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升物流培训基地软实力

2024-05-20

浅析提升物流培训基地软实力(精选5篇)

篇1:浅析提升物流培训基地软实力

巩固硬实力、提升软实力、打造巧实力

--全向打造中国电信宽带服务品牌

硬实力是指企业能够生存下去的实力和基础,从目前来看,中国电信具有宽带,移动互联网天翼品牌两大优势。但对基层分公司的而言,如何维系这两大品牌的优势,提高服务水平是关键。而对个人而言,硬实力是指积累知识和掌握业务水平的程度,所以,电信公司要积极创造条件,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培养员工的融会贯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具备更好的执行力,才能确保每一项新业务的推广和运用。简而言之,就是打造一支专业化强,执行力高,纪律性严的宽带维护队伍。从接触用户的第一层面给用户最好的感知来提升用户对电信宽带的认同。总而言之,拓展业务、服务百姓的硬件设施是营造信息产业和谐生态环境的必要前提,而员工拓展业务的全面素质营销服务能力这一硬实力才是不竭动力。

软实力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凝聚力,可理解为企业文化。提升软实力,关键是人,即如何发掘员工最大潜能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服务好客户,吸引住客户,是软实力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要把激励员工积极性与任务量化结合起来,本着科学、合理、公平的原则,特别是在进行营销任务分解时,对于基层员工应本着“从轻”的原则。优化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不断在员工的职业生涯中挥毫浓墨,把员工的价值体现融入企业利益链。当然,另一方面,公司也要严格考核,配套相应激励措施,通过表彰宣传、奖励激励和政策扶持等措施,努力营造“同工同绩效”的良好工作氛围,真正从经济上激励、生活上关心基层一线的员工,真正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引向深处。

打造巧实力,借用外力,保持合作共赢。借用政府力量,深度推进信息化工程。持续落实与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抢占信息化制高点,借助其影响力推进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争取相关配套资源,调动合作价值链上各方的积极性,共同加速重点项目商机转化。结合基层实际,当务之急在于:充分融入当地政府的各种创优争先活动,利用政府资源来帮助企业发展。要争取“政府牵头,电信实施,各方配合,农民受益”的模式,由政府统一出台促进农村宽带等信息业务发展的奖励政策,中国电信通过产业链协作方式,联合电脑供应商大幅度降低农村宽带、电脑终端价格,以农民普遍能接受的优惠资费为其提供“宽带+电脑”打包服务,农民支付少量费用,这样大大降低农民使用信息门槛,快速推进公司各类新兴转型业务在农村的渗透率。要因地制宜设计营销方案,调动政府资源整村推进信息化工程,想方设法大幅降低农民的信息成本,让农民真正用得起,用得好,实现农村市场增量增收、低投入高利润的盈利目标,塑电信良好的社会形象。虽然在进行业务宣传,障碍报修等环节中,我们有10000号全天候的服务,但针对农村实际,还是需要我们经常走村入户提供咨询、演示等零距离、面对面服务,有技巧地把服务不断提高到新的高度。

篇2:浅析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纵观历史, 不难发现, 凡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大国, 不仅拥有超强的经济、军事硬实力, 同时兼具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做后盾。对于我国来说, 中华民族确实曾经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化。优秀的中华文化不仅促使中华民族得以壮大, 更惠及到日本、韩国等东亚、东南亚国家, 甚至横渡海洋, 传递到了大洋彼岸, 转化成一种强大的感召力。然而近代的中国贫穷落后, 在帝国主义国家“烧、杀、抢、掠”政策下, 逐渐丧失了文化软实力的强大优势, 成为了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难以弥补的创伤。当前形势下, 虽然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建国初期相比, 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正在日益增强, 但总体来说,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基础薄弱, 发展滞后,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 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新的历史时期下,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重要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那么, 如何从实际国情出发, 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呢?笔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1 重视主流文化的建设, 增强主流意识的感召力

主流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与凝聚力, 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特征, 也是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水平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水平能否得以提高, 关键在于其本身的主流意识能否与其政治、经济制度相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体现了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有着强大的凝聚力与吸引力, 并在我国近现代革命战争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 充分展示了其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统领作用。我们应当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感召力。

2 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提升民族文化的吸引力

我们拥有光辉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明, 拥有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 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 应当充分发挥优秀民族文化的作用, 提升民族文化的吸引力。主要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2.1 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

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是文化软实力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前提。在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过程中, 必须重建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虽然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也是极少数的民族文化得以完整传承的国家之一, 但是近代中国由于贫穷落后, 使得传统文化倍受摧残和打击, 使得人们曾一度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否定甚至是排斥的心理。加上改革开放以来, 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及社会转型的影响, 我国人民群众在文化取向上也出现了忧虑和迷茫, 甚至出现了可怕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这种危机感的产生, 主要是缘于人们没有真正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丧失了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不再将民族文化中的价值理念视为一种信仰, 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地迷失了自我。事实上, 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 而且具有无限的价值, 更具有广泛的社会适应性。这样优秀的民族文化, 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我们应当加强文化教育, 培养人民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2 加强文化传播和交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 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过程中的话语权, 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其本身文化实力和交流能力。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和尊重, 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这是我们开展文化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基础;文化交流能力则决定着国家与世界交往的密切程度, 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亲和力和影响力。因此, 在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 必须要努力提高我国的文化传播能力。将我国和平共处的国际理念传递到世界, 使其他国家的人民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平理念和科学发展观, 从而搭建一座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文化交流的桥梁, 扩大中华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2.3 提升我国外交形象

国家的外交形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水平的象征和集中体现。友好、亲切、不卑不亢的国家外交形象无疑是争取国际信任、吸引国际关注的关键。这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良好的外交形象, 能够有效推动国家参与各种国际竞争, 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感召力。因此, 在推进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过程中, 应当提升国家的外交形象。

