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统计局2006年工作总结

2024-04-26

市统计局2006年工作总结(通用9篇)

篇1:市统计局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工作目标和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反对弄虚作假、提高数据质量作为中心任务,健全统计法制,推进统计改革,强化基础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圆

满完成了各项统计工作任务,为全市实现跨越发展,争创“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作出了应用的贡献。市统计局被评为人口普查、基本单位普查、投入产出调查全国先进集体。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统计工作环境进一步改善。

一是市政府及时召开全市统计工作会议。3月26-27日召开了全市统计工作会议,主要回顾总结2002年全市统计工作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统计局长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市统计工作任务。各镇综合统计、工业统计,市有关部门、直属单位统计80多人出席会议。宜兴电台、电视台、宜兴日报社记者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宣传报道。二是市领导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市委书记史祖能、市长吴枫峰和分管副市长庄建明多次听取市统计局关于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汇报,要求全市各级统计机构依法统计,如实统计,认真做好各项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工作,使各项统计数据真实反映全市经济发展现状。副市长王盘敖、邵亚群就作好房地产开发企业统计和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工作,亲自协调,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根福带领财经工委一行4人专程到我局听取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并征求市统计局对全市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协调研组就《关心和扶持弱势群体,促进农村共同富裕》到我局调研,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和建议。三是市编委发出《关于宜兴市农调队、城调队、综合抽样调查队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内部实行“三队合一管理,对外三块牌子”的模式,同意“三队”人员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四是有关部门对统计工作的支持配合程度不断提高。为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市建设局专门发出《关于加强全市建筑企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市经贸、农林、粮食、外经、旅游等部门也对统计工作主动协调,密切配合。这些对于更好地履行统计职能,解决统计工作在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推动统计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切实做好各项年定报工作,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年定报的贯彻落实。一年来,先后召开了农业、工业、贸易餐饮业、国民经济核算、劳动工资、固定资产投资等10多个专业年报培训会议,各镇、市有关部门、直属单位和重点企业的统计人员500多人次参加了年定报业务培训,做到了贯彻及时,要求明确。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各专业精心准备,认真编写年报指标解释和操作方法,制作幻灯片,用投影仪进行培训。针对机构改革、企业改革、行政区划调整后统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着力加强组织协调,以确保年定报渠道畅通,确保统计人员工作到位,确保各项年定报的质量和时效。二是对基层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评估和审核把关。把好统计数据搜集、审核、汇总、上报等环节,全面推行数据质量控制制度,对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经济指标采用相互指标验证、比例控制、抽样推算等方法进行验证,对基层上报的不符合实际的指标及时进行纠正,力求各项年定报数据的客观真实。三是改革汇总上报方式,提高了年定报数据的时效。各项年定报有过去的手工汇总、层层上报为主变为现在的计算机汇总审核,因特网传输上报为主,减轻了基层负担,确保了统计数据质量。全市主要统计数据符合客观实际,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三、广泛应用抽样调查,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

一是做好农村140户住户、城市100户住户抽样调查。一方面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今年是城市住户换点扩户的第一年,我们经常深入调查点和记帐户,做好思想工作和业务辅导工作,指导记帐户详细、真实地记录好家庭现金收支和实物收支帐,如实提供各种收支信息。另一方面,坚持严格审核把关。每月对帐本按收入来源和支出去向进行分类编码,录入计算机审核、汇总,仅现金帐本,全年录入汇总工作量就达2280本。我们两次对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严格评估,从而确保了调查资料质量。省城调队、农调队通过对我市的检查,对我市的城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严肃认真搞好物价调查。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做好物价调查工作,责任重大。今年我们按照省局统一部署,按规定认真做好定基价格指数调查工作,组织物价调查人员坚持逢五逢十采价制度,在商场和农贸市场采价的品种达600多个。由于我们坚持严格的采价制度和审核制度,物价指数符合客观实际,并做到按月向省城调队和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提供价格变动和预测信息。

三是

篇2:市统计局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局上下一心,思想作风建设、党风廉正建设和业务建设齐头并进,围绕提高全局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强化统计分析研究,搞好统计改革和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为基本任务和目标,求真务实,圆满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工作

任务。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坚持与时俱进,抓好了思想政治建设

局党组织坚持“围绕统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全面推进我局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多次组织局干部学习党章、党的最新文件,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培养了两名入党积极分子,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开展谈心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开展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到革命老区体验生活,接受教育,使每个党员都受到深刻的党性教育;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高拒腐防变和服务统计发展的能力。

(二)强化理论学习,提升了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队伍素质的高低是醴陵统计工作的关键。为此,局领导班子狠抓干部作风建设,把建设学习型统计机关提上议事日程。每个星期抽半天时间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学习市委、市政府的文件,提高干部的时事敏锐感;学习统计业务知识和统计计算机知识,强化统计服务的本领。同时派出2名同志到省局学习国民经济核算理论,2名同志到省局学习统计行政执法,还委派各专业负责同志不定期到株洲市局学习交流。

为了全面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特别是乡镇统计人员队伍建设,我局于今年3-5月份对基层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了摸底造册,实现了在岗统计人员名册微机管理;六月份我们对基层单位发出《关于统计证培训考试的通知》和《关于统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通知》,已对统计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基础原理、统计法律法规、计算机基础等专业知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知识水平。

(三)严格目标管理,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精神,我们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中心任务,在局机关内部,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在2005年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之上,完善了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明确了奖罚标准,对专业排名在株洲前三位的同志给予奖励。同时,每季在局内开展统计基础工作交换检查,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各专业人员做到了一月一汇报,一季一小结,半年一小评,各种报表填报完整、指标齐全、上报及时、数据准确,使统计基础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十件实事考核方面,我们也制定了考核方案,对相关考核单位布置了月度报表,并按月进行考核通报,真实有效地督促了工作的贯彻落实。

(四)强化基层建设,抓好了统计基础工作

统计的基层基础工作,尤其是乡镇一级及企业统计起报单位的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统计的基层基础工作有了新的内容,表现出了新的活力。针对这种情况,我局多方努力,加强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健全了乡镇一级统计机构,做到了每个乡镇都设立了统计站,配备1—2名统计员;对基层统计员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基层起报单位建立统计名录库和台帐,并不定期对基层单位进行了业务指导;加强了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五)加强分析研究,搞好了统计咨询服务

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是统计的重要职能之一,为此,我局在2006年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中明确局领导撰写分析数目不得少于2篇,一般干部撰写分析数目不得少于4篇,将责任化为动力。同时,充分利用《醴陵统计》刊物发表对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的分析对比资料,组织人员对数据进行认真评估、下基层进行专题调研,积极为各级领导提供统计信息服务。上半年共撰写了17篇有份量、有参考价值的调查分析资料,其中2篇被《湖南统计信息网》采用,7篇被《株洲统计信息网》采用,还有数篇被市委、市政府有关刊物采用。此外,我们根据市党政领导提出的“快、精、准”的要求,汇编了我市“主要经济指标月卡”于每月8日前送交市领导手中。每季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提交给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积极组稿、认真编审,按时出版了《醴陵统计年鉴》这样一本全面反映醴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料性年鉴,及时满足了党政领导的需要。我们还帮助市残联搞好了残疾人调查工作,协助档案史志局做好了醴陵年鉴编辑工作。

