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代的认识与感悟

2024-04-24

对新时代的认识与感悟(精选8篇)

篇1:对新时代的认识与感悟

法律与道德,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法律承担着维护社会善良风俗的责任,为道德提供坚实的后盾。而道德往往是一部分法律的直接渊源,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律起约束作用。但是,并不表示道德就高于法律,在同一问题上,道德和法律有着不同见解的时候,总是以法律规定为准。所谓“情、理、法”三者,以法为先。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最为优先的原则,只有在法律无法调整的领域,才考虑以社会善良风俗为原则。

既然,法律与道德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我们下面以法律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比较常见的道德概念――“见义勇为”和“拾金不昧”。

首先,讨论一下“见义勇为”。所谓“见义勇为”一般是指当他人或国家、集体、社会的权益受到损失和侵害的时候,不顾个人利益,维护非己权益的行为。它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所侵害的权益是非己权益,即不是个人自身的权益。从广义上看,这种行为包括很多方面,被侵害的权益可以是人身权,财产权等等法律上所有的权利。“见义勇为”者所采取的方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力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见义勇为”是属于社会善良风俗的范畴,应该受到法律的支持。到目前为止,它还未上升为法律概念,但它通常牵扯到两个法律概念。一个是正当防卫的问题。这是“见义勇为”者采取直接的暴力的方式时,常遇到的问题。正当防卫是指自身和他人的人身权益受到直接侵犯时,采取一定的防卫措施,从而造成侵害方的人身损失,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学论文《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这里就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即,在怎样的程度上才能算是正当防卫呢?首先,必须是自身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受到直接的侵害,如果不采取防卫的措施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这是防卫的必要性。其次,根据侵害的程度,来决定防御的程度,这是防卫的度的问题。正当防卫一般采取最小有效原则,即再保证所采取的防卫措施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侵害方的损失。所以,正当防卫遵循两个原则,防卫必要原则和最小有效原则。只有遵循这两个原则才算是正当防卫的行为。

另一个常见问题是紧急避险。所谓紧急避险是指在保护自身和他人的权益的情况下,采取了一定的避险措施,造成了第三人的利益损失,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这个问题上又存在着两个要素。第一,是否存在避险的必要。即必要性原则。第二,无选择或不可预见原则,即造成第三人的损失有两个条件或两种情况,一是走投无路,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为了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如国家、集体、社会的利益,牺牲第三人的个人利益。二是在避险过程中,无法预见的,意外的侵犯了其他人的损失。第一种情况是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第二种情况包括了保护自身利益。只有符合必要性原则和无选择或不可预见原则,才属于紧急避险的范畴。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主要应用在刑法方面,它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见义勇为”者的权益,对推动社会善良风俗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正体现了法律对社会善良风俗和道德的支持。

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拾金不昧”的问题。所谓“拾金不昧”一般是指拾得他人财物主动交公或主动交还失主的行为。这个问题往往是作为道德问题来讨论的,是作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品德的标准。但,它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对于拾得之物,拾得者有归还失主或交公处理的义务。此项义务是一种作为义务,即义务承担者必须做出指定的行为,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拾金不昧”不再作为良好道德的标准,而成为法律义务每个拾得者必须遵守,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拾得者不交还失主或交公处理,而由自己占有,即构成不当得利。金额较大的,要承担刑事责任。新闻报道的某女拾获手机SIM卡,自己使用而被拘留,就是很好的明证。“拾金不昧”的问题就反映出,社会良俗是法律的重要渊源。

生活中常见的两个道德问题,深刻的反映出法律与道德的相辅相成的关系,道德是法律的重要渊源,法律为道德提供坚实的后盾和基础。

篇2:对新时代的认识与感悟

家访,对于从教几十年 的教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少个早早晚晚,走村进户,访问了数以百计的学生家庭,但自从大多数人拥有了先进的通讯工具后,我虽记不清有多少次是因为工作需要,专程走进学生家庭进行深入家访,但不用回忆也知道屈指可数。而我在工作中,自认为教育是吃良心饭的,对工作负责,重视与家长沟通,为构建家校联系这个重要平台,电话、告家长书、召见学生家长等是我常用的家校联系方式。为提升服务质量,致力于创建美好的社会、美好的教育,“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开始挨家挨户的走进了学生的家庭,也随着不断的家访过程悄然转变着自己对家访的看法和认识。以下是我这一阶段家访中的点滴体会:

