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指南心得体会

2024-04-12

学指南心得体会(共11篇)

篇1:学指南心得体会

这两天学习了教育部刚刚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觉得颇有体会。该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对于幼儿的教育提出了具体而细化的要求,并且对于每个方面三个年龄阶段也提供了具体的目标指引,家长读后,可以非常准确地知道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各大领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采取怎样的教育可以促进目标的达成。例如:“健康”领域中,有“动作发展”这一内容,列举了三个发展目标,分别是“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且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在“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这一目标下,又详细地例举了5-6岁这个年龄阶段“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20秒左右”、“能快跑25米左右”等内容,帮助家长明确自己的孩子是否达到发展目标,我自己在看每个目标的时候,都细心地用笔在旁边进行批注,有的孩子能全部做到,我就批上“合标”;有的部分能做到,我就注上“部分合标”。全部读完,孩子各领域的发展情况,就非常清晰地有一个轮廓了。孩子的优势在哪里?孩子的不足有哪些?通过阅读,家长心中的方向感愈加明晰,今后教育的着力点也就更加准确了。我认为,这比盲目地让孩子学这个、练那个,更有针对性,更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爱孩子,就不能揠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实则错误的事情;爱孩子,就要知道孩子现在在哪里,将来要到哪里,怎样帮助孩子一步步到达那里,而所有这些,《指南》都能给家长非常有效的指导。

作为大班孩子家长,孩子目前正处于5-6岁这个年龄阶段,我认为家庭教育方面更应该从父母自身做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幼儿很多学龄前常规的教育与家庭模式、生活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幼儿很多行为习惯的最初形成都是从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开始的,所以父母在这些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指南》中的社会方面提出的“目标4 关心尊重他人”中的教育建议方面,要求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如: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礼貌地对待老年人,如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这其实是对家长的要求,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又看到多少孩子能够主动做到这几点,说明我们家长本身在这些方面做的也是远远不够的。

由此可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老师。父母是否是称职的老师,很大程度上要看父母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是如何尽到责任的。那些眼里只有成绩,出了问题就往老师身上推的家长,实在是不称职的家长。关于如何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指南》用朴实的语言,给父母指导与启示: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那么父母就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要求孩子诚实守信,父母首先要诚实守信等等。我常常想,家长总是要求孩子这样做得好,那样要得第一,要孩子成为自己夸耀的资本;但却很少想想,自己是否是个优秀的父母,自己是否是孩子的骄傲。父母先给孩子做好榜样,是不是才更有资格要求孩子做得更好,这值得所有的父母深思。

其次,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很多家长在幼儿园时期就过早地将孩子的教育与小学衔接,提前学,提前练,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过于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孩子品德、个性、健康、习惯等方面的培养。有人说,孩子的成长是场马拉松,是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得晚一些,并不能影响整体的进程,因为长跑拼得是能力,拼得是耐力,只有短跑才拼在起跑线上。相对于孩子长长的一生而言,幼儿园的教育,更是一个奠基工程,地基要挖得深,面要铺得广,地面要夯得扎实,将来方可树起高楼大厦。因此,每个领域都重要,每个方面都要培养。

第三,父母要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南》中各个领域的目标,其培养途径都不能离开生活,我们不能期望孩子背下各种规则,然后自觉去做。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孩子通过体验、参与、操作,加深印象,形成感知。因此多带孩子活动,多带孩子体验,多陪伴孩子,是我们必须去努力实践的。

篇2:学指南心得体会

孩子在经历的中班的暑假,感觉自理能力强了很多,我们家长也利用暑期对孩子进行了简单的学习知识教育,比如:简单的数学加减法、认字、以及一些必备的生活常识认知。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味的“为了学习而学习”。

我认为在幼小衔接上应该做到三个方面:

1、学习生活方面,幼儿园主要以做游戏,培养孩子的兴趣以及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为主,可是到了小学就多了一些条条框框、规章制度,而且小学注重的学习知识的灌输,而且也没有了午睡时间。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就对现在的小学生活失去了兴趣。

2、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及沟通,在幼儿园的时候,小伙伴的都是一起做游戏、画画、午睡,而到了小学,孩子们上课的时间就占了绝大部分,上课的时间不许说话、开小差。下课的时间都在忙碌着准备下节课的用品及日常行为。完全的沟通就少之又少了。

