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原文

2023-01-11

第一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原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案

远大一中八年语文设计者:杜玉田春华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重难点:

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难点: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

1、注音并解释:

(1)萧瑟():(2)和煦():..

(3)干涸():(4)吞噬():..

(5)裸露():(6)沧海桑田:.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示:

按照以下思路:(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它的消逝带来了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3、开始写的是()的罗布泊,接着过渡到写()的罗布泊,接着就写()。最后又举出两个例子-----()和(),作为进一步的证据。

二、课上学习

(一)精读课文,自主探究,合作释疑

1、说说罗布泊变化的过程。

罗布泊过去怎样?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请用“罗布泊过去„„现在„„”的句式进行概括表述。

2、探探变化的原因。

① 绿洲是在什么时候变成荒漠的?仙湖是在什么时候消逝的?

②“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逝。”绿洲与沙漠,天堂与地狱,沧海与桑田般的变化,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别,原因何在?(是什么原因让罗布泊消逝的?)

3、思思变化的教训。

由于人们的贪婪与盲目,仙湖般的罗布泊消逝了。罗布泊上生长着一种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树,那就是生命力极强的胡杨树,请看他的勃勃生机。可就是这样的树,面对人们无知和无尽的对水的掠夺,今天他成了什么样儿了?罗布泊的消逝带来了怎样的恶果?今天,我们喝的是自然甘露;明天,我们喝的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请以罗布泊的消逝为例,分组讨论人类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四)课堂小结

(五) 达标测试

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 ..... 戈壁()栖息()无垠()罗布泊() ....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1)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2)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3)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4)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5)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②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

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

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③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⑤罗布泊消失了。

(1).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2).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起到什么作用?

(3).第四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4).第四段中加点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

(5).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150字的小文章,描写我们生存的环境

第二篇: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具有这种意识。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01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过去罗布泊的美丽景象和今天罗布泊的荒凉现状,在追溯罗布泊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揭示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并指出了类似现象的普遍性。文章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切的痛惜之情,直言指出正是贪得无厌的人,造成罗布泊的消逝。呼吁人类要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作者用极富震撼力的语言,抒发着自己的痛心和忧虑。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人文性是本文的两大亮点,也正是阅读欣赏中要抓住的两大美点。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

二、设计思想

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但课文较长,一节课就要学完,应采取长文短教。高效课堂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在阅读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看书,自己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内化为真实的情感。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本设计的主体教学流

程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四大板块,前两个板块旨在给学生一个角色,在阅读过程中提炼学生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第三个板块是在前面阅读的进一步深入。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后发散巩固,“环保”意识也将在活动中自然地根深蒂固地植于学生的脑中,为学生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作出潜移默化的贡献。

三、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了解罗布泊消失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学习对比和引用数字的方法和作用。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确报告文学真实性、形象性和抒情性特点;体会课文运用对比、拟人、排比、引用等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引导学生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根据老师编写的导学案进行预习。

2、上课前各小组检查本组同学根据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并提交本组的疑难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课前播放歌曲腾格尔的《天堂》)

听着腾格尔那深情又粗犷的歌声,看着这一张张图片,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碧绿的湖水,郁郁青青的胡扬树,鱼鸥歌唱,野鸭玩耍,鸟语花香,卖浪如金我们不由的会赞叹,这分明就是一处人间“天堂”,今天我们走近这人间天堂罗布泊(板书)

再引导学生从关注课题入手,捕捉关键信息,激活阅读思维,酝酿阅读情感(抓住“泊”、“仙湖”、“消逝”三个关键词引导)

要求:请同学们仔细揣摩课文题目,你从这个题目能够获得哪些信息?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检测预习,扫清阅读障碍

出示需要掌握的字词,抽查,检测小组互查情况,对小组自主互助学习进行评价

1.指名、齐读下列生字词。

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戈(gē)壁裸(luǒ)露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四、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罗布泊今昔变化

