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2024-05-18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共6篇)

篇1: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小学作文教学设

扈晓明fyy7312@

四川省双流县中和镇朝路315号金桂花园8幢2单元9号 610212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增强对社会实践的认知能力,今年开学,学校组织五年级的学生参加了军训活动。在出发前,要求学生认真体会军训生活中的细节,仔细观察人物,记好当天的日记,军训生活结束后以军训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记述军训生活过程、人物、发生的事件以及感受等,要写出真情实感。

1、写作文对孩子来说一直是一件

很头痛的事情,往往把写作文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写完了事,不再斟酌、推敲、修改,本次教学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作文修改。

2、通过修改,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事情经过、人物观察、内心活动等,写具体、写真实。

3、通过修改,提高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明白如何将词语用准确,如何使用标点符号,如何将意思表达完整,如何准确精炼地使用语句等,将作文进行全方位修改。

4、在修改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将思路引导到事件发生当时的情景中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内容充实具体。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设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篇有代表性的习作

附:

军训生活

今年,我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了,为

了锻炼自己,我参加了双流县举办的军训活动。

2月第四个星期一,我们从学校出发,前往黄龙溪基地。小学作文教学设计在车上,我们谈论着,军训是怎样的,会不会烧烤,会不会玩游戏,会不会,……,我们说了很多,可是到了基地,我们就不这么认为了。

本以为来这站站军姿,就完了,可是开了开营仪式,我们就都后悔了。

开营仪式上,我们站在最前面,看得最清楚,大会共有九项,前几项都不足为奇,到了第五项,这就是学校里没有的了,军人叔叔要给我们展示,我们这几天要干什么,看的我们简直是眼花缭乱。

到了吃中午饭的时侯,教官给我们说:“这里吃饭和家里不同,每天派两个小值日打饭,如果他们没有按时到,你们就别吃了,每个寝室10个人,一个寝室一桌,当日小值日要负责洗碗筷。”这里可真严格,碗筷都要自己洗。

吃完饭,我们要分配教官,我们的教官叫张志涛,年龄在25-28岁,长像超帅哦,我们都叫他老兵,虽然外貌符合标准,但是性格暴,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更明显,虽然性格狂暴),但是有时非常搞笑,在主持公道时,他还是公平、公正。

说了这么多,也该谈谈训练了,我们这几天练习了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四个方向转、踏步走、跨列、……。如果谁的动作不好,不准确,教官会单独教一教,如果是故意不学,还在队伍里捣乱的话,严重下蹲,很严重俯卧撑,超级严重围着操场鸭子步,这就是我们平时的训练。

最有趣的是晚上,第一天晚上,由于过于兴奋,整夜起了四次,没办法,谁叫我们第一次自己单独过夜呢?第二天晚上,大家不兴奋了,过了一天,都累得很,不过,大家往窗外看,却看见了鬼,整的我们魂不附体,第三天晚上,今晚没什么好奇的事,基地组织看电影

——《冲现亚马逊》,还挺好看的。第四天晚上,这是一个痛苦的晚上,教官让我们走了一晚上的鸭子步,哎,痛苦的事就别提了。……第五天我们就回家了。

这次军训,我从中知道了生活是要靠自己,要有三大心:信心、耐心、衡心,不能做的三大心:粗心、伤心、痴心,要有自己养活自己的心理,不能什么事都靠别人,要为将来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阅读未经修改的习作,找出习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优点。

1、板书:学习修改作文—军训生活

2、打开课件,将习作投影到屏幕上。

3、让学生通读习作三遍,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提示学生从用词、标点、造句、逻辑思维是否连贯、意思是否表达完整等方面进行思考。

4、提问:请同学们罗列习作中有哪些毛病和优点?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回答。

5、教师归纳:

该篇习作至少在下列方面存在毛病: 标点使用不当; 用词欠准确; 罗辑思维不连贯,有的地方突然终止,意思表达不完整; 口语多,语句不精炼等。

优点: 将记叙文的六要素融入习作中,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篇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尊重中年级阅读教学规律,加强朗读指导,注重默读培养,以读代讲,以说促学,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演,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好,又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参与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读出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同时,在充分尊重学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提升学生感悟内涵。

3、以词串教学为突破点,既能抓住课文内容的线索,又巧妙的融进语言练习和语言运用,让课堂富有浓浓的语文味。

教材说明: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他们三个并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课文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很适合儿童分角色朗读,创造性表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4.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

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生字“麦”:mài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生字、词语,辨析形近字“捧”和“棒”,读准多音字“兴”“干”“磨”在本课的读音。

3.同桌互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2、3、4自然段,了解同样的麦子在三个小动物眼中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2.抓住要害词句指导朗读,体会和感悟三个小动物的性格特点。

四、演绎故事,发展思维。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

2.看插图,想内容,演故事。

3.抓住土地爷爷的三种不同反应,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创造性理解课文内容。

五、利用词串,回归整体。

1.读词串,回想故事内

2.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复述《三袋麦子》的故事,二、交流作业“假如给你一袋麦子,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讲述自己的故事。

三、练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创造性地表演课文。

四、练习书写生字词,会用

“抚摩

篇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一、坚持“生本”作业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每个环节都尽可能从学生角度出发,做到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此,作业设计应同样遵循“生本理念”,由学生自己选择与自身学习水平、接受能力相符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只有这样,才真正符合新课标要求,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爱学、乐学、善学。

二、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年龄较小且玩心重,对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兴趣。针对这一特征就要求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把握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趣味性原则,即作业内容和形式要具有趣味,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主体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将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三是有效性原则,摒弃旧的“题海战略”,而实行“减负”作业,让学生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大的学习收获;四是开放性原则,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利,包括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答案及作业评价方式等,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作业设置的单向性

自上而下的作业是当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设计作业的主要方式,教师设计作业的主要思路大多是从教材中直接选取,其中问题基本选自教材习题或者练习册。学生只能被动记录作业并照做。这种单向的作业设置,缺乏师生间的交流,同一套作业无法兼顾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最终结果必然导致作业对学习基础好、水平高的学生没有挑战性,而对学习基础较差、理解水平较低的学生又“难于登天”等问题。

(二)作业内容的单调性

生字抄写、注释背诵、文章复写等都是当前小学语文常见的作业内容,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点强调和要求学生反复抄写,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一定程度上,这种方法或许对学生积累知识有所帮助,但从长远来看,极不利于学生将知识联系实际,将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作业答案的绝对性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份语言材料,从不同角度解析,由不同人解析,就会产生多种不同答案。这是语文自身具有的模糊属性使然。然而,在传统语文作业设计中,却未能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作业问题的答案往往唯一且绝对,教师对作业进行评价时,常常采用“标准答案”作参照。非对即错作业很容易致使学生形成定式思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与培养。

四、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导致当前语文作业存在上述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材方面的因素,目前很多教师惯用的作业布置方式是从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中选取,但从当前许多教材课后习题的编排来看,存在题型单一、内容简单重复、数量多但缺乏层次性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语言综合能力培养;二是教师方面的因素,部分教师设计作业时,由于自身观念的影响,对作业功能的认识出现偏差,致使其设计作业时随意性大,且规范性不足,同时对作业结果的重视远远大于对作业过程的重视,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受到损害。

五、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构想

(一)设计唱跳表现型作业

好玩、爱表现是小学阶段学生最突出的个性,在“减负”的背景下,教师设计作业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设计出能让学生自我表现的作业,如唱歌、跳舞、绘画等。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朗朗上口的文辞,教师可以将其编成童谣,教给孩子,让他们唱给家长听。或者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描述,用笔画出文章内容,充分发挥儿童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设计专题收集型作业

收集型作业是很多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因为大多数收集型作业都与大自然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对此,教师应当结合实际,适当设计些专题收集型作业。如带孩子深入大自然,让他们观察自然中的一切,然后将观察到的内容写成调查报告。这种形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既新奇又富有挑战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设计想象趣味型作业

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应当贯彻快乐学习原则,让孩子在兴趣的推动下,逐渐深入学习、探索知识。对此,教师设计作业要题目新颖,形式活泼,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如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诸多古诗词和童话故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其进行仿写或者续写,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设计内容层次型作业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都不同,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从作业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必须对作业内容进行分层,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作业,最终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如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设置成高、中、低三层,每层之间存在一定难度梯度,进而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业。

参考文献

[1]夏荣敏.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小学时代:教师,2012年6期.

