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构高效课堂

2024-05-24

浅谈如何建构高效课堂(精选8篇)

篇1:浅谈如何建构高效课堂

如何建构语文高效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生命中最重要的职业活动领域,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舞台,是课堂文化的“孵化器”,是学生创造的平台,是师生的“动感地带”。因此课堂可以说是学生们的汲取知识的海洋,是教师耕耘的“责任田”,是学生收获的“庄稼地”,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新课标下课堂的本质,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是一幅社会存在的缩影,又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教授语文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那如何建构投入少、回报多的高效语文课堂呢?

一、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

思想决定行动,教学理念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教师的教学理念正确与否,成熟与否,先进与否,关系着学生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成败。但让人痛心的是,在轰轰烈烈的课改浪潮中,仍有很多教师在沿用陈旧腐朽的教学理念,如教师的“权威”、“自我中心”观念依然严重,“教书匠”观念依然存在,终身学习的理念意识淡薄,教师的评价依然受“考试”主导,甚至有些教师的价值取向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角,教师所要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教学宗旨是“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教育目的是“教育不是把已有的知识储蓄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学知识是为了长智慧”。并整体推进:把课堂还给学生,创设环境解放学生。他们的教室没有讲台和讲桌,取消了插秧式的课桌排放,变为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坐,教室四周都是黑板,让学生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展示在黑板上。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仅仅扮演着导演角色,而每位同学都有机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演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法宝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建和谐欢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1.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义务阶段的学生们对于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差,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深入地挖掘他们内心中的潜在兴趣因素。教师应该尤其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导入部分,做到巧设情境,激发兴趣。一个精妙的课堂导入,虽然只有两三分钟,却能决定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态度,促进学生学习注意力的迁移,并为学生学习新知做铺垫。例如,一位教师在上《纸船》的新课导入:

师:刚才上课前,有同学问老师会不会讲故事。老师现在就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

(学生目光炯炯)师:“从前在华山脚下,有一户人家。母子俩相依为命。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孩子长大成人。孩子爱上了深山老林里的一位姑娘,没想到,这个姑娘竟是森林里的狐狸精。一天,狐狸精饿了,就对儿子说:‘我想吃你母亲的心。’儿子为了取悦姑娘,二话没说,就把母亲的心挖出来,捧着母亲那颗红彤彤的,还在扑扑直跳的心,儿子兴冲冲地向姑娘跑去,不料,一只脚绊到了路上的一块大石头,‘扑通’摔倒在地,心飞了出去。”(教师停顿)“此时,心说话了。你知道是谁在说话吗?”

生:(异口同声)“是母亲。”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为了一个女人,儿子怎么这么糊涂、残忍„„)师:“同学们说的是人之常情,都有道理。但并不准确。”(望着大家,老师继续一字一顿,用情地说)“这颗心在说:儿啊,你小心啊,你摔疼了没有?”

(此时,教室里静谧无声)师:“听到这里,你最想说什么?” 生:“母爱是最无私的„„” 师:“是啊,母爱是博大的,无私的,深沉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岁老人冰心奶奶描写母爱的作品《纸船》。”

这篇课文的导入设计,令人震惊和动容。此位老师抓住了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用一个“聊斋”式的故事激起学生的极大好奇心;富有情趣的同时,不仅在知识上不偏轨道、突出核心,而且伴随着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尾教师话锋一转,与学生的猜测形成反差,更是激起学生学习、探究文本的欲望。2.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和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教学”是“教”和“学”的结合,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要学会尊重、理解、关爱学生,并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和专业素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老师。当师生关系很融洽,学生们才愿意主动去接受、聆听老师的课,上课时也不会感到很压抑或者死气沉沉的。另外,教师的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等要丰富化,既不能太呆板,也不能过于不能花哨;课后也多和学生们沟通交流,以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三、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精心准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预设,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设计必须体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必须预设课堂上学生学习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尤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设计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而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基本素养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追求教学的最优化。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要求是以教育理论为基础,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讲究教学实效,注重趣味性和灵活性,注重日常积累。其中,把握教科书是设计的基础,分析学情是设计的前提,教学过程是设计的核心,留白使设计锦上添花。2.做好学生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以,整个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单一的”舞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角,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上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备好学生的工作。