(六)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了统计法制建设

我们继续秉承过硬的工作作风,推行法规与业务结合,法规与部门联动,法规与学习共建的工作原

则,一方面做好普法教育,我局成立了2006年统计“五五”普法、统计监审工作领导小组,使我局的统计执法工作始终走向规范化管理,将统计法规学习列入到全局业务学习范围,集中组织学习了有关统计监审、五五普法的内容,充实了统计人员素质。另一方面,加大了统计执法力度,今年上半年我们共开展业务检查15次,督促了国光瓷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星河园超市等

单位落实统计人员配备,树立了统计工作权威,促进了统计业务的更好开展。

同时,积极主动地做好牵头组织落实(湘[2006]21号)精神,联合市纪委等四个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统计法》和《湖南省统计管理条例》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目前已收到有关单位的自查书60多份,检查单位7家。

(七)抓好信息建设,打造了统计服务平台。

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信息社会对统计工作的必然要求。年初,为了让市委、政府可以更为及时的掌握国民经济发展态势,我们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醴陵统计信息网站进行了改版,以求更新、更快、更简洁、更明了的方式传播统计信息、发布统计数据。我们还做到了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全面、准确地向社会公众提供经济信息和政策法规。

(八)紧抓热点问题,搞好了专项统计调查

在完成好日常统计工作任务的前提下,我们还承担了大量的普查和一次性专项调查工作任务,上半年完成了多项专项调查任务,包括经济普查数据开发运用及后期工作,农业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妇女儿童《两纲》监测等工作,并写出相关调查分析报告,及时反映了这些方面的情况,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和地方党政领导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各项工作都赢得了上级部门的一致好评。

(九)突出重点项目,搞好了农业普查前期工作

第二次农业普查是今年国家统计局部署的重大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第二次农业普查已经启动,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到位。普查机构、领导班子落实到位,成立了醴陵市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局,办公室内设机构包括5个小组,均实行组长负责制;组织召开了农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各单位都承诺已把农业普查工作列入到今年工作重点,采取出人、出力等方式协助市统计局全面开展农普工作,做到了部门联动,社会协调到位;狠抓落实,经费预算到位,市政府已经安排2006年农业普查经费预算30万元,初步达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

(十)配合国家统计局,做好了基础统计调研

为了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国家统计局进行了基层基础百县调研活动,我市是其中的一个单位。我局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采集了大量的资料和建议,使国家统计局调研组的同志通过开展座谈会、阅读材料等多样形式获得了真实、准确的基层情况,受到了调研组的好评。

(十一)做好了建整扶贫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在建整扶贫方面,安排一名局领导挂帅,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上半年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上级部门及市委、市政府的督察考核工作中,赢得了充分的肯定,这与市委、市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抓好统计数据质量,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和统计分析研究,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争创一流的工作水平和业绩。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要搞好统计工作,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还有待加强。一些部门和单位认为统计工作可有可无,统计数字可以马马虎虎对付了事。特别是在一些乡镇机关和企业里,统计人员岗位变动频繁,新上岗的统计人员又得不到应有的培训,致使这些乡镇和单位、部门不能很好地完成应该完成的统计工作任务。

(二)统计工作难度加大,统计任务不断增加。由于当前正处在社会经济体制大变革时期,旧的统计模式没有废除,新的统计任务不断增加,致使统计部门长期处于高负荷下工作,在人员、经费和社会支持都有限的条件下,要全面完成好这些工作任务,需要付出不同寻常的努力。

三、下半年工作初步打算

2006年下半年,我们的工作目标是:狠抓统计基础建设,提升统计产品质量,扩大统计社会影响,完善统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做好统计为市域经济发展服务工作,为把醴陵打造成全省经济强市作出贡献。

(一)抓好统计队伍建设。一是抓好乡镇统计队伍建设。要争取做到全市各乡镇的统计员都要以统计工作为主,工作量大的乡镇要设专职统计员,任务特大的乡镇要设两个以上专职统计人员。二是抓好企业统计队伍建设。要保证企业统计有专人管,报表有专人报送。三是抓好统计部门自身建设,要求每一个干部都要熟练掌握统计业务知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四是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对新上岗的乡镇统计人员及企业统计员要进行培训上岗,局机关干部要坚持常年培训学习和委派学习。

(二)抓好统计数据质量。一是做好基层报表到表率的督促工作;二是抓好基层报表数据质量检查;三是搞好数据汇总和数据质量评估,能如实反映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扩大醴陵在全省的影响和竞争力。

(三)抓好统计信息服务。一是进一步做好统计为市域经济发展服务改革工作,更加全面地反映全市支柱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情况;二是加强统计调查研究,多出精品分析和调查研究文章;三是更加及时准确地为市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随时满足各种统计数字的需求。

(四)抓好农业普查工作。一是做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搞好社会动员。农业普查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参与,普查对象涉及几十万农户,宣传工作既要搞好领导的大动员,也要搞好普查队伍的大动员,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普查的积极性。二是做好农业普查培训工作,农业普查内容广泛、调查项目多种多样,我们要积极组织对普查人员的培训,使普查人员充分了解普查的内容,准确理解调查项目的含义,保证普查质量。

2006年7月4日

篇3:市统计局2006年工作总结

1 样本量设计交代不详

在110篇应用到统计知识的文章中, 几乎所有的作者都没有注意到对样本量的计算。普遍采用60例或100例等方便计算的样本量, 缺乏正确的理论依据。

2 资料分类错误

医学统计学第3版明确规定, 根据资料的性质可将资料分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及等级资料。计量资料, 如身高、体重、血压等的取值, 常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表现为互不相容的属性或类别, 如实验结果的阴性、阳性, 家族史的有无、血型的分类等, 这类资料常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的变量值表现为等级大小或属性程度。如观察用某药治疗某病病人的疗效, 以每例病人为观察单位, 结果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4级。这类资料通常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而在调查的文章中, 有43篇文章误将等级资料当做计数资料, 使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从而导致统计结果的不准确。

3 统计学方法选用错误

在调查的文章中, 有32篇文章作者进行多组资料比较时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有10篇文章对多个样本均数做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 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 没有进一步作两两比较, 就做出任两组均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多个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 当方差分析的结果为拒绝H0, 接受H1时, 只说明多个总体均数不全相等。若需进一步比较了解那两个总体均数不等, 需进行多个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 如LSD-t检验、Dunnett-t检验、SNK-Q检验等。如果用两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进行多重比较, 将会加大犯I型错误的几率。

