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

2024-04-25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精选8篇)

篇1:电子政务信息资源

GZ市NS区经贸科技和信息化局区财政投资信息系统测评服务资格项目—技术部分

GZIT2013-ZB0356A

信息资源测试

电子政务系统信息资源指的是由政府产生、采集、购买的以便于政府行政与决策活动有效开展的各种信息资源,其来源多样,范围广泛,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宝贵的资源,包括政府部门为履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责而采集、加工、使用的信息资源,政府部门在业务过程中产生和生成的信息资源,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信息资源,以及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信息资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自身产生的数字信息。这部分信息称为内生数字信息,如各种电子化的条例、规定、办法、章程、命令、指示、批复、议案、通告、通知、公函、会议纪要、合同、协议书等;二是指政府从外部获取的与政府管理活动有关的数字信息。这部分信息称为外生数字信息,如社会调研信息、决策支持信息、提案议案、群众信访、统计数据、文献资料等。

从应用范围的角度出发,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①面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如国家信息政策和法规信息等。可以将这类信息上传到面向公众的因特网上,使社会公众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这些资源。②跨部门共享的信息,是指只在指定的系统或部门之间(含内部)共享的信息,如在财政部门与银行之间的外联网上流通的信息等。③部门内部信息,是指只在本系统或部门内部共享的信息,如内部会议纪要等。这类信息一般可在某一系统或部门的内联网上流通。④涉密信息,是指只对某一或某些特定的个体开放的信息,如有关国防部署、尖端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秘密谈话或行动计划等绝密信息,在解密之前都属于涉密信息。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信息资源测试侧重于信息资源建设规范性、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应用等方面,具体包括信息资源完整性测试、准确性测试、格式测试、信息资源目录测试、共享信息资源提供测试和共享信息资源应用测试等测试项目。1 完整性测试

信息资源完整性测试以被测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等为测试依据,对被测信息系统的资源开发需求和测试要求逐项进行分析,获得本信息应用系统的中涉及到的数据、文档、图片等信息列表;然后在被测信息应用系统中逐一对信息列表的信息进行完整性测试,以验证信息资源开发中涉及到的数据、文档、图片等信息的完整性能否满足GZ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02月20日

第 1 页 GZ市NS区经贸科技和信息化局区财政投资信息系统测评服务资格项目—技术部分

GZIT2013-ZB0356A 信息资源开发合同中的要求。其完整性按照《GZ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验收规范》应达到95%以上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2 准确性测试

信息资源准确性测试以被测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等为测试依据,对被测信息应用系统的资源开发需求和测试要求逐项进行分析,获得本信息应用系统的中涉及到的数据、文档、图片等信息列表;然后在被测信息应用系统中从使用信息资源用户的角度逐一对信息列表的信息进行准确性测试,包括是否满足信息利用者的实际需要,信息含量、实用价值、可靠程度、信息要素详细程度以及各类数据的准确率等方面,以验证信息资源开发中涉及到的数据、文档、图片等信息的完整性能否满足信息资源开发合同中的准确性要求。其准确性按照《GZ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验收规范》应达到95%以上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3 格式测试

信息资源格式测试以被测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等为测试依据,对被测信息应用系统的资源开发需求和测试要求逐项进行分析,获得本信息应用系统的中涉及到的数据、文档、图片等信息列表和本信息应用系统的外部接口列表(含二次开发接口)以及信息资源的展示页面列表;然后在被测信息应用系统中逐一对外部接口列表和信息资源的展示页面列表涉及的信息进行格式测试,验证格式是否符合招标文件、合同规定的标准和业务规范要求,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4 信息资源目录测试

信息资源目录是记录政务信息资源结构和政务信息资源属性的数据体系。政务信息资源结构通过树状的目录结构,展现了政务信息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政务资源属性则描述了资源的管理属性,包括来源、去向、版本等,用于控制和管理资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将按照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或其他方式对政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进行有序排列。通过政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的描述,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使用者(以下简称“使用者”)能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况,发现和定位所需要的政务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目录分为资源目录和服务目录。

GZ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02月20日

第 2 页 GZ市NS区经贸科技和信息化局区财政投资信息系统测评服务资格项目—技术部分

GZIT2013-ZB0356A 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则是用于采集、存储、使用和管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通过元数据信息的定位和发现机制,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由标准、数据库、目录等要素构成,如下图所示。

信息资源目录测试将根据《GZ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GZ市人民政府令第75号)要求,以被测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以及科信局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等为测试依据,对被测项目的信息资源目录建设需求逐项进行分析,获得本项目需要对外共享的信息资源目录和本项目所需其他单位的信息资源目录,针对已获取的信息资源目录开展的测试内容包括:

 信息资源目录的标识是否规范,满足GB/T 21063.5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第5部分: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规则要求;  信息资源目录分类是否符合GB/T 21063.4要求;

 信息资源目录内容是否完整,且满足被测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以及科信局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等要求;

