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意外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2024-04-19

病人意外突发事件报告制度(通用10篇)

篇1:病人意外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病人意外、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一、总 则

(一)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突发公共卫生的应急反应和救护处理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特制订本预案。

(二)防治突发事件的原则: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管理、科学防治的原则,建立起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机制。

二、组织领导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与职责:

1、领导小组:

组 长:张鹤

副组长:邵志敏 王蓉生 鲁美丽

成 员:鄢志红

苏长三

罗红雨

梅建林

邓选民

曾岚

江彩虹

2、职 责:

负责全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统一协调和指挥,决定实施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主要负责做好突发事件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组织展开突发事件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诊断和救治病人,控制传染源,落实医务人员防范措施及医院内部防交叉感染措施;组织开展业务技术指导工作;进行突发事件的通报与信息发布等工作。

2、职 责:

在领导小组领导下,依法组织协调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负责抓好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方针、改革和措施,组建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承办救治、反恐、中毒、放射及事故等重大安全事件中涉及公共卫生问题的组织协调工作,对突发重大人员伤亡事件组织紧急医疗救护工作。

(三)市卫生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业组

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发展势态所可能导致结果,成立相应应急反应专业处理机制,力求做到反应迅速、统一协调、措施果断、处置有效、成效显著的专业防治队伍。下设若干专业组:

1、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组

2、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理组

3、职业中毒事故、放射事故应急处理组

4、血吸虫病情应急处理组

5、消毒杀虫应急处理组

6、卫生检验检测应急处理组

7、医疗救护应急处理组

下设各专业小分队

(1)专家指导会诊小分队

(2)现场应急救护小分队

(3)传染病治疗小分队

(4)中毒治疗小分队

(5)公共灾害、意外伤害小分队

(6)职业病治疗小分队

(7)重症病人的救护组

8、卫生监督执法组

(四)卫生专业机构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确定传染病疫情监测点,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承担疫情的监测、报告与报警,及时掌握、分析、报告疫情动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判定疫情性质。负责疫情现场处置,控制和评价。做好疫点的卫生处理工作,推行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开展相关实验室检测工作。做好技术与物资储备,对有关人员开展预防控制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加强对市属医院、镇街中心卫生院的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指导。

2、医疗机构

市属医疗机构要成立突发事件救治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加强对急救站、感染科及呼吸道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职责,科学分工,合理协调,全面落实各项救治任务和预防措施,并认真做好接诊临床诊治、实验的检测、隔离消毒和疫情调查报告等工作。

其它医疗机构也要相应成立突发事件救治组织,加强对急救站、预检分诊点建设及传染病主诊医生培训是,加强相应救治设备和处置设备防护用品储备。同时进一步完善监测哨和报告点的信息网络建设,发挥监测哨和报名点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应有作用。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

可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引起的两大类;

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指洪灾、地震、干旱、风暴、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实区环境破坏、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损害或威胁的严重事件。

社会因素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指火灾、交通事故、化学毒物污染、生物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劳动安全事故、易感人群增加、传染源扩散等。

四、应急规范

(一)预防

1、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重点,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消除“四害”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2、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各种宣传工具及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科普知识和防病常识,增强人民的卫生保健意识,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继续巩固和完善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4、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5、建立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救助制度,并引导群众正确对待病人、病源携带者及密切接触者,不得歧视他们,并影响到他们正常生活与工作。

(二)监测

充分利用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及监测信息网络优势,发挥监测点的监测报告、信息网络的功能,开展对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可能发生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同时将认真做好市内外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资料收集,以便对数据库的资料进行汇总与分析,为积极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1、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敏锐性和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提高监测报告的质量,及时准确地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和分布特证,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报告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市卫生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和统一的举报电话。

电话号码:市疾控中心:85258166 卫监大队:96301

(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①责任报告单位

各医疗卫生单位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为责任报告单位。

②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及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3)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在2小时直接内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市卫监大队报告,某些突发事件或特别严重时应在1小时内报告;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或卫监大队大队长向卫生局分管局长报告,再由分管局长向卫生局局长报告。

必要时,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卫生局应在2小时内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局报告。

有必要时,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4)报告方式:

①电话直报:各镇街疾控站工作人员接到各级医务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赴奔现场,经初步核实,立即向市疾控中心疾控科或卫监大队业务科报告,并向单位领导报告。

②网络直报:建立或指定各疾控站或报告点、监测哨,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并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制度。

③报告卡规范使用:执行首诊负责制,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制度,主治医生应如实填写报告卡,做到认真严肃、字迹清淅、内容完整、及时准确,并及时向疾控站人员报告。

(5)报告内容:

1、首次报告未经调查确认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隐患的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和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2、内容要求:报告时间、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发病时间、发生过程、主要症状及后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当前拟采取的主要措施、报告单位或报告人。

(四)预警分级、判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发展势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一般、严重、特别严重。

1、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一次食物接人数30人以下,无死亡病例报告;乙丙两类传染病在一周内性病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在2倍以下;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下,未发现死亡;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10人以下,或轻中度放射损伤人数10人以上,50人以下,无死亡;市卫生局认定的其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30-100人之间,或者死亡1-4人,或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学校,或重要活动期间的;发生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发生输入性人禽流感病例;乙、丙两类传染病疫情波及范围广迅速,一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其它镇街;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服药出现死亡;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上或死亡1-4人;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轻、中度放射损伤人数在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下的;卫生局认定的其它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发生甲类传染病疫情的;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发生人禽流感续发病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同时涉及多个镇街,并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发生新发传染病或已消灭传染病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食物中毒超过100人以上或引起死亡在5人以上;卫生局认定的其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应急反应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反应