4 未注意各类检验方法的应用条件

在调查的文章中, 有65篇文章在描述所用假设检验方法时, 用“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一句话带过, 把t检验和χ2检验当成解决所有统计学知识的万能钥匙, 忽略了这两种检验方法各自的应用条件。计量资料通常选择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但首先要确定是单样本t检验, 还是成组或配对样本t检验。如果是单样本t检验要求样本所来自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如果是成组或配对t检验, 不仅要求检验的样本取自正态分布的总体, 两个小样本均数比较时还要求两样本所对应的总体方差相等。若不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的条件时需要用非参数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我院上交护理论文χ2检验的应用主要以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应用为主, 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有3种公式:基本公式、校正公式和Fisher确切概率法, 公式的选择与样本量及理论频数的大小直接相关; 当样本量 (N) ≥40, 且所有理论频数 (T) ≥5时, 用χ2检验的基本公式;当N≥40, 但有1≤T<5时用, 用χ2检验的校正公式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 而当N<40或T<1时, 只能选择Fisher 确切概率法, 对同一组资料来说, 选用不同的公式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可能导致原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资料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或原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结论, 使得结论缺乏科学性。

5 统计学描述不详

这也是调查文章中出现次数较多的问题, 调查的文章中有62篇文章涉及统计学方法时只简单以一句“经统计学处理后, P<0.05或P<0.01”就写出有统计学差异的结论, 对所用假设检验方法、适用条件及所得出的t值、u值或χ2值等均无描述, 让读者对其所用的假设检验是否合理, 计算是否正确都无从考证。医学论文不仅要求统计学方法使用正确, 统计量、P值应用合理, 还要求统计描述规范;因此在医学论文书写中, 如果应用到统计学方法, 一定要注明所用的是何种统计学方法, 是否符合应用条件, 并需得出具体的t值、u值或z值、χ2值等, 以便于读者对作者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

6 小结

护理论文的质量是评价一个单位护理人员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作为护理科研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 统计学方法在护理科研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 广大护理人员应通过各种途径, 增加自己的统计知识和统计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有条件的单位也可通过开展各类统计知识的教育讲座, 培养护理人员运用统计学方法的能力, 从而提高护理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篇4:市统计局2006年工作总结

摘要:利用2006年~2015年长春市地面观测和大气成分观测资料,结合烟霾天气统计数据,分析了烟霾天气特征、变化趋势和形成原因,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烟霾天气;数据分析;形成原因;空气污染

中图分类号: P45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6.048

2013年~2015年,长春市发生了几次持续时间长、级别严重的雾霾现象。由于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安全出行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引发人们对这种天气的关注。在气象中,雾与霾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有很大差别。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于空中,是自然现象。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悬浮在空中,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细颗粒污染。在2014年地面观测业务改革中取消了烟雾(大量的烟存在空气中)这种天气现象,只用湿度界定雾霾现象,但在东北,烟和霾这两种天气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更能代表空气污染程度。

文中统计了2006年~2015年长春市气象探测中心地面观测和大气成分观测资料,分析了烟霾天气日数、时数及其年、季、月的变化及其形成原因,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1 数据统计与分析

1.1烟霾天气的年变化特征

由图1可见,除2008年、2012年外,烟霾天气日数及日平均时数呈增长趋势。2008年我国举办了第一届夏季奥运会,制定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加大了环保力度。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执行了更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空气质量。而2013年开始长春市建筑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特别是“两横三纵”快速路工程,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等大规模工程建设,施工中产生大量扬尘,使空气质量承压。

1.2 统计2006年~2015年烟霾天气各月出现日数

冬季出现最多,秋季次之,四季分别占总日数的百分比:冬季59.2%、秋季27.3%、春季11.7%、夏季1.8%。各月中1月烟霾天气出现日数最多,12月次之,6月、7月、8月、9月份出现较少,1月占总出现日数的百分比为27.4%,12月为20.4%。因为长春市每年从10月25日至次年4月10日为供暖期,燃煤用量激增,污染物排放量随之加大,气象条件也不利于污染物稀释与扩散。尤其是12月、1月两个月温度最低,发生逆温次数最多,而大气稳定度以稳定为主,一年中一半的烟霾天气产生于这两个月。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和2015年10月及11月烟霾天气的出现日数已超过或与本年的12月及1月日数持平,由此可见,近两年烟霾天气的形成确与秋季燃烧秸秆有很大关系。

1.3 其他统计

统计了长春市烟霾天气一日出现时间超过6小时的日数和连续时间超过6小时的出现次数,除了2008年、2012年外,其余年份在逐年增长。特别是2013年~2015年烟霾天气日数中有超过30%的天数的一日烟霾出现时间超过6小时。烟霾现象出现时间异常概率(即不在7时与18时人们日常活动频繁的时间出现及延续),2006年~2015年分别占本年度的12.7%,10.2%,5.4%,15.9%,29.2%,26.1%,12.5%,22.7%,32.8%,48%,除2008年、2012年外也呈增长趋勢。2006年~2015年长春市煤炭消费量、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机动车保有量各项数据都呈逐年增长趋势,与烟霾天气日数变化无显著相关性。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煤炭消费量、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机动车保有量分别是2006年的2.1倍、4.8倍、3.8倍、2.4倍。这些数据说明烟霾天气持续时间在加长,强度在加剧,是各种影响共同作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2 结论与讨论

由以上统计数据可见,长春市的烟霾天气呈增长趋势,持续时间在加长,强度在加剧,治理空气污染已刻不容缓。长春市政府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逐年在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但影响不十分明显。2008年、2012年烟霾天气少,而2013~2015年烟霾天气增加可见,大环境及国家政策指引对空气污染起决定作用,要想有效治理空气污染,从国家到地方都要加大力度。我们可以吸取外国的先进经验,建立严格和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和完整有效执法。

烟霾天气的形成,一定的气象条件是空气污染的直接诱因,而污染源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类似的气象条件可能出现过多次,但只有2013年1月、2014年10月、2015年10~11月出现了持续时间长、级别严重的烟霾现象。2013年是因为冬季采暖期,2014年和2015年是因为秋季秸秆燃烧,那我们就应该从源头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一方面,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逐步淘汰小型燃烧锅炉,尽量用低硫、低灰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风能、生物质燃料等。另一方面,在禁止燃烧秸秆的同时,政府应疏堵结合,加大对禁烧农户的财政补贴力度,同时找到处理秸秆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并为其相关的企业及技术研发在政策上予以支持,这样才能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后,通过这些数据分析,也希望引起人们对空气污染的足够重视,它和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改善空气污染不能只依靠政府,更要从自身做起,使用清洁能源,淘汰老旧机动车、机械,尽量少用大排量汽车,多乘坐公共交通。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对减少烟霾天气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篇5:市统计局2006年工作总结

一、在任务重,人手少,压力大的情况下,认真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006年的商贸统计工作的特点是任务重、人手少、压力大。今年来,除了要完成基本的报表任务外,国家统计局又新增了一套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的抽样调查任务,2005年底接到抽样调查任务后,**市统计局专门召开了局领导班子会议,认真研究调查方案,根据**市的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以城区为主,向城郊辐射的调查方法,并抽取了舞阳、小渡船、六角亭办事处和白果坝乡共计42家被调查单位。在此基础上,又召开专门的培训会议,认真传达了上级的指示精神,对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的抽样调查调查方案进行了认真的、细致的讲解和部署。较好的完成了抽样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为顺利完成今年的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的抽样调查调查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来,还完成了服务业抽样调查工作,按照州局的统一布署,对被国家统计局抽中的几十家服务业企业进行了入户调查并上报了调查总结,同时还完成了局里布置的其它工作认务。