篇3:学指南心得体会

一、以学习促积淀

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是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与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能帮助教师比较系统全面地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 律和内涵。因此让老师了解《指南》, 走进《指南》, 是我们贯彻落实《指南》的重要工作。

1.提供教师学习《指南》的物质保证。

我们为每位教师购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让《指南》成为教师的口袋书。当发现教师在学习《指南》中有问题有困惑时, 幼儿园又为每位教师购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本, 使它成为教师理解《指南》的工具书。同时, 我们订阅了《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和《幼儿教育》等一些幼教前沿的杂志, 让老师们在学习《指南》的过程中丰富视角, 拓宽视野, 获得更深的启发和更多的帮助。

2.提倡教师多种形式 学习《指南》, 掌握学前教 育的理念和内涵。

(1) 分别以教师自主学习和园本教研培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进行了《指南》的理论学习。教师每月自学一篇关于《指南》的文章, 并做好学习笔记。在实践中, 引导教师运用《指南》的理念进行班级管理和幼儿生活的组织。在园本培训中 组织全园教师进行《指南》的专项培训。

(2) 聆听专家讲座, 领悟《指南》精神。积极参加市区学习, 并做好二级培训, 做到人人学《指南》。通过专家的引领, 加深教师对《指南》的理解。我园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 在全园参加市级《指南》培训后, 分别开展了园级的二级培训, 同时将专家讲座的PPT发到群共享中, 让教师在学习后, 能根据个人所需继续学习, 自行消化。

(3) 考研相结合, 内化《指南》精神。园内组织全员进行三次关于《指南》不同内容和深度的理论测试, 了解教师学习的程度, 了解教师在学习《指南》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 便于及时调整幼儿园学习《指南》的形式与策略, 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更好地学习《指南》、运用《指南》。

3.引领家长学习《指南》, 了解幼儿发展的规律和特 点, 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我们给每一个家庭赠送了《学习指南, 科学育儿》的读本, 使家长了解孩子在每个年龄段的基本发展规律, 使家长能够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避免追捧“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在家长学习的过程中, 注意引导家长进行学习反思和感悟, 我们面向家长征集了学习《指南》的征文, 全园300个家庭, 上交160多篇学习《指南》的心得, 数量居全区首位。

二、以教研促悟化

我园在不断学习《指南》的过程中, 将《指南》的精髓和实际教育活动相结合, 大胆地调整了作息时间和教育活动的数量, 以保证幼儿自主游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将原先的两节集中教育活动调整成为一节, 把自主区域活动与早餐后的时间相结合。以往的区域活动是幼儿茶余饭后的调剂品, 现在能保证每个幼儿至少在区域中活动30分钟以上。广泛立体地加大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互动交往,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在区域中自主地学习和游戏。

减少集中教育活动, 开展游戏活动对教师的挑战更大, 需要不断通过园本教研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我们开展了活动区域创设的研展评活动, “语言”领域的活动观摩及诊评活动, 主题墙展示活动, “结构游戏中幼儿良好学习品质”活动等。主要是希望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观察, 来分析自己在幼儿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上的教育行为与策略。

通过园本教研, 我们不断地让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来学习《指南》、运用《指南》, 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提升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三、以课题促发展

实验幼儿园以“习惯培养”为工作重点, 希望通过自身努力, 助力幼儿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尤其是最近, 家庭、社会、教育一线工作者、政策制定者都越来越重视儿童的学习品质, 认为学习品质是儿童社会性、情绪、认知发展及其交互作用的核心。因此, 我们初始阶段将《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确定为我们的研究方向。后来又结合幼儿园的实际进行分析、论证, 决定以游戏入手, 贯彻《指南》, 以科研促教研, 最终确立《结构游戏中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养成的策略研究》的课题。

本项课题研究, 很多内容倾向于跟踪教师和幼儿的行为观察。幼儿园为班级配备了相机、录像机这样的电子设备, 保证观察工作不流于形式。资料室中配备科研工作的书籍、结构游戏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各类书籍杂志等, 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对于结构游戏的开展, 幼儿园内创建了建构室、社会体验区和班级的结构游戏区, 满足幼儿和教师对游戏的空间需求。在玩具材料的投入方面, 根据不同年龄段提供不同材质、不同规格、不同难度的结构材料。尽量使其丰富多彩, 满足幼儿操作材料的需求, 让材料发挥相应的教育价值。