GZ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02月20日

第 3 页 GZ市NS区经贸科技和信息化局区财政投资信息系统测评服务资格项目—技术部分

GZIT2013-ZB0356A  信息资源目录与业务系统相关的内容是否符合业务系统相关的规范要求;  信息资源目录的元数据标准符合性检查:元数据完整性和标准一致性检查,保证所有已填写的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的取值符合GB/T 21063.3、GB/T 21063.4和GB/T 21063.5的规定;

 信息资源目录和目录内容是否按照要求设置使用权限。5 共享信息资源提供测试

共享信息资源提供测试将根据《GZ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GZ市人民政府令第75号)要求,以被测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以及科信局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等为测试依据,开展共享信息资源提供测试。测试内容如下:

 被测项目招标文件、合同以及科信局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中要求提供的共享信息资源信息是否都已提供;

 提供的信息资源是否满足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分类标准、编码标准、安全标准等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 验证提供的信息资源是否将非规范化数据转为规范化数据或半规范化数据,以便于单位内部和其他部门共享使用,尽量减少后续数据处理压力;  验证自然人信息是否以法定身份证件作为标识提供,法人及其他机构信息是否以组织机构代码作为标识提供,没有组织机构代码的市场经营主体是否以营业执照作为标识提供;

 单位间的协同业务是否通过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共享;  是否依照《电子政务数据中心接入规范》,开发数据交换接口,并通过市级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或定时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信息资源汇集和共享,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共享信息资源应用测试

共享信息资源应用测试将根据《GZ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GZ市人民政府令第75号)要求,以被测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以及科信局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等为测试依据,开展共享信息资源应用测试。测试内容如下:

GZ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02月20日

第 4 页 GZ市NS区经贸科技和信息化局区财政投资信息系统测评服务资格项目—技术部分

GZIT2013-ZB0356A  被测项目招标文件、合同以及科信局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中要求应用外部系统的共享信息资源是否符合要求;  共享信息资源应用的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

 单位间的协同业务是否通过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共享;  是否依照《电子政务数据中心接入规范》,开发数据交换接口,并通过市级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或定时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信息资源汇集和共享,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有效利用。

GZ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02月20日

第 5 页

篇2:电子政务信息资源

规划整合面临4大误区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开发利用方面较为滞后,信息采集环节薄弱,缺乏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不足、封锁严重,信息资源社会化利用有限。相关专家指出,在电子政务规划、资源共享以及整合方面,我国电子政务主要面临4个误区。

首先是对电子政务本质及全局性、创新性、风险性认识不足。如一些政府部门把全局性的电子政务项目视为本部门信息系统的延伸,仍停留在建设办公自动化和政务专网水平,对跨行业、跨部门信息共享缺乏足够考虑,缺少对业务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其次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强化了部门利益。对于跨部门共建的大型电子政务项目,由于共建单位的协作关系和工作模式不确定,资源共享和互连缺乏硬性规定,导致许多部门在建设方法上自觉或不自觉的强化了部门利益。

第三,基础建设落后。电子政务公共网络平台、公共数据中心等关系全局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各部门网络系统建设,造成各部门信息化缺乏统一电子政务平台,进一步强化了纵强横弱管理格局,弱化了国家对电子政务的总体布局和整合能力。

最后,投融资渠道单一。目前,电子政务建设多依靠政府投资、建设,单一运作模式,一方面造成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紧张。另一方面造成项目建设、管理效率低下。

正是电子政务规划、整合方面的不足造成了我国电子政务信息的重复输入和多口采集,影响了数据的实时性、一致性和正确性,不能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反馈,并最终造成了政府决策支持和公共服务能力落后现状。标准问题加速信息孤岛形成

业内部分人士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目前存在大量信息孤岛多是因为政府信息化工作缺乏总体规划,前期系统咨询论证不够充分,实践中更关注某一单一管理功能的实现,注重单元技术和短期效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造成的。但也有人指出,电子政务标准的滞后,即统一标准的出台速度跟不上电子政务建设步伐以及标准过多,在某种程度上 促成信息孤岛的形成和泛滥。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相关标准可谓非常丰富。仅我国已经颁布的国家级标准就达800多个,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行业标准。标准过多、过泛给政府部门和相关厂商带来了很多困惑。对众多标准加以统一和规范,是解决标准滞后与过多、过泛的唯一途径。但由于我国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各级政府部门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差别又较大,在国家标准指导下,又不得不制定地方标准和部门标准。地方和部门标准的产生又扩大了标准范围,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很难调和的矛盾。

用友安易高级咨询顾问、市场经理耿剑认为,电子政务标准急需统一、规范和跟上时代步伐。因为标准的泛滥已经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整合能力。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由于政府信息化缺乏宏观、全面规划,国家也没有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政府信息化的建设体制、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导致各地、各行业、各部门各搞一套,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电子政务资源即将整合

针对以上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近期即将出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指导意见。相关负责人指出,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推动信息公开和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以前,政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都花费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上,如:物理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单向应用的开发。

