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南浔作文

2024-04-09

画南浔作文(精选10篇)

篇1:画南浔作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和妈妈已经一起走过了大大小小很多地方,这次,我们又来到了江南六大古镇之首的南浔古镇。

走进古镇,一种古镇特有的韵味扑面而来,小桥、流水、人家、路旁的小店,无不展示出南浔的魅力。轻轻地踏在青石板上,慢慢地吸着清新的空气,远离了城市的喧闹嘈杂,放下了学习的繁琐劳累,顿时感觉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缓缓地走到小河边,瞧见几只鸟儿站在渔船上。浑身黑色,只有头上有一些白色的绒毛,像一顶白色的帽子,显得各外醒目。这些鸟儿扑棱了几下翅膀,仰起脖子,叫了几声,更为这美丽的景色增添一丝生气。也许,在我们眼中,它们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它们眼中,我们也是风景。

走累了,找家咖啡馆坐下。左边临水,水波触手可及;右边靠墙,看似随意的涂鸦却别有一番风韵。午后,吃一点下午茶真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提起笔,写篇游记,在日记本上记录下这美如画的南浔,让时间定格在这一瞬间。文末,轻轻地放下笔,缓缓地闭上眼,静静地聆听那细细的流水声,渐渐有了睡意。突然,声音变大,我睁开眼,往河中心望去。只见一艘摇橹船晃晃悠悠地划过来,那船桨一摇一摆的,漾起了层层波纹。谁知,那漾起的不仅仅是波纹,还有我的心。

南浔就像一幅画卷,只有慢慢地打开,才能感受到他独特的美。

篇2:画南浔作文

走进屋里,看到了好多珍贵的玉石的项链和手镯,还有各种形状雕刻的奇石,其中有一块叫天外天的陨石在房子的正中央,我还对着陨石许了个愿望。

偷偷告诉你们,我许的愿望是,希望自己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会做我一直担心的数学课堂作业。出来之后,看到卖冰激淋的店,真想买一块吃,不过妈妈说天凉了不能吃,我还是听妈妈的话没有买,最后我们就沿着美丽的小河边回家了。

篇3:南浔古镇游记作文

走进南浔古镇,你会看到古迹众多,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 。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独具江南风情的明清古建筑群。真可谓石桥粉墙乌瓦,小桥流水人家;中西合璧佳景,绮丽风光俱佳。

步入了小莲庄。便见园内绿枝繁茂,各类建筑别树一帜,内外两园风貌各异。外园是一占地十余亩的荷花池,因其形似挂瓢,人们称之为“挂瓢池”;漫步池畔,风荷袅袅,顿感觉心静气爽。沿池碑刻长廊曲径蜿蜒,留有不少名人佳作。池畔掩映的西洋建筑“东升阁”,则给人一种异国风情之味。那“净香诗窟”构思独特,厅内房顶一呈升状,一现斗状, 故称“升斗厅”。随后又来到扇亭、退修小榭、掩醉轩、养性德斋等景点,但见这些古建筑不但设计独特,且还各有出典。

最具特色的景点要数“嘉业藏书楼”了,此楼缘于末代皇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的九龙金匾而得名, 整个建筑呈中西合壁风格。进入正门,只见左边是一荷叶形的莲池,沿池环绕着由太湖石堆垒而成形似12生肖的假山。最引人逗趣的是那3米多高的“啸石”,上前凑近石上小孔,使劲一吹,便如虎啸般声振全园,游人纷纷上前,欲欲而试。藏书楼为回廊式的两层楼房,中间的大天井如同一个大球场,四边由7间两进和左右厢房组成,共有书库52间。此楼创始人为刘镛之孙刘承干,历时费银30万两所造,藏书60万卷。刘还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刻书200余种。这些藏书和雕版现在已捐给国家,成了国家文化宝库中珍贵藏品。

南浔古镇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仅宋、明、清三朝统计,有进士41名、京官56名、州县官57名。近、现代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有80多名。

篇4:南浔古镇小学作文300字

我虽然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去过南浔古镇,但我去过,就在去年中秋节后一天的早上。                                                                               早上,我迫不及待地起了床,吃好早饭,就和妈妈出发了。过了 一会,南浔古镇到了,那里景色美得如同一幅五彩的画,游人如织。我和妈妈走着走着看见有许多人挤在那里,就跟妈妈说:“妈妈,我们也过去看看吧!” “好!”妈妈说。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挤到了前面,刚挤到前面就闻到了一阵阵香味,我一看原来是卖面包的小店。

再过去一点,就会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很长很长,细细的。两旁栽满了柳树,好像一位位长头发的.小姑娘在河里洗着长长的头发。一阵风拂过,好像风婆婆在帮柳树姑娘把头发吹干,好后还帮柳树姑娘梳理头发。

南浔的房子也很漂亮,有一些房子比较老,颜色各种各样,有红的……

篇5:优秀小学游记作文:游览南浔古镇

五一小长假,我跟随爸妈到浙江去进货,两天时间里我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和忙碌,为了犒劳我,妈妈说:“我们回上海的时候途经南浔古镇,顺道让你去游览一番。”我听了高兴极了。

第三天中午,我们终于来到了景区,这里早已人山人海,我们沿着一条小河走,看到好多古代建造的庭院,这些院落都很别致,特别令我感兴趣的是:一座名为《懿德堂》的房子,楼层错落有致,回廊曲折,庭院深深,后来我看一块牌子上的介绍,我才知道,这是张石铭的旧宅,据说张石铭是从前南浔的头等富豪,难怪这座房子建造得这么豪华呢!

我们逛到了辑里湖丝馆。看了介绍说:这里原先是辑里湖商公馆,湖丝是中国品质最好的丝绸,在这里我看到湖丝的整个制作过程,让我涨知识了,真是收获非浅啊!

