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高效课堂观摩研讨课心得体会

2024-04-19

建构高效课堂观摩研讨课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建构高效课堂观摩研讨课心得体会

建构高效课堂观摩研讨课心得体会

20xx年x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我县名师“建构高效课堂”现场观摩研讨课。我听的是一节小学二年级数学《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位教师推行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首先是板书课题,直接明了;接着出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师生共读;然后出示自学指导,请生思考;再后来就是讲、学、点拨、练习、更正、调查正确率等等,可以说是一节常规的教学课。

从教以来,每次听课都能看到教师课前精心制作的课件、课上用心设计的情境导入、课中那一个个花样翻新的教学环节,加入老师的精彩演绎,学生的热情投入,课堂真是好不热闹,精彩连连,当评课的老师说起时,也会提出好几项优秀设计所在,这才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给我留下的印象。可今天的课,平淡无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我想我们的每个老师每天都在做 ,区别可能就只在于是先教后学吧,而这里的先学也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也就是教你怎样去学,其实还是教。之所以把它拿来做为一种模式,只是把我们平时做的给总结为一种模式罢了,再将这一模式做到极致,加以推广,最后大家的东西就成了他人特有的一个模式了。

这种模式是普遍通用的,因为我们平时也在用,所以拿来用时会觉得很好用,很实用,想一想做过老师的,哪一个人没有上过这种模式的课呢?将知识点传授下去之后就要加强练习,或者是这节课传授,下节课练,将一课时分为两课时进行罢了。这种课给人的感觉是平淡的、真实的,学习和教学的效率都很高。但我们用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率就不高了吗?我想效率会更高。我们创设了情境,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学生一起游戏、学习,可以个人思考,也可小组讨论、探究,教师示范,并搭配上合适的音乐、视频、教具,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再结合教学任务、课后习题等创设趣味性、实用性的课堂习题有什么不好呢,这既提高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也增强了教学知识的.实用性。教学过程中入情入境,师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生学得认真、开心,害怕错过任何一次老师有趣的情境创设,师生联系紧密,教学角色互融,这种和谐的课堂又有什么不好呢,学与教也不一定要分的那样清吧。

所以说,别人好的东西我们要拿来借鉴的同时,也不要丢了我们自己很优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在学习别人长处的同时,也要不断总结自己的长处,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模式也是我们要思考、要努力去做的事。

篇2:建构高效课堂观摩研讨课心得体会

这次研讨活动共有我校lj老师,99中mw老师,104中trh老师献课三节,最后是我校教研组长yf老师组织的由zxxx老师进行的相互评课,以及xx老师做的总结性发言《学习英语高效课堂策略》。

说到这三位年轻老师的课,真是由衷发出“后生可畏”的赞叹,“长江后浪推前浪,把老前辈拍在沙滩上”,她们的表演是异彩纷呈,各有千秋,但殊途同归,最后的落脚点是都紧紧围绕“高效课堂”这个中心,以不同的风格对高效课堂的内涵和实质做了最好的诠释。

我校lj老师虽教龄不长,却老练沉着,不愠不火,她的教学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演练,课堂设计由—词汇——句型——不同人称的句型演练层层递进,语速快,音色美,引课自然,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不仅记住了单词读音还记住了拼写,充分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特点,她对学生的纠错也非常及时,最后的summary由学生完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稳扎稳打,于平实中见高效。

104中trh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亲和力强,有耐心,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语音和语调),这点对于刚进初一初学英语的学生很有实际意义,最大的亮点是一开始先声夺人,用包含各种球类的动态录像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眼球,非常有新鲜感,然后具体引出强化单词时又用到了姚明,小贝,张怡宁,周苏红,李娜等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和他们所从事的球类运动名词,例子鲜明又典型,很有时代感。她还用到了游戏的形式——who has the best eyes ,来检测学生的瞬间记忆能力,学生感觉饶有趣味和挑战性..她的各种活动都穿插着小组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兴致高昂又充满紧张感。