在课题的研究初期, 我们优选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资料, 整理成集, 便于教师学习。明确学习品质, 为课题的开展奠定了研究基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学习课题中的基本概念、研究目标, 使教师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采取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实践与座谈相结合等多样的方式, 重点研究相关策略。我们开展了结构游戏观摩活动, 统计了班级建构活动区中活动材料的种类与数量, 让教师每个月撰写两篇关于结构游戏的教育案例, 学习观察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我们指导教师通过拍照与视频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 让教师在结构游戏中对幼儿的学习品质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记录。依据观察结果, 幼儿园组织教师在各个领域中, 注重强化幼儿个体在“学习品质”弱势方面的培养。与此同时, 与幼儿的家长达成共识, 令“品质培养”延展至家庭。教师每月针对每名幼儿建立“学习品质培养”观察记录表, 整合幼儿的共性问题, 每月撰写一篇教育案例。后期, 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的专项测查, 总结提炼有效的观察品质培养策略。

在贯彻指南的过程中, 我们会不断学习, 不断思考, 逐步形成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的团队发展态势。

教育名言

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 这是真的, 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 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篇4:学指南心得体会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

前言

本文首先概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接着论述了教师如何引导家长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最后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家庭教育实践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

记者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制定的背景和意义问题采访了教育部学前教育的相关专家,教育部学前教育负责人明确表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教育及家庭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指明方向,同时也能有效地改变家庭教育的理念,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有利于改善家长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不仅仅只盲目追求知识“量”的积累,同时,也使其更加重视“质”的增长,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因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不仅关系着儿童自身的成长,同时,对于我国的家庭教育的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师如何引导家长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

1.加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宣传力度

切实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思想、加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宣传力度是引导家长认识、学习并贯彻《指南》精神的重要方法。首先,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地利用幼儿园的相关职能,提高《指南》在家长中间的“知名度”,使家长充分认识《指南》的作用,并了解其的相关内容,从而以《指南》为依据,充分发挥其对于幼儿成长的作用。例如,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的形式来宣传《指南》精神,并组织专业性较强的教师进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用和内容方面的讲解,从而使家长认识到《指南》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走访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并在《指南》中寻找可以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供家长参考,从而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充分发挥其学前教育的指导作用。

2.积极举办家长开放活动

加强家长开放活动的举办力度是教师引导家长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另一重要办法。学校可以每个月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活动,并引导家长利用《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对包括集体教育在内的各项幼儿园生活进行观察,从而使观察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产生影响,使其更容易接受《指南》,并最终应用《指南》中的相关内容来展开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3.充分发挥家委会中积极成员的桥梁作用

作为监督幼儿园教学与管理的自发性组织,家庭委员会不仅可以对孩子们的受教育情况进行相应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通过加大对家委会内具有先进思想的成员进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方面的宣传,使其了解《指南》对学前教育的指导作用,从而通过数名思想先进的家委会成员,使《指南》的精神被广泛地传播开来,进而在家长中形成一种连锁效应,最终达到引导家长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的。

4.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

幼儿教育是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明确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使幼儿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经验和知识,为此作为基础教育一部分的幼儿教育课程正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走向动态、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自主化的特点,那么《指南》在深入家庭教育的进程中同样也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课堂的熏染,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家园亲子活动或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实践活动等形式,激发教师、家长有机会在大自然、大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以生活领域、自然领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为主要切入点,深入观察、了解幼儿在社会环境中的发展状态,所存在的问题,不断从《指南》中寻求尚未知晓的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的发现性学习,让家长真正的成为落实《指南》精神的发现者、参与者、实践者。

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家庭教育实践的关系

通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大力宣传,引起家长对育儿方法的深思,家长在认真学习《指南》后,把《指南》的精神付诸实践,而且很多家长也取得了实效。例如,优优的学习及自理能力都特别强,但人际交往能力较弱,身边没有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优优喜欢讲故事,但在其他小朋友不感兴趣时,就常常说其他小朋友傻甚至冲撞他人。优优的妈妈知道后,与教师一起分析原因并依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的建议:‘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如,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可以相互学习。’给孩子对症下药,引导优优了解别人的长处,并使其认识到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应该取长补短,尊重理解他人,才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优优懂得这个道理以后,开始逐渐接受小朋友们的不同想法,也愿意尝试参与到小朋友们的游戏之中。再如,文文的家长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这一点后,就认识到虽然要重视学前知识方面的教育,但与文化知识相比,对孩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文文的家长就积极引导文文学习画画,在孩子的创作过程中不再做过多的干涉,也不再以以往的“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并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将文文的作品贴在墙上以供观赏,极大地激发了文文的画画热情,使文文的画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四、总结