⑴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接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市卫生局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的确认,并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根据不同情况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分管局长发出指令启动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预案,并向局长报告;必要时由局长发布命令启动卫生系统应急预案,再由各分管局长发出指令,迅速启动卫生系统应急预案各分预案,并迅速组织医疗、疾控和卫生监查,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并按照规定由局长向市府办分管主任和分管领导报告,同时也向上一级卫生局报告。

⑵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接到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分管局长立即向局长报告,由局长统一指挥,启动卫生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立即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并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迅速组织相应的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和有关人员到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进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组织医疗救治,病人隔离、人员疏散,同时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和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扩散,现场分管局长及时向局长报告情况,并由局长向市政府办公室分管主任及分管领导报告,必要时向市政府提出成立市应急处理指挥部的建议或向上一级卫生主管部门提出技术支持和指导。

⑶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接到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卫生局立即启动卫生系统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并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向市政府提出成立全国应急处理指挥部的建议。在市应急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进一步组织和协调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全面落实组织和协调专业技术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和处理;指导和协调落实医疗救治和预防控制等措施;发布、通

报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六)控制

1、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或接到有关情况报告后,应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事发现场,按规定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尽快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和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等。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及时将处理意见报卫生局分管局长,并由分管局长向局长报告。

①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跟踪调查和传染病发病病人,必病情况,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调查,在初步完成调查,经核实确认后,立即向市疾控中心主任报告,按规定程序进一步采取措施。

②流调人员进行相关标本或样品的采样、技术分析、检验。

③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

2、现场消毒处理

3、病例隔离治疗

4、接触者的判定和医学观察

5、特殊场所的现场处理

6、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七)医疗救治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可疑对象或发病人员报告并立即将情况报告市卫生局,卫生局通过综合评估后,由卫生局医疗救治分管局长发出指令,启动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组织相应专业小分队赶到现场进行救治,并向局长报告救治情况。

1、现场救治

各市属医院、镇街医院要组织医护人员,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

2、转诊与转运

情况严重的,根据疫情需要,实行就近就地原则,进行转诊与转运,将病人送到专科医院,属于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或特别严重病人应将病人送市市综合性医院或中心医院。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治疗小组进行治疗、会诊、确诊及制定方案。对需要转送的病人,严格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3、接诊救治

被卫生局指定为接诊医院,迅速启动院内救治应急预案,并组织专家治疗小组进行接诊准备和开展有序的救治工作。

4、各医院(含初诊医院)要将传染病人密切接触者送留验站进行医学观察,同时认真做好医院内部消毒、隔离等卫生防护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特别是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5、市卫生局可视情况需要,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专家、技术支援。

(八)通报信息发布

⑴卫生局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卫生局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⑵对发生在本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波及到兄弟县市及有关部门、应当实事求是地向兄弟县市卫生局进行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同样,接到兄弟县市卫生局的通报,应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视情况及时通知相应的医疗

卫生机构,组织做好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

⑶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发现可能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形时,应及时向市卫生局通报。

⑷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及时主动,准确把握,应进行实事求是的报道,正确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果,防止产生负面影响。

(九)监 督

卫生监察大队要在卫生局的组织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及公共场所等进行监督检查。

对医疗机构的检查重点是疫情报告的医疗机构中心感染科或主诊医生、发热门诊预捡分诊点、肠道门诊、急救站等规范化建设和消毒隔离的防护措施,消毒设备、消毒产品和防护用品的质量、医疗废弃物处理等。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检查重点是疫情报告,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和疫点的环境消毒等;对公共卫生场所的检查重点是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和空气卫生质量等。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检查重点是室内空气卫生质量、消毒工作落实情况及学生和幼儿的健康管理等;对违法者得出行政处罚意见或向有关单位提出行政处分的建议。

必要时市卫生局组成监督组,对各医疗卫生单位执行、组织、准备情况进行督查。

(十)保 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卫生局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大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和技术研发,建立键全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以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⑴技术保障

①信息系统

市卫生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分布和信息传递等工作。信息系统由网络传输系统、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及相关技术机构组成。覆盖镇(街道)的网络系统,采用分级负责的方式进行实施。

②常规监测

市卫生局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包括: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网络、影响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网络、实验室监测网络、医院哨点测网络。各医疗卫生机构、国境卫生检疫机构负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

③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以市、镇街两级医疗机构为单位,按合理布局、科学决策,统一指导、属地负责,平战结合、统筹兼顾,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科学建设、坚持标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主要包括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医疗救治指挥系统、医疗救治队伍和医疗救治机构。

④要建立由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应急救治和现场处置能力。

⑤卫生局要组织开展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

识、技能的培训,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建立考核制度。

卫生局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应急预案,统一组织安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练。需要公众参与的应急演练必须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并向社会发布公告。

⑵物资经费保障

①卫生局应根据市政府安排,建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和生产物力储备,同时各镇街中心卫生院、市属医疗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也应作必要的物质储备。物资储备种类包括:药品、疫苗、医疗设备和器材、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和试剂、传染源隔离及卫生防护的用品和应急设施。

②卫生局应根据市财政安排,切实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日常运转经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各镇街政府应当准备相应应急处理经费。

⑶法律保障

要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定,根据本预案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实行责任制。对履行职责不利,造成工作损失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当事人的责任。

(十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终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终结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或未例传染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市卫生局组织进行分析专家论证,提出终结建议,报请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或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部应急办批准后,由卫生局组织实施,并向上一级卫生部门报告。

