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主体社会角色的发展

2024-04-25

论技术主体社会角色的发展(精选6篇)

篇1:论技术主体社会角色的发展

论技术主体社会角色的历史演变-以中国为例

本文提出了技术主体及其社会角色的概念与理论,并较系统地论述了技术主体经过了从古代工匠到近代工程师的.变化.

作 者:张博 ZHANG Bo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年,卷(期): 29(1) 分类号:C91 关键词:技术主体   社会角色   工匠   工程师  

 

篇2:论技术主体社会角色的发展

论教师的社会角色

豆豆

一、前言

作为社会的成员,任何一名教师在社会生活中都拥有多种社会身份与地位,同时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但是,在学校生活与教育情景中,教师的主导与基本的角色是教育者。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明确而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角色意识,担负教育、指导、管理等角色职责,表现出与角色相适应的行

为方式,形成与角色作用相适应的角色技能。由于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多变性,学校教育活动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师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如果教师不能在教育活动中很好地适应角色,或难以在不同的教育情景中顺利进行角色转换,教师就会在心理上体验到角色冲突。在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只有顺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应答其挑战,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才能成为现代社会中合格的新型教师。

二、教师的社会表现角色: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1934年米德首先运用角色的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后,角色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中。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每种社会身份都伴随有特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当个体产生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时便充当了角色。

1、教书育人的角色教学角色──是人类知识的传授者,教育角色──是言传身教的教育者。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讲,教育教学过程是通过文化的传承来培养新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是社会有计划地使其新成员社会化的过程。教师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行使着不同的行为。这其中主要有两种角色,即教师和学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社会文化的代言人,是作为社会的代表而被“派”到课堂上来的。教师与学生的这种社会文化规定性,决定了教师和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就是知识的授受关系。所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是比较单一的。教师处于中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权威的身份出现,在知识、技能和道德等方面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教师的基本职责主要限于阐明事理,监督学生;而学生的主要职责当然就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东西。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言传身教在于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言行影响,有学习、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有知识有教养的人,是宣传伦理道德、社会政治原则的人,教师时常是以一个榜样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是为人师表的楷模,由此可见,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更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身教来激励学生健康地成长。

2、管理的角色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代言人,扮演“教育教学管理者”的角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接受一定社会的委托,以知识信息传播为中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全面影响,把他们培养、塑造成社会所期望的合格公民。扮演“教育教学管理者”的角色,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

学生在学校里通过相互交往,形成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群体。班级集体是学校里最主要的正式群体。由于教师的地位、知识、年龄等原因,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就是学生班级集体的领导者。在学生集体中,教师的领导职能具体表现在:从集体中选拔学生干部,培养积极分子,正确地分配集体的职务,形成以积极分子为核心的班级集体;造成良好的集体气氛和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面貌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和教育活动(包括社会活动和劳动),形成优秀的班集体。当班集体形成后,学生追随教师,对教师的要求言听计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指导的教育。此外,要看到学生中还存在许多文艺的、体育的、学习的非正式小群体,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常常自觉地充当这些小群体的领导和顾问。即使班内有一些落后的非正式群体,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引导职责。二是纪律的执行者。

为了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还要充当课堂纪律管理者的角色。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学习情境,制定必要的规则和程序,判断学生行为的正确与否,并施以奖励或惩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使每一个学生都遵守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最终能在班级里形成自觉的纪律。如果教师对课堂纪律问题处理不当,学生的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去。要成为一个最佳的课堂纪律的管理者,教师应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自觉地控制和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和习惯,而不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对纪律的控制上。不要为学生的纪律问题唠叨不完,或者无情地训斥学生,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样,教师似乎成了无情的教育警察。教师扮演的纪律执行者的角色超过了学习指导者的角色,这无疑是无成效教学的前兆。在课堂管理中,教师的自信心,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是维持好课堂纪律的重要因素。

