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

2024-04-21

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精选6篇)

篇1: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摘 要 文论述了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对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论述了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分析了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认为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文献检索 科技论文写作 大学生 信息素质教育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是一门融理论、方法、实践于一体,能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情报意识,掌握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工具从文献中获取知识 和情报的科学方法的课程。通过学习使大学生获得一定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全面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的方法,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信息处理技能,熟练地利用图书馆馆藏传统文献检索工具和网络学术数据库来查检、获取学习与研究中所需的文献信息,并对我国有关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负责任的使用文献资源的观念。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是以利于大学生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促进大学生的信息知识、信息价值、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的信息素质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大学生学习、研究和创新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满足信息社会的需要。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知识的重要性 1.1 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是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一些检索工具与传统的和现代的手段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具体内容涉及各种文献特点分布,传统文献工具的编排组织规则和实用技术,电子文献检索技术,国内外著名的题录、文摘或索引数据库、引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特点及使用,文献的合理使用,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撰写方法、图表单位的合理使用以及投稿技巧等。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越来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在信息社会,信息素质不仅仅是人们自身生存的基础能力,更是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对他们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具有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不可缺少的内容,许多发达国家已把信息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高等教育必须通过信息素质的培育使大学生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1.2 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将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种新产品的开发、投产,一个生产环节的革新,一种管理理念的更新都直接关系到这个公司、企业的生存。因此为用人单位培养一大批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了这样的人才生产部门就能更好的随时掌握市场动态、技术发展等情报信息,更重要的是还可利用社会情报服务体系的情报资源满足自身的情报需要。由此可见,为用人单位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和掌握驾驭信息综合能力的人才就成为了衡量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业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2 我校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 2.1 信息意识淡薄

许多大学生信息意识淡薄,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图书馆资料和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意识。许多学生除了写毕业论文,平时一般不会有就某个研究目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的意识。由此可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迫在眉睫。当前的状况是许多大学生缺乏或淡泊信息意识,信息收集活动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据查,大学生有70%以上不了解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学生不会使用报刊索引的占89.4%。有相当多的学生不会检索本专业的文献信息,信息需求不清晰,行为不稳定,写出来的文章图表、单位、标点、用语混乱,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就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2.2 信息能力较差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会对他们进行图书馆入馆的专门教育,但在入学以后的各个学习阶段,他们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利用学校图书馆、学院资料室的资源,只是把这里当成自习的场所。不知如何去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资源,不善于加工信息、不会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只注重本专业书本的知识,忽视了相近、相关学科的知识信息,在学习中忽略了信息含量较高、价值较大的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专利文献、档案资料等。有些学生临近毕业,甚至没有借过一本图书,所做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不规范。多数学生不善于利用电子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资源,高等院校的学生上网人数可谓比例之高,多达90%以上,但真正把网络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体,来进行学习、研究、开发的却寥寥无几。

2.3 信息道德缺乏

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是人们在开发信息产品、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它可以使人们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尊重信息知识的原创性,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信息道德在信息素质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大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信息行为规范,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隐私权,抵制色情、暴力、迷信等信息的渗透,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伦理的重要性及承担信息责任的必要性,从而树立参与创造理想信息社会的正确态度。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素质,从而激发大学生的信息智慧和信息潜能的教育。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信息能力教育、信息意识教育。信息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信息素质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对现代知识信息的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的技能,培养大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继续学习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发散型思维,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信息化社会,信息素质是现在乃至将来学习、工作、研究及生存的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能力素质。知识日新月异,知识信息呈几何级增长,知识和信息的时效性、前瞻性越来越强,半衰期日趋缩短。结束语

信息能力的获得只是手段,信息素质的提高才是目的。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贯穿于每个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贯穿于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始终,同时也伴随着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开始新的学习、工作的始终。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需要以文献检索获取所需信息并加以利用为起点。从阅读、选题、资料收集、分析、整理、构思文章的结构、拟写提纲、初稿的撰写到最终定稿,无不与文献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有着直接的联系。大学生要想完成高质量的 毕业(设计)论文,除了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应用以及对 科技论文写作掌握的程度。在大学期间,通过对文献检索与科 技论文写作的学习,通过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的实 践,必定会对大学生信息能力的获得和信息素质的提高奠定良 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1]孙芬慧.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与高校图书馆工作[J].高 校图书情报,2005(6);[2]陈凤琴.轮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J].科 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3;[3]闫淑萍.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形势分析及对策[J].科 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

篇2: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

导论

同类工作介绍 自己的方法

结果——实验分析 讨论总结

2、根据内容的不同, 摘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报道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

3、摘要的基本内容

1)目的: 研究工作的前提、目的和任务, 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2)方法: 所用的理论、条件、材料、手段、装备、程序等;

3)结果: 观察、实验的结果, 数据, 得到的效果, 性能等;

4)结论: 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 提出的问题, 今后的课题, 假设, 启发, 建议, 预测等。

4、关键词的作用

导读 帮助检索 探?

第八章

混合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多种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及教师自身条件,混合面对教学,在线学习两种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

构建混合学习模式技能:

1、分析学习需要、学习者的初始能力

2、组织教学过程

3、设计学习活动

4、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5、设计混合学习支持

6、选用混合学习评价

构建混合学习模式的技能一般都可以分解为一下几个步骤:分析技能、组织教学过程的技能、设计学习活动的技能、选择教学媒体的技能、设计混合学习支持的技能、选用混合学习评价的技能。

分析技能(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

组织教学过程的技能(用任务衔接两种教学方式、在线是面对面教学的延续)

任务设计时要遵循的原则(紧密结合课程的知识点、任务要具有引导性、任务设计时要具有相对的开放性、给学生提出任务时要明确说明任务)

设计学习活动的技能(课堂讲课、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协作学习、问题解决、反思)课堂讲授的要点:精选讲授内容、引起学生兴趣、课堂讲授要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 协作学习的要点:引导学生认识协作的意义、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明确成员分工 选择教学媒体的技能:

原则:选择能准确的呈现信息、需符合学生实际接受水平、选用性价比高的媒体 设计混合学习支持的技能:技术支持、学习方法支持、情感支持 选用混合学习评价的技能: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第九章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把考试当成了评价的唯一方式,强调评价标准的唯一性

2、过分关注教学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

3、过分强调教师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间的评价

4、缺乏有效地,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

5、缺乏支持多主体参与评价所需要的高效评价工具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多维性原则

3、多样性原则

4、多元性原则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方法:

1、测验法

2、观察法

3、学生自评法

4、发展评价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方式:

1、终结性评价

2、过程性评价

3、作品表现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新视角:

