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采购计划

2024-04-13

如何制定采购计划(精选8篇)

篇1:如何制定采购计划

公司办公用品采购流程

为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保证日常办公需求,控制费用支出,公司研究决定对各部门的办公用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管理的办法。

一、计划与申请

综合管理部是全公司办公用品和低值易耗品的采购与管理的主管部门,凡涉及办公用品事宜均由综合管理部负责。综合管理部设专人负责,加强管理。

1、办公所需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电脑、电脑耗材及公司范围内组织各项活动所需物品等均属集中采购范围。

2、综合管理部根据每季度各部门办公用品的领用情况统计汇总,制定各部门的领用标准。

3、每月25日前各部门填写次月《办公用品及耗材申购单》报综合管理部,综合管理部依领用标准进行审核,超出标准的及新增加的办公用品种类需经所需部门负责人报总经理签字特批。

4、综合管理部汇总各部门申购计划数,于每月底交采购进入采购程序。

二、采购

1、综合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办公用品及办公设备耗材的品种,汇总清单填写《请购单》或《办公用品申请表》交采购人员进行采购。采购人员需持正规发票报销。

2、原则上办公用品不进行零星采购,确因业务需要临时采购的,需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购置。

三、保管

1、办公用品与办公设备耗材购入后,部分耗材直接由各部门根据计划领回,其余由综合管理部负责保管。

2、综合管理部做好:原库存、进货数填好《入库单》、发出数填好《出库单》与结存数的统计。

四、领用

1、各部门根据申领计划统一领用耗材类办公用品时时,需在申领办公用品发放登记簿上登记清楚。

2、各部门下属员工领用时必须至综合管理部填写《领用单》或《出库单》经部门负责人签字批准后,综合管理部审核仍在月度计划之内的才得以发放,超计划领取拒绝发放,需要部门在次月申购计划中申请。

2013.12.9

篇2:如何制定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的关键点

在一定程度上说,商品计划就是要决定商品采购额的计划。商品计划要在对各种内外部情报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来,其中有两个重点:

1:每个月或每季应该准备的商品系列及库存额的决定;

2:在这个库存额的范围内,制定备齐商品的计划。

采购预算的确定

采购预算一般以销售预算为基础予以制定;如某零售商店某月的销售额达到200美元,假定商店的平均利润率为15%,那么商店的采购目标就是:200×(1-15%)=170

按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推算出商品的年采购目标。当然,以上这个公式仅仅是销售成本计算公式,它并没有估计到库存量的实际变化。采购预算还要加上或减去希望库存增加或削减的因素,其计算公式应为:采购预算=销售成本预算+(期末库存计划额-期初库存额)

实例:某商店一年的销售目标为2000万美元,平均利润率是 15%,期末库存计划额为200万美元,期初库存为180万美元,求其全年的采购预算?全年的采购预算 = 2000×(1-15%)+(200-180)=1720;即一年的采购预算为1720万美元。再将其按比例分配到各个月,就是每月的采购预算。

采购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情况的变化,所以有必要进行适当的修订。如商店实行减价或折价后,就需要增加销售额的部分;商店库存临时新增加促销商品,就需要从预算中减少新增商品的金额。

商品采购项目和数量的确定

采购什么样的商品项目,是在对收集到的有关市场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后确定的。在此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过去选择商品项目的经验,市场流行趋势,新产品情况和季节变化等外,还要重点考虑主力商品和辅助商品的安排。

采购商品数量的多少,会影响到后期的销售和库存,关系到销售成本和经营效益。如果采购商品过多,会造成商店商品的保管费用增多;资金长期被占用,也会影响资金的周转和利用率。但如果商品采购太少,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会使商店出现商品缺货现象,失去销售的有利时机;而且,每次采购商品过少又要保证商品的供应,势必会增加采购次数,频繁的采购会增加采购支出。

为了避免出现商品脱销和商品积压两种经营失控的现象,有必要确定最恰当的采购数量。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在确定商品总采购量后,选择恰当的采购次数,分次购入商品。采购经济批量可由下面的公式计算:

Q=2KD/PI

其中:Q=每批采购数量;

K=商品单位平均采购费用;

D=全年采购总数;

P=采购商品的单价;

I=年保管费用率。

实例:某家用电器商店计划全年销售洗衣机160台,已知每台洗衣机的采购物费用是10美元,单价为800美元,年保管费用率为10%,欲求最经济的采购批量。

(2×10×160)/(800×10%)=40(台);从计算结果知,每次采购数量为40台较为合理。

确定供货商和进货时间

确定了采购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后,还要确定从哪里采购,什么时间采购,以保证无缺货事故的发生。应当注意选择信誉好的制造商,供货商进货,这样可以使商品质量和供应时间都得到保障。

要注意商:品有一定的采购季节。适时采购不仅容易购进商品,而且价格也较为便宜,过早购入会延长商品的储存时间,导致资金积压。应权衡利弊,选择合理的采购时间。

Buy in的控制

作为商品流通企业,控制好采购环节是实现经营计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控制好采购环节就等于控制住了商品流通的起点和源头。

一、采购控制的目标

采购控制的目标是什么?采购计划,这是每一家连锁超市公司要首先确定的。

采购计划是达到经营目标的依据,因此在采购计划的制定中要控制好经营目标值、市场份额值和盈利值和盈利率,一般可考虑以下集中控制的方法:

(l)采购计划的制定要细分落实到商品的小分类,对一些特别重要的商品甚至要落实到品牌商品的计划采购量,采购计划要细分到小分类,其意图就是控制好商品的结构,使之更符合目标顾客的需求。同时采购计划的小分类细分也是对采购业务人员的业务活动给出了一个范围和制约。

(2)如果把促销计划作为采购计划的一部分.那么就要要求在与供应商签订年度采购合同之前.要求供应商提供下一年度的产品促销计划与方案,便于我们在制定促销计划时参考,必须认识到连锁企业的促销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对供应商产品的促销动员,促销组合。还必须认识到在制定采购计划时要求供应商提供下一个年度新产品上市计划和上市促销方案,作为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的一部分。