一、家长的期待与热情感人至深

每每走进学生家庭,家长都激动不已,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倒茶、让坐,教师登门家访是本分工作,但众多学生家长认为家访更是一种表现教师对学生关爱的体现,他们对教师如此重视孩子表现出最最朴实的感谢,家长热情地与我们教师攀谈,使我们为之感动,让我们教师也得到了家长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也许就是这份理解和尊重才会紧密联系着家与校,才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合力。

二、家庭让我们教师真切地了解学生和学生家庭

数次的家访,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我的学生,了解了他们鲜

为人知的闪光点,真实的家庭学习呈现在我面前,留守儿童邓丽媛完成学习任务还帮年迈的爷爷奶奶买菜、烧火、洗衣等,让我惊讶与兴奋;单亲孩子孙驰航懂得妈妈支撑起这个家庭不易,懂事好学,一有空就看课外书,写的几篇优秀习作登载于《姜堰教育网》;外来务工子女曹中锐每天徒步往返于学校与租地6公里的路,让我心酸动情……

三、家访更让我们教师感受到教育的责任重大

家访是走入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打开的是教师、学生、家长间的千千结,架起的是家校沟通的“连心桥”。如果说学校教育是核心,社会教育是补充的话,那家庭教育就是基础了。家庭教育重要,教师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更重要,因此,我们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育,我们教师责无旁贷。

四、带着真诚而去,载着反思而归

每次家访,我充分准备一阵,从学生的各方面进行梳理,在家访时以一颗真诚的心带给家长实实在在的内容,让家长也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或祝贺进步,或赞扬优点,或委婉地指出问题,指导改进意见。同时也宣传教育法规与相关政策,还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外来务工子女学习衔接等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对部分村庄校车未通达,课外书的循环使用等一些家长关注热点问题,一时作答不了,我就带回来,或反思,或反馈……

总之,“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让我再次感受到了自己作

篇3:编审“一线话题”的感悟与认识

一、审稿之“涩”

第一次审稿时, 笔者与其他成员生怕埋没了好文章, 损害了作者的意愿, 便一次又一次地品读每一篇文章, 多次审理后才慎重地写出审稿意见。事实上, 只有深入其中, 才知道稿件的质量如何, 为与栏目要求不符的文章惋惜, 为照抄、拼凑的文章遗憾, 为没有主题的文章疑惑, 为突然遇到的好文章叫好……审稿过程中, 有的队友很快反馈了审稿意见, 并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大家及时利用QQ进行了针对性的交流:“一是审稿意见太简单, 没有针对文章的优点与存在问题层面进行合理的分析;二是初审意见的话语不合理, 应该针对文章, 而不是回复作者;三是格式不符合要求。”

结合自己和其他成员的审稿情况来看, 笔者认为, 从努力程度来讲, “尽力是底线要求, 用心是基本保证, 多多品读与思考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任务”;从录用角度来说, “质量是底线, 价值是根本, 不惟语言的华丽、情感的丰富, 而是要着力于具体做法”。一位成员曾说过这样的话:“我的投稿, 七八期都毙了, 《中国学校体育》编辑部怎么不优先一点, 感觉自己写的一线话题文章也不错。”笔者要说, 优先是建立在优选的基础上, 达到了优选的标准谁的都会录用, 没有照顾之说。所以, 投稿的所有同行都应该从自己的文章中找出存在的问题, 一点一点地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个人的写作水平, 明确实践中的努力方向。

二、修改之“苦”

团队成员经常感叹个人水平不行, 与他人相比有差距。笔者总是劝解:“能力确实有微妙的差异, 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改出精品文章。如, 把握好‘修改注意事项’, 多读多修改;还可以请身边的同事品读, 指出不明白的语句等, 然后进行第N次修改;队友之间也可以多协商, 提供彼此做法, 互相引领。”

