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日常工作

2024-05-07

信息技术与日常工作(通用11篇)

篇1:信息技术与日常工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总结

本学年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为了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工作,现将本期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了认识。

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本期组织教师,通过集中与分散、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了教师,加强了远教理论及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在新形势下,能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将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二、健全了制度,加强了管理。

1、强化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起草了计划,制定了制度,将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了学校日常考评,作为教师评优、晋升的首要条件,将用强有力的制度作为保障,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落实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由培训教师承担。按标准设置了课程,开足了课程,开齐了课时。高效利用了远教的设备资源与信息资源。

3、积极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活动。将对其他教师下达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时标准,督促其积极的投身于活动中去。

对信息技术各工作的开展情况,学校定期不定期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了工作正常运行。

三、搞好了师训,加强了研究。

1、本期由信息技术管理员负责组织,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逐周组织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2、加强研究,搞好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学校将按照教师的特长及学科特点,青年教师每学期下达4节,中老年教师每学期2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做为硬性指标,与平时的日常考核、期末评优挂钩,实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一票否决制。不达标者期末、年终考核为不合格教师。用强有力的制度,督促了教师自觉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

3、定期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观摩与研讨活动。每位教师每周学习一次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月进行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一学期撰写一篇专题论文。以期全面推动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4、加强了信息技术教研组建设,健全制度,搞好实践,加强研究。积极参加区、市的各级业务培训,切实抓好技术服务骨干力量的培训,充分发挥好资源建设、学科整合、信息管理的作用,为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与技术保障。

总之,本学期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不足仍较多。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把这一块工作做得,更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总结

崔黄口镇镇北中心小学

2017.1

篇2:信息技术与日常工作

砚山中学

2009.9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计划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这种关注更多的在于其它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也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运用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从而推动其它学科教学的发展。本学期,结合学校教研重点,我校全体教师将共同参与、实施、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积极参加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教学课件及优秀教学论文征集活动,培养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工作、交流的习惯与能力。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为目标,以搞好现代远程教育为重点,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整合的水平。

二、采取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本期将组织教师,通过集中与分散、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加强远教理论及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在新形势下,能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将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2、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1)强化领导,成立学校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制度,将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学校日常考评,作为教师评优、晋升的首要条件,将用强有力的制度作为保障,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落实信息技术教育课,由培训教师承担。按标准设置课程,开足课程,开齐课时。高效利用远教的设备资源与信息资源。

(3)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活动。将对其他教师下达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时标准,督促其积极的投身于活动中去。对信息技术各工作的开展情况,学校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工作正常运行。

3、搞好师训,加强研究。

(1)由教导处牵头,信息技术管理员负责组织,逐周组织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远教资源的接收、应用。达到人人能上机,个个会操作。

(2)加强研究,搞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学校将按照教师的特长及学科特点,青年教师每学期下达2节,中老年教师每学期1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做为硬性指标。用强有力的制度,督促教师自觉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

(3)定期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观摩与研讨活动。以全面推动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4)加强信息技术的建设,健全制度,搞好实践,加强研究。积极参加市的各级业务培训,切实抓好技术服务骨干力量的培训,充分发挥好资源建设、学科整合、信息管理的作用,为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与技术保障。

三、具体活动安排及实施步骤

1、抓理论学习。

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理论研究与学习,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方向。

2、抓信息技术培训

(1)对教学一线线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搞好信息技术测试考核。

(2)进行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的提高培训。

3、扎实开展教学实证研究

(1)进一步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关于教材分析、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学习方式设计等的研究。

(2)开展观摩活动。积极进行校课堂教学评估活动,进行优秀课件征集活动。

(3)开展好评优活动,抓好各科信息设备使用及记录。

4、将教师信息化设备使用、研究工作、培训及理论学习、成果计入教师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四、做好资料整理、积累,展示研究成果。

(1)健全规范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加强研究的合作与交流力度。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提高科研水平。