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不同性质的公共卫生事件,由卫生局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结建议或市卫生局报上一级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上一级卫生主管部门会同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结建议,报告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授权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十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期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市卫生局应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患者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措施 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评估报告上报市政府和上一级卫生主管部门。

篇2:病人意外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一)紧急情况及重大医疗事件报告制度:

1、医院接到重大灾害伤亡事故报告或“120”急救中心指令,医院领导应立即组织足够力量以最快速度投入救援,同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2、突然接收同类大批伤病人员(10人以上,含10人)时,应立即逐级上报。

3、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若发现传染病爆发流行,应立即将病人就地隔离,同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4、发生重大医疗纠纷或需尽快做尸检以明确死因的医疗纠纷时,有关科室应立即报告医务部,再逐级报告院领导进行处理。

5、若发现大批食物中毒病人,医院应立即组织抢救,同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6、若发生涉及医院安全或医疗正常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时,应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7、各科室必须建立紧急情况及重大医疗事件登记本,并认真做好记录,以备随时调阅取证。

(二)请示报告制度

凡出现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院职能部门或院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请示报告:

1、成批(3人以上,含3人)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7大批中毒、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SARS、高致

病性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时。

2、凡重大手术、重要器官切除、截肢或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和新药品首次临床应用时。

3、紧急手术而病人的家属或单位负责人不在场时。

4、发生严重医疗纠纷、差错及事故时。

5、收治特殊身份或涉及法律、政治问题及自杀倾象的病人时。

6、病人死亡需要进行尸体解剖时。

7、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药品和发现成批药品变质、失效时。

8、科室主任、护士长外出(包括会诊、手术、讲学等)、休假;或院外人员来院参观、采访、讲学、会诊、手术等。

9、其它意外事件发生时。

10、报告方式:紧急情况下可口头或电话报告,一般情况下要书面报告并科主任签字。

(三)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

1、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及主治医师等组织,并电话或书面向医务部报告。必要时院领导参加指挥。所有参加抢救的人员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严肃认真,分工协作,积极抢救病人。

2、抢救工作中遇到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问题时,应及时请示和邀请有关科室会诊予以解决。

3、医生、护士要密切合作,述一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4、做好抢救记录,要准确、时间。情况紧急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复清晰、扼要、完整,并准确记录执行。

5、新入院或病情突变的危重病人,应及时通知医务处或总值班,填写病情危重通知单一式三份,分别交给病人家属、医务处和贴在病历上(须病人家属或单位负责人签字)。

(四)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1、各科室凡有死亡病例,必须及时向医务部报告。

2、必须在24小时内填写死亡证明书,死亡证明书存根交医务部存档。

篇3:病人意外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精神病人发生的19例意外事件, 其中男12例, 女7例;年龄18~71岁, 平均年龄52.2岁, 所有病人的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诊断标准。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 整理、记录住院精神病人中发生的19例意外事件的临床资料, 对19例意外事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19例住院精神病人意外事件中, 自杀自残8例 (42.11%) 、噎食及吞食异物4例 (21.05%) 、外逃3例 (15.79%) 、癫痫发作3例 (15.79%) 、摔倒1例 (5.26%) 。

3 讨论

3.1 意外发生的原因

由于各种管理制度落实不完善或管理问题导致自杀自残、吞食异物、外逃等有10例;由于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自杀自残、外逃有3例;由于精神症状或药物副作用导致的自杀自残、癫痫发作等有5例;由于地板湿滑, 导致病人摔倒致病人摔倒有1例。

3.2 防范措施

3.2.1 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1) 严格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对有自杀自残倾向的病人应设置监护室, 由专人看护;对外逃病人应让病人在医护人员的视线范围内活动, 暂不安排外出活动;对新入院的病人应先掌握其病史, 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记录其病情动态。 (2) 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接班的医护人员应提前10~15分钟进行接班, 仔细认真阅读交班报告, 详细了解病人病情的变化情况, 务必使每一位接班的医护人员都了解病区病人的情况。同时, 重点关注新入院的病人、病情出现变化的病人及三防病人的病情动态变化情况。 (3) 严格落实巡视制度:李国红等[2]报道住院精神病人在夜间、凌晨、午睡、饭前等时间段自杀的发生率高, 因此, 医护人员加强夜间、凌晨、午睡、饭前等时间段的巡视, 谨防意外的发生。同时, 医护人员应掌握一定的巡视技巧, 在快速巡视病区一遍后, 应巡视重点病人, 对假装睡觉的病人应重点观察, 不能掉以轻心。若病人假装入睡时间超过30 min, 应将病人安置在监护室, 由专人看护, 或联系医生, 给予安眠药, 帮助其入睡。

3.2.2 增强医护人员责任心

由于精神病人自知力差, 受症状所支配, 无法控制自己行为, 因此要求医护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 时刻留意病人日常生活的一切, 尤其是饮食和服药。对于少食或拒食的病人, 医护人员应督促患者进食, 并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给予相应的进食量;对生活自理困难的病人应帮助进食, 对拒食的病人应给予鼻饲或输液。医护人员应严格把住服药关, 落实“三查七对”制度[3]。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医嘱给予病人药物, 并认真检查服药后病人的舌下、舌中、手中、杯中、衣服口袋、床头柜, 每一个环节都一定要耐心、细致, 绝不能有半点马虎, 避免给错药或多服药而导致病人出现药物不良作用的发生。