然而到现在,很多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到了应用建设层面:oa、业务系统、门户、决策支持系统、内容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安全系统建设在各地政府单位方兴未艾,但这些多是单项系统应用,缺乏有效的系统规划和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文后列了6类比较好的电子政务应用,也是有待进一步整合的单项应用)。

中关村科技软件总裁朱希铎指出:未来,电子政务建设面临两项内容,一项是建立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一项是提供周到、方便的公共服务能力,即构建电子服务型政府。但这两项内容目前都很难做到。“其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物理网的基础设施和单项应用虽然很丰富,但是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能力不足,因此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经历一个资源整合阶段。”朱希铎强调。

如何打好信息资源管理基础,建好政府内网信息门户,如何让政务信息资源更加有效地为政府决策、为企业和公众服务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与广大it厂商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而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在于整合。整合将是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中不可绕过的一个阶段。

因此,各地政府相关部门需做好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工作,对政府信息进行组织、筛选、分析、综合,建立和发展经济、贸易、工商管理、科技、环境、社会保障与福利等政府部门主导的公用电子资料库,扩大政府信息交换与流通,实现政府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亟待整合 >>门户 肇庆电子政务由一楼转一网

近几年,肇庆市的信息化工作和政府管理数字化进程取得重要进展,但相对来说,地处“珠江三角洲”、近邻广州的肇庆市,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与其它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因此,如何尽快建设一个与国际接轨、在省内甚至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电子政务网络服务平台,是改善和优化肇庆政府形象、提升肇庆整体竞争力的当务之急,也是肇庆市政府所考虑的头等大事。

在肇庆市政府考虑建设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平台之前,在肇庆市现有23个市局中,信息化应用水平相对较低。有关人员介绍,拥有自己内部系统的部门不超过5个,其中系统应用最好的是肇庆市规划局,拥有比较完善的内部流程,但这也只是1个内部网络,根本无法与外部互联互通。

2002年初,为改善政府形象,保证政府政务流畅,肇庆市政府在发展大厦的5楼建了一个“一楼式”政府服务中心。这种超市式的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都是主要许可部门在“中心”设窗口来向企业和市民提供“一楼式”服务,这种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各许可窗口业务量不均衡造成忙闲不均、众多许可部门入住中心使其建设成本较高、许可事项(量)少的职能部门不入驻中心又不能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窗口人员被部门和中心交叉管理、窗口授权不充分或许可职能部门和中心同时受理许可事项,互不沟通。企业需要一个个审批部门去盖章,对企业很不方便,直接导致企业办理营业执照耗时长、手续复杂、效率低。

后来肇庆市政府找到中山大学和金山公司,三方一拍即合,经过一系列论证,推出了一站式网上行政服务中心系统。肇庆市行政服务中心门户网站与政务内网相联,通过该门户网站可以进入肇庆市电子政务的各个子系统,将各个业务系统、办公系统、专项系统紧密整合在网站上,两个门户共享数据中心中的公共数据库资源通过数据交换中心实现数据交换。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肇庆市各职能单位在各个不同的计算机子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并配置数据库系统对行政服务业务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起以信息交换为中心的集中式实时管理和分布式非实时管理相结合的大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肇庆市政府把“一站式”电子政务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定为:通过规划和建设网上行政许可服务系统,全面引入国际通行、国内领先的理念、制度和技术,打造出肇庆独特的服务行政、高效行政、透明行政、民本行政的优秀品牌,从而形成高附加值政府资本和政府品位,为肇庆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城市竞争力提升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

2004年7月1日,该平台经历2个月建设期正式运行。有关专家在对肇庆市 “一站式”电子政务网络服务平台验收时指出,信息化的前提是原有各职能部门的机构改革和办事流程调整及人员的重新安排,因此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而肇庆市网上行政服务中心系统恰好从设计上解决了这个难题,按照《行政许可法标》标准各职能单位独立操作或并联审批都能做到数据共享,业务处理互联互通。该系统主要是在统一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以信息交换、信息共享和工作流为核心构建信息交换平台,通过统一的协调调度策略,整合各部门现有的应用系统,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实现并联型审批业务跨部门的连续流转,真正实现了从办事咨询、申请提交、到项目跟踪和交流答辩等审批办理全过程的一站式服务功能。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亟待整合 >>安全 佛山打造电子政务防毒体系

佛山市电子政务网是在光纤网络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宽带ip电子政务城域网。该网站为佛山市政府及各级机关单位提供电子数据交换、文件数据传输、网上办公等服务功能。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纵深开展,佛山市电子政务网逐渐担负起沟通市政府同上级政府、企业用户、个人用户的重要责任。因此,对于佛山市电子政务网来说,网络安全建设,尤其是对网络病毒的防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前,佛山电子政务网病毒防护都是各自为政,防病毒产品厂家各异,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些根本没有安装杀毒软件,而且病毒代码的升级也是快慢不一,这些情况给佛山整个电子政务网病毒防杀带来一定困难。

针对病毒种类繁多、增长迅速、隐蔽性强、再生性强、易传播、发作快、危害严重等特点,防病毒系统必须对全网范围内的关键组件和信息资源实行全方位、立体、动态、实时的病毒防护。