篇3:班主任工作与信息技术整合

1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探索全新教育载体

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课堂, 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 因为教育内容的单调性, 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不太高, 没有了兴趣, 效果自然就不理想。因此, 我们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对教育的热情和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去接受教育内容, 愿意去听、去学、去做, 教育的效果才能事半功倍。为此, 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认真体会班会内容, 提高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增强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实践证明, 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实现数字媒体的信息加工和组织, 提高多媒体班会的召开效果, 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班会, 会让教育手段和方法均发生相应变革, 教师可以采用优美的音乐和雅致的背景图片, 创设有效的教育氛围,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自然会轻松自然地加深对教育内容的记忆。班主任教师可以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计划地开展《感动中国主题班会》、《中秋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等, 以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促使学生愿意听教师讲课, 并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可以将空洞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 让学生真实感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对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 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2 通过邮件传递心声, 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班主任可以创建自己的电子邮件, 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保持沟通和交流, 这一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 了解学生的心理情绪, 把握班级的最新动态。鼓励班委会成员, 搜集和整理班级学生的建议和意见, 以及在值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一一反馈给班主任;也可以直接告诉班主任自己对班级管理的良好建议。总之, 利用电子邮件可以相互传递一些不好当面讲的话语, 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例如, 一位学生取得进步后, 教师可以发送一张邮件贺卡以示鼓励;如果学生卧病在家, 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给予真诚的慰问和问候, 希望这位学生早日康复;如果学生即将过生日, 教师可以发送一张电子版的生日贺卡, 为学生送上教师的祝福。轻轻的一个动作, 就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让学生对教师充满感恩, 从而便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整合利用好信息技术, 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班主任班级工作中免不了要对学生各种资料进行整理的工作, 传统方法费时费力, 而且不易保管。但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首先, 班主任工作和信息技术整合便于班主任对学生的常规信息进行管理。学生常规信息的管理主要包括对学生学籍的管理、对学生成绩的管理、对学生个别教育档案的管理、对学生考勤情况的管理、对学生奖惩情况的管理, 对班级工作日志的管理、对课程表的管理、对班级学生请假情况的管理、对听课的管理、对座次表的管理、对班会档案的管理、对班级工作方案的管理, 等等,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这些信息的统一管理, 让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其次, 班主任工作和信息技术整合便于班主任对学生档案进行管理。我们可以将学生的档案信息记录到“学籍档案管理系统”中, 方便班主任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管理,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 增进和家长的沟通, 形成家校的新合力

教育工作单靠教师努力是不够的, 必须要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增进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 让学生家长更加支持班主任的工作。例如, 开家长会的时候笔者先为学生家长选了一首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以迎接学生家长的到来, 然后以聊天的形式与学生家长交流自己的教育心得, 比如, “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等等, 然后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教育网站, 比如, “家庭教育杂志”、“洪恩在线”, 等等, 接着笔者再跟家长谈谈孩子在学校的一些状况, 给家长提出几点建议, 比如, 不以成败论英雄, 最后将学生的成绩统计图拿出来进行展示, 逐个分析学生的成绩状况, 分析学生的长处和不足, 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 从而更加配合教师开展工作, 协助教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让家长与孩子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 信息技术为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同时也给班主任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 不断补充教育工作的内容, 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玉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28) .

[2]李银霞.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应用中的探究[J].新课程 (中旬) , 2012 (12) .

篇4:信息技术与日常工作

关键词: 高中阶段 信息技术 日常教学 整合

在高中阶段实现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的整合,在扩充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创新教学形式、推动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实现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的整合,成为一种必然。

一、高中阶段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内容与形式的融合。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形式新颖、色彩丰富、图像优美,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本着“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避免出现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喧宾夺主的现象。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适当播放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然而,如果毫无节制地利用这些资源,则会造成“审美疲劳”、抓不住教学重点、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等问题,使形式凌驾于内容之上。

(二)注意与传统教学手段的融合。

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的整合,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传统教学手段,而是应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相互补充与相互促进。例如,在语文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播放配乐朗诵片段等形式,使学生从“立体”角度,对课文意境有直观而深刻的理解;充分利用教材、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平面”角度,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语言风格。

(三)注意与教育对象的融合。

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打破传统教学中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使师生在更加广阔的知识天地遨游。然而,也容易拉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减少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因此,在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融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例如,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和表情就可以了解学生听课状态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往往使教师只能通过学生提交的习题答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缺少有效的课堂反馈及情感交流。

二、高中阶段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整合的途径

(一)发挥演示优势,增强教学直观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演示的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例如,在立体几何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立体成像的功能,变书面上的平面图形为大屏幕上的三维立体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空间概念、培养立体思维。

(二)发挥灵活优势,增强教学趣味性。

信息技术能够将枯燥的知识用灵活多样、趣味盎然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语文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下,可以采用歌曲、诗歌、影视短片等多种方式进行导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发挥空间优势,增强教学组织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或集体游戏的时候,往往容易使课堂陷入“不可控”状态,不仅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分组,并在网络上进行教学活动。例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针对某一物理现象,组织学生在网络上随机分组,并在网络群组中进行小组讨论,这样不仅保证了课堂秩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发挥总结优势,增强教学概括性。