本文以儿童的学前教育为讨论对象,通过对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从而对教师引导家长学习《指南》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可见,未来加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力度对于促进儿童健康、茁壮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基于实证视角的幼儿教育本质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全海英.体育活动发展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篇5:学指南心得体会

学习习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肩上的责任行动的指南

4月25日下午,曹庙镇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了总书记到金寨视察的新闻报道;5月9日下午,镇党委扩大会议再次集中学习了习总书记视察安徽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通过学习,深感习总书记视察安徽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指向明确、意义深远,对我们做好基层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是当前做好扶贫攻坚、“两学一做”、干部作风、廉洁自律、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通过深入学习,深感自己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肩上担负的责任,重担千钧,使命光荣!我将按照总书记视察安徽的重要指示,团结带领曹庙镇广大干群,和衷共济,真抓实干,尽快实现富民强镇的宏伟目标。

一、领会精神,明确职责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多次出现的关键词是:“发展(扶贫)”、“改革”、“创新”、“学习”、“稳定”,强调的是要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要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破旧立新,全面开创发展新局面。读后令人心潮澎湃,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油然而生。我将和曹庙镇的广大党员一起,继续深入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并结合镇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及权利责任清单,弘扬爱岗敬业新风,激发镇村干部创业斗志,让全镇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

二、改革创新,补齐短板

习总书记说,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根本要激发动力,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他又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本人调到曹庙镇工作两个月来,针对镇内工作实际,自己首先从完善制度建设入手。抓上下班签到、签退制度,力促干部在岗在位在状态。抓镇村两级每周工作例会制度,工作井然有序,忙而不乱。抓学习制度,各党支部每月中旬集中学习一次,“两学一做”活动期间,各党支部每周集中学习一次,每月下旬,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一次,力争工作学习两促进。抓财务审批制度,改过去分散审批为理财小组集体审批,三公支出更加公正透明。抓各项工作的奖惩制度,奖先惩后,比学赶超,弘扬干事创业的正气。其次是狠抓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对镇干分工分管及包村驻点进行了调整,力争人岗相适,最大可能发挥广大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年初对12个村的考核,依法依纪调整村支部书记7人,调整村主任8人,村班子更具活力,社会反响较好。这些镇内的改革创新,符合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个人坚信,一定会起到积极的效果,一定会改变曹庙镇的“短板”工作。

三、学做合一,再上台阶

习总书记指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今年党的建设的一件大事,各级党组织务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取得实效。要通过这样的学习,融会贯通,做到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

5月3日,曹庙镇召开了“两学一做”动员大会,除了县委安排的规定动作外,我们结合镇情,精心安排了自选动作。一是在全镇共产党员中开展结对扶贫“两个一”活动,即:“一助一”、“一教一”。“一助一”即对那些生活富裕的党员,实行帮助贫困户购买一季(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或帮助困难家庭学生交一年学费;“一教一”即对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可以手把手教会一户贫困户一项(养殖、种植、编织、缝纫等)致富技术,实现全镇1600户,3864人如期脱贫。二是在全体镇村干部职工中持续开展“六提升一增强”活动。即提升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清廉、担当六种意识,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力争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发挥全镇1601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帮扶带头作用。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力促全镇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6:初中学段家庭教育指南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初中学段家庭教育指南,希望有所帮助!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父母或主要监护人(以下简称家长)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儿童孩子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自觉地、有意识地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家庭是子女成长的基石、发展的起点,对子女一生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建设以及家庭成员精神状态本身就是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无论是对提高全民素养、促进家庭幸福,还是对学校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

1、家庭教育以生活教育为基础

家庭教育是以血缘或抚养关系为基础的教育,其便利与可行之处就在于教育发生在家庭生活中。因此,家庭教育要以生活教育为基础,围绕家庭建设和家庭生活展开,在生活中创设尊重、平等的教育环境,捕捉教育契机,教育子女遵守生活规则,尊重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2、家庭教育以人格培养和道德养成为核心

