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所有孩子都成人成才成功

2024-04-09

让所有孩子都成人成才成功(共7篇)

篇1:让所有孩子都成人成才成功

让所有孩子都成人成才成功

—— 盐都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纪实

● 许 林 卞桂富

盐都区现辖20个镇(区、街道、社区),有中小学42所,在校学生7万多人。多年来,该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围绕让所有孩子都能成人、成才、成功的目标,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同步,教育质量与学生素质提升同步的策略,大力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强势推动校长教师交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十一五”期间,该区先后被表彰为江苏省幼儿教育先进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区、首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和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区,实现了江苏省教育厅各类表彰的“大满贯”。

建立政府投入保障机制,建设好每一所学校 “我很喜欢这里的工作环境,愿意长期留下来。”当被问及对学校办学条件的整体印象时,盐都区北龙港初中年轻靓丽的支教教师王梅笑得很甜。她2009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从城市的“娇娇女”到农村寄宿制学校任初中教师,这个在旁人看来一下子难以接受的变化,她反而觉得挺适应:“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便利。最满意的是,学校网络全覆盖,上网查资料、看新闻、看电视,与校友沟通样样行!”

滨湖社区是盐都区距县城最远的社区。近年来,该社区先后投入资金近亿元打造一流教育园区。社区范围内的小学、初中、成人校和幼儿园整体规划,配套建设,环境优美,设施一流,质量较高。社区小学校长朱汉民告诉我们:“城里学校拥有的多媒体设备、塑胶田径场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我们应有尽有,我们的条件绝对可以与城里的学校相媲美。”

家住盐都区新都街道伍康社区65岁的村民杨士德见证了孙女就读的西堡小学的变化,10多年前学生上学时自己带凳子,学校食堂吃饭都是站着吃,至于什么是计算机、多媒体听都没听说过。近年来,学校有了许多让人吃惊的变化,校园更美了,食堂改建了,教学楼加固了,还有了专门的科学实验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图书电子阅览室。在盐都农村,所有学校都像这样实现了旧貌换新颜。采访中,当地老百姓都说:学校变化是政府有钱了,给教育投的钱多了。

教育是民生问题之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十一五”期间,该区投入资金数十亿元,先后实施“六有”、“校校通”、“四配套”、农村教育“两项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学校的面貌。为整合农村教育资源,该区结合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将学校建设与布局调整、与实施校安工程、与改善办学条件做到有机结合,先后撤并农村学校35所,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组建义务教育集团2个,放大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目前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学校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建设园林化,网络资源全覆盖,学校硬件建设整体水平全市一流。盐都区政府的分管领导向我们介绍说: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发展的质量直接关乎一个地方的人才储备和未来经济的发展。多年来,我们严格落实教育政府投入保障机制,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盐都区教育局局长宋金洪向我们介绍说:2011年是我区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区的实现年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的攻坚年。我们正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办好城乡每一所学校,实现区域学校办学条件的整体均衡。一是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让所有学校办学条件与技术装备都达省定二类标准,确保镇镇达标、校校达标、项项达标。二是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工程,撤并部分村小学,对部分乡镇中心中小学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建设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三是实施学校塑胶田径场建设工程,让城乡所有学校都拥有塑胶田径场,确保体育教学与学生锻炼需要。四是启动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水平。健全教师交流培训机制,发展好每一位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近年来,盐都区在采取新录聘用教师一律到农村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行城镇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校长教师定期交流等改革举措,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城乡学校教师的优质均衡。

陈琴原来是盐城市第二小学的英语教师,2006年起,到盐城市尚庄小学进行为期三年的定岗支教。在她的支教日记中有这么一段话:支教的经历作为我人生之中一个小小的插曲,它与我两年前赴英国学习的那段增长专业知识的经历相比,多了一份艰辛,但我依然要说:感谢支教,是你让我更加懂得了做老师的责任,是你让我更加体会到了做老师的快乐,是你让我学会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盐都区自2006年起在盐城市乃至江苏省率先实施城镇学校教师支教工程,当年即选派了108名城镇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任教,反响较好。2007该区在总结既有支教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全区城镇学校教师支教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区直有关学校、各中心中小学遴选了近千名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到广大农村学校、村小(教学点)进行了任职支教。2006年108人、2007年246人、2008年338人、2009年302人、2010年346人,一连串的数字,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交流工作的开展,较好地发挥了城镇学校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和骨干教师带头作用,全区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为推动全区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实现了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的新提升。

盐都区尽管目前教师超编,但是像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还相对缺少,为了保证事业的发展,盐都区政府每年都安排一定新教师录聘用名额,用于招录紧缺学科的教师。与此同时,还积极开展在职教师转岗分流,分两期对98名具备一定基本条件,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兴趣、特长的教师,进行音乐、体育、美术、信息学科基本教学技能脱产培训,既缓解了学科配套的矛盾,有满足了开齐开足课程的需要。丁祥忠原先是该区楼王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经过转岗培训后很快胜任了美术学科的教师,指导的学生多次在省市级书画作品比赛中获奖。他说:我原先就喜欢美术,没事平时自己也常画画一些东西,学校数学教师多,美术教师少,转岗后我的用“武”天地比原来广,学生喜欢,我也很乐意。

在推行校长教师转岗分流的基础上,盐都区把教师培训培养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区政府每年按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5%安排为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保障教师接受多种形式的培训。还制定了一些列优惠政策措施,鼓励教师参加离岗或在岗的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区教育局专门设立教师培训机构,每年制定详实的教师培训计划,安排足够时间,对教师进行多形式、多学科、多样化的培训,2010年9月,该区还先后组织全区中小学校长到山东、如皋等地学习课改经验,推动学校教师在推进课改上研究与提高。各学校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校本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有效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系列培训,努力提升广大教师业务素质。盐城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利用星期六组织全区教师进行学习研讨活动,有名家讲座,有名师教学观摩,有教育理论测试,有专题研究沙龙,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内、集团内形成了“携手学习,互助共享”机制,发挥了教师团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督促的优势,让每个教师的专业水平都得到提高。“相约星期六”教研活动的开展,及时解决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和疑问,实现了教师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的共鸣,推动了学校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学校教科研活动与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受到了老师的欢迎。学校的老师兴奋地对我们说:学校的“相约星期六活动”是给我们教师的最大的“福利”。