3、心理辅导的角色

在促进学生的一般身心发展方面,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管理者,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等传统角色仍然会起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情境的改变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这些角色的内涵会发生巨大变化,而最大的变化是教师将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朋友和学习的伙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工作、学习的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日益紧张,各种压力不断增加,心理问题的流行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趋向低龄化,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的知识和技能,以担当起这方面的责任。当然,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治疗者,师生关系也不应当变成医患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不是要求教师要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进行咨询和治疗,而是要求教师应该具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融入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为教育教学创设良好的心理背景、心理氛围:为学生提供理解和宽容,维护其自尊心;减少学生对学习和考试的过度紧张;满足其心理需要,予以情感支持等等。

4、学者与学习者的角色

教师应是某一学科的行家或专家,是文人应该具有学者的风度和气质。学者是要不断学习的,所以教师又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孔子曾要求教师是“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的人。教师的知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的,要教好知识,就得不断的学习,只有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一个称职的教师,首先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其次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这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关键。再次要学习相关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渊博,知识面宽广,这是增强教学效果,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的学习,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科学中吸收更多的营养,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学者。

教师角色的另一个重要转变是教师成为研究者。就教师角色而言,这里的研究主要指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而非专业性的学术研究。教师要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位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为教育教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和情境性,教师如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照搬理论很难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无数事实已经证明,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最佳途径。传统的“教书匠”已不能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未来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既要有教育教学技能,又要有理论修养,同时还要具备研究能力,能够主动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通过不断的观察、反思、研究、实践,作出各种教学决策,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激励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动机等等。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所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则会更愿意去思考教育教学理论,对新问题会更敏感,更有创见。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学效果也必将随之提高。

5、学生家长的代理者

教师在一定意义上是家长的代理人,尤其对于年幼学生来讲。但是家长和教师的角色毕竟不一样,教师应像家长一样关爱和呵护学生的成长,而不应像保姆般包揽一切,或给予娇纵或失之严厉。与管理者这一传统角色比较,未来教育更加强调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伙伴。一是由于朋友之间心理上的接受度更大,更容易达到心理的融合,体现真正的平等。二是未来的教学在形式上也将更倾向于师生间的交互作用和合作。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做中学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发现导向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等,教师将更多地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作为学习的同伴共同进行意义的建构。教师“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作为朋友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私人朋友,私人朋友完全受个人情感支配,而教师的这种朋友的身份,是有社会规定性的,即是以达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成长为目的的,“是以公务情感为基础的朋友”,不能为追求情感的和谐而放弃原则,忘记自己的教育职责,以致对错误过于宽容,甚至纵容。

6、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育的唯一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学习是学习者心理倾向和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学习者自身的变化,从这一意义上讲,所有的学习都是“自学”。诚如学生的角色要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向主动建构、参与者一样,教师的职责不在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在于怎样促使学生的学习发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指导者。这些传统角色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传统的以完成“教”为核心而展开,而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进行,教师在教学的实际进程中要给学生以帮助,促进其真正的学习的发生,即能力的持久变化,而不是教以死的信息,让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授人以鱼,可解一餐之饥,授之以渔,则可终身享用”。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的传统教学活动,即一支粉笔,一张嘴,独自一个人在讲台上坐而论道式的单向讲授将大大减少,而学生的自主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大大增加甚或成为主导,比如“做中学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发现导向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等很有可能成为未来课堂教学的主流。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只体现在教师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精心设计和整体控制,而具体的教学活动,则会有极大的灵活性、可变性和情境性,学生的各种不确定的随机的反应会被及时地、艺术地融入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真正产生和创造性的培养上。形式上,教师甚至可以“退居二线”,充当配角,完全让学生来唱主角,而只是在整个活动进程中产生方向性错误或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才出现在活动的中心。比如,在未来教学中,就某一具体知识或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而言,学生教老师很可能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教师就完全是一个配角。未来教学对教师的挑战不仅在于如何阐述知识,更在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整体控制。