二、采购考核的指标体系

对采购的控制除了采购计划的控制外,还有与供应商进行交易的制度计划(供应商文件),采购组织机构控制和采购过程控制。但在日常具体的采购业务活动中,还必须建立考核采购人员的指标体系对采购进行细化的控制。采购考核指标体系一般可由以下指标所组成。

l、销售额指标

销售额指标要细分为大类商品指标、中分类商品指标、小分类商品指标及一些特别的单品项商品指标。应根据不同的业态模式中商品销售的特点来制定分类的商品销售额指标比例值。

2、商品结构指标

商品结构指标是为体现业态特征和满足目标顾客需求度的考核指标:如根据一些便利店连锁公司的商品结构发现,反映便利店业态特征的便利性商品只占13%,公司自有品牌商品占7%,其它商品则高达8O%。为了改变这种商品结构,就要从指标上提高便利性商品和自有商品的比重,并进行考核,通过指标的制定和考核可同时达到两个效果。第一,使得经营商品的业态特征更明显。第二,高毛利的自有品牌商品比重上升,从而增强了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毛利率指标

根据超级市场品种订价的特征,毛利率指标首先是确定一个综合毛利率的指标,这个指标的要求是反映超市的业态特征,控制住毛利率,然后分解综合毛利率指标,制定比例不同的类别商品的毛利率指标并进行考核。毛利率指标针对采购业务人员考核为出发点,让低毛利商品类采购人员通过合理控制订单量加快商品周转,扩大毛利率,并通过与供应商谈判加大促销力度扩大销售量,增大供应商给予“折扣率”,扩大毛利额率。对高毛利率商品类的采购人员,促使其优化商品品牌结构,做大品牌商品销售量,或通过促销做大销售量扩大毛利率;要明白一个道理,超市毛利率的增加,很重要一个途径就是通过促销做大销售量,然后从供应商手中取得能提高毛利率的“折扣率”。

4、库存商品周转天数指标

这一指标主要是考核配送中心库存商品和门店存货的平均周转天数。通过这一指标可以考核采购业务人员是否根据店铺商品的营销情况,合理地控制库存,及是否合理地确定了订货数量。

5、门店订货商品到位率指标

这个指标一般不能低于98%,最好是1OO%。这个指标考核的是,门店向总部配送中心订货的商品与配送中心库存商品可供配的接口比例。这个指标的考核在排除总部的其它部门的工作因素后.或特殊原因外,主要落实在商品采购人员身上。到位率低就意味着门店缺货率高,必须严格考核。

6、配送商品的销售率指标

门店的商品结构、布局与陈列量都是由采购业务部制定的,如果配送到门店的商品销售率没有达到目标,可能是商品结构、商品布局和陈列量不合理。对一些实行总部自动配送的公司来说,如果配送商品销售率低,可能还关系到对商品最高与最低陈列量的上下限是否合理。

7、商品有效销售发生率指标

在超市市场中有的商品周转率很低,但为了满足消费者一次性购足的需要和选择性需要,这些商品又不得不备,但如果库存准备的不合理,损失就很大。商品有效销售发生率就是考核配送中心档案商品(档案目录)在门店POS机中的销售发生率。如低于一定的发生率,说明一些商品为无效备货,必须从目录中删除出去并进行库存清理。

8、新商品引进率指标

为了保证各种不同业态模式超级市场的竞争力,必须在商品经营结构上进行调整和创新.使用新商品引进率指标就是考核采购人员的创新能力,对新的供应商和新商品的开发能力,这个指标一般可根据业态的不同而分别设计。如便利店的顾客是新的消费潮流的创造者和追随者,其新商品的引进力度就要大,一般一年可达6O--7O%。当一年的引进比例确定后,要落实到每一个月,当月完不成下一个月必须补上。如年引进新商品比率为6O%。每月则为5%,如当月完成3%,则下月必须达到7%。

9、商品淘汰率指标

由于门店的卖场面积有限,又由于必须不断更新结构,当新商品按照考核指标不断引进时,就必须制定商品的淘汰率指标,一般商品淘汰率指标可比新商品引进率指标低10%左右,即每月低1%左右。

10、通道利润指标

连锁企业向供应商收取一定的通道费用只要是合理的就是允许的,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以致破坏了供商关系,偏离了连锁经营的正确方向。客观而言,在超市之间价格竞争之下,商品毛利率越来越低,在消化了营运费用之后,利润趋向于零也不是不可能的,由此,通道利润就成为一些连锁超市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这种状况在一些超市竞争激烈的地区已经发生。一般通道利润可表现为进场费,上架费,专架费,促销费等,对采购人员考核的通道利润指标不应在整个考核指标体系中占很大比例。否则会把方向领偏,通道利润指标应更多体现在采购合同与交易条件之中。

建议我国零售商实施品类优化管理

目前,商家为了提高自己的交易量纷纷打起了价格战和花样繁多的促销战,但都不足以真正提高商家的交易量。能重振商家昨日辉煌的应是服务和品类优化管理。

品类优化管理是ECR策略中重要的一环,是指零售商在生产商的协作下,针对顾客偏好和品牌业绩进行店内商品的布置,这样不但可以改善店内形象,还可增加商品的销售额和顾客的满意度。因而只要商家采用这项新的管理方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长期以来,我国零售商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和以往进货情况组织进货,这样就可能使有些顾客喜欢的品牌,因为没有及时补货而出现货架上的空缺;而有些顾客不欢迎的品牌却长期占据宝贵的货架位置,货架空间被浪费;再加上商品陈列凌乱不整,久而久之,就会使消费者购物的欲望和效率降低。零售商因货架管理不善导致部分顾客流失,销售额下降,进而利润下降。为了提高每个品类的收益,必须进行品类优化管理。第一,对不同品牌商品的绩效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将品类中最为有效的品牌加以扩大,丢弃那些无效的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商品选择。