篇4: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起点分析

任何学科的教学设计必须搞清以下三个问题:“为谁设计,设计什么,如何设计”。这三个问题有行为上的逻辑关系,只有搞清教学设计的对象、目标,才能有效地设计教学。首先设计的对象是学生,对学生的分析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学生当前的状态(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生的特征分析(认知发展水平、学习风格、动机水平、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等)。其次是教学目标分析,要把它搞清楚就必须对“教材”和“课程标准”分析。要从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从学科逻辑结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来分析教学目标。最后,就是如何设计的问题,对学生和教学目标的分析之后,选择较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就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习者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变化。教学目标是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的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过程,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很重要。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对教学目标要科学分类

认真分析教材钻研课程标准,从而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哪些是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过程与方法的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意,并不是每节课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必须列出三维目标,这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

2.教学目标要有系统性

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考虑目标体系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要充分考虑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之间的培养目标、本学科教学目标、本学科的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采取有效的教学设计策略使它们整合。例如,从整个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整本教科书和单元教学要求来确定教学重点,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认识发展水平来确定教学难点。明确哪些是必须教的,那些是可教可不教的,哪些是不要教的。

3.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科学

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表述教学目标呢?以研究行为目标而闻名的马杰(Mager)在1962年出版了《程序目标的编写》一书,在这本经典著作中他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行为、条件、标准。因此,我们在表述教学目标时要从这三个基本要素出发。首先,行为的表述要说明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所用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例如,“说出、举例、比较”等。还要注意,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其次,条件的表述要说明学生表现学习时所处的环境、条件等因素。例如,要表述一个“要求学生辨别各种鸟类”的教学目标,那么必须指明完成任务时的条件“从黑白照片,还是从彩色照片中,允许使用工具或不使用工具”。最后,标准的表述一般要从行为的速度、准确度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同时这是教学行为完成质量可被接受的最低程度的衡量依据。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编排是对已选定的学习任务进行组织和编排,使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由于每个教师所处的教育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不同,所授的班级学生认知基础和水平的不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所以,对于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编排没有什么统一的编排顺序,教师要因地制宜地来编排教学内容的顺序。通常编排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两个原则:一个是要按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编排,另一个就是按学生的认知基础、水平和认知效果来编排。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新增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文中语言平实、质朴、自然,富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整篇文章除了“溜”“谎花”外,没有什么生词,即使城里的孩子也能轻松地读懂、读出趣味。因此在设计时,不必要按照小节顺序逐段讲解。否则,“园子”就完全失去了自由和生机,“孩子”也没有了乐趣。根据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围绕“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文中的我在园子里生活得怎样?”这两个中心话题去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设计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所采用的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如果选择和运用的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上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呢?首先,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法的使用范围,也就是说使用哪种教法效果更好的问题。其次,教师要明白,多媒体只是我们实现教学目的的技术手段、物质基础,在多媒体设计上,我们要从教学的实效来确定是否使用多媒体。要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认识,片面地认为所有教学设计都必须要通过多媒体来呈现。

五、教学结构的设计

教学结构的设计是指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教学因素的“排列”和“组合”。教学结构的设计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结构的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整体上确定教学设计中有哪些教学环节,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知识的逻辑结构来确定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然后再从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看,对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在各教学环节上所用的间要安排合理。最后,从教学内容的抽象程度、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确定在哪个教学环节上使用多媒体等。

六、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的评价是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只有通过对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比较全面的、准确的评价和反馈,才能指导教师更科学地调整和修改教学设计。那么,教学设计该如何评价呢?判断一个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劣,要从其最终的目的是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通常用“四性”来评价,即:

(1)教育性:看其是否能用来向学生传递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服务。

(2)科学性:看其是否正确反映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3)艺术性:看其是否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经济性:看其是否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效益。

七、结语

尽管上述介绍不是非常全面,但我相信,这篇文章会解释一些大家在教学设计中的困惑。学习教学设计,也是学习一种教学技能。任何一门技能,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指导,效果是不理想的。因此,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对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很重要。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2]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3]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篇5: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本次习作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与父母说说心里话。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也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教学目标:让学生选择最想跟父母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并在写完后读给父母听。

教学重点:让学生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的体验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和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引导学生理解与感恩父母,与他们进行真诚地沟通和交流。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习作指导)第二课时(习作略)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展示共计50分钟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有辛勤培育你的老师,有与你相处了整整四年的小伙伴,可唯独缺少了每一位同学生命中最至亲至爱的人,他们是谁呢?(爸爸妈妈)

是啊!爸爸妈妈!他们将你从呱呱坠地的婴儿抚养成人;他们承担了所有的苦难,为你播撒幸福;他们尽管并不完美,却努力为你创造最好的生活。让我们缓缓走近这些似曾相识的画面,去感受那份份爱意!

(播放一组幻灯片,片中照片系班中孩子的生活照,力图走进孩子的内心)

看了这些浸透着浓浓亲情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感谢父母)

设计意图: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借助动情的音乐,父母关爱孩子的照片,创设出一种情境,唤起学生心底那柔软的情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那份深情,继而激起孩子们表达与习作的热望】

二、指导选材

1、生活中,我们与父母朝夕相处,有太多太多的想法需要交流,有太多太多的话需要倾诉。今天,让我们在这充满温情的课堂上,敞开心扉,尽情诉说心里话,真诚的说一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齐说)

2、尽管爸爸妈妈未能来到我们今天的课堂,但老师知道他们深深地装在你的心中。假使你的父母此刻就在你眼前,渴望与你沟通,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畅所欲言,述说心里话)

3、自由读习作要求,教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

不理解——理解 写 抒

父 母 建议 真 真 爱

其它 事 情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表述心里话,先说心里话后出示习作要求,为的是使学生不拘泥于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畅所欲言,心里话所涵盖的面更广泛些。紧接着习作要求适时出现,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写好此次作文的要点要写真事抒真情。

三、指导学生要抓住具体事情来写

同学们从多个角度向父母表达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我相信这一定源于你们与父母在相处时那点滴小事对你深深地触动,现在就搜索一下你的记忆,将那一件件小事简单地说给父母听听吧!自己静静的想想吧,同桌互相说说吧!

