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指南

2024-04-25

备课指南(精选9篇)

篇1:备课指南

备课行动指南

有效性的备课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来吧,希望下面的行动指南能助你一臂之力!

一、流程:(一)重温《标准》

《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有着血脉相通的联系。你如果将《课程标准》中的年段目标和教科书联系起来,并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每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二)钻研教材

立足于作者的角度,它代表的是作品;立足于编者、教者的角度,它代表的是教材;而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它代表的是“学材”——学习的蓝本。

在整体把握全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从以上三个角度出发再来钻研教材,就会“有的放矢”。对教材的理解就能从“烂熟于心”到“大彻大悟”。

如果你能顺利完成下面的检测就说明你对教材已经是“烂熟于心”了。

1、我知道这一部分教学的主要内容,知道主要内容可以分成若干个部分,还知道每一部分内容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2、我知道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和前面单元之间的联系,还知道它和后面内容的联系;()

3、我知道编者为什么要设计这一部分内容;()

4、我知道编者是怎样设计这一部分内容的;()

5、我还知道„.()

关于“大彻大悟”就是一眼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作为有着深厚学科背景、有着独特人生体悟的你,在研读的过程中,你与教材之间可能有共鸣、有研讨,有争辩,一句话你一定会有属于你自己的独特想法。这就是你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在这一部分的研读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所有积累,寻找教材的凹凸之处,读出教材的多元,并结合年段的要求,确立教学的训练点。

久而久之,你对教材的理解就可以“烂熟于心”并“大彻大悟”。(三)了解学情。

美国教育家杜威对这个问题有一个精彩的说法,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正像没有买主就没有销售一样,谈不上什么教学。可见,研究学生是多么重要。我们可以对学生学习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和发展可能进行解读和分析。

所谓前在状态,主要是了解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已有的个人经验、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和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分析学生在旧知识学习中所掌握的方法结构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怎样的支撑。

所谓潜在状态,主要是分析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中的可能状态,它们所反映出的学生思维可能存在的层级性差异,以及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问题的类型,它们所折射出的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等等。

所谓发展可能,主要是指在学生前在状态和潜在状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做出估计,以及为促进学生达到这样的发展水平,教学应采取怎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具体的应对方法。

(四)设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

基于以上对“文”和“人”的了解,下面就可以思考教学的整体框架了。如果你能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个统筹的设想,那么你在课堂上就会多一份淡定,少一份盲从。

那怎样设计教学的整体思路呢?你可以围绕以下的问题想一想:

1、本课的教学总目标是什么?

2、根据总目标,你对教学内容将作出怎样的取舍?

3、围绕总目标和内容,你打算分几个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每一个课时的分目标是什么?分目标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4、分目标和本课的总目标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5、为了达成每一课时的目标,你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哪些有效的帮助?等等。

我们相信,当你有了这样的思考之后,再来写教案,一定会比较顺畅。因为你的思维富有逻辑,且环环相扣。因为你既具有整体视野,又能关注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五)编写教案。

写教案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教案中可以写些什么呢?总的来说,是写你认为最有用的内容,写你经过思考、梳理、归纳出的课堂上即将实施的内容。与此关系不大的内容可以略写或者不写。

教案的编写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材简析、教学构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分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随笔等。

二、形式:

(一)手写版:

相信你会独立完成每课时的备课任务。

(二)电子版:

一个善于借鉴的人,一个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都变成自己的长处的人,很容易脱颖而出。从其它信息渠道借鉴的优秀教案,你可以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呈现。有效的借鉴,其实不仅仅是简单借用某个设计巧妙的环节,某个精彩的提问。如果你能透过表面的精彩,看到执教者对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那你的收获可不小。所以你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反思,而不是盲目照搬。说明:

1、开学时你和你的团队选定了其中的一种备课形式向校长室说明后就可以采用了。

2、如果你是我校年轻充满活力的自管教师中的一员,你的指导教师会给予你最大的帮助。在你们约定的时间里,你可以将自己提前准备的一周的备课送给你的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会针对你教案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提供及时的帮助。指导教师在你的教案上签字以后,你就可以带着它走进令人愉快的课堂了。

篇2:备课指南

备教案

第三节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活动开始:

看谁学得牢固。下面我们开始知识抢答: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哪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淀粉?哪些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谁能举几例维生素缺乏症?无机盐缺乏症?