3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突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3.1 促进经济建设, 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物质保障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必须以经济作为物质基础。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物质保障。尽管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增长,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对于经济发达国家, 还有较大差距。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强大后盾, 因此, 我们必须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进一步协调地区间的差异问题, 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

3.2 加强政治体制改革, 为文化软实力提供体制保障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体制保障。我们应当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审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中存在的问题, 要用积极的态度, 稳健的脚步, 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 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依法治国, 始终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正确方向。

3.3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为文化软实力提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可以为文化软实力提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当前,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促进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 促进不同地区和谐发展、促进各族人民和谐共处。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为我国的文化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本身就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4创新文化产业, 强化综合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 更是新时期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4.1 打造创新型文化品牌

创新是当前我国发展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成果, 还要进一步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形势下, 我们要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情况以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 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牢牢把握文化主权, 重点培育一批自主创新的文化品牌, 鼓励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增强我国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只有如此, 才能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 才能扩大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4.2 加强创新人才教育

文化软实力建设, 人才是关键。近年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人民群众不再满足落后的文化供给, 而追求更加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我们必须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 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文化需求。创造文化产品, 最重要的是培育创新型人才。要在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去发现人才、吸纳人才、信任人才, 同时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 从而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4.3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虽然文化并不等于文化软实力, 但是任何国家发展文化软实力都需要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基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承, 我们拥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然而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却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差距甚远, 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并没有有效地将我国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为文化生产力优势。当前, 我们必须要合理配置文化资源,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提升文化生产力, 才能打造出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吸引优秀的创新文化人才, 生产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才能推动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创新。

4.4 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新时期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 文化软实力建设最紧迫和最根本的问题是我国文化体制僵硬, 结构不合理。因此, 首先, 要对我国文化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既强调政府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 加强依法监管, 同时也要促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变为企业, 政企分开, 突出市场对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 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投融资机制。既要加强政府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 同时鼓励社会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 实现投融资主体和投融资方的多元化;再次, 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 要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意识与能力, 多管齐下, 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从而有效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涂成林, 史啸虎, 等.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2]李齐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实现路径[J].社会主义研究, 2010 (6) .

[3]俞新天.文化、软实力与中国对外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4]肖永明, 张天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冋顾与前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

篇3:浅析提升物流培训基地软实力

多样化全覆盖培训增强行业内生动力

2014年1月1日,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实施饲料兽药二维码追溯管理,这对促进全省饲料兽药企业自律、防止假冒产品、提高监管效率、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11月25日至12月5日,省执法总队连续举办了8期饲料兽药二维码追溯管理培训班。全省市、县两级网络管理员,203家兽药企业、630家饲料企业的负责人及信息员共1800多人参加了培训。

饲料兽药二维码追溯管理培训班是去年河南省畜牧系统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中的一个典型。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省畜牧系统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万场次,培训21.7万人次,涉及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基层畜牧技术、生鲜乳质量安全等多个领域,覆盖全省各级畜牧部门、畜牧企业和养殖场(户)。河南省畜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行业发展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

技术法规培训推动基层服务提档升级

“通过参加培训,不但学到许多新技术,还与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建立了长期联系,以后工作中再遇到难题可以随时请教。”2013年12月27日,内黄县畜牧局疾病诊疗中心防疫员尹瑞方告诉记者,他经常到养殖场或农户家给牛看病,但因为知识和技能欠缺,遇到很多难题不知道该咋办。最近,参加了省畜牧局举办的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班后,尹瑞方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河南省共有9639名畜牧兽医执法人员,他们为保障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强的“防护网”。为提高全省畜牧兽医执法人员业务素质,省动物卫生监督所于9月26日—11月23日,举办了5期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培训班,共培训执法办案师资人员380人,实现了全省畜牧兽医执法办案师资力量全覆盖。与此同时,省动物卫生监督所还承办了农业部第八期“瘦肉精”监管暨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培训班,举办了全省检查站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师资培训班12期,培训师资人员800人次,基层执法人员办案能力明显提高。

培训监管联动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近期全国奶源紧张、奶价上涨的趋势日益显现。作为奶业大省,如何有效防止乳品企业争购奶源、降低标准收奶和各种非法牟利行为,保持全省奶业健康有序发展,是奶业监管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

2013年9月27日至10月29日,省畜牧局在全省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生鲜乳质量安全大轮训。共在全省奶牛集中的11个片区举办11期培训班,培训规模奶牛养殖场区主要负责人、生鲜乳收购站主要负责人、运输车辆司机和车主、乳制品生产企业奶源部负责人、市县各级奶业行政监管人员和执法机构相关执法人员1559人,为保障全省生鲜乳质量安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河南省在通过各种培训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法律法规意识、规范经营行为的同时,还加大了日常巡查和监管力度,先后推行了风险分级量化管理制度,落实了告知书、承诺书和黑名单、有奖举报“两书两制”制度,全省共发放质量安全告知书12.62万份,企业提交质量安全承诺书10.68万份,发送警示教育短信60余万条,实现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的稳步提升。

2013年,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稳中向好。全省生鲜肉监测合格率为97%以上,生鲜乳违禁物质监测合格率为100%,“瘦肉精”监测合格率为99.99%。农业部组织对全省大中型城市畜产品四次例行监测平均合格率99.5%,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年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篇4:浅析提升物流培训基地软实力

一、软实力研究评述

国内外学界对软实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0年, 软实力的首倡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约瑟夫·奈 (Joseph Nye) 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软实力》一文, 由此提出了著名的“软实力 (Soft Power) ”理论。该理论认为软实力是通过吸引 (Attract) 别人而不是强制 (Command) 他们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 既包括由经济、军事、科技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Hard Power) ”, 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Soft Power) ”。随后, 美国学者尼古拉斯·欧维纳认为:“军事以外的影响力都是软实力, 包括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的吸引力、文化感召力等。”20世纪的最后十年, 软实力的研究基本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展开。