1、基于博客的教学过程评价

2、概念图,课辅助对学习策略进行评价

篇3: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

随着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重视以及不断投入的巨额财力,为我国科技工作者提供前所未有的科研环境。科技文献作为展示科技成果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把自己的著作发表在不同领域的期刊、会议论文集上面。其中高校的科技工作者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国内外发表著作的数量呈爆炸式的增长。高校科技工作者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为了查询、统计本校各个单位及个人论文、著作的发表、收录情况不得不到各类检索数据库和期刊数据库中检索查询,最后进行统计。这种重复性的劳动方式,不仅花费大量的人力,也大大增加了高校管理部门的工作负担,降低了高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另外由于这是一种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因此非常容易造成查询错误,进而引发统计错误。

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和实现了科技文献管理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高校科技工作者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一站式的科技文献检索服务,一方面,该系统使管理部门摆脱了繁锁的重复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科技文献的认定效率,极大减少了论文检索和统计时出现的错误。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也有助于高校自身特色专业的建设和特色资源的收集。

1 科技文献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

系统运行效率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数据库、数据库驱动程序等[1]。目前,应用系统的开发普遍采用多层分布式应用系统架构,流行的分布式对象模型主要包括:DCOM(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2],CORBAR(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3],RMI(远程方法调用)[4]。为了保证系统的成功实施,该系统严格遵守实用性、先进性、健壮性、可靠性和可扩性的原则。通过对业务需求的深入分析,为了使该系统不仅能够有效为科技工作者和管理部门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保障科技文献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科技文献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采用的是B/S和C/S的相互结合的方式,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两种软件架构的各自优点,取长补短。

本系统可以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大的子系统。前台系统的使用对象是广大高校的科技工作者和相应的管理部分,采用B/S架构实现,这样广大高校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部门可以在家或教学楼内通过网络接受该系统提供的服务。后台系统的使用者是系统的管理员,因为系统管理员要经常对系统的数据进行维护,所以后台系统运行时必须具有相应速度快和高可靠性的特点,而C/S架构刚好能够满足这种需求。C/S的特点就是网络带宽占用少、响应速度快、可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为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交换和协同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手段[5]。

2 系统功能介绍与设计

本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将国内各大期刊、检索库的论文信息数据统一导入到本系统的数据库中,以最大限度共享给校园网上的每一位用户。每位用户使用系统的前台子系统在任一机器、任一地点就可以查询本校每位教职工的发表论文和著作信息。系统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2.1 前台子系统介绍

2.1.1 人员检索模块

该模块可以通过工作证号,姓名,所属单位,聘任时间方式组合查询科技工作者的基本信息,通过点击相应个人记录,查询更详细的作者信息及发表论文、著作的情况。

2.1.2 人员基本信息维护模块

高校教职工通过登录界面输入自己的工作证号和密码,登录到个人信息维护模块,教职工可在该模块增加、修改论文信息。当教职工添加或修改完论文信息后,等待系统管理员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可在文献检索模块中进行检索。

2.1.3 文献检索模块

该模块可以通过题名、第一作者、作者、工作证号、第一单位、单位、来源库、核心类型等信息进行精确检索和模糊检索,方便使用者快速、准确找到自己想要的相关著作信息。对于查询出来的著作信息,点击相应的记录,可以查看更为详细的著作信息,例如发表时间、作者单位、发表期刊等。

2.1.4 统计模块

该模块通过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使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对本校教职工发表的论著按部门、人员、职称、发表时间进行统计,统计完成后生成各类报表或者直观的统计图。该模块也可按论文发表情况自动排名。

2.2 后台子系统介绍

2.2.1 人员管理模块

相关管理人员登录到人员管理模块,可以查询本校教职工个人基本信息,如果具有相应权限,可以添加、删除和修改教职工的个人基本信息。

2.2.2 数据导入模块

目前我国一个普通高校发表的论文有成千上万,要将上万篇论文手工录入到一个管理数据库中,工作量巨大,而且是低效率的。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数据导入模块,对从商业数据库中检索出来的论文信息批量导入到科技文献管理系统当中。在使用该模块之前,数据录入人员首先将商业数据库中检索出来的论文信息保存到本地,然后使用该模块读取本地文件。由于从每个商业数据库中导出的元数据是不一样的,因此模块要根据不同的元数据格式进行导入。这样大大减轻了数据维护的工作量。对于英文论文,本系统数据库中存放一张中英文人名对照表,模块在导入每一篇英文文章时,查找相应的中文人名,并存放在论文信息的相应字段。

2.2.3 论文管理模块

在批量导入论文信息文件时,难免存在信息导入错误,例如,在英文人名到中文人名的转换过程中,难免存在转换错误,因此数据录入人员在该模块对产生错误的论文信息进行修改,增补。在该系统中,每一篇论文录入后要经过管理员的审核,审核后方可在前台系统中发布。

2.2.4 权限管理模块

该系统的超级管理员能够删除、修改管理员的信息和密码,同时可以修改相应模块管理员的权限。

2.3 科技文献信息管理流程

科技文献信息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3 系统实现

本系统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作为系统的开发平台,使用C#作为开发语言。系统的运行平台是Window 2003 Server企业版+SQL Server 2005。

3.1 数据库的实现

如果不能设计一个合理的数据库模型,不仅会增加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的编程和维护难度,而且将会影响系统实际运行的性能[6]。该系统的数据库表关系很多,本文只给出主要的数据库E-R图,如图3所示。

3.2 批量导入功能的实现

由于从网上商业期刊数据库下载下来的每个论文数据格式都不同,因此本系统根据面向对象的原则,为每一种商业期刊论文数据库设计一个类,该类根据相应的格式读取商业期刊数据库的论文信息,然后把数据存放在统一的数据结构CData类中,最后系统把这个类传给专门负责与数据库通信的类CDataBase,该类专门负责数据库的读取、查询。该模块类的设计图如图4所示。

这样设计的好处如下:

(1) 如果某个期刊数据库的信息格式发生变化,不用修改所有的程序,只需修改相应的类即可;

(2) 该系统专门有负责与数据库通信的类CDataBase,因此,负责读取文献著作的类要修改和批量导入数据时,只需调用CDataBase提供的统一接口对后台数据库进行读、写操作,而不用考虑系统采用何种数据库。

4 结 语

在网络环境下,该系统应充分利用了高校的校园网,实现论文信息资源的共享。科技文献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访问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实现了科技文献管理工作的自动化,从而省去了大量的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系统的成功实施,不仅促进了高校论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而且有助于对高校教职工进行量化考评,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摘要:随着高校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科技文献管理系统是提高高校数字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该系统不但能提高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减轻工作负担,而且为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更快捷的服务。根据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一个科技文献管理系统,并进行了系统功能和流程的设计与开发,阐述了部分功能特色的具体实现,并对系统实施后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设计,信息检索,科技文献

参考文献

[1]李维.Delphi5x分布式多层应用电子商务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KIRTLAND M.Designing component-based applications[M].Beijing:Beijing Press,1999.