首先是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有一半是取决于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第一,预习中最为基础的就是课文的朗读方面。语文的学习和积累就是要不停的读和写,因此学习任何一篇文章都首先要去朗读上好几遍。朗读文章我向学生出示三点要求:①精读,读对生字词和字音(生字词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己查字典)②速读,读准节奏并能概括文章大意③跳读,读出思想感情,并抓住重点字词或语句,能归纳出本文中心主旨。第二,我还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己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我要求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标注出文中优美的字词或语句,并自选角度进行赏析,或者是去仿写句子。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与学之中。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勤思考,积极发言。这里要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都应给予肯定、赞赏的态度,以激发和维持他们学习的热情劲头。

最后,一定要督促学生时常复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所以一定要叮嘱和教导学生及时复习所学过的知识,在温习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新体会,新发现,这对学习的提高有显著的良好效果。3.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练好上课基本功

一位教师在教学《长城》的导入过程如下:①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月亮上看地球,唯一可以看到的建筑物是什么吗?②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长城风光吧!可是当进行到第二步时,有个学生突然提问道:“老师,世界八大奇迹有哪些啊?”教师一下子愣住了,显然他对这个知识点不太清楚,也没有准备充分。我想许多老师都会遇到这种不能解决学生的提问或者讲错问题的尴尬局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把自己肚中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学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其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只有在不断地工作和学习中,在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具备有效讲授、精彩提问、经典板书、熟练演示、调控生成、开发利用资源和恰当地使用考试评价等教学基本功,才能引领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新方法,掌握新技巧,形成新思路。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我们广大教师要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血都献给教育事业。教师要学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取教训、得到经验、领会学法和教法;并经常作教学反思,以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式,努力学习和创新,来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和专业素养,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篇2:浅谈如何建构高效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教师都在艰难的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那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如何让构建呢?我认为:

一.吃透文本。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

其次,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大家也许都听过“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这句禅味十足的话吧。联系我们的阅读教学想一想,面对课文,教师的“杯子”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参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么装得下孩子的心声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再次,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教师责无旁贷。

二、巧妙的设计—— 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

求发展。”如我网上听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上的《荷花》一课,整堂课以“美”为主线,设计了三个部分:

1、在呈象感形中发现美

2、在品词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会美。课堂设计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从表象的美到意会的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发现、感悟、意会美,最后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创造美。整节课一气呵成,重点突出,在看似简洁的教学环节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三、科学的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我们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合理巧妙的练习。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四)打造个人教学风格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篇3:浅谈如何建构高效课堂

关键词:中职学校,英语,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特点是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通过自学和互动交流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导。高效英语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主动听、读英语,并学习用英语表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要积极思考并实践如何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一、中职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要构建中职学校高校英语课堂就要认清当前中职学校英语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学习和行为习惯较差,因此社会对他们认可度较低,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信心欠缺,没有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动机较弱。英语课相对其他文化课来说,是弱中之弱,学生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和学习积极性都最低,英语基础也没有打好。因此,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组织学生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二、建构高效课堂的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课堂效率也就得不到提高。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鼓励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其次,教师要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威严形象,树立亲和的形象,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能够让学生放松紧张的心情,在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能够带着愉悦的心情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兴趣也更强烈。

(二)利用情境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课堂上假如一直用传统的方式教或学,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极了,而丧失学习下去的兴趣。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在课前、课堂开头,也可以贯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如在学习Unit 4“Talking about weather and seasons”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听天气预报,这样在课堂讨论关于天气的问题时,就能够将本课所学的句子和单词运用到实际的对话中了。在讨论季节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由此顺势引入新课。此外,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简短的英文小视频、电影片段或者英文歌曲,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缓解学生在学习中途的疲劳状态,使学生重新燃起学习热情。

(三)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加强互动

要让学生在英语课上不瞌睡不走神,就要把学生的身心都留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怎样做到这点呢?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预学提出疑问,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其次,要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来,要鼓励学生互相表达看法,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提供方法指导或者思考线索。当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完毕时,教师要听取小组代表的汇报,针对其错误的答案进行分析,保护学生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并以鼓励的方式为主。此外,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必须给予解答,并在课堂最后做出总结,让学生清楚本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有哪些知识还需要巩固,哪些能力需要提高。完整地实现教学目标,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四)完善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的生源相对差一些,很多学生的英语成绩不及格,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发现表扬激励能使学生的能力发挥提高三四倍。对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赞扬“Very good”“You are clever”。当学困生不能顺利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用简单的英语和他们交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很强也很脆弱,教师的评价关系到学生在同学面前的形象,关系到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对英语的兴趣,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多采用激励性语言,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对打造高效英语课堂有促进作用。

总之,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实现英语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芳.如何创建中职英语高效课堂[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81-82.