进入20世纪后, 软实力的研究开始侧重于以文化为重点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国内学者对这一课题开展了诸多研究。王沪宁首先提出“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的观点。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沈骥如发表文章《不能忽视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开始了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的讨论。安永对各国软实力的研究提出了一套指标体系。包括接纳的移民人数、全球一流大学的数量、传媒产品出口、入境游、公民参选率、碳排放、版税等, 打分标准为100分制, 文化角度的指标占据相当比重。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国家软实力, 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2008年光明日报发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构成》。

近年来, 在文化软实力研究方兴未艾之时, 对经济和产业角度的软实力研究开始兴起。新华社副社长鲁炜提出经济软实力, 他认为软实力是指文化、教育、科技等隐性实力。经济软实力是影响经济发展或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软实力, 主要包括十大要素。分别为生态、健康发展、科技、文明、信息、创新、品牌、人才、金融市场、和谐社会等十个方面。

从前人对软实力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三个结论。第一, 软实力明显区别于硬实力, 但二者密不可分;第二, 硬实力是强制力、约束力, 而软实力则是吸引力、认同力;第三, 软实力有所指向, 它必须能够提升某个层次的宏观经济系统的综合实力。

二、流通软实力

软实力传入我国后, 其概念被极大的扩展了, 已成为提升国家、区域、产业、城市、企业等不同层面的竞争力的热门话题, 软实力竞争亦已成为国力竞争、区域和行业发展的一种基本要素。为此, 本文认为, 产业软实力不等同于企业软实力, 企业软实力不等同于营销服务力, 营销服务力不等同于绩效考评、改进服务。

流通软实力应当是流通产业的软实力。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 流通产业的概念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流通组织集合的范围, 囊括了流通领域的组织关系、流通方式以及资源整合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流通产业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城市的核心产业。流通效率的高低、流通方式的创新、流通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的发挥等都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软实力不同于硬实力, 流通软实力与流通硬实力就有着显著区别。表现为设施、设备等外在条件的流通硬实力可以通过投资建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 但流通软实力则不能跨越式发展, 而是通过整个产业体系的协调、有机运转来实现对城市经济的推动。这种产业体系的有机运转所发挥出来的力量就体现为软实力。

从流通产业对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作用来看, 第一, 流通产业与消费直接相关, 在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具有先导作用。作为现代都市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 流通产业占据了城市产业发展高点, 对其它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第二, 流通产业能够决定产业链各环节中资源和资本的集聚、转移, 从而提升城市的核心地位, 引领周边地区、全国乃至全球产业体系的形成以及格局的调整和优化。第三, 流通产业在模式上的创新将超越简单的硬件水平的提升和更新, 对下级经济体产生影响力, 带动下级经济体的创新和升级。

综合来看, 本文认为, 流通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 是一种渗透到流通资源整合、流通产业运行、流通企业运营等各个层面, 保障、维护和促进城市流通的现代化发展, 并进而影响和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进步的作用力。

三、流通软实力的四个方面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和城市, 其流通软实力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发挥出来。具体包括先导产业的引擎力、产业资源的整合力、商业模式的示范力、消费服务的品质力。

(一) 先导产业的引擎力

流通作为先导产业, 不仅自身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指标产生贡献。同时, 流通业通过自身在产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城市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 并促进一个城市在全球经济系统中发挥核心作用。

第一, 流通业通过后向整合提升了产业链运作的效率, 在产业链优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纽约为例, 纽约是全球知名的时尚之都, 纽约市的服装业是集成了承包商、制造商和批发商的多元生产网络, 该网络还包括纺织品、针线等配件辅料供应商。这些公司实际上是殊途同归:他们将纺织品制作成成品服装, 通过百货商店、专卖店、邮件订货目录和全美范围内的其它交易渠道进行销售。最值得一提的是纽约的商业促进区模式。纽约市一方面依托短周期生产, 挖掘再订单市场和快速时尚市场。另一方面开发弹性生产模式, 在大型零售商和对应的服装供应商之间建立快速反馈机制, 降低生产周期;同时, 通过纽约服装发展公司, 联合美国商务部等部门, 设立新的服装展示与销售项目, 开发出口能力。他们在全面打造“纽约制造”产品的同时, 进一步影响了流通业的升级。纽约的商业促进区模式在城市成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可作为全美乃至海外各国大都市的效仿典范。

第二, 流通软实力通过产业的先导作用而对城市产业的升级发挥了推动作用。日本东京秋叶原电器街就是通过电器商品的交易来带动城市产业的发展。东京秋叶原, 俗称AKIBA, 店铺达到上千家, 是一条反映时代前沿的消费电子产品聚集街区。20世纪50~80年代, 秋叶原汇聚了各类电视、冰箱等家电产品。随后, 录像机和游戏机取代了传统家用电器。在80年代以后, 技术变革推动了个人电脑逐步普及, 基于个人电子产品的游戏软件和设备逐步发展起来。随着各种动漫游戏商店的出现, 秋叶原从单纯的电子产品商业街转变为游戏爱好者和动漫迷流连忘返的亚文化商业区。各类以模仿游戏中的场景设置以及游戏人物装扮为主题的咖啡厅、餐饮店陆续登场, 经营者也从传统的电器产品营销转为动漫游戏精品展示、展销和体验为主的经营。如今, 模型玩具店、动漫产品店、电子产品店和主题咖啡馆呈现一派繁荣, 新兴商务楼及主题零售卖场林立其中, 城市产业逐步升级。

第三, 流通软实力所发挥出来的先导作用集中于交易中心和会展等载体。交易中心对先导产业引擎力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交易中心促进城市高端交易和高端服务产生集聚, 对带动现代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蔓生发展发挥作用, 促进城市产业的高端化;二是以交易中心的合理布局带动城市产业空间格局的优化;三是以交易中心带动现代产业链发展与提升, 促进城市中心作用的发挥, 引领城市群经济发展;四是以交易中心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为现代服务业搭建与国际接轨的平台, 夯实城市发展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从伦敦、纽约和东京等世界城市的经验来看, 交易中心发挥了突出的引擎作用。以黄金交易中心为例, 伦敦、纽约和东京的黄金交易对全球的黄金产业在资源整合、资本集聚等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引领全球的黄金产业格局调整至关重要, 成为全球黄金产业链中无可争议的中心。