三、教师社会角色的可能冲突

4、教学内容的价值标准、学生价值观与教师个人价值观的不一致

面向主体即关注普及,强调把每一个学生首先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课堂教学必须首先实现这一基本的价值趋向。课堂教学应该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潜能,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要求;课堂教学要创设环境,要创造一个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尊重学生这其中蕴含了三层含义:尊重个性,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包括意识、思维、精神和能力;尊重兴趣,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尤其是相对稳定的、具有发展潜能的兴趣,善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兴趣,逐步形成其优秀的品质和健康的个性;尊重情感,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

保障权利即把尝试成功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实现创新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质疑问难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发现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情感体验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会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尝试失败的权利还给学生。

转换角色教师角色转换,这是成功构建学生主体的基本保障,而角色转换的核心是要变“主宰”为“主导”,以实现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

四、教师的社会角色学习

在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只有顺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应答其挑战,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才能成为现代社会中合格的新型教师。新时代的教师应具备以下业务素质:

1.完善教师的知能结构,成为职业型的专家教师。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日益融合,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能力结构的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国内教育界的研究表明,一个专家型的教师须具有四方面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一是自我知识,即具有较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善于自知、自我评论的知识;二是普通知识,即基本的科学人文知识,这样才能开阔视野;三是专业知识,精通自己所从事学科领域的知识,对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一个较深的了解与掌握;四是教育科学知识,把其运用于教学实践,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随着计算机媒体和网络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掌握多媒体网络化教育环境下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培养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软件开发设计的能力,成为现代教育中真正的行为主体。同时,教师应具有有效把握教学情境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智慧,不仅能预期自己的教学行为,还能根据学生的行为及时调整并最终导致教学目标的完成;能从多个角度创造性地陈述问题,引起学生各种思考,从学生的不同回答中获知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推论学生知识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的建构。

2.完善教师的人格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现代教育学对教育本质的深入研究,揭示出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对学生最具教育意义的,不是客观的知识,而是教师自身,是教师的人格,只有具有和谐人格的教师才能造就一代人才。教师经由宁静的沉恩,潜心的创造,爱心的奉献,执著的追求,从容的表达,启迪智慧,张扬道义和公正,创获一种触及心灵的影响,使认知、交往和审美真正地培养人的精神,成为学生人生价值。生活准则的象征。信息时代是创新的时代,主体创造性的勃发使创新教育成为时代主旋律。现代教师极为重要的品质,是将作为人的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学生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小心呵护学生即使很幼稚的想法,撤除人为设置的禁区限制,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一个能唤醒学生创新潜能的教师,必然自身也具有超越意识和创造能力。他能够自我判断,自我发展,自我觉察新事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出创造性教育智慧。

3.注重人文关怀,回归教师教育的本质教育面对人也关怀人,教师的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关照,目的在于培育出“真正的人”。在现代信息社会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享受,一方面又加重了人的精神困惑,对生存意义的理解无法取代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教师应成为传递情感关怀的使者,用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等文明成果武装学生,浸润学生,以期使之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从而使其人性在深度与广度上真正展现。人不仅要生存,还要发展。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现有的生存状态,从中寻找发展趋势,促进可持续发展。教师在塑造别人的灵魂中净化自己的灵魂,教师在为每个学生铺垫人生大厦的基石时,学生的人生价值中包含着教师的价值!