第二,增加绩效好的商品所占空间,将绩效差的商品从货架上撤下来让位于绩效好的商品;将重要的品类摆放在客流量最高、显眼的地方,满足消费者的最终需求。

零售商常常认为销售的品类越多,销量就越高,以为每卖一个品类,销量都会自动累加起来。其实这是零售商常有的一个误区,因为:第一,销量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累加,各品牌的销量将依赖于各自的商品质量、市场支持和商品的知名度;第二,零售商赖以经营的资源有限且并非所有的商品都是消费者所喜欢的。所以零售商只有提供与消费者口味、偏好与期望相一致的商品,才能吸引顾客前来购买,从而增加销量,获得利

润。如果零售商不对自己所经营的商品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安排,而每个品种、规格所占费用都一样的话,那么销售业绩良好的商品便会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而销售业绩不好的商品对有限的资源造成相对浪费,零售商即使经营再多的规格、品种,也不可能带来销售业绩的直线上升。由此可见,零售商只有消除这个错误认识,实施品类优化管理,才能使经营的品牌和货架的安排达到最大的投入产出比,才能实现货架上摆放的商品就是消费者所喜欢的。

实施品类优化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从而获得好的收益。如今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优良的商品,而是全面的解决方案。这单靠零售商的能力显然是不行的,需要结合运用生产商的信息资源和专业技能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事实上,由于我国流通领域的巨大变化,生产商的支配能力已大不如前,零售商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此条件下,生产商希望保持渠道的畅通,而零售商也意识到与有优势的生产商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二者具备了合作的动因。但是,我国的生产商与零售商之间的交流太少,企业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企业内部,普遍把握不住市场的变化,即生产与销售仍处于互相分割的状态。这种分割状态的存在是不利于零售企业实施品类优化管理的。因此,应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选择一些有能力的生产商并与之建立合作关系,使合作双方互惠互利,并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实惠。但是由于买方市场的出现,生产商加大了对零售商的依赖程度,在合作中经常出现零售商拖欠贷款等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危害了二者的合作关系。因而零售商应逐步规范自身的市场行为,信守承诺,与生产商在合作中寻求共同发展。

品类优化管理的决策思维是建立在对有效数据分析的支持上的,需要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品类优化管理所必需的信息:

每一个品牌、每种花色规格的销售情况,近期的销量、存货,各类客户的采购频率、购物结构等。然而我国许多零售企业内部还未实现网络化,电子订货系统尚未建立,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大多依靠手工方式来控制,不能提供进行品类优化管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零售企业需要改进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商品信息网络。

1.信息形式标准化,流程规范化,系统设计科学化

我国零售企业要建立标准的管理模式,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基础工作的准确性。这是计算机网络化运行的需要,只有信息标准化、规范化,才能进行计算机信息处理。

2.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

这是信息得以流动的载体。因特网具有地域分布广、信息流量大的特点,今后我国企业网络的建设应以因特网为载体,借助公共通讯网络,将企业总部与其下属企业、供应商相互联接起来,使品类管理人员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可以利用大量数据来提高决策制定的效果。

3.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信息技术知识,系统开发人员又不太熟悉商业企业管理的具体事务,彼此之间难以畅通交流,影响信息系统的质量。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加强对企业现有人员的培训,包括对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业务人员进行的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知识培训;另一方面招收一些既懂商业管理又懂计算机知识的人才,充实商业企业队伍。

品类优化管理是着眼于整个品类而不仅仅是某个产品或某一品牌。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界定品类

确定所要管理的具体品类,以及该品类中的相关品牌。企业要管理哪个品类及多少个品类,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能力而定,二要根据消费者的收入、年龄、性别、职业或其组合为依据选择的目标市场而定。

2.界定品类在商店中的角色

商店所经营的商品中不可缺少的是目标性品类,另外对一般性品类也要予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对品类管理和货架管理极其重要。

3.进行市场细分

将已确定的品类细分为高中低档,并在各档次下确定相应的品牌及其供应。

4.进行产品表现评估

评估一个产品、品牌、品类的表现是通过营业额和营业量计算出来的销售量份额和销售额份额来完成的。扩大和保留表现良好的商品,调整和改善表现欠佳的商品,淘汰那些表现极差的商品。

品类管理的实施

一、开始实施品类管理

品类管理不是目的,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着手开展品类管理时,并不存在一个特定的、被验证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的途径,也没有一个所有品类的管理均达到理想效果,整个管理过程都按要求自动运转的完美终点。每个分销商和供应商在实施品类管理时都会基于众多的因素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品类管理的实施通常要与企业特定的环境相适应,当然,实施方法虽然会有所不同,但都包括下面一些基本内容:

(一)对实施品类管理具备的条件进行全面的评估

1.就品类管理的六大要素(两个核心要素、四个保障性要素)客观评价企业实施品类管理的能力(优势与不足)。

(二)组织保证

2、首先与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沟通,达成共识,设定符合实际的目标;

3、指定一名管理人员领导整个品类管理的实施;

4、评价承担品类管理任务和责任的人员目前所具备的技能,找出技术上存在的差距;

5、确定企业组织结构需要调整的范围,订出调整计划,该计划应说明:适应品类管理需要的组织结构、选择程序、招聘(如果有这方面的需要)、奖励制度和企业文化的调整;

6、对有关的概念做一个基础性说明以减少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对整个组织造成的影响。

(三)实施计划

7、立足于评估中发掘出的最大范围的机会,制定一个详细的第一年实施计划。这些机会既要强调其关键性优势,同时也要指出其主要弱点,然后,相对简约地制定第二年和第三年的计划,挑选骨干力量并就实施计划与整个组织进行正式沟通。

(四)制定与品类管理相配套的企业战略

8、检查、修正,必要时重新制定企业和(或)部门的经营战略,该战略应能对品类管理的关键问题如品类角色的设定、资源的配置和策略等起到充分的指导作用。

(五)与合作伙伴共同制定品类经营计划的样板

9、从制定若干个重要但不复杂的品类的经营计划人手,从已经具备条件的东西开始,这一点很重要。业务流程中的实际操作便于进一步发现改进的机会。

(六)品类角色、策略和技巧的开发

1O、检查现有的企业目标与战略,从特定的角度评价这些目标和战略在设定品类角色、开发策略和技术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必要的活,应修正或重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分销商:根据现有的数据和直觉给每个品类预先设定一个角色,确保所有品类的角色与经营资源相配套,针对新的信息。新的企业战略、品类组合的改进以及经营策略的分析对品类角色进行必要的调整。