除此以外, 会展业也展现出“动力引擎”的作用, 带动区域商业、物流、通讯、餐饮、住宿等多种产业聚集, 不仅能给城市带来场租费、搭建费、广告费、运输费等直接收入, 还能创造住宿、餐饮、通信、旅游、购物、贸易等相关收入。更为重要的是, 会展通过交易的聚集而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 会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催化作用。会展经济的发挥, 正是流通软实力通过产业的先导作用拉动了整个经济系统的增长和提升。纽约、伦敦、巴黎、慕尼黑、日内瓦、新加坡等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会展业均十分发达。有研究表明, 国际会展业的产值约占全世界各国GDP总和的1%, 但加上相关行业的获益, 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能达到8%左右。大型国际会议仅在北美地区就创造了75万个工作机会。再如德国法兰克福的书展是全球最著名、规模最大的书展, 被称作出版业的“奥运会”。此外, 它还是全球最重要的国际版权交易市场。据统计, 每年在书展上达成的版权交易份额约占世界全年总量的75%。此外, 会展业不仅促进了法兰克福经济的发展, 也带动了它的旅游服务业, 使法兰克福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

(二) 产业资源的整合力

流通产业软实力不仅体现为拉动经济系统增长和提升的能力, 还表现为对产业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一是产业内部中各主体之间的相互整合, 流通生态趋向多样和完善, 保持流通产业作为生态系统平衡;二是城市流通产业完善的空间布局;三是以信息技术为契机, 流通产业资源的全面整合。

首先, 流通软实力在产业资源的整合中, 表现为拥有良好的流通生态系统, 系统中的各方相互联系, 和谐发展。流通生态系统是以组织和个人 (商业世界中的有机体) 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是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市场中介、投资商、政府、消费者等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为中心组成的群体。在这一流通生态系统中, 虽有不同的利益驱动, 但互利共存, 资源共享, 注重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 共同维持着系统的发展和延续。丰富的流通业态和多层次的企业规模决定着流通系统的畅通性和稳定性, 以及流通生态圈的丰富性、均衡性。在一个健康的流通产业生态圈中, 中小流通企业应当占绝大多数, 其比例可高达90%以上。 (1) 流通市场的多样性, 是流通活力之源。因此, 一个软实力突出的流通生态系统, 必然拥有大量的特色显明、丰富多彩的中小企业。在流通生态圈中,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共生发展, 可以通过发挥各自在运营和组织上的优势, 实现优势互补。中小企业往往更具有创新活力和经营活力。当今国际主流业态中, 超级市场、折扣店等最初都是中小企业在灵活地应对市场竞争中创造出来的。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既有利于流通产业谱系的不断拓宽, 也能够大大加速流通业态的进化历程。在流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中, 在优胜劣汰机制作用下, 中小企业不断地出现和消失, 保持着流通生态圈的动态平衡, 有效缓解了流通产业结构大幅调整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冲击, 发挥着微调、减震的作用。

其次, 流通布局关系到整个城市流通产业的健康程度, 决定了流通产业满足消费需求的效率。通常情况下, 流通布局涉及到城市流通产业的分布层级和不同层级间的业态差异。具有较高软实力的流通产业层级结构分布上应当是合理的, 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对购买便捷性的需求。国际城市对于城市规划体系和流通现代化发展最为重要的思想就是以不同等级的中心确定不同等级的发展模式, 其核心就是组团式的发展, 避免因“摊大饼”的模式阻碍城市的长远发展。例如, 芝加哥作为美国的第三大城市, 构建了一个长达35年的规划框架, 共确定了1个全球中心、41个大都市区中心、106个社区中心、127个镇中心和17个村中心, 将适于居住和提升经济活力作为这些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 不同的城市结构对应了不同的商业层级。新加坡按照市中心——次中心——副中心的结构将全新加坡划为55个小区进行建设, 与此相对应, 新加坡商业网点分为5级 (2) 。除中央商业中心外, 还有区域中心 (Regional Centres) , 距离市中心大约13公里, 共规划4个, 其中以淡滨尼最为成功;小型中心 (SubCentres) 距离市中心有大约6公里, 共规划5个, 其中以碧山最为成功;边缘中心 (Fringe Centres) 距离市中心大约2.5公里, 共规划6个;邻里中心 (Neighbourhood Centres) 分布于各住宅区内。各级商业中心都有明确的功能和要求, 对网点的选址、布局、规模都有明确的规定。对网点的选址、布局、规模具体到卖何类商品均有细则规定, 而且新增商业设施不能影响已有商业设施的经营。使城市商业网络有序发展。

第三, 伴随信息技术的创新和电子商务的全球化发展, 流通软实力逐步延展到“云”整合时代。首先, 商业信息传递的无障碍。商业信息传递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以即时传递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其次, 物流网络的全联通。商品消费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将销售的商品传递到消费者手中。所以, 进入“云消费”时代, (3) 一个地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该地区消费力的相关性将让位于对全国乃至全球消费的“吸纳力”。能否占据“云消费”的制高点, 决定了未来小到一个城市, 大到一个国家在世界消费体系当中的生态位。在此背景下, 实体商业与网络商业的界限将不复存在, 两者从供应链到服务链的深度一体化, 业态差别将被打破;同时, 产品开发者与销售者距离将消失;消费挖掘向纵深化发展, 如亚马逊从网上买书, 到销售电子阅读器, 再到电子图书的销售。

(三) 商业模式的示范力

流通软实力还表现为商业模式的示范力, 即在模式的创新和进化上, 代表国际最高发展水平, 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力、商业品牌的影响力和商业文化的号召力等对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正如亚马逊、苹果、淘宝、大悦城、九朝会等企业以其商业模式的示范效应推动了生活方式的变革。