什么样的膳食结构才是合理的呢?如何使自己的膳食合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哪些建议?(集体朗读)

介绍《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补充习题第23页),分哪五层?(底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

建议开展角色扮演,让五个同学扮演各层的营养物质,说一说自己的成分和每天摄取的量。

平衡膳食宝塔每人每天各层食物量是多少?

青少年在膳食营养上有哪些特点?人的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是如何的?

你会如何安排你的一日三餐?

活动:各自设计一份“一日食谱”,分享交流,注意要写出食物的质量。

请三个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一日食谱”;然后,学生自愿或者是老师点名请学生,上黑板评判和点评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老师适当引导。

食品安全

如何确保我们的食品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食品安全上有哪些规定?

小调查:“食品安全”

讨论:要保证食品安全,我们还需关注哪些方面?

篇3:备课技能——中职教师备课之我见

1.常年备课。

常年备课, 就是说教师备课不能局限课前的几个小时, 它应包括教师平时的对现实生活素材的留心观察, 包括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料的积累, 要天天备课, 月月备课, 这就是所说的常年备课。

2.学期备课。

学期备课, 是指教师在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指导下对整册书的钻研, 学期备课可粗一些, 学期备课后可编制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

3.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是在一个单元 (模块) 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之前进行备课, 单元备课拟出单元 (模块) 的教学计划, 提倡同年级同学科集体备课。

4.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 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 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

5.课前复案。

这是在上课前教师对教案内容再揣摩构思, 默记熟练的过程。

6.课后备课。

这是教者课后回顾, 反思总结的过程。

二、备课的内容

1.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

(1) 弄清课程标准。

教师备课只有熟悉教学课标, 才能胸怀全局, 居高临下地钻研教材, 真正做到纲举目张。

(2) 弄清教材体系。

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 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 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编写意图, 透彻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纵向关系及广度、深度, 最终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3) 弄清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重点是知识的关节点, 在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教学重点容易被确定, 而教学难点不易被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把重点与难点混淆起来。教学难点具有有限性、差异性、局限性的特点。

(4) 弄清教材特点。

教材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法的选择。教师在研读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点则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5) 弄清教材疑点。

所谓疑点, 就是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 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地方。教师在备课中, 要去分析教材, 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的质疑, 以便给以释疑解惑。

2.备学生——做到六个了解

(1) 了解班级基本情况。教师应该对班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了解班级的学生构成、特点、风气、智能结构、学习兴趣等。

(2) 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教师要对全班学生做到了解, 还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自然情况。

(3) 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班级的整体的学习基础, 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优、中、差生的比例等。

(4) 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要了解学生对哪些方法适应, 哪些方法不适应, 喜欢什么样的方法, 不喜欢什么样的方法等。

(5) 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

(6) 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 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

3.备教学资料——掌握四项原则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 教师必须吃透。怎样才能把课上“活”呢?给教材“添油”“加醋”, 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 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1) 博览精选, 厚积薄发。作为教师他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 同时还要懂得相关学科的基本常识, 更要掌握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

(2) 消化吸收, 贵在创新。对学习积累的各种教学资料不能照搬照抄, 更不能喧宾夺主, 重在消化吸收, 贵在创新运用。

(3) 凡引入教学内容的资料中的观点和事例必须科学可靠, 要避免错误。

(4) 引入教学的资料应尽可能是新鲜的, 要避免陈芝麻烂谷子。

4.备教学方法——掌握教改动态

(1) 单一性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问、或用演示、或让学生自学、讨论、练习等单一活动的方法所进行的教学。

(2) 综合型教学方法。

它是把教学原则、教学形式、课堂结构、教学手段, 单一的教学方法等都包括在内, 又能完整地反映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教师备教学方法, 一方面, 要掌握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谈活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单一的教法;另一方面, 教师在备课中应重点学习掌握教改中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这多半是综合性教学方法。