先展示昔日和今日罗布泊的图片,让学生找出文中句子作解说

词,并选其中一段指导用愉悦的或用苍凉、痛惜、恐怖的语气朗读。

要求:从课文中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和关键词,把描写罗布泊的句子整合成一段现在(过去)罗布泊景象的段落,用你所体会出的感情读给小组内同学听。

教师点评并板书:

昔日:绿洲、仙湖——向往对比

今日:沙漠、神秘——痛惜

(学生朗读时,教师要跟上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体会对比的作用及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0至14段,小组合作从文中概括出造成罗布泊变化的原因。

要求:阅读揭示罗布泊消逝原因的段落,勾画关键信息,归纳出罗布泊消失的原因,小组交流汇总后展示。

小组展示后教师概括并板书:

人为改变河道

变化原因人口激增、需水量猛长

“四盲”吸水河抽干

五、合作探究,感悟作者情感

1.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三段的作用,探究造成环境悲剧的深层原因,增强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要求:阅读课文最后三段,思考:①文章题目写罗布泊,但文章最后三段却撇开罗布泊不写,去写青海湖和月牙泉,这是为什么?②读完全文以后,你认为造成悲剧的深层原因什么?面对这仍在继续的悲剧,你想说些什么?(小组交流后展示)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抒情部分,体会作者的强烈的地忧患意识和深深地痛惜之情,

要求: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

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你能感受得到吗?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语句,用饱含深情的语句读出来,看看能否感动你的同学,然后告诉同学们你从这些语句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同时让学生体会报告文学抒情性的特点。

七、品味赏析,揣摩文章写法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特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报告文学真实性、形象性的特点。

要求:

简单介绍报告文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文本体会这种文体的特点。 本文的文体是报告文学,其特点是在体现新闻题材真实性的同时、又具有文学作品形象性和抒情性的特点。请再一次回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体现报告文学这种文体以下两个特点的语句并加以品味赏析,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班内展示。

温馨提示:

体味真实性:文章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真实可靠。

如:课文引用《汉书,西域传》的记载,说明了„„

感受形象性:具体表现在对比、拟人、排比手法的运用以及具体的形象描绘。

八、质疑问难,总结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对照目标总结收获;对照预习时写下的问题,看看那个问题没有解决,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九、课后拓展,丰富语文实践

布置课外拓展作业: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旱的例子,意在告诉我们罗布泊的悲剧并不是个例,同样的悲剧还在其他地方上演,而这才是更大的悲剧!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我们义不容辞!课后请调查当地类似的例子,并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增强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立即

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见学案)

十、课堂总结

1、各小组课后把小组的得星情况填写在小组评价表中

2、强化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好

齐读《罗布泊》一诗的最后两节,强化情感认识。

不/罗布泊并没有死/那风中胡杨的歌声/分明在传唱着罗布泊生命的不屈/彭加木的背影 余忠顺的足迹/让罗布泊的心脏/重新有了跳动

归来吧/圣洁的罗布泊/归来吧 归来吧 归来吧”

附:

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 岗

今日:神秘、沙漠——痛惜

昔日:绿洲、仙湖——向往 引数据 人为改变河道

需水量猛长

“四盲”吸水河抽干

悲剧:青海湖、月牙泉——焦虑直接抒情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第三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江西省信丰县第三中学 谢树清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过程和方法: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的方法。

2.了解罗布泊的这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应吸取的教训。

教学设想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从“生态自然”的角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具有这种意识,因而,本文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传达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教学准备

1. 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朗读生字词。

萧瑟(sè) 和煦(xù) 干涸(hé) 吞噬(shì) 戈(gē)壁 裸(luǒ)露

2.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堂教学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听说过罗布泊吗?那里是浩瀚的沙海,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现在是一个充满恐惧又充满神秘的戈壁,但是,罗布泊在100年前曾是一片辽阔的水域,那里水鸟成群,碧波荡漾。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那么,罗布泊是怎样消失的?是谁制造了这个悲剧?我们一起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寻找答案。