后来又来到了百间楼,参观了刘氏梯号……一个下午很快过去,我们有利也匆匆结束了,我可是意犹未尽呢,期盼有机会再来。

篇6:游南浔古镇的学生作文600字

南浔古镇,在我心中是一个神秘又繁荣的古镇。南浔由南邻村和浔溪村组成,中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古时这里的居民们的交通工具都是船。当我坐着一条古色古香的船在水上行驶时,我把手伸出窗外,感受风的清凉,感受空气的清新,格外惬意。

小船晃晃悠悠地前行,我们先来到了张石铭故居。它宽敞宏伟,还带有西式的建筑风格。它雕刻精美,门上还刻有神话故事。看着一扇扇门,读着一个个故事,感叹着古代人们的精致工艺。

离开张石铭故居,我们又来到了另外一位张家人的故居张静江故居。它是典型的江南豪门大宅。门楣上的门雕全是用方砖雕刻的,在南浔建筑中与众不同。窗上雕着精美的芭蕉叶,还用珍珠粉、钻石粉和矿物质粉调和成的特殊颜料给它们涂上淡雅的绿色。就连窗框里镶嵌着的玻璃也大有来头,这是一种从国外买来的特殊工艺玻璃,据说那玻璃一两金子一块呢。张家是南浔最富有的人家,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奢华,展现着100多年前古镇鼎盛的繁华。

南宋时期,南浔以蚕丝精华辑里湖丝扬名世界,铸就了一批丝商巨富,也为老百姓带来了安居乐业。在辑里湖丝馆,我们看到了那时的丝绸,象月光下一条平坦静谧的大河,没有一丝曲折,虽历经近千年,却依旧**无暇。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坐在展示馆的门边,专心致志地剥着蚕茧,娴熟却又小心翼翼的。在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会是这样的场景吧?!走出湖丝馆,我们刚好看到了古时迎新娘的热闹场景。

看着看着,我不禁出了神,仿佛乘着时光机回到了宋朝,看到张家的人们在庭院里忙进忙出,看着成堆的丝绸一匹一匹的卖出去……

篇7:湖州南浔碑刻

文徵明书碑刻,碑刻《辞金记》与《两桥记》均系明嘉靖年间进士、长兴知县杨上林撰文,记工部尚书刘麟隐居长兴知南坦时事,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1470—1559)于嘉靖十九年(1540)71岁高龄时的.作品。

两碑现藏南海镇嘉业藏书楼,均高112厘米,宽55厘米。《辞金记》篆刻三字额, 正文连款20行,满行34字,共621字,楷书直写。《两桥记》篆书三字额,正文连款17行,满行29字,共456字,行书直写。两碑字迹清晰,苍润秀雅,现保存完好,是史料与书法价值兼具的艺术珍品。《梅花仙馆藏真》石刻、《紫藤花馆藏帖》现存南浔镇小莲庄长廊壁间,石刻共45方,皆名家翰墨。其中《紫藤花馆藏帖》4卷,系清翰林待诏徐达源(江苏黎里人)与20多位文人雅士往来互赠的诗文、信函,其中有袁枚和日本诗人熊坂的手迹,

资料

《藏帖》以手札居多,文采清丽,清嘉庆十六年(1811)勒石,石刻真、草、隶、篆各体皆备,共31方。同治十一年(1872)南浔丝商周昌富从黎里重价购得,置于鹏鸽溪南之恰园内。昌富晚年,恰园及此石刻由刘锦藻购得。光绪二十一年(1895),此石刻嵌置于小莲庄长廊壁间。其嘉庆拓本曾流传至日本,被珍藏于肥州孔圣庙中。日本书道家熊阪秀称之谓:“满纸龙蛇,行霏烟雾,中华文物之盛,大可见乎!”

篇8:南浔一梦诗歌

我,

忘记了,

是在哪一个季节?

梅雨季节?

应该是吧,

一个电话,你告诉我你在南浔,

一个梦幻般的,

古镇。

我,

没有诧异,

是因为我在梦里已经与你相遇,

此刻,我们正欣赏着古镇的满脸沧桑。

在你的话里我嗅到了古香古韵。

依稀记得曾经告诉你,

那是我的向往,

那古香又乳色的梦,

是那样的静谧,

静谧的仿佛只要摇一下耳环,

便可摇醒睡在那古老屋檐下的故事。

梦里,

又是那样的熟悉,

熟悉的只要你不经意的一撇,

幽弄深处便传来丁香女那扣人心弦的脚步声。

梦里,

又是那样的陌生,

陌生的经不住你目光的远远触摸!

老墙上便会掉下几块疤痕斑驳的青苔!

也许是我离开城市与喧嚣太远,

而它她仍然藏在唐诗宋词的书卷里,

才会留下这一页美丽而永恒的插图。

也许,

是她付出的太多,

以前的老树变得如此的`沧桑和沉默,

也许,

是她的回忆太深,

致使一片斜阳落在她的手上都会成为一片古铜镜。

抹上几缕晚霞的彩妆也遮不去瓦片上的熏黑,

那河流依然唱着千年不变的歌谣,

在我的唇上指尖上依然能染上那往日古老的胭脂。

我们试图,涂红今朝这一段桃红的情韵,

然而,

炊烟依然演绎着千年不变的舞蹈,

在她的裙带上我似乎可以摘到昨日的淳朴,

化为今日的一幅清风明月,

篇9:浙江南浔导游词

听到这里可能我们有些朋友就要问了,为什么要把有钱人称为象,牛,金狗这些动物呢,是如何划分的?其实这些只是南浔人对当地大户的一种代称,多为泛指。有这么一种说法,资产过千万两白银的称为象,过百万的称为牛,其他在五十万两左右的就叫做金狗。说完了这四象八牛,就的说说古镇南浔有别于其他水乡的最大特点。刚才我已经向大家介绍过了,鸦片战争以后至民国初年南浔丝商主要进行对外贸易,处在事业的最鼎盛时期。有钱人通常是最有能力赶时髦的,洋务运动把晚清的流行趋势带向了全盘西化。一时间,西方建筑、西餐、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等一大批的洋玩意就在丝商的贸易中不断的进入了上流社会的生活当中。南浔可以说就是当时全盘西化的典范。嘉业藏书楼、小莲庄中的小姐楼、刘氏梯号中的红房子、张石铭故居中的豪华舞厅、进口的刻花水晶玻璃、进口的吊灯等等无处不体现出明显的西化痕迹。

