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山街社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汇报材料

2024-04-07

都山街社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汇报材料(精选9篇)

篇1:都山街社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汇报材料

都山街社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都山街社区有居民6732户16910人,其中:16周岁以下438人,16—59岁2962人,60周岁以上68人。16—59周岁人员情况为:在学生285人,已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884人,有户无人的514人,服刑及现役军人215人,外嫁68人,长年外出196人。经详细摸底调查核实,社区2012年度应参保人员为1050人。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社区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广泛发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止目前已登记缴费人数282人,缴费59700元,重残87人,低保户208人,60岁以上参保人数为285人。

二、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一是靠实责任。为切实把这项“惠民生”的工作落到实处,街道动员会后,我们迅速行动,召开专题会议,组织成立了社区养老保险领导小组,结合社区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同时实行了包干责任制,将社区6732户居民划片包干给每个工作人员,由社区工作人员和街道包社区干部一道利用中午晚上居民家中有人的时候,入户进行详实的摸底调查,做到楼不漏户,户不漏人,为居民送去宣传单、详细为他们讲解相关政策,为参保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子显示屏、散发宣传资料和上门入户等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面对面详细地为群众讲解参保条件、个人账户管理等相关政策,加深群众对此项惠民政策的认识,使其全面理解、支持和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形成了“户户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个支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良好氛围。共广播宣传12次,散发宣传资料3400余份。

三是规范操作。为将工作不折不扣的落实好,工作开展前,我们组织社区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区工作会议精神和街道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并积极参加区街道组织的培训,切实做到社区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政策;在工作开展中,我们严格按照方案及相关政策认真做好参保登记及资格审查工作,认真检查核实相关证明材料,为参保个人建立台账及电子档案,切实做到参保人员档案真实完整,做到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在政策执行上,让群众自愿参保,自愿选择参费标准。并定期对参保情况进行公示,及时取消不合格人员,做到阳光参保。同时要求劳动专干取消双休日,确保养老保险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一是我社区地处商都县新区,现已有部分人已经领取保险金,领取的养老金在六七百元之间,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在交够十五年后领取的养老金相对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参保的积极性。

二是我社区户在人不在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5%,这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三是一部分人认识不到位,特别是16至44岁参保人员大部分不愿缴费,其主要原因是担心缴费年限过长及政策有变化。

四是国家近年实施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均需要深入千家万户开展工作,大量的服务任务均由社区完成,但目前社区人力财力及现用的设备均较紧张,制约了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标语、上门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把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意义讲透、政策讲准、内容讲清,使老百姓能真正了解其目的和意义,提高群众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理解度和认同度,为全面完成今年参保任务和下一步即将到龄人员及外出打工人员的参保工作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

篇2:都山街社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指挥,统一部署;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主动,认真谋划,狠抓落实;全县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精心组织,积极配合;广大干部职工入组入户宣传政策,收缴保费,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按省市要求,全面完成了参保率,覆盖率和社会化发放率三项核心指标。现将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2年1月,全县参保登记的城乡居民*人,其中适龄参保人员*人,享受待遇人员*人,已参保缴费人数*人,收缴养老保险费*元,参保率达到*%;全县发放60周岁以上城乡老年人2011年7月—2012年1月的养老金1074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大部分乡镇的参保缴费率已经达到80%以上,部分乡镇还在进行参保人员参保缴费信息核对和系统登账、基金缴存的扫尾工作。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无论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申报工作开始后,还是试点启动大会召开后,各乡镇都迅速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层层召开动员会,将信息采集和征缴任务分解到村组。大部分乡镇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经常过问,亲自调度,信息采集和基金征缴速度都很快,而且,信息采集工作因为速度快、质量高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表扬。

(二)夯实基础,搞好对接

实现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同中央、省市的顺利对接,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性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一是申报工作开始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抽调精干力量,会同各乡镇一道,对全县16周岁以上近20万城乡居民的信息进行了采集和录入,到2011年4月底,已全面完成了16—59周岁及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的信息数据采集工作并上传到省信息中心;7月31日以前,年满60周岁的城乡居民信息反馈到了乡镇,各村(社区)完成了第一轮核对、确认和张榜公示工作;8月中旬进行了第二轮核实;8月15日前,全面完成对16—59周岁适龄城乡参保人员信息数据的整理。按省厅的要求,及时上报了我县各乡镇、各社区、各行政村、各村民小组的行政区划编码,一次性全部获省厅信息中心审核通过。

二是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与亲自安排下,落实了办公场地,成立了筹备工作小组,2011年7月15日,筹备工作小组人员正式集中办公,筹备工作小组由5名干部职工,3名公益性岗位人员组成。

三是为了使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有章可循,制定了《*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县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县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县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生存认证及防冒领举报奖惩办法》等相关的政策文件。

四是为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制作了与缴费和待遇领取相对应的计算软件,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工作QQ群,方便了上传下达和信息资料互通。拟定了各个岗位的业务经办流程,操作步骤等有关业务方面的制度和办法。拟定了一系列内部规章制度。编制了各业务环节所需的台账和表格,如待遇审核、参保登记、存折挂失等一系列表格。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人尽皆知,营造出城乡居民踊跃参保缴费的浓厚氛围,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政领导亲自挂帅,组织系统干部开展“社保政策进万家”突击月活动,下乡指导和督促,同乡镇、村干部一道进村入户宣传政策、发放宣传资料、征缴保费,协助村组推进工作。各乡镇创新宣传方式,积极开展突击月活动,据统计,全县利用赶集日开展宣传41次,发放宣传单5万余份;组织乡镇干部一道进村入户发放《*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解答宣传手册》8万余册,做到城乡适龄参保人员每户一册;全县共张贴标语近6000份、举办宣传栏38期,悬挂宣传横幅41幅,做到宣传不留死角。县广播电视台每天滚动播出宣传标语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报道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和发放中的典型事例。通过广泛宣传,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四)吃透政策,掌握流程

征缴工作开始前,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筹备小组办公室对各乡镇分管领导、劳动保障站站长和电脑操作员进行了政策和业务

工作培训,各乡镇也多次召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培训会议,到目前为止,县乡共举办政策业务培训50余次,确保了每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吃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关政策,熟悉、掌握工作操作流程。在此,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铺口乡,他们非常重视乡村干部培训,认真吃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和工作流程,对全乡各村采取分段缴费的方式,各村民统一到乡劳保站缴费的办法缴保费,工作扎实有序,保费征缴进度快而稳定,参保人员缴费信息核对和登帐简单准确。