播放沙漠中绿草如茵、胡杨林立、花团锦簇的景象画面,学生探讨:“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感受?”问题,因势利导:是啊,人们都愿意生活在花红柳绿式的“世外桃源”之中。可是,我们却不愿更好的去呵护它,建设它,于是,有些桃源竟变成了魔域。在我国青海湖附近就曾有过这么一个被人们喻为“世外桃源”的地方,那就是罗布泊。可今天,她已经千疮百孔,惨不目睹。就让我们一起感悟《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件出示问题)

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2.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

3.具体把握课文内容,做内容提要。

(1)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2)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3)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是“改道”“四盲”。

(4)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青海湖”“月牙泉”。

三、问题研究

1.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要求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确:这个问题要抓住重点片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罗布泊消失了。”),探究深层含义,从中获得启发。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荒漠化。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也是开发,问题是当年的开发没有考虑水资源,简单的以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顾了上游不顾下游。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2.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1)阅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a.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训练复述能力)

b.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c.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直抒胸臆的句子,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引用数据的句子,如“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3.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

从根本上说,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再看拟人,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排比手法,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直接抒情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四、探究活动

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本题沿着救救青海湖的思路拓展,让学生关注生态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生态问题是一个大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实地考察,提出问题,研究对策。

2.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我的成长史见证了进百年罗布泊的坎坷史。

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我要回报罗布泊。)

设计说明:本题则要求具体诉说罗布泊百年沧桑,是描述的训练,又是口语的训练,又是想像的训练。

五、总结

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

六、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从而深入理解作品传达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第四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1、 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2、 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应吸取的教训

教学难点:

联系现实,关注环保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是哪一首歌?你听说过楼兰古国吗?下面请大家了解一下楼兰的情况。 放图片。)

三千年前,在丝绸之路上,曾经富庶、繁华、胜极一时的楼兰古国被狂风和沙漠无情的吞噬了。楼兰的消逝成为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永远的遗憾。然而,类似的悲剧并没有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就此停止。“罗布泊”这个美丽的仙湖,也曾经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如今,却是“大漠沙若浪,寂寞无人家”。大家可曾想,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故呢?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板书)

请问:课文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罗布泊,原来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却消逝了,变成了荒漠。)

二、整体感知:(好,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课文)

1、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怎样美丽的仙湖?现在的罗布泊是怎样的?

那里曾经:广阔、美丽,充满生机,它的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斯文赫定称它为“仙湖”。(美丽、绿洲、仙湖)

现在的罗布泊是一片死寂沙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探险者神秘失踪,令人恐怖。(沙漠、神秘、恐怖)

2、 它是什么时候消失的?怎么消失的?消失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它消失于20世纪70年代。消失的直接原因有两个:(1)、20世纪20 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2)、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改道、四盲、干涸)

造成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是:“盲目”。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荒漠化。 (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从中得到哪些教训?对当今的西部打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

教训: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维护生态平衡)

忠告:西部大开发要克服盲目性,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4、类似楼兰、罗布泊这样的悲剧停止了吗?还有哪些?

这样的悲剧不仅没有停止,而是变本加厉的上演着: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大有干涸之势。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4—28节):

文中语句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引用数据,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品读一下,体会它们各自的作用。

(例句如下)

1、“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以人的感情,“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2、“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重。”

用拟人手法,“黄色沙地深深刺痛着我们的心”,实际写出了“我们”看到罗布泊变成了荒漠景象而内心痛苦、沉重的情感,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这样表达,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3、“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不顾整体利益,滥用资源的悲剧。连用了四个“盲目”,以排比的句式,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了。

4、“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任意”一词,更突出了人们破坏水资源的无知和愚昧。

5、“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此句的“又”字有力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6、“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连用三个“救救”,构成了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7、昔日:“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 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对比手法的运用,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文势了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四、拓展延伸 (过渡:正是因为悲剧在不断上演,生态环境不停地遭到破坏,我国的扬沙天气才越来越多。)