二、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统计数据来源的真实性

今年以来,**市统计局积极贯彻实施《统计法》和《湖北省统计管理条例》等统计法律法规,按照州统字[2006]43号《关于认真开展统计数据质量检查的通知》的精神,做到抓统计普法宣传教育不放松,抓统计执法不动摇,不断推进统计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7月中旬,针对**市辖区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报表不够规范,个别企业对上报统计报表认识不足等情况,市统计局联合市商务局,并邀请州统计局相关专业负责人参加,对辖区内商贸企业进行了抽查。重点对**亚洲大酒店、**兴阶铭泰汽车销售公司等五家企业进行了检查。经检查,大多数单位对统计工作比较重视,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好,统计基础工作比较规范。对**亚洲大酒店、**兴阶铭泰汽车销售公司、宏昌轻型汽车销售公司等几家单位存在迟报、瞒报、错报统计数据的行为依法进行了处罚。一是责令企业立即停止统计违法行为,拿出整改方案,限期改正。二是警告和通报批评,在全市范围内对企业统计违法行为进行曝光。30多家报表单位进行了自查自纠,并写出了自查报告。

通过这次专项执法检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首先,通过上下统一部署和联合执法,引起了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有效地提高了全社会对依法统计的认识;其次,通过深入基层检查,摸清了统计家底,为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创新统计方法提供了依据;再次,通过对统计违法案件立案查处,起到“查处一家、教育一片”的作用,为加快统计工作法治化进程、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次专项执法检查基层单位依法统计的意识有了较大的转变班。主要表现在:一是广大统计人员恪守职业道德,按照《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及时全面地提供统计资料;二是统计上报渠道较畅顺,三是基层单位通过自查自纠,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统计法律法规自我教育

另外,**市统计局根据多年来商贸统计工作比较薄弱的实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湖北省统计管理条例》和《湖北省企事业单位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为了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市统计局决定今年在全市开展商贸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试点工作。

今年开展的首个试点单位是**州福达家电有限责任公司。

10月,**市统计局发出了关于开展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试点单位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根据《湖北省企事业单位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和《**市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的要求,努力搞好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要按照“四个一”的标准,配备好统计人员,安排好统计办公室,配备专用电脑,建设好企业数据库。试点单位统计岗位必须要有专用计算机,以便为全国统计网络现代化建设做好准备。

在建设数据库时,要建立统计档案专柜,档案要按达标要求整理,各类文件资料和帐卡表的装订要规范整齐;要建立统计电子台帐;努力营造统计氛围,统计图表上墙要做到适用,能为企业经营和统计工作服务。

为达到预期效果,市统计局已两次到福达家电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指导,共同出谋划策,使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11月20日左右将对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试点单位进行验收,验收标准按恩市统字〔2005〕68号

文件《**市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进行,并将组织各商贸报表单位观摩学习。

三、积极撰写分析资料,搞好信息服务工作

统计部门是对外信息的重要窗口,2006年,商贸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利用丰富的统计信息,及时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搞好服务。

共撰写分析资料8篇,省局网站采用4篇,州局网站采用6篇。撰写统计信息60多

篇,大多被省局外经贸处、州局网站采用。超额完成任务。

四、强化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二是加强统计业务知识的学习;三是加强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篇6:市审计局2006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推进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局在___市委、市人民政府和遵义市审计局的领导下,顺利完成了第四个五年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年来,我局不断加大审计法制宣传和依法审计力度,审计人员依法行政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明显增强,审计执法水平和审计质量不断提高。审计监督在维护经济秩序,服务宏观决策,加强廉政建设,促进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为适应新形势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贵州省审计厅关于贯彻省委省政府贵州省2006—2010年普法依法省工作规划和审计署审计机关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实施方案以及遵义市2006—2010年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市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及市委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依法治市的要求和“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深入开展审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推进依法治理,依法审计。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与审计文化建设相结合,[本文作者申明:仅提供给☆好范文 wenmi114.com!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努力推进审计事业发展,为保障全市“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增强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全市审计干部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审计执法水平;进一步增强审计机关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审计和服务社会的质量和水平;促进被审计单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体制,严格依法行政。

(三)工作原则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审计机关的中心工作,安排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各项工作,服务审计事业发展,促进我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二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需求,探索审计机关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既要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又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形式,开创审计机关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三是结合实际,力求实效。各科室要结合各自项目业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在“用”字上下功夫,在治理上求实效,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主要任务

全局干部职工要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宪法、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把法制教育与审计文化建设相结合,加强审计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教育,在审计机关内部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管理、依法审计的法治氛围。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努力提高全市审计人员特别是干部的宪法意识;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育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进一步加强党内规章的学习宣传和勤政廉政教育,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

二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以新修订的《审计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将审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推向深入,使审计人员能够全面掌握审计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实质,正确行使审计监督职权,严格依法审计,自觉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深入学习宣传审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和日常生活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审计机关内部依法管理、依法决策,全面推进审计机关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使审计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做到依法办事,既要维护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益,又要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同时,要向全社会深入宣传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促进增强全社会的审计法制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审计法制环境。

三是深入学习宣传与审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会计法》、《预算法》、《公司法》等财经法规,确保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能正确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公务员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行政诉讼法》等行政法律法规,切实保证审计机关依法行政,维护被审计对象的合法权益;深入学习宣传刑法等事法律法规,增强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及时发现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的能力,并能准确定性,提高案件移送质量,加大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

四是坚持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依法治理。重点抓三个方面:

1、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严格依法审计,全面行使审计监督职权。在宪法和审计规定的职权范围内独立开展审计监督,揭露和查处财经领域违法违规总是,促进被审计单位依法管理,自觉遵守财经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廉政建设;加强与公安、纪检监察、检察、财政、税务、物价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完善执法协作配合机制,加大审计执法力度,扩大审计成果。

2、增强审计机关执法透明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结果公告制度。完善审计公告办法,逐步规范公告的程序、内容、形式,切实提高公告的质量,确保准确无误;加强和引导审计宣传,把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

3、进一步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不断规范审计行为,[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好范文 wenmi114.com=站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继续认真贯彻《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及相关规定,规范审计行为,完善执法责任,强化审计复核、审计业务会议、审计质量检查、审计听证、行政复议等制度的执行,加强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审计项目重点突出、事实清楚、程序规范、定性准确、处理得当。

五是坚持法制教育与审计文化建设相结合,推动审计机关为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对审计人员的道德教育,把法制教育与学习贯彻“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机结合起来,弘扬“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培育符合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审计文化;把法制教育与贯彻落实《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审计工作廉政纪律的规定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为审计机关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切实的保障。

三、主要对象和要求

审计机关既要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审计法律法规,又要围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突出重点,以全体审计人员、共产党员以及被审计单位为主要宣传教育对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推向深入,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加强对全体审计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能力。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审计人员学法制度,将法制学习培训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提高审计人员学法用法的自觉和积极性,增强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能力,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二)加强对各级审计机关共产党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各级审计机关要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党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继续推行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加强廉政法制教育,把对党员的法制教育作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增强共产党员的法律修养,进一步促进共产党员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学法、用法、护法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法制宣传,促进被审计单位严格遵守相关财经法规,提高其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对审计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树立遵守审计监督意识,积极配合审计工作。