[3]WANG Z,CROWCROFT J.Quality of service routing forsupporting multimedia applications[J].IEEE Journal on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1996,14(7):1228-1234.

[4]DEC1.1:Remote Procedure Call Specification[R].Techni-cal report,http://www.rdg.opengroup.org/public/pubs/catalog/c706.htm,1995.

[5]萨师煊,王珊.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和实践[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1984(4):78-80.

篇4: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

[关键词]工程硕士;文献检索课;科技查新;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625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8-0128—05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自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正式批准设置工程硕士学位以来,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已经蓬勃发展,为我国大中型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和技术管理人才,但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积极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便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工程硕士作为高层次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其创造力开发离不开信息素养的培养。在信息社会,信息素养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而且决定人们的知识结构,更是人们适应高新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所必备的基本条件。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不断创新的科技成果让人目不暇接,更让人们感到以前所学的知识迅速过时。尤其是工程硕士,他们中的多数人离开学校多年,所学的知识逐渐陈旧,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这就需要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认为“必须重视工程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并于2007年,将“信息检索”课程增列为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由于工程硕士与普通高校学生在学生人员构成、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前来学习的工程硕士大多工作了很长时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远离了课本很长时间,感受到学员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难耐之情,他们渴求的是贴近自己企业生产的实践知识,如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对纯理论的东西不感兴趣。而现有的信息素质教育主要沿用针对普通高校学生开设的文献检索课程,侧重于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不得不进行认真的思考,原有的工学硕士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于工程硕士的教学特点。

科技查新工作是通过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等检索途径,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的方法,为评价科研成果、科研立项等的新颖性提供文献查证结果的一种信息咨询服务。科技查新来源于科学技术研究的课题,与科研工作密切相关。查新内容涉及文、理、工、农、医等各个领域,查新课题类别包括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资助项目,课题内容都是各学科的前沿。在工程硕士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将融科学性、先进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科技查新案例教学引入文献检索课堂,不仅强化了文检课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也拓宽了课程的内涵,可以很好地结合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满足针对性工程硕士信息素质的培养的需求。

目前,有关科技查新在文献检索课中的应用鲜有报道。最近,闫江提出了科技查新与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相结合的教学实践研究的报道,但这方面是关于工学硕士的信息素质培养的研究,工学硕士的培养与工程硕士有很大差别,有关针对工程硕士信息培养的研究很少,而且未见关于工程硕士文献检索课与科技查新相结合的案例教学的文献报道。本文以促进工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培养为目标,从案例教学实践出发,提出建立科技查新案例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案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适应科研不断创新对工程硕士的信息素质要求,实现工程硕士文献检索课案例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

1 工程硕士的特点分析

1.1 培养侧重于工程应用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除了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外,主要是工程实践性能力和实用性的工程技能,重点培养的是学员的工程素质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际能力。工程硕士培养的目的是使学员在回到工作单位后能够直接把所学的知识的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去,承担起工程技术工作或工程管理工作,培养具有明显的职业取向。

1.2 知识背景差异较大

工程硕士研究生来源于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部门,具有不同的专业和工程背景,一般都是自己领域的专家,而对其它领域知道甚少,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比如他们可能来自于上游的石油加工企业,也可能来自下游的聚乙烯企业,还有可能是科研、设计院等单位;他们现在工作的部门可能是设计,也可能是研发、自动化、安全工程,甚至还有些是管理类专业。

1.3 专业知识相对陈旧

当前,新型工业化是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科学技术领域的特点主要是科学技术的创新性广、尖端性高、综合性强和更新速度快。工程硕士一般本科毕业后工作多年,远离了课本很长时间,平时接触的都是成熟的工艺,缺乏对工程技术原创性的开发、缺少工程技术的尖端性研究,工程硕士掌握的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工程技术更新速度。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工程硕士迫切需要更新知识,掌握更加先进的专业技术和方法。

1.4 生源是在职人员,年龄偏大

工程硕士的招生过程本着为企业培养后备技术人才,提升企业管理人才素质的原则,因而工程硕士的生源大多来自于大中型企业,并且绝大多数都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加之工程硕士的报考需要具有3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年龄一般较大。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与工学硕士的培养相差很大。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是以“在职学习,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职攻读学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不高,他们以企业的需要为准绳,主要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 工程硕士文献检索课现状

2.1 培养计划特色不明显

很多学校培养工程硕士未充分考虑他们的特点,仍采用与工学硕士相类似的培养方法,照搬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难以体现工程硕士来自企业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殊性,难以解决他们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迫切的求知需求。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工程硕士忽视了工程硕士知识背景的差异,缺乏针对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工程硕士的培养计划应明显区别于工学硕士的培养计划,具有鲜明特色和可操作性,但目前工程硕士培养计划的特色并不明显,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2 课程结构不尽合理

课程结构指的是课程体系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架构及其结合方式、相互之间的关联度。课程结构不合理首先是理论部分与专业部分的比例失衡。理论和基础部分课时数量偏多,针对企业实际需要的专业部分课时数量较少,学生得不到他们渴求的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要的学习,不利于专业素质培养与业务水平提高。其次是课程所涉及的面不够宽。交叉学科、跨学科的内容较少,无法适应社会经济需求、企业发展和工程硕士全面发展的需要,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难以发挥较大作用。

2.3 案例教学内容滞后

在当今知识更新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各工程领域的科技日新月异,工程硕士的案例教学内容更新跟不上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节奏。体现在工程硕士案例教学内容不能反映学科领域内的一些最新的热点和重点,许多陈旧的案例教学内容仍在重复,没能及时更新或是淘汰,如此就使得工程硕士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现实需求差距过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调动。

2.4 实践环节偏弱

目前,工程硕士信息素质培养过于偏重于基础知识和数据库的讲解,教学案例实践训练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包括学校与企业间的沟通较少,无法与工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使工程硕士培养缺乏行业针对性,进而导致工程硕士的有针对性的工程实践类实习较少,针对性案例不足。难以满足工程硕士自身专业特色实践的需要。工程硕士缺少运用理论指导工程实际的能力,这是教学实践环节偏弱导致的工程硕士培养的不尽人意,也是工程硕士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学校认为高层次人才培养要重基础,厚理论,偏重于教学,不重视实践环节,从而导致教与用的冲突,致使学用分离。