(1)4月9日晚7时许,从乌鲁木齐发往北京的T70次特快列车运行到新疆小草湖至红层之间时,遭到风力达14级以上的特大沙尘暴狂袭,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车体一侧的双层钢化玻璃窗户被击碎。紧急时刻,本次列车快速启动防风预案,乘务人员组织旅客进行自救。事后,不少旅客谈及遭遇沙尘暴的情景,仍心有余悸。一位前往北京的旅客告诉记者,他经常出差在外,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惊险的遭遇,沙尘暴刮来之际,窗户玻璃被狂风卷起的沙石砸碎,车上乘客纷纷躲避,在乘务员和全体旅客的努力下,大家将卧铺上的棉被和床单拿下来遮挡损坏的车窗。列车在哈密停车6小时,使用大量三合板、棉被、毛毯等物品封闭车窗后才得以安全抵京,造成列车晚点32个小时。另外还有1趟列车停运9趟列车晚点。

2、由于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2000至2010十年间多次出现沙尘和沙尘暴天气。北京市继2000年3月27日出现较强沙尘暴以来,于2010年3月19日又一次出现大范围的沙尘暴天气。加之近年来北京市车辆的快速增长和建筑工地的迅速增加等原因,使北京的空气污染由煤烟型向复合型转变。

同学们:北京,是我们的首都,是国际大都市,现在的环境污染都这么严重,那么,数十年乃至数百年后,她也会被狂沙吞噬成为又一个楼兰、又一个现代文明的遗憾吗?如果真会那样的话,那将是所有炎黄子孙的耻辱啊!

联系现实思考:

小结:至此,这节课的内容基本讲完了,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今日: 沙漠 神秘 恐怖

昔日: 美丽

绿洲 仙湖 变化原因: 改道 盲目 干涸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深层原因: 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忧患意识…?…!

吸取教训: 维护生态平衡

悲剧仍在: 青海湖 月牙泉……

强烈呼吁: 救救、救救、救救……

(“消逝”能改为“消失”吗,为什么?)(“消失”表示某种事物短期或者长期的不见了,但是还有出现的可能,还有失而复得的可能。而“消逝”是指长期的消失,也就是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六、结束语:

不必援引枯燥的数据,不必借用古老的格言,我们只须用肉眼仰望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版,它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难以找到一块净土:珠穆朗玛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铬沉淀,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人类唯一的生存场——地球,已经在呻吟。

敬天,人类才可自救。那些破坏过、破坏着和正准备破坏环保的人们,让理性回归吧!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七、 布置作业:

1、 设计两条有关环保的公益广告,可以绘画,可以拟广告词。

2、 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第五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月牙泉》这首歌。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乐园。 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绕梦牵,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除非也去那里看看。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天边映出月牙泉,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彷佛又回月牙泉。

我的心里藏著忧郁无限,月牙泉是否依然,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是否也换了容颜。

2、歌声传递心声,说说歌者在歌声里传递出怎样的心声?(喜欢,想恋,还有一点担心,担心变化。)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带来精彩,有些变化会让人很心痛。今天我们一起阅读的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和变化有关吗?

二.新授

1.根据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罗布泊现在是什么样的? 生:罗布泊曾是怎样一个仙湖? 生:罗布泊什么时候消逝的? 生:罗布泊怎样消逝的? 生:罗布泊为什么消逝?

师:这两个问题都是问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一个问题。 生:罗布泊消逝带来怎样的后果?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朗读过程中解决生字词。

(生读课文) (出示生字) (一生试读,集体订正,再由一学生领读。)

3.读完了课文,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探讨先前提出的问题,首先请各位同学独自思考二分钟,然后进行探讨。

组一:罗布泊曾经是一个美丽的仙湖。 “那里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师板书:绿洲)

“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师板书:仙湖)

师:同学们已经从课文中找到详细描写罗布泊昔日风情的句子,对昔日的罗布泊有所了解,真

1 的是“世外桃源”。那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呢?

