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特色旅游

2024-05-10

乡镇特色旅游(共9篇)

篇1:乡镇特色旅游

XX镇创建省最佳旅游乡镇工作总结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方针,立足镇域经济与旅游经济的角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整合旅游资源,在县旅游局的关心和指导下,XX镇以“AH省创建优秀旅游乡镇评定标准”为参考,举全镇之力,聚全民之智,扎实推进创佳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主要成效

创佳为XX镇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通过创佳,我镇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我镇基本形成了“一峰一湖带两河”的旅游发展格局:“一峰”即大别山主峰,“一湖”即别山湖,“两河”即龙井河、广家河。以大别山主峰景区核心景点龙井河大峡谷为中心的景区建设日趋成熟,以水上漂流为主题的别山湖旅游水上项目初步建成对游客开放,以观光、探险为主题的龙井河、广家河景区建设正稳步推进,我镇的旅游景点布局日趋合理,且随着六潜高速的通车,旅游路线更具吸引力。

(二)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在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景点开发力度的同时,围绕旅游服务,农家乐应运而生且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镇经营农家乐旅游服务的农户有30余家,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现已发展到8家,年收入10万元、15万元以上的分别达到3家和2家,旅游富民工程效益初显。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镇共接待游客近万人次,拉动旅游消费约200万元,旅游人气提升之快,高于预期。今年,我们将继续发展“星级”农家乐旅游10家,确保发展“五星级”农家乐1家。

(三)旅游业带动效应日趋明显。

围绕“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工作思路,我镇的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发展水平较过去大幅提升。同时,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围绕旅游产品开发,一批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如板栗、茶叶、水库养殖、高山反季节蔬菜、油茶等快速发展。去年,我镇实施油茶抚育900亩,油茶抚育总面积达5000亩,药百合栽种面积达500亩,高山反季节蔬菜发展到2个村近百农户,种植面积达300亩。今年,我们将新发展有机茶园1000亩,油茶抚育1000亩。围绕做好旅游大文章,我镇农业产业化、特色化进程明显加快。

二、主要做法

紧紧围绕创佳的总体要求,把创佳工作体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XX的各个方面,贯穿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着力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创佳是全面提升我镇建设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全民动员、抓好创佳,发展旅游、全民受益”。

1、成立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创佳工作。为有序推进工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创佳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挥全镇创佳工作。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办公室工作职责、经费管理和目标考核等工作制度。

2、制定方案,逐级分解目标任务。我镇按照创佳工作的总体要求及“AH省创建优秀旅游乡镇评定标准”,认真分析我镇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突出发展重点,制定并下发了《XX镇创建AH最佳旅游乡镇方案》。同时,把创佳方案的有关内容归纳为5大类,25项目标,分解到有关部门和各村,纳入目标管理。

3、落实有关经费,保障创佳工作顺利推进。编制了创佳经费预算方案,经费侧重创佳工作中宣传发动和旅游基础设施功能的完善,突出了重要节点的永久性公益宣传广告栏、旅游人才培训等项目。镇财政投入创佳专项经费24万元。

(二)强化宣传,广泛发动

在创佳过程中,按照创佳靠人民、创佳为人民、创佳成果人民享受的指导思想,加大了创佳宣传发动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创佳宣传。一是加强社会宣传。统一编印了《创佳知识100问》,发送全镇。制作了创佳宣传主题广告画、创佳主题语,在公共场所广泛张贴。在住宿、餐饮、交通等单位摆放创佳宣传小册子。拍摄了创佳电视宣传片,在县电视台等传媒上滚动播出。二是开展网络宣传。镇网站开设创佳网络宣传网页,广泛宣传创佳。

(三)上下互动,齐抓共建

鉴于创佳工作点多、线长、面宽的情况,我镇注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1、镇领导亲自抓创佳。全镇创佳动员大会,书记亲自作动员讲话。在创佳工作中,镇领导经常听取创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深入现场,及时解决创佳重点、难点问题。还分别带队,专程到外地学习创佳经验。

2、各村和有关单位紧密协作。各有关部门把创佳任务与本部门工作有机结合;各村均成立了创佳领导小组。

(四)以建促创,注重长效

在创佳过程中,我镇认真抓了旅游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制定了《关于促进XX镇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编制了《XX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三、巩固创佳成果阶段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

我镇创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只是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巩固和发展创佳成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大发展

要围绕打造旅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总结创佳工作经验,增添工作措施,弥补薄弱环节。一是要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完善协调配套的旅游要素体系;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打造旅游绿色通道,构建大旅游圈;三是要进一步探索建立全镇旅游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XX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四是要努力建设旅游型村镇和旅游强镇,以旅促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五是要积极引导旅游商品生产,完善旅游产业链,培育旅游经济增长点。

(二)进一步加大和谐旅游的构建力度

要坚持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旅游发展全局,构建“和谐旅游”环境。一是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当前与长远、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旅游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二是要管理、服务并重,建立旅游行业诚信体系。三是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旅游业对致富农民、传播文明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三)进一步加大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力度

对旅游项目开发实施政策倾斜,鼓励发展旅游。要坚持以项目为支撑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实施重点推进和错位发展战略,深度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品牌,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和功能配套,推进旅游服务产业化进程

创建AH最佳旅游乡镇,是XX镇党委、政府对全镇人民的庄严承诺,我镇将在省旅游局、县旅游局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以创建AH最佳旅游乡镇工作取得的成效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扎实工作,更好地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为进一步改善我镇旅游服务功能,打造旅游目的地,促进XX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位一体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篇2:乡镇特色旅游

2010年是全区共青团组织贯彻自治区团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精神、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首府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乡镇团委特色工作。2005年团市委在全区各盟市共青团工作评比中取得了好成绩,在全市各委办局考核中被评为实绩突出单位。为了在2006年乘势而上、再创佳绩,年初,团市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在认真分析形势、把握大局的基础上,提出了2006年全市共青团工作的基本任务:坚持“一手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一手抓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我市“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首府优势,突出首府特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新形势下全市共青团工作大发展,在全区各盟市争当第一。

并提出贯彻“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更加注重树立首府意识,努力把每个活动都办成精品,扩大团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区前列;更加注重服务基层,牢固树立“基层第一”的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形成上下级团组织之间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和-谐局面;更加注重团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对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团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团干部的业务工作能力;更加注重项目化操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创新团的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社会化机制建设,积极主动地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扩大共青团的对外交流,以开放求发展。

2010年,我们以此统一全市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干部的思想,在自治区团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到11月份,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加快首府现代化建设、全区共青团事业发展和青少年成长成才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扎实推进“两抓一打”工作,团的自身建设取得新成绩

1、加大指导和服务基层的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按照自治区团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三千工程”集中开展下基层活动的通知》要求,从6月25日——8月25日,组织各直属团委书记及团市委机关全体干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 “两抓一打”为主要内容的集中下基层调研活动。确定了10个调研题目,深入到企业、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五个领域,就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进一步深化了“千名团干部联系千家非公经济组织”、“千名团干部百日下基层”、“千名团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完善了工作联系点、工作联谊会制度,团市委两位书记及八个部室分别把九个旗县区和两个开发区作为工作联系点,加强了对基层工作的分类指导,增强了“两抓一打”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切实做好活动阵地、图表档案、工作制度等各项基础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全市共青团工作规范化建设阵地一览表在乡镇、街道、社区和中学团组织的上墙率达到100%,在村团支部的上墙率达到80%。“党建带团建”工作继续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评定党建工作的重要指标。今年我们还扎实做好成立全市青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的筹备工作,积极争取政府对共青团工作的支持。

启动实施了“服务新农村团建基础工程”,进一步巩固全市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成果,推动农村共青团工作全面活跃。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全国及全区“五四红旗团委(支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团支部结成对子,进行“一助一”帮扶;二是团市委领导及机关环节干部把试点村确定为联系点,指导团的工作;三是整顿基层团组织,采取乡镇团委书记兼任乡镇长助理或乡镇党委秘书(副科)、选拔“三支一扶”大学生和“西部计划”志愿者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等办法,加强乡镇团的建设;四是做好农村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工作总结《乡镇团委特色工作》。把10月份确定为“全市农村基层团建活动月”,团的各级领导机关通过指导农村基层团组织开一次团员会、上一堂团课、举行一次入(离)团仪式、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建立一项制度等,促进了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增强了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扎实抓好培训教育工作,加强团干部和团员队伍建设

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团组织”为目标,着力抓好团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帮助团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各级团干部中深入开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共青团十五届四中全会、自治区团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市委九届九次全委会精神等专题学习活动。举办了全市共青团(青年工作)干部培训班,重点学习了信息化建设、首府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十一五”规划、团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办文办会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把学习《江-泽-民文逊、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我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加强团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团干部、团员青年理论学习培训的重要任务,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举办了呼和浩特市团干部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报告会。组织我市9个旗县区的团委书记、副书记和团市委的环节干部参加了团中央组织的培训。各级团组织还以外出考察、挂职锻炼、学习观摩等形式,帮助团干部开拓思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经统计,今年共培训团干部780人次,是近年来培训人数最多的一年。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两项活动的成果,着力构建加强团干部和团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团市委召开了全市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表彰会,对12个直属团委、50个基层团组织、30名团干部、170名团员青年进行了表彰。同时,我市各级团组织的工作也受到了上级团委的充分肯定,在全国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表彰会上介绍了我市的经验,团市委获得“全区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优秀组织奖”,托县团委被自治区团委评为“全区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先进旗县”。为进一步深化对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团市委机关党支部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了“激浊扬清树正气——呼和浩特市反腐倡廉五年成果展览”。

3、积极参与全市对外开放工作,扩大青少年组织对外交流

组织团干部学习考察团赴十几个城市和地区学习了先进经验,和中山市、银川市开展了互访活动,和长沙、武汉、杭州、荷泽等市青联缔结了友好青联关系,组织青年企业家赴鄂尔多斯市参加了经贸洽谈活动。和银川、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市联合发起了“西北地区青年企业家协会联席会议”,每年由各城市轮流承办,加强了与西部地区城市青企协工作的交流。全市共青团、青联、青企协、少先队等组织发挥各自优势,采劝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和全国5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相关组织建立了友好联系。

8月份,团市委、市少工委向全国30个省市以及韩国、日本的青少年组织发出邀请,开展了全国青少年“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主题夏令营 活动,搭建起首府青少年与区内外青少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增进友谊、共同进步的平台。9月份,市青联还接待了以英国文化委员会联系青年机构主任戈登•布莱克利先生为团长的欧盟青年工作者代表团,向欧盟青年工作者介绍了我市在青少年维权工作方面的做法,就如何开展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进行了交流探讨。

4、积极构建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新纽带,同步推进城乡青年中心创建工作

继续把创建青年中心作为全市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团市委统一部署,各级团组织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在创建青年中心工作中的职能。各旗县区团委进一步加强了对创建青年中心工作的领导,摆上各地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街道团工委和乡镇团委着力抓好具体工作,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青年中心的有效创建模式、组织形式和活动模式。今年,我们继续按照团中央、自治区团委、民政部门的有关要求,在城区青年中心中推广了“爱心超市”建设项目,充实了青年中心的工作内容。玉泉区长和廊街道青年中心承办了全市少儿风采大赛有关活动,新城区东风路街道青年中心组织会员参加了全市青年健美操大赛,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赛罕区中专路街道青年中心组织“爱心乌兰牧骑”走进社区、学校、建筑工地,举办了多次爱心演出。在农村,团市委、各旗县团委和乡镇团委通过创建农村青年中心,构建服务项目,积极促进广大农村青年学用科技、增收成才,青年中心成为乡镇团组织开展科技培训的重要阵地。今年,赛罕区团委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城市青年中心建设先进集体”。

篇3:乡镇特色旅游

关键词:特色产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调研

1 莲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简介

汕头市澄海区莲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8月, 是由莲华镇7名食用菌专业生产农民发起成立, 由成员共同出资65万元元注册, 是汕头市第一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也是澄海区第一家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成为全区特色产业合作社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该社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带动促进本地区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实现共同致富为宗旨。合作社集食用菌生产、菌种繁育、栽培示范和使用技术培训于一体, 为成员提供菌种及代购所需的生产资料;统一销售成员生产的食用菌产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咨询和信息传播全方位服务。现属下有7个食用菌场, 生产基地10hm2, 常年产量达到1500t, 年产值近2000万元, 现有农民成员50多户, 带动农民150多户。合作社成立以来为当地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008年被广东省农业厅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2 合作社的主要做法及效果

2.1 发挥技术优势, 提高产品竞争力

合作社通过发挥自身技术优势, 为成员及当地食用菌培育户提供标准优质菌包, 提高市场竞争力。合作社成立以前, 莲华镇的绣珍菇生产户菌包多为自己制作、自己使用, 但由于技术不足, 菌包制作成功率不足50%, 生产出来的菌包质量较一般, 生产效益不理想, 市场竞争力低下。合作社成立之后依靠着过硬的技术和齐全的生产设备进行菌包规范化生产制作, 且菌包质量较高, 产量大幅度提高。菌包制作成功率和菌包出菇量的上升大大的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2 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 提高成员生产技术

注重对成员和当地农民的培育技术推广, 经常为合作社成员及当地农户提供食用菌的技术咨询和免费培训, 为成员及农户的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合作社编写了《食用菌实用栽培手册》、《双孢菇标准化生产规程》等技术手册, 分发给社员, 使之有章可循。在关键技术生产环节, 组织业务能手召开现场培训会, 当场演示, 直观学习, 示范带动。合作社每年举行不同形式的培训班10余期, 印发培训简易材料1.8万余份, 每年培训社会和周边乡镇农民1200余人次, 接受技术咨询800多人次。通过技术培训, 使每个社员至少掌握2个品种以上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2.3 进行营销品牌宣传, 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建立联户联销机制, 在合作社与农户间建立“龙头”与农户间稳定的产供销合作关系。合作社与农户间的产品形成合力, 统一销售, 共同进退, 通力合作闯市场, 为解决食用菌销售问题, 合作社先后在集贸市场和周边县市建立的销售网点, 并积极利用网络信息发布产品信息, 进行网络营销推广, 与各大食用菌销售商和代理商加强联系, 邀请经销商到合作社考察收购, 打通了销售渠道。

2.4 积极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相关栽培试验

注重做好食用菌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改良、示范和推广, 解决了以前莲华镇食用菌品种单一, 菌种退化, 生产技术低下, 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等存在的问题, 并把它作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如:进行菌包冷刺激处理、低海拔平原地区灵芝引进试验、栽培料试验、水葫芦栽培食用菌试验、推广菇棚棚顶喷雾降温技术等, 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2.5 开展规模生产, 创建产业园区

引导社员开展规模生产, 提高莲华镇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和档次, 抓住当地政府提出发展现代效益农业的契机, 在上级农业部门的重视指导下, 着手规划了汕头市莲华食用菌产业园区。园区项目建成投产后, 将在食用菌产销和农业技术服务水平上有大幅度提高。同时, 以园区为龙头和载体, 联结农户开展产业化经营, 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食用菌生产。

3 存在问题及对策

食用菌培育属高投入的设施农业, 投入的不足成为制约本地区生产规模发展的瓶颈, 较高的门槛也使部分有志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民对此望而却步;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成员之间各自为政, 合作模式较为松散。

建议合作社通过向成员及生产户提供信用担保, 帮助成员及生产户向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融资, 进一步解决发展过程中资金缺乏问题;同时, 加强内部制度建设, 规范运作模式, 加强成员之间的横向交流, 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竞争力。

4 结语

近年来, 合作社发展劲头十足, 以技术服务为主, 进一步向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方向发展, 充分发挥在技术、信息、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 生产规模和经营效益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从业人员数量翻了数翻, 销售额也节节攀升, 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铸就了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成为粤东食用菌业界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黄雅琴.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促进农场经济发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7) :255-257.

[2]郑寿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0) :376-377.

[3]汕头市澄海区莲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经营状况分析报告[R].

篇4:旅游乡镇规划

关键词:旅游资源 旅游产业 旅游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222-01

步云山乡位于庄河市北端,东与仙人洞镇、西与桂云花乡、南与蓉花山镇接壤,北与盖州一山之隔,四面环山,是典型的辽南山区乡,呈“八山一水半田半庄园”格局分布,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和北黄海沿岸开发开放的节点。步云山距“辽南小桂林”国家AAAA级旅游度假区冰峪、国家海岛森林公园“海上盆景”海王九岛、石城岛以及银石滩、天门山、城山古城等名胜古迹车程不超过1小时。该文以《步云山乡总体规划》为例,探讨旅游乡镇规划。

1 规划背景

大连实施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和东北核心城市规划,以庄河为中心的黄海城市组团,是北黄海沿岸开发开放的主体。庄河市旅游发展以温泉水乡生态庄河为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升生态、温泉、海岛等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建一流的东北独具特色的旅游名城。发展温泉旅游产业,是辽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步云山乡是庄河市北部山岳旅游区的核心城镇;同时步云山温泉旅游经济区的确立,为城镇发展未来依靠旅游业和服务业,提供新的机遇。

2 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2.1 旅游资源现状

具有“云、山、林、泉、河”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旅游发展得天独厚。云—辽南第一峰的步云山。步云山属于千山山脉余脉,山势险峻,层峦叠障,怪石嶙峋,气势磅礴。峰顶常有云雾弥漫,步云山由此而来。山—老黑山海拔1078 m,堪称辽南第二峰。古树、古石坡、古炭址,共同组成了老黑山特有的古老神韵。林—老黑山生长着东北地区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最原始的5000亩原始次生林,古老而神秘。其中有不少珍稀而神秘的植物。泉—冷地与热地并存,既有热泉,又有大叶沟的永冻地,构成天然的阴阳空间结构,步云山乡有东北第一泉的美誉。河—蛤蜊河发源于老黑山,到碧流河水库入口处,约有百余里。缓流碧波荡漾,急流浪花飞泻。

2.2 旅游业现状

步云山乡是庄河市重点旅游小城镇,是大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是大连冬季“3S”旅游景点。获辽宁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高。全乡四面环山,地貌奇特,风光秀美,被列入大连生态功能保护区。步云山温泉度假、蛤蜊河漂流、沟域资源丰富。乡域内以步云山、老黑山、蛤蜊河、温泉自然资源为中心,以此开发多种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形成有机的整体、带动全乡的旅游发展。

3 旅游发展规划

3.1 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

近期:旅游开发成型期,旅游建设投入和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完善基础设施。形成具有一流的生态环境,集温泉度假、休闲养生、生态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东北著名、全国知名的北方温泉生态旅游胜地。远期:旅游成熟期,旅游区规划建设项目全部完成,随着旅游区进入成熟稳定的发展时期,形成自己特色。成为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温泉生态旅游胜地。

3.2 旅游形象定位

云山奇境,步入青云—— 云、山、林、泉,东北第一温泉小镇。

3.3 旅游规划布局

乡域旅游总体规划布局采用“三区、一核心、一带、八大景观”的新格局。(1)三区:步云山风光区、温泉养生区、生态农业区;步云山风光区—— 以步云山,老黑山丰富的自然山水、森林等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特色项目,打造集登山观光、祈福圣地、森林探险、强身健体,科普考察、民俗民风体验为一体的步云山风光区。温泉养生区—— 以温泉、稻田等资源为依托,形成集温泉度假、休闲养生、商务会议、康体运动功能于一体的度假养生区。生态农业区—— 自然环境优美、乡村野趣浓厚、绿色食品多样、农事活动新奇、乡土文化丰富,可以为城市人提供别具情趣的休闲旅游内容。(2)一核心:步云山中心城区。(3)一带:蛤蜊河景观带。(4)八大景观:具有地方特色的八大景观。

4 乡域体系规划

以旅游经济为依托,主要发展旅游服务业,加强第三产业的带动地位,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适度发展第二产业,培育新兴无污染食品加工业。逐步形成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三个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村镇空间结构既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载体,又是引导和调控区域共同发展的基本要素。通过村镇发展轴线将该乡分散、无序的经济状态变为相对聚集、层次合理的格局。构造步云山乡“一心二辅三片区”的空间结构。一心——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加强城区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核心区,辐射和吸引周边村屯。集中发展第三产业,建设以温泉为主体旅游业,吸引游客停留和消费,以带动全乡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二轴—— 南北步云山生态旅游发展轴及东西城镇特色经济发展轴。三片区—— 以三个中心村为辅助,形成步云山乡的经济发展增长点;加强其与城区的交通、物流、技术、信息等联系,推动村镇体系合理、有序的发展。

5 中心城区规划

中心城区以山地、蛤蜊河、热泉、鸣溪等特色自然资源为依托,形成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行政商贸及居住功能为一体的山地旅游泉镇。规划中心城区以温泉度假区为核心,形成“二轴、五区、八组团”布局结构体系。二轴:蛤蜊河生态景观轴、南北发展轴。五区:步云古韵(老镇区)、步云新貌(新镇区)、步云奇葩(旅游文化产业区)、罗岛会所(罗岛)、圣水温泉(温泉村)。八组团:温泉度假组团、北部居住组团,行政办公组团、商业服务组团和南部居住组团,旅游门户组团、民俗文化组团和步云风情组团。构筑山地旅游型城镇风貌、打造鲜明城镇特色景观。合理安排各项用地建设,优化各类建设用地,形成完善的公共设施体系,突出完善中心城镇职能。提高土地开发强度,走土地集约化发展,加强环境治理与市政设施基础性建设,完善现代化小城镇的环境基础。

6 结语

旅游乡镇应立足地区优势,以区域发展大环境为背景,定位乡镇的功能。依托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创造一流旅游品牌。注重村镇产业发展,借助良好地方经济基础,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突出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深度挖掘旅游文化产业,统筹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业及其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整合旅游资源,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创立旅游品牌。研究旅游型城镇人口周期性变动规律,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旅游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2013-2030.步云山乡总体规划[S].

[2] 步云山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Z].

篇5:乡镇特色旅游

为促进我省旅游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旅游局的工作要求和我省“五级联动”工作总体安排,制定本办法。

一、评定对象及重点

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旅游经济效益突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的乡(镇)、行政村。旅游强乡(镇)评定的重点为乡(镇)中心区域,包括乡(镇)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度假区、景区、景点和旅游特色村。旅游特色村评定的重点为村及村区域内的旅游景区、景点。

二、评定工作程序

申报单位按《标准》自查,达到标准要求的,向所在县(市、区)旅游局申报初评,市旅游局对初评合格的单位进行审核汇总,向省旅游局申报验收。

评定工作分书面审查和现场审评两部分。

(一)、书面审查。符合下列条件的,确定为评审对象:

1、申报单位为行政建制的乡(镇)、村;

2、各项申报材料齐全、真实;

3、所在地旅游局初审合格的报告。

(二)、现场审评。现场审评由省、市、县(市、区)旅游局

选派人员组成,按听取汇报、材料查验、现场检查、抽样调查和反馈意见等五个步骤进行。

三、申报材料

1、申请单位基本情况文字材料及图片;

2、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证明材料复印件;

3、初审评分结果(打分表);

4、正式申报报告。

四、评定结果的确定

1、计分合格标准。旅游强乡(镇)标准最高得分为750分,另有加分50分,总计为800分。审评得分在650分以上,可确认为有申报“山东省旅游强乡(镇)”的资格。

旅游特色村《标准》检查得分最高为340分,另有加分60分,总计为400分。审评得分在300分以上,可确认为有申报“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的资格。

2、评定与公示。在验收基础上,由验收组提出具体评审意见,并提交山东省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创建领导小组确定。对获得山东省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的单位授予相应的称号,颁发证书和标牌,并予以公示。

五、评定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省旅游局“全省五级联动创优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实施领导管理,具体工作由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负责实施。

对旅游强乡(镇)、特色村实施动态管理,每三年对创成单位进行一次复核。对于不再具备规定条件的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半年后仍不达标的,取消其“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的称号。

篇6:乡镇旅游工作总结

2015年,我镇的旅游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旅游局的关心和指导下,以践行“三严三实”为指导,以落实“十个全面”为引领,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参与下,我镇旅游工作重点在旅游观光农业等方面扎实推进工作。现就今年来全镇旅游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镇镇旅游业的开发,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更好地促进我镇旅游业发展,成立了领导小组,由镇长xx同志任组长,副镇长xx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各村(居)委会书记、主任担任;并制定政策,从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旅游业扶持,把旅游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全年目标考核,定期对如何有效推动镇旅游发展基础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讨论。以乡村旅游(xx老街、陈家大屋)为载体助力“三农”问题,通过抓乡村旅游为载体,我镇实现了富民、利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三农”问题;农业观光旅游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潜力正在不断发现。

二、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旅游投入,打造特色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 我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紧邻大广高速,x208县道(修铜线)贯穿全境,2012年获省授予“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具有旅游开发的战略区位优势。

结合县委、县政府打造“三省九县”龙头地位,大力开展旅游文化工程建设的实施,xx镇旅游文化开发稳步展开:投资70万元请省旅游规划专家精心设计了历史文化名镇建设规划,并编制了规划文本。投资90余万元修葺完善xx老街,彰显了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风貌;投资2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xx老街村史展览馆”,打造了一张亮丽的历史文化名片。投资30万元新修了通往桃坪文峰塔公路,对文峰塔进行了全面维修,筹资30万元改造维修了陈家大屋祠堂,以上几处景点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吸引了县内外游客驻足前往。

三、强化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为加强对全镇各旅游景点的保护,镇政府多次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排查安全隐患。我镇特作出如下措施:

1、优化经营环境,坚持依法办事、以德办事、严肃纪律,开展长期性旅游市场清理整顿,查处违规经营,打击欺诈行为,维护游客权益;

2、优化安全环境,切实做好旅游景区的社会治安、交通疏导、运输安全、卫生防疫等工作,完善紧急救援体系,健全游客投诉制度,确保游客安全。

3、优化服务环境。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景区工作人员诚信教育,努力提高景区档次,规范服务行为,共同树立和维护我镇对外形象。

4、优化卫生环境。以建设新农村和农村“六乱”治理为契机,在每个自然村配备保洁人员,完善保洁设施,制定长效机制,打造秀美乡村。

四、下步工作打算

我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景观各具特色,xx老街、陈家大屋祠堂的开发利用,具备了游览观光、农家小院,在下步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打造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景点。

篇7:乡镇旅游工作计划

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创建工作

争创国家AAAA级景区,提升我镇旅游档次。按照罗江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进一步优化景区的旅游环境,完善旅游功能,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

二、开展景区内农家乐经营户的培训,加强农家乐管理。

邀请相关部门对农家乐业主和从业人员进行经营理念、职业道德、食品卫生和文明用语等的培训2-4次;组织全镇的农家乐业主等外出参观学习2-3次;

三、完善游览服务配套设施。

今年计划新修旅游公路 公里,进一步完善路网体系;增设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和景观设施;对景区内的公共信息图形等进行清理规范;在停车场、出入口、购物场所、医疗点、厕所等位置,增设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进一步完善景物介绍牌、导览图和指路牌等,充分体现以客为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四、加强环境卫生建设。

注重细节打造,提供人性化服务,充分满足游客需要。公厕有专人管理,洁具洁净、无污垢、无堵塞,室内整洁。还要在游客高峰期增设流动公厕1座。实现垃圾分类化,并做到日产日清。坚持每周1次对景区农家乐进行卫生督查。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餐饮服务配备消毒设施,不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五、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按照景区制度规范、安全设施完备、安全机构齐全的要求,我镇在成立了交巡警中队和综合执法中队进行管理的同时还要在重点地段和危险地段设置防护设施,配备专职、流动保安人员并制定高峰期游客安全处置预案和特殊情况安全处置预案。

六、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户外广告等各种传媒,拓展我镇旅游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各类旅交会、博览会等宣传平台,提升我镇旅游形象;充分利用庞统祠、万佛寺庙会活动,强化我镇旅游吸引力。

七、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篇8:乡镇特色旅游

一、社区旅游增权维度分析

社区旅游增权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Scheyvens指出增权的受体是社区居民,从经济、社会、政治和心理四个维度提出了社区旅游增权的框架。社区旅游增权就是增加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权能。孙九霞认为赋权是一个建立意识、增强能力,通向更多参与、更加平等、更大影响的行动过程。

经济增权是旅游给社区带来持续的经济收益并且社区成员分享。心理增权的主要特点是“由于社区所具有资源的独特性及价值被外界认可,社区成员增强了自豪感”。社区居民以当地资源的所有者身份参与决策进行主体地位认同。社会增权主要表现在旅游业的发展使社区居民与游客之间发生了广泛的主客互动,基础设施为游客创造便利的同时促进了社区整体的发展进步。

二、研究区域概况

草坪镇是桂林漓江东岸草坪回族乡乡镇府所在地。距桂林市区35公里,2014年,全镇总人口约5200人。草坪镇紧邻漓江游轮码头,山水旅游资源独特,旅游业逐渐成为草坪回族乡的主导产业。2014年,草坪街道依托书记工程项目,对街道内房屋统一采用桂北岭南风格,打造区域旅游服务中心。

三、桂林草坪镇社区旅游增权现状调查分析

(一)样本采集

样本采集主要通过对草坪镇社区居民访谈与发放调查问卷两种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68份,回收率为93.3%,其中有效问卷153份,有效率为85%。

(二)样本分析。

1、社区人口统计特征分析。在人口性别分布上,女性多于男性,占63.6%;青年人口分布较为均匀,19-55岁人口占90.9%;学历以大专以下为主,占86.4%;有63.6%的人口参与旅游业,其中参与形式多为商品售卖等简单形式;当地居民仍以农业为主,旅游业的收益大于50%人数仅占4.5%。2、社区旅游增权现状分析。在草坪街道旅游参与感知方面,社区居民最为满意的是经济增权,旅游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在心理增权与社会增权中,居民认为自己有责任对当地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但社区居民处于弱势群体,应形成以居民为主体的心理认知。社区居民通过参与旅游决策提高社区地位,促进旅游利益主体间的和谐发展。3、社区旅游增权存在的问题。(1)初级参与层次。胡志毅提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个别参与阶段、组织参与阶段、大众参与阶段、全面参与阶段。草坪社区位于旅游开发处于组织参与阶段,参与形式主要是经营活动,收益来源单一。(2)社区居民与政府关系缺乏互动。草坪街道村委为社区居民举办如考察、讲学等形式的旅游培训,积极建设便捷的信息渠道。但以政府为代表的利益主体位于发展主导地位,以社区居民为代表的利益群体发展相对较为薄弱,草坪街道政府与居民交流呈现出单方渠道特征。

四、桂林草坪镇社区旅游增权途径与模式探讨

(一)桂林草坪乡社区旅游增权路径探讨。

1、经济增权路径。社区居民的权力是各利益主体在持续的博弈中实现的。草坪社区公共利益分配在政府内部。政府应以居民为主体,为其参与旅游提供快速完善的信息渠道、便民的政策支持渠道、资金支持渠道等;与农村商业银行合作,为社区居民参与提供政策以及资金上的保障,增强居民旅游发展信心;处于弱势群体的社区居民由于信息的缺乏,使其不能在参与中及时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定期举行旅游经营培训与宣传,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指导以提高专业技能;制定标准化的公共利益分配机制,以多劳多得为原则;通过奖励扶持等手段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提供持续的旅游发展空间,实现社区居民经济增权。2、心理增权。(1)充分发挥居委会等居民自治组织作用,自我协调运行。居委会应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草坪居委会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努力为社区居民争取更多的优势,最大限度实现社区居民利益。社区居委会积极与冠岩等景区等开展合作,及时向社区居民宣传行业动态。采取分阶段增权方式对旅游增权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居民在自主管理运行中增强对社区发展的心理认知。(2)多元权力主体治理平台。建设多元权力主体平台。在社区治理的导入阶段,社区基层主体组织的建设存在分离现象。在多元权力主体平台建设起步阶段,在各利益主体间形成有效衔接以完成平衡;在建设中,政府权力逐渐下放给社区居民;在建设成熟阶段,形成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代表的社区旅游发展核心群体。3、社会增权。(1)建立社区居民自助发展模式。在草坪社区旅游发展中以家庭为单位通过资金、人力投入等方式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之中,同时由社区内旅游参与带头人起引导作用。建立社区服务型旅游发展管理自治机构,实行自我管理与监督,在机构成员方面涵盖各方利益主体,提供如旅游服务质量监督、信息与经验共享等支持性服务。(2)以人为本,完善社区发展规划。在草坪社区旅游发展初阶段,从社区居民角度出发,将旅游发展规划与居民生活相结合,秉持旅游与社区同步发展理念,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游客与居民的双向需求,融合完善,有效地防止了社区归属感的逐渐流失和社区的分散,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桂林草坪镇社区旅游增权模式构建

篇9:乡镇特色旅游

近年来,温泉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乡镇,打造特色旅游名镇”的指导思想,把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作为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努力在“生态、绿色、健康、平安”上做文章。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全镇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高度重视 形成创建合力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遵循“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的发展理念,明确提出了“全镇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支持”的创建口号,举全镇之力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为使创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镇党委、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分解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行政村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温泉镇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工作实施方案》,并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专题党政联席会,听取汇报、督促进度,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聘请人大代表、离退休老干部和知名人士担任创建顾问和质量监督员,建立健全了镇村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从而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社会共同参与配合的强大合力,有力的促进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广泛宣传

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温泉镇始终把强化宣传、增强全民创建热情作为搞好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召开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动员大会,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作动员报告。随后,又相继召开了城镇绿化、河道治理、整治镇区环境、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等各项创建专项工作动员会、促进会,深入基层广泛动员。二是采取宣传车、板报、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引导,把创建工作宣传到千家万户。三是在镇区主要街道和各行政村醒目位置悬挂横幅,设置宣传版面。四是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以喜闻乐见的载体赋予创建工作新的内涵。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了全民的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和创建意识,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为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突出重点,努力提升创建质量

(一)坚持科学规划

镇党委、政府按照“抓框架、夯基础、抓配套、强管理、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规划起点高、建设品质高”的原则,经过反复论证,找准温泉定位,确定了建设“旅游名镇,经济强镇”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高起点编制城镇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2011年,温泉镇聘请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专家,对温泉度假区旅游发展进行了高标准规划。2012年,根据汝州市“西村”建设的新形势,又编制了《温泉镇环境规划》、《温泉镇镇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委托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编制了《温泉镇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将温泉镇定位为汝州市的市域副中心,以观光旅游、休闲疗养业为主导的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镇区规划面积达近10平方公里,为温泉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必要条件,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根本所在。近年来,我镇不断完善道路、电力、供水、排水、绿化等配套工程,先后对温泉镇区实施了集中供水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和供电设施改造升级,对镇区垃圾中转站进行了迁建,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总投资400万元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正在实施,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温泉镇区排水工程项目将于今年实施。为进一步改善温泉交通条件,汝州市2012年规划实施了温泉迎宾大道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全线贯通,二期工程年内开工建设。今年,又确定了规划实施西村核心路干防汛路扩宽改造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征地工作,温泉国际旅游休闲度假村的承载力、吸引力得到明显提升,为西村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抓治理。抓好北汝河及牛涧河治理工作,逐年实施河岸绿化美化工程,逐步形成生态型、休闲型的沿河景观。加大农业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污染。二是抓保护。全面开展生态绿化,共完善农田林网 15000亩,新建农田林网20000亩,绿化沟、河、渠100公里,累计植树12万株。被授予河南省平原绿化模范乡镇和汝州市林业生态创建先进乡镇。亿林生态园、硕果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等生态休闲农业项目的实施,实现了观光农业和温泉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三是抓建设。在镇区新建了垃圾池,设置了垃圾箱,铺设排水管道(暗渠)2000多米,全镇农村累计建垃圾池60余个,建沼气池400多个,铺设排水管道8000多米,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温泉、骆庄、赵庄等3个行政村被授予 “省级生态文明村”,程庄村等5个行政村被授予“平顶山市级生态文明村”。

强化镇村环境管理

一是加强农村环境管理。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大力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坚持路到哪里就管到哪里,做到有路有树有人管,确保了村庄主要道路平整,两侧无暴露垃圾,无乱搭乱建,无露天粪坑,无污水横流现象。二是加强镇区环境管理。专门成立了城管队伍和环卫队,加强对镇区环境的经常性管理,对沿街各单位、商户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主街道垃圾日出日清。同时,加大镇区环境集中整治力度,今年先后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5次,实现了镇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三是加强污染源管理。坚决做到不上“十五小”和 “新五小”工业项目,所上项目环保审批率达到100%。同时抓好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我镇秸秆禁烧工作连年受到市政府的表彰。四是培育文明乡风。结合温泉实际,组织开展了首届五好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评选活动,目前,评选活动进展顺利,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反响良好。通过活动开展,群众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为进一步提升生态乡镇创建水平,深化创建效果发挥了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

以创建促工作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生态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对温泉镇的各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汝州市“西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今年以来,汝州市重点项目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城和温泉观光医疗主题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在二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的同时,2012年以来又先后有温泉皇家颐养老年公寓、盛唐商业街改造、硕果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等一批超亿元的项目顺利落地并开工建设。依托温泉产业优势,总投资2.8亿元,规划安置人口7000人的温泉社区项目今年也将开工建设,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作者单位:汝州市温泉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唐诗之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下一篇:河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考试题库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