2.5 综合培养与个性要求存在矛盾

限于工程硕士教育起步较晚,很多高校老师都采用综合性案例教学的形式进行授课。不考虑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所有学生设置相似的检索题目。学生被动地在检索题目范围内检索相关文献,主动思维不够,不能有效地进行思考。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工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对于工程硕士研究生,由于其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要求针对不同个体进行柔性培养,而目前各高校缺乏柔性培养的能力。因此,必须改变工程硕士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适合他们的新的教学模式。

3 工程硕士文检课与科技查新相结合进行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3.1 工程硕士文检课教学改革的需要

我国工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起步较晚,2007年12月,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出《关于加强工程硕士“信息检索”课程建设的通知》,将“信息检索”课程增列为工程硕士的公共必修课。目前,绝大多数文献检索课的教材和教学模式都是面向在校本科生的,文献检索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和唯书本知识的现象,过于突出课程内容的学术性,与学生的现实需求差距过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固定等特点也影响了信息素质教育在学生能力培养体系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思维方式单一,缺乏创造性。只有把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吸引、安排学生参与专业信息研究,特别是专业课题研究中的信息检索、搜集、筛选、分析、综合研究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使学生意识到信息的价值,才能强化其信息意识,将学到的信息知识真正转化为信息能力。

3.2 结合工程硕士自身特点的客观要求

工程硕士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有过几年的工作经验,同时,一部分人在大学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检索课,掌握了一些与检索相关的基本知识,这就与从来没有接触过检索课的学生有所不同。工程硕士的教学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它主要针对工程技术领域、研究生层次以及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工程硕士。为了体现这些特点,在教学的安排上,应该加大应用性的篇幅,大大压缩理论性的篇幅,注重科研能力拓展训练,尽可能把检索举例分布均匀,尽量照顾到各个工程学科。科技查新涉及学科专业非常广泛,无论从高校层面、科研院所,还是各个地方单位,各个领域每年会出现大量的申报项目,也产生着大量的科技成果案例。查新报告课题涉及各个科研方向,内容丰富,而且都是科技创新的前沿,可以为各个学科专业的工程硕士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案例。

3.3 丰富文检课案例教学的需要

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科门类多,学生专业背景差异大,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教师一般来源于图书馆人员,图书馆人员缺乏专业背景,在教学实践环节中缺乏相应的各专业的具体案例模式,案例往往不够真实,多数检索实例是从文献中选择并不结合科研的实际,有的老师以一个检索实例用于多个专业的学习,既无针对性也不生动,没有说服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因此,将科技查新的检索实例应用到文检课中,使案例教学讲解生动、内容充实,丰富了课堂。

3.4 激发工程硕士学习兴趣的需要

文献检索基本知识与理论比较枯燥,加之工程硕士离开学校多年,对课本已经疏远。教师如果一味按部就班介绍检索原理、检索工具的收录范围、使用方法、操作步骤等,学生势必会觉得平淡、乏味。而科技查新案例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以专业知识为导向,在科技查新任务完成过程中,将文献检索的知识与理论融于实践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比较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献检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够促进其专业课程的学习。

3.5 适应文检课教学内容快速变化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是人类全面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为了培养面向未来的合格人才,迎接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高校必须加强文检课的教学建设,以培养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信息人才。几年前,很多文检课教材中计算机检索还只是简单介绍或者略为提及,重点还在工具书的介绍上。如今,文献检索的内容不得不随网络信息及其技术的发展和科研内容的不断更新而变化,教师每次上课都面临着教学内容变化的现实。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科研信息素质,解决当前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科技查新案例教学无疑会成为重要选择,因为文检课教材的滞后性,已经跟不上科学发展的飞速变化。科技查新案例教学使学生有机会直接面对复杂而变化迅速的现实科学前沿环境,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最新科研内容的信息检索需求。

3.6 工程硕士高质量开题的需要

工程硕士的开题,以及本企业的科研立项、课题鉴定、申请专利等科研活动都将离不开查资料。科技查新项目包括学校和科研院所申请的各级课题,有一些可能就是研究生本身的在研课题或是密切相关课题,这些查新案例的加入,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然后再通过实践来加强学生的过程性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硕士论文开题、科研立项、课题鉴定、申请专利等科研活动中资料查找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我们文献检索课的真正意义所在。

4 工程硕士文检课与科技查新相结合的案例教学实践

4.1 掌握工程硕士实际工作情况与需要

正式开课前,教师提早通过电话和网络等通讯手段与企业和学生进行三方交流和沟通,尽快掌握企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提供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学生作为知识的渴求者,提供自己在企业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或其它感兴趣的课题任务。三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结合岗位需求组织教学,企业按发展目标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根据生产经营需求进行专业课设计,学生带着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技改项目或是科研攻关课题开展学习,结合继续教育设置课程内容,高校教师根据企业和学生的需求讲授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大大提高,学习的实用性也非常明显,进而强化学习目的,使学习过程在自觉中进行。

4.2 针对企业和学生实际需求,设计科技查新案例库

文献检索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检索案例则是提升教学效果的载体。为了更好地开展科技查新案例教学,建立了科技查新案例库。个性化检索案例是学生信息能力的演练平台,未来工作和科研角色的融入是案例设计的核心内容。因此,案例库设计须围绕企业现实,体现专业的信息素质要求,使不同专业发展方向的学生,都能在案例库中找到贴合个人需求的内容和兴趣点,基于这个目标,案例库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标准:

①题目内容的选择方面,放弃模板式的内容,改变文理不分、各专业一题的现象,要突出专业特点,提高企业实用性,提倡个性化,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题目内容应选自最新的查新案例,并且定期更换,以对应学生需求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变化。

②题型设计应遵循从易到难、从浅入深的步骤。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既要能反映文献检索的一般特性,又要能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③题库的题目数量不宜太少,便于学生从容选择组配,不致重复,并可减少抄袭现象,提高文献检索实习的质量。

④增加信息评价题目的比例。目前学生的网络信息搜寻能力已经很强,但是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评价信息、分析信息的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案例库设计中充分注意到,科研信息中新技术的评价,应成为当代专业信息素质的重要内容。

4.3 针对性科技查新案例导入教学

新知识是与各种已有的旧知识息息相关的,尽量从学员熟悉的事物中引出新的知识,这样可以增加学员对新知识的亲近感和熟悉感,更有信心学习掌握新知识。结合文检课的内容特点,其查新案例教学应是由易到难的递进式,逐步加重任务的知识点负载量。在教学案例设计过程中,第一个任务相对简单而明确,注重引领学生进入信息管理的情境,激发学生探求信息空间的愿望,帮助学生尽快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这样更有助于让学生认清知识的本质。