组二: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师:我们用哪些词概括今天的罗布泊?

(戈壁滩)(荒漠)(罗布泊消逝)师板书:荒漠

消逝)

师:罗布泊今昔对比,令人痛惜。是什么原因导致罗布泊消逝呢? 组三: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有二:一是1925年到1927年国民党将塔里木河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虽然在1952年把河道又改过来了,但是两岸人口大增,用水量增加,导致塔里木河缺水。二是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盲目”导致上游水被抽干了,下游就没水了。

师:“盲目”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计划性。 师: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将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沙化。

(板书:改道

四盲)

师:罗布泊的消逝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呢?

组四:胡杨林死亡,绿色长城消逝,土地沙漠化严重。

罗布泊变成了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沙漠造成很多危害。

4.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一片荒漠,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扩张。悲剧又何曾仅发生在罗布泊的身上,我们全体同学一起来朗读课文最后三段,看看作者还写了哪些悲剧?

青海湖、月牙泉。(板书:青海湖、月牙泉)

5.、感情朗读最后一段。体会重音的处理,体现作者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 三.拓展延伸

悲剧愈演愈烈,又何只是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就是我们周围的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你能举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例子吗?

生:我们村的小河原来很清澈,自从有人养貂,排放的污水都流到了小河里,导致现在小河变成了臭水沟。

生:我从书上看到大气变暖与汽车排放的尾气有关。

生:我也从书上看到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由于周围居民不合理利用,围湖造田,已经变成我国的第二大湖,鄱阳湖位居第一,但鄱阳湖的面积也在缩小。

生:我们有的同学不节约用水。

生:饭店里用的一次性筷子是用木头或竹子做的,常年用就会浪费很多树木或者竹子,破坏生态平衡。

师:我们周围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我们从来没有注意,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争做一个环保者。

四.赏析语言

美丽的罗布泊就这样人为地消逝了,这怎不令人痛惜,作者用他的笔倾诉他满怀的忧伤和悲愤。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并进行简单评析。

每个人至少做出两处批注,然后小组内部交流,最后小组之间交流。

2 生:我喜欢“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这一句话。因为作者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将胡杨林比作“木乃伊”,生动形象的写出罗布泊消逝带来的后果。

生:我喜欢“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这句话。这句话运用拟人手法。

生:我喜欢“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句话。这一句也运用拟人的手法,富裕罗布泊人的感情。

生:我喜欢“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这句话。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出强烈的求救声。

生:“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这一句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对。这一句表达了作者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师:刚才着几位同学说的都不错,能够从运用修辞手法这个角度来评析语言。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交流到这。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提示一下,你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从出生~20岁,从20岁~60岁,从60岁~lOO岁,展开联想。

生:我小时侯罗布泊是一个美丽的仙湖,20来岁以后由于改道、盲目用水,尤其是70岁时,罗布泊的水消失了, 罗布泊变成了沙漠。

师:谁能再详细的说一下。

生:我小时侯罗布泊是一个美丽的仙湖,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我20岁左右罗布泊的命运发生的改变。国民党政府要求改道导致塔里木河干旱人们都逃离了自己的家园。后来又把河道改了过来,环境得到改善。但是我70岁左右塔里木河两岸人口增加人民,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盲目”导致上游水被抽干了,下游就没水了号称“绿色长城”的胡杨林成片死亡,罗布泊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的破坏,变成了一片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吞噬着土地。

救救罗布泊,救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吧。

师:你说的真好。最后还加上自己的想象,令人回味。我这里有一份示例材料,请同学们看一下。

师:我经常听到人们这样呼喊:沙尘暴,你让我能活多久,我常常听到人们这样抱怨:干旱,你让我忍受到几何?我认为,我们真该呼喊这么一声:救救人类。记得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请节约用水,否则我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请同学拿出笔,为环保出一份微薄之力,写一条宣传标语。