3.2.3 加强病房设施建设及环境的管理

精神病房安装监控摄像机, 24 h监控病人的活动, 及时发现病人的异常情况。加强病房约束带的管理和使用, 约束带过紧时会导致病人出现血液循环障碍, 甚至导致截肢的发生, 过松容易被病人挣脱, 甚至可能成为病人自杀、自伤、伤人的工具, 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在使用约束带时, 松紧度一定要适宜。病房地面要保持干净、干燥, 在易发生跌倒处设置防滑设施, 同时加强对饮用水的管理, 避免发生病人摔倒、骨折、烫伤等意外事件。

3.2.4 重视医护人员的教育

精神病房意外事件的发生往往与医护人员的素质、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 要求医护人员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 应学会观察分析,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3.3 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

3.3.1 自杀自残

8例自杀自残案例中有2例是自缢, 精神科医护人员在发现病人自缢后第一时间托起病人的身体, 解开绳套, 就地及时抢救并进行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措施, 搭建静脉通道, 成功抢救回病人的生命, 并关注抢救成功后病人的后期护理。病人自残的方式多种多样, 例如用破碎的玻璃割腕自残, 将热水泼向自己。精神科医护人员根据意外事件的不同情况作相应有针对性的处理。

3.3.2 噎食及吞食异物

4例噎食及吞食异物是发生在病人进餐时, 由于病人狼吞虎咽而发生噎食。精神科医护人员在发生病人噎食后, 立即就地抢救, 徒手将病人口腔中的食物抠出, 同时轻拍病人背部, 迫使病人将食物呕出。

3.3.3 外逃

3例外逃是发生在病人外出检查或进行工娱治疗的时候。由于病人逃跑发生的地方较为隐蔽的地方, 精神科医护人员首先在确定自己无法独立应对后, 及时汇报给上级, 寻求更多的医护人员帮忙进行寻找;同时, 及时通知病人家属, 并通过病人家属获悉病人可能逃往的地方, 成功找回外逃的病人。

3.3.4 癫痫发作

3例癫痫发作均为大发作, 病人突然倒地, 面容青紫, 四肢痉挛, 抽动, 口吐白沫。精神科医护人员在发现患者出现癫痫发作, 第一时间将患者取平卧位, 将头后仰, 防止咬伤舌头, 并遵从医嘱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住院精神病人意外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是精神科医护人员的重要职责, 也是衡量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4]。因此, 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责任心、安全意识, 可显著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一旦发生意外事件, 医护人员应明确意外事件发生的时限性, 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恰当的应急措施能使病人尽快脱离危险, 减少医疗纠纷。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人意外事件的防范与应急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精神病人中发生的19例意外事件, 总结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 提出相应的防范与应急处理措施。结果:19例住院精神病人意外事件中自杀自残8例、噎食及吞食异物4例、外逃3例、癫痫发作3例、摔倒1例。结论:意外事件的防范与应急处理是精神科医护人员的重要职责, 医护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安全意识、护理及应急处理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病,意外事件,预防,应急处理

参考文献

[1]陈金红.精神科住院患者意外事故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8) :1986.

[2]李国红, 邱焕玲.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山东精神医学, 2003, 16 (1) :54-55.

[3]吴玉梅.精神病患者意外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 2009, 21 (18) :2272-2273.

篇4:病人意外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关键词 住院 意外事件 分析 护理

神经内科收治病种以老年、意识障碍和感觉、运动、认知障碍为特点,病情变化快,易发生意外,現就神经内科2006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病人常见意外事件分析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32岁,临床诊断癫痫大发作,入院第2天上午,医生查房时患者突发精神障碍,扭断撑杆输液架,幸亏保安人员及时赶到,避免了一场伤人毁物的意外事件发生。

例2:患者,男,59岁,临床诊断癫痫持续状态,入院第11天清晨,患者因惧怕同病房危重患者而走失,4小时后找回。

例3:患者,男,29岁,临床诊断脑外伤后精神障碍,入院第2天早晨,患者趁医务人员及家属不注意,跳楼身亡。

讨 论

常见意外事件分析:①跌倒: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年老体弱、视力减退,并伴有运动障碍,极易发生跌倒。②坠床:对躁动病人予以床栏防护和肢体约束方法不正确,或陪护人员对此重要性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约束带;高龄或肥胖患者对病床的宽度和高度不适应,翻身时发生坠床。③舌咬伤:患者突发抽搐而致舌咬伤,或抽搐间隙期患者忘了带牙套或牙垫防护。④烫伤:感觉障碍患者进行频谱照射等理疗时,未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未严密观察病人卧位及皮肤温度而导致皮肤灼伤;家属擅自使用热水袋、电暖器取暖引起皮肤烫伤;电暖器充电爆炸引发大面积烫伤。⑤伤人毁物:精神异常,情绪极度激动患者,看护不到位,未及时加以约束、制动、镇静而伤及其他患者或医务人员,甚至毁物。⑥自杀或走失:精神异常及痴呆或合并抑郁症的患者未及时签署家属看护协议书,未做到24小时连续看护,看护措施不到位,未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稍有疏忽极易走失甚至自杀。⑦窒息: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可以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如进食呛咳严重而未及时调整进食方式引起食物误吸;鼻饲时未遵守操作规程,如未充分证实胃管在胃内、鼻饲速度太快、床头未摇高等,而引起食物反流,呕吐物误吸;意识障碍患者未及时取下假牙,或高龄患者牙齿松动,使用开口器不当致牙齿掉入气道;咳嗽反射减弱患者雾化吸入时雾量太大,短时间大量痰液积聚而致窒息。⑧管道脱落或引发组织损伤:对安置有胃管、尿管、气管插管、鞘管、静脉留置针等患者,护士未认真细致地履行告知义务,意识障碍病员未予以约束或约束不当,导致病员自行拔出管道,或翻身、搬运时管道被强行牵扯而脱出,或引发组织损伤。⑨食管异物:带有假牙的患者,未及时指导进食时的注意事项,以致假牙脱落吞入食管。