5.备学法——掌握学法指导的内容与方法

(1) 学法指导的内容:

①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确定学习目标, 分配学习时间, 选择学习方法。②五环节常规学习方法: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③学科学习方法。以各科教学特点为内容的学习方法, 如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英语的方法、

(2) 方法指导的原则:

体现自主性、针对性、操作性、差异性、巩固性。

(3) 学法指导的形式:

①渗透指导;②讲授指导;③交流指导;④点拔指导;⑤示范指导。

三、优化课堂设计要领

优化课堂设计, 是当前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学习、借鉴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课堂设计方案。

四、编写教案

当前教案编写要注意克服以下几个问题: (1) 搬家式教案。这种教案是教师照抄参考书; (2) 应付检查式教案。这种教案不是为教学所用, 而是为了应付检查, 表面看工整规范, 但只是摆花架子; (3) 缺少创新的教案。这种教案沿袭传统教学方法的“五大教学环节”, 没有跳出传统教学的旧框框。

1.教案编写的原则

(1) 符合科学性。依纲扣本, 避免出现知识上错误; (2) 加强创新性, 避免千遍一律; (3) 注意差异性。各尽所能, 避免千人一面; (4) 强调操作性。以简驾繁, 避免臃肿繁琐; (5) 考虑变化性。灵活运用, 避免死教条。

2.教案编写的内容

(1) 课题 (说明本课名称) ; (2) 课型 (说明属于新授课, 还是复习课、还是练习题、实验课等) ; (3) 课时 (说明属第几课时) ; (4) 教学目标 (或称教学要求、教学目的, 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 (5) 教学重点 (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6) 教学难点 (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的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 (7) 教学程序 (或称课堂结构, 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措施) ; (8) 作业处理 (说明如何布置处理书面或口头作业) ; (9) 板书设计 (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 (10) 教具 (或称教具准备, 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

3.编写教案详略得当

篇4:当心!《OTC指南》不指南

适应证指导性错误

自我药疗是在没有医师指导和处方的情况下,个人自我判断、购买、使用OTC的一种行为。自我药疗的范围是由国家药监部门组织医药学专家确定的(称OTC适应证),西药方面有:感冒、咳嗽、咯痰、疼痛、发热、烦躁失眠、晕动病、胃酸过多、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轻度腹泻、腹胀、呕吐、便秘、痔疮、蛔蛲虫病、冻疮、皮肤瘙痒、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湿疹、痤疮、手足癣、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结膜炎、沙眼、外阴阴道炎、缺铁性贫血等。中成药方面:除上述病证外,还有呃逆、胃脘痛、月经不调、郁症、痹症、带下病等。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些《OTC指南》图书却将高血压、肺炎、风湿性关节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肾炎、带状疱疹、角膜炎、老年白内障、骨质疏松、肝炎、慢性盆腔炎等都写成OTC适应证,特别是在中医方面,还称之为可辨证选用的OTC适应证,这是一种误导。因为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等虽为常见病,但这些疾病患者都无法自己判断,也无法掌握疾病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处方药,才能确保安全。

混淆药品双重身份的错误

OTC基本是从处方药转换过来的,在这些药品报批时往往有多个适应证,其中有的适应证适合患者自我判断、自我药疗,于是在限适应证、限剂量、限疗程的规定下,将此部分作为OTC,而患者难以自我判断的部分仍作为处方药。如阿司匹林的处方药适应证为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等,而OTC适应证则仅为解热、镇痛,这就是说阿司匹林这个药具有双重身分(或称双用)。国家对具有双重身份的药品有规定:非处方药部分,必须按国家公布的说明书、包装、标签、专有标志进行审核登记,生产上市;处方药部分,仍按原批准使用的说明书包装、生产和使用。

遗憾的是,在某些《OTC指南》图书中,处方药的适应证被写进了OTC适应证,出现了OTC阿司匹林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抗血栓,OTC泰胃美和胃舒冲剂能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这显然是错误的。

