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啄木鸟行动”实施方案

2024-04-08

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啄木鸟行动”实施方案(精选5篇)

篇1: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啄木鸟行动”实施方案

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啄木鸟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组织实施“啄木鸟行动”积极引导广大学生自觉纠正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中的不规范用字用语,关注祖国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以监督社会用字用语,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为己任,为南浔的语言文字工作做贡献。

二、行动目标及工作任务

号召全体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像啄木鸟一样,搜寻、纠正课堂中、校园里、街道、社会上的不规范用语用字、拼音,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校内各种标牌、指示牌、标语(牌)、宣传栏等环境用字情况;

(二)社会公共场合的标牌、店牌、指示牌、广告牌(包括夜景亮化设施)和地名、路牌、公交站牌中的繁体字、错别字、异体字或残缺字形等不规范用字及汉语拼音使用不规范现象,并切实采取措施加以改正,“给小镇洗脸”,从源头上杜绝用语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树立规范化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提高小镇的形象和品位。

三、活动时间9月17日——9月21日

四、方法步骤:

“啄木鸟行动”以班级为单位自行组织实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成假日小队或家庭小分队,对学校周围的社区、街道、单位、商店等场所用字情况进行检查、拍照等,也可以在上学或回家的路上进行检查。校内不规范用语用字情况由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检查,及时整改。学校结合活动的开展,根据学生的所见、所想,开展“啄木鸟行动”调查反馈。

五、注意事项:

(一)加强领导。各班级要高度重视“啄木鸟行动”,班主任负责,做到人人参与,确保工作扎实有效。

(二)注重安全管理。各班在开展此项活动时,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本次活动截止时间为9月21日,学校将组织老师对“啄木鸟行动”反馈情况进行收集汇总。

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

二○一二年九月十三日

篇2: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啄木鸟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宣传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在我校创建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之际,学校决定在全校中小学生中开展语言文字“啄木鸟行动”,三、四、五、六、七、八、九年级各班分别成立 “啄木鸟”小分队利用课余、周末等时间对学校、家庭、街道等场所用字情况进行查错纠错大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2013年11月8日~2013年11月16日

二、形式: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各班组成“啄木鸟”小分队,每4人为一个小队。活动范围为:校园标语、板报、宣传栏,班级同学的作业本,班级墙壁布置等。

啄木鸟查错纠错行动不局限于错别字、不规范的汉字、病句等,还包括不正确的读音、不规范的语言等。

活动结束时,各班推选两名“啄木鸟行动”标兵。

三、要求

为了把活动内容落到实处,各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要密切配合,做好宣传和指导工作。

学校将充分利用活动,对我校用语用字不规范现象进行整改,以进一步提高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学校语言文字领导小组

篇3: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啄木鸟行动”实施方案

一、自主课程实验与高中学校课程的校 本实施

北京市“自主课程实验”是指学校以国家课程纲要、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经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批准, 结合学校办学方向、育人目标、课程需求和已有基础等整体设计并创新实施新课程的实验。该实验不仅包括必修课程的校本实施、选修课之间的整合并进、校本课程的动态生 成以及三级课程之间的有机整合, 更要形成基于学校发展定位、育人目标的学校课程体系, 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和课程文化, 支撑学校的特色发展。实验的主要特点有:一是突出学校作为课程设计和实施最直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课程探索;二是突出基于学校价值和目标的, 包涵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三是突出学校课程实施的创新探索, 该实验是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学校整体变革;四是突出学校课程特色形成和课程建设, 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体现课程是学校功能发挥、学校文化传承、学校特色形成的核心载体的作用。

课程校本化实施是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 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 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1]当前任何学校的课程都是国家课程设计与学校实际情况相互调适相互融合的结果, 体现为共同价值和个性价值的统一。从本质上说, 自主课程实验就是学校整体设计和创新实施学校课程, 是新课程 (三级课程) 在学校高度的校本实施 (整体课程的校本实施不否认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国家课程课堂层面的差异化处理, 此处根据自主课程实验的重点即学校整体课程建设的角度突出学校层面整体的课程建设) 。“自主课程实验”不同程度的“自主”, 其实就是不同程度的“校本”。就高中阶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的共同价值而言, 自主课程实验要遵循国家的“共同要求”, 即体现忠实取向;而在体现个性价值和学校特色方面, 则体现出相互适应和创生取向。校本课程实施或自主课程实验以学校为本就国家设计的课程进行“自下而上”的“二次开发”, 既满足了提高公民素养的共同要求, 又关注到每一所学校的差异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对当前高中阶段人才培养和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学校课程校本实施的行动策略