(五)职责明确,推进有序

为了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县政府同各乡镇签订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目标管理责任书,各乡镇都明确了各村工作责任人、村工作联络员、银行代办点以及各阶段目标任务,部分乡镇同各村签订了责任制,制订了奖罚措施,确保了工作的有序推进。各乡镇实行乡镇领导、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村民组长包户,由村组工作人员带领上门入户,扎实做好政策的宣传及保费收缴工作,并要求各驻村干部按时上报工作进度,及时召开工作协调会,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费收缴实行阳光操作,各村保费收缴情况及时公示,促使各村加快保费收缴工作。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筹备小组办公室、各乡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公示通讯方式,做到随时解答群众疑问。

二、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思路是:“创新机制,夯实

管理,稳步推进,争创业绩”,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加大行政推力,确保工作稳步推进。各乡镇要把新农保工作列为政府目标考核内容,落实责任,实行长效管理,形成政府推进,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从而使新农保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制定工作计划,做好参保缴费工作。各乡镇要及早做好工作计划,抓住有利时机,特别是传统节日、夏收夏种等返乡人员多的时机,做好参保缴费工作。各乡镇要根据工作实际,适时开展集中突击活动,狠抓工作进度,确保在9月底前完成参保任务。

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各乡镇要在宣传动员上狠下功夫,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宣传方案,以走村入户讲解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保积极性,消除认识上的误区,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真正惠及广大群众。

做好养老金的发放和稽核工作。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按时足额为享受待遇人员发放养老金。对于逐步到龄人员,严格审查其享受待遇资格,确保在其到龄的次月领取养老金。同时,严格公示制度,对于死亡人员及时停发养老金。

简化业务流程,方便群众查询缴费。重新梳理业务环节,规范业务经办操作规程、简化操作流程,方便群众缴费、查询,实现“管理讲科学、经办有依据、服务达标准”的工作目标,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加强经办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效能。一是乡镇服务平台要做到“四有”,即有办公场所、有工作人员、有办公设备、有资料室;二是村

要有专干,组要有联络员;三是要强化经办人员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干部队伍。使县、乡、村、组形成一个完整的、长效的工作服务体系。

篇3: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思考

(一)广覆盖的目标基本实现

我国于2009年启动新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到2014年,国务院决定将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即城乡居民保)制度,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广大城乡居民得到了实惠。从我区来看,截至2015年4月,全区应参保人员17.13万人,已参保人员16.56万人(含60周岁以上领取养老金人员),参保率达96.63%。

(二)经办服务平台基本成型

目前,各地在经办过程中逐步形成以县(市、区)居民保中心为核心,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为纽带,村(居)劳动保障协理员为依托,合理分工、上下联动,形成了一个县(市、区)、镇(街道村(居)三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经办模式。

(三)经济、社会效益初步显现

一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意识有所提高,2014年,我区变更缴费档次663人,个人缴费平均金额为189.51元。二是制度社会福利性体现以及制度的实施,使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居民养老保险事业中来。截至2015年4月,我区六十周岁以上领取养老金5.28万人,累计发放基础养老金16612.47万元,丧葬补助金227.36万元。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参保缴费积极性不高

体现在:1、总体缴费水平偏低。从我区来看,84%的参保人选择最低档次缴费,全区人均缴费189元,在本地级市中已算较高水平。按此人均缴费数测算,缴15年后加上利息,每月个人帐户只领24元左右,保障水平较低;2、缴费年限偏短。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只要满16周岁就需要自愿参与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但是实际情况是,在居民养老保险中很少有年轻人参与到其中,一般都在40岁以后才进行参保。3、缴费依赖性强。群众自我缴费意识不强,有些地方甚至需要政府下文通报督促,让群众产生是政府求我做事的想法,于是每年不到截止时间不缴费,或是在村干部反复催促下才缴费,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这样使参保带有一定强制性。4、部分群众对参保政策还存顾虑,部分群众对现行的居民保政策能否长久实施下去,以后政策会不会改变,认为交钱的时间太长,没有保障性。

(二)基层经办平台建设不足

与其他社保经办机构相比,城乡居民保经办管理有三个方面特殊性,体现在服务的广度(服务对象多,仅我区就达17.13万人),服务的深度(从区、镇延伸到村,以至自然村的各个角落),服务的难度(没有单位统一代办,参保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且流动性大,还有交通等制约)。而居民保工作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主要在乡镇(街道)和村,他们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整体经办能力尤其是村级平台偏弱,表现在:一是经办人员不足。二是经办经费不足,我区乡镇(街道)劳保所的人头经费大多靠自筹,基本无工作经费;村级协理员待遇偏低,每月仅100元补助,与工作量不匹配,故积极性不高。三是经办设施设备不足。

(三)基金管理和使用存隐患

一是重复参保、重复领取现象严重。2015年,我区城乡居民保参保人员中有5237人同时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稽核出50人重复领取待遇,涉及金额14004元。审计署公布的2011年数据显示,全国有112.42万人重复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保。二是基金安全问题。当前,城乡居民保为做实个人帐户方式,各地为县级统筹,基金存入当地财政专户,累积额逐年增长。如我区,每年保费收缴约2500万元,各级财政补贴500万元,至今已滚存累计结余达15103.15万元,均存在合作金融机构——南平农商银行,占其资本金比重较大,带来一定风险。三是基金保值增值问题。出于基金重要性考虑,基金基本都存在财政的银行专户中,只有定期的利息收益。

三、对策与建议

居民保工作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老有所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目标的重要举措,在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入持久地宣传

通过政策宣传让群众形成自觉参保意识,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居民保参保人员流动性大,省内各县(市、区)主要政策基本一致,可以利用省级为单位进行统一宣传,不仅能够形成规模效应,同时能节省开支,又避免宣传碎片化。二是加大对乡镇、村干部宣传培训力度。需要提高村干部思想认识,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宣传,把国家的相关政策灌输各城乡居民,加深对养老保险的认识。三是加大宣传针对性。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地区,尽量做到让每家每户都清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把政策讲细、讲透,使广大居民真正认识建立居民保制度的意义和好处,自愿自觉参保。

(二)提高政策吸引力

一是出台缴费激励机制。完善财政补贴的激励制度,需要采取激励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政府的补贴标准,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群众提早参保。例如可以按15年为分界线,每多缴1年,每月加发基础养老金1元;再按缴费档次划分,每500元一档,分别加发基础养老金1-4元。二是建立待遇正常调整机制。经过两连调(国家和省各一次),当前我区基础养老金为每月85元,虽然较原先的55元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因绝对值小,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差距过大,在当前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这样的养老金水平很难从基本上解决养老问题,因此建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十分必要。例如,可按上年度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调整,让城乡居民共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真正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快全面实现小康。