剂量、疗程和途径出现错误

药物使用安全是该药作为OTC的首要条件。因此,大多数OTC剂量适中,疗程较短。例如,OTC泰胃美的用量为一次200毫克,一日2次,24小时不超过800毫克,连续应用不得超过一周。但某些《OTC指南》图书却将400毫克及800毫克的泰胃美也归为OTC泰胃美,规定一次用量400毫克或800毫克,连续服6个月。这一用量和疗程与OTC泰胃美的规定相差太大,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某些《OTC指南》将仅限作乳膏剂及栓剂的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写成内服,将“对乙酰氨基酚,凡服用者禁止饮酒”这一注意事项漏写,这都是一种误导。

篇5:学指南用指南家长讲稿

学《指南》用《指南》家长活动讲稿

目标:

1、以《指南》为指导,分析本学期幼儿表现。

2、和家长一起解读《指南》,架设幼儿园与家庭协同教育的桥梁。正文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言传身教的影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家长之间、家园之间的互动对于幼儿园管理及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更有利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为深入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部特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也说明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关注和重视。

相信很多家长还是第一次看这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指南。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个目标;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共有87条。学习与发展目标是对孩子提出的,教育建议部分则是针对成人提出的,这里的成人就包括老师和家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支持与配合已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模式,家庭教育对幼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孩子已经不仅仅是老师的任务。今天我们就结合《指南》中的目标与建议来分析我们班孩子的现状来。

首先,在健康领域它有以下几个目标健康领域从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方面,着重强调了三点:一是幼儿积极、健康的身心状况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二是身体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在身心状况的标准中,《指南》对三个年龄阶段设定了不同的身高体重标准,比如3到4岁的男孩身高要达到94.9-111.7厘米,体重达到12.7-21.2公斤,女孩身高要达到94.1-111.3厘米,体重达到12.3-21.5公斤。如何让孩子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在教育建议中指出,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多样化、均衡搭配的食物,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还要注意提醒幼儿养成正确的体态,每年为幼儿进行体检。除了身体健康,情绪安定也非常重要,《指南》建议在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要斥责打骂,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等。

那么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动作发展中的目标2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中有一条是‚能行走1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歇歇、停停)。‛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目标里,要求3~4岁的孩子连续看电视时间不超过15分钟,4~5岁不超过20分钟,5~6岁不超过30分钟。我想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有困难的,如果父母不在家监督,孩子会一直看;当大人提出不能继续看电视时,孩子会通过各种耍赖手段逼大人就范。

对于这些问题《指南》就教给了我们一个解决方式,它很强调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培养。一是从小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要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拿看电视来说,家长要让幼儿明白连续看电视时间太长,对眼睛有损伤;如果按要求做,以后还有机会看。如果纠偏有困难,可以采用转移兴趣、做到就给予奖励等办法,让孩子明白耍赖是没有用的。家里其他成人对幼儿的要求一定要统一。同时建议孩子看电视要离电视3米远,《指南》的一个亮点是,明确提出这是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这里肯定了幼儿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工作,只有在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对幼儿起到有效的教育效果。我们班有一些幼儿偏食挑食在《指南》的教育建议中也给了我们一些教育的方法。比如(12页)

动作发展中的目标3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大家可以看一看在第10页,3~4岁: 1.能用笔涂涂画画。2.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3.能用剪刀沿直线剪,边线基本吻合。大家都见过孩子吃饭和剪纸作品,你们认为对这些目标孩子达成的怎样?有的能做到,有的还差一点,这需要怎么去培养呢,教育建议中也有告诉我们: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如: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如练习自己用筷子吃饭、扣扣子,帮助妈妈摘菜叶、做面食等。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材料制作。

语言领域从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提出6个目标。强调语言领域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班的孩子语言发展的都很不错,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如:和幼儿讲话时,成人自身的语言要清楚、简洁。当幼儿因为急于表达而说不清楚的时候,提醒他不要着急,慢慢说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在这里我还要说一点,就是倾听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孩子会说,但在听这一方面还稍微的欠缺,孩子的倾听能力如何培养,需要我们共同来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每天用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同时要耐心倾听,给予必要的补充,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说出来,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如:要认真听别人(包括幼儿)讲话,为幼儿做出表率。要用幼儿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们交谈。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们注意听,鼓励他主动提问。如,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这些方法都会使孩子更愿意说,喜欢说,敢于说。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图书,引导他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也是发展幼儿理解能力的一种方法。(21-23页)