在高中日常教学中,对于很多知识点教师需要通过大量时间讲授,才能让学生理解内涵。然而,借助信息技术,只需要一幅图片、一个表格、一个短片,就可以涵盖大量信息,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扩充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虚拟语气”时,教师需要通过大量语言及板书概括“虚拟语气”的特点及用法,而利用信息技术,只需要一个表格,就可以将“虚拟语气”的整个知识体系囊括其中,提高教学概括性。

(五)发挥情境优势,增强教学感染力。

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大有裨益。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学习描写景色的散文的时候,教师只需要播放一段与课文有关的风光短片,就可以让学生迅速融入课文情境当中,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六)发挥推导优势,增强教学逻辑性。

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等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因此,高中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以往都是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演示或操作得出结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形式比较单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提前揭示实验结果,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反推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七)发挥情感优势,增强教学教育性。

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是高中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整合的途径。例如,在日常教学之余,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数学家的故事短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高中教学改革的根本需求。希望广大教师及教研机构能够加强对于这一话题的研究与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的有机融合,推动高中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和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5: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总结

本年度始终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推动学校教学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简要总结如下:

一、克服困难、集中力量,建设较高层次的信息技术硬件环境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已逐步深入,教育信息化已势在必行,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使中国的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当前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发展的历程中占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地位。围绕着既定发展目标,经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集中力量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努力,建设较高层次的硬件环境。

二、抓住重点、突出主题、深入研究,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好的信息技术硬件环境是基础、是保障,但不能成为摆设,只有将好的硬件环境运用到教学中,成为改善学科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才能受到师生们的欢迎,才能焕发出其内在的魅力。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是学校面对的实际问题。为此,学校主动采取培训等有关措施:

一是积极开展教师的现代教育技能培训。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对45岁以下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已成为我校校本培训的一项重要举措。坚持边培训、边考核,要求教师完成一定的作业,学期末组织课件制作与教学设计的评比,将精品课件与教案放入资源库中以实现资源共享。学校教师在培训之后掌握很好,有许多教师能应用自如。

二是认真开展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好的技术要有好的理论作支撑,现代教育理论培训也是我校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主要有学校的教导处安排,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收集相关的教育理论文章,并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以讲座、高级教师业务讲座等形式给教师们进行培训。

三是认真开设信息技术课。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校充分发挥网络教室的作用,实行从一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自觉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四是积极开展电脑绘画及指法训练活动。学校成立了以四、五、六年级学生为主要成员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由专职电脑教师进行辅导,目前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参加市区信息技术竞赛均取得较好的成绩,他们在班级中也是信息技术骨干,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2、加强课堂教学研讨

课堂教学是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讨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的做法主要有:

(1)、积极开展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竞赛活动。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45周岁以下的年青教师开展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竞赛活动。由教师们自选课题,写出自己教学设计,对于促进教师们较好的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2)、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与研究。青年教师必须学会独立搜索、制作教学课件,并亲自实践。这样,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师课件制作能力、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深化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目前利用多媒体授课已深受学校广大教师的重视与欢迎。

三、积极开发建设学校的资源库

学校拥有一批质量优、数量足的教学软件资源,它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的基础,平时我们把教学软件资源的开发作为软件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篇6: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三、四、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当今社会,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是很难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

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我深入钻研信息技术教材,查阅大量的书籍,虚心向同行请教,取长补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下面我就总结一下这学期事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1、引入趣味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如在教五年级制作多媒体作品,我问学生,你们想不自己创作出一份“能说会道”的多媒体作品呢?我选择了学生们喜欢的四大主题,学生兴奋的说当然想了!授课完成后,选择了一些学生喜欢旅游的地方,如祖山风光,魅力秦皇岛,角山长城等,筛选了一些学生喜欢的图片,制作了封面,导游图,介绍各相关景点资料,封底等,当我用电脑绘制了一些自选图形,学生可能都掌握,但她们并不知道电脑成自选图形还可以组合成导游图时,当我给学生演示后兴奋得直拍手,都激动的说原来电脑还有这么多秘密,看着学生那一张张可爱的脸蛋,一双双求知的眼神,我心里也好激动。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方便使用有趣图片、进行交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2、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如在教学五年级学生如何上网查找资料时,我先到语文老师那里了解了一下课文中需要的学习资料,如《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我教学生在“百度”网里搜索关于“田忌”的图片、课文的生字,词语和词语解释等,有些学生搜到了大量的图片及文字材料,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语文,又学会了上网查资料,真是一举两得!学会了上网查资料的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已在网上查找资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作为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扩大、增强这一效果,当某个同学的作品比较完美时,借助多媒体网的优势,我通常会发到我的博客空间上,给全班同学展示一下,并提出表扬和鼓励,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篇7: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工作职责