高中学校课程的校本实施是一个包含了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所有课程开发活动要素在内的完整的课程建设过程, 就其行动策略而言, 北京市自主课程实验学校的探索涉及课程目标的细化、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模式创新、学生评价的优化等方面。

1.课程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

高中课程方案提出了高中阶段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 如何将这个共同目标转化为具有学校特点的课程目标呢?需要把握共同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以及学校个性化目标的体现这两个方面, 并且二者是以一个整体体现出来。前者需要把握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功能定位、培养目标和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 后者是学校可能具有的改革切入点、自身的个性追求和独特传统等, 二者统一形成学校课程目标后还需要在课程实施中进一步调试。课程目标细化和具体化过程中明确培养目标及其所具体化的能力素质结构是关键, 一般而言, 课程目标是课程建设的明线, 培养目标所规约的能力素质结构是暗线。北京四中围绕“培养杰出的中国人”这一目标, 将课程目标确立为:以人文教育为基础, 以科技教育为特色。该目标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变化的目标体系, 由核心目标与具体目标组成, 核心目标体现了学校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具体目标体现了课程建设的阶段性和具体要求, 两类目标相互支撑、共同构成统一的目标体系。北师大附中在继承百年办学传统的基础上, 将其定位为“全人格、高素质”, 并具体化为“德育为先、注重实践、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课程目标。

2.课程结构的构建与完善

衡量新课程校本实施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学校是否形成了涵盖三级课程的、结构合理的、具有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 自主课程实验强调课程的结构创新及其所带来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效应。经过前期实验, 学校也认识到要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学校的特色发展, 仅有课程的局部适应性调整是不够的, 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从结构上进行构建和完善。实验校在分析学校培养目标、办学理念、文化传统、发展远景、学生特点、教师优势、课程基础和课程资源等前提下, 整体设计学校课程结构, 具体有三级课程整合、突出与培养目标的对接、体现学校传统和文化基础、凸显学校特色课程、培育学校课程文化等切入点。如首师大附中设计了“基础通修、专业精修、兴趣选修、自主研修”的四修 课程结构, 体现了学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办学宗旨。各校课程结构在实施中进一步增强适应性, 基本框架逐步稳定, 各结构要素不断完善, 配套措施逐步到位, 逐步形成了学校的课程特色和课程文化。

3.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整合

课程校本实施中内容的调整和整合主要在三级课程的整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协调、综合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课程内容和教育技术的整合等领域。衡量课程整合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 凸显出学科的特色, 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2]目前实验学校一般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前者突出学科体系和活动系列) 来统筹, 以学科作为整合的主要切入点, 同时兼顾跨学科的主题统整、实践活动的综合设计等。具体而言, 学科内容整合的策略主要有衔接、调整、补充、拓展、压缩、融合、整合、分层等, 如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补充或压缩国家课程的相关内容, 抓住三级课程内容的关联处尝试课程的整合、融合, 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探索课程的拓展、分层等, 力图以课程内容、课程水平和课程修习期限等的多样性, 适应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如北京十五中的探索:增删部分课程教学内容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调整教学顺序实现学科内和学科间的互补、课程内容分层次实施以因材施教、尝试不同学科间课程整合、部分学科课程活动化和生活 化、多样化地设置体育课程、整合专题教育与国家课程学科教学等。

4.课程编排的变式与创新

课程编排的变式与创新是课程创新实施的重要内容。课程编排创新主要有变式编排和个性化的适应性编排两种方式。前者主要包括调整课程开设的起点、模块之间的顺序、模块开设的学段长短、模 块开设的次数, 以及必修课与选修课并行、学科间的相互补充等;后者主要根据学校整合部分课程内容、新开发课程和专门课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行专门的编排, 如根据需要设置长短课时、在总时间不增加的情况下根据需要适当增减和合并某些课程的课时、设置学生个性化学习时间等, 这样能充分考虑课程内容的需要、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的工作量以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实际情况。课程编排的变式与创新不仅仅是编排技术的变化, 而且是学校独特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和课程思想的体现, 实质是课程实施条件和课程内容的动态适应并力图实现全盘优化和增强活力的过程。实验学校在实验前期的课程设计中, 课程编排创新是主要特征, 力图通过课程编排带来的适应性调整盘活学校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增强课程活力、提升课程效益。