4.驾驭网络技术进行导学的能力。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结构已经重新置换,课堂和教室已经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只要有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学习在时时处处皆可进行。因此,作为教师,主动迎接挑战,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是最起码的素质。在现代教学模式中,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多媒体运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只有通晓和掌握现代教学要素的全部并做到科学组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掌握电话答疑、电子信箱、参加网上教师联盟、网上讨论、CAI课件等网络技术,并能够运用这些手段来进行交互式的导学,使自己成为教育资源传输专家和教学过程组织专家。

参考文献:

2、《教育心理学》,章永生著,河北出版社

3、《中国教育报》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项目研究》有关文件

篇3:论技术主体社会角色的发展

信息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信息的内容, 即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思;二是信息的载体, 即传递信息的工具。例如:图形、文字、符号、声音等都是传递信息的载体。信息技术包含信息技术的生产和应用两个方面, 具体指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应用技术。信息技术的生产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产业, 包括电信设备、微电子生产、计算机的软硬件等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的扩散上面, 包括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服务等。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他们的发展进程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1]。

2 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显著成效, 促使世界各国致力于信息化, 而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又驱使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中心, 从典型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技术驱动与应用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2]。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经历了五个阶段:

2.1 人类语言的产生及发展

人类有了语言信息的交流, 促进了人类思想情感的交流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从而提高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

2.2 文字和印刷术的出现

象形文字出现后开始向表意和表音方向发展。印刷术的发明扩大了文字的作用, 使文字信息超越时空限制, 难以损耗。

2.3 电讯的发明

从1844年莫尔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 到贝尔发明电话, 再到马可尼、波波夫等人发明无线电, 以及今天的电报、广播、电视、传真、卫星通信的相继问世, 使信息技术利用开发趋向全球化、综合化、多样化、便捷化。

2.4 电脑的发明

20世纪40年代电脑问世, 50年代末第一代电子管电脑应用于军事科研过程的信息处理;60年代中期, 第二代晶体管电脑向民用企业转移;60年代末, 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电脑涌现, 至此, 人类奔向信息时代的序幕拉开。

2.5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

前四个阶段的作用都是局限的,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应用把电信、电话、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连接起来。信息技术在这一阶段的发展开始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3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给经济和社会方方面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今日, “信息社会”和“信息时代”每日、每刻都出现在我们周边生活及方方面面。

3.1 信息技术推动了传统产业升级

信息技术代表着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的作用得以发挥, 使人们能更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从而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运行效率[3]。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力武器。

3.2 信息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进展, 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对于各个国家、地区都不可缺少。信息技术支撑当今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产业成为世界各国, 特别是发达国家竞相投资、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部门。“九五”期间, 我国的信息产业以三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发展, 主要产品销量迅速增加, 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部分关键技术有所突破, 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2000年底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达10000亿元, 销售收入5800亿元, 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国GDP的4%, 电子产品出口额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5, 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4]。

3.3 劳动力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

随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人们的就业结构从农业人口为主、工业人口为主向从事信息相关工作为主转变。以服务业为例, 在当今服务业中, 除了极少部分传统服务业外, 绝大多数是从事与信息处理、信息服务有关的职业。对于这种趋势, 美国学者总结说:“从农民到工人再到职员, 这就是美国的简史。”“我们现在大量生产信息, 就像我们过去大量生产汽车一样。”

3.4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结构与经济效率, 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对人类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也同样产生着深刻的影响[5]。今天, 信息技术已引起传统教育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互联网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可缺少的工具;信息网络为各种思想和文化的传播, 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 它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 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种新的适应网络时代和信息经济的先进文化将逐渐形成。

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信息化进程正在深刻的改变社会, 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影响, 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研究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 同时发现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信息技术、更深刻地认识信息技术的特点、更好地将信息技术渗透于各个领域, 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进入21世纪,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其大范围的应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研究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 同时发现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信息技术、更深刻地认识信息技术的特点、更好地将信息技术渗透于各个领域, 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产生,社会发展,正面影响,变革,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信息技术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湖南教育, 2000 (1) .

[2]王晓丹.和谐社会视域下信息技术的人文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S1) .

[3]方力.现代科技革命中信息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J].枣庄学院学报, 2006 (6) .

[4]托夫勒 (黄明坚译) .第三次浪潮[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6 (6) .