依据本所机构设置及职能的要求,按照《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管理办法》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要求,信息中心的职能是:

1、负责制订本所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本所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

2、负责全所计算机网络、甘肃基础教育课程教研网与公共信息的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保障本所网络的正常安全运行和信息交流的健康发展,为全所教育科研、软件开发建设和管理服务;

3、对所内职工提供网络技术指导和服务,维护、调试各室电脑,保证正常使用;

4、甘肃省教科所网站的建设与维护;

5、负责甘肃基础教育课程教研网平台策划与建设;

6、负责所《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与开发工作,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开发培训教材;

7、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组织举办相关教研活动。逐步开发相关资料,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有效学习提供服务;

8、组织网络与信息技术相关课题、项目的研究;

9、参与、协助其他科室开展项目课题研究中的信息处理等工作;

10、定期编发《甘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电子期刊)

11、负责甘肃教育科研数据库资料的收集、建设、数据管理工作;

12、承担全所视频、影像资料的采集、归档及电教设备的管理、使用及维护工作;

13、承担我省高中新课改的调研与培训,组织实施我省的课改远程研修工作;

14、承担所信息技术教研员工作任务;

15、承担所内科研(课题)项目的前期调研数据分析、实施检测。开展项目研究,提供数据统计与评价分析技术支持,拓展合作领域。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和科研方法研究,逐步形成项目开展的新模式;

篇8:信息技术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一、利用信息技术推进高校档案管理意义重大

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多年来,高校档案的记录和管理主要依靠手工完成,效率低下且任务繁重,这种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越来越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运用日益成熟、日渐广泛,代表着档案管理未来的发展潮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参与档案管理,我们可以实现档案信息储存管理的大型化、个性化和便捷化。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储存的信息量将更大,可以为不同的需求个体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这种服务将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变得便捷高效。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也是对广大档案管理人员的一次解放,让广大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从复杂而艰辛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那些更有意义的档案管理创新工作。

二、传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高校档案管理工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相对于高校的许多其他工作,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没有得到高校管理者的充分认同。许多学校管理者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并不能为学校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也不能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社会影响,对学校最为主要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更没有明显的帮助。在这样的思想观念影响下,档案管理部门成为一个学校可有可无的部门。重视程度的缺乏对于高校档案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档案管理工作得到的支持和投入都极为有限。21 世纪以来,许多高校都制定出了目标宏大的发展规划,然而其中很少有涉及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政策。造成的结果是,在高校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成为各个学校管理工作一个明显的短板。

2.高校档案管理模式革新速度较慢。进入21 世纪以来,在高考扩招的推动下,各个高校的招生数量都在快速攀升。与此相对应的是,各个高校的档案数量也在短时期内大幅激增,这给高校的档案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面对这一难题,许多高校将目光投向了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目前,信息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已经发挥出了一定作用,但运用的范围大多仅限于资料的查询和检索,档案的无纸化管理远远没有实现。

3.原有档案的电子化处理进展缓慢。由于人员及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档案的电子化处理往往被更多地运用在新生档案方面。档案管理部门储存的一些早期档案并没有及时得到电子化管理。相对而言,一些通过纸质记录的早期档案对于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十分珍贵,一旦损毁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4. 档案信息记录容量有限。对于许多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而言,档案记录,尤其是对于学生的档案记录往往仅仅局限于最为基本的信息记录,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同时,纸质档案容量较小,档案记录资料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储存空间。

5.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都是最近这些年逐渐兴起的,属于新兴技术。相对而言,目前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大多学历较低,年龄较大,更习惯于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工作,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较弱,这从根本上影响了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6.信息保存存在安全隐患。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档案管理的初衷是实现档案信息的高效传输与资源共享,但由于专业技术能力的缺失和安全意识的不足,近些年个人档案信息泄露事件也时有发生。正是出于安全考虑,许多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简单地选择了关闭档案共享平台,这就限制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产生了资源的浪费。