一位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告诉我们:原先我们都要托关系,找路子,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去就学,目的是想让孩子能受到优质的教育。现如今,优秀老师到了家门口,我们再也不用费心劳神处处求人了,就是连经济负担也减轻了许多。

完善素质教育长效机制,培养好每一名学生 教育内涵建设是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追求。盐都区围绕学生个个成人、学业个个合格、身心个个健康度培养目标,不断健全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好每一名学生。该区“三个”个个的素质教育基本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学校“四名”工程等在区域范围内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盐都区马沟小学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该校在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的同时,以“写字教学”为突破口,利用留守儿童中午在校代伙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书法训练,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先后有近百名学生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奖。“以前中午在学校老是没事做,我们大家都感到很无聊,自从学校开设午间写字特色课程后,我积极参与,写字作品的质量比原来出色多了。”在盐都区仰徐小学采访时,该校五年级学生徐兵高兴地向记者展示他的书法作品。

为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盐都区素质教育“十一五”实施规划》,进一步提高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盐都区针对留守儿童增多和布局调整后学生中午在校就餐人数增多,中午在校空余时间较长的实际情况,还专门出台《加强全区农村学校午间管理的实施意见》。各学校结合实际,紧紧围绕“抓落实,创特色”的工作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特点,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在日常行为规范、英语和信息技术、写字与阅读、体育与健康、劳动实践、研究性学习、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选准突破口,开设图书与报刊阅览、写字与书法、英语与古诗文诵读、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棋类与乒乓球、才艺培训与展示等午间特色活动,促进了学生个性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盐都区委区政府对素质教育工作高度重视。2009年,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区委李纯涛书记提出,要从“名在减负、名在特长、名在名师、名在文化”等方面入手,努力实现学生课业负担降减下去,教育质量提升上来,教师素质提升上来,学校品位提升上来的目标。盐都区教育局专门出台了《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综合质量考评体系》,形成了建立体现素质教育宗旨,符合轻负担高质量要求的综合评价制度,坚持不下达升学指标,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全面清除校园内各种增加学生心理压力的“考试文化”,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高考、中考成绩和升学率等具体情况;全区统一制定和执行中小学四季作息时间表,严控学生在校时间。设立减负举报电话,加强突击检查和随机督查,杜绝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集中上课;实行各学校课表备案和网上公示制,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保证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严控学生作业量;严格规范考试次数和科目,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联考或月考,决不以任何形式举办义务教育阶段“奥数”等培训班;针对容易引发学生心理压力、情绪对立的问题,学生有过错时,坚持做到“三不”,即不得带家长、不得停课、不得让学生写检查书,一系列硬举措的推行,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全区学校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局面正逐步形成。

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与全面推进,带来了盐都教育教学质量的一路攀升。盐都区中考、高考质量一直位居盐城全市前茅,学校特色、学生特长都取得喜人成绩,全区所有学校全部创建成市级以上特色学校或特色项目学校,市二小的《小号手报》和“四点半”特色学校全国有名、龙冈小学的乒乓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世界残疾人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一举获得6枚金牌,北龙港小学的剪纸艺术省、市有名,《新华日报》记者专程到该校进行采访报道。

为了加强对基层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与督导,盐都区教育局还创新机关行政管理模式,将教育局机关人员按片区和学校分成8个驻点督导组和3个片区巡视组,变“坐机关”听汇报为“沉下去”强服务,驻点督导人员每周驻点工作不少于3天,指导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参与学校管理,每天听课不少于2节,每周至少参加1次教研活动,每月上1-2次“下水课”,每2个月开展一次专题讲座,每学期精读1本教育教学或管理方面的专注,写1篇有质量的调研报告。片区巡视每周在学校巡视督查不少于2天,重点重抓工作任务贯彻落实情况,督查学校执行“五严”规定和学校规范管理情况,指导学校实施“四名”工程,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帮助学校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难题,指导学校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维护好教育教学秩序。驻点督导和片区巡视新举措的推行,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欢迎。楼王小学教师兴奋地说:推行驻点督导,增加了我们与教研人员接触交流的机会,教学中的困惑、难题得到了及时解决,消除了知识与教法上的迷茫,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升。《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江苏教育电视台、《盐阜大众报》对这一特色做法作了宣传报道。

此外,盐都区在保障学生入学就读机会等方面还专门出台了许多“硬着子”: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制,保证每一个流入儿童都能有一个公办学位,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对全区初一年级实行电脑均衡编班,三年一贯不变动,从根本上取缔了重点班、强化班等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严格落实学校规范管理要求,严控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保证学生休息时间和活动时间,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等等。

(许 林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卞桂富 盐都区教育局办公室)

篇2:让所有孩子都成人成才成功

浅谈儿童古典文化导读运动

钟积成(马来西亚全国华校教师总会幼教组主任)

西班牙有句名言:“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打从初二那年我就对之熟记,至今叫我一生受用不尽。它警戒我务必虚怀若谷,切忌妄自尊大。

确实,人类至今才不过拥有五、六千年文字记载的文明,而地球已有46亿年的历史,更别说宇宙了。因此,就宇宙发展的历史长河来说,人类除拥有的这丁点知识,充其量不过是一名幼稚生而已,凭什么我们能够武断地肯定一切,否定一切?抱着不断探索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然而,在儿童古典文化导读这件大事上,我又摔了跤,以至于两年前它就擦身而过,与我结不上缘。

当时朋友满腔热情地向我推介,还送了我一些读经教材。我以自己一点皮毛儿学识,便想当然地断言;“孩子这么小怎么可能理解四书五经这些深奥的学问,去背诵它干什么?最多也不过提高其机械记忆能力罢了。与其如此,倒不如让他们去背诵一些他们还能理解的优秀儿歌,不是一箭双雕吗?”今天想来,真为自己的傲慢与偏见汗颜!许多不像我这般中毒已深,而抱着空杯心态,老从零点出发的“无知”朋友,比“偏见”的我早几年起步,他们的孩子也多受了几年读经的恩惠。想到此,真愧对我幼儿园内和自己的孩子们。

儿童读经运动在王财贵教授和许多有心人的积极推动下。短短六年内,在台湾就已有一百多万儿童参与。两年内,在国学大师南怀瑾教授的推动下,中国国内也有百万名儿童参与,我国(马来西亚)已有数千名儿童参与。要不是它带来巨大效益,怎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就形成一股风潮?