(三)加强基层工作平台建设

完善基层服务平台,是实现城乡居民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也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1、确保基层经办力量。设立专门的的服务机构,需要配有专职工作人员;并需要加强与当地各部门的联系,确保工作的有效性[4]。即将实行的村级计生社保协管员,很好地解决了村(居)协理员的待遇问题,关键是要做好工作交接和业务培训,抓好管理,避免厚此薄彼。

2、着重打造村(居)经办平台。在业务经办过程中,村(居)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需要开发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业务系统无缝对接,通过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则可实现村级经办、乡镇复核、县级审核、省市监管的联网经办管理模式,使数据向省级集中,服务向基层延伸,充分缩短居民参保信息反馈周期。另外,可将经营达不到要求的金融服务小额支付便民点逐步交由村(居)级代办平台经办。

3、完善并即时更新参保信息。让参保人实时知晓缴费、待遇领取等信息,可减少错误信息干扰,增加办事透明度。除已采用的公示、网上查询和12333电话查询方式外,可借助即将开展的全面参保登记工作,认真核实信息管理系统中参保人员的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基础信息,探索手机短信、信件寄送和手机APP通知缴费、待遇领取的可行性。

(四)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一是提高统筹层次。从现在的区级统筹提高至省级统筹,直至全国统筹。这样,既可提高基金安全,实现高效率的投资运营,又可避免分散管理的管理成本。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细化具体政策,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三是加强相关机构的合作。建立各社保经办机构、民政、计生、残联等单位合作机制,定期共享有关数据,最大限度减少重复参保、重复领取以及冒领等的可能。

摘要: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保)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城乡居民保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本文以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为例,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思考

参考文献

[1]董智勇,朱志玉.浅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2,12:31-32.

[2]吴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4,02:227.

[3]刘琼.对规范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工作问题的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4,03:109-110.

篇4:都山街社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笔者参加了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调研工作组,参与对全区新农保45个试点县(区,以下简称县)中的22个县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情况调研,涉及应参保人数约543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人员110万人)。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基层经办机构和工作人员以及参保农户等方式,听取了当地政府有关试点情况通报以及当地群众和相关部门对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查阅了部分试点县、乡镇、村的相关资料。在调研的基础上,笔者对试点工作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为加快推进广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概况

2009年9月,广西正式启动第一批新农保试点工作,涉及14个县,截至2012年12月,应参保人数258.79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58.84萬人),实际参保216.95万人,参保率84%,发放养老金439333万元,发放率99%,收缴养老保险费16008万元。

2010年7月,新农保第二批13个试点县启动,截至2012年12月,应参保人数 27.79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63.95万人),发放养老金47974万元,发放率99%,收缴养老保险费14656万元。

2011年,新农保第三批45个试点县、第一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66个试点县工作启动。截至2012年12月,应参保人数 990.35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215.29万人),发放养老金54702万元,发放率76%,收缴养老保险费 29847万元。

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全区共有72个县(市、区)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覆盖面从第一、二批的24%扩大到66%,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范围直接达到60%。

(二)试点县开展工作基本情况

各试点县高度重视,按上级要求积极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的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都成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领导小组成员,统一领导和协调开展此项工作;二是绝大部分试点县都成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并配备了相关工作人员,而且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人员编制;三是试点县的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村(社区)设有业务办理点等工作平台;四是大部分试点县都能根据本地实际安排工作经费,从而保证工作开展;五是自治区为各试点县统一配备了办公设备,大部分试点县根据工作实际也添置设备,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准备工作方面,全区72个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的工作都能做到有条不紊:一是按规定制定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并顺利得到自治区批复;二是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三是派人参加计算机业务操作培训,仅2011年一年就举办了20多期培训班,800多人参加了培训;四是按规定在金融机构开设相应的社会保险基金专户。

在财政补助资金的落实方面,中央财政以及自治区财政应下拨各试点县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资金已全部足额到账。同时,各试点县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

二、试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组织机构不健全

经办机构未完善且名称不统一。如县级机构有的叫“农村养老保险处”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所(中心)”、“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所(中心)”等,乡镇级有的叫“社会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有的叫“社会保障服务所”等等,有些甚至没有相应的经办机构。由于机构名称不统一,影响了公信力,而没有经办机构,则无法开展工作。

(二)人员配备不足且素质不高

一是无机构无人员或有机构未增编制;二是大部分试点县增加了事业编制,但达不到业务增长需要;三是部分县虽然增加了编制,但人员是从机构改革的富余人员中调剂的。在调整进来的人员中,大多数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偏低,绝大部分人员缺乏计算机操作知识;四是部分没有设立机构的县,县级经办工作人员全部从人社部门临时抽调,而乡(镇)也是没有专职人员负责,人员流动性大,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五是部分从事业务经办的村干部没有经过政策和业务培训,尤其是去年村委换届后新当选的村干部,没有经过培训,作为一线的工作人员,对政策不熟、业务操作不懂,势必影响工作正常开展。

(三)基础工作薄弱

对应参保人数掌握得不够准确,导致了资金测算不准。公安部门的户籍反映的人口数、统计部门的人口统计数、人社部门调查摸底数存在一定的出入。同时,在应参保人员中,特殊人群的具体数字掌握得不够准确,导致财政应补助资金测算不准,给工作造成了被动。

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网络联通工作建设滞后,尤其是乡(镇、街道)村级的业务信息管理网络未能及时联网,在笔者2011年参与调研的22个县中,当时所辖乡镇的业务信息管理网络均未及时联通,直接影响了工作的推进。

部分试点县的参保基础数据未按规定录入电脑,仍采取手工操作方式,从而造成了重复劳动、效率降低,数据准确度难以把握。同时,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

(四)经费保障不足

大部分县未将工作经费列入当年财政预算,临时划拨又无参照标准,随意性大,而上级补助工作经费有限,大多数试点县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工作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重大意义,对政策学习钻研不深、理解不透。同时,宣传的力度不够,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要积极地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三、对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工作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干部职工必须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不单单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各方的力量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加大投入,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齐抓共管,积极稳妥地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二)明确工作目标,加大工作力度,稳步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工作

国务院提出要在2012年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的全覆盖。截至2011年12月,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除了三批共72个试点县外,新农保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分别还有38、41个县尚未覆盖,任务艰巨。