审稿的时间很短, 所以时间只能挤了又挤。在刚开始接触这项工作的时候, 笔者曾品读过所有文章, 期间又对团队审核拟用的文章品读了几遍, 所以心中相对有数, 最后对最终反馈回来的修改文章进行了一次润色, 其中, 针对一篇稿件笔者还与队友进行了针对性交流, 并做了大幅度的修改。等按时上交了修改稿件后, 笔者团队又在惴惴不安中等待反馈意见。成员相约, 当刊物到手时, 一定针对自己修改的文章与最终刊发的篇章进行对比修改, 并整理汇总与交流, 共同提升。随后, 队友们都开始了这项工作, 面对修改的地方, 大家惊诧不已。笔者曾把撰写的“对比修改剖析, 修炼提升自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82e650100kekv.html) 发布在博客里, 让队友、同行品评,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三、成长之“甜”

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笔财富, 是修炼自我的一种途径。特别是通过审稿、修改稿件的工作, 让团队成员沟通有无, 针对一些具体的环节进行探讨, 并在争论中清楚了改进的方向, 团队成员均感受益匪浅, 认同了这种“提升之道”, 知道了编辑的辛苦、《中国学校体育》编辑部的良苦用心, 从而更加珍视这样的机会, 尊重编辑与自己的劳动, 更加用心地对待一切。此外, 笔者还整理了以下一些事项, 希望对于撰写稿件、修改稿件都有借鉴性。

(一) “教师心声”栏目的特殊性

1.可以用“我”来表述。

2.修改的幅度比较大。修改的注意事项:一是要根据整个篇章确立修改思路;二是要根据每个小标题与这一段的内容, 合理调整语句顺序, 使之更加合理;三是要注意整合一些片段, 不必完全受限于作者的文字, 可以结合作者的上下文来整合。

(二) 所有栏目的普适性

1.文章题目。要求:简洁明了, 符合文章的主题。

2.作者信息。要求:居中。如果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 且不同单位, 需要在作者姓名后面加“1、2、3……”并使用“字体”中的“上标”功能修饰一下, 单位与邮编要一一对应。如, “钱南阳1王占芬2 (1.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 314512;2.山东省文登市文峰小学, 264400) ”。

3.小标题。要求:一是在《中国学校体育》的文章中, 一级小标题应顶格, 二级及以下小标题应空两格再写;二是小标题末尾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中间一般不使用空格而用“, ”代替;三是阿拉白数字后一般用“.”;四是要精雕小标题。

4.开头与结尾。要求:一是需要根据文章主题来修改, 要看需要与存在是否有意义, 没有必要存在的就删除 (回音壁除外) ;二是开头可以直接进入主题;三是有时不需要单独的结尾, 所以结尾的大段总结一般省略。

5.正文的注意事项

(1) 每个小标题下的引用话语要简洁明了, 可以直接进入主题。

(2) 尽量不用修饰类的语言, 一般抛弃特意与小标题照应的语句;通常不必叙说作用, 主要叙说做法;语句需精雕细琢, 简洁明了即可, 抛弃口号式的语句。

(3) 数字符号的运用要合理 (具体详见刊物) 。

(4) 规范使用一些名称。如, “博客圈”应改为“《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 (以下简称“圈子”) ;“学体杂志”应改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等。

(5) 时间的规范, 如“09年”应改为“2009年”。

(6) 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如, 并列的短语用“、”;例举一句话 (不是引用) , 需用引号, 引号后面有标点符号, 前面一般不用标点符合, 如果引号最后有标点符号, 引号外面就不用标点符号;一些名号, 如“傻姑”, 意为特指, 应加双引号。

(7) “的”与“地”要正确运用。

(8) 需用规范的词语, 抛弃口语化词语。

篇4:对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的认识与感悟

一、走出认识误区,强化目标意识

目前,有些教师对班级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估计不足,总复习期间,常常用优生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一味强调多练,盲目加大作业量。学生疲于应付,使得一部分学困生提早进入“高原期”或“高原期”延长。因此要克服这一现象,教师在复习时就要有目标意识,在认真学習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花力气,下工夫。