社会领域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着重强调了三点,一是培养幼儿的交往愿望与交往能力,二是学习自尊、自主和自信,三是关心和尊重他人,逐步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影响。

我们总在说我们的孩子不懂得合作分享,其实仔细阅读这本指南你会发现,不是我们的孩子不会,而是我们对他们的期望过高,人际交往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中(27页)3-4是不争抢独霸玩具,4-5岁才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5-6岁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对于3岁多的孩子要求分享合作,他们达不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也并不是说,我们就放任他们争抢玩具,完全以自己为中心。我们可以利用小朋友来访或到别人家作客的机会,鼓励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提醒他注意礼貌。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们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引导幼儿懂得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

有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胆小,不敢在和外面的小朋友玩,针对这种现象《指南》里给了这样的建议:经常带幼儿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使幼儿‚乐群、合群‛。如:参加亲戚、朋友和同事间的聚会,以及适合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等,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他们群体活动经验,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交谈。鼓励幼儿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也欢迎他带同伴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科学领域从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方面,提出6个目标。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应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强调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探究过程,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反对提前学习小学教育内容,反对强化训练某些知识和技能。孩子的数学和科学的学习不一定要在课堂中学习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拍照和画图的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如:参观游览后,和幼儿一起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熊猫的身体圆鼓鼓的,全身好像是一个个的圆形组成的;孔雀开屏时尾巴像把大扇子等。和幼儿交谈或读书讲故事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有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如看图片时和幼儿讨论奥运会场馆为什么叫‚鸟巢‛等。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所代表的含义。如: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孩子的空间,方位,数量概念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这对于他们来说这也不是学习而是游戏,真正的在玩中学学中玩。

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着重强调要在日常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艺术想象、表现和创造,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我们都看过孩子的作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你越是去肯定他的作品,她会越画越好,若是总说孩子画的不好,那么他们会越来越不敢动手。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应不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不追求技能训练。同时肯定幼儿的作品,这样他才会更加大胆的去表现自己。

最后我想说,学无止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指南》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尺’。‛ 《指南》设定了3~6岁儿童身心具有普遍性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供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作为参照,但这不是评判幼儿发展的‚标尺‛,我们不应该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幼儿,也不可用一把‚尺子‛评判教育是否合格。《指南》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学习发展状况作出一定的评价,但是不宜把《指南》仅仅当作专门的评价工具来使用,尤其不宜用统一测试的办法来了解幼儿。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们。

篇6:备课和备课笔记书写要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不备 课不能上课。备好课的基本含义是精心设计好每课堂的教学结构。把教材的 知识结构和掌生的认识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对备课和备课笔记的书 写特作如下要求:

一、关于备课

1、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或实验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 和要求以及教材的结构体系。注意年级之间的衔接关系.明确每个单元.每一 课的“双基”的具体内容和训练的重点、难点、关键。

2、了格学生“双基”掌握情况及知识缺漏的所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在此基础上订好学期授课计划和课时计划。

3、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按照“激发兴趣.加强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 力.养成习惯”的要求,选择恰当的教法.设计好板书,准备好教具。

4、精心设计和布置作业.作业要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 力.要严格控制作业量。

5、备课以个人钻研为主.从实际出发恰当地处理教材.正确使用教学参考 资料.提倡用不同的教法进行试验,提倡使用电化教学手段。

6、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做到统一教学思想.统一知识传授和智能训练的内 容与要求,统一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统一教学进度。

集体备课可按单元、章节有计划进行.也可以按典型课和不同课型进行。

二、教案书写

总的要求:严肃认真、课时齐全.能反映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体现课堂 结构设计.教法选择、教具运用、实验演示:

具体要求:

1、语文:

(1)教案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时数、课前准备、板书设计。

(2)教案要分课时书写.详略因文而异(一类文详细些,二类文稍详细.三类 文简略些):因人而异(从教不满三年的要写详案)。,(3 J基础训练和作文指导及作文讲评的教案统一写在语文备课笔记本上. 作文教案(包括说写话课).要有明确的要求,必要的课前准备·具体的指导过 程以及重点的讲评内容.