一是要提早谋划,争取主动。建议2012年适时召开新农保经办机构人员会议,认真谋划全年工作,争取工作主动,确保完成任务。

二是要加强指导,搞好测算。要认真总结第一、二、三批试点县好的经验和做法。最重要的是自治区和市级经办机构人员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尤其是指导好各县按要求做好细致的摸底调查,填写相关表格,采集相关数据,切实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表、表不漏项,力争基础数据准确无误,为资金测算打好基础,为启动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nlc202309010649

三是广泛宣传,深入人心。各地要创新政策宣传和工作方式,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标语、图表、手机短信等媒体载体进行宣传,也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唱山歌形式进行宣传,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相关社会组织和居民积极分子的作用,深入社区,解疑释惑,让群众听得懂、能理解、好接受,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从而引导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自愿参保、积极参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真正把党的政策宣传好、落实好。

四是全面培训,提高素质。通过试点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基本稳定,人员培训应早计划、早安排,分期分批全员培训,尤其是对在最基层的一线经办人员如村干部要进行全面培训,不断提高经办人员的素质。

五是督促检查,重在落实。建议成立自治区督查工作组,对县级工作进行督查。建立调度制度,对今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定时将工作情况向全区通报,促进工作开展。各地要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到岗、量化到人,层层落实。

六是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建议每个市要抓1-2个示范县、10个以上示范乡、20个以上示范村,抓典型,表先进,以点带面,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根据自己实际建立相应的奖励或激励制度,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三)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基础工作,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一是当地的人社部门要积极地向政府报告,成立专门的经办机构;二是统一经办机构名称,提高政府公信力;三是在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经办机构管理服务标准情况下,各地人社部门应根据业务工作的实际向当地政府争取增人增编,在编制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采取开发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一些临时性、突击性工作也可以积极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完成。如条件允许,还可以考虑聘请村干部为协管员,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落实好办公场地,保证工作正常运转;五是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管事,进一步规范管理;六是积极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早做好业务经办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联通工作,为业务开展做好充分准备;七是进一步抓好档案管理工作,使参保原始数据完整无缺;八是继续实行公示制度,进一步完善养老金领取的资格认证工作,确保基金安全;九是加强个人账户管理,真正为参保人员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

(四)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城乡居民的“养命钱”,各级经办机构要时刻把确保基金安全放在第一位。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无论是政府补贴、个人缴费还是集体补助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资助,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基金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养老保险费的收缴要尽可能通过金融部门收缴或代扣,确实要收缴现金的,应由金融部门代为收缴、由社保经办人开票和管账;养老金的发放要严格按规定通过银行实行社会化发放;要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现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规定,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

各级人社部门要切实加强基金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督和定期检查,并定期公布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開透明,要保证领取养老金人数的精确管理和动态管理,加强社会监督,每年要在行政村屯对参保人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确保基金安全。

(五)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妥善处理新、老农保制度的政策衔接

各地人社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生工程,应积极向政府争取将该项工作列入当年绩效考评指标进行考评,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的相关规定,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的说明解释工作,从而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

篇5:都山街社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汇报材料

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继取消农业税、免交义务教育学杂费、开展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之后的又一强农惠农的重大民生工程,是顺应民意、改善民生、为民谋利的重要举措,也是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还是广大城乡居民期盼已久的大好事。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彻底改变我国传统单一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理念。大力推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提高政策操作力和执行力,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也呈现出一些困难和问题。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利于调动老百姓的参保积极性

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养老待遇是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是按中央、市级和县财政共同承担,个人账户由参保人员个人缴纳和政府补贴组成; 待遇享受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对照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享受政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未与缴费年限挂钩,导致参保人员认为自己是否缴费没什么关系,反正个人账户养老金都是自己所缴的钱,因此不能调动参保人员积极性。

2.2老百姓传统观念依旧,现代保险意识尚未形成

尽管现在农村居民生活条件通过政府一系列惠民政策得到改善,但大部分农村居民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加之历史形成的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认为生、老、病、死有子女管,要其缴费养老一时接受不了。加上多数老年人员文化水平不高,阅读理解力有限。 仅凭电视、报刊、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不深入到农户讲深讲透政策,很难增强群众的参保意识。参保对象中的中青年人员又存在等待观望情绪,认为自己年轻,离领取养老待遇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还有部分人员认为缴费标准太低, 到老年后达不到养老的目的,参保后也多领不了多少待遇, 都抱着60岁后不缴费只领取基础养老金的简单想法。

2.3工作人员、经费短缺,开展工作困难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保险参保面的不断扩大,以及各项新型业务工作的不断增加 ( 如农民工养老保险、超龄人员养老保险、库区移民、征地农转非、户籍制度改革等) ,社会保险的管理对象和管理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剧了对社会保险经办人员的需求,综合服务对象和人均服务量急剧上升,服务人员数量与工作人员配备严重失衡。各乡镇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压力更大 ( 各乡镇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还兼着其他业务) 。由于人员编制紧张,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处理小马拉大车的情况。二是由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开户银行在农村商业银行,一些乡镇开展起来非常困难,比如山区,每天正常的客运班车就两班,早上出发,晚上返回。如错过班车就只能坐摩托车,造成不安全因素,加之山高路陡,出行成本增大,给老百姓参保缴费、待遇领取带来不便,因此工作开展困难。

2.4外出务工人员多,参保工作难度增大

一是外出务工人员当中大部分都是青壮年,并且都是临时工,哪里有活干就去哪里,经常更换就业岗位,得不到公司的长期聘用。这部分人员对政策不知晓,各乡镇也没有办法和这部分人员取得联系,更没有时间办理参保,还有些已在工作地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农民工养老保险,这些都为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部分群众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认识误区。不少外来务工者认为, 如果要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就必须缴清15年费用, 认为是一件很漫长的事。三是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对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办理流程不了解,担心请假回来办理手续时间过长,并且来去的费用也大,就认为以后慢慢有机会回来后再办理参保手续。

3对策及建议

3.1制定完善政策、优化城乡居保制度设计

把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与基础养老金的增长实行挂钩,对于不同的缴费年限,要按照标准增发,并且鼓励参保人员尽早参保和长期缴费,并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标准,使待遇水平逐步达到或接近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最低待遇水平,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同时,可以采取多方筹资,比如从征收的社会扶养费、土地出让金、资源费以及户籍制度改革中的地票交易收入余额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投入到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基金中。