4.4 教学过程与科技查新案例紧密结合

工程硕士的信息素质教育并不是信息素质与学生专业需求两方面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运用整合的原则,将信息素质的教学内容嵌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利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各项能力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平台,通过课程案例的检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根据现状需求分析,针对学生需求导入教学,以查新课题为主线,结合检索基础知识和理论,讲解主题分析、信息源选择、检索策略构建等内容,分析、总结以掌握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的方法,随着查新课题程序的完成,也就完成期刊、学位论文、专利等网络数据库、搜索引擎及手工检索工具检索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在听完之后了解具体课题的资源查找流程和图书馆的丰富资源。除了检索举例结合专业,还须对不同专业选用不同的查新课题做检索实习题,不必强求学生立即掌握一个项目所需要的所有知识,而是可以在项目的逐个完成过程中掌握。最后通过科技查新新颖性评价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文献信息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掌握技术指标对比,要素分解对比,纵向、横向判断对比的分析方法,以及相同排斥、单独对比、部分决定整体等新颖性评价原则。因此,通过查新课题的检索过程牢固掌握文检课的知识是不容置疑的,真正做到“用中学”,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5 科技查新作业巩固信息素质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实践性,以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以利于教师以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我们还必须进行一定的考核。文检课结束时,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文检课知识,根据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的研究方向,写一篇关于该课题的文献检索查新报告。包括制定检索策略,检索思路、检索过程及检索结果。采用查新工作流程模式、查新的规范化检索思路、新颖性评价的情报分析方法及写作思路完成检索查新报告。通过科技查新作业的完成,达到既复习了教学内容,又完成了自己课题或论文资料的收集,达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同时也使“教”、“学”和“用”三者统一。

4.6 建设网络咨询平台

工程硕士的课程学习采取集中式较多,与教师交流相对集中在教师去上课的时间里。工程硕士有“进校不离岗”的特点,而且研究设计部门的学生,经常出差,由于地域关系,平时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很少。为方便工程硕士的学习,拟建设课程网站,对学生开放。课程网站的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任课教师介绍、教材与参考书目介绍、教案等。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网页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同时,开设网络讨论区(BBS),学生可以通过BBS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心得。课程网站的建设有利于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习。

5 结语

篇5: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

——超音速巡航飞机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在今年的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一月十六日,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航展中心举行。最新型无人机和攻击型直升机等很多新型武器会在航展上首次公开,其中还包括一些新型的超音速巡航战机、超音速巡航无人机等。借此之际,我在本次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演讲中选择介绍超音速巡航飞机,并在课程总结报告中从超音速相关现象、喷气式发动机的结构原理、超音速巡航相关概念知识、超音速巡航飞机发展历程等几个方面来介绍超音速巡航飞机。

一、超音速

1、概念:

超音速(supersonic)简单说,是指超过环境中音速的速度。在海平面高度,20度空气中的音速大约是343米/秒(约等于1,125呎/秒、768英里/小时或1,235千米/小时)。一倍音速定义为1马赫(Mach),因此超音速常以音速倍数——马赫数为量度单位。超过5马赫的速度有时候称为超高音速(hypersonic)。物体只有一些部份(例如转子叶片的末梢)其周遭空气是超过音速的情形称为穿音速(transonic);出现这种情况,常见的物体速度值是介于0.8马赫与1.2马赫之间。且当物体跨越音速的过程中会发生诸多物理现象如音障、音爆、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等。

2、音障:

音障(Sound barrier),是一种物理现象。当物体(通常是航空器)的速度接近音速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此时,由于机身对空气的压缩无法迅速传播,将逐渐在飞机的迎风面及其附近区域积累,最终形成空气中压强、温度、速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一个突变面——激波(Shock Wave,又译冲击波、骇波或震波)面。激波的形成是超音速飞行的典型特征。激波面将增加空气对飞行器的阻力,这种因为音速造成提升速度的障碍被俗称为音障。

3、激波:

(1)概念:激波属于紊流的一种传播形式。如同其他通常形式下的波动,激波也可以通过介质传输能量。在某些不存在物理介质的特殊情况下,激波可以通过场,如电磁场来传输能量。激波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介质特性(如压力、温度、或速度)在激波前后发生了一个像正的阶梯函数般的突然变化。与此相应的负的阶跃则为膨胀波。声学激波其速度一般高于通常波速(在空气中即音速)。

不像孤波(另一种形式的非线性波),激波随距离的增加耗散很快。而且,膨胀波总是伴随着激波,并最终与激波合并。这部分抵消了激波的影响。声爆,一种超音速飞机通过时产生的声学现象,即是由激波——膨胀波对的耗散和湮灭所产生的。

(2)超音速流动中的激波:激波是气体超音速流动时产生的压缩现象之一。其他两种形式是等熵流动和普朗特——麦耶流动。对于给定的压强比,不同的压缩方式将产生不同的温度和密度,其结果对于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是可以解析计算的。激波会导致总压的损失。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形下(例如超音速冲压喷射装置的进气口),激波是无效率的。超音速飞机的压阻就主要是由于激波导致的。

当物体(或扰动)的运动比其周围的流体传播扰动信息的速度还要快时,靠近扰动的流体在扰动到来之前就不能及时作出反应或者“让路”。在激波中,流体的各种性质(密度、温度、压力、速度、马赫数)总是瞬时变化的。激波的厚度在数量级上同该气体的分子自由程相当。当气体运动速度大于其声速时,激波就形成了。在流动的某些区域,气体的扰动不能再向上游传播,压力快速积聚起来,高压激波就迅速形成了。

然而,激波不同于通常的声波。在大约为几个分子自由程的厚度(大气中大概为几微米)内,在激波前后气体的性质会发生剧烈变化。在空气中,激波发出很大的爆裂声或者噼啪的噪音。随着距离增加,激波逐渐从非线性波变为线性波,退化成通常的声波。这是由于激波中的空气逐渐丧失能量所致。这种声波跟通常的雷声,即“音爆”听起来很像,一般是由超音速飞机制造的。