说了这么多大家也应该对南浔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北京人说“光说不练是嘴把势”,一会咱们到了南浔就请大家跟着小王一起好好的游览一下南浔。好了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正式到了南浔古镇,等师傅把车子停稳了,大家就下车跟我一起进景区游览。

嘉业藏书楼

嘉业藏书楼是我们近代最为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因为末代皇帝溥仪曾题赠“钦若嘉业”的九龙金匾和赏赐“抗心希古”的匾额,所以楼主刘承干就以此作为楼名,称为嘉业藏书楼。嘉业楼始建于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_年),到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才宣告落成,前后历时达22年。嘉业楼整体设计为园林式布局,占地二十多亩,分为前园后楼。楼主刘承干是四象之首刘庸的嫡长孙,因为他的伯父刘安澜没有儿子,他就被过继给了刘安澜。等到刘庸死后刘承干以“承重孙”的身份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刘氏家业。他本人一生酷爱藏书,辛亥革命以后社会动荡,很多贵族遗老纷纷家族败落靠卖家里的藏书度日,刘承干在这一时期收购了大量的宝贵书籍,总数达六十万卷,并用白银三十万两建造了这座藏书楼来保护这些古书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嘉业藏书楼的整体建筑,整座书楼呈一个巨大的“口”形,砖木结构,为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中间的这个大大天井足有三百多平方米,这在一般的江南院落当中是很少见的。所以我想考考大家,这么大的天井它的作用是什么?对了,这位朋友反应很快嘛,呵呵。就是用来晒书的。大家再看面向我们的所有库房,它们的窗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所有的窗户都是落地的长窗,窗户上的木雕全是“嘉业藏书楼”几个篆。这种理念绝对不亚于咱们当今最流行的企业文化,现在的好多企业在生产主打产品的同时还会制造一些用于宣传的小物件,比如大家吃完麦当劳、肯德基得到的围巾、玩具、和台历等等。可见咱们这个南浔商人绝对是当时流行趋势的引领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南京威尼斯水城的广告词“我不要紧跟时尚,我要潮流追我”,相比之下人家刘承干的魄力绝对不比关芝林来得差咯。呵呵。好了咱们继续参观,大家现在看到的这间底楼的正厅被称为“嘉业厅”,上面悬挂的就是溥仪亲赐的“钦若嘉业”九龙金匾,顶上的这两盏吊灯是从法国进口的,这在当时可是绝对的奢侈品。里面的这组清式家具全部由名贵的红梨木做成,是目前南浔镇上保存最完好的一组。看完了正厅大家再来看看天井里的“秘密机关”。大家来看看正对着我们的这几根白色的柱子,看看能不能发现里面的玄机。这几根柱子可就厉害咯。可以说是一柱多用,大家仔细看看上面屋檐,所有的雨水都会顺着柱子里面的管道流到地下,同时柱子又起到了装饰美化和分担屋顶压力的作用。

上面都说的是藏书楼的外部,现在咱们再来看看藏书楼里面的精华所在。我们刚刚说了嘉业楼最鼎盛时期有藏书六十万卷,但是到了民国后期由于刘家家道中落,大量的珍贵古书籍被变卖,抗战前,其中的一些宋刊本、明手抄本、手稿书陆续售出,抗战以后,又将其中一千三百多种的明刊本、三十多种手抄本卖给重庆中央图书馆。解放后,刘承干先生由于无力再经营藏书楼的事业毅然将嘉业楼的全部房产和藏书捐献给了国家,由浙江省图书馆接收。嘉业楼之所以能保存到今天,除了楼主自己的悉心经营还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解放前夕和_当中,周恩来总理曾两次批示要保护好嘉业藏书楼。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藏书楼当中的一些样品,那些作为镇馆之宝的宋代刊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早已散落。这也警示了我们这些华夏儿女落后就要挨打。

大家请随我一起往外走,我们再去欣赏一下嘉业楼的第二个部分——园林。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小池塘叫做莲花池。周围有我们江南人比较熟悉的太湖石,太湖石产自太湖周边的山下,它分为干石和水石两种。干石是石灰石在酸性土壤的长期侵蚀下形成的,而水石是水下的石灰石在湖水的不断冲刷下形成的,所谓的水滴石穿也就是这个原理。但是现在太湖石的开采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市面上销售的一些太湖石多半是人工用枪打孔制成的,所以大家如果有兴趣用太湖石来装点院落时就要当心咯。说到太湖石大家多半会联想到咱们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以及南京玄武湖的观音石。不过我们眼前就有一块可以跟上面三块名石媲美的太湖石,被誉为“南浔三大奇石”之首,石面有一小孔,人吹之,其声似虎啸,固名为“虎啸石”。(可以现场表演一下,如果你的肺荷量比较大的话)它原为清朝学者阮元的故物,后来被刘承干以五百银圆的价格购得,置于藏书楼的花园当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嘉业楼四周是没有围墙的,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外围的河道,使得四周的景色与嘉业藏书楼看起来浑然一体。这个设计正好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不谋而合,可见当时楼主在书楼的设计上可谓是意识超前咯。

小莲庄

小莲庄又称“刘园”,是南浔五大名园之一,也是至今镇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园林之一。它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庸的私家花园。小莲庄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由刘庸和其次子刘锦藻共同规划和修建,最后由刘承干于1924年建成。前后历时四十年。小莲庄占地二十七亩,因为仰慕元代书法家赵孟釜所以借用其建造的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

小莲庄群体建筑由园林和刘氏家庙等几个部分组成,园林分为外园和内园两个部分。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先参观一下小莲庄中的建筑部分。大家现在看到得是小莲庄中的碑廊,里面陈列着各个时期的名家书法石刻和题跋。其中最为著名是北刘庸“宰相刘罗锅”所书的《颜平原刘太守序》,为行书体。清朝南北两位著名的刘庸走到了一起,也算是一件历史上的趣事。碑刻长廊旁边的这座四面厅,叫做“净香诗窟”,又名“升斗厅”,其建筑结构堪称中国一绝,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大家就请进入厅内一探究竟。大家可以抬头向上看,有没有看到顶上有一个倒扣的斗?不用说另外一边肯定是倒扣的升,这就是升斗厅得名的由来,相传,当年园主特别喜欢结识有才之人并且也特别的会识人,每每有文人来园内做客,酒过三巡以后园主就会把他自己认为学识渊博的人请到斗厅内品茶作诗,比喻这些人才高八斗,而次之的只能在升厅里面喝茶了。