篇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

关键词:信息标准化,电子政务,信息构建,共建共享

电子政务建设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大众对政府的监督, 进而提升政府的监管和服务水平。同时, 借助网络的开放性, 普通民众可以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切实可行性,使决策更能贴切民意,提高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威信。但构架政府的网络平台势必会牵涉到政府信息的公开, 各级政府各地政府如果标准不一,很容易导致信息的混乱, 所以在全国范围类统一标准尤为必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政府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

1含义阐释

1.1信息标准化

信息标准化在字典上解释为在信息表达上的标准化,实质上就是在一定范围内人们能共同使用的对某类、某些、某个客体抽象的描述与表达。也就是说,所有人能明白个人所表达东西,简单来说,就是在信息表达上有一个统一标准, 进而能够在很大范围进行推广。

1.2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依托于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是政府的一次重大改革。在很大程度上,电子政务刷新了政府的办公理念,办公地点超越了空间的限制,从办公大楼办公到随时随地办公;调查民意方式上,从走访调查到网络评论;更为重要的是,电子政务实现了对信息,对人员的有效管理, 形成更为规范的办公流程,更为透明的资金流向,更为准确的民意表达。在信息化发展日益健全的今天,电子政务的开设不仅是刷新了人们传统政府的认知观念,也对政府的办公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电子政务引进了许多新型快捷的办公理念,将各级、各地政府日益连成了一个整体,促进政府间、政府与群众间的信息共享。

2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

2.1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与共享,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之下

通过政务公开,民众能够有效的知道资金的去留,政策的颁布。更为重要的是,民众能够对权利行使者进行有效的监督,让权利在近乎透明的环境下行使,真正实现“将权利关进笼子里”。

2.2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增加群众参与度

通过政务信息公布平台,群众能够参与到制定新政策、 新规范中来。政府通过阅读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将其融入到政策制定中来,一方面,增强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发挥其主人翁的地位;另一方面,和谐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 增加了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威信。

2.3适应了发展人民民主的要求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务公开很大程度上来说,适应了扩大民主的需要,推动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

2.4缓解社会矛盾

政务公开有利于减小甚至消除政府与民众的矛盾,很长时间一来,政府与百姓都存在着隔阂,政务不公开直接导致了资金流向不清晰,造成了很多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能够更为清晰的展现资金流向,对政府的作风有很强的约束作用,这在很大层面上化解了政府与群众的隔阂与矛盾,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人民群众与政府的关系和谐了,社会才能有更稳定的治安,也减少了政府与群众的冲突,让政府真正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3在信息标准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3.1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原则

3.1.1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首先,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信息资源公开标准,真正落脚于什么信息该公开,什么信息应该成为政府内部资料。且针对网络的不安全因素,要对政府信息平台加强防护,防范恶意盗取政府内部资料,恶意修改政府主页甚至发布虚假政策等行为。

3.1.2以信息化基础促进政务信息的科学管理

政务信息大多数量杂,难以进行有效地整理。但是将网络信息化与政务信息结合起来就将大大改善这一问题,通过信息的录入,电脑能够自动将信息进行简化处理并分门别类的按照标准进行保存。这样做的好处是,政务信息保存较为方便,也更便于查阅与比较。

3.2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宗旨

3.2.1层次清晰,构成合理。

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将政府与普通民众建立起更为密切的联系,协调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构成合理有效的政务公开系统,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务的好奇心;增加群众对政务的参与度,最终实现群众相信政府,支持政府的目的。

3.2.2统筹规划,统一标准

电子政务的构建需要国家积极拟定一定的标准,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促使电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提高建设效率,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作。电子政务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些地方政府就会“钻空子”, 在信息公开上敷衍了事,这样政务公开的目的就难以实现了。

3.3政务信息公开准则

一是合法性。政务公开信息必须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行法律,严禁违规违宪的内容出现。二是及时性。公开信息必须具备一定的时效,将过期信息公布于众,实际上是一种敷衍行为。三是真实性。政府应该按照真实的政绩公开内容,有关部门应该严肃个别地方政府为了突出其政绩夸大作为,捏造事实的不正之风。四是不收费。政府存在的意义在于为人民服务,其政务公开也应奔着这样的目的去,将最新的政策信息公布出来,对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总,这是政府职责所在,不应该成为民众需要付费的理由。

3.4构建电子政务具体措施与方案

打造电子政务首先要依托基础通信平台工程建设,如网络的互联互通,构建一个政府平台;其次,需要对平台进行安全级别测试,并聘请专业人才对电子政务平台进行安全级别管理,访问控制管理,加密管理,数字签名以及公钥基础设备管理;再次,需要制定一定的标准,如数据元、代码、 电子公文格式和流程控制,使得信息能够正常发布并被大众接收。同时,构建信息交换平台,在此平台上,普通民众能够对新政策的实施,新规章的制定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使得政府贴近大众生活,政府能够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最后,种种步骤完后,需要对整个平台运作进行测试,使得整个平台满足电子政务工程验收以及信息化工程监管标准,最终投入使用。