人格培养和道德养成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既包括生活态度、生活习惯的培养,也包括为人处世、自我约束的道德养成,更是生活意识、生命价值的传递与继承。因此,家庭教育应引导子女积极参与社会生活,遵纪守法,履行公民职责;通过家庭教育帮助子女了解家庭及当地生活风俗习惯,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核心价值观,成为有素养的合格公民。

3、家庭教育以促进家庭成员全面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般而言,父母是子女的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承担主要教育职责,其自身全面健康发展是教育的基础。由于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重点,需要父母理解儿童孩子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其成长发展规律,在恰当的时机以合适的方式开展基于生活实践的教育。在此过程中,包括子女在内的全体家庭成员需要共同成长,在家庭生活中成就和愉悦全体家庭成员,实现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12~15岁孩子家庭教育指导

12~15岁的孩子大致处于初中学段,对应初中生的家庭教育指导。

(一)12~15岁孩子身心发展特点

12~15岁的孩子正处于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即青春期或少年期。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其各项身体指标已接近于成人,尤其是性激素分泌迅速增加,随着性萌发与成熟,出现了第二性征。除了身体上的巨大变化,此阶段孩子的心理变化也非常显著。认知发展方面,他们不仅能够把握眼前的事物,还能够通过想象设想和预测可能发生的事件,尽管存在偏激和不成熟,但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见解。

此阶段孩子在与异性同伴相处中,开始有了新的体验并感受到神秘的骚动,这使他们既好奇、渴望,又迷惑、害怕;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的自尊心与人格独立也随之明显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及个人问题认识较肤浅,因而他们对自我评价、对他人评价常常是不成熟的;在情绪方面具有高度的兴奋性、激动性、紧张性及冲动性,情绪情感体验不平衡,往往出现矛盾的状态,自我体验也是动荡而不稳定的。此阶段孩子学习能力分化明显,学习成绩波动较大;学习成绩与学习体验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及学校适应,学业不良将会导致厌学、逃学、自暴自弃等一系列内化与外化行为问题。

(二)12~15岁孩子家庭教育重点

根据这一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家庭教育的重点应为:

第一,加强生命教育,主要针对孩子身体的变化、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两性交往带来的新情况开展教育。

第二,强化生活教育,在行为习惯、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学习方法、职业发展等方面加强指导。

第三,注重品德培育,积极开展自我意识、责任意识、社会适应性、价值观、规则与法律方面的教育。

(三)12~15岁孩子家庭教育指导要点

1.生命教育

(1)帮助孩子了解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家长帮助孩子了解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引导孩子认识、适应及接纳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2)加强对孩子的性道德观念教育

家长注意控制家庭的不良性刺激,加强对孩子的性道德观念教育,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两性交往原则和方法策略。

2.生活教育

(1)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着装习惯和正确的消费观念,逐步形成积极参与劳动和为他人着想的思想意识。

(2)帮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家长在与孩子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时间计划,并逐步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过渡。帮助孩子按计划安排学习活动,合理控制上网时间。

(3)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家长学会情绪管理,给孩子做情绪管理的.榜样;教会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掌握科学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有效管控自己的情绪。

(4)引导孩子有效应对学习问题

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应试心理;正确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弥补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合适的时机与孩子共同规划学业生涯,帮助孩子认知并做好初步职业规划,鼓励孩子探索自主选择生活目标或树立职业理想。

(5)帮助孩子学会应对挫折

家长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面对挫折,树立应对挫折的榜样,学习应对挫折的办法,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3.品德教育

(1)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

家长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针对青春期出现的情绪戏剧化、叛逆极端化、自我意识高涨、要求独立等心理特点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学会客观地评价自我,积极地提升自我。

(2)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家长引导孩子除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对家庭的事情担负一定的责任外,还需要承担必要的学校和社会责任,让他们学会关心同学,尊重老师,学会关心、保护学校和社会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公益事业。

(3)指导孩子学会感恩

家长把孩子的感恩教育融入到家庭生活里,体现在具体行为中,引导他们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4)指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家长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相处,掌握与他们沟通的技巧,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对家庭的积极认同;指导孩子学会同伴交往,积极发展同伴友谊;指导孩子学会处理师生关系,以积极的方式获得老师的关注和认可;指导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更多机会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5)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家长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因此家长自身要端正对生活和生命的认识,避免在子女面前抱怨生活或与社会对抗甚至敌视社会或他人,防止孩子形成反社会人格。