二、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办法很多,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即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益友;在数学总复习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情感,把全班学生吸引到教师的周围,并及时给予他们直接的、有效的帮助,使他们顺利地走出困境,克服“高原现象”。具体说应注意:

1.尊重学生

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教师首先要自己找原因。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从不懂到教懂,从不会到教会。学生没有弄懂相关知识,教师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有普遍性的错误,先要做自我检讨。

2.理解学生

学生对复习课不感兴趣,教师应当冷静地分析原因,必要时可召开一个以“我喜欢怎样的数学复习课”为主题的研讨会。如:一个学生说:“老师,您课上讲得太多、太清楚了,我们只是不停地听,不住地记,能否给我们一点想和练的时间?”而另一位学生则说:“老师,您的心太好,布置作业还要提示一遍,甚至把答案告诉我们,这样做能培养我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吗?……”经过这样面对面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心贴得更近了,同时也为引领复习课的教学提供了依据。

3.相信学生

复习课若能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我依据教材,把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划分为整数、小数(分数)、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统计图表、应用题等七大知识块,每个知识块又分若干个知识点,再把各个知识点汇成一个知识链,让学生对照“链”上的各知识点去回忆,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地方不太懂或不懂。之后先分小组合作学习,由不会的学生提问,会的学生讲解,教师行间巡视、辅导、点拨,最后教师归纳、小结。

三、重视基本运算技能的训练

复习时,不要着眼于学生会不会做题、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而应着眼于:(1)要着实使学生弄清概念,深刻理解算理,指导正确计算。(2)要重点指导学生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概括规律。比如,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法则后,让学生知道,整数加、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等;这样,学生就从整体上、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学生懂理会法,就能从根本上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重视比较,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总复习是为了使学生重温已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而不是对学过的知识重新讲授。因此,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五、重视计算能力、习惯的培养

在多种情况下,学生的计算能力反映在运用运算定律、性质以及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上。能否用运算定律、性质和灵活的运算技巧进行简便运算?强调凡能简便算的就要简便算或怎样简算就怎样算。

六、重视应用题分析能力

1.注意审清应用题条件

数学应用题所提供的已知条件,大多可直接用于解题,但也有其他情况:(1)条件多余且用不上。(2)条件多余有时可用也可不用。(3)条件隐藏的。

2.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有些应用题问题具有发散性,应要求学生深入挖掘应用题的各个因素,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经验,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能力,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解答方法,深入地剖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七、体验成功的快乐,唤起学习热情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的追求。所以,上好复习课,就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创设学生获得成功为核心,组织设计教学。采取低起点、小步走、快反馈的方法,将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由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完成,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每个目标层次上做到及时反馈,评价激励,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愿学的氛围。

所有的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复习课如能将知识巧妙地串联,精选练习、精心设计,对疑难知识进行适当探讨辨析。这样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达到复习的目的,而且使学生提升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形成了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灵活的思维品质和主动学习的心态。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在亲历学习的过程中把智慧转化为自己生命成长的丰富资源。

篇5:对民法典的认识与感悟心得作文

以人民为中心,问计于民、服务于民,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民法典是一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因涉及面广,涵盖面深,对每一个人的言行具有很强的约束意义。作为基层干部,是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的,是人民群众身边的知心人,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始终做到人民群众在哪里、干部的心就在哪里,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干部就要去想什么,人民群众盼什么、干部就要干什么。只要时时处处想着人民群众,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忧,化人民群众之困,人民群众就会把干部的实干精神藏在心头、放在嘴上,干群关系就十分融洽,人民群众就会把干部当亲人,有什么心里话都会跟干部讲,还处处夸奖干部的好,把干部当成无话不说的亲人,大家共同携手为小康生活齐心奋斗。

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做党纪国法的带头人。民法典第一章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作为基层干部,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人,也是跟人民群众经常打交道的人,在日常的工作中,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特别是在服务人民群众领域内的法律法规知识,不仅要熟记,还要落实在行动上,时刻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在民事纠纷、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等调解化解中,要公平公正依法做好人民群众的调解员,在体现法律的公信力的同时,也是体现基层干部带头学习党纪国法、应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也是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在基层人民群众中,大力开展学法普法宣法活动,基层干部更要时刻以党纪国法规范言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学法用法的典范。