(3)激波类型:激波有如下几种类型:①在定常流中传播的激波:这种激波通常产生于具有压差的气体界面。此时,激波传入低压气体,膨胀波传入高压气体。例如气球爆炸,激波管,爆炸激波等。在这种情况下,激波前气体一般是静止的,而激波后的气体则以超音速运动。激波通常属于紊流。激波的速度取决于两种气体的压力比。②管道流动中的激波:当管道中的超音速流减速时产生这种激波。例如超音速喷气引擎,超音速冲压喷射装置,针形阀等。此种情形下,波前气体为超音速,而波后气体或者是超音速(斜激波)或者是亚音速(正激波)。该种激波或者产生于气体在收敛的管道中减速时,或者由于平直管道中附面层的增长而致。③跨音速物体产生的再压缩激波:当跨音速流动减速为亚音速时产生这种激波。例如跨音速机翼,管道。④超音速物体的附体激波:这种激波以“附着”的形式出现在超音速运动的尖锐物体的顶端。例如超音速运动的楔形物体或锥形物体。⑤超音速物体的脱体激波:当超音速运动的物体顶端很钝时出现这种激波。例如太空返回舱(阿波罗飞船,航天飞机),子弹,磁气圈附面层。⑥爆炸波。

4、音爆:

飞行器进入超音速飞行形成的激波面,是声学能量的高度集中面,所以又称音锥。音锥在听觉上是一声短暂而极其强烈(可能超越人耳听力上限的)的爆炸声,故称为“音爆”或“声爆”(Sonic Boom)。强烈的音爆不仅会对地面建筑物产生损害,也会给飞行器本身跨越冲击面的部分造成巨大的压力,所以各国一般都禁止超音速飞机在住宅区上空突破音速。

5、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

普朗特-格劳尔奇点(Prandtl–Glauert singularity, P.G.singularity)现象有时被称为锥状云、冲击领或冲击鞘[1]。

当航空器以突破音速的高速巡航时,前端会短暂出现锥形的冷凝云。一般认为气压突然下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但由于机制未完全明朗,因此这种现象是空气动力学上的一个奇点。

航天飞机发射25秒至33秒之后,速度超过音速,即可见冷凝云出现在前缘。一 些核子试爆的档案影片也记录了这种效应,1946年美国十字路行动进行水下试爆,核爆所产生的冲击波前端形成了短暂的冷凝雾云。这种云被称为“威尔逊云”,因为看起来与威尔逊云室中的现象类似。现代超高旁通比喷射引擎的扇叶,在起飞全速运转时也可见这种效应。

高速冲击之下的空气可被视为是处于绝热过程之下的,因此压力变化会引发空气温度的改变。在潮湿的空气里,冲击波中空气最稀薄的部分(贴近航空器的区域)温度会降至露点以下,使得空气中的水份快速凝结,形成可见的雾锥。压力的改变离航空器越远越小,因此凝结现象只会出现在航空器的前端周遭,并呈锥状。

二、喷气式发动机

1、涡轮喷气发动机

(1)概念:涡轮喷气发动机(英文:Turbojet,简称涡喷发动机)是一种涡轮发动机。特点是完全依赖燃气流产生推力。通常用作高速飞机的动力。油耗比涡轮扇发动机高。

涡喷发动机分为离心式与轴流式两种,离心式由英国人弗兰克·惠特尔爵士于1930年取得发明专利,但是直到1941年装有这种发动机的飞机才第一次上天,没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轴流式诞生在德国,并且作为第一种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Me-262的动力参加了1944年末的战斗。

相比起离心式涡喷发动机,轴流式具有横截面小,压缩比高的优点,但是需要较高品质的材料——这在1945年左右是不存在的。当今的涡喷发动机均为轴流式。

(2)结构:①进气道:轴流式涡喷发动机的主要结构如图,空气首先进入进气道,因为飞机飞行的状态是变化的,进气道需要保证空气最后能顺利的进入下一结构:压气机。进气道的主要作用就是将空气在进入压气机之前调整到发动机能正常运转的状态。在超音速飞行时,机头与进气道口都会产生激波,空气经过激波压力会升高,因此进气道能起一定的预压缩作用,但是激波位置不适当将造成局部压力的不均匀,甚至有可能损坏压气机。所以一般超音速飞机的进气道口都有一个激波调节锥,根据空速的情况调节激波的位置。②压气机:压气机由定子(stator)叶片与转子(rotor)叶片交错组成,一对定子叶片与转子叶片称为一级,定子固定在发动机框架上,转子由转子轴与涡轮相连。现役涡喷发动机一般为8-12级压气机,级数越多越往后压力越大。③燃烧室与涡轮:空气经过压气机压缩后进入燃烧室与煤油混合燃烧,膨胀做功;紧接着流过涡轮,推动涡轮高速转动。因为涡轮与压气机转子连在一根轴上,所以压气机,压气机与涡轮的转速是一样的。最后高温高速燃气经过喷管喷出,以反作用力提供动力。④喷管:喷管(nozzle,或称噴嘴)的形状结构决定了最终排除的气流的状态,早期的低速发动机采用单纯收敛型喷管,以达到增速的目的。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燃气喷出速度越大,飞机将获得越大的反作用力。但是这种方式增速是有限的,因为最终气流速度会达到音速,这时出现激波阻止气体速度的增加。而采用收敛-扩 张喷管(也称为拉伐尔喷管)能获得超音速的喷气流。⑤加力燃烧室:在经过涡轮后的高温燃气中仍然含有部分未来得及消耗的氧气,在这样的燃气中继续注入煤油仍然能够燃烧,产生额外的推力。所以多数现代战机战机的发动机在涡轮后加装了加力燃烧室(afterburner,或後燃器),以达到在短时间里大幅度提高发动机推力的目的。一般而言加力燃烧室能在短时间里将最大推力提高50%,但是油耗惊人,一般仅用于起飞或应付激烈的空中缠斗,不可能用于长时间的超音速巡航。

2、涡轮风扇发动机

涡轮风扇发动机(亦称涡扇发动机或者内外函喷气发动机;英文:Turbofan Engine)是一种燃气涡轮式航空发动机,主要特点是其首级扇叶的面积大过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首级扇叶很多,部分空气经过的涡轮喷气发动机称为内涵道,经由内涵的涡轮驱动首级增压扇叶推动空气经过的外侧部分称为外涵道,增压扇叶同时具有螺旋桨和压缩空气的用途的作用,能将部分吸入的空气通过喷气发动机的外围提供直接推力,内外涵共同产生推力。可同时具有涡轮螺旋桨与涡轮喷气推进发动机的双重推力供给。

涡轮风扇发动机并非只依靠涡轮喷气直接燃油燃烧出高压空气提供推力,所以单位推力小时耗油率比纯涡轮喷气佳,但螺旋扇叶的推力重量比耗损功率较大,比较纯涡轮喷气,超音速飞行时其受到附面层影响使其低气压高空与超音速下推力重量不佳。涡扇发动机最适合飞行速度为每小时400至2,000公里时使用,故此现在多数的喷气机发动机都是采用涡扇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