喝完茶,大家跟我一起再去看看小莲庄的另一个建筑杰作,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西式建筑叫做“东升阁”,俗称“小姐楼”,可以称得上是中西方建筑风格融合的典范。是园子当中的制高点,登高可俯瞰小莲庄全景又可以东观日出,是刘家休闲避暑的地方。在古代大家闺秀是不能与外人接触的,刘家的女眷们来游园子时都只能在这里赏景休息,所以称为“小姐楼”。

大家再随我来看看园子中的两件最大的宝物,皇帝御赐的牌坊。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刘氏家庙,在庙门前矗立着两座相对的牌坊,一座是“乐善好施”牌坊,另一座是贞节牌坊,均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刘家待人处世善用孔孟的“中庸之道”,四川、安徽等地闹饥荒时,他们曾出钱资助。在南浔本地也经常接济贫苦百姓。因此博得“乐善好施”的美名。经当时的巡抚祈奏皇上恩准,建造了这座集善的牌坊,另外一座是由于刘庸的大儿子刘安澜二十九岁就死了,而他的夫人刘邱氏(一品夫人)等三位女人克守妇道,守节不嫁,故在此建造了一座贞节牌坊。

牌坊上的石刻以“状元及第”、“三星高照”、“刘海戏金蟾”、“武松打虎”等传统戏曲为题材,配上龙、凤、狮子、麒麟等吉祥的瑞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大家来猜猜牌坊中间的这两块大石头是做什么用的。恩,听到了不少答案,但是正确的答案是“下马石”顾名思义是古代人下马用的。大家再看看家庙门口的这两尊石狮子,母狮子面目慈祥,怀抱一头小狮子,雄狮子面目严峻,暗喻刘家的家训——“慈母严父”。

参观完了刘氏家庙,我们再来看看“菽频奖学金‘成就展览馆。菽频奖学金的创始人顾乾麟先生是“南浔四象”之一的顾家后裔。菽频是顾乾麟父亲的名,菽频奖学金是我国设奖历史最长的、获奖学生最多的奖学金。民国十五年,顾乾

麟先生十七岁时,他的父亲患了肾炎,无奈其父已经病入膏肓,不久就与世长辞。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谆谆告诫:“一个人不能没有钱,不过钱要赚的正大,用的光明。不要被钱利用,要利用钱。得之于社会的,必须还之与社会。”

1939年,时任怡和公司总经理的顾乾麟事业兴旺,资产逐渐增加。他常常联想起父亲的遗训,决定创办一项奖学金,用于资助那些贫苦学生。大家可以自由进去参观一下,我在门口等大家。然后集中我们再前往下面一个景点游览。

刚才在介绍小莲庄时候,我说了小莲庄的群体建筑由家庙和园林两个部分组成,我们参观完了家庙现在就去欣赏一下它的园林。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小莲庄的外园叫做“鱼径池”池中种植荷花的历史已经有两百多年。现在我们所走的桥大家知道叫做什么桥吗?这叫作五曲桥。在古代九是最大,只有皇家和寺庙才能建九曲桥,而刘庸官居一品光禄大夫所以只能建五曲桥。大家可以在这边拍照留恋。然后我们会带大家去看小莲庄里面的第三块牌坊和内园。柳堤前面的这座砖坊就是小莲庄牌坊。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牌坊,洋为中用也不失为一种创举。穿过小莲庄砖坊我们就来到了内园,内园的主体是一座由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边上遍植青松和枫树,据说这个内园的场景是仿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山行》里面的意境构建而成的。可以说是整个园林当中景色最绝佳的地方。

好了各位,咱们小莲庄就算参观完了,大家先在园子里拍拍照,我们十分钟过后在门口集合,继续前往下个景点。

刘氏梯号

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是刘庸的三儿子刘梯青的居所。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个部分组成。最有特点的北部的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风格的建筑。徽派的马头墙和石库门里面却有欧洲洛可可风格的券顶,南浔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气度可见一斑。最近炒的比较热的两部电视剧《新上海滩》、《金粉世家》都曾在这里取过景。可见这里也是一个让会联想到爱情的地方,大家不妨寻着这种感觉进去一看究竟。这里小王就不给大家多讲什么了,氛围是需要大家自己来营造的。呵呵。我会在门口等大家。

广惠宫

南浔的广惠宫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但是观里除了供奉着道教的黄大仙以外还有一座观音殿,大家不觉得很奇怪吗?还有道观正中建有一坛,居说是仿北京天坛,人站在八卦的正中间,然后说话会听到很多回音,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呵呵,小王要在这里要买个关子,让大家带着这两个疑问到观中从现场讲解员那里寻找答案。大家拍完照就请站好队,我们跟着现场的景点讲解员一起进到观中去。大家参观完了,就顺着观前的广惠桥走到对岸,小王会在对岸的紫竹林饭店等大家的。

张石铭故居

张石铭故居被称为江南最大的具有中西建筑风格的私家古民宅,号称“江南第一宅”。原名懿德堂,是“南浔四象”之一的张家张均衡在清朝光绪年间建造的,整座建筑以江南传统建筑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相结合,风格独特,富丽典雅。张均衡,石铭,又称适园主人,清朝光绪二十年的举人,他不仅继承了祖业经营生丝、盐业,还在上海经营房地产、钱庄、股票、和公债绝对是个实打实的实业家。他一生不仅懂得经商,而且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生平爱好金石碑刻和玩赏奇石,故取石铭。他与国画大师吴昌硕、篆刻家丁辅之、毛福庵等人交往甚厚,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发起人之一,至今西泠印社还保留有他书写的对联。