篇6:对冰山融化的感悟和认识

【摘要】经过来自多个国家的一个科学研究组为期四年的研究发现,格陵兰岛和北极的冰层正在迅速地融化,到本世纪末,大量的北极冰层将会消失。

【关键词】温室效应、冰山融化、环境、绿色植物、海平面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如果上述科学家的预言实现的话,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将受到重大的影响,生态环境也将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不仅影响部分地区而是全球。人们将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和无情的破坏,冰山融化将带来的是海平面升高,严重时带来前所未有的洪涝灾害,树屋、庄稼遭到严重的摧毁,将会造成人们流离失所,无数人们生活受到饥饿挑战。到那时,情节不容我们过多设想。

为了我们的地球生态,也为了我们子子孙孙的未来,我们应该保护我们所处的环境。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首先我们得了解冰山融化的主要原因,而其主要原因是过度的温室效应所造成的,对此,我们应首先去了解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的产生和影响

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大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于地面--对流层系统之内。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与其

气体排放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某一高度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入来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1 4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空间发射有效辐射。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对流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度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根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尽管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陆地上的水和冰汇入海中,但浮冰融化也导致了海平面的轻微上升。浮冰融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极其微小,仅仅为每年上升0.049毫米。但是如果现在海上浮冰一下子全部融化,海平面会上升4至6厘米。冰山融化形成的淡水密度要比海水小,因此,尽管冰山和它所排开的海水重量相同,但融化成的淡水体积要稍大。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水位的轻微上升。

英国利兹大学的安德鲁·谢泼德(Andrew Shepherd)教授和他的同事对全球海洋浮冰的数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这一结论。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快报》杂志上。

考虑到一方面冰架坍塌和北极海冰融化,而另一方面,南极海冰的增加将海洋中的一些水转移出来,估计总体上每年约有746立方公里的浮冰在融化。“冰川融化稀释海水,降低其密度,造成的结果就是海平面上升。”谢泼德说。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海平面上升最佳模型,目前海平面上升的速率约为每年3.1毫米。经谢泼德教授的团队测算,每年浮冰大约融化0.3毫米,而这并未算在IPCC的模型中。

美国纽约大学大气海洋科学中心的大卫·荷兰(David Holland)认为,这项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海平面上升的细节问题。“浮冰融化造成的全球海平面上升虽然很微小,但恐怕还是在可感测的区间内。”他说。

2、冰山融化对世界所带来的影响

正如现在几乎所有的气候学家所相信的那样,如果人类活动的印记能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全球气温升高上全部体现的话,那么也能从冰川消退中显现出来。冰川学家也许一直在争论着一些特殊冰川的来来去去,如乞力马扎罗山冰川,但他们决不会对一幅更大的图景有所怀疑:由于全球变暖,冰川正在持续不断地加速缩减。

那么如果高山冰川消失掉了,会要紧吗?就短期来看,将会有爆发特大洪水的危险。在冰川脚下堆积着被其携带并最后沉积下来的石砾、石块及其他碎石——冰碛。当冰川融化消退的时候,在这些不稳固的冰碛下方可形成巨大的湖泊。一旦冰碛坍塌,大水将席卷山下峡谷。这种冰川导致的洪水爆发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变得更加普遍。长远看来,冰川消失将产生严重缺水的问题。当冰川消失的时候,从中国到美国加州的世界许多地方的夏季河水水位将会下降。