(6)引导孩子建立规则与法律意识

篇7:中考体育前科学心理辅导指南

本世纪中叶,被人们称为“三论”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相继问世,这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七十年代以来,“三论”的发展趋于统一,不少学者认为它们已综合为具有一般方法论意义的统一学科,称这为横断学科,或系统科学方法论。这一学科出现,为解决因素、动态系统、复杂系统的控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简单地说,在一个因素众多的大系统的发展变化中,要综合治理,全面考虑,使其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中。若要是只重视某一些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忽视另一些因素,这就会使整个系统的发展失去平衡,也就是不能只重视局部利益忽视整体利益。为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对整个运动训练的发展情况进行监测控制,一般是利用信息反馈的方法来进行。按照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的话说就是“把系统的过去演绎再插进它里面去以控制这个系统的方法”。

1.赛前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体育运动成绩大致受体能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状态三部分因素的制约,赛前在不同的项目活动中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在田径竞赛中,运动员竞技力的发挥和取得优异成绩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如临场时的身体状况,技术战术的运用和发挥,适应和抗干扰能力强弱以及教练员指导是否得当等等,其中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竞技力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所谓运动员心理训练是指对运动员在心理方面有目的的进行定向训练的过程。即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运动训练和争取优异比赛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练习过程。

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实践证明,运动训练和竞赛在对人的机体施加生理负荷的同时,也施加了心理负荷,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竞赛中,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因而,心理训练已成为提高训练水平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突破口,是充分发挥身体能力和技战术能力的保证。

2.田径运动中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情绪兴奋的反应被称之为运动竞赛者求胜心切,而冷漠却是怯场的表现。轻微的对运动者参与者进行运动是有利的。其余的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技术发挥。各种反应,无论求胜心切或怯场,都会使心理上和器官上出现伴随的征兆。

埃布兰(1973)指出“竞赛参与者面对比赛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含有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而这些反应又是相互制约的”。紧张情绪是一个人以消极的思维方式对环境做出反应时唤醒水平发生变化的结果,同时紧张情绪还将造成不能正确理解刺激,产生不适当的动作反应。但是,根据首先发生的是消极的思维,还是唤醒水平上的变化.可以把紧张情绪分为两大类:生理上的紧张和心理上的紧张。田径竞赛是以个人为主的,竞争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能够发挥最佳体力和最大意志力,竭尽全力为创造最好成绩而竞争。

在比赛中不象球类项目那样可以接受场外指导,而是完全靠自己进行判断和作出决定,需要估计目标的方位、距离或高度,需要准确明晰的观测空间的大小、方位和距离,从而调整自己的动作、矫正错误的姿势。同时,还应具备借以判断动作的速度、周期性动作的时距和到达终点的时间,从而调整动作的强度和速度。同时,田径运动主要是在室外举行,它是用计量工具(秒、米)依照客观数据来衡量比赛胜负和成绩的,它既不象体操、跳水等项目是由裁判员依照规则进行主观判断。由于田径成绩较为客观、准确,所以稍有失误就会对比赛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3.赛前情绪和意志准备

赛前教练员必须认真检查和鉴定运动员的准备情况,由于运动的条件变化、运动量的大小、运动活动的结果和运动员当时的生理情况及对运动意义的认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及复杂的情绪变化。而情绪的变化又影响着运动的效果。赛前心理训练可使运动员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自己的优势所在,对正确估计比赛形势和自身技术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心理调整,使 自己对比赛作出切合实际的估计,把比赛计划方案建立在可靠的实力基础上。对未能在临赛前达到最佳状态即最适于比赛要求的心理素质的运动员,要采取心理激发手段,使其达到应有的水平,目的在于消除田径运动员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在田径运动中为了克服疲劳、胆怯和其它不良的情绪反应,坚持紧张用力的动作或比赛,以及动员一切力量应付运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都必须有坚强的意志。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迈佳步中短跑计时系统进入校园,现代运动竞赛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运动竞赛成绩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和心理素质三个主要因素,其中身体素质是基础,运动技术是条件,而心理素质是两者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从某种意义讲,运动员临场心理状态,对比赛的成败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应把心理训练作为田径运动中重要的训练内容贯穿在整个训练体系之中,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进行身体训练、心理训练、技战术训练,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比赛中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

