤、应激后的危重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为术后尽早进行综合治疗创造条件,改善其预后。2007年---2013年期间,我科对23例胃癌行根治术,术后应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7---2013年期间共收23人胃癌患者,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42-75岁,平均59岁。其中11例行全胃切除,6例行远端胃切除术,6例行近端胃切除术。

1.2方法 肠内营养支持祖选用复尔凯(Folcare)鼻肠管。术前将营养管与胃管一起置入胃内,术中由术者将营养管送入吻合口下方的空肠内,与胃管保持40cm以上的距离,以避免营养液反流至胃管内。术后24h营养管内滴注能全力500ml,开始以10~20ml/h,如无不良反应可以增快至50~60ml/h。术后48h,营养液可增快至1000ml,滴速可增至80~100ml/h,如无不良反应,术后72h后滴入1500ml/d。持续重力滴注,术后早期热量不足部分由静脉补充。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内营养支持,给予白蛋白、脂肪乳等治疗。

1.3 心里护理 护士应首先了解病人的心里状态,加强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EN开始前,向病人介绍术后肠内营养的方法和优点、注意事项及手术成功的病例,告知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处理方法,消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积极配合治疗。

2.营养管的护理 营养管的维护是保证肠内营养顺利完成的关键

2.1营养管选择质地较软的细管,刺激性小、耐腐蚀,柔韧度好,易于插入。

2.2向患者解释肠内营养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避免患者因不适自行拔管或翻身活动时管道脱落。术后分别妥善固定胃肠减压管及营养管,防止滑脱移动,盘绕扭曲。由于护理得当,本组无一例脱管。

2.3输注前后分别用20ml温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时,每隔4~6h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管道。所有患者因护理方法得当无营养管堵塞现象发生。在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早期,最好同时胃肠减压,有利于防止发生误吸。输注过程中观察患者自我感觉及有无腹痛,腹胀等反应,一旦发生,暂停输注。

2.4营养液管理 在输注营养液时,各环节必须无菌操作,防止污染。肠内营养液含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等营养成分,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培养基,一旦被污染将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患者腹痛、腹泻等肠道感染症状,影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使用无菌容器和管道,并且每日更换。营养液现配现用,每瓶输注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夏季不得超过4小时。配置好的肠内营养液或已经开启的成品制剂,如暂时不用,应置于4摄氏度冰箱内保存,超过24h,不得使用。

2.5营养液的温度 输注营养液的温度应保持在37摄氏度左右。夏季室温下直接输入,冬天使用输液恒温器,安装在复尔凯输液泵管的下段,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2.6输注营养液时患者应取半坐臥位(30°~60°),鼓勵患者床上活动。

3 讨论

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胃肠黏膜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维护胃肠黏膜屏障功能,明显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增加内脏血流,使代谢更符合生理,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要求,简便、经济、实用,对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防治感染性并发症,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宁,李介寿.肠内营养重要性的再认识,肠外与肠内营养,1998,2(1):1-2

[2]周立生,刘俊,江韬.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意义[J]上海医学,2006,8(29);544---546

上一篇:之旅心得下一篇:公共沟通与媒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