篇4:浅谈如何建构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但应当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而且还应当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其中,阅读是指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建构高效教学课堂的关键方式,其不但广泛地应用于语文教学,而且也普遍地应用于数学课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认真地阅读,逐步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内容,把握难点以及重点,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数的时候,对于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学习,学生常常可以得心应手,而对于认识百位数,教师能够要求学生以认识的个位数与十位数作为前提,带着自身的问题阅读教材上关于百位数的讲解,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和学习欲望。在学生对百位数的知识掌握后,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这有利于高效教学课堂的建构。在如此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他们首先自我探究和概括,在感悟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而在最后的环节,教师需要确认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印象变得更加深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二、通过小学合作学习推动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以小学生的发展规律作为视角,小学生是借助周围环境以及心理结构间的互相影响实现知识建构的。可以说,主动性和積极性是小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关键。并且,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非死记硬背和模仿,而是通过自主探究与动手操作,借助互相沟通和合作学习的途径。

目前形势下,教学课堂引入了越来越多的小学合作探讨的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意识的体现,在跟同伴进行沟通的时候,不仅仅是民主教学的有效体现,也是互补优势的一个过程,是学生体现自己的个性与长处的有利时机。当然,尽管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十分积极和活跃,可是课后的作业却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为此,仅仅具备学生间的小组合作是不行的,还要求教师的有效启发与引导。只有如此,小学合作学习方式才具备实效性,而并非形式化,才可以使小学合作学习的目的实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应当清楚自身的提问有无合作的必要,不可以一味地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应当提出一些学生不可以独立完成以及需要学生取长补短与体现长处才可以解决的问题。并且应当分工清晰,对操作步骤要求好,以使学生在小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明确自身充当的角色,变成学习的主体,以及让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和倾听他人的观点,进而实现高效的小学合作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可能性”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分工十分清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交流、沟通、争辩,从而探究问题的答案,最终把握问题的本质。事实证实,这样的教学课堂是高效的。

总而言之,高效性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是所有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们一致关注的。高效的教学课堂不但是一种价值追求和信念,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小学合作学习推动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和成功的满足感,最终切实建构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丽华.浅谈小学数学课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王彬.浅析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处理[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篇5:浅谈如何建构高效课堂

内容提要:高效课堂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快的理解知识内容,对学习主题有一个整体认识。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经验,从认知规律、教学事件和解决问题三个方面论述了建构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地理教学;课堂;高效

一、教学过程注重认知规律

(一)运用注意规律

一般认为,中学生随意注意的最佳时段为课堂第十分钟到第三十分钟,而地理学习认识过程从“动机形成”开始,中间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若干阶段,最后以“创造性解决地理问题”为终端。因此,教学中须结合学生注意特点,对应认识过程的各个阶段,优化导学程序:

1、课堂前十分钟为“动机形成”阶段,导学目的是明确学习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尽快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

2、利用学生注意的最佳时段,突破难点,把握重点教学,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③在“巩固、应用”阶段要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

(二)总分结合

地理知识表述的逻辑程序有先总体后分解的演绎程序和先分后总的归纳程序。总分结合是掌握地理概念、理解地理规律的基本途 径。如学习“中国气候特征”一节,可首先学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特征,然后从复杂性中突出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强的特征,再从农业评价角度小结“雨热同期”这一特征。这就遵循了一般到特殊,再到个别的演绎程序;又如学习“中国气温分布”知识,教学时可由图片感性入手,感知表象的复杂性,再从一月、七月气温分布特点认识规律性,最后结合地形等影响因素认识理性的复杂性,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地理事象。

(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成为教学程序的重要一环。以“地图”教学为例: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课堂上针对学生路线图中的问题结合“地图三要素”导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课后再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修正路线图,并向班主任汇报。以上认识规律源于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即学生与教材的结合,优化教学程序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二、教学过程注重把握关键性教学事件