99中mw老师的教态更像一位充满亲切感的邻家女孩,有朝气和富有感染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她的教学设计新颖独特,不拘一格,较为成功地体现了高效课堂的内涵——她的教学环节“who can teach the new words ?”这一预习作业完全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由学生完成单词的拼写,以及”brainstorm”让学生发散并归纳各种球类运动名称,充分检测了学生预习作业的效果,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还有游戏”guessing “让学生有一种悬疑感,提高学生神经的兴奋性.出彩的地方还有连锁操练的设计非常不落俗套,即操练了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回答,同时又强化了肯定句的操练,真是一箭多雕,这也是高效课堂的充分体现。给我印象更深的还有对西藏贫困山区孩子简陋学习环境的展示,寓情感教育于课堂之中,这是教学内容的升华。

篇3:建构高效课堂观摩研讨课心得体会

一、什么是研讨课

研讨课 (Seminar) 是由苏格拉底创立的助产士式教学和中国古代书院传统式教学的现代变形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 研究、讨论、实践、探索,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本次观摩课的话题是《红楼梦》讲座系列听后感。在前面五周罗老师分别邀请了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做了5场《红楼梦》讲座。这次课就是对前面几场《红楼梦》讲座逐一评判。上课开始前, 罗老师在教室把自己的博客 (也就是学生学习的电子教室) 打开, 显示在大屏幕上。在留言中已经有不少同学对这一话题发表了看法, 也有同学在不断地上传自己的意见。刚开始上课罗老师就向同学们抛出了一个问题:一场好的讲座应具有的要素有哪些。学生从受众、内容、形式、语言等角度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罗老师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学生的观点。30分钟后罗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提炼。然后要求学生以自己提出的观点也就是刚才讨论得出的一场好的讲座应具的要素来评价前面几场讲座, 而不是用教科书上的观点来评价。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时候, 罗书华老师一直做笔记, 只是偶尔对学生观点或提示总结一番;或提出自己的质询;或把离题太远的讨论拉回来;或者捕捉学生在电子教室留言上的闪光言论, 鼓励学生在学友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最后, 罗老师进行了总结。

课后, 我们跟罗老师对如何上好研讨课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学习我们发现复旦大学的研讨课是一种全新的非常有特色教学模式, 有以下几个特点。

二、研讨课的特点

1.全新的教学理念

我国古代的文学家韩愈认为老师应该 “传道、授业、解惑”, 罗书华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 “道”应该是每个人都永远寻求的真理, 老师应该和同学们一起求“道”;学业、知识永远在变化、发展, 有业可授者也会很快成古董。所以, 老师应教会同学们创新、创业的本领。对于“惑”, 罗老师认为现在的课堂, 不是惑多了, 而是少了。所以现在紧要的任务不是解惑, 而是生惑、增惑。有思考、有怀疑、有疑问, 比有答案、有解决方案、有现成的路要好得多。为此, 罗书华心中的“师道”是:“求道、寻业、生惑”。他认为:“大学生学到的不应仅是静止的、不变的知识, 而应该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基于此理念, 他的课程是全天候的对话课而非讲授课。课程取消了教师的权威地位, 教师转换为讨论的主持人, 将自己设定为话题的设计者、问题的提出者和场面的主持者, 以及平等的对话者。学生是这场对话的主人。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获得知识, 而是陶冶思想、情感与人格, 提高问题意识以及创新与研究能力;学生是学习的绝对主体, 课程学习中有无收获及有多大收获责任主要在于本人;学习的主要方式与渠道是自学, 即自己学习、课外学习;课堂不是主要的学习场所, 而是自我展示的场所、交流场所、交友场所;课堂气氛的好坏取决于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教师除了感染、督促、评价和可能的引导外, 其他的作用有限;口耳相传或者讲听授受的方式不应是网络时代大学教学的主导模式。

由此, 罗书华老师在他的博客上也就是电子教室上公布了严格的选课要求。

2.严格的选课要求

(1) 选此课的目的不是单纯为取得学分;

(2) 已经读过或确保开学前三周内通读《红楼梦》全书;