首先, 强大的软实力内生出先进的商业模式, 这种创新最大的成就在于超越了硬件技术的变化和更新, 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整合商业资源, 使软件与硬件完美匹配并创造出更大的效益。亚马逊正是在新技术不断变革的基础上商业模式持续创新的典型企业之一。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硬件设施, 亚马逊先后开发出商用S3和EC2服务 (这些服务最终发展成为云计算服务) , 面向消费者的B2C模式下的“订阅”式购物, 比肩于苹果的数字音乐商店和数字流媒体服务, 以及基于不断改进和提升的Kindle电纸书阅读器的网络书店服务。在B2C模式下的“订阅”式购物下, 亚马逊推出“定购并省钱” (Subscribe&Save) 的计划, 通过整合了海量的消费数据, 购物的进货频率和出货量都变成可预测的, 从而保证了全世界的零售商中也只有亚马逊能够稳定提供长尾末端的商品。同时, 亚马逊通过开发出一款划时代的电子产品—Kindle电纸书阅读器而开启了全新的电子阅读时代。以Kindle为媒介, 用户可以在60秒之内阅读任何一本书, 同时大大缩短了一本新书出版面世的时间, 让创作与阅读在时间轴上更加贴近, 为出版商降低了发行成本, 增加了资金周转速度和净利润。据统计, 每个Kindle用户购买图书的数量, 是其购买Kindle之前的2.7倍。在2009年12月25日, 亚马逊网站电子书的销量首次超过纸质书。再如苹果公司从制造最好的硬件产品创造出了引领科技应用的“i”文化。苹果公司一位高管曾经说:“苹果成功的秘密在于把最好的软件装在最好的硬件里。”但事实上, 消费者对苹果产品的青睐不仅仅在于苹果产品的功能, 而在于苹果开创了一种“i”文化, 这种文化贯穿在播放器到手机再到平板产品的所有产品中, 也贯穿在了从音乐下载到应用下载的过程中。

其次, 流通软实力还体现为对文化的重新整合。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就是文化, 但文化 (特别是传统文化) 很难同现代市场建立有效的连接。商业模式的示范效应就是通过对文化的重新整合而形成强大的号召力, 引领整个城市的商业模式提升。以北京九朝会为例, 该企业是一家集粹历代宴饮笙歌的新文艺复兴设计型会所。通过餐饮、宴会、会议、茶院、昆曲演出、实验电影、书店、画廊、沙龙等一系列的服务,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设计理念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演绎。

(四) 消费服务的品质力

消费服务的品质力是流通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其品质体现为安全性, 即流通产品的安全性、流通设施的安全性、流通模式的安全性;便捷性, 即消费者所需即所得, 零距离的商业服务;以及消费体验化。

首先, 软实力水平较高的流通产业拥有安全便捷的商业消费体系。商业必须能够使消费者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方便的途径和方式到达自己想往的消费场所, 购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以及享受到需要的服务, 实现“零距离”的生活便捷服务。面向家庭消费时既能随时随地享受到日常生活用品和急需商品的便捷采购, 又能享受到一站式购、食、娱、教一体化消费需求;面向商务消费时需求能够及时得到满足, 商务用餐、高端商务零售、办公商业、休闲娱乐等能够得到最为便捷的解决。同时, 商业也必须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商品和安全的消费环境。包括流通过程中商品的安全, 即来源商品的品质是安全和可追溯的;流通过程的安全, 即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够得到充分保障;以及商业设施、消费环境的安全, 即在消费终端, 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商品的品质安全等能得到充分保障。

其次, 流通软实力也体现在体验化消费得以充分满足之上。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在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后, 消费模式从“节俭原则 (Principle of Parsimony) ”转向“快乐原则 (Principle of Pleasure) ”。城市居民用于文化、健康、休闲的消费能力大为增强。这时, 商品已经不仅局限于人们生活必需品的范畴, 更作为一种群体意识的象征, 成为区别于他人的文化符号以及作为显示地位、财富、生活方式的符号。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将被商品的文化符号所改变, 使得消费者购买并使用了某商品之后, 进一步激发出对其他商品的消费欲望, 形成消费需求的正向反馈。与快乐原则相对应, 居民消费开始发生了四大变化:个性化消费转型逐步取代大众化的消费;追求时尚逐步取代追求实惠;注重品质享受逐步取代仅仅关注商品质量;身份型消费取代实用性消费。这种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能力的提升, 更主要的是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在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方式产生变化的背景下, 现代社会中人们消费观念逐步超越了仅仅为了获得更多物质产品的初级状态, 而是越来越多地出于商品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的考虑而购买更多的商品, 即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消费获得个性的满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只有抓住消费需求的新特点, 引导消费需求, 创造个性消费市场, 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 例如, 美国食品零售商巨头Giant Eagle开发了创新模式的Market District超市。

四、北京提升流通软实力的建议

从国际经验来看, 北京提升流通软实力必然从提升产业引擎力、资源整合力、模式示范力和消费品质力四个方面入手。但由于这四个方面涉及流通产业的各个层面, 全面开花式地加以促进和发展难以实现。所以, 北京流通软实力的建设应该结合自身城市特点, 选准着力点, 以点带面取得成效。

(一) 以交易中心为核心发挥引擎带动作用

交易中心具备吸引设计、研发、营销等现代服务与相关产业围绕交易功能在发展区域内高度集聚, 聚合发展的引力, 能够引导整个城市的产业向上位移, 引导城市产业体系高端化发展。 (5) 从北京现有的优质产业资源来看, 可以集中发展四类现代交易中心, 最终形成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多种交易中心体系, 并进一步形成以交易为核心的主题商务区, 对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和城市与产业的发展发挥引擎带动作用。

第一, 发展实体交易中心。对有条件和基础发展实体交易中心的优势产业, 推进该产业实体交易中心的发展建设和提升, 以实体交易中心集聚产业资源, 带动产业提升与发展。