2、数学

数学备课:不仅要求按时备课.而且要按单元备课·具体要求是:

(1)按单元备课的基本要求:

①教学内容;⑦目的要求;③重点与难点;@课时划分。

(2)按课时备课的基本要求:

①教学内容;②目的要求;③教具准备;④教学进程。

数学进程:1基本训练;2进行新课;3巩固练习;、4课堂作业:5课堂小 结;6家庭作业。

3、其它科目: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必要的课前设备,比较具体的教学过程 以及必不可少的板书设计。

4、各科教案必须在上新课的前三天写好。

篇7:高一数学备课组备课组总结

本学期开校以来,高一数学组教师认真执行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激活课堂,力求创新”,“20+ 20”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使本组成为团结和谐、勤奋、互助合作能力较强的备课组。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方面

1、认真探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周,备课组进行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设想及讨论如何开展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今年是我校实施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的第三年。如何进一步实施好新课程,这是摆在全组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挑战,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对于我们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走进新课程呢?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体现“四备”:一备课标:精心钻研、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学体系和基本内容;二备教材:了解教材的组织结构及知识的内在体系和编排体系,把握重点难点,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三备教法:从有利于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角度出发,精心选择适当、灵活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四备学法:教师之间加强学法研究,提高学法指导的能力,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一数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单元重难点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的备课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数学教学的最新动态、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做到“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测试统一”。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或者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在办公室就某一个问题进行交流。

3、积极参加新课程的培训

由于开学前,老师们都未参加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没有更深的了解。开校不久,学校为我们构建了网络培训平台,带着对新课程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众多困难和疑惑,我们参加了数学新课程网络培训,在这里有走在新课程前沿的专家和一线教师,以他们的亲身体验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做指导,让我们在简短的视频中更好地了解了新课程实施中会面临和需要解决的困难,也让我们更多地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理念和新课改的教学目标。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本次培训获得的成果总结如下:

(1)、在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在过去的教学上,教学设计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在新课程标准下,要体现“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去设计课程目标。如:探究式学习,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我通过培训,完成了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只注重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综合数学学习和实验操作能力的转变,对教师和学生重新进行了角色定位,形成了自觉地用新理念指导自己数学教学的习惯,受益匪浅。

(2)、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培训过程中,通过观看视频、交流研讨、撰写总结心得等环节,汲取了专家教师的宝贵经验,思维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平台上很多新见解、新方法、新思路给了我很好的启发,让我感到了莫名的兴奋。新课程强调了“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在课堂上教师应由原来的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

(3)、使我认识到的教学方式将更开放,教学评价将更公正。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积极互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转变观念,多多关注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过渡到“对话”,如何倾听分享,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认真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牢固而又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数学科所重点考查的内容。对于重要的数学概念,学生需要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从这几次的考试来看,有相当多的学生对概念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内容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甚至残缺不全,因而在解题中往往无从下手或者导致各种错误。基于此我们加强了数学概念的教学,对概念的形成过程和使用方式、灵活变形进行深入剖析和强化训练。

5、研究得失,积累经验,不断进取

在大、小计划之先,我们都要讨论老师们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教训,然后确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大、小考试之后,我们都认真的进行研究和总结,调整教学状态,优化教学过程。我和同组的老师们商量要多同学生谈心了解教学落实情况。找学生谈心,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最主要的方式。要求是:谈心不论时间长短,路上遇到、课间十分钟、晚自习时间,只要有空,就找上一两个学生谈心,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主要表现在:①真正发挥了整体的力量,对于现在的新课标,新课程,我们都不熟悉,所以单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把握好重难点的,只有通过整体的力量群策群力,通过讨论研究等方式加以弥补,真正体现出人多力量大的优势。②真正处理了一些疑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疑难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由于“当局者迷”的原因,自己很难发现和改正。通过集体备课,使这些问题能够浮现出来,同时再通过共同的讨论和研究最终得以解决。因些在课堂上基本上不会再出现中途卡壳的现象。③真正获得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通过集体备课的讨论和交流,在我们思想、方法进行汇合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使我们对于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6、坚持课外辅导