篇4:论技术主体社会角色的发展

关键词:角色游戏;社会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他们的生活,是美好童年不可或缺的部分。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的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它的主题、角色、情节、使用的材料都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它对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社会交往能力、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以及良好的社会情感和遵守过则的能力都有促进和发展作用。

一、角色游戏引导幼儿感受社会角色

(一)角色游戏帮助幼儿感知社会角色定位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幼儿只有懂得了交往与合作,才能适应社会。让幼儿学会交往并善于交往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角色游戏正是培养孩子养成正确的交往行为的一种游戏活动。在幼儿的自然交往中,他们会以自己的思维、言行进行交往。而在角色游戏中,则要让孩子们去模仿成人的身份,对幼儿来说是有些困难,但也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医生与病人交往时,医生应怎样说,持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表情,两者配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等等。再比如:玩“娃娃家”时,由于客人来得多,吃饭时没了筷子,这时孩子们就会学习运用成人交往的方法,到邻居家借筷子,这一“借”的行动,就是孩子们学习交往的成功实践。孩子们一旦要模仿成人的交往,必定要先观察、学习成人的交往方式,在观察的过程中,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不同层面便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便在游戏中展现出来:菜摊前的讨价还价;商店里对商品的介绍、挑选、询问;邮局里的填写、对答……。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着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与不同人物的交往,体验着交往的感受。同样这最初的体验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避免不良的交往方式影响孩子们的正常交往。

(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体验社会角色情感

情感与人一生的生活质量关系重大。积极的情感可以使人对生活充满热爱,激发人们快乐的情绪,激励人们按照正确的轨迹去走完充实的人生之路。营造适宜幼儿的生活环境和游戏环境,更利于幼儿情感的表达和性格的体现。

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情感体验也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社会角色的情感的形成。比如:通过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表达爱孩子的情感,从而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中学会关心他们。再比如有次娃娃家有好几个小朋友要做外公,于是我就出了一个问题:“妈妈的爸爸只有一个,怎么办呢?” 解决的方法有好多种,一个孩子说:“那我也做老人,我不住在娃娃家,我和其他老人住到一起去。” 我马上抓住话题:“那是什么地方啦?” 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回答不出。于是我就告诉他们:“许多老年人住在一起的地方叫养老院。” 孩子们还真的办起了“养老院”,并且玩出了许多情节:为孤老找老伴;为老人养宠物;带领老人去看木偶戏;还从生活上关心老人:为老人烧他们咬得动的东西吃,为老人发明洗脚机等等。幼儿在游戏中完完全全投入到“爱老人”的情感之中。

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自我”和“他人”

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老师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经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假如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大胆地反映出很多很多内容。久而久之,游戏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熟悉社会的一种手段。

三、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初步认识社会规则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會、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拟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拟来熟悉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的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规则。例如:在“交通警察”这个游戏中,可以使幼儿了解交警的作用,没有交警会怎样,还可以使幼儿知道一些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走路要走人行道,等等。幼儿在游戏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就可以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如玩“公共汽车”的游戏,使幼儿知道上车要排队,不拥挤,在公共汽车上要给老人、残疾人、孕妇、抱小孩的让座,培养幼儿的爱心、责任心。在这些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对社会规则的初步认识,对规则有一些印象,无论是发展社会性还是教师课堂上的纪律性,都是有很大作用的。

四、角色游戏促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和习惯的养成

角色游戏为锻炼幼儿品质提供了机会,幼儿必须在游戏中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协调与他人的关系,锻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如:在“菜场”游戏中,有的幼儿不守规则,乱插队,别的幼儿就会进行劝阻,让其排队,在这个游戏中,劝阻的幼儿和插队的幼儿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感,相互协调好关系,才有良好的结果。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来表现角色,实现角色转换,进而习得他人的行为,体验他人的情感,积累社会的经验。幼儿生性喜欢模仿,榜样对幼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要及时抓住游戏中的良好表现为幼儿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老师要问好,做错事要说“对不起”等等,教师应把这些融合到游戏中,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形成习惯。由于幼儿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自制能力差、注意力易转移,所以利用角色游戏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就必须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如通过选择游戏及场地整理帮幼儿建立规则意识,通过游戏表演和情境设计帮幼儿分辨是非,通过练习和强化来巩固良好行为。