(学生写)

师:很多同学已经写完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头上一片蓝天,心中有个信念。面对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办? 师:一个问句,引人深思。

生:世上万物皆有生命,保护林木延长寿命。

生:我们应保护我们这个家园,不要让这个家园受到污染。

3 生:宇宙中没有第二个地球,保护水资源,拯救地球吧。 生:河流是城镇的母亲,有水才有沙漠中的绿洲。

生: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师:同学们说的多好啊!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我衷心地希望:青山常青,绿水常流,愿美丽永存。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同学表现的都不错,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两项作业。第一项是无形作业,请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开展环保活动。这也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完成的作业。第二项作业是书面作业: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感受到你们都很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下面,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抒发自己的心声。

(生埋头写作,师巡回指导) 十五分钟后„„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展示自己的创作。

生1:我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了《罗布泊自述》。

我,就是那塔克拉玛沙漠边缘的罗布泊,我孤独地生活在那里,没有小草和我嬉戏,没有小溪为我唱歌,连小动物们也都远离了我。想想以前,我是多么美丽,我穿着那鲜绿的衣服,还有那小草、小花来为我的衣着作装点,牛马依偎在我的怀抱里,听我讲故事。我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啊!自己就像花草树木和动物们的母亲,听它们说他们的烦恼,然后尽量安慰他们,有时也会和他们分享快乐。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塔里木河姐姐被那些可恶的人类糟蹋,导致她下半身的血液停止了流动。终于有理智的人站了出来,来帮助塔里木河姐姐解决疑难,这使那快要奄奄一息的她重新有了生命。

但由于她太善良了,每当人们来向她要水时,她毫不吝惜地给了他们,但人们并不知道感谢,反而无节制地来向她要水,人们威胁她,如果她不给,就毁掉她,她忍着,无可奈何,只好顺从。人们盲目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抽水,它们就像四大恶魔,夺取了姐姐的性命,而姐姐是我唯一的依靠,没有了她,也就是我即将灭亡,我也就只好和那令人厌的塔克拉玛沙漠一起生活了,因为我别无选择。现在的我已经脱掉了那鲜绿的衣服,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我的胸膛里面藏着多么深的痛苦与无奈。从此,那些小东西,也离我而去了,我只有和那疯老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我处处忍让着,因为我还不足他身体的一半大,所以不得不服他,顺从他,让着他。

这个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人,我恨你们,我恨你们!你们这些自称自然间最聪明的生物,难道连这一点道理都不懂吗?伤害了我们,你们以为自己会过的很舒心,很快乐吗?不,你们错了,伤害我们就等于是伤害你们自己,如果我们都死了,那你们吃什么,住什么,穿什么。人类啊!醒醒吧!停止你们做的“文明事”吧!

(生群起而热烈鼓掌)

师;说得太精彩了! “文明事”,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时是以牺牲生态系统为代价的!

生2:我写了一份《保护环境倡议书》。

„„人们往往用“生存环境的破坏”来换“钱”。殊不知,生态环境遭破坏后,却不能用“钱”将它恢复原貌。人们什么时候才能认识到环境遭破坏后,是永远也不能回来的。把人类心中的那杆

4 秤真正的放平,称称哪一个重。人类该觉醒了,制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吧!

师:不错!一个生态系统的形成,需要十万、百万年,而破坏一个生态系统却很快!

师(结束语):同学们在这一节课内表现得非常好。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希望同学们,能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实践,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少扔一点垃圾,并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那么,我们可以相信,我们的天会更蓝,山会更青,水会更绿,空气会更清新,地球这个绿色的生命之舟一定会在茫茫宇宙中驶向永恒。

四、布置作业

下去之后,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实践作业:调查一下我们周围的环境状况,看有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你认为怎样解决,写出实践报告。

上一篇:考研教师的工作说明书下一篇:考研英语作文题材整理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