篇5: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

1.科室建立登记本。

2.患者不慎跌倒或坠床后,立即奔赴现场同时马上通知医生,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跌倒或坠床后造成的不良后果,并认真记录患者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及抢救过程。

3.当班护士立即向护士长、护理部上报患者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原因、后果、并登记。(夜班报告总值班)

4.发生患者跌倒或坠床后,各种有关记录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5.发生跌倒或坠床后,按其性质与情节,分别组织本科室,本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6.发生跌倒或坠床后,当班护士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及他人发现,则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7.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发生患者跌倒或坠床的原因,并制定出防范措施。

篇6: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明确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时的处理方法,避免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时工作出现混乱,确保危险状态顺利消除。

2、范围

适用于进入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3.1中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3.2检验室负责人负责实施。

3.3进入中心检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必须以本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4.要求

4.1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接种(皮肤损伤)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损伤暴露事故,受伤人员应立刻脱去防护服,并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及暴露部位,尽可能挤出受伤处的血液,伤口用碘伏或75%乙醇消毒,厌氧菌实验用3%过氧化氢冲洗,并适当扩创然后及时送医,同时报告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视情况要求感染人员停止工作,作出医疗评价。必要时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及必要的预防接种。处理完毕,应详细记录事故经过、损伤部位、程度以及处理过程。

4.2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侵害

实验过程中不慎污染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应立刻脱去防护 服,送就近医疗机构进行处理,特殊安全级别的微生物需要进行必要的医学观察和治疗。

4.3 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气溶胶的释放

4.3.1实验过程中如不慎在生物安全柜中发生污染,少量感染物溢出,产生有限气溶胶,如琼脂板掉下但没破碎,吸管或接种环上滴落传染性材料等,应立即喷洒适当的消毒剂,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30分钟后将纱布放入消毒袋,随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纱布搽试污染区域。并对污染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4.3.2如在生物安全柜中发生大的污染(滴洒大量培养物、离心管破裂等),可能产生大量气溶胶时,应停止工作,用消毒液喷洒污染区域,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打开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灯。1小时后将纱布放入消毒袋,随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纱布搽试污染区域。并对污染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如工作人员的皮肤沾上了污染物,须用适当消毒剂清洗消毒,如污染了衣物,应立即更换,并放入灭菌袋中高压消毒或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4.3.3在生物安全柜外发生小的污染,产生有限气溶胶,如落下一些固体培养基,立即用消毒液浸湿的纱布覆盖污染区,1小时后,按前述步骤清除污染,所有污染的材料放入生物安全废弃物灭菌袋高压消毒。

4.3.4如在安全柜外发生大的污染,产生大量气溶胶,应立即停止实验,用消毒液喷洒污染区域,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打开紫外灯。关上实验室的门,贴上明显标志后离开实验室。报告实 验室主任,严禁人员入内。24小时后,由专职消毒人员或在专职消毒人员的指导下实施消毒和清除污染,所有进入实验室人员应采取适当的个体防护措施。

4.4 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溢出

4.4.1 感染性和潜在感染性材料溅到实验服上,应尽快脱去防护服,摘掉手套,洗手并更换防护服和手套,必要时尽快喷淋。将污染的防护服和手套做为实验废弃物处理。

4.4.2 感染性和潜在感染性材料溅到眼睛里或眼睛周围等部位,立即摘掉手套,用洗眼器清洗或流动水冲洗眼部,并视情况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及必要的预防接种。处理完毕,应详细记录事故经过。4.4.3 当手套破损,感染性和潜在感染性材料污染手部皮肤时,立即摘掉手套,用适宜的消毒液浸泡,流动水冲洗,更换新手套。4.4.4 实验室记录表格或手写的资料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污染,应立即摘抄这些资料内容,将原件作为实验废弃物处理。4.5 离心管破裂

使用离心机时,装有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离心管破裂或可疑破裂,应关闭动力并保持离心机盖子关闭30分钟。如离心机停止运行后发生破裂,应立即关闭机盖,保持30分钟。清理时,一次性手套外面再带一双厚胶皮手套,用镊子或垫着棉花的镊子夹取碎片,所有破裂的试管、碎离心桶和套管应放入利器盒,按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未破碎的有盖的管子用含氯消毒液对污染的容器表面消毒。离心机内表面污染可用有效氯浓度为0.5%的含氯消毒剂(5g/l)或75% 酒精擦拭两遍后再用清水进行擦拭,干燥后使用。4.6仪器设备故障

4.6.1实验过程中,如发现生物安全柜或其他防护设备的技术指标偏离正常范围,不符合实验要求,应立即停止实验。报告实验室主任,通报有关部门修理,并做好详细记录。

4.6.2如发生停电,应自动启用备用电源。否则,应立即停止实验,按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离开实验室时应关好实验室门。电力恢复后,至少等30分钟才能再次进入实验室工作。

4.6.3如发生仪器故障,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并报有关部门维修。仪器运出前应彻底消毒。

修理冰箱、培养箱时,应取出所有物品,放入备用设备中,用消毒剂彻底消毒内表面及外表面。

若维修人员必须进入实验区,则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维修工作结束后,所用工具在带出实验室前应严格消毒。实验室人员必须帮助和监控维修过程。