读经,就是让儿童背诵中外文化经典。中国经典方面,包括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庄子、孟子、唐诗三百首、宋词、三字经、千字文、诗经、易经、甚至资治通鉴等。外国经典,可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马来文学经典、诗歌等等。总之,举凡您认为最有价值的原著或格言,都可让孩子背诵。

除读经之外,还须趁儿童在0—13岁这段记忆力、听觉、视觉等发展黄金时期以及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去大量接触古典音乐和世界名画、雕塑等经典之作,一句话,让儿童在生命之始,就大量接受世界文化精华的熏陶。

实践证明,只要通过轻松有趣的教学方式,儿童是完全能将上述经典滚瓜烂熟地记住并终生不忘的。

0—13岁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期,13岁后理解力才快速发展。因此,儿童读经不要求理解,只需背诵,趁儿童记忆力旺盛发展期熟记这些永恒和宝贵的经典,日后成长,这些宝藏将令他们一生受用无穷。现在不断吃草,将来慢慢反刍。

今年3月22日至28日,我有幸参与一个读经考察团赴台考察。我们这批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的16名团员,无不被台湾儿童读经运动取得的丰硕成果所震撼。

1、读经的孩子不会变坏,并很容易讲道理。

2、专注力提高。每天陆续花二、三十分钟时间读经,孩子便能平心静气下

来学习。

3、记忆力大大提高。这点最显而易见。

4、语文能力强。

5、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王教授提倡读经的孩子要大量阅读,但须坚守不去测试孩子的原则。因为人都不喜欢被测试;而且学习是个逐渐渗透的过程。这样,好些孩子一年内甚至可以阅读一两千本儿童读物。如此主动学习之下,其学识就可想而知了。

6、其他科目的学业成绩也提高。这很可能是全脑开发所赐。读经时左右脑同步运用。研究显示,左右脑得到均衡发展,能使学习力提高5—10倍。

7、学才艺、运动与劳动技能均提高。读经结果,发现这些孩童在上述方面进度更快。这或许得用中国人所言的“心灵手巧”来解释吧!

8、取得文化治疗的效果。近年来读经运动尚取得一项意外收获:许多过动症、感觉统合失调的孩童,读经一段时日后,竟然不药而愈或大为改善。

9、促进亲子关系,亲子相长。

10、促进扫盲。扫什么盲?扫文言文盲。

11、加强深度思想,重建人文建设。如何拯救全球社会风气日渐败坏,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的逆势,1991年全球诺贝尔奖得主假巴黎召开大会,其大会宣言宣示:“如果21世纪的人类要有前途,那么,人类就必须回到两千多年前去寻找孔子的智慧。” 被誉为20多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也曾预言:“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结合,将是人类最美好和永恒的文化。”最近趋势大师约翰·奈思比也在其《高科技·高思维》一书中指出:“在此高科技时代,人类更迫切需要加强人文建设,提升人文素养,否则人类将沦为高科技的奴隶,高科技将给世界带来灾难。”

际此当儿,王教授等人所推动的儿童古典文化导读运动就更就无疑是救人救世的宏业了!

王教授说得好:“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希望到那时中国除了富强之外,也是一个真正的礼仪之邦,人人都有高尚的文化教养。要达到这目标,最简便有效的办法是:从现在开始,普遍地让下一代熟习背诵最有文化价值的东西。”

篇3: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成功

“ 因材施教”并不是安奈特·L·布鲁肖的首创, 若要细细考证的话, 孔子是最早实施“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人, 而最早提出“ 因材施教”这个教学概念的是朱熹。 朱熹说的原句是“: 孔子施教, 各因其材”。 孔子说:“ 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 ”中等水平偏上的人, 可以讲高深的道理;中等水平偏下的人, 不可以讲高深的道理。 这种区分“ 中人”上限、下限接受能力高低, 安排不同教育内容的做法, 符合教育对象的实际。孔子是“ 因材施教”的身体力行者, 孔子通过“ 听其言, 观其行”来了解学生, 因为只有真正地了解了学生, 才能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对此我们应当很好地借鉴。

无独有偶, 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虽然年代上比孔子晚了近2500 年, 估计也没看过《 论语》 , 却也对“ 因材施教”有深刻的认识。 在他看来,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 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 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 在学习中, 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 ( 作业的性质) , 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 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他认为, 有经验的教师, 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两三道甚至四道应用题, 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一道。 这个学生做的是比较复杂的应用题, 而另一个学生做的则是比较简单的。 这个学生在完成语言的创造性作业 ( 例如写作文) , 另一个学生则在学习文艺作品的片段。 在这种做法下, 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 另一些人慢一些。

实际上, 我国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已经认识到“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 现在国家教育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 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求学校必须要开设足够量的选修课等。 就我们张家港市的教育来说, “ 因材施教”也算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教育主管部门对素质教育足够重视, 学校的选修课程都能正常开展, 特长学生 ( 如美术、音乐、体育等) 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2013 年5 月教育部在张家港市召开的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 就足以证明国家的重视和我市的教育成果。

但是从全国的教育现状来看, “ 因材施教”的全面实施还任重道远, 课程资源比较薄弱, 能提供学生选修的教育资源很有限, 教师的师资水平有限, 教师难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分层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过死的教学时间、过重的课业负担等导致学生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学习需求等。

所以, 作为一名教师, 真心期待“ 因材施教”能早一天真正全面地落到实处,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篇4:让每个孩子成人、成才、成功

一、营造氛围,构建“三成教育”特色校园文化

一是特色校园文化的提炼。我校从学校资源、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分析研究,合理利用既有资源,充分挖掘潜在优势,不断追求个性化办学特色,并逐步形成独具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即以育人为根本,以“三成”为根基,引导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快乐地学。 坚持以育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为本,就是充分尊重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个学生。学校始终把人文教育、管理与关怀放在首位,全校教师全员参与,班主任全程监管,合力创造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各种条件,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成人、成才、成功。

二是特色文化墙的建设。我校用文化墙引领学校办学理念。走进学校,校门立柱上镶嵌着 “成人、成才、成功” 三个红色大字,这是学校“三成教育”特色文化建设的精髓。校门旁边一面长长的“文化墙”上标明了“三成教育”的内涵、目标追求及实施路径等特色文化建设的内容。文化墙下边的三块大理石碑上分别镌刻着“成人、成才、成功”的目标,让学生每天诵读“三成教育”并要求并铭记于心。“每天成功一小步,携手走上成才路”,学校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每天有所得、每天有进步。