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涵道比是单位时间内不经过燃烧室的空气质量,与通过燃烧室的空气质量的比例。涵道比为零的涡扇发动机即是涡轮喷气发动机,早期的涡扇发动机和现代战斗机使用的涡扇发动机涵道比都较低,例如世界上第一款实用涡扇发动机,劳斯莱斯的康威型涵道比只有0.3,现代多数民用飞机发动机的涵道比通常都在5以上。涵道比高的涡轮风扇发动机耗油较少,但推力却与涡轮喷气发动机相当,且运转时还宁静得多。

战斗机使用低涵道比发动机,主要是因为截面积与常用飞行速度与民用飞机不同。高涵道比的发动机截面积过大在超音速的时候阻力过大,另外在超音速的状况下效率也会比纯涡轮喷气甚至于低涵道比设计还低,所以战斗机皆使用低涵道比发动机(涵道比皆低于1)。只在超音速飞行的协和飞机,因为长时间处于超音速状态,为了提升效率与降低成本,就是使用纯涡轮喷气而无涵道比的发动机。

三、超音速巡航

1、概念

巡航一词最早来源于水面舰只,飞机出现后,没有创造自己的专有名词,而是沿用了舰船的很多名词,但是飞机的飞行时间和速度、飞行状态(空间包线)变化已经不是舰船所能比拟的,所以巡航的含义也有了变化。而超音速巡航是指飞机在不开启后燃器之情况下持续进行超音速飞行。

2、意义

一般常规的使用单纯涡喷或者涡扇发动机的飞机必须要开加力才能达到超音速,而且持续时间不能太久,一般不超过30分钟,否则会发生发动机过热的问题导致烧坏发动机等很多不利情况,而且此时的耗油量增加1~3 倍。而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飞机,克服了以上不足,故能大幅度提高其作战效能。

3、超音速巡航关键技术

超音速巡航会给飞机设计和研究带来一系列技术难题。首先是飞行阻力问题,飞机在超音速飞行时会产生波阻,使飞机的阻力相对亚音速时成倍增加,而且还会使进气道附加阻力和总压损失成倍增长。其次是由于长时间超音速飞行,飞机处于很高的气动力热加温中,使飞机的结构材料性能下降。第三是超音速巡航的动力提供问题,超音速巡航需要小涵道比、大推重比的涡扇发动机。第四是为提高超音速巡航战机的综合作战效能,飞机应该有很高的生存能力和良好的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的战机在借助优良操稳特性或推力矢量技术的情况下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在先进的综合航电配置下,飞机呈现第四代战机的优越性能。但这些飞机特点给飞机研制带来了很多技术关键。(1)降低波阻的外形设计

超音速巡航的飞机应该按照预定的巡航马赫数修形,以取得设计M数时最好的全机面积律分布,可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CFD计算或者风洞实验。未来的飞机还要考虑修改外形以达到雷达隐身目的,要使飞机能比较容易地达到超音速巡航的速度,需要对外形做很细致的修改,尽量降低飞机的波阻。除此以外,摩擦阻力、形阻等阻力都要尽量减小,应该使用更合适的翼型,更小的浸润面积,避免过多鼓包等修形。超音速巡航状态一般是在中、高空,这就需要飞机在中高空飞行时具有良好的阻力特性和良好的升阻比。(2)隐身技术

未来的战斗机既有隐身的需求又要有优良的气动性能,而通过修改飞机外形实现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手段,但是很难解决隐身外形的同时获取超音速巡航的气动特性,最后只能是气动与隐身这两者按照作战需求综合考虑的结果。

(3)适合超音速巡航的动力系统

首先,发动机的飞行包线必须要能很好的适应设计的超音速巡航速度。在相同的静推力要求下,推重比高的发动机,耗油率低,可以提供更多的剩余能量,使超音速巡航变得相对容易实现;并且能保证在超音速巡航状态下仍然具有合适的机动能力。因此,超音速巡航应尽量采用推重比10一级的发动机。(4)武器内置与发射

武器内置不只是隐身的需求,也是超音速巡航降低飞机阻力的要求,否则外挂本身表面积大,亚音速状态下摩擦阻力增量也大,跨音速时会产生很大的激波干扰阻力,有些战斗机在带外挂后甚至达不到超音速。即使达到了超音速巡航状态,也会因过大的阻力导致作战半径急剧下降。因此,内置武器的发射也是一个课题。

(5)高温与材料

长时间的超音速巡航,尤其是M2.5之后,会使飞机表面温度急剧升高并超过250℃,飞机的金属结构因为高温而变软,很多复合材料也到了温度极限,各 种结构件热胀冷缩不均匀,导致结构损坏或者连接处出现过大缝隙而破坏表面流场,甚至导致飞机解体。时下铝合金已经不能使用,需要采用更加耐热的材料。同时,高温条件也对燃油、滑油、液压油等性能提出了要求。例如SR-71由于长时间高空M3巡航飞机部分表面温度达到了600℃,在此温度下只能使用特种钛合金、钢等耐高温材料。

4、超音速巡航的发展历史(1)英国电气“闪电”

早在1954年,英国电气设计了一种战斗机,该机严格按面积律设计,采用内切式机翼,两台发动机上下布置,外形很奇特,命名为“闪电”。该机原型机P.1(配两台“蓝宝石”发动机)在1954年8月11日试飞时,在不开加力的状态下,速度超过了M1.0。这是最早的不开加力的超音速飞行记录。不过由于它没有作战载荷,而在增加了作战载荷和腹部保性形油箱后,便不再具有这样的能力了,加上M1.0处于阻力发散区,因此,它不能算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上的超音速巡航飞机。“闪电”战斗机是英国60年代的主力战机,后来因 为政治因素和自身的部分原因,被F-4和“狂风”战斗机替代。(2)SR-71战略侦察机

SR-71配备了两台“普-惠”J-58轴流式变循环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为14.7吨,飞机正常起飞重量大于50吨。能在26000米以上的高空用M3巡航,在其高空执行任务期间没有任何战斗机对其进行过有效拦截,也没有导弹将其击落。SR-71的这种能力目前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主要是得益于它优秀的气动外形设计和其独特的变循环发动机与进气道, 尾喷口的综合设计。