三、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要求

1.形成新的发展理念。首先,要化被动为主动,增强服务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日益凸显,这要求我们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能满足过去的那种被动服务状态,而应该加快“走出去”步伐,更多地获取档案信息资源,更多地了解社会需要,更多地吸纳新的管理技术,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档案信息资源应有的价值。其次,要提高安全意识,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目前频发的档案信息泄露事件,部分是由于技术原因,但也有相当部分是由于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安全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必须在思想意识提高认识,认真制定并执行相关保密制度。再次,避免墨守成规,强化创新意识。信息化实际上也是创新化,我们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才能更快、更好地用信息技术革新我们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2.建立新的管理模式。首先,要增加高校档案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我国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部门只是归属于学校办公室的一个下设分支部门,相对缺乏独立性,同时也就没有各项制度的决策权。我们应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紧跟教育体制改革步伐,逐步将档案管理部门独立出来,并赋予其独立的决策权。其次,我们要在体制革新的基础之上,继续推进档案管理模式创新,即不拘泥于旧有的档案类别和档案编制体系,根据新的发展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具体情况,扩充档案管理的内容,提升信息管理的水平,通畅与服务对象交流的通道。

3.培育新的技术技能。首先,要学习新的操作技能。未来,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基础的档案文书立卷、档案管理、编目、鉴定,档案著录、标引、档案保护等,还必须能够熟练运用各类信息网络技术,能够处理各种电子档案。新技能的快速掌握将是对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其次,管理能力也必须相应提升。长期以来,艰苦、复杂且待遇相对不高的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吸引高层次的人才,特别是优秀的管理人才。实际上,档案管理工作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无论是具体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开发利用,还是机构、人员的协调管理,都需要档案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协调能力。再次,学习能力的加强。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技术的时候,可以在短时间吸纳并为我所用。

四、信息化条件下推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实施信息化战略。高校档案部门应该紧紧抓住当前的发展契机,深入推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1.转变思想观念,重新审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论对于哪项工作,如果认识程度不能提高,这些工作就很难有效开展,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而言,也是如此。对于高校的管理者而言,必须从传承文化,记录历史的高度去认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能简单地拿短期的经济效益来衡量该项工作的重要价值。我们应该树立尊重档案管理工作,支持档案管理工作的正确理念,在学校的发展规划当中,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足够的投入,从政策、资金、人才等多个角度给予支持和帮助,真正发挥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具有的重要价值。

2.加强政策保障,确保充足的资金投入。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的,而且相对而言,投入的数量不能太少。因为,信息化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相关的人员、设备、软件等都需要重新配套,这不仅要求初期的大量资金投入,后续的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便将是一句空话。

3.改善人才结构,提升业务能力。对于一项工作而言,人力资源的改善对于工作水平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换言之,如果没有人才结构的改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真正提升便很难实现。面对目前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普遍业务能力不强的这一现实,我们应从两个方向着手,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一方面要深度挖潜。既有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我们推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石,高校应为这些工作人员提供充足的学习培训机会,增加业务培训课程,从整体上保障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要广纳英才。优秀的领军人物对于一项工作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高校应该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从学校其他的部门或者是从其他的工作单位,引进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档案管理人才,特别是引进一两位优秀的档案综合管理人才,以此来加快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速度。

摘要: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均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高校档案部门应该紧紧抓住当前的发展契机,深入推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篇9:信息技术与日常工作

一、课前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收集,让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以前的课堂教学,条件不够具备,学生也没有养成收集信息的习惯,就造成信息分析,综合的效率难以提高。而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与课堂语文教学的融合,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在老师的明确要求下,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收集,充分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服务。

如:在教学《向命运挑战》时,为了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身残志坚人物的事迹。产生知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我布置学生搜集身残志坚人物的事迹。通过搜集、交流,达到了资料共享,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认识了许多世界著名的伟人和勇士,了解了他们光辉事迹,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我还让学生搜集了有关霍金的资料,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位轮椅上的伟人,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发挥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多种媒体辅教学的优势,无疑为学生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的介入无疑为语文课堂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大量的通过声情并茂的图片、声音、影视等手段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情境的情感体验,充实了语文课堂的内涵。

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在学生理解邱少云在烈火中仍然严守纪律的基础上,我适时播放了邱少云烈火烧身时一动不动的感人情景,再现那感人肺腑的时刻。当学生们亲眼目睹那肆虐的大火吞噬着邱少云的身体,战士们那焦虑,痛苦的表情以及英雄那坚毅的神情陷入土里的十指的时候,每一个同学都被邱少云严守纪律,为了革命不惜献出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的崇高精神所深深地感动,每一个镜头都深深地震撼着他们的心灵。