供应商:通过制定内部计划和策略支持分销商品类角色的设定,这些计划应与供应商整体的品类品牌策略相统一,并保持这些策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七)业务流程

11.制定或采用一个标准格式的品类经营计划表或模型,保证操作过程协调一致。

分销商:根据确定的标准,包括品类的战略地位(角色)、供应商和品类经理的能力、监测指标中的差距以及品类的复杂程度等,选择若干个品类制定其经营计划和业务流程模式。

供应商:为制定经营计划,建立选择客户和品类(如果拥有一个以上的品类)的标准,该标准应包括品类的战略地位(角色)、分销商和供应商代表的能力。监测指标中的差距和品类的复杂程度。

12、建立实施和完成起步阶段品类经营计划的具体行动日程。

(八)信息技术

13、设计或采用品类评估进度表和数据显示模式;

14、预先确定分销商及供应商各自采集、分析数据的责任;

15、熟悉可以从分销商及供应商手里获取的数据类型(如消费者、市场、供应商、已发表的资料等);

16、了解支持品类管理业务流程的信息处理技术所存在的最大不足,制定一个三年期计划,解决这些不足;

17、利用现有的数据开始品类管理的实施过程,当能够获得新的数据或对数据的需要已明确时,应把相关的数据利用起来。

(九)监测指标体系

18、检查现有的监测指标,评估其在品类管理中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规范指标体系,以便从现有的体系中获取新的业务指标;

19、确定品类经营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测程序和责任。

(十)贸易伙伴间的合作关系

2O、制定书面的合作原则和策略,指导品类管理中所有相关人员的行动;

21、制定评估合作能力的流程,客观评价品类管理中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22、就“敏感”领域的问题,包括信息共享、非常规要求等做出约定。

二、潜在的障碍

下面是一些影响品类管理顺利实施的潜在障碍:

1、保障性要素的开发先于核心要素的开发

在明确企业的经营战略、掌握品类管理的业务流程之前,先对企业的组织机构。信息系统。奖惩体系。监测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常常导致为修正和重新调整企业行为付出代价并延长了品类管理的实施过程。

2、新瓶装老酒

很多分销商和供应商在实施品类管理时试图沿用一些老的做法,而这些老传统常常会阻碍实施进程。

3、合作伙伴之间在品类管理技术的开发应用上存在差异

尝试采用品类管理的分销商和供应商在完成各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会面临合作伙伴能力方面的差别和挑战,因此在合作开始之前对双方的能力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将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4、缺乏适用的数据

分销商和供应商在制定消费者驱动策略时需要消费购买行为等方面的数据,而当前的某些数据并不能反映整体的状态,甚至会产生误导(如毛利、各个渠道的市场份额等)。

5、合作伙伴之间缺乏理解

分销商和供应商在实施品类管理时不能充分理解和利用合作伙伴的能力,导致制定和实施品类经营计划的成本增加,而且由于缺乏合作伙伴的理解和特长的发挥,计划也不够完善。

6、不切实际的期望值

品类管理需要投入和耐心,回报需要时间,急于求成会导致双方丢掉核心或停滞不前。

7、缺乏改进流程的技巧

品类管理的实施需要对关键性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如订货周期、新品导人流程等),以确保稳定的发展和预期目标的实现。虽然所需要的技术和技巧相对简单,但这些东西在今天众多的销售组织中正在丧失。

8、没有及时调整企业的文化

篇3:如何制定采购计划

1 资料与方法

1.1 确定药品种类, 宣讲用药注意事项

我院自2012年开始, 选择神经内科疾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神经外科疾病“急性颅脑创伤”的注射用辅助药物作为尝试对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辅助治疗药物包括: (1)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中的神经保护药物、其它疗法药物和中成药; (2) 《实用内科学》[3]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神经保护剂、扩血管药物和中药注射液; (3) 《新编药物学》[4]中的抗老年痴呆药和改善脑代谢药, 以及抗脑血管病药中的丁咯地尔、川芎嗪、奥扎格雷、灯盏花素、长春西汀、依达拉奉、血塞通、七叶皂苷钠、葛根素等药物。急性颅脑创伤的辅助治疗药物主要是指《中国颅脑创伤病人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5]中ATP、Co A、维生素B6和维生素C以外的脑保护药物。药学部主任安排临床药师反复到临床科室根据药品的药理作用, 向临床医师逐一介绍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提醒并指导医师合理使用药品, 纠正以往不良用药习惯。

1.2 以信息系统诊疗数据为依据, 确定参考数据

通过医院信息科, 查询上月和上年同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颅脑创伤出院人数。部分药物查询治疗方式人数, 如使用作为自由基清除剂的依达拉奉时, 查询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人数;使用具有促进神经损伤恢复的作用的鼠神经生长因子时, 查询视神经损伤的人数等。取上月和上年同期人数的均数作为参考数据。

1.3 按照药理作用将药物分类

将药物分类, 相同或类似药理作用的药物不允许同时用于同一患者。药理作用或者功能主治类似的药物分为同一类药物, 如扩张血管改善血流、抑制血小板聚集或者活血祛瘀、通脉络的药物, 包括尼莫地平、 丁咯地尔、川芎嗪、奥扎格雷、灯盏花素、长春西汀、血塞通、葛根素、舒血宁等为同一类药物;促进神经损伤恢复、改善脑代谢的药物, 包括单唾液酸四己酸神经节苷酯、鼠神经生长因子、奥拉西坦、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脑蛋白水解物、肌氨肽苷、脑苷肌肽等为同一类药物;药理作用比较特殊、单一的药物单列, 如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等。

1.4 合理制定采购计划

按月制定采购计划, 分两次配送。根据药品主要适应症的成人平均日剂量 (DDD) 和患者人数, 制定当月该药品的采购计划。同一类药品则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和教材所载诊疗原则、诊疗指南, 参考医师用药习惯, 制定采购计划, 总采购量不大于所有药品的DDD之和×住院患者人数×天数 (一般统一为30天) 。