4.6.4出现以上异常情况而影响到实验结果,应停止实验。待一切恢复正常后重新测试,原测试步骤作废。4.7紧急救助

4.7.1实验室应配备急救箱,在工作中出现意外事件并造成损伤时,先进行自救,根据需要到就近医疗机构进行救护。

4.7.2吸入感染性材料时,立即到定点医院就诊,就诊时应由专人专车陪同前往,做好医疗记录。4.7.3相关科室应协助完成人员隔离、救治、污染实验室及环境消毒等工作。4.8记录

对意外事件的记录应包括当事人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科室,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及处理方法,并要求相关人员签字。4.9其他

4.9.1菌(毒)种必须放置在带锁的超底温冰柜或液氮罐内保存,双人双锁管理。如发现毒种丢失或锁损,应立即报告,迅速查明原因,及时追回。

篇7:病人意外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报告制度

(一)、患者一旦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时,当班医务人员应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由科室负责人立即汇报医务科,同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报表内容包括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及事后处置情况,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和采取的的补救措施。医务科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后,制定整改措施。

(二)、科室设置报告的原则,鼓励主动报告,坚持非处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促进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

篇8:病人意外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关键词:心内科,住院病人,意外事件,护理

心脏内科是一个专科性极强的科室, 所收治的心血管病病人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病死率高、部分病人年龄大、合并多种疾患, 突发事件多。随着新医改体制的逐步深入, 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 住院期间因跌倒、心脏骤停等意外事件引起医疗纠纷, 不仅给患方带来痛苦, 也给院方正常医疗工作带来不便。因此, 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住院病人意外事件的发生以及意外事件发生后如何及时正确地处理,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病人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分析, 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病人2 561例, 男1422例, 女1 139例;年龄13岁~101岁, 中位年龄57岁。发生意外事件情况:心脏骤停15例次, 猝死7例, 跌倒10例次, 坠床8例次, 压疮2例次, 股动脉置管脱管1例次。

2 原因分析

2.1 疾病因素

心脏骤停绝大多数为致命性心律失常所致, 其中80%为心室颤动, 20%为心脏停搏[1,2]。如各种快速心律失常可诱发心室颤动, 而慢性心律失常可造成心脏停搏。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h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3]。心脏骤停常为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心脏性猝死则是其最危险的并发症。其次各种心肌病致心脏流入和流出道急性阻塞亦可造成病人猝死。本组15例次的心脏骤停4例次首发即为心室颤动, 9例次先为室性心动过速然后迅速转为心室颤动, 2例次因心脏停搏造成。经抢救无效猝死共7例, 其中5例有心肌梗死病史, 1例为肥厚性心肌病, 1例为扩张型心肌病。患急慢性疾病与老年人意外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4,5,6]。7例跌倒和5例坠床病人中, 均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性晕厥、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老年性痴呆、白内障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加之多数老年病人视觉、听力功能自行减退, 平衡性和稳定性差, 易致行动失误发生意外。2例发生压疮的病人均为身患多种疾病至终末期, 年龄86岁和101岁, 极度消瘦, 全身带有心电监护仪、锁骨下静脉置管、导尿管, 1例还留置胃管, 病情危重翻身困难, 导致压疮发生。1例脱管病人是急诊PCI术后对肢体制动的耐受力太差, 自行更换体位, 造成鞘管脱落。

2.2 药物因素

心内科病人大多静脉或口服使用扩血管药、降压与利尿药。部分病人还同时使用镇静催眠药、降糖药等。这些药物可致回心血量下降, 心排血量减少, 体位性低血压、低血糖等致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影响病人意识、视觉、平衡功能、体力。本组跌倒、坠床病人全部使用扩血管药、降压与利尿药, 部分病人同时服用镇静催眠药、降糖药。多种此类药物的联合应用, 更增加了病人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

2.3 病人心理及陪护因素

心内科部分病人反复多次住院, 医疗费用、陪护等问题带给病人一定的精神压力。有些病人考虑到子女工作繁忙, 不想成为子女负担, 尽量不要子女陪护。有的病人疼爱家人, 夜间起床不舍得叫醒熟睡中的陪护, 部分老年病人又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活动能力。有的陪护没有安全意识, 外出处理其他事情时未交代病人和护士, 造成意外事件发生。10例次的跌倒均发生在病人自行行动时, 8例次的坠床均发生在21:00至次日06:00。跌倒、坠床病人中1例造成硬脑膜外血肿, 其余为四肢、头面部局部淤血、淤斑、鼻出血、额部小裂口等, 无骨折发生。

2.4 护理人员因素

有些护理人员年资低, 工作经验不足, 专科知识缺乏, 对心内科疾病复杂多变性认识不足, 病情观察不到位, 发生病情变化时, 不能及时正确判断, 抢救流程生疏;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巡视病房不及时, 对病人评估不全面, 对有发生意外事件风险的病人、陪护指导不当, 或指导后不去评价效果, 造成不能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及时给予相应有效指导;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临床护士短缺, 晚班和夜班不能实行双班制, 1名护士照管整个病区病人, 这些在发生意外事件时都可能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

2.5 病区环境因素

病房、卫生间、走廊等没有安全扶手、地面湿滑, 病床、坐椅高度不合适, 相邻病床之间过窄、布局不合理, 光线过暗, 是造成病人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本组10例次跌倒病人中8例次发生在病人进卫生间前后, 1例次发生在起床时, 1例次发生在走廊行走时。