特别是同学们随着伴奏带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时,同学们仿佛就是邱少云的战友,怀着为邱少云报仇的心情,冲向391高地。教室里,激动人心的喊杀声,激烈的枪炮声和饱含激情的读书声融为一体,把整个教学气氛推向高潮。从而达到了教师、学生,作者心心相通,情感共鸣。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知者不知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三八”妇女节前,让学生写《夸夸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但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安排在《烛光里的妈妈》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从VCD碟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里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管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四、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网络技术,多媒体的运用既可以增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能力。学校争创“移动信息化学校”,为此,我也设立了班级播客,上传了部分学生的优秀作文或日记。那段时间,作文被选中的同学兴趣高涨。这一举动受到了学生,家长的关注,短短几天,点击率高达300多次,并且一学生说他妈妈把那些文章看了好几遍,还给自己的孩子提出了学习要求。为了让学生把自己打印的文章方便地传到博客中去,我给大家公布了我的“QQ”号。这样就有了我与同学们交流的机会,一些在学校同学们无法与老师表达的思想,会通过留言或信箱向我传达。我也利用晚上的时间一一认真回复,我觉得和学生的感情增进了。电脑上,我们抛开“师道尊严”,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而一些同学也因为与老师成为了朋友,更努力学习,与教师的距离更近了。

篇10:信息技术与日常工作

5月份即将过去,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的工作,现将一个月以来的工作情况作一个简单总结。

1、2、完成了本学期两访两创工作,党员教师对毕业学生进行了访谈; 5.7和5.12完成了本科生毕业论文一次和二次答辩工作,5.13完成了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3、4、5、中下旬完成了期中教学自查,迎接了校期中教学检查; 对我院实验室及办公IP地址分配重新进行了规划和规范管理; 5.14号相关教师参加了黄石市科技活动周活动,我院两家学生企业参加了展览;

6、7、开展了学术科技节活动,组织了一些校级学科竞赛;

5.11完成了团学监创换届,5.19上届学生党校举行了结业典礼,新一届党校已开班。

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6月份工作计划

为了搞好下一阶段的工作,对6月份的工作作一个部署,具体计划如下:1、2、3、4、5、6、7、8、9、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布署教师和学生支部相关工作; 对我院全体党员开展一次廉政教育,邀请院领导讲一次党课; 协助学校完成园博园师大馆项目;

对本科生进行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审查,处理学位授予相关工作; 安排全体教师对期末试卷进行命题; 做好学生期末考风考纪教育工作; 召开学术科技节表彰会;

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进及离校相关工作,确保毕业生安全离校; 组织毕业生座谈;

10、布署安排暑期社会实践。

篇11:信息技术与日常工作

一、搭建理论平台,作好实验准备

1、建立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是融信息技术和人脑潜能开发于一体的新教学理论。它鼓励、提倡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进行探索与建构学习,强调“以多种方式同时重建自己的知识”的弹性认知(cognitive flexibility),鼓励教师和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知识表征,从多角度审视知识,以便学生与教师通过交流互动形成对知识的比较完整和深刻的理解;重视教与学的可视化、情境化,强调学习必然受到情景的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赋予学生的使命是:自主地学习,主动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必须的学习资料,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对话,建构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

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ychler)做过的两个著名心理实验:

人类获取的信息

记忆的持久性(2)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是一个交叉学科的理论,是研究在特定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活动的理论。活动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它的基本思想是:人类行为活动是人与形成社会和物理的事情以及社会和物理环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过程。人的意识和行为是辨证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发展和人的外部活动是辨证统一的。

活动理论认为,活动受动机支配,它由一系列行为组成。每个行为都受目标控制。行为是有意识的,并且不同行为会达到相同的目标。行动是通过具体操作来完成的。操作本身并没有自己的目标,它只是被用来调整活动以适应环境。操作受环境条件的限制。

(3)心理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少年时期是培养、开发人的创新素质的关键期。通过适当的教育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4)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即教育更加关注人、关注人的需要、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生存、关注人的发展的观念,是人们面向21世纪认识和把握教育的深层理念。人本主义教育观念实质,决定了它的基本思路是注重多元的教育价值取向。因为人本身就是多元的。人的天资、性格、志趣、思想、情感、品质,以及人的能力等等,都集中于一身;而且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们又是有差异的。“多元”可谓是客观存在的。(5)多重智力理论

美国的加德纳(h.gardner)于l983年提出了多重智力因素理论(又译作多元智能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指出每一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的“智力中心”即:

语言的智力;逻辑数学的智力;视觉空间的智力;身体动觉的智力;音乐的智力;人际交往的智力;对心理的洞察的智力(后他又增加了“自然观察的智力”)。

而且这七种智力并非单独存在,很多时候以群体方式运作,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传统的“智力”,不过是这七种智力中的前两种,即语言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不久,斯腾伯格(r.j.sternberg)又提出了智力结构的三重模式理论,认为智力是由相互统一的成分、情境、经验三重模式构成。

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实验研究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研究方案、计划。