关键性事件包括地理课程中的关键性内容及关键性教学形式,比如地理分布图的教学,初中地理大概有四十多张分布图,如何优化地理分布图教学,在关键问题中寻找突破,琐碎的问题留给学生 解决。例如,“位置与分布”是《地理课程标准》中表述区域地理内容标准的基本维度。用象征符号把地理事物的“位置与分布”呈现出来,即地理分布图。地理分布图阅读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然而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在教学目的上,教材中多数分布图是为课本中的活动服务的,而对于分布图自身的一般读图方法却不够重视;(2)教学手段上,读图教学重读不重写,对于地理事物的填图、绘图重视不够,学生的空间概念难以准确建立;(3)读图教学形式上,多为师传生受,课堂上虽有师生互动,但缺乏有效的教学交往;(4)教学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开发更少,比如图中重要的潜在信息常被忽略,图与图的综合训练不够。笔者提出的策略:从分布图中提取信息创设简单的读图活动,布置一系列读图任务,引导学生自主读图,获取地理信息。如:

①找出:已知地理事物的名称,要求在分布图中用手指出或用笔圈画出来,如在亚洲地形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在中国政区图中按方位找出34个省区的名称。

②读出:依据分布图,说出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分布,比如判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③描出:学习世界区域地理时,要求学生用铅笔描出该区域的轮廓,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整体进入到课堂情境中来。同 时,要求学生描图这一任务,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参与学习,要求明确具体,易检测、可监督,可确保全体学生达到要求。

④填出(绘出):填图乃至绘图是确定地理事物相互间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的有效手段,比如在中国政区填充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在新疆轮廓图中简单画出新疆的主要山脉和盆地。

三、基于问题,优化课堂学习过程。

学始于疑,课堂学习就是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模式编制学案,把握了课堂学习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要求和重点,进而优化学习过程。课堂问题来自学习内容和师生的经验世界,问题的提出有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两类。预设的问题主要来源于课时内容中的重、难点,其他非重点或非关键性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去自习。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前移到学案中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问题预设的目的和呈现的形式都有所差异,比如在准备阶段,问题预设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旧知与新知之间的桥梁,呈现学习重点。问题的提出除了设问的方式以外,还有填写纲要信号图表、分布示意图等形式。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优秀的课堂问题有助于课本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相互协调,优化学习过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篇6:浅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前西岗中心小学

李 庆 霞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随着新课程在实践中的不断深化,教师的观念更新后,课程实施者的创造性工作多了,学生的生活更有朝气了,社会气氛开始变了,课堂教学也更加精彩了!

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我们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我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我们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我们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篇7:浅谈如何建构高效课堂

[摘要]尊重生命,体现人性,以人为本,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是二期课改和“两纲”精神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笔者认为生命化的课堂体现为对个人独特的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尊重并能帮助学生形成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建构小班化生命化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深入,“有效教学”理念成为一线教师共同追求的过程中,伴随着对“有效教学”的不断思考、研究的实践,关于以生命教育理念为指南的“生命课堂”渐成热点。叶澜教授从生命的高度对课堂教学的解读更是给构建生命课堂指明了行动的方向。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下面我就如何建构小班化环境下的生命化的课堂,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生命化课堂的定义

生命化课堂:生命化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生命化课堂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感悟生命意义,富于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其价值取向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满足。

二、建构生命化课堂的意义

1、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叶教授的这段话诠释了生命化课堂的内涵。所以对当前教育来说,构建生命化的课堂,是现代学生成人成才的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新课程呼唤生命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解释:“生命化教学所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满足。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发展的过程”。

3、教育要发展,要有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人格本位和学生观,就必须强化“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科学行为研究。生命化课堂正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具有生命教育理念、教师关爱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

三、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

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沿用传授式的教学方式,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弊端还普遍存在。显然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倾向影响青少年全面健康的发展,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四大支柱也难以实现。为此,探索小班生命化课堂教学实践,开展各科课堂教学研究,围绕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改革,按照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公平理论,教育价值理论,形成新型的教学观。教学论对于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双边性、发展性,最优化和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1、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性,尽量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

2、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为其营造自由探索的空间;

3、关注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率;

4、关注语文学习的社会性,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和生活;

5、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宽容地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

“ 生命课堂”呼唤对生命的尊重:

1、尊重学生的个性、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善待学生的差异。

2、尊重学生的选择,善待不合“师意”的学生。

3、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善待有抵触和不快情绪的学生。

4、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善待具有求异思维喜欢挑刺的学生。

四、打造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班化生命课堂

1、以生活体验为根基——生活的课堂

生活是人生的过程与体验。教师与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生活世界,他们以各自对自然、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体验、理解与感悟使得世界丰富多彩。我们应当以师生的生活世界为根基进行教学,强化师生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完美生活,在春风化雨中使情感得以真切的体验、人格得以升华,使师生的生命得以生成。