(3) 接受或试图接受本课程主持人的教学理念, 承诺按照“课程程序”与“话题安排”准备和参与课程;

(4) 承诺从第四周开始按固定座位入座 (第三周上课时自己选择的座位为本学期的固定座位。目的为方便大家相互认识) 。积极发言或专心聆听他人发言, 不做与课堂讨论无关的事情 (如听音乐、弄手机, 阅读无关书籍、资料, 做其他课业, 等等) , 提倡不带入与课程无关的阅读/视听资料;

(5) 承诺从第三周开始每周进入电子教室一次以上, 提前上传自己的课前思考准备, 积极参加网上讨论;

(6) 承诺从第三周开始每周课前准备课程时间不低于2小时;

(7) 承诺独立、认真、踏实完成课程作业。

3.充分的课前准备

上好一堂研讨课必须经过充分的准备和酝酿。对一个老师而言, 必须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兴趣特点提前拟定和发布讨论话题。对上研讨课的学生, 罗老师的要求是已经读过或确保开学前三周内通读《红楼梦》全书;每周课前准备课程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周的讨论话题必须早早发布在电子教室中, 学生必须登录电子教室学习, 并提前上传自己的课前思考准备, 带着问题积极参加网上讨论。

4.全新的授课方式

通过观摩罗书华老师的研讨课我们看到, 研讨课实际上由两个教室和三个教学阶段构成。两个教室即一个虚拟教室即电子教室 (http://blog.sina.com/redsalon) 也就是罗老师的博客和实体教室即光华西辅楼209教室构成。这两个教室的作用各有不同:课程的安排、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前讨论都在电子教室中发布;在光华教室学生们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三个教学阶段即课前、课堂与课后。第一个阶段, 课前按照将要谈论的话题由学生查找资料、阅读文本、思考问题, 完成不少于500字的文字稿, 课前40小时在电子教室发布, 同时浏览其他同学电子发言的内容, 作进一步思考, 深入地准备课堂讨论。第二个阶段是课堂对话, 在这个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 大家就像同一个池塘里的鱼, 教师是大鱼, 学生是小鱼, 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第三个阶段是课后学生还可以在电子教室里就有关问题继续讨论。

5.多样的考查方式

课程无期中考试, 亦无期末考试。课程成绩 (100分) 由课前准备 (即电子教室发言) (60分) 、出席 (10分) 、课堂聊天 (10分) 、表演 (10分) 和课程总结 (10分) 四项构成。

课前准备成绩由学生在电子教室发表言论的时效、数量、质量三者综合决定。课堂聊天成绩由发言的次数与质量决定。表演的成绩由参与及投入程度决定。凡参与表演者都会获得高分。最后还有一个课程总结, 主要谈谈你通过自学与讨论的收获, 说说你在课程学习中认识到的不足, 等等。最后的成绩罗老师将在学期结束前以半公开方式在网上将初评成绩公示一周, 学生如有异议, 可在公示期内向老师提出。如果证据与理由充分, 会予以更改。

这堂课我们看到教室真正成了老师和学生进行思想碰撞的聊天室。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上课发言积极踊跃, 不乏一些闪光思想。罗老师的课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认可。

这是我在电子教室截取下来的一些学生的帖子。

“这个复旦大学的副教授开设的《红楼梦》讲坛, 是我从小到大认识到的最有个性、最具有大学风格的课程。

课程真正做到了没有老师, 而是只有一个指导者。他, 只是作为一个引导, 让大家把课外搜集的资料, 还有自己的思考通过谈话的方式表达出来。90分钟的时间里嘻哈怒笑, 各抒己见, 没有讲授的内容, 只有你自己说的、和课堂上讨论的东西, 完全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整个17周的教学里, 每周一个话题, 周周如此。”

“上了罗老师这门课, 让我感到真正是来上大学了。”

三、开设研讨课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 研讨课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很好的教学模式。目前在地方高校已经普遍开展, 并且总结了一些很好的经验。