四、工作步骤

本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根据市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和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我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并将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报遵义市审计局。同时做好宣传发动、骨干培训和教材征订等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7年—2009年,依据既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每年要制订工作计划,突出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有力、督促到位,确保规划的全面贯彻落实。同时,要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档案制度。并于每年12月10日前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报遵义市审计局。

(三)检查考核验收阶段。2010年根据五年规划和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自查,迎接上级检查验收和总结。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进一步完善审计机关普法工作领导体制。要切实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健全普法依法治理依领导机构,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完善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工作汇报、工作督查等制度。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办公室负责规划的拟草,法制机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法制宣传教育等日常工作,加强对审计人员学法执法情况的检查监督。党支部、局办公室要分工负责,加强与同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构的联系,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务求实效。

(三)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建立法制宣传教育激励监督机制。根据工作情况,积极争取财政安排相应的法制宣传教育专项经费,保证工作正常开展;逐步建立法制宣传教育评估考核机制,完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四)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队伍建设。要组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开展学习培训活动,提高专(兼)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政治、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兼职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聘请相关的法律专家,帮助开展好法制宣传教育。

(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要充分利用《中国审计》、《中国审计报》等专业报刊杂志和各级网站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审计人员学法提供条件;拓宽宣传渠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篇7:市统计局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以来工作总结和今后5年工作打算

2011年主要工作概况

2011年开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府的中心工作和上级统计部门的工作重点,奋力拼搏,扎实工作,按时按质的完成了今年预计各项工作任务。

一、高质高效的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今年以来,我局继续狠抓年度重点工作,在全局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的完成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分析工作,并于五月陆续向公众公布了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我县木顶乡一名人口普查工作人员,还获得了国务院人普办颁发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个人”称号。

二、常规性统计工作有条不紊

我局按照县委、县府和上级统计部门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月报、季报和各项抽样调查任务,同时还编印了《某县2010统计年鉴》一书,现已正式发行。按时发布了某县《2010年统计公报》,《某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公报数据(第1号)》、《某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公报数据(第2号)》、《某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公报数据(第3号)》,《统计资料》等八期统计资料。

三、依法治统、深入推进统计法制建设

为了进一步深化“依法治统、依法统计”工作理念,县统计局在上半年开展了多次统计执法检查,对政府、医院、金融企业、工业企业、商贸企业等统计报表单位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核查统计报表质量和台账建立情况,深入推进统计法制建设。

四、积极开展统计职教工作,效果明显

按照省市要求,各县要对统计报表人员开展统计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对无证上岗的统计人员,要责令在规定期限内报名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对持证超过两年未年审的统计人员要进行继续教育。我局通过与相关部门联合发文和部门发文形式,通知企业统计从业人员参加统计从业考试和继续教育,预计在今年10月份将全面实现持证上岗的良好局面,为统计工作的优质开展提供坚实基础

五、大力推进机关建设

在机关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我局坚持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不动摇,以全国各地学习“文建明工作法”为契机,从身边的人和事对职工展开教育,注重职工素质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极大的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

五年以来工作总结

五年来, 我局在县委、县府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夯实统计基础,积极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不断强化统计监测和统计服务,组织实施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加强统计法制和统计队伍建设,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强化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

一是建立了县乡较为完善的统计体系。五年来,在县委、县

府的关心支持下,统计体系逐步完善。县统计局先后成立了某县城乡经济调查队、某县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两个下属事业单位。有条件的乡镇还建立了统计站。各乡镇和企业都配备了专兼职统计人员。二是硬件建设不断增强。县统计局给每个乡镇统计人员配发了统计专用电脑,确保了每个乡镇的统计人员每人都有一台电脑用于统计工作。县统计局还新购置了一台服务器和一批高性能电脑,用于大型国情国力调查。三是坚持了统计从业资格制度。统计从业人员做到了全员持证上岗。同时县统计局每年还对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满两年的统计人员开展了统计继续教育。四是重点推进“三上”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指导全县“三上”企业建立健全了统计台账,帮助“三上”企业建立健全了统计工作制度,全面提升了“三上”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深入开展了统计制度方法的重大改革

按照省、市统计局的统一部署,一是建立了完整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对基本单位名录库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更新和完善了基本单位名录库。二是实施了“三上”企业数据采集“一套表”制度。“三上”企业上报数据直接进入四川省数据采集平台,减少了数据上报的中间环节,实现了“三上”企业网上直报,提高了“三上”企业统计数据质量。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实行了“先入库,后报数”的改革。投资项目入库必须备齐相关文件和相关证照。此项改革确保了固定资产投资数额的客观、真实,提高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质量。

三、强化了统计监测和统计服务

一是强化统计调查监测。五年来,县局调查监测项目不断增

加,对农村住户监测、城镇住户监测、畜禽生产监测、能源消费监测、退耕还林监测、规下工业和服务业监测、劳动工资监测等二十几个方面县域经济进行了调查监测,并写出了经济运行监测报告。二是大力提供统计服务。每年坚持了定期发布统计信息,经常性地为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社会各界提供了优质的统计服务和统计咨询。三是每年按时编撰《某县统计年鉴》,同时还通过开展各类统计调查,撰写了调查报告115篇,编印了《统计资料》136份。2009年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编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建国六十年》等重要统计资料。

四、开展了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2007年至2011年,在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我局牵头在全县范围内先后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通过农业普查,查清了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情况,农村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和农村经济,农民的生活状况,消费和投资情况等。编印出了《某县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资料》。通过经济普查,查清了我县境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发展规模、结构效益等情况,建立了经济普查数据库及基本单位名录库。编印了《某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汇编》。通过人口普查查清了我县境内住户的基本情况,人口的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通过这些大型的国情国力调查,为县委县府弄清县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科学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我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推动了法制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一是我局每年开展“五五”统计普法教育活动,发放普查宣传资料,对企业法人、统计人员开展统计普法教育,对报表单位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五年来共查处统计违法案件18起,并全部作了处理。二是我局在扩大统计队伍同时,长期坚持创建学习型机关建设,通过学习政治思想和专业技能,全面提升了统计干部的综合素质,使统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三是开办了多期统计业务培训班,经常性地对统计报表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确保了统计数据网上直报得以实现,确保了统计制度方法重大改革圆满完成。同时我局还在2009年建立了某县统计信息网,实现了统计信息资源共享,也方便了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查询,为打造“阳光统计”奠定了基础。

今后五年的工作打算

今后五年,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局要把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并长期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创新统计服务机制,拓宽统计服务领域,狠抓年度重点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各项统计任务。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统计服务意识

围绕县委、县府工作需求,及时为党委政府提供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和政策建议。在全局开展服务创新、思路创新、成绩创新大竞赛活动,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高效服务意识,切实加强统计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努力

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

二、进一步推进“一套表”改革,狠抓网上直报工作 以全省“一套表”改革为契机,利用“一套表”平台,继续狠抓网上直报工作,提高统计工作效率、统计数据质量,推动统计科学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统计法制建设