1.5 每月抽查, 监督用药合理性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 每月抽查各临床科室归档病例和运行病例至少各10份, 发现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以及违反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原则的, 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 配合医师及时纠正, 医师坚持不改正的, 则报告药学部。

2 结果

某院2013年业务收入较2012年增长超16%, 而药品采购量 (金额) 仅增长了不到8%。每月药品采购金额由2012年的2300万~2500万元降为2013年的2000万~2300万元, 药品占医疗收入比例由2012年的46.2%降至2013年的40.3%。

3 结论

3.1 科学对待药品说明书

由于药品在上市前的研究中受如病例少、研究时间短、试验对象年龄范围窄、用药条件控制较严等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因此, 不少药品, 尤其是注射用中成药、国内厂家“原研”药品的说明书存在许多不利于临床应用方面的问题[6,7,8,9,10]。与多数化学药品相比, 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中内容标注详细、完整、相对规范的品种寥寥无几[11]。说明书中能够提供的各项说明及数据不尽完善, 很多概念模糊或不明确, 这种简单、粗糙、内容缺失的说明书对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造成了一定影响, 也是造成临床不规范用药从而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严格地按照说明书用药, 尽管可以规避用药中的法律风险[6], 但内容缺失或内容不恰当的说明书却可能不利于临床合理用药。

比如, 早期研究显示, 脑缺血后, 多数学者认为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主要是在缺血后再灌注的早期[12], 而脑缺血后的脑组织产生内源性保护机制 (脑缺血预适应) 有助于脑组织对较长时间的缺血性损伤产生显著的耐受[13]。心脏缺血预适应的研究中发现[14], 短暂、重复缺氧产生的氧自由基能增加心肌抗氧化酶活性及诱导热休克蛋白72 (HSP72) 表达而产生心肌延迟保护。因此认为, 依达拉奉的说明书 (适应症为“用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尽可能在发病24小时内给药”) 以及《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介绍 (推荐) 的用途是不十分恰当的, 且有文献报道[15], 依达拉奉与急性心原性脑栓塞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无关。作为氧自由基清除剂的依达拉奉并不适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治疗, 而只有在溶栓等恢复血液供应治疗的同时才有指征适用具有减轻钙超负荷、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等作用的药物, 以防止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16]。由于氧自由基清除剂较多, 且不乏廉价质优的安全产品, 如维生素C等, 且文献报道的依达拉奉临床效果为阴性对照或者与非自由基清除剂作为对照[17], 未有证据表明其临床疗效优于维生素C等氧自由基清除剂, 因此制定依达拉奉的采购计划, 主要根据是溶栓治疗患者的人数, 而不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人数, 且用法也主要是参考氧自由基产生与损伤组织的特点, 用药不超过3天, 而不是说明书中的14天之内。因此, 依达拉奉的采购数量较之前下降50%以上。

严格限制药品说明书中一些项目不齐、内容缺失, 如“药代动力学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老年用药尚不明确”、“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等药品的临床应用。无药代动力学资料的药品不予采购, 特殊人群用药资料不明确的药品不允许用于此类人群;不允许此类药物联合应用, 不允许联合应用中成药注射剂;采购此类药品实行“饥饿法”, 长时间的“饥饿法”促使临床医师适应药品短缺的状况从而改变以前的不良用药习惯。

3.2 临床药师和医师协同工作, 正确理解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为维护医师与患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正常情况下, 医师应按包括药品说明书和药典规定等在内的界限用药;特殊情况下, 在符合法规要求下, 可按照实验性临床医疗途径与药品临床试验途径进行“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临床药师定期、经常到临床科室, 督导医师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适应症使用药品;同时, 由于部分药品说明书适应症模糊不清, 临床药师、医师应一起真正理解药品说明书所载的适应症, 避免扩大用药指征, 即“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如北京某药业公司生产鼠神经生长因子的适应症是“本品具有促进神经损伤恢复的作用。用于治疗视神经损伤”, 真正的理解应该是鼠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是“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 适应症是“视神经损伤”, 因此不能用于所有神经损伤的治疗。在临床药师、医师的共同努力下, 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现象显著减少, 药品采购量逐渐下降。

3.3 合理运用处方点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归档和运行病历查阅, 发现诊断与用药不符、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以及违反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原则的, 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 督促医师及时纠正, 医师坚持不改正的, 报告药学部建议停止采购与使用该药品;不合理使用某种药品的现象 (如用药与诊断不符、超说明书用药) 频繁出现, 则停止采购该种药品;同一诊断, 不分患者病情、年龄、性别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 60%以上使用某一种注射用辅助治疗药品的, 则怀疑该药品有临床促销现象, 停止采购与使用。

4 体会

4.1 多部门联合化解推行难题

根据疾病特点和药物特点等制定药品采购计划, 改变以往“满足临床用药需要”的供应模式, 由于触动了医师的“利益环境”与“利益动机”[1], 初期遇到了较大的抵触, 常常因药品“供不应求”而将药学部投诉到医务部等职能部门。药学部联合医务部、质控办、临床办、医保科以及纪检监察科等职能部门, 通过反复宣讲、职业道德教育、环节质量考核、处方点评等多项措施, 逐步使医师认识到规范采购药品的科学性与必要性, 了解到部分药品说明书与诊疗指南的缺陷与问题, 从而提高其合理用药技术素质和水平。

4.2 将成功经验逐步推广, 扩大成果

在尝试科学制定注射用辅助治疗药物采购计划取得较满意效果后, 2012年下半年起, 对抗菌药物的采购也逐步规范化。主要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的要求, 即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适用率不超过60%, 门诊患者不超过20%, 急诊患者不超过40%, 外科手术I类切口预防用药率不超过3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以及医院和本地区细菌特点和耐药趋势, 制定医院抗菌药物采购计划, 抗菌药物采购量 (数量与金额) 较之前均有下降。