此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引导学生写真事,自然地抒发真情。

四、构思全文,在点评中习得写法

1、自由构思全文,想想你打算如何写

2、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在学生的点评中引导学生习得写法,以评促写。选择以小见大的事例,抓细微之处,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明确思路。

五、出示作文纸,学生动笔写作

教师精心设计了此次习作的作文纸。小花插图激起学生的美感,乐于在上面写下精彩的文字;写作提示指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此次作文的训练要求。

附作文纸:

姓名: 班级: 等级:

训练项目或写法提示: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理念

赏析与评改是激励,也是再次指导。注重学生自我展示,互相赏析,激励学生的习作自信心。注重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逐步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习作中感人的细微之处,获得习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引导学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适当增添一些感人的内容。

一、总体讲评

针对全班习作情况做一个总体概述,起激励学生习作的目的。

二、题目点睛

1、欣赏此次习作中精彩的题目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互动交流。

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精彩的题目是文章成功的一半,在以后的习作中,注重以新颖的题目吸引读者。

三、佳作回放

1、请一位学生配乐朗读自己成功的习作

2、其他学生从多个角度说出自己的欣赏点

既极大程度地激励了此篇习作的小作者,也在点评中使其他学生找到了可供借鉴的地方,为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习作埋下了伏笔。

四、亮点欣赏

1、自己圈出文中精彩的语句与段落

2、四人合作学习,大声地将你习作中的亮点之处读给你的伙伴听。

3、设置“精彩句段箱”,请学生上台抽取箱中的精彩语段,读给全班同学听。

意在极大地激励所有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便乐于在下一次的习作中步步求优。聆听别人的优秀句段时,也是最佳的学习过程。

五、修改不足

1、出示名言,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2、共同修改一篇习作。

3、布置作业:课后参照作文纸的写法提示继续修改自己的文章。

意在在修改别人的习作时习得修改本次习作的方法,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习作。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教师首先以诵读儿歌激趣导入:“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从这些自然现象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点评:采用儿歌的形式呈现,选取儿童知晓的生活常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课课题,同时向学生渗透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师述:要下雨了,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们都慌慌张张地忙碌起来。想知道它们要干什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动物王国里去看看吧!

用媒体播放动画片和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看。

(点评:把握儿童的心理,吸引、调动其多种感官,再次以情境激趣,为学生兴趣盎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础。)

3、师提问:你在动物王国里看到了哪些动物?学生发言,教师边贴彩图边讲述:美丽的小燕子飞来了,可爱的小白兔跑来了,勤劳勇敢的小蚂蚁也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了……

(点评:从整体入手,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理清了文中的角色及条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告诉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借助汉语拼音、请教同学和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

(点评:看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听了精彩的故事,学生会不自觉地产生读的愿望和兴趣。教师及时提出读准字音的要求,体现了识字和阅读的整合。)

三、由扶到放,认读生字

1、媒体出示带汉语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认读,教师及时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2、媒体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认读。

3、媒体出示单个生字(去掉词语环境,增加认读难度),学生认读。

4、打乱生字排列顺序,学生认读。

(点评:这一环节由扶到放,符合认知规律,意在反复强化认读,巩固识字。逐渐建立字型与字音之间的联系。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学生认读兴趣浓厚。)

四、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读。

2、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师相机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感悟。

在学生读小白兔的动作不到位时,教师出示小白兔图片,说:“小白兔有些不高兴了,它想,自己是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呀,你们怎么读得一点也不活泼呀?你能试试让小白兔高兴起来吗?”在学生读小鱼跟小白兔的对话时,教师适时点拨:“小鱼和小白兔是好朋友,小鱼非常关心朋友,担心朋友淋着雨,你们能读出小鱼对朋友的关心吗?”

在评价学生朗读时,教师也通过创设的故事情境来进行。如,在学生读得到位时,教师指着动物图片,说:“你读得真好,看,小白兔在向你招手微笑了。”“你读得太棒了,小鱼非常喜欢你。”

(点评: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读好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善于以情境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小白兔、小燕子……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了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尝试读好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这正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而且感情朗读就不仅是手段了,它更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五、角色朗读,深化体验

1、学生小组里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2、请学生上台分角色演读课文。

(点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当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有的小组在分配角色时,出现了一个角色多人争演,而有的角色却无人问津的情况,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教师这时并没有责怪学生,也没有包办分配角色,而是充满爱心地说:“看,小蚂蚁没人理睬,都伤心地哭了。你们说,怎么办呢?”学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是,角色分配问题迎刃而解。教师这样处理,既灵活机智地驾驭了课堂,又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渗透了协作精神的教育,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机智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

六、鼓励质疑,拓展思维

1、师提问: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活动与天气变化有关?

(点评:不失时机地总结和拓展了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师小结:今天的收获真不少。大家向课本、同学和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在大自然里,在生活当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你们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点评:是总结,更是启发。还让学生意识到不是仅从书本上可以学习,生活是更大的课堂。)

(总评:黄老师教学的独到之处在于:1、紧紧把握课标的主旨,突出识字和朗读两大重点;2、将教师定位于和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与学生真诚地做心与心的交流对话;3、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创设教学情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在情境中诵读、理解、体验、感悟,营造了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结合自己经历体会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深情。反复诵读,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构想

通过谈话导入本课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全诗结构。学生再读深入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写批注,体会全诗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校庆的时候吗?当你们毕业后,也来参加母校的校庆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万岁,母校》这篇现代叙事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学生容易读错的字,注音

2。自由读诗歌,你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新知:

1、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找生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万岁,母校》是一首现代叙事诗,这首诗通过叙述母校校庆时学生纷纷回母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赞美之情。)

3、分层次,概括内容。

(1)第一、二小节,点出建校五十年许多学生重新回到母校的感受。

(2)第三至七节,介绍了不同职业的学生。再现了当年母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3)第八至十一节,描述了师生共聚的感人场景。

(4)理解最后一小节。指出从母校毕业的学生,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在不同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体现母校的作用,培养我们成为祖国明天的栋梁。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找学生朗读。

6、分组比赛。

四、编排情景剧《后再相会》

五、生谈感受。

作业设计:

1、写一篇作文《20年后再相会》。

2、描绘20年后的校园景象。

板书设计:

万岁,母校

对母校的赞美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课时

共 2课时,本课第1 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意思。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习生字“白 云”

重点难点: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写字

课前准备: 挂图 奖励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

2、是啊!家是一个温馨的地方,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小朋友,你们爱自己的家吗?

3、揭示课题:家(正音,分析字形)

二、看图引入课文

1、有四个小伙伴也想找到自己的家,他们是谁呢?

2、投影图片:白云 小鸟 鱼儿 种子

3、白云的家在哪儿呢?谁来帮助它找到家?小鸟的家在哪儿呢?谁来把它送回家?鱼儿呢?种子呢?

4、描述:刚才我们把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送回了家。大家看,它们的家在这儿是多么美丽呀!有蓝蓝的天,有红红的花,有绿绿的草,还有清清的河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看课文里有几句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说说课文一共有几行?有几句话?

(2)分句指读,并相机认读生字,评议。 如:先指读“白”——出示“白云”读——放入句中读。

(3)连起来读课文。

4、再自由读课文。

5、指名读全文

6、小组读——齐读。 学习生字 1、出示:白 云 2、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的绿色日记”,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家乡的水、空气、动植物等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进行考察和探究,使学生初步树立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对美好绿色家园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关注身边动植物的生存现状,初步树立生态意识。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明白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行为与习惯目标:

不捕杀和伤害鸟类、青蛙等人类的朋友,用自己的行动保护野生动植物。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关注家乡的动植物,初步了解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给自己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4、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小组讨论、设计公益广告等形式,让学生知道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谋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课件出示:朋友)师:同学们,当朋友这两个字呈现在你们面前时,你想起了谁?你们之间又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谁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小结:是的。朋友能带给我们快乐和帮助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些特殊的朋友。它们来自于——(课件出示:大自然中的)。

2. (课件出示:大自然的美景)师:让老师看一看哪些孩子最机灵,能一下子叫出这些朋友的名字?

小结:动物和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们。【随机板书:植物 动物 人类】

【 设计意图: 以轻松活泼的谈话导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填写调查表

1、(课件出示:调查表 )组内交流。

大自然给予我们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大自然不仅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还提供着我们的衣食住行。可见,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与人类是息息相关的。(师用圆圈板画三者的关系)我们本应该感谢它们,可是我们是如何做的呢?