3 护理对策

3.1 做好意外事件危险性评估, 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

病人入院后护士要全面收集并评估病人的资料, 确立高危人群, 在病历、床头、病人一览表上做出标志, 重点监护, 重点交接班。 (1) 评估病人疾病本身存在发生意外事件的危险程度。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等疾病尤其合并心力衰竭和/或各种恶性心律失常会导致病人心脏骤停、猝死。高危病人要进监护病房, 要及时下达病危通知书将病情告知家人并签字, 同时告知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 做好预先防范, 避免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时, 家属不能接受, 造成纠纷。对高龄、消瘦、长期卧床的病人入院时要行压疮风险评估, 制订相应护理措施。对不舒适耐受力差的病人, 建议医生尽可能行桡动脉穿刺, 若桡动脉条件不好必须行股动脉穿刺, 术后拔管前设专人看护。护士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按时巡视病人, 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 (2) 评估病人有无跌倒、坠床史及视觉、听觉、平衡功能障碍, 是否使用扩血管药、降压利尿药、降糖药、镇静催眠药等, 告知病人及家人使用的药物种类、起效时间, 正确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 教会病人避免因药物不良反应如体位性低血压、低血糖而发生跌倒、坠床意外事件, 提高其警惕性。 (3) 评估病人的心理及陪护的安全意识。对反复多次住院心理有负担的病人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列为重点巡视对象。对安全意识淡薄的陪护要给予指导教育, 加强各种安全知识的宣教, 告知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提高防范意识, 预防为主。 (4) 评估病区环境, 详细介绍, 让病人尽快熟悉。对不合理的设施, 要告知病人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并积极争取医院领导支持加以改进。教会病人正确使用床头呼叫铃, 以防发生意外时医护人员能及时赶到并采取相应措施。

3.2 快速判断, 反应敏捷, 及时配合医生处理各种意外事件

心脏骤停是心内科发生的最严重意外事件, 通过紧急的抢救治疗有逆转的可能。发生心脏骤停时, 护士要快速做出准确判断, 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因为心脏骤停4min~6min即可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损伤, 所以越早施救成功率越高。派人通知医生, 抢救车、各种抢救仪器立即到位、合理放置, 建立静脉通路, 遵医嘱用药。我科1例病人心脏骤停3次均抢救成功, 至今存活。对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或猝死的病人要及时做好家属的解释安慰工作, 以取得理解。病人发生跌倒、坠床时, 立即查看病人伤及部位、程度、有无并发症, 通知并配合医生针对不同情况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将意外事件的不良后果降至最低。

3.3 加强护士业务培训,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心内科的护理有着较强的专科性, 护士不仅要熟悉各种疾病的护理常规;还要掌握心肺复苏流程、电除颤、监护心电图的识别、心电监护仪的使用;跌倒、心脏骤停等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随着科技的发展, 大量高新尖技术应用于临床, 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亦需要护士不断学习。护士要有较强的事业心, 努力钻研护理业务技术, 积极参加各种新业务、新技术专题讲座及新仪器设备的培训, 掌握方法,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年轻护士要结合实际, 制订切实可行的“三基三严”培训计划, 加强专科疾病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科操作技术的培训, 有计划地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学习心理学、护患沟通技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利用晨会提问抢救药品知识、抢救流程、应急预案等, 提升护士对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同时要加强责任心教育, 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提高自身业务综合素质, 尤其是值晚班、夜班的护士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3.4 及时规范记录各项护理文书, 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护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法律问题[7], 护士必须明确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记录各项护理文书的重要意义。跌倒、坠床及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在病人入院24h内及时填写;高危病人各种意外事件防范告知书护患双方签字后, 一式两份, 一份交给病人或家属, 一份留存病历;病人发生病情变化时要及时记录, 抢救病人的护理记录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 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一旦发生医疗纠纷, 这些既为法律提供有效的依据, 也是保护护理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

4 小结

护士作为风险性职业的从业者, 必须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对待每一项工作, 必须不断学习全面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时做好各项告知工作,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 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采取预见性护理, 最大限度地维护病人的健康利益。意外事件一旦发生, 要立即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处理, 及时向患方解释安慰, 以减少医疗纠纷滋生的危险环节, 提高护理质量, 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Rea TD, Eisenberg MS, Sinibaldi G, et al.Incidence of EMS-treatedout-of-hospital cardiac in the United States[J].Resuscitation, 2004, 63:17-24.

[2]Bento AM, Cardoso LF, Timerman S, et al.Preliminary in-hospitalexperience with a fully automatic external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J].Resuscitation, 2004, 63:11-16.

[3]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41.

[4]马虹颖, 杨存美, 余小英.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原因与防护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10B) :31-32.

[5]沈惠萍.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J].上海护理, 2008, 8 (3) :36-38.

[6]朱月姝, 袁浩斌, 陈雷, 等.老年患者跌倒预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J].上海护理, 2007, 7 (4) :16-18.

篇9:病人意外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关键词】住院病人;意外事件;评估;防范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35-01

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护理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随着公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如何保证安全护理,发现风险隐患和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是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把住院病人跌倒、自杀作为临床护理质控的显性指标。评估住院病人跌倒、自杀危险性已被公认为是有效和必要的防范对策。

根据卫计委《医疗服务质量检查活动方案》的内容, “为加强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关于有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结合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提高医疗安全意、,改进医疗安全管理。我院护理部按照我国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的要求,为防范与减少住院病人意外事件的发生,制定了护理质量监控工作流程。

1 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性评估的内容

1.1病人信息 :科室 、床号 、姓名、性别等。

1.2 项目:年龄、意识、感觉、精神、行动、药物等。

2 评估方法 对所有住院患者在入院时即进行危险性因素的评估

2.1年龄 老年患者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反应慢,住院期间由于环境的改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疾病的影响,容易发生意外跌倒。超过70岁(包括70岁)患者属高危人群。