3、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实验硬件及软件环境,为课题实验研究创造物质条件。

每个实验班配置一台43英寸背投电视、视频转换平台,实现了实验班“一人一机”。建立了多功能教室,媒体网络教室,闭路电视系统等。每间办公室都配备了多台计算机,并通过光纤建立与因特网的连接,为教师开展课程整合实验提供了保障。在软件建设方面,购买了“几何画板”、k12资源库等多种实用教学软件,这一切的建设与完善都为顺利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验奠定了基础。

4、学生的分班与培训

在全校四个年级中,共设立了8个人数为20--24人的wbi模式实验班,利用假期专门对学生进行了两期信息技术培训,使他们初步具备了漫游因特网进行信息检索、浏览收集资料,进行软件下载的能力,为学生选择加入实验班的正常学习提供了保障。

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和提高信息素养,是搞好课题实验的关键

1、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改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搞好此课题实验,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和理论素质。

思想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为此,我们分两步进行。第一,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听课学习,推荐他们参加各种培训,使他们尽快用现代化教育思想来武装头脑。第二,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每周都有“学习日”。通过学习,使教师懂得“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现代化教育理论,懂得现代化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引入教学领域,对教育教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唯有积极提高自身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能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现在,教师们作的实验体会、论文等已汇集成册,留下了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大量足迹,以便在校内为所有实验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2、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

在培训中我们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培训方式。(1)、全员性:要求全校教师必须都参加。学校专门开展了两轮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并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使全体教师基本掌握了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和操作。在大庆教育局组织的教师信息技术中级考核中,领导带头,全员参加、全员通过,成绩喜人,受到了同行的赞赏。(2)、全程性:在培训中,不仅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把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现在,教师们都能够熟练地使用校园网和internet,能从中获取、分析、加工所需信息;能够在学生的电子教室中自如地实践wbi模式,并能够独立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来满足自己教学需要。例如:李云竹、汤凤云、董菲、郭尚宁、王敏、胡秀珍、刘琳、朴红燕等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3)校本性:在培训过程中,购买在教学中实用的资料,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积极自学自练。(4)发展性:学校规定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达标标准,并对在现代信息技术考核及操作比赛中成绩好的教师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使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崭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实验的第二阶段开始,我们先后开展了三轮大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讨展示课活动。三个年级共出展示课81节,所有学科全部参加,包括校本课程和活动课。即: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信息技术、形体课、心育课。累计听课人数达1500多人次。展示课体现了以下特点:

1、所有教师都能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驱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也正是利用网络中形象生动的众多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教师从课堂中心退居为辅导者,为学生广泛地收集学习资料,做好学生学习的后盾。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4、所有上课教师都能综合应用动画、影像、图像、图形、声音、文本等多种媒体,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多角度地将大量教学信息快速地传递给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所有实验班的任课教师都已形成电子教案,各种教学资源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课堂教学。

创设情景,体验生命价值:宋敏老师的政治课,讲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问题。首先教师通过背投电视出示影像资料,(战争片段;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片段;今天人民的和平生活片段)战争与和平鲜明对照,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伴随着优美的钢琴曲,体味着和平的美,现实生活的美。惊慌出逃,尸体满巷,整个城市充满了战争的硝烟,二战德国纳粹残杀犹太人的悲惨情景,伴随枪声,体验着战争的恐怖与凄惨。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跨越时空,把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抽象的说理,形象的再现在学生面前,情感得到了升华、认识更加深刻。他们认真、严肃的思考、回答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你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怎样看?

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基于行为的内在欲望而必然产生的活动”。这节课的最大成功在于创设了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提高学生课堂认知内驱力,从而主动建构知识意义。

在数字世界“玩篮球”:这不是梦想,这是何术娟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课。体育课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和技能技巧,运用信息技术整合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完整动作的演示,使学生形成准确的动作表象;通过分解动作的演示开阔了学生观察面、提高了示范效果;播放nba比赛中的精彩画面,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及竞争意识。这节课得到了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王校长赞扬说:“你是中国大地上第一位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体育教师。”

纵观三次研讨活动的始末,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所显示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效益,更看到新课程理念的存在,并感受到它的冲击力,它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都通过老师们的教学活动展现出来。

四、加强课题管理,促进课题实验研究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使课题实验不流于形式,让实验的生命力得到生长,必须用一定的制度和措施来激励和约束。为此,学校制定了“课题实验课堂教学评估细则”、“实验管理制度等”,这些措施的出台,规定所有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培训学习和课堂观摩,经验交流等,必须按计划运用教学软件上好实验课;学校则定期对教师的实验情况进行检查,对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也作为评优、晋职等的重要依据,激发了全体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的热情,促使教师不断努力,提高科研水平。