总之,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幼儿最大的心理需求,是幼儿期固有的快乐的活动。为了玩好角色游戏,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愿遵守规则,在游戏中,幼儿表现出来的待人接物的情感和态度往往高于自己的实际水平,这样就可以缩短他们掌握社会生活经验和道德行为准则的过程。幼儿是通过角色游戏学习社会文化,习得社会行为,积累社会经验,获得自信和满足的。因此,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正确的看待幼儿角色游戏,充分利用游戏,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以至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方建华.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身份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3]丁海东.角色游戏过程中的两种指导方式[J]幼儿教育,2001(07)

篇5:论技术主体社会角色的发展

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Internet”一词已经让我们不再感到陌生,随着E时代的到来,新的理念和结构也在不断的形成和完善,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给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

一、计算机网络下的社会发展

正确认识计算机和网络的力量,是我们讨论计算机网络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计算机网络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对现代社会而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将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网络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活工具被人们广泛接纳和使用之后,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将会变得更加巨大。

1.网络将会推动社会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好几次技术革命,而计算机网络的到来,宣告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主要元素就是信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空前加快,人们了解信息、传递信息的渠道将增多,速度将变快,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也将会变得更强。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将会推动与信息相关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如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等,而一些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益技术也都将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从而促进科技成为人类社会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显得更为突出,并成为生产力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2.对于个人来说,通过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人类的工作和劳动方式也将会发生许多改变。生产活动有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劳动者就是人,是生产活动开展的主体,他们将决定劳动工具以及劳动方式的选择。同时,几个生产要素也是相互作用,他们的合作程度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生产的效率和结果。在生产工具和生产水平比较落后的时代,人们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之后,受到的回报却十分有限,这正是受到了落后的生产环境的制约。

3.计算机网络将会开辟电子化管理的时代。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会给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方式和方法。未来电子化的政府管理模式可能会得以实现。今后,上到高级政府职能部门,下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可以通过网络,以电子方式来履行管理的职能,可以建立专门的政府管理的电子系统,发布管理通知,颁布新的政策法律和相关政府新闻,各级政府和部门可以从自身的管理方向

1出发,建立起电子数据库,为政策的出台和查询提供有效的帮助。另外,通过这些网络,有关部门可以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和基层群众反映的情况,从而比较及时做出政策的调整,通过这个专门繁荣电脑网络,可以是政府和职能不满的管理工作更加清晰,对社会普通群众的透明度也会增加,使政府的行为更能受群众监督,保证社会的稳定。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投票方式决定相关政策的出台和重大决议的推出,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保证政府与群众的有效联系。

4.计算机网络对人们生活的改变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我们在今后可以拥有一个新的公共和私人的生活领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崭新的形式。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使世界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另外,网络还将会为我们提供任何我们需要的服务,比如收发信息、亲友联系、网上购物、了解及时新闻、收看电视节目以及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等等。总之,高效的网络系统将会为我们解决我们所需要解决的一切问题。

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将会引起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革命性变化,将会推动人类文明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二、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网络对社会发展有双重影响,当我们看到网络带给我们利益的同时,也有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的存在,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思。