整座宅子坐南朝北有别与中国传统的建制,正大厅腰门的门额上有“竹苞松茂”为吴昌硕所书,古人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的崇高,而松树更一种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此处吴昌硕题上这四个可以说是寓意深远的。进入第一进院落,各种厅、堂、楼、阁多达数百间,用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虽然这些建筑都是典型的中式风格但是在室内装潢方面却采用了花格门窗、彩色玻璃和法国地砖这些洋玩意。要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在一个世纪以前从欧洲进口的,工艺非常的精湛。可见当时张氏家族生活的奢华。

二进院正面大厅,面阔三间,叫做“懿德堂”,张石铭早年丧父,由母亲操持家业,因此他对母亲十分的孝敬,宅子建好以后取名“懿德堂”,以颂扬母亲一生的功德。堂匾是由甲午状元南通张謇所写的。大厅是专供喜庆丧事等重大活动使用的,大家请跟我一起顺着左侧的腰门进入第三进院落,大厅后面的堂楼叫做女厅,是女主人接待客人专用之地。三进院为内厅,两侧的窗棂上镶嵌有石刻的彩色芭蕉叶,形态逼真,雕工精良,因此称为“芭蕉厅”。在厅前的天井中,有一块形似展翅雏鹰的假山石,名叫“鹰石”(产自广东英德,是南浔三大奇石之一),至今保存完好,到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了南浔三大奇石中的两块,一块是位于嘉业藏书楼花园中的“虎啸石”;一块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鹰石”大概我们朋友又要追问了,那第三块在什么地方呢?第三块在张石铭的另一处宅子——适园,当中。叫做“美人照镜石”。日军占领南浔以后适园遭到了大规模的损毁,现在早已当然无存了。只剩下一块“美人照镜石”和一座长生塔。如果咱们朋友有兴趣和这位照镜美人认识一下,可以在等会的自由活动时间自行前往参观,但是在参观的同时一定铭记日军对我们所犯下的罪行,毕竟了解历史才能更好的建设未来。

四进院落是西式洋楼和西洋舞厅。楼内及大厅的装饰、建筑材料大多数是从法国进口的,虽然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变迁但是洋房中的彩色瓷画、瓷板依然光洁如新。只有房前这两棵两百多岁的广玉兰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历史积淀。

篇10:南浔导游词(推荐)

好了各位,想必大家的手机肯定都纷纷收到了中国移动发来的欢迎短信“诗画江南——浙江,欢迎您”,那么过了太湖服务区,现在我们就算正式进入浙江省了。对于浙江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里自古就是繁华之地,而繁华之中首推杭,嘉,湖,及杭州,嘉兴和湖州。我们今天将要前往参观的古镇南浔就是隶属于浙江省的湖州市。大家都知道我们江苏省的无锡市被称为太湖明珠,南浔正好与我们无锡市隔太湖相望,镇区离太湖只有九公里。南浔在南宋初年叫做浔溪,因为它建在一条名叫浔溪的小河边上,可以说是因河而得名。后来,浔溪南面的人开始经营生丝生意,个个都发家治富了。于是就开始建造很多房子,一时间浔溪南岸商铺作坊林立,于是更名为南林。到了南宋淳佑年间正式建制时,就从浔溪、南林这两个名字中各取一个字,把镇名定为南浔,并一直沿用至今。南浔距今已经有750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06年全国最佳魅力名镇。从明朝万历到民国初年,是南浔古镇最为繁荣的时期。从南宋开始南浔就有了“耕桑之富,甲于浙右”之称。明朝以后,南浔产的“缉里丝”由于丝质优良,缫丝工艺先进而名扬天下。连杭州,嘉兴,湖州,苏州等地产的生丝都要冠上缉里之名。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缉里丝除了畅销江南大地以外,已经通过宁波,广州,外销日本及欧美。鸦片战争过后,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蚕丝对外贸易激增。1847年,上海出口的生丝中,缉里丝竟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三。到了清末民初,江南民间曾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的说法。南浔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离不开广大南浔人的辛勤劳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被称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南浔生丝大户。所以今天我们到南浔除了看水乡以外最大的看点就是,看看这些晚清富族的生活。比如四象之首刘庸的小莲庄,其孙刘承干创建的嘉业藏书楼,四象之一张石铭建造的懿德堂,刘庸第三子刘梯青的刘氏梯号,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故居以及古刹广惠宫。

听到这里可能我们有些朋友就要问了,为什么要把有钱人称为象,牛,金狗这些动物呢,是如何划分的?其实这些只是南浔人对当地大户的一种代称,多为泛指。有这么一种说法,资产过千万两白银的称为象,过百万的称为牛,其他在五十万两左右的就叫做金狗。说完了这四象八牛,就的说说古镇南浔有别于其他水乡的最大特点。刚才我已经向大家介绍过了,鸦片战争以后至民国初年南浔丝商主要进行对外贸易,处在事业的最鼎盛时期。有钱人通常是最有能力赶时髦的,洋务运动把晚清的流行趋势带向了全盘西化。一时间,西方建筑、西餐、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等一大批的洋玩意就在丝商的贸易中不断的进入了上流社会的生活当中。南浔可以说就是当时全盘西化的典范。嘉业藏书楼、小莲庄中的小姐楼、刘氏梯号中的红房子、张石铭故居中的豪华舞厅、进口的刻花水晶玻璃、进口的吊灯等等无处不体现出明显的西化痕迹。

说了这么多大家也应该对南浔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北京人说“光说不练是嘴把势”,一会咱们到了南浔就请大家跟着小王一起好好的游览一下南浔。好了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正式到了南浔古镇,等师傅把车子停稳了,大家就下车跟我一起进景区游览。嘉业藏书楼