我校的实验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2002年1月份,在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试验区(东北片)课题研究工作会议”上,与会专家、代表被这一新颖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可操作性、可普及性所感染,成为本次会议的亮点,并对我们前一段的实验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五、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1、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验,造就了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

(1)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快速提升以及教学实践的尝试,使教师们感到,学习资源的丰富和扩大,方便快捷的教与学、学与学交互,为建构主义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它不但使建构主义理论有了实施的手段,而且推动了建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大大地增加,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重大作用。

(2)首先成为最会学习的人

教师要成为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需要更加关注学习,更加会学习。我校100%的教师都具备从网上快速查阅,获取各类知识的能力。

(3)操作技能全面提高

a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和word文字处理,掌握双向多媒体操作,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

b会用 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用excel管理学生成绩和学籍,掌握网上发邮件,收集资料、下载资料等基本操作。

c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使用。部分教师掌握photoshop等软件的操作,掌握适合于自己学科的应用性平台软件(几何画板等),会用flash等软件。

(4)多次获奖

2002年我校被大庆石油管理局教育培训中心评为“先进教研单位”。刘庆峰老师获黑龙江省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郭尚宁获大庆石油管理局教育培训中心“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说课大赛一等奖,李云竹、卞迎爽获三等奖,李云竹获大庆石油管理局教育培训中心让北学区网络教学观摩课一等奖。另外,还有多位教师论文、案例在省市获奖。吕彦芳、姚琦等六名教师被评为大庆市学科骨干教师。

学生获奖情况:在第八届全国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联赛中,张东擎同学获黑龙江省分赛区第五名的好成绩;此外还有十多名同学同时获奖。

在黑龙江省第二届‘卓越杯’中小学生网页制作竞赛上,我校的两个代表队分获二、三等奖。

2、开发智慧性资源的灵魂,为学生的终身负责

信息技术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和为学生创新能力、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在实施“wbi模式”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认知主体地位,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自主地建构知识意义;教师则始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媒体则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现在,学生们普遍感到计算机和网络已经逐渐成为自己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手段。

(1)实验班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有所提高,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处理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在一节初三化学课上,课题是“铁的性质”,老师要求学生去k12教育资源网上查找有关铁的性质、用途,了解铁制品的锈蚀原理和一般的防锈方法。学生在接受了学习任务后,立即开始了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然后,针对老师提出的一个个学习问题,应用所掌握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断。

(2)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变。

“wbi模式”班学生对我校开设的选修课-----第二外语(法语)课以及一些活动课,如乐器演奏等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受益匪浅。现在,我们还在初二年级开设《孙子兵法》等选修课,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3)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近一年的网络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已不满足于学习教材上的知识,思维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网络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使他们的信息量大增,眼界开阔,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发散性思维得到了训练。例如:在初一历史课教学中,针对历史人物成吉思汗怎样评价这一问题,教师没有给出结论,而是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阅读了大量的史料,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较客观的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能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例举。

(4)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有所增强。

实验过程中我们有针对性的采取了各种措施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并开展了一些有益于增进学生网络知识、提高网络道德水平和培养网络道德的活动,如:学生网络知识学习竞赛、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电脑作品设计比赛等。

六、引发的的思考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践中,不断受到观念的冲击、技术的阻碍,体验着探索的艰辛和创造的快乐,引发的思考是广泛而深入的。

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将成为各学科教学革命的支柱

信息技术不能成为教师“机灌”的工具,应该认识到它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提供最佳环境,对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育观念甚至是教育体制产生深刻的变革。

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教学突破了简单的演示型模式,有机地结合了多媒体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网络环境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两种优势,并在教学思想上强调学习是被促进和支持而不是受到严格的控制和支配,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注重学习活动的灵活性、实用性和时效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交往、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一贯强调的,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新特性、教法的变革等。

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进行有效地整合。此外,教师在美术、音乐等方面亦应有不俗的修养。

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由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4、教学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教学实验正在探索中进行,不可避免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个别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视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wbi模式”为第三中学的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现自我的舞台和发展的机会。同时,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国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与环境。一年多来,由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后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1)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使wbi模式日益完善,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

(2)要加强教师培训,不仅包括学会运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培训,使教师学会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合理地设计教学,传递教学内容。继续组织相关活动,推进实验进程。(3)加强政策引导,调动广大教师学习实践的积极性。

上一篇:漂亮唯美的个性签名下一篇:潜江市发祥农副水产品有限公司及项目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