生活的课堂常常致力于营造一种“生活态”、“生活场”,即给孩子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并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融为一体。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如果我们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顾情面,横加指责,就会扼杀学生创造的激情。

案例:“小河是五颜六色的”

曾听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位老师要他的学生画一画小河,结果很多学生都按老师的要求画了同时也受到了表扬,却有一位学生受到了批评,因为他画的小河五颜六色的。回家以后他很伤心,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笑着对他说:“你没有错,小河本没有颜色是无色的,但有着许多倒影的小河就是五颜六色的呀。”其实是这个教师不了解生活与自然,他的做法令人悲哀——惟一有灵性的孩子被他狠狠打击一番,其结果,或许这个世界上因此少了一位画家。

可也有老师做得很好:在一次语文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执教《识字3》“木马、滑梯、火车、山洞、转椅、荡船”,就创设了有趣的生活情境:先让学生看图介绍自己认识的游园项目,引出要学的词语。因为词语的出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所以对学生而言识字犹如在逛公园,兴味盎然。老师顺势一句“你最喜欢哪个游园项目,把你怎么玩的告诉大家,好吗?”这儿的“说一说”正好满足了学生表达的需求。教师欲给学生的语言训练已尽在其中,成为学生自我的生活表露。即使是到了最后的检查反馈阶段,教师仍让学生处于一种生活情境中。“刚才小朋友玩得很开心,还想玩更刺激的吗?先来试一试这边的„高空跳伞‟吧”。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把写有生字的“降落伞”贴在相应的“拼音垫子”上。“快,还有„室内寻宝‟等着我们呢!”教师预先将词语卡片贴在桌子下面,然后让学生找,找到的学生将自己寻到的“宝”读给大家听。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识字课就因生活情境的创设,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

2、师生共同促使书本知识成为生成性知识——生成的课堂

生命课堂是生成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也是辩证的,强调“预设”,应关注备课的实效性,特别是在实施集体备课时,在“求同”的同时,也应“存异”,即发挥并保持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我们关注“生成”,并非“脚踩西瓜皮”,随意发挥。必须围绕本学科的特性、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地拓展延伸。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是他们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理应充满勃发的生命活力。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3、师生形成健康的情感和人格——生态的课堂

人的生长不是无情感的发展,而是富有情感体验的成长,并在不断成长中形成着人格。生命化的教学过程正是通过师生双方智慧的碰撞、人格魅力的影响而不断地体验着、升华着情感,促进双方的人格得以提升。课堂中的教师与学生是充满情感、活力、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从各自角度体验着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生活,并加以内在的理解、感悟,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学生获得了新知,而教师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与职业生活,其生命活力在此形式下皆得以充分的表现。在这样的课堂生活中,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在这种教学生活中,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的体验、人格的完善与提升的过程。

作为同是生命个体的教师和学生,必须具有人的正常的情感体验,对现实中的各种事物或现象不是无动于衷,总有一定的态度表现,或轻松、愉快,或发怒、愤恨,或震惊、恐惧,或爱慕、欢喜等。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中,由于机械、繁琐、僵硬的训练,使得师生的自然生命时常处于支离破碎的境地,缺少正常的感悟,不能成为有血有肉的正常的人。

4、师生、生生多向和谐交往——对话的课堂

生命化教学强调的是教与学的多向交往、互动,在师生、生生间多向交往中,交往双方体味着双方的思想,智慧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中得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并从平等的、开放的对话中获得新的感受、新的理解和新的生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情感等全方位的发展与生成。对于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促使自身知识也得以丰富或重新阐释,文化得以更新,生命整体得以多姿多彩。

对话是建立在民主、独立、平等原理之上的教师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间精神的相遇、情感的交融。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如果阅读是师生一同走进知识的热带丛林,进行前所未有的精神探索,如果阅读是师生在情感和和风细雨中徜徉漫步,感受昔人时贤的悠悠情怀,如果阅读是师生联袂开展的大江漂流,共同体味人生之旅的风浪困厄,如果阅读是师生合作进行的发掘考古,品赏历史留下的神奇瑰丽,那么,这种心智对流就会融汇新的境界;其间神秘莫测的发现,惊心动魄的体验,喜出望外的收获,赏心悦目的享受,会使“解放的旨趣”得到最佳的凸现和弘扬,会使师生共同浸润于自由、疏朗的幸福氛围中,沐浴在温馨、博大的人性光辉里。