4结语

篇4:电子政务信息资源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

一、 前言

电子政务从功能结构来看,其主要模式有:一是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 to Government,G2G),二是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 to Business,G2B),三是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 to Citizen,G2C),四是政府对公务员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 to Employee,G2E)。我国目前的各政府部门之间的政务系统还处于相对独立的阶段,这不仅满足不了社会公众对政务信息的需求,也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各种“奇葩证明”的出现正好体现了各部门之间没有互联互通,无法协调工作从而给公众造成很多不便。只有电子政务的这些信息资源能够共享融合,建立一体化电子政务信息平台,才能促进各级政府部门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从而早日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

二、 现有的电子政务标准分析

笔者选取“电子政务”一词并限定标准名称在中国知网进行相关标准检索,共得到41条检索结果,除去17个重复条目,最后有效检索结果为24条。其中我国涉及到电子政务的现行国家标准有10个,行业标准有7个。来源于国外标准数据库的部分国外相关标准为7个。通过分析对比发现,我国现行电子政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在我国电子政务相关国家标准中,仅仅只有设计、管理、安全等相关的技术标准,而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目录体系也不适用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

(2)电子政务的行业标准主要有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和民航电子政务的相关标准,但数据格式、编码规则、信息分类都分别做了规定,这就使得同样的类目标准重复建设,各行其道,不仅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还影响政务信息的共享。

(3)和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相比,英国的标准更加注重数字资源的发掘和获取,而不是把这些资源看作简单的“数据”和“信息”的罗列与堆积。只有进行充分整合和挖掘,才能将信息真正转化成政府的竞争力。

三、整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步骤

通过对我国现行电子政务标准的分析看来,我们还需要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做很多工作。胡婉丽认为,知识整合流程是由知识搜索、过滤、诊断、编码最后建立新的知识体系一系列过程组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海量数据通过科学的分析,也能对政府决策和办公起到指导作用,因此整合这些资源同样适用于该过程。

(一)對原有电子政务标准进行搜索与归纳

通过搜索归纳原有的电子政务标准,初步对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进行汇总,并建立一个相应的标准体系。该体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体系内的共同标准。把相同的标准进行归纳汇总,相同的部分越多,越有利于后期的标准化整合。二是有差异的标准。不同系统和领域内的信息标准内容与结构有差异的地方,这也是标准化的重点,要对电子政务信息进行充分的考察,对有差异的标准进行进一步挖掘和提炼,最后选择出合适的内容。

(二)规划新的整合标准

规划是对经过过滤筛选的电子政务共同标准和差异标准进行组织、归纳与演绎推理,为新的标准建立初步的框架。不同于原有的电子政务标准框架,规划所确立的新标准框架是站在全局的角度,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创新,使得新的整合标准在概念上得以创新和产生。规划新的整合标准形成新的标准体系,是整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新开始。

(三)标准的诊断

诊断是通过前面两个过程中的搜索、归纳和规划创新,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规划体系标准化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分析并判断,主要是判定当前的标准体系已经存在哪些标准,是否需要补充新的标准或者还需要创造新的、适合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标准。标准的诊断这一过程,是这些众多电子政务标准整合的前期探索过程,奠定了整合庞大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标准的基础。

(四)建立新的模型

经过前期的归纳,规划和整合判断,对不符合整个标准化框架的数据或规则,甚至是存在错误和缺陷的标准要及时剔除,从而选择适合电子政务中的信息资源整合标准。经过重整的模型包含了电子政务信息所必须的整合标准,该模型可能只是暂时的一个概念上的模型,还需要在实际的政务工作中进行检验,并对其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调整,最后形成一个电子政务资源整合标准化所需要的标准模型。

四、结语

整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过程和内容都是基于原有的标准而进行的,通过对原有的各种独立的相关标准进行重新整理和组合,实现对所有政府数字信息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这一过程必须要理性和科学。要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标准化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本文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构想和初步的探索,为早日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标准化,还需要在数据模型和业务模型制定等技术方面做很多工作。

参考文献

[1]邱均平.知识管理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2]邓武,唐斌,雷丹.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与交互模式[C].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Volume2),2010.

[3]Hu LIU,Jian REN.The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Pattern of GovernmentInformationResources Based on KnowledgeManagement.The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2012

篇5: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亟待整治

佛山市电子政务网是在光纤网络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宽带IP电子政务城域网。该网站为佛山市政府及各级机关单位提供电子数据交换、文件数据传输、网上办公等服务功能。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纵深开展,佛山市电子政务网逐渐担负起沟通市政府同上级政府、企业用户、个人用户的重要责任。因此,对于佛山市电子政务网来说,网络安全建设,尤其是对网络病毒的防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前,佛山电子政务网病毒防护都是各自为政,防病毒产品厂家各异,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些根本没有安装杀毒软件,而且病毒代码的升级也是快慢不一,这些情况给佛山整个电子政务网病毒防杀带来一定困难。