5.教学实施的多元与更新

自主课程实验学校注重形成全校性的教学特色, 突出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探索。目前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三个形成”, 即形成学科教学知识体系、具有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学科教学的质量标准。北师大实验中学形成了“课程纲要 + 教学设计 + 学案”三位一体的整体教学模式, 该尝试不仅仅是学科教学方式的探索, 更是学科教学知识体系和有效实施方式的系统梳理。北京101中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 研制了《国家课程校本实施标准》, 从课程目标、教学安排、学习要求、策略建议等方面细化相关要求;同时在部分学科、年级进行“自我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并编制《探究学习指导手册》和《可持续发展探究作业本》,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北京二中在教学活动中分别构建了探究性教学模式、开放性教学模式、导师制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 以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提供实践依据, 实现了把课堂教学中的学科特色上升到校本课程的特色。

6.课程资源的关联和利用

有什么样的课程资源, 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校本化程度和实施效果, 课程资源的特质直接决定了课程的品味和特色。自主课程实验学校将课程与丰富的校内外资源建立联系, 并创造条件转化和开发、利用潜在课程资源和动态课程资源使课程实施具有明显的“校本化”特点。北京二中在“空气养人”理念的熏染下, 学校的一草一木, 甬道、长廊、座椅等设施都透露出“空气养人”的气息。以此为基础, 学校课程实施的“文化”意味浓厚。学校还重视利用丰富的校外课程资源, 如与相关单位建立共建关系, 涵盖众多社会领域;与部分国家和地区学校建立友好关系, 与国内部分中学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聘请校外专家授课, 邀请跨国公司与学生家长共同开设选修课等。学校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 在高三年级设立“双导师制” (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 ;开展“六百”教育活动 (即“百位名人进校园”“百位校友进校园”“走进百个学生家庭”“百所高校进校园”“百位教师进班级”“百节学科素养课”) 等, 都是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形成课程特色的实践。

7.学生评价的调整与优化

课程校本实施必然要求校本化的学生评价。自主课程实验学校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课程特色, 积极开展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评价方式探索, 力图从评价环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体现学校在评价环节“校本实施”。如北京二中按“学科基础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艺术表现能力”“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五种能力, 建立可量化的分级指标体系, 从动态、发展的角度积极评价学生某一方面的优异能力和整体进步。北京101中积极探索学分制管理, 学生学分由德育学分、学科学分、活动学分和奖励学分组成。德育学分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 由基本学分和奖励学分组成, 每学期考核一次;学科学分采用学生学习课程并经考核, 核定基本学分和学分积点的多少, 以评定学生学习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活动学分是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学校统一安排参加的各种活动, 根据活动完成情况给与相应的学分;对于学生的发明创新和各种获奖, 由学生申报经学校审核后给予学分奖励。

三、高中学校课程校本实施中应注意的 问题

1.参与者观念的转变是前提

课程校本实施首先是全体参与者观念的转变, 包括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等。要有效地进行课程的校本实施, 学校就不能只是被动地实施“官方课程”, 而是要主动地发展课程即有体现校本特质的过程。学校课程是基于国家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 学校、教师、学生和资源特点的综合体现;新课程实施应结合学校的育人目标、学科实力和课程资源等, 对国家课程方案进行差异处理, 包括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升。学校应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决策, 分享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权力, 构建一种尊重实践、尊重差异、多元民主、合作参与的课程实施文化。学校课程的校本构建, 课程体系应与学校的价值与目标系统有内在的一致性;课程的校本实施体现在课程建设的全过程, 学校在不同发展阶段可有所侧重和采取不同的策略, 但都必须基于本校学生的实际课程需求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改革始终是一项教育实验, 也始终是学校校本实施的过程, 是学校教育智慧集中体现的过程。高中新课程虽已实施多年, 但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更长期的过程, 在新课程经过初期实验进入理性发展的阶段, 课程的校本实施是学校必须面对的重要工作, 而观念的转变是这个过程实现的基础和前提。