进一步落实新《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加大普法力度,丰富普法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月、法制咨询台、执法监审等专项普法活动,力争普法工作取得实效,为依法统计营造良好环境。坚持统计执法制度化管理。根据省市工作指导意见及我县统计工作环境的实际,建立健全并执行好实行统计监审制度。着力通过广泛的普法、公正的执法、严格的纠偏,切实维护《统计法》的威严和执行力,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法制化水平。

四、继续高质量完成各项常规统计工作任务

按照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2010年统计年报、2011年定期报表和大型监测工作。充分利用网上直报功能,进一步提高常规统计工作质量。

五、抓好年度重点工作

巩固第六次人口普查成果,做好人口普查数据的开发和运用工作,积极准备、部署2013年经济普查工作,确保经济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六、不断推进机关建设

继续推进机关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落实局机关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检查督促,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加强职工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七、充分发挥新增机构职能,拓宽统计服务领域

充分发挥好新增机构职能作用,深入开展城乡经济调查、社情民意调查,建立社情民意调查系统,确保调查更全面、更专业。为县委、县府制定科学发展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畅通、更快捷地反映群众意见提供重要渠道。

八、开发、完善名录库和各项普查数据库

加大力度、指定专人负责名录库和各项普查数据库工作,进一步开发、完善名录库和各项普查数据库,对名录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对各项普查数据库要不断丰富、完善,使数据库成为营山重要的信息库。

篇8:市统计局2006年工作总结

1 资料来源

研究采用浦北县气象局1967—2006年的气象资料, 以及来自当地民政、水利、农业等部门的灾情信息。

2 主要气象灾害统计分析

2.1 暴雨洪涝

暴雨与洪涝有直接的关系, 长时间的暴雨容易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地段, 造成洪涝灾害[6]。浦北县地处华南沿海, 南濒北部湾, 水汽来源丰富, 一年四季均有暴雨发生, 洪涝灾害比较突出。根据资料统计, 浦北县1967—2006年的暴雨洪涝各月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 浦北县年平均暴雨日数为7.325 d;平均每年有2次洪涝发生, 其中发生小洪涝的次数为1.55次, 约2年三遇;发生中洪涝的次数为0.275次, 约4年一遇;大洪涝次数为0.175次, 约6年一遇。在4—9月发生的暴雨占暴雨总数的89.4%, 发生的洪涝占总数的95.0%。其中在6—8月发生的暴雨占总数的60.0%;发生的洪涝占总数的76.3%, 发生中洪涝以上的占总数的72.2%, 发生大洪涝的占总数的71.4%。

2.2 干旱

干旱是自然灾害中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干旱的成因很复杂, 与气候情况、地理条件、水利设施、土壤结构等均有关系[7]。浦北县主要受春旱和秋旱影响。春旱和秋旱没有统一的标准,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浦北县的农业气候区划等推算, 春旱的标准为:由于自然降水量少, 影响早稻耙田、沤田和插秧用水, 3—4月每旬降水量不足15 mm且连续2旬以上即为春旱, 从3月1日起连旱4个旬以上即为严重干旱。而秋旱的标准为:9—10月 (此时正值晚稻孕穗到抽穗扬花期, 秋花生开花插针期, 都需要充足的水分) 日降水量<5 mm的连续日数≥25 d作为秋旱, 连续干旱≥40 d以上的为严重秋旱。以此标准, 统计浦北县1967—2006年春旱和秋旱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 浦北县春旱的发生几率为57.5%, 秋旱的发生几率为30%。平均不到2年就有1次春旱, 严重春旱为20年一遇;在发生春旱的年份中, 多为连续发生, 连续2年或2年以上发生的春旱出现几率为82.6% (19/23) ;秋旱约3年一遇, 严重秋旱10年一遇, 连续2年或2年以上发生的秋旱出现几率也达58.3% (7/12) ,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浦北县的降水分布不均。

2.3 霜冻

霜冻是浦北县冬季最主要的气象灾害, 对香蕉、荔枝等支柱水果产业影响最为严重, 如1999年12月23日出现的霜冻, 对该县香蕉、荔枝、龙眼等支柱水果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浦北县1967—2006年共出现霜冻日160 d, 年均4 d, 其中1993年最多, 达13 d。从年滑动平均趋势看, 浦北县年霜冻日数的分布有11~12年的震荡周期, 且霜冻的发生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图1) 。霜冻出现时间是11—12月和1—3月, 初霜日最早出现在11月29日, 终霜日最迟出现在3月4日, 最短无霜期日数为301 d。霜冻出现最多月份是1月和12月, 占全年霜冻活动总数的85%, 年均约2 d。

2.4 雷电

浦北县1967—2006年共出现雷暴日3 604 d, 年均90.1d, 其中1975年最多, 达119 d。从年滑动平均趋势看, 雷暴的发生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图2) 。雷暴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5—9月是雷暴活动最为频繁的季节, 占全年雷暴活动总数的68%, 雷暴活动最多月份是8月, 共722 d, 年均18.1 d, 12月最少, 共2 d, 年均0.05 d (图3) 。

雷电灾害有2类, 一类为直接雷电灾害, 会直接击死击伤人畜, 击坏输电线、建筑物, 甚至引发火灾。另一类为感应雷击灾害, 主要以电磁感应和过电压波的形式对微电子设备造成损坏, 随着微电子设备增多, 这种危害越来越重。雷暴的发生虽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雷灾事故的损失总体仍呈上升趋势, 主要原因有:一是高层建筑不断增加, 加大了引雷的几率;二是电子设备、通信设施、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加快, 增加感应雷击的受众面, 部分建筑和设施避雷措施不完善, 易遭雷击损坏。

3 结论

通过对浦北县主要气象灾害的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每年主汛期6—8月, 降水特别集中, 暴雨洪涝多集中发生在此3个月。春旱发生的频率较大, 平均不到2年就有1次春旱, 且多连续发生, 曾连续7年 (1967—1973年) 出现春旱;秋旱发生的频率虽少于春旱, 约3年一遇, 但也多连续发生,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很大。霜冻出现最多月份是1月和12月, 占全年霜冻活动总数的85%。雷暴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5—9月是雷暴活动最为频繁的季节, 雷电灾害影响越来越严重, 雷灾事故的损失总体呈上升趋势。

摘要:为了解浦北县主要气象灾害的年度和季节变化特征, 利用浦北县1967—2006年的气象资料, 对暴雨洪涝、干旱、霜冻、雷电等4种主要气象灾害的气象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暴雨洪涝多集中发生在6—8月, 春、秋季容易发生干旱, 霜冻主要出现在1月和12月, 5—9月是雷暴活动最为频繁的季节。

关键词:气象灾害,统计分析,广西浦北,1967—2006年

参考文献

[1]冯厚文.东兴市近45年气候变化统计特征[J].广西气象, 2006, 27 (z1) :64-65.

[2]施能.气象科研与预报中的多元分析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2.

[3]曾丽琴.昭平县近40年气候变化统计特征[J].广西气象, 1998, 19 (3) :26-27.

[4]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气象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6:121-125.

[5]石昌军.三都县近46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广西气象, 2006, 27 (z3) :54-55.