嘉业藏书楼是我们近代最为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因为末代皇帝溥仪曾题赠“钦若嘉业”的九龙金匾和赏赐“抗心希古”的匾额,所以楼主刘承干就以此作为楼名,称为嘉业藏书楼。嘉业楼始建于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到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才宣告落成,前后历时达22年。嘉业楼整体设计为园林式布局,占地二十多亩,分为前园后楼。楼主刘承干是四象之首刘庸的嫡长孙,因为他的伯父刘安澜没有儿子,他就被过继给了刘安澜。等到刘庸死后刘承干以“承重孙”的身份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刘氏家业。他本人一生酷爱藏书,辛亥革命以后社会动荡,很多贵族遗老纷纷家族败落靠卖家里的藏书度日,刘承干在这一时期收购了大量的宝贵书籍,总数达六十万卷,并用白银三十万两建造了这座藏书楼来保护这些古书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嘉业藏书楼的整体建筑,整座书楼呈一个巨大的“口”字形,砖木结构,为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中间的这个大大天井足有三百多平方米,这在一般的江南院落当中是很少见的。所以我想考考大家,这么大的天井它的作用是什么?对了,这位朋友反应很快嘛,呵呵。就是用来晒书的。大家再看面向我们的所有库房,它们的窗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所有的窗户都是落地的长窗,窗户上的木雕全是“嘉业藏书楼”几个篆字。这种理念绝对不亚于咱们当今最流行的企业文化,现在的好多企业在生产主打产品的同时还会制造一些用于宣传的小物件,比如大家吃完麦当劳、肯德基得到的围巾、玩具、和台历等等。可见咱们这个南浔商人绝对是当时流行趋势的引领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南京威尼斯水城的广告词“我不要紧跟时尚,我要潮流追我”,相比之下人家刘承干的魄力绝对不比关芝林来得差咯。呵呵。好了咱们继续参观,大家现在看到的这间底楼的正厅被称为“嘉业厅”,上面悬挂的就是溥仪亲赐的“钦若嘉业”九龙金匾,顶上的这两盏吊灯是从法国进口的,这在当时可是绝对的奢侈品。里面的这组清式家具全部由名贵的红梨木做成,是目前南浔镇上保存最完好的一组。看完了正厅大家再来看看天井里的“秘密机关”。大家来看看正对着我们的这几根白色的柱子,看看能不能发现里面的玄机。这几根柱子可就厉害咯。可以说是一柱多用,大家仔细看看上面屋檐,所有的雨水都会顺着柱子里面的管道流到地下,同时柱子又起到了装饰美化和分担屋顶压力的作用。

上面都说的是藏书楼的外部,现在咱们再来看看藏书楼里面的精华所在。我们刚刚说了嘉业楼最鼎盛时期有藏书六十万卷,但是到了民国后期由于刘家家道中落,大量的珍贵古书籍被变卖,抗战前,其中的一些宋刊本、明手抄本、手稿书陆续售出,抗战以后,又将其中一千三百多种的明刊本、三十多种手抄本卖给重庆中央图书馆。解放后,刘承干先生由于无力再经营藏书楼的事业毅然将嘉业楼的全部房产和藏书捐献给了国家,由浙江省图书馆接收。嘉业楼之所以能保存到今天,除了楼主自己的悉心经营还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解放前夕和文革当中,周恩来总理曾两次批示要保护好嘉业藏书楼。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藏书楼当中的一些样品,那些作为镇馆之宝的宋代刊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早已散落。这也警示了我们这些华夏儿女落后就要挨打。

大家请随我一起往外走,我们再去欣赏一下嘉业楼的第二个部分——园林。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小池塘叫做莲花池。周围有我们江南人比较熟悉的太湖石,太湖石产自太湖周边的山下,它分为干石和水石两种。干石是石灰石在酸性土壤的长期侵蚀下形成的,而水石是水下的石灰石在湖水的不断冲刷下形成的,所谓的水滴石穿也就是这个原理。但是现在太湖石的开采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市面上销售的一些太湖石多半是人工用枪打孔制成的,所以大家如果有兴趣用太湖石来装点院落时就要当心咯。说到太湖石大家多半会联想到咱们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以及南京玄武湖的观音石。不过我们眼前就有一块可以跟上面三块名石媲美的太湖石,被誉为“南浔三大奇石”之首,石面有一小孔,人吹之,其声似虎啸,固名为“虎啸石”。(可以现场表演一下,如果你的肺荷量比较大的话)它原为清朝学者阮元的故物,后来被刘承干以五百银圆的价格购得,置于藏书楼的花园当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嘉业楼四周是没有围墙的,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外围的河道,使得四周的景色与嘉业藏书楼看起来浑然一体。这个设计正好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不谋而合,可见当时楼主在书楼的设计上可谓是意识超前咯。小莲庄

小莲庄又称“刘园”,是南浔五大名园之一,也是至今镇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园林之一。它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庸的私家花园。小莲庄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由刘庸和其次子刘锦藻共同规划和修建,最后由刘承干于1924年建成。前后历时四十年。小莲庄占地二十七亩,因为仰慕元代书法家赵孟釜所以借用其建造的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

小莲庄群体建筑由园林和刘氏家庙等几个部分组成,园林分为外园和内园两个部分。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先参观一下小莲庄中的建筑部分。大家现在看到得是小莲庄中的碑廊,里面陈列着各个时期的名家书法石刻和题跋。其中最为著名是北刘庸“宰相刘罗锅”所书的《颜平原刘太守序》,为行书体。清朝南北两位著名的刘庸走到了一起,也算是一件历史上的趣事。碑刻长廊旁边的这座四面厅,叫做“净香诗窟”,又名“升斗厅”,其建筑结构堪称中国一绝,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大家就请进入厅内一探究竟。大家可以抬头向上看,有没有看到顶上有一个倒扣的斗?不用说另外一边肯定是倒扣的升,这就是升斗厅得名的由来,相传,当年园主特别喜欢结识有才之人并且也特别的会识人,每每有文人来园内做客,酒过三巡以后园主就会把他自己认为学识渊博的人请到斗厅内品茶作诗,比喻这些人才高八斗,而次之的只能在升厅里面喝茶了。

喝完茶,大家跟我一起再去看看小莲庄的另一个建筑杰作,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西式建筑叫做“东升阁”,俗称“小姐楼”,可以称得上是中西方建筑风格融合的典范。是园子当中的制高点,登高可俯瞰小莲庄全景又可以东观日出,是刘家休闲避暑的地方。在古代大家闺秀是不能与外人接触的,刘家的女眷们来游园子时都只能在这里赏景休息,所以称为“小姐楼”。