2.学校的课程领导是核心

高中新课程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同时意味着学校有课程设置权、教师有课程开发权、学生有课程选择权。在新课程的校本实施中, 学校的课程领导尤为关键。学校课程领导包括明确学校课程建设与学校发展的关系、培养目标的能力素质结构与课程结构的内在一致性、学校课程结构设计和特色发展的着眼点、调动教师课程开发和实 施的积极性、对课程实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等, 集中体现在学校课程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上。学校课程规划是推进课程校本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3]学校课程规划需要校长出思想、出思路, 要把学校的培养目标、发展方向、办学理念和课程建设结合起来, 考虑学校发展对课程的影响, 同时通过课程支撑和彰显学校特色。具体规划中须确立学校培养目标和课程发展目标, 分析学校课程基础 (学校传统、师资力量、学生特点、课程资源等) , 整体设计课程结构, 理清各部分课程之间的关系, 营造课程实施的良好环境, 在规划与积累中逐步形成课程文化, 并凝聚形成特色主题, 在此基础上以课程文化的主题统领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和特色发展。

3.教师的探索和实践是关键

课程校本实施是当前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策略, 而其中教师的探索和实践是关键环节。课程校本实施既是学校和教师应有的权利, 同时也是应负的责任。[3]教师参与课程校本实施, 是在学校课程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对相关课程进行“二次开发”, 构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和符合学校发展方向的具体的课程形态。教师成为课程开发者, 更多是指教师参与课程的校本实施。就学校整体而言, 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主要体现在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整合中;就一门具体的课程来说, 教师的创造性实施也包括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课程内容的创新处理、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评价的适应性改进等。只有教师积极投入到课程实施的创新中, 课程的校本实施才能实现。同时, 课程的校本实施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教师在课程改编、扩充、新编、教学设计等校本实施过程中专业素养得以不断提高。

4.把握好底线和层次是原则

学校课程实施严格说来都是校本实施, 但因为“校本”的底线和层次难以明确界定和把握, 故而存在很多课程校本实施的争论。对于课程的校本实施, 首先必须把握一个底线, 即在国家课程框架和标准的前提下进行适应性、差异性改造, 即内容标准和水平标准有基本的参照。其次, 校本的程度有层次区分, 忠实执行、适度调适和鼓励创生是课程校本实施的三个关键词[5]。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校本实施都是课程的适度调适, 要真正实现学校的课程自主, 课程创生是必经的一个阶段。课程创生是在现有国家课程框架内创造性地开发相关课程内容或课程单元, 其最能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科专长, 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最能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不管是哪一种校本的层次, 都应坚持体现学校的特色, 而这一特色不仅是局部特色; 校本实施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学校特点, 只有充分把握学校实际, 才能说得上是课程的校本实施。

5.学校内外条件和资源是保障

课程的校本实施挑战学校的条件和资源, 其首先必须具备一些基础条件, 如政策层面, 国家课程设计留有空间, 下放课程自主权;地方层面, 鼓励学校特色发展, 提供相应支持;学校层面, 教师具备课程调试和创生的能力等。除了课程设计中的政策因素外, 学校要转变课程资源观, 重新审视学校所在发展阶段、所在区位特点、社会人才需求、面临的发展机遇等, 全面梳理显在和潜在以及可能创生的资源, 是课程校本实施的基础和保障。为了应对课程校本实施的挑战, 学校还需要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氛围与文化, 鼓励教师的研究和合作, 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以保障课程校本实施的水平。

摘要:课程的最终落实需要学校层面的校本实施。当前学校课程校本实施的主要策略有:课程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课程结构的构建与完善、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整合、课程编排的变式与创新、教学实施的多元与更新、课程资源的关联和利用、学生评价的调整与优化。在实际操作中还应进一步转变参与者的观念, 加强对学校课程的领导, 鼓励教师的探索和实践, 把握好底线和层次, 同时须有学校内外条件和资源作为保障。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校本实施,行动策略

参考文献

[1]徐玉珍.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教育研究, 2008 (2) .

[2]熊梅, 脱中菲, 王廷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模式.江苏教育研究 (实践版) , 2008 (6) .

[3]宋时春.关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几点思考.江苏教育研究 (实践版) , 2008 (6) .