所有这些融化了的冰水不得不有个去处。南美巴塔哥尼亚和美国阿拉斯加州日益缩减的冰场正在为海平面的上升贡献着。政府间气候变迁专家小组(IPCC)的2001年度报告预言,到2100年冰川和冰冠的消融将把海平面抬高0.2 3米。能“动真格的”是格陵兰岛和南极洲深达两千米以上的广大冰域。其全部融化后可将海平面升高80米,从而淹没人类的大部分居住区。在去年的早些时候曾有报道说,正赢得优势的冰层消融遍及整个南极西部冰原大陆。近期的预计是,南极外围的消融正将海平面每年提升0.16毫米。这样,总体说来,很可能正有冰块从南极洲脱落。格陵兰岛的情形类似:在那里,融化的积冰足以使海平面每年提升0.2毫米。有令人担忧的迹象表明,积冰的消失可大大加快。环绕南极大陆的浮冰如果碎裂,海平面虽可不受影响但会使其身后的岸上冰块不受阻碍地滑入大海。自从三年前LarsenB冰架崩塌离开南极半岛后,一些冰川已经开始以高达八倍的速度流动。当其冰面融化时,冰川的移动速度也会加快,如夏季的阿尔卑斯山脉就发生这一现象。一些消融的冰水沿着一种名为冰川穴锅(冰川中近于直立的井穴或洞,系由冰面和岩石碎屑从冰缝中坍落而成)的竖井倾泻而

下直抵冰川底部。在那里冰水润滑了冰山底部,使冰山的移动加速。最近在格陵兰岛的研究显示,上述现象在冰川和冰原中均可发生,使它们加速流向四周。这一现象可解释南美巴塔哥尼亚冰原的狭缩,和只有积冰融化一种因素的情形相比,它似乎退缩得更快。直到近期,气候学家们还认为,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巨大冰原受暖融化需要花费几千年时间。但现在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改变了看法:这些冰原几个世纪内就会崩塌。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们最不用担心的就是乞力马扎罗山

3、缓解冰山融化的科学方法

从以上的内容来看,冰山的融化归根结底在于温室效应的影响,所以解决了温室效应,就相当于解决了冰山融化的问题了。所以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降低温室效应的影响。

3.1降低温室效应的科学方法

3.1.1撑起“太阳伞”

研究表明,在空间支起一把“太阳伞”,把太阳光遮挡掉即可。伞需要依靠太阳光压和星球引力维持在空间规定的位置上,这个空间位置也不是任意选择的。据研究,这个位置位于从地球至太阳距离的1%处的某点上。在这个点上,任何物体相对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距离始终是保持不变的。

3.1.2在空间安置一面反射镜,把部分太阳光集中反射到某个局部区域,就能改变这个局部区域的气候状况。例如,由于高空云层能阻挡地球向空间散发热量,会使地球表面越来越热。人们利用空间反射镜,就把太阳光集中反射到高空云层上,让云层逐渐受热而散开,加快地表热量的散失,降低地球温度。制造和安装空间反射镜,在技术上已不再是天方夜谭。1993年2月4日,俄罗斯科学家在“进步”号宇宙飞船上,成功地进行了代号为“旗帜”的人造月亮试验,首次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背阳的一面。这为空间反射镜的利用提供了很大启发。

3.1.3制造“尘埃云”

3.1.4编织“激光网”

科学家提出建议,在人造卫星上配置激光发射装置和巨大的反射镜,形成“激光网”。据此设想,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实施办法:发射4颗人造地球卫星,4颗卫星发射的激光互相碰撞。这样,当太空中对海面温度有影响的红外线通过时,就会被与其能量相当的激光网阻挡,红外线就被反射并照射到海面上。海面温度便人为升高,产生气流,形成云雨,以此调节地球上的温度。

3.2提高人们对温室效应的意识

3.3种植树木,退耕还林

3.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应从自我做起

通过这次的认识,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温室效应的危害性。工业上大量地使用化石能源,排出了许多二氧化碳。由于人类乱砍伐森林,没有足够的树木把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掉,温度就渐渐升高。为了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而努力奋斗吧。通过这次课题认识,使我对全球温室效应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现在,地球环境每天都在恶化,我们不要等到以后才想着去解决,我们应该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地球明天更加美丽

通过这次认识,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温室效应,也深刻地体会到全球温室效应给人类和自然所带来的灾害。为了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少开汽车;另一方面则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不乱砍滥伐。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朋友们,让我们为减缓温室效应而努力,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明天更美好。

通过这次认识,才深深地体会到环境恶化的速度远比想象中的要快。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世世代代都依以生存。所以,我们要爱护好我们的家园,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地球只有一个,生态环境是要靠每一个公民来维护的。现在,周围的环境都