再者,是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文本是学生精神得以寄托与栖息的殿堂,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其走进这殿堂寻找自我的过程。文本对话中找到的可能是一束思想的芦苇,一个灵动的智慧,一种悠远的情怀。他们会在有声有色有喜有忧的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往返,透过情感语言窥见精神家园的心灵世界;他们会从作家悲天悯人的精神世界中,从文人关切自然的情感空间里,寻找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理性,或者自己甚感陌生或欲说不能、或“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自我;他们会与文人一起思考、探索,感受世事的纷繁与历史的凝重,体悟人生的况味和生命的精彩,从而共同承受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共同承担生命的脆弱和永恒。他们会在与文本乃至文本作家的平等对话中,感悟作者的感受,感悟作品的情感,感受作品的风格与情调,感受文本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而借一双锐利的眼睛,借一个智慧的头颅,借一颗博大的爱心,共同建构和守护美好的精神家园。

5、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生命的课堂

和谐的课堂文化需要民主的师生关系与情感的共鸣。尊重-真诚-理解,这是人本主义的基本精神,也是建立生命课堂的基本原则。

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获得成长或发展的必然场所,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仅是创造别人的精神生命,也应该是自我精神生命的创造者。课堂教学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教师每一堂课的体验和感受,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职业的态度,每一堂课的教学水平,都是教师专业水平和生命价值的直接体现。这样,学生在教师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存智慧的召唤下,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在不断获得知识、技能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成功的教学中,以及在感受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丰富的体验、自我的满足与成长。

于是,生命化教学便促使师生通过共同的课堂活动的经历,在分享彼此的知识、方法;交流彼此的情感、理念;提高彼此的智慧、修养,实现彼此的共识、共享与共进之下拓展了课堂,使师生双方皆生成出新我,生命皆得以满足并持久发展。

课例分析:《狐狸和乌鸦》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基本意思以及文中几个角色以后。师:要是能够通过我们的表演把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演出来,那一定很有意思。那么,怎样才能演活这个故事呢?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点拨:认真读一读课文,想象这些小动物是怎样做的,心里还会相些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表情?把自己要表演的动物的话读熟,揣摩他当时说话的语气、语调。师:那么,就按照你们大家讨论的去准备吧。学生各自读书,准备表演,小组内分角色演一演。全班比赛,在表演中再次联系朗读,体会不同动物不同的性格特征。乐于表演表演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哪一堂有表演的课学生不兴奋的,在表演之前的探究性的揣摩、朗读、想象、感悟是在学生特别投入的心里状况下进行的。而在合作性的表演中,实现了学生对课文的创造性的理解,更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五、小班化环境下的生命化课堂的策略研究

1、合作探究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合作探究策略是指:教师精心设计,组织开展观察、实验、调查等教学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身边的生命现象、生活现象进行研究、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2、开放整合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开放整合策略就是指,教学内容不局限于学科教材里的内容,还应注重把生活中的相关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来,真正让学科教学成为小学生提升生命的广阔天地。

例如:在上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中《说说我自己》一课时,教师按照“自己找优点”——“同学眼中的我”——“父母心目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教学流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寻找到了自己长大的特征,正确认识自己,感受到父母、老师的爱,体会到成长的喜悦,建立成长的自信心。

3、自主发展策略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在课堂中,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学生的生命质量提升服务,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天地。

4、情景体验策略

“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本身的体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情景体验就是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学生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探究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从而获得理解并内化为行为。其一般流程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体验,解决问题——提升认识,内化行为。

以二年级上册《母亲的恩情》一课为例,教者在课上适时提出“发挥想像,孟郊与母亲告别时会说些什么呢?”再辅以多媒体人物的画面和伤感的音乐,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体会人物的言行和感受。

5、欣赏感悟策略

感悟是主体对外部信息、知识的深层次的内化过程,是头脑中对事物的重新组织、选择和建构的过程。在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对美术、音乐、文学作品等的反复欣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引导学生从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悟生活的美,从而达到学生的净化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