研讨课是依托网络资源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 各周讨论的话题都会在电子教室上公布, 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对该话题进行思考并在电子教室发表意见, 进行课前的准备和讨论。所以在开设研讨课时相应的教学资源的配备如教室的网络资源和学生在教室之外可以使用的网络资源建设必须跟上。除此之外就是学生能够随时登录网络进行学习讨论, 所以开设研讨课不仅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发生转变, 而且学校也应同时改变教学管理模式, 给学生相对宽松的环境, 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支配自己的学习。

其次研讨课的特点就是学生和老师能充分研究问题, 展开讨论, 交流思想, 所以它更适用于小班教学, 学生人数应控制在20人左右, 而且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更能够碰撞出绚丽的思想火花。所以一些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类课程更适合此种授课模式。

总之大学培养的是一代英才, 作为新一代精英, 他们带给人明天的希望, 为着这个希望我们应继续努力着。

参考文献

[1]刘俊霞, 张文雪.新生研讨课:一种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6) .

篇4:建构高效课堂观摩研讨课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 农村中学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50-01

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能力,这是遵循教学规律的科学指导,是必然选择。然而在农村中学历史教学课堂中却存在着迥异于城市的困难。毋须讳言,农村学生与城市同龄人相比,通过历史课程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还有更为漫长的路要走。

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主张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加强教师教学能力

新课程需要老师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新知识、解决问题。经常性地参加新课程培训、教研交流是保持教学创新的动力。因此,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心理和营造课堂环境,成为加强农村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紧扣备课的核心内容

在农村中学,很多教师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过程与方法、能力的培养等很少顾及,将中学历史科目错误地认为是记忆性科目,只要注意识记就能有效掌握历史知识。有鉴于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在关注历史知识的记忆的同时更加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在提高道德教育的同时为学生在生活中活用历史知识奠定基础。

同时,还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从客体变为主体,从而将学生被压抑的学习积极性、求知自觉性和思维能动性尽情彰显。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师生情感交互和心灵契合,最终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教育目标,让师生共同享受有焕然一新的课堂生活。

(二)构建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注重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教学中来。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围绕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自是大势所趋。首先,教师应善于异中求同,在适当照顾优差两头的情况下,更注重针对大多数,抓住能调动、激发大部分学生求知欲的典型材料进行创设;其次,教师还应尽量照顾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适时创设合理的教学模式。

当然,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条件等制约,要靠历史教师自己去摸索、探究,积累吸收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

(三)适度开展乡土历史教学

乡土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重视和加强乡土历史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体、更丰富。进行乡土历史教学,可以把爱国斗争、爱国人物拉亲拉近,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与祖国联系得更加密切,进而培养其建设家国的美好志向。通过乡土历史的学习,往往能使学生激动不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便会油然而生,这是笼统的理论陈述与空泛道德说教无法比拟的。

(四)评价体系的改革

如果评价和考试制度仍停留在课改前的状态,就会使历史教师丧失激情,失去后续动力,那么新课程在农村中学将名存实亡。目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根据和尺度,这对教师和学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所以尽快建立并完善评价体系,是加强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新时期下,大量农村学生流入城市,使历史教学处于一种相对贫困的状态,而留在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加之传统价值观逐渐改变,很多学生容易出现信仰偏差。由于受知识能力及社会阅历的限制,中学生看问题比较片面和偏激,容易夸大对社会负面影响的理解,因此,对于教材的道德、情感教育观点往往产生逆反心态,而且一旦形成自己的思想,更是固执己见。这些情况对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热情的激发

在农村中学历史课堂上,好多教师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形,即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则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教师成为课堂的焦点,而学生却成为衬花之叶。事实上,学生只有在一种思想宽松,乐意参与的状态下,学习效率才会最好。

在逐步实现理想课堂教学氛围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通过适时创设历史情境,以激发学生情感,在情与理的交互中实现教学目的。情感的激励要立足于大视野,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文明、民族、国家的发展兴衰。情感激励的方式经常运用的大致有榜样激励、荣辱激励、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等。历史教师只有树立对文化知识满腔热情的态度与信心,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师生在教学相长中实现双赢。