第二, 发展交易集聚区。对不具备发展实体交易中心特质和条件, 但具备一定优势的产业, 发展以交易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通过搭建高品质交易平台, 提升产业集聚形式。以实体交易的集聚、蔓生发展, 带动产业提升与发展。

第三, 构建广域交易平台。以北京相关产业的交易为基础, 以开放性为原则构建基础交易平台空间, 推进以交易为核心的相关产业培育和发展。

第四, 发展会展型交易中心。形成以交易为核心的会展交易中心, 以会展促交易, 以交易为动力引擎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二) 构建完善的商业服务业布局体系

借鉴国际经验, 超大型城市的商业布局必须要重点关注新城商业和社区商业的发展。

新城区商业 (生活服务) 的总体布局原则是:集中分散相结合, 以集中为主, 85%以上的商业面积集中设置。高集中度设置生活服务设施符合现代商业发展规律。首先, 新城区人口居住密度降低, 购买力相对分散, 商业设施集中设置、相互呼应, 更有利于凝聚人气和商气;其次, 高品质生活强调生活环境的动静分离, 嘈杂纷乱的底商显然与环境优雅的社区环境不能匹配, 商业集中设置便于合理规划社区动静空间;分散设置的商业比例尽管不高, 但其面积并不算小, 如果布局均衡, 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便利消费的需求。

社区商业则主要通过社区商业中心和便利商业终端二个基本层次来形成。社区商业中心能够满足日常集中的生活消费需求及部分选择性、休闲性的消费需求。根据社区的规模、发展现状及用地规划决定具体规模的大小, 可以有几千平方米的小型社区商业中心, 也可以有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社区商业中心。

便利服务终端以满足临时、应急的购物和服务需求为主的小型商业设施, 顾客最多徒步3~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 24小时营业, 一周7天开放, 是商业体系中最小单位。

(三) 以“云消费”促进产业资源整合

在“云消费”时代, 消费模式呈现出“云内容”、“云终端”和“云支付”三个特征。首先, 传统店铺面积、陈列、库存限制等被一一突破, 同时消费的时间与空间、诉求的有形与无形, 以及商品与服务等的界限也被突破, 消费者所想即所供。其次, 消费模式呈现“云终端”特征。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一切平台, 如实体门店、网店、互动电视、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都可以成为消费终端。第三是消费“云支付”, 消费者有条件采用一切既便捷又安全的支付手段完成交易。 (3)

打造“云消费”战略高地, 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引企业”, 引进具有创新模式的现代企业, 引导传统企业开展模式创新, 实现战略转型。二是“建平台”, 建立“云支持平台”, 整合数据存储、物流配送和计算服务等, 实现共建、共享的社会化电子商务支持系统, 降低面向“云消费”的商业模式进入门槛。三是“促联通”, 着力打通“云支付”平台, 实现包括银行卡、各类智能卡、网络、手机、电视等在内的支付系统全面通联。四是“做标准”, 探索不同商业系统之间的联通整合性, 利用标准化接口进行互通, 使得云销售、云物流、云支付的效率得以倍增。 (3)

(四) 提升北京商业文化的示范效应

北京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过程中, 要实现传统与时尚, 历史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有机结合就必须持续不懈地将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厚的文化资源与现代商业模式相融合, 使商业因文化的内涵而提升, 文化因商业的助力而弘扬, 提升北京商业文化的示范效应。一是引导和支持富含北京文化基因的老字号等企业研究并抓住现代生活方式变革趋势, 通过时尚化、现代化、艺术化来继承和发扬京味文化, 创造时尚、创造流行, 成为京味文化时尚的原创者;二是以体验消费来更新旧城保护思路, 实现二者的结合。深入挖掘街区历史、旧城院落等设施的文化底蕴, 从特色街建设, 到特色街区建设, 并进一步将整体旧城建成为京味文化的体验之地。

同时, 北京商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老字号和北京商业传统技艺的传承, 特别是商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的传承。这一工作必须从传承链的延伸和相关企业的发展需求出发, 通过全局运作, 形成发展合力, 从根本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人才的保护培养。例如建设大师工作室, 为大师集中授徒、技艺交流、文化传播、研发创新提供条件;引进孵化器模式, 通过孵化器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帮助企业把文化技术成果尽快转成有形的市场价值, 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传承技术人才;建设老字号集聚区, 通过产业区模式形成环境舒适、功能完善的老字号集聚区, 发挥老字号集群效应。

(五) 推进满足安全、便捷消费的商业体系

北京打造安全便捷的商业体系应当集中于农产品流通和社区便利商业两个重点。一方面, 打造安全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通过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经由率, 促进农产品经销商的发展, 以现代物流配送逐步取代传统批发, 即从“主要通过批发市场进入零售终端”转变为“主要通过农产品经销商进入零售终端”。同时, 以现代连锁零售终端替代小商小贩, “以社区菜市场为主”向“以生鲜超市为主”转变, 使食品安全有保障, 来源可追溯。

另一方面, 发展网上销售和网下实体店一体化的社区便利店, 实现“零距离”的社区生活便捷服务。如北京市大兴区的“任我在线”超市, 以“互联网直销支撑系统”为基础, 构建了包括一级配送中心、社区配送中心、社区体验超市等为重点的第三方服务体系, 同时利用“合作社生产经营管理系统”数据库打造了“农产品全程电子商务系统”。“任我在线”以此模式在大兴区开设了22家社区体验超市。在现代物流体系和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有力保障下, “任我在线”超市生鲜经营价格低于周边早市, 对没有食品安全保障的游商形成了市场化淘汰。同时, “任我在线”经营了从生鲜食品到日用消费品在内的3万种商品, 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足不出户的“零距离”的便利。

五、结语

综上所述, 流通软实力是一种更加强劲地推动城市发展、促进产业完善的促动力, 也是更有效满足消费需求, 同生活方式变革相互促进的正能量。流通软实力不是先进的商业设施和良好的购物环境, 但却与之息息相关, 是发挥硬件设施价值最大化的关键所在, 也是超越硬件设施的流通力量。北京应当从提升产业引擎力、资源整合力、模式示范力和消费品质力四个方面入手, 结合自身城市特点, 选准着力点, 逐步实现流通软实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成荣, 黄爱光.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2.