篇8:学指南心得体会

近日, 由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和南京重大路桥建设指挥部、东南大学、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科研项目《悬臂施工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力学性能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鉴定, 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关键部位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课题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试验、现场检测等手段, 对悬臂施工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扭转和畸变等空间力学性能、关键部位受力特性、施工关键技术等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研究成果已在南京第四长江大桥等工程建设中得到成功应用, 同时申报国家专利4项、公开发表论文15篇 (其中EI收录8篇) 、培养研究生7名、编写专著1本, 并编写了我国首部《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桥悬臂施工技术指南》, 将为同类桥型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篇9:学指南心得体会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68-01

通过聆听名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让我更了解幼儿的心声,园长说:“不管是上小学、初中、高中,他们的基础都是从幼儿园开始的,所以培养幼儿的常规很重要。让我回想到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实施方法,通过对比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以往我们会结合《纲要》中的容进行教育教学,但是由于我们对每个年龄段的幼儿知识技能发展没有深入的了解,总是寻找不到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各个领域教学设计中目标的定位更是尤显困难,所以在本次讲座中范老师详细的介绍了《指南》中每个领域的细分目标和内容,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表现进行相关的举例说明,她在解读《指南》中还融入了自己的相关经验和独特见解,让我对3-6岁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有了全新的认知!

《指南》中针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大致相同,但在言语或数字上的界定却更加规范了,例如在动作发展中就有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表面上看是一些不同的数字,但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不就是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吗?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制定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把我们的“未来之星”打造好,让他们更加闪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们的常规教育中得到了更好地体现,比如,让孩子们学会自己上厕所、按正确的方法洗手、自己端饭菜、会收拾各个区域的玩具等等,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要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 “利用传统节日让幼儿共同参与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如“亲近五一”我们就带领有看望其他学校的老师,慰问武警官兵,为他们送上自己亲手做的一杯果汁,“重阳节”我们带领幼儿去看望福利院的爷爷奶奶,为他们送上牛奶,衣物以及自己做的手工作品,“注意语言的文明,为幼儿做出更好的表现”等等,这些建议每一个都很具体,更具有实效性,而且还关注到各个方面的细节,每一条都是我们在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而且可操作性非常的强。

与《纲要》相比较,《指南》更加具体、细化,更有指向作用。《指南》不仅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横向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展开。而且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三个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些什么、能做些什么,以及能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预期目标。这样细致地纵向深入,让我们在幼儿战线上的老师在实施各领域教学时,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依据。

在《指南》领域的划分中,并没有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的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社会性交往、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比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孩子的发现表示赞赏和肯定”、“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等,《指南》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指南》还关注幼儿学习的可发展性。假如我们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忽略了孩子的自控力、关爱他人、乐群于人、积极乐观、独立自理、兴趣好奇心、积极认知风格、积极学习态度和谨慎行为风格等持续发展品格的培养。那么这种幼儿教育就好有缺陷的。作为老师,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允许孩子存在这种差异,耐心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我们要努力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学会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真正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小主人。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我坚信有了《指南》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就有了努力的目标。

篇10:学指南心得体会

201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招标课题指南

1.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推进路径研究

2.以课程和教材改革推进立德树人的研究

3.人力资源强国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践路径研究

4.“人民满意的教育”内涵及测评研究

5.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与总体框架研究

6.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与测评研究

7.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8.职业教育推进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实践研究

9.以生为本的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篇11:学指南心得体会

课题指南说明:本课题依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纲要》,围绕当前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心工作,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为主旨,研究当前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破解当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前沿问题,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注重学科体系、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创新,强调实证数据,着力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和使用效益。

国家重点课题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此类课题事关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问题,鼓励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协同攻关。申报者应有承担省部级课题的经验,充分了解已有研究成果,研究团队优势互补,研究方法适切,研究技术先进,研究成果要出版30万字左右的专著,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上发表3篇以上的学术论文,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他课题采用匿名评审方式,此类课题围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主题,探索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类型教育的思路理念、标准条件、体制机制、实践模式和经验案例,研究带有普遍意义的特殊问题,突出“小、精、实、新”特点,深化、细化、量化,研究成果要公开发表和产生实际效用。