3.2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队伍建设

针对农村居民人数多、分布广、居住分散等特点,一是将工作人员实行按服务对象进行动态配备,同时设立村 ( 社区) 社会保障服务站,增设村 ( 社区)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专职业务人员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让群众只需提供一张身份证、一个户口簿、确定一个缴费 ( 下转P152) ( 上接P144) 档次,代办员就可以帮助办理好参保手续并代开银行账户,参保人员只要到银行缴费,就视为参保成功。 针对部分老年人员未换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情况,对老年人员和行动不便的人员,派出所应分村分别上门补办身份证, 代办员上门收集参保资料和分发个人账户存折资料,对凡是自愿参加保费代收代缴的群众,由村 ( 社区) 代办员实行全程代理服务,确保服务到家,保证参保人员不出村组就能办理所有参保手续,切实方便群众,彻底解决因人手不足对工作开展的约束。二是农商行要不计成本对无营业网点的乡镇实行配备流动车进行服务,并且每个月不能少于10个工作日,这样既能减轻群众的出行负担,也能减轻出行带来的安全隐患。

3.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城乡居民的参保意识

采取文艺宣讲团、村村通工程、电影下乡等形式。各乡镇要以城乡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宣传重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重点宣传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实施的重大意义,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多种形式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解答中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送到城乡居民中 去,实现 “入户宣传 率100% 、资料发放 率100% 、政策知晓率100%”、“三个百分百”。

3.4远程服务给力外出务工人群

各村 ( 社区) 安装电话、传真机方便外出务工人员来电咨询居保工作的政策,帮助他们解答疑问。安装传真方便外出务工人员将他们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传送到村 ( 社区) ,并在工作时间内,至少要有一个人守在电话和传真机旁,及时接收参保人传来的信息,并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和保管工作,每周末将收集到的材料交到社保中心,由社保中心派专人对材料进行归档整理。依托乡镇各村组干部, 与外出务工人员逐一进行联系,通过电话、QQ等多形式进行政策宣传,并通过网络传回一些参保必需手续进行代申报,对举家外出的人员,由本人将身份证传真至村 ( 社区) 或乡镇社保中心,委托办理,或者直接委托代办员到户籍地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办理参保手续等,确保了外出务工轻松便捷参保,同时为外出务工人员节约了费用。联合人力资源市场、劳务站等单位利用重大节假日,在县汽车站、长途车站等设置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集中宣传居保、创业、就业等政策,让返乡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各项惠民政策。另外,利用集市居民置办年货,人群相对集中的优势,设置宣传点, 发放宣传资料、年画,悬挂标语,现场讲解政策、接受群众咨询,尤其加强对返乡人员居保政策的宣传,引导积极参保缴费。

摘要: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惠民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部分乡镇及群众的调查走访后,发现主要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篇6:都山街社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汇报材料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收集与整理;不足;对策

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开展过程中,对其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主要是由于高效的档案收集与整理是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的坚实基础,档案的高质量收集与整理,不仅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还利于提升党与政府的形象,同时,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的开展也将具有稳定性、持续性与高效性。但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收集、整理工作面对着巨大的压力与严峻的挑战,为了出色地完成相应的工作,要更新工作理念、较大工作投入、完善工作机制,并且对先进的技术进行运用。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不足

1.工作思想落后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作为惠民工程,吸引了广泛群众的参加,各地政府积极开展此项工作,它作为绩效考评的内容之一,得到了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在此基础上,城乡居民的参保率不断提高。但在大量居民参保后,其参保资料的收集、整理效果较差,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缺少有序性与规范性,造成此情况的主要原因为相关的人员未能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领导人员忽视了业务档案收集、整理的重要性,在此思想的作用下,使得参保资料缺少完整性。

2.工作人员不足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自开展起,参保人数在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业务档案资料与日俱增,但县级经办机构的人员较少,特别是业务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人员不足,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同时,乡镇缺少档案机构与档案收集、整理人员,通常情况下,经办人员为兼职人员或者志愿者,人员队伍不具备稳定性,制约着业务档案收集、整理的高效开展。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繁琐性与系统性,但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部分经办人员在对参保表进行填写时,存在漏填的情况,同时也存在不清晰等问题,此时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缺少规范性。

3.管理经费欠缺

目前,我国县乡的档案管理缺少完善的基础设施,主要是由于对此项工作的经费投入欠缺,严重影响着档案收集、整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部分乡镇的档案管理未具备档案室,对档案的存放仍使用纸箱,此时的档案极易出现混乱或者丢失等问题。同时,对于辅助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而言,其获得了补贴仅在百元左右,直接降低了其工作的主动性。

4.管理效率偏低

城乡居民養老保险业务档案在收集、整理工作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在各个环节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并且环节相对较多,具体的环节有:参保人员、村委会、乡镇经办机构、县级经办机构等,一旦其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则会直接影响业务档案的有效管理。

同时,城乡居民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对于此类人群的参保资料获取难度较大,如:身份证复印件。再者,城乡居民的受教育时间较短,其文化素质有限,在参保表填写过程中,需要经办人员的协作,此时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影响着其工作的效率。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对策

1.明确工作的重要性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是重要的,它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是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同时它也直接关系着参保人员的权益,因此,档案收集、整理的工作质量要不断提高,政府领导人员要明确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调动业务档案收集、整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使其责任感、使命感等不断加强。

2.实现工作的网络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具有大数量、多环节与难归档等特点,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要对先进的技术进行运用,如: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等,积极构建村乡镇档案收集、整理的服务网络,并为档案管理工作配备专业的人员,其中收集与整理工作分别指定相应的人员进行负责,在此基础上,参保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均将获得高效的开展,进而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将不断提高。

3.加大管理投入力度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各级政府要对其进行财政拨款,保证此项工作经费的充足性,对档案工作的硬件设施进行积极的购买,如:计算机、打印纸与档案盒等,同时要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待遇。

与此同时,在业务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是重要,为了让其适应工作的需求,要对其展开全面的教育与培训,让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根据各个县乡业务档案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各级政府要保证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使工作人员明确自身工作的内容与要求,在此基础上,档案收集、整理才能够具有高效性。

4.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涉及众多的材料,为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收集与整理,此时需要县乡对档案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使收集、整理工作更加规范。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为业务档案收集、整理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在相关的制度中,要明确档案收集、整理的质量标准,并且各项工作的职责均要具有明确性,同时要对繁多的环节进行简化。