学校宣传长廊在显要的位置将校风(和谐、文明、求真、创新)、教风(协作、爱生、求精、严谨)和学风(勤奋、守纪、求实、进取)凸显出来,与学校特色文化墙头交相辉映。学校原有的文化景观“奋进石”、“思贤桥”、“桃李亭”、“寸阴亭”与“三成教育”构成特色文化系列,成为激励桃中人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不断开拓创新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核心价值追求,同时学校教学楼每层走廊上也都精心置办了文化长廊。

二、优化措施,建设“三成教育”

必需的师资队伍

一是搞好师德教育。我校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利用“师德报告会”、论坛、沙龙等途径向全校师生宣传本校的省、市级优秀教师、十佳班主任、骨干教师等师德典范。学校还通过专题介绍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2009年苏州市

十大教育人物的孙碧文老师。孙老师三十余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从未因私事请过一天假。她爱生如子,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学生称其为“全天候”妈妈老师。学校用孙老师的优秀事迹激励全体教师教书育人、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是抓好教育科研。我校组织各类听课、评课活动、学科竞赛、论文评比等教研练兵活动,引导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学校通过校级主课题——省级课题《农村中学课堂“问题导向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和苏州市级课题《农村中学有效“导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与实践,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师方式,建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有力地推进了学校“三成教育”教育特色的形成。

三是发挥好骨干教师的作用。学校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抓好青年教师培训。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对青年教师施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双导师制”,对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指导,通过提要求、指方法、压担子等措施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学校有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现有14位吴江区级骨干教师,为学校有效开展“三成教育”注入了活力。

四是构建好特色教学课堂。我校围绕“三成教育”目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先后制订了《桃源中学学生自习课管理规定》等教学管理制度,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对“三成教育”特色课堂进行架构。经过一个阶段的探索,目前绝大多数教师能熟练运用电子白板组织教学,多媒体并用、多角度调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校内普遍实施学生自主讨论式教学,师生有效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辩论会、讲故事比赛、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每节课上学有所得,在思考和活动中快乐地学,健康地成长。

三、丰富载体,组织“三成教育”特色教育活动

一是依托校本教材,引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我校依托校本教材《桃中文化——迈好中学第一步》,对初一新生进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规范等应知应为常识的教育,使学生系统了解初中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了解桃中的成长历程和历届名师名生,增强自豪感。依托《桃中文化——迈好青春第一步》对初二、初三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教育,用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平稳度过青春期。依托《安全健康教育读本》对全体学生进行防止各种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及群发性传染病的专题教育,为学生安全、健康地学习与生活提供指导。

二是开展主题活动,丰富学习生活。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能感染学生,让学生觉得学习生活丰富而快乐。学校先后举办“争做文明之星,争创和谐校园”主题活动、“践行环保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主题实践活动、学生会干部评优和竞聘演讲活动、初二学生到吴江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以及校园阅读节、文化节、科技节等活动。同时,还扎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上午大课间,秋冬季节安排长跑,春夏季节安排武术操、广播操。冬季扎实开展三项体育锻炼活动,即组织跑操、跳绳比赛;校田径队和篮球队常年开展训练,秋冬季节开展田径项目训练,春夏季节开展篮球训练。学校开辟了专门的健身场地,添置了单双杠、攀爬架、多功能健身器等体育健身器械,确保阳光体育锻炼有时间、有场地、有内容。

三是规范日常管理,打造“三成”典范。学校从细节入手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从考勤、仪容仪表、课间活动、卫生、纪律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如要求学生出门一律凭出门证,参加集体活动必须排好队按序进场退场。同时,学生会积极参与校园纪律、卫生等各项管理,积极组织各种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才能、增长才干。

篇5:让所有孩子都成人成才成功

诚然,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遭受一些挫折, 获得失败的体验, 但是, 对于孩子来说, 他们更需要得到成功, 获得较多的成功体验.成功体验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即使在遇到挫折的时候, 他也会坚信, 终有一日, 成功将重新在他身边陪伴, 这种乐观, 会让他加倍努力, 最终迎来成功;相反, 频繁的失败会使他们否定努力的意义, 使努力的精神减弱或消退.成功的经验让孩子在遇到类似活动时更有信心, 有利于孩子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孩子在成功之后往往会把与他成功有关的 (甚至无关的) 人和事物都看得比较美好、比较亲切.孩子活动的成功, 一般都伴有他人提供的某种关心和支持, 因此, 孩子会以感恩的心看待这些人, 产生喜欢的情感, 进而扩大到对他所在的集体和社会更有亲近感和认同感.