[2]赖阳, 黄爱光.世界城市宜居商业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2.

[3]赖阳.浅论农产品流通[J].中国市场, 2012 (7) .

[4]赖阳, 黄满.对北京老字号发展战略与策略的思考[J].时代经贸, 2012 (5) .

[5]赖阳, 黄爱光.对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几点认识[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0 (1) .

[6]赖阳.流通体验论初探[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2 (4) .

[7]赖阳.品质和引擎——北京十二五时期商业发展的主题词[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0 (4) .

[8]权锡鉴, 刘春华.浅谈现代企业理论中的企业软实力[J].中国市场, 2010 (19) .

[9]沈骥如.不能忽视增强我国的“软实力”[J].瞭望新闻周刊, 1999 (41) .

[10]王成荣.中小企业营造流通生态活力[N].中国商报, 2006-01-13.

[11]赖阳.未来是云消费时代[N].中国商报, 2012-01-11.

篇5:浅析提升物流培训基地软实力

一、建立三级培训,完善家长学校建设新机制

为进一步完善家长学校的管理,丰富家长学校的工作内涵,总结家长学校的管理经验,研究家庭教育的规律,颍泉区教育局实施了家长学校教育建设“三级”培训工程,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并作为家长学校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

一是依托国家培训,打造专家团队。家长学校建设,师资是保障,它是家长学校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近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三期全国家长学校建设研修班培训,两期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家长学校课堂建设研讨会,培训校长及骨干教师52人。通过国家级培训,我们成立了颍泉区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开办家长学校和开展家教实验区的重要性,印发了《家长学校建设考核细则》、《关于全区家长学校常态化管理情况自查、抽查的通知》等相关文件,选编了《阜阳市颍泉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学习资料》,召开了全区家教课题研究专题培训会,完善了家长学校建设的管理机制,实现了家长学校建设的课程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二是立足区级培训,提升骨干团队。为进一步提升家长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家长学校建设的时效性、针对性。颍泉区教育局除了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以外,还多次开办区级家长学校培训班,召开家长学校建设专题研讨会和家长学校建设经验交流会。近年来,共培训家长学校校长及骨干教师近1300人次。在区级培训中,我们坚持“四定一落实”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讲师,落实好每一次培训);在教材选用上,统一使用教育部关工委编印的系列教材《家庭教育》,另外还有省编《家长学校系列教材》、校本教材等辅助教材。在区级家长学校研讨会和家长学校建设经验交流会中,我们采取现场学习和代表发言的形式进行。通过区级培训,各家长学校明确了“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要求到位、成效到位),提出了“十有标准”(有负责人、有牌子、有教室、有教材、有教学计划、有专兼职教师、有活动经费、有工作制度、有考核评估规则、有档案资料),培养了一批家长学校骨干教师,提高了家长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了家长学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校级培训,创建师资团队。在三级培训中,校级培训是基础。我们开展的校级培训是面向全体教师、骨干教师和班主任三种类型的家教教师全员培训形式。按照“统筹规划、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以家长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家长素养为核心,完善全员培训体系,分层分类、覆盖全员,提高教师全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家长学校师资团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每年寒暑假,各学校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家长学校教育专题培训、研讨活动,形成了一支素质全面、业务精湛、治学严谨的家长学校教师团队。

二、依托课题研究,取得家长学校建设新硕果

三级培训使我区家长学校建设工作驶上了快车道。各学校对家长学校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并不断强化家长学校的管理,提升家长学校的建设品位。由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家长会、90年代的家长经验交流会发展到1997年部分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家长学校(试点),直到2000年家长学校建设在全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全面铺开。2003年,我区加入安徽省第二批家庭教育现代化课题实验工作;2012年申报“新时期家长学校常态化管理与实践的研究”的实验课题,并被批准为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至此,我区家长学校建设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

一是建立了“三主一配合”家长学校建设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为了保证家长学校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以区委和区政府为主导、教育局主管、学校主办和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配合的“三主一配合”的家长学校建设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部长、区政府副区长、区关工委主任任副组长,区教育局、文明办、司法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颍泉区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工作指导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教育局局长兼任,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的具体工作。为确保工作的落实,区党委政府还为此专门制订了《中共阜阳市颍泉区委办公室阜阳市颍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颍泉区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和《中共颍泉区委办公室颍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工作的意见》两份文件,以指导全区各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家长学校教育工作。各校校长(或园长)是开办家长学校的第一责任人,由分管校长任家长学校校长,由一名中层领导任家长学校办公室主任,具体组织家长学校的教学管理、课题研究等教育实验工作。各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该委员会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

二是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家长学校教育常态化工作管理制度和考核方案。为保证家长学校教育常态化,我们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工作管理制度和考核方案。其一是稳定的经费保障。我们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列入区级财政预算,由学校统筹使用。其二是固定的在编人员。各学校班主任老师为家长学校的骨干教师,由在职分管德育或团队工作的教师具体负责家长学校的日常工作。其三是督导考核,奖罚结合,制定一套完整的家长学校工作管理制度。各家长学校认真落实《家长学校教师考评细则》及“总结交流制度”、“量化考核考勤制度”等,每年对各家长学校开展一次评估、表彰活动。家长学校评估内容包括:领导管理、组织建设、办学条件、教学管理、家长受教育率、考核合格率、家教内容的质量、典型优秀家教案例等。区教育局将家长学校教育工作列为全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督评、同奖励。制订家长学校考核制度,实行班主任责任制,实施“考勤一授课一测试—评价一奖惩”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档案。对于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取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家长学校建设工作没能如期完成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批评,并督导其限期整改。