针对病毒种类繁多、增长迅速、隐蔽性强、再生性强、易传播、发作快、危害严重等特点,防病毒系统必须对全网范围内的关键组件和信息资源实行全方位、立体、动态、实时的病毒防护。

由于佛山市电子政务网机器众多(局域网内有2200多个点),为了提高杀毒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根据政府行政部门结构特点,佛山市电子政务网采用了瑞星杀毒软件网络版多系统中心构架,分层次管理,建立佛山市电子政务网防病毒体系。在市信息化办公室安装一个一级系统中心,作为整个网络防病毒系统总管理中心;在各机关单位(局)安装二级系统中心,各个二级系统中心负责管理本单位机器,同时接受一级系统中心的命令和管理,向一级系统中心汇报本中心情况。所有二级系统中心都由一级系统中心统一管理(见图)。这种树状结构使得整个杀毒体系清晰明了,既适合政府部门行政结构特点,又避免了一个系统中心带太多客户端而占用过多网络资源问题。

针对佛山市电子政务网的具体病毒防护需求,佛山市政府相关部门和瑞星项目负责人制定了详细的防病毒解决方案。如系统中心统一管理功能,瑞星杀毒软件网络版自带可移动远程管理控制台,通过系统中心可以管理所有已经安装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局域网内的机器,包括在Windows 9X、Windows Professional、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NT /Workstation、Unix、Linux等操作系统上的防病毒软件,也就是说,通过系统中心可以控制网络内所有的机器统一杀毒,在同一时间杀除所有病毒,从而解决了网络环境下机器的重复感染问题。

篇6:电子政务信息资源

基于主题地图的电子政务隐性信息资源开发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09)推出以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的专题,认为其开发利用工作应融入到服务型政府建设中,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可见,在政府实施公共服务过程中,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对数量繁多、类型各异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整体开发,难免带来成本与效益的矛盾,从而有必要选择特定的主题进行针对性开发。

主题地图及其在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主题地图是一个多维的主题空间,空间包括指引使用者讨论对象的“主题”;建立主题间语义关系的“关联”;指明相关信息资源的“事件”。有体现信息资源集合的信息层和体现知识应用路径与知识间关系的知识层两个层次。它实际上是一个知识网络,网络的各个节点代表不同主题的知识,节点之间的连线则代表主题间的联系。主题地图能有效地组织和揭示政http:///务信息资源、展示特定主题知识结构,有利于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知识转化,构建新型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主题地图可以跨越信息资源在存储形态、存储方式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位置的信息资源的一体化架构。可以编制知识地图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组织与揭示的过程演示,使散布在不同政府部门的同一主题信息资源、蕴藏于不同人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围绕特定主题全方位展示。主题地图将静态的政府信息资源与特定主题关联,赋予解决特定主题的信息资源以意义,形成结构化的语义网络,通过提炼主题等措施将信息资源编码化,将政务信息资源转变成可方便利用的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资源,方便社会公众和政府相关工作者把这些知识吸收并同化,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质的飞跃,把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提升到知识管理层面上来,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知识化。

篇7: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研究

【摘 要】随着政务部门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部门间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需求越发强烈,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就是为满足政府部门间多业务、多数据结构的信息资源交换、转换及共享需求而建立的。论文从实际应用出发,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顶层架构、组成及功能等内容进行了研究与阐述。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mong the departments of government,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and business collaboration needs become more intense.The establishment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system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such as multi service,multi data structur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exchange,conversion and sharing needs.From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this paper makes a research on the top-level structure,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system.【?P键词】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目录

【Keywords】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system; catalog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83-03

引言

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大部分政务部门都建立了满足自身业务要求的应用系统,沉淀了大量的政务信息资源,但是这些信息资源只是限于部门自身业务使用,没有在不同政务部门间实现共享,形成了一个个政务信息资源的孤岛。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可靠性高、快速、扩展性强、安全性强、大容量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满足多部门、多领域、多业务及多数据结构的政务信息共享已经成为一项非常急迫的工作,也是促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基础。共享体系顶层架构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是以数据的获取与存储作为底层的支撑,以数据交换、挖掘、管理和运维作为整个体系架构的核心部分,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提供多样化的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

2.1 数据层:政务数据的来源

政务数据来源广泛、结构多样,一是基于传感器、GPS等现代信息技术产生的实时数据,如空气、环境等数据;二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社保、民政等业务的传统结构化数据以及在此基础上延伸、扩展后形成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三是基于互联网产生的政务新数据,如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论坛等数据[1]。

2.2 支撑层:政务数据资源的云化

支撑层采用云计算的架构,通过集约化的云环境、网络设施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等,利用虚拟化技术将大量相同类型的数据资源集聚成为资源池。

2.3平台层:政务信息资源的存储、处理、共享与运维

政务信息资源的存储是基础信息资源的汇聚,包括人口、法人等基础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数据资源的处理是将海量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聚集、清洗,实现对政务数据的活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是通过交换共享平台,整合原来分散在各领域的政务信息资源,满足各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需求,实现共享云业务协同;政务信息资源的运维是通过数据管理和数据运维平台,强化数据资源规范化、资产化管理[2]。