【 设计意图: 本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大自然与人类密不可分。 】

活动二:人类与植物

1、(课件出示:音乐——《我想有个家》 ;画面——小鸟到处寻觅家。)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你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2、师:是呀!森林是小鸟的家,它们曾在这里快乐地歌唱,自由地飞翔,可如今,它们的家又在哪里?是谁让它们无家可归?(师生交流)

3、(课件出示:小鸟栖息在电线杆上。)小结:树被砍光了,小鸟只能栖息在这毫无生机的电线杆上。多么令人心酸的情景!多么凄凉的呼唤!我想大家的心情一定和小鸟一样(悲伤、难过、沉重、同情……)

4、师:森林被破坏,小鸟失去了温暖的家,大自然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的生活又会受到什么影响呢?(师生交流)

5、(课件出示:自然灾害。)师:看了这些,你又想说些什么?

6、小结:“我想有个家”不只是小鸟的呼唤,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呼唤,更是人类自己发自内心的呐喊。

【 设计意图: 本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人类在有意或无意中对大自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损坏,许许多多的鸟儿已经无家可归了,唤起同学们保护植被的意识。 】

活动三:人类与动物

1、师:今天,一位动物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大家看!(课件出示:青蛙捕虫)一只小青蛙正在稻田里奋力地捕捉害虫,虫子们见了它,都是四散而逃,大声喊着:“快逃命吧,有了它,我们可不能再祸害庄稼了!”这时一只小鸟飞来了,它对地青蛙说:“青蛙老弟,这么辛苦!”青蛙头也不回地答道:“没事,这样农民来年可以有个好收成!”故事讲到这儿,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块稻田的主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2、过渡:青蛙给予农民这样大的帮助,我们人类真的把他们当朋友了吗?请同学看!(课件出示:不法商贩捕杀青蛙的新闻。)

3、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现象呢?

4、同学们观察到了很多,今天,老师也把这一切带来了!(展示出示:人类捕杀野生动物的图片。)。看了这些,你又想说些什么?

5、听了同学们的话,我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我们都认识到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不应该捕杀它们。

【 设计意图: 本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人类在有意或无意中对大自然的动物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许许多多的动物都倒在了枪口之下或者摆在了餐桌之上。同时,让学生明白我们人类庄稼的丰收离不开自然界中小动物的大力帮助,唤起同学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

活动四:设计公益广告

师:那么,如果让你设计公益广告,来呼吁大家,关注动物、植物,保护我们的朋友,你准备怎样来设计呢?

想好后,把它写在老师事先发下去的卡片上,然后贴到黑板上来!

【 设计意图: 本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把在前两个环节中培养出保护大自然的情怀进一步升华,同时也有利于将保护大自然的宣传范围进一步扩大。】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用心保护它们。(板书:心形。)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3、揣摩、学习作者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学习作者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交流趣事,畅童年

1、在我们的童年中,总有最美的回忆藏在其中,你小时候曾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

(学生交流)

2、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都会引起我们对童年时光的回忆,然而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方,有关童年的记忆也不同。(出示作者林海音的照片)台湾作家林海音,她的童年是在老北京的城南度过的。成年后她将老北京城南的人和事写进一本书,那就是――《城南旧事》(出示《城南旧事》图片)。翻开书,我们继续学习这本书的出版后记《冬阳?童年?骆驼队》。(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悟童年

(一)解题

1、(生齐读课题)

这篇文章的题目用“间隔号”将三个意象分隔开,给人一种意境美、画面感,你能想象画面读出美感吗?

(生齐读课题)

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冬阳下,骆驼队走过来,一个孩子在痴痴地看着……)

2、这正是林海音的童年记忆,正如课文的最后说的“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究竟有怎样的童年往事重临于作者的心头呢?

(生默读课文)

师生总结:学咀嚼、谈驼铃、剪驼毛、问驼踪

(二)研读

读着作者的童年趣事,我们总会不禁笑出来,那么作者是如何将它们写生动的呢?

1、初始骆驼学咀嚼

(生读)

品词析句,边读边画

骆驼咀嚼什么样子?你是通过什么找到这个语句的?

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预设:冒号)冒号在总说性话语的后面,引起下文的分说。

品词: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骆驼咀嚼的样子?

(预设:丑、长、安静、咀嚼、磨来磨去、冒、沾)

析句:哪些句子是对骆驼的动态描写?哪些是静态描写?

(预设:动态――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静态――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学生体会:动静结合,作者之所以把骆驼咀嚼写得这么细致,是因为他观察的细致;之所以细致的观察,是因为她对骆驼咀嚼感到好奇。

读好奇

①重读,读出骆驼神情、动作,表现作者好奇。

②想象画面,想象你就是小海音,想象你就站在骆驼的面前,想象你正好奇地看骆驼咀嚼的样子。

学生体会:童趣、看呆了、看入神。

读入神

①轻声读,读出安静、缓慢,表现呆住;

②想象画面,想象你就是小海音,想象你就站在骆驼的面前,想象你正看骆驼咀嚼的样子,你看呆了……

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看来,善于观察和细致的描写是写好文章的法宝,我们应该在习作中多加运用。这么好的语言,我们试着积累下来:

背诵语段。

2、了解骆驼谈驼铃

文章里的孩子又听到了什么呢?他和爸爸关于驼铃的看法,好像还不一样呢!找出来对比读读。

(教师、男女生配合读)

出示:爸爸的看法、我的看法相关语段。

(1)骆驼的品性

文中说“长途寂寞的旅程”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读。预设:他们软软的脚掌……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读出寂寞,感受寂寞。体会耐不住寂寞的是拉骆驼的人,耐得住寂寞的是骆驼。引出老师教给我的话:“要学骆驼,沉得住气。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老师也希望你们学习骆驼沉得住气、脚踏实地的品质。慢慢地学,总会学会的。

(2)谈驼铃

文中多处写到驼铃,浏览文章,找出来,我们也一起谈谈驼铃。

出示:

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①读出节奏感,体会情趣。

②读出清脆,体会轻松的步伐。

③读出缓缓悦耳,体会记忆里的梦驼铃。

3、关心骆驼剪驼毛

“我”为什么会冒出“剪驼毛”的想法呢?

出示:“冬天快过完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体会:小海音从人想到骆驼;从人脱掉棉袄想到骆驼也该脱掉旧驼绒袍子了。在小作者眼中骆驼就是人,甚至是她的好伙伴一样对它关心。

读剪驼毛、体会关心。

4、思念骆驼问驼踪

夏天来了,“我”遍看不到骆驼的踪迹,不禁问妈妈

(师生共同读)

出示语段

(1)体会思念之情

妈妈问“谁?”,实为英子问地突然,无时无刻想着骆驼、思念骆驼。

(2)体会“总是问”

妈妈说“总是问、总是问”,她的小脑袋里还可能有哪些问号?

(生从文中标注或展开想象提问)

在《城南旧事》这本书里,也不只一处写了英子“总是问、总是问”。教师摘录书中段落朗读:

“爸,什么叫做贼!”

“贼?”爸爸奇怪地望着我。

“偷人东西的就叫贼。”

“贼是什么样子?”

“人的样子呀!一个鼻子俩眼睛。”妈回答着,她也奇怪地望着我:“怎么问起这个来了?”

“随便问问!”

我说着拿了小板凳来放在妈妈的脚下,还没坐下来呢,李伯伯也进来了,于是妈妈就赶我:“去,屋里跟小妹妹玩去,不要在这里打岔。”

我忍不住又问妈妈:“妈,贼偷了东西,他放在哪里去呢?”

“把那些东西卖给专收贼赃的人。”

“收贼赃的人什么样儿?”

“人都一个样,谁脑门子上也没刻着哪个是贼,哪个又不是。”

“所以我不明白!”我心里正在纳闷儿一件事。

“你不明白的事多着呢!上学去吧,我的傻丫头!”