作为小班化教育的一线老师, 我看到了成功体验给孩子们成长带来的巨大好处, 因此, 我对这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一、赏识信任导成功之向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曾反复强调:赏识导致成功, 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 而是赏识能让好孩子越来越好;也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 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周弘对女儿周婷婷的赏识教育成功地实践了这一思想.他把残障至三岁半也不能开口说一个字, 对震耳欲聋的雷声置若罔闻的女儿培养成为中国第一位聋哑少年大学生.这一事实, 昭示了一个简单的真理:赏识在帮助孩子获得自尊、自重、勇气和信心上, 在帮助孩子克服人性的弱点、发挥人性的优点, 开发人类潜在智能, 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快乐上,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赏识所带来的成功也许我们在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意料到.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研究者在一所学校里对每个孩子进行智力测试, 然后告诉老师, 其中的哪些孩子是天才, 将来必有大成.仿佛在验证测试的结果一样, 那些孩子过不了多久就在同龄的孩子中表现特别优秀.故事的真实一面是:那些所谓的天才孩子, 只是研究者随机抽取的普通孩子而已.那么, 是什么让他们变得如此优秀?是赏识.赏识成就了孩子的优秀, 成就了我们眼中的天才.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 都是天才, 只不过是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住了.赏识孩子, 赞美他, 支持他, 培养他的自信心, 就能将这些潜能激发出来, 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天才.我记住了这个故事, 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吝啬对孩子们的赞扬, 相信孩子们.平时表现优秀的孩子也许不会缺少太多的赏识, 来自于家长、老师、同学的肯定和欣赏足以支撑他们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孩子.小班化教育特别注重的是给每个孩子, 特别是那些需要我们赏识他、信任他的孩子.对于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来说, 老师哪怕不是故意另眼相待, 只是不知不觉中通过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向学生传达其不满, 他也会敏感地知觉到这种态度, 随之沮丧和自卑, 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我的班级中, 有这么一个孩子, 他的拼音学习能力很弱, 老是念不准音, 教了就忘记, 回家沮丧地跟妈妈说:我可不可以不学拼音啊?知道了情况之后, 我在课堂教学中就特别关注他, 经常走到他身边请他读给我听, 用肯定的语气告诉他, 你读得非常好, 读得很棒!开始, 他还有点不相信, 但是, 我这样一次次地告诉他, 用欣赏、鼓励的目光期待他, 慢慢地, 他也相信了他读得的确不错, 上课拼读的时候肯发出声音大声念了.在家里, 要求妈妈一次次地放录音给他听, 努力地跟着念.我建议他妈妈帮助他把拼音卡片做的漂亮些.上课之前, 我会请他单独读给我听.然后课堂抽读的时候, 我就请他带着自己的生字卡片上来, 读给同学们听.有了前面这么多的铺垫, 他当然能读出那些拼音了, 而且同学们都非常羡慕他的卡片做得如此漂亮.对他而言, 同学羡慕的眼光也是一种欣赏.这样, 他慢慢地不再惧怕那些拼音了, 每次抽读时, 总是很有信心地举手要求试试.有了这次的成功体验之后, 他对学习也更有信心了.其实, 在我告诉他读得很棒的时候, 我并没想到他会变得这样自信满满, 我只是觉得, 他才刚开始上学, 不能让学习在他记忆中成为失败的开始.所以, 我常常告诫自己, 不要忽略赏识带来的力量, 要相信孩子们, 只有我相信了他们, 他们才能更相信自己, 也才能一步步迈向成功.

二、分层教学架成功之梯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在标准划一的情况下, 想让每个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这是不现实的.按照统一规格、统一模式来塑造孩子, 最终是孩子们没有突出的特点, 缺乏创造精神, 难以适应变化的社会所提出的要求.统一模式的教学目标使得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 不是在寻找和培养自己的长项, 使它发扬光大, 而是在寻找自己的短项, 成年累月地、痛苦不堪地与自己的短项作斗争.不把短项补起来, 怎能通过统一模式的考试呢?这种做法的结果只能是对孩子的伤害.因此, 想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必须注重分层教学.

小班化教育班额的减少, 使分层教学成为了可能.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拓展其上限能力, 而下限目标则是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达到的, 对于极个别的特殊学生, 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 更应注重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分层目标的出现, 对学生不做划一的要求, 而是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设置相应的目标, 使学生在原来基础上都有所发展.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个过程, 需要老师用细心去体察他们, 了解他们的基础和需求, 用爱心扶植他们, 为他们铺设一级又一级通向成功的台阶.这个台阶, 可以是上课的时候, 把难的问题留给优秀的孩子, 把容易的问题留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孩子;每次作业的时候, 也应当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孩子, 要求就不能简单化, 不能仅仅要求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做正确, 而应该更注重看他进步了多少.我们班有一个智力很弱的学生, 他根本不可能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 跟上教学进度.我知道划一的要求对于他来说, 结果就是零.所以, 对他的要求和其他小朋友就有了很大的差异.其他小朋友做作业的时候, 我再来指导他个别学习.他口语表达能力相对好一点, 所以在教学中, 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 我尽量请他回答.在他有兴趣回答的时候, 尽量照顾他的情绪, 以免他被冷落在课堂之外.对于他回答的正确的地方, 我大力表扬, 对于他回答得不够正确的地方, 尽量肯定他合理的方面.在作业上面, 我也降低要求, 题目讲解给他听, 能口头回答出来都算正确, 决不吝惜表扬.一年过去了, 虽然他学到的东西要比别人少得多, 但是, 至少在他的短暂的学习经历中, 也曾经获得过成功的体验, 不求超过别人, 但求超越自己.

三、小组合作铺成功之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而小班化教学中, 我更多地采取了小组合作形式, 力图达到优势互补, 让孩子们更多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首先, 合理安排各组成员, 使各组的成员安排达到相对比较均衡的程度, 增强学生合作信心.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 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 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噪音提醒员.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 并且乐于助人, 有合作精神的人当组长.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 可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 经常轮换这些职务, 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的能力, 让他们都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这样, 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 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更能使孩子们在合作中互补不足, 共同促进发展.小组合作学习, 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 淡化了基础薄弱学生的劣势, 他可以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帮助下, 获得更大的提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更多地品尝到成功的愉悦, 这是个体学习所不能达到的.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组合作的成效, 我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关于小组评比的规则, 分纪律、作业、课堂学习、卫生等方面.并且给学习薄弱的孩子指定了结对的同学, 一对一地帮助同学, 有明显进步地两人都予以奖励.每周根据项目的总分, 评出每周最佳小组.这样, 在班级之间既有竞争, 又有合作.小组之间强化了彼此的联系,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品尝到由于集体力量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而能力强的孩子则不仅仅要做好自己个人的事务, 还得帮助组内的其他小朋友一起进步.把你的喜悦别人一起分享, 你就拥有了两份喜悦;把你的失败和别人一起分担, 你就能少去一半失败的沮丧.小组合作减少了失败的次数, 让孩子们离成功更近了.