2.4 应用层:政务数据资源的价值挖掘与应用

应用层是数据具体领域的业务需求,主要分为政务应用和对外开放的数据资源,服务对象具体包括政府部门、共享平台、开放平台、事业单位、社会公众和企业机构等。在政府应用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等开展大数据应用,利用数据融合、模型构建等技术,揭示数据的内在关联性,提高政府决策对数据的占有与分析能力。共享体系组成及功能

3.1 交换体系

交换体系的功能是在不同地域、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之间实现可靠性高、扩展性强、安全性强、快速、大容量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支撑“多证合一”、“两证整合”、“低保核查”等业务的正常开展,主要功能有交换流程配置管理、数据交换、交换节点管理、交换桥接等[3]。

3.1.1 前置交换子系统

它负责在各个部门业务数据库与数据共享平台进行信息资源的传输,他首先从各个部门业务库抽取政务信息资源,传输给中心节点,然后从中心节点收取信息资源,并发送给相应业务部门数据库。前置交换子系统由网络通信系统、操作系统、交换信息库、前置交换环境、交换服务配置工具等组成。前置交换系统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前置Agent服务:前置Agent主要是提供代理的功能。Agent是一个独立的运行单元,负责对在前置机上的数据源如数据库、文件等,交换服务,接口服务等进行管理与监控。管理包括服务的启动、停止、状态的汇报,数据源的管理,如数据库连接状态,表结构的采集,元数据的跟踪等。前置Agent还提供与中心交换平台的命令通道,负责接收平台的指令,汇报管理信息等功能[4]。

部门交换信息库:部门交换信息库的功能是为数据交换提供数据库,它是各部门的业务系统与数据交换平台之间数据流动的中转站。部门的结构化数据存储其中,他一般选择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

3.1.2 交换传输子系统

前置交换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由交换传输系统来完成,它完成把需要交换的信息进行打包、转换成特定的格式、传递到目的方、对交换的信息进行解包等动作,他通常由并行适配器系统、消息总线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管理与监控平台等四部分组成。

并行适配器系统:它对数据的处理是基于时间驱动实现的。他对各种组件进行连接并形成数据流,进而在应用系统、信息系统或者中间件之间进行连接,他由连接系统框架和连接组件即适配器组成,采用以数据流向为主线,组件化体系结构。

消息服务总线系统:他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信息服务进行横向的扩展、对消息服务进行大规模分布式处理。他通过采用消息传输的机制来实现异构系统间的通讯,他为不同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交换提供可靠的信息转换、信息传输等集成环境,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松耦合的体系架构。

安全保障系统:采用完全符合国家对相关平台的安全要求,考虑到以后的扩展需要,系统需要留出安全体系接口。

管理与监控系统:他是采用B/S架构基础和JMX管理标准的管理平台。用户可以在不同地点对应用集成平台进行必要的管理,他在统一的门口下将不同系统的管理服务集成起来。他能够支持标准的服务接口,各种新服务的管理模块根据需要能够便捷地插接到管理平台中,管理功能能够根据需要任意扩展[5-6]。

3.1.3 交换桥接子系统

桥接系统是为了解决政务部门信息共享中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它实现部门业务系统信息库与前置交换信息库(或交换平台)之间双向安全、可靠的信息交换和同步;实现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桥接,包括直连连接、网闸连接以及实时、定时的桥接;系统支持各种格式数据,包括数据库、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内容的桥接。系统提供桥接流程运行状态监测和交换流程控制等功能[7]。

3.1.4 管理监控子系统

建立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对业务流程管理服务器和流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对平台的监控和日志管理,对应用适配器系统配置的部署和更改以及运行状况等内容的监控和管理,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用户管理:系统根据需要设立了不同的管理员,并通过角色对用户的权限进行控制,不同的用户被分配给不同的角色,用户的角色不同拥有的权限也不一样,系统还可以对角色的权限进行调整以达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下系统对用户权限定于的要求。

桥接核对:系统通过统计发送端的发送总量、新增数据量、更新数据量、删除数据量和接收端的接收总量、新增数据量、更新数据量、删除数据量,对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进行数据核对,统计数据发送过程中的偏差,当偏差统计结果0时,监控平台会发出预警。

桥接监控:系统对发送服务和接收服务进行监控,当有一个服务出现问题后系统就发出警报,异常情况包含:数据在传输和写入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数据库异常等。

桥接管理:功能包含桥接服务的创建,桥接服务的部署、修改、启动、停止等操作,桥接服务的绑定。

3.2 目录体系

目录系统的功能是帮助信息资源需求者发现其所需的信息资源所在部门、获取途径、获取方式、该信息资源的更新频率等。信息资源拥有者可以通过目录系统注册自身的信息资源,也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删除、修改等维护,目录系统提供批量导入功能。目录可以按照多角度、多维度进行分类并在目录系统中进行展示,可以分为部门目录、主题目录、需求目录、开放目录等,用户可以根据需多内容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将目录系统跟共享系统实现对接,用户可以通过目录系统向信息资源拥有者提出共享申请,信息资源拥有者审核通过后,通过共享系统共享信息资源。结语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是实现政府部门间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关键,现在各地都开展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所以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其系统架构与功能就变得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篇8:电子政务信息资源