4.3 合理控制药品库存, 及时补充采购计划

篇4:如何制定采购计划

根据活件类型选择油墨

每种类型的活件都有各自的特点,印刷企业在采购油墨之前应对不同类型活件所用油墨类型有一定的了解。

1.报纸类印刷品

报纸印刷以黑色油墨居多,彩色油墨需求量较小,主要干燥方式为渗透干燥,在报纸轮转印刷机高速运转过程中,这种干燥方式要求必须适当降低油墨黏度、提高油墨流动性。因此,对于报纸类印刷品,应选择流动性好、黏度低、干燥速度快的油墨。

2.图书类印刷品

主要是指教材、图书等印刷业务,对油墨需求量很大。教材中的彩图通常以图形和简单的图像为主,主要结合文字来达到教学目的,而且教材的承印材料通常是胶版纸,光滑度和亮度一般,因此对于图书类印刷品,没必要选择昂贵的油墨,质量、价格、色彩表现力适中的油墨即可满足要求。

3.宣传册、海报、杂志类印刷品

宣传册、海报、杂志由于需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而且印刷周期短,因此这类印刷品应选择亮光快干型油墨。

4.高档画册、地图和书画类印刷品

这类活件对质量和色彩还原的要求很高,因此对油墨的饱和度、色相和干燥速度有很高的要求,一般以进口快干型油墨为主,或者选择价格较贵、质量较好的国产油墨。

5.特种纸类印刷品

要特别熟悉不同类型特种纸的特点,对不同类型特种纸表面油墨的干燥程度了如指掌,如纯木元素纸、王牌超滑亮白纸、荧光纸等对油墨的吸附性和干燥性很差,印刷过程中容易粘脏,喷粉量是其他纸张的2~3倍,干燥时间大于12小时甚至更长,而且每印几百张就要架板子隔开,以免粘脏。因此,对于这类活件,应选择干燥速度快、质量好、吸附性好的油墨。

市场调研

了解上述信息之后,印刷企业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进行市场调研,前期调研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印刷企业在采购油墨时走弯路。

1.调研同行企业

可以对不同的印刷企业尤其是大型印刷企业进行参观、走访,对各印刷企业的活件类型以及油墨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前期调研能帮助印刷企业“照猫画虎”,根据与自己企业类似的印刷企业来选择油墨,缩小油墨的选择范围,从而避免采购油墨时的盲目性。

2.调研油墨供应商

可以从不同的油墨供应商处了解油墨信息,对自己已经选择的油墨品牌进行再调研,详细了解该类油墨的特点、使用性能等,并采购少量油墨进行印刷测试。

制定采购计划

经过调研之后,印刷企业就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具体的采购计划。

1.不同品牌油墨的测试

印刷企业选好大致类型的油墨后,就可以对这一类型不同品牌的油墨进行少量采购并测试。对于相同的活件,在给墨量、印刷速度、印刷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对常用的几种类型的纸张(如铜版纸、胶版纸等)用同一套印版、不同品牌的油墨进行印刷测试。

测试结束后,对不同品牌的油墨所表现出的对比度、密度、饱和度和干燥速度等性能加以比较,结合不同类型纸张的表现力,综合企业自身的印刷特点,选择适合的品牌油墨。

2.对所选油墨进行后期跟踪调查

测试后就可以对所选品牌油墨进行大批量采购,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应对油墨的印刷特点做一个详细的记录,及时收集印刷机台对油墨的使用情况,遇到油墨故障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与油墨供应商联系,必要时更换不同类型或者不同品牌的油墨,以适应印刷企业的生产要求。

油墨采购注意事项

(1)注意油墨的类型是否正确、包装是否密封,以及是否快到保质期或已过期。

(2)采购回来的油墨应根据要求放置,避免侧翻或者翻转放置。一旦侧角度放置,油墨在墨盒里面倾斜时间长了,打开时容易流出,从而造成浪费。

(3)采购回来的油墨应根据不同的类型归类放好,对于过期的油墨和使用量较小的油墨应及时更换和调整采购量,以免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篇5:如何制定采购计划

1、进行自我分析

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紧张的复习任务中,有些同学可能没有想过怎么去学习的这个问题,所以制定学习计划之前得先进行自我分析。

平时可以仔细回顾一下自己得学习情况,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每个人的学习特点都不尽相同,有的人记忆力强,有的人理解能力好,还有的人想象力丰富,所以你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行全面分析。

还可以分析一下自己的学习现状,想知道自己处于什么阶段,可以试着和全班同学比,确定自己的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什么位置。也可以跟自己过往的成绩作对比,利用发展趋势来作评价。

2、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能确立努力的方向,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目标去奋斗的力量。一个人没有学习目标,就像一个无头苍蝇到处乱飞,是对学习时间的极大浪费。一个好的学习目标要具有适当、明确、具体的特点。

3、科学安排时间

制定了学习目标后,就要通过科学的安排来实现学习目标。在安排学习时间方面,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所以科学安排时间,复习的时候可以事倍功半。

篇6:如何制定阅读计划

第二,测试自己的集中时间,考察自己的具体能力。普通人未经过训练,最长的集中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学校课堂一节课45分钟,只有很少的学生敢说自己从来没有打过瞌睡。打瞌睡是正常现象,因为45分钟时间太长了,普通人无法维持高度集中。举个例子,番茄工作法是一种精力管理的方法,指的是每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这样的方法就兼顾了效率和集中力。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集中25分钟也很困难,间隔5分钟的休息时间也不充足。那么怎么办呢?自己测试一下即可,阅读一本书时,记录开始时间,一直集中精神阅读,发现自己走神了,记下当时的时间,二者相减就是集中时间。多测试几次,取平均值。

第三,拆解任务。制定学习计划,要安排好预习、学习、复习各个环节。我的阅读计划建议是将阅读这件事拆分成具体的任务,可以电脑上新建一个Excel表格列出来。选定书,确定要读之后,开始制定任务。第1个任务当然是总览全书,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或者其他自己用着顺手的笔记法,翻阅或浏览全文,找出大致的脉络。然后,计算每个章节的页码,确定每次读多少页。既然已经要制定任务了,不如按照一本书本身的结构来制定。举个例子。例如一本书有300页,共10章,平均每章30页。但作者不一定完全按照页数写作,可能一章有15页,另一章有45页,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分。