三、总结

篇7:都山街社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汇报材料

一、建湖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基本情况

2007年该县率先在全市探索推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农保制度,2010年该县被国家人社部确定为“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2011年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与新农保同步推进。2012年,该县在全市率先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运行,执行统一的缴费标准,享受统一的政府补贴和养老保险待遇,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填补了长期以来该县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就业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空白。截至目前,该县城乡居保参保人数达18.63万人,领取基础养老金人数为14.2万人。

二、该县目前城乡居保的主要政策

今年初,该县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了修改完善。

(一)增设了缴费档次

新制度的个人缴费档次增加到15个,分别为每年1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200元、1500元、18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15个档次,其中500元档次为标准档。100元标准只适用于低保户、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

(二)提高了缴费补贴

为进一步激发城乡居民参保,县财政对各缴费档次的补贴标准作了调整,最高补贴标准从50元增加到90元。具体为:选择100元档次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30元;选择300--400元档次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40元;选择500--900元档次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60元;选择1000--1200元档次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80元;选择1500元及以上档次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90元。对重度残疾人、低保户等缴费困难群体,县财政为其代缴100元的养老保险费。

(三)新设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制度

参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做法,对参保人员死亡的,一次性给予丧葬补助金,标准为1300元。

(四)新设了“缴费年限养老金”

现行的国家、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参保人员60周岁后享受“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今年建湖县尝试设立了缴费年限养老金,规定参保人员按500元标准档或以上档次缴费达到15年以上的,在其年满60周岁领取待遇时,给予适当的奖励性补助,即按2元/年的标准发放缴费年限养老金。

三、该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待遇分标准测算情况

以最低缴费年限15年为例,按15个缴费档次分别进行测算,参保人员到达法定领取待遇年龄(60周岁)待遇标准具体如下:缴费1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为129元;缴费3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151.7元;缴费500元标准档的,领取待遇约205.4元;缴费10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261.5元;缴费15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316.6元;缴费20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370.5元;缴费25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424.5元;缴费30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478.5元。

以上测算均未考虑个人账户利息积累及基础养老金的正常调整以及丧葬补助金制度。

四、存在的问题

(一)缴费档次普遍较低

城乡居保采取的是自愿投保,该县参保缴费的人员中,年缴费选择100-200元的占36.6%,选择300-400元的占33.7%,500元以上的占29.7%。由此可见,选择缴费档次为100-200元的成了参保缴费“主流”。

(二)参保缴费年龄结构偏大

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县平均每年参(续)保人数为16万人左右,其中45-60岁的参保缴费人数为10.5万人左右,占总参保人数的65.6%;45岁以下的参保缴费人数为5.5万人左右,仅占总参保人数的34.4%。

(三)城乡居民养老待遇水平偏低

从测算的情况来看,城乡居民的领取待遇水平普遍偏低,与苏南等地区的差距较大,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之间差距较大。

(四)村级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尚未完全到位

目前全县大部分村(居)没有专职保障协理员,多数由村会计或其他人员兼职且没有正常的工作经费,不能很好的满足参保人员缴费、查询、领取等方面的需要。

五、建议

(一)提高城乡居保参保的强制性

建议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凡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均应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二)建立待遇正常增长机制

建议参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正常调资做法,每年按10-15%的幅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同时建立个人账户养老金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长。

(三)逐年提高财政补贴标准

建立逐年增加的财政补贴机制,加大对参保人员的补贴力度,充分调动参保人员的续接缴费积极性。

(四)逐年提高缴费年限养老金标准

建议调整缴费年限养老金补贴标准,对参保者选择500元及以上标准,正常缴费15年以上,每缴费一年养老金每月增加至5元。以后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可适当调整。

(五)进一步加大基层平台建设投入

篇8:都山街社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汇报材料

一、筹资机制

(一)筹资标准

以设区市为单位,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保险筹资能力、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情况、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水平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等因素,精细测算,科学合理确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2015年筹资标准原则上为每人不高于35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可实行不同的筹资标准,各设区市可根据相关因素科学测算确定。筹资标准可由设区市按年度实行动态调整。

(二)资金筹集

根据筹资标准,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资金作为大病保险资金,不增加城乡居民额外负担。有结余的地区,先利用结余统筹解决大病医疗保险资金;结余不足或无结余的地区,从年度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中统筹解决。

(三)统筹层次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行市级统筹,以设区市为单位按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分别统一承保和补偿。其中,城镇居民参保人员大病保险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由卫生计生部门组织实施。

(四)统筹范围

统筹范围包括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条件成熟的设区市可以探索建立覆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

二、保障内容

(一)保障时间

大病保险保障时间按照自然年度进行,每一年度的保障起止时间原则上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保障对象

大病保险保障对象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合)人员。

(三)保障范围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对经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偿后还需个人负担的年度内由实际住院、规定的门诊特殊病种发生的超出各地确定的大病保险起付线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其中门诊特殊病种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规定为准;合规医疗费用,指实际发生的、在《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不予支付项目的通知》(桂卫发〔2014〕2号)规定的不予支付项目之外的合理医疗费用。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原则上根据各设区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确定,起付线不含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以下个人自付部分。

(四)起付线确定

2015年起付线由各设区市自定,原则上不得高于15000元,可分别设定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起付线。运行初期可稍高一些,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逐步降低。

(五)保障水平

以力争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合理确定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对符合大病保险报销范围、大病保险起付线以上的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进行合理分段并设置支付比例,在最高支付限额内,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3%。为确保基金安全、高效运行,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分段报销比例具体标准由各设区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今后,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筹资水平和医疗费用增长水平逐年调整,最大限度地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

需转区外治疗的,按转外就医管理办法经设区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并办理转院手续的,超出大病起付线部分合理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统一为50%。

做好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政策的衔接,对住院医疗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余额部分,按照《自治区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困难群众住院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桂民发〔2013〕51号)予以救助。对救助对象医疗费用结算,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费用、大病保险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办法,先由医疗机构垫付住院医疗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费用,然后由商业保险机构按月与医疗机构结算,并支付由民政部门予以救助的医疗费用。民政部门应根据住院医疗救助工作需要,向商业保险机构预付一定额度的医疗救助资金,并按月与其结算。

三、支付方式

(一)资金支付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资金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分 2至 4次拨付,并按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合同约定,及时、均衡、足额向商业保险机构拨付大病保险保费,原则上每年第一季度内要将当年第一笔保费拨付到位。保险费资金拨付程序由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财政部门联合制定。