三、入情入境,恋童年

配乐诵读,读中感悟

然而林海音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早已不是这个4、5岁的小姑娘,而是一个历尽世事的中年人。

(教师引读)

那么,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还会做吗?因为:

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擦掉板书“学咀嚼”)

童年时“我”幼稚的想法也不会再有了……因为:

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擦掉板书“剪驼毛、谈驼铃”)

“我”那满脑子的问号现在也不会再问了……因为:

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擦掉板书“问驼踪”)

童年多美好啊!我真希望她可以像季节一样可以轮回;真希望她能像骆驼队一样可以去了再来!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板书:童年一去不还)

我思念的仅仅是那支骆驼队吗?还有……

(齐读15自然段。)

再回想起过去的人物、事物、景物,心中难免会掠过一抹淡淡的感伤,如一缕薄雾、一缕轻烟流动在这字里行间,感受这字里行间的感伤、愁绪吧。

(齐读16自然段)

(预设:生交流体会,读出自己的个性体验。)

(板书:眷恋永留心间)

四、读写结合,话童年

正如林海音所说:让实际的童年悄然过去,让心灵的童年用存下来!学了这篇文章,一定有更多的同学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片段,让我们也学习林海音记录童年,沉得住气,脚踏实地,把握时光,让每一天都色彩斑斓,让她成为明天更美好的回忆!

五、板书

冬阳童年骆驼队

童眷

年初识学咀嚼恋

一了解谈驼铃永

去关爱剪驼毛留

不思念问驼踪心

还间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常听人说起岁寒三友这个词,谁愿意告诉老师岁寒三友具体指什么?

2、你们见过梅花吗?(出示图片)

3、都说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4、板书课题。(出示古诗)

二、初次朗读诗歌,解决生字新词

1、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讨论交流,自学字词。

3、出示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三、熟读诗歌,理解诗文

1、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学生交流后老师点击重点问题学生读一遍)

2、好,带着这些疑问大声朗读诗歌

3,小组讨论古诗意思。

4,汇报交流诗意。

5、引导分析墨梅特点及精神

6、诗人真是光赞美梅花吗?他为什么要做这首诗呢?出示作者的资料,学生读一读。交流做诗的原因及目的。

7、认真欣赏图画,说说你对他的理解。

8、再读诗歌,体会感情。

四、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明确:“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请学生说说“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积累与梅花有关的古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及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教学第1段。

教学目标:

1、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读通课文,按单元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理解第1段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初步知道小艇在威尼斯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分段方法?

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一种新的分段方法。有的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这样的课文,可以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

二、导入新课,指导预习

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这篇课文,介绍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威尼斯,它是世界文明的水上城市。小艇是这座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

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威尼斯的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请课文录音。

1、指导预习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或理解新词的意思。特别要注意艄、蛇……的读音。读准多音字“哗”。

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后说说,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检查预习效果

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

指名朗读,说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指导给课文试分段

1、读单元学习提示语

用记号划出表示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的句子和分段方法的句子。

2、按提示语中的“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这四个方面找出段落起讫。

四、指导阅读第1段

1、指名朗读

2、指名先说说每一句的意思,再说说前后两个句子有什么联系。

3、讨论:“等于街头的汽车”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说明小艇在这个水上城市中的重要性。这样写可引起对小艇的注意,理解小艇的作用。)

五、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课后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第2、3、4段,概括每段的主要意思,明白每段写小艇的哪一方面内容,完成部分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理解第2、3段课文内容,懂得每一段写小艇的一个方面的内容。

2、复习巩固“总起分述”的段式。

3、知道小艇独特的样子和船夫熟练的驾驶技术。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第1段,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二、指导阅读第2段。

1、齐读第2自然段。思考: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

(1)讨论:课文中把小艇的什么比作什么?“独木船”、“船艄”、“新月”各是什么意思?

(2)读读课文,看插图,说说小艇的样子。

2、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坐在小艇的船舱里有什么感觉?

(1)讨论:哪些词语写出坐在船舱里的感觉?(“坐着……软软的”“在里面看书……望望来往的船只”“怪有意思”)

(2)指名朗读,说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齐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讨论后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从船的外形和船舱里的设备,从整体上看船的样子到坐在船舱里的感受,联系紧密,所以可归并为一段。

三、指导阅读第3段。思考:船夫怎样驾驶小艇?

1、指名朗读,找出这段的总起句子。

回答后板书: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自由读,按“在什么情况下,船夫怎样驾驶小艇”的思考方法,找出有关重点词语。

3、回答后,指名填写小黑板。

一般情况: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驾驶技术

在急驶时候——能够拐弯

特别好

特别情况

在拥挤的时候——能挤进挤出

在极险极窄的地方——速度非常快

4、结合完成作业本第6题。

四、完成《作业本》第4题第(1)题。

课后分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再学“学习提示”与课文,总结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步骤与方法,完成部分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理解第4段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按事物几方面分段的认识。

2、读懂几个难理解的句子。

3、知道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说说第1、2、3段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阅读第4段。思考:小艇在威尼斯起什么作用?

1、齐读第5自然段

(1)读后讨论:这段写了哪几种人,写他们哪些与小艇有关的活动。

(2)读读课文,再找找重点词语。

板书:

商人

走下小艇

做生意

妇女

坐在小艇里

高声谈笑

小孩

也坐在小艇里

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

老人

雇了小艇

上教堂去做祷告

(3)指名说说那么多人都离不开小艇,这说明了什么?

2、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半夜里,小艇散开了,消失在街道中,威尼斯水城是怎样的情景?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

(1)讨论:“沉寂”是什么意思?哪些句子写威尼斯水城沉寂的景象?

(2)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静寂笼罩着威尼斯。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3、齐读第5、6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又有什么联系呢?

讨论后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小艇的作用。从白天小艇的繁忙,到夜晚小艇都停泊不动,写出威尼斯水城人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小艇。所以这两个自然段是写同一方面的内容可归并为一段。

三、再读单元提示语,进一步领会按事物几方面分段的分段方法。

四、完成《作业本》第5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完成《作业本》第7题。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五、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六、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七、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2:《秦兵马俑》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几个重点成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感受秦兵马俑的宏伟气势和鲜明个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初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他们民族自豪感。

2. 学会分析课文结构,会使用课文中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写作手法来造句,写作文。比如:举例子、列数据、想像、排比、过渡句、前后呼应等。

三:教学过程

㈠课堂导入

1. 介绍背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1974年在我国陕西临潼东南秦始皇陵的骊山陵东侧,人们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就这样,气势恢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发现了!它们让生活在现代的人们领略到了几千年钱秦始皇率领千军万马统一六国、创造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宏伟场面。秦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便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现在请用学们看向屏幕,跟着老师齐读本课的题目,开始去领略神奇的秦兵马俑吧!(教师领读几遍)

2. 学习生字生词

从刚才同学们整齐响亮的读书声中,老师体会到了你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相信你们一定是很好奇秦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能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吧?不过,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学习新课还要先学习生字生词才行。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这样,在接下来的课文朗读和学习探究中同学们才能更快更准的理解课文大意,解答心中存在的疑问。来看大屏幕。

(出示生字词)

可先询问学生是否会读,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老师针对学生读错的进行纠正。在带领同学们读一遍。学生再自己齐读一遍。

(出示重点词语)

询问学生对这几个词的理解。教师针对点评,在说出标准的解释。讲解完毕,学生再读一次,加深理解。

㈡课堂教学

1. 朗读课文,解读课文

同学们,学习了生字和生词,大家都掌握了它们的读音和意思了吧?下面请打开课本,大声地、有感情的把课文齐读一遍。在读的时候要带着屏幕上的这几个问题,边度边思考,一会看谁能帮老师解答。(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开始读)。 给学生读完后自由思考回答,教师再点评,引导,讲解。

⑴这篇课文是以什么结构来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总分总,三,位置地位、特点、概括)

⑵秦兵马俑有什么特点?那一段是对秦兵马俑特点的概括?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最后一段)

⑶哪一自然段说明秦兵马俑类型众多?这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第三自然段 过渡段:承上启下)

2. 详细剖析课文内容

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能理清思路,找出了课文的结构和重点段落,并大概的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秦兵马俑的特点。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进一步走进课文,详细分析秦兵马俑的特点,看看它们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具体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看看老师给你们的几个小要求:

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9自然段。

② 这几个自然段共写了几种兵马俑?