大家再随我来看看园子中的两件最大的宝物,皇帝御赐的牌坊。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刘氏家庙,在庙门前矗立着两座相对的牌坊,一座是“乐善好施”牌坊,另一座是贞节牌坊,均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刘家待人处世善用孔孟的“中庸之道”,四川、安徽等地闹饥荒时,他们曾出钱资助。在南浔本地也经常接济贫苦百姓。因此博得“乐善好施”的美名。经当时的巡抚祈奏皇上恩准,建造了这座集善的牌坊,另外一座是由于刘庸的大儿子刘安澜二十九岁就死了,而他的夫人刘邱氏(一品夫人)等三位女人克守妇道,守节不嫁,故在此建造了一座贞节牌坊。

牌坊上的石刻以“状元及第”、“三星高照”、“刘海戏金蟾”、“武松打虎”等传统戏曲为题材,配上龙、凤、狮子、麒麟等吉祥的瑞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大家来猜猜牌坊中间的这两块大石头是做什么用的。恩,听到了不少答案,但是正确的答案是“下马石”顾名思义是古代人下马用的。大家再看看家庙门口的这两尊石狮子,母狮子面目慈祥,怀抱一头小狮子,雄狮子面目严峻,暗喻刘家的家训——“慈母严父”。

参观完了刘氏家庙,我们再来看看“菽频奖学金‘成就展览馆。菽频奖学金的创始人顾乾麟先生是“南浔四象”之一的顾家后裔。菽频是顾乾麟父亲的名字,菽频奖学金是我国设奖历史最长的、获奖学生最多的奖学金。民国十五年,顾乾麟先生十七岁时,他的父亲患了肾炎,无奈其父已经病入膏肓,不久就与世长辞。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谆谆告诫:“一个人不能没有钱,不过钱要赚的正大,用的光明。不要被钱利用,要利用钱。得之于社会的,必须还之与社会。”

1939年,时任怡和公司总经理的顾乾麟事业兴旺,资产逐渐增加。他常常联想起父亲的遗训,决定创办一项奖学金,用于资助那些贫苦学生。大家可以自由进去参观一下,我在门口等大家。然后集中我们再前往下面一个景点游览。

刚才在介绍小莲庄时候,我说了小莲庄的群体建筑由家庙和园林两个部分组成,我们参观完了家庙现在就去欣赏一下它的园林。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小莲庄的外园叫做“鱼径池”池中种植荷花的历史已经有两百多年。现在我们所走的桥大家知道叫做什么桥吗?这叫作五曲桥。在古代九是最大,只有皇家和寺庙才能建九曲桥,而刘庸官居一品光禄大夫所以只能建五曲桥。大家可以在这边拍照留恋。然后我们会带大家去看小莲庄里面的第三块牌坊和内园。柳堤前面的这座砖坊就是小莲庄牌坊。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牌坊,洋为中用也不失为一种创举。穿过小莲庄砖坊我们就来到了内园,内园的主体是一座由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边上遍植青松和枫树,据说这个内园的场景是仿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山行》里面的意境构建而成的。可以说是整个园林当中景色最绝佳的地方。

好了各位,咱们小莲庄就算参观完了,大家先在园子里拍拍照,我们十分钟过后在门口集合,继续前往下个景点。刘氏梯号

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是刘庸的三儿子刘梯青的居所。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个部分组成。最有特点的北部的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风格的建筑。徽派的马头墙和石库门里面却有欧洲洛可可风格的券顶,南浔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气度可见一斑。最近炒的比较热的两部电视剧《新上海滩》、《金粉世家》都曾在这里取过景。可见这里也是一个让会联想到爱情的地方,大家不妨寻着这种感觉进去一看究竟。这里小王就不给大家多讲什么了,氛围是需要大家自己来营造的。呵呵。我会在门口等大家。广惠宫

南浔的广惠宫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但是观里除了供奉着道教的黄大仙以外还有一座观音殿,大家不觉得很奇怪吗?还有道观正中建有一坛,居说是仿北京天坛,人站在八卦的正中间,然后说话会听到很多回音,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呵呵,小王要在这里要买个关子,让大家带着这两个疑问到观中从现场讲解员那里寻找答案。大家拍完照就请站好队,我们跟着现场的景点讲解员一起进到观中去。大家参观完了,就顺着观前的广惠桥走到对岸,小王会在对岸的紫竹林饭店等大家的。张石铭故居

张石铭故居被称为江南最大的具有中西建筑风格的私家古民宅,号称“江南第一宅”。原名懿德堂,是“南浔四象”之一的张家张均衡在清朝光绪年间建造的,整座建筑以江南传统建筑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相结合,风格独特,富丽典雅。张均衡,字石铭,又称适园主人,清朝光绪二十年的举人,他不仅继承了祖业经营生丝、盐业,还在上海经营房地产、钱庄、股票、和公债绝对是个实打实的实业家。他一生不仅懂得经商,而且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生平爱好金石碑刻和玩赏奇石,故取字石铭。他与国画大师吴昌硕、篆刻家丁辅之、毛福庵等人交往甚厚,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发起人之一,至今西泠印社还保留有他书写的对联。整座宅子坐南朝北有别与中国传统的建制,正大厅腰门的门额上有“竹苞松茂”为吴昌硕所书,古人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的崇高,而松树更一种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此处吴昌硕题上这四个可以说是寓意深远的。进入第一进院落,各种厅、堂、楼、阁多达数百间,用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虽然这些建筑都是典型的中式风格但是在室内装潢方面却采用了花格门窗、彩色玻璃和法国地砖这些洋玩意。要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在一个世纪以前从欧洲进口的,工艺非常的精湛。可见当时张氏家族生活的奢华。