(二)结算方式

商业保险机构于每月 25日前,将上月发生的合规医疗费用及时支付给医疗机构或参保(合)人。单次住院合规的个人自负费用超过起付标准的,或者虽然单次住院合规的个人自负费用未超过起付线,但年内经多次住院且累计超过起付标准的,商业保险机构应自参保(合)人提出申请之日起30日内给予补偿大病保险医疗费用。

(三)建立风险调节机制

各设区市要遵循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原则,建立风险调节机制。在计算盈利率、亏损率时,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应分开核算,分别支付。确定商业保险机构扣除直接赔付和综合管理成本(招标确定,不高于大病保险总额的5%)后,盈利率或亏损率应控制在 5%以内。大病保险盈亏率计算公式在大病保险合同中予以明确。综合管理成本实行“总额控制、限定范围,在限额内据实列支 ”的管理办法。综合管理成本包括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人力成本、医疗管理、案件调查、办公运营、宣传培训、违规费用审核奖励等费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综合管理成本分类控制实施办法,严格控制不合理的管理费用支出。由各设区市招标确定盈亏率的目标值,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逐年调整。

1.盈利分配办法。盈利率小于和等于目标值时,盈利部分全部归商业保险机构;盈利率超过目标值以上的部分,全部返还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统筹基金。

nlc202309010714

2.亏损分担办法。亏损率小于和等于目标值时,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财政、监察、审计部门综合评估,符合大病保险政策支付范围的,由商业保险机构和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统筹基金分别支付亏损额的50%;亏损率超过目标值以上的部分,全部由商业保险机构承担。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统筹基金优先从基金累计结余支付,基金累计结余不足的,从下一年度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统筹基金中统筹解决。

四、承办方式

(一)采取招标方式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保险

2015年第三批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地区的招标工作通过自治区级政府采购中心统一组织。今后,各地在第一轮保险合同履行完毕后可以设区市为单位组织招投标,委托市级政府招标平台进行采购。大病保险筹资标准、起付线、分段报销范围及其比例、实际支付比例和盈亏分担比例等具体指标由各设区市根据实际自行确定,在招标前期公布各设区市参保(合)人员情况及其相关医疗费用数据,商业保险机构依此制定合理的大病保障方案,依法投标,监察、审计、医改办、保险监管等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符合准入条件的商业保险机构自愿参加投标,中标后由保险公司与各设区市签订承办合同,1个设区市只能由 1家商业保险机构或 1个联合体承办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机构要依法投标,承担经营风险,承办大病医疗保险的保费收入,按现行规定免征营业税。

(二)严格商业保险分支机构经营资格管理

商业保险分支机构必须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基本准入条件,获得承办资质,方可参与我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招投标工作。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符合保险监管部门规定的经营健康保险的必备条件;在中国境内经营健康保险专项业务5年以上,具有良好市场信誉;具备完善的服务网络和较强的医疗保险专业能力;配备医学等专业背景的专职工作人员;商业保险机构总部同意分支机构参与当地大病保险业务,并提供业务、财务、信息技术等支持;能够实现大病保险业务单独核算。所需具备条件、获取资质要求以国家文件规定和实际招标文件为准。

(三)规范大病保险合同管理

各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财政、医改办等部门,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好保险合同,明确保险机构的责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部门分别与中标商业保险机构签署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合同、新农合大病保险合同,明确具体补偿分段及比例、盈亏率及其计算公式、配备承办及管理资源等,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保证政策的平稳持续施行,合作期限原则上不低于3年。因违反合同约定,或发生其他严重损害参保(合)人权益的情况,合同双方均有权提前终止或解除合作,提前 15天报告上级相关部门,并依法追究责任。

(四)探索实现即时结报

商业保险机构要规范资金管理,对大病保险保费实行单独核算,确保资金安全,保证偿付能力。要探索实现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医疗救助和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商业保险机构应依托原有的医保信息系统建立大病保险结算信息系统,与相关部门交换和共享大病保险保障对象的补偿数据,提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实现信息系统应具备的信息采集、结算支付、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报销手续,努力实现患者出院时医疗费用即时结报,确保群众方便、及时享受大病保险待遇。商业保险机构要发挥网络优势,积极探索提高异地就医结算的服务效率,区外就医和自付费用累计超过起付线申请补偿的大病患者,经向患者参保(合)所在地申请,商业保险机构应控制在 30日内办结。

篇9:都山街社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汇报材料

一、周宁县推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过程中突出做法

(一) 坚持广泛宣传发动, 着力扩大覆盖面, 充分体现城乡居民保的普惠性、全民性。

一是层层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广泛动员;二是电视、广播、标语、手机短信、网络宣传等形式齐用, 在传统节假日期间发送手机宣传短信70多万条;三是进村入户, 发放了宣传单15万份, 悬挂宣传标语横幅230多条, 粘贴宣传海报3080多张;四是巡回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现场咨询和参保缴费“一站式”服务活动, 联合县信用社、乡镇劳动保障事务和各社区 (村) 经办人员在城区及各乡镇群众主要活动场所开展了12场大型服务活动, 通过面对面、点对点的交流, 消除了群众普遍存在的政策理解误区,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 建立考核奖惩制度, 确保贯彻落实。

县政府将组织对各乡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对宣传效果好, 措施得力, 工作进展快, 参保资金收取安全、上缴及时的乡镇予以表彰及奖励。对每年11月20日前参保缴费率未达到90%以上的乡镇, 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 并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

(三) 政府主导, 新闻媒体舆论引导, 掀起在外乡贤为村民参加新农保出资热潮。

周宁在外经商的乡贤多, 9万人左右常年在外经商。经过政府的积极引导, 各乡 (镇) 涌现出不少在外乡贤为村民出资参加新农保的感人事迹, 如咸村镇王宿地村在外乡贤李成华父子就为王宿地和枣岭两个村符合参保条件的村民每人出资50元, 共出资10多万元。还有礼门乡彭油湾村从在外乡贤出资建立的村公益基金收益中每年拿出一部分为村民投保等, 形成了周宁县城乡居民保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

(四) 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新农合”两费合并征缴。

周宁县根据外出人口多且常年不在家的具体县情, 创造性地实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新农合”两费合并征缴举措,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内, 全县缴费率提高了26个百分点。

(五) 实行“代办员”制度, 代收代存保费。

虽然各行政村都有便民金融服务点, 但群众主动自觉缴费并不多。为方便群众缴费, 实行村“代办员”制度, 村协理员同时也是村“代办员”, 实行代收代存保费“一条龙”服务, 既较好地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又提升了参保缴费率。