③ 每种兵马俑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老师让学生举手回答,或点名回答。注意适时适当的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相应兵马俑的图片和文字解说)。

齐读第十自然段,分析这一段的写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运用哪些描写手法?(排比,想象,比喻。。。再让学生造句,指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加以运用,增加作文的文采)。

3. 激发情感和想象

同学们都读了课文,大概的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跟老师欣赏了很多关于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图片。现在老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一听,你仿佛听见了什么?问一问,你又闻到了什么?自由跟同桌和前后桌的同学讨论,一会跟老师和同学分享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要尊重和肯定学生的想法,加以鼓励)

(教师小结):是啊,同学吗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能穿越千年,置身处地的感受到那时的场景。那一匹匹战马,那一辆辆战车,还有那军容肃穆、整装待发的战士···似乎让我们看到他们在战场上英勇厮杀的壮观场面,让我们听到那响彻云霄的战鼓声和呐喊声还是闻到那浓浓的硝烟味儿。

我们因这如此宏伟壮观的场景而震撼,为我国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和雕塑手艺而惊叹折服。下面,就再请同学们大声而有感情齐读课文,再次感受作者笔下那伟大而神奇的秦兵马俑。(读完后)同学们现在心情是不是很激

动?很骄傲很自豪?是啊,拥有这么伟大的艺术珍品谁能不自豪呢。不只我们自豪,连外国的很多名人都对秦兵马俑高度赞扬!大家来看屏幕,读一下都有谁也被秦兵马俑的魅力折服了。

(出示收集到的一些人对兵马俑的评价语)

四:教学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非常积极的思考和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在为中华民族拥有如此伟大神奇的艺术珍品——秦兵马俑而骄傲的同时,也深深的为我们祖国拥有像同学们这么聪明可爱的继承人而骄傲。你们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继承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将来为祖国的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的课已经接近尾声,下面老师在给同学们布置几个小作业。课后希望同学们自觉完成。

1. 收集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奇迹都有哪些?

2. 在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很多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找找都有哪些,并各造一个句子。

3. 背诵课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段落的句子,然后背给家长和同学听。

五:教学反思

反思在教学中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的价值观的培养,是否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主思考;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程度如何等。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交流感受,学习提问。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倾听习惯,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

2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有趣的游戏》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次的口语交际。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引起交际的兴趣,因此,本课的设计重在引导观察游戏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交流感受。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引导把话说完整

1.同学们请看这几幅图(出示课本插图),同上的小朋友在——【板书:游戏】。

2.你玩过什么游戏?

【出示课件:我玩过 游戏。】

3.如果你玩过很多种游戏,还可以这样说:

【出示课件:我玩过 和 游戏。】

4.你都和谁玩游戏的?

【出示课件:我和 玩过 游戏。】

5.在玩游戏的时候,我们的心情会怎样?【相机在“游戏”前面板书:有趣的】。

6.小结:刚才回答问题的同学声音真响亮,而大家也听得特别认真!我们在口语交际中就是要这样做。(板书:声音响亮 认真倾听)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本插图,直奔主题,很快地把学生带入角色中。在这第一次口语交际前,利用“我玩过 游戏。”等句式,设计多个层次的说话练习,不但让学生人人尝试练说,还可以对学生口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进行训练,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

二、创设情景,玩中把话说具体

1.说了那么久,老师知道很多同学心里一定痒痒的,想玩游戏啦!你看,可爱的小丑也来了!【贴出小丑头像,学生马上会发现小丑没有鼻子。】

2.大家不用急,小丑的鼻子在老师手中呢!现在老师请坐得好的同学来帮小丑把鼻子贴上去吧!

3.我们玩游戏也要守规则呢!

【出示课件:游戏规则:蒙上眼睛,在小丑前转一圈后把鼻子贴上去。】

4.请四位同学上讲台贴鼻子,同学们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

5.从大家的笑声和掌声中,老师知道这个游戏很受欢迎!谁来把刚才你看到的其中一位同学是怎样玩游戏的说一说?

【出示课件: 把鼻子贴到 去了,我觉得 。】

6.请三位同学说一说,每一位同学说了,老师作评价。

7.小结:我们在口语交际时除了声音要响亮,态度也要自然大方。【板书:自然大方】

8.老师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说呢!让我们先在四人小组里练习练习吧!除了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说,我们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说:

【出示课件:四人小组交流:①可以说说贴鼻子这个游戏怎么有趣;②可以说说游戏是怎么玩的;③可以说说你的心情;④可以说说同学们看游戏时的表现;⑤还可以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你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

9.老师巡视,个别指导【引导四人小组中不爱说、不会说的孩子】。

10.大家在小组里说得十分热烈,现在请小组代表上讲台汇报,其他同学可以在台上汇报的同学讲完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出示课件:可以从这些方面评价同学的口语交际:①声音够不够响亮?态度够不够自然?②说的话是不是完整?③你认为有哪一句话说得最好?④有说得不好的地方吗?应该怎样改正?】

11.我们在提出自己的看法时出要注意文明有礼。【板书:文明有礼】

12.学生的相互评价不到位时,老师作适当补充。

13.总结:今天我们第一次学习口语交际,课堂上,大家都敢说、爱说,还说得很不错呢!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实际运用,实际运用又可以促进学生合作、沟通、互动、交际能力的提高。这个教学环节,把孩子们领入活生生的游戏情境,并以此为交际话题组织孩子们交流观后感。在学生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的相互评价更能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从而更积极地进行交流。】

三、拓展延伸,分享交际的快乐

下课后,请你找邻居、小伙伴、亲朋好友……找更多的人说,把游戏中有趣的部分告诉他们,让大家一同分享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一种重要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课堂上,还要向课外延伸,凸显其生活性和实效性。这个教学环节,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寻找更多的平台,使课堂学习所得延伸到课外,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板书设计】

有趣的游戏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像一个窗口——小丑展示了游戏的乐趣,文字则把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得清清楚楚。】

有趣的游戏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有趣的游戏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引导把话说完整

1.同学们请看这几幅图(出示课本插图),同上的小朋友在——【板书:游戏】。

2.你玩过什么游戏?

【出示课件:我玩过 游戏。】

3.如果你玩过很多种游戏,还可以这样说:

【出示课件:我玩过 和 游戏。】

4.你都和谁玩游戏的?

【出示课件:我和 玩过 游戏。】

5.在玩游戏的时候,我们的心情会怎样?【相机在“游戏”前面板书:有趣的】。

6.小结:刚才回答问题的同学声音真响亮,而大家也听得特别认真!我们在口语交际中就是要这样做。(板书:声音响亮 认真倾听)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本插图,直奔主题,很快地把学生带入角色中。在这第一次口语交际前,利用“我玩过 游戏。”等句式,设计多个层次的说话练习,不但让学生人人尝试练说,还可以对学生口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进行训练,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

二、创设情景,玩中把话说具体

1.说了那么久,老师知道很多同学心里一定痒痒的,想玩游戏啦!你看,可爱的小丑也来了!【贴出小丑头像,学生马上会发现小丑没有鼻子。】

2.大家不用急,小丑的鼻子在老师手中呢!现在老师请坐得好的同学来帮小丑把鼻子贴上去吧!

3.我们玩游戏也要守规则呢!