在变化。花草枯萎,动物也在面临着各种环境危机。环境的恶化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必须好好地携手保护地球,珍爱我们的家园。参考文献:

篇7: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和感悟

通过这次在院党委和学生处精心组织安排下的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培训班为期四期的学习,感觉收获很大。不仅在理论知识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而且在班主任和辅导员的经验交流中吸取了很多在实际工作中的丰富经验。

我的学生经历和现在的工作实践使我对辅导员工作有了这样的认识,主要是:工作对象特殊;工作内容复杂;工作时间无界;工作价值无限。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认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是很重要的。

一、做好角色的转换和定位

学生政治思想进步是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年轻的辅导员,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要做好服务员和管理员,重点做好咨询员,努力做好指导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政治上,做一面旗帜;在学业上,做一名老师;在品行上,做一个典范,在情感上,做学生的朋友。有了这样一个定位,工作起来有目标,有追求,内心是充实而愉快的。在做好自身角色的转换和定位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做好角色的转换和定位。在工作中我发现,许多新生入校之初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这种落差很可能会对他们今后几年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这个时期,细致入微的工作是必须的。通过入学教育中的讲座和辅导,使学生认清从中学到大学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学习目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对自己要有重新的认识和评价。辅导员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不以个人好恶作为标准,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其他人;正确看待同学之间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小的摩擦或冲突;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用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把握好工作原则

辅导员担负着教育和管理的职责,在教育与管理的关系上,要以教育为主,以管理为辅。教育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管理上要严格规范,深入细致。做辅导员工作干的是良心活儿,你去十次宿舍和一次宿舍,开班会讲话和与学生单独交流在外人眼里没有多大差别,但在学生心里却有不同感受。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我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班级主要学生干部定期汇报;本人经常性地深入学生班级、宿舍了解情况;设立班级信息联络员,目前在各个班级分别设有心理信息联络员、安全信息联络员,密切注意学生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获取信息,防患于未然。

三、重学生团队和竞争精神的培养

在一个班级里,能够把学生凝聚到一起的就是团队和竞争精神,敢于竞争、善于协作的群体是最有活力和战斗力的。所以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必须强化团队协作意识的教育,使学生不断增强竞争精神。在新生入学见面会上,我就给全体新生讲,在这个竞争无处不在的社会里,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竞争意识,在大学的学习中不仅要全面、系 统地学习业务知识,还要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做人的学习。学院要求在全体新生中形成一种竞争的势头,把竞争意识贯穿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集体之间竞争与个体之间竞争相结合。在不断提高个人竞争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与人共事的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通过将近一年的工作实践,使我对辅导员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悟,也感觉到自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认识到要作好一个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提高自己:

1.政治上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和较高的政策水平,要学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要能够了解、把握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国家政策,在思想上重视学校的中心工作。

2.作风上要达到“严、实、精”三个字。“严”就是对自己要严,对工作要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实”就是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抓落实,求实效,不搞花架子; “精”就是对工作要精益求精,不马虎,不松懈,不拖拉,不应付。

3.业务上要有主动学习的精神,主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熟悉学生的管理规程,熟悉国家和学校的有关政策、规定;善于学习新知识,学习好经验,不断改善自身知识结构。

4.修养上作一个光明磊落、公正无私的人;一个胸怀坦荡、有奉献精神的人;一个严于律自已、宽于待学生的人。

篇8:怎样认识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因此,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如果没有这种总结和升华, 也就不能产生哲学, 而只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这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但是我们不能认为“真正的哲学, 观点都是正确的”, 因为社会生活的内容复杂多样, 哲学家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即有正确的反映, 也有不那么正确甚至错误和歪曲的反映。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总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 因此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后人看来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它为真正的哲学, 关键是看它是否正确反映了自己时代的先进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哲学现在看来都有其局限性, 但它们都是自己时代真正的哲学。

因此,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推动时代的步伐, 指导社会变革, 但真正的哲学却不能称之为科学的哲学,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现了上述三个统一, 就克服了以往哲学的种种不足,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由真正的哲学上升为科学的哲学, 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上一篇:富含哲理的人生格言下一篇:在高二年级学生家长会上的讲话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