(六) 地方政府鼓励、引导政策的实行。

一是建立缴费长缴多得机制, 《办法》规定参保对象缴费满15年以上的, 每多缴一年, 基础养老金加发一个百分点;二是对农村参保对象中45~59周岁生育两个女孩或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 在每人每年30~50元及省级财政增加20元缴费补贴基础上, 县级财政再增加缴费补贴50元, 年满60周岁的, 基础养老金每月加发15元;三是城乡低保户、五保户, 城乡计生对象中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手术并发症人员、轻度残疾人等特殊缴费困难群体, 个人参保缴费时, 政府为其代缴每人每年50元的养老保险费;城乡重度残疾人 (二级以上) , 政府为其代缴每人每年100元的养老保险费。以上对象按年度实行动态管理, 政府代缴部分养老保险费可抵扣个人缴费, 所需资金由县财政承担。

二、实施城乡居民保工作过程中面临困难和问题

(一) 镇、村二级经办体系存在岗位设置不到位, 人员不足、经费短缺等问题。

由于周宁县情特殊, 近半人口长年在外经商务工, 造成工作人员上门调查摸底困难, 有些家庭因此而放弃了参保, 再加协理员补助每个月仅100元, 且工作量大, 没几个人肯干, 既使有设农保协理员的村, 很多村干部都是长期驻扎在城关所在地, 群众办事经常找不到人, 部分村级协理员形同虚设。

(二) 社会保障卡制作、发放较为混乱。

一是信用社提供的社保卡名单与实物卡不符, 许多开户回盘的社保卡账户没有实物卡, 有些参保居民未领到社保卡, 而待遇已经发放到社保卡上, 但由于社保卡未激活无法取款转账, 群众意见很大;二是目前还很多未参保居民的社保卡还集中在村 (社区) 协理员手上没办法发放出去, 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居民不申领的或找不到持卡人的, 部分参保居民储蓄卡 (折) 想换成社保卡, 又换不了, 还有社保卡在外县或外市的。

(三) 城乡居民保政策对青年居民吸引力有限。

老年农民参保的意愿比较强烈, 中年农民次之, 年轻人很不重视社会养老保险。多数青年农民认为养老是一个相对“遥远”的话题, 甚至他们对于60周岁后能否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都持一种怀疑态度, 而且他们多外出经商务工, 流动性较强, 城乡居民保和其他社保的衔接转移也是他们担心的问题。

(四) 不低于30元的地方财政补贴很重要, 但是其吸引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利于个人缴费水平的提高。每年30元的地方财政补贴相比较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的个人缴费档次, 与最低缴费档次100元, 相差3倍多, 是其30%的金额;与最高缴费档次3600元相比, 相差近120倍, 是0.8%的金额。这样不利于参保居民选择较高档次的缴费, 最终会影响养老金待遇水平;二是最低每年30元的地方财政补贴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吸引力不够。

(五) 55元基础养老金极具吸引力, 但是55元基础养老金的收入替代率偏低。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基础养老金55元由国家财政全部承担, 其在整个养老待遇的结构比例中还是较大的, 是城乡居民保制度最大的亮点, 也是吸引农村居民参保的重要政策。但是, 从替代率角度看, 55元的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较低。2008年周宁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4417元, 而新农保中每年660元的个人基础养老金补贴占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为14.94%, 远远低于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低于20%的基础养老金替代率。

(六) 基金投资渠道少、利率低, 存在贬值风险。

根据有关规定, 新农保基金目前只限于投资于国债和存入银行, 从表面上看, 这种投资是安全的, 而实际上却存在着贬值的风险。目前, 存入银行的基金是按年3.5%的定期存款利率计算, 而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率就达4.9%, 也就是说钱存入银行实际是在贬值, 导致群众不愿缴费或不选较高档次来缴费。

三、推进城乡居民保工作及制度完善的对策建议

(一) 强化地方政府服务意识。

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 将其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且要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协作,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由于城乡居民保工作涉及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金融机构和公安、民政等部门。因此, 建立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良性互动, 对于城乡居民工作的顺利推进显得尤为重要。

(二) 扩大筹资来源, 完善筹资制度安排。

许多学者认为,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养老金筹资机制, 是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保障。为此,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扩大筹资来源, 完善筹资制度安排。首先, 各级政府可制定有效激励安排以鼓励有识之士、企业、社会团体等对城乡居民保基金捐助, 如周宁县咸村镇王宿地村在外乡贤李成华父子就为王宿地和枣岭两个村符合参保条件的村民每人出资50元, 共出资10多万元, 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政府可对捐助个人或企业等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投资优惠等政策进行引导。同时, 也可以借鉴“体育彩票”的发行筹资经验, 地方可尝试发行“农村福利彩票”进行筹资。其次, 尝试从农产品交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税收, 划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基金中, 充实基金来源, 实现城市反哺农村。

(三) 创新缴费机制, 构建有效的养老待遇增长机制。

一是从筹资源头保证缴费“与时俱进”。在“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的双方筹资模式下使个人缴费与农村人均收入挂钩, 按一定比例缴费。同时, 逐渐按比例扩大政府的基础养老金补贴, 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保障”, 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吸引力;二是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基础养老金水平与物价及通化膨胀率联动, 每年根据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调整养老金发放水平, 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也可以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 通过发放一定比例的实物券, 如粮券、油券等, 以化解物价波动风险, 保障参保人的养老待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逐渐扩大“基本生活”参照项目, 扩大涵盖基本生活保障的物质项目, 不断提高养老待遇。

(四) 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新农合”两费合并征缴。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虽然是重要的民生举措, 但群众认同还需要一定的时日, 目前若没有一定的长效措施很难开展好这项工作。实行居民保与新农合“两费”合并征缴, 切实可行, 主要理由:一是该两项保险同属社会保险, 但“新农合”已经运作多年, 群众认同度较高, 合并征缴可有效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二是40周岁以上居民“两费”实行捆绑征收, 基本不会增加家庭负担;三是40周岁以上居民群体身份较稳定, 引导其参保缴费符合《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 也符合群众的长远利益;四是可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效率, 减轻乡镇负担, 方便城乡居民缴纳“两费”。

(五) 整合低保、城乡居保制度。

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低保制度,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低保制度具相通之处, 都是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 应予以整合, 低保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居民应实现由社保养老, 实现救济养老到社保养老的过渡, 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才活有尊严, 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而且能够整合资源, 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行政效率。

(六) 转移接续办法应增加选择高档次缴费对象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年限视同条款, 为以后的“大社保”时代到来打好铺垫。

上一篇:浅笑流年,吟时光的歌散文下一篇:规划研究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