2.2 意识与认知 老年痴呆是常见的老年病,几乎所有的老年痴呆病人都会出现心理行为异常,如情感异常、幻觉妄想、行为活动异常、饮食睡眠障碍[1]时给予计分。

2.3 视觉 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黄斑病变[2]、糖尿病或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屈光不正、眼外伤、外伤引起的视网膜震荡及玻璃体积血等均属于视觉障碍,是易引起意外的危险因素。

2.4 精神因素 住院病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有缺陷的个性特征;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难以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难以忍受的躯体痛苦(如癌痛);家属的冷漠和抛弃等是住院病人自杀的主要原因[ 3 ]。

2.5药物因素 因患者坠床与使用散瞳剂、镇挛抗癫剂、利尿剂、镇痛剂、降压药、降糖药等具有相关性,护理人员在此类患者入院时即应评估患者潜在坠床因素[4]。

3 评估结果 以上五种评估内容合计达到一定分值后即提示为高危人群。

4 评估流程

4.1 首先,在病人入院后当日护理人员应评估病人的危险因素,确立高危人群的类型。

4.2 填写《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性评估表》相关部分。

4.3 达到高危分值后采取相应措施。

4.4 上报护理部进行质量控制。

5 预防措施的落实

5.1 确定具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时,做好跌倒、坠床的前瞻性护理是预防病人受到意外伤害的有效护理措施。如给躁动患者加床档及保护性约束;在易发生跌倒的危险场所张贴温馨提示,床边挂防跌倒、坠床警示牌。

5.2 对有自杀倾向病人加强病房安全,密切观察病情,勤巡视,告知家属有关注意事项,给病人以心理支持,减缓心理冲突,矫正情绪的失衡状态,提高病人的应对能力[5]。

5.3 对于以上护理预防措施书写在护理记录中。

5.4 提供安全的环境:各项检查均由专人护送,对特殊的老年患者做好重点交接班。病区清洁工作后摆放醒目的防止滑倒警示牌,床头挂防跌倒,防坠床警示牌,并给予护栏床。据报道,老年患者33%的跌倒发生在夜间,夜间多次上卫生间发生跌倒最多。因此,夜间开启夜光灯能有效减少跌倒的发生。卫生间和浴室均设有防滑垫,旁边设有扶手和呼叫铃,以便紧急情况下需要帮助时使用。

5.5 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做好智力状态评估,同时佩戴手腕带。填写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药物阳性等信息,以便识别。进行治疗护理时要被动叫名,并查看手腕带。

6 小结

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它既有客观决定因素,又有可控制的一面。只有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及防范能力,落实护理风险的管理制度,对风险事件高危人群、风险事件易发环节加强管理,才能保证患者安全及医务人员的安全。

在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的过程中,医疗、护理过程的管理者应该以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改进工作流程,制定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加大风险监控,以降低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率。

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住院病人意外风险评估表的应用,为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提供了有效的病人意外风险识别工具,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病人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能力,有效降低意外风险事件。

通过住院病人评估表的应用,可以使护士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同時为病人提供针对性的知识教育,提高了患者的防护能力,从而营造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了住院病人满意率。

参考文献

[1]肖世富 .关注老年痴呆病人的异常.今日早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2003.10.21

[2]万川.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新进展 .实用防盲技术. 2006.4.46-48

[3]张素玉,叶建菁. 防治精神病人自杀的护理体会[J].学会.1995.7:47-48.

[4]张静梅, 邓玉蓉.对27例住院患者坠床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学.2007.2.51-52

篇10: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校校园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具体管理责任,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特制订本制度。

一、成立校园安全监管领导小组 组 长:陈进好

副组长:李义昌

王永祥

李桂仁

成 员:于新富

高洪年

薛建国

张子和

石方玉

王成县

陈书明

二、落实校园安全监管具体措施

1.明确校园安全监管责任范围及责任人,落实安全工作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安全监管责任制。

2.每周教师例会和班会必须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全职能范围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到位,做到警钟常鸣,警示不懈,时时做好应急准备教育工作,形成人人注意安全,个个参与防范的校园良好安全生产氛围。

3.有关安全监管责任人要对本监管的责任范围工作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报告相关责任人。

三、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和惩戒

1.如突发事件一经发生,在场的领导、教师,应首先组织学生离开事发现场,及时向安全领导小组汇报,保护好现场;若有伤员,以抢救伤员为主;其次安全领导小组接到通知后,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到场处置,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再是稳定师生,勘察现场,制定方案,慰问受伤人员,调查事发原因,按规定进行处理。

2.凡责任人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责任事故的,要承担一切应负监管责任,同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责任人内不能评优。

附表:校园安全监管一览表 校长室:

全校性校园安全监管

贯彻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制订相关管理方案 接到报告立即组织处理并向上级汇报 校长负主要领导责任 学生处:

日常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落实具体制度措施,加强师生安全教育等 立即报告校长现场应急处理 政教主任负直接领导责任 总务处:

学校财产、校舍安全监管

学校财产、用水、用电、锅炉操作等安全教育 立即报告校长现场应急处理 总务主任负直接领导责任 教导处: 教学过程安全(劳技、体育、实验)监管 实验、微机操作课、体育活动课等安全教育 立即报告校长现场应急处理 教导主任负直接领导责任 各班级: 本班安全监管 安全工作全部内容

立即报告上级领导现场应急处理 各班级班主任负直接领导责任 门卫:

校内财物、校园人员流动秩序监管

外来进出人员、师生进出秩序、师生车辆、校门及节假日值班等 立即报告分管领导现场应急处理 门卫负直接领导责任

井沟镇田庄小学

上一篇:蒙眼作画游戏规则下一篇:肝气郁结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