(二)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目的就在于切实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方式。而学习方法转变的关键,是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要转变学习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减少讲授。扩大个别活动,如自读、自问、小组讨论与交流、自我练习等。

2.践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事例、资料、参观等多种参与方式,使学生熟悉历史,增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历史与我们今天生活的关系。

3.因材施教,纵向比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拥有成就感。

4.评价方式的科学化。减少考试、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评价,和鼓励自尊、自重,以减轻其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篇5:建构高效课堂观摩研讨课心得体会

201X年X月XX日我参加了XX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这短短的半天的时间里,我观摩了两节小学数学高效课。先进的教学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和丰富的教学手段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两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各位老师精彩的点评,我觉得这次的高效课堂教学观摩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尊重学生,营造和谐氛围。

这两位年轻老师他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语言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撒向全体学生,创造出了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如叶坪小学的唐雪梅老师,让孩子们在笑声中体会到数学课堂也可以是轻松愉快的。接下来的的一系列教学过程,唐老师更是幽默风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也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效果十分显著,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还有的老师课堂上不是直接让学生回答数学问题,而是和学生展开活动,如桥亭小学的刘照军在教学中看似平常的语言,让学生感到无比的亲切。虽然数学课不像语文课那样生动有趣,但是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觉得数学语言要讲究艺术性,怎样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呢?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给自己充电。

二.有效活动,经历学习过程。

这两位老师不仅能吃透教材,而且能多角度地理解教材,关注学生的表现,并能充分地展示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比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一课中,XX小学的唐雪梅老师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把教材中的笔算乘法算理和计算方法落实到位,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了本节课中的教学目标和基本技能,学生有了这样的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整个课堂教学充实、扎实、有效,也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特点。

三.注重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本次观摩的课堂上追求包括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交流等“做数学”的形式,十分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俗话说:心灵手巧,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学习活动。如桥亭小学刘照军老师,运用自制的教具让学生动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他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摆三角形学具,并且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大胆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地学习知识,让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

四、扎实练习,发展数学思维。

两位教师在练习设计上动了不少脑筋,做到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展学生能力。桥亭小学刘照军老师执教《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练习有趣味性、实践性、发展性。如:比一比.猜一猜以及开放性的练习,既巩固了三角形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能力,训练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扎实。

篇6:建构高效课堂观摩研讨课心得体会

10月30日——11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名师之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新课标解析暨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名家名师们用独特的教学艺术给我们呈现了9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和5个报告,专家们出彩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数学素养、文化底蕴、人格魅力,令我深深的折服,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为什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效率低下,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到底缺失了什么?下面就这次学习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感悟:

一、在教材使用上得到创造

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基于教材,研究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受教材的过渡束缚。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创新教材,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从有效走向高效。

二、为理解而教

名师的课堂,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正是因为有了学生的思考,有了学生思维的创造,课堂因此变得丰富。而课堂也是因为有了教师启发性、挑战性的启迪,学生变得活跃起来,课堂因此变得精彩。

如何把思考还给学生?名师们在课堂中采取了“等待”,等待着学生自主的摸索、前行,等待着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把新知转化成旧知,就是在这种等待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碰撞的火花,就是在这种等待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了,学生的学习得到了增值。反观我们的教学,正是由于我们在课堂中忽视了学生的思考,把结论在课堂中很快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套用结论去模仿练习,看似学生也掌握了,其实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学习的惰性,每堂课就会等待老师告诉他们解题方法和结论,一味模仿,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自主探索、多动脑、多动手的活动过程。

三、激励性语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名师的课堂教师善于发挥倾听、点拨的作用,能适时的介入讨论,又能适时把问题抛给学生,始终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之间流转,以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课堂生成千变万化,学生思考深入,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这不仅仅是学生个性思维的差异,跟大程度来源于教师恰当的引导以及精彩的点拨,因此,教师要多用灵活性的语言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点评。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学生学习。

四、变“全直观”到“半直观”