四、积极评价促成功之效

我们不会苛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香气, 同样, 我们也不能要求我们个性如此不同的孩子们能同步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因此, 评价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目的, 它应该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 是帮助学生通向成功的阶梯.只有让评价的意义变得积极, 评价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新课程强调“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甄别和选拔, 而是在于如何通过评价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 促进其发展.”发展性评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体系, 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对课程评价的要求, 它的功能是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发展, 提高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 要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体现尊重与爱护的前提下进行评价, 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 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多用激励、鞭策的语言, 少用简单、生硬、粗暴、结论性的语言.积极的教师期望和教学评价, 同学的欣赏、悦纳式的自评和互评, 是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有效刺激.带着亲切、友善情感的积极评价可以激励孩子, 使他们更乐于接受指导和帮助.实施积极评价, 应以促进每个学生主体良性发展为根本目标,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 采取分层评价的方法:对优等生见解独到的, 运用“标新式”评价, 表扬他“解答有创意”;对中等生见解一般的运用“肯定式”评价, 鼓励他“解答正确”;对学困生见解有误的, 运用“移情式”评价, 以赞许的目光, 宽容的微笑, 亲切的动作, 传递“你有进步”的信息.对优秀的学生, 除了激励之外, 更主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之处, 客观地认识自我, 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对学习和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的评价, 应该更加慎重, 教师必须用诚恳、信任的态度帮助他们查找、分析研究原因, 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通过学习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只有舒展的心灵, 才有创造的花朵.评价方式的僵化只会束缚孩子们飞翔的心灵, 又怎能奢望创造之花绽放在你的园圃中?小班化教育给了教师和孩子们一个飞翔的空间.我在评价中, 除了定性评价之外, 更侧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更多地采取成长记录袋的形式.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打破了单一的、僵化的评价方式, 我们看到的评价不再是死板的, 毫无情趣可言的面孔, 取而代之的是色彩纷呈的, 富有立体感的形象.在成长记录袋里, 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成长的足迹, 是学生丰盈的生命历程.“给我一个支点, 我就可以撑起整个地球.”成长记录袋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支点, 他们绽放的花朵才能如此多姿.让学生不再蜷缩在评价的阴影之下, 不再让学生背负着评价的压力, 在患得患失中喜忧参半;让他们年少的笑脸更多地映照太阳的光芒.

五、班级管理品成功之味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自我的管理者.这是小班化教育尤为提倡的.让每个孩子在自我管理中实现自我价值, 从而体验到成功, 这是我在班级管理中努力去尝试的.从社会学角度来看, 班级也是一个社会组织;从学生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来看, 班级又是从家庭到社会的过渡, 是学生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因此, 我努力创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体验班级不同角色的平等机会.具体做法是, 每个学生在一定时期担任不同的工作, 成为班级工作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 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管理者.不存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心理落差, 更多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班级工作的正常运行, 离不开他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还是班级里的那个智力很弱的学生, 刚开始的时候, 因为他自理能力相当差, 没安排他做什么值日.只是让他把自己桌子下面的地板擦干净就可以, 不擦干净也无妨, 同桌会帮他弄干净.过了一段时间, 班级里的扫帚坏了, 我自己掏钱买了几把扫帚, 可是不好用.于是只好再动员学生为班级做出点力.第二天, 这个小男孩就兴冲冲地拿了一把扫帚, 说是自己也要扫地.我还真没想到我只是口头上提了一下, 却没想到他居然这么上心了.以后值日的时候, 教师里的某一个角落, 总会出现他拿着扫帚仔细扫地的身影.虽然, 他扫得也许没有别人干净, 可是, 这小小的身影, 却经常让我感动.因为, 他让我听到了成长的声音.成长的歌谣里涌动着他们体验生活、投入生活的奔流.除了班级里每个人担任的日常工作之外, 班干部制度也采用了轮换制.让学生推选出一批工作能力较强的小干部之后, 学生轮流做值周班长, 负责管理一周的班级日常事务.有了能力较强的小干部做依托, 人员进行合理地搭配, 这样, 既能够有秩序地开展班级工作, 让更多学生体验到了班级管理的辛苦与乐趣.真是一把汗水一身累, 却不改其乐也.这种自我尝试的活动, 学生的参与面大, 教育面广.同学们通过亲身实践, 体会深刻, 有的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一些毛病, 加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更重要的是, 这种富有成就感的体验, 更多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他们的自信不再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他们的自信, 他们的成功, 一点一滴地体现在班集体中.

健康的心理在成功体验中锻造.一次次走向成功的经历, 体验了失败, 体验了磨难, 体验了吃苦, 激发了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 锤炼了他们的意志, 培养了他们健康的人格.实践的能力在成功体验中提高.成功体验教育, 强调在实践中体现自我的价值, 在实践中打开通向成功的大门.创新的火花在成功体验中迸发.火柴的发明, 正是基于科学家们在石头之间千万次摩擦带?来的灵感.给孩子们充分的想象空间, 鼓励他们天天要创新, 时时要创新, 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灵感, 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热情, 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成功的体验, 引领孩子们最终踏上成功之路.

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体验,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背负一点沉重的失败, 多一点成功的欢愉.小班化教育给关注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可能:赏识每一个孩子, 挖掘孩子未曾被发现的潜能, 让孩子在成长路上走得更多一点自信;不要用统一的尺度来丈量我们的孩子, 给孩子一片更开阔的天空, 他们能飞得更高, 更远;让孩子们一起合作, 在合作中减少失败的沮丧, 分享成功的愉悦;让孩子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在自我管理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篇6:让所有孩子都成人成才成功

一、从课程建设入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我们认为:学生的获得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遗忘后所剩下来的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使命是提供学生实践活动的平台,从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劳动、学会创造的积极情感出发,诱发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深刻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为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要“三扎根”,必须要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收获喜悦,这成为该课程实施的核心价值观。

1.扎根乡土,我们致力于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实践基地。莘塍镇是温州市经济十强镇,是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拥有广阔的农业园区,有像华峰集团这样的科技企业,食品五香干美名远播。莘塍也是百年古镇,是永嘉学派大师叶适的祖籍地,是对数视力表发明者缪天荣的故乡。挖掘乡土资源,开放课堂,我们先后与工厂、名人纪念馆、社区等合作,成立十个莘塍一中综合实践活动校外实践基地。

立足学校,开放课堂,我们开发建设十个校内微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紫藤走廊成为学生魔方技术交流区;校门口的水池成为学生海模竞赛场;还有:学生无线电测向训练场;室内航空模型飞行厅;中西方益智玩具研究室;科技实践发展史记录以及作品展览室;学生艺术作品走廊;非常明星梦想舞台;车模技术交流中心;学生烹饪交流中心。课余时间,这些基地生动活泼的场景便是校园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校制定了《莘塍一中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从建立实践基地的目的、实践基地的建设原则、基地管理细则以及组织学生活动的要求等方面做了规定,引领社区实践基地的发展。并定期召开社区实践基地负责人座谈,交流经验。