二进院正面大厅,面阔三间,叫做“懿德堂”,张石铭早年丧父,由母亲操持家业,因此他对母亲十分的孝敬,宅子建好以后取名“懿德堂”,以颂扬母亲一生的功德。堂匾是由甲午状元南通张謇所写的。大厅是专供喜庆丧事等重大活动使用的,大家请跟我一起顺着左侧的腰门进入第三进院落,大厅后面的堂楼叫做女厅,是女主人接待客人专用之地。三进院为内厅,两侧的窗棂上镶嵌有石刻的彩色芭蕉叶,形态逼真,雕工精良,因此称为“芭蕉厅”。在厅前的天井中,有一块形似展翅雏鹰的假山石,名叫“鹰石”(产自广东英德,是南浔三大奇石之一),至今保存完好,到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了南浔三大奇石中的两块,一块是位于嘉业藏书楼花园中的“虎啸石”;一块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鹰石”大概我们朋友又要追问了,那第三块在什么地方呢?第三块在张石铭的另一处宅子——适园,当中。叫做“美人照镜石”。日军占领南浔以后适园遭到了大规模的损毁,现在早已当然无存了。只剩下一块“美人照镜石”和一座长生塔。如果咱们朋友有兴趣和这位照镜美人认识一下,可以在等会的自由活动时间自行前往参观,但是在参观的同时一定铭记日军对我们所犯下的罪行,毕竟了解历史才能更好的建设未来。

四进院落是西式洋楼和西洋舞厅。楼内及大厅的装饰、建筑材料大多数是从法国进口的,虽然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变迁但是洋房中的彩色瓷画、瓷板依然光洁如新。只有房前这两棵两百多岁的广玉兰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历史积淀。

五进院是后花园,大家可以在这里拍个照留个影,缓和一下心境把自己从历史记忆中拉出来。现在是下午1:50分,我们下午三点在车上集合,希望大家不要迟到。南浔的张静江故居因为离的比较远而且是80年代重新复建的所以就没有太多的可看性。如果有朋友有兴趣可以在门口做船或者人力车去参观一下。南浔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

南浔,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浙江省15个历史文化名镇之首,建镇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书香不绝。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仅宋,明,清三代,南浔就出了进士41名。

南浔虽也是浙江的古镇,但这里少有老屋长廊、石桥深巷。南浔的卖点在于有众多的江南名园。《江南园林志》有云:“以一镇之地,且拥有五园,皆为巨构,实江南所仅见”。而且这些园子多有中西合璧的风格。其中最著名的是江南名园小莲庄和嘉业藏书楼。

嘉业藏书楼其实是一处江南小型园林,园子里莲池、假山、凉亭处处流露出江南园林的小巧与别致。其主体建筑是一座西式回廊式的藏书楼。这座藏书楼乃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是清代的秀才刘承干在1920年到1924年修建的。其藏书最多时曾达到60万卷。现在这里是浙江省图书馆古籍书库。

2002****-009.jpg毗邻嘉业藏书楼的是刘镛的庄园小莲庄。小莲庄为南浔景致之最,原系清光禄大夫刘镛的家庙和花园。小莲庄与藏书楼是同年落成的。园子的外园有10亩荷花池,池边有逶迤的中式长廊和尖顶的西式小姐绣楼(左图)。中西建筑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小莲庄景致与其他的江南园林相仿,有扇亭、石牌坊、假山、竹林。比较有特色的是园子西边由数十棵古香樟树组成的古树长廊。

除此之外,南浔镇的颖园、号称江南第一巨宅的张石铭旧居、张静江故居也极具特色。南浔江旁民居建筑群百间楼、三古石桥更是古风俨然,尽现江南水乡气息。

百间楼

2002****-010.jpg江南至今罕见之沿河民居建筑群百间楼,位于镇东百间楼河西南岸,相传为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女眷家仆而建的居屋。始建时约有楼房百间,故得其名。(右图)

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后几经整修,既保持明代建筑风格,又具有清代建筑遗韵。百间楼的特色是依河立楼,顺河道蜿蜓逶迤,有石桥相连。楼房为传统的乌瓦粉墙,形成由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式长街。各楼之间有形式各异的封火山墙,河埠石阶,木柱廊檐,与映在河水中的倒影,连同隐约的渔歌,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上人家的绮丽画卷。

三古石桥

广惠桥位于镇丝业会馆附近,横跨南市河,相传元未张士诚起义后到此占广惠宫为行宫,故广惠桥又称张王庙桥。此桥为单孔石拱型,始建年代已失考,清嘉庆五年(1800)重修。桥堍有一对精妙的石狮子,原为丝业会馆之物。

通津桥北为东大街,桥南为下塘东街。明清时这里是“辑里丝”的集散中心。此桥始建于宋代,系单孔石拱桥。原名浔溪桥,俗称大桥。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咸丰五年(1855)、七年(1857)整修,同治五年(1866)又修。

洪济桥位于殖供水栅,俗称新桥。明万历《湖州府志》已有此桥记载,清嘉庆十年(1805)重修。抗战时曾炸毁桥面,后修复,为单孔石拱桥。

张静江故居

张静江是民国元老之一,孙中山主要助手。宅院建于清光绪24年,内陈列张静江生平珍贵资料。

张石铭旧居

南浔巨商张石铭的巨宅,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4000多平方米,前区为中国传统厅堂,后院藏有西欧式洋楼,宅内汇集石雕、砖雕、木雕及法国玻璃雕工艺精华,被誉为“江南第一巨宅”。颖园

颖园是俗称南浔“八牛”之一的富商陈熊的私家花园,位于镇便民街的皇御河畔、占地11亩,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于光绪六年(1875)落成,具有苏州狮子林的风韵,以玲珑剔透、紧凑多姿见胜。颖园内古木葱郁,有百年以上的广玉兰、香樟和紫滕,太湖石假山堆垒错落有致。“赏月楼”出挑在菏花池一侧,楼边有一排紫红木的玻璃长窗,画梁雕柱。池另一侧有“养心榭”,原为园主吟诗作画之处。“玉香阁”上可饱鉴园中景色。颖园还以各种雕刻见长,有砖雕、石雕、木雕等,至为珍贵。

更吸引人的是园中假山上有一精巧的梅石亭,亭中有一块梅石碑,碑上梅石图为清代著名书法家王礼的晚年力作,刀法苍劲,乃石雕中之上品。

上一篇:精仪社团换届选举办法下一篇:七仙岭之恋写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