名师的课堂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听了刘德武老师的一节汇报课,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教学有了新的概念和认识。学生做题往往需要已知条件作答,题中给的数据看似简单,但其实给哪些数据就是给了思路,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在求解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学生会根据题中已知数据对组合图形进行“割补”,进而求得答案,这是做题的一般思路,但若在学习新知时,教师可以只将图展示给学生,不给数据,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寻求解题办法,学生真正体验到这个过程,其学习效果会比老师讲解的效果好很多倍。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一件事情,我们往往只会顺着做,但若让我们逆向思维考虑,别说小孩,很多成年人也觉得棘手。因此,教师要善于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质数这一节,我们往往顺着去找一个数的质数,但若给定了结果,要求我们逆向思考,这却是一个难点,“学生站成一列报数,报到质数的出列,已知有七个学生出列,则最多有多少个学生?”这便是一类新题型,而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这道题,他就真正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五、“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

名师的课堂中,教师主张“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而这里,“对话”包括:与媒介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教师对话;“分享”包括:手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简单来说,一节真实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有情感的投入和精神上的刺激。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只要学生敢说,勇于暴露自己的错误,那么这样一堂课就是成功的,教师最大的失败,就是一堂课中学生没有任何错误,课堂看似很完美,但学生的问题却是很多的。教师要适时的沉默、向学生示弱、等待、放手及激励,其实教师这样做的同时,就等于给学生空间发挥和思考,给学生胆量及勇气,给学生时间和机会,以及动力。

六、在知识传授上得到发展

课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到学生思维的发展。

七、在课堂评价上得到提升

课堂问答是我们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或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理解,也影响到学生一堂课甚至一门功课的学习兴趣与态度。作为新入职教师,我

一定要在教学中不断增强评价意识,乐于研究,日趋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篇7:观摩高效课堂课学习心得体会

一、上课教师的课前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上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

三、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老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上课教师在教学中有的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五、授课者通过学生身边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把新知变成能力。

六、授课者教态自然,语言很自然,鼓励、评价学生的语言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七、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完善思维。

28日下午,教研室秘书长的精心的指导更让我深受启发:

一、高效课堂 关键作用

李秘书长就《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作以专门的指导,让我认识到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作为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

二、想清楚我们课堂教学究竟应该讲些什么

教师在课堂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样说“愚蠢的教师是教给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具体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敢于并善于把课堂、班级“还给”学生。教师需要把握好教材,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是: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在教学中,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落实精讲多练的原则和自学性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同时教师也才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练习反馈和强化矫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8:建构高效课堂观摩研讨课心得体会

那么, 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识字?高晶老师在《小母鸡种稻子》一课的教学中, 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一、心中有目标, 随机引导学生识字写字

低年级教材识字量大, 有的生字仅仅要求会读, 有的不仅要求会读, 还要求会写。高老师心中时刻不忘教学目标, 她根据学生的特点, 根据课堂、课文的特点, 巧妙地将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上课伊始, 导入新课后, 高老师引导学生一起书写课题 (师板书, 生书空) , 边写边读。“母”字要求学生会写, 因此, 高老师认真而又规范地在田字格中板书, 并引导学生注意生字的笔顺, 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占位。高老师工整、美观的板书为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

学生津津有味地看完动画, 听完故事后, 高老师告诉学生“这篇课文藏在课本第80页”, 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之后让学生初读课文, 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有关生字, 不认识的生字用铅笔圈出。而后集中识字, 方法多种多样, 有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轮流拼读一类、二类生字……

生字表中蓝色的“种”字是多音字, 高老师首先指名拼读, 让学生读准两种读音。接着指名根据不同的读音分别组词, 再读读老师给出的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意在通过组词、正确读词帮助学生搞清多音字的读音、用法。对此, 专家在课后建议: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如果接着让学生看课件, 明白“种”是果实的种子, “种地”的“种”是将种子种入地里, 是表示动作的词, 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两种不同读音的不同用法。