先估算一下自己的阅读速度。普通人的阅读速度大致是每分钟200-800字,经过训练的人往往可以达到每分钟数万字,但也要看文本的难易度,专业性强又全是术语的书,外行人很难高速阅读。可以先试着读一下,看看自己的真实水平,再用每次的阅读时间(上述第二步确定的时间)乘以阅读速度,再用这本书每页的大致字数除以刚刚得到的数值,得到的就是每次大致上需要阅读的量。根据我个人经验,通俗读物,从开始读到产生疲劳感,通常在20页以后,所以我每次制定的任务都是十几页的样子。如果一章有30页就拆分成2次,有40页就拆分成3次,也就是保持每个“小块”都在十几页左右。

按照上面的建议,现在就已经列出了每次阅读的小块内容。但就像上面说的,要安排复习计划。大致上每5-10个小块就要安排一次复习,要保证复习所需的时间也要和集中时间差不多才好。至于具体是读几个小块安排一次复习,要看自己阅读时使用的方法。阅读也是要有策略的,我以前阅读就是把字看一遍,但是看完就忘,之后再回顾,还是和新读一样,记不住。可以适当做笔记,明确重点。做笔记的方法也有很多,关键在于自己适合怎样的方法,例如摘抄重要段落、心得记录等等,还有制作思维导图。不过这些方法我都觉得麻烦,我自己的方法是,读完一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全文要点,将重要观点用金句的方式写下来,下次复习时只要看这些句子就行了。另外,有些书是技能性的书籍,书中会要求读者进行一些方面的练习,例如学外语的书上会要求做习题、学做菜的书要实际去制作,那么这些练习的内容也要加入学习任务当中,并且同时也需要考虑集中时间。如果练习任务不加以考虑,想着有空时再练习,那么非常可能的结果就是忘了练习。

根据上面讲的,读一本书第一个任务是拆解全书,制定阅读任务,阅读任务中间还要穿插复习任务和练习任务。然后在全书的阅读任务、复习任务和练习任务后,还要安排一次总复习。总复习的目的,一方面是回顾全书内容,另一方面是抽取出精华部分,用于指导后续的行动。以我自己的经验为例,之前阅读时已将要点总结成金句,但这些金句事后看的时候仍嫌累赘,仍然有空间进一步精简。为什么还能精简呢?因为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内容已经内化了,不需要用文字赘述了,能省则省,可以提高效率。

篇7:如何制定假期计划

假期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休息、放松、自我调整的好时机,但是放假并不等于放任自由,而是要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规律,首先要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假期计划来约束自己,度过一个轻松、愉快、充实的假期。

制定计划的策略

进行自我分析。

把自己这个暑假大概想做的几个主题活动写出来,比如,帮助家里多做些家务劳动,安排两个星期的外出旅游,看完几本有意义的书籍,针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适当的补习等。合理制定计划。

制订从实际出发。订暑假计划时,切记不要脱离实际。有些同学订计划时满腔热情,想得很好,可行动起来,寸步难行,这是因为目标订得过高、过多,计划订得过死、脱离实际的缘故。

计划制订要全面。学习计划里除了要有对学习的安排外,还应当有进行社会实践、室外运动、娱乐活动、保证睡眠的安排等。计划制定既要做到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同时又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保证计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科学的安排时间。也就是根据内容合理搭配时间,做好长计划配短安排,把任务的实施具体到每一周、每一天。比如找出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语数作业、动静活动交叉安排,高效搭配难易、大小任务等。

据效果及时调整。为使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在执行中既要坚定不移,又要根据实际适当调整。当每一个小计划执行结束或执行到一个阶段时,应检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找出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检查内容通常包括:计划提出的安排是否合理可操作?是不是基本按计划去做的?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通过检查后,再修订计划,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

制定计划的内容

制定假期生活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早做计划、合理安排,才能度过一段快乐而又充实的假期生活。同学们在放假第一天,可以尝试写一份总结,回忆一下在刚结束的这一学期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又有哪些应该在假期中反思改进的地方。第二天,可以写一份假期计划书,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时间,当然时间安排要有科学性,过紧过松都会

影响假期的生活质量。有了一份适合自己的计划,同学们就会成为时间的主人

精心安排假期学习。在假期,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制定的假期生活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首先,同学们应该把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做完,在做作业时,应该讲求方法,并把问题都弄明白,不能应付差事,不懂装懂。其次,同学们还可以进行适当预习,为下学期做好计划。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利用假期,同学们可以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体验一下生活,这也是同学们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好时机。同学们可以在假期中搞一项社会调查,或组成一些同学,打扫社区卫生,让大家干净过春节;可以到社区做一些服务性的活动;也可以到敬老院、孤儿院去帮帮忙。

假期生活注意安全。在假期,同学们除了学习外,肯定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和好朋友一起逛街、玩耍,陪父母走亲访友;和家人一道快乐出游;体验滑雪、骑马等时髦运动;学着做做家务活儿„„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把安全放在首位,离开了安全,再精彩的假期也会大打折扣。

礼仪教育不可忽视。在假期期间,同学们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收集了解中国的礼仪和风俗,并在过年时自觉遵守。同时,要学习一些交际用语和待人接物的方法,为自己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篇8:如何制定采购计划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轨道交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国家铁路十二五规划中,全国铁路的客运量由2010年的16.8亿人增长到2015年的40亿人, 货运量由2010年的36.3亿吨增长到2015的55亿吨,五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38.1%和51.5%。由此对轨道交通装备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铁路部门每年用于轨道交通装备的采购金额不低于1000亿人民币。据统计,外购物料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成本70%以上,外购物料已成为影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外购物料采购计划的制定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

1.概述

1.1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是指企业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内部资源情况和外部环境状况,以认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掌握物料消耗规律为基础,采用科学的预算和预测方法,对计划期内的物料采购活动所做的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以确定从组织外部采购哪些产品和服务,能够最好地满足内部需求的过程。采购计划主要是指采购的数量、时间和方式。

1.2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及其外购物料的特殊性。

1.2.1中国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品买方的特殊性中国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主要是出售给中国铁路总公司、各城市的轨道交通的运营公司以及国外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其中中国铁路总公司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最大的客户。虽然近些年各地方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但无论是从其产品的数量和产品的价值来说,与中国铁路总公司还是相差甚远。中国铁路总公司会定期采购大量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满足铁路总公司的需求也就是各个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所要达到的目标。