【出示课件:游戏规则:蒙上眼睛,在小丑前转一圈后把鼻子贴上去。】

4.请四位同学上讲台贴鼻子,同学们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

5.从大家的笑声和掌声中,老师知道这个游戏很受欢迎!谁来把刚才你看到的其中一位同学是怎样玩游戏的说一说?

【出示课件: 把鼻子贴到 去了,我觉得 。】

6.请三位同学说一说,每一位同学说了,老师作评价。

7.小结:我们在口语交际时除了声音要响亮,态度也要自然大方。【板书:自然大方】

8.老师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说呢!让我们先在四人小组里练习练习吧!除了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说,我们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说:

【出示课件:四人小组交流:①可以说说贴鼻子这个游戏怎么有趣;②可以说说游戏是怎么玩的;③可以说说你的心情;④可以说说同学们看游戏时的表现;⑤还可以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你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

9.老师巡视,个别指导【引导四人小组中不爱说、不会说的孩子】。

10.大家在小组里说得十分热烈,现在请小组代表上讲台汇报,其他同学可以在台上汇报的同学讲完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出示课件:可以从这些方面评价同学的口语交际:①声音够不够响亮?态度够不够自然?②说的话是不是完整?③你认为有哪一句话说得最好?④有说得不好的地方吗?应该怎样改正?】

11.我们在提出自己的看法时出要注意文明有礼。【板书:文明有礼】

12.学生的相互评价不到位时,老师作适当补充。

13.总结:今天我们第一次学习口语交际,课堂上,大家都敢说、爱说,还说得很不错呢!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实际运用,实际运用又可以促进学生合作、沟通、互动、交际能力的提高。这个教学环节,把孩子们领入活生生的游戏情境,并以此为交际话题组织孩子们交流观后感。在学生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的相互评价更能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从而更积极地进行交流。】

三、拓展延伸,分享交际的快乐

下课后,请你找邻居、小伙伴、亲朋好友……找更多的人说,把游戏中有趣的部分告诉他们,让大家一同分享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一种重要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课堂上,还要向课外延伸,凸显其生活性和实效性。这个教学环节,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寻找更多的平台,使课堂学习所得延伸到课外,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板书设计】

有趣的游戏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像一个窗口——小丑展示了游戏的乐趣,文字则把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得清清楚楚。】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熟悉“枣、浅、秃、忍、呗、虽、乘、思”8个生字,会写怎、思、穿、弯、比、服、浅、漂、啦、啊“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学难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感知生字: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师:现在我出示字卡,同学们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3)师:指导学生看清声母读:枣、虽、思、乘。提示:“思”在“意思”一词中读轻声,看清韵母读:忍。

(4)师:现在听老师范读课文(听课文录音),注意老师的口型。

二、识记生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黑板上这8个生字,现在同桌之间说说在老师教之前你认识了哪几个字,告诉同桌你是怎样记住的?

(2)师: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和哪个生字交朋友?为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在组词说话中识记生字。

(3)师:现在呢我们来开火车认读生字。读之前,先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特别是要帮助不会认的学生想办法认字。

三、巩固生字:

(1)巩固会认的字: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的字,现在就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已经认识的生字,看谁说得多。

游戏1:听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游戏2:组字。

禾+几=(秃)口+贝=(呗)口+虫=(虽)田+心=(思)

(2)巩固会写的字:

师:本课要写的字较多,其中,左右结构的有六个,上下结构的有四个。因前几课要求写的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所以,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就不再详细指导了,重点教一下上下结构的字。

“怎、思”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左点不能写成撇,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卧钩一定要“卧倒”,不能写成“竖弯钩”。“穿”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上短下长。“弯”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下面比上面略长一些。教师在示范书写时,要提示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再仿写。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尝试着抄写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四、布置作业

课后抄写今天学的所有生字,一个写一行。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准备:

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2、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就身边的垃圾进行交流,能说清楚垃圾是从哪里来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课前准备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学校、家附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的垃圾进行观察。)

2、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义乌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吗?那你觉得义乌城干净吗?(可以播放义乌的风光或校园风光,让学生感受城市的整洁美)

城市里的垃圾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课要谈的话题是:

我们身边的垃圾

二、小调查的汇报交流

(1)每人在小组里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互相帮助,互相补充。

(2)每组派代表交流。

(3)教师小结:

垃圾的果皮纸屑、塑料袋、各种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园垃圾)

厨房垃圾。

三、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小朋友在学习生活中,少不了出现垃圾,但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城市仍然这么美丽干净,你们知道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吗?

1、让学生自由说说,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可能会说扔到垃圾桶里、垃圾房里去了,那么老师就追问:“垃圾房装满了怎么办?)

2、该怎么处理垃圾呢?今天我们来成立“点子公司”,为处理垃圾出出点子吧。

(1)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公司,动脑子,想办法。

(2)分组汇报。注意评议:

谁听的认真?谁的点子好?好在哪里?

你认为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四、介绍科学的垃圾处理方法

1、义乌的处理办法:塔山垃圾填埋场。

2、焚烧法。

3、积肥法。

五、讨论质疑,求真创新

1、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呢?请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从环保、废物利用等方面谈谈看法。

2、介绍美科学家研制出用人造闪电出来垃圾的新方法。

六、导行

我为创建出力,携手共建全国卫生城。

成立环保小卫队。

资料:

处理垃圾的方法:

卫生掩埋法:顾名思义,就是找空地,把垃圾掩埋起来。

焚烧法;将垃圾分类后,送入焚化炉里燃烧。

积肥法;把垃圾堆叠起来,使废气物的纤维质和有机质腐化,变成肥料来改良土壤。

美马萨诸理工学院等离子物理实验室宣布,他们成功利用人造闪电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热量能将垃圾熔化,待冷却后,有害废物可以变为没有毒害的巨大玻璃。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朗读时间少,未能达到预期效果。(2)朗读目的不明确,学生容易养成坏习惯。(3)朗读参与面狭窄,造成部分学生失去信心与机会。(4)朗读指导方法单一化,学生不能真正掌握朗读技巧,缺失范读,无法起到激励作用。因此,优化朗读教学势在必行。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朗读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的效果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态度。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还要让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般情况下,教师常常用到的就是创设情境法和朗读表演法。创设情境法是指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或者具有感染力的情境,进而刺激学生的视觉或者感觉等,快速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朗读表演法是指通过角色朗读扮演的方法促使学生对人物的性格以及思想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结合学生学段、文章文体的特点提高朗读技巧

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等特点,对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比如,朗读选择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也需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侧重点或者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掌握的词汇量有限,而且小学生对句子结构没有全面的概念。对此,教师应该不用过多地注重语言的分析和解释。教师首要做的就是能够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并且促进朗读效果。低年级的学生适合反复的朗读并且背诵,也适合图文并茂的方法令其感知事物,指导朗读。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其语言基础水平略高于低年级学生,也有了基本的理解能力,词汇量也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就要适当地关注文体培养,对一些优美语句、经典语句等进行反复朗读,强调咏读,指导学生用心去读,用心感悟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以及每一句话。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设计的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诗歌、寓言以及童话等,对于不同的文体教师采用不同的朗读技巧引导。比如,在学习童话或者寓言文体时,对于人物形象的表述大部分都是采用拟人化的小动物形象,大概在一个到两个之间。教师可以采用夸张、幽默的语言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将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分角色地扮演课文内容,寓言课文侧重于对道理的描述,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深刻的道路。诗歌课文侧重于内容的节律性、情感性以及神韵性,其作为朗读教材最好的内容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培养学生达到朗朗上口的最佳效果。朗读过程中,学生对音节、音律等存在差异,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引导,鼓励学生向个性化方向发展,深刻理解诗歌等文体的情感表达,进而体会内容的深层次含义。