J-58发动机是一种变循环发动机,在低速模式下近似于涡喷发动机工作模式,而在高速模式下近似于冲压发动机工作模式。在M3.2飞行时,SR-71的所需推力只有20%左右是来自于发动机本身,此时发动机以冲压模式工作,油耗反而最小,而80%来自于复杂的进气和排气系统(包括发动机引射)。所以SR-71的3马赫巡航能力并不是靠单纯的J-58就能做到的,而应该把SR-71的进/排气系统、J-58与舱壁之间的流管、J-58发动机一起看做一台复杂的发动机。并非一定要发动机推力特别大才能实现超音速巡航,这也是我们国家需要研究的一个方向。J-58的主要任务是高空侦察,必须以3马赫巡航才能摆脱所有拦截飞机和导弹,所以其设计理念与战斗机不同。SR-71是通过大幅降低亚音速机动能力和起降性能来提高高空高速性能的,同时也为减轻重量和提高抗热能力,大量使用了钛合金,其他轻合金和复合材料,并做了特殊的结构处理。在M2.0以上有机动能力(5g 过载)要求的战斗机,必须要有足够强的机体强度,性能相近的MiG-25主要结构是材料钢。SR-71强调的是M3的巡航能力,它是唯一可以在2小时内横跨大西洋的飞机(创造了从纽约到伦敦飞行时间为1小时45分的速度记录),能更快、更安全的进行侦察并取得敌人防区的状况以指导后面攻击部队的行动。从其众多任务完成效果来看,无一被击落,说明这是一种很成功的飞机。(3)MiG-31截击机

前苏联设计的MiG-31采用两台D-30F6发动机,单台静推力为93千牛,加力推力为152千牛MiG-31是MiG-25的后继机,机体近一半采用合金钢结构以保证超音速状态下能做5g的机动动作。根据俄官方资料得知,MiG-31在发动机开小加力状态下可以带弹用M2.35巡航,但这并不属于真正的超音速巡航。

MiG-31实用升限超过20000米,而目前在此高度上能与之单机对抗的战斗 机寥寥无几。这因为发动机包线高度不够,且机载导弹的升限也基本上是20000米。因此,对于防空力量不是很强的国家,MiG-31可以采用高空突防。

MiG-31的主要任务是截击美国入侵的B-

52、B-

2、超音速战略轰炸机B-1B、巡航导弹,并可作为准预警机使用。其机头安装有直径达1米的无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可达300千米,还可以引导多架其他型号的飞机如SU-27协同作战,其主要部署在地形开阔而防卫力量分散的远东地区。4机协同可以起到一架E-3预警机的作用,加上其杰出的高空能力和超音速持续飞行能力,这样就解决了国土面积大而防卫力量有限的问题。(4)EF2000“台风”战斗机

EF2000是一种“三代半”战斗机,其发动机EJ200推重比10一级,EJ200 有种特殊工作状态设置!称为“war”状态。在此状态下发动机静推力可以增加15%,即静推力由原来的60千牛增加到69千牛,从而实现不开加力的超音速巡航,Eurojet声称EF2000在典型空(空武器配置/11000米高度的情况下,不开加力可以用M1.2左右的速度巡航,但是同时也说明了此状态会缩短发动机寿命,可见不是一种正常的工作状态。也许只有在EJ200发动机的推力改进计划—EJ230完成后,我们才能看到其真正意义上的超音速巡航。(5)F-22战斗攻击机

F-22采用正常布局,双发(两台“普-惠”F-199涡扇发动机,单台静推力为90千牛,加力推力为155千牛)、双垂尾、梯形机翼和平尾,垂尾外倾29度,带有可上下偏转的矢量尾喷管。

在F-22的设计中,超音速巡航已经不是简单的一种独立性能了,而变得与隐身能力、高机动性等密切相关。

F-22的隐身外形设计,重点为降低前方和侧面的雷达反射截面积,采用“CARET”进气道,并用薄乙型和小浸润面积设计机翼、平尾前后缘平行,垂尾挡住了发动机尾喷口的侧面红外辐射,武器内置,这样的外形设计并没有降低飞行性能。其前向雷达反射截面相当于一个玻璃球大小,为F-15C的1%,后向雷达反射截面略大,由于设计者认为,当敌方从后向发现F-22时,F-22已经突破敌人的防线并且在高速远离,尾追的敌人难以进行有效拦截,就没有刻意追求隐身效果而降低飞行性能,所以F-22的隐身性能比F-117A和B-2要差。

F-22在典型空战配置下能以大于M1.5的速度巡航,一方面是因为其超音速阻力小,另一方面是发动机静推力和推重比大。据估计,由于F-22的CARET进气道是不可调的,只有在M1.4~M1.6能保持最佳进气状态,所以在高M数下,如大于M2.0时进气道性能降低较多。虽然按美国ATF计划只要求最大速度有M1.7,而最近的公开资料表明,F-22超音速巡航速度达到了M1.7,不过F-22的真实性能如何还得通过实战的检验。

F-22发动机采用F119发动机,推重比超过10,剩余功率很大,而且带有两个可差动的矢量尾喷管,使得其具有很高的机动性,其机体结构能保证M1.5下过载时可以达到6g。F-22前机身的棱角和进气口上外侧的小突起能在大迎角时产生有利的脱体涡,增加升力和方向稳定性。F-22具有很高的综合能力,是美国“全球到达,全球力量”的作战指导思想下设计的结果,是第五代战斗机的代表。

篇6:科技论文写作相关的信息检索知识

出版社网页

网上书店

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目录

此题回答正确

8.一般而言,CNKI 等商业性数据库通常具有以下哪种(些)检索 功能?

专家检索

二次检索

高级检索

快速检索

此题回答正确

1.想了解对“知识构建”这一术语的解释,可检索:

google scholar

WIKI

CKNI

百度知道

此题回答正确

2.超星公司的读秀学术搜索可用于搜索:

期刊论文

标记为待复查标记为待复查标记为待复查

图书全文

报纸

图书书目

此题回答正确

9.宝钢外部信息资源网可提供以下哪种(些)信息资源及其服务功能? 标记为待复查

网络信息和推荐信息

商业和专题数据库

电子期刊

Email 和RSS 信息推送

此题回答正确

10.以下哪些方法可导致信息检索时检准率的提高?

限定语种

扩大概念

减少年代

增加同义词

此题回答正确 3.以下在科技论文写作的各个阶段中,哪个(些)需要信息检索? 论文撰写

论文选题

论文递交

论文研究

此题回答正确

标记为待复查标记为待复查

10.撰写综述性论文所进行的检索属于以下哪种检索类型?

查准型

查全型

查新型

动态型

此题回答正确 3.“数字理论”在文献中可能的表达形式为digital theory 或theory of digital 或theory of the digital,以下哪种检索策略可一次性检索到全部3 种形式且不致扩大检索范围?

number(2N)theory

number and theory

number * theory

number(2W)theory

此题回答不正确

8.查询宝钢2007 在财富500 强中的排名,属于:

文献检索

全文检索

事实检索

数据检索

此题回答正确

标记为待复查

标记为待复查

上一篇:高频课程设计教案下一篇:党寨镇下寨小学节能减排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