三是打造一批家教讲师团队伍、家教骨干教师队伍和班主任家教队伍。家长学校建设,课堂教学是关键。两年来,我们形成了以班主任为主力军,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队伍为辅的家教团队。如今,全区有家长学校兼职教师512人,其中家教讲师团185人。经过两年的不断学习、探索,家教讲师们逐渐在研究实践中成长起来,学会了怎样申报家教课题、怎样做研究,以此提升自己的家教工作理论和实践水平。陈永珍、朱代三、尚印等一批省、市级家教名师作为阜阳市网上家长学校特邀专家多次在全市家长学校会议和网上进行家庭教育辅导。这些家教名师的家教文章分别发表在《关心下一代》、《家教周报》、《阜阳日报》等报刊上。

四是涌现了一批省、市、区级家长学校名校,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家长学校建设密切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改善了师生关系,真正起到了媒介作用,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区共有国家级家教示范学校2所,省级家教名校13所,市级家教名校5所,区级家教名校26所。行流中心校作为全省家教名校,是全区家长学校建设的排头兵,近年来,走出了一条“八大特色”(早、多、实、全、快、广、活、新)的新路子;开展了“2783100家教工程”(27位讲师团成员,完成8项3个以上的任务,并动员百名“五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83为8个3:每位讲师上好3次以上的家教课,每位家长每期要听到3次以上家教课,每班要有3本以上家教教材,每所学校有3种以上家教杂志,每班有3本以上家教图书,讲师每人每期写出三篇小结、总结、论文,评3名优秀家长,评3名留守儿童之星)。省级家教名校阜阳二中、阜阳四中、三里小学、四九小学的家教管理经验也向全市作了推广。

五是编印一套比较系统的家长学校教育实验材料。为了有效地指导全区家长学校建设,推动家长学校教育正常开展,区教育局摘选了教育部关工委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颍泉区家长学校班主任工作手册》、《阜阳市颍泉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学习资料》、《颍泉区家长学校教育工作自查表》等;同时还汇编了《家教优秀文集》、《典型家教实验案例》、《家教知识问答选编》三本文集,供全区交流学习。目前,各家长学校除了使用统编教材以外,均有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

六是摸索了一系列家长学校建设的科学方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学校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达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的要求。在近几年的家长学校建设工作中,我们摸索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其一是依托网络,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以《颍泉教育信息网》为依托,开辟《家长学校教育》网页。各中小学及幼儿园及时将自己的实施方案、课题研究、论文成果、工作开展情况及经验介绍发送到网站,在网络系统中实现资源共享。各单位、各学校及学生家长可以随时点击网站,查找所需要的有关家教的新知识、新技巧,也可以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网上交流,有方便、快捷等优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校互动,更好地为家长学校教育工作服务。其二是不断创新的工作模式。采取讲座式、咨询式、研究式、解疑式等多种授课形式,编制多种乡曲童谣,发放宣传画册,送教到村,向学生父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和隔代家长讲授家教知识。开展“节点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之初这个时间段,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增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其三是用课题研究引领新发展。各校本着现实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目的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时代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各类型家庭教育的重点、难点、热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结合城乡家庭教育不同情况及社区、学校实际,考虑城乡家教需求的不同,我区家庭教育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设置了“养成教育研究”、“隔代教育研究”、“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等不同类型的研究课题,并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以便更好地引领和促进家长学校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创新工作思路,开拓家长学校建设新局面

在家长学校建设中,我们不断拓宽思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学生家长素质为重点,以课题研究带动家长学校建设,进一步完善“一主三辅”的家长学校常态化管理模式,开创了家长学校建设的新局面。

一是以学校家长学校教育为主阵地。针对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趋势,我们在家长学校建设方面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巩固家长学校成果、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基本做到了“七有”(领导有班子、教育有场地、管理有制度、讲课有师资、学校有教材、工作有档案、每年有家教计划)、“五落实”(组织落实、教室落实、教师落实、家长落实、讲课内容落实)、“三本”(听课签到本、家校联系本、走访记录本)。此外,各家长学校,都能针对不同时期儿童心理及生理特点,开展系列教学活动。

二是以社区家长学校、乡村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作为学校家长学校教育的辅助形式。为了实现家长学校的全覆盖,我们创新性地在一些社区、乡村创办了社区家长学校、乡村家长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创办了网上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乡村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作为学校家长学校教育的辅助形式。紧密地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连接起来,全面提高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的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我区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社区家长学校校长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副校长由社区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由社区副主任担任,教务处主任和总务处主任也都由社区干部担任。针对社区家庭教育实际,聘请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担任讲师定期给社区家长上课;每学年进行一次好家长评选及其相关交流。学校与社区的紧密配合,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使家教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好地提高了家长学校教育的实效。

乡村家长学校主要是设立在一些行政村或自然村,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促进农村教育和谐发展。乡村家长学校如何整合资源,如何办出特色,能否结出最具乡村特色的教育奇葩,是我们目前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问题。

网上家长学校是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网上交流互动平台。家长只要注册了自己的ID号码,就能在网上家长学校进行自己的家教咨询和交流活动。我们的网上家长学校设有讲座区、咨询区、交流区和站内新闻几大板块。讲座区专门为家庭教育专家提供的家庭教育知识在线讲座的区域,家长可以在这里寻找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跟专家面对面学习。咨询区为家长和家庭教育专家提供的面对面、一对一交流的在线答疑模式,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个性问题。交流区为广大家长提供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经验交流、成果分享的平台。产品区主要展示家庭教育专家的作品以及家庭教育的最新成果,供家长学习参考。站内新闻主要报道全国家长学校的办学情况以及办学成果,报道家庭教育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家长在网上家长学校的学习效果。

家长学校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家长学校建设面临的问题更加凸显,迫切需要国家、政府部门给予更多关注,各级各类部门给予大力配合,才能使家长学校建设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使我国的家长学校建设工作遍地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上一篇:我要活下去散文下一篇:2024年大学生工厂打工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