———————————————————————————

一、国家重点招标课题(10项)

1.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

2.区域内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

3.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机制研究

4.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变迁研究

5.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

6.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

7.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

8.高等教育发展性评价研究

9.创设“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教学制度研究

10.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二、一般课题

(一)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

1.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中国经验”研究

2.教育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3.现代教育思潮和教育流派研究

4.现代教育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

5.现代教育的民生意义研究

6.现代师生关系研究

7.教育家办学的长效机制研究

8.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研究

9.影响中国教育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研究

(二)教育发展战略

10.建设教育强国(省、市、县)的战略研究

11.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研究

12.国家和区域性发展战略中的教育要素研究

13.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发展有效模式研究

14.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15.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发展战略研究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

16.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状况调查研究

17.农民工子女初中后阶段教育政策研究

18.学生事务分类管理研究

19.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研究

20.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

21.边境国门学校现状调查研究

22.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

23.学校和班级适度规模效益研究

24.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25.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向研究

26.分省高考招生改革方案特点比较研究

27.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研究

28.国家学力评价研究

29.校长和教师能力标准研究

30.区域教育满意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31.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研究

32.大众传媒反映的教育舆情研究

33.教育科研的社会服务研究

(四)基础教育

34.各学段的有机衔接研究

35.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科教学思想创新研究

36.新课程改革对师生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

37.教师发展对转变教师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

38.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

39.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研究

40.薄弱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实践模式研究

41.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办学模式研究

42.城乡学生学业成绩差异调查研究

43.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调查研究

44.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与发展研究

45.特殊儿童学习质量状况调查

46.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学习模式改革实践的系统评估

(五)高等教育

47.高考制度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影响研究

48.西部高校重点建设和发展研究

49.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培育研究

50.大学考试、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有效性研究

51.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52.高校科研成果绩效评价制度研究

53.高校创新性科研团队行为模式特征分析

54.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研究

55.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6.国际性金融危机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研究

57.贯穿教育全过程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研究

(六)职业教育

58.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

59.农村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保障研究

60.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研究

61.涉农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模式研究

62.职业教育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改革研究

63.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质量标准与评价研究

64.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研究

65.学生职业性向测试分析

66.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67.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研究

68.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69.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研究

(七)德育

70.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

71.增强学生积极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

72.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研究

73.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

74.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75.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76.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建设研究

77.公益型校外学生活动场所的使用效益评估

78.中小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状况调查

(八)教育心理

79.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

80.有效教学的心理学支持研究

81.教师胜任力研究

82.教师心理素养标准和心理干预技能研究

83.超常儿童潜能开发研究

84.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心理救助研究

85.校园暴力预防和应急机制研究

86.影响教学改革的重要心理学成果研究

(九)体育卫生艺术教育

87.学生体育成绩考核标准研究

88.“阳光体育运动”实时监控和实效性评价

89.普通学校和体育专门学校的教体结合经验研究

90.体育教师基本技术技能标准研究

91.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归责研究

92.学生身体健康管理研究

93.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发展研究

94.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健康素质标准研究

95.学校健康教育实施模式研究

96.学生营养配餐研究

97.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医学干预研究

98.学校艺术教育有效模式研究

(十)教育技术与传播

99.数字化教学方式变革研究

100.校长和教师信息化素养研究

101.网络教学研究有效模式研究

102.网络环境下知识教学模式和学生在线学习模式研究 103.信息教育有效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案例分析

104.数字化教学的公共服务模式、运营机制与监管体系研究 105.学校教学技术装备使用效益的系统评估

(十一)成人与社会教育

106.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107.成人适宜学习方式研究

108.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109.成人教育院校转型发展研究

110.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经营模式研究

111.推进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典型案例研究

112.社会家教市场现状调查研究

113.教育文化产业调查研究

114.教育社团组织研究

(十二)民族教育

115.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研究

116.加快民族中等教育发展研究

117.民族院校建设和发展研究

118.民族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19.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十三)国际与比较教育

120.世界主要国家近期教育发展规划研究

121.国际区域性教育一体化发展趋势研究

122.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经验研究

123.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效益研究

124.国外高校社会捐赠制度研究

125.教育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和共享机制研究 126.国际教育统计指标与中国教育统计衔接研究

上一篇:太傻留学案例:自考生成功申请春季转学下一篇:摊位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