[6]吴兴国.广西汛期暴雨若干特征分析[J].广西气象, 2001, 22 (3) :11-12.

篇9:市统计局2006年工作总结

〔关键词〕图书馆;高校;个性化服务;词频;统计分析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2.028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2-0111-05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Library-Personalized-Service

Research of China in 2006-2011Chen Yongzhong Li Xinquan

(Library,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atisticed articles on library personalized service research published in 18 core journa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during the year 2006-2011,analyzed literature distribution on those journals and amount of literature publication each year,also the area allocation of core authors,statisticed word frequency of keywords,then disclosed and made a prediction on dynamics evolution of research hot topics.

〔Key words〕library;university;personalized-service;word frequency;statistical analysis

圖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主要指个性化信息服务,包括个性化定制服务、个性化信息搜索服务、个性化信息推荐服务、个性化信息提醒服务和个性化信息代理服务等。简言之,个性化服务是在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主动提供针对性的服务[1]。

1999年,美国图书馆与信息技术协会指出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有七大发展趋势,其中个性化服务被列为第一大趋势[2]。我国对个性化服务的研究始于1999-2000年间,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服务机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建成,以及图书馆工作模式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必然成为其研究与探索的热点。因此,通过对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近五年来发表的有关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可以从总体上了解该领域有关个性化服务的研究进展情况、洞悉其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为更深入地研究和更有效地推广个性化服务提供参考。

1 统计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本文统计所依据的数据库为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范围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0-2011年来源期刊目录》(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编)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第五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合编)中共同列出的18种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核心期刊,因为这些核心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能够反映该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检索时间跨度为2006-2011年11月。检索方法以“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以及期刊名称进行关键词组合检索。检索结果共计583篇,除去年度目次索引、新闻报道和重复投稿,实际为578篇相关研究论文。将检索结果导入Access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指定条件筛选排序并利用武汉大学中文分词软件ROST WordParser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

1.1 论文数量的期刊分布

检索结果按自定义方式选择题名、作者、中文关键词、单位、刊名、年、期导出文本数据,进行统一格式化处理后导入Access数据库,在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视图查询模式下运用SQL结构化数据库查询语句可迅速得出符合要求的统计结果,如可查询出全部研究论文在这18种核心期刊中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表1 2006-2011.11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

排序期刊名称论文数

(篇)占全部论文的

百分比(%)1图书情报工作83142图书馆论坛64113图书馆工作与研究5494情报杂志5395情报科学4886图书馆4587图书馆理论与实践4178图书馆建设3469情报资料工作33610情报理论与实践29511图书馆杂志19312图书与情报17313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4214中国图书馆学报13215大学图书馆学报11216国家图书馆学刊8117情报学报6118图书情报知识61总计578100

从表1来看,在2006-2011.11近六年间,《图书情报工作》刊载的有关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方面的论文最多,共有83篇,年均13.8篇,占18种核心期刊发文总量的14%,而《图书情报知识》刊载的相关论文最少,只有6篇,年均1篇,仅为发文总量的1%。我国关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论文最早出现在2000年,从早期的服务理念理论探讨到近几年来的技术与应用研究,各时期研究侧重点不同反映在不同类型期刊发文量的差异上。《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情报杂志》、《情报科学》和《图书馆》这6种核心期刊6年中关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的发文量共347篇,占发文总量的60%,是这一时期记录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成果的重要情报源。而在排名前10位的期刊中,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期刊各占一半,可见有关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界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

2012年2月第32卷第2期2006-2011年我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统计分析Feb.,2012Vol.32 No.21.2 论文数量的年代分布

不同时间段的发文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和研究发展速度。石德万对1999-2005年的发文量统计分析指出我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开始于1999年,经过萌芽期、快速增长期后进入稳定并逐步成熟的发展期[3]。笔者统计2006-2011.11时间段内在18种核心期刊相关研究的年发文量情况符合前者的推断(见表2,图1),2006达到阶段性研究高潮后有所降温或者是研究热点开始转换,2007-2009年持续3年发文量稳步增长,2009年创新高后2010年略有下降,但仍比2006年高,2011年因只统计到11月,预计发文量到年末应比2007年高。从趋势图来看,年发文量年增长幅度趋缓,进一步说明我国对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研究已处于成熟发展时期,相关研究进入理性推进阶段。表2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

1.3 论文作者统计分析

1.3.1 论文第一作者的分布统计

通过对578篇论文的第一作者统计发现,按第一作者总人数578位计算,其中来自高等院校图书馆和信息管理院系及其它院系的论文的作者共有427位,占全部第一作者总数的73.9%;公共图书馆及其它行业图书馆的作者有24位,占总人数的4.2%;研究机构的作者有24位,占总人数的4.2%;其它单位的作者仅1位,仅占总人数的0.1%,见表3。从各单位6年中发文量来看,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发文量19篇,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发文量16篇,显示出具有很强的研究实力,图书馆中清华大学图书馆和广东商学院图书馆发文量最多。按发表论文3篇以上视为核心作者来统计,共有10位,仅占总人数的2%,全部来自高校。其中发文5篇有2位,发文4篇有1位。见表4。表3 论文第一作者单位统计

第一作者单位作者人数

(位)百分比

(%)高校图书馆33958.8高校其它院系12824.9高校信息管理、资讯管理院系499.7研究机构(研究院所、研究中心)364.1省市县公共图书馆201.4其它行业图书馆(医院等)51其 它10.1总 计578100

表4 核心作者地区分布

序号第一

作者发文

篇数第一作者单位所属

地区1焦玉英5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 北2刘冬梅5天津理工大学图书馆河 北3袁红军4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河 南4胡新平3南通大学图书馆江 苏5张永军3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江 苏6刘 磊3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系江 苏7习万球3广东商学院图书馆广 东8梁晓华3天津师范大学河 北9李阳晖3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图书馆湖 北10过仕明3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对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核心作者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北部中部和南部的高等院校相关院系和图书馆,数量还比较少;(2)高校中的研究实力强者首推武汉大学。究其原因,这些地区经济较发达,高校学术研究气氛浓厚,图书馆建设速度快,创新服务项目开展丰富,而西北地区相对滞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信息管理教育与研究机构,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0年。在这些优势条件影响下,5年来,各高校信息管理院系和图书馆等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对个性化服务从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研究成果丰硕。

1.3.2 论文作者合著率/合作度分析

合著率指某确定时间内作者合著论文占论文总数的百分比,合作度是指篇均作者人数。论文的合著率/合作度统计可反映该学科的科研合作规模与程度,揭示科学劳动社会化程度和大科学时代的学科交叉渗透情况。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开展离不开新思维的产生和新技术的应用,必然牵涉到跨部门之间、跨学科之间的合作。从表5可以看出,5年间发表的论文两人以上合著共187篇,总合著率为36.7%,高出社会科学论文平均合著率16.7%一倍以上,合作度为1.51,说明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领域的合作研究已形成一定规模。表5 作者合著率统计

作者人数论文篇数占全部论文百分比(%)独 著32163.32人合著128253人合著469.14人合著122.45人合著10.2

1.4 论文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

关键词是表达论文主题概念的术语,是最直接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通过对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统计分析,可确定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动向。笔者对中国期刊网检索结果按自定义方式选择题名、关键词、第一作者、作者单位、发表年份导出文本数据,抽取关键词部分,利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沈阳博士开发的免费试用中文分词软件ROST WordParser(5.8.1内测版),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