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系数比较低,形势非常严峻。从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比例逐年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5月,我国大陆地区约有2.4万个IP地址对应的主机被木马程序控制,2.8万个IP地址对应的主机被僵尸程序控制,9.7万个主机感染恶意代码。其中涉及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尤其不容忽视,被篡改政府网站数量占到被篡改网站总数的17.39%,有近80%的政务网络曾经或者正在被“木马”入侵。[1]

1 政务信息资源面临的安全威胁

总体上来说,政务信息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分为两种:一是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二是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而对网络中信息的安全威胁则是我们防范的重点。归结起来,针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1)电磁泄露、地震、洪水、雷击、火灾等环境事故造成的威胁;

2)操作人员的无意过失;

3)人为的恶意攻击;

政务网络的开放性要求,给黑客攻击带来了便利,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黑客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属于这一类,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

4)网络本身的软件的漏洞、“陷门”或硬件故障。

政务系统本身存在一些漏洞或缺陷,软件安全性不高,为攻击者利用,如操作系统漏洞、数据库管理系统漏洞、通信协议本身的安全漏洞等。任何的软件都无法保证绝对的无缺陷和无漏洞,而这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据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估计,每1000行代码中一般有5到15个BUG[2],这种漏洞显然会影响政务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此外,硬件系统的安全缺陷(例如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实体和网络链路的故障等)也是网络信息系统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

2 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实施策略

要想拥有一个完善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必须自始至终贯彻一套严格的管理规范。由于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涉及技术、管理、配套法规以及应急处理四个方面,因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从总体上可分为四大模块,即技术防护、组织管理、法规标准和应急处理,它们以信息网络的总体安全策略为核心,共同保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运行。

2.1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技术防护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防护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安全机制和逻辑安全机制两个方面,前者指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确保电子政务系统有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等而设置的安全策略,包括了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介质安全三个方面。后者指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保障,如我们熟悉的访问控制技术、安全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等。下面介绍一种近年来应用于电子政务系统主动安全技术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作为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闸口正日益成为保障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人侵侦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3]对计算机网络及基于网络的系统进行监视,依据监视结果针对不同的入侵行为采用不同的安全策略,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入侵带来的危害,是一种主动检测系统是否受到攻击的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统计分析异常行为模式;审计、跟踪管理操作系统,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等。目前针对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应用的入侵检测系统方案有基于政务信息资源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技术、基于电子系统协同工作的多主体(multi-agent)入侵检测技术。

2.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组织管理机制

随着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各单位组织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日常行政办公等各类业务信息开始全面依赖信息系统进行处理,这些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系统化地构建涉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保障不仅在于硬件设备,更需要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和机构安

全机制完善,这是整个系统安全的关键。[4]仅仅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安全能力是有限的,有效的安全组织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安全技术和产品发挥作用。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包括了国家安全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信息产业部等,分别执行各自安全管理职能;各地区和部委也建立了相应安全管理机构。在具体的工作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从思想上提高员工尤其是组织领导者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工作培训。2)建立严格制度的文档历史档案。3)加强网络监控、检测手段和口令管理。4)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备份和恢复功能。

2.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机制

再健全的安全体系也无法保障系统的绝对安全,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避免的会遭受攻击,为了更好的应对紧急情况,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需要有专业的组织机构进行专业的安全防护,并同时展开安全保障研究工作。建立积极有效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和防护机制,包括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建立防护演练机制以及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迅速有力的响应机制,保证在任何时候政务信息平台都能高效正常运行。

2.4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政策法规标准体系

法律是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最有力手段,发达国家在政府信息安全立法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早在1992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了《信息系统安全指南》,旨在帮助成员和非成员的政府、企业组织增强信息系统的风险意识,提供一般性的安全知识框架。针对各国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各国也有自己的法律体系,如美国的《阳光下的政府法》、和《信息公开法》、英国的《官方信息保护法》、俄罗斯的《联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保护法》等。

我国的司法部门在吸取和借鉴国外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也在应加快我国的立法进程,制定和颁布个人隐私保护法、个人数据保护法、信息网络安全性法规、数字签名认证法、电子凭证(票据)法、网上知识产权法等,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法规以完善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体系,使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在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不同视角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来确保涉密政务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可控性等,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法律法规方面的建立健全,以及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在内的多方努力,来共同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宁家骏.关于加强我国新时期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些刍议[J].电子政务,2010,7.

[2]Schneier B.网络信息安全的真相[M].吴世忠,马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王悦.基于电子政务的数据挖掘异常入侵检测技术[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9-1):236-238.

上一篇:小区绿化改造合同下一篇:人事行政专员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