教学《沉香救母》一课时就可紧紧围绕一个“情”字,帮助学生感受到了人类骨肉亲情的伟大。这样的文本举不胜举,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及时把握契机,因文而宜地在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就一定能使学生体验尊重生命所带来的喜悦,进而充分认识生命的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

篇8:如何建构高效语文课堂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老师要转变角色, 给自己准确的定位, 不能把自己定位成课堂的主导者, 而要成为引导者, 成为课堂活动的顾问, 让学生成为是课堂的主力军。其次, 老师要关心、热爱学生, 不能让学生总处在紧张的状态, 紧张过度就会疲惫、被动、厌倦。

中学阶段, 学生认知较为感性, 喜欢老师, 就愿意亲近老师, 爱屋及乌, 就乐于老师所教的学科, 喜欢与老师交流, 会“把老师提供的知识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取, 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完成”。古人云:亲其师, 方能信其道。亲其师就会心随师动, 能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下与老师的交流思想、共探问题。

二.充分的课前预设

首先, 预设要引起人学生的注意。

课前老师要有充分的预设, 预设的问题或知识点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像石头投入江河一样在学生中激起千层巨浪。

其次, 预设的问题要合理, 要有梯度。

学生的能力有大小, 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也不同, 不能用同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学生。专家说得好:要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所以我们课前预设就要给学生准备一个可以跳着摘到的桃子, 这个桃子既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也要成为他们能够实现的目标。

三.中肯的课堂评价

教学活动中少不了评价机制, 同学的每次活动都要给予及时的评价, 评价不仅要科学合理, 更要中肯。

评价时要以赏识为主, 多表扬赞美, 少批评指责。对于孩子的成功, 我们不要吝惜赞美的语言。对于他们的不足或过错, 我们首先要尊重他们, 站在他们分析问题的角度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帮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肯的意见, 意见中要包含对学生的信任、对成功的期待。这样, 学生会很感激你, 真心接受您的建议并按照你期待的目标努力。

四.艺术的教学语言

1.语言要有真情实感。

没有真情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 教师的语言只有付诸真情实感才能调节学生的情绪, 把学生带入一种情景, 引起他们的共鸣。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语言:高亢的语言让人振奋, 低沉的语言让人忧伤;有时语言如高山流水, 诗情画意;有时语言一唱三叹, 意蕴悠长。

2.语言生动有趣。

机械、死板、说教式的语言空洞、乏味, 不仅不能让学生接受知识, 反而让学生生厌, 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很容易疲惫;只有生动有趣的语言才能让他们精神振奋。课堂上如果适当地巧用修辞、借用经典、引用生活、化用成语典故等, 就能使语言活泼, 课堂气氛活跃, 就能让学生产生听觉兴趣。据调查, 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 因为他们的课堂语言生动有趣。生动有趣的语言才是有效性的语言, .不仅让学生轻松、活泼;还能启迪智慧, 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最容易理解知识, 加深对事物的感受程度。教师注重教学艺术的课堂语言最有生命力, 会产生无穷的魅力, 会使课堂教学更有活力。

戴尔·卡耐基说过:“不要抓住别人的纽扣或是手, 要他听你的;因为别人若是不愿意听, 你就最好抓住自己的舌头, 而不是去抓别人。”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听你的, “最好抓住自己的舌头”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

五.丰富的教学形式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 更应当是学生展示才华的是舞台, 课堂形式要丰富多彩, 而呆板的形式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因为中学生多变、好动, 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 对于同一种模式的关注度不够持久, 所以教学中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 不能一贯到底, 要有合理的设置, 形式灵活, 环节多变。

比如, 教学中讲练结合, 听说读写交叉, 师生互动交流要贯穿始终, 并融入表演、比赛、对话、讨论、辩论等活动。总之要让学生动起来, 只有动起来, 他们才能兴奋, 才能投入情感, 智力, 才能活起来。

教学活动中, 老师在传授知识时生动细致;探讨问题时要留出时间,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时学生潜心贯注、静气凝神;讨论时学生激热烈奔放、激情似火。这样, 他们的心灵会碰撞, 智慧火花会产生, 思想会升华, 境界会提高。

以上我们从五个方面总结了让学走出被学习疲惫, 主动学习, 进入课堂状态的方法;其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 充分的预设是基础, 中肯的评价、艺术的语言和合理的环节设置是保障。

上一篇:三月春暖花开简短祝福语下一篇:湖南省有什么本科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