自本学期开校以来,高一数学组8位老师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在分自习之前,每位教师都是坚持每天晚自习下班辅导,只是由于学生课业繁重,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普通班;在分自习后,每位老师都是晚上按时按点下班辅导,往往两个班在时间分配上还会很紧张。

二、不足之处及存在的困惑

1、书本习题都较注重基础,而我们的教辅题目偏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完成情况很不好。课时又严重不足,教学时间紧,没有充足的时间讲评这些练习题。

2、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减少巩固练习的时间。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一些学生听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而且知识内容需要补充一部分。

3、虽然经常要求学生课后要去完成教辅上的精选的题目,但是,相当部分的同学还是没办法完成。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有的学生则是学习意识淡薄。

三、今后要注意的几点

1、要处理好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2、注意对教辅材料题目的精选;

3、要加强对数学后进生的思想教育。

篇8:集体备课下的个性化备课思考

这几年新推出的集体备课成为很多学校所推崇的备课方式。同组的教师一起分析教材, 然后由主备课人进行详细备课, 形成统一的教案、课件、一体化讲义, 最后所有的教师带着一样的教案和讲义, 走进不同的班级, 面对不同的学生, 用同一种教学方法, 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下去。笔者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观察, 认为这样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集体备课最终的成果是形成统一的教案和讲义, 一方面它避免了教师对教材掌握的偏离, 但另一方面它也大大束缚了教师的独立思维和教学个性。同时, 统一的教案和讲义忽视了不同班级学生的差异性。新课标明确指出:新的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突出学生为主体, 尊重个体差异。结合这一基本理念, 笔者认为,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并反思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和讲义不应成为我们最终实施教学的定稿, 教师应该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备课, 将他山之石变成手中瑰宝, 真正实现有效备课。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备课。

一、在教学设计二度创作中凸显个性化

有效的备课离不开教师精心地“备学生”, 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 对统一教案进行二度创作。教学设计的二度创作可以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换, 可以是教学内容的增删, 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的重组。在集体备课形成的统一教案基础上,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 结合自己班级的情况, 进行细致的推敲和斟酌, 进行个性化的加工, 以形成切合本班实际的教案和讲义。这样的备课, 既督促教师进一步钻研教材,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也充分把学生作为关注主体, 真正实现备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比如, 在《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播》这课的高三一轮复习的集体备课的教案中, 教学环节首先是让学生将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背诵, 然后是教师进行易错知识点的点拨。考虑到本课的知识点容量大, 学生连续背诵效率低下, 于是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修改。我将知识点分成三小块, 一个知识点背诵结束后便进行相关易错点的点拨, 然后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背诵。将教师的讲解穿插在学生的背诵中, 避免了让学生长时间进行单一的背诵, 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效果。这个教学环节重组的成功, 就在于我结合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 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教学过程, 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

二、在同课异构中展现个性化

同课异构是由不同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 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不同, 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 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各有不同, 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听课的教师就通过对这些课的对比, 长善救失, 取长补短, 打开自己的教学思路, 为自己准备上的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

比如, 在高一政治《股票、债券和保险》一课的教学中, 我们组两位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结合自己班级的学情, 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设计。一位教师是通过情境案例教学法, 让学生通过对案例中问题的讨论, 解决并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另一位教师则是运用比较法和问题教学法, 让学生在找寻问题的答案中, 在对各种投资理财方式的比较中, 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两堂课采取了风格迥异的教学方法, 对我的教学思路很有启发。听完课后, 我再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 对教案进行了修改, 实施效果非常好。从教学实践总结来看, 同课异构给我们展现了不同的教学策略、迥异的教学风格和多维的思考角度, 让教师们在交流中发挥集体的智慧, 解决个体所有遇到的问题。这是对他人教学经验的批判、继承和吸收, 充分展现了教师间的合作, 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课异构大大提升了教师个性备课的积极性, 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在反思中体现个性化