2.扎根实践,我们致力于改进课程学习。组建18个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俱乐部,采用自主原则,根据学生特长与爱好,按照伙伴共同愿望组建。学校按照程序审定活动方案,指派指导教师,指导开展活动。与普通课程学习不同,俱乐部活动为使学生走向管理学习生活奠定了可能。

利用学生节假日以及寒暑假时间,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科组提供的学生研究性课题,确定研究任务,开展调查研究。

按照社会实践需要,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赴校外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劳动实践以及社会服务,把社会实践后的心得体会及劳动过程整理汇编成《团讯》,至今已经刊出20多期。

为激活课堂,我们开设了:模型设计课(如设计“笔筒”“风叶”“桥果”);发明技巧课(如“缺点妙用法”“组合法”“425法”);模拟实践课(如沙漠取水、钓鱼、补船);现场小市场(如拍卖会、美食节、旧货交流、绝技);学生研讨会(如工业区的布局、金字塔的利用、五香干的研究);美劳结合课(如雕塑的新设计、服装的搭配、麻编)等等。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幻化成知识、技能、团队协作的天堂,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

3.扎根经历,我们致力于评价学习过程。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的评价不必注重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只看学生经过了多少实践与有益的体验,学生的一切经历、过程,就是成果和收获。“今天你进步了吗?”成为该课程学习评价的主要标准。

为此,我们实施了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档案袋。实施课程学习学分制,即教师对学生每一次学习成果进行现场评价,发放学分卡。学分卡分完成级、精致级、创意级,并设置有优秀卡、真才卡以及天才卡等。建立激励卡制度。鼓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对学生做出观察性评价,采用填写、发放表扬卡(绿卡)和过失卡(黄卡)的办法激励学生学习。还有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的学术性评价,如:实行魔方段位制,制定了对学校全面开展的学生魔方运动实施类似围棋段位的评定。

二、校本开发为途径,提升课程文化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现成有效的教材。我们依托学校办学成果,几年来先后成功开发《乡行》《啄字》《纵横方里》《快乐学习手册》四本校本教材,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在全校组织实施,深受学生喜爱。

《乡行》这本教材具有浓厚的乡土科技气息,它既是学生用书,也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手册,更是学生成长记录册。通过学习,学生能感性探知家乡的山、河、海、滩涂、池塘、树等,激发学生爱乡、爱校的情感,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及科学研究技能。

《啄字》这本书法教材来自于学生的创意。以艺术熏陶情感为中心,改变一味由教师编写的习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编写,选编文字,采用学生喜欢的变换图形,基于让学生每天给自己对比自评,把课程开发还给了学生。

《纵横方里》一书是目前国内魔方书籍中内容最新、最全的一本专业魔方书籍。是我校李鹏老师根据自己的魔方教学实践和比赛突击训练方案,琢磨而成的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益智教材。可使那些准备学三阶速拧的魔友少走弯路,出版后深受中国魔方界知名人士的好评。此书目前在网络上畅销。

《快乐学习手册》是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自行设计的学生反思性学习手册。我们倡导学习每一天,记录每一天,积累每一天,反思每一天。让学生自己记录学习行为,使学习与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三、以师资队伍为抓手培育学校教育特色

莘塍一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次又一次在温州乃至全国各地的舞台上荣获荣誉,获得掌声。谁都不能忘记,近20年来,为学校科技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呕心沥血的中学高级教师——李鹏。在瑞安,他更是无人不晓的科技辅导员。他身后整个团队的成长之路就是莘塍一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最真实写照。

1992年,李鹏老师分配到莘塍一中,先后任教物理、自然科学、劳动技术等学科。1994年,仅仅是根据学生兴趣创建科技兴趣小组,他发现基于科技“三小”的创作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潜移默化地帮助农村的孩子开发潜能,把学习变得更有游戏味,吸引孩子参与。特别是科技节荣誉证书的发放,放飞了学生学习的心灵。于是创办各种学生热爱的如“科技三小”、电子拼图、电子探雷、“三模”、机器人、信息学,乃至科学考察、社区实践、益智科技、知识产权教育等实践课活动,探索纯天然教育真实环境中的“玩学相乐”教育大机制。使得莘塍一中出来的学子都有自己拿手的活动技能。上千名学子在瑞安市以上各种科技竞赛中获奖,许多曾坐不住的孩子学会了耐得住寂寞,调皮的孩子学会了关心别人、关爱集体,不合群的孩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知己,平淡的校园生活呈现生机勃勃的气息。老师们形成了这样的教育理想:“让学生有着特色环境带来的乐趣,让他们可以纵横驰骋自我的心灵,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业生涯。我们不论将来,只愿今天的个体生命如愿,如此,我们足慰良知。”

自2003年开始,学校相继合并原有的美术、劳技、音乐、信息技术教研组,成立综合学科教研组,即校本课程开发办公室。组内教师利用自身的学科知识优势,取长补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现综合组拥有专职教师12人,辅助教师4人。在李鹏老师的带动下,一批又一批老师发挥着他们自身的能量,成为学校特色教育的骨干力量。其中,李鹏老师是全国劳技教育先进教师,余海君老师曾荣获全国劳动与技术教育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潘建华、陈小红老师是全国知识产权教育优秀指导教师,吴齐笑、陈勇老师多次荣获省市科技活动优秀指导师称号。综合组所有成员都赢得了温州市级以上的荣誉。

学校还利用校内学科教师论坛开展教师学科教学技术交流,举办浙江省劳动与技术教学研讨会和温州市综合实践活动现场经验交流会,瑞安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会等教研活动,融合教师综合教学理念,探索基于学生深刻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模式,形成“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核心价值理念。于是在莘塍一中,不仅是从事综合学科教学的老师能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很多其他学科的教师也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语文老师能教书法,数学老师能教魔方、数独,科学老师能教知识产权、三模一电,政教处职员能协助办好非常明星学生艺术舞台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这么多教师的专业引领,使得学校能够开展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使农村的孩子变得更自信,更乐观。