1.4.1 高频关键词与研究热点

将上述检索导出的文本数据导入Access数据表,再按年代分别导出各年代全部论文的关键词,用ROST WordParser进行词频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将词义相近的关键词分组归类,选取词频排名前20位的关键词,形成表6。

表6 词频排名前20位的关键词及其年代分布情况

关键词词频

总计词频年代分布200620072008200920102011个性化/个性化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456593744534320数字图书馆128262124281712高校图书馆/大学图书馆862071817177 续表6

关键词词频

总计词频年代分布200620072008200920102011用户研究/用户服务/用户体验/用户保障/用户需求/隐私权/用户价值/读者服务70971215198资源建设/资源整合/资源共享56155151452知識服务/知识管理5158912107服务模式/服务方式388671061学科信息门户/网站建设/网站/门户建设/图书馆门户/数字图书馆门户/垂直门户/数字资源门户/知识门户371837522信息推送/信息腿送技术/个性化推荐/推送服务系统/推式服务/信息推荐25937141数据挖掘/日志挖掘21064452公共图书馆20322364学科馆员/学科化服务/学科化信息服务/学科化社会服务/学科馆员制度19033751网络环境/网络/信息环境17540422信息检索/跨库检索/检索模型/个性化信息检索/混合检索/检索路径/学术信息检索17833111参考咨询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数字参考咨询16260035图书馆2.014021623手机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移动媒体10002413博客/微博客/学科博客7002410长尾理论6013110RSS6420000

根据齐普夫词频分布第二定律和Donohue, J C 1973年提出的高频词与低频词分界临界值计算公式,孙清兰(1992)[4]提出了一种简化的词频分界值(n)的计算公式:

n=D(D为不同词数)

本文统计关键词总数(不同词数)D=1511,总词频数N=1912,利用以上公式计算出高低词频临界值n=38.87。因此,出现频次大于等于38的词可认为是高频词。可见,共有7类高频词:个性化(个性化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用户研究(用户服务/用户体验/用户保障/用户需求/用户隐私/用户价值)、资源建设(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知识服务(知识管理)、服务模式(服务方式)。这类高频词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的阶段性核心关键词,其反映的主题可视为研究的热点所在。

从高频关键词的年代分布上看,7类研究热点的论文数量总体呈波动趋势,其中4类研究热点(个性化、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服务模式)于2006年、2009年分别达到阶段性研究高潮,两类研究热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在2006年和2008年达到研究高潮,对用户的研究则呈逐年递增趋势,2011年略有回落。据2007年石德万等人统计,1998-2005年我国个性化服务的研究热点包括信息检索、服务模式、用户需求、信息资源、Internet上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智能Agent技术,并预测用户研究、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和Agent技术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5]。笔者的统计表明,服务模式、用户研究、资源整合、个性化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依然是2006-2011年的研究热点,而知识服务作为深层次的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

1.4.2 研究熱点分析

用户或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对象,用户需求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离不开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搜集,只有掌握了充分、详细的用户个人信息,才能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6]。反映用户研究范围的论文关键词包括读者服务、用户服务、用户体验、用户需求、用户建模、用户认证、用户行为、用户隐私保护等等,5年中相关研究论文呈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充分反映出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始终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思路,服务用户、服务读者是图书馆业务活动和永恒不变的主题。围绕“个性化”而产生研究热点是因为“个性化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一经建立就备受研究者和广大读者的青睐,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7]。个性化服务研究的内容比较丰富,从服务方式、服务平台、服务系统到服务策略、新技术运用等,研究选题的范围宽广。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成为热点是由于图书馆网络化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资源共享的实现、读者服务的新技术新方法在数字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提供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成为高校图书情报科研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服务是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要,根据用户问题解决方案的目标,通过用户知识信息需求和问题环境分析,对用户整个解决问题过程提供的经过知识信息的析取、重组、创新、集成而形成的恰好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的服务[8]。知识服务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后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在总体上呈现稳步增长趋势,特别是2006年以后,这种增长趋势明显加快[9]。图书馆界积极开展的学科信息导航、数字参考咨询、科技查新、定题服务等都属于知识服务,其面向解决方案、具有增值性,是较高层次的服务方式,成为现代图书馆创新热门和学者研究的热点。信息资源是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基础,个性化信息需求及服务要求信息资源必须进行整合,如何在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整合基础上,实现面向不同用户的资源组合和动态性重构是值得研究的课题[10]。文献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虚拟化使传统图书馆的内部结构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用户的需求,图书馆面对用户需求以及信息环境变化的挑战,必须思考并拓展服务内容及模式以提高竞争力[11],对个性化服务模式的研究日益重要。从表中其他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年代分布来看,公共图书馆、学科馆员(学科服务)、图书馆2.0、手机(移动)图书馆、博客的研究有逐年升温的趋势,而信息推送、网络环境、RSS的研究热度在下降。

2 结 语

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曾经形成对传统图书馆的巨大冲击,图书馆在谋求持续性发展、找回甚至吸引更多用户的过程中的创新举措之一就是开展个性化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为个性化服务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个性化服务的开展更能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增强用户满意度。从2000年至今,我国关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已有11年之久,其间随着个性化服务开展的深度和广度的演变,相关研究热点也呈现出阶段性的波动变换趋势。从本文的统计分析来看:(1)我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已处于稳定、理性发展阶段;(2)核心研究人员数量还较少,分布相对集中,但合作研究已初具规模;(3)用户作为个性化服务的对象,满足用户的需求是服务的最终目的,因此,用户研究将会是一个长期持续的研究热点,但不排除出现阶段性波动;(4)个性化服务的内容和技术创新以及服务的效果与评价将随着个性化服务的深入开展而将成为阶段性研究热点,如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的应用;(5)高校图书馆仍将是个性化服务研究与实践的活跃场所、核心研究群体的集中之地,而公共图书馆的相关研究也已逐渐跟上,对个性化服务的研究正面向包括各行业图书馆在内的具体应用领域逐步展开。

参考文献

[1]吴漂生.2000年以来我国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的统计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6):40-42.

[2]曹树金,罗春荣,马利霞.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几个基本问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6):33-39.

[3]石德万.对我国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论文的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2):83-96.

[4]孙清兰.高频词与低频词的界分及词频估算法[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2):78-96.

[5]石德万,莫均超.基于词频统计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热点分析[J].情报探索,2007,(7):14-16.

[6]陈丽君.WEB2.0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忠诚用户的培育[J].图书情报工作,2010,(5):79-82.

[7]梁晓华,王景安.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热点透视[J].情报杂志,2009,(S1):166-168.

[8]史振立.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J].情报杂志,2007,(7):133-138.

[9]钟莹,等.国内外知识服务研究对比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5):110-125.

[10]李玲.数字资源整合与个性化服务分析[J].情报探索,2008,(12):51-53.

[11]刘卫忠.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5):185-189.

上一篇:在全市宣传部长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下一篇:必修二单词短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