篇4: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啄木鸟行动”实施方案

一、学习放首位

更新观念。通过学习, 使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与省教育厅实施“三生教育”的决策部署同步。学校及时成立了学校“三生教育”领导机构, 明确职责, 利用教职工大会、政治学习、党团活动、校会时间, 组织教职工学习省、市关于“三生教育”的一系列文件。学校购买小学、初中“三生教育”全套教材配发全体教师, 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听了罗厅长在昆明市的“三生教育”讲座, 全体教师观看了于丹教授的《“三生”有爱》讲座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三生教育’课堂”专题节目, 听了杨立雄校长作的《云南“三生教育”与台湾生命教育比较与思考》讲座。

培训骨干教师。学校先后5次派出“三生教育”课专职教师共6人次参加云南省及昆明市的骨干教师培训, 受训教师返回学校后, 以专题讲座、示范课、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 逐步构成了“省———市———校”三级培训网络。

建设骨干团队。我校“三生教育”的教师团队以思想品德教师2人、生物课教师2人、心理与健康教育教师4人为主, 全体班主任参与其中, 并要求除“三生教育”专职教师外的其余教师也参与到“三生教育”的教学工作中。

二、课程是关键

开好“三生教育”课, 在课程中拓展活动, 并渗透进学科课程, 与校本课程紧密结合。

1. 抓“三生教育”课的落实。

学校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 将“三生教育”列入地方课程。精心组织, 周密安排, 做到教材进书包, 课程进课表, 课时进总量, 效果进考核、活动进社区, 体验进家庭。并要求教师在“三生教育”课堂中必须有活动设计, 突破“三生教育”在课堂中变成纯粹的教授。例如, 我校五 (2) 班学生李一笑, 小学一年级就到加拿大上学, 2009年11月从加拿大来到我校上学, 能说流利的法语, 却没上过一节中文课程, 期末考试他语文考32分, 他却用别扭的中文, 很工整地书写了“三生教育”课的体会:“昨天, 中央台的新闻报道, 五个贵州留守儿童在鱼塘里溺水死亡, 让我很震惊。我联想到“三生教育”课里所说的要珍惜生命, 如果他们知道怎么珍惜生命, 那么绝对不会那么幼小就丢了生命。”

2. 抓“三生教育”的学科渗透。

学校要求所有学科都根据“三生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学内容, 积极、主动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例如, 陈金美老师讲的语文课《散步》, 这是一篇表现家庭成员之间真挚感情的散文。老师精心设计教学, 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用心去领悟。学生在浓浓的亲情氛围中, 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 体会到了父母的生活使命感和责任感, 理解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也理解了父母的爱。

3. 抓“三生教育”校本课程。

学校依托度假区资源优势, 开设体育、艺术、安全等校本课程, 落实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学校在每天下午4∶00~6∶00的时间内, 学生乘坐校车, 到度假区范围内的海埂体育训练基地、红塔体育中心等, 开设游泳、网球、高尔夫球、滑冰课程。现在, 1~8年级共开设“三生教育”拓展性课程10门, 学生毕业时, 游泳、球类等课程能够全部学会基本技能。

4. 抓“三生教育”教师基本功。

为更好地在全校各学科中渗透“三生教育”, 学校专门举行了第四届五星杯“三生教育”教学比赛。包括语文、英语、品德、科学、地理等学科的教师积极参加了比赛, 比赛形式丰富多样, 包含课例、活动、班会、“三生教育”小故事等。另外, 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云南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三生教育”》课题研究, 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探索, 在总结中提高。

三、活动是重点

在活动中设计课堂, 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 感悟“三生教育”的魅力。认真组织完成“三生教育”课程中设计安排的活动, 体现“三生教育”注重体验的要求。在活动中设计课堂, 活动开始、结束都有针对性的强调, 提炼“三生教育”教学点, 让学生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发生变化。要求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学设备的优势, 创造、模拟真实情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

以年级组为单位, 组织学生到海埂公园开展“文明环保我当先, 争做环保小卫士”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制作了“环保生态球”、生态风筝, 清理了公园内的白色垃圾, 检测了滇池水源的pH值, 进行文明环保宣誓印章仪式。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定期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法规”等的宣传、讲座。组织学生到社区公安局实地参观, 学习和了解自我保护常识, 紧急情况下求救技巧, 开展消防安全演练活动等, 提高生命保护意识和保护生命的技能。

结合昆明市“四创两争”工作, 积极组织全校师生投入创建活动, 利用学生、教师都在学校午餐的时机, 渗透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集体用餐做到文明用餐、营养用餐、节约用餐, 讲卫生、讲文明、不挑食、不浪费。开展红领巾关爱野生动物活动。组织学生到海埂大坝对红嘴鸥进行投喂, 邀请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进校园, 为学生讲授野生动物相关知识, 带领学生走进昆明野生动物园, 关爱野生动物, 树立尊重和保护生命的意识, 和谐共享地球家园的生态保护意识。