1.由于目前网络技术还没有发展到一个比较完善的阶段,网络还存在着很大的虚拟性和不真实性,导致在网络上的思想和政治领域的斗争有了发展的条件。网络的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将会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由于目前网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规范性,网络正成为目前许多组织和个人宣传自身理论和思想的地方,甚至成为政治团体和个人用来抨击对手的工具。许多西方国家都有利用网络来影响发展中国家社会民众思想意识的行为。因为网络信息与那些有形的商品不同,它在其形成和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上一些文化政治色彩,一些对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十分标榜的国家就可以通过网络来把这些思想意识向其他国家的民众加以宣传,从而达到促使这些国家社会动荡、民心不稳的恶劣目的,进一步实现在政治制度上的影响。我们知道,在网络时代信息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元素,在今后的社会里睡掌握了信息,谁就可以拥有更多的利益。同样,如果那一个组织和团体拥有了网络信息的发布和传输的权力,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也拥有了控制世界的本钱。所以,我们必须在未来十分重视在信息产业上的建设,为今后我们国家参与世界竞争赚足本钱。

2.网络会导致世界各国的发展更不平衡。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计算机时

代,信息的传递速度不断加快,各国各地区的信息的掌握能力将会对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深度产生极大的影响。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建立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原先的经济低迷状况马上得以好转,社会经济开始了新的一轮发展,可见网络信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么巨大。现在信息已经成为各国和各企业实体参与竞争的主要手段,大家都已经认识到只要掌握及时有效的信息才能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我们知道要建立高效、完整的信息网络,需要有巨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够轻易完成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将会因为经济实力的大小决定他们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在网络时代,那些信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后期建设比较迅猛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在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上就会先走一步,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实力变得越发强大。相反,那些经济实力比较弱的地区,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开发信息网络,通讯信息的建设跟不上网络发展的步伐,对信息的收集和掌握就没有发达国家来得及时有效,那么将会使他们在经济竞争显得更加被动,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缓慢,甚至倒退。所以网络时代带来的又一个不利影响就是可能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强的国家借助信息网络变得更加强大,弱小的国家受自身经济实力的制约变得更加弱小。

3.网络的普及可能会使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渐衰落。网络可视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对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有所了解,但是正是由于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日益普及,将会导致许多地区的语言、文化受到冲击。因为,网络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之后,世界上必定会出现一个统一的通讯和操作系统,必然要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统一的网络语言,按现在语言的普及程度来看,英语将会成为以后世界范围内的网络语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为了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学习和掌握网络语言将会十分重要。而发展到最后,这种语言将会成为所有国家的共同语言,各民族原先的文化和习俗将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全球化的网络文化和语言会随着信息网络的延伸而扩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养也将逐渐被网络文化思想所代替。因而,目前我们必须努力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加以保护发扬。

4.网络可以给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在这越来越便利的背后将会是可怕的人类社会危机。网络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上距离,可以让每一个人不出门就与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会导致人们的集体意识变得越来越淡薄,人的社会意识也会随之慢慢降低。我们都知道,在人类社会进入群居时期以后,人的本质属性就是其社会性,只有人与人之间不断地正面交流,不断地沟通信息和情感才能使人类的社会属性得以保持。但是随着网络的连接,信息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开始到来,各种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十分方便,在没

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之后,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和沟通就会变得越来越少,没有了情感的交流,各个群体的联系将会变得不稳固,最后就是群体的瓦解,各自为战。

由上述方面我们可以发现,网络有其利也有其弊,我们必须对其正确地利用,才能真正地为社会发展所服务。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研究网络,从而能够对它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并能够对其加以正确地利用。

三、结 语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人们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利用必将会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的功能,将会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开展以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在互联网的联系和沟通下,各种信息传播的速度将加快,企业和个人对网络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将不断加深,信息需求程度相对较大的部门将成为未来社会中创造高附加值的行业,并通过他们带动相关知识产业的进步和发展,甚至带动全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篇6:论技术主体社会角色的发展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形式发生着巨大变化,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推动着现代科技革命飞速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发生着革命性变化,虚拟社会的出现对人类的`实践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变化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作 者:严国涛 方显锋 YAN Guo-tao FANG Xian-feng 作者单位:严国涛,YAN Guo-tao(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武汉,430075)

方显锋,FANG Xian-feng(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9)

上一篇:岚山区打响招商引资攻坚战 冲刺全年目标下一篇:勉励人努力工作的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