1.2.2中国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外购物料的特殊性中国对轨道交通的安全极为重视,导致中国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对于外购物料的采购标准要高于一般制造业的行业标准,他对于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如果一个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的产品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很有可能就会因此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配件供应商准入门槛较高,不易进入,导致整个配件厂商供应的产能有限,经常会出现由于配件生产厂的产能问题延误组装厂生产进度。

2.外购物料采购计划制定的依据

采购计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采购计划的制定者具有丰富的采购经验、生产经验、产品开发经验等复合知识,还要具有能与销售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等多部门沟通的能力。外购物料的采购计划主要是依据以下几条:

2.1销售部门的销售订单数量。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一般都是在接到订单后才会按订单要求进行生产,销售部门的订单数量直接决定着公司的生产作业计划,外购物料的采购计划又是根据公司的生产作业计划而制定的,销售部门的订单数量是外购件采购数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2.2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

生产部门在接到销售部门的订单后,会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制定公司的生产作业计划。采购部门依据公司生产计划合理组织外购物料到货,使公司生产顺利进行,生产作业计划是外购件采购的直接依据。

2.3工艺部门的公司产品工艺定额信息。

公司的工艺部门会对公司产品进行分析整理,出具公司每个产品外购物料的采购清单和采购数量,这样采购部门才能确定外购物料的品种和数量,它是制定采购计划的基础。

2.4公司的库存情况。

合理的库存可以避免采购过程中的风险,使公司的生产能顺利进行。在采购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库存过低很容易导致公司的生产停顿下来,而过多的库存会使公司资金运转的效率变低,使资金流通变慢。合理的库存结构也是制定采购计划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3.外购物料采购计划的制定

3.1.在制定采购计划之前首先要进行采购调查。采购调查是由价值分析、物料调查、供应商调查三部分组成。这一部分工作是制定采购计划的准备工作。

价值分析就是将所购物料所体现的功能和其成本作比较,力求寻找到成本更低的替代品,从而获得更大的投入产出比。

物料调查就是要了解物料的用途,物料的可替代性,企业对物料的需求,物料的供应情况,物料的价格等情况。

供应商调查,对供应商的调查不只是对其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调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必须通过中铁认证中心的CRCC认证,并能出具由铁路验收室签发的合格证才能够使用,如不具备以上资质就无法成为公司的供应商,这也是轨道交通装备零件制造的一个特点。

3.2采购计划的编制的步骤和方法。

3.2.1根据公司的生产计划和工艺部门的工艺定额信息大体确定外购物料的种类和数量。例如公司有ABC三种产品,产品A的生产计划数量是2,产品B的生产计划数量为1,产品C的生产计划数量为3,产品ABC的外购物料清单由物料a、物料b、物料c …等物料组成,根据以下表格计算出理论上应生产所需的物料种类和数量。

3.2.2对每项物料进行具体分析,进行采购调查并进行核实在确定完需用量后,采购计划编制人员需要核实每项物料的基本属性。包括物料产品规格、物料的用途、替代品、包装方式、 采购周期、物料的金额、物料供应商的供应情况。在对物料的分析过程中,采购人员应对每项物料的供应周期和金额进行了解和分析,从而对所有的物料进行通过ABC分类法进行分类。 所谓ABC分类法就是讲物料分为ABC三种大类。A类物料是指将占有公司总采购支出的60%~70%,但却只占总库存品项数的10%~15%。因为A类物料的价值较高,它的库存应保持在最低水平,对它进行严格的库存管理。但必须经常检查它的库存,以避免可能发生的缺货。

C类物料与A类物料正好相反,这类物料通常只占企业支出的10%~15%,却占库存品项总数的60%~70%。为了节约精力和成本,库存水平可以保持在高水平,对物料的控制程度保持在低水平。B类物料是处于A类物料和C类物料之间,该项物料的支出和库存品项比例通常在20%~30%,在库存水平管理和控制程度两方面,B类物料处于A类和C类之间。

这是对采购物料信息收集和整理的一个过程,它是制定采购计划的基础环节,为下一步中库存数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3.2.3核对库存,确定订货数量在需用量确定以后,核对公司现有的库存数量,由以下公式就确定了订货的数量。

订货数量=需用量+预计库存-实际库存

在这个公式中,预计库存是唯一一个可变的数量,而这个数量的确定正是由上一步中物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而决定的。采购计划人员对每项外购物料的预计库存应设立两个指标,即库存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库存的最低值称为安全库存,最高值称为最高存储量。预计库存不能低于安全库存,库存过低的会有供应短缺的风险,预计库存如果高于最高存储量,资金利用的效率会降低,并且会有物料积压的风险。在这里采购计划编制人员特别要对A类物料严格把控,因为A类物料资金占用较大,库存水平较B类和C类低,容易因为库存水平较低造成供应风险。在确定好预计库存的区间后,采购计划编制人员还应通过以下公式确定经济订货批量(EOQ)。

其中EOQ为经济订货批量,C为单位订货成本,D为期内需求数量,P为单位产品采购成本,i为成本持有率(包括库存的财务及实物成本,表示为产品库存平均价值的百分比)。通过以上公式的计算,就可以大体确定了每项物料的订货数量。待计算后采购计划人员再根据实际情况(最小订货批量,包装情况、供应商库存情况等)确定每项物料的订货数量。

3.2.4根据生产计划形成采购计划在确定完采购数量以后, 根据公司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外购物料的到货日期和运输方式,汇总形成采购计划。

4.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中生产制造过程中对物料需求的分析,对外购物料进行ABC分类方法,从而设计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采购计划的最佳方案,本研究在保证供应,加速资金周转,降低采购成本方面或具一定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目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中生产制造过程中对物料需求的分析,对外购物料进行ABC分类方法,从而设计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采购计划的最佳方案,本研究在保证供应,加速资金周转,降低采购成本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上一篇:张好好诗下一篇:恍然大悟的恍然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