四、文化建设为核心

营造浓厚的“三生教育”校园文化, 全面建设现代化校园生态文化。

学校重视用文化育人。以“三生教育”物质文化为基础, 以“三生教育”精神文化为核心, 以“三生教育”制度文化为保障, 以“三生教育”行为文化为重点。学校图书室设置“三生教育”图书专柜;在校园内专门设置“三生教育”走廊;校园广播站播放“三生教育”典型事例;黑板报刊出“三生教育”专栏;语文学科举办“三生教育”手抄报活动;学校印发每个学生的《五星校报》开设“三生教育”专栏;利用先进的校园网优势, 在学校网站开设“三生教育”专页, 为全校师生、家长提供“三生教育”的交流平台, 营造浓厚的“三生教育”文化氛围。

开展“三生教育”小寄语活动。提醒学生“父母的爱孕育了我们的生命, 陪伴着我们的成长, 我们要学会感恩, 回报父母和社会”等。

建设个性班级“三生教育”文化。例如, 在我校一 (2) 班班级文化建设简介中, 班主任老师这样写道:“围绕爱生命、爱生活、会生存丰富班级文化建设。”“三生教育”辐射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二 (1) 班围绕三八节、母亲节开展了给妈妈洗脸活动;八 (1) 班轮流关爱残疾同学活动;三 (4) 班制作“太阳花”活动等;一 (1) 班养护植物、呵护动物宝宝活动;三 (2) 班建设生命中的美德花园。

建设“三生教育”多元文化。学校每个班建立了家长委员会, 通过每个学期召开的三次家长会, 举办的家长学校, 向学生家长宣传实施“三生教育”的意义、目的和内容, 让广大学生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参与“三生教育”。例如, 二 (3) 班同学谢伯伦来自美国, 在一次又一次的掌声中, 谢伯伦的汉语能力提高很快。在一次全校外籍学生家长座谈会上, 谢伯伦的父亲谈了这样的想法和感受。他非常感谢学校对谢伯伦的关爱, 他非常热爱孩子所在的学校。但是有一件事让他非常尴尬———谢伯伦回到家里经常唱这首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让他感到有点哭笑不得。学校听了他的想法以后, 非常重视这一问题。本着“三生教育”的理念, 学校提出, 谢伯伦可以不入少先队, 让他成为一个享受着中国教育却保持着自己信仰的小留学生。为了不让小留学生看到别人戴着红领巾而难过, 班主任特意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在班会上, 谢伯伦成为了主角, 他向大家讲述美国的信仰, 讲述了圣诞节, 同学们在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 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谢伯伦是我们的美国朋友, 戴不戴红领巾他都是我们的朋友, 是朋友就要尊重他, 尊重他的信仰和选择。

篇5:啄木鸟纠错队在行动

这次活动分为摄像组、交流组、记录组和找错别字组。我被分在找错别字组, 专“啄”社区出现的错别字。准备完毕, 大家按照各自的分工拿着笔记本、照相机兴致勃勃地出发了。

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 我们进入了长虹小区。随后, 大家分头行动。我所到之处见到的都是汉字, 简直像进入了一个汉字王国。我左看看, 右找找, 眼花缭乱, 都不晓得从哪找起。这时梅老师提醒我们:“你们可以从一些小广告上找一找, 看看有没有错别字。”

我一听, 也对, 就从各个商店贴的小广告下手, 可是找了老半天也没找到一个错别字, 我都有点泄 (xiè) 气了。正在这时, 我听到那边有人在喊:“我找到错别字了!”

我赶紧以最快的速度跑过去。这是一家理发店, 招牌上的“艺手遮天”特别醒目。原来店主把“一个”的“一”写成了“艺术”的“艺”。这可是典型的篡改成语呀。首战告捷, 大家特别兴奋。于是, 拍照的拍照, 记录的记录。

接着, 我们又发现一家鞋店的墙上出现了错字。你瞧, 它把“底”和“补”字都少写了一点, 看着特别不舒服。徐蕾在和店主交流, 摄像机正在对着她们呢。那位店主是一位慈祥的老婆婆, 态度很和蔼。在和店主交流的时候, 徐蕾很紧张。老婆婆摸着她的头, 叫她不要紧张, 最后还答应把字改过来……

整个活动过程中, 我们“啄木鸟”纠错队一共找到了12个错别字。收获还真不小!以后, 我还要走进街头继续“啄”错别字, 让我们的语言环境更纯净!

点评:

上一篇:幼儿园部升旗仪式流程下一篇:关于幸福为话题的演讲稿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