四、“给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位孩子成才

1.“激越成就的梦想,演绎彼此的传说”。走进一中校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魔方文化会让你大开眼界。在校园的一角会发现有学生专注地旋转手中的魔方,葡萄架下是魔方俱乐部成员们交流技术的场所,密密麻麻的图形与数学符号让学生在休闲中学习。自2006年秋季,我们先后建立魔方运动俱乐部,成立魔方技术交流中心,开设魔方校本课堂,举办面向全市乃至全国的一年一次的“中国·温州·莘塍镇一中魔方运动现场大赛暨交流会”等,把魔方运动与品德教育、智能创新、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智慧联结在一起,在校内广泛开展此项运动,成为校园独特的课间文化。2008年4月,学校举办第二届魔方大赛,全校600多名学生参加,同时,还吸引了周边十几所学校的学生来参赛。在温州市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上,我们的学生在表演各种魔方技巧的同时,还进行了学生自己制作的魔方作品义卖活动,把收入捐献给红十字会。这年的暑假,温州电视台先后两次专题报道我校魔方运动取得的成绩,2008年11月,浙江电视台“玩具总动员”栏目组来校拍摄,主持人衷心赞誉“你们太强了”,并将本来20分钟的节目变成了三期,还邀请我们的学生专程到杭州拍摄,给了“魔方学校”最好的荣誉。

读书生涯中,有几位同学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面对全体同学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艺或实践成果呢?很多学生感言:“谁都有过当明星的梦想,只是没机会而已。只要给我们一米阳光,相信吧,我们会很灿烂。” 莘塍一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给学生获得成功机遇的群体性综合实践项目,如 “非常明星30分钟”艺术舞台。至今,60多期节目,给了近千名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几乎莘塍一中每一位学子都有一次上台表演的机遇。“把艺术还给每一名学生,把舞台让位于学生,给孩子管理梦想的时刻”。当学校把这一活动设置成学校课程,每星期都有这样让学生心动的时刻,给艺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绚丽舞台,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曙光。

2.“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一位学生出于爱好自己记录了魔方盲拧日记本,满满地记录了两个月来的学习历程,形成了一个研究性学习案例:《记忆力的自我挑战、细心度的高度体现——我对魔方盲拧的学习与研究》。一位学生顶着重感冒完成盲拧,他把这种毅力迁移至学习中,出乎意料地取得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入场券。一位学生在社会实践之后写道:“这项活动让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本领。遇到困难时,我会抱着冷静的心态,想出解决问题的良方。学会了与人沟通,学会了每一件事都应该一丝不苟。要做好一件事,只要有决心和毅力,那么办法总会比困难多。”诸如此类的个案,启迪学校把校园还给学生,使素质教育在这里亮出自己的风采!

综合实践活动中受益的不仅是学生,给学生成功的机会也成为我们改进教学、培育教师、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剂猛药。学校在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同时,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努力探索适合农村中学特点的素质教育策略与模式,使得校园因学生而美丽,课堂因教师焕发生机与活力。学校也先后成为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温州市德育特色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温州市体育特色学校,瑞安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瑞安市消费教育实践基地,瑞安市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瑞安市田径训练基地,瑞安市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与开发先进集体等。

篇7:让所有孩子都成人成才成功

一、如何让每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必须决几个问题

1. 要转变教师的观念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已经形成了一种“唯分是举”的思维定势,教育教学理念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让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能改变其教育教学行为,使其真正从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跳出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关注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

2. 改革师生评价机制

教师之所以不敢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之所以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主动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对师生的评价中过于强调考试分数。改变以单一的学习成绩为主的评价办法,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纳入到教师考核和学生升学中,建立起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机制,才能够激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学生自我全面发展的动力。

3. 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受到了太多的限制和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思维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收集信息、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展示自我能力的培养,让课堂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真正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4. 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师资队伍优势和学校地域文化优势,开发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推行走班选课,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课程中丰富知识、发展能力。近两年来,我校结合周边教育资源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二、结合素质教育的特点,全方位培养孩子成才

1. 结合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育人

素质教育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在学校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素质教育的体现者和承担者。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生动活泼的发展,形成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风貌,这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性要求。我校多年来坚持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身心发展,还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给学生创造表现个性的舞台。学校每学期初都制定第二课堂兴趣活动计划,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场所、定人员。有舞蹈、合唱、美术、书法、电脑、英语、象棋等20多项兴趣活动,保证全体学生100%参与。

2. 结合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为孩子成长奠基

素质教育要为每一个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健全的个性,建立起坚实、丰厚的基础。一方面,学生的素质是做人的基础,要学会做人,学会求实,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另一方面,每个人的素质是整个民族素质的基础,民族素质又是每个人素质的融合与升华。这是素质教育内容的关键性要求。

3. 围绕素质教育的整体性,育全面人

人的素质是一个有机体,这决定了素质教育内容要具有全面性;素质教育工作要具有全方位性;素质教育评价要具有综合性。素质教育的各组成因素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一个因素的发展,又能带动其它方面乃至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一种素质的不良,会使其它方面的乃至整体素质水平受到影响而下降。我校一直以来坚持“大德育”的育人理念,全方位挖掘育人资源,动员全部育人主体以达到全员育人的目标。

4. 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性,培养创新精神

不同时代对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不同,我们现在实施的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素质教育,是把握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要求和当代儿童,少年,青年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实际出发来确定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素质教育也重视现代意识的培养。创新精神是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的标志,要想实现“复兴中华”强国梦,各行各业必需要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应该从孩子抓起,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更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以办学特色作为提升学生“八大素养”的突破口,让每个孩子成才

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是立足于学校自身优势的发挥的,因而它可以成为各个学校积极提升学生“八大素养”的突破口,从自己的优势出发,逐步展开,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提升学生“八大素养”的各项目标。同样在推进的过程中,学校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更有利于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因此,我认为办学特色是提升学生“八大素养”的突破口,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

我校紧密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已初步形成大鹏所城小导游、体育、书法办学特色 。一是体育特色项目成绩斐然。大力开展阳光体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古城小导游”活动小有名气。我们把小导游带出课堂,走进所城。活动开展以来,已有多家报社、新闻媒体对活动情况作报道。如今,“古城小导游”活动已成为我校的德育活动品牌。“大鹏所城小导游”的活动于2012年10月被省文明办、省教育厅评为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范例。三是书法特色突显。坚持汉字书写教育的核心理念——“传承文明,书写经典”,建构了写字教育的基本模式,开发了《趣味写字》《小学语文同步写字》《三字经》《每日一字》《天天练》等书法课的校本课程。

千方百计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把我们的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起来,坚持“特色办学”,在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养成习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使命。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努力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也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有用之才。

上一篇:一头怎么造句下一篇:迷网青春教育片观后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