高老师还让学生反复认读词语, 如:自由小声读课文中红色的词语;词语从课文中“跑出来” (聚在一起, 排成队列) , 指名领读, 全体学生抢读……因为读词的形式在不断变化, 所以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二、引导学生寻找规律, 在识字中体验成功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针对“和”与“种”字形相近, 高老师形象地说道:“它们长得真像!你能区别它们吗?”指导学生比较、区分、辨别, 抓住汉字的异同点, 巧记、活记,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深层认字和巩固的目的。学生自主发现, 轻松掌握字形, 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汉字的构成是有一定规律的。高老师运用分类整合的策略, 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汉字的秘密, 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揭示构字的规律, 并举一反三, 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高老师问:“汉字‘鸡’和‘鸭’,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鸟字旁表示什么意思?还有哪些字也带有‘鸟’?”学生的回答很出色。通过罗列、归纳, 学生掌握了汉字的有关特点, 实现了高效识字, 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有趣的情境, 在识字中收获快乐

2011年版课标提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教师顺应儿童的心理,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 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在这种氛围中学习, 学生兴趣浓、主动性高,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 高老师创设了动画情境 、言语情境 和游戏情境。

在学生认识了生字之后, 高老师神秘地说:“字宝宝特别淘气, 藏在稻穗后面。我们马上把它们请出来吧!”学生认读生字后, 交流了自己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如利用熟字加一加或减一减、利用部首等方法帮助记忆。笑脸的出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生书写“和”字时, 高老师引导学生比较“禾”和“口”在一起, 字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观察并发现变化后, 高老师告诉学生汉字的避让关系:“捺太长, 让一让口, 捺变成点。”并顺势告诉学生“同学相处也应学会相让”, 从而融思想教育于汉字教学当中, 使学生明白了人与人相处应谦让、宽容, 体现了课标“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的精神。

新课标指出,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高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和”的间架结构特点 (什么结构?写时应注意什么?) , 观察每一笔应写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右边的“口”应写得怎样。高老师范写后, 学生练写。在学生书写时, 高老师很重视书写姿势的指导。在师生评议学生的书写时, 高老师引导学生应吸取别人的优点, 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 学生书写的汉字越来越工整, 越来越美观。

学写“母”字前, 高老师让学生首先复习“母”的笔顺, 并指名提醒大家写时应注意什么。这样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学得很主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高老师的教学形式生动有趣, 同学们学得轻松, 学到了识字的方法;被表扬、鼓励后, 更是对识字充满了兴趣, 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运用行之有效的游戏方法, 巩固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 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 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是孩子们的至爱。针对孩子们天真活泼、好玩好动、思维活跃的年龄特点, 高老师把游戏引入课堂, 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愉快地识记、巩固生字。

低年级儿童有意注意时间短, 无意注意占优势。为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高老师灵活运用多种游戏, 如抢读游戏、字形小魔术……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识字的乐趣, 激起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 从而达到轻松识字、愉快识字的目的。

在抢读生字、生词游戏中, 学生们个个不甘落后, 热情高涨, 表现欲、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高老师仔细倾听, 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 如“我们”不读“wǒmén”, 而应读作“wǒmen”。

“字形小魔术”, 帮助学生利用部件整合记忆生字。这种形式学生喜闻乐见。高老师根据许多汉字由部首、偏旁组成的特点, 通过填空的方式, 利用将汉字各部件分解、组合的办法, 如“米+立= ( ) ”“走 + ( ) =起”, 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 更快更好地记忆生字、巩固生字。

低年级学生对猜字谜的游戏乐此不疲。猜字谜不仅可以活跃气氛, 帮助学生巩固识字, 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老师或自己说谜面, 请学生猜;或让学生编谜面, 请同学猜。如:“人在树旁好歇脚” (休) ;“一只狗, 两个口, 谁遇它, 谁发愁” (哭) ;“一个字儿生得巧, 半边长鳞半边毛, 半边入水难活命, 半边没水活不了” (鲜) ;“竹儿遮着天, 龙儿藏下边” (笼) ……学生们在猜字谜的愉快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牢牢记住了有关生字。

上一篇:生机勃勃要如何造句下一篇:岁寒三友二年级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