3.强化朗读评价

教学评价是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不能缺乏的重要部分,朗读教学亦如此。在评价体系中,朗读评价可以是艺术性的评价,也可以是激励性的评价。艺术性的评价是指对学生的朗读表现不直接做出评价语言,而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做出的信息反馈之后,引导学生深层次领悟文章内容,促使学生形成一种高于一般性评价的自我评价。所谓的激励性评价是指通过学生对朗读内容的表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本着肯定学生、激励学生的原则,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语言。目的在于鼓舞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已经看到学生的优点和表现,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鼓励学生不断努力改进。例如,学生的朗读表现并不如何好,但是教师依然可以夸赞学生朗读的认真、声音响亮等其他优点,促使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关爱以及期待之情,促使学生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技能。但是,教师也要适度地应用激励语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不能让学生产生自愧蒙羞、自愧不如的感觉。教师要尽量靠近真实性、艺术性的表达,带给学生更加真实、舒服的感受。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不断改革创新,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为了表达喜爱的情感,作者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景、物、人。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可将课文分为三段。在这三段结束处都讲到“亲切、舒服”反映了作者随着对大兴安岭的深入了解,这种“亲切、舒服”的体会也逐步加深。

教学目标: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互助解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教学重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试着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互助解决。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构想:

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弄清课文围绕大兴安岭的“亲切、舒服”联系具体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逐步深化,学生试着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互助解决。最后指导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教学准备:

投影仪、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条理,学习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逐步深化。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咱们就让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作向导,把他的文章当作导游词,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齐读课题。

3、“林海”指什么地方?“林海”说明了什么?(大兴安岭,森林茂密,树木很多。)

二、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哪些内容?你还想知道什么?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预习情况。

3、让学生充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

4、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真不少,相信学习了课文,这些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思考:作者看到林海以后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读后回答,评价。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有几次直接写到这种感受?

3、然后讨论、交流。

课文三次讲到“亲切、舒服”。第一次是在刚进原始森林的时候,作者走进原始森林,看到的和想到的不一样,脚踩厚厚的松针,手摸古木,感到亲切、舒服。第二次是在看了兴安岭的“岭”“林”“花”之后产生的联想时,作者看到那么多的岭,那么温柔;那么多的数,呈现那么多种的绿色;那么多的野花开在多处,特别是由此联想到兴安岭不仅美丽,而且为祖国建设不断作贡献,因此感到亲切、舒服。第三次是在参观林场有所感的时候。作者参观林场,看到人们愉快地劳动,幸福地生活,看到兴安岭与人们的关系日益密切,更加感到亲切、舒服。这种感觉触景而生,且越来越强烈。)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一段应该怎样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大兴安岭的岭美在哪儿?(抓住岭多、温柔的特点进行理解)

分小组讨论学习

(1)温柔:岭的山势平缓,线条柔和。指读有关语句.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2)哪些语句说明了岭多?(“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3)引导学生提问:“看不完”,“看不厌”分别指什么?(“看不完”是因为沿途都是岭,连绵不断,仿佛没有尽头;“看不厌”是因为这么多的岭并不单调,它有各种各样的形态)

(4)指名说说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原因

(5)比较秦岭与这里的不同,可画画

(6)指名练习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3、自学3——5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3——5自然段。

(2)可以把你认为写得优美的句子画下来。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自学成果。

(5)指名说说林的特点,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a、“林”有什么特点?(多、绿)

b、读有关词句体会。

c、作者看到“林”后,想到了什么?(海洋、浪花、银裙)

d、出示句子.看,海边上不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这句话中的“海”和“白色的浪花”分别指什么?)(“海”就是上一名中所说的落叶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说的俏丽的白桦。)

小结:作者叙述大兴安岭的“林”,把群岭比作海边的浪花,我们读了对大兴安岭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由衷佩服作者想象的丰富,请带着感情朗读。

(6)指名说说花的特点,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多,为大兴安岭增添了色彩)

a、出示句子: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个句子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描写非常准确、形象,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b、有感情地朗读

(7)找出比喻句,加以想象。

4、默读第6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指导朗读。

(1)思考:为什么说“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2)学生谈体会(因为大兴安岭林木资源十分丰富,这种“美”是国家建设所需的良材的主要来源,是建设无数“广厦”的基地,所以说“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休”两者密不可分)

(3)想到这些,作者感到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因此会再一次感到“亲切、舒服”。

5、指名读第7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练读。

思考: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因为在林场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山林中已经有了不少市镇,人们在愉快地劳动,一是伐木、栽树,一是进行科学研究,使林海得到综合利用。人们的生产、生活同兴安岭息息相关,所以亲切之感更加深厚。)

如何理解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兴安岭的“兴”,由“兴盛、兴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识。这是从字面上说,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兴盛与安定有兴安岭的一份贡献,所以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五、质疑问难: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六、配乐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七、谁能说说你对大兴安岭有哪些了解?同学们谈得很好,相信大家经过努力,将来都能像大兴安岭的落叶松一样,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向家人介绍大兴安岭的美景。

板书设计:

2、林海

岭:多、温柔

亲切、舒服 林:绿、多

花:多、绚丽

伐木、栽树

篇6: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答案:答:高明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剧作家,存有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观念。

剧中主要人物蔡伯喈本无意仕进,想守住年迈的父母,“甘守清贫,力行孝道”。可父母和周围的亲朋却坚决要他上京应试,他的父亲蔡公甚至以“不为禄仕,所以为不孝”相逼。由于长期远游在外,不能侍养父母,蔡公死前骂他不孝。在众人眼中,他对父母生不能养,死不能葬,是大逆不道。他本人身居官位入赘相府,让含辛茹苦的贤妻在家守活寡,于心何忍。违心地做自己不愿做之事,尚要背负骂名,又何等痛苦。《琵琶记》塑造蔡伯喈形象的意义,并不全在他是否忠孝,还在于他的矛盾性格、精神痛苦及他对求取功名的忏悔。这不仅反映 出当时士人的软弱动摇,还反映出士人为科举制度扭曲了的双重人格。许多透视人物心灵矛盾的曲词,细致地描写了蔡伯喈违心时的苦闷、徘徊和无奈.剧中另一位主要人物赵五娘,在蔡伯喈入京赶考之前,已意识自己将来处境艰难,但她还是答应在家好好侍养公婆让丈夫放心离去。当蔡伯喈入赘相府后,她实际上已成弃妇,可她仍把赡养老人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她宁愿自己受委屈,有泪往肚里流,也决不让老人感到不安。家境贫寒,又遇荒年,她筹得米粮让公婆吃,自己暗吞糠秕。婆婆猜疑,明嗔暗察,她也不忍说出实情,默默忍受一切不幸和苦难总之,《琵琶记》意在宣扬封建的忠孝道德,但在客观上也让观众看到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及其家庭的摧残,表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吃苦耐劳、淳朴善良,体现了敬养老人、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操。《琵琶记》在人物塑造、剧情结构和曲词语言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元代南戏最杰出的作品。明代曲论家称它为传奇中的“神品”,南戏中的“绝唱”。具体而言,可分为三:

第一,成功地塑造了蔡伯喈、赵五娘的舞台形象。前文已论,兹不赘述。

第二,双线交错的戏剧结构。《琵琶记》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交待完剧中人物之后,从蔡伯喈离家赴试开始,剧情就沿两条线索发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府享荣华富贵;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婆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一环套一环,然后再汇聚一起,关目的安排别具匠心。第三,曲词风格多样,委曲必尽。《琵琶记》的曲词能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作者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曲词。如牛小姐的唱词就写得比较文雅华丽,赵五娘的曲词则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在“糟糠自餍”一出中,赵五娘独唱的四支“ 孝顺歌”,历来被认为是作者的神来之笔。

2.试述《儒林外史》两组对立人物及其意义。

上一篇:恐怖的短篇灵异鬼故事下一篇:阳朔蝴蝶泉景区导游词