完整到位的备课不仅仅是课前的精心打磨, 也包括教师在完成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将教学过程中的启发、疑惑以及教学中的得与失记录下来。比如, 有无发现新的教学规律, 有无创新教学方法, 知识点的讲解有无到位, 对学生的启迪和训练是否得当……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 以后的教学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达到无憾境界。

比如, 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课的备课教案中, 我设计了一个案例和四条巩固检测来让学生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从实施效果来看, 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掌握这两个知识点的区分。课后我及时反思, 重新调整教学设计, 增加了案例和巩固检测的题量, 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 在第二次教学过程中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集体备课中, 我总是提醒同组教师要加大对这个知识点的突破力度, 效果甚好。可见,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篇9:读《指南》、用《指南》后的思考

《指南》是以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6岁各个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让孩子度过快乐而又有意义的童年。

《指南》根据幼儿的特点提出了很多更细致的方面。如: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它真是我们幼儿教师在实施保教活动中的一盏明灯。

读《指南》,用《指南》,让我最受益的是每个领域里的那些教育建议。

如,大班社会领域有如下建议:“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与坏,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不要因为做不好或做得慢,老师或家长就包办代替而剥夺幼儿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

大班是挑战老师智力和能力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发展达到了成人的90%以上,所以,很多大班孩子敢想、敢做,还敢闯。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要求,我们要倾听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发展,孩子们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孩子们能想的就让他们自己想,面对这群孩子,我们这些带班老师只能做合作者、引导者;只有倾听孩子,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我们带班老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不要遏制孩子想法和做法,不要辛辛苦苦剥夺孩子发展的权利。

又如,健康领域有条教育建议: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本期我班有个幼儿叫谭喻元(化名),是个乖乖的小女孩。开学初,她好乖好听话,可是过了几天,她再入园后,在老师晨检活动时,她总是哭闹不止,情绪很不安定。我耐心地安抚她,问她,她哭闹着嘴里不停地说:“我不吃饭,我不吃饭……”我觉得很奇怪,幼儿园午餐时间还有几个小时,她怎么老是闹着不吃饭?难道是我们幼儿园饭菜不合她的口味,还是她身体近段时间不舒服?我正在找原因时,她爷爷和我沟通了:“老师,请你给谭喻元的饭菜少弄点,她吃不完,她说老师又不准剩饭菜,也不准倒饭菜,她很怕,很怕到吃饭的时间。”我听家长说完,自己傻傻地“啊!”了一声……回想自己在前几天,常常在午餐时间大声嚷,大声催:小朋友,快点吃饭啊,不许剩饭菜,不准倒饭菜。原来造成孩子哭闹不止的元凶还是我这个老师,在午餐时间这样大声嚷,大声催,让孩子午餐时间情绪很不安定,很不愉快,我没有接纳孩子们的个体差异,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了,没有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所以,让斯文胆小的谭喻元不肯吃饭,哭闹不停。吃饭时应鼓励孩子养成慢嚼细咽的好习惯,催孩子吃饭,不准孩子剩饭也是违反保育规律的。

语言领域的第一点倾听与表达(听与说)的教育建议: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在“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这点上,我是做得比较好的,我常常和孩子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经常为幼儿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如来园时和他们交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在户外活动中,问孩子们今天玩了什么?喜欢玩什么?有什么特别跟大家分享一下。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更是鼓励大家积极发言。有时候看圖说话时,请几个孩子说了后,不断鼓励其他孩子,能不能说得更完整,更好听呢?让孩子大胆说话,不管说得如何,总是给予孩子欣赏和肯定,孩子们一次比一次说得好,一次比一次大胆自信。但在培养幼儿倾听习惯上,我做得较差。孩子好的倾听习惯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要培养幼儿倾听能力和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力。在活动中,尽量选择颜色鲜艳,对比明显,富于变化的物体,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从感兴趣的形式入手。教师还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言,能结合情景使用丰富语言,必要时伴有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以便幼儿理解。特别在讲故事时,注意语言、语调,再配上丰富的表情,尽量地把人物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孩子一下就能理解。

总之,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必须学好《指南》,用好《指南》,要让《指南》精神入脑入心。我相信有了《指南》的引领,我将坚定不移地倾听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

上一篇